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在叶面肥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新型高效肥料用增效表面活性剂

新型高效肥料用增效表面活性剂

专业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制造商
新型高效肥料用增效表面活性剂
一、产品性能
水性肥料被广泛用于农业应用,以增进植物的生长。

水性肥料通常含有高水平的提供营养素源的盐,因此水性肥料的表面张力很高。

如此高的表面张力会导致难以润湿疏水表面(例如植物的叶子和
土壤),进而将影响水性肥料的功效。

本产品是由多种功能性表面活性剂经科学复配而成,能极大地降低肥料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提高其润湿、铺展能力,进而提高其生物效能。

二、技术指标
外观:淡黄色液体
活性物:>70%
pH:≥7
三、产品特点
1、本品与肥料中的各种成分兼容性良好,做成的肥料组合制品不易出现分层;
2、本品能极大地降低肥料溶液的表面张力,润湿、铺展能力强,增效作用优异;
3、添加量低,综合成本低;
4、易于生物降解,绿色环保。

四、包装
200公斤塑料桶装。

小样免费,提供技术支持。

欢迎各种方式的合作!。

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的化学结构由脂肪醇基团、聚氧乙烯链和聚氧丙烯链组成。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它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在洗涤剂中起到了增溶、分散和乳化的作用。

在洗涤剂中,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能够有效地降低表面张力,使洗涤剂更容易与污垢接触,并能够将污垢分散到洗涤液中,从而提高洗涤效果。

同时,它还能够在洗涤液中形成稳定的乳液,使洗涤剂更容易与水混合,提高洗涤效果。

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在个人护理产品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洗发水和沐浴露中,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能够增加产品的稠度和泡沫性,并能够使产品更容易在头发和皮肤上涂抹均匀。

此外,在化妆品中,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还可以作为乳化剂、稳定剂和增稠剂使用,使化妆品更易于涂抹、吸收和保湿。

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还在农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它可以作为农药和肥料的增溶剂,使农药和肥料更易于混合和吸收。

同时,它还可以作为植物叶面肥的润湿剂,提高植物对肥料的吸收效果。

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还在工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油田开采中,它可以作为提高采油率的驱油剂使用。

在石油勘探中,它可以作为油井泥浆的分散剂和稳定剂使用。

在纺织工业中,它可以作为染料的分散剂和助剂使用,提高染料的上色性能。

在造纸工业中,它可以作为助剂使用,改善纸张的质量和性能。

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作为一种重要的表面活性剂,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在洗涤剂、个人护理产品、农业和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利用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的特性和性能,可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性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鼠李糖脂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鼠李糖脂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鼠李糖脂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一、鼠李糖脂简介1.1 鼠李糖脂的来源鼠李糖脂通常是由铜绿假单胞菌在一定培养条件下,通过生物发酵的方法产生的具有表面活性的糖脂类产物[1]。

1949年,Jarvis和Johnson最早对使用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生产鼠李糖脂进行了报道[2]。

目前,人们通常采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发酵生产鼠李糖脂。

发酵法的关键是首先筛选出性能优良的高产菌株,然后再进行培养条件的优化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培养基中的碳源是决定生物表面活性剂产量和结构的重要因素。

鼠李糖脂在菌株培养中生产的限制条件是发酵过程中累积的次级代谢产物,这些限制条件不包括碳源,而氮源和磷则会限制鼠李糖脂的生产[3]。

鼠李糖脂发酵的关键首先是能筛选或者构建出鼠李糖脂产量高的菌株,然后再对合适的生产菌株的发酵的各种条件进行优化,从而达到高产量低成本的目标。

条件优化主要从碳源、氮源、无机盐离子以及pH、温度等方面来进行[4]。

目前主要通过代谢工程和基因工程方法来提高鼠李糖脂产量,这些策略的主要目的是:(a)不使用化学消泡剂获得高浓度的鼠李糖脂;(b)利用可再生资源生产鼠李糖脂,降低生产底物成本;(c)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其他产物,获得单一的鼠李糖脂而不是混合物;(d)建立鼠李糖脂的非致病性生产菌株;(e)寻常基础材料生物催化鼠李糖脂的生产[5]。

实际工业生产中,鼠李糖脂生产条件的优化主要是通过添加脂肪酸、生产菌株随机突变、控制发酵pH值、控制底物摄取量和运用Tween-80及Triton X-100提高鼠李糖脂的产量。

之前有研究者将鼠李糖基转移酶复合物I(Rh1AB)在相对较安全的生产宿主恶臭假单胞菌KT2440中异源表达,但是产量提高的很少[6]。

可以通过构建工程菌株提高鼠李糖脂产量,之前有研究证明自转运酯酶参与了细胞膜的形成和运动,也参与了脂类的运输,当敲除自转运酯酶基因,鼠李糖脂产量明显降低,由此可知,自转运酯酶也参与了鼠李糖脂的形成,过量表达自转运酯酶EstA[7]和鼠李糖基转移酶复合物I(Rh1AB)提高鼠李糖脂产量[8]。

