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
2024 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六)(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六)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奥尔巴赫的巨著《摹仿论》谈到荷马史诗与《旧约》故事在文体上的差异。
他说荷马的叙述完整而周到,各种事件都发生在前景,连接紧密,表述从容,什么都不隐瞒;《旧约》故事则朝着一个目标发展,只突出对人物行动有用的部分,其余则任其模糊不清。
这跟两者所描写的人物的身份有关:荷马写的是上层社会的生活,《旧约》的对象则不分阶级。
这不正是《红楼梦》与《水浒传》在写法上的区别吗?《红楼梦》像荷马史诗,事无巨细,皆刻画无遗,工笔细描,笔笔都勾连开去;《水浒传》像《旧约》故事,删繁就简,一气呵成,朝一个目标进发,只突出聚光灯下的行动,其余都模糊成背景。
这是因为两者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形态有显著不同。
大观园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作者乃耽于文字的声色,讲究细节的丰缛与感官的华美;而梁山泊则险象环生,杀机四伏,说话人线条比较粗放,常有“说时迟,那时快”的强烈动感。
举两个例子说明。
《水浒传》写端王赵佶赴驸马王诜的府上宴饮,《红楼梦》写贾宝玉到冯紫英家中饮宴,都涉及皇亲国戚,都是宴饮时上洗手间,也都有赠人礼物的事,正好可以对参。
《红楼梦》里,宝玉出席解手,蒋玉菡随了出来。
宝玉见蒋玉菡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问他戏班中有一个叫琪官的在哪,可惜无缘得见。
蒋玉菡笑道,就是我的小名儿。
宝玉连称幸会——将一个玉玦扇坠解下来,递与琪官……琪官接了,笑道:“……我这里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系上,还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点亲热之意。
”说毕撩衣,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道:“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
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
若是别人,我断不肯相赠。
二爷请把自己系的解下来,给我系着。
”宝玉听说,喜不自禁,连忙接了,将自己一条松花汗巾解了下来,递与琪官。
《红楼梦》里的礼物,从来就没有简简单单送出去和收进来的,比如这两条汗巾。
全国新高考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刷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新高考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刷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孔子仅仅是一个夫子。
夫子是什么呢?一个老师。
当时他的影响不是很大。
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地位提高了;从汉到唐略有提高,唐代给孔子封了个“文宣王”;到了宋代,在文宣王前面加了“至圣”二字;到了元朝,地位有所下降;到了明朝,叫“至圣先师”;到了清朝,把历代称赞孔子的最好称呼全集中起来了:“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
可是好景不长,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又到谷底了。
而今天,是个直线上升的状态,孔子的学说在今天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推崇。
今天为什么这么多人学国学、学孔子、学《论语》?其实主要原因是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主流价值观不是很明显,甚至变化幅度非常之大,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转向我们古老的智慧,去寻求一种能够持久地指导我们心灵和行为规范的东西,孔子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行为举止、价值体系的总设计师。
今天的祭孔和过去的祭孔不同,往昔祭孔是希望孔子的光环能造就一个礼乐并举的盛世,而今天的祭孔是要弘扬儒学中理想的道德观、秩序化的社会和谐观,以及礼与仁相为表里的教育观。
今天我们不会将孔子重新罩上神的外衣,对孔子最准确的评价是:他是一位伟大的往哲。
现在国学虽然比较热,但是公众对它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低,它是一个小众化的东西。
我们要把国学更好地继承下去,让它变成一个大众化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文化人之间的讨论。
中国过去的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动员了全国所有的知识分子专注地研究这一门学问,从幼儿就开始,到最后功成名就。
这样的时代和条件已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对儒学的教育方法,如果采取过去那种方式,我认为是愚不可及的。
除去功利心,反而可以真正返本归元地继承我们祖先的文化精髓。
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大的转型时代,这个转型不仅包括社会制度,也包含科技的研究。
2024届全国新高考复习语文历年好题专项(现代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2024届全国新高考复习语文历年好题专项(现代文阅读)练习建议用时25分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深处的那些地方李 娟唯一没有去过的地方是北面的那条山谷。
我妈倒是常常去,从那里进山拾木耳。
但是有一次,她一大早就出去了,快晚饭的时候还不见回来。
我们都很着急,外婆催着我去找,可让我到哪儿找去?这深山老林的,搞不好把自己也给弄丢了……但在家里等也不是个办法,总忍不住胡思乱想。
于是就一个人踏进了那条山谷。
山谷口碧绿的斜坡上扎着一顶雪白的毡房子。
有一个女人在毡房门口支着一口巨大的锡锅熬牛奶,她不停地搅动着,奶香味一阵一阵荡漾过来。
细嗅一下,又无影无踪,只有森林的松脂香气。
我本想绕过这个毡房子,却远远地就被那个女人看见了,她对身边的一个小孩说了几句话,那个小孩就像颗小子弹似的笔直射了过来。
