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土家族摆手舞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沿河县位于贵州省东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土家族占据着相当比例。
土家族是一个勤劳、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善于歌舞,尤其以摆手舞为代表舞蹈而闻名。
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传统舞蹈之一,它起源于民间劳动和生活,是土家族人民长期生活和劳作的产物,是其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土家族的传统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场合,摆手舞都是不可缺少的舞蹈形式,它不仅是土家族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节目,更是他们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遇到了一些困难。
文化的冲击、社会变迁、市场经济的冲击等让摆手舞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生活环境和传承路径。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摆手舞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必要对其传承路径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传承工作提供更科学、更准确的指导。
我们需要研究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轨迹。
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和农耕乐舞,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通过对摆手舞的历史和发展轨迹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摆手舞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为传承保护工作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刻的理论依据。
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土家族摆手舞的民间传承路径。
在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中,摆手舞并不是一种由专门的舞蹈学校或艺术团体传承的舞蹈形式,而是通过民间口耳相传和师徒传授等非正式的方式进行传承的。
对于摆手舞的传承路径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深入了解和挖掘摆手舞的民间传承路径,才能更好地找到有效的传承途径和方法。
我们还需要深入调研当前土家族摆手舞传承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
如今,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传承人口逐渐减少、传承环境逐渐恶化、传承途径逐渐减少等。
只有深入了解当前土家族摆手舞传承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才能更好地采取措施和方法来解决问题,推动摆手舞的传承工作。
我们需要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来推动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工作。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沿河县位于贵州省东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土家族是当地重要的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深受人们喜爱。
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传统舞蹈之一,经过长期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土家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传承土家族摆手舞,本文将对其传承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一、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和发展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舞蹈形式。
据传统记载,土家族摆手舞最早起源于土家先民在祭祀神灵和祈求风调雨顺时跳的一种舞蹈,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在节庆和婚礼等场合广泛流传的舞蹈形式。
土家族摆手舞的舞蹈动作多以手为主,舞姿轻盈、舒展大方,富有原始朴素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舞蹈表演中,舞者用手指、手臂和身体的摆动,表达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出土家族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性格特征。
土家族摆手舞的舞曲多为悠扬动听的民歌,歌词多以生活中的情感和理想为主题,歌词朴实真挚,深受人们喜爱。
舞蹈和歌曲的结合,使土家族摆手舞成为了一种非常具有感染力和传达力的舞蹈表现形式。
二、土家族摆手舞传承的路径1. 口传心授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最早是口口相传,师傅传徒弟,母亲传女儿。
在社区中,老一辈的人们经常会在闲暇时刻教导年轻人跳舞,告诉他们关于舞蹈的技巧和精髓,让年轻人们能够熟练掌握土家族摆手舞的舞蹈技艺。
这种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使得土家族摆手舞的传统得以延续下来。
2. 学校教育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土家族摆手舞已经被纳入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中。
学校通过开展舞蹈培训班、舞蹈比赛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学习土家族摆手舞,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和教学,更好地掌握舞蹈技艺,增强对土家族摆手舞的热爱和认同感。
3. 社区传习在社区中,一些有志于传承土家族摆手舞的人们,组织了一些舞蹈培训班、舞蹈团体和表演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和参与舞蹈表演。
