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原因及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陕南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原因及特征分析

陕南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原因及特征分析

陕南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原因及特征分析摘要:为了减少山洪泥石流灾害对人类造成的伤害,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诱发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了其主要特征,提出了防御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灾害;山洪泥石流;原因;特征;防御措施0 前言在当前全球地质活跃、自然灾害频发特殊时期,应对自然灾害是各国、各地区的重中之重。

陕西省的南部,境内群山起伏,连绵不断,是一个多山的区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象气候条件决定该地区是一个洪涝灾害和泥石流频发的地区。

从理论上讲,山洪泥石流防治是一项庞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近几年,在防灾抗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收到了显著成效。

但是,事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之间矛盾在日益加剧。

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的认识,积极探索防治对策。

诱发山洪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原因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有其自然成因,也有人为原因。

发生山洪灾害,是人与自然激烈冲突,没有做到和谐相处的结果。

1.1自然因素(1)地质灾害隐患多陕西南部山区地质环境脆弱,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危害严重。

仅商洛市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200余处,涉及泥石流60余处。

(2)高强度暴雨对山洪灾害统计表明,持续降雨诱发者占山洪灾害总数的57%,局地暴雨诱发者约占总数的43%。

每年滑坡、泥石流发生的时间,以6~9月频次最高,尤以7~9月最为集中。

(3)地表土薄松散,植被差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多断裂,且具长期活动性,动力地质作用强烈,沟谷深切,坡陡土薄,植被覆盖较差,地表蓄水能力差、产流时间短,产流量多,容易形成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特别是岩石裸露区表面岩层破碎,抗冲能力极差,每遇强暴雨即可造成泥石流灾害。

(4)山高坡陡,沟叉河系发育洪水汇流时间短,洪水叠加遭遇机会多,洪峰流量大。

山区有强烈的褶皱、断裂和大幅度的抬升,造成雄伟的山势,高峻的山峰,为山洪、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更为强大的势能,使其更具突发性和冲击力。

1.2人为因素(1)森林植被破坏、陡坡开荒,山区道路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对山区地表的破坏、扰动等,是造成地表及森林覆盖层蓄水保水能力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

川西北山地的泥石流活动与水土流失

川西北山地的泥石流活动与水土流失

川西北山地的泥石流活动与水土流失泥石流是一种水砂质泥浆和石块混合物,通过山坡下滑、沟壑搬运等形式而发生的自然灾害。

而川西北地区是中国著名的泥石流灾害多发地区之一。

泥石流的产生,往往与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降雨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重点探讨川西北地区的泥石流活动与水土流失问题。

首先,川西北山地的泥石流活动频繁。

川西北地区的山地地貌复杂,地势陡峭,溪谷纵横交错,沟壑众多。

同时,该地区地形起伏大,降雨集中,雨水常常在山地快速集水,形成大量地表径流和河流水位迅速上升。

在这样的地质和地形条件下,泥石流活动频繁。

尤其在夏季暴雨季节,由于频繁的强降水,山坡上的泥土沉积松散,加之河床淤积和冰川融水,泥石流灾害容易发生。

大量的泥土、沙石在降雨的冲刷下,形成泥石流,从山坡迅速滑下,破坏农田、道路、房屋等人类居住区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泥石流活动导致川西北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

泥石流不仅破坏了人类居住区域,还导致了大量的土壤和水资源流失。

泥石流中的泥土和石块冲刷不仅带走了大量耕地、林地和草地,还使得河道、水源地的淤积加重。

泥石流带来的泥石淤泥会在水体中沉积,导致水体浑浊、水质恶化,对当地的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

同时,泥石流还带来了很大的冲刷力和破坏力,易导致河道的改道、河岸的倒塌,甚至引发洪灾。

针对川西北地区的泥石流活动与水土流失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利用现代化的遥感技术和雷达监测手段,实时监测山区的地质、地形、降雨等情况,及时发现泥石流的预警信号。

其次,加强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建设,通过植被覆盖、土壤保持排水工程、堆积体治理等措施来减轻泥石流带来的破坏。

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农田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加强河床的维护和治理,减少泥沙淤积和水质污染。

另外,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山区的自然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基于临界雨量的陕南地区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研究与应用

基于临界雨量的陕南地区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研究与应用

基于临界雨量的陕南地区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研究与应用摘要山洪灾害是由降雨引起的一种自然灾害,主要受流域的降雨特性和下垫面条件等因素影响。

陕西省山洪灾害频发,每年均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小流域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研究可为山洪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本文分析了陕西省陕南地区山洪灾害成因、特点及发展趋势,并结合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对防治工作的效益进行分析。

针对无资料和资料不足或缺乏的山区小流域,分别采用水位流量反推法和TOPMODEL流域水文模型法进行预警指标的确定。

采用经验公式法、推理公式法和瞬时单位线法推求冷水河流域设计洪水,通过分析比较计算结果并确定各方法适用性。

得到如下结论:(1)陕南地区山洪灾害主要由突发的强降雨形成。

由于大气环流条件和地形因素短期内不会有较大的改变,因此陕南地区山洪灾害防治现状短时期内不会有较大的改观。

通过分析近年山洪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可知由于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的开展,灾害损失有所减少,工作成效较明显。

(2)针对无资料小流域采用经验公式法、推理公式法和瞬时单位线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均有一定可行性,三种方法计算结果存在差异。

