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精选3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四)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四)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中,我不仅了解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还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教育的热情和信念。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教育的观点,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教育的认识。
书中强调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格和全面的能力,而不只是为了应试和取得好成绩。
这让我意识到,教育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知识。
我也开始思考教育应该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只是死记硬背知识。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教育者应该是孩子们的引路人和启蒙者,要敏锐地观察和引导学生的成长。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者的责任重大,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通过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对教育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也提升了自己对于教育的热情和信念。
希望能够将书中的观点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完整人格和综合能力的学生。
感谢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和思考。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3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3篇《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1在读完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后,着实给了我不少感受和启发。
从肖川先生的书中我深刻的理解了“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是社会的核心”,“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
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身上的担子是重之又重。
肖川先生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能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可见良好的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如何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呢?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觉得作为教师对学生付出无私的爱是必要的。
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轻松自在的学习,并从老师的身上学会为别人付出爱,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尊重每个孩子,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千差万别。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们不能“一视同仁”,要针对不同的孩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正所谓要因材施教。
尤其对班里的后进生,我们更要积极地关注他们,了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教育他们。
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成长。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容许孩子犯错,在不断地改正错误中进步。
我们要学会宽容,肖川先生说:“在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力量,它对于造就健康人格,培植宽容、真诚、信任与正直的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价值。
”后进生们他们犯错的机率要比优生多得多,所以我们更要学会宽容他们。
可事实上并非如此,有许多老师对待后进生的态度那可真是难以言说,一旦后进生犯错,他们便会以一种不屑的态度对待他们,有的甚至会恶语挖苦:“成绩那么差,还每天没事找事,真讨厌。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一)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一)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一本富有启发性和思想深度的书籍,通过作者的深刻分析和生动的案例,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价值。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工具,更是培养人的品格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格为目标,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使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同时,书中也提到了教育需要有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只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才能让教育者保持初心,发挥出最大的影响力。
在这个时代,教育者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变革,但只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才能让他们不动摇,坚定前行。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深刻领悟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也让我对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为社会培养更多有品德、有能力的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范文(二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范文《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读后使我对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者通过对教育的探索和思考,提出了一系列令人信服的观点和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与意义。
首先,作者强调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个性发展。
他认为,教育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这与当今教育系统中注重灌输和应试的倾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者提醒我们,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满足对知识的需求。
只有当学生能够思考问题、创新并独立解决问题时,他们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潜力,为社会作出贡献。
其次,作者强调了教育的有关性。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体的发展,也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教育是培养和传承社会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也是为了提高社会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手段。
因此,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应当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紧密相连。
教育不仅要关注个人的成长,更要明确其与社会的关系。
这对于当代教育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警示。
我们不能满足于教授学生知识,更要关注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再次,作者讨论了教育的民主性。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开放、平等和包容的过程。
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灌输,更应该是一个双向的交流和互动。
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探讨和思考,相互尊重和倾听。
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只有真正将教育理解为民主过程,才能使教育更加公正和有效。
最后,作者着重强调了教育的持续性和全面性。
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的课堂上进行,更应该是一个贯穿生活的过程。
教育应该涵盖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和道德等多个方面。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
教育者应该从学生的全面需求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精彩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精彩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1阅读完肖川教授撰写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后,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书中写到:“《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才,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崇拜,敬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
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
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
作者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
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捧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没有“误尽苍生”的负罪感,没有“走进死胡同”的沉重感,也没有被驳得一无是处无所适从的惶惑。
肖川博士是一个可敬的建设者,而不只是一个睿智的批评家。
游历他教育思想的家园,在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常能得到“原来可以这样做”的启迪。
凭着对国内外教育的广泛研究,凭着对教育使命的深刻认识,凭着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肖川博士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教育的美好蓝图: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到对教育传统的尊重和扬弃,可以读到对教育现状的剖析和反思,可以读到对域外教育的研究和借鉴。