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土家族摆手舞传承的范围更加广泛,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这一传统文化。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沿河县是位于中国贵州省的一个县城,这里是土家族聚居的地方,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宝库。
土家族是中国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土家族独特的舞蹈——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习惯的一种舞蹈形式,通过摆动手臂和身体的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意义。
在沿河县,摆手舞的传承路径已经有了长久的历史,下面本文将对其进行研究。
一、摆手舞的起源和发展摆手舞起源于土家族习俗中的婚礼仪式,最初是一种婚礼庆祝活动的形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舞蹈形式。
摆手舞的起源和发展与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二、摆手舞的表演形式和内涵摆手舞的表演形式主要是通过手臂和身体的摆动来表达情感和意义。
舞者需要通过细致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递给观众。
摆手舞的内涵主要是表达土家族对自然、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感激和赞美,展现土家族独特的文化和精神世界。
三、摆手舞的传承路径摆手舞的传承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传承:在土家族中,摆手舞的传承通常是由长辈教给后辈,传承在家庭中进行。
在家庭中,长辈会将摆手舞的技巧和知识传授给后辈,通过口授和示范的方式进行传承。
2. 学校教育:沿河县的一些学校也将摆手舞列入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摆手舞的知识和技巧。
学校教育的方式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接触和学习摆手舞,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3. 社区组织:沿河县的一些社区组织也定期组织摆手舞的表演和培训活动,为有兴趣的人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社区组织的活动可以帮助加强人们对摆手舞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4. 传统节日和演出活动:沿河县的一些传统节日和演出活动中,摆手舞往往是重要的表演项目之一。
通过参与传统节日和演出活动,舞者可以展示自己的技巧和表演能力,吸引更多的人对摆手舞感兴趣,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四、摆手舞传承面临的挑战和对策摆手舞作为土家族的传统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一方面,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多样化的文化形式对摆手舞的传承构成了一定的冲击。
摆手舞
摆手舞——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摘要:摆手舞不仅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土家族的十分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动作形式多样,古典朴实。
具有深刻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地方的摆手舞都已经被遗失了,同时,很多地方的摆手舞已随着国家的政策开始传承,但是原始的摆手舞几乎不存在了,现在的摆手舞已经去掉了祭祀,只只剩下了纯粹的舞蹈。
但是对于发扬土家族文化和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现代人接受和继承民族文化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关键字:土家族;摆手舞;发展和现状;文化渊源;摆手舞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是土家族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民族艺术文化,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肉莲花也是从摆手舞沿袭过来成为土家族的另一种比较重要的土家族舞蹈。
摆手舞用土家语的被称为“金巴”,是土家族祭祀祖先和庆丰年,祈丰收的集体活动。
但是随着社会和交通的发展,越来越少人接触到摆手舞,很多土家族聚居的地方都已经消失了,特别是对于青年人一代。
但是随着国家和政府对我国民族文化方面的重视,又重新开始传承了,我最新接触到摆手舞就是初一的时候,每隔几年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就要开展一次大型的摆手舞比赛,每个学校和社区的人都的派上人参加,而且,现在,在县城,随处可见跳摆手舞的音乐和舞蹈,不仅成为人们休闲的娱乐方式,也成为了举办节日、比赛以及旅游等活动的必要的内容了,这样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摆手舞就被传承了下来。
根据查资料和老人们的说法,土家族被称为“毕兹卡”,土家人被称为“毕兹卡人”,就是本地人的意思,土家族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形成于唐末,是一个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至今的土家族山歌和哭嫁都还盛行。
而摆手舞源于土家先民的的巴渝舞,到至今至少已有两千年历史。
据考证,湖北鹤峰县铁炉坪出土了一个宋代的墓,有一个陶坛,在在口沿上塑有十二舞俑,舞俑的舞姿动作造型和现在的摆手舞基本动作相似,那么可以证明起码在宋朝以前摆手舞的形势就已经承成熟了很早以前,跳摆手舞的地点不固定,凡有喜庆的事情,就地跳之。
我的家乡---沿河
沿 河 全 景
传统节庆:
沿河土家族有过赶年的习俗,在腊月二十九日(月小为二十八日)过 ,比汉族提前一天,叫过“赶年”。民国《沿河县志》载:“除夕祭祖先, 有二十八、九行者”。至今很多土家人仍保持过赶年的习俗。腊月二十四过 小年,这天要打扫杨尘,把室内和房前屋后打扫干净。腊月二十八要杀年猪 ,并将家里的一切器物洗涤干净。除夕,晚餐要备办酒肴,祭祀祖宗,全家 吃“团年饭”。除夕夜,要在火堂里烧大树疙蔸,谓之“烧猪脑壳”,男人 要在火堂边坐一通宵,谓之“守岁”。正月初一至十五为过年。正月初一黎 明要放鞭炮“开财门”,早餐吃汤粑(汤圆),谓之“吃元宝”。这天男女 老幼都身着盛装娱乐,到祖坟山扫墓“拜年”。初二至十五要给亲友拜年, 有“初一祭家神,初二拜丈人(岳父)”之说。正月十四,要将屋里屋外打 扫干净,还要“焰毛虫”、“爆疙蚤”。晚餐要备办酒肴,祭祀祖宗。晚上 要在房前屋后插香烛,谓之“向阳灯”,有“三十晚上的火,十四晚上的灯 ”之说。还要炒葵花、包谷花,谓之“炒瓦虱”,男女青年要下地“偷青( 葱蒜等)”互相拍打嬉戏,谓之“拍油烟”。正月十五,早餐要吃糯米包子 ,谓之“吃大元宝”,晚餐要备办酒肴祭祀祖宗,谓之打发老人。晚上闹完 灯(花灯、龙灯等)后,要送灯。除了过赶年还,还有牛王节、六月六、端 午节、七月半、中秋节、重阳节等。
