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硅调速器电路图

合集下载

双向可控硅MAC97A6的电路应用

双向可控硅MAC97A6的电路应用

双向可控硅MAC97A6的电路应用MAC97A6为小功率双向可控硅(双向晶闸管),最多应用于电风扇速度控制或电灯的亮度控制,市场上流行的“电脑风扇”或“电子程控风扇”,不外乎是用集成电路控制器与老式风扇相结合的新一代产品。

这里介绍的电路就是利用一块市售的专用集成电路RY901及MAC97A6,将普通电扇改装为具有多功能的高档电扇,很适宜无线电爱好者制作与改装。

这种新型IC的主要特点是:(1)集开关、定时、调速、模拟自然风为一体,外围元件少、电路简单、易于制作;(2)省掉了体积较大的机械定时器和调速器,采用轻触式开关和电脑控制脉冲触发,因而无机械磨损,使用寿命长。

(3)各种动作电脑程序具备相应的发光管指示,耗电量少,体积小,重量轻,显示直观,便于操作;(4)适合开发或改造成多路家电的定时控制等。

RY901采用双列直插式16脚塑封结构,为低功耗CMOS 集成电路。

其外形、引出脚排列及各脚功能如图1所示。

工作原理点击下载原理图[/url] )。

市电220V由C1、R1降压VD9稳压,经VD10、C2整流滤波后,提供5V-6V左右的直流电源作为RY901IC组成的控制器电压。

在刚接通电源时,电脑控制器暂处于复位(静止)状态,面板上所有发光二极管VD1-VD8均不亮,电风扇不转。

若这时每按动一次风速选择键SB3,可依次从IC的11-13脚输出控制电平(脉冲信号),经发光管VDl-VD3和限流电阻R2-R4,分别触发双向晶闸管VS1-VS3的G极,用以控制它的导通与截止,再经电抗器L进行阻抗变换,即可按强风、中风、弱风、强风……的顺序来改变其工作状态,并且风速指示管VD1-VD3(红色)对应点亮或熄灭;当按风型选择键SB4,电风扇即按连续风(常风)、阵风(模拟自然风)、连续风……的方式循环改变其工作状态,在连续风状态下,风型指示管VD4(黄色)熄灭,在阵风状态下,VD4闪光;当按动定时时间选择键SB2,定时指示管VD5-VD8依次对应点亮或熄灭,即每按动一次SB2,可选择其中一种定时时间,共有0.5、l、2、4小时和不定时5种工作方式供选择。

可控硅控制电路图解及制作13例

可控硅控制电路图解及制作13例

可控硅控制电路图解及制作13例可控硅是可控硅整流器的简称。

可控硅有单向、双向、可关断和光控几种类型。

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寿命长、控制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可控整流、调压、逆变以及无触点开关等各种自动控制和大功率的电能转换的场合。

单向可控硅是一种可控整流电子元件,能在外部控制信号作用下由关断变为导通,但一旦导通,外部信号就无法使其关断,只能靠去除负载或降低其两端电压使其关断。

单向可控硅是由三个PN结PNPN 组成的四层三端半导体器件与具有一个PN结的二极管相比,单向可控硅正向导通受控制极电流控制;与具有两个PN结的三极管相比,差别在于可控硅对控制极电流没有放大作用。

可控硅导通条件:一是可控硅阳极与阴极间必须加正向电压,二是控制极也要加正向电压。

以上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可控硅才会处于导通状态。

另外,可控硅一旦导通后,即使降低控制极电压或去掉控制极电压,可控硅仍然导通。

可控硅关断条件:降低或去掉加在可控硅阳极至阴极之间的正向电压,使阳极电流小于最小维持电流以下。

简易单向可控硅12V触摸开关电路触摸一下金属片开,SCR1导通,负载得电工作。

触摸一下金属片关,SCR2导通,继电器J得电工作,K断开,负载失电,SCR2关断后,电容对继电器J放电,维持继电器吸合约4秒钟,故电路动作较为准确。

如果将负载换为继电器,即可控制大电流工作的负载。

可控硅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器件,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寿命长、动作快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活动导入以可控硅实际应用案例的展示,以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可控硅控制电路的制作13例1:可调电压插座电路如图,可用于调温(电烙铁)、调光(灯)、调速(电机),使用时只要把用电器的插头插入插座即可,十分方便。

V1为双向二极管2CTS,V2为3CTSI双向可控硅,调节RP可使插座上的电压发生变化。

2:简易混合调光器根据电学原理可知,电容器接入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最大值在相位上相差90°。

可控硅调压原理

可控硅调压原理

可控硅调压原理1. 可控硅(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的原理方框图如图1所示(1)整流电路采用桥式整流,将220伏,50赫兹交流电压变为脉动直流电。