因为这是从教育现实的土壤上开出的理想之花,读她的感觉才能这样的亲切。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心得体会(3篇)
最近读了肖川教授撰写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这是他用时10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
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触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和成长等等。
在他的演绎下,教育理想与信念居然如此异彩纷呈!激起我们去实践、完善和升华。
浏览完这本书后,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入的熟悉和理解。
书中写到:《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才,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由于这类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崇拜,敬佩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
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
明显,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
作者以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可以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
因此,我熟悉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当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建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本书使我体会到在教育上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书中说:餍饫整天,无所专心,精神委靡,麻痹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分,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寻求出色,则是学生取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
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全人的教育所需要的。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同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的与自然界融合,更多的感遭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暖和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肖川先生说过:教育的道理,实在都是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
比方说,要尊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成人应当优先于成材,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等等。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10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10篇)打开了那本棕色封面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拜读后轻轻阖上。
然而我的心却不能随书页的合拢而平静,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肖川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
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和乐观的期待上。
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者”的书。
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
他道出了教育成功的前提,也点明了许多人失败的根源。
它像一盏明灯,为我的教育导航。
这本书谈的内容很丰富,“用思想提升品质”“教育的意蕴”“审视教育目标”“完美的教学”“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教育期待”教育教学生活方面作者均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一、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或政治、法律的传授和传输。
他提出“要尊重儿童需要,崇尚自然,创设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一种社会机构,它服务于三大目的;对学生监护、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水平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诸如兴趣、态度、价值的其他那称之为学习的行为等)教育是对人的成长提供服务和帮助:学校绝不可能是军营、监狱、医院,应成为人民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
在人的童年和少年时,应该展示出生命的灿烂,跃动,纯真与生机勃勃”。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日常生活话的”不应当拘泥于规则和机械憧憬式死板运做的体制。
而应当促进不用语言、不用教诲,而凭本身的气息和意义起到教育作用的日常生活方式自发的出现在学校里。
然而这一点似乎没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
我们的教育似乎更关注儿童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则掩盖在教育的这种社会职能之后,被有意天意忽略了。
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木神通,可在他们身上确难寻真情流露,个性释放。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2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一本极具思想深度和教育价值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同时也对教育的实践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远大的目标。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作者认为,教育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事业,它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国家的命运之舟。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其具备理性思维、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面对现实生活的挑战和困境。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个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幸福。
其次,这本书强调了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教育的理想是对教育的根本追求和理念,它是教育事业的灵魂。
教育的理想应该是真理的理想、美的理想和善的理想。
真理的理想是追求知识的真理和科学的精神,美的理想是追求美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善的理想是追求善的品质和道德行为。
教育的信念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坚定信任和支持,它是教育事业的动力和保障。
教育的信念需要教育者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潜力和价值。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是教育者坚持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它们为教育工作提供了奋斗的动力和精神支持。
再次,这本书强调了教育者的职责和使命。
教育者是教育事业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他们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要责任。
教育者需要具备高尚的教育情操和职业道德,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教育者需要具备深厚的学识和广博的知识,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教育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使教育活动更加有效和有趣。
教育者还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精神,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教育者的职责和使命是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默默奉献,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这本书呼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教育不仅仅是教育者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范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整理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1《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是作者肖川博士历时十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集。
文章的话题都直抵人心,说出了我们教育者的心理话,读书的过程是与读者对话的过程。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感受到肖川博士那质朴与豪放、灵性与率真、睿智与宽厚集与一身的学者风范,还有他那颗对教育事业无限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
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诗意教育,也渴望着自己去发现、去体味教育中那如诗如画的意境。
在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要与经典为友;告诉我们教育带给了我们什么;告诉我们要审视我们的教育目标;告诉我们教师要“六个学会”即“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六个学会”。
一、学会等待学会等待,我们要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失望,多一点信心;少一点冷漠,多一点亲切。
学会等待,意味着我们要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我们要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正是新课程下的对学生评价机制的变化。
我们要发展的看学生,我们要看学生的发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们付出真诚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二、学会分享教师要给学生以更多的展示、引领和平等的给予,就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学会与学生共同分享。
教师学会了倾听,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看世界。
这就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应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给予,而不是施舍。
这也正是新课程下的教师的角色的转换和师生应该建立起来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体现。