表面活性剂在叶面肥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叶面肥中的应用
在自然界中,物质与气体 、液体和固体三种状态存在,此物质三相必然会发生两两接触而形成接触面,通常把固-气或液-气两相之间的接触面称为固体或液体的表面,而液-液、固-固或固-液之间的接触面称为界面。由于两相接触面上的分子与其本相内部的分子所处的状态不同,因而物质的表面或界面与其本相具有不同的表现,如在没有外力的影响或影响不大时,液体总是趋向于称为球状,液体的这种表面现象的成因主要是由于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的作用。在体积一定的各种形状中,球形的表面和表面自由能均最小,可见液体具有自动减少表面积而降低表面自由能的趋势。表面张力现象和表面自由能不仅存在于液体表面,它存在于一切不同相的接触面(界面)。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在物质表界面上吸附,形成吸附膜(一般单分子膜);二是在溶液内部自聚,形成多种类型的妃子有序组合体。表面活性剂的这两种功能作用的直接结果是降低了物质表界面张力,改变了体系表界面的化学性质,表面活性剂特殊作用的产生主要依赖于这两个基本功能,从这两个功能出发,衍生出表面活性剂的其他多种应用功能,从而使表面活性剂具有起泡、消泡、乳化、分散、絮凝、润湿、铺展、渗透、润滑、抗静电以及杀菌等功能。因此,在叶面喷施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地降低其表面张力,是指趋近于叶片表面临界表面张力值,改善喷施液在作物叶面的铺展以及养分的渗透性,甚至可以通过改变叶片蜡质层的性能,提高叶片表面能,增加喷施液的润湿性。因此,表面活性剂的施用在叶面肥中不可或缺,是叶面肥研制与应用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叶面润湿作用,目前表面活性剂已成为农药、叶面施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对提高农药的药效和养分的叶面吸收效率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已经成为农药和叶面肥研制与应用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但是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不同药肥液的效果是不同的,因而在使用前必须了解表面活性剂的特性,以选择和利用适当的表面活性剂,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分类及其应用

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分类及其应用

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分类及其应用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在界面上具有极低张力的表面活性剂,它们在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具有优异的表面活性性能,以便在各种应用领域得到更好的应用效果。

本文将介绍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性能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根据其化学结构和性质,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可以分为非离子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等四种类型。

1. 非离子型非离子型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主要是通过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来降低界面张力。

常见的非离子型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有硅烷类、疏水性氨基甲酸酯类、疏水性糖类等。

它们在水性润湿剂、抗静电剂、抗粘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的性能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具有以下几种主要性能:1. 降低表面张力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在水性体系中可以显著降低表面张力,使得水与其他介质的接触角变小,从而提高了材料的湿润性能。

2. 提高分散性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在润湿介质中可以提高颗粒的分散性,使得颗粒能够更好地均匀分布在介质中,提高了材料的使用效果。

3. 改善稳定性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在水性体系中可以形成稳定的乳液或胶体结构,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稳定性和保质期。

1. 化妆品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可以用作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等,提高了化妆品的润肤性能和稳定性。

2. 污染治理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在油污处理、废水处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和效果。

3. 农业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在农业中可以用作植物叶面肥、农药增效剂等,提高了农作物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优异表面活性性能的化学品,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相信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防化肥结块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防化肥结块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防化肥结块中的应用班级:13级精细化工组员:孙锦龙尤涛摘要: 介绍了化肥结块的原因和影响结块的主要因素,同时讨论了表面活性剂防结块的机理和各种表面活性剂防结块的效果。

并简略介绍了几种表面活性剂的生产方法。

以及对该应用的现状进行了了解和分析。

化肥结块问题是化肥工业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碳酸氢铵、硫酸铵、硝酸铵、磷酸铵、尿素和复合肥料等都易发生结块现象。

化肥结块严重影响了肥效,并给贮存、运输和使用带来不少困难。

例如结块的碳酸氢铵在运输中很容易破包,在26℃~28℃的气温下存放10d,氮素损失可达75.14%。

化肥严重结块难以破碎,化肥部分结块对机械施肥不利,小块化肥容易堵塞喷头,这些都会给施肥带来严重不便。

因此,解决化肥结块问题是提高化肥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

1化肥结块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而要解决该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化肥为什么会结块。

目前公认的由Gamondes于1977 年提出的晶体桥连理论和毛细管吸附理论,可解释许多无机化合物的结块现象。

晶体桥连理论的观点是由于自身和外界条件的变化,粉体内包含的水分促使粉体表面溶解、再结晶,从而在粉体孔隙处形成晶桥。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结晶又彼此结合,逐渐形成巨大的团块。

毛细管吸附理论认为;粉体间毛细管吸附力的存在,使粉体间饱和蒸汽压增加,促使粉体及其表面溶解形成饱和或过饱和液滴,进一步重结晶,颗粒间形成接触面,最后粘结成团块。

一般认为颗粒度、颗粒强度、吸湿性、含水量、外界温度、储存温度和储存压力是影响化肥结块的主要因素,同时化肥的储存时间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化肥结块的因素。

为了防止化肥结块,除了在化肥生产、包装和储存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外,在化肥中添加防结块剂是最有效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化肥品种则选用不同的防结块剂,常用的防结块剂可分为4类。

