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第五讲人格研究
积极心理学人格塑造探讨

积极心理学人格塑造探讨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地方发挥作用。
青少年处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积极心理学去干预,帮助他们塑造一个积极的人格,对于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等都有些重要作用。
同时,也能够对一些消极的心态进行矫正,避免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
一、积极心理学和积极人格的内涵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里程碑,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
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
积极人格特质是任何事情成功的基本要素。
这类灵性资产包括乐观、专注力、毅力、诚实、勇气、真诚、勤奋,以及许多其他的特质。
二、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生积极人格塑造中的重要意义初中生正处在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
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在发生转变,因此这一阶段的初中生处在一个迷茫的阶段。
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干预,来发现或者塑造积极人格,对初中生未来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在初中阶段,应该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向他们灌输和渗透一些积极健康的信息,这样有利于他们积极人格的塑造是很重要的。
同时,积极人格能够帮助这些初中生们应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挫折,应对挑战,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更好的享受生活。
对于那些消极颓废的思想也能够去除,是初中生们以信心满满的姿态来应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初中生积极人格塑造的方法(一)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积极健康的思想,让初中生们能够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塑造积极人格。
课堂上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还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场所。
积极人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长久努力的结果。
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

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一、本文概述《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这篇文章旨在探讨积极人格理论在人格心理学领域中的新发展及其重要性。
文章首先介绍了传统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局限性,即过于关注人格缺陷和心理疾病,而忽视了人格优势和积极特质的研究。
接着,文章引出了积极人格理论的核心观点,即强调人格中积极、健康、有建设性的方面,并倡导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研究人格。
本文将从积极人格的定义、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阐述。
我们将明确积极人格的内涵,包括其定义、结构及其与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关系。
我们将探讨积极人格的影响因素,如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对积极人格形成的作用。
我们将提出积极人格的培养方法,旨在帮助个体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积极人格理论的深入探讨,本文旨在为人格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推动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全面发展。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导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积极人格的培养,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积极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积极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围绕三个核心概念展开:积极情绪、积极特质和积极组织系统。
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积极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积极情绪是积极人格心理学的核心要素之一。
它强调人们应当培养和保持积极、愉悦的情绪状态,以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积极情绪能够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增强心理健康,并对个人的认知、动机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积极人格心理学提倡通过积极情绪的培养和维持,来塑造个体的积极人格。
积极特质也是积极人格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特质是指个体具有的一系列积极、正面的心理品质,如自尊、乐观、坚韧、创造力等。
这些特质能够帮助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
积极人格心理学强调通过培养和发展这些积极特质,来提升个体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
积极心理学5讲课件

培养乐观思维
社交互动
反思过去的经历,并从中找到积极的教训 和经验。同时,以积极的方式预测未来, 并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
与积极向上的人交往,分享彼此的积极体 验和成长故事,相互鼓励和支持。
04 人际关系与社交支持
CHAPTER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促进个人成长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提供支持和 鼓励,帮助个人克服困难,实现
研究内容与领域
积极情绪
研究人类如何体验和培 养快乐、满足、爱等积
极情绪。
积极人格特质
积极的社会组织
积极应对压力
研究人类积极的个性特 质,如勇气、乐观、诚
实等。
研究如何建立积极的社 会关系、社区和文化, 以促进人类幸福和发展。
研究如何通过积极的方 式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
压力。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01
02
积极心理学5讲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积极心理学概述 • 幸福感与快乐 • 积极情绪与乐观主义 • 人际关系与社交支持 • 意义、目的与价值观
01 积极心理学概述
CHAPTER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积极 品质、美德和力量的科学,它关 注人类健康、幸福和成功等方面 。
特点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类积极的一面 ,关注个体和社会的优点和美德 ,通过科学方法研究这些积极的 心理特质和现象。
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
个体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同时也要关注 社会和他人的需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谢谢
THANKS
05 意义、目的与价值观
CHAPTER
寻找生活的意义与目的
意义与目的的重要性
人格积极性研究