三、学会宽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犯错误,而教师对他们多一些宽容,定会取得悬崖提缰的良好的自我教育效果。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样本(5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样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一本深入探讨教育问题的著作。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卓越的潜力。
书中首先讨论了教育的目标问题。
作者指出,教育的根本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他们的品格和人格。
教育应该使每个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在讨论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时,作者强调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兴趣进行调整和定制。
作者提倡启发式教学和学生参与式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此外,作者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思考。
他认为,教育改革不仅仅是改变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改变教育系统和文化。
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为核心。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我明白了教育是塑造未来的重要工具,它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同时,我也认识到教育需要个性化和灵活化的方法,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潜力。
这本书对于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从业人员来说是一本必读的书籍。
它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教育问题的视角和方法,启发了我们对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们能够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样本(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一篇让我深深感动的文章。
作者在文章中传达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者应该具备的信念和理念。
首先,作者强调了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基石,也是社会进步的引擎。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出一代代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同时,作者还指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和处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作者谈到了教育者应该具备的信念和理念。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后感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后感篇102月19日星期六上午01:25在班主任的推荐下,我在寒假阅读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
这本书是肖川博士历尽10年心血铸就的一本极具价值的教育随笔。
书中收录的60多篇__,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在对这篇__仔细品味之后,深深地感受到了全文洋溢着一种对美的向往和追逐。
肖老师以和蔼的语言、谦和的态度和似火的激情启发我拓宽视野,积极思考: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理性精神、良好教养且人格独立的人。
__中妙趣横生、妙语连珠,巧妙地帮助教师激活教育的智慧和生成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充满着人生的终极关怀,让我在读完__后耳目一新肖川老师在__中大量的运用了感性的材料与事实,说明了"生命教育"的方向与方法,为我们清晰地诠释了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并不断地用他风趣、幽默的语言,阐述出生活中的一个个哲理: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关注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奔腾汹涌,让智慧的火花激情绽放——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追求;贴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领成长的方向,探寻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这是课程目标的追求;尊崇生命的在场,点化生命、润泽生命,你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孩子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这才是教育,生命的教育。
老子有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弱之能胜,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
"水,天生丽质,柔弱多情,可以成江海而波涛滚滚,可以轻浮绿叶,涓滴石穿。
肖川老师的文字正如这水,甘美而清澈!没有这水浇灌的土地,何以绿草丛生;没有这水滋润的心灵,谈何清纯无暇。
感动如水,普通而又伟大,平凡却又崇高。
我们未必是能够书写轰轰烈烈事迹的感动之人,但我们却可以把这份感动赋之于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读到文中的许多句子,同样激起了我的共鸣。
在这些字里行间中,思想的开放性、彻底性也愈发清澈、敞亮。
肖川老师大胆地揭示了当今教育的弊端——就如肖川老师自己所说的那样:"只有严肃地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阴暗与丑陋的现象进行无情的揭露、批判、抨击和否定,才能更好地凸现正义与良知的可贵,也才能对美好的事物、崇高的价值最终有所肯定。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1《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是肖川历时10年写就的译本教育随笔。
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领域和主题,肖川在书中全力宣传他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在他演绎下,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竟然如此异彩纷呈!激发我们殚精竭虑地去实践、完善和升华。
本书收录的是教育随笔,诠释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道德教育、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等话题。
他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
肖川说:“要与经典为友。
”“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渲染与皈依。
”只有丰厚的学识和彻底的理性才能赋予人一种大气。
这种大气,作为教师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只有大气,才能真诚地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拓展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
肖川推崇“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成为你自己,要长于展示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自我、更新自”,他批评急于希望学习给他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与实惠,这就需要我们以宁静、闲适的心绪来对待。
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都具有益人心智、沁人情性、优化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都会益人心智、沁人性情、优化气滋养人生的价值。
我们要与经典为友,让学习成为我们教师生活的一部分。
读书学习,是一剂灵丹妙药。
它不仅会让我们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获得一种“定力”,而且也能填补我们日益贫乏的心灵。
我们应该将读书融入自己的生活,要成为一个永不满足的学习者。
当我们的阅读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的思维火花就会闪现,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丰腴,就能用思想来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用思想去陶冶学生的心灵,用思想去滋养后中的人格。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9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9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篇1《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北京师范大学肖川博士历时10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
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道德教育、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等等。
它对教育中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从而收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以孔窥豹、洞幽察微的效果,给人以教育智慧启迪。
肖川博士勤于思考与探索,求真务实,常常以浓浓的情怀表达新锐的思想。
劳凯声先生称赞道:我觉得他的文章是美文。
张清平赞美肖文很“酷”,激情洋溢,文采斐然,他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堪称教育学界美文。
十年磨一剑。
肖川苦心旨意,高屋建瓴,写成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并全力宣传他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在他演绎下,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显得异彩纷呈,激发我们殚精竭虑地去实践、完善和升华。
教育的理想是什么?教育的理想是打造理想的教育,培育理想的校园,培养理想的教师,塑造理想的学生。
什么是理想的教育?在肖川的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是一种良好的教育。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到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教育。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心得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心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心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心得篇1读肖川教授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总会有阵阵的心得产生,字字句句皆是经典,时时处处有感动。
在忙碌了一天以后,在沉沉的夜色下,在漫漫的长夜里,挑一盏孤灯,或伴一杯香茗,手捧一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相信它会给您带来意外的收获这是肖川的教育随笔。
