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
小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有效方式的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方式的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现状1、课题背景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的时间减少了,这就势必要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而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
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课堂上重要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构建小学高效课堂的关键。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但同时也存在不少误区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效率。
所以想到研究这样一个课题,通过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来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引进了美国的合作学习,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研究。
“九五”期间,国不少相关课题对合作学习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师大学博士生导师裴娣娜教授关于《发展性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认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间及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关系、学生间的差异、学生体验成功的心情都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王坦教授的专著《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分析了合作学习的一些基本理论,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合作学习模式。
虽然,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在我们农村学校来说还是新鲜事物。
能否深入贯彻新课标核心思想,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县实际的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2、现状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精神,在学生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受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等现实情况的限制,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需要反复推敲的问题,诸如出现了由于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参与面不广,在预设学习时间学习容难以完成、学生表现出不会合作等问题,依然采取“穿新鞋走老路”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万般皆不谈,唯有分数高”式的评定方法依然或明或暗地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意义,接着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原理和特点,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其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实践。
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并探讨了与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关系。
总结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启示和展望,强调了其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影响,同时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创新和提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科学教学、重要性、意义、原理、特点、实践、案例分析、效果评估、科学素养、启示、展望1. 引言1.1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他们在团队中相互支持、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与同伴一起讨论、分享和探索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更加乐于学习。
他们会因为可以与同学一起合作学习而感到快乐和满足,自然而然地增强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在团队中讨论和共同完成各种任务和项目。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让他们在与同伴互动中逐渐培养起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1.2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意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合作中互相讨论、分享思考,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引言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交流讨论,互相启发,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在合作中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通过合作,学生还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心智发展。
3.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相互交流,探讨问题,共同解决难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小组合作学习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就。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施挑战1. 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接受度不高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可能对合作学习模式不太习惯,不愿意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
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合作学习容易分心,学习效果不如独自学习好。
学生的接受度成为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大挑战。
2.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管理难度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小组,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在组织和管理方面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复杂。
这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面临的挑战之一。
1. 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教师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可以通过增加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和时间,提供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逐渐接受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施
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施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科学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一、合作学习的实施方式1.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完成任务和解决难题。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2到4人的小组,让他们一起进行实验观察、讨论问题等活动。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协作完成任务,有效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提高科学学习的效果。
同伴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完成任务、学习知识的方式。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相互搭档进行实验观察、进行双人讨论等活动。
通过同伴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培养学生间的友谊和团队精神。
跨组合作学习是指将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式。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跨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不同小组的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思想碰撞。
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果。
1. 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尤其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讨论问题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团队意识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协调一致地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素养培养。
3. 开发思维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思想、碰撞思想,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活动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活动在小学四年级的科学课堂上,小组合作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
通过这种形式,孩子们不仅能深入了解科学知识,还能在互动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每当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讨论、实验,他们像是进入了一个充满探索与发现的奇妙世界。
在这些活动中,每个小组被赋予一个特定的任务或实验,例如制作一个简单的水循环模型。
学生们需要共同动手,分配任务,协作完成。
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通过观察、讨论、试错等方式,逐渐发现科学原理背后的秘密。
例如,当他们制作水循环模型时,会发现蒸发和降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时,每个学生的声音都被重视,他们的不同观点和想法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产生了更丰富的理解。
这个过程有时充满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学生们在面对困难时学会了如何调整策略、改进方法。
老师在这些活动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
他们不仅提供必要的材料和指导,还需要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适时地给予反馈和帮助。
