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习题讲解笔记

合集下载

吴功宜《计算机网络》笔记

吴功宜《计算机网络》笔记

第一章习题(概论)一.名词解释1. ______ 广域网2. ______ 城域网3. ______ 局域网4. ______ 通信子网5. ______ ARPAnet6. ______ 计算机网络7. ______ 分布式系统8. ______ 公用数据网A. 覆盖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连起来的网络。

B. 有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它通信设备组成,负责全网的通信处理任务。

C. 用于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幢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连起来的网络。

D. 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连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E. 对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F. 由邮电部门或通信公司统一组建与管理,向社会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的网络。

G. 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有它来自动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是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H. 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二.单项选择1.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微型计算机是通过局域网连入广域网,而局域网域广域网的互连是通过 _______ 实现的。

A. 通信子网B. 路由器C. 城域网D. 电话交换网2.网络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独立的 _______ 的集合。

A. 局域网系统B. 多协议路由器C. 操作系统D. 自治计算机3.电信业一般认为宽带骨干网的数据传输速率达到。

A. 10Mb/sB. 100Mb/sC. 2Gb/sD. 10Gb/s4.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节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它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 _______ 。

A. 结构关系B. 主从关系C. 接口关系D. 层次关系5.建设宽带网络的两个关键技术是骨干网技术和 _______ 。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绪论及第一章【圣才出品】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绪论及第一章【圣才出品】

绪论0.1 复习笔记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对于马克思主义含义的不同角度的回答(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其后继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可以从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三个方面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这些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关于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观点,关于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观点,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的观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观点,关于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规律的观点,关于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建设规律的观点,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观点,等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一章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本章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是实践,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统一的物质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辨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联系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我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即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1、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由于人们总是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这个基本点出发去认识世界,形成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因此,世界观也是人们对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是自发的、不系统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从人和世界关系的角度揭尔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本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用这种理论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方法。

所以哲学还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普遍方法。

哲学既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并不只是简单地描述现实世界,而且还批判现实世界,构想更理想的世界。

哲学往往作为理想、信念从而也作为价值观对人们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

世界观、方法论与价值观的统一,使哲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当然就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要回答世界的本质问题,就必须说明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因为自人类产生之后,纷繁复杂的世界万物,归结起来无非就是两大类:一类是物质现象,一类是意识现象。

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023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笔记汇总新版

2023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笔记汇总新版

2023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笔记汇总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旳客观存在(一)世界是统一旳物质世界(单项选择)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旳整个世界旳主线见解和主线观点。

(单项选择)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旳关系问题是哲学旳基本问题。

(多选)哲学旳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旳内容。

第首先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旳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旳问题,是最重要旳方面。

怎样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旳原则。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旳同一性问题,主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旳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旳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单项选择)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旳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旳基本问题。

怎样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旳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旳原则。

但凡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旳,是历史唯物主义;但凡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旳,是历史唯心主义。

(单项选择)世界旳本责问题,实质上是世界旳统一性问题。

(单项选择)否认世界旳统一性,认为世界上旳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立旳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单项选择)笛卡尔是二元论旳著名代表。

他认为,物质实体是有广延性旳、被动旳、不能思想旳。

心灵是没有广延性旳、能动旳、能思想旳。

物质和心灵是各自独立旳。

(单项选择)在世界旳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同之处在于两者分别认为世界上旳万事万物有一种共同旳本质或本原。

(单项选择)贝克莱提出旳“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旳集合”,我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旳“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旳观点。

(多选)唯物主义哲学伴随社会实践和科学旳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旳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一笔记(开卷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一笔记(开卷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学马克思主义?怎么学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定性1.资本主义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供应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日趋激化,剧烈须要科学理论的指导3.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前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社会主义4.马克思参与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并进行了理论创建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点(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是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特点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志向是实现共产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与其发展规律一、哲学绪论1. 哲学本质: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方法观、世界观,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2. 哲学结构①哲学=自然观+社会观+相识论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唯物论+辩证法+相识论)+唯物史观③唯物论=物质论+意识论+运动论+时空论④辩证法=两大特征+三大规律+几对范畴=(联系+发展)+(对立统一+质变量变+确定否定)+(缘由结果+现象本质+形式内容+可能实现+必定偶然)⑤唯物史观=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唯物主义的揭示社会的本质+结构+缘由+规律+……⑥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元论+唯物论+辩证法+可知论3. 哲学的基本问题(主干)①哲学本质: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方法观、世界观(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②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主观=精神=意识存在=客观=物质)。

