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什邡市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彭州市
工业
2021年,彭州市工业增加值29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工业用电量46.19亿千瓦时,增长9.4%。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8.4%。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13.6%,制造业增长18.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 产供应业下降2.3%。分行业看,石油加工业增长36.9%,医药行业增长12.1%,建材行业增长1.8%,化工行业下 降21.9%,机械行业增长36.0%,家具行业增长66.9%。从主要产品产量来看,化学药品原药增长37.2%,中成药 产量下降23.4%,水泥产量下降8.4%,盐酸产量增长35.1%,钢结构产量下降1.0%,家具产量增长123.9%。
2021年,彭州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9.4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4.84万亩,产量25.14万吨;油 料作物播种面积8.39万亩,产量1.51万吨;中药材播种面积6.49万亩,产量1.74万吨;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 47.05万亩,产量122.35万吨。生猪出栏39.04万头,比上年增长11.8%;家禽出栏706.76万只,增长5.9%;肉类 总产量4.01万吨,增长9.1%。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建制沿革
美丽彭州《元和郡县志》释为“彭州以岷山导江,江出山处,两山相对,古谓之天彭门,因取以名”。
彭州市龙兴寺(3张)战国,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年),结束在蜀封侯置相管理制度,在今彭州市境设繁 县,为蜀郡十二县之一。
南朝梁武帝天监(502一519)中,分繁县地置东益州,辖南晋寿郡(治地今九陇关口)。西魏废帝二年 (553),置九陇郡,治九陇县,领九陇、青阳、陇泉三县,皆在今彭州境内。北周武成二年(560),徙九陇郡 治于繁县并改名九陇县,另置新繁县。
彭州市有大小河流90条,分属沱江、岷江水系。丹景山镇以北山区和市境东南部的大片面积属沱江流域,市 境西南和南部边界地区属岷江流域。属沱江流域的河流,主要有湔江及其分支流的白水河、白鹿河、鸭子河、小 石河、马牧河和濛阳河等;属岷江流域的有蒲阳河等。
什邡工业强市解密
工业强市的奋进历程什邡市面积仅有821平方公里,列四川128个县(市)倒数第9位,人口也仅40余万,属四川的超小型县(市)。
山地约占全市的60%,其余基本为平原。
面积和人口规模极为有限的什邡是如何走出工业强市之路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什邡陆续兴建了肥料厂、水泥厂、机修厂、帆布箱厂以及成都铁路局什邡养路机械厂,扩建了四川金河磷矿、温江地区磷肥厂。
三线建设时期,什邡相继建成了以四川省化工设备机械厂、四川钻采设备厂、四川什邡轴承厂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
然而与四川多数县(市)一样,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什邡工业企业数量稀少、规模不大,工业基础依旧薄弱。
什邡的工业真正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
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城乡发展带来契机,什邡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锐意进取,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以乡镇企业为主,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磷、煤等大力发展本地有资源、产品有销路、不需要计划部门供应的磷肥、水泥和原煤采掘等产业,掀起了工业强县(市)的第一轮高潮。
1978年,什邡乡镇企业产值已分别占全县工业、工农业总产值的29.6%和10.2%,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6%。
随着以四川宏达为代表的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什邡工业突飞猛进、蓬勃发展。
1995年,什邡工业总产值30.2亿元、产品销售收入27.5亿元,分列全省179个县(市、区)第9和第8位,初步奠定了什邡工业起飞的基础。
1994年什邡撤县设市。
1996年,什邡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将工业强市作为全市发展的“一号工程”,这在当时的四川县(市)也是绝无仅有的。
工业强市战略的提出加速了什邡工业的崛起,造就了十年工业发展的高潮。
2007年什邡市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00家,工业总产值165.2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60.8亿元、利税总额45.3亿元,分列全省128个县(市)第3位、第3位和第2位;工业增加值达到79.1亿元,列全省128个县(市)第2位,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达到62.1%。
成渝中间地带一体化建设研究
缘乞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年4月第23卷第8期成渝中间地带一体化建设研究何洪华(中共重庆市潼南区委党校,重庆402660)摘要:指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未来发展的重点是成渝中间地带。
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川渝推进"一体化”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群崛起、区域毗邻地区政府合作机制构等推动了成渝中间地带一体化发展。
成渝中间地带一体化建设面临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川渝“十四五”规划、川渝“东西对进"等机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统筹部署成渝中间地带“十四五”规划发展,构建一体化协同创新能力;完善成渝中间地带基础设施,构建一体化现代交通网络体系;实施区域“经济带”发展战略,构建一体化经济走廊;加快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板块"建设,构建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体系;以加快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一体化发展合作新模式。
关键词:中间;一体化;成渝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1引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未来发展的重点是成渝中间地带。
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交通迅速发展、产城融合发展促进了成渝中间地带一体化发展。
新时代,成渝中间地带“一体化”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机遇面前,加快推进成渝中间地带“一体化”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川渝两地的共同任务口7。
2成渝中间地带一体化建设的现状分析本文所研究的成渝中间地带区域主要是指重庆渝西片区(渝西片区包括永川区、江津区、合川区、大足区、文章编号:1674-9944(2021)08-0246-05棊江区、南川区、荣昌区、铜梁区、璧山区、潼南区等)和南充、广安、遂宁、自贡、泸州、内江、宜宾、乐山、眉山、资阳等城市"7。
2.1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推动了成渝中间地带一体化发展2020年成渝中间地带城市群积极应对经济下行不利影响,制定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经济保持一定增长。
四川省的地级城市
四川省的地级城市(区)包括:1。
成都市,下辖: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双流县温江县郫县新都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2。
自贡市,下辖:自流井区贡井区大安区盐滩区荣县富顺县3。
攀枝花市,下辖: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区盐边县4。
泸州市,下辖:江阳区龙马潭区纳西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5。
德阳市,下辖:旌阳区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中江县罗江县6。
绵阳市,下辖: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安县梓潼县平武县北川县三台县7。
广元市,下辖:市中区元坝区朝天区剑阁县旺苍县青川县苍溪县8。