老师会鼓励学生们思考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引导他们在合作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这样,学生们不仅在科学知识上有所收获,还在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上得到了提升。
小组合作活动还让学生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仅是在完成一个任务,更是在享受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的实际应用,从而对科学产生更大的兴趣和热情。
总的来说,小学四年级的科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它不仅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还帮助他们提高了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这种互动和参与,学生们体验到了科学学习的乐趣,也为未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到科学实验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利用小组的智慧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合作、交流、分享信息、解决问题及提供批评和建议,从而在共同合作中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更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实践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1.团队协作: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思维碰撞: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思想的交流、碰撞,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创新。
3.分享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从而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感情。
4.学习主体: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学习者,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人上采用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发展。
二、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实践科学知识,探究科学规律,培养实验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1. 实验设备不足: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很多小学实验室的实验设备都比较简陋,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
2.师生互动不足:很多老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并且缺乏师生互动。
3.学生参与度低: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不高,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热情。
4.实验教学效果不佳:由于以上问题,很多实验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 凸显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凸显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索学习能力逐渐受到重视。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以促进他们主动思考,更能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一改传统科学课堂的单调与乏味,给予了每个学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优势(一)可以增强课堂互动性。
传统的教学课堂往往是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记笔记。
这种教学方式虽然经典,但无疑是单方面的输出,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学生会逐渐感觉到压抑和沉闷,最终对科学课堂产生厌恶的心理。
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则可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互相交流意见,在激烈的讨论中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在以往的小学科学课堂中往往是受到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他们被动学习,很少有自己的思考,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学习上不具备自主性、积极性。
如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则可以改变这一现状。
当他们在课堂上遇到没有搞懂的问题时,第一反应不再是放弃或询问老师,而是与周围的同学合作探讨,自行探索答案。
学生不再认为科学课堂是一种煎熬,反而会在合作交流中自然而然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甚至产生主动探索的心理。
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会大大提升。
(三)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体系,也许对应付考试有着帮助,但归根结底学生没有相应的思考。
而如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会大大提升,他们在互相交流的同时经常会“灵光一现”,而这种想法往往会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出新的思路。
这种教学方式避免了学生只会“死读书”的状况,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学习灵活性。
二、小学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一)实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科学地分组。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是未来社会 的主流 , 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 意识的 广的孩子 、 善于动手的孩子 、 细心 的孩 子 , 他们组合起 来就是最佳
重要方式。在科学教学 中, 观察 、 实验、 思考的活动比较多 , 这些活 拍档 , 不仅高效完成 了探究活动 , 在展示和交流 中也给了我更多 的 动大多需要 分组 、 分工合作来 完成 。比如 : “ 在 电磁铁” 一课的教学 惊喜 。如 : 在教“ 土壤里有什么” 一课 时 , 需要学生去查 阅有关土壤
佛能从 同伴 的交 流中能得 到更 多的启发 , 虽然他们 的交 流言语和 探究的精 神。 方式在 我们大人 眼里有 的还 是那样 的“ 幼稚 ” 不准确 , 、 但事 实上 四、 培养新型 的师生关 系
他们合作得很好 , 有几组完成得非常 出色 。在小组合作 的科学探
在合作学习中 ,教 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 间的活动
课 改 研 究
21 0 2年 2月 8日
浅谈小 学科 学教 学中 锚小组合作 学习
文, 安 明 邹
合 作学 习是 目前世界上 许多 国家 普遍采用 的一种 富有创 意 的假设成立? 如果 假设 推翻了怎么办? 这些问题促使学生去 向不 同 和实效 的教学 理论和策 略 , 它与传统 的班级授课 制相 比 , 不但在 的方 向考虑 ,从而积极 的和小组成员讨 论设计 出适合 自己的研究
的小组 把小铁钉换 成大铁钉 、 粗导 线换成 细导线 、 铜线换成 铝线 自觉根据学 习的需要 , 主动地 、 目的地 现信息 、 有 获取信息和处
或保险丝来 加大磁力 。比如 : “ 在 怎样控制电路 ” —课教学 中 , 电路 理信息, 在发现中寻求快乐, 主动获取知识 , 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的 元件有 好几种 , 一个学 生进行操作 比较 困难 , 小组合作 正好解 能力 。通过多渠道获取 的信息可 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 , 学、 但 把科 技 决 了这一 问题 。而且学生 在小 组合 作中可以互通有无 , 思维 的碰 术 、 和生活联系起来 , 发学生学 习科 学的兴趣 , 激 同时帮助学生 了 撞也更容易激发灵感 的火花 。喜欢运 用小组合作学 习的教师可以 解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 的变化 , 引导学生 走向 自然 、 活和社会 的 生 惊喜地 发现 , 学生合作 状态下 的学 生思维显 得特别活 跃 , 们仿 全面 的科学素养。让学生热爱科学 , 他 反对封建迷信 , 培养学生科学
浅谈小组合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浅谈小组合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小组合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在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小组实验、小组项目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就小组合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小组合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意义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合作能够通过小组互动、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积极交流想法、分享观点,从而增加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学生之间的互相激励和鼓励也会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科学世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协商讨论,共同完成组内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合作伙伴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小组合作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集思广益、共同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组织小组讨论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探究性的问题或任务,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与研究。
在学习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时,可以提出一个具体的生态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与研究,找出答案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组织小组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小组实验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组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通过小组合作来开展实验,共同完成实验内容和结果分析。
小组合作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3. 小组项目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项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研究和展示。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摘要】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增强实验动手能力,促进思想交流和合作意识。