(2)抗干扰电路为普通电源抗干扰电路。

(3)可控硅控制电路采用可控硅和降压电阻组成。

(4)张弛振荡器由单结晶体管和电阻组成。

(5)冲放电电路有电阻和可变电阻及电容组成。

2.可控硅(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原理图3. 可控硅(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工作原理图中tvp抗干扰普通电源电路。

采用双向tvp管子。

它对于电网的尖脉冲电压和雷电叠加电压等等干扰超过去额定的数值量,都能有效的吸收。

整流电路采用桥式整流,由4只二极管组成,d1,d2,d3,d4组成。

双基极二极管组成张弛真振荡器作为可控硅的同步触发电路。

当调压器接上市电后220伏交流电通过负载电阻rc,二极管d1到d4整流,在可控硅sch的a ,k两极形成一个脉动的直流电压。

该电压由电阻r1降压后作为触发电路的直流电源。

在交流的正半周时,整流电路通过电阻r1,可变电阻w1对电容充电。

当充电电压t1管的峰值电压up时,管子由截止变为导通。

于是电容c通过t1管的e1,b1结和r2迅速的放电,结果在r2上获得一个尖脉冲。

这个脉冲作为控制信号送到可控硅scr的控制极,使可控硅导通。

可控硅导通后的管压降很低,一般小于1伏,所以张弛振荡器停止工作。

当交流电通过0点时,可控硅自行关断。

当交流电在负半周时c又重新充电…周而复始。

改变可变电阻的阻值可改变电容的冲放电时间,从而改变可控硅的导通时刻,来改变负载上的的输出电压。

4. 可控硅(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元件参数的选择(1)二极管d1,d2,d3,d4于300伏,整流电流大于0.3安的硅流二极管。

型号2cz21b,2cz83e。

(2)晶闸管选用正向与反向电压大于300伏,额定平均电流大于1安的可控硅整流器件。

型号国产3ct。

(3)调压电位器选用阻值围470千欧的wh114—1型的合成炭膜电位器。

可控硅在单相电机中的调速电路

可控硅在单相电机中的调速电路

可控硅在单相电机中的调速电路发布时间:2009-12-09 09:44本文介绍一种简易电机调速电路,不用机械齿轮转化来变速,改善了机械设备使用的效率。

此简易电子调速电路适用于220V市电的单相电动机,电机额定电流在6.5A以内,功率在1kW左右,适用于家庭电风扇、吊扇电机及其它单相电机,若电路加以修改,则可作调光、电磁振动调压、电风扇温度自动变速器等用途。

其电路如图1所示。

硅二极管VD1~VD4构成一个桥式全波整流电路,电桥与电机串联在电路中,电桥对可控硅VS提供全波整流电压。

当VS接通时,电桥呈现本电机串联的低阻电路。

当图1中A点为负半周时,电流经电机、VD1、VS、R1、VD3构成回路,当B 点为正半周时电流经VD2、VS、R1、VD4、电机M构成回路,电机端得到的是交变电流。

电机两端的电压大小主要决定于可控硅VS的导通程度,只要改变可控硅的导通角,就可以改变VS的压降,电机两端的电压也变化,达到调压调速的目的,电机端电压Um=U1-UVD1-Uvs-UR1-UVD3,上式中,UVD1、UVD3的压降均很小,而反馈UR1也不大,故电机端电压就简化为Um=U1-Uvs。

可控硅VS的触发脉冲靠一只简单的单结晶体管VS电路产生,电容器C2通过电阻R4、R5充电到稳压管DW的稳定电压UZ,当C2充电到单结晶体管的峰点电压时,单结晶体管就触发,输出脉冲而使可控硅导通。

在单结晶体管发射极电压充分衰减后,单结晶体管就断开,VS一经接通,那么a、b两点之间的电压就下降到稳压管DW的稳定电压UZ以下,电容器C2再充电就依赖于点a到b点间的电压,因稳压管的电压已经降低到它的导通区域以外,点a到b点的电压取决于电动机的电流、R1和VS导通时的电压降。

这样,当VS导通时,电容器C2的充电电流取决于电动机的电流,在这种情况下便得到了反馈,这就使得电动机在低速时转矩所受损失的问题得到补救。

反馈电阻R1的数值经过实验得出,因此,VS在导通周期的时间内,电容C2便不能充电到足以再对单结晶体管触发的高压,然而,电容C2会充电到电动机电流所决定的某一数值。

75例经典电气控制接线图、电子元件工作原理图,先收藏!

75例经典电气控制接线图、电子元件工作原理图,先收藏!