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a)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本源,谁确定谁的问题,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卫衣标准,认为思维是世界本源,思维确定存在的是唯心主义,相反的是唯物主义(包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定义与基本思想)(b)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或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人类能否相识事物。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资料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资料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关注薇公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
第1章语言和语言学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语言的性质和范围
1语言的性质
(1)语言的定义
①从结构上看,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由词语这种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符号性和系统性。

②从功能上看,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

人们需要而且可以用语言来进行社会交际,用语言来认识世界,思考问题。

(2)语言的符号性
①能指与所指
a.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没有必然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
b.甲事物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是符号的所指(内容、意义);c.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②语言符号的主要特征
表1-1语言符号的主要特征
(3)语言的系统性
表1-2语言的系统性
(4)语言的社会性(本质属性)
自然语言的形成、发展、消亡都取决于社会意志和社会需要。

表1-3语言的社会性
(5)语言的其他属性
表1-4语言的其他属性
2语言的范围
(1)语言与言语
①概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四章笔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四章笔记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概论(2018版)第一章重要知识点小结

概论(2018版)第一章重要知识点小结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重要知识点小结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1)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2)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需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2)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

5、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921-1935)
(2)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35-1945)
(3)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1945-1976)
6、毛泽东思想理论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3)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7、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8、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0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一章

2010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一章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本章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是实践,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统一的物质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辨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联系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我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即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1、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由于人们总是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这个基本点出发去认识世界,形成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因此,世界观也是人们对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是自发的、不系统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从人和世界关系的角度揭尔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本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用这种理论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方法。

所以哲学还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普遍方法。

哲学既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并不只是简单地描述现实世界,而且还批判现实世界,构想更理想的世界。

哲学往往作为理想、信念从而也作为价值观对人们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

世界观、方法论与价值观的统一,使哲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当然就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要回答世界的本质问题,就必须说明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因为自人类产生之后,纷繁复杂的世界万物,归结起来无非就是两大类:一类是物质现象,一类是意识现象。

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第一章(学生笔记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第一章(学生笔记版)

v 描述功能
v 对人与世界及其关系是什么、怎么样等问 题的回答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v 科C学o的py描rig述ht功20能0与4-2哲0学11的As描po述s功e P能ty Ltd.
v 各门具体科学是对世界特定领域的事物的 本质、规律的认识。
v 哲学与各门具Ev体al科ua学tio是n 一on般ly.与特殊的关系。 ted wit哲h A学sp对o世se界.S的lid描es述fo以r .科NE学T为3.中5 介Cl,ien通t P过ro总file 5.2
结C、op概yr括igh一t 2定0的04时-2代01成1 A果s来po回se答P这ty些Lt问d.题。 哲学是对关于包括人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共 同本质的认识。哲学的世界图景是随着科 学的世界图景而发展的。
v 真正存在的是什么? v 我们知道些什么?我们能知道些什么? v 我能否决定我要做什么? v 历史的发展完E全va是lu被ati决on定o的nly吗. ?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v 哲C学o的py研rig究ht对20象04-2011 Aspose P么的回答,比描述 ted wi所 此 的 而thC涉这描不Aos及般述是ppyo的的。那rsige问解(样h.St题 释 例 ?2lEi0d更 , : 人v0ea深 而 世 为4slu-f2, 且 界 什ao0tri不 是 的 么1o.1Nn仅 对 本 能EAoTs是 为 质 够npl3yo对 什 为 认..s5整么什识eCP个如么并litey世此是改nLt界这这造tPdr.如般样世ofile 5.2

海南专升本 旅游学概论自己整理笔记 第一章

海南专升本 旅游学概论自己整理笔记 第一章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交通建设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交通建设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一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水路】●隋朝在发展水路交通方面的贡献最为突出1.隋文帝开凿山阳渎、打通了淮水连接长江的水路2.隋炀帝开凿通济渠(由黄河连接汴、泗两河,以通淮水),邗沟(即山阳渎,以通长江)永济渠(通知黄河以北的涿郡)江南河(由镇江经苏州至杭州,以通长江与钱塘江),从而形成了连通华北与江南地区的运河网●唐朝注重利用隋代开凿的运河●宋朝利用汴河之漕运,运输荆南、两浙、江南东西和荆湖南北“六路米粮”●元明清为了弥补内河漕运的不足,发展海运【陆路】●秦陆路交通建设的发展主要反映于秦朝对“驰道”和“直道”的建设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东穷齐燕,南极吴楚,江湖之上,频海之观毕至。

