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

合集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培养教育素养教师应怎么做

新课程改革下培养教育素养教师应怎么做

新课程改革下培养教育素养教师应怎么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具有良好教育素养的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素养是指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教育情怀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在新课程改革下,培养教育素养教师应该做到的几点。

首先,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培养教育素养的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其次,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教学能力,因此,培养教育素养的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他们应关注最新的教育理论,掌握与学科教学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培养教育素养的教师应注重培养自己的教育情怀。

教育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的事业,教师应该对教育事业怀有深厚的热爱和责任感。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教育活动,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培养教育素养的教师应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

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领域,教师应密切关注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不断研究和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他们应善于总结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在新课程改革下,培养教育素养的教师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素养、浓厚的教育情怀,并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素质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素质评价
2.能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动态掌握学生的进步情况
3.采用有效的措施来调控教学活动
4.拥有较高学生管理技能
5.建立积极的师生交往,赢得学生的尊敬
6.灵活应用本学科的基本方法
文化素养
1.了解和热爱祖国文化,熟练掌握祖国文字
2.具备基本的百科常识和生活常识
3.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取新知识的意愿
4.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学习新知
5.具备较高的文明礼仪水平
反思能力
1.善于发现问题
2.细心沟通,尝试改改
3.在反馈中不断提高
4.善于转变角色
5.潜心研究,调整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素质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职业道德
1.乐于奉献2.诚实公正
3.勤奋学4.为人师表
5.团结协作6.健康心态
学科知识
1.正确掌握本学科的有关概念
2.熟悉本学科的基本体例
3.灵活应用本学科的基本方法
4.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5.了解本学科的动态与发展
教学能力
1.以精心计划的、有趣而又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和素养,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育理念。

本文将就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进行探讨。

首先,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怀。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其次,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再次,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具备团队合作和教育研究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与同事合作,善于与学生家长合作,善于与社会各界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善于进行教育研究,不断地反思教育教学的实践,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最后,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情操。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做学生的引路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负责任。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和素养,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育理念。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要具备团队合作和教育研究的能力,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情操。

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要求,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和提升途径

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和提升途径

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和提升途径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向我国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

与历次课程改革不同,新课改不仅仅围绕教材进行改革,而且在课程结构、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

一、新课改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1、新课改要求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

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学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逐渐提高,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获得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学历水平,以胜任教师职务,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大学以上的文化学历应当成为基本的学历要求。

事实上,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的充实提供了条件。

师范教育的发展直接加强了我国的教师队伍。

教师职业资格制度的实行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当今社会,教师的高学历、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目标完全可以达到。

2、新课改要求教师向综合化发展。

即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的角色定位,变过去单一的角色为多重角色。

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专业和学科,从事某一种课程的教学,而对其他的学科和专业不闻不问。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教师角色不同。

高等教育的教师强调专业性,基础教育则强调综合性、全面性。

因为二者面对的教育对象不同,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

新课改对教师的综合性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开展新课程改革,而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

教师必须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之外,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

数学教师应当知道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中的应用,语文教师要了解历史、地理、政治方面的知识。

3、新课改要求教师具备知识更新和知识扩展的能力。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换代非常快,知识生产能力很强。

因此,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扩展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它要求教师具备信息处理能力和知识创造能力,能够获得新知识,创造新知识。

能够发现和运用科学原理,能够提出探索性问题,并能够进行分析、综合、推理、演绎,构造新知识和新观念。

新形势下教师素养的提升策略

新形势下教师素养的提升策略

新形势下教师素养的提升策略摘要:教师素养直接关乎着教育质量,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教育界对于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提出新的要求,要达到教育目的,必须提升教师的素养。

本文就新形势下教师素养的提升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教育要求;教师素养;提升策略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促使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与科学技术不断更新。

这种新的社会发展形势成为教育领域内新课程改革的强大推动力。

而作为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执行者,教师队伍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将成为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

因此如何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重塑教师形象职业道德素养是教师素质中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师的立业之本。

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应该坚持党的教育路线和教育教学的方针与政策,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并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真正坚守职业道德的教师,应以在教育事业中培育英才为自己人生价值,并以之为荣。