75例经典电气控制接线图、电子元件工作原理图,先收藏!来源:技成培训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正文如下:1. 可控硅调速电路2. 电磁调速电机控制图3. 三相四线电度表互感器接线【正版】零基础学电工从入门到精通电工书籍自学彩图新编实用电工手册书建筑工程资料库454. 能耗制动5. 顺序起动,逆序停止6. 锅炉水位探测装置7. 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8. 电葫芦吊机电路9. 单相漏电开关电路10. 单相电机接线图11. 带点动的正反转起动电路12. 红外防盗报警器13. 双电容单相电机接线图14. 自动循环往复控制线路15. 定子电路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线16. 按启动钮延时运行电路17. 星形 - 三角形启动控制线路18. 单向反接制动的控制线路19. 具有反接制动电阻的可逆运行反接制动的控制线路20. 以时间原则控制的单向能耗制动线路21. 以速度原则控制的单向能耗制动控制线路22. 电动机可逆运行的能耗制动控制线路23. 双速电动机改变极对数的原理24. 双速电动机调速控制线路25. 使用变频器的异步电动机可逆调速系统控制线路26. 正确连接电器的触点27. 线圈的连接28. 继电器开关逻辑函数29. 三相半波整流电路图30. 三相全波整流电路图31.三相全波6脉冲整流原理图32. 六相12脉冲整流原理图33. 负载两端的电压34. 直流调速原理功能图35. 电动机接线一般常用三相交流电动机接线架上都引出6个接线柱,当电动机铭牌上标为Y形接法时,D6、D4、D5相连接,D1~D3接电源;为△形接法时,D6与D1连接,D4与D2连接,D5与D3连接,然后D1~D3接电源。

可参见下图所示连接方法连接。

36. 三相吹风机接线有部分三相吹风机有6个接线端子,接线方法如下图所示。

采用△形接法应接入220V三相交流电源,采用Y形接法应接入380V三相交流电源。

一般3英寸、3.5英寸、4英寸、4.5英寸的型号按此法接。

八款可控硅调压器电路图

八款可控硅调压器电路图

八款可控硅调压器电路图
首先可控硅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器件,其次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寿命长、动作快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目前交流调压器多采用可控硅调压器。

 可控硅调压器电路图(一)
 可控硅交流调压器由可控整流电路和触发电路两部分组成,其电路原里图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知,二极管D1—D4组成桥式整流电路,双基极二极管T1构成张弛振荡器作为可控硅的同步触发电路。

当调压器接上市电后,220V交流电通过负载电阻RL经二极管D1—D4整流,在可控硅SCR的A、K两端形成一个脉动直流电压,该电压由电阻R1降压后作为触发电路的直流电源。

在交流电的正半周时,整流电压通过R4、W1对电容C充电。

 当充电电压Uc达到单结晶体管T1管的峰值电压Up时,单结晶体管T1
由截止变为导通,于是电容C通过T1管的e、b1结和R2迅速放电,结果在R2上获得一个尖脉冲。

这个脉冲作为控制信号送到可控硅SCR的控制极,使可控硅导通。

可控硅导通后的管压降很低,一般小于1V,所以张弛振荡器停止工作。

当交流电通过零点时,可控硅自关断。

当交流电在负半周时,电容C又从新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便可调整负载RL上的功率了。

 元器件选择
 调压器的调节电位器选用阻值为470KΩ的WH114-1型合成碳膜电位器,这种电位器可以直接焊在电路板上,电阻除R1要用功率为1W的金属膜电阻外,其余的都用功率为1/8W的碳膜电阻。

D1—D4选用反向击穿电压大于300V、最大整流电流大于0.3A的硅整流二极管,如2CZ21B、2CZ83E、。

可控硅风扇调速器原理

可控硅风扇调速器原理

可控硅风扇调速器原理
可控硅是一种新型半导体器件,具有控制电压低、电流大、功率小、效率高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中。

在风扇调速器中,可控硅调速器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风扇的运转速度。

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有着重要意义。

可控硅调速器主要由电源电路、风扇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

其中,电源电路的作用是为风扇调速器提供足够的电压和电流;风扇驱动电路的作用是对风扇进行调速,并保持转速稳定;控制电路的作用是根据电源电路提供的电压和电流来控制风扇的转速。

在可控硅调速器中,风扇驱动电路有一个功率较大的电阻和一个与该电阻串联的可控硅模块,其目的是为了实现风扇转速可控。

同时,在风扇驱动电路中还安装有一个与该可控硅模块串联的晶闸管模块,其作用是为风扇提供一个可靠的起动电流。

由于晶闸管模块两端都接有触发脉冲电压,所以当触发脉冲到来时,晶闸管模块就会导通,使可控硅模块导通;当可控硅模块两端都接有断开脉冲时,可控硅模块就会截止,使风扇不能启动。