人格积极性研究积极人格的研究始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强调研究人类的积极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
本文回顾了关于积极人格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积极人格的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将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展望。
积极人格;主观幸福感;自我决定性;形成机制积极心理学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MartineE.Seligman于1998年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倡议和定位的,是近几年在西方心理学界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
积极心理学的本质在于修正先前心理学对心理问题的过分关注,强调对人类积极力量的关注、培养与建构,帮助所有人获得幸福。
积极人格的研究也始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积极心理学主张人格心理学的积极研究取向,强调人格研究不仅要研究问题人格特质和影响人格形成的消极因素,更要致力于研究人的良好人格特质以及影响人格形成的积极因素,特别是研究人积极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在个体良好人格特质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即积极地人格特质研究[1]。
1.积极人格的研究内容1.1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既是一种人格特质,也是一种心理体验。
它是指主体主观上对自己已有的生活状态正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态度[2]。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第一篇研究幸福感的文章是WannerWilson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
目前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有关特定人群如聋哑儿童、农民工、教师、贫困大学生、离退休老人等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涉及了经济状况、生活环境、生活事件、健康、人口统计学变量、价值观、社会支持等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其中佟永峰(2006)的研究表明,年龄、年级和家庭收入对中学聋生主观幸福感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影响[3];余欣欣(2007)的研究表明,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非贫困生,社会心理取向、生活满意度判断标准、外向性、价值取向影响其主观幸福感[4]。
在这些研究中,主观幸福感是作为一种心理体验来对待的。
积极心理学与人格辅导

01 03
详细描述
02
学习倾听和表达,尊重他人 的观点,促进有效沟通。
案例三:克服焦虑与抑郁情绪
总结词: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情绪调节 技巧,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学习应对挫折和失败的方法,增强心理 韧性,提高抗逆能力。
培养情绪调节能力,学会放松和应对压 力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详细描述
学习认知重构技巧,改变负面思维模式 ,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
2
发展
积极心理学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得到 了快速的发展,许多心理学家开始从事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探究人类积 极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并寻求提升个体 和社会的福祉。
3
未来展望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持续 关注,积极心理学将继续发展壮大,并 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为人类的发展和 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02
03
提升辅导师素质
加强辅导师的培训和资质认证, 提高其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人格 辅导的专业能力。
04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如何更好地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人格辅导实践
创新辅导方法
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辅导方法,开 发更具创意和实效的人格辅导方 案,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倡导社会支持
促进社会各界对积极心理学与人 格辅导的关注和支持,形成良好 的社会氛围,推动其发展与应用 。
01
强化实证研究
通过严格的实证研究,验证积极 心理学理论在人格辅导实践中的 有效性,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 据。
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社会政策和实践,促进 社会和谐与进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祉水平。
拓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积极心理学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从关注心理问题和 障碍转向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为心理学的发 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积极心理学5讲

身边的完美主义者
通过上述4个案例,我们发现完美主义者对事事抱有 极高的、不切实际的期待和要求,这使他们的生活充满 了苦恼。
4种完美主义人格的心理动机:是其所是,十全十 美,最佳,越来越好——这是完美主义者对自己、对 别人、对事情的绝对标准,“事情必须跟我想的一样
”、“每件事都应该完满无缺”、“我必须做得最 优秀”、“事情应该越变越好”的法西斯式命令把完
L/O/G/O
有3种东西必须控制:情绪,语言和行为;
有3个问题必须思考:生命,死亡和永恒; 有3种行为必须放弃:罪恶,无知和背叛;
有3 种作法必须避免:懒惰,野蛮和嘲讽;
有3种东西必须挽救:圣洁,和平和快乐; 有3种品质必须尊敬:坚毅,自尊和仁慈; 有3种习惯必须培养:理性,谦恭和好学。
每天写下五件感激的事
1、 2、 3、 4、 5、 。 。 。 。 。
完美主义的不完美
为什么完美主义倾向会加剧病人的人格障碍症状呢?与人 格障碍总分相关最高的3个完美主义人格特质分别是: 过分担心错误、事事行为迟疑、常被父母批评。病人会 因为太在意自己的表现是否完美,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 而干脆回避社交; 也会因为害怕自己做不到尽善尽美而缺乏自我决定、独 立行事的勇气,最后干脆事事依赖他人的决定; 甚至会因为期望太高,太在意别人或自己无关紧要的错 误而情绪异常波动,导致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评价的 不稳定。 而这一切的原因,追根溯源都或多或少与患者所受的家庭 教育和文化氛围有着密切关系。
站在一旁苦苦等候,这时朋友问我:冻 手不? 我冷冷地回一句:冻手!结果四
杆枪瞬间指向俺俩…我们被抓送派出所,
在路上我们一直沉默,后来我问朋友: 你怎么不开腔呢?结果,八杆枪瞬间指 向我。
励志电影推荐
积极人格研究_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人格研究简评