然而在当前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很多教师丧失了自己的职业操守,为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问题而抱怨不休,也不思进取,缺乏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没有耐心,精神上产生了教学懈怠思想,甚至出现了课上教不透,课下办班让学生补习来补贴家用的不良风气。

因此有必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增强教师对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责任意识,改变当前教师的精神状态,让他们看到人才养成的意义,认识到教师在社会发展当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体会桃李满天下的荣耀,从而让他们有工作的激情和成就感。

只有这样才会让教师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意识和荣誉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从而在社会上重塑教师形象。

二、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充足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是教师具备教育资格的基本条件。

然而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无法让教师高效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学生们对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感到厌倦。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素养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素养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素养引言随着教育发展的不断变化,新课程标准正逐渐在各地实施。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其自身素养的提升对于实施新课程标准至关重要。

教师的素养不仅关乎他们自身的教育水平和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果。

因此,如何提升自身素养成为每个教师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介绍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提升自身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作为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

只有深入理解所教授学科的知识体系,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同时,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更新。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培训课程和在线学习平台等方式,不断扩充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科学教学的能力。

二、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变化的教育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育研讨会、与同事交流和合作、阅读教育专业书籍等方式,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引导者和实施者。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不同发展特点和需求,通过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提升教师素养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和关爱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家长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教育和成长。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

五、持续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升自身素养的关键。

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体会 新教材学习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体会 新教材学习心得体会

新教材学习心得体会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众所共知,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形式是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特别是在职培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自主地谋求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之一。

它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培训基地,以全体教师为培训对象,以教师主体的学习为主要培训形式,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直接目的,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

由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的《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丛书》紧密配合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重点,突出了新理念、新课程和新教师。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丛书之一《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并做了详细的记录。

此书以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为背景意识,对当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进行全面描述和重点阐发,为教师自主成长和专业发展提供方向性引领。

学习之后,感受颇深,懂得了不少关于新课程和教师素质发展方面的理论知识,特将学习体会总结如下:一、关于教师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强调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教师常常背负着沉重的社会使命艰难前行。

同时,社会也总是以种种外部力量约束和引导教师按照社会的需求发展自己,忽视教师作为独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其结果是,教师在蜡烛、春蚕等光环照耀下,或将自己的职业仅仅视为谋生的手段而无奈地苦熬,或默默奉献,将吃苦视为享受。

因此,教师的发展表现出缓慢而沉重的特征。

如今,这种对教师角色形象的偏颇认识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

教师这个角色从根本上说是作为人的教师和作为教师的人的统一体,教师的发展不仅是教师的义务,而且也是教师的权利,是丰富教师生命内涵的重要途径。

更为重要的是,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发展是教育成功和学生发展的前提,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也就没有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这种认识在此次新课程改革中得到进一步的印证和加强。

新课程改革需要与教师发展相伴而行。

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提高教师素质 走进新课程

提高教师素质  走进新课程

提高教师素质走进新课程【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教师应转变观念,拓展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面貌走进新课程。

教师作为新课程第一线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是新课程实验成败的关键。

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老师的教学生活。

新课程中的学习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

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1.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的灵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如叶老先生所说,进步的教育偏重在熏陶,熏陶就是在潜移默化之中渐渐演成好思想,好习惯。

见效虽不那么快,可是他的影响是深刻的,持久的。

作为现代化的教师,就要能以师德取信学生,如果你的工作态度是兢兢业业的,你的行为是学生的准则,你慈母严父般的关爱与教育,学生生活的仿效。

你平等友善的等学生,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你就以师德营造了传授知识的空间。

教师面对的是受教育者,他们是有思想有行为的,我们教师只有全身心的爱护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爱,怎样爱,现代教育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是否还要遵循严师出高徒。

学生稍有不进,惩罚第一,其实在我们惩罚过程中,我们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尊严,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对学习的兴趣,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新课程,我们教师行为的变化就要从教师思想道德意识人手,一改过去那种板着面孔展示立者唯我独尊的师道尊严的局面,要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把微笑、爱心、温馨,愉快带进课堂,使学生抛弃畏惧,思维敏捷起来,张开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要相信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栋梁之才,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教育事业,撒在学生的心田,教育是情和爱的事业,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爱心。

