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模式的VB教学设计方案开发
《VB课程教案》

《VB课程教案》word版教案编写者:教案编辑专员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Visual Basic(VB)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和编程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建立简单的VB程序,理解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原理,并掌握VB编程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用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VB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
2. 学会使用VB编写简单的程序,掌握基本的编程技巧。
3. 理解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原理,并能在实际编程中应用。
4. 学会VB编程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用法,如数据库访问、网络编程等。
三、教学内容1. VB编程语言概述:介绍VB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
2. VB编程环境:介绍VB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和基本操作。
3. 基本数据类型和运算符:介绍VB中的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4. 控制结构:介绍VB中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5. 函数和过程:介绍VB中的内置函数、自定义函数和过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VB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和编程技巧。
2. 示例法:通过实际编程示例,让学生掌握VB编程的基本方法。
3. 实践法:安排课后练习和编程任务,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编程经验。
五、教学评估1. 课后练习:布置课后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编程任务:安排编程任务,评估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进行全面的知识检测,评估学生对本课程的整体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VB编程教材,如《Visual Basic 2010程序设计教程》。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VB编程的基本概念和语法。
3. 编程工具:为学生提供VB集成开发环境(IDE),如Visual Studio 2010。
4. 示例代码:准备丰富的示例代码,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分析。
5. 练习题库:编写充足的练习题,供学生课后练习和巩固知识。
2024版年度vb教学设计(通用)

vb教学设计(通用2024)目录•教学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计划•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提升•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教学背景与目标Visual Basic语言简介Visual Basic(VB)是一种由微软公司开发的包含协助开发环境的事件驱动编程语言。
VB拥有图形用户界面(GUI)和快速应用程序开发(RAD)系统,可以轻易的使用DAO、RDO、ADO连接数据库,轻松的创建ActiveX控件。
VB程序员可以轻松的使用VB提供的组件快速建立一个应用程序,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
掌握VB语言的基础知识和核心编程技能,包括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控制结构、数组、过程等。
熟悉VB的集成开发环境(IDE),能够使用VB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包括窗体设计、控件使用、事件处理等。
理解VB的面向对象编程概念,如类、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编程中。
具备一定的程序调试和错误处理能力,能够解决常见的编程问题。
教学目标与要求学员基础及预备知识学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计算机操作系统、文件管理等。
学员应具备基本的编程概念,如变量、数据类型、函数等。
对于没有编程基础的学员,建议提前学习一些编程入门课程或相关书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VB语言。
01020304教学环境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VB编程软件的计算机教室或在线教学环境。
教学资源VB编程软件、教材、课件、案例、编程练习题目等。
师资配置具备丰富VB教学经验和编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指导。
学习支持提供课后辅导、答疑、编程指导等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VB编程技能。
教学环境与资源配置教学内容与计划介绍VB 的历史、特点及应用领域。
VB 语言概述基础语法数据类型讲解VB 的变量、常量、运算符、表达式等基本概念。
详细介绍VB 中的整型、浮点型、字符串型等数据类型及其应用场景。
030201VB 基础语法及数据类型讲解If...Then...Else 语句的用法和实例。
《第一单元 第1课 VB开发环境简介 启动VB》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启动VB》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VB的基本观点和界面,掌握VB的启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掌握VB的基本操作流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熟悉VB的界面,掌握VB的启动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VB的基本观点,培养他们的编程思维。
三、教学准备1. 准备VB的安装光盘或者网络下载安装包,确保设备配置符合教学要求。
2. 准备教学PPT,包括VB的启动操作、界面展示、基本操作流程等内容。
3. 准备相关练习题和案例,供学生实践操作。
4. 安排合适的上机操作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展示一些用VB制作的小游戏、小动画,让学生感受VB 的奇奥,激发学生对VB的兴趣。
2. 介绍VB的用途、特点以及简单的操作界面,让学生对VB 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新课教学1. 讲解VB的启动方法,并演示如何新建一个VB应用程序。
2. 介绍VB中的常用工具栏和菜单栏,让学生熟悉VB的基本操作。
3. 讲解VB编程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语句,例如:声明变量、应用注释、输出语句、条件语句等。
4. 通过一些简单的示例程序,让学生动手实践,熟悉VB编程的基本操作。
5. 讲解VB中的控件,例如:标签、文本框、按钮、图片框等,并演示如何应用它们来制作简单的界面。
6. 讲解如何应用事件驱动机制来处理控件的事件,例如:单击事件、双击事件等。
7. 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示例程序,让学生进一步熟悉VB编程,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室练习1. 给学生安置一些简单的教室练习,例如:制作一个简单的“猜数字”游戏,让学生动手实践,稳固所学知识。
2. 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相对复杂的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小结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VB编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