经分析可知,经验公式法因考虑影响因素过少,在运用时仅能作为参考结果。

瞬时单位线法计算所得设计洪峰流量偏大,适用于流域面积较大的区域。

推理公式法计算过程比较简洁,能较好地反映流域实际情况,针对无资料且流域面积较小的流域,推理公式法有较好的适用性。

(3)采用水位反推法计算山区小流域山洪雨量预警指标,假定不同的前期土壤含水量,计算相应的临界雨量值,即为立即转移预警雨量值,可实现较简单的动态雨量预警预报。

采用水位流量反推法计算临界雨量时,在相同土壤含水量情况下,临界雨量值随着时段的增大而增大,变化速率随着时段的增大而减小,土壤含水量对临界雨量的影响随着时段的增长而减小;相同时段的临界雨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且变化速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即土壤含水量对临界雨量的影响随着其增大而减小。

陕南自然灾害评估报告

陕南自然灾害评估报告

陕南自然灾害评估报告
综合研判认为,2022年全省自然灾害为中等发生年。

预计全省大部气温偏高0~1℃,陕北南部降水偏少,其余地区降水偏多;黄河流域部分河流出现超警洪水可能性大,中小河流、山洪灾害洪水可能多发,局地洪涝和区域性干旱交替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全省各地地质灾害分散多发,总体水平与多年平均持平;春冬季森林草原防火形势依然严峻;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中等发生,苹果病虫害偏重发生。

气候预测2022年1-10月降水总趋势:陕北、关中西部、陕南西部偏多,关中东部、陕南东部偏少。

春季第一场透墒雨出现日期较常年同期偏晚;初夏汛雨开始时间较常年偏早,预计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关中、陕南汛期多雨时段;盛夏关中、陕南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有轻伏旱,出现时间较常年偏晚;秋季关中、陕南秋淋(华西秋雨)开始时间接近常年,强度略弱。

水情预测2022年我省黄河流域主要河流径流偏丰,部分河流出现超警洪水可能性大;全省中小河流、山洪灾害洪水可能多发;局地洪涝和区域性干旱交替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据地质灾害预测,高易发期为2-4月的冻融期和5-9月主汛期,以自然因素诱发为主。

森林火险预测2022年我省防火重点时段集中在2月至4月紧要期,特别是“春节”“清明”“五一”等时段。

泥石流情况汇报

泥石流情况汇报

泥石流情况汇报
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下是对泥石流情况的汇报:
一、灾情概况。

根据最新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本次泥石流灾害共造成了XX人死亡,XX人受伤,XX人失踪,XX间房屋倒塌,XX公路中断,XX座桥梁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XX万元。

灾情严重,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灾害原因分析。

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降雨量过大,地质条件脆弱,植被破坏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在降雨量过大的情况下,山体的土壤松动,形成泥石流,加上地势陡峭,泥石流的速度和破坏力都非常大,因此造成了如此严重的灾害。

三、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一旦发生泥石流灾害,我们第一时间组织了救援人员和物资,全力展开救援工作。

同时,我们也积极开展了灾后重建工作,对受灾地区的房屋、道路、桥梁等进行了全面的修复和重建。

并且加强了对植被的保护和山体的治理,以减少类似灾害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四、预防措施。

为了减少泥石流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加大对植被的保护和山体的治理力度,加强对易发生泥石流地区的规划和建设管理,以及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提高我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五、结语。

泥石流灾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将从灾害中汲取教训,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损失,让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浅谈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与整治

浅谈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与整治

浅谈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与整治泥石流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可以损坏建筑、道路等,甚至会威胁到人的生命。

因此,本文就从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从中吸取教训,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标签:泥石流灾害成因措施1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分析在实际的自然地质灾害中,泥石流的危害比较大,具有很强的毁灭性,在逐渐形成过程中,要必需一下几个条件:一是坡度大,所处地形能够很好的蓄水蓄物;二是构成这个地形的土质比较松散;三是在短时间内会形成大量具有突发性的水。

1.1地质地形条件从地形方面来讲,地势陡峭、山高沟深、整体纵度较大,是流程形状。

从地貌方面来讲,在通常条件下,泥石流具体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以及堆积区,在上游地区一般的地形比较多为三面环山,同时其中一面的出口形状呈漏斗状,比较开阔,同时周围山海拔较高,坡地势陡峭、山体破碎,缺少相应的起到保护作用的植被,能够集中大量的水和堆积物;在中游地区,要多为很狭窄和很陡深的峡谷,在很大程度上谷床纵坡的降度很大,能够使泥石流能够发声迅猛的直泄;而在下游地区,多为开阔平坦的平原或者河谷,能够容纳泥石流,为泥石流的冲击提供比较宽阔的空间。

1.2松散物质来源在通产情况下,泥石流多发生在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断裂褶皱地形以及地震频发的地区。

同时,地表破碎的岩石,出现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现象为泥石流的最终形成提供了较为大量的固体物质来源。

另外,如果岩层结构很松散,过于软弱,比较容易被风化,整体的地表结构很容易受到破坏,也能够为泥石流的发生创造诱发的条件。

还有就是人类的滥砍乱伐,破坏了地表的原始植被,破坏了生态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的水土流失,开厂开礦的废渣废料也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很好的物质来源和材料。

1.3水源条件分析在泥石流自然灾害发生过程中,水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的诱发条件和动力来源。

在通常情况下,泥石流的水源主要包括暴雨、冰雪融水以及水库溃堤防水等。

陕南地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防治

陕南地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防治

第37卷第2期GEOLOGY OF SHAANXI2019年12月文章编号:1001—6996(2019)02—0040—07陕南地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防治陈建兵1,陈帆2,金涛$(1.陕西地矿集团有限公司,西安710054; 2.陕西地矿第一地质队有限公司,安康725099)摘要:陕南安康市汉滨区是地质灾害高发区之一,区内主要为滑坡灾害,每年汛期因降雨引发多期突发性地质灾害。