他给教育随笔的定义是一种教育思想的表达方式,用精辟优美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
他将这种表达方式进行的十分深刻,给了我很深的触动。
他在写教育随笔的时候“力透纸背”,想运用自己最好的语言来表达,也用自己最独特的角度去看问题,去分析问题,会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论述问题。
而我曾经的观点是:教育随笔,就是把教育当中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至于记录到什么程度,我没有细细想过,所以往往记录的文字会显得肤浅。
而他则给了我一个榜样,如何用最真的态度来写教育随笔,如何让最真的东西不入俗流,而提升到另一个层次。
我意识到了作为一篇随笔也有它可字字斟酌的地方。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心得篇2最先吸引我去读肖川先生的书是偶然在杂志上看过他的“六个学会”,他说:“广大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深深地吸引着我。
我细细品味他的文章,里面无处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
肖川先生的随笔,让我感受到一个“随”字:随和,随意,随缘,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而是像朋友之间的促膝而谈。
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
下面是我自己读完全书后的一点体会:一、他告诉了我们教育的灵魂书中提到,教育的灵魂该是道德教育,很多时候,我们趋向的是一种无视主体性的教育。
这种无视主体性的道德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数表现为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自律能力,缺乏进取精神,表现出盲目从众和循规蹈矩,表现为逆来顺受。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摘录:教育即解放,意味着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
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获得成就感,就会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以及主动性。
相反,如果学会鼓励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那么,学生就会在学习中获得自信,得到很大的提高。
我认为,理想的课堂应是智慧的课堂,学生能主宰自己,能与老师平等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的见解,有丰满的个性,说自己所想,写自己所思。
在这里,没有人拾人牙慧,没有唯唯诺诺。
对话的主体必须有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听他人的渴望,如果没有这种对话意识,没有这种渴望,即使有再华丽的辞藻,再优美的句子,都不是对话,而可能是别的什么。
我们大坝中心学校的很多学生,其实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多都是主动回答问题的,都是积极认真交流的,我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这种自主意识。
还有尊重,要让学生有自主意识,前提就是尊重,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搞好管理,为学生的进步而探索,教育即解放!《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2教育即解放,意味着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
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获得成就感,就会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以及主动性。
相反,如果学会鼓励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那么,学生就会在学习中获得自信,对话的主体必须有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听他人的渴望,如果没有这种对话意识,没有这种渴望,即使有再华丽的辞藻,再优美的句子,都不是对话,而可能是别的什么。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5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1刚拿到肖川博士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猛一看书名,感觉很高大上,里边应该是高深艰涩的理论。
拿起来,慢慢读进去,发现并不是这样。
其实说都是朴实无华的教育理念。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与经典为友》这一篇。
“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些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
道不远人,大道至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成才先成人,性格决定命运,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这都是教育中简单朴实的追求。
但是现在我们为了花样翻新,搞革新,搞模式,搞突破,搞新理念……古老的智慧不是疾风暴雨般的浇注就能心领神会的,也不是简单的诵记就可以得其真传的,他需要反复的咀嚼、不断的玩味、再三地琢磨,需要“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的功夫。
有的人研究出某个“模式”,还动用手中权利,让大家跟着观摩、学习,回去后实践个性。
一段时间后不了了之。
比如,前段时间安徽某学校自创“餐桌式座位”,学生上课面对面。
教室里学生面对面坐,学生时不时互相讨论、老师拿着课本“全班绕”。
学校对外称这是“生态课堂”,类似于美式的自由教学,这是课程改革的实验。
但是一线的教师却称这样做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
低年级的学生本来自控力就差,天性本来就好动,这样‘餐桌式座位’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小学生对这种座位方式并不适用。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记得我刚上班的时候是在一所中学。
有一个学期学校领导领着部分中层领导去某地参观,回来后也发动大家都重新编排座位。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面对面就坐。
当时我教了两个班。
除了我任班主任那个班没有那样调整座位外,全年级17个班都改成了“餐桌式座位”。
但是,那种方法只用了一个月,大家就全部回到了原来的排座位方式。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标准版本(二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标准版本读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对教育产生了一些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这本书首先让我明白了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塑造人的思想品德,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教育的价值观和信念。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不应该把学生仅仅视为一种工具或资源来利用。
而教育的信念则是教育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者应该对学生负责,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育者也要有信心和信念,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只要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关爱,他们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家庭对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教育的地方,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我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信念进行了反思。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重大。
我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创新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要始终保持信心和信念,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尽我所能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
总之,《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和意义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秉持正确的教育信念,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标准版本(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一本经典的著作,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在书中深入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并产生了一些深刻的感悟。
首先,我被作者对于教育的理想所启发。
作者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精选3
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精选3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1近期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颇有收获。
这本书收录的是肖川近年来创作的教育随笔。
读着他所写的一篇篇美文,我也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肖川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
“现实生活中,机构的职能错位却有时发生。
正如监狱可能成为一所学校一样,学校也完全可能成为一所监狱。
”
“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
为‘标准件’和‘工艺品’。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多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
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
俄国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
”然而。
剖析我们当今的教育,似乎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却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
我们的教育过早过多地给予孩子们约束,不准干这,不准干那,课堂上只有举手才能站起来发言;为了避免作业出现错误,任何人不许做题,老师讲了后才做;不喜欢音乐,却硬是被家长拉去学乐器;不喜欢美术,却硬是让家长按者在宣纸上泼洒笔墨;明明孩子喜欢摆弄些科技制作什么的,却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熟不知,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这样更宜于个性的自由的发展。
人人都企盼被欣赏,而不员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
“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我们中国的教育被人称为“听话的教育”,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才与神童,许多专家与学者,在他们身上却很难找到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
学生们没有了自己的主张,习惯于人云亦云了,随波逐流成了一种大趋势。
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吗?