遂宁市,下辖:市中区蓬溪县射洪县大英县9。
内江市,下辖: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威远县隆昌县10。
乐山市,下辖: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金河口区峨眉山市夹江县犍为县沐川县井盐县马边县峨边县11。
南充市,下辖:顺庆市高坪区嘉陵区阆中市南部县西充县营山县仪陇县蓬安县12。
宜宾市,下辖: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屏山县13。
广安市,下辖:广安区华蓥市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14。
达州市,下辖:通川区万源市达县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15。
巴中市,下辖:巴州区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16。
雅安市,下辖:雨城区名山县荥经县汉源县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石棉县17。
眉山市,下辖: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18。
资阳市,下辖:雁江区简阳市安岳县乐至县19。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辖: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县金川县小金县黑水县马尔康县壤塘县阿坝县若尔康县红原县20。
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辖:康定县泸定县丹巴县九龙县雅江县道孚县炉霍县甘孜县新龙县德格县白玉县石渠县色达县巴塘县乡城县稻城县得荣县理塘县21。
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西昌市木里县盐源县德昌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得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会理县2012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国情-中国网 时间: 2013-05-02 发表评论>> 2012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全省经济延续了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什邡:新的起点 新的跨越
增 幅 比 四川全 省高 出 49个 百 分点 ,较 地 震 当年增 长 .
4 .% 。恢 复重 建 成 果 城 乡居 民共 享 。 与城 镇 居 民一 样 , 61 21 0 0年 什 邡 农 民人 均 纯 收 入 7 2 3 4元 ,较 地 震 当年 增 长
2. 58%。团
★投资激增
跨越发展
工 率 9 % ,累计 完 成 投 资 2 64亿 元 , 占规 划 投 资 的 66 9. 9 .% 援 建 项 目中 ,北 京 援 建 资 金 7 95 0亿 元 ,建 设 1 2 1
6 。0 00 4 0 0.o 20o .0 00 .0
一全社 会固定 资产 投资完成 额 ●城 镇固定资产 投资完成额 ▲城镇 固定资产投资项 目个数
什邡 :新的起点
■文 / 中共什邡市委、市人 民政府
新的跨越 汶 川 特 大
——什邡市委书记 李成金
立 足新 起 点 ,谋 划 新 跨 越 ,全 力 以赴 重 返 全 省 十 强 县 。
汶川 地 震前 的什 邡 ,在 中国 西部 百 强 县 ( ) 比 中名 市 评
图 2 什 邡 市 地 震 前 后 固定 资 产 投 资 情 况
固定 资 产 投 资 是 灾 后 恢 复 重 建 的 基 本 要 素 。 震 后 与
21糯 l3 0 期 3 15 罕 年
亿 元
1 00 2 .0 1 00 0 .0
8 .0 00
列第 1 8位 、全 国最具投 资潜 力中小城 市百 强榜 名列第
3 7位 ,连 续 十 三 年 保持 四川 省 十 强县 第 二名 。 这里 拥 有
个
大量 第 四 系( 今 2 0多万 年 ) 成 的冰 J 、冰 水 沉 积 的 距 0 形 I I 矿 泉 水 含 水 层 :这 里 是 中 国 的 雪 茄 之 乡 。 灾 后 重 建 中 , 本 着 “ 建争 优 、 发 展 争 先 ” 的理 念 ,在 北 京 市 的大 力 重 援 建 下 ,截 至 2 1 年 3月 3 0 1 1日 ,什 邡 市 灾后 重建 项 目 累计 开 工 9 2个 ,开 工 率 1 0 ;累计 完 工 9 0个 ,完 4 % 0 1
国内生产总值:四川(1952年至2016年)
指标名称 单位 频率 来源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四川:GDP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31.69 35.68 40 43.22 49.74 56.57 61.73 63.16 55.92 52.28 58.38 69.06 75.76 86.49 96.25 89.28 76.96 87.21 102.32 106.94 108.17 122.94 130.75 136.94 140.89 162.85 184.61 205.76 229.31 242.32 275.23 311 358.06 421.15 458.23 530.86 659.69 744.98 890.95 1016.31 1177.27 1486.08 2001.41 2504.95 2985.15 3320.11 3474.09 3649.12 3928.2 4293.49 4725.01 5333.09 6379.63 7385.11 8637.81 10505.3 12601.2 14151.28 17185.48 21026.68 23872.8 26392.07 28536.7 30053.1 32680.5 四川:GDP:第一 产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21.18 23.42 25.9 27.33 32.03 36.87 34.18 31.09 21.7 24.3 34.96 42.74 44.08 48.62 55.83 54.94 49.66 50.47 55.03 56.09 54.63 60.18 61.15 58.97 56.12 69.77 82.2 91.95 101.68 108.02 125.36 138.17 156.11 172.9 181.2 202.25 241.95 263.15 321.41 339 372.04 449.38 597.37 662.46 770.02 880.28 912.24 926.03 945.58 981.68 1047.95 1128.61 1394.26 1481.1 1595.48 2032 2366.15 2240.61 2482.89 2983.51 3297.21 3425.61 3531.1 3677.3 3924.1 四川:GDP:第二 产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4.55 6.11 7.83 9.13 10.51 11.63 18.18 21.66 22.83 15.58 10.63 10.27 15.46 20.76 22.83 15.98 8.51 17.08 26.91 29.51 31.07 37.24 42.46 48.95 54.69 61.16 65.55 72.31 81.05 83.36 92.84 105.69 121.68 148.11 160.62 187.88 238.32 266.16 312.64 376.48 441.57 580.38 782.77 980.91 1156.01 1265.32 1324.01 1349.63 1433.11 1572.01 1733.38 2014.79 2690 3067.2 3775.19 4641.3 5790.1 6711.87 8672.18 11029.13 12333.28 13579.03 13962.41 13248.08 13924.7 四川:GDP:第二 产业:工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3.46 5 6.62 7.86 8.7 9.78 12.99 17.48 19.08 13.48 9.41 8.85 13.43 16.37 16.16 11.25 6.08 11.53 18.41 21.58 23.96 30.46 36.82 42.34 48.56 53.9 59.4 65.43 73.18 74.58 82.49 93.71 105.97 127.13 138.12 160.49 206.44 234.88 356.18 413.79 504.87 495.24 667.85 833.17 977.68 1055.21 1076.35 1099.48 1154.46 1253.19 1372.64 1604.49 2013.8 2527.08 3144.72 3913.92 4922.84 5678.24 7431.45 9491.05 10550.53 11578.55 11851.99 11039.08 四川:GDP:第二 产业:建筑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1.09 1.12 1.21 1.27 1.81 1.85 5.2 4.18 3.76 2.1 1.22 1.42 2.03 4.39 6.67 4.73 2.42 5.55 8.5 7.93 7.12 6.78 5.64 6.61 6.13 7.24 6.15 6.88 7.87 8.78 10.35 11.98 15.71 20.98 22.5 27.39 31.88 31.28 72.38 79.96 104.12 85.14 114.92 147.74 178.33 210.11 247.66 250.15 278.65 318.82 360.74 410.31 475.6 540.15 630.47 727.38 867.26 1033.63 