大学生对《非诚勿扰》相亲类节目的看法调查报告
从《非诚勿扰》节目说开去――国内电视相亲节目的思考
从《非诚勿扰》节目说开去――国内电视相亲节目的思考【摘要】《非诚勿扰》是一档备受观众关注的电视相亲节目。
该节目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相亲热潮,为单身男女提供了一个相识的平台,同时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和思考。
节目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让更多人关注相亲这一现象,并促进了相亲文化的发展。
节目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选嘉宾的过分挑剔和以貌取人的倾向。
为了改进节目,可以增加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真挚情感展示,让观众更能体会到真爱的力量。
目前,相亲节目在国内仍然备受欢迎,但也面临着一些批评和挑战。
观众的反馈各异,有人支持这类节目的创新,也有人对其敷衍了事提出质疑。
相亲节目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也为社会带来了启示,展望未来,相亲节目将在不断改进中发展壮大,为更多单身人士搭建幸福的桥梁。
【关键词】引言:背景介绍、节目介绍正文:节目带来的影响、节目存在的问题、节目的改进之处、节目的现状、观众的反馈结论:节目对社会的启示、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非诚勿扰》节目自2008年开始播出,由江苏卫视推出,主持人是孟非。
这档节目是一档大型相亲节目,通过一群单身男女在舞台上互相了解,最终决定是否选择对方作为自己的对象。
节目在播出初期便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
相亲节目在国内并不罕见,但《非诚勿扰》以其独特的节目设置和独特的节目制作方式脱颖而出。
节目中的选手来自不同的职业和背景,有时还会邀请一些名人嘉宾来助阵,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节目也定期制作特别版本,如特邀节目、星座特辑等,增加了节目的吸引力。
《非诚勿扰》节目在播出多年后仍然备受欢迎,这不仅是因为该节目的制作团队一直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也是因为节目能够触发观众对爱情和婚姻的思考和共鸣。
在国内电视相亲节目中,《非诚勿扰》可谓是一匹独一无二的“黑马”,始终保持着高人气和高收视率。
1.2 节目介绍《非诚勿扰》是一档备受关注的国内电视相亲节目,由江苏卫视推出,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吸引了大批观众的关注。
参与非诚勿扰活动感想
参与非诚勿扰活动感想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参与《非诚勿扰》这样的相亲节目一直是我的梦想之一。
这个节目不仅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相亲节目,也是广大单身人士寻找另一半的平台。
因此,当我听说有机会参与这个节目时,我立刻报名并且经过了层层筛选,最终被选中成为其中一位嘉宾。
在这个节目之前,我了解到这个节目对嘉宾的要求非常高,每一位嘉宾都要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魅力和吸引力,而且要有能够吸引异性的颜值和才艺。
因此,在确定参加这个节目之后,我准备了很长时间,包括衣着打扮、谈吐举止、才艺表演等各个方面。
进入《非诚勿扰》的录制现场后,我发现整个节目组都非常专业,他们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从节目的合作方案到台词的设计,再到现场的布置,都充满了严谨和认真。
在录制现场,我看到了其他嘉宾们,他们都很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是职场精英,有的是运动达人,有的是音乐才子,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这让我意识到,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优秀的单身人士,他们都在寻找自己的幸福。
在节目的录制中,我遇见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节目组安排了多个环节,包括自我介绍、才艺展示、问答环节等。
在这些环节中,我尽量展现自己的魅力和魄力,并且积极地和其他嘉宾互动。
虽然我一开始非常紧张,但是后来我逐渐放松下来,开始享受这个过程。
特别是在和其他嘉宾交流时,我发现他们都非常有趣,聪明,才华横溢,这让我更加激动和兴奋。
而在和主持人交流时,他们也非常亲切友好,给了我很多鼓励和支持。
除此之外,在录制的间隙,我还和其他嘉宾聊了很多,我们一起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和经历。
我发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伤痛和坚持,有的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谈恋爱,有的是因为家庭压力太大,无法选择自己的伴侣,还有的是因为感情经历坎坷,害怕再次受伤。
而我也和他们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我们互相倾诉、互相支持,这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和安心。
这些都成为了我难以忘怀的经历,让我在这个节目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虽然《非诚勿扰》是一个相亲节目,但是在整个录制的过程中,我学到的不仅仅是相亲技巧,还有关于感情和人生的美好。
《非诚勿扰》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的实证调查研究报告
SHANGHAI UNIVERSITY调查报告investigation report题目::《非诚勿扰》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的题目实证调查研究报告学院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学号10125351学生姓名谢宇新指导教师赵士林日期2012年10月29日《非诚勿扰》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的实证调查研究报告上海大学影视学院10级本科生谢宇新[摘要]:通过对上海大学大学生收视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情况及其婚恋观的问卷调查,从择偶条件、情感需求、性爱观念、婚姻观念四个维度分析目标概念“婚恋观”,探索《非诚勿扰》节目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为研究电视节目对受众的“涵化效果”和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现状提供了一份较客观的实证资料。
[关键词]:非诚勿扰大学生婚恋观描述分析一、前言《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制作的一档婚恋交友电视真人秀节目,通过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为广大单身男女提供了一种新的婚恋交友模式,在观众和网友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收视率更是一度高居全国第一。
而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新思想聚集的前沿群体,同时也是《非诚勿扰》一个比较重要的收视群体,当代大学生其婚恋观不仅折射出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着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大学生中《非诚勿扰》的收视情况和对大学生婚恋观的问卷调查,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索电视节目《非诚勿扰》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为研究电视节目对受众的“涵化效果”和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现状提供了一份较客观的实证资料。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任意抽样的方法,选取了以上海大学在校本科学生为主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总共发放问卷52份,收回50份,回收率96.1%。