6.沙陀电站
,主 水下 干沙 兼要 库游 流沱 顾水 总 规水 公 航工 库 平划电 运建 容里方开站 、筑 为公发位 防物 沿里的于 洪为 亿河,第贵 及二 立县上七州 灌级 方城游个省 溉建 米。 梯东 等筑 ,电 级北 任物 电站公,部 务。 站正里坝沿 。水 枢常为址河 电 纽蓄思控县 站 为水林制境 以 二位水流内 发 等 电域, 电 工米站面系 为 程,,积乌 主, 江 6.31 120.8 360
土家族舞蹈摆手舞介绍
土家族舞蹈摆手舞介绍土家族舞蹈摆手舞介绍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光辉灿烂的民族艺术文化,古老的“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土家族舞蹈“摆手舞",希望能帮到大家!“摆手舞”,土家语叫“舍巴”,流行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摆手舞”流传广泛,名称不尽相同。
有叫“舍巴日”或“舍巴格资”,意思是甩手或玩摆手;有叫“舍巴”的,意思是摆手;有叫“舍巴骆驼”,意思是跳摆手;有叫“跳年”(汉语),名称虽多,但表演形式和内容基本相同。
每逢庆贺新年,纪念祖先或是团圆联欢中,土家族人民都要跳“摆手舞”。
“摆手舞”历史悠久,在永顺县城郊石壁上刻有一首古诗:“千秋铜柱壮边陲(注),旧姓流传十八司,相约新年同摆手,看风先到土王祠。
”另外,在过去“梯玛”(土家语领头人之意,是组织跳摆手舞的领头人)。
念诵的叙述土家族人民史诗《迁徙记》中,也有若干处提到摆手舞的。
如:“摆手的人们啊,咱们的萝卜无论是大的还是细的,都放到背篓里,摆手用的东西,全部放到背篓里。
”据了解土家族人民的这次迁徙约是五代前后的事了,这表明出现较完整的摆手舞的时间已有千余年了。
在《永顺府志》中,对当时的摆手舞活动曾有这样的记载:“各寨有摆手堂,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止,夜间鸣锣击鼓,男女相聚,跳舞唱歌,名曰《摆手》,此俗犹存。
”每逢摆手时节,人们披着绚丽的被锦(被面),擎着数百幅乃至上千幅绣有龙凤,绘画着鸟兽的彩旗,同时木鼓声、锣钹声、上百枝鸟枪声、人们的欢笑声,汇成一派节日的喧闹声,震荡山谷。
成千上万的人聚在“八部庙”前的“摆手堂”,围成圆圈,男女相携,蹁跹进退,迈开粗壮健美的步伐,摆动着双手,可以一连跳上几昼夜。
清代彭施铎曾对当时跳“摆手舞”的场面做过详细的描述:“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入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摆手舞”有“大摆手”、“小摆手”的区分。
“小摆手”在凡有土家族定居的地方都有,规模较小,只要村寨旁有一个小坪,立一个小庙(供的是土王),就成“摆手掌”,“小摆手”的舞蹈动作,以模拟农事劳动为主。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作者:杜高飞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9期【摘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进行研究,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本文以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为研究对象,从其传承面临的问题入手,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性的对策。
【关键词】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摆手舞”,土家语称“舍巴日”。
“舍巴”意为“摆手”,“日”即“做”,土家语动宾倒置,汉语直译为“做摆手”,意译为“摆手舞”。
其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
它表现了土家人生产、生活、渔猎、劳动、战争、传说等内容,是土家人庆祝节日、祝福平安、祈求幸福、酬报祖先的舞蹈。
每逢年节,特别是沿河土家族过“赶年”,土家人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齐聚摆手堂,击大锣、擂大鼓、锁呐、长号、牛角齐鸣,男人跳大摆手,女人跳小摆手;跳摆手舞已成为沿河土家族过节的重要内容。
沿河“土家族摆手舞”,于2007年入选第二批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因此,对其进行传承路径的研究,以期提供保护,传承和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面临的问题(一)受外来文化影响严重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土家族文化汉化的很严重,使得摆手舞开始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摆手舞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一种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被大家认为是一种老年人的活动,甚至有的年轻人认为摆手舞的很多动作有点迷信,有点封建,属于一种落后文化,是原始的表现。
虽然在沿河县的一些学校里有要求学生学习摆手舞,但是由于学生对摆手舞的认识不是很深,也不知道摆手舞的历史意義;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仅仅是学习摆手舞的动作,缺乏对摆手舞的深刻认识,导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摆手舞的传承就更是无从谈起。
随着现代化娱乐方式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年轻人开始喜欢追求时尚娱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减少甚至是漠视,摆手舞开始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土家族文化
一、土家族服饰
3、小孩服饰
突出在帽子上。按年龄、季节确定帽形: 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 “冬瓜圈”, 冬季戴“狗头帽”、“鱼尾帽”、“风帽” 等。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丝线绣“喜鹊闹 梅”、“凤穿牡丹”和“长命富贵”、“易 养成人”、“福禄寿禧”等花鸟和字外,还 在帽沿正面缝上“大八仙”、“小八仙”、 “十八罗汉”等银菩萨。
4、沿河土家八仙
五、沿河土家山歌
1、沿河土家山歌简介 土家山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 发展进程中,在特定的山地自然环境中形 成并传唱的,以传递土家族历史记忆、社 会发展、军事战争、宗教信仰、民族情感、 民风习俗、生产生活等信息为内容的歌曲 总称。
2、种类 沿河土家山歌曲调优美动听,旋律质朴无华, 情感真挚热烈,内容丰富,取材多样,构思精巧, 语言清新,几乎覆盖了当地生产、生活的所有内容。 生活气息浓郁,民族色彩独特。 按题材和劳作的方式分类,土家山歌有号子、 砍柴歌、翻山歌、打渔歌、田歌等,被统称为劳动 歌。歌者主要是为了消除孤独、疲劳与传递情感, 内容多为鼓劲、协调、调侃、逗趣,表现和传达劳 动的愉悦与节奏,传递美好的爱情。 土家山歌也体现了丰富多彩的社会风俗,土家 人在红白喜事、祭祀请神、修房建屋、男女谈情等 活动中,也要唱山歌。按风俗分类,有梯玛神歌、 跳丧歌、哭嫁歌、仪式歌等。 按唱腔分类,有高腔、平腔和低腔山歌。按歌 唱形式分,主要有独唱、对唱、组合唱、一领众合 唱等。