小组分享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分享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共同探索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应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分享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使他们在实验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关键词】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实验动手能力、思想交流、合作意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团队合作精神、教学方式、学习效果1. 引言1.1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教育话题。
在传统的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往往是独自完成实验任务,缺乏与同伴讨论、分享和合作的机会。
而小组合作分享学习正是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而被提出的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通过相互配合完成实验。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实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小组分享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意识。
在小组分享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观察与发现,借此与组员们进行讨论和交流。
通过分享,学生可以从彼此的经验中学习,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与同伴共同探讨、实验,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学生之间的互相鼓励和支持也会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分享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小组分享,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到他人的学习进展和成果,学习到他人的经验和方法,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引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而小组合作分享学习是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旨在探讨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为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1.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分享学习是指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并分享实验成果与心得体会。
这种学习模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锻炼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分享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验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分享,学生们可以获得不同的思路和见解,增强对科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合作分享学习中,学生需要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并在小组分享环节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小组合作分享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科水平。
通过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学科素养。
二、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策略1.合理组建小组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个性特点,合理组建小组,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一定的均衡性和协作性。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配合,互相学习,不断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设定明确的合作目标在小组合作分享学习中,教师应设定明确的合作目标,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责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工合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明确分享学习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一、引言1.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科学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而小组合作分享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小组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协作,共同进行实验操作,互相帮助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使得实验操作变得更加灵活和生动。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科学实验需要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数据记录,小组合作分享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学生们在小组中可以相互讨论实验现象和数据结果,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促进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小组合作分享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小组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并且需要分享实验心得和结果。
这样的合作分享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4.增强学生学科交流能力1.组建小组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协作,共同进行实验操作,共同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
2.组织小组分享在实验结束后,老师可以组织小组分享学习。
每个小组可以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和心得体会,并且可以和其他小组进行学科交流和讨论。
3.鼓励小组合作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鼓励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
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在实验中得出结论时,可以鼓励学生相互分享心得和结果。
小组合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度。
在小组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协作,互相鼓励,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去。
小组合作分享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互相促进,从而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五、结语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模式,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学科交流能力,使得学生们在实验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至今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但将它应用于中国教育教学领域,仅始于十几年前,就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境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还不普遍,如果有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也是形式的,还没有落到实处,走过场的现象比较突出。
尤其是面对五六十人的大班额,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互动处于次要的地位,学生的课堂交往对象主要是教师,学生在课堂中或者只是“个人”,或者只是并无实质性功能的所谓班级之一员。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一种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课程功能的转变,会有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小组合作教学研究中来,得到更多的研究成果。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发表时间:2008-12-29 16:47:34 访问次数:2001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一所普通汉语学校二、三年级的部分班级学生进行为期四年的行动干预研究,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以区上的“合作学习”总课题的总目标为指导,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子项进行研究。
作相关分析发现:(1)教师组织学生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吗?(2)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一定的策略的,这种策略也是可以习得的。
(3)怎样的评价能够促进小组合作有序、有效的进行。
关键词:合作学习有效性一、课题的理论背景、意义、现状和趋势1、理论背景:*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
德国教育家禄贝尔主张尊重儿童的“自动”,他极主张要通过有组织的游戏和活动来发展儿童的“天性”,使儿童在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用活动的体验去取代“说教”与“静听”的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
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感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
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
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在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为此,我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1、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单一: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2、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教师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二)、现实意义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主动学习的今天,部分教师把课程改革看作是与传统的决裂,甚至有不少教师产生了一些极端的想法:认为现在提倡在生活和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就是否定了传统的单科教学模式;认为提倡学生自我知识的建构就是否定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往往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却怯于对学生进行基本概念的传授;认为提倡学生的体验学习就是学生的自由活动,而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指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特征,将学生组织成小组,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些任务情境,通过小组内成员的相互协作和合作解决任务问题,来达到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等方面的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合作性,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这种合作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与组员合作、交流意见和协商解决问题,学生能够主动倾听他人意见,学会与人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