—— 1 —1 —。

可控硅调速电路图大全(六款可控硅调速电路设计原理图详解)

可控硅调速电路图大全(六款可控硅调速电路设计原理图详解)

可控硅调速电路图大全(六款可控硅调速电路设计原理图详解)可控硅特性1、额定通态平均电流IT在一定条件下,阳极---阴极间可以连续通过的50赫兹正弦半波电流的平均值。

2、正向阻断峰值电压VPF在控制极开路未加触发信号,阳极正向电压还未超过导能电压时,可以重复加在可控硅两端的正向峰值电压。

可控硅承受的正向电压峰值,不能超过手册给出的这个参数值。

3、反向阻断峰值电压VPR当可控硅加反向电压,处于反向关断状态时,可以重复加在可控硅两端的反向峰值电压。

使用时,不能超过手册给出的这个参数值。

4、控制极触发电流Ig1、触发电压VGT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阳极---阴极间加有一定电压时,可控硅从关断状态转为导通状态所需要的最小控制极电流和电压。

5、维持电流IH在规定温度下,控制极断路,维持可控硅导通所必需的最小阳极正向电流。

许多新型可控硅元件相继问世,如适于高频应用的快速可控硅,可以用正或负的触发信号控制两个方向导通的双向可控硅,可以用正触发信号使其导通,用负触发信号使其关断的可控硅等等。

可控硅工作原理在分析可控硅工作原理时,我们经常将这种四层P1N1P2N2结构看作由一个PNP管和NPN管构成,如下图所示。

当阳极A端加上正向电压时,BG1和BG2管均处于放大状态,此时由控制极G端输入正向触发信号,使得BG2管有基极电流ib2通过,经过BG2管的放大后,其集电极电流为ic2=β2ib2。

而ic2沿电路流至BG1的基极,故有ib1=ic2,电流又经BG1管的放大作用后,得到BG1的集电极电流为ic1=β1ib1=β1β2ib2。

此电流又流回BG2的基极,使得BG2的基极电流ib2增大,从而形成正向反馈使电流剧增,进而使得可控硅饱和并导通。

由于在电路中形成了正反馈,所以可控硅一旦导通后无法关断,即使控制极G端的电流消失,可控硅仍能继续维持这种导通的状态。

可控硅晶闸管调光电路

可控硅晶闸管调光电路

单向可控硅调压电路
可控硅交流调压器由可控整流电路和触发电路两部分组成,其电路原里图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知,二极管D1—D4组成桥式整流电路,双基极二极管T1构成张弛振荡器作为可控硅的同步触发电路。

当调压器接上市电后,220V交流电通过负载电阻RL经二极管D1—D4整流,在可控硅SCR的A、K两端形成一个脉动直流电压,该电压由电阻R1降压后作为触发电路的直流电源。

在交流电的正半周时,整流电压通过R4、W1对电容C充电。

当充电电压Uc达到T1管的峰值电压Up时,T1管由截止变为导通,于是电容C通过T1管的e、b1结和R2迅速放电,结果在R2上获得一个尖脉冲。

这个脉冲作为控制信号送到可控硅SCR的控制极,使可控硅导通。

可控硅导通后的管压降很低,一般小于1V,所以张弛振荡器停止工作。

当交流电通过零点时,可控硅自关断。

当交流电在负半周时,电容C又从新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便可调整负载RL上的功率了。

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图

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图

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图上图为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图,其工作原理为:接通电源,220V经过灯泡VR4 R19对C23充电...由于电容二端电压是不能突变的...充电需要一定时间的...充电时间由VR4和R19大小决定...越小充电越快...越大充电越慢...当C23上电压充到约为33V左右的时候...DB1导通..可控硅也导通...可控硅导通后...灯泡中有电流流过...灯泡就亮了... 随着DB1导通...C23上电压被完全放掉...DB1又截止...可控硅也随之截止...灯泡熄灭...C23上又进行刚开始一样的循环...因为时间短人眼有暂留的现象,所以灯泡看起来是一直亮的,充放电时间越短...灯泡就越亮,反之...R20 C24能保护可控硅...如果用在阻性负载上可以省掉.如果是用在感性负载,比如说电动机上就要加上去,这个电路也可以用于电动机调速上.简易混合调光电路图调光电路图如附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根据电学原理可知,电容器接入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最大值在相位上相差90°。