我只好站住,等他射到近旁。
他在离我十来米远的地方停住,气喘吁吁,兴奋又认真地大声喊道:“你!干什么呢?”我指一下远处。
他又说:“你要喝茶吗?”我说谢谢,拒绝了。
他说:“你妈妈都来喝了茶,你为什么不来?”这一带的牧民都认识我们,因为这一带只有我们一家汉人。
“她去过你们毡房子吗?”“嗯。
”“现在还在吗?”“走了。
”“往哪里走了?”他也指一下远处。
我对这个小孩笑笑,又冲着毡房子那边正在朝这边张望的女人挥了挥手,转身走了。
这个小孩此后却一直跟在我后面走,但一直没有靠近,始终隔着十多米的光景,不紧不慢地跟着。
我想这个小孩一定是太寂寞了。
放眼望去,整条沟里似乎只住着他们一家人,连个小伙伴都找不到。
于是又站住,转过身大声地喊住他,问道:“喂——小孩!你多大了?”一连问了好几遍,他才很不好意思地回答:“七岁……”“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呀?”他就一个劲儿地笑,再也不说话了。
“你过来,让我看一看,就知道你是男的还是女的。
”他一听,转身就跑。
我也笑着扭头走了。
但过了好一会儿,都开始进森林了,回头一看,小家伙还在下面远远地、很努力地跟着。
我摸了摸衣兜,刚好揣着几粒糖,便掏出来放在脚边一块石头上,冲下面喊了一声,往地上指了指,使他注意到糖,然后径直走了。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附答案)100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100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犬之死[英国]弗吉尼亚•伍尔夫那是个炎热的下午,坐在街角的那个上了年纪的女乞丐已经在她的西瓜上睡着了。
阳光似乎在空气中嗡嗡作响,衰老的猎狗弗拉希靠街上阴凉的一边,顺着它所熟悉的道路,跨着碎步向市场的方向跑去。
整个市场阳光耀眼,到处都是凉篷、小摊和色彩艳丽的遮阳伞。
女贩们坐在水果筐旁,鸽子拍打着翅膀,钟声在响个不停,马鞭声辞啪作响。
佛罗伦萨的各色杂种狗在市场里跑来跑去,这儿嗅嗅,那儿叽叽。
整个市场就像蜂房一样热闹,又像火炉一样灼人。
弗拉希到处寻找阴凉的地方。
它跑到它的朋友卡特琳娜身边,躺卧在她那大筐子的阴影里。
一个装着红黄两色鲜花的褐色水罐在边上投下了一道影子,它的头顶上是一座右手伸向前方的雕像,雕像的影子投下来,加深了这一片阴影,使它成了紫色D弗拉希躺在阴影里,观望着小狗们嬉戏玩耍。
它们叫着、咬着,伸懒腰打滚,尽情地享受着青春的欢乐;它们互相追逐,跑来跑去,兜着圈子,就像它曾经追逐胡同里的那条西班尼尔狗一样。
有那么一阵,弗拉希的思绪又回到了雷丁。
它想起了帕先生的西班尼尔狗,想起了它的第一个恋人,想起了它青春的狂热和天真。
是呵,它有过自己春风得意的日子,它并不妒嫉它们。
它已经充分地享受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快乐,现在已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
女贩伸手到它身背后搔了搔。
弗拉希过去经常偷吃她的葡萄,或干些别的坏事,为此它没少挨她的巴掌。
可现在弗拉希老了,她也已不年轻,弗拉希替她看西瓜,她就替它搔耳朵;现在她在织毛衣,弗拉希则在打瞌睡。
剖开的大西瓜露出粉红色的瓜瓤,引得苍蝇嗡嗡地围着西瓜直打转儿。
阳光透过百合花的叶缝,透过那些五颜六色的阳伞惬意地照射下来。
大理石雕像减弱了阳光的热度,使它变得像香槟酒一样凉爽、清新。
弗拉希躺在那儿,任凭阳光穿过它那稀疏的毛发,直晒在它裸露的皮肢上。
市场里的人们一直在叽叽喳喳地讨价还价。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五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清明两忆(节选)(肖复兴)①父亲去世那一年,我在北大荒,弟弟在青海。
那时,我们热血沸腾,挥斥方遒,一心只顾“指点江山”,而把两个老人那样毅然决然、毫无情义地抛在家里,像抛在孤寂沙滩的断楫残桨。
我们只顾自己年轻,却忘记了老人的年龄。
②那是1973年秋天,我和弟弟回北京探亲后,我刚刚返回北大荒不几日,而弟弟还在返回青海的途中,父亲去世的电报就打来了。
③家里只剩下了母亲一个人。
好心的街坊问她:“肖大妈,有没有孩子们的地址?找出来,我们帮您打电报!”④从床铺褥子底下,她找出放着的一封封信。
那是我们几个孩子这几年给家中寄来的所有的信。
她看不懂一个字,却完完整整保存完好;虽目不识丁,却能从笔迹中,准确无误辨认出哪封是我或弟弟寄来的。
我回到家后,街坊们告诉我:你妈这老太太真是刚强的人,一滴眼泪都没掉,就等着你们回来。
街坊就是按照信封上的地址,给我和弟弟打去了电报。
⑤匆忙赶回家,母亲正孤零零呆坐在床前,看见了我,站起身来,缓缓地走到我的面前,望着我半天没有说话。
家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安静,静得我直想落泪。
过了一会儿,母亲才对我说道:你先去谢谢人家街坊,人家帮忙拍的电报!⑥这时候,我才忽然发现母亲已经老了,头发花白了,皱纹像菊花瓣,密密地布满在瘦削的脸上。
算算她的年龄,这一年,她整整七十岁了。
年轻和壮年的时光,一去不返,我却以为她还不老,还可以像以前一样为我们操劳奔波。
⑦那天晚上,我和母亲睡得很晚。
一直到她催我:快睡吧,你回家跑了这么老远!我说:好,就睡,您先睡吧!⑧我确实没有一点儿睡意,心里乱得很。
看着母亲钻进被子,脱掉外衣,忽然,看见她里面穿的内衣,是我读中学时候的运动衣,棕色,翻领,已经很旧,掉了颜色,而且破了洞,被她缝补上了补丁。
补丁是几小块蓝布,和运动衣的颜色不一样,在昏黄的灯光映照下,格外刺眼,像飞出来几块蓝色的箭镞,扑簌簌直射向我。
我的心一阵紧缩,强忍着,没有在母亲的面前掉下眼泪。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信息筛选与理解》含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信息筛选与理解》含答案一.(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
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
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材料二: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
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
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语文高考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大量的信息包围,这些信息中既有真实可靠的,也有虚假不实的。
面对如此繁杂的信息,我们如何辨别真伪,如何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一篇关于信息辨别能力的文章,请仔细阅读。