而我们今天主要探讨的是表面活性剂在防结块中的应用。

2 表面活性剂的防结块机理表面活性剂作为防结块剂,其主要作用是能将化肥颗粒表面由亲水性转变成疏水性,阻止水分交换,保护颗粒不受外界潮气的影响;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从而降低晶体物对溶液的毛细管吸附力;改善化肥结晶习性,大大降低化肥晶体的界面能,抑制成核作用,改进晶体的生长。

植物组培用l77表面活性剂

植物组培用l77表面活性剂

SL77080596Silwet L-77(表面活性剂)美国GE产货号您的价格RMBSL77080596―10ML(原装)520.00相关文献:L-77能克服毛草对2甲-4-氯发生的耐药性,表明它是一种成本效益合理的助剂;SILWET L-77的物理性质:外观:琥珀色透明液体比重25°C:0.987闪点°C:121粘度Cst:140挥发份%: 1.13分子量:3000有效成份%:100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醇,酮,醚等溶剂注意:当SILWET L-77加入水的时候,少量的加入可以使液体变稠。

而常规的表面活性剂则无此性能。

这对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与选择性除草剂混用的研究很有意义。

S309能提高毒草定和2,4-滴混剂防除黑云杉及胶冷杉的效果,而L-77则没有此效果。

但L-77与乙氯草定加麦草畏的混刺对防除黑云杉有增效作用,而对防除胶冷杉却没有任何作用。

除化学除草剂外,L-77用于微生物除草剂对防除蕨类杂草也有良好效果。

3.3.2在叶面营养剂中的应用土壤施肥不足或无效时,或为适应即时施肥的需要,广泛使用叶面肥。

植物表皮对无机营养物离子的不渗透性,对叶面施肥很不利,故通过气孔渗透不失为~种很好的途径。

用L一77喷施铁营养素治疗柑桔缺铁性萎黄病时,对无气孔近轴叶表无效,对下部气孔近轴叶表却有效。

这充分说明气孔渗透是缓解机制。

据最新报道,L-77与锰盐或磷酸盐施用于小麦和马铃薯上,效果大于使用两种常规助剂的效果。

3.3.3在生长调节剂中的应用有机硅表面话性剂的施用对某些生长调节剂、某些作物有一定作用。

例如,赤霉素是栽培柑桔作物用量最大的生长调节剂。

它能起到延迟果皮的衰老,延长收获季节,促进结果,提高收获后果实的生存力等作用。

但赤霉素成本高,且不易被柑桔吸收。

施用L-77后发现其增效作用很大,而且赤霉素的用量可减少到1/5~1/10。

但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赤霉素施用于欧洲樱桃时无效,这可能是有机硅表面活性剂酸性降解的结果。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提高农药利用率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提高农药利用率

其更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7
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作为农药助剂使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欧美等国家开始在农业
中进行商业性的推广应用.
我国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研究起步较晚,产品也比较单一.目前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聚氨 酯用匀泡剂方面,如中石化天津分公司研究院、南京金陵石化研究院等.农药助剂用有机
3液滴扩展面积(S)
液滴扩展面积的测定采用积分法。液滴扩展面积直接代表了药液在靶标表面的扩展能力,液 滴扩展面 积大,表明制剂铺展性好。
4.润湿时间(t)
采取帆布片法测定。药液用蒸馏水稀释500倍,测定标准帆布片(21支X 3股X21支X4股帆布, 直 径35 mm的圆片,重量在0.38~0.39 g)在药液表面润湿的时间。润湿时间短,表面
4
制备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一般是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制得,其生产工艺存在着一定欠缺.在工业 生产中一般以铂异丙醇溶液为催化剂,但其催化效率低、用量大、反应放热剧烈、控 制条件苛刻且容易造成Si—H键的交联,为此需要加入大量苯类溶剂.这不仅污染环境、 影响工人健康、减少了单釜产率,而且这些溶剂都是易燃品,危险性高.目前在工业生产 中以络合物为催化剂,采用无溶剂或低溶剂的聚合方法,并控制反应放热速度.
3
化学结构与性质
有机硅SAA是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亲水基组成,它还具有比普通SAA更好的表面 活性和易展布性。 这些特性来源于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低表面张力和弱分子间作用力。硅原子在化 合物中处于四面体中心。根据四面体结构,两个甲基垂直于硅与两相邻氧原子连 接的平面上;由于Si-C键键长较大,以至两个非极性的甲基上的三个氢就像撑开的 伞,从而使它具有很好的疏水性。甲基上的三个氢原子由于甲基的旋转占有较大 空间,从而增加了相邻硅氧烷分子之间的距离;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六次 方成反比,故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间作用力比碳氢化合物要弱得多。因此它的表 面张力比相近摩尔质量的碳氢化合物小,从而使硅氧烷在界面上易展布。

叶面肥料的产品分类

叶面肥料的产品分类

一、产品分类 根据叶面肥料的形态、功能、组分进行分类,对详细了解其发展以及提高叶面施肥效果具有重要 的意义。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目前常用的叶面肥料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按产品剂型:可分为固体(粉剂、颗粒)和液体(清液、悬浮液)两种类型; 按组分:可分为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叶面肥料和含氨基酸、腐植酸、海藻酸、糖醇等 水溶性叶面肥料。

