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创新专题二轮复习历史文档:红皮书第一部分
2018届高考创新专题二轮复习历史通用版文档:红皮书 第三部分 世界史 板块综合检测
世界史板块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早期罗马法规定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妻子不能拥有任何独立财产;公元6世纪的法律规定,妻子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的独立,甚至“从某些方面看,当时的妇女甚至要比当下大多数文明国家法律下的妇女获得了更大的解放”。
这一变化( )A.蕴含着自然法精神B.适应了帝国建立的需要C.体现了公民法的灵活性D.使妻子和丈夫分庭抗礼解析:选A 据材料从“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妻子不能拥有任何独立财产”到“妻子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的独立”的变化,体现了一种自由、平等的思想,蕴含着自然法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的前后变化,与帝国建立无关,故B项错误;公民法缺乏灵活性,C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妻子权利的前后变化有利于保障夫妻自由平等,但不是使妻子和丈夫分庭抗礼,故D项错误。
2.(2017·滨州质检)卢梭认为“道德是灵魂的力量与生气”,外在的优雅得体虽使人们不再有不体面的罪恶,但“另外的罪恶却以德行的名义被装饰起来”。
科学进步可能加剧不平等,“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
他的这一观点( )A.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B.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C.背叛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D.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解析:选B 由材料“‘道德是灵魂的力量与生气’,外在的优雅得体虽使人们不再有不体面的罪恶,但‘另外的罪恶却以德行的名义被装饰起来’”,说明卢梭反对表面的理性主义,提倡道德,由材料“科学进步可能加剧不平等,‘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说明卢梭认识到了科学不利的方面,因而卢梭的观点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故B项正确。
3.从1973年的“水门事件”起,美国的独立检察官成为排除政治干扰来反对腐败的有效手段,以避免行政部门的自我调查。
这一制度此后多次沿用,但也被称作“第四权”而遭致广泛指责,最终在1999年被国会停用。
2018届高考创新专题二轮复习历史文档:红皮书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 板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 精品
中国近现代史板块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
这主要表明( ) A.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B.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C.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D.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解析:选C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据材料“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可知清朝并没有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故A项错误;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受到列强势力挑战,故C项正确;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有绝对化倾向,故D项错误。
2.清代捐输(即由士民报效,向国家捐献财物,政府对捐输人给予奖励)盛行。
按旧制,捐输人须赴户部领照,款项归户部拨用。
咸丰以来,政府同意户部发空白文武职衔及贡、监生执照给地方省府,捐输人可直接在地方缴纳财物。
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西方国家进一步加剧对华侵略B.绅商群体的经济实力发展壮大C.农民起义对清政府财政的冲击D.晚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吏治腐败解析:选C 根据材料“咸丰以来”和所学可知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迅速占据南方部分省份,使清政府财政困难,为迅速补给财政,清政府同意户部发空白文武职衔及贡、监生执照给地方省府,捐输人可直接在地方缴纳财物,故C项正确。
3.(2017·长沙质检)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多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的。
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战争后中国( )A.开始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B.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C.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D.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日程解析:选D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了军事近代化进程,并且近代化取得了较大成果,故A、B两项错误;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思潮成为当时重要的思潮之一,对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故C项错误;甲午战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开始戊戌变法,故D项正确。
2018届高考创新专题二轮复习历史通用版文档:红皮书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时空定位专练(二)
中国近现代史时空定位专练(二)(时间:25分钟满分:48分)1.光绪六年,中德《续修条约》规定:“德国允,中国如有与他国之益,彼此立有如何施行专章,德国既欲援他国之益,使其人民同沾,亦允于所议专章一体遵守。
”这表明清政府( )A.外交的屈辱地位明显改变B.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C.奉行互利互惠的外交政策D.对最惠国待遇作了有条件的限定解析:选D 光绪六年,正值清政府的屈辱外交时期,结合这一时代背景分析。
根据材料“德国既欲援他国之益,使其人民同沾,亦允于所议专章一体遵守”得出清政府对最惠国待遇作了有条件的限定,故D项正确。
2.1908年,清政府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和《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
此后,各省咨议局陆续成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民间士绅阶层开始参与地方事务B.清政府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C.地方政权机构开始向现代化转型D.清政府积极推动代议政治发展解析:选C 1908年正值清末新政时期,结合相关内容分析。