第五章“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不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实际的设计方法上看,都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
一、以学为主ID的学习理论基础目前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采用的ID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教为主的ID模式,二是以学为主的ID模式。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九十年代以前的ID模式基本上都是以教为主。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其严重弊病则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按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知识应用型人材而非创造型人材)。
这是因为,以教为主的ID模式在学习理论方面的基础是行为主义。
这种ID模式长期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就使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只研究外显行为,反对研究意识和内部心理过程。
他们把个体行为归结为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系统,即所谓“刺激—反应系统”,学习的起因被认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
但是他们不关心刺激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因此只要控制刺激就能控制行为和预测行为,从而也就能控制和预测学习效果。
这就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根据这种观点,人类学习过程被解释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而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外部刺激,即向学生灌输知识。
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外界刺激,即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
以学为主的ID模式,则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
《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总体设计

《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总体设计一、教学设计前期分析(一)VB程序设计简单易学Visual Basic具有简单易学的特性,可视化编程环境的“所见即所得”功能,使编程成为一种享受,只要稍微有计算机语言基础就可以很快掌握它。
(二)课程教学时间偏短这门课内容比较多,理论30学时,上机10学时,课程比较紧张。
二、教学目标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VB开发设计编程开发环境,扩充了学员的知识面,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三、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共有13章,1—2章介绍了VB的开发环境;3—6章介绍了VB的基本语法和程序设计技巧;7—9章介绍了图形界面设计方法,这一部分是重点,但是第九章图形操作,不经常使用,课时量有限,适宜学生自学;10—12章为综合提高部分,涉及到很多交叉学科,因课时量限制,适宜学生自学.四、教学过程设计本门课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坚持基本理论够用的原则,加强实践环节。
以理论启发实践,以时间带动理论。
互相促进,增强动手能力。
五、课程考核设计平时作业:10%平时上机:30% 期末考试:笔考60%六、课程实施计划(一)教材名称1.《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教程》,许薇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2.参考教材、资料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习题解答与实验指导许薇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二)课程起止时间################################(三)教学对象#####################(四)时间分配理论讲课学时: 30 学时;实践教学学时:上机10 学时。
(五)考核方式期末考试:笔考(六)课程教学安排七、说明要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学习基础。
vb教学设计(精选2024)

仔细审查代码逻辑,确 保程序按照预期执行。 使用调试工具跟踪程序 执行过程,找出逻辑错 误所在。
调试工具使用指南
使用Visual Basic内置的调试工 具:设置断点、单步执行、查看
变量值等。
利用外部调试工具:如使用专业 的调试软件或插件,提高调试效
率。
掌握调试技巧:如条件断点、日 志输出等,以便更有效地定位和
型的成员。
自定义类型的定义
使用Type语句定义自定义类型, 包括成员的名称和类型。
自定义类型的应用
可以在程序中创建自定义类型的 变量,访问和修改其成员。
过程(函数和子程序)的定义和调用
过程的概念
过程是执行特定任务的代码块,包括函数和子程序两种类型。
过程的定义
使用Function或Sub语句定义过程,包括过程的名称、参数和代 码块。
高自己的编程水平。
THANK YOU
过程的调用
通过过程名称和参数调用过程,可以在程序中重复使用过程。
参数传递与局部变量/全局变量
参数传递的概念
参数传递是指在调用过程时,将参数传递给过程的方式。
参数传递的方式
VB支持传值和传址两种参数传递方式,可以通过ByVal和ByRef关键 字指定。
局部变量与全局变量的概念
局部变量是在过程中定义的变量,只在过程中有效;全局变量是在模 块级别定义的变量,可以在整个模块中访问。
条件函数的运用
03
介绍如何使用VB内置的条件函数,如IIf函数和Choose函数,实
现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For循环
详细讲解For循环的语法结构和使用 方法,包括循环变量的设置、循环次 数的控制和循环体的编写。
基于“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的VB教学设计方案开发