按作用功能:可分为营养型和功能型叶面肥两大类。

营养型叶面肥由大量、中量和微量营养元素 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配制而成, 其主要作用是有针对性的提供和补充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 功 能型叶面肥由无机营养元素(一种或一种以上)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氨基酸、腐植酸、海藻酸、 糖醇等生物活性物质或农药、杀菌剂及其它一些有益物质(包括稀土元素和植物生长有益元素) 等混合配制而成, 其中各类生物活性物质对植物生长具有刺激作用, 农药和杀菌剂具有防治病虫 害的功效, 有益物质也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刺激和改良作用或对某些作物的生长具有特殊效用 和特需性;因此,该类叶面肥料是将一些添加物的功能性和无机营养元素补充相结合起来,从而 达到一种相互增效和促进的作用。

为方便介绍, 下面根据叶面肥料的作用功能, 结合其主要组分物质特点将各类叶面肥料分别作一 初步介绍,以便使用者和读者对当前叶面肥料产品的类型及其特点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一)营养型叶面肥料 该类叶面肥料产品一般由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元素组成, 根据其元素成分大体可分为: 大量元素、 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混合元素型等类型。

其元素形态主要有无机盐以及螯合物两类;肥料剂型 包括粉剂、颗粒、清液、悬浮液等多种类型。

这类肥料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叶面施肥为作物提供或 补充养分, 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

目前市场中应用最多的主要是以中、 微量元素为主的叶面肥料。

单一营养元素类叶面肥料只含有某一种养分,针对作物某一元素的营养缺乏(症)具有良好的应 用效果。

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及应用

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及应用

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及应用鼠李糖脂是由假单胞菌或伯克氏菌类产生的一种生物代谢性质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同时也是一种研究时间最长、应用技术最为成熟的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

它在土壤、水体和植物中都自然存在。

它属于一种糖脂类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它们是假单孢菌在以正构烷烃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时,得到的一种表面活性剂。

如果假单孢菌在果糖或葡萄糖中生长,只能得到少量产物。

一旦有鼠李糖脂生成,将有助于培养基中基质烃的乳化,从而可刺激菌体生长,加速产物的生成。

鼠李糖脂的结构多达几十种,一般在学术界经常看到双鼠李糖脂和单鼠李糖脂的表述。

1、理化性能(1)鼠李糖脂的分子量通常在476-766g/mol之间。

(2)临界胶束浓度在20-200mg/L。

(3)鼠李糖脂的HLB值还没相关报道,按通常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官能影响的分析计算,它的HLB值在10-15之间。

(4)能使水的表面张力从72mN/m降低到30mN/m,油水界面张力从43 mN/m 降到1mN/m。

(5)耐温性:在90℃的高温下仍可保持其表面活性。

(6)耐盐性:10%的盐溶液中仍不沉降或析出,而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在2~3% 的盐溶液中就会失活。

(7)可生化降解性:在水体或土壤生物环境中都易于降解。

(8)低毒或无毒,对环境友好。

鼠李糖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阴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它们不仅溶于甲醇、氯仿和乙醚,在碱性水溶液中也表现出良好的溶解特性。

它兼具良好的化学和生物特性。

具有油、水两亲性,可以降低水表面张力,可以作为润湿剂、乳化剂和发泡剂使用,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在温度、pH 值及盐度处于极端状况下使用,并且无毒,可以生物降解。

为探究鼠李糖脂用作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潜力,科研人员以铜绿假单胞菌1.104 52发酵生产的鼠李糖脂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进行成分鉴定,并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乳化性、起泡性及抗菌活性。

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鼠李糖脂主要由9种同系物组成,且以双鼠李糖脂为主要成分。

水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的应用及市场推广

水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的应用及市场推广
} 埸科与品 I技产
农 用 助剂
有机礁表面活性剡在农药中的应用及i场推广 i i
1 农用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特 性介绍 : .
有 机硅助剂 以其 良好 的农用有机硅助剂具有 良好的展
2 农用 有机硅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 .
按理 ,表面活性剂直接和农药 原药加工成制剂 ,既
着性 、 渗透性 。 农药 的喷施过程 中具有增效 、 在 省工、 节水 、 可 以节省包装材料又可以省时、省力 。为什么不直接把 省药 的特性 。有机硅农用喷雾助剂既能帮助提高产量 ,又 有机硅助剂和农药原药 配制加 工成农药制剂 ?就 目前的
之 间)很难控制到这个范围。 (6年 ,美国 G 0 E公司协
的用水 。这样 既可 以减少浪费 ,又降低 了流失到土壤 和地 助南通江山农化曾试图将农用有机硅助剂添加到 4 %的 1 下水 中的农药量 ,进而减少 了环境 中的农药残 留。在 防治 草甘膦水剂里。据 G E公司负责联 系各厂 的技术业务人
并取得初 步的成功 。
5 较低的扩张性 ,能促使 内吸性杀菌剂和 除草剂通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在地头和农药剂型产品一起混 用喷施 ( 、 现混现用 ) 。
过植物 叶面 的气孔直接扩散到植物叶肉组织里 ,起到 良好 由于农用有机硅助剂特性 以及美 国 G E公 司的的大力推
的辅助吸收作用 。
广 ,农用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在地头现混现用这种用法在