根据这一原理,把C1 和C2串联联接,并从中间取出该差为我所用,这比电阻与电容串联更稳定。

电路中,D1和D2分别对电源的正半波及负半波进行整流,并加到A触发和C1或 C2充电。

进一步用W来改变触发时间进行移相,只要调整W的阻值,就可达到改变输出电压的目的。

D1和D2还起限制触发极的反相电压保护双向可控硅的作用。

常用调光方法的工作原理核心提示: 1、脉冲宽度调制( PWM )调光法这种调光控制法是利用调节高频逆变器中功率开关管的脉冲占空比,从而实现灯输出功率的调节。

半桥逆变器的最大占空比为 0.5 ,以确保半桥逆变器中的两个功率开关管之间有一个死时间,以避免两个功率开关管由于共态导通1、脉冲宽度调制(PWM)调光法这种调光控制法是利用调节高频逆变器中功率开关管的脉冲占空比,从而实现灯输出功率的调节。

半桥逆变器的最大占空比为0.5,以确保半桥逆变器中的两个功率开关管之间有一个死时间,以避免两个功率开关管由于共态导通而损坏。

可控硅电路工作原理与接线

可控硅电路工作原理与接线

可控硅电路工作原理与接线从图上得知:这是可同时触发2个可控硅的触发板。

图中有一脉冲变压器,其次级有2组线圈,分别接图中的G1、K1和G2、K2接点。

对于交流可控整流输出电路或交流调压电路,其主回路都含有2只可控硅器件作为正负半周的可控整流器件,由于这二个可控硅的阴极不为同电位,故需用2路独立的触发信号,来分别触发这2只可控硅。

图中的G1、K1与G2、K2即为2路独立的触发信号的引线端。

其与可控硅连线为:G1与K1接第一个可控硅的栅极与阴极,G2与K2接第二个可控硅的栅极与阴极,请见下图的可控硅与触发板的连线:该图为可控硅交流调压电路,主回路有2只反并联可控硅组成,其D1管的栅极接触发板的G1引线端,D1管的阴极接触发板的K1引线端,D2管的栅极接触发板的G2引线端,D2管的阴极接触发板的K2引线端,D1与D2这二个可控硅是分别工作电源电压的正负半周:正半周(即UA>UB)时,可控硅D1的阳极电位高于其阴极,故G1端输入正脉冲触发时,可控硅D1由截止变导通。

而可控硅D2此时阳极电位低于其阴极,故G2端虽然也同时输入触发正脉冲,可控硅却不会被触发而导通。

负半周时,可控硅D2阳极电位高于其阴极,故G2输入正脉冲触发时,D2可控硅由截止变导通。

而可控硅D1此时阳极电位低于其阴极,故G1虽然也同时输入触发正脉冲,但D1可控硅却不会被触发而导通。

下面出一个可控硅交流调压电路,表示与触发板连接图:交流调压电路工作原理:在交流正半周时,其UA>UB,及此时D1管的阳极电位高于阴极,而D2管的阳极电位低于阴极,故当触发板发出触发脉冲时,虽然G1与G2同时产生正脉冲,只有D1管被触发而导通,G2管仍截至(见右侧的G1正半周负载波形)。

在交流负半周时,其UA<>。

可控硅调压器怎么接线 可控硅调压器电路图

可控硅调压器怎么接线 可控硅调压器电路图

可控硅调压器怎么接线可控硅调压器电路图
对于交流可控整流输出电路或交流调压电路,其主回路都含有2只可控硅器件作为正负半周的可控整流器件,由于这二个可控硅的阴极不为同电位,故需用2路独立的触发信号,来分别触发这2只可控硅。

关于“可控硅调压器怎么接线可控硅调压器电路图”的详细说明。

1.可控硅调压器怎么接线
对于交流可控整流输出电路或交流调压电路,其主回路都含有2只可控硅器件作为正负半周的可控整流器件,由于这二个可控硅的阴极不为同电位,故需用2路独立的触发信号,来分别触发这2只可控硅。

G1、K1与G2、K2即为2路独立的触发信号的引线端。

其与可控硅连线为:G1与K1接第一个可控硅的栅极与阴极,G2与K2接第二个可控硅的栅极与阴极,请见下图的可控硅与触发板的连线:该图为可控硅交流调压电路,主回路有2只反并联可控硅组成,其D1管的栅极接触发板的G1引线端,D1管的阴极接触发板的K1引线端,D2管的栅极接触发板的G2引线端,D2管的阴极接触发板的K2引线端,D1与D2这二个可控硅是分别工作电源电压的正负半周。