题的能力, 从 而让 本 门公共 课 发挥 它 的 最大 念 、 一条 定律 、 一 个 例 子 或 者 一 段 说 明 文 组 、 和 列表 框 控 件 的 学 习 , 综 合 设 计 一 个 项
目: 完 成简易 成绩 统计 系统 的界 面 设 计 和 代
是 第 二个单 元 , 完 成 成 绩 录 入模 块 中几个 命 令按钮功能的实 现。 通 过 项 目的 设 计 把 前
XU G u i z h i
( C o mp u t e r D e p a r t me n t o f J i n i n g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Wu l a n c h a b u 0 1 2 0 0 0 )
d e s i g n p l a n t h a t b a s e d o n“ T e a c h e r Do mi n a t e d ~
t e a c h i n g e f fS t u d e n t s C e n t e r e d ” i n s t r u c t i o n a l d e s i g n mo d e l 。 wh i c h c a n i mp r o v e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t e a c h i n g d e s i g n p l a n
Vi S U a l Ba s i C 程序 设计 ( 以 下 简称 受 ” 教 学分支和 “ 发现式 ” 教学 分支。 根 据 列 表框 的常 用 属性 、 方法 、 事件 有所 了解 。 V B ) 是 各 高 等 院 校 非 计算 机专 业 本科 生 开 学 生 的 认 知 结 构 变 量 是 否 适 合 于 运 用 “ 先 学 生 对 使用VB 来 设计 一 些 实用 功 能较 强 的
VB程序设计教案(详细)

VB程序设计教案(详细)VB程序设计教案(详细)1. 课程介绍1.1 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如何使用VB(Visual Basi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课程将涵盖VB的基础知识、语法和常用编程技巧,以及如何开发简单的应用程序和界面设计。
1.2 课程目标- 了解VB语言的基础知识和编程概念- 能够使用VB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 掌握VB的界面设计和用户交互技巧- 能够进行程序调试和错误处理- 能够应用VB开发简单的实际应用程序2. 课程大纲2.1 第一章:VB入门2.1.1 VB的基本概念2.1.2 VB的开发环境介绍2.1.3 创建第一个VB程序2.2 第二章:VB基础知识2.2.1 数据类型与变量2.2.2 运算符与表达式2.2.3 控制结构与循环语句2.2.4 过程与函数2.2.5 数组与集合2.3 第三章:VB界面设计2.3.1 窗体与控件2.3.2 窗体的布局与设计2.3.3 控件的属性与事件2.3.4 表单的验证与提示2.4 第四章:VB高级编程技巧2.4.1 文件操作2.4.2 数据库连接与操作2.4.3 错误处理和调试技巧2.4.4 高级用户交互与界面设计3. 授课方法3.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VB的基本概念、语法和编程技巧。
3.2 实例演示:通过实际案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VB的应用和开发能力。
3.3 实践训练:布置编程练习和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提升技能。
4. 评分标准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
4.2 考试成绩:根据期末考试结果进行评定。
4.3 项目成绩:根据实际项目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评定。
5. 资源要求5.1 软件环境:Windows操作系统,VB开发环境(如Visual Studio等)。
5.2 教材:《VB程序设计入门》等相关教材。
5.3 附件:本课程附件包括示例代码、实例项目以及参考资料,供学生参考和练习。
6. 法律名词及注释6.1 版权:指对作品享有的独占使用权的权利。
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模式指导下的VB教学设计

2 . 2教 学 目标 分析
2 . 2 . 1认知 目 标: 灵活应用 V B的界面设计方 法; 掌握全局变量和二维数组的应用 ; 掌握判断 语句 的应用 ; 理解 输入函数 的使 用 ; 了解 对文件 的操作 , 包括打开 、 输入 、 输出 ; 了解 滚 动 条 、 时钟
关键词 : 以学为 中心教 学设 计模 式 : V B程序设计 ; V B教 学设计
中图分 类号 : C A2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3 7 7 1 ( 2 0 1 3 ) 0 2 — 0 1 0 9 — 0 6
目前 。 我国各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 大多开设 了 V i s u a l B a s i c程 序 设 计 ( 以 下 简 称 V B ) 这门公共课 。 这 门课程能使学生掌握程序设 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 实际问题 . 尤 其 是 解 决 本 专 业 问题 的 能力 , 证 本 门公共课发挥它 的最 大作用。 我校和大多数高等 院校一样 , 本科生也开设 了 V B公共基础课 。由
程 序 分 析 和设 计 能 力 。 本人通过 V B语 言程 序 设
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 , 结合讲授《 V B程 序设计》 课 的实 际教学经验 , 开发 了以学为 中心
教 学 设 计 模 式 指 导下 的 V B教 学设 计 方 案 , 以达
评价注重的是整体评价 ,当然也要有个别点评 ; 学 习环境要为学习任务提供学 习资源 、 认知工具 和 帮助 ; 要 采 用多 种 自主学 习策 略 。
用 和 现 代 教 育技 术 。
・
第十章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