2.教师的知识水平影响学生才能的提高新课程产生的结果应是教师知识与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相结合,因此教师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有诱导作用,如果教师知识浅薄了又怎能和学生互动而产生新的知识呢?教师,必竟是授业解惑之人,教师的知识水平决定了学生才学的高低,特别是现对人才的需求看,对培养者俱有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知识才学精深广博,不仅专业知识要精深,而且其他学科的知识要广博,新课程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共进,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教师更要提高自己知识的档次,那么必须重视终生学习,破除传统的封闭性,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只埋头于课本和参考书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进不了课堂上不了讲台,因此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未来学等学科知识融入自己的专业知识中,向博大精深迈进,教师具有了博大精深的知识,才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与发展。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养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养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养要求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改进,新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步骤,它充分地反映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改革精神。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篇文章将从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思想品质等多个方面阐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养的要求。

一、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1.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新课程改革中提倡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需要掌握课件制作、教学软件使用等技能,熟悉特点和应用范围,并能灵活地采用,使教学更加新颖、有效。

2.跨学科知识的应用。

新课程改革鼓励以学科整合为基础的跨学科教学,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善于整合学科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多个学科间无缝衔接。

3.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独立思考、创新实践,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策略,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教师思想品质1.教育理念更新。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主体,学生情况、需求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2.良好的师德师风。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不挑学生的毛病,不喜欢“严厉”地训斥学生的问题,给学生以尊重与关怀,培养共情能力。

3.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

教师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提高其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为中国的未来与繁荣做出贡献。

三、教师的能力1.教学诊断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需要能够诊断学生的思想情况、学科完成的情况、学习困难的情况等,深入学生内心,切中学生需求,促进问题的解决及成长,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的、个性化的教育。

2.自主学习和能力规划能力。

教师需要自我更新知识和技能,通过阅读学术资料、网络学习、工作经验等实现自我提升,以应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论点、新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3.多样化评价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考核评价的多样性,教师需要掌握各种评价方法、技能,从而能够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怎样“教”新课程

教师怎样“教”新课程

教师怎样“教”新课程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发展。

为了应对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新课程逐渐被推广和实施。

然而,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更好地“教”新课程,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教学策略、教学资源等方面,谈一下教师怎样“教”新课程。

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和促进者,而教师本身的素质则是课程有效实施的基石。

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1.知识素质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还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比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素质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而教师则应当具备启发、引导、指导学生发展这些能力的能力。

3.态度素质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以学生为本、关注个性、注重情境的态度。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成长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二、教学策略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策略:1.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验、讨论、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项目制教学项目制教学是以项目为单位,让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课程项目,引导学生合作、独立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

3.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将教育目标贯穿于学习情境中,以学习情境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生动地体验、感知、探究知识。

三、教学资源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学资源不仅指教学用具和教学设备,还包括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

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各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途径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途径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途径分析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中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机遇。

作为教育改革的主体,高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两个方面,探讨高中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培养路径和发展途径。

一、专业素质培养1.教学理论素养培养高中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和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素养。

2.学科知识更新高中教师要保持学科知识的更新,密切关注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观点、新方法。

可以通过阅读学科论文、参加学术交流会议等方式,不断增强自己的学科素养,保持与时俱进。

3.教学设计和评价能力培养教师在新课改中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评价能力。

可以通过编写教案、参与教学设计研讨、培训学习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评价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优化,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应掌握相应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育技术培训、使用教育技术工具、参与在线教育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二、专业发展途径1.参与教育研究高中教师可以积极参与教育研究项目,深入研究教育问题,探索创新教育方法。

可以参加学科教育研究会议、发表学术论文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育研究能力,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2.多角度的教学观摩与交流高中教师可以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学习借鉴别人的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积极参加学科组、备课组等教学团队的交流活动,与同行进行深入的教学讨论,促使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

3.职称评聘和教师资格证书考试高中教师可以通过职称评聘和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这不仅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推动。