以汉滨区广景花园滑坡灾害为例,分析突发地质灾害发生后的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及灾害防治工作,说明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体系、应急救援处置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陕南地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中图分类号:P694文献标识码:B1引言陕南地区地处秦巴山区,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复杂多变,雨量充沛,人类工程活动强烈,极易引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008年“5.12”汶川地震、2010年“7.18及“7.23”陕南暴雨山洪,在陕南秦巴山区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较为严重,出现了大量的灾情、险情。

安康市汉滨区区内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主要以滑坡灾害为主,是安康市滑坡高发区之一,全区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729处,其中滑坡灾害点692处,严重地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区内地质环境2.1地形地貌安康市汉滨区北依秦岭、南枕巴山,汉江、月河穿过区境中部,总的地势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主要地貌分为川道、丘陵、山地三大自然地貌。

河谷盆地开阔平缓,松散层堆积巨厚,盆地内漫滩、阶地、台地、丘陵等地貌均有发育。

丘陵斜坡地带植被覆盖率差,砂岩、泥岩相间沉积,易发生顺层滑坡和崩塌,二级以上阶地、台地膨胀土分布广泛,膨胀土滑坡较发育。

2.2气象与水文安康市汉滨区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受地形收稿日期:2019—09—26作者简介:陈建兵,男,45岁,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研究生毕业,现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及地热资源勘査。

为什么一些地区经常受到洪水的影响

为什么一些地区经常受到洪水的影响

为什么一些地区经常受到洪水的影响?
一些地区经常受到洪水的影响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降水量大和不规则分布:一些地区的降水量较大,且降水分布不均匀,容易导致短时间内的大暴雨或持续性降雨。

这些大雨可能超出地表和地下水系统的容量,导致河流水位急剧上升,从而引发洪水。

地形因素:地形因素是影响洪水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山区、丘陵和盆地等地形特征会导致雨水流速增加、集中流入河流,增加了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地形突变处还可能形成陡坡,导致水流速度加快,容易发生山洪。

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会影响水的渗透和滞留能力。

例如,土壤质地松散的地区和缺乏植被的区域容易导致降水迅速流入河流,增加洪水风险。

河道狭窄和河道堵塞:一些地区的河道狭窄、弯曲或存在河床淤积等情况,使得河流的输送能力减弱,易造成水流堵塞和水位上涨,增加了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城市化和人类活动:城市化和人类活动会改变自然水文系统,例如城市建设会增加地表径流和减少土地的渗透性,导致洪水发生的
频率和强度增加。

此外,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水利工程建设和排水系统设计等因素也可能加剧洪水的影响。

综上所述,降水量大、地形特征、土壤类型、植被覆盖、河道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一些地区经常受到洪水的影响。

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洪措施,包括加强监测预警、改善水利设施、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等,以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

陕西省安康市南部地区极端气象因素诱发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探讨

陕西省安康市南部地区极端气象因素诱发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探讨

陕西省安康市南部地区极端气象因素诱发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探讨作者:董妍凤乃杰杨艳超来源:《科技资讯》 2013年第36期董妍1 凤乃杰2 杨艳超3(1.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15; 2.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队陕西西安 710611;3.陕西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陕西西安 710014)摘要:2010年7月,陕西安康市南部地区在暴雨激发下多处暴发泥石流。

本次泥石流的集中暴发是在极端气象因素的诱发下多因子耦合异变的必然结果。

本文以安康市南部地区4县为例,从泥石流形成条件、形成机理角度,并综合气候条件、人工活动和地震因素对该地区泥石流地质灾害进行探讨,并对泥石流灾害的监测预警提出建议。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条件暴雨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12(c)-0235-04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我国的泥石流类型众多,暴发频繁,危害严重。

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则》,全国现有灾害记录的泥石流沟约11100条,是世界上泥石流分布最多的国家之一。

目前,全国有24个省、市、自治区出现过灾害性泥石流,其中约80%的泥石流灾害发生在四川、甘肃、陕西、等省[1]。

2010年7月中、下旬,极端气候引发的强降雨导致陕西省9个市,63个县(区)的365万人不同程度的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34亿元,其中陕西省安康市南部地区为重灾区。

本文针对2010年7月安康市中南部地区因暴雨导致的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为例,从气象、地质灾害的角度探讨本次泥石流暴发的原因并提出对该区地质灾害的监测及预警建议。

1 自然环境背景陕西省安康地区处于秦巴山区东段,北有秦岭山脉,构成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和阻隔我国南、北气候的天然屏障;南有大巴山脉倚屏。

形成南北高山夹持,汉江横贯其间,呈“两山夹一川”的地势轮廓(图1)。

全区地形可分为高中山区、中山区、丘陵区及盆地四类,其地形地貌因素容易导致地质灾害发生。

七盘沟泥石流调查报告: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方法

七盘沟泥石流调查报告: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方法

七盘沟泥石流调查报告: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方法一、灾害发生经过今年7月15日,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七盘沟所在地区突降暴雨,短短几小时内降雨量达120毫米。

暴雨引发的山洪迅速汇集,冲刷沟床,导致沟道水位急剧上涨。

随着水流能量的不断积累,沟床中的松散堆积物被激发,形成了大规模的泥石流。

泥石流沿途摧毁了2座桥梁、5栋民房,冲毁了1公里多的道路,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失。