含有农药 、生 长调节剂和其他化学 品的溶液更容易渗透植 剂的原药在偏碱 情况下极易分解 ,而一些水剂工业生产 物表 面。这种铺展能力意 味着 ,只需很小的喷雾量就 可以 中工艺指标 ( :4 %草甘膦水剂 P 如 1 H指标在 4 .- . 0 80 获得理想 的喷雾效果 。在 喷洒农药时 ,可节省多达 5 % 0

表面活性剂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对水环境的危害

表面活性剂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对水环境的危害

表面活性剂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对水环境的危害王曼如;闫湘;李秀英【摘要】表面活性剂通常分为4大类: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和两性离子型.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在农业中,主要和农药、化肥等配合使用,也可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但随着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随之而来的是危害问题.例如壬基酚,已有大量实验证明其具有内分泌毒性、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生态毒性及遗传学毒性等,其对中国林蛙96 h的50 d半致死浓度(LC50)为170μg/L,对贻贝的LC50为140μg/L.未来应加大表面活性剂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同时应研究有毒表面活性剂的高效降解与去除方式,寻找更佳的绿色表面活性剂.【期刊名称】《中国土壤与肥料》【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5页(P11-15)【关键词】表面活性剂;降解;危害【作者】王曼如;闫湘;李秀英【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1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和分类:表面活性剂(Surface active agent,Surfactant)是指能显著降低界面张力的物质,由一个亲水的极性头端和一个疏水的非极性尾端组成的双性分子。

非极性尾端主要是由碳氢键构成的亲油端;极性头端的亲水性能随构成该基团分子种类不同差别很大。

表面活性剂按亲水基离子类型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nionic surfactant)、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ationic surfactant)、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onionic surfactant)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Zwitterionic surfactant)。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很多,既可以化学合成,又可生物合成;应用很广泛,可作为洗涤剂、食物、化妆品以及采矿和道路修建的添加剂等[1]。

表面活性剂在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无机131班李壮150613112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不但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三农”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如低毒高效农药,各种复合肥料和专用肥料以及现代化耕作机械,同时也使部分土地和水域受到了比较严重的污染,修复被污染的土壤和水系,使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在农业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

一、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加工中的应用对于大多数农药而言,只有加工成适当剂型的制剂才是可以直接使用的。

农药中的表面活性剂是将无法直接使用的农药制成可以使用的农药制剂所不可缺少的组分之一。

它作为一种农药助剂在农药上,不但可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还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并为农药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表面活性剂在一个成功的农药剂型开发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对原药的润湿、分散、乳化、增容等方面。

二、表面活性剂在乳油中的作用乳油是农药按规定的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加入一定量的农药专用乳化剂而制成的均相透明油状体。

表面活性剂在乳油中的作用是在乳油应用之前将在非介质中存在的原药乳化进入水中,乳油以水稀释,产生水包油型乳状液。

表面活性剂在乳油中的另一方面的作用是防止乳状液分层沉积或絮凝,从而保持所形成的乳状液呈稳定状态。

在乳油加工过程中,表面活性剂是农药乳油的主要辅助成分,农药乳油中的乳化剂至少应有乳化、润湿和增溶三种作用,乳化作用主要是是原药和溶剂能以极微细的液滴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相对稳定的乳状液,增溶作用主要是改善和提高原药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加乳油的水和度,使配成的乳油更加稳定,制成的药液均匀一致,润湿作用主要是使药液喷洒到靶标上能完全润湿、展着,不会流失,以充分发挥药剂的防止效果。

三、表面活性剂在可湿性粉剂中的作用可湿性粉剂是还有原药、载体和填料、表面活性剂、辅助剂并粉碎得很细的农药制剂。

此种制剂在用水稀释成田间使用浓度时,能形成一种稳定的看、可供喷雾的悬浮液。

桑树叶面施肥技术要点

桑树叶面施肥技术要点

桑树叶面施肥技术要点摘要桑树叶面喷肥可以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是一种桑树辅助性施肥方法,也是桑园快速丰产的措施之一。

若施用得当可增产桑叶10%以上。

桑树叶面施肥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吸收快、运输快、见效快。

其次是养分直接得到利用,避免了土壤固定,从而使肥料的利用率高。

第三是肥效短。

叶面施肥应注意以下几点:喷洒时间,以傍晚为最好;其次是早晨露水初干时。

喷洒部位,叶背面的吸收率较正面高4倍,幼叶较老叶吸收率高60%。

因此,叶面施肥应多喷桑树枝条上部的嫩叶背面。

叶面施肥以稀释为宜,浓度不宜太高。

叶面施肥前一定要把喷雾器洗干净,以免农药污染桑叶引起蚕中毒。

若喷后6h内下雨,需要重喷。

关键词桑树;叶面施肥;技术要点桑树叶面施肥作为桑树生长肥料来源的有效补充,在生产过程中将应用得越来越多。

1桑树叶面施肥的优越性1.1吸收广传统的土壤施肥,往往需要供应桑树大量营养元素,复合肥料虽已注意到大量营养元素的搭配,有的还补充数量有限的微量元素;但施入到土壤中的这些化学肥料,一般都是无机物,或者是简单的有机物(如尿素)。