其中有效问卷50份,有效回收率100%。
调查问卷回收后首先经过检查,核实后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然后输入计算机,利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类型主要为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双变量的交互分类统计以及多变量的五点量表均值比较。
非诚勿扰 观后感
非诚勿扰观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非诚勿扰》这档相亲节目。
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对它抱有太大的期待,觉得不过是一群人在台上寻找爱情的普通节目罢了。
然而,随着观看次数的增多,我发现自己的看法太过肤浅,这档节目其实蕴含着许多关于爱情、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节目中,形形色色的男女嘉宾走上舞台,带着自己的故事、梦想和对爱情的期许。
有的嘉宾自信满满,有的则略显羞涩;有的嘉宾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伴侣,有的则还在摸索和探寻。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每个人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追求都是如此的不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女嘉宾。
她外表出众,气质优雅,职业也相当出色。
按照常理,她应该是众多男嘉宾追捧的对象。
但她在节目中却多次未能成功牵手,原因是她对于另一半的要求过于苛刻,不仅要求对方有出色的外表、丰厚的收入,还要有极高的情商和与她完全契合的兴趣爱好。
这让我不禁思考,在爱情中,我们是不是常常会因为自己设定的那些条条框框,而错过了真正可能适合自己的人?也许有时候,放下那些过高的标准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才能让我们更容易找到那个能与自己相伴一生的人。
还有一位男嘉宾,他其貌不扬,工作也普普通通,但他身上那种真诚和对生活的热爱却深深吸引了在场的一位女嘉宾。
他们最终成功牵手,让我明白了爱情并不仅仅取决于外在的条件和物质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两个人内心的契合和相互的理解与支持。
这种真诚和纯粹的爱情,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非诚勿扰》这个舞台就像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有的嘉宾追求物质的丰富,有的更注重精神的交流;有的希望找到一个能在事业上帮助自己的伴侣,有的则只是渴望一份简单而真挚的陪伴。
这让我反思我们所处的社会,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巨大的压力下,人们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否变得越来越功利和浮躁?同时,节目中的嘉宾们在面对选择时的纠结和犹豫,也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
有时候,我们明明心里对某个人有好感,但因为种种顾虑而不敢迈出那一步;有时候,我们又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非诚勿扰》观后感
《非诚勿扰》观后感《非诚勿扰》是一档现实生活题材的电视交友节目,自2008年首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
节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通过对嘉宾和嘉宾之间的互动,展示了情感交流的多样性。
本文将围绕节目的亮点以及对人际关系和婚姻的思考展开论述。
第一章:异性交往的挑战与机遇《非诚勿扰》展示了现代人在异性交往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与机遇。
嘉宾们各自具有不同的个性和需求,他们通过节目的平台寻找自己的真爱。
每位嘉宾都经历了被动和主动的选择,同时也为观众呈现了不同类型的约会方式和交流技巧。
从中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异性交往需要勇气和智慧,而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的真诚与努力。
第二章:自我认知与情感觉醒观看《非诚勿扰》让我认识到,成功的恋爱关系不仅需要了解他人,也需要深入了解自己。
嘉宾们在被问及对自己的要求时,不仅表达了对另一半的期待,也向观众展现了他们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这种自我认知的过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另一半,并建立一段健康稳定的感情关系。
第三章:婚姻观的思辨与反思《非诚勿扰》在展现现代人之间的情感互动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婚姻观的思考与反思。
有观众认为,节目所展示的相亲过程过于功利和浮躁,婚姻不应只是单纯的商品交换和配对关系。
然而,节目中也有一些嘉宾用真诚和理性的态度对待婚姻,他们在细心观察和彼此沟通的基础上,愿意和伴侣一同面对未来的责任与挑战。
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对婚姻观的积极肯定,也引发了观众对婚姻观的深入思考。
第四章:相亲文化与社会变迁《非诚勿扰》所展示的相亲文化也反映出了社会变迁的一部分。
现代人在婚姻观和恋爱方式上的改变,使得相亲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方式。
这种方式既可以扩大交际圈,又可以减少恋爱的风险。
而此前,相亲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过时的方式,被年轻人所抵触。
《非诚勿扰》通过展示相亲的过程和结果,重新审视了相亲文化并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第五章:情感的真实性与诚信度观看《非诚勿扰》让人们对婚介市场的真实性和诚信度产生了疑问。
非诚勿扰观后感
非诚勿扰观后感最近看了《非诚勿扰》这档节目,感触颇深。
这档节目,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社会舞台,展现出了各种各样的人和情感。
每一位嘉宾都带着自己的故事、期待和梦想走上这个舞台,他们的言行举止、性格特点,以及对待感情的态度,都让我有了很多的思考。
在节目中,有的嘉宾真诚坦率,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为了能找到那个真正懂自己、接受自己的人。
这种真诚让人感到温暖和敬佩。
他们明白,在爱情里,伪装和虚假只能带来短暂的吸引,而真诚才能建立长久的关系。
比如有一位男嘉宾,他直言自己工作繁忙,可能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另一半,但他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关心和爱护对方。
他的坦诚不仅没有让女嘉宾们望而却步,反而让大家看到了他的责任心和对感情的认真。
然而,也有一些嘉宾,过于注重外在条件和物质基础。
他们把对方的收入、房产、车子等放在首位,而忽略了感情中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支持和陪伴。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不禁感到有些悲哀。
爱情,本应是纯粹而美好的,不应该被这些外在的东西所束缚。
如果只是因为物质而走到一起,那么当这些外在的东西消失或者改变时,感情又该何去何从呢?还有一些嘉宾,在舞台上表现得过于浮躁和急切。