第10卷第6期Vol .10No .6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Shayang Teachers College 2009年12月Dec .2009收稿日期:2009-10-20作者简介:王晓鲜(1983-),女,江西南丰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0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人格心理学。
积极人格研究———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人格研究简评王晓鲜(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摘 要:积极人格研究是在积极心理学大背景下产生的,是针对以往传统人格研究中的不足而兴起的人格研究取向。
文章综合了现有的文献资料,对积极人格研究取向进行简单述评和展望。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人格;积极特质;积极人格研究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0768(2009)06-0022-03 一、前言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 sychol ogy )这个词最早于1954年出现在A.H.Masl ow 的著作《动机与人格》(Motivati on and Pers onality )中,当时该书最后一章的标题为“走向积极心理学”(T oward t o Posi 2tive Psychol ogy )[1](P72-73)。
但是它的首次出现,并没有引起世人的注意,直到AP A (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Selig man 先生在1998年的AP A 年度大会上明确提出把建立积极心理学作为自己任职AP A 主席的一大任务时,积极心理学才开始正式受到世人的关注,而2002年Snyder 和Lopez 主编的《积极心理学手册》的出版,正式宣告了积极心理学的形成。
在Selig man 先生号召之下形成了M ihaly Csikszent m ihalyi 、Ed D iener 、Kathleen Hall Ja m ies on 、Chris Peters on 和George Vaillant 为中心的核心领导团体,这个团体以其本身的威望赢得了大量财政支持和年轻学者的加盟,积极心理学获得迅速的发展。
人格的科学研究ppt课件

倡用“人格”而不是用“性格”一词,而在此之前,“人格”主 要用于变态心理学领域。 1922~1923年,奥尔波特在德国攻读博士后时受以下思潮的影响 :韦特海默的格式塔心理学;斯普兰格的直觉法以及斯腾关于人 格独特性和人格单元思想的影响。 1924年,奥尔波特在哈佛大学开设了美国最早的人格心理学课程 :《人格与社会改良》。 1937年,奥尔波特出版《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一书,标志人格 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正式形成。 1938年,默里出版《人格的探索》一书,该书与奥尔波特的《人 格:心理学的解释》一同被视为人格心理学形成的标志。 1962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成立。1971年,美国心理学会设 立人本主义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心理学第三势力形成。
识信息的影响并不大。 多数人对他人如何看待自己都有一个极好的观念。
附录二:西方学者眼光中的“人格 ” 人格是对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预测(Cattell,1950)。
人格是某科学家一次能给出的关于个人行为细节的最适当的 理论解释(McClelland,1951)。
人格是对个体环境的实际方面或感知方面的体验、分辨或操 纵的相对持久的倾向系统(Bronfenbrenner,1951)。
相 ①研究众多变量;
关 ②研究许多变量间 研 的关系。
究
实 ①操纵具体变量; 验 ②客观记录资料; 研 ③建立因果关系。 究
不足 ①导致非系统观察; ②促使对资料的主观 解释。
①建立的关系是联系 性而非因果性的; ②导致自我报告的信 度和效度问题。
①有很多现象不能在 实验室研究; ②人为情境限制了结 论的推广性。
人格是个体特质的独特模式(Guilford,1959)。
心理学第5讲