然而,桑树生长还需要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如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等)、维生素这一类内源生理活性物质,以及其他一些对桑树生长有促进作用的外源生理活性物质。

不受土壤条件限制的广谱的叶面施肥是补给这两类生理活性物质最经济有效的方式。

1.2见效快叶面施肥,肥液中的化学物质能以水溶液的状态通过气孔和角质层(主要是角质层)很快被叶子吸收。

据报道,喷施于枝条下部叶片上的磷素,1h后即可转运到枝条梢部。

叶面喷施尿素30min后,即可被同化形成氨基酸和蛋白质。

谓之“立竿见影”并不夸张。

对于桑园受旱、风、霜、冻、雹等灾害性气候影响,施用叶面肥则可迅速治疗“灾害创伤”。

1.3免固定本地土壤多呈中性或偏碱性,许多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通过土壤施肥难以奏效,而采用叶面施肥,因为避开了固定因素,利于克服“缺素症”。

表面活性剂的原理与应用书

表面活性剂的原理与应用书

表面活性剂的原理与应用书1. 引言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化学物质,具有特殊的表面活性和界面活性。

本文将介绍表面活性剂的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表面活性剂的原理表面活性剂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四类,它们都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

-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过其阳离子头部与溶液中阴离子离子相互作用,使表面张力降低,从而起到降低表面张力的效果。

-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过其阴离子头部与溶液中阳离子离子相互作用,使表面张力降低,从而起到降低表面张力的效果。

-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非离子极性基团和疏水基团组成,能降低界面张力,具有优异的渗透、乳化和增稠作用。

-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同时具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能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都表现出优良的表面活性。

3.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3.1 家居清洁产品•洗衣液:表面活性剂能够将污渍分散在水中,使其更易于清洗。

•洗洁精:表面活性剂能够使油污失去黏附性,提高清洗效果。

•清洁剂:表面活性剂能够帮助去除沉积在家居表面的污垢。

3.2 化妆品•洗面奶:表面活性剂能够使水和油相混合,从而有效清洁皮肤。

•洗发水:表面活性剂能够去除头皮油脂,保持头发清洁。

•护发素:表面活性剂能够使发丝光滑,提高发梢弹性。

3.3 工业应用•煤炭浮选:表面活性剂能够吸附在煤炭颗粒表面,改变其浸润性,实现浮选分离。

•石油开采:表面活性剂能够改变水和油之间的界面张力,促进石油的流动。

•纺织染整:表面活性剂能够改善染料与纤维的亲和力,提高染色效果。

3.4 农业应用•农药增效剂:表面活性剂能够优化农药液滴的形态,提高农药粘附和渗透能力。

•肥料润湿剂:表面活性剂能够改善肥料的润湿性,提高肥料在土壤中的分布均匀度。

•叶面肥喷雾剂:表面活性剂能够促进肥料喷雾液在叶片上的均匀分布。

4. 结论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类重要的化学物质,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2、农药助剂分类
农药助剂按来源大体可分为:①无机矿物类;②生物来源的天然物 质;③有机合成化合物,其中又可分为表面活性物质和非表面活性物质 两类。农药助剂的发展日趋精细化。中国已建立一定规模的农药助剂工 业。 常用助剂有以下几类: (1)填料和载体 在剂型加工中用于稀释原药的惰性固体填充物称为填 料;能吸附或承载有效成分的填料称为载体。填料不仅起稀释作用,而且 还能改善物理性能,有利于原药的粉碎和分散。填料的理化性质与制剂的 稳定性有关,应选择使用。粉剂加工多采用中性无机矿物如陶土、高岭 土(见粘土)、硅藻土、滑石粉等。浸渍法颗粒剂采用吸油性强的活性 白土、膨润土(见粘土)等。包衣法颗粒剂采用非吸油性的粒状硅砂为 载体。 (2)乳化剂 一类表面活性剂,能使一种流体以极微小的液珠稳定地分 散在另一种与之互不相溶的液体(例如油在水中)中,形成乳浊液。常 用的有聚氧乙烯基的酯及醚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烷基苯磺酸盐等阴离 子表面活性剂。一般采用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复合配制的乳化剂,其比例 调节到最适宜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以得到最佳乳化效果。
4、SAA性能应用
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润湿或抗粘、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以及增溶、分散、 洗涤、防腐、抗静电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及相应的实际应用,成为一类灵活多 样、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表面活性剂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洗涤剂,其他 应用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精细化工领域。
1.增溶
要求:C>CMC ( HLB13~18) 临街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当其浓度高 于CMC值时,表面活性剂的排列成球状、棒状、束状、层状/板状等结构。 增溶体系为热力学平衡体系:CMC越低、缔合数越大,增溶量(MAC)就越高; 温度对增溶的影响:温度影响胶束的形成,影响增溶质的溶解,影响表面活性剂 的溶解度 Krafft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急剧增大这一温度称为Krafft 点, Krafft点越高,其临界胶束浓度越小 昙点:对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溶解度急剧 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这一现象称为起昙,此温度称为昙点。这是因为聚 氧乙烯与水之间的氢键断裂,当温度上升到一定温度时,聚氧乙烯可发生强烈脱 水和收缩,使增溶空间减小,增溶能力下降。[2] 在聚氧乙烯链相同时,碳氢链越 长,浊点越低;在碳氢链相同时,聚氧乙烯链越长则浊点越高。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应用及进展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应用及进展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应用及进展基础理论2009-10-13 21:06:10 阅读38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1 前言早在1942年Zimmerman发现,在除草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叶面除草剂活性以来,引起人们极大兴趣,并收到了很大成效。