他们可能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者紧张,而做出了不恰当的选择。
比如,有的女嘉宾在还没有充分了解男嘉宾的情况下,就匆匆灭灯,错失了可能的缘分;有的男嘉宾则在面对众多选择时,犹豫不决,最终错过了自己心仪的对象。
这让我明白,在感情中,保持冷静和理智是多么重要。
不能被一时的情绪所左右,要用心去感受,用时间去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非诚勿扰》中的情感导师们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以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专业的情感知识,为嘉宾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他们的话语往往一针见血,能够让嘉宾们和观众们都恍然大悟。
比如,有一位情感导师说:“爱情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去欣赏那个不完美的人。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期待着遇到一个完美的伴侣,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观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的个人体会
观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的个人体会前言现如今,许多人都会选择通过网络或者电视节目来交友,其中比较有名气的就是《非诚勿扰》。
这个节目吸引了无数的观众和选手,成为大街小巷谈资的热门话题。
在此我想就我个人观看《非诚勿扰》节目的体会和感悟做一个简要的总结,与大家分享。
一、《非诚勿扰》的基本就是《非诚勿扰》是一档恋爱题材的娱乐节目,通过让男女嘉宾相互了解,试图找到真爱。
节目的基本流程是:以女性为主导,分为两轮。
第一轮,男嘉宾依次以自我介绍的形式出现,女嘉宾在看到男嘉宾后可以选择是否把灯开启。
如果女嘉宾对男嘉宾产生了兴趣,她就会打开灯。
如果灯全部亮起来,男嘉宾就可以选择自己心仪的女嘉宾。
第二轮,男嘉宾需要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中给女嘉宾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女嘉宾在看到男嘉宾展现的特点后可以选择是否保留对他的兴趣,如果保存,则会产生一个约会邀请的机会。
最终,男嘉宾在与女嘉宾约会之后选择是否进入下一轮。
二、《非诚勿扰》背后的思考通过观看《非诚勿扰》,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男女嘉宾的面孔和他们的故事。
一方面,这样的节目符合了人们对恋爱的幻想和向往,另一方面,它也涉及了许多生活的问题和情感难题。
因此,对于观众和参与者来说,这个节目不仅仅是轻松的娱乐,更是一个值得反思和思考的平台。
在这个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男女,因此,我们可以从中思考每种类型的人在恋爱中的表现、婚恋观和爱情观。
此外,参与《非诚勿扰》的男女并不是能够在现实中轻易找到的,他们之所以抱着机会来这个舞台,无非就是想尝试一下透过节目来寻找自己的幸福。
所以,在这个节目中我们也可以学到很多有关交际技巧和恋爱技巧的知识。
最后,《非诚勿扰》这样一个节目,它看似是为观众和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渴望爱情的梦想舞台,但实际上是借此来对社会进行了一种洗礼。
三、个人观点虽然《非诚勿扰》是一档娱乐节目,但看了一些集数后,我发现它还是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
首先,《非诚勿扰》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给人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
对真人秀相亲节目的看法
对真人秀相亲节目的看法第一篇:对真人秀相亲节目的看法近年来,随着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热播,一系列的真人相亲节目浮上荧屏,掀起了一股电视相亲热。
打开电视,可以发现几乎每个卫视都有此类节目。
这些节目大部分以现场男选女、女选男的方式为主,最终双方成功牵手约会成功,至于最终是否能走到一起,不得而知。
但这些节目吸引了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守在电视机前看嘉宾们展示自己、为爱情辩论。
其实真人相亲秀节目早前就已出现了,比如比较有名的上海台的《相约星期六》等,那时的收视率就不错,但并没有像现今这些相亲节目如此火热。
眼下,相亲节目火遍天,为何会火呢?我觉得首先社会有这个需要。
当前剩男剩女已经成为热门话题,这一现象引起人们高度关注。
而这些真人相亲秀节目正好为这一类人提供了一个交友平台。
我们可以发现节目中的很多嘉宾都是大龄青年。
她们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寻找自己的人生伴侣。
它的流行正体现了剩男剩女的集体忧虑。
其次我觉得这些真人相亲节目本身内容新颖,生动活泼有趣,是反映和了解社会的一面镜子。
因为它是真人节目,所以它比电视剧或电影里的爱情故事、恋爱观念更加真实,更加活灵活现,更有戏剧性。
一些年轻人以看这些节目一方面作为娱乐消遣,可以放松自己。
比如我有时无聊的时候也会看一下这种节目。
另一方面,年轻人有着对爱情的憧憬。
通过看这些节目,可以从中获取恋爱经验,更好经营自己的恋爱关系或者为将来做准备。
一般人比如我爸妈其实他们也蛮喜欢这类节目。
他们其实看的是年轻人的思想,价值观、恋爱观。
可以比较准确地从中了解和认识年轻人的价值观念和恋爱观,从而更真实地把握社会变化的脉搏。
随着真人相亲秀的热播,大家的评论也是此起彼伏褒贬不一。
有人很吹捧这类节目,而有人怀着质疑的态度,说这类节目太假,都是在作秀,电视台为了收视率,连嘉宾都是托儿,台词都是设计好的。
而在我看来,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这些相亲节目,不能否认它的积极因素。
它的确是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大胆追爱、大声说爱的平台。
大学生对大型相亲交友类节目的看法及恋爱观
摘要:近半年来,类似非诚勿扰类的电视相亲节目迅速蹿红,收到大家尤其是学生的关注。
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挑到一个如意的伴侣,越来越多的年轻男女踏上了漫漫相亲之路,而该种大型相亲交友类的节目,也满足了大众的该种需要。
但是,随着毒蛇女“马诺”的走红,“马伊俐”的炒作行为,让我们质疑节目真实性的同时非常担心大家尤其是大学生的恋爱观、择偶观受到影响。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得出结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
关键词:大学生相亲类电视节目恋爱观婚姻观一、问题与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岗位变化的频繁,人员流动范围的加大,交往人数的剧增,特别是受互联网泛娱乐化形形色色事件的观念冲击,金钱诱惑的裹挟,带来早恋、网恋、闪恋的增多。
这使得人们在普遍的紧张与身心疲惫中,急需寻找一种情感的补偿与异性的慰藉,这对尚处单身和离异的人们显得更加迫切。
于是恋爱变得更加急促而高效了,罗曼蒂克般的恋爱过程变得短暂而脆弱了,原本柴米油盐的婚姻生活反倒变得更加踏实了。
于是乎,近年来传统的“相亲”,经各种形式改良后也随着兴起,并在中华大地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不仅初步形成一条公益化与社会化结合的婚恋婚庆产业链,而且形成了浓郁的相亲文化。
相亲产业有望成为新朝阳行业,相亲文化的社会意义也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举办各类针对大龄青年的相亲活动,是服务青年的一项具体行动,也是引导青年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具体举措,对弘扬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一些婚恋交友、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的幕后运作渐次曝光,人们看到是——《我们约会吧》约的决非寻常男女,《百里挑一》净挑敢“出位”的嘉宾,“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车上笑”之类的雷人话语,不过是在编导们纵容甚至诱导之下事先备好的台词……当相亲成为表演、“牵手”变成作秀,这些“处处有意外,处处很真实”的节目也就露了底:《为爱向前冲》冲的只是收视率,《非诚勿扰》最想“扰”的其实不是你我,而是广告商。
