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邕州历史渊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新会书院:位于南宁市解放路42号。由旅居南宁
的广东新会籍人士于乾隆初年集资兴建。1949年在 此开办冈州小学,后改为解放路小学。 新会书院现存三进两廊,占地750平方米,为抬梁 式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青砖清水墙,建筑布局紧 凑,高低错落有致,庄重典雅。 新会书院是南宁市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 代会馆建筑,是前清时期南宁商贸频繁、商业兴旺 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 城区水运航线上,邕江沿岸从大坑口到桃园路西出 现了许多商埠码头,比较有名气的有:大坑口码头、 仓西门外码头、安塞门外码头、祭江台下码头、石 巷口码头、万寿宫码头。 • 每天进出码头的船只,川流不息,有诗云:
隐隐歌声报晓晴 篙工报道抵邕城 货船江面排鳞似 万杆桅樯数不清
——《邕州杂咏》
• 当时,桂东南及广东、福建籍商人大量来邕州经 商,利用水运,沟通南宁与粤、港、澳的商品交 换,贸易甚是旺盛。清朝诗人黄体元有诗云:
大船尾接小船头 北调南腔语不休 照水夜来灯万点 满江红作乱星浮
• 清朝邕州城建筑都是一些低矮瓦房,较为壮丽又面 积大的就是南宁府署、左江道署和宣化县衙门。 • 南宁府署:位于镇江门内府前街(今朝阳路市物资 局大院内)面积100亩,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于清 康熙、雍正年间多次扩建,构成了一组庞大的古代 庭园式建筑群,为当时“粤西诸郡官署之冠”。 • 左江道署:位于镇江门内,与府署相邻(今民族大 道西头邓颖超纪念馆) • 宣化县衙门:位于今民生路与朝阳路交接处,即五 金大楼所在地,现仍存有2颗大榕树。
• 8、民国时期城建:民国元年(1912年10
月),广西省会从桂林迁到南宁,南宁成为广西 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建设全面展开, 拆城墙、修马路、拓宽街道成为城建的重点,因 此许多古代建筑文物遭到严重破坏。
• 南宁孔庙
• 原址位于今民生路南宁饭店内。据传建于南宋, 整个建筑按中轴线对称布局,正中为大成殿,殿 内立孔子像;两翼为东西庑;后为明伦堂,堂后 为敬一亭;前有戟门,泮池。 • 1925年南宁掀起反封建礼教,反迷信的运动,庙 内建筑多被拆除,只剩下大成殿。1926年后先后 辟为黉学公园(中正公园),国术馆等娱乐场所。
• 4、宋城遗址:从宋元丰三年(1080年)起,
邕城人民为了加强防卫,在晋城的基础上开展修 城墙、建城楼、挖城壕等浩大工程,从设计和建 筑格局来看,城墙、城楼具有一定规模,都为砖 石结构,较为美观、牢固。城墙上可走动,设岗 巡逻,为当时广南西路各州最好的城池之一。 • 城墙所在位置,大致为今南环路,经共和路到工 人文化宫,再折回新华街,转向当阳街、江滨路 接南环路交接处,呈椭圆形状,总面积为3平方公 里。后人称为“宋城”,如今称为南宁的市中心。
• 粤东会馆:位于南宁市壮志路22号,始建于乾隆
年间,是当时旅居南宁的广东商人集资兴建,作为 商会及同乡聚会谈生意活动场所。原建筑分前、中、 后三进,两侧有通道、厢房、戏台等。整个建筑沿 中轴线对称布局,通面宽29.65米,通进深12.14米。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中、后两进及厢房被拆除, 只保留原来的前进门楼其两侧耳房。
• 7、清朝,桂西南、桂西北以及云南、贵州、越
南北部地区进出口商品需要经过南宁转运,从而 促进了邕州经济贸易、交通运输的发展。又因从 广东、湖南、江西、安徽、河南、福建和广西各 县到邕州经商和谋生人数增多,邕州城市人口也 随之增加。据统计,宣统二年(1910年),邕州 城人口达60064人,有“天南一大都会”之称。 • 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地人,为了立足谋生,先后成 立同乡会,如粤东会馆、新会会馆(又称新会书 院)、安徽会馆、豫章会馆、福建会馆和玉林五 属会馆等。