新课改要求下的教师素质与高师课程改革

新课改要求下的教师素质与高师课程改革
特色性缺乏, 总的说来高师课程缺乏个性 , 过多强调共性。师范院校教 育类课 程中的教育学、 心理学、 教学法这三大门教师教育最重要的专业 课程 , 却以公 共课概念存在 , 与教师教育的要求很不相符。课程设置没
更新 ,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 , 是一场 涉及到课 堂教学方 式、 学生学 习方 式 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 的变革。在这种 大变革 的背景下 , 教师 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 , 转变教 育观念 , 习新的专业 知识 , 学 实现 自己 的专业发展。当然 , 至关重要的是 学习现代 教育新理 念。如果没 有对
大挑战是什么9新课程强调。 一切 为了学生的发 展 , 从学生 的经 验出 代要求 , 当代 高师教师培养与课程 改革已势在 必行。高师课 程理 念相 发, 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 回归。教学方式 由被动的接 受式转 向探 对来说 比较陈旧 、 保守 , 封闭性太强 、 放性不够 。 开 学历教育特 征突出 、 究性学习、 自主合作学习 因此 , 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 、 学生意识、 开放 教师职业 教育特征弱化。从价值选择 来看 , 高师课程 偏重于 学科知识 意识 、 意识 。面对这种转变 , 问题 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 育理 论和方法武 而忽视教育专业知识 ; 偏重于政治思想素养而轻于教师职业素养 ; 偏于 装头脑。 专业技能而忽视教育教学技能 。理念 的落后 , 必然 影响到整个课 程的
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 的、 富有个性的过 程。 1 全 新 的教 学理 念 、 第一 , 专业分得过细 , 而且每一个专业自成体系 , 相互独立 , 忽略了
各学科之 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 间交叉渗透 , 导致学生知识面过窄 , 知识 新一轮课程 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 套教科书 , 而是一场 教育观 念的 结构不合理 。课程设置计划性 、 指令性太强 , 而各校的自主性 、 地方性 、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之路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之路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之路新时代新课程,全新的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之路时光荏苒,2023年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已步入全新阶段。

走向专业素养提升之路,离不开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离不开对学生的关注和热爱,离不开对未来的智慧洞察和创新。

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必须以更新的“心态”,更新的“智慧”,更新的“能力”,不断激发自我潜能,提升对教育的理解和掌控能力,为实现中国教育的“强起来”而不断砥砺前行。

一、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教师专业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和品质等。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专业素养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不仅要求教师掌握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还要求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首先,教师专业素养需要具备“革新思维”,即掌握教育教学新理念,用创新的方式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同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共同学习,探索新知识和新思路,以及掌握团队合作的技能。

其次,教师专业素养需要具备“全球视野”,即具有国际合作与交流意识,与国外同行保持联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迅速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最后,教师专业素养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即教师要关注社会变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以利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以人为本、为自己、为他人和为社会做贡献的价值观念。

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之路1. 提高学科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具备的是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因此,教师要不断自我提高,确保其本身学科专业度的深度和广度,包括了解新教材标准,探索与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其课堂授课能力,定期参加各种进修讲座、研讨会、课程组等专业培训。

此外,教师要积极投身到学科组建设中去,积极与同行交流,探讨难点、痛点问题与教研方案,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新时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

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写作、口语、思维等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开展有意义、富有创造性、有挑战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与发展路径

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与发展路径

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与发展路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发展路径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专业素养更需具备全新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也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要求。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和发展路径。

一、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1.1 知识结构升级,跨学科素养在新时代,教师需要不断升级自己的知识结构,具备跨学科的素养。

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在多元化的教学背景下更好地指导学生。

1.2 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灵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支持教学。

1.3 人文素养和情感管理能力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有高尚的人文素养和出色的情感管理能力。

唯有如此,才能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启蒙者。

1.4 职业伦理和道德修养教育事业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教师更需要具备严谨的职业伦理和高尚的道德修养。

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为学生成为榜样。

二、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路径2.1 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引领者,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只有通过持续的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2.2 积极参与专业发展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科研究和教育实践,与时俱进,紧跟教育前沿,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2.3 强化团队合作教师需要善于团队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经验,促进专业成长。

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2.4 注重反思与自我成长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勇于接受反馈和建议,实现自我成长。

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

三、结语在新时代,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发展路径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只有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才能成为真正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教师。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课程培养目标下教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培养目标下教师素质的提高