大学生对相亲姐目看法
关于大学生对相亲节目看法的调查报告摘要:相亲节目是近期我国各大卫视进行的电视相亲娱乐真人秀类节目,相亲节目火遍天,为何会火?而这些相亲节目在大学生当中是否受欢迎,社会相亲中一些价值观又是否会得到大学生们的认可?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得出的结果做一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电视节目相亲大学生一、调查背景相亲节目是近期我国各大卫视进行的电视相亲娱乐真人秀类节目,大部分以现场男选女、女选男的方式为主,最终双方成功牵手约会成功,至于线下是否能走到一起,不得而知。
相亲节目走红,预示着中国荧屏真人秀迎来新一季的繁荣,同时也进入了复制模仿的困局。
电视相亲节目之争,始于最早的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接着湖南卫视推出的《我们约会吧》,但随着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横空问世,湖南卫视很快失守。
就在大家都以为《非诚勿扰》将独霸荧屏之时,浙江卫视来势汹汹地推出“真人连续剧”版相亲节目《为爱向前冲》,浙江5频道的地方相亲《恋爱亮起来》也加入相亲混战,5月1日贵州卫视开播的《相亲相爱》,以及东方卫视于6月4日推出约会节目《百里挑一》。
整个卫视平台纷纷上演“相亲”大战,“火”了节目和嘉宾,也惹“火”了公共话题。
眼下,相亲节目火遍天,为何会火?有人说这相亲就像一部悬疑剧,总有那么多的问号摆在那里,让人看了这集想下集,欲罢不能。
深层次讲,相亲就是找另一半,为自己下半辈子的幸福计,你不得不摆出自己最真实的诉求,赤裸裸地表达对另一半的要求,而这个过程中,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在碰撞,人性的善恶美丑一一展示。
一个个相亲红人出炉,他们未必是俊男靓女,却必然是话题人物,生煎男、丁桥经济男、男版凤姐、人造美女,个个独领风骚——这还不够过瘾吗?此外,近年来,功利性的社会价值观对大学校园这块净土的侵蚀,城市里高昂的生活成本,各种因素或明或暗地交织在一起,严峻的社会形势正在改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尚未走出校园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活压力和社会舆论压力。
对《非诚勿扰》的看法
对《非诚勿扰》的看法
在这个学期中,由于学习工商人类学的需要,我深入研究了《非诚勿扰》这档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
在此之前,我极少接触《非诚勿扰》,主要我对这类节目带有刻板印象。
我认为《非诚勿扰》是打着给年轻单身男女介绍对象的旗号进行娱乐大众的节目。
但当我真正接触到《非诚勿扰》时,我对它有了极大的改观。
其实,《非诚勿扰》的节目设计具有一定的人性化特征,比如,设有两位指导老师在现场以专业的视角与丰富的经验为年轻男女提出一些建议,以保证年轻单身男女找到符合自身的对象。
同时这两位指导老师也会对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与爱情或者婚姻有关的话题进行讨论,这也是对现代人恋爱观、婚姻观进行教育与影响的重要活动。
《非诚勿扰》的确不失为一个为年轻单身男女提供寻找另一半的好平台。
但是,这个平台也备受质疑。
某些嘉宾到这个舞台上来的目的不一定是寻找另一半的,有的是为了宣传个人或个人的公司而来的。
同样,《非诚勿扰》这档节目所体现的商业性质太重了,主要广告方面深刻地反映出来,播放广告的时间过多且频繁。
再者,《非诚勿扰》中男嘉宾获得权利太少,相对于女嘉宾来说。
这反映了一种不公平,反映着都是女嘉宾在挑选男嘉宾。
男嘉宾能向自己的“心动女生”示好的机会太少。
以上均为个人看法。
《非诚勿扰》观后感
《非诚勿扰》观后感《非诚勿扰》是中国一档相亲类电视节目,该节目于2010年开播至今深受观众喜爱。
通过该节目,我们可以见证相亲的过程、感受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生活的多姿多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节目的设定《非诚勿扰》的节目设定相对简单,每期节目中,会有24位参与者平均分成两组,一组男嘉宾,一组女嘉宾。
男嘉宾会通过介绍自己的个人情况和家庭背景来吸引女嘉宾的注意,而女嘉宾则可以通过表白和提问来了解男嘉宾。
通过这种互动,男嘉宾和女嘉宾可以选择是否继续接触,甚至选择进入下一阶段的相处。
这种相亲的方式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使得节目更加紧凑,同时也更加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观众可以在节目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通过观察嘉宾们的交流和选择,思考和反思自己在感情中的态度和决策。
二、家庭背景的考量在相亲节目中,嘉宾们通常会介绍自己的家庭背景,并将其作为吸引对方的资本。
而观众也往往在嘉宾的家庭背景中找到共鸣,并对其有所期待。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家庭背景并不是婚姻的决定性因素。
相互的吸引和相处的默契才是更重要的。
过于侧重家庭背景的婚姻往往会面临相处困难,因为人的本质是彼此了解和相互理解的基础,而非表面的虚荣和功利。
三、个性的差异与冲突在相亲的过程中,嘉宾们会展现出各种各样的个性,其中有些可能会引起冲突。
对于观众而言,这些冲突不仅带来了视觉的乐趣,更让人反思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问题。
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个性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塑造了每个人独特的性格。
在相处中,我们需要尊重对方的个性,并学会妥协和沟通。
四、婚姻观的反思《非诚勿扰》给了观众一个机会去反思自己的婚姻观。
在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嘉宾对婚姻有着不同的期待和态度。
有些人看重物质条件,有些人追求浪漫爱情,而有些人则希望找到一个能够包容自己的伴侣。
通过观察嘉宾们的选择和交流,我们可以发现现代人的婚姻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心灵的契合和情感的交流,而非仅仅看重物质条件。
基于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背后的冷思考
基于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背后的冷思考【摘要】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背后的冷思考,通过揭示节目制作的商业考量、角色定位、参与者心态分析、反思社会现象、探讨婚恋观念的影响等方面,引发人们对节目背后真实性和观众心理诉求的深刻思考。
节目不仅是娱乐,更是对当代社会婚恋现状的一种反映,引发人们对于婚恋观念、传统价值观的思考。
结合《非诚勿扰》引发的思考,探讨相亲节目的现实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人们提供更深入的思考和了解。
通过分析相亲节目背后的冷思考,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类节目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真实性、观众心理、商业考量、角色定位、参与者心态、社会现象、婚恋观念、思考、现实意义、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相亲节目背后的真实性观众们往往期待看到真实的爱情故事,希望在节目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但同时他们也对节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有观点认为,相亲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和娱乐效果,可能会对情节进行操控,导致参与者的表现偏离真实。
这种真实性的缺失可能会影响观众对节目的信任度和观赏体验。