• 马退远眺
地点:今邕武路、邕宾路间的四厦岭 典故:马退山坐落在市北郊15里地,山势如一匹骏 马昂首回顾邕城,《方舆纪要》载:“山势趋而复 返,如马之退得名。”登山顶,可远眺周围几十里 地方。传说唐朝邕州刺史柳宽(文学家柳宗元族兄) 曾在山上建一茅亭,常与友人登山远眺,柳宗元曾 代作《马退山茅亭记》一文,山便因人成名,为文 人墨客士子游览胜地。
三、邕州古城
• 1、晋城遗址:据地方史志材料记载,邕州最
早古城晋城遗址,一说在邕江南岸平南村雷庙 (白沙)一带;一说在邕江北岸凌铁村一带,位 于邕溪水与邕江汇合的三角嘴处,水上交通方便, 地势较高,夏季又不易被洪水淹没,附近有麻村、 官桥等较宽广肥沃的平原,物产丰富,建郡城的 条件要比南岸平南村优越。 • 据近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广西历史地理》 记述,“在今广西军区院内紧靠邕江一带,解放 前,人们在那里还可以看到晋城遗址”。从遗址 看,晋城面积较小,方圆不足半里。
• 史载,晋兴为邕州行政建置之始,也是南宁的第 一个地名。起于东晋大兴元年(318年),止于 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沿用280年。在晋兴 的历史里,起初晋兴郡隶属广州,南朝的梁、陈 时期,晋兴郡隶属南定州(今贵港市)。不管是 东晋,还是南朝,晋兴郡都是个大县,范围包括 今南宁市城区、郊区和邕宁、武鸣、隆安、扶绥 等县,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
•象岭烟岚
地点:今亭子圩 典故:五象岭原名武号山,《南宁府志》载:“武 号山,在城南十里,山势雄峻,拱向城廓,为邕之 砥障,五峰相倚,如五象饮江,故名五象岭”。五 象岭为南宁南面屏障,春夏雨季,常有烟雾环绕山 峰,远远望去景致甚为壮观,故地方知名人士周培 懋进士有“十里烟岗浮象岭”之句。
• 弘仁晚钟
• 2、关于“邕”的来历
• (1)会意。从川,从邑。 水流(川)围住城邑。本义: 四方被水环绕的都邑) • 南宁上游有三条大江:左 江、右江、八尺江。 • (2)通假。“邕”通“雍” 是指和睦 、和谐之意。 • 南宁地处南疆,乃兵家必 争之地,元朝之后历代朝 廷取“邕”表达希望安宁 和睦之意。
二、邕州建置
• 5、元朝:中国和交趾(今越南)的关系不正常,
处于南疆边陲的邕州深受战乱影响,社会动荡不 安,经济萧条。邕州城墙几次崩塌毁坏,均无财 力修建补筑,城内破败不堪。陈孚写《邕州》一 诗就反映了当时冷落凄凉的景象。
蝮蛇挂屋晚风急 热雾如汤溅衣湿 万人冢上蜒子眠 三公亭下鲛人泣
• 6、明朝时期的邕州:社会较为稳定,经济有
第二讲 邕州历史渊源
一、概述
• 1、邕州是广西南宁市的前身,古代属于百越之地。 从东晋大兴元年(318年)在此设立晋兴县开始,距 今已有将近1700年的历史。 • 邕州地处祖国南疆边陲,是历代朝廷州、郡、府驻 地,向来是广西政治、经济、军事的重心。早在古 代,人们就给予邕州很高的评价,指出邕州“外控 交趾,内接滇黔,近通廉钦,以达东省”,“江之 流,水之峙,贡使不绝,估舶相望,称重镇焉”。
• 2、邕州古城位于邕溪水与邕江交汇之地,水害频 繁,每到雨季,洪水常灌入城内,给居民生活造 成重大影响和财产损失。为了制止洪水倒灌城内, 唐景云年间(710),邕州司马吕仁征集民工,于 邕溪水与邕江出水处填土方,筑大堤,阻止邕江 水倒灌,同时又在埌边村(位于今南湖北头)筑 堤,把邕溪水上游流下的水分流引入南边的竹排 冲,由此排出邕江。
• 古“邕州八景”
• 望仙怀古、青山松涛、象岭烟 岚、罗峰晓霞、马退远眺、弘 仁晚钟、邕江春泛、花洲夜月
邕州八景诗 悠然怀古望仙坡,五象回环保障多。 日影罗峰云蔼蔼,青山古塔秀峨峨。 马退高仰堪远眺,弘仁晚钟应声拖。 三元灯火照南岸,月夜花州赋北河。
望仙怀古 地点:今人民公园“镇宁炮台”处 典故:望仙坡与市西北郊心圩乡罗秀山遥遥相望, 传说罗山是晋朝人罗秀修行得道的地方,他在此 结炉炼丹成仙,因而与罗山相对的望仙坡遂得其 名。望仙坡建有“六公祠”,1917年,旧桂系军 阀陆荣廷以整建“国防”为名,将它拆除,筑起 “镇宁炮台”。
• 安徽会馆:位于解放路南侧石巷口12号,占地
约300平方米,分前后两进,砖木结构,是清代嘉 庆年间旅邕经商的安徽人士集资兴建的,既是安 徽同乡集会议事之地,也是联络乡谊的场所,与 当时的粤东会馆、江西会馆等齐名。