二、灾害成因分析1. 地形条件七盘沟地处山区,沟谷狭窄,坡度大,流域内地质结构破碎,易于水流汇集。

此次暴雨过程中,短时间内降雨量大,水流迅速汇集,导致沟床水位急剧上涨。

2. 地质条件七盘沟流域内分布有大量的松散堆积物,主要为崩坡积物和冲积物。

这些松散堆积物在暴雨的侵蚀下,容易形成大规模的泥石流。

3. 人类活动影响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人为破坏植被现象时有发生。

过度开发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抗侵蚀能力下降,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三、防治方法探讨1. 植被恢复与保护加强生态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防治泥石流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对山区植被的保护,严禁乱砍滥伐,对已受损的植被进行及时恢复。

2. 工程措施在七盘沟沟口建设拦挡坝,以减缓泥石流的流速和冲击力。

同时,在沟道内设置排水沟和防侵蚀设施,降低沟床侵蚀速率。

3. 监测预警建立健全泥石流监测预警体系,通过气象、水文、地质等多方面信息,及时发布预警,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4. 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居民掌握必要的自救互救技能。

通过这次泥石流灾害的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灾害防治的重要性。

只有充分了解灾害成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希望这次调查报告能为今后的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七盘沟泥石流灾害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是地形条件,七盘沟地处山区,沟谷狭窄,坡度大,流域内地质结构破碎,易于水流汇集。

此次暴雨过程中,短时间内降雨量大,水流迅速汇集,导致沟床水位急剧上涨。

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作者:强菲等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5年第03期摘要:陕南秦巴山区受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对陕南28个县(区)的县域地质灾害区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其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得出结论:地质灾害沿主要河流、断裂、交通干道两侧一定范围内呈“带状”分布;地质灾害集中发育于年平均降雨量小于1 000 mm的区域,灾害点密度随年平均降雨量的增大而减小,年平均降雨量小于800 mm的区域灾害点密度最大;多数滑坡主要发生倾角范围在为20°~ 40°范围内;崩塌主要发生在多数崩塌倾角范围为40°~ 60°范围内;地质灾害集中发育于中低山区;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在泥盆系和元古宇地层岩性区;断裂的规模越大,对其两侧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也越大,深大断裂凤镇-山阳断裂带灾害点密度最大;宝成铁路两侧1 km范围内灾害点密度最大。

分析结论为陕南移民搬迁提供可靠的地质灾害防治依据。

关键词: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人类工程活动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5)03-0557-06Abstract:Due to the impact factors such as climate,hydrology,geomorphology,geological structure,lithology,and human activities,geological hazards occur often in Qinling-Daba mountain area.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geological hazard regionalization in 28 counties or districts of south Shaanxi Province,and the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logical hazards and impact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geological hazards show banding distribution along both sides of main rivers,fractures,and roads;(2) the geological hazards occur mostly in the area with an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less than 1000 mm.The hazard densit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average annual rainfall,and the hazard density is the greatest in the area with an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less than 800 mm;(3) most of the landslides occur in the slopes with an angle between 20 to 40°;(4) most of the collapse occur in the slopes with an angle between 40 to 60°;(5) the geological hazards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mountain area,and in the lithologic units of Devonian and Proterozoic eonothem;(6) the effects of fracture on the geological hazards on its sides enhance with the increasing scale of fracture;and(7) the hazard density is the greatest in the Fengzhen-Shanyang deep fracture and the area within 1 km to the Baoji-Chengdu railway.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scientific and reliable basis for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in migration relocation.Key words:Qinling-Daba mountain area of south Shaanxi Province;geological hazards;geomorphology;lithology;geological structure;human activities陕南秦巴山区受内部风化破碎的地层岩性、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纵横交错的断裂构造及外部区域性气象水文条件、剧烈的人类工程活动因素的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发育强烈、个数较多、灾害频发[1-6]。

陕西省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点与防治对策

陕西省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点与防治对策
(Coil.Resoures&Envmt.Sci.,Southwest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The main geological hazards in Shaanxi Province,China include rock fall,landslide,deb— ris flow,land collaps,soil erosion,land subsidence and ground crack.Among them,rock fall,landslide, debris flow and collaps studies
基本特征
地质环境制约着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
类不当的经济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起着诱导作
用。由于陕西省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特有的盆 地、高原及山地的区域地貌环境以及区域经济建 设布局的差异,导致地质灾害在发育种类、成因及 分布上均有一定的特征: 2.1具有地域性、相关性、群发性的特点 盆地地区(以渭河盆地为主)以地面沉降、地面 塌陷为主。山区(指秦巴山区)以崩塌、滑坡、泥石 流和水土流失等灾害为主。由于地质灾害因素之
件是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且危害严重的客观原因。
陕西省在我国从东南湿润区域到西北干旱区 之间起着过渡带的作用,位置最北的陕北和纬度 较低的关中,大部分属于暖温带,纬度最低的陕 南,属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陕西是我国东部季 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旱灾害频繁。季风一方面 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丰沛的雨量和水热同期的 条件,另一方面季风有着显著的年际、季节变化,其 进退的强度、时限、空间分布和是否反常是造成陕 西省大面积旱涝灾害的发生以及水资源短缺、水土 流失、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根本原因。每年的7~ 9月份降水量增多,也是环境地质灾害的多发期。 地质地貌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 陕西省地貌轮廓是经过吕梁、加里东、华里西、印 支、燕山、喜马拉雅和新构造运动等逐步发育形成

浅谈高原山区泥石流的成因_危害及防治措施

浅谈高原山区泥石流的成因_危害及防治措施

浅谈高原山区泥石流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郭枝明(西藏武警交通第八支队,西藏 阿里 859000)摘 要:西藏境内许多公路穿越崇山峻岭,许多路段受泥石流威胁。

特别是近年来,一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因素影响,西藏地区降水量明显偏多,暴雨极易诱发泥石流;二是青藏高原板块地壳运动处于活跃期,地震也易诱发泥石流。