相亲节目背后的真实性问题需要制作方和参与者们共同努力去守护。
只有保持节目的真实性,才能赢得观众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为相亲节目这种社交形式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背后的真实性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以期为未来相亲节目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观众的心理诉求观众是相亲节目的重要群体,他们对节目的观看和评价直接影响着节目的收视率和口碑。
观众对相亲节目的心理诉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观众希望看到真实的情感故事。
他们对于参与者的感情故事感兴趣,希望能够看到真挚的情感表达和发展过程。
观众希望在节目中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真实。
2. 观众希望看到不同类型的参与者。
观众希望在节目中看到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参与相亲,希望看到他们的交流和互动,以及最终的结局。
观众希望通过这些参与者的故事了解到不同人群的相亲观念和方式。
非诚勿扰观后感
非诚勿扰观后感《非诚勿扰》这档相亲节目,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它以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我也是其中之一。
在观看了多期节目之后,心中颇有一些感触。
节目中的男女嘉宾来自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同的背景和经历。
他们带着对爱情的憧憬和期待,站在这个舞台上,希望能找到那个与自己相伴一生的人。
这让我看到了爱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每个人对于理想伴侣都有自己的标准和期待,有人看重外貌,有人注重性格,有人追求共同的兴趣爱好,还有人更在意经济基础和家庭背景。
然而,真正的爱情或许并非仅仅基于这些外在的条件,而是在相处中逐渐产生的理解、包容和默契。
在这个舞台上,也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爱情观。
有的嘉宾认为爱情应该是轰轰烈烈、充满激情的;有的则觉得平平淡淡、细水长流才是真。
有的愿意为了爱情放弃一切,有的则在爱情面前保持着理性和清醒。
这让我不禁思考,到底什么样的爱情观才是正确的?或许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只要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并且能够让自己和对方感到幸福的,就是适合自己的爱情观。
节目的互动环节设计得十分巧妙。
通过 VCR 展示嘉宾的生活、亲友的评价等,让大家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嘉宾。
而现场的提问和交流,则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了解。
有时候,嘉宾们的回答和表现会让人感到惊喜,有时候也会让人感到失望。
但这恰恰就是真实的人性展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寻找爱情的道路上,需要的是坦诚和勇敢。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勇敢追求爱情的嘉宾。
他们不在乎外界的眼光,坚定地表达自己的心意。
即使最终没有成功牵手,他们的勇气也值得称赞。
相比之下,也有一些嘉宾过于犹豫和谨慎,错过了可能的缘分。
这让我明白,在爱情面前,有时候需要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否则可能会留下遗憾。
另外,节目中的情感专家和主持人的点评也给人很多启发。
他们以旁观者的角度,分析嘉宾的表现和情感问题,提出的建议往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他们提醒着嘉宾和观众,在爱情中要保持真诚、尊重和理解,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看到对方的内心。
非诚勿扰2观后感
非诚勿扰2观后感前言《非诚勿扰2》是由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档相亲节目,此次是第二季。
自第一期播出以来,这个节目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各方面的议论。
本文就此为切入点,结合本人对节目的观看经验,谈一谈我的观后感。
第一部分:对相亲节目的看法相信大家听到“相亲节目”这个词语时,都会产生一些特定的联想和想法。
相亲节目一般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就是通过媒人的牵线搭桥,让单身男女之间在节目上相识相爱,最后步入婚姻的殿堂。
此类节目属于现实情感类节目,其形式并非文学作品或电影等艺术品,而是通过真实的镜头展示真实的情感故事。
它们的受众群体也是广泛的,从青少年到老年人都可能成为其观众,并从中获取情感上的满足和启发。
我认为,相亲节目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形式,在当今社会中拥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它让单身男女之间可以更好地认识彼此,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相亲节目提供了一种新的交往方式和平台。
另一方面,它也让观众可以通过参与相亲节目,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情感问题,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观念,从而激发出更多积极向上的能量和生命力。
第二部分:《非诚勿扰2》的特点《非诚勿扰2》是一档充满“意外惊喜”的相亲节目。
在节目中,各式各样的单身男女为了寻找自己的真爱,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智慧和个性,不断地进行自我筛选和对嘉宾的评测,最后得到红娘的最终裁决。
通过不断地遇到新的人和问题,在磨砺中获得成长和突破。
这个节目最有特点的就是“闹”。
“闹”是流行于江苏卫视的一种独特的节目风格,它强调的是舞台上的“热闹和欢乐”,通过主持人和嘉宾的互动来烘托比赛的气氛,使得观众在观赏节目时保持高度的兴奋和关注度。
而《非诚勿扰2》中“闹”的元素也随处可见,舞台上的嘉宾们一个比一个来头大,亮点多多,很多选手都有自己的“招牌动作”和“特别才艺”,这些都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非诚勿扰2》对于情感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节目中,主持人徐熙娣同志不仅帮助选手们寻找自己的真爱,更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心灵启迪,引导观众去思考和探究情感之路。
《非诚勿扰》的不足与反思
《非诚勿扰》的不足与反思(一)《非诚勿扰》节目嘉宾价值观的导向所产生的问题现在大家知道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很火,作为综艺节目,也无可厚非。
《非诚勿扰》这种过于快餐化的综艺节目,会扭曲观众的价值观,一旦问题出现了,《非诚勿扰》看的人越多,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就越大。
影响感情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物质,嘉宾表达拜金倾向,而媒体宣传拜金,就说不过去了,这种推波助澜的宣传,更一再地使受众价值观发生改变。
1.是相亲还是秀场?马诺在《非诚勿扰》中,以一句名言“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赤裸裸的”赢得“拜金女”头衔。
这样的表现又有谁会在意它是真是假呢?更何况,马诺现象本身也是一种迎合,是对受众心理的呼应与激发。
现在的有些相亲类节目就是一个娱乐节目,通过相亲的形式,放大嘉宾个人的才艺展示,所以造就无数草根明星,引人入胜。
如果娱乐电视节目没有核心价值,没有自己的价值判断,马诺现象就应该很果断的终止,从而保证节目效果,同时也保住节目的价值,娱乐节目不应是用来出名和作秀的,如果单单是这些节目也不会长久发展下去。