10个临床量表
以“是 / 否”作答 MMPI主要用于心理异常的诊断,在精神医学界及有关 心理健康的工作中使用较多,也常用于科学研究。
心理学:第五讲
4. 人格测验
4.1 自陈式测验
“大五”人格问卷:NEO PI-R 适用人群:16岁以上的成人
回答时:1=“完全适合” ~ 5=“完全不适合”
NEO PI-R简明易懂,测试的实施及数据统计均易于操作, 且理论模型得到较广泛的认可,并在不同的领域得到应用, 所以它是当今西方一种使用广泛的人格测验。
③稳定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
(3)人格是一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由一些特质构成)
心理学:第五讲
1. 人格及其特征
1.2 人格的特征
整体性
稳定性
独特性 社会性
心理学:第五讲
1. 人格及其特征
1.3 人格的五因素
人格维度
开放性(Openness)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 外向性(Extraversion)
自
然
人 家庭 社会 文化 人类
时间
心理学:第五讲
2. 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2.2 环境的作用
父母教养方式 (1)权威型 —— 温情 + 控制
(2)专制型 —— 冷漠 + 控制
(3)放纵型 —— 温情 + 放任 (4)忽视型 —— 冷漠 + 放任
家庭教养类型与子女性格、行为形成的关系
心理学:第五讲
心理学:第五讲
3. 人格理论
3.4 人本主义
马斯洛:自我实现论 自我实现的途径
(1)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体验生活 (2)面临选择时,总是做出朝向成长的选择 (3)倾听自己内心的呼唤,让自己的天性自发地显现出来 (4)不隐瞒自己的观点 (5)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敢于与众不同 (6)用一流的标准要求自己,并通过勤奋的努力去达到这一标准 (7)创造条件去经历高峰体验 (8)善于识别并有勇气放弃自己的防卫心理
积极心理学积极人格

• 3.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 生活就是一种态度。控制好你的态度关键
在于你对周围一切价值的认同,如果你只
是关注生命中一些较灰暗的东西,那么你 就会错失生活中很多美好的时光;如果你 能做到让不愉快的经历都成为过去,你就 会发现生活原来还另有一片天地,而你所 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五、对积极人格理论的评价
(3)强调人的能力和潜力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人格应该是生理机制、外在行为、社会文化环境共同影 响的合金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个体主动构建的过程。这 就要求当个体具有主动积极行为能力后,可以对自己的心 理体验、行为方式和周围的环境有意识的施加一定的积极 影响,从而影响自己的人格构建。
• 潜力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被意识到,当被意识到后 其表现出的能力与现实能力起着同等的作用。所以个人在 积极人格建立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人的外在能力,也要关 注人的内在潜力。
制等特点。
• 从“大五”人格特质理论的本质来看在 人的内心存在有两股抗争的力量:
• 一股力量是消极的。如压抑、侵犯、悲伤、
•
生气、贪婪、自卑、自私 … …
• 一股力量是积极的。如喜悦、快乐、福乐、希望、
•
宽容、仁慈、忠贞、幸福 … …
消极力量
积极力量
关键看个体给哪个力量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能量
结论:
事件,由外因引起的。
内因引起的
小例子
欣赏一首交响曲
有些人生活在恶劣消极的环境下,但形成乐观的解释风格。 所以人格的形成是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
小知识:老师或家长的表扬
• 教师或家长作为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 经常表扬使儿童很容易形成乐观型的解释 风格。但即使表扬,如果针对儿童的不同 方面,也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当儿童在面 临困难时,那些经常被在智力维度方面表 扬的儿童要比那些经常被在努力维度表扬 的儿童更有可能形成习得性无助的态度。
积极心理学5讲PPT课件

制定明确的人生规划, 为自己设定可行的目标, 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有效沟通的技巧
有效沟通需要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对方的意见、避免 情绪化或攻击性的言辞,以及及时反馈和解决问题。
建立高效团队的要素
建立高效团队需要明确目标、合理分工、建立信任和合作氛围,以 及及时评估和调整团队成员的表现。
05
积极应对压力与挑战
压力源与挑战
人际关系
与同事、领导、家 人、朋友之间的沟 通与相处。
快乐与愉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增强人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满足与感恩
满足感是指对所拥有的一切感到 满足和珍惜,感恩则是对他人或
事物的感激之情。
满足与感恩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 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增强 人们的心理韧性,提高人们的幸
福感和生活质量。
培养满足与感恩的心态需要意识 到自己所拥有的,珍惜当下,并
对他人或事物表达感激之情。
希望与乐观
希望是指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和积极信 念,乐观则是对未来的积极看法和态 度。
培养希望与乐观的心态需要意识到自 己的能力和潜力,保持积极的心态和 信念,并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希望与乐观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 挫折和困难,增强人们的心理韧性, 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探究人类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追求,以及 如何通过寻找和实现意义来提升生活的质 量。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教育领域
通过培养孩子的积极品质和美 德,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
组织管理领域
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工作满意 度,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创新 力。
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
帮助个体克服心理障碍,培养 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心理健康 。
第五讲 积极人格