原来地方政权完全从属于中央,而材料中“《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
此后,各省咨议局陆续成立”表明地方政权机构开始向现代化转型,故C项正确。
3.有学者说:“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
”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 )A.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B.导致了国家政权的更替C.将改变中国的社会主导力量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解析:选C 材料强调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没有导致国家政权的更替,故B项错误;据材料“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可知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这成为中国以后社会的主导力量,故C 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还没有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故D项错误。
4.(2017·东莞调研)中国国民党农民运动讲习所于1924年在广州成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共培养学生400多人,其中1/3的学生担任了农民运动特派员,其他人则回原籍从事农民运动。
2018届高考创新专题二轮复习历史课件:白皮书第一部分
结束,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周王室逐渐失去 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诸侯国中卿大夫强宗崛起和国君王室衰微,出现“田氏
小宗 取代 大宗
代齐”“三家分晋”和“鲁三桓执政”。春秋初期“礼 乐征伐自诸侯出”,到此时演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 出”,甚至“陪臣执国命”
在齐国,管仲对井田制下的赋税制度进行了改革,实 行“相地而衰征”,即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
答案:B
2. (2014· 全国卷Ⅱ)周代分封制下, 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 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 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解析:题目以商周时代的政治制度为考查范围,以周代分封
制及分封制的文化影响为立足点, 设置问题情境, 以周代“雅 言”最早起源地作为考查内容。命题者假定考生并不知道这 一问题的准确答案,但通过“周代分封制”“周礼”,提示 周代“雅言”出现的时代与背景。西周政治中心区域在今陕 西,河北、山东、河南均是周代封国所在地,这是考生应有 的知识,因而判定正确答案为 C 项。
答案:C
[备考提醒] 秦朝建立后,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尽管在西汉、 西晋甚至明朝,统治者仍实行分封,但分封制作为一种主 要的政治制度已经被郡县制所取代。
轻松“块”读 2 ——春秋战国时期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1.春秋时期的形势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西周时期
王室
衰微
1.(2016· 全国丙卷)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 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 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解析:题干给出的是与商代相比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的特点。周代 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是对商代甲骨文的继承与发展,故 A 项排除;这些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述的是个人功绩,追颂祖先功德, 希望子孙保用,可见青铜器仍是家庭传承的重器与礼器,故排除 C、 D 项,正确项为 B 项。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其中重视历史传 承与历史记录是一个重要方面,重史传统在中国的文化与政治中起 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本题利用历史材料,追溯了重史传统形成的渊 源,使考生不但深化了对青铜文明与中国文字形成历史的认识,而 且进一步提升了对教材知识理解的高度。
2018届高考创新专题二轮复习历史通用版文档:红皮书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板块综合检测
中国古代史板块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礼起源于先民的习俗仪式,重在敬神。
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又创作舞乐、史诗,激发人们的认同感。
这一变化反映出( )A.儒家学派始于周公旦B.自古以来中国社会重视“礼”C.周礼重心从神转为人D.礼乐制度重在维护社会等级解析:选C 从“重在敬神”到“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又创作舞乐、史诗,激发人们的认同感”可见礼的重点由神到人的转变,故C项正确。
2.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B.中央集权体制形成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 D.统一国家初露端倪解析:选D 商周时期还未建立皇帝制度,皇权专制局面始于秦,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中央集权体制形成于秦,故B项错误;血缘政治始于夏朝,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变为传子,故C项错误;据材料“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可知,周朝通过血缘分封管理广大国土,说明统一国家初露端倪,故D项正确。
3.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
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 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C.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解析:选B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据材料“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可知涉及专制主义和中央官制的调整,故B项正确;C、D两项材料中未体现,故错误。
4.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
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
2018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资料.docx