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直道从咸阳北面的云阳通至九原郡(今包头西南),全场1800华里五尺道西南边疆地区新道今日之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历代封建王朝的道路建设发展可从历代封建王朝的驿站制度中得到反映周礼和先秦典籍有关于“传”、“置”、“邮”、“驿”、“驲”的记载唐每隔39华里设一“驿”清驿站的设置已扩展到内、外蒙古及新疆和西藏地区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旅行业【华侨服务社】演变历程:1949华侨服务社→华侨旅行社→1973中国华侨旅行社恢复成立→1974更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成立时间:1949年11月成立地点:福建厦门成立原因:基于巩固新生政权、扩大统一战线和贯彻侨务政策的需要建立服务对象:初期专门负责接待海外侨报归国探亲和观光旅游,更名为华侨旅行社后服务对象也扩大为来中国内地访问的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和外籍华人地位:建国后第一家国营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成立时间:1954年4月15日成立地点:于上海、天津、杭州、南京、汉口、广州、沈阳、哈尔滨、安东、大连、满洲里、南宁、凭祥、南昌建立14家分社成立原因: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我国召开,考虑到接待工作的需要,在周恩来总理的提议下,经当时的政务院批准成立服务对象:①作为统一招待外宾食、住、行事物的管理机构,承办政府各单位及群众团体有关外宾事务招待等事项②发售国际联运火车、飞机客票真正任务:搞好政治接待,而非旨在盈利【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时间:1964年成立原因: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主要职能:①负责管理外国自费来华旅游者的接待工作②领导国内各地国际旅行社及其直属服务机构的业务,组织我国公民出国旅游③负责有关旅游事务的对外联络工作和宣传工作地位:国务院的直属机构规定:国务院明确规定,发展我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的方针和目的首先是为了学习各国人民的长处,宣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促进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和相互了解。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三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三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1复习笔记一、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1.社会学的提出“社会学”一词最早由孔德在1838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中正式提出。

社会运行论认为,社会学是指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学的对象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2.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1)18、19世纪的两大革命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影响18、19世纪的两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英国产业革命)是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

①社会转型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突出表现为工业化和都市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②社会转型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却暴露出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经济危机、贫富差距、劳资矛盾等。

这些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对于作为时代的实践要求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问题,特别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

(2)英克尔斯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指出了给社会学下定义的三条途径:①历史的途径(创始人说了些什么)。

从根本上说是提出了争取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避免社会恶性循环和畸形发展的问题。

②经验的途径(当代社会学家在做什么)。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越来越复杂、越分越细微,系统里有小系统,部门里有小部门,因此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也就越来越重要。

③分析的途径(理性指示什么)。

(3)思想材料在形成社会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①社会学的史前阶段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着社会思想。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二章【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二章【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1 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了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也从而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

1.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1)时代背景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革命的巨大作用在于: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自由竞争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观念的变化。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这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2)社会学的思想源泉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所包含的社会思想。

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历史学派,德国人文科学,英法实证主义都为社会学提供了思想来源。

③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三大发现,为社会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④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会学积累了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论【圣才出品】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论【圣才出品】

第1章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论1.1复习笔记一、科学研究概述(一)科学研究的含义科学研究是指通过运用各种客观方法,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寻求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思维活动或过程。

(二)科学研究的特征1.目的性科学研究是一种以课题研究为中心而展开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其目的是揭示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事物间的关系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1)因果关系通过研究,研究者可以清楚地指出何种事物是因,何种事物是果的研究关系规律。

(2)相关关系通过研究,研究者只能指出两个事物之间存在共变关系,而无法获知二者的作用方向的研究关系规律。

共变关系是指当一个事物发生变化时,另一个事物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3)因果与相关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的区别在于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否重要或是否明确。

如果两个事物具有相关关系,则未必具有因果关系;如果两个事物间具有因果关系,则必定具有相关。

2.继承性科学研究通常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必须搞清楚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哪些理论是已经证明为正确的理论,哪些理论则被证明为错误的理论,哪些是需要补充和完善的理论,即要学会找准前人研究的忽视点、遗漏点、空白点和矛盾点。