正半周(即UA》UB)时,可控硅D1的阳极电位高于其阴极,故G1端输入正脉冲触发时,可控硅D1由截止变导通。

而可控硅D2此时阳极电位低于其阴极,故G2端虽然也同时输入触发正脉冲,可控硅却不会被触发而导通。

负半周时,可控硅D2阳极电位高于其阴极,故G2输入正脉冲触发时,D2可控硅由截止变导通。

而可控硅D1此时阳极电位低于其阴极,故G1虽然也同时输入触发正脉冲,但D1可控硅却不会被触发而导通。

2.可控硅调压器电路图。

半导体器件可控硅交流调压器电路图

半导体器件可控硅交流调压器电路图

半导体器件可控硅交流调压器电路图可控硅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器件,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寿命长、动作快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目前交流调压器多采用可控硅调压器。

这里介绍一台电路简单、装置容易、控制方便的可控硅交流调压器,这可用作家用电器的调压装置,进行照明灯调光,电风扇调速、电熨斗调温等控制。

这台调压器的输出功率达100W,一般家用电器都能使用。

1:电路原理:电路图如下可控硅交流调压器由可控整流电路和触发电路两部分组成,从图中可知,二极管D1—D4组成桥式整流电路,双基极二极管T1构成张弛振荡器作为可控硅的同步触发电路。

当调压器接上市电后,220V交流电通过负载电阻RL经二极管D1—D4整流,在可控硅SCR 的A、K两端形成一个脉动直流电压,该电压由电阻R1降压后作为触发电路的直流电源。

在交流电的正半周时,整流电压通过R4、W1对电容C充电。

当充电电压Uc达到T1管的峰值电压Up时,T1管由截止变为导通,于是电容C通过T1管的e、b1结和R2迅速放电,结果在R2上获得一个尖脉冲。

这个脉冲作为控制信号送到可控硅SCR的控制极,使可控硅导通。

可控硅导通后的管压降很低,一般小于1V,所以张弛振荡器停止工作。

当交流电通过零点时,可控硅自关断。

当交流电在负半周时,电容C又从新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便可调整负载RL上的功率了。

2:元器件选择调压器的调节电位器选用阻值为470KΩ的WH114-1型合成碳膜电位器,这种电位器可以直接焊在电路板上,电阻除R1要用功率为1W的金属膜电阻外,其佘的都用功率为1/8W的碳膜电阻。

D1—D4选用反向击穿电压大于300V、最大整流电流大于0.3A的硅整流二极管,如2CZ21B、2CZ83E、2DP3B等。

SCR选用正向与反向电压大于300V、额定平均电流大于1A的可控硅整流器件,如国产3CT系例。

【珍藏】34种自动控制原理图,不容错过!

【珍藏】34种自动控制原理图,不容错过!

【珍藏】34种自动控制原理图,不容错过!
今天送给大家一些我收集的各类电气控制接线图,电子元件工作原理图,还有可控硅整
流电路及负反馈调速装置原理等等。

图片都是网络收集的,难免会有一些缺憾,明显错误的直接用画图软件编辑过,希望大家
包涵与理解。

——BY:一个60后的老电工
1. 可控硅调速电路
2. 电磁调速电机控制图
3. 三相四线电度表互感器接线
4. 能耗制动
5. 顺序起动,逆序停止
6. 锅炉水位探测装置
7. 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8. 电葫芦吊机电路
9. 单相漏电开关电路
10. 单相电机接线图
11. 带点动的正反转起动电路
12. 红外防盗报警器
13. 双电容单相电机接线图
14. 自动循环往复控制线路
15. 定子电路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16. 按启动钮延时运行电路
17. 星形 - 三角形启动控制线路
18. 单向反接制动的控制线路
19. 具有反接制动电阻的可逆运行反接制动的控制线路
20. 以时间原则控制的单向能耗制动线路
21. 以速度原则控制的单向能耗制动控制线路
22. 电动机可逆运行的能耗制动控制线路
23. 双速电动机改变极对数的原理
24. 双速电动机调速控制线路
25. 使用变频器的异步电动机可逆调速系统控制线路
26. 正确连接电器的触点
27. 线圈的连接
28. 继电器开关逻辑函数
29. 三相半波整流电路图
30. 三相全波整流电路图
31. 三相全波6脉冲整流原理图
32. 六相12脉冲整流原理图
33. 负载两端的电压
34. 直流调速原理功能图。

双向可控硅MAC97A6的电路应用

双向可控硅MAC97A6的电路应用

双向可控硅MAC97A6的电路应用MAC97A6为小功率双向可控硅(双向晶闸管),最多应用于电风扇速度控制或电灯的亮度控制,市场上流行的“电脑风扇”或“电子程控风扇”,不外乎是用集成电路控制器与老式风扇相结合的新一代产品。