【甲】信息辨别能力,是指个体在获取信息时,能够对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价值性进行判断和筛选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提高信息辨别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提高信息辨别能力有助于我们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
虚假信息往往披着“真实”的外衣,通过精心设计的语言和逻辑迷惑我们。
只有具备较强的信息辨别能力,我们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辨别出信息的真伪。
其次,提高信息辨别能力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素养。
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观点和思想。
通过辨别信息,我们可以筛选出有益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内容,从而提高自己的素养。
再次,提高信息辨别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在信息时代,我们面临着各种信息诱惑和干扰。
只有具备较强的信息辨别能力,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避免陷入信息过载的困境。
【乙】那么,如何提高信息辨别能力呢?一是加强学习。
学习是提高信息辨别能力的基石。
我们要广泛涉猎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信息辨别中游刃有余。
二是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质疑、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在获取信息时,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信息,不盲目接受,不轻易否定。
三是学会质疑。
质疑是提高信息辨别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面对信息时,我们要敢于提出疑问,探究信息的来源、逻辑、依据等,从而辨别出信息的真伪。
四是关注权威渠道。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权威渠道的信息往往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我们要学会关注权威媒体、专家学者的观点,以此为参考,提高自己的信息辨别能力。
五是保持冷静。
在信息辨别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冷静,避免被情绪左右。
2024 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三)(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三)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从先秦开始,就有一个“文”的传统,也存在着一种独一无二的、往往被学界忽视的散文“原型”——文化的“天人合一”。
散文的这种精神话语,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其一,自由无待,随物赋形。
庄子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把用于表现“散木”“散人”之“散”,即表现“无用”的语言形式称为“卮言”。
而他的散漫无拘束的文章形式和超拔的想象,表现的正是他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散文精神。
其二,崇尚自然,物我合一。
庄子反对以人为中心的功利主义态度,主张“丧我”“弃知”“物化”。
因此,他认为文章应“以寓言为广。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庄子·杂篇·天下》)。
其三,诗性智慧。
这也是构成中国散文精神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
诗性智慧,它的前提是“诗性”,是创造性、想象性和审美性的融合;而智慧是对于知识的反思和超越,也是一种滋润僵硬知识和理论的调和剂。
其四,是“造气”“造势”之内功。
曹丕在《典论·论文》里说:“文以气为主”,以后的文论家又将“气”引申为“气势”。
所谓“气势”,指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所表现出的一种充盈流转的精神活力,是以作者的气质、才性、习染、志趣、德操等主体精神因素为支撑的风骨底气,呈现在散文中则是作者的精神气象。
上述四方面的“原型”精神,就是中国散文传统精神元气的标识,也是散文文体内在的张力。
强调文人“言志”的情趣,弘扬散文的“休闲”功能,也是中国传统“言志”散文理论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实质上是强调散文“寓教于乐”中“乐”的维度,即强调让读者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获得陶冶、教化和愉悦。
“言志”散文的“寓教于乐”,自然在某种程度上包含着“载道”的功能,但与“载道”散文比较起来,更侧重于发挥“休闲”的功能。
于此,不论是古代在仕与不在仕的士大夫,还是现代的散文家和文论家,可谓是灵犀相通,都注重以诗文自乐,以诗文交流而互娱。
高中语文新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共四道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现代文阅读I)【2023年新高考全国I卷】(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