本文以国道219线为例,浅谈泥石流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为公路设计、施工、养护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泥石流 形成条件 特征 危害 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U41815+61 概况新藏公路西藏段全长148815k m,平均海拔4500m 以上。

公路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受当时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沿线大部分区段都采用低位布线,设计标准和荷载等级都很低,且年久失修,道路整体抗灾能力差。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大的趋势,给青藏高原气候带来的影响是,西藏气候相对湿润,降水量明显增加,暴雨频率变大。

“5・12”汶川大地震及云南、攀枝花地震,以及西藏仲巴县618级地震后,标志着青藏高原板块地壳运动处于活跃期。

以上对公路的影响是,地质构造运动加剧,泥石流、洪水、冰雪害及冻土病害频频发生,在众多病害中,尤其泥石流的危害最为严重,一些区段稍有降雨或地震,便产生泥石流,阻断交通,给沿线物资运输造成很大困难,甚至直接影响边防稳定及当地经济发展。

2 泥石流形成条件经调查,G219线西藏段境内共有大小泥石流约500多条,泥石流类型随物源粒度特征的不同,分别表现为泥石流、水石流和水砂流,泥石流作为山地地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由水流侵蚀、搬运和堆积泥沙的水沙运动现象。

它的形成一般需要具备陡峻的地形,诱发的动力(常见的一是暴雨冲刷,二是地震)和充足的松散固体物质来源三大条件。

就G219线来说,以上三大条件都具备,就形成泥石流的基本条件。

因地震诱发的泥石流,其发生概率低,发生突然,规律性弱,难采取防治措施,故下文重点讨论由“水”诱发的泥石流。

陕南两次罕见的特大暴雨对比分析

陕南两次罕见的特大暴雨对比分析

陕南两次罕见的特大暴雨对比分析赵世发(陕西省商洛地区气象局·商州·726000)摘要通过对陕南两次特大暴雨发生时的主要影响系统、各种物理量场特征、卫星云图演变实况、地形特征等,综合对比分析认为,这两次特大暴雨都是由“副热带高压”外围的SW气流输送大量水汽和不稳定能量,配合高空槽、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影响产生的。

冷锋(“7.9”暴雨)或夜晚对流发展(“7.13”暴雨)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对流。

特大暴雨产生在中低层对流不稳定、高能舌和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区。

地形抬升和喇叭口地形效应也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特大暴雨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特征对比分析引言: 1998年7月9日,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地区丹凤县出现了世界内陆之最的特大暴雨(以下简称“7.9”暴雨,国家水利部、水文局组成的专家组认定为世界之最),6小时降雨量达1500mm以上。

突如其来的暴雨致使山洪爆发,河水猛涨,泥石流、滑坡体相继出现,商洛局部遭受了毁灭性灾害,导致8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42亿元。

事隔1年,同处陕南的安康地区紫阳县又出现了二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

2000年7月12日20时~13日20时安康地区紫阳县毛坝镇的24小时雨量达210.4mm(以下简称“7.13”暴雨)。

这次特大暴雨使得汉水干、支流洪水暴涨,诱发了多处严重的山体滑塌和泥石流,造成局部毁灭性的特大自然灾害。

受灾最为严重是紫阳县的毛坝、麻柳等20多个乡镇,据不完全统计,死亡276人,失踪10人,连接大西南的交通动脉——襄渝铁路中断168小时,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以上。

1 产生两次特大暴雨的主要天气形势和系统:夏季掌握副热带高压所在位置及其移动是陕南大降水预报的关键,尤其是特大暴雨预报与副热带高压的西进东退密切联系。

1.1 产生“7.9 ”暴雨的主要天气形势和系统。

1998年7月9日08时副高已控制陕南东部,安康500 hpa高度已达5890gpm,商洛上空在588线内(如图1A)。

陕西省2024年气象灾害特征及服务

陕西省2024年气象灾害特征及服务

陕西省2024年气象灾害特征及服务陕西省地处我国内陆腹地,气候多样,地形复杂,受季风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准确了解和预测气象灾害的特征,并提供有效的服务,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陕西省 2024 年气象灾害特征1、暴雨洪涝陕西省在 2024 年可能会面临较为频繁的暴雨天气。

受夏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高强度的降雨。

特别是在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由于地势较为平坦,河网密集,一旦遭遇暴雨,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城市内涝也可能成为一个突出问题,给交通、市政设施和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2、干旱干旱在陕西省也是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

2024 年,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长时间的少雨天气,导致土壤墒情下降,农作物生长受到威胁。

陕北地区由于降水相对较少,加之水资源分布不均,干旱的风险相对较高。

同时,干旱还可能影响到工业生产和居民用水。

3、寒潮与低温冻害在冬季,受寒潮的影响,陕西省气温可能会急剧下降。

陕北和关中北部地区容易出现低温冻害,对农业生产,尤其是设施农业和越冬作物构成威胁。

畜牧业也可能受到寒潮带来的大风和降温的不利影响,导致牲畜冻伤、死亡。

4、雷电与大风春季和夏季是雷电和大风天气的多发季节。

陕西省部分地区地势复杂,山区和河谷地带容易形成强对流天气,引发雷电和大风灾害。

雷电可能会击中建筑物、电力设施等,造成火灾和设备损坏。

大风则可能导致农作物倒伏、树木折断,对交通和电力线路造成破坏。

5、冰雹在局部地区,尤其是陕北和关中北部的山区,冰雹灾害时有发生。

冰雹的出现具有突发性和局地性,往往会给农作物带来严重的损失,果业受灾尤为突出。

二、气象服务应对措施1、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能力加大对气象监测设备的投入和更新,提高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利用先进的数值预报模式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天气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尤其是对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