3、沿河“土家八仙”传说
龙清潭——麻阳河里的仙子——沿河旅游资 源未开发的处女地。 我们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下游西岸边,有 个叫天门槛的地方,沿着这道门,转过九十 九道弯,翻过九十九座山,跨过九十九条河, 爬过九十九根坎,就可以到达一个叫龙清潭 的地方。 龙清潭里有两个潭,潭的四周野草四季常青, 从没凋零之态,景色实在迷人。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
摆手舞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河县是湖南省摆手舞的主要传承地之一。
本文将探讨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路径。
一、家族传承
土家族是以家族为单位的聚居民族,摆手舞的传承在家族中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摆手
舞传承者都来自于家族,接受家族长辈的教导和传承。
在家族中,传统文化在代代相传中
融入了生活,获得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保护。
二、村落传承
村落是摆手舞传承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在沿河县,许多村落都有自己的摆手舞舞蹈队,由当地群众自发组织并进行传承。
这些舞蹈队往往作为村级文化宣传的重要形式,通过演
出和比赛等方式传承摆手舞。
三、民间团体传承
除了村落内部的摆手舞舞蹈队外,沿河县还有许多民间摆手舞团体,例如“和平剧团”等,这些团体通常由爱好者自发组织。
他们经常受邀参加各种演出,将摆手舞推广到更广
泛的受众中。
四、教育机构传承
随着文化教育的普及,许多学校也开始注重推广土家族传统文化和摆手舞。
在沿河县,许多学校都开设了摆手舞课程,让学生能够接触、学习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
这些课程涵
盖了舞蹈技巧、历史文化、地方民俗等内容,使学生们对摆手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之,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路径十分丰富多样,从家族传承到教育机构传承,
每一条路径都发挥着特有的作用,为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作出了不可或缺
的贡献。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沿河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是重庆市农业重心和生态旅游中心之一。
土家族是沿河县的主要民族,在本地区具有广泛的分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土家族文化中的摆手舞是一种重要的民间舞蹈形式,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地域特色,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路径。
一、历史背景二、表现形式摆手舞是一种具有强烈节奏、感染力和艺术性的舞蹈形式。
舞者手中持有五彩缤纷的竹片或彩带,通过舞动手腕和臂部,形成一种优美的旋转和摆动的动态效果,舞姿矫健、开阔,散发出浓郁的民族风情。
舞蹈的节奏感强烈,步伐激昂有力,配合上手中的道具,呈现出一种节奏感极强的舞蹈形式。
同时,摆手舞的表现形式包含了大量的对土家族生活、传统信仰和文化形态的描绘,展现了土家族浓郁的文化内涵。
三、传承路径1.家庭传承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主要起源于家庭中,祖辈们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向后代传授摆手舞的技艺和文化内涵。
在音乐声和秧歌舞热闹的场合,父辈和母辈会把手中的竹片交给孩子,既锻炼了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又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交流。
2.社区传承社区传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传承方式。
在沿河县的农村地带,农闲时节,某些村庄会举行摆手舞小组的训练,这些活动在社区内部发展起来,成为社区文化交流的主渠道。
社区传承在培养年轻舞蹈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社区传承,年轻一代传承了摆手舞这一优秀的土家族表演文化,保持了土家族悠久文化的延续。
3.学校传承学校传承模式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传承方式,通过教育机构对摆手舞的传授和推广,让学生们把传统文化技艺融入到课堂教育中,增强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沿河县的学校在活动期间会邀请一些摆手舞老师,为学生们授课,举办一些摆手舞比赛或者培训班,通过向学生普及摆手舞的知识,促进了摆手舞文化的传承。
四、结论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地域特色,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沿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土家族是当地的主要民族之一。
土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其民间文化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家族人民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传承了土家族古老的智慧和传统,承载了土家族人民的情感和文化。
对摆手舞传承路径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文化,更有利于了解土家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一、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发展土家族摆手舞起源于土家族古老的生活习俗。
它是土家族人民在生活、劳动和宴会等场合中跳跃的一种舞蹈形式,被誉为“土家族的舞蹈”。
土家族摆手舞不仅在当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当地乡村、家庭、节日等不同场合都有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土家族人民通过摆手舞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土家族摆手舞的舞姿独特、舞步轻盈、舞曲激昂,充分展示了土家族人民的豪爽、朴实和热情。