一个人的现实能力(包括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能力、指
定目标的能力、实现目标的计划能力等)就被纳入人格
的建构之中,并且成为影响人格的一个重要力量。
三、积极人格实现的主要途径
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先天的生理因素是人格形成不可缺 少的物质基础。一般认为先天的气质特点是一个人后天人 格形成的基础,某一种气质总是更有利于与其相应的人格 特征的形成,如多血质更有利于个体热情品质的养成,抑 郁质则容易使个体产生行为退缩。人格的形成主要还依赖 于人后天的社会生活体验,正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后天 社会生活体验,人与人之间才出现了人格面貌的根本不同。 因此,积极心理学把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和培养个体的自 尊作为培养个体积极人格的最主要途径。
1、气质是人生来就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气质主要是先天的,可塑性较小,没有好坏之分
3、气质的类型
胆汁质 笨蛋,我不想喝水,我要汉堡包! 多血质 还有半杯水,真好! 黏液质 半杯有水,半杯没水,问题何在?
抑郁质
咳,只剩半杯水了,真糟!
不同的成长,不同的性格
大林和小林,是一对(单卵)双胞胎。 从1岁分手到39岁重逢,天各一方的俩兄弟居然有许多相同:相同 的职业,相同的汽车,相同的宠物,喜欢数学、木工和绘图,不善言辞, 抽相同牌子的烟,喝相同牌子的酒,喜欢咬指甲,严重的痔疮,相同的 体重,相同的睡眠习惯,18岁开始经常头痛…… 通过比较,人们发现俩兄弟也有些不同:大林喜欢让头发象乱草一 样地盖住前额,小林喜欢向后梳头发,且油光水滑;大林喜欢用嘴表达 内心的感受,小林喜欢用手表达内心的感受……
(二)人格特征
主要是独特的还是共同的?主要是稳Leabharlann 性的还是可变的? 整体性功能性
第五讲人格测验(二)

第五讲人格测验(二)第一节大五人格一、大五人格概述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Goldberg(1992)称之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研究者通过词汇学的方法,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
大五类人格特征被认为是具有心理学量表基本结构的个性特征。
这五种因素提供了丰富的概念架构,且整合所有的研究成果和人格心理学理论。
不同的研究人员各自独立研究这个模型的数据,使用不同的方法找到五个特点,不过每一组的5个因素有所不同的名字和定义。
然而所有研究的总体因素类型是一致的。
在学界,得到公认的五因素包括: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这是五因素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因素,该因素代表着责任感,对工作的敬业以及认真程度。
外倾性(Extraversion),这是衡量内外向性格的指标,包括广泛社交、健谈、果断、雄心勃勃、充满热情的性格特征。
宜人性(Agreeableness),是衡量能否与他人和睦相处、相互协作的指标,包括和善友好、协作性、值得依赖的性格特征。
经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是衡量智慧水平的指标,包括经验的丰富性、高智商、富于想象力以及求知欲的特点。
情绪稳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 / Neuroticism),是衡量情绪化程度的指标,包括冷静、性格温和、低焦虑、遇事沉着的性格特征。
大五人格(OCEAN),也被称之为人格的海洋。
五因素人格模式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人格理论框架。
该理论认为职场表现与人格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做好工作,发挥最大效能的前提。
五种人格因素的综合评定可以测试出一个人未来可能的工作表现情况。
其中,责任心与情绪稳定性这两个因素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工作。
其他三种人格因素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工作中:外倾性特征与销售表现密切相关;经验开放性是具有技术含量工作选拔人才的重要尺度;宜人性在客服工作与团队工作中尤为重要。
积极心理学第五章乐观