职业素质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所 具备 的必要素质, 作为教师这一
职业必须具有不同与其它职 业的本 质特 征。教师的职 业素质主要是 指对教学理念的领悟 和教育 能力的掌握 。新的教 育理 念的运用是这 次改革的重中之中, 是课程改革能够顺利进 行的前提 基础 。因此 , 作
为教师必须正 确掌握 新的教育理念 。 但把它 融入到 课堂教学之中 , 不
面 : 思 想 品 德 素质 、 业 素 质 、 科 素 质 、 心 素 质 。通 过 这 四个 方 即 职 学 身
目前 , 由于受教师 内部因素和教育体制、 新课程改革 等外部因素
的共 同影响, 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 。如果不及时解决 , 将会产 生心理 健康 问题 , 从而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 响。

新 课程 培 养 目标 的 内容 及 意 义
( ) 一 新课程培 养 目 的内容 标
会主义 , 承和 发扬 中华 民族 的优 良传统和革命传统: 继 具有社会主义 法制意识 , 守国家法律和 社会 公德 ; 遵 逐步形成正确 的世界观 、 人生 观、 价值观; 具有社会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服务 ;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
( ) 二 新课程培 养 目标提 出的现 实意 义 课程的首要问题, 它根据的是邓 小平教育思想, 体现的是时代精神, 是 提高全 民族素质 、 增强综合 国力 的必要措施 , 为教师素质提高指明了
方 向 , 供 了动 力 。 提
新课程的培养 目 标是课程建构的指导方向, 是学校和教师切入新 于教师对 教材进行深入透彻 的加工 , 为顺利 贯彻课标 精神、 提高教师 学科素质奠定了基础 。只有通过 以上努力才 能切 实提 高教师的学科
对此我们应引起足够重视。 师要想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 教 关键 应 从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素质提升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素质提升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素质提升研究》课题研究论证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就2001年以来近10年的课改实验区的经验教训以及国际上其他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经验来看,全国从地方到中央都充分认识到课改成功的关键在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王长沛就曾说:“真正决定课程的不是写在书上的各种观念与规定,而是天天和学生接触的教师。

尽管专家们花了大量的精力,认真准备了课程标准和教材,但是一进教室,教师一个人便决定了一切。

”教师的素质决定学生的素质。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1) 理论价值:顺应新课程理念“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2) 实践价值: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快的掌握知识。

(3)综合价值:促进教师高素质、学生德、智。

体。

美、劳全面发展。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及不足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对于新课程的真正实施者——中学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国外的专家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的个性品质、教学能力、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等四个方面。

国内的专家学者和中学教师也在探索、思考这个问题。

到目前为止,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学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里称其为教师的专业态度,而在张行涛、郭东岐主编的《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里称其为专业情意。

中学教师的专业态度包括教师要有自己的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

中学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具有专业理想的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要有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而其核心是对学生的爱。

中学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途径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途径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途径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和发展途径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背景及意义、培养目标及内容、培养途径和策略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以期揭示相关问题,并提出对策,为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背景及意义高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而高中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关系到整个教育质量的提升。

因此,提高高中教师的专业素质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二、培养目标及内容高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应该以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育情感和教育道德五个方面为目标。

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更好地引导他们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关注教育伦理道德,以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三、培养途径和策略1.提高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教师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定期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并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2.加强对高中教师的培训学校应该组织和实施高质量的教师培训,帮助教师了解新课改的要求和精神,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3.构建专业教师团队学校可以组织专业化的教研活动,建立教师间的交流和协作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成长,形成团队合作的氛围。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讲座和指导,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4.使用教育技术手段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手段。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使用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浅析新课程改革与师德素养

浅析新课程改革与师德素养

浅析新课程改革与师德素养师德是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在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和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中都占有统领地位。

它既是教师自我素质提高的动力和检验标准,又是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引导因素。

在当前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如何理解新课程改革对师德素养的要求,以及如何提高师德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同过去在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等方面依赖于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相比的时代相比,高素质人才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

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教育,而基础教育又是整个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它是哺育人才的摇篮。

考虑到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现状,结合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成就,针对以往基础教育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次课程改革将努力在以下六方面取得进展:第一,明确区分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

第二,突出学生的发展,科学制定课程标准。

第三,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五,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

第六,制定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需要。

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原则,不仅注重学生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创造人格的培养,而且特别重视加强对学生在新时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方面,淡化学科意识,增进各学科之间在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