同时,加强与周边省份的气象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对大范围天气系统的把握能力。

《陕西省水土保持区划》

《陕西省水土保持区划》

《陕西省水土保持区划》陕西省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地处黄河中游,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为了有效地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区划至关重要。

一、陕西省的自然地理概况陕西省南北狭长,跨越多个气候带。

北部为陕北高原,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相对较少,风沙较大。

中部是关中平原,气候较为温和,降水适中。

南部为秦巴山区,属于亚热带气候,降水充沛,地形起伏较大。

全省地形复杂,从北到南依次有黄土高原、渭河平原、秦岭山脉、汉中盆地和大巴山区等。

土壤类型多样,包括黄土、褐土、棕壤等。

植被分布也因气候和地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陕北以草原和荒漠植被为主,关中平原多为农田植被,陕南山区则以森林植被为主。

二、水土流失的现状及特点陕西省的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尤其是陕北地区。

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垦、放牧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加上黄土本身的疏松特性和降水集中等因素,导致大量的土壤被侵蚀。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水蚀和风蚀并存,沟壑纵横,土地贫瘠。

坡面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被带入黄河,对黄河下游的生态和防洪造成了巨大压力。

关中平原地区由于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活动对土地的扰动,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陕南秦巴山区,虽然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但由于地形陡峭,降水丰富,暴雨时容易发生山洪和泥石流,造成水土流失。

三、水土保持区划的原则和依据水土保持区划应遵循综合性、主导性、区域相似性和区域差异性等原则。

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土地利用、水土流失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

以地貌类型作为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因为地貌决定了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和土壤侵蚀的基本特征。

在二级区划中,重点考虑土壤类型、植被状况和水土流失强度等因素。

三级区划则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现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水土保持措施的特点。

四、陕西省水土保持区划的具体划分根据上述原则和依据,将陕西省划分为以下几个水土保持分区:1、陕北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这一区域包括榆林市和延安市的大部分地区。

汉中市山洪灾害特点及防治对策

汉中市山洪灾害特点及防治对策

汉中市山洪灾害特点及防治对策【摘要】分折了汉中市山洪灾害的特点,成灾的成因。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积极做好工程治理前期工作,加快工程建设步伐、适度提高防洪标准、搞好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加强管理,建立洪水保险制度。

【关键词】山洪灾害;特点;成因;对策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界于秦岭,巴山之间,南北宽约192.9公里,东西长约258.6公里,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辖10县1区,总人口372万,耕地面积386.6万亩。

境内地形分山地、丘陵和平川三类,呈东西向条状分布。

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5.2%,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14.6%,平川区面积占总面积的10.2%。

在山地和丘陵区,河网密布,集雨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565条。

汉中市属华中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雨由于受大气环流,纬度及地形影响,山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在800~1300毫米之间,局部年最高降雨量达2300.5毫米(1975年南郑小坝雨量站)。

降雨量在年内各月分配极不均匀,6~9月4个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

这种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条件,决定了汉中是一个暴雨洪水灾害频繁的地区。

汉中汉江平川段的防洪,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几次较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防汛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日趋完善。

但是在山区山洪造成的灾害,随着经济的发展规模愈来愈大,已成为防灾减灾工作的突出问题。

防御山洪灾害工作,引起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2012年汉中市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基础资料调查显示,全市需要进行防治的区域有93个,面积9432平方公里,涉及全市10县1区133个乡镇。

防治区内有99.77万人,居住在历年最高洪水位或百年一遇洪水位以下,受到山洪威胁。

山洪防御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1 山洪危害和特点汉中市山洪灾害频繁,建国以来的55年,就有42年发生不同程度的山洪灾害。

损失巨大,比较严重的年份有1949、1951、1952、1956、1962、1970、1981、1984、1990、1998、2002、2003年,2009年、2011年共15次,至于局部暴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几乎年年都要发生,使汉中市遭受到巨大损失。

陕西省暴雨灾害链实例分析及综合减灾对策

陕西省暴雨灾害链实例分析及综合减灾对策
1 建立和完善相应 的综 合减 灾管理 体系 .
我 国长期 以来采用分灾种管理机制 , 各涉灾管理部门 之间缺乏灾害信息和数据 共享的通道 , 因而制约 了综合防
据 统计 , 截止 2 1 0 0年 7月 2 6日 1 时 , 8 陕西省 共有安 人 、 中 l 汉 2人 ) 。 康 、 中、 汉 商洛、 渭南 、 阳、 成 宝鸡、 川、 铜 西安、 延安等 9 个市 6 县( )4 1 区 4 8万人 受灾 , 紧急转移安 置 7 . 万人 , 38 因灾死
露较为 明显 , 生态条件差 , 因此其涵蓄和 截留雨水的 频繁发生。
较差。这样 的生态环境和强降雨相互作用 , 有可能 极 汛期洪 水涨落迅 速、 峰高量大、 来势汹涌 , 甚至造成 区
洪水 灾害和严重 的水土流 失。此地 区主要 的地质 灾 型有黄土滑坡 、 陷。 湿
三、 合减灾建议及措施 综


3 暴 雨 一 洪 灾— — 环 境 污 染— — 疾 病 . 一

陕 西 省 主 要 暴 雨 灾 害 链 实 例 分 析
受灾 区的化工厂被破坏后 , 可能泄漏大量有毒有
2 灾 害 , 接 造 气体和液体 ; 镇排污管道被毁 , 导致污水横流 : 陕 市 直 城 会 洪
暴 雨 首 先 引发 滑坡 或 崩 塌 , 滑 坡 、 塌 的 形成 又 为 区和关 中平原 为暖温带半干旱或半湿润气候 , 而 崩 陕南盆.
泥石流的产 生提供 了充足的碎屑物质 , 再加上暴 雨提供 的 北亚热 带湿润 气候 , 山地 大部 为暖温带湿润气候 。 而 水 源 , 有利 的地 形下 , 在 泥石流就会产 生。这条灾害链是 省各个 区域 的降雨特征 分别 为 :陕北黄 土地 区年 降 陕西省暴雨 灾害链 中的主要灾害 形式。在 这~灾害链 中 , 4 0~ 6 0毫米 , 0 0 每年 5~ 9月为汛期 , 要是 高强J 主