摆手舞主要以手臂的舞动为主,具有独特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让人在欢快的音乐中感受到土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土家族摆手舞还结合了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劳动和婚丧嫁娶等历史传统,充分展现了土家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土家族摆手舞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舞蹈表演形式,并在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传承和流传。
也在不断地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影响,积极推进摆手舞的艺术创新和传承发展。
摆手舞不仅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更是土家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生动体现。
二、摆手舞传承的路径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路径主要包括口传、师承、节日庆典和舞蹈团体等方式。
口传是土家族摆手舞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农村,老一辈人常常通过口述的方式,向年轻一辈传授摆手舞的舞姿和舞步。
在日常生活和重大节日中,人们通过跳摆手舞的方式来交流感情、传承文化。
通过口传,摆手舞得以在家庭和村落中流传,得以得以载誉而归。
师承是摆手舞传承的另一种方式。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舞蹈形式,是土家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摆手舞作为土家族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土家族人民的情感和生活记忆,是土家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载体。
一、摆手舞的历史渊源沿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土家族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摆手舞的记载。
摆手舞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土家族在祭祀中就有摆手舞的表演。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摆手舞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成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摆手舞的表演形式摆手舞是一种集体舞,通常由土家族的年轻人在节日或重大活动中表演。
摆手舞的舞台通常选在村寨广场或室外空旷的地方,有时候也会在室内进行表演。
在舞蹈表演中,舞者们手持彩绸,通过手部动作和身体的摆动,配合音乐节奏,展现出高超的舞技和优美的舞姿。
这种表演形式充分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摆手舞的传承与发展摆手舞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土家族人民的努力,同时也得到了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的支持。
在政策的引导下,沿河县积极开展摆手舞的传承工作,通过开展摆手舞比赛、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吸引青少年参与从而使摆手舞得以传承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沿河县还积极开展了摆手舞的保护工作,将摆手舞列入地方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青年人学习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
通过这些努力,摆手舞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了土家族文化宝库中展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四、摆手舞的研究与创新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摆手舞的表演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传统的摆手舞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仍然保持着传统风格。
一些文化研究机构也开始对摆手舞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摆手舞进行记录和整理,使得摆手舞得以传承和发展。
还有一些摆手舞的创新作品在文化市场上受到人们的欢迎,给广大观众带来了新的艺术享受。
在研究和创新的推动下,摆手舞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使得土家族的文化艺术传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摆手舞是中国土家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源远流长。
沿河县作为土家族聚居区之一,摆手舞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路径,并分析其在当地的传统文化保护和推广中的重要性。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路径也受到了现代技术的影响。
随着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摆手舞视频和教学资源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
年轻人们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和参与线上教学,更加轻松地学习和了解摆手舞。
这种传承方式不仅使得摆手舞的传统方式得到保留,同时也将它传播到了更广泛的人群中,进一步提升了土家族文化的影响力。
政府和社区组织的支持对于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为摆手舞的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社区组织则通过开展摆手舞培训班和表演活动,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学习和展示的机会。
这些支持措施不仅增加了摆手舞的传承力度,同时也提升了当地土家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对于当地的传统文化保护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摆手舞作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土家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寄托。