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师德修养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师德素养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中,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从教师的师德素养要求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实际上和教师不够尊重学生有很大关系。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途径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途径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途径分析新课改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高中教师具备更好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因此高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途径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背景、培养和发展途径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背景新课改旨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比传统教育,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中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面、深厚的学科功底、扎实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等。

因此,高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和发展途径成为当务之急。

二、专业素质培养途径1. 提供全面的培训:学校应该组织不同层次和阶段的培训课程,包括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应该多样化,可通过专家讲座、讨论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

2. 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教学的实践,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与校内外实训,提供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让教师能够亲身体验和探索教学过程,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 建立导师制:为新任教师或需要提高的教师提供导师制度,由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

导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技巧,并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水平。

4. 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培养教师的教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参与教育研究项目、撰写教育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等,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专业发展途径1. 提供进修和研修机会: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加进修或研修班,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自身专业相关的进修课程,如研究生课程、教师培训课程等,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知识。

2. 参加教师交流平台:学校可以建立教师交流平台,提供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复习提纲一、教师发展综述(一)教师发展的意义1.教师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2.教师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3.教师发展是教师自身幸福的源泉(二)新时期的教师角色定位1.国际比较视野中的教师角色⑴教师社会角色;⑵教师的学校角色;⑶教师的课堂教学角色;⑷教师的自我职业角色。

2.我国的教师角色⑴我国传统教师角色:蜡烛论、工程师论、园丁论、一桶水论。

⑵我国新时期的教师角色:①教师既是知识的输出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②教师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③教师既是知识的给予者更是学习方法的给予者;④教师是因材施教者;⑤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和成人学习者;⑥教师是反思者和研究者;⑦教师是合作者。

3.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⑴新课程的基本理念①课程目标观的创新:知识、智力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②课程内容观的创新:繁、难、偏、旧→发展性、现实性、生活化;③课程结构观的创新: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④课程资源和课程管理观的创新:国家统一研制课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⑤教学方式观的创新:接受学习、应试教育→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⑥课程评价观的创新:重定量、重知智力发展、重甄别选拔→发展性评价、重自我评价。

⑵适应新课程的教师角色转换①教师必须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创造者、设计者和评价者②教师由传统知识的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转变③由“单一学科型教师”向“跨学科型”教师转变④由“知识的搬运工”转变为“充满实践智慧的专业人员”(三)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1.教师专业化理论概述⑴“专业”概念的界定这里所说的“专业”,是个社会学概念,或称“专门职业”,是指一群人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与技术、按照一定专业标准进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应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

⑵专业的标准①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②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伦理;③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④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⑤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⑥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

⑶“教师专业化”的涵义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提升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后者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

教师个体专业化与教师职业专业化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①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②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教育内容和措施;③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④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强调的是成长和发展的一个过程。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内容⑴关注专业化理论发展;⑵关注教师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⑶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⑷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⑸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⑹关注教师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职业与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及职业道德的特点1.教师职业的特点⑴教师职业是以塑造未来新一代人格为特点的职业;⑵教师职业是一种艺术和创造相结合的职业;⑶教师职业是一种具有道德价值和示范作用的职业。

2.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性⑴从内容上看,教师职业道德比一般职业道德更具全面性、先进性;⑵从影响空间看,教师职业道德比一般职业道德更具广泛性;⑶从影响深度和时间上看,教师职业道德比一般职业道德更具深远性;⑷从道德行为的结果看,教师职业道德不产生直接的功利效益;⑸从行为条件看,教师职业道德对劳动者心理品质有更高的要求。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1.对待教育教学工作的道德问题⑴追求真、善、美。

⑵爱岗敬业,献身教育。

⑶具有服务意识。

2.对待同事的道德:培植合作精神3.对待学生的道德问题⑴关爱学生;⑵平等(对待学生);⑶生命意识。

4.对待自身的道德问题(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发展1.当前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⑴教师职业道德的高要求与教师自身职业认同之间存在矛盾;⑵教师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大量存在;⑶团结协作的道德要求与教师内部分歧之间存在矛盾;⑷家长渴望与教师沟通和教师无暇与家长交流之间的矛盾。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发展新课程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内容、目标、教学方式、评价等多方面的变化来重新审视和规划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发展。