•为了适应商品贸易的迅 猛发展,在交通运输上以 邕州为中心建立起10里为 一塘的驿站。
• 罗峰晓霞
地点:今市西北郊20里地心圩乡内 典故:罗山又称罗秀山,宋已盛名。此山高峻, 上有龙潭,还有飞来钟、“仙迹亭”。《古今图 书集成》载:“峰在望仙坡之西,与青山拱揖, 旭日凝烟,霞光散彩,亦邕州胜景也。”据载, 罗山上有一寺,叫罗山寺,早晨在寺门口观旭日 初升,霞光万道,喷薄而出,蔚为奇观。
• 青山松涛
地点:今青秀山风景区 典故:青山横亘在南宁市郊东南十里,南临滚滚 邕江,山势雄奇秀拔,四季青翠欲滴,因以得名。 据《南宁府志》载,宋代曾在山顶建白云寺,山 腹建万寿寺,临江建独孤寺。明代嘉靖末年,刑 部主事董传策被贬南宁,常游青山,流连忘返, 自命为青山之主,后陆续筑“洞虚亭”、“董泉 亭”。明代万历年间,南宁人肖云举于山顶建 “龙象塔”(即青山塔)
• 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晋兴县改名为宣化县, 隶属郁林郡(今贵港市)。 • 唐朝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将南晋州定名为 邕州,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 • 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中央政府为取南疆安 宁而定名为“南宁”。南宁由此得名。 • 南宁在历史上多次易名,先后名为晋兴郡、县和 宣化县、南晋州、邕州、朗宁郡、邕州永宁郡、 邕宁和南宁。其中宣化县名使用时间最长,有 1314年历史,其次是邕州。
地点:今江南路区体育馆附近 典故:在邕江大桥南端,今区体育馆附近,从前 曾有两疃寺庙相邻,一为伏波庙、一为弘仁寺, 据说弘仁寺为明万历年间萧云举所建。寺近河边, 每当夕阳西下,皓月初升,寺僧敲钟,钟声宏亮 悦耳,因受河水振波影响,发出的回音拖得很长, 令人悠远遐思。
• 花洲夜月
地点:今民族大道区电信大楼附近 典故:据说在民权路与民族路交界之城内处,有两 口大水塘,旧称“花洲汛”,塘水长期清碧,塘边 垂柳绿蕉,是市民散步游憩的好去处,尤其月夜良 辰,月影、树影、人影,影影印入碧水中,极富诗 情画意,故有诗云“十五花洲寻夜月”。
• 水运线上航以窑头(今邕江二桥北头附近)为头 塘,三江口为九塘,往右江线那龙为十四塘,往 左江线杨美为十一塘;水运线下航以白庙卡(今 柳沙园艺场)为头塘,伶俐为十七塘。
• 陆运线往宾州、武缘县以北门望仙坡为头塘;往 横州、钦州、上思方向以九莲庵(今邕江大桥南 头)为头塘;往隆安方向以准提庵(今西平桥西) 为头塘;其中,往宾州方向去的陆道站名,二塘 为高井,三塘马茶,四塘朝天,五塘苏平,六塘 林屯,七塘马岭,八塘长山,九塘里段,十塘昆 仑关,这些塘名称,至今仍然沿用。
较大发展。城区建设越过宋城城墙,向墙外西郊、 南郊发展。人口数量猛增,房屋成排,街道林立, 商业繁华,水陆交通便利,在当时有“小南京”之 称。从明朝汪必东《驻南宁》诗句所写可见一斑。
西粤观诸郡 南宁亦首风 正音前汉叶 奇货左江通
• 当时邕州城内商业繁华区有两处:一处位于仓西门大街和沙 街,即今民生路西段和解放路南段一带;另一处位于南门内 钟鼓楼和护国寺,即今中山路北段和民族大道西段一带。 • 钟鼓楼,又名平楚楼,位于今南宁丽原天际大厦旁,嘉靖十 年(1531年)所建,为一座3层亭阁形式建筑物,雄伟壮观, 古朴典雅,上覆盖青色琉璃瓦,内挂一口重1000公斤铜钟, 是南宁八景之一。该楼于民国21年(1932年)开拓马路时被 拆除,铜钟现存于人民公园镇宁炮台内。
• 此工程对邕州城市建设与农业经济发展起着促进 作用,刚开始拦河大坝内是成片的万亩良田和鱼 塘,经历了1200多年的沧桑变化,新中国成立后, 南宁政府几经疏通,蓄水成湖,改造成今日南湖 风景区与民歌湖景区。
• 3、唐朝前期:邕州城市建设无城墙,据《竹
谱详录》卷四记载:“邕州旧以刺为墙”。唐中 叶以后,各地反唐起义不断,为防范起义军的袭 扰,当地官吏在邕城四周筑城墙挖城壕,城墙均 为泥筑,形成了“蒿棘闾井”景象,并开3座城门, 分别称来远门、大安门、朝天门,一直到北宋皇 佑年间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