这里介绍的电路就是利用一块市售的专用集成电路RY901及MAC97A6,将普通电扇改装为具有多功能的高档电扇,很适宜无线电爱好者制作与改装。

这种新型IC的主要特点是:(1)集开关、定时、调速、模拟自然风为一体,外围元件少、电路简单、易于制作;(2)省掉了体积较大的机械定时器和调速器,采用轻触式开关和电脑控制脉冲触发,因而无机械磨损,使用寿命长。

(3)各种动作电脑程序具备相应的发光管指示,耗电量少,体积小,重量轻,显示直观,便于操作;(4)适合开发或改造成多路家电的定时控制等。

RY901采用双列直插式16脚塑封结构,为低功耗CMOS 集成电路。

其外形、引出脚排列及各脚功能如图1所示。

工作原理点击下载原理图[/url] )。

市电220V由C1、R1降压VD9稳压,经VD10、C2整流滤波后,提供5V-6V左右的直流电源作为RY901IC组成的控制器电压。

在刚接通电源时,电脑控制器暂处于复位(静止)状态,面板上所有发光二极管VD1-VD8均不亮,电风扇不转。

若这时每按动一次风速选择键SB3,可依次从IC的11-13脚输出控制电平(脉冲信号),经发光管VDl-VD3和限流电阻R2-R4,分别触发双向晶闸管VS1-VS3的G极,用以控制它的导通与截止,再经电抗器L进行阻抗变换,即可按强风、中风、弱风、强风……的顺序来改变其工作状态,并且风速指示管VD1-VD3(红色)对应点亮或熄灭;当按风型选择键SB4,电风扇即按连续风(常风)、阵风(模拟自然风)、连续风……的方式循环改变其工作状态,在连续风状态下,风型指示管VD4(黄色)熄灭,在阵风状态下,VD4闪光;当按动定时时间选择键SB2,定时指示管VD5-VD8依次对应点亮或熄灭,即每按动一次SB2,可选择其中一种定时时间,共有0.5、l、2、4小时和不定时5种工作方式供选择。

简单实用的大功率可控硅触发电路图

简单实用的大功率可控硅触发电路图

简单实用的大功率可控硅触发电路图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10-2-19 0:00:00 | 1356 次阅读| 12次推荐| 0条留言
一般书刊介绍的大功率可控硅触发电路都比较复杂,而且有些元件难以购买。

笔者仅花几元钱制作的触发电路已成功触发100A以上的可控硅模块,用于工业淬火炉上调节380V 电压,又装一套用于大功率鼓风机作无级调速用,效果非常好。

本电路也可用作调节220V 交流供电的用电器。

电路见图。

将两只单向可控硅SCRl、SCR2反向并联.再将控制板与本触发电路连接,就组成了一个简单实用的大功率无级调速电路。

这个电路的独特之处在于可控硅控制极不需外加电源,只要将负载与本电路串联后接通电源,两个控制极与各自的阴极之间便有5V~8V 脉动直流电压产生,调节电位器R2即可改变两只可控硅的导通角,增大R2的阻值到一定程度,便可使两个主可控硅阻断,因此R2还可起开关的作用。

该电路的另一个特点是两只主可控硅交替导通,一个的正向压降就是另一个的反向压降,因此不存在反向击穿问题。

但当外加电压瞬时超过阻断电压时,SCR1、SCR2会误导通,导通程度由电位器R2决定。

SCR3与周围元件构成普通移相触发电路,其原理这里从略。

SCR1、SCR2笔者选用的是封装好的可控硅模块(110A/1000V),SCR3选用BTl36,即600V的双向可控硅。

本电路如用于感性负载,应增加R4,C3阻容吸收电路及压敏电阻RV作过压保护,防止负载断开和接通瞬间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压损坏可控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控硅调速器电路图
可控硅电机调速电路
该电路如图所示。

前级控制电路的电源供给电压从稳压管DZ 两端取得,R12为启动电阻。

VT必须选择BVceo大于400V的中功率管。

稳压管DZ的额定电流必须大于电风扇堵转时的电流(一般电风扇的堵转电流约300mA),其稳定电压为5V。

流过三极管的基极电流为Ib,集电极电流为IC,则:
设可控硅VS的触发电流为Igt当Ic=Igt的时刻,可控硅导通。

由(1)式指出。

如果βIb大于或者等于可控硅VS的触发电
流Igt,则在正弦电压的约0V处,可控硅即被触发,控制角为O,电风扇总是全速运转,不能调速(见下图)。

因此。

R7~R10阻值选择显得非常重要。

此RB为CC4518输出端只有一个高电平时的取值。

因为
CC4518属于BCD同步加计数器,其输出端Q3、Q2、Q1、Q0有时会同时出现多个为高电平的状态,使R7~R10多个并联后再加到VT的基极,这也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由于可控硅的触发电流Igt以及三极管VT的β、rce的离散性很大,使Rb的取值十分困难,必须测量出上述参数的实际值,再计算出Rb,然后在试验中微调。