对于节目的所有嘉宾应该带着颗真诚的心,物质虽然重要,但精神同样重要,心灵的交汇,只要你用心来对待别人,哪怕是一种单纯的暗恋!我们需要看的是真实的一幕不是啼笑皆非。
一个好的节目是服务大众的,能让大众在娱乐的同时,得到反思,得到升华。
同时要有精准的定位,是有娱乐因素,社会话题,还是真情实感真人秀?电视相亲节目,是以爱情为诉求,以牵手为目的,笔者认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不能单纯的以配对成功为目的,而是给男女嘉宾提供一个平台,大家根据自己的择偶标准来选取自己心仪的对象,不同的婚恋观与价值观相互碰撞后牵手成功。
牵手成功的数量不是衡量节目成功的标准,节目组既然采取了男女相亲这种形式的一个节目,那就要专营这件事情,包括在男女嘉宾互动中产生的问题,引发观众思考,从观众的反应中知道观众需要什么,进而提升,从而满足观众的需求,节目的发展最终是服务于广大观众的,尤其剩男剩女成为时下的焦点,所以当下节目更应该抓住这个契机,为单身男女创造一个高效快捷的平台,展现男女嘉宾的才华,进而牵手成功,让观众在收看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同时也提升了节目的知名度和收视率。
新派婚恋交友节目的冷思考——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
新派婚恋交友节目的冷思考——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作为中国新派婚恋交友节目的开山之作,自2024年推出以来,一直备受观众关注和喜爱。
但是,在欣赏娱乐节目的同时,我们也要对其进行冷思考,深入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首先,节目中的男女嘉宾选择上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追求娱乐效果,节目组总是喜欢邀请一些外貌出众、身材火辣的嘉宾。
这种选择标准会不可避免地给观众一种“颜值即正义”的错觉,让人产生对外貌的过于追求和偏见。
而事实上,婚姻是建立在感情、性格、兴趣爱好等多重元素的基础上,单纯以外貌来评判一个人的品质和适婚程度显然是片面的。
再次,节目中的评委和主持人的角色需要审慎考量。
评委作为婚恋交友的“裁判”,他们的言行直接关系到嘉宾的感情命运。
然而,我们发现,在《非诚勿扰》中,评委和主持人们往往会过于主观地对待嘉宾的选择,甚至会直接污名化或嘲笑一些参与者。
这种评委的干预和主持人的娱乐导向很容易对嘉宾造成不公和伤害,也会让观众误以为这是一种对待感情的正常态度,这是十分危险的。
此外,《非诚勿扰》在婚恋观念的传播上存在突出问题。
节目中的男女嘉宾们常常表现出一种追求刺激、追逐浪漫的婚恋观念,强调热恋期的火花和浪漫氛围。
然而,这样的理念往往过于片面和片段,婚姻生活不仅需要爱情的激情,更需要互相理解、包容、沟通和扶持。
如果人们对婚姻的期望过于理想化,可能会在现实中产生失落和不满。
最后,观众对于节目的追捧也需要进行冷思考。
虽然婚恋交友节目可以帮助一些人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但真实的婚姻并不是由节目决定的。
观众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性对待婚姻和感情问题,不要被节目中的一时刺激所迷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理想找到适合自己的伴侣。
总之,《非诚勿扰》作为新派婚恋交友节目的代表作,给观众们带来了娱乐和快乐。
然而,在享受节目的同时,我们也要进行冷思考,明确其在婚恋观念、价值取向和伦理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争议,不要把节目中的言行视为现实的准则或模板。
大学生对《非诚勿扰》相亲类节目的看法调查报告
江南大学学生对《非诚勿扰》相亲类节目的看法调查报告导言:近日来,各大电视台相亲节目掀起一股收视热潮,随着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等电视相亲节目的播出,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聚焦在“相亲”这个话题。
各种“相亲活动”层出不穷,从婚介所、交友网站、媒体,到公园、酒店、餐饮场所等,无不踊跃参与积极推动,一些时尚交友网站也开始频繁的举办单身派对、时尚的万人相亲大会、婚博会、专业媒体组织的大型交友活动等等,相亲节目影射出当代人对婚姻以及恋爱的种种看法,也可能对大学生的婚恋观造成一定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制作的一档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推向了荧屏,为广大单身男女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精良的节目制作和全新的婚恋交友模式得到观众和网友广泛关注。
根据央视-索福瑞34城市收视率调查统计,节目收视率最高达到了2.82%,成为全国综艺娱乐节目收视冠军。
图一:2010年3月18日《非诚勿扰》与同时段其他节目收视率和市场份额的对比2011年7月《非诚勿扰》节目推出了澳洲专场;2011年10月推出美国专场;2012年1月推出英国专场。
随着节目的火爆程度越来越高,男女老少对其关注度也不断提升,那么作为对新事物反应最快的大学生而言,《非诚勿扰》的播出会不会对其恋爱观、婚姻观造成影响呢?他们的价值取向是不是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凡事都有利弊之说。
在《非诚勿扰》节目如此“猖狂”之际,通过对大学生对此节目看法的调查,局部了解大学生这类群体的恋爱观和婚姻观以及相亲节目对他们的影响,来反映相亲节目与婚恋观之间的关联。
调查方法介绍:此次调查采取的是调查研究方式。
采用定量的方式,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总体为江南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样本是随机填写问卷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问卷采用的是纸质问卷的形式。
问卷随机发放给江南大学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填写完毕后,统一对问卷进行回收。
填写问卷共310份,有效问卷为296份,有效率达到95.48%。
浅析电视节目《非诚勿扰》的特色及影响
浅析电视节目《非诚勿扰》的特色及影响专业:新闻学号:010*********学生姓名:卫奕羽指导教师:蔡俊摘要:《非诚勿扰》作为江苏卫视的一档大型婚恋交友节目,自年初推出以来,一直热播荧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同时,节目在持续的播出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对年轻人和同类相亲节目施加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和影响。
本文对《非诚勿扰》所进行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探求节目的整体特色、主持人的特色、男女嘉宾的特色,旨在探求其对年轻人和同类相亲节目所施加的作用及影响,并寻求其对《江苏卫视》的价值。
从分析和研究中可以看出,正因为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重大的影响与价值,才使其如此火爆和受关注。
关键词:《非诚勿扰》相亲节目特色影响目录摘要 0第一章电视节目《非诚勿扰》的播出进程 (2)1 .1 开播时的《非诚勿扰》 (2)1.2 整改之前的《非诚勿扰》 (3)1. 3 整改之后的《非诚勿扰》 (4)第二章电视节目《非诚勿扰》的特色 (7)2. 1 《非诚勿扰》的整体特色 (7)2. 2 《非诚勿扰》中主持人的特色 02. 3 《非诚勿扰》中男女嘉宾的特色 (1)第三章电视节目《非诚勿扰》的影响 (3)3. 1 《非诚勿扰》对年轻人可能的影响 (3)3. 2 《非诚勿扰》与同类相亲节目 03. 3 《非诚勿扰》对《江苏卫视》的价值 0结论 0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电视节目《非诚勿扰》的播出进程1 .1 开播时的《非诚勿扰》《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它于2010年1月15日正式开播,著名主持人孟飞担任节目主持,在每周六、周日晚21点20分播出。
该节目旨在为广大单身男女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