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2020-2024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五年高考真题)参考答案与解析目录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高考真题) (1)参考答案与解析 (1)一、2024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2)二、2024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3)三、2024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 (4)四、2024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 (6)五、2023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9)六、2023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9)七、2023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11)八、2023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12)九、2023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13)十、2023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14)十一、2022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16)十二、2022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17)十三、2022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18)十四、2022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19)十五、2022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19)十六、2022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21)十七、2021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22)十八、2021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23)十九、2021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24)二十、2021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25)二十一、2021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26)二十二、2021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28)二十三、2020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 (30)二十四、2020全国Ⅰ卷(实用类文本) (31)二十五、2020全国Ⅱ卷(论述类文本) (32)二十六、2020全国Ⅱ卷(实用类文本) (33)二十七、2020全国Ⅲ卷(论述类文本) (35)二十八、2020全国Ⅲ卷(实用类文本) (35)二十九、2020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 (37)三十、2020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 (38)一、2024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C2.(3分)D3.(3分)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广东省语文高考2024年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广东省语文高考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春暖花开李健吾春天来了,阳光明媚,万物复苏。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区都迎来了游客的蜂拥而至。
然而,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到环境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享受春日美景的同时,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1.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节选】①春天,阳光洒满大地,万物复苏。
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②然而,随着游客的增多,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景区内的垃圾遍布,破坏了环境的整洁;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也时有发生。
③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各地景区纷纷采取措施。
如加强垃圾分类、增设垃圾桶、开展环保宣传等。
同时,游客们也要提高自身素质,共同维护景区环境。
(1)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中提到的环境问题有哪些?(3)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哪些措施?【答案】(1)文章主要内容:春天来了,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欣赏美景,但同时也出现了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各地景区采取措施,游客们也要提高自身素质。
(2)环境问题:垃圾遍布、破坏环境整洁;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
(3)措施:加强垃圾分类、增设垃圾桶、开展环保宣传;提高游客自身素质。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原文】在一个充满阳光的午后,我独自一人漫步在林间小道上。
四周静谧无声,只有鸟儿的歌唱和树叶的沙沙声。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林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我沉浸在这宁静美好的环境中,思绪飘得很远。
忽然,我注意到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它的翅膀细腻而优雅,色彩斑斓,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不禁驻足,目不转睛地观赏着。
就在这时,一只蜻蜓飞了过来,与蝴蝶相遇。
它们在花丛中嬉戏,仿佛在举行一场盛大的舞会。