1240.73 1538.08 1782.75 2000.48 2225.4 2321.38 四川:GDP:第三 产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5.96 6.14 6.27 6.76 7.2 8.07 9.37 10.41 11.39 12.4 12.8 16.06 16.21 17.11 17.6 18.36 18.79 19.66 20.38 21.34 22.46 25.52 27.14 29.02 30.08 31.94 36.86 41.5 46.58 50.94 57.03 67.14 80.27 100.14 116.41 140.73 179.42 215.67 256.9 298.83 363.66 456.32 621.27 799.84 945.62 1095.87 1237.84 1373.46 1549.51 1739.81 1943.68 2189.69 2471.75 2836.7 3267.14 3832 4350 5198.8 6030.41 7014.04 8242.31 9256.13 11043.2 13127.72 14831.7 四川:人均GDP 元/人 年 国家统计局 69 76 83 88 100 111 119 120 107 109 125 143 152 168 181 162 135 149 169 175 174 196 206 213 212 238 262 290 321 337 379 425 487 570 614 702 861 960 1134 1283 1477 1854 2481 3081 3646 4029 4319 4451.9 4783.77 5250 5890 6623 7895 8721 10613 12893 15495 17339 21182 26133 29608 32617 35128 36775 39695 四川:国内生产总 值构成:第一产业 % 年 国家统计局 四川:国内生产总 值构成:第二产业 % 年 国家统计局 四川:国内生产总 值构成:第三产业 % 年 国家统计局 四川:GDP:第三 产业: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四川:GDP:第三 产业:批发和零售 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四川:GDP:第三 产业:住宿和餐饮 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四川:GDP:第三 产业:金融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四川:GDP:第三 产业:房地产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四川:GDP:第三 产业:其他第三产 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四川 调研报告
四川调研报告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内陆省份之一,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四川省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旅游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以下是本次调研的报告。
1. 经济发展状况:四川省经济发展较为迅速,GDP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
2019年,四川省的GDP超过4.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924.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6万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56万亿元,增长8.5%。
经济结构逐渐向服务业转型,成为主导产业。
2. 产业结构:四川省的产业结构比较多样化,主要包括农业、制造业、能源资源、高新技术产业等。
农业方面,四川省以粮食、油料、糖料、烟草等为主要农作物,同时也发展了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
制造业方面,四川省有机电设备、化工产品、建筑材料等产业较为发达。
能源资源方面,四川省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水电等资源,是中国西南地区的能源重要供应地。
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四川省发展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3. 旅游业发展:四川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众多自然景点和历史文化遗址。
著名的景点包括九寨沟、峨眉山、稻城亚丁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2019年,四川省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6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万亿元。
4. 发展潜力和挑战:尽管四川省在经济和旅游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四川省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网络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满足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需求。
其次,四川省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大投入和力度,提高自身的发展潜力。
此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也是四川省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5. 发展战略:为进一步推动四川省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可采取以下战略措施:-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能力。
- 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 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营销能力。
什邡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引言什邡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什邡市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发展目标,本报告对什邡市进行可行性研究,以期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建议。
二、城市概况1.城市位置、区位优势和交通运输什邡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东临成都市,北接绵阳市,南临乐山市,人口约130万。
什邡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城市交通便利,成都-绵阳、德阳-乐山两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成都-内江高铁也将途经什邡市,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2.经济产业、资源环境和城市规划什邡市的主要经济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
农业以稻谷、小麦、棉花、油菜等作物为主,工业以机械、化工、建材、食品等为主导产业。
城市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城市规划也在不断优化,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生态工业园、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可行性研究1.城市产业发展的可行性本报告认为,什邡市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可以继续加大对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同时加快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机械、化工、食品等传统产业方面,应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在新兴产业方面,可以加大对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
2.城市交通运输的可行性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报告认为,什邡市应加快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道路网络和公共交通的覆盖能力,加强交通管理和运输服务水平。
同时,应大力发展智能交通和绿色出行,提升城市交通运输的智能化和环保性。
3.城市环境治理的可行性城市环境治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报告认为,什邡市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和水污染防治,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