节目中有24位单身女生以亮灯和灭灯方式来决定报名男嘉宾的去留,经过“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男生权利”等规则来决定男女嘉宾的速配成功。
非诚勿扰简介观后感
非诚勿扰简介观后感《非诚勿扰》是中国大陆一档极具影响力的相亲节目,每周播出。
通过这个节目,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当代青年群体的婚恋观念和现状。
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相亲这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
首先,我觉得《非诚勿扰》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多样性。
节目中参与相亲的男女嘉宾都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之间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
这种多样性使得节目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当代青年群体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特点。
在节目中,男嘉宾需要在不同的女嘉宾之间进行选择。
这一环节揭示了当今社会中的相亲现象:男性在选择伴侣时更加注重外貌和身份背景,而女性则更加看重对方的内在品质和经济实力。
这种选择方式反映了中国传统观念中男女角色的分工和社会地位的差异。
尽管这种观念在当今社会已经有所改变,但仍然存在,并且在相亲中得到了体现。
除了多样性和选择方式,我觉得《非诚勿扰》还展示了中国当代青年在婚恋观念上的变化。
节目中的男女嘉宾大多都是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一代人,他们对婚姻的态度和期望也不同于前辈们。
他们更加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婚姻关系,不再将婚姻视为生活的唯一目标,而是将事业、个人发展放在婚姻之前。
这种变化反映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青年群体思想观念的变化。
另外,我也很喜欢《非诚勿扰》中的互动环节。
这个环节充满了欢笑和泪水,嘉宾们在节目中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和魅力,同时也揭示了他们对婚姻的渴望和希冀。
这些互动让人深入了解了当代青年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让观众们在嘉宾们的经历中找到了共鸣。
总的来说,《非诚勿扰》作为一档相亲节目,在娱乐性的基础上,通过展示当代青年群体的婚恋观念和现状,给人们带来了反思和启发。
节目中的嘉宾们都在追求真爱,他们充满希望和勇气地面对相亲的挑战,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借鉴和启示。
相亲虽然可能会遇到重重困难和挫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寻找真爱的机会。
正如节目中所强调的,只有在真诚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找到合适的伴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学生对《非诚勿扰》相亲类节目的看法调查报告导言:近日来,各大电视台相亲节目掀起一股收视热潮,随着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等电视相亲节目的播出,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聚焦在“相亲”这个话题。
各种“相亲活动”层出不穷,从婚介所、交友网站、媒体,到公园、酒店、餐饮场所等,无不踊跃参与积极推动,一些时尚交友网站也开始频繁的举办单身派对、时尚的万人相亲大会、婚博会、专业媒体组织的大型交友活动等等,相亲节目影射出当代人对婚姻以及恋爱的种种看法,也可能对大学生的婚恋观造成一定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制作的一档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推向了荧屏,为广大单身男女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精良的节目制作和全新的婚恋交友模式得到观众和网友广泛关注。
根据央视-索福瑞34城市收视率调查统计,节目收视率最高达到了2.82%,成为全国综艺娱乐节目收视冠军。
图一:2010年3月18日《非诚勿扰》与同时段其他节目收视率和市场份额的对比2011年7月《非诚勿扰》节目推出了澳洲专场;2011年10月推出美国专场;2012年1月推出英国专场。
随着节目的火爆程度越来越高,男女老少对其关注度也不断提升,那么作为对新事物反应最快的大学生而言,《非诚勿扰》的播出会不会对其恋爱观、婚姻观造成影响呢?他们的价值取向是不是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凡事都有利弊之说。
在《非诚勿扰》节目如此“猖狂”之际,通过对大学生对此节目看法的调查,局部了解大学生这类群体的恋爱观和婚姻观以及相亲节目对他们的影响,来反映相亲节目与婚恋观之间的关联。
调查方法介绍:此次调查采取的是调查研究方式。
采用定量的方式,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总体为江南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样本是随机填写问卷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问卷采用的是纸质问卷的形式。
问卷随机发放给江南大学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填写完毕后,统一对问卷进行回收。
填写问卷共310份,有效问卷为296份,有效率达到95.48%。
参加问卷调查的男女比例约为11:19;参加问卷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约为1:1。
故可以得出,此次问卷调查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
此次调查存在的一个缺陷是,参与调查的同学是随机抽取的在班级上课和在图书馆上自习的同学,不保证全校所有专业的同学都参与了此问卷调查。
结果与讨论:一、江南大学学生观看《非诚勿扰》的基本情况及特征调查显示,江南大学学生群体,有89%的同学观看过《非诚勿扰》,仅有11%的同学没有看过。
在看过这档节目的同学中,有61%的同学偶尔看看,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在江南大学,有近30%的同学断断续续地看《非诚勿扰》,还有8%的同学经常看,1%的同学每期不落,虽然1%看起来感觉不多,但是从江大在校生近2万的这个群体来看,1%也是一个不小的群体。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学生喜欢看这类相亲节目呢?或者说为什么这类相亲节目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收视率很高呢?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1.近年来,功利性的社会价值观对大学校园这块净土的不断侵蚀,城市里高昂的生活成本,各种因素或明或暗地交织在一起,严峻的社会形势逐渐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改变了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别是婚恋观。
有论据说当代大学生在爱情婚恋观上,采取了比较开放、自我、随意的态度,呈现出婚恋观的价值多元化和情爱关系形式的复杂化,喜欢追求这种相亲、闪婚等形式。
2. 《非诚勿扰》本身是一档娱乐节目,各种美女帅哥、各种剩男剩女齐聚一堂,吸引大众眼球。
同时,它是一种新事物,大学生生对新事物反应都比较快,迎合了大学生的娱乐、好奇心理。
二、江南大学学生看《非诚勿扰》前后的对比没看之前看了之后从上面两张图标可以清楚地看出,在看《非诚勿扰》之前,60.1%的同学看重对方的人品,23.4%的同学看重对方的能力,10.7%的同学看重对方的容貌,10.1%的同学看重对方的爱好,仅有3.9%的同学看重对方的物质基础,还有4.5%的同学看重对方的其他一些方面。