13
第一节 双主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及方法
(4)先行组织者的主要功能 • 组织者便于为学生提供更分化、更详细、更具体
材料的固定点。
• 组织者能清楚地表明新、旧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
• 在学生能够有意义地学习新内容之前,在他们 “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的”知识之间架设起 桥梁。
•网络环境对教育、教学的意义
•网络课程(或课件)脚本的“
双主”教学设计流程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特
征分析
•网络课程的评价标准
2
第一节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 设计的理论基础及方法
一、以学为主ID的学习理论基础 1、优点: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
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 与性,相应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策略、 协作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 两个方面进行, 因而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2、缺点: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或指导作用的发挥,因 而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另外,忽视了师生之 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渐进分化”和“逐级归纳”正好是互逆过程。
16
第一节 双主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及方法
归纳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 一个目标:最合理而有效的组织教学内容。 两个过程:一是固着点设计;
* 初始固着点=先行组织者 二是一系列归纳等级的设计。
四个环节:选择和定序有效的修改 选择:从学科内容中选出各种概念和知识点 的目的是要从中选出“初始固着点”; 定序:要使教学内容按照“从特殊到一般” 的次序来组织和安排。
以学生为主体的vb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以学生为主体的vb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综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学模式也随之更新换代。
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教学中的一大热点。
本文将从学生为主体角度,探究VB 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及研究。
1、VB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特点VB编程作为计算机编程语言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运行速度快,功能强大,易于学习等优点。
其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如下:(1)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单纯为知识的创造者,而是提供知识引导和启示,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探讨与实践。
(2)探究与实验相结合:既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要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探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究。
(3)强调问题意识:通过教学实验拉近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验中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创新和实用性:通过实验的形式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有效的知识,减轻了学生对固定课本的过度依赖,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VB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VB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范围广泛,主要适用于中小学相关课程及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
根据VB编程的特点,将学生分组,通过难度递进的教材进行学习,然后通过实例进行探究,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等方式来推动学生探究VB编程的知识,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VB编程融入到实践中,提高VB编程的应用能力和探究水平。
3、VB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对于VB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需要引入评估模式,针对学习的效率、学习的质量、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以便来不断的改进和优化该教学模式。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细化和难度的递进,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结论在当今教育中,VB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已经获得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并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
探究式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究知识,更好的弘扬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以更好的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VB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2)

VB程序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VB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VB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学会使用VB开发工具进行程序设计。
3.掌握VB应用程序的界面设计和程序结构。
4.学会实现常用控件的基本操作。
5.能够利用VB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
二、教学内容1. VB编程基础1.1 VB编程概述:介绍VB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编程原理。
1.2 VB编程环境:学习VB编程开发环境的基本操作和设置。
1.3 VB语言基础:学习VB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
1.4 VB程序结构:介绍VB程序的基本结构和执行流程。
2. VB应用程序设计2.1 界面设计:学习VB应用程序的界面设计,包括窗体设计、控件布局、样式设置等内容。
2.2 控件基础:介绍应用程序开发中常用的基本控件和其属性。
2.3 控件操作:学习控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控件的添加、删除、移动、大小调整、事件处理等。
2.4 程序逻辑设计:学习程序的逻辑设计,包括条件分支、循环控制、函数调用等内容。
2.5 文件操作:学习VB应用程序如何进行文件读写、保存和打开等操作。
3. VB小项目3.1 VB小项目设计:组织学生完成VB小项目的设计和实现,以巩固所学知识。
3.2 VB小项目展示:组织学生对完成的VB小项目进行展示和交流。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采用讲授+示范的教学方法,详细讲解VB编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和演示。
2.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VB编程实践操作,完成各种小项目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评价1. 总结评价学生针对本课程学习内容进行总体评价,反映对本课程的满意度和学习收获。
2. 作业评价针对学生完成的各种课堂作业和小项目,进行评分和点评,体现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课程考核通过综合考核,评估学生对VB编程的掌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vb程序设计教案(详细)