同时,应加强环境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环境问题,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生态环境。
2019年市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2019年市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调研报告2019年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出口恢复快速增长,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但通胀压力依然存在。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突出财源抓项目,围绕民生促发展”的工作要求,认真贯彻实施“转方式、保增长,攻两翼、推两型,抓财源、强基础,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原则,全市经济呈现较好发展态势。
经初步测算,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0.1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一产业增加值7.53亿元,同比增长3.3%,二产业增加值17.79亿元,同比增长20.7%,三产业增加值14.79亿元,同比增长11.8%。
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21:40.9:38.1调整为18.8:44.4:36.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4%、60.4%、31.2%,。
一、经济运行基本态势(一)发展速度加快。
1、农业生产增长平稳。
一季度,实现农业增加值7.53亿元,同比增长3.3%。
春耕生产正常开展,备耕物资准备充足。
调查显示,全市农资货源充足,共入库早稻杂交种子25万公斤,常规稻种子3万公斤,晚稻杂交种子30万公斤;农户化肥入户率81.5%,农膜和抛秧盘入户率90%。
畜牧业保持平稳发展。
一季度,全市出栏肉猪53.59万头,同比增长5.8%;期末肉猪存栏88.63万头,与去年持平;能繁母猪8.19万头,同比增长3.7%。
2、工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lalhsT一季度,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0.52亿元,同1 / 6比增长41.0%,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14.77亿元,同比增长27.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6%,比上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
2014年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德阳市统计局2015年3月26日产品名称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天然气亿立方米4.7 6.0磷矿石万吨393.8 19.3精制食用植物油万吨38.3 7.9大米万吨97.8 25.9饲料万吨201.9 24.2白酒万千升17.2 -0.6啤酒万千升17.3 4.2软饮料万吨492.9 8.9卷烟亿支344.0 -1.3化肥万吨119.1 -2.9聚氯乙烯树脂万吨31.4 3.6水泥万吨805.5 -29.1电站用汽轮机万千瓦2889.3 7.5发电设备万千瓦3449.3 -0.8光缆万芯千米50.5 2.6德阳市统计局2015年3月26日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工作基调,深入实施全省“三大发展战略”和全市“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综合人口。
年末总户数158.2万户,户籍总人口392.5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3.4万人,死亡人口2.8万人。
年末常住人口351.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6.0万人,城镇化率47.3%。
国民经济。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1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04.9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411.4亿元,增长8.7%。
三次产业结构为13.2:59.7:27.1。
非公有制经济。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96.5亿元,增长10.3%。
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59.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2%。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0.7%。
工业品购进价格下降1.5%。
财政。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71.1亿元,比上年下降2.8%。
乡村振兴战略下返乡农民工创业情况调查分析——基于四川省两县调研数据
劳动力转移乡村振兴战略下返乡农民工创业情况调查分析——基于四川省两县调研数据胡 伟,陈佳雨,谢 凯(成都理工大学 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摘要]返乡农民工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实施的重要动力。
通过对四川省什邡市、夹江县共计125名返乡农民工创业者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发现多数创业者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
农民工创业目前主要存在资金不足、缺乏技术经验、缺乏优秀人才等问题。
在当前背景下,通过优化创业环境、推动创业培训、加强农村小额信贷支持与创业补贴、鼓励农民工主动回流等方式来进一步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乡村振兴战略[中图分类号]F279.27;F323.6 [文献标识码]A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化发展,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实施,城市对于农民工的吸纳能力逐渐降低,农民工返乡成为一种常态化趋势,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我国流动劳动力不断发展的典型特征。
根据2020年4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9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41万人,增长0.8%。
其中,本地农民工1652万人,比上年增加82万人,增长0.7%;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比上年增加159万人,增长0.9%。
本地农民工增速低于外出农民工增速,相较于2018、2019年数据显示,农民工回流情况相对减缓。
近些年,国家对于三农问题愈加重视,农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城乡统筹发展、改变城乡经济二元分割的新契机。
本文以四川省什邡市、夹江县共计125名返乡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探究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以及遇到的困难,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为未来政策进一步完善提出解决思路与方法。
1 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1.1 农民工返乡创业基本情况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指,在从业年龄内的农民(土地没有被征用)在户口所在地以外的地区工作后返回户籍所在地,进行创业的过程。
2011年德阳市统计年鉴
2011年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大力推进“一三五八”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全面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全市经济总量迈上千亿台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7.4亿元,增长15.6%,增速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8%,第二产业增长21.0%,第三产业增长11.1%。
全市经济总量中,三次产业比例为15.6:60.0:24.4。