考什么,教什么,怎样考便怎样教根据高考试题研究命题趋势(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教材仅是命题的背景和依托。
淡化历史结论,突出考查学牛学习过程。
突出学科主干知识,不追求知识的覆盖面。
强调重要概念的阐释。
试题与答案呈现--定的开放性。
突出学科素养的考查。
拉近与大学命题专家的距离o)根据高考试题有效整合教材(定位教材在备考中的地位。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根据高频考点确定教材的重点。
根据高考试题完整准确阐释教材重要概念。
根据高考试题宏观、微观结合准确把握历史事件。
根据高考试题正确处理选修与必修的关系。
用通史体例进行复习)根据高考试题培养学生能力(发现学生失分原因。
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关注修订版课标2016年普通高中历史课标必修课程名为《中外历史纲要》,强调中外贯通,整体视野。
如强调古代中国大一统和多民族特征;又如明清史叔写:知道明初的屮央集权制度和国家管理体制,认识这些制度在秩序重建中的作用与弊端;通过了解由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世界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认识16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化。
通过了解18世纪中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及此后各种矛盾的加剧,理解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转折。
通过清前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措施,认识清朝在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上的重要作用。
唯物史观(核心理论)、时空观念(核心思维)、史料实证(核心方法)、历史解释(核心能力)、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一、构划吋空坐标、明确阶段特征陈旭麓先生说:“历史是年代的累积,历史的辩证法是从时间上展开的。
” 时空包括具体时地、阶段特征、年代特征(2013 •全国I 33)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o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一一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D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2013 •全国I 31)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屮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原创精选.doc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原创精选第四部分选考内容专题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I.(2017-江西重点川学协作体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54年,郑国子产执政后,先后进行了三项改革:整变田亩,承认土地私有;按丘(旧吋一种社会基层组织)向新的土地所有者征收军赋;把新颁布的法律条文铸在青铜大鼎上,公布于众,昭示全国上下一律遵行,以限制强宗贵族的特权和不法行为,保护庶民百姓的利益。
材料二在改革第一年,有人做歌谣:“子产计算我的家产,征收财务稅,丈量我的耕地,征收田稅,谁杀死他,我助其一臂之力!”面对各种阻力,子产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到了三年,又有人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栽培。
子产若是死了,谁来继位?”子产执政二十六年后死去,当时丁壮号哭,老人儿啼,说:“子产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怎么生活啊?”——上述材料译编自《左传》《史记•循吏列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冃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众对改革态度的变化并归纳其原因。
【答案】(1)背景: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井出制逐渐瓦解,私田大量出现;新兴地主阶层与贵族间的矛盾逐渐上升;大国争霸,小国生存艰难;百家争鸣,治国主张多元化。
目的:富国强兵,缓和社会矛盾。
Q)变化:对改革的反对和阻挠到犬力支持和赞扬* 2原因:子产坚定推行改革,成效显著,改革措施利国利民,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3【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公元前554年”结合所学,政治上,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根据材料一"承认土地私有”,经济上,井田制逐渐瓦解,私田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根据所学,地主阶级兴起,纷纷要求变革;思想上,百家争鸣,思想多元;第二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一“征收军赋”,反映了春秋时期富国强兵的要求;根据材料一“限制强宗贵族的特权和不法行为,保护庶民百姓的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2018届高考创新专题二轮复习历史通用版文档:红皮书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高考研究课(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三维坐标][阶段特征][理清发展线索] 历史时空、特征要记牢(一)政治上——传统政治的萌生[练中贯通]1.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
”此观点说明( )A.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B.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D.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解析:选D 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对血缘政治的削弱,而不是加强,故A项错误;虽然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但这与材料信息无关,故B项错误;分封制是周灭商后推行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说明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地缘政治,这就为以后的地缘政治出现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
2.(2018届高三·郴州五校联考)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
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