通过有效的传承路径,摆手舞得以得到保护和传承,使得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在当地得以延续和发展。
摆手舞也成为了当地吸引游客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张名片,为当地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路径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口耳相传的传统方式,又包括现代技术的影响和政府、社区组织的支持。
这些传承路径的共同作用下,摆手舞得以在沿河县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发展,为当地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摆手舞也成为了当地文化自信的象征,并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民族文化】土家族摆手舞的来历与意义
【民族文化】土家族摆手舞的来历与意义土家族摆手舞是一种祈求幸福、酬报祖先的舞蹈。
是最影响土家族的大型舞蹈,带有祭祀色彩。
它表现了土家族的神话,战争,生活等等。
摆手舞还需在摆手堂中举行。
可见在土家族文化中,这种舞蹈是极为重要的。
跟着店铺小编一起来看看摆手舞的来历与意义。
【民族文化】土家族摆手舞的来历与意义摆手舞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年节举行,并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
“摆手”有大小之分。
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的叫“大摆手”。
“大摆手”规模大、套数多、时间长,历时七、八天,与集市贸易、文艺体育活动一起,在“摆手堂”前举行。
“摆手堂”,在土王祠。
“小摆手”规模小,套数少,一般是一至三天,多在本氏族祠堂举行。
土家人在摆手活动中,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缅怀祖先的功绩,展示土家先民的生活场景,整个活动都着浓厚的祖先崇拜痕迹。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
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读罢清朝土家诗人彭施铎的经典传世之作,令人不得不遥想当年鄂西、湘西、渝东一带盛极一时的土家歌舞之恢宏场面。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舞蹈,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
是一种祈求幸福、酬报祖先的舞蹈。
它表现了土家族人的生产、生活、战争、神话传说等内容。
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起源于远古,盛行于明清。
土家人祭祀仪式毕,击大鼓,鸣大锣,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气势雄浑壮阔,动人心魄。
土家族舞蹈——摆手舞按其活动规模分为“大摆手”、“小摆手”两种;按其舞蹈形式分为“单摆”、“双摆”、“回旋摆”等;按其举行的时间分为“正月堂”、“二月堂”、“三月堂”、“五月堂”、“六月堂”等。
摆手舞又分大摆手和小摆手。
大摆手活动规模庞大,以祭“八部大神”为主,表演人类起源、民族迁徙、抵御外患和农事活动等;小摆手活动规模较小,以祭祀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和各地土王为主,表演部分农事活动。
【民族文化】土家族摆手舞的来历与意义
【民族文化】土家族摆手舞的来历与意义摆手舞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年节举行,并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
“摆手”有大小之分。
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的叫“大摆手”。
“大摆手”规模大、套数多、时间长,历时七、八天,与集市贸易、文艺体育活动一起,在“摆手堂”前举行。
“摆手堂”,在土王祠。
“小摆手”规模小,套数少,一般是一至三天,多在本氏族祠堂举行。
土家人在摆手活动中,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缅怀祖先的功绩,展示土家先民的生活场景,整个活动都着浓厚的祖先崇拜痕迹。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
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读罢清朝土家诗人彭施铎的经典传世之作,令人不得不遥想当年鄂西、湘西、渝东一带盛极一时的土家歌舞之恢宏场面。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舞蹈,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
是一种祈求幸福、酬报祖先的舞蹈。
它表现了土家族人的生产、生活、战争、神话传说等内容。
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起源于远古,盛行于明清。
土家人祭祀仪式毕,击大鼓,鸣大锣,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气势雄浑壮阔,动人心魄。
土家族舞蹈——摆手舞按其活动规模分为“大摆手”、“小摆手”两种;按其舞蹈形式分为“单摆”、“双摆”、“回旋摆”等;按其举行的时间分为“正月堂”、“二月堂”、“三月堂”、“五月堂”、“六月堂”等。
摆手舞又分大摆手和小摆手。
大摆手活动规模庞大,以祭“八部大神”为主,表演人类起源、民族迁徙、抵御外患和农事活动等;小摆手活动规模较小,以祭祀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和各地土王为主,表演部分农事活动。
大摆手是在摆手堂中举行的。
摆手堂正中央,供奉着八部大王及其夫人“帕帕”的神像。
摆手堂大坪中间立一根高二十四米的旗杆,上面的两面龙旗迎风招展,旗杆顶端的一只白鹤振翅欲飞。
大摆手活动按三年两摆的传统习俗,于正月初九至十一日举行。
界时,各寨依姓氏或族房组成摆手“排”,每“排”为一支摆手队伍,各“排”人数不等,均设有摆手队、祭祀队、旗队、乐队、披甲队、炮仗队。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沿河县位于贵州省兴义市,是典型的山区县份,也是土家族的聚居地之一。
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
土家族的摆手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民间舞蹈形式,它以其独特的舞姿、优美的节奏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土家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路径进行研究。
沿河县作为土家族聚居地,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地理环境和人口聚集的有利条件。