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为这美好的瞬间感到欣喜。
然而,好景不长。
一只凶猛的蜘蛛悄无声息地靠近蝴蝶。
广东省深圳市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
广东省深圳市语文高考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科技与人文的交响在当今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
从日常生活到工业生产,从教育文化到医疗卫生,科技的影响无处不在。
然而,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人文精神是指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精神追求。
它与科学技术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科技的力量在于改变世界,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比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信息传播变得迅速而广泛;智能手机的应用,使得通讯交流更加便捷。
这些都是科技带给我们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但是,科技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隐私泄露、网络安全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加强法律制度来解决。
人文精神则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
它提醒我们要关注科技发展背后的社会伦理问题,比如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岗位?基因编辑技术如何确保道德底线?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以人文精神为指导,制定合理的科技政策,确保科技发展的成果能够惠及全人类。
科技是手段,人文是目的。
二者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的发展不能脱离人文的关怀,只有这样,科技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1.下列关于“科技”与“人文”的关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科技的发展完全可以独立于人文精神之外。
B. 人文精神对于科技发展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C. 科技与人文相互对立,无法达到统一。
D. 科技是手段,人文是目的,二者应当结合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哪一项不是科技进步带来的问题?A. 隐私泄露B. 网络安全问题C. 生活更加便捷舒适D. 社会伦理问题3.文章提到的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问题是:A. 提高了工作效率B. 可能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岗位C. 增强了人类生活的便捷性D. 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4.对于科技发展背后的伦理问题,作者认为我们应该:A. 完全依靠科技自身去解决B. 忽视这些问题,继续追求科技进步C. 以人文精神为指导,制定合理的科技政策D. 让市场机制自动调节5.本文的主要观点是:A. 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生活没有实际影响。
2023年全国新高考卷Ⅱ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详解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年全国新高考卷Ⅱ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详解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高考卷Ⅱ)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
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
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
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
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
在这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英国籍)合译的与英国人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译本的比较,是一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
这两个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
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
(摘编自辛红娟《中国典籍“谁来译”》)材料二:翻译思想是决定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主因,只有通过其翻译思想,读者才能理解其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也才能对这些策略所产生的译文进行更客观的评价。
从霍克思的译本中可见,他对原文采取了大多时候“忠实不渝”、间或背信弃“意”的态度。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附答案)100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100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国千百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孕育了众多具有浓郁民族特色、享誉国内外的老字号。
据了解,建国初期我国约有1万多家老字号,分布在餐饮、零售、食品等众多行业。
老字号承载着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新时期开展诚信兴商的核心内涵和宝贵财富。