4.增强抗挫折能力 1)不做生活的受害者 2)不幸变财富 3)学会失败,总结经验 5.积极的自我暗示
科学家研究发现,我们的潜意识只能在同一时间内主导 一种感觉,用一个积极正面的思想反复地灌输给大脑中 的潜意识,原来的思想就会慢慢地衰弱、萎缩,新的思 想就会占上风。就像一盘录音带里录上新的音乐,原来 的就被替换掉了的原理一样。
• 8、一个人应该要依靠别人,且需要找一个比她 强的人来依靠。VS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 别人至多只能在某些方面帮助你,但不能代 替你生活。 安全感的获得还是得依靠自己能独 立自主。 • 9、过去的经验决定了现在,而且是永远无法改 变的。VS过去已成历史,并不决定现在和将来 ,人通过自身的努力是有能力改变现状的。
五、提升乐观的其他方法 • 六十秒速乐法 • 1.抬头挺胸 • 2.用愉快的声调说话 • 3、使用正面积极的字眼
• •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1974)认为,人 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 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 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 任务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任务的困难程度; 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 身心状态,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 影响工作成效; 其他因素,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 ,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 分不公等)。
• • • • •
原因 内部
可控 努力
不可控
考试成绩好的不同归因结果
能力、身心状态
外部
他人影响 任务难度、运气
Seligman用归因风格问卷(ASQ, Attributional Style Questionnaire)、言语 解释的内容分析(CAVE)来测量乐观。
《人格的研究方法》课件