3.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可以在交流互动中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创新意识等,学生们在与组员的研讨中,通过不断讨论和交流,可以更好地开拓思路,促进自己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4. 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发挥,承担起组内的一定角色,培养领导能力,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影响力和学习能力。
1. 搭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小学科学老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如设计小组任务、布置小组作业、安排小组展示、评议等环节,为学生搭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
2. 设计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如小组合作解决实验问题、小组合作完成科学探究等,通过这些任务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学习。
老师在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组织小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鼓励胆大敢想、大胆表现,探索未知领域,使小组成员互相依赖、相互帮助,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增强集体荣誉感。
4. 引导学生从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取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合作活动,更要引导学生从合作学习中获取知识,通过小组自主学习和探究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升。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一、课题研究背景1、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情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校许多学生家长进城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加上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他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
本课题以四年级几名学困生为实验样本,运用观察、调查、统计、实践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具体原因,因材施教,恢复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力,有力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进行有益的探讨。
2、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来看从五年级期末的考试成绩中看出,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数学素质有所下降。
出现了较多的低分,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
学习数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需要不断的积累、沉淀。
出现低分不是“一日之寒”,是对数学学习逐渐放弃的过程。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学困生的产生,有力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如在中年级数学学习学困生转化取得突破并得以推广,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和历史意义。
3、从数学观的角度来看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对数学学习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还很不正确和到位,他仅仅认识到数学基础对于记数、算帐有用,不了解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看到了数学工具性浅显的一面,而数学工具性更深层次的一面,以及数学的人文性,学生的认识十分肤浅。
一个人的数学观支配着他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决定着他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了解学生的数学观,并积极地引导他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效地进行学习,获得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真正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是数学教师应该做好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工作。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社会,基础教育的目的已不是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而是要教会一切人学会学习。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往往立足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传输,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也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交往。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同时,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会。
可以避免“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现象,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
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实验与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能合作、合作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的目标。
1、分析目前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与效果
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与效果学生们进入小学阶段,除了学习知识外,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学课堂的教学方法,被视为促进学生互动、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与效果,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是指将学生分组进行课堂活动,让他们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互相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学科和课程,包括语文、数学、科学等。
以下是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方式:1. 小组探究: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独立探究一个课题。
学生可以自主阅读教材、查找资料、进行实验等。
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共同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习效果。
2. 小组合作讨论:老师提供一个问题或主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通过交流和合作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 小组角色扮演:学生分为不同的角色,在小组内扮演各种角色进行互动。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程内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效果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在小学课堂中有许多积极的效果。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合作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他们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高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2. 促进交流与合作: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学生们可以相互协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互动,他们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他们需要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4. 提高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交流和讨论,学生们可以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难题,提高学习效果。
三、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优势和挑战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具有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式学习》课题研究方案.doc
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研究------- 小学科学子课题实验方案一、子课题的提出:科学课实验教材是由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组成的,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在科学实验课教学的过程中,几乎每-•节课都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不能合作,教师宣布合作开始,但是小组成员,或者无所适从,或者争抢材料,乱哄哄,乱告状; 不会合作,没有明确分工,不能取长补短,缺少互相帮助,小组长指挥不动,汇报员缺乏整体意识;不愿合作,好学生独霸一方,差学生无事可做,小组内互相批判,小组间互相攻击,甚至故意找茬,经常弄得课堂上乱糟糟的,因乱受批,因吵闹伤和气。
这样,表面看一节课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的有效探究不够,深度思考不足。