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转换的影响,我国老字号企业在发展中遇到许多新问题。
部分老字号企业组织化程度低,技术、管理落后,市场开拓能力较弱。
特别是长期以来,由于对老字号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合理的发展规划,老字号传统特色技艺和文化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老字号的发展。
(摘编自《关于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的若干意见》)材料二:目前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有1128家,发展良好的如片仔癀、稻香村等仅占20%—30%,受困于缺资金、缺人才和缺品牌三大问题,多数企业经营欠佳。
以云南为例,该省老字号企业共计89家,但只有38家实现持续3年盈利。
老字号价值在老,出路在新,这个“新”不仅体现在对传统产品的改造上,还体现在发展理念的转型、销售方式的变化中。
要创新理念、开阔视野,打破固有格局,多角度地提升老字号品牌的市场活力;要创新产品形态和营销模式,善于用互联网思维挖掘老字号的文化内涵,在知名度、忠诚度方面赢回顾客群,在“互联网+”的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
(摘编自《老字号价值在老,出路在新》,2017年6月22日光明日报)材料三:“中华老字号”的招牌和“非遗”文化赋予老品牌新的增长点,但其传承百年的生命力归根结底还在于久经考验的制作技艺,正如同仁堂古训所言:“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中华老字号传承百年有其坚守,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诚信严谨,追求卓越品质;品牌新星上榜百强有其专长,稳健中开拓进取,用人才,重服务,讲诚信,担责任。
不管是老字号还是百强企业,透过各家官方网站上关于企业文化的相关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创新、诚信、卓越”的共同价值观是中国品牌永不褪的底色。
2025届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5届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日,《咬文嚼字》编辑部评选出了2023年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村超、人工智能大模型、特种兵式旅游、情绪价值、显眼包、搭子等上榜。
在留存有关2023年的记忆涟漪外,这一组年度流行语背后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心理需求,大家更关注自己的情绪了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栏目特别邀请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委员、北京中科普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唐义诚来聊一聊流行语中有关心理、情绪的话题。
主持人:在您看来,何谓“情绪价值”?人们为何越来越关注情绪价值?唐义诚:情绪价值,指的是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具体来说指的是一个人在很大程度上去识别、参与以及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
人们越来越关注情绪价值,这和整个时代的特点有关。
首先,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会更加注重内心感受。
我们发现,现在消费也更多的是所谓享乐型消费、悦己型消费,我们会很注重人际间,或者说一份工作带给我们内心的一种良好的感受,这种对于心理的重视,其实也是我们开始跨入新阶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显示。
其实这个社会,注重情绪价值是一件好事。
这也提醒我们,情绪本身也有力量、有动力。
另外,这个社会处于原子化的时代,尤其我们的大中城市,通常是陌生人社会,我们除了工作以及一些必要的亲密关系之外,很少能够和其他人有一种深刻的链接。
现在这种高质量的交谈,随着我们日益忙碌,也越来越稀有。
人们处于这种孤单的情绪中,内心有不舒适的感觉,就会去寻求一些情绪价值,比如说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看一些喜欢的剧,以及进行人与人之间那种高质量的交往、深度的链接,这些做法其实是为了弥补内心的匮乏感。
主持人:有评论说,提供“情绪价值”是人际交往中的顶级能力。
提供情绪价值很难吗?唐义诚:提供情绪价值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是可以通过训练学会的一种能力。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钩〔美〕G.亚历山大詹卡西先生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看着当天的晨报。
“亲爱的,有什么惊人的报道吗?"詹卡西太太正忙着往面包上涂果酱。
她总是嫌女仆露茜涂得不好,而自己动手会使丈夫感受到双重的爱。
“拉斯维加斯又发生一起惊人抢劫案,失主被劫十七万美元。
歹徒如何得手,原因尚不明……”“先生,太太,有个陌生客人要见你们。
"露茜走进餐厅,打断了詹卡西先生的念报声。
詹卡西太太嚷道:“这人真没教养,这种时候来拜访人。
别让他进来,谁担保他不是劫匪。
”说着干脆把一团果酱塞到嘴里去。
露茜说:“我让他在外面等,他问我们有没有丢了钱。
"詹卡西先生说:“请他进来吧。
”说着擦擦嘴,站起来往外走去。
詹卡西太太瞪大了双眼:“你丢了钱?你居然不告诉我,你这天杀的!"可她丈夫已经出去了。
等到詹卡西太太来到客厅时,一个人正把一捆钞票递给她丈夫。
陌生人说:“我揣摩着就是你们遗失的,只有像你们这样住得起阔气房子的人,才会有这么一大笔钱。
”下面的对话詹卡西太太没有仔细听,她在费劲地猜想着丈夫从哪里来的这笔钱。
这太可怕了,丈夫居然对自己不忠实!而且这陌生人居然会送回来,按照报纸的说法,他可以当选为今年拉斯维加斯头号傻瓜……直到陌生人向他们告别,她才从沉思中清醒过来。
送走了客人,她一言不发,等着丈夫的解释。
詹卡西先生陪着笑脸道:“对不起,亲爱的。
昨天公司给了我一笔奖金,可是我丢了,所以我不敢告诉你。
现在难道不是上帝的旨意吗?钱回来了。
"詹卡西太太这才转怒为喜,高兴地把钱点了一遍,锁进了保险柜。
可是到她独自喝下午茶的时候,心里又嘀咕起来。
有哪个公司会发这么大一笔奖金?足足1万元啊!一贯马大哈的詹卡西太太这次却出人意料地细心起来,她决定请私家侦探社帮一下忙。