只有这样,研究者才能使自己的研究活动以人类已经达到的认识水平为出发点,使研究真正达到发现和创造的目的。

继承性体现了科学研究应该遵循的经济性原则,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消耗。

前人或他人有关科学研究的思想、理论、方法或收集的事实材料等,都是可以继承的内容。

3.创新性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生命。

创新是指在前人与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创新的内容可以涵盖科学的各个方面,既可以是理论方面的,也可以是方法方面的;既可以是发现新问题,也可以是发现新规律;既可以是提出新见解,也可以是发明新产品。

因此,只有具备新意的课题才是有价值的课题,才是有生命力的课题。

张亦春《金融市场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金融市场概论【圣才出品】

张亦春《金融市场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金融市场概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金融市场概论1.1复习笔记一、金融市场的概念及主体1.金融市场的概念(1)定义: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2)三层含义:①是金融资产进行交易的一个有形或无形的场所;②反映了金融资产的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所形成的供求关系;③包含了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行机制,其中最主要的是价格(包括利率、汇率及各种证券的价格)机制。

(3)与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差异:①在金融市场上,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已不是一种单纯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借贷关系或委托代理关系,是以信用为基础的资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的暂时分离或有条件的让渡;②交易对象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即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可以进行借贷及有条件的让渡,是因为当其转化为资本时能够得到增值;③交易场所通常是无形的,通过电信及计算机网络等进行交易的方式已越来越普遍。

2.金融市场的主体从动机看,金融市场的主体主要有投资者(投机者)、筹资者、套期保值者、套利者、调控和监管者五大类。

这五类主体是由如下六类参与者构成:政府部门、工商企业、居民个人、存款性金融机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

其中存款性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储蓄机构和信用合作社,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投资银行和投资基金。

二、金融市场的类型1.按标的物划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衍生工具市场(1)货币市场①定义:以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下的金融资产为交易标的物的短期金融市场。

②功能:保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③交易场所:货币市场一般没有正式的组织,所有交易特别是二级市场的交易几乎都是通过电信方式联系进行的。

(2)资本市场①定义: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资产交易的市场。

②与货币市场之间的区别:第一,期限的差别;第二,作用不同。

第三,风险程度不同。

(3)外汇市场①定义:以不同种货币计值的各种短期金融资产交易的市场。

②功能:第一,通过外汇市场的外汇储备买卖和货币兑换业务,使各国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货币清偿和资本的国际流动得以形成,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第二,外汇市场集中了各国政府、企业、公司等单位的闲置资金,并对国际贸易中的进出口商进行借贷融资,从而加速了国际资金周转,调剂了国际资金余缺;第三,外汇市场所拥有的发达的通信设施及手段,将世界各地的外汇交易主体联成一个网络,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远程货币收付时间,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第四,进出口商利用市场中的远期外汇买卖业务,可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因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五,外汇市场提供的各种外汇资金的供求信息及其价格动态,有助于各国政府和企业据以正确地进行有关决策。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作为学科的设计1.1 复习笔记考点一:设计的理论阐述★★★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产生于20世纪,依据西方对视觉艺术理论研究领域的划分方式来划分设计的理论研究领域,可以将其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1设计史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并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1)戈特弗里德·桑佩尔(1803~1879)①人物简介桑佩尔作为德国建筑师与作家,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艺术史研究的第一人。

②思想主张a.在艺术史观上桑佩尔认为艺术的历史是一个连续的、线性的发展过程;艺术的风格是由地域、气候、时代、习俗,更重要的是由材料和工具等各种因素所决定的。

其追随者认为,艺术品是技术手段或自然原型的被动反应。

b.其美学材料主义影响了欧洲许多艺术史家和建筑家。

他强调艺术变化的原因来自环境、材料和技术,基于此,西格弗里德·吉迪恩写成《空间、时间与建筑:新传统的成长》一书。

c.他强调材料在建筑和工艺美术中的重要性,并因此成为现代艺术运动的先驱。

③代表作品在《工艺与建筑的风格》著作中,他着重探讨装饰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2)阿洛伊斯·李格尔(1858~1905)①思想主张a.奥地利艺术史学家李格尔从价值上完全打破了大艺术与小艺术的分界,将对传统小艺术的研究提高至显学的地位。

b.他严厉地批判桑佩尔的机械材料主义理论,指出机械材料主义美学的漏洞,强调艺术是一门心智的学科,必须具有精神性,并称之为“自由的、创造性的艺术冲动”,即“艺术意志”。