但是,看过《非诚勿扰》之后,63.6%的同学更看重对方的人品,40.6%的同学更看重对方的物质基础,20.5%的同学更看重对方的爱好,14%的同学看重对方的容貌,仅有11.7%的同学看重对方的能力,还有4.9%的同学看重对方的其他一些方面。
其中两处明显的变化就是:1.注重能力有原来的23.40%骤减到11.70%。
2.注重物质由原来的3.90%猛增到40.60%。
从中可以看出,《非诚勿扰》以及同类的相亲节目自从播出之后,对江南大学学生的婚恋观影响还是相当大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1. 从《非诚勿扰》节目内容的整体上看,我发现它向大众展示和传播的是一种很现实的交友恋爱观念,女嘉宾普遍对于物质方面的要求比较高,最低标准都要有房有车有存款,而对于男方本人的性格,是否与自己合适等方面,大多数则表示可以在以后的相处中慢慢磨合。
在前几期节目中甚至出现了将拜金主义表现得非常露骨的情况,例如马诺在《非诚勿扰》第三期(2010.01.17)节目中,当有男嘉宾问她“是否愿意一同骑单车”时,她回答道:“我还是坐在宝马车里哭吧。
”被网络成为“拜金女”。
这些都是通过节目反映出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恋爱观。
2. 现阶段的江南大学的大学生以90后居多,他们生活在一个网络极为发达的时代,各种不同思潮的冲击对他们的恋爱观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从一些相亲类的电视节目中我们可以明显地观察到现代人婚恋观的具体体现,对于还没有一个正确成熟恋爱观的大学生来说,必会受到这类节目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部分大学生心智并没有发育成熟,对恋爱婚姻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恋爱几乎没有一个成熟的观点和看法,对于没有经历过恋爱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恋爱的观点更多的是通过与家长、朋友的交流所得,对于心智还不成熟的他们来说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恋爱观点的对错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判断标准,并且有部分大学生心里存在对拜金主义。
在外界没有很好的引导,同时又在这类节目的影响下,就更加坚持贯彻自己错误的恋爱观,而另一部分还没有自己的恋爱观的大学生则会形成“赶时髦”的跟风趋势,势必会影响他们对恋爱的看法。
三、江南大学大学生对《非诚勿扰》及其影响的看法。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一大半的同学认为,《非诚勿扰》节目娱乐性有余,严肃性不足,看看还好。
大约四分之一的同学认为作秀的成分很大。
一些女嘉宾、男嘉宾参加非诚勿扰的主观目的不是为了相亲,而是为了出名,为了出位才,为了名,为了利。
先后出现了很多相亲不成功人却红了的嘉宾,例如闫凤娇、马诺、薛璐等。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55.74%的同学认为《非诚勿扰》节目掀起了大学生对现代婚姻的思考,30%同学认为该节目放大扭曲大学生的婚恋观,22.64%的同学认为该节目以错误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群体。
可见,江南大学的大部分学生对《非诚勿扰》节目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表示担忧。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仅一半的同学认为,《非诚勿扰》节目让很多人不捧自红,提升了婚恋网站的知名度,33.78%的同学认为该节目反映了80后真实的婚恋观,27.7%的同学认为该节目对年轻人婚恋观有消极的影响。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近30%的同学认为《非诚勿扰》节目已经或者可能对自己的婚恋观造成影响。
从上图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速配”这种新的相亲方式过分依赖于所谓的一见钟情式的爱情,有待商榷,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则认为让人们的爱情观变得物质,会败坏风气。
第一、总结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出《非诚勿扰》节目对大学生造成以下负面影响。
1. 对大学生恋爱观的不当引导,与传统价值观相冲突《非诚勿扰》节目里的女嘉宾们大多数都反映着当代年轻人的择偶标准,要有房、有车,月薪上万,对外表要求也很苛刻,都想在这个节目中找到理想的、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而“性格要好,对自己要真心”这类择偶标准似乎不再成为她们的首要标准。
当今的社会,被巨大的生活压力和职业竞争压力所影响的年轻人,都在寻求着能够解决这些难题的办法,并且在这种形势的逼迫下,她们不得不把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好坏摆在第一位,从而让自己在这残酷的现实下能生活得好一点,于是出现了对金钱的“崇拜”,并且大多数“剩女”的出现也就是因为找不到这样的对象而导致的。
现代人的婚恋观已经从“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移到了更现实的社会中来,有一项调查显示:近有半数的“80后”、“90后”表明愿意嫁“富二代”。
理由是自己可以少奋斗很多年。
这种具有“时尚、潮流”感的恋爱观念正冲击着当今的社会。
而现在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大多数的恋爱观还没有形成,很容易受到周围人和舆论的影响,在观看此类节目时不知不觉就受到了节目中嘉宾的恋爱观的不正确引导,认为“拜金主义”才是时尚的、潮流的,而传统的“为了真爱而奋斗”就成了落后的、陈旧的思想。
大学生的虚荣心促使着他们要赶时尚,并且觉得那种时尚的恋爱观才是符合新一代年轻人的,从而进入“物质至上”的恋爱误区。
2. 对大学生恋爱的审美标准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从《非诚勿扰》的节目内容中明显看出,节目中出现的嘉宾们,穿着打扮都很讲究,在化妆和服饰上都经过了精心的处理,如果光看外表,几乎每一个女嘉宾都能让观众为之“心动”,所以有人说,《非诚勿扰》的“以貌取人”倾向化严重,节目不“诚”,男嘉宾一开始不接触不了解就开始选择心动女生,很大程度上是仅仅以外表为第一印象的判断标准,而女嘉宾在一开始的灭灯,也是从对第一次见面的男嘉宾的穿着上进行判断的,单凭外表就开始下定论(灭灯)也反映出了当代青年男女选择对象的片面化。
对于大学生来说,却在不知不觉中无意识地提升着他(她)们对异性的审美标准,《非诚勿扰》中的嘉宾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人,这种贴近生活的节目让大学生们在观看的时候产生出一种带入感,不自觉地开始把节目中的某个或某类女生定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而这种目标往往不能如愿以偿,通过相互比较,不自觉地提高了自己对美的要求,并且无意中将外表美看作是恋爱产生的基础,使大学生们的恋爱大部分忽视了内在美,导致他们对美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选择异性时更倾向于“以貌取人”。
3.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对于婚姻的认知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刚入校的大学生对于婚姻还没有一个较为成熟的认识,在当今社会各种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误入歧途。
在《非诚勿扰》中,一位男嘉宾从开始选择到最终离场,整个过程不超过30分钟,在短短的30分钟就与某位女嘉宾基本确定恋爱关系,这种“快餐式”的婚恋形式在这档节目中明显地体现,大学生在观看这类节目时或多或少会被节目内容中传达出来的婚恋观所影响,大学生本身就对恋爱抱有一种尝试和新奇的心态,于是便会跟着潮流走。
而对已经有过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来说,则会不同程度地对婚姻抱有“一切随缘分”、“不考虑结婚”、“以后再说”等想法,我国近几年来的离婚率持续上升跟现代人的“快餐式”婚恋观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