一个星期后,报告送到了詹卡西太太手中:詹卡西先生循规蹈矩,没有外遇,只是找了几次一个在警局谋生的老同学鲍勃喝酒;他所在的公司没有发过任何奖金。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 专题训练(1-1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题训练(1-1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②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剪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
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
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
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
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⑤你拥抱着你的妻儿,求他们宽恕你,但你还是又一次走了,你说:"祖国需要金子,大西北的沙漠里是有金子的,等十个金矿找到,我就回来了!"⑥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祈雨娘哥舒意那个叫雨城的孩子告诉我关于祈雨娘的故事。
我们住在一个总是下雨的小城。
这里雨水充足。
在非常安静的雨天,仿佛可以听见某种特别轻的脚步,轻轻踏入雨里,这是祈雨的舞蹈开始的声音。
在窗口的孩子会一直望着祈雨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有撩人心魄的美丽。
有时就连上课的老先生,也会忍不住从讲台上往雨中观望。
我和雨城第一次说话是在我家的修伞铺。
那天女孩雨城来我家的伞铺,父母不在,我一个人看着铺子。
“我来拿伞。
”她轻轻说,“我妈妈的伞。
”在不祈雨的雨天,祈雨娘也是打伞的。
那把颀长的竹伞,是我的爸爸特意制作出来,作为祈雨的道具交给祈雨娘使用。
她在跳祈雨之舞时,会打开它,以抵御降临人间的厄运。
每一次伞坏的时候,都是雨城抱着伞来修。
她问我会不会做同样的竹伞。
我说我从小就是做伞的学徒,爸爸说,等我小学毕业,就让我正式在铺子里做事。
然后雨城就以一种忧虑的目光看着地上的雨水。
“我爸爸不是雨城人,我妈妈嫁给他,可是还是回来了。
”她说。
我们小学的最后一年,老先生“仙去”了。
学校在操场上办了追悼会,追悼他还俗后当老师的人生。
先生走了后,学校里有半年找不到老师。
新的先生在一场夏雨后来到了雨城。
他是个年轻的读书人,听说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来这里。
他一个一个把我们找回了学校,开始给我们上中学的课程。
先生在雨声中给我们讲述古代的诗歌。
雨点的节奏变了,雨声变成了某种仪式的一部分。
他在讲台上往外看,看见白布长裙的女人在雨中跳舞,那舞蹈犹如雨天的一部分。
她的舞姿总是配合着雨势,又或者是天降的雨,总是配合着这个跳舞的人,她仿佛通过操控自己的肢体,来操控着世间的雨。
有一首关于扫晴娘的童谣。
先生念给我们听。
“扫晴娘,扫晴娘,但愿明天是个好天气。
如果是这样,就给你个金铃铛。
扫晴娘,扫晴娘,但愿明天是个好天气。
如果是这样,就给你美味的酒。
”先生许愿留下三年,带一届学生。
等到新的师范生来到这个小城接替他为止。
据说在南方的海边,有一座刚造起来的城市。
他也许会去那里。
先生来了以后,几乎就没有离开过,寒暑两假留下了,就连过年也没有离开。
这里有雨中跳舞的女人。
她祈求悲苦的雨,化成安详的雨。
祈求受难的雨,化成温和的雨。
祈求凄厉的雨,痛快下起。
祈求郁结云端的不幸,化成连绵的雨水消逝。
祈求这世间男女的离别伤悲,化成润泽祝福之雨水。
先生走的那天,人们意外地看到了雨城。
雨城带着自己的包裹,跟在先生身边。
她的妈妈一直送他们到外镇的码头。
她穿着祈雨的白裙。
然而那天没有下雨,祈雨娘也没有跳舞。
雨城说,妈妈让她跟着先生去外面的城市,继续读书,她还想读中学,读大学。
我远远地看见雨城在码头上和她妈妈告别。
她上了船,打开我第一次做的那把青色的竹伞。
先生和雨城的妈妈说了很久的话,很久以后,雨城的妈妈还是摇了摇头。
先生提着行李上了甲板,由船载着渐渐远去。
雨城的妈妈没有离开。
只有当她不再是祈雨的女人,她才能去别的地方,去和女儿在一起,去和她真正想在一起的人在一起。
先生和雨城没有回来。
祈雨娘仍然在祈雨,等待下一个祈雨娘的出现。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除了她以外,没有人再拥有过祈雨的能力。
也许是报纸和电视上说的那样,新的时代到来了,一切都在发生改变。
我们越来越少看见祈雨娘在雨中跳舞。
因为雨城的雨水越来越少。
越来越多外地来的人来到附近开山砍树,涸泽而渔。
架桥铺路,建造高楼。
他们对祈雨娘的兴趣大过对祈雨的尊敬,仿佛是观看表演一样,兴高采烈地围在周围,破坏了我们关于祈雨的古老规矩。
雨水消失以后,雨具这一行就衰败了。
我和很多伙伴一起,去了繁华的城市。
在离开雨城以后,我去过下游的河城,但在那里没有雨城的名字。
我路过先生的家乡,那里的空气里飘散着油墨的香味,有很多的书店和年轻的读书人,可是先生不在其中。
后来我和很多年轻人去了那个异常年轻的南方城市,那里需要年轻人就仿佛下雨需要雨伞。
我在那里没有遇到先生,没有遇到雨城和她妈妈。
她们像是消失在我路过的每一座城市,我看不到她们。
我还记得下雨的时候。
当雨水消失以后,所有的雨水都在怀念雨城。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将“祈雨”作为叙写的主体,用富有诗意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幅唯美的场景,表现了古老雨城的自然美、风俗美和人情美。
B. 小说细腻地刻画了祈雨娘对“祈雨”的诚挚和坚守,但她最终没有等到新的祈雨娘出现,而“祈雨”的古老也在现代文明中消失了。
C. 作为祈雨娘的女儿,雨城想像“我”跟随爸爸学做伞一样学习祈雨,但最后她不得不听妈妈的话跟着先生去外面的城市上学。
D. 小说通过刻画一系列人物表现了传统文明的式微:老先生“仙去”,年轻师范生到来又离开,雨城外出读书“我”和很多伙伴最终也离开。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以“我”离开雨城以后,多次寻访,再也“没有遇到先生,没有遇到雨城和她妈妈”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讲述故事。
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采用第人称使故事真实可信。
②推进情节。
“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成长,情节得以随着时代变迁而发展变化。
③刻画人物。
“我”是观察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人物形象得以丰满,性格得以凸显。