而且,由于合作效益差,常常使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教师累,嗓子喊破,身心疲惫,学生却争吵一•节少有收获。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将小学科学实验研究课型的研究与实施作为重点研究的课题,把这种课型研究透彻,找出这种课型的教学规律,设计出适合这种课型的教学行为,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动参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科学课堂实验教学二、课题的界定: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授课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它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F1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或者说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础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应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兴趣。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孩子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
①、尽量不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
②、教师尽可能不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
学生对问题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是重要的教学前提,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
③、努力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如报刊、杂志、电脑、互联网、学习小组等等。
④、教师不应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因为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
应设法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惟一的,允许学生存有己见,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
教学方法的转变科学教师要切实屏弃那种一个本(教案本)、一支笔(粉笔)、一张嘴巴一节课的灌输式教学法。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尽量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①、科学教师要学会活“用教材教”而不是单纯地“教教材”。
“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
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
②、科学教师要把握好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③、科学教师要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
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
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④、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教师科学教师的言语动作应该力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引导儿童自己得出学习的结论,尽量少用或不用专业术语和抽象定义,尤其要避免在教学过程的初始阶段把结论告诉儿童。
儿童的有意注意和坚持性尚在发展之中,所以课堂教学形式应灵活多变,课外中长期作业应简便易行。
⑤、科学教师要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
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另外、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以下方面的现代教育技术:①、各种音像资源。
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等,它们可以为学生提供许多无法亲身体验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
②、利用网络资源。
包括各种局域网(如校园网、地区网)和国际互联网,可以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如可以利用校园网发布气象消息,建立学生自己的科学网站。
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科学方面的信息,还有一些互动性的科学学习项目。
所以,只要有条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同时,这也可以锻炼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是为用而用,首先必须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教学过程与方式的有机成分,只能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千万不要滥用。
此外,尤其对小学生学习科学而言,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第一手经验是极为重要的,不能用高新技术代替一切。
亲手饲养小动物的感觉与玩电子宠物的感觉毕竟是不同的。
“学”的方式转变所谓改变学习方式,就是要使学生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的学习方式进行转化、转变。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中科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科学探究机会,使学生自己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2、在科学学习中自主、合作、交流、操作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吸收和采纳课本上的或者科学教师总结的结论,而是要亲自参与、进行思维、实践、创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不迷信、不唯书、不唯师、不盲从。
在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时,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自己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科学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示范、建议、指导,说明获得结论的有效性,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结论进行评价,以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的目的。
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一)科学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作用的共同体科学课堂应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活、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相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存在谁决定谁,或者谁是主导的问题。
不是“学”围绕着“教”、或“教”围绕“学”的关系,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教育的过程是知识交流的过程,是心灵沟通的过程,更是生命对话的过程。
教师自己站在教室里是在和学生一起“共度愉快的时光”。
教师的支持是学生专心致志投入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
教学中,做与学嫩同娜娜伴,引导学生发言之前,一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要认真仔细地对待学生的发言,专心地全部地接纳学生的一个个发言。
“倾听学生发言机为,如果打个形象比喻,好比是教师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
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
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
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
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础。
”②科学课堂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
(二)教师既是参与者,同时更是组织者“科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获取解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等科学素养的学习过程。
”③有些科学课堂,将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化,片面强调“自己解决”、“自己实现”或“自己构建”,表面上看起来,课堂非常活跃,但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质量低下,教学被表面化,无法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学生自主、自立的学习是必须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在与教材、教室中的其他学生以及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存在的,学生的“主体性”不是与教室、教材、学生、环境这一切毫无关系而独立起作用的。
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除了设计和创设活动情境之外,大量的是以行动参与、与学生合作研究、通过语言同学生对话、交流对学生产生影响。
“对教师来说,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和头脑中的表象都相互碰撞、呼应起来的交响乐本身,乃是教学的最大妙趣之所在。
“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照本宣读教科书和刻板地执行教案的过程。
教要在一定的眼中展开,一学生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
这对科学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昂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
”②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差异,以便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融入弹性的可变动的因素,争取教学的主动。
做好每个学生须人人参与的督管工作,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学习活动。
注意收集学生的临场学习信息,对学生的各种情况做出及时的反应。
学生的探究性活动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核心虽是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教师在探究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结果。
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的探究素质的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例如有些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不过多地参与学生的正常活动,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记录并分析各组学生的活动情况,以便对学生进行学情的跟踪调查。
小学科学教室的特征是“闹哄哄”,而初中、高中教室的特征是“静悄悄”。
而在欧美小学里,学生是从小声音的不甚清楚的发言开始起步的,进入初中、高中后,越往上走越能活泼地、明确地发表意见或表现自己,渐渐地成长起来。
造成这一现象有若干原因,诸如班级人数、一统化教学形式、讲究效率的课程、学生心理等,但不仅于此。
学校(教室)的文化,追求虚假主体性的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等,不也是很大的问题吗?如果在幼儿园、小学时代过分地强加以虚假的主体性的话,到了初中、高中后。
学生就会尽全力去反抗小学时代被驯服出来的虚假主体性,从而使他们不可能实现自身的自由成长。
如果的确是这样的话,那么造成学生到了初中、高中就拒绝发言,常常面无表情地坐在教室里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