陕南秦巴山区小流域暴雨洪水成因特征及计算方法探讨

陕南秦巴山区小流域暴雨洪水成因特征及计算方法探讨

2019年1月第41卷第1期地下水Ground waterJan.,2019Vol.41NO.1陕南秦巴山区小流域暴雨洪水成因特征及计算方法探讨胡晓娜(陕西省城固县水利局水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陕西汉中723200)[摘要]小流域洪水计算是中小水利工程水文计算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大,是工程建设规模及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陕南秦巴山区为例,通过对区域水资源现状、暴雨成因及类型特征进行分析,针对区域实际,结合区域内的宁强县广坪河、南郑县濂水河、佛坪县椒溪河等防洪工程的洪水计算实践,对不同的洪水计算方法进行比选研究,并对洪水成果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可知:适合秦巴山区的中小流域洪水计算方法较多,而本地工程多采用水文比拟法、由暴雨推求洪水法和经验公式法。

而不同计算方法所得出的成果各有差异。

洪水计算成果的最后确定,应根据流域特征,水文要素、具体洪水计算方法和计算方法依据,必须科学评价,最终确定合理的洪水计算成果。

[关键词]小流域洪水;暴雨洪水;成因特征;计算方法;陕南秦巴山区[中图分类号]TV12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1184(2019)01-0170-011区域概况陕南秦巴山区面积8.59x104km?,占全省总面积的41.8%。

南为巴山,北为秦岭,汉江横贯其间。

山地海拔一般1000-2000m,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m,为我省的最高点。

由于秦岭新构造运动具有北仰南倾的特点,致使秦岭山地,北陡南缓,北坡山岭陡峻,河谷深而短,南坡地势稍缓,溪谷源远流长。

巴山位于川、渝、陕、鄂交界,山势陡峭,溪谷发育。

秦岭山区较大的构造盆地有汉中、安康、西乡、洛南、商丹、太白、凤县等盆地,盆地内地下水丰富,是主要的工农业基地。

巴山地区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各类岩溶地形甚为发育,形成灰岩地区的特殊景观,且具有较丰富的岩溶水。

汉江迂回纵贯秦巴山脉之间,谷地标高一般为300-800m,有众多的构造盆地镶嵌于群山之中。

陕南山地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

陕南山地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

陕南山地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
缪祥生;范高功
【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年(卷),期】1993(000)0S2
【摘要】滑坡和泥石流是陕南山地成灾的主要物理地质现象。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从地质、地貌、水文工程地质特征、水文气象、人为因素诸方面,简要的分析了陕南山地滑坡、泥石流形成条件、区域分布规律滑坡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和滑坡转化成泥石流的辩证关系。

【总页数】7页(P85-91)
【作者】缪祥生;范高功
【作者单位】西安地质学院水工系;西安地质学院水工系 710054;7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
【相关文献】
1.长江上游陇南陕南地区滑坡泥石流发育程度遥感分析 [J], 周乐群
2.构造活动与地质灾害的相关性——浙西南山地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分布规律[J], 王帅;王深法;俞建强
3.陇南陕南滑坡泥石流发育程度及发展趋势研究 [J], 邓嘉农;赵继东;刘丹
4.陇南陕南片滑坡、泥石流群测群防试点县成果探析 [J], 郭利勇;韦忠;郭海
5.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中陇南陕南片防灾减灾效益评价 [J], 郭利勇;赵书平;韦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南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原因及特征分析摘要:为了减少山洪泥石流灾害对人类造成的伤害,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诱发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了其主要特征,提出了防御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灾害;山洪泥石流;原因;特征;防御措施
0 前言
在当前全球地质活跃、自然灾害频发特殊时期,应对自然灾害是各国、各地区的重中之重。

陕西省的南部,境内群山起伏,连绵不断,是一个多山的区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象气候条件决定该地区是一个洪涝灾害和泥石流频发的地区。

从理论上讲,山洪泥石流防治是一项庞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近几年,在防灾抗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收到了显著成效。

但是,事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之间矛盾在日益加剧。

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的认识,积极探索防治对策。

诱发山洪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原因
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有其自然成因,也有人为原因。

发生山洪灾害,是人与自然激烈冲突,没有做到和谐相处的结果。

1.1自然因素
(1)地质灾害隐患多
陕西南部山区地质环境脆弱,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危害严重。

仅商洛市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200余处,涉及泥石流60余处。

(2)高强度暴雨
对山洪灾害统计表明,持续降雨诱发者占山洪灾害总数的57%,局地暴雨诱发者约占总数的43%。

每年滑坡、泥石流发生的时间,以6~9月频次最高,尤以7~9月最为集中。

(3)地表土薄松散,植被差
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多断裂,且具长期活动性,动力地质作用强烈,沟谷深切,坡陡土薄,植被覆盖较差,地表蓄水能力差、产流时间短,产流量多,容易形成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特别是岩石裸露区表面岩层破碎,抗冲能力极差,每遇强暴雨即可造成泥石流灾害。