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D.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解析:选B 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宗法制在政治上表现为君臣关系,君主是全天下人的大宗,全天下人不论血缘关系的亲疏都必须服从君主,因而宗法制下的君臣关系削弱了血缘关系,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权力的继承问题,故C项错误;D项是宗法制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B.主要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解析:选A 解答此题,一是抓住材料所述的主体,二是不能纠结于具体的制度。
2018届高考历史选考(2)全套(浙江高考24份含答案)(17)优选PPT课件
考点二
专题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和中华民族复兴
必修主干整合
专题总结
-4-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建立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建立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 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模块七
专题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和中华民族复兴
必修主干整合
专题总结
-22-
六、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 1.三大战役 (1)时间:1948年9月至1949年初。 (2)经过: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3)作用: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2.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 (2)经过: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3)作用: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 定了基础。
模块七
“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
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积极地采
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这
次“胜利”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枣宜会战
关闭
本题考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据材料时间“1937年”及材料
模块七
考点一
考点二
专题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和中华民族复兴
必修主干整合
专题总结
-18-
2.国民革命运动的过程 (1)兴起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此次会议提出 了新三民主义并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 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 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高潮: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 域,连克武昌、九江、南昌,1927年初,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 得巨大成功。 (3)失败:1927年,国民党右派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分别制造 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国民革命失败。
2018届高考创新专题二轮复习历史通用版文档:考前20天+天天6+1(第十二练)
考前20天天天6+1(第十二练)(时间:30分钟满分:49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18届高三·武汉五校联考)考古发现,商代墓葬中殉葬人数动辄数十人甚至数百人,而西周时期用奴隶殉葬、祭祀等现象比较少见,而且此现象主要集中在西周早期,中期以后基本未出现。
这表明西周( )A.形成了重视民力的思想B.各级大宗享有祭祀特权C.开发私田需要大量奴隶D.儒学提倡尊重人的价值解析:选A 材料“用奴隶殉葬、祭祀等现象比较少见”“中期以后基本未出现”减少殉葬人数,说明西周重视民力,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祭祀权,故B项错误;C项过于片面,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还未形成儒家学派,故D项错误。
2.《宋史·职官志》记载: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宋太宗)诏宰相与参政轮班知印,同升政事堂。
押敕齐衔,行则兵马。
出现该现象说明了( )A.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B.北宋效仿唐朝的中央官制C.北宋初期相权限制了皇权D.强化皇权削弱相权的做法解析:选D 材料“诏宰相与参政轮班知印”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诏宰相与参政轮班知印”与唐朝三省六部制不一样,故B项错误;北宋初年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诏宰相与参政轮班知印”体现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故D项正确。
3.“窃以为此其间不如变通办理,易女工而为男工。
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
而所做之工,妇女能之,男子岂有不能为之理?计不如以男易女。
”材料反映了( )A.对妇女的关心与尊重B.传统封建观念影响妇女就业C.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完全解体D.妇女不能适应机器生产的要求解析:选B 据材料“所做之工,妇女能之,男子岂有不能为之理?计不如以男易女”可知,男女不平等的封建观念影响妇女就业,故B项正确。
4.对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龚育之认为“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薛暮桥认为“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doc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项训练一、材料分析题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1901年7月,在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会奏变法之疏的第一疏“筹议变通政治人才为先折”中提出四条重大拳措:一为设文武学堂,二为酌改文科,三为停罢武科,四为奖励游学。
……1904年1月,朝廷正式颁布张之洞及管学大臣张百熙、荣庆所厘定之学堂章程,明确宣布十年三科内减尽科举名额。
材料二:1904年1月,负责修订新学制的张之洞、学务大臣张百熙及荣庆上折指出:由于科举未停,导致新学堂的设立受到阻碍;而新学堂未能普遍设立,乂使得科举不能立刻停止。
因此,朝廷应该确立一个过渡期,使科举和学堂教育归于一途。
这个奏折上去后,得到了清廷的认可。
由此,科举便开始逐渐减少录取名额而转向学堂选拔人才了。
……1905年9月,直隶总督袁世凯会同盛京将军赵尔巽、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等六人一起奏请立停科举,获诏准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摘选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废除科举的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革的意义°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之义,内渚夏而外夷狄。