而艺术品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心智成功、是人的创造性精神的物质表现。

c.艺术活动的根本所在是坚持创造性的自主和选样的原则。

②代表作品其代表作《风格问题》是有关装饰艺术历史的重要著作,其重要之处在于李格尔认识到装饰艺术研究是一门严格的历史科学,这一认识对后世学者将设计作为一门历史科学来研究有着根本性的启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论习题讲解
一、单选题
1.以下关于前三大滴定分析的滴定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1、以下关于前三大滴定分析的滴定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4分)(A .D)
A 曲线都是阶梯形的,化学计量点在滴定突跃范围的中点处
B 常量分析中,滴定误差为±0.1的两个状态点所划定的区间就是突跃范围.
C 突跃范围的大小与都随被滴物的原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D 指示剂的变色点高于突跃的上限值时,误差为正
这个题本来是第5-8章的内容,放在第1章做
老化验工21:07:40
问题多多是可以理解的
滴定曲线是滴定过程的PH值、电位值等不滴定百分数变化的规律曲线,以后会讲到
老化验工21:09:19
可以看P142、P186、P233
答案A、D,计量点与中点不一定重合
对于氧化还原滴定,氧化剂、还原剂半反应电子数不等情况,就不重合(A错的原因)
突跃大小(滴定到99.9%至100.1%这个期间的PH、PM、E等范围叫滴定突跃)突跃大小在三类滴定中随浓度变化而变化,但在氧化还原滴定中,对称电对情况,与浓度无关。

对称电对是指:半反应中氧化型和还原型的系数都为1的电对,如高锰酸根-锰离子电对
2.下列基准物质中,既能标定酸碱溶液的浓度,也能标定氧化剂或还原剂标准溶液的浓度的是:(4分)(D)
A Na2CO3 (标酸)
B KHP (标碱)
C As2O3(毒武大郎的,标氧化剂浓度)
D H2C2O4
四个物质,草酸是还原剂,又是二元酸,是基准物质
没有标准物,又要配制标准溶液,如盐酸溶液,就用标定法
有基准物的,可以直接称量配制,不需别人来标它浓度了
4.当事双方对分析结果有争议时需做的分析是(4分)(B)
A 例行分析
B 仲裁分析
C 仪器分析
D 化学分析
仪器分化学分析一般是对常量成分,因为化学分析是指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
析,是对微量成分分析
5.下列期刊不是分析化学专业期刊是(4分)(C)
A 分析化学
B 光谱实验室
C 化学世界化学世界是一个通常的、广泛的化学杂志
D Talanta(英国
8.下列标液配制方法错误的是(4分) A
A NaOH标液(直接配制法)
B EDTA标液(标定法)EDTA,也有基准物,但通常用标定法配制
C K2Cr2O7标液(直接配制,见P244)
D AgNO3标液(直接配制,见P270
3.下列配制标准溶液的方法错误的是(4分)D
A 配制NaOH标准溶液:粗配,用基准KHP标定
B 配制HCl标准溶液:粗配,用基准草酸标定
C 配制K2Cr2O7标准溶液:准确称量,用容量瓶精确配制
D 配制KMnO4标准溶液:准确称量,用容量瓶精确配制
第3题,A、B、D都没有基准物,因此只能用标定法,,,, 标定法不需要准确配制,只要粗略配制就可以也不需要在分析天平上精确称量
, 因为你称得再准确、配制的体积再精确,浓度仍然需要基准物反应来确定,因而精称和精配是没意义的标定法的溶液,在标定之前,可以粗称、粗配
6.直接滴定法不能应用的实例是(4分)D
A 中和滴定测定盐酸浓度
B 中和滴定法测Na2CO3%
C ZnCl2%纯度的测定(EDTA法)
D 酸碱滴定法测定CaCO3%
酸、碱溶液都可以直接滴定直接标定…不能直接、快速反应的都不能直接滴定..
7.下列实例中需要用返滴定法测定的是(4分)B
A H2C2O4%(中和滴定)
B 矿石中的MnO2%测定(高锰酸钾法,见P243)
C 矿石中的CaCO3%测定(高锰酸钾法,见P243)也是高锰酸钾法,但它是间接滴定不选C,因为氧化的是草酸根,而不是钙离子
D AgNO3%纯度测定(沉淀滴定法,见P269-270)
高锰酸钾法是氧化还原滴定,无法是直接、返滴定被测的物质必须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
9.仪器分析可以取代化学分析完成任何物质的常量和微量成分的测定(3分)
对错(错)
常量分析,必须用化学法
因为仪器法误差大,满足不了规定的误差要求
化学分析可以保证TE在0.1%左右
而仪器分析的误差最小也在1%左右
10.若不同分析人员的结果出入太大时采用仲裁分析(3分)
对错(错)
是客户与分析单位出现争议时
同事的结果差别间是不打官司的
12.只要能生成沉淀就可能采用重量法分析含量(3分)
对错(错)
重量分析有严格的要求,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行
一般氢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沉淀是不能用于重量分析的,因为纯度的问题,组成不恒定的问题等原因
13.标定盐酸浓度时,选用基准硼砂比基准碳酸钠的误差更小(它们均相当于二元碱,但前者式量大)(3分)
对错(对)它们都是二元碱
谁的分子量大,则谁的称量误差小与同样量的酸反应时,M大的就要多称,称得越多,称量的相对误差就越小
例如标定NaOH浓度时,可以用KHP,可以用草酸KHP的分子量是204.24,一元酸草酸是二元酸,分子量90 与2mmol氢氧化钠反应时,消耗的草酸是?1mol
消耗的KHP是408mg
14.任何情况下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与滴定度都满足:C(B)/1000=T(A/B)/M(A)(质子或电子转移数不等时则否)(3分)
对错(错)
这个关系只适用于酸碱反应,1mol的氧化剂与1mol的氧化剂恰好反应的情况,即单位式量得失质子数相等的情况,对于氧化还原
单位式量的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的数目都相等的情况
上面是1mol酸、碱都得失相同数目的质子
摩尔浓度与滴定度的关系,可以用普通的计量关系来得到:a*CV/1000=m/M a*CV/1000=b*m/M 当令V=1时,m=T 即a*C/1000=b*T/M
T即为滴定度左边和右边是指不同的物质
11.配制0.10mol·L-1NaOH溶液,可在台平上称取4.0克NaOH溶解后用量杯配成1000mL标准溶液(贮于试剂瓶中,待标) (提示:标定法粗配时不要求体积和质量非常精确,即可以不用分析天平和容量瓶)(3分)
分析化学的任务包括三个方面,它们是:分析过程主要包括
对于同一种标准溶液,不同基本单元的浓度换算为C(1/6K2Cr2O7)= [ 6 ]C(K2Cr2O7)
用基准KHP标定0.10mol.L-1NaOH标液浓度时,若控制NaOH的滴定体积在20~40mL,应称[ 0.4-0.8 ] 克KHP(邻苯二甲酸氢钾,写范围,式量:M(KHP)=204.22) (2分)
配制0.02000 mol·L-1 EDTA的标准溶液2L,应称取组成为Na2H2Y·H2O
这个题如果是标定法配制,也是一个估算重量的题
25.简述氧化还原滴定的计量关系书写方法,该关系的化学意义是什么?(10分)
简述氧化还原滴定的计量关系书写方法,该关系的化学意义是什么?
答案:各电对的电子数乘对应的n,即得关系式。