观察法的优缺点
优点:直接观察,真实反映被观察者的行为和态度 优点:可以观察到被观察者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和态度 缺点:观察者的主观性可能导致观察结果不准确 缺点:观察者的观察能力可能会影响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Part Five
人格的实验法
实验法的定义与分类
观察法的实施步骤
确定观察目标:明确需要观察的人格特 质或行为
设计观察工具:制定观察记录表,包括 观察项目、评分标准等
培训观察者:对观察者进行培训,确保 他们能够准确、客观地记录观察结果
实施观察:在自然环境中对被观察者进 行观察,记录其行为和反应
分析观察结果:对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和 分析,得病 、评估心理状态等
生理心理学方法的实施步骤
确定研究目标:明确需要研究的人格特质或行为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材料、实验程序等 招募被试:选择符合研究要求的被试 数据收集:通过生理心理学方法(如脑电图、眼动追踪等)收集数据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果 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结果,提出结论和建议
访谈目的:了解被访者的人 格特征和行为模式
访谈内容:包括被访者的生 活经历、性格特点、人际关
系、价值观等
访谈技巧:建立良好的访谈 氛围,引导被访者自由表达,
注意倾听和记录
自我评定法
自我报告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让被试者对自己的人格特征进行评价 优点:简单易行,成本低,可以大规模进行 缺点:可能存在自我美化或自我贬低的倾向,准确性有限 应用:在人格研究、心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实验法的实施步骤
招募被试:选择符合实验要 求的被试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设 计、实验材料、实验程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伊德——“三我”
• 人格组成:
• 本我(id):人格结构的最底层,由先天本能、 欲望组成的能量系统; • 本我是无意识的,非理性的,不受社会道德的 制约,遵循“快乐原则” • 自我(ego):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处于人格 结构的中间层; • 自我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矛盾的。遵循“现 实原则” • 超我(superego):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 次,是道德化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 价值观念内化而来; • 超我抑制本我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真 善美。遵循“道德原则”
– 获得报告https:///survey/Surveys/ShowResults/1207914
积极的性格和美德力量
积极的性格和美德力量
• 智慧和知识的力量:包括获取和适应信息,来致 力于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特征。
• 1、创造性:能够思考出新奇和有效的方式去做事情,包括艺术 成就,但不仅限于此 • 2、好奇心:能够对所有正在发生的事情感兴趣,认为所有的科 目和问题都是富有吸引力的,乐于去探索和发现 • 3、热爱学习:掌握新的技术、主题和知识,热爱学习跟好奇心 是相关的 • 4、思想开放:能够全面透彻地思考问题,从各个方面检查问题; 不急于得出结论;能够根据事实调整自己的思想;全面公平的 衡量各种证据。 • 5、洞察力:能够为别人提供明智的参考意见;能够以多种方式 看世界;认识自己和他人
–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塑性
• 3、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 “性格决定命运”
• 4、统合性:人格是由性格、气质、能力等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
机整体,受自我意识的调控。当一个人的人格各成分彼此和谐统一时, 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
– “人格分裂” 称为“解离症/间歇性人格分离”,它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将 引起内心痛苦的意识活动或记忆,从整个精神层面解离开来以保护自己, 但也因此丧失其自我的整体性。引起心因性失忆症和多重人格症。 – 影片推荐
课堂练习——房树人
• • • • • 请你用铅笔在白纸上任意画一幅画 画上一定要有房子、树和人物 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但必须认真的画 画自己心中所想,不要模仿别人的画 不要采取写生、或临摹的方式,也不要用尺子, 允许涂改 • 时间为10分钟,画完写上自己的姓名学号
积极的性格和美德力量
• 美国行动价值协会(VIA)制定出性格美德力量分 类手册,强调良好性格的积极作用 • 良好的性格为一系列积极素质的综合体,VIA归纳 出24中性格力量,将其划分为6种核心美德。
体液说——希波格拉底
• 抑郁质(柔弱型):弱、细、柔
• 表情迟滞而羞涩,动作缓慢;忸怩,怯懦,腼腆,迟疑,孤 僻;性情脆弱,感受能力强,易动感情;心思细密,感情细 腻,做事小心谨慎,对人关怀备至;优柔寡断,胆小退缩。 • 代表人物:林黛玉、妙玉
妙 玉 林 黛 玉
1
多血质
2
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质
3
粘液质
4
抑郁质
你是哪种气质的人?(自测)
气质和工作
• 胆汁质:应激性强、冒险性大的工作,警察、律师、节目 主持人、救护员、运动员。 • 多血质:社交性、多边性的工作,销售、律师、新闻记者、 公关、演员。 • 粘液质:原则性强的工作,公务员、人事、行政、教育、 作家。 • 抑郁质:平静、按部就班的工作,技术人员、化验员、秘 书、会计。 • 生活中多数人的气质都是以上几种类型的混合 •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是人与生俱来的神经类型的一种反映, 每种气质的人都可以再工作学习中充分发挥其优势,任何 气质的人都能成功。
性格的分类
• 性格色彩学——乐嘉
行动者
思维敏捷,能说会道,自我感觉良好,情绪波动大,容易患得患失
思想者
思维缜密,谨慎多疑,优柔寡断,挑剔严肃
精明人
精于计算,果断决策,善于控制他人,固执专横,缺乏耐心
明白人
大智若愚,返璞归真,不愿冒险,友好温和,追求安全感和归属感