如美国密西西比洲在1960年用在除草剂上表面活性剂量为64000磅,到1963年已增加到500000磅。

表面活性剂用量剧增的主要原因是表面活性剂在除草剂中作用被广泛认识和重视的结果。

目前表面活性剂不仅用在除草剂方面而是用在农药所有剂型中。

1993年世界上用于农药的表面活性剂消耗量约23万吨,占总表面活性剂用量的3.3%。

美国用于农药的表面活性剂销售值约占其农药市场的6%。

在1992年农药剂型中有一半使用表面活性剂,其中除草剂中大部分都使用表面活性剂。

我国用于农药的表面活性剂约4万吨,其中表面活性剂用作乳化剂约占1/3。

2 表面活性剂用于农药通常对水溶的农药一般是加工成可溶性浓剂(包括水剂),对不溶水的液体农药加工成乳油,对不溶水的固体农药则加工成粉剂、可湿粉剂和悬浮剂,另外还有为了直接使用的颗粒剂和种子处理剂。

可是近来全球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压力和许多国家对农药安全性和环保制定出更为严格法规。

农药制剂发展动向是有毒易燃的乳油和粉尘飞扬的粉状制剂正逐步被安全,水性和高效的水乳剂、水悬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和微胶襄剂等机关报型所取代。