…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
并得其所, 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
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一一摘口【西音】江统《徙戎论)材料二: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昨王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
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C一一摘自昊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据材料i,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2018届高考创新专题二轮复习历史通用版文档:考前20天+天天6+1(第十八练)
考前20天天天6+1(第十八练)(时间:30分钟满分:49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西汉中期,各种铁制的犁铧、耧、锄、镰、斧、锯、刀、锤等农业生产用具普遍地取代了青铜器,并且推广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
这从侧面可说明当时( )A.民族融合进程加快B.内外经济交流频繁C.国内经济整体发展 D.耕犁技术逐渐成熟解析:选C 汉代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也实现了铁农具对青铜器的取代,并不能直接说明民族融合的加快,故A项错误;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都属汉代的内部交流,并未提及涉外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我们不难推断,汉代的铁农具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及和推广,这就从侧面说明汉代整体的社会经济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故C项正确;铁农具的推广并不代表耕犁技术的成熟,故D项错误。
2.(2018届高三·沈阳四校联考)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
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
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 )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C.重家庭的人伦观念 D.别长幼的宗法意识解析:选D 古代中国之所以会“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是源于西周时期别长幼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故D项正确。
3.1895年5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清帝第三书》,认为书中所陈之策可取,后遂屡颁诏令,如编练新式军队、兴学堂、设报馆、开设纱厂和置经济特科等。
此举( )A.意味着变法维新的大幕已拉开B.突破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初步实践了光绪帝的革新蓝图D.体现了光绪帝知耻后勇的决心解析:选D 维新变法正式开始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变法举措,诸如编练新式军队、兴学堂、设报馆、开设纱厂和置经济特科等,很明显并没有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的范畴,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变法举措是初步实践维新派的主张,而非光绪帝的革新蓝图,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清帝第三书》,认为书中所陈之策可取,后遂屡颁诏令”可知,光绪帝初步的变法措施体现了其知耻后勇的决心,故D项正确。
2018届高考创新专题二轮复习历史通用版文档:红皮书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时空定位专练(一)
中国古代史时空定位专练(一)(时间:25分钟满分:48分)1.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是一只睁着巨大眼睛、让人不寒而栗的具有对称性的吃神兽面形象,它神秘凶猛、凝重庄严的艺术特色反映出商周时期( )A.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于世界B.神权政治产生较大影响C.统治者力图强化皇权统治D.民本思想尚未完全出现解析:选B 时间定位:商周时期。
结合所学知识以及题中关键信息“饕餮纹”“神秘凶猛、凝重庄严”可知,这一艺术特色折射了商周时期的神权政治色彩,与此对应的是B项。
A项说法正确,但题中并未体现这一信息,排除;C、D两项说法错误,排除。
2.下图反映的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是( )A.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B.(诸侯之变)失今不治,必为痼疾C.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D.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解析:选 D 图片反映的制度是郡县制,其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地方制度的基本格局,故选D。
A、B、C三项均是分封制的负面影响。
3.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人形容当时的官场情况为“身未离襁褓,业披冠带”“上车不落则著作(官名,著作郎),体中何如则秘书(官名,秘书郎,是清闲而又高贵的官职)”。
导致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察举制难以选出真正人才B.江南知识分子阶层崛起C.魏晋最先推行九品中正制D.当时世家大族势力膨胀解析:选D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恶性膨胀,九品中正制日趋腐朽,评定标准发生了根本变化,门第出身成为选官的重要标准,造成了材料所述的现象,故D项正确。
4.《明律》规定:“凡内外各衙门印信,长官收掌,同僚佐贰官,用纸于印面上封记,俱各画字。
若同僚佐贰官差故,许首领官封印。
”这一规定( )A.有利于权力的监督和制约B.导致办事效率极为低下C.说明君主专制高度发展D.标志着监察制度的成熟解析:选A 从《明律》可知为明朝时期。
“凡内外各衙门印信”指的是官府印章。
印信的使用要经过严格的程序,这有利于权力的制约和监督,A项正确;B项误读材料;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018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课件:1.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3
专题整合突破
第三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明清(鸦片战争之前)
建体系·宏观概览·纵横贯通
[ 阶段特征] 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新的经济因素产生;明清文化异彩纷呈。但与世界相比,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与 世界同步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伍了。