沿河县境内有许多山区、河流和水库等自然景观,这些地理环境为土家族摆手舞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舞台和背景。
沿河县是土家族的聚居地,土家族人口较多,这为摆手舞的传承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在这种地理和人口条件下,土家族摆手舞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演变。
学校和文化机构也对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成为了传承土家族摆手舞的重要场所。
在沿河县的学校中,学生们通常会学习土家族的传统舞蹈,并且在学校的文化活动中有机会展示和表演摆手舞。
沿河县还设有许多文化机构,这些机构致力于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和保护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和比赛等活动,为传统摆手舞的传承提供了平台和支持。
现代技术的应用也给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带来了新的可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传媒手段和网络平台成为了摆手舞传承的重要渠道。
通过录制舞蹈视频、举办网络直播和发布舞蹈教学资料,土家族摆手舞得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和学习。
这种现代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效率,也使得摆手舞这种古老舞蹈形式更好地与时代和年轻人接轨。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路径是多样的,包括家庭、社区、学校、文化机构以及现代技术的应用等。
这些传承路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为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和保护显得格外重要,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努力与支持,使得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摘要】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舞蹈形式,承载着土家族丰富的文化底蕴。
本文通过对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传承、特点、传承路径、影响因素和保护传承策略的分析,揭示了该舞蹈传承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探讨了影响传承的各种因素。
研究发现,对于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的保护和传承,有必要加强对舞蹈文化的保护措施,提高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重视。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的分析,为今后的保护传承工作提供参考,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土家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展望未来,可以通过加强教育推广和组织展示活动等方式来促进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土家族摆手舞、沿河县、传承、路径研究、历史、特点、分析、影响因素、保护、策略、意义、展望、未来、文化传承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家族摆手舞这一传统艺术形式逐渐被年轻一代所忽视,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困难。
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土家族摆手舞的传统习俗逐渐消失,对其传承路径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有必要对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路径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更好地推动其传承工作并保护这一重要的民间文化遗产。
1.2 研究意义土家族摆手舞作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沿河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点。
通过对其传承路径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家族文化的传统和变迁,有利于传承和弘扬这一民族文化遗产。
研究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路径,有助于挖掘和保存土家族文化的精髓,对于增进人们对土家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具有积极意义。
深入研究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路径,可以为相关保护与传承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土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对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发展。
.2. 正文2.1 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传承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民间舞蹈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
贵州省沿河县摆手舞口令
摆手舞(1)参拜四方(8/4节奏)。
第一拍左脚向左前方跨半步。
第二拍双手从右下方向前划动,抬平于胸前。
第三拍右脚向前与左脚并拢。
第四拍双手抬平双脚曲膝蹲一次。
(2)犀牛望月(8/8节奏)。
第一至四拍左脚向前、右手搭在左肩上,右手在右身侧自然摆动。
第五至八拍双脚并拢双手从右身侧向左自然摆动。
双膝曲蹲一次。
(拜佛8/2节奏)(3)亮肘同边摆(8/8节奏)。
第一拍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半步、右手掌压在左手掌上与胸平,向左上方将肘关节送出。
第二拍与第一拍动作相反。
第三拍双手从右下方划至右上方,右手与胸平,左手伸直在左上方。
同时勾左脚,第四拍相反。
(拜佛8/2节奏)(4)单手同边摆(8/8节奏)。
第一拍抬脚出右手向前跨出一步,第二拍抬左脚出左手向前跨一步,第三拍、第四拍与前相同,第五拍双手与胸前划至左下方并脚曲蹲一次,第六拍双手从左向上划到前与肩平,第七、第八拍动作与第五、六拍相反。
(拜佛8/2节奏)(5)捅松脑(8/8节奏)。
(拜佛8/2节奏)(6)回旋摆(8/8节奏)。
第一二拍双手臂自然垂直,双脚移动重心,向右再向左摆动两次,第三四拍向右晃动双臂以右脚为轴跳结180度。