2.1 可溶性浓剂(SL)所有剂型中最简单的是SL,即一种水溶的农药活性成分的液体制剂,只需在喷雾桶中用水稀释即可使用.具有低药害,毒性小,使用既安全又方便和药效高的特点,一直深受用户欢迎,可惜这类农药品种在农药中所占比例不多,通常聚氧乙烯壬基酚或牛脂胺乙氧基化物表面活性剂常用作SL 的生物增效和桶混润湿剂.2.2 水悬剂(SC)它是将不溶水的固体农药加工成微细颗粒(一般粒径小于5微米)依靠加入表面活性剂来分散悬浮在水中制剂.因它无粉尘,易计量,对操作者和环境很安全,粒径比可湿粉更细故药效更高,已成为取代可湿粉优良剂型之一.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润湿剂、分散剂和增稠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自然界中,物质与气体 、液体和固体三种状态存在,此物质三相必然会发生两两接触而形成接触面,通常把固-气或液-气两相之间的接触面称为固体或液体的表面,而液-液、固-固或固-液之间的接触面称为界面。由于两相接触面上的分子与其本相内部的分子所处的状态不同,因而物质的表面或界面与其本相具有不同的表现,如在没有外力的影响或影响不大时,液体总是趋向于称为球状,液体的这种表面现象的成因主要是由于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的作用。在体积一定的各种形状中,球形的表面和表面自由能均最小,可见液体具有自动减少表面积而降低表面自由能的趋势。表面张力现象和表面自由能不仅存在于液体表面,它存在于一切不同相的接触面(界面)。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极性基不带电荷,主要有聚氧乙烯类化合物,多元醇类化合物、亚砜化合物、氧化胺等。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极性基带负电,主要有羧酸盐、磺酸盐、硫酸酯盐等,其中R为烷基,M主要为碱金属和胺离子。如十二烷基磺酸钠,即属于这类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极性基带有正电,主要有季铵盐、
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作为农药、除草剂、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等的助剂,之所以能够提高药效和养分的活性,其作用大致有以下几方面:①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增
加溶液与叶表皮的亲和力,从而增加吸收量;②提高溶液中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促进有效成分的叶面吸收和在植物体内的运输;③起叶面湿润作用,延长溶液在叶面的附着时间,房主液滴迅速干燥,从而延长叶面吸收时间;④改变叶表面的结构,表面活性剂与植物叶表皮作用,引起植物叶片的生理生化变化,促进溶液中有效成分进入植物体内而发挥作用。
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其作用原理
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特性
表面活性剂是指一类在低浓度下即可明显地降低水和其他液体系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部分表面活性剂还具有保湿、助渗的作用,由疏水亲油的非极性基和亲水疏油的极性基组成,属于一种两亲性(亲油和亲水)分子,具有在溶液表面产生定向吸附的特性,可以改变溶液的表面活性性质,如降低溶液表面张力、改变固体表面润湿性、增加溶质的水溶性等。
烷基吡啶盐、铵盐等,其中A主要为卤素和酸根离子。如苄基三甲氯化铵在水中电离产生季铵阳离子,因此,其属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带有两个亲水集团,一个带有正电,一个带有负电。其中带有正电的集团主要是氨基和季胺基,带有负电的集团则主要是羧基和磺酸基,如甜菜碱,其分子式为RN+(CH3)2CH2OO-。这类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离子性质通常与溶液的pH有关。
阴、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于受溶液pH、无机盐类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从而造成对无机养分叶面吸收效果的促进效果不太稳定,在叶面肥配制中尽可能少使用,尤其是在高浓度无机养分类叶面肥的配制中受到很大限制;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低毒及良好的生物降解特性,且与其他表面活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一般可产生协同增效作用;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营养液中稳定性高,不受无机盐类以及溶液pH的影响,一般无毒,且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的相溶性也叫较好。另外,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具有很好的抗硬水能力,因此,这两类表明活性剂在叶面肥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随着对表面活性剂研究的深入,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大多数表面活性剂用于纤维工业,其次就是洗涤工业。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表面活性剂在农业生产上液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农工业中对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主要是作为农药的助剂,种类有渗透剂、黏着剂、分散湿润剂、展着剂和增效剂等,它的作用是可使农药稀释液稳定,溶液雾滴小,药业能均匀地与叶面接触,增加吸附,减少药业被雨水冲刷,延长药液在叶面的湿润时间,增加叶面对药液的吸收。对充分发挥农药效果起重要的作用。
力值,改善喷施液在作物叶面的铺展以及养分的渗透性,甚至可以通过改变叶片蜡质层的性能,提高叶片表面能,增加喷施液的润湿性。因此,表面活性剂的施用在叶面肥中不可或缺,是叶面肥研制与应用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表面活性剂良好的表面活性性质甚至能降低作物害虫虫体表面活性,破坏其表面蜡质层,提高农药使用使用效果,因为也可以利用高浓度化肥的渗透作用杀死害虫,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农药用量,而且无公害、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人们在进行叶面施肥的研究中,发现在喷施液内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后可以明显改变喷施液的表面性质,降低喷施液的表面张力,增加喷施液在叶面的润湿作用;另外,表面活性剂还具有保湿、黏着、助渗的作用,因而极大地促进了养分的叶面吸收效果。正因如此,表面活性剂成为叶面肥中不可缺的重要组分之一。 来自 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原理
从理论上来说,可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化合物多得不可胜数,品种众多,但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根据需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表面活性剂进行分类,如可按照表面活性剂离子类型、亲水基和疏水基的种类、结构的特殊性分类等。在表面活性剂研究与应用过程中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其离子类型分类,即按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带电性的特征划分。大多数表面活性剂是水溶性的,根据它们在说溶液中能否解离,可以将其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不能解离产生任何形式的离子,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产生带有正、负电荷的离子。根据解离后所带电荷的类型,又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3大类。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在叶面肥中的应用
由于作物叶片最外侧的蜡质层具有疏水性,不利于喷施液在叶表的铺展与附着,喷施液难以润湿叶面;且蜡质层一般非常粗糙,而且分布不均匀,致使喷施液于叶片界面的接触角进一步增大,导致喷施液在叶面上形成易滚落的水珠,喷施液对叶面的润湿性更差,而喷施液在作物叶面的润湿是养分向叶片内部渗透的重要前提,可见,叶面蜡质层是影响叶面养分吸收的关键因素之一,极大地影响了叶面施肥的效果,因此必须克服蜡质层造成的施肥的障碍,减少喷施液于作物叶片之间的界面接触角,使喷施液在叶面上得以铺展、润湿,才可以提高养分的吸收率及叶面施肥的效果。
概述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其应用单位几乎涵盖了精细化工的所有领域,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工、农业各个领域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自19世纪发现磺化油的表面活性以后,人们已经成功研制出大量的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物质的生产。最初是以动、植物油脂作原料制肥皂。目前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繁多,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常见种类有吐温-20、吐温-40、吐温-80、土耳其黄油、山梨醇、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曲拉通等。除了用化学方法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外,还有用为微生物发酵的方法生产无毒、对环境无污染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在物质表界面上吸附,形成吸附膜(一般单分子膜);二是在溶液内部自聚,形成多种类型的妃子有序组合体。表面活性剂的这两种功能作用的直接结果是降低了物质表界面张力,改变了体系表界面的化学性质,表面活性剂特殊作用的产生主要依赖于这两个基本功能,从这两个功能出发,衍生出表面活性剂的其他多种应用功能,从而使表面活性剂具有起泡、消泡、乳化、分散、絮凝、润湿、铺展、渗透、润滑、抗静电以及杀菌等功能。因此,在叶面喷施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地降低其表面张力,是指趋近于叶片表面临界表面张
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叶面润湿作用,目前表面活性剂已成为农药、叶面施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对提高农药的药效和养分的叶面吸收效率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已经成为农药和叶面肥研制与应用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但是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不同药肥液的效果是不同的,因而在使用前必须了解表面活性剂的特性,以选择和利用适当的表面活性剂,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