4.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的经济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 (2)明朝“海禁”:明太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 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3)清朝: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经营对 外贸易。
整合三 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思想与科技文化的继承发展 1.思想 (1)王阳明心学: 认为“良知”就是“本心”, 就是“理”, 主张克服私欲, “致 良知”。 (2)李贽的“异端”思想:主张破除对孔子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 由。
(2)维护国家主权: ①军事上:组织雅克萨之战。 ②法律上:签订《尼布楚条约》 ,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2.历史评价 (1)康熙帝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巩固和发展。不愧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2)康熙帝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 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1.主要活动与贡献 完成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 《本草纲目》记载上千种药物,配有 1 000 多 幅插图,体系先进。 2.历史评价 (1)伟大医学成就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 之一。
2018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辅导与测试试题:板块六 中外综合串讲-主题1 含解析
三、热考主题大题练主题一中西政治制度的创新与变革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
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
——清·梁章钜《枢垣记略·训谕》材料二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该机构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
雅典公民大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此。
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组成所谓议员团,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议事会的职务。
它不仅从事一般审判工作,而且在立法活动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十人拥有最大的政治权力,战时他们统帅陆海军,掌握一切外交事务。
——臧嵘《历史》材料三民主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代议制度只是实现民主的一种形式,代议制却不一定等于民主制,只有当代议制成功地保证了政府的行动确实是按照人民的愿望和需要办事时,我们才有理由称之为代议制民主。
从世界各国的代议制发展历程来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某些国家在某些历史发展阶段,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而已,他们是打着代议民主的招牌,而行专制独裁之实。
——黄牧航《再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教材处理》(1)据材料一,简析嘉庆帝发布上谕的目的,说明材料一的史料价值。
(2)据材料二指出雅典国家事务管理中体现的民主性特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例举近代中外“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史实两例。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目的,依据材料一中“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可以归纳;第二小问价值,依据所学军机处的实质来回答。
第(2)问依据材料二信息从民主政治的运作方式等角度思考。
第(3)问第一小问实质,结合所学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主要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列举,可以从德国君主立宪制中皇帝控制议会以及晚清“预备立宪”中,建立的“皇族内阁”来回答。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复习辅导与测试课件:板块
(2)战略对策 ①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 积极搞好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事 业,参与国际竞争,利用有利因素,抵制外来不利影响。 ②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④依靠科技进步, 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尽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共性 共同点(概括) 苏俄新经济政策(说 明) 三年战争结束后,苏 背景:当时都面临经 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济困难、社会动荡 造成了政治危机和经 济危机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 (说明) 十年“文化大革命” 使经济濒临崩溃,社 会一片混乱
解析:选 A。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三种模式都是为解决当 时本国的经济困难,故 A 项正确;罗斯福新政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都是通过国家干预经济, 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而不是以国家力量 为主导推动经济的发展,故 B 项错误;只有斯大林模式是先重工 业后轻工业,故 C 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 得巨大成就, 但其自身的诸多弊端和缺陷也使苏联社会主义探索遭 受了重大挫折,抑制了经济的发展,故 D 项错误。
解析: 选 C。 七十年代中国还无法和美苏构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故 A 项错误;此时中美建交的目标提出还过于早,美国还处于对 中国的遏制之时,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华沙这个论坛太公开, 也太拘谨, 美方希望另外打开一条保密通讯的渠道”可知中美关系 的发展受冷战的影响,故 C 项正确;社会主义阵营已于 60 年代瓦 解,故 D 项错误。