以下我们仅以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权威观念的变化和教师关注学生的变化为例,来说明教师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必要性。

(1)重新理解“教师权威”①传统“教师权威”的变化我国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具有很高的威望。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权威者角色将有所变化。

新课程中的教学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

对教师地位的这种定位,一方面说明了教师的已经不是发号施令者了,也不是外在的专制者了,另一方面,教师的作用也没有被抛弃。

②新课程呼唤教师的“理性权威”当前不少人喊出了教师“权威消亡”的口号,这是错误的。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呼唤新的教师权威观——一种理性的权威。

教师在行使职权时,以教学法和教学技能方面专家的身份教会学生学习,以博大的胸怀感染学生情操,学生为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和责任心所折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靠强迫、压制学生来达到教育目的。

(2)以专业化的情感关注学生新课程为教师开辟了新的课堂专业生活,教师也将开始对学生实行新的关注。

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新课程吸收了多元智能理论,构建了多元的课程结构和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将改变过去单一的学生智力观。

教师对学生智力的关注应该以智力类型为中心。

②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新课程的研制过程中,吸收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学习者要想获得高质量的知识,就必须把知识学习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直接联系起来。

因此,教师应该由原来关注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生生活经验。

③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

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探究等代替了接受学习中的聆听、练习、回答问题和记录等成为主要的认识活动。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变得更加复杂和细微了。

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都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内容。

④关注学生的处境与感受:以往的课程学习只注重学生的书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获得。

新课程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学校生活的质量,因而也将学生的处境和感受纳入课程评价的范围,这其中包括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因此,教师的关注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氛围、学习心境、各种需求以及学生的状态、反应,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生活的种种乐趣。

教师的关注要处于一种积极而稳定的状态,就必须实现思想的升华。

这种升华表现为将“关注”置于教育伦理的层面,形成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伦理观。

这也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三、教师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内涵教师的科学精神,就应体现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待工作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求真求实、追求真理、理性怀疑、民主自由、开放多元和求证检验的精神。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指教师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事实上,关注教师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是新课程改革隐含的重要旨意。

可以说,一个人的人文素养集中体现在情感上,所以,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在于情感的陶冶,应该致力于加强情感修养。

情感,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由社会关系引起的,是对人的社会性需要能否满足而采取不同态度的反映。

人的情感需要是复杂的,每个人的情感表现也不一样,感染力也不同。

一个人只有拥有丰富而强烈的情感世界,才会显现出人性的完善和个性的丰满。

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需要晓之以理,还需要动之以情,更应该拥有真诚的情感并使之自然地流露才会产生理想的情感教育效果。

(二)教师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具体表现迈进21世纪,我国的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从各个方面冲击着传统的中国教育。

教师素质,无可非议,是素质教育乃至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水平,直接关系教育和课程改革成败。

因此,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具体表现为一个完善合理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高尚优良的人格,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能力结构。

⑴高尚优良的人格①教师对世界和人生所持有不同凡响的理想精神;②良好的政治品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③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具有时代感的思想观念;④良好的家庭美德;⑤良好的气质、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品质;⑥端庄朴素的仪表风度。

⑵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①国内外学者关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②新课程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边缘学科知识和新学科知识,最新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信息,多元学科知识结构。

⑶不断完善的能力结构教师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形成和不断完善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研究学生能力、教学科研能力、调节自身能力和持续创新等各种能力。

(三)创新型教师: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完美统一创新型教师除应具备一般教师必需具备的高尚师德、广博知识等素质外,还应具备如下素质:⑴崭新的教育观念。

⑵独特的个性特征。

⑶多元的知识结构。

⑷娴熟的教学艺术。

⑸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四)型教师的培养⑴加强教育,引导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⑵要优化教师成长环境,营建有利于创新型教师成长的氛围。

⑶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创新型教师的校内培养机制。

⑷要开展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转化。

四、教师的能力发展(一)能力概述教师能力可概括为教师的一般能力和教师的专业特殊能力,其中专业能力又包括教育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

⑴教师的一般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课程开发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理解他人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自我监控能力。

⑵教师的教学能力⑶教学研究能力(二)教师能力发展中的问题1.教师能力发展中所存在问题的表现⑴缺乏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教育思想贫乏;⑵缺乏创造力;⑶自我发展能力存在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