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复习资料(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信念
信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务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的特征:稳定性、执着性、多样性、亲和性。
2. 理想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的特征:时代性、阶级性、现实性、超前性、实践性
3. 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4. 政体
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权体制,是形成和表现国家意志的方式,或者说是表现国家权力的政治体制。
5.国体
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6. 道德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7. 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8. 法律制定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9. 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调整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和。
10.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12.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13.国防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14.人生观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15.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16.享乐主义人生观
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
17.个人主义人生观
个人主义人生观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18.国家制定
即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19.公民
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20.国家认可
即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21.法律遵守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或电动。(注意:守法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22.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本质和核心。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3.“人民政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4.民法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5.民事行为
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领域内基于其意志所实施的能够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基本问答:
1.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什么特征?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在指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的法律更为严格。
2. 为什么说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人类社会是由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有机整体。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的公共生活规范和要求。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的状态。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 “法治”与“法制”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从内涵上讲有什么区别?
“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而“法制”通常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4.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5.刑法的概念和原则?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