七、八拍反复。
(拜佛8/2节奏)(7)踏步同边摆(8/8节奏)。
第一拍勾左脚点踏出去,同时右手摆在胸前,左手舞在左身侧。
第三、四拍双手前后摆动一次,同时双脚并拢曲膝两次。
(8)参拜四方(8/4节奏)。
第一拍左脚向左前方跨半步。
第二拍双手从右下方向前划动,抬平于胸前。
第三拍右脚向前与左脚并拢。
第四拍双手抬平双脚曲膝蹲一次。
(拜佛8/2节奏)。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
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沿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是土家族聚居的地区之一,素有“土家文化之乡”之称。
而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独特的舞蹈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渐渐被忽视和遗忘。
对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其传承历史、分析传承路径、探讨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摆手舞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研究将从深入挖掘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特点入手,通过对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历史的梳理,探寻传承路径的规律和特点,分析当前影响传承的因素,提出对传承路径的建议并总结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的存在,正是对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一种回应和呼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路径,通过对其起源与特点、传承历史、传承路径分析、影响因素以及建议等方面的研究,来深入了解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通过分析其传承路径,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民间文化遗产,同时也可以为今后的传承工作提供可行性建议。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沿河县土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土家族摆手舞作为土家族重要的民间舞蹈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价值。
对于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通过深入探究土家族摆手舞的源起与特点,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有利于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研究沿河县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土家族文化的演变过程和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传承路径分析和影响因素探讨,可以为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促进土家族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土家族摆手舞表演串词
土家族摆手舞表演串词土家摆手舞介绍词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流传在鄂、湘、渝交界的酉水河流域,以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湖北恩施自治州的来凤、湖南湘西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为主要传承地,共有四节。
摆手舞它分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
小摆手,土家语叫“Sevbax(舍巴)”或“Sevbaxbax(舍巴巴)”。
大摆手,土家语称为Yevtixhhex(叶梯黑)。
它集舞蹈艺术与体育健身于一体,有“东方迪斯科”之称。
摆手舞反映土家人的生产生活。
如狩猎舞表现狩猎活动和摹拟禽兽活动姿态。
包括“赶猴子”、“拖野鸡尾巴”、“犀牛望月”、“磨鹰闪翅”、“跳蛤蟆”等十多个动作。
列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族舞串词第一章欢聚长阳浩浩清江,巴土名疆;悠悠人文,是我长阳!金色九月,溢彩流光;巴楚风流,欢聚长阳!欢乐的歌儿唱起来,热情的手儿拉起来.远方的客人啊,让我们一起放歌,唱响长阳,唱响清江,唱响荆楚大地!歌舞《欢聚长阳》第二章生命之舞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现有人口800多万,广泛分布在湘、鄂、川、黔、渝等地.清江长阳,是土家族的发祥地,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土家文化.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用生命的激情演绎的歌舞――摆手舞,展现土家少女的婀娜多姿;长阳山歌,高亢的歌声唱出土家人的粗犷豪放;毛古斯舞,再现远古巴人的原始风情…舞蹈《摆手女儿家》长阳山歌《花咚咚姐》舞蹈《生命之舞》第三章清江放歌清江,是鄂西南土家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美丽的清江哺育了勤劳朴实的土家人民,每个人的心中都流淌着赞美的歌.今天,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古老的清江更添靓丽容颜.百里长湖,碧波荡漾;筱风含翠,丹桂流芳;美丽清江,四季如歌;幸福土家,放声歌唱.男声独唱《我的故乡有条江》舞蹈《竹枝之声》舞蹈《土家撒叶儿嗬》歌伴舞《清江画廊土家妹》第四章巴土风情走进清江长阳,浓郁的巴土风情扑面而来.木鼓声声,带你追寻巴男楚女的脚印;南曲悠悠,邀您品味郁郁山花的风韵――这独特的巴土风情,从远古走到如今,承载着一方水土的人文风景,熠熠生辉.舞蹈《木鼓声声》长阳南曲《土家吊脚楼》女声独唱《巴土风情》第五章锦绣巴山长阳巴山舞,源自土家族的民间舞蹈,曾荣获中国群星奖广场舞蹈金奖,成为普及最广、最受欢迎的\"东方迪斯科\".青山绿水相映出,锦绣巴山入梦来.\"让我们跳起欢快的巴山舞,预祝湖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圆满成功,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广场舞蹈《长阳巴山舞》刚刚的一曲《天路》让我们领略了雪域高原带来的温馨祝福,接下来我们来体会一下异国的火热风情,有请一群热烈奔放的西班牙女郎为大家带来《热情之舞》!既是这块土地上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这块土地上生活的其他各民族人民精神创造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