VB程序设计教案(详细)一、教学目标1.了解VB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VB集成开发环境。
2.掌握VB编程的基本语法和常用控件的使用方法。
3.能够运用VB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VB概述(1)VB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VB的集成开发环境2.VB编程基础(1)数据类型与变量(2)运算符与表达式(3)控制结构(顺序、选择、循环)3.VB常用控件(1)文本框、标签、按钮(2)单选框、复选框(3)列表框、组合框(4)菜单、工具栏4.VB界面设计(1)窗体与控件布局(2)事件驱动编程(3)多文档界面设计5.VB文件操作(1)文件系统控件(2)顺序文件操作(3)随机文件操作6.VB数据库编程(1)数据库基本概念(2)数据访问对象(DAO)(3)ActiveX数据对象(ADO)7.VB多媒体应用(1)多媒体控件的使用(2)音频、视频播放(3)图形、图像处理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VB的基本概念、语法和编程技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掌握VB编程方法。
3.任务驱动法:布置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VB编程技能。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课后练习法: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安排1.课时安排:共48课时,每周4课时。
2.教学进度:(1)第1-2周:VB概述、集成开发环境(2)第3-4周: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表达式(3)第5-6周:控制结构(顺序、选择、循环)(4)第7-8周:常用控件(文本框、标签、按钮等)(5)第9-10周:界面设计、事件驱动编程(6)第11-12周:文件操作(7)第13-14周:数据库编程(8)第15-16周:多媒体应用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占3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
2.实践成绩:占40%,根据实际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3.期末考试成绩:占30%,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编程题等。
基于VB的教学计划制定系统设计与实现

切需要研 制开发一种教 学计划制定软件 ,使教学计划制定工作信 息化、模块化 、便捷化。讨论 了 v B环境下教 学计划
制定 系统 的具体 实现。对教 学计 划制定 系统进行 了全面的介绍 ,详细地讨论 了课程 管理 、教 学计划 管理 、培养方案
管理 等模块的详细设计方法。系统从教学计划制定的 实际流程 出发 ,将教 学计划制定中诸 多烦琐的工作分解到各个
— S e t c o n n= N e w A D ODB C o n n e c t i o n
c o n n . 0p en" P r o vd er S QL OL E DB。 1 ; I n t e g r a t e d S e c u r i —
类别 、课程名称 、先修课等信息。
标 、培养规划 、 修 学年 限 、 授 予学位 等 ,并将培 养方案信 息
以 Wo r d文档形式导 出保存 ;培养方 案的制定 。 ( 4 )用户管理 :包括用户信息录入 、修改 、删除。
1 . 2 系统 流 程
教 师通过用户 名和密码进 行登 录 .通过身份 验证后进 入 本 系统的主操作 界面 ,否则 不允许进 入。进入 主界面后根 据 具 体操作选择各种 功能窗体 。本系统 的具体功能 包括课程 信
主要 的信息处理包 括 :课程信息 、教学计划 信息 、培 养方案
信 息 、用户信 息的添加 、删除 、修 改 。其 中 ,课程信 息包括
字段 课程类型 、课 程编号 、课程名 称 、先修 课 ;教 学计划信 息包 括字段课程类 型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 称 、学
费 、总 学 时 、 开课 院 系 、建 议 开 课 学 期 、各 学 期 周 学 时 分 配
VB教案(详细教案共82课时)