4.(2017· 四川南充一模)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积 极应对全球化挑战、 携手谋求共同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 这一 选择体现了中非共同的发展使命和战略利益, 它建立的主要目的是 ( ) A.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B.中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 C.积极参与非洲国际组织活动 D.反对殖民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二轮专版复习三维讲义:第一板块_第2步_二轮拓展深化_有答案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二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三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四中华文明的转型——元明清时期从知识掌握的广度上备战高考[学什么·怎么学]从远古时代到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过程中国家产生和制度初创时期,是传统政治文明的萌生阶段,是传统农耕经济的定型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这段历史对于我们当代重塑文化自信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一、政治上——传统政治文明的萌生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这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过程中国家产生和制度初创时期,同时也是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
一、王权的发展与制度的完善——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代表,是中华文明勃兴在政治上的体现。
尤其是宗法观念,源远流长,影响至今。
1.分封制二、“轴心时代”的分裂、动荡和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政在家门,各国的诸侯为了富国强兵,相继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新的政治体制逐步确立起来。
1.王权体制面临的挑战(1)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成了诸侯的附庸。
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朝觐和述职。
(2)诸侯国中卿大夫强宗崛起,国君公室的衰微,出现“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和“鲁三桓执政”。
春秋初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此时再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陪臣执国命”。
2.变法运动的兴起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希望通过变法改革,来适应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要求,寻求富国强兵的道路,进而完成古代文明向中世纪文明的历史性转变。
各国的变法实质是一致的,就是进一步调整国家政治的格局,强化国家专政机器的职能,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创新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具有典型意义的是秦国商鞅变法。
2018届高考创新专题二轮复习历史文档:红皮书 第三部
世界史空定位专练(一)(时间:25分钟满分:48分)1.“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
”这表明古代雅典( )A.民主制排斥不同政见者B.全体男性公民享有政治权利C.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普及D.制衡社会各阶层的政治权利解析:选B 材料所述内容为古希腊时期。
让古代人发疯的原因是奴隶、外邦人、妇女和儿童等与男性公民享受同等的政治权利。
因此雅典只能实行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据此可知B项正确。
2.1670年左右,印度印花棉织品进入欧洲,很快流行起来。
这遭到了部分欧洲人的反对,他们认为,欧洲应通过出口工业制成品来交换东印度和西印度的原料、食品以及金银,而不是用欧洲的金银去进口有吸引力的工业品。
这部分欧洲人秉持的理论是( )A.自由主义B.重商主义C.凯恩斯主义 D.社会达尔文主义解析:选B 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分别诞生于商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大危机时期,材料强调的是部分欧洲人认为国家持有大量金银更为重要,不应该用金银去换工业品,这符合重商主义理论,故选B。
3.184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贝特亲王告诫她:身为立宪君主,面对党争应持不偏不倚的超然态度,注意利用在下院获得多数者为首相。
这体现出英国( ) A.君主立宪制的成熟 B.国王失去参政的权利C.内阁凌驾议会之上 D.践行分权与制衡原则解析:选A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1841年”“身为立宪君主,面对党争应持不偏不倚的超然态度,注意利用在下院获得多数者为首相”得出君主立宪制的成熟,故A项正确。
4.(2018届高三·贵阳六校联考)1793年,美国人惠特尼发明了轧棉机,将“使用奴隶劳动种植高地棉变得远比制造业更为有利可图”。
种植园主趋之若鹜,迅速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并且不断购入新奴隶;到1860年,美国的黑奴达到400万。
轧棉机的发明客观上( ) A.引发了美国南部农业革命B.激化了美国南北方的矛盾C.推动了英国棉纺织业革新D.造成了制造业工人的失业解析:选B 1860年正处于美国内战的前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时空定位专练(二)
(时间:25分钟满分:48分)
1.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3年),齐桓公伐鲁,败于长勺;齐国随后联合宋国攻鲁,败于乘丘。
次年,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鲁国再胜。
周庄王十七年,齐、鲁会盟于柯。
上述记载表明当时( )
A.齐国注重维护王室尊严B.鲁国成为众矢之的
C.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D.兼并战争愈演愈烈
解析:选C 材料说的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争霸战争的出现表明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动摇,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
2.据记载,西周时期对违犯国法的职官,不仅要在祖庙中宣布处罚决定,甚至还要在祖庙进行处决,正所谓“戮于宗”,以示家国共弃。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反映了神权政治的盛行 B.体现了血缘宗法政治性
C.折射了君主的绝对权威 D.说明官僚体制还不完善
解析:选B 由材料“国法”“祖庙”“戮于宗”等信息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及血缘宗法的政治性,故B项正确;材料与“神权政治”无关,A项错误;C 项材料未体现;西周时还没有官僚政治,排除D。