由此看来,人必须成为自己的解放者,并在伦理意义上成为自己的创造者。
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要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成为人们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还学生真正的自由,让他们每个人都个性张扬。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让我看到了教育随笔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这种记录教育的形式产生了兴趣。
这种对理性世界的感性表现让人在欣赏中华文字之美的同时汲取着丰富的专业营养。
畅游于此,让人心境开阔,灵感涌动。
读此书,必要用心才有所感,有此所感才有所得。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2在读完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后,着实给了我不少感受和启发。
从肖川先生的书中我深刻的理解了“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是社会的核心”,“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
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身上的担子是重之又重。
肖川先生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能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可见良好的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如何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呢?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觉得作为教师对学生付出无私的爱是必要的。
让
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轻松自在的学习,并从老师的身上学会为别人付出爱,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尊重每个孩子,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千差万别。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们不能“一视同仁”,要针对不同的孩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正所谓要因材施教。
尤其对班里的后进生,我们更要积极地关注他们,了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教育他们。
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成长。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容许孩子犯错,在不断地改正错误中进步。
我们要学会宽容,肖川先生说:“在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力量,它对于造就健康人格,培植宽容、真诚、信任与正直的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价值。
”后进生们他们犯错的机率要比优生多得多,所以我们更要学会宽容他们。
可事实上并非如此,有许多老师对待后进生的态度那可真是难以言说,一旦后进生犯错,他们便会以一种不屑的态度对待他们,有的甚至会恶语挖苦:“成绩那么差,还每天没事找事,真讨厌。
”“你学习怎么不积极呀?好事找不到你,坏事离不开你。
”有的还加以拳打脚踢。
试想,这样的教育方
式会得到怎样的教育效果呢?不言而喻。
面对学生的犯错,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宽容、信任和理解,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
教师相信学生,学生就会相信自己,只有有了自信,他们才会在成长的道路上积极进取。
肖川先生告诉我们:“广大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作为教育者,让我们带着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让孩子们成为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3阅读完肖川教授撰写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后,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书中写到:“《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才,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崇拜,敬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
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
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
作者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
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
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
捧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没有“误尽苍生”的负罪感,没有“走进死胡同”的沉重感,也没有被驳得一无是处无所适从的惶惑。
肖川博士是一个可敬的建设者,而不只是一个睿智的批评家。
游历他教育思想的家园,在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常能得到“原来可以这样做”的启迪。
凭着对国内外教育的广泛研究,凭着对教育使命的深刻认识,凭着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肖川博士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教育的美好蓝图: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到对教育传统的尊重和扬弃,可以读到对教育现状的剖析和反思,可以读到对域外教育的研究和借鉴。
因为这是从教育现实的土壤上开出的理想之花,读她的感觉才能这样的亲切。
在肖川博士的教育辞典里,没有强制只有引导,没有说教只有熏陶,没有抱怨只有欣赏,这本书使我体会到在教育上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书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
和人格品质。
”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畅游肖川博士教育理想的世界,感悟到的实在很多。
我愿成为一个执着的追梦人,一个快乐的追梦人,做一个“人性化”的,能够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精选3篇)】
1.《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
2.《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
3.《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5篇
4.《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3篇
5.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作文
6.教师读书笔记精选
7.《红岩》读书笔记「精选」
8.目送读书笔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