VB教案(详细教案共82课时)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VB教案(详细教案共82课时))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VB教案(详细教案共82课时)的全部内容。
第1、2课时课题:VB程序开发环境教学目的:1、了解VB的发展概况、特点、版本和功能2、学会VB的安装、启动及退出3、熟悉VB程序开发环境教学重难点:1、VB的特点、版本和功能2、VB的启动及退出3、VB程序开发环境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Ⅰ、引入VB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可视化的计算机语言,利用VB可以设计出界面漂亮又实用的应用程序,目前在国内外应用特别广泛。
Ⅱ、新课一、VB简介1。
VB的发展概况(四阶段):1)64~74:Basic语言问世2)75~85:微机上固化的Basic语言3)86~90:结构化的Basic语言4)91至今:VB(微软推出)2.VB的特点及功能VB是一种可视化的、面向对象和采用事件驱动方式的结构化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1)可视化编程2)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3)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语言4)事件驱动编程机制5)支持多种数据库系统的访问6)Active技术7)VB6在开发环境上、网络功能等的增强8)完备的help联机帮助功能3.VB的版本1)学习版使编程人员轻松开发 Windows的应用程序。
该版本包括所有的内部控件连同网格(Grid)控件、Tab 和数据绑定(Data_Bound)控件。
2)专业版为专业编程人员提供了一整套进行开发的功能完备的工具.该版本包括学习版的全部功能连同 ActiveX 控件,还包括 Internet 控件和 Crystal Report Writer。
VB程序设计教案的教学模式探究2

VB程序设计教案的教学模式探究2程序设计教案的教学模式探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编程教育也成了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的一大重要领域。
VB程序设计教学作为计算机编程教育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培养实际操作技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VB程序设计教案作为VB程序设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VB程序设计的系统化教学和有序化开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VB程序设计教案的教学模式,为VB程序设计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一、VB程序设计教案的基本形式VB程序设计教案是一种阐明VB程序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说明文档,它主要包括课程学习目标、课程结构、教学计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习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教案的编写要结合教学大纲,要明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VB程序设计教案的基本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课程学习目标:指教师在编写VB程序设计教案时,要明确教学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确立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
(2)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是指VB程序设计教学所组成的各个模块和模块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师应该要合理安排课程,将课程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从而建立教学秩序和课程体系。
(3)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教师对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的具体安排,包括教学周期、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
(4)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策略,包括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
(5)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演示、实验等多种形式,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将使授课效果大有不同。
(6)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表、实验设备、应用软件等多种资源,科学地运用教学资源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改进教学效果。
(7)学习评价:学习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的学习效果的评价,要促进学生成长,使其能够更好的掌握VB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实际使用技巧。
VB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VB程序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VB程序设计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编写VB程序的能力,掌握VB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以及熟练掌握VB编程的基本语法和常用控件的使用。
二、教学内容VB程序设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VB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方法2.VB编程基本语法和常用控件的使用3.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4.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5.数组和字符串6.文件操作和异常处理7.实践操作和项目实践三、教学方式1.授课讲解2.实践演示3.项目实践四、教学计划1.第一章:VB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方法(1课时)–VB程序设计简介–VB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VB程序设计的开发环境2.第二章:VB编程基本语法和常用控件的使用(3课时)–VB程序的基本架构–控件的基本概念和使用–常用控件的使用方法3.第三章: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2课时)–数据类型的定义和使用–运算符及其优先级–表达式的概念和使用4.第四章: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3课时)–分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使用–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使用–分支和循环的嵌套使用5.第五章:数组和字符串(2课时)–数组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字符串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数组和字符串的操作6.第六章:文件操作和异常处理(2课时)–文件的打开和关闭–文件的读写操作–异常处理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7.第七章:实践操作和项目实践(6课时)–综合练习–项目实践(分阶段完成)–项目实践的评估和总结五、教学评估方式评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课堂作业(占比20%):教师布置课堂作业,反映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考试(占比40%):在学期结束时进行考试,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项目实践(占比40%):每学期进行项目实践,评估学生具体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六、教学参考书目1.VB程序设计(第2版),王海鸥,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2.程序设计基础——语言,赵永宏,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3.VB程序设计与案例分析(第2版),张宇虹,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年七、教学总结本教学计划主要围绕VB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VB编程基本语法和常用控件的使用、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数组和字符串以及文件操作和异常处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实践演示以及项目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编写VB程序的能力,掌握VB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以及熟练掌握VB编程的基本语法和常用控件的使用。
2024年VB程序设计课程教案(多应用版)