3.(2018届高三·青岛四校联考)下表为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中的统计表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A.扩大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B.为官僚体制提供了高素质人才
C.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参政机会
D.有利于克服察举制任人唯亲的弊端
解析:选A 材料中隋、唐、北宋与东晋相比,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有了很大的提高,说明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其最大影响在于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扩大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和巩固,故A项正确。
4.明朝万历皇帝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六、七,史称“万历怠政”。
这反映了当时( )
A.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 B.君主专制出现弱化趋势
C.内阁对皇权制约的强化 D.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解析:选D 明朝初年朱元璋已经废除相权,故A项错误;皇帝因为个人原因不理朝政,不能反映出君主权力的削弱,故B项错误;内阁权力来自皇帝,是皇权强化的产物,故C项错误;“万历怠政”带来朝政的混乱,暴露出专制政体下人治的弊端,故D项正确。
5.《诗经》记载“千耦其耘”;《吕氏春秋》也记载了“(季冬之月)命司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
这主要表明先秦时期( )
A.农业生产已经出现耦犁 B.铁犁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C.耒耜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D.农业生产追求精耕细作
解析:选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出现耦犁,故A项错误;汉代以后铁犁牛耕逐渐普及,故B项错误;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题干材料信息“千耦其耘”“修耒耜”“具田器”等,体现了农业生产追求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
6.下面分别是安西榆林窟的壁画《牛耕图》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农作图》(局部)。
对下图信息的合理解释是唐代( )
A.二牛抬杠法推广 B.耕作技术的进步
C.农民生活的艰难 D.佃耕制度的形成
解析:选B 古代中国的二牛抬杠耕作法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在西部地区广泛推广,故A项错误;无论是中唐时期的二牛抬杠法还是盛唐时期的精耕细作,体现的都是古代中国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有关农民生活状况的相关描述,故C项错误;同样,租佃制度在材料中也没有相关体现,故D项错误。
7.明代以后,陕西各地县志对城乡庙会的记载多附于“市集”之后。
下面是清末大荔县城乡庙会天数分月统计图。
这反映出城乡商业( )
A.注重保障农时 B.以季度为周期
C.受到时间限制 D.以农业为基础
解析:选A 根据题中统计图可以看出,农忙时城乡庙会的天数相对较少,而农闲时城乡庙
会的天数较多,这说明城乡商业注重保障农时,故A项正确。
8.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
右图是玉米形状的玉雕挂件,它的
制作年代不早于( )
A.元代B.明朝
C.晚清 D.民国
解析:选B 玉米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即明朝后才传入中国的,故选B。
9.明清之际,在经济发达的徽州地区,“古者右(中国古代多以右为尊)儒而左贾,吴郡或右贾而左儒,盖诎者力不足于贾,去而为儒;赢者才不足于儒,则反而归贾。
”这表明( ) A.徽商重义轻利诚信经营 B.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C.社会价值取向变化 D.工商皆本思想成为主流
解析:选C “吴郡或右贾而左儒”,以贾为尊,反映出吴郡民众对商人的推崇,对商业利益的追逐,不符合“重义轻利”,故A项错误;抑商政策出现松动,但不能据此推断是其开始,故B项错误;“吴郡或右贾而左儒”,以贾为尊,反映出民众社会价值取向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吴郡民众对商业的推崇,不能反映出整个社会的全貌,“成为主流”没有依据,故D项错误。
10.(2017·郑州调研)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
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 )
A.三教合一的趋势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天理与人欲对立 D.佛学诗词的兴盛
解析:选A “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体现了李白及其作品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杜甫“致君尧舜上”的政治抱负是儒家(教)追求的政治思想;王维被称为诗佛,其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说明王维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这体现了文化领域受到道教、儒家(教)、佛教的影响,故A项正确。
11.《西游记》中,孙悟空开始拜菩提老祖学修道成功,称“齐天大圣”;后来忠心不二地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获得“斗战胜佛”的法号。
这反映了( )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追求个性解放
B.明朝文化艺术的世俗化趋势加强
C.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解析:选C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追求个性解放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明朝文化艺术的世俗化趋势加强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孙悟空开始拜菩提老祖学修道成功”主要是道家思想的体现,“后来忠心不二地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是儒家思想的体现,“斗战胜佛”是佛家思想的体现,在孙悟空身上,体现了三教合一的思潮,故C项正确;社会的价值取向材料没
有涉及,故D项错误。
12.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
”他所说的文学体裁( )
A.通俗易懂、豪放飘逸 B.重章叠句、四言为主
C.平实浅近、句式工整 D.词藻华丽、手法夸张
解析:选A 根据材料“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相继入主中原,他们带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相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乐曲——散曲,其特点是通俗易懂、豪放飘逸,故A项正确;重章叠句、四言为主是《诗经》的特点,故B项错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多具有平实浅近、句式工整的特点,如白居易的《卖炭翁》等,故C项错误;词藻华丽、手法夸张为汉赋的特点,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