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5.6%,拉动经济增长12.0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1562元,按照2011年12月31日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中间价计算,达到5009美元。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30.3亿元,增长19.0%。
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5.4%,比上年增加1.9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全市财政总收入258.8亿元,增长38.1%。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7.1亿元,增长46.4%。
财政总支出235.4亿元,下降19.7%。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3.2亿元,下降31.7%,其中,教育支出20.9亿元,增长27.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2亿元,增长11.0%;卫生医疗支出14.4亿元,增长63.1%;住房保障支出9.9亿元,增长63.6%。
二、农业狠抓科技助农增收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推进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95.1亿元,增长3.9%。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101公顷,下降0.4%;油料作物播种面积7.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78公顷,增长0.4%;蔬菜播种面积5.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42公顷,增长0.4%。
全市粮食产量达到205.2万吨,比上年增加3万吨,增长1.5%;油料作物产量为18.4万吨,增长1.9%;蔬菜产量192.1万吨,增长2.8%;瓜果产量8.1万吨,增长31.8%。
【极简版】2019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8718.3亿元,比上年增长6.2%。
第一产业增加值1050.5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2862.4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4805.4亿元,增长7.2%。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995元,比上年增长5.7%。
全员劳动生产率53019元/人,增长6.3%。
全年全省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2061.9亿元,比上年增长7.8%,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3.7%。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2647.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17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283.74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8.49%。
全年出生人口28.06万人;死亡人口17.8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5‰。
按照每人每年3218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年末全省农村贫困人口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75万人;贫困发生率2.2%,比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
全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91.7元,比上年增长11.8%。
二、农业全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258.1万公顷,比上年减少6.4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163万吨,比上年增产1.0%。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2319.7亿元,比上年增长4.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长1.9%,重工业增长5.7%。
年末全省发电装机容量5265.9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3.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251.8亿元,比上年下降10.8%。
四、服务业全年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38.4亿元,比上年增长8.0%;金融业增加值862.3亿元,增长10.6%。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9%。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2710.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9%;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完成旅客吞吐量1796.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6%。
新疆奎屯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新疆奎屯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报告导读本报告针对新疆奎屯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新疆奎屯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新疆奎屯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新疆奎屯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数据解读报告对关键因素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展开了深入研究。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
相信新疆奎屯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数据解读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第一节新疆奎屯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 (1)第二节新疆奎屯市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一、新疆奎屯市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二、全国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三、新疆奎屯市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四、新疆奎屯市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新疆奎屯市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新疆奎屯市生产总值同全国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新疆奎屯市第二产业增加值指标分析 (7)一、新疆奎屯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 (7)二、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分析 (7)三、新疆奎屯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统计分析 (7)四、新疆奎屯市第二产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新疆奎屯市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新疆奎屯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同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新疆奎屯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表 (1)表2:新疆奎屯市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表4:新疆奎屯市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3)表5:新疆奎屯市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4)表6:新疆奎屯市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新疆奎屯市生产总值同全国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新疆奎屯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表 (7)表12:新疆奎屯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统计表 (7)表13:新疆奎屯市第二产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新疆奎屯市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新疆奎屯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同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新疆奎屯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同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第一节新疆奎屯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新疆奎屯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新疆奎屯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什邡市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四川省什邡市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及趋势。
四川省什邡市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深度解读四川省什邡市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核心指标从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四川省什邡市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四川省什邡市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四川省什邡市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 (1)
第二节四川省什邡市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
一、四川省什邡市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二、全国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三、四川省什邡市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
四、四川省什邡市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四川省什邡市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四川省什邡市生产总值同全国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四川省什邡市第一产业增加值指标分析 (7)
一、四川省什邡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 (7)
二、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四川省什邡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四川省什邡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四川省什邡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七、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分析 (9)
八、四川省什邡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同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10 第四节四川省什邡市第二产业增加值指标分析 (11)
一、四川省什邡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 (11)
二、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分析 (11)
三、四川省什邡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统计分析 (11)
四、四川省什邡市第二产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分析 (12)
五、四川省什邡市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分析 (12)
六、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分析 (13)
七、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分析 (13)
八、四川省什邡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同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14
图表目录
表1:四川省什邡市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表 (1)
表2:四川省什邡市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
表3:全国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
表4:四川省什邡市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3)
表5:四川省什邡市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4)
表6:四川省什邡市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
表7:全国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5)
表8:全国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
表9:四川省什邡市生产总值同全国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
表10:四川省什邡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表 (7)
表11: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表 (7)
表12:四川省什邡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统计表 (7)
表13:四川省什邡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表 (8)
表14:四川省什邡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
表15: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表 (9)
表16: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
表17:四川省什邡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同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比上年增长%)10表17:四川省什邡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同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
(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表18:四川省什邡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表 (11)
表19: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分析表 (11)
表20:四川省什邡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统计表 (11)
表21:四川省什邡市第二产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表 (12)
表22:四川省什邡市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
表23: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表 (13)
表24: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
表25:四川省什邡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同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