VB程序设计课程教案(多应用版)教案VB程序设计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VB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VB 编程的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VB程序设计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VB程序设计概述:介绍VB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让学生对VB程序设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VB集成开发环境:讲解VB集成开发环境(IDE)的组成、功能和使用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VB编程工具。
3.VB编程基础:包括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运算符、表达式、控制结构(顺序、选择、循环)等基本概念和语法。
4.VB窗体和控件:介绍窗体和控件的属性、事件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设计出具有良好用户界面的应用程序。
5.VB过程和函数:讲解过程和函数的定义、调用和参数传递,使学生掌握模块化编程的方法。
6.VB文件操作:介绍文件的概念、分类和操作方法,使学生能够进行文件的读写、创建和删除等操作。
7.VB数据库编程: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SQL语言和数据库访问技术,使学生能够开发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程序。
8.VB多媒体应用:介绍多媒体编程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开发具有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功能的应用程序。
9.VB网络编程:讲解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协议和编程方法,使学生能够开发简单的网络应用程序。
10.VB程序调试与优化:介绍程序调试和优化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程序质量。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VB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编程方法,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了解VB程序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运用。
3.实践操作法:安排适量的上机实践,让学生动手编写程序,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课后作业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基于案例模式的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探讨

基于案例模式的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案例模式的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文章首先介绍了背景和意义,接着分析了案例模式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教学法的优势和挑战。
然后详细阐述了基于案例模式的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步骤,并提供了应用实例。
结尾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展望未来发展。
通过本文,读者可以了解到案例模式教学对VB程序设计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案例模式教学的优势包括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但同时也面临着案例选择和设计上的挑战。
未来,基于案例模式的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将继续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有趣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案例模式、VB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探讨、背景、意义、运用、优势、挑战、步骤、应用、实例、效果评估、展望1. 引言1.1 基于案例模式的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探讨的背景案例模式是一种注重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通过真实世界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实际应用场景,如开发简单的计算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
基于案例模式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编程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随着教学模式的转变,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案例内容,保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实践操作,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针对这些挑战,教育工作者们需要不断探索案例模式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最佳实践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1.2 基于案例模式的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意义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因此对于学生学习程序设计并掌握相关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而基于案例模式的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案例模式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加具有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设计真实的案例,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主动探索问题、思考解决方案,从而提升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模式的VB教学设计方案开发摘要:通过VB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结合讲授《VB程序设计》课的实际教学经验,开发了基于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的VB教学设计方案,以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VB程序设计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教学设计方案Development of VB Teaching Design Plan that Based on “Teacher Dominated-Students Centered” 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thinking on the VB language programming course, I developed the VB teaching design plan that based on“Teacher Dominated —Students Centered” 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 which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ffectively.Key words: VB programming language“Teacher Dominated—Students Centered”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 teaching design plan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以下简称VB)是各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公共课,这门课程能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从而让本门公共课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和大多数高等院校一样,我校本科生也开设了VB公共基础课,由于学生普遍缺乏相应的知识基础和编程思想,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感觉困难,也就提不起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程序分析和设计能力。