意义:它表明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是电子守恒的数学表达式。

铬铁矿中铬的结果表示成Cr%(重铬酸钾法测定,见P240、P244),请写出Cr与FeSO4的计量关系。

(10分)
答案:CV铁*M铬/3000/m*100%,3n(Cr)=n(FeSO4)
式中的m是指称量的样品重量
其实从右边的计量关系,代入CV和m/M,就可以得到纯的铬重量
已知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时,使用酚酞指示,只滴定到NaHCO3,而使用甲基橙指示时,滴定到CO2,试讨论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不能含碳酸钠的原因(见P20的思考题6)。

如何配制不含碳酸钠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10分)
答案:答:(1)如果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中含碳酸钠(不会含碳酸氢钠的!),那么,1.00ml氢氧化钠与HCl反应时,用酚酞指示消耗的盐酸量就没有用甲基橙指示消耗的盐酸量多,换言之,用含碳酸钠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一定体积的盐酸时,采用甲基橙指示,消耗的VNaOH量会比酚酞指示时消耗更少(氢氧化钠的实际浓度更大)。

可见,使用不同指示剂时,含碳酸钠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实际浓度是不同的,因此,对分析结果会带来误差。

使用不同指示剂时,含碳酸钠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实际浓度,即表现出来的浓度值是不同的,
如果未污染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一定的盐酸时,消耗的碱体积与被少量污染(生成碳酸钠,构成了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混合碱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来滴定消耗的碱体积一样多,就说明没有影响
满足这条件的污染碱溶液用于滴定某酸,当使用甲基橙指示时,其中的碳酸钠最终生成了CO2,这时消耗的碱体积就与原来无碳酸钠时情况完全相同。

故无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