(4)山高坡陡,沟叉河系发育
洪水汇流时间短,洪水叠加遭遇机会多,洪峰流量大。

山区有强烈的褶皱、断裂和大幅度的抬升,造成雄伟的山势,高峻的山峰,为山洪、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更为强大的势能,使其更具突发性和冲击力。

1.2人为因素
(1)森林植被破坏、陡坡开荒,山区道路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对山区地表的破坏、扰动等,是造成地表及森林覆盖层蓄水保水能力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

山区地表裸露,坡面和沟谷风化侵蚀加剧,山坡稳定性遭到破坏,弃渣乱堆乱放,挤占河道现象严重,松散物增多,产流快,产流多,更加易于诱发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

(2)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山区人与自然争地、
争空间的矛盾更为激烈。

许多建筑物和设施营造在危险区内,容易受到洪水淹没或泥石流、滑坡的冲击。

山区建设用地历来十分紧张,村镇大部分建在河道阶地上,甚至一些村镇建设肆意挤占河道,大多数民房建在河边沟边。

近年来这些情况更为突出严重。

(3)受经济条件限制,山区城乡、村镇和民宅以及交通、电力、通讯、农田等设施防御山洪标准低,而且恢复重建困难。

2 山洪泥石流灾害的主要特征
(1)多发、复发性强
陕南秦巴山区属于全国山洪泥石流灾害多发地区之一。

根据统计,1992至今我国共有400个市县发生过山洪灾害。

这些地区大多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其中陕、云、贵、川、渝等省最为频繁严重。

(2)季节性强
主要发生在汛期,尤其集中在6~8月份,这一时期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

据不完全统计,夏汛发生的山洪灾害往往占全年山洪灾害的95%以上,其中6~8月份发生的山洪灾害占到80%以上。

(3)区域性明显
从陕西全省范围看,山洪灾害发生大多集中在陕南三市,宝鸡、西安、渭南市的秦岭北麓,延安、铜川市也占一定比例。

据统计,在1950年到2009年53年之中,共发生山洪灾害2400次(处)。

其中安康占24%,汉中占20%,宝鸡占18%,商洛占到16%,四个市境内山洪灾害占全省总数的78%。

山洪灾害涉及陕西省总面积的50%左右。

(4)暴雨山洪相伴而来,突发性强
山区山高坡陡,溪流密集,产汇流时间很短。

高强度暴雨是引发山洪灾害的直接原因。

在暴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几个小时就形成了严重山洪灾害,令人猝不及防。

(5)破坏性强,人员伤亡大
山洪泥石流常造成河流改道,公路、电力、通讯中断,耕地受淹,民房倒塌,尤其人员伤亡明显。

根据统计,1950-2009年,陕西省洪水灾害共死亡13000余人,其中近1万人属山洪灾害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高达77%。

3 防御措施与建议
客观地说,人类无法改变山区的地形地貌,也不能完全阻止暴雨洪水的发生。

长期以来,开展了大量的防御山洪灾害工作,加强森林保护与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河道清障与城乡防洪规划整治、编制落实防洪应急预案、暴雨预报与自动监测等取得丰硕的成果,还在防汛责任制和应急预案的方面取得一定经验。

尤其是近年来还利用计算机通讯技术,建立了一批雨量水情自动遥测速报系统,能够较快较好地反映实时雨水情。

但是面对一再发生的严重山洪灾害,尤其是严重的人员伤亡,加强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1)以人为本,以防为主
山洪灾害点多面广,如果采取大规模的工程措施,施工困难、工程量大、耗资多、费时长,不现实也不经济。

而且,山洪灾害突
发性强,主动预防和避灾更为重要有效,结果更好。

针对山洪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要立足于采取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防御措施,加快以尽量减少人员伤亡为目标的防灾体系建设,尽快改变人员伤亡严重的局面。

因此,本着经济科学的原则,结合山洪灾害的实际特点,要将预防和治理有机结合,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科学划定并规范管理山洪灾害危险区;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主动防灾避灾的意识;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当前重点是加强预警站点建设,夯实开展监测预报和群测群防的基础,并以预警站点为依托,开展滑坡泥石流群测群防工作;制定并落实防灾预案和救灾措施。

(2)远近结合,标本兼治
山洪灾害防治工作量大面广,防治困难,需要统一规划,分级分部门实施,确保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对山洪灾害频发地区,要因地制宜、分轻重缓急予以治理;根据各地区山洪灾害分区的特点,统筹考虑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各方面的目标,与改善生态环境结合,标本兼治。

一方面,对局部地区、重点山洪灾害区域的必须尽快采取工程措施予以有效治理。

另一方面,山洪灾害问题根本上是人与自然不协调的问题,是个生态问题。

滑坡、泥石流是一种突发性的山地灾害,也是水土流失的一种特殊类型。

防治山洪灾害,必须以大流域为依托,小流域为单元,加强水土保持,加强快生态建设。

(3)防“天灾”更需防“人祸”
除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山洪灾害的重要致灾因素之一,即山洪灾害既是自然给人造成的灾害,也是人对自然造成的破坏而形成的灾害。

防治山洪灾害,要正确面对防灾减灾工作中人与自然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针对山洪灾害的特点,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一方面要妥善处理山洪灾害防治与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科学安排防治措施,减轻山洪灾害影响。

同时,更要规范人的行为活动,减轻对水和土的侵害,努力达到人与水土、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江见鲸,徐志胜等. 防灾减灾工程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金凌霄,高文美. 浅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j].黄金科学技术,2005.13(6):45-47.
[3]谢洪. 山洪、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j].中国减
灾.2006(6):18-19.
[4]陈洪凯,唐红梅,马永泰等. 公路泥石流研究及治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40-224.
[5]周必凡,李德基,罗德富等. 泥石流防治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