笔者主讲了该课程,经过教学实践探索,有一些收获,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1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设计,简称“ 双主模式”,是“以教为主导”和“以学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
所谓“主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教师要设计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教学课程中要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与和谐的教学气氛,组织课堂活动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学习,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所谓“主体”指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思想,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模式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作用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的设计流程由两个分支构成(如图1):“传递—接受”教学分支和“发现式”教学分支。
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变量是否适合于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来决定选用哪种教学方式。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可能是一个概念、一条定律、一个例子或者一段说明文字,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或图解的,要在接触新材料前呈现出来,以方便学生学习和理解。
2 VB教学设计方案在“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的启发下,结合VB程序设计课程内容的特点,本人开发了一个VB教学设计方案,如下所述。
(1)课题名称用Visual Basic语言设计简易成绩统计系统。
(2)教学目标分析①认知目标:掌握列表框的属性、事件和方法;理解数组在程序设计中的运用。
②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和灵活运用列表框的list、listcount、listindex属性和additem、removeitem方法;能够完成成绩录入模块按钮功能的实现,实现知识点的迁移。
③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学习者分析学习者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
上学期已经学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经具备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
通过前面章节内容的学习,对使用VB设计应用程序的步骤已较熟练,对窗体、按钮、标签、文本框等常用控件的使用已经熟悉,对程序设计的选择结构、for循环结构、数组已基本掌握,对列表框的常用属性、方法、事件有所了解。
学生对使用VB来设计一些实用功能较强的应用程序很感兴趣。
(4)学习任务分析通过前面选择结构、for循环结构、数组、和列表框控件的学习,综合设计一个项目:完成简易成绩统计系统的界面设计和代码编写,本项目分三个单元来完成,本次课是第二个单元,完成成绩录入模块中几个命令按钮功能的实现。
通过项目的设计把前面的知识综合运用起来,实现知识点的迁移,提高学生编程的兴趣和学会举一反三的能力。
(5)教学过程设计①提出任务展示教师已做好的成绩统计系统,使学生了解项目任务中成绩录入的功能。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能力。
②任务分析任务一:完成录入按钮代码的设计。
功能:单击录入按钮,把文本框输入的数据显示在列表框中。
思考:如何实现以上功能?(见图1)(a)知识点讲解:AddItem方法:该方法用来为指定的列表框添加新的列表项,其使用格式为Object.AddItem String [,number]例如:List1.AddItem“计算机专业”(b)代码设计: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录入学生成绩List1.AddItem Text1.TextText1.Text = ““Text1.SetFocusEnd Sub任务二:完成删除按钮代码的设计。
功能:删除列表框中指定的内容。
分析:删除按钮功能实现运用到的列表框的属性和方法。
(a)知识点讲解:思考:如何表示所选定的列表框内容ListIndex属性。
该属性表示执行时选中的列表项序号,其值为整数。
如果没选中任何项,则ListIndex的值为-1。
该属性只能在程序运行时设置或引用。
RemoveItem方法。
该方法用来从列表框中删除一个指定的列表项。
其使用格式为:Object.RemoveItem number例如:List1.RemoveItem 3(b)代码设计: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删除列表框中指定的内容Dim n As Integern = List1.ListIndexList1.RemoveItem nEnd Sub任务三:完成清除按钮代码的设计。
功能:清除列表框的全部内容。
(a)知识点讲解:Clear方法。
该方法用来清除列表框中的所有内容。
如:list1.clear (b)代码设计:学生自己完成。
任务四:完成确认按钮代码的设计。
功能:实现把列表框中的数据存放到数组中。
思考:为什么要定义动态数组?如何定义?(a)知识点讲解:List属性。
该属性用来返回或设置列表框控件对象中指定的列表项字符串,格式为Object.List (Index)=String例如:List1.List(0)=“计算机专业”注意:列表框中数据为字符串类型。
ListCount属性。
该属性表示列表框中列表项的数量,其值为一个整数。
第一个列表项的序号为0,最后一个列表项的序号为ListCount-1值。
ListCount属性只能在程序运行时设置或引用。
(b)代码设计:Private Sub Command12_Click() ‘确认完成成绩录入changdu = List1.ListCountReDim shuzu(changdu) As SingleFor i = 0 To changdu - 1shuzu(i) = Val(List1.List(i))Next iMsgBox “成绩录入已完成!”End Sub(6)实战演练学生完成:完成简易成绩统计系统第二模块成绩录入中清空、删除、修改、确认几个按钮的代码编写。
①把学生进行分组,4人一组,分成6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练习,评出最好的一组。
方法:在每组中选出较好学生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纪律。
②掌握动态数组、选择结构、列表框控件的综合运用。
③教师现场答疑。
巡回指导,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错误以及解决这些错误。
(7)课堂评价①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错误以及解决这些错误。
②完成课程评价表。
评价内容:界面布局合理、语法正确、能实现规定的功能、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拓展。
评价方式: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8)任务拓展(完成较好的同学思考)设置提高题,让学生自主探究。
比如有能力的同学完成总分按钮代码的设计。
(9)归纳总结重点和难点①列表框属性和方法的综合运用。
②如何把列表框中的数据存放到数组中。
③如何利用FOR循环统计某个分数段的人数。
该教学设计方案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已经实践运用,教学效果很好,希望能给同仁以启发帮助,实现我们从事VB公共基础课教学教师的共同愿望,那就是让学生学好这门课,为学习其他程序设计语言打下基础,提升学生的认知和解决问题能力,最后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1] 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88-191.[2] 吴长海,蒋厚亮,栾国森.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3] 温乾.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理论的教学设计研究与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4] 石敏力.案例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5).[5] 袁海峰,王国权.高校公共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教学方法[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