性格的分类
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 社会文化价值体系
性格的分类
• 斯普兰格——文化社会分类
• 根据人认为哪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把人的性格分为六种:
– 经济型:一切以经济观点为中心,以追求财富、获取利益为个人 生活目的(企业家)。 – 理论型:以探求事物本质为人的最大价值,但解决实际问题时常 无能为力(哲学家、理论家)。 – 审美型:以感受事物美为人生的最高价值,他们的生活目的是追 求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不太关心现实生活(艺术家)。 – 宗教型:把信仰宗教作为生活的最高价值,相信超自然力量,坚 信永存生命,以爱人、爱物为行为标准(神学家)。 – 权利型:以获得权力为生活的目的,并有强烈的权力意识与权力 支配欲,以掌握权力为最高价值(领袖人物)。 – 社会型:重视社会价值,以爱社会和关心他人为自我实现的目标, 并有志于从事社会公益事务(文教卫生、慈善等活动家)。
积极的性格和美德力量
• 人道主义的力量:能够表现出在处理和别人关系 中的积极特质。
• 1、善良: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关心照顾别人 • 2、爱:重视与他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尤其是彼此之间能够分享 和关照;能够亲近他人 • 3、社会智慧:能够感知别人和自己的意图和感受;知道在不同 的社会场合应该怎样做;知道什么会使他人不悦
情境:得到最喜欢吃的蛋糕 自我
遵循“现实原则” 与少数同学朋友分享
遵循“道德原则” 与所有同学朋友分享
超我
遵循“快乐原则” 自己独自享用
本我
小知识:弗洛伊德
• 发现潜意识——冰山理论 • 人有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 前意识可以通过梦境显现—— 梦的解析 • 潜意识蕴藏巨大能量。一些不 被社会认同的愿望、恐惧、记 忆和情绪被压抑到潜意识中。 平时人们意识不到,却可以通 过口误、笔误和梦的形式表现 出来,也可通过催眠进入潜意 识。
• 敏捷好动,易适应环境;善交际,不拘束;富有精力,工作 能力强,能从事多样化、多变性的工作;在集体中精神愉快, 朝气蓬勃;兴趣广泛而多变,感情丰富而不专一;浮躁轻率, 好大喜功。 • 代表人物:孙悟空、王熙凤
体液说——希波格拉底
• 粘液质(稳重型):稳、静、慢
• 缄默、沉静、稳重,专一;交际适度,不易激动,不易发 脾气,不易流露情感,很少主动显露才能;有惰性不灵活, 执着有韧性,因循守旧,不善创新。 • 代表人物:刘备、唐僧 刘 备
性格
•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 (做什么)和习惯化了的行为 方式(怎么做)。 • 性格表现一个人的品德,受人 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 影响,有好坏之分。
– 勤劳-懒惰,认真-马虎,节俭-浪 费,进取-退缩,自尊-自卑,自 信-自我怀疑,谦虚-自负
• 性格是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 成的,是人格差异的核心部分。
血型说
• 古川竹二:血型有A、B、AB、O型,与之相对应 的气质也可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
– A型血:农耕型,内向保守,多疑焦虑,细心负责,缺 乏忍耐力,喜欢稳定,讨厌突然变化和秩序混乱; – B型血:游牧型,外向积极,善交际,感觉灵敏,好管 闲事,粗心懒散,主意多,兴趣广泛,讨厌一成不变 的生活; – AB型血:以上两种混合,喜怒无常,工作效率高,理 解速度快,头脑冷静,有很强的审美和创造力。喜欢 挑战、缺乏耐性,内心脆弱,常陷入矛盾中; – O型血:狩猎型,胆大好胜,自信进取,意志坚强,喜 欢指挥别人,想法简单直接,不善处理复杂的人际关 系,遇到压力容易自暴自弃。
– 网站自测/www/ – 注册账号https:///survey/Account/Register – 进行测验
https:///survey/Surveys/Questions/1271798?startingQuestionNumber=1
体液说——希波格拉底
• 胆汁质(勇猛型):强、粗、烈
• 精力充沛,热情,易激动;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暴躁有力; 言行上蠢蠢欲动,跃跃欲试,有一股强烈而迅速燃烧的热情; 决策果断,坚忍不拔,鲁莽,不考虑后果;性急,易被煽动; 工作有明显的周期性。 • 代表人物:张飞、李逵
体液说——希波格拉底
• 多血质(活泼型):活、动、急
人 格
什么是人格
• 人格(Personality) • 也称个性,概念来源于希腊语 Persona,原指演员在舞台上 戴的面具,后来引申为在人生 舞台上扮演各自的角色,以及 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 • 心理学定义:人格指一个人在 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 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 式 • 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 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 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积极的性格和美德力量
• 性格力量:能够使个体在面临来自外部或内部的 困难时,在意志力量的驱使下最终达到目标
• 1、诚实性:以更加诚恳的方式说出事实;不加以掩饰和伪装; 对自己的感觉和行为负责 • 2、勇敢:在威胁、挑战、困难或痛苦面前不畏缩;即使有反对 意见的存在,也能直言不讳地说出正确的东西;表现出坚定不 移的信念,即使不被人欢迎;包括生理上的勇敢,但不仅限于 此 • 3、坚持:善始善终;即使存在艰难险阻,也要坚持完成自己的 行动;享受任务完成时的愉悦感 • 4、热情:充满激情和力量地去追求生活;做事情不半途而废或 心不在焉;把生活当做历险一样;充满生机和活力。
性格与气质的差别
气质 性格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不同行为不同态度(主 (客观反应) 观喜好) 先天具有 后天形成 可塑性小 无好坏之分 可塑性大 有好坏之分(道德因素)
性格的分类
• 荣格——内倾、外倾
– 根据一个人兴趣的关注点方 向来划分性格类型。 – 当个体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 内部世界,即为内倾型(处 事谨慎,深思熟虑,交际面 窄,适应环境能力差) – 当兴趣的关注点指向外部世 界,为外倾型(活泼开朗, 活动能力强,容易适应环境)
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