(3)①照应前文故事情节,交代了人物的结局,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
②先生、雨城和祈雨娘的消失象征着纯真情感和传统文明的渐渐消逝,以此结尾暗示了小说主旨。
③以寻找而找不到结尾,营造了惆怅、伤感的氛围,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解析】【分析】(1)C项,“雨城想像‘我’跟随爸爸学做伞一样学习祈雨”错误。
结合“先生走的那天,人们意外地看到了雨城。
雨城带着自己的包裹,跟在先生身边”“雨城说,妈妈让她跟着先生去外面的城市,继续读书,她还想读中学,读大学”“我说我从小就是做伞的学徒,爸爸说,等我小学毕业,就让我正式在铺子里做事。
然后雨城就以一种忧虑的目光看着地上的雨水”等分析可知,“雨城想像‘我’跟随爸爸学做伞一样学习祈雨”于文无据。
故选C。
(2)结合“那个叫雨城的孩子告诉我关于祈雨娘的故事”“我们住在一个总是下雨的小城”“我和雨城第一次说话是在我家的修伞铺”“那把颀长的竹伞,是我的爸爸特意制作出来,作为祈雨的道具交给祈雨娘使用”“我们小学的最后一年,老先生‘仙去’了”“先生在雨声中给我们讲述古代的诗歌”“有一首关于扫晴娘的童谣。
先生念给我们听”“我们越来越少看见祈雨娘在雨中跳舞”“我和很多伙伴一起,去了繁华的城市”“我去过下游的河城,但在那里没有雨城的名字。
我路过先生的家乡,那里的空气里飘散着油墨的香味,有很多的书店和年轻的读书人,可是先生不在其中。
后来我和很多年轻人去了那个异常年轻的南方城市,那里需要年轻人就仿佛下雨需要雨伞。
我在那里没有遇到先生,没有遇到雨城和她妈妈。
她们像是消失在我路过的每一座城市,我看不到她们。
我还记得下雨的时候。
当雨水消失以后,所有的雨水都在怀念雨城”等分析,推动情节发展,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人物形象得以丰满,刻画了祈雨娘对“祈雨”的诚挚和坚守等。
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老先生“仙去”,年轻师范生到来又离开,雨城外出读书“我”和很多伙伴最终也离开等,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3)结合“那个叫雨城的孩子告诉我关于祈雨娘的故事”“我和雨城第一次说话是在我家的修伞铺”“我们越来越少看见祈雨娘在雨中跳舞”“我去过下游的河城”“我路过先生的家乡”“后来我和很多年轻人去了那个异常年轻的南方城市”等分析,交代了人物的结局,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
结合“也许是报纸和电视上说的那样,新的时代到来了,一切都在发生改变”“我们越来越少看见祈雨娘在雨中跳舞。
因为雨城的雨水越来越少。
越来越多外地来的人来到附近开山砍树,涸泽而渔。
架桥铺路,建造高楼。
他们对祈雨娘的兴趣大过对祈雨的尊敬,仿佛是观看表演一样,兴高采烈地围在周围,破坏了我们关于祈雨的古老规矩”等分析,先生、雨城和祈雨娘的消失象征着纯真情感和传统文明的渐渐消逝,暗示小说结局。
结合“我去过下游的河城,但在那里没有雨城的名字”“我路过先生的家乡……可是先生不在其中”“我在那里没有遇到先生,没有遇到雨城和她妈妈”“她们像是消失在我路过的每一座城市,我看不到她们”等分析,以寻找而找不到收束全文,营造了惆怅、伤感的氛围,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故答案为:⑴C;⑵①讲述故事。
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采用第人称使故事真实可信。
②推进情节。
“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成长,情节得以随着时代变迁而发展变化。
③刻画人物。
“我”是观察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人物形象得以丰满,性格得以凸显。
⑶①照应前文故事情节,交代了人物的结局,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
②先生、雨城和祈雨娘的消失象征着纯真情感和传统文明的渐渐消逝,以此结尾暗示了小说主旨。
③以寻找而找不到结尾,营造了惆怅、伤感的氛围,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点评】(1)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
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
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2)本题考查小说次要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其作用一般是侧面衬托主要人物、引出主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如次要人物是“我”能增强故事真实感。
(3)本题考查小说结尾段落的作用。
应从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题旨、深化主题、引人思考角度分析。
“没有遇到”,其实并不仅仅只是没有遇到几位故人;结合前文“城的雨水越来越少。
越来越多外地来的人来到附近开山砍树,涸泽而渔。
架桥铺路,建造高楼。
他们对祈雨娘的兴趣大过对祈雨的尊敬,仿佛是观看表演一样,兴高采烈地围在周围,破坏了我们关于祈雨的古老规矩”可见,找不到他们,也象征着传统文明的衰落,就算找到了,也许他们也已经与从前不一样了。
用找不到但“当雨水消失以后,所有的雨水都在怀念雨城”,烘托出惆怅伤感的氛围,留给人想象空间。
2.(2019•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苗绣,苗族的刺绣。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绩、汉绣同流而异源。
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
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也用在裤脚和鞋面。
在衣服上以栏杆形式围在肩膀和袖口。
黔东向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
苗绣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几种,其中辫绣、结绣是苗绣中特有。
辫绣是先将8根或12根同色丝线纳成“辫子”,然后再回旋缀于底布成花,多用于“男性之衣”(“鸟爸”)的盛装中,绣品风格粗犷凝重。
结绣则将丝线在针头挽数结,然后抽针,如此反复插满成花。
苗绣图案多是鸟、鱼、花、果子。
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出现庞大、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