遗憾的是该电路的控制角调节范围小于90°,速度调节范围小。

电机调速电路
下面介绍一种简易电机调速电路,不用机械齿轮转化来变速,改善了机械设备使用的效率。

此简易电子调速电路适用于220V市电的单相电动机,电机额定电流在6.5A以内,功率在1kW左右,适用于家庭电风扇、吊扇电机及其它单相电机,若电路加以修改,则可作调光、电磁振动调压、电风扇温度自动变速器等用途。

其电路如图1所示。

硅二极管VD1~VD4构成一个桥式全波整流电路,电桥与电机串联在电路中,电桥对可控硅VS提供全波整流电压。

当VS接通时,电桥呈现本电机串联的低阻电路。

当图1中A点为负半周时,电流经电机、VD1、VS、R1、VD3构成回路,当B 点为正半周时电流经VD2、VS、R1、VD4、电机M构成回路,电机端得到的是交变电流。

电机两端的电压大小主要决定于可控硅VS的导通程
度,只要改变可控硅的导通角,就可以改变VS的压降,电机两端的电压也变化,达到调压调速的目的,电机端电压
Um=U1-UVD1-Uvs-UR1-UVD3,上式中,UVD1、UVD3的压降均很小,而反馈UR1也不大,故电机端电压就简化为Um=U1-Uvs。

可控硅VS的触发脉冲靠一只简单的单结晶体管VS电路产生,电容器C2通过电阻R4、R5充电到稳压管DW的稳定电压UZ,当C2充电到单结晶体管的峰点电压时,单结晶体管就触发,输出脉冲而使可控硅导通。

在单结晶体管发射极电压充分衰减后,单结晶体管就断开,VS一经接通,那么a、b两点之间的电压就下降到稳压管DW的稳定电压UZ以下,电容器C2再充电就依赖于点a到b点间的电压,因稳压管的电压已经降低到它的导通区域以外,点a到b点的电压取决于电动机的电流、R1和VS导通时
的电压降。

这样,当VS 导通时,电容器C2的充电电流取决于电动机的电流,在这种情况下便得到了反馈,这就使得电动机在低速时转矩所受损失的问题得到补救。

反馈电阻R1的数值经过实验得出,因此,VS在导通周期的时间内,电容C2便不能充电到足以再对单结晶体管触发的高压,然而,电容C2会充电到电动机电流所决定的某一数值。

如果在某一导通周期电动机的电流增加,则C2上的电压也增加,故在下一周期开始时,C2就不需那么长的时间才能充电到单晶体的峰点电压。

这种情况下,触发角就被减少了(导通角更大),加到电机上的方根电压就成比例增加,致使有效转矩增加。

二极管VD5和电容器C1防止在导通期中由于触发单结晶体所造成的反馈,反馈电阻R1的取值具体如附表所示。

R2为限流电阻,它应保证稳定DW1 在稳压范围,稳定电流在10~20mA 左右,它并保证了脉冲移相角,当R2增大,移相角减小,电机两端的电压调节范围减少。

R4应保证电机两端电压的上限值,当R4增大时,输出到电机的电压上限下降。

R3是作单结晶体管温度补偿之用,当R3增大时,温度特性就要好一些,本电路也适用于可逆电机调速之用,负载端电压调节范围从35~215V连续可调。

若负载为电机或电磁振动线圈,它不要求对转矩进行补偿,则电路可以进一步简化,电路如图2所示,其工作原理同图1,输出电压主调节范围是35~215V,R1的作用是保证VS输出脉冲的幅度,R1增大,则输出脉冲也增加,若作调光,则可将负载改作灯泡即可。

若负载电压最大值不需要很高,则可将桥式整流电路改为半波整流,其输出至负载的电压调节范围为30~100V,其工作原理同前。

电原理图如图3所示。

风扇调速电路如图4所示,电路
采用了热敏电阻,当环境温度上升或下降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导致VT2的不断变化,使可控硅导通角前后移动,改变电扇两端的电压,风扇电机的转速即随之变化。

当环境温度上升时,电风扇转速高,反之则低。

选用元件时,二极管VD1~VD4耐压要高于400V,额定电流大于0.4A;可控硅VS耐压大于500V,额定电流为1A;单结晶体管BT35分压比η大于0.5;三极管3CG14的β大于80。

电路装好后,把风扇接在电路中,调整RP使风扇正好停转,然后用一把电烙铁靠近热敏电阻,热敏电阻变高时,风扇转速变快。

电烙铁离开热敏电阻,温度降低,转速应变慢,工作时RP 应调到适当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