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知识点(全)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一、力学1.牛顿运动定律:质点的运动状态由质点所受力决定。

2.平抛运动:自由落体加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3.受力分析:包括平行力的合成分解、拉力、摩擦力等。

4.动量守恒定律:在质量守恒的条件下,质点系在任意时间内的动量矢量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5.力和能量的转化关系:力对物体的作用可使物体产生位移,从而改变物体的形态和分布式微粒的能量。

二、热学1.热平衡:不同物体或不同部分之间的温度、热量互相交换后达到一致。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3.热能传递: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三、光学1.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光线在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之间传播时,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

2.光的反射和折射成像: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3.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4.光的光谱和颜色:光的分散现象、光的衍射光栅和光的彩色成分。

四、电学1.电场和电势:点电荷、电偶极子和电荷分布所构成的电场和电势。

2.电路中的电流: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关系。

3.电磁感应:磁通量和电动势的产生和变化方向。

4.电阻和电功率:欧姆定律和功率的计算。

5.交流电和电磁波:交流电的特征和参数、电磁波的特性和波长。

五、原子物理1.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的排布和能级、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

2.放射性衰变:核衰变的类型和规律、半衰期的计算。

3.核反应:核聚变和核裂变的原理、核能和核能利用。

以上是高考物理必考的主要知识点,考生应重点掌握和理解这些内容,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还需要做好题目的积累和分析,通过练习和复习巩固这些知识,以提高在高考中的应对能力和解题能力。

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详细,完美)

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详细,完美)

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总结1.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静摩擦力: 0<f =f m(具体由物体运动状态决定,多为综合题中渗透摩擦力的内容,如静态平衡或物体间共同加速、减速,需要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滑动摩擦力: f N2. 竖直面圆周运动临界条件:绳子拉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条件:(或球在竖直圆轨道内侧做圆周运动)绳约束:达到最高点:v≥gR,当 T 拉= 0 时, v=gRmg= F 向,杆拉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条件:(球在双轨道之间做圆周运动)杆约束:达到最高点:v≥ 0T 为支持力0< v < gRT = 0 mg= F 向,v=gRT 为拉力v>gR注意:若到最高点速度从零开始增加,杆对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变大。

3. 传动装置中,特点是:同轴上各点相同,A=C,轮上边缘各点v 相同, v A= v B4. 同步地球卫星特点是:① 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①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角速度也相同;②卫星轨道平面必定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36000km 处,运行速度 3.1km/s。

m1m25.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常量首先由什么实验测出:F=G r2,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6.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关系:g' =GM/r 2说明: r 为某位置到星体中心的距离。

某星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0GM 。

R 2g' R 2 R ——某星体半径为某位置到星体表面的距离g(R h) 2h7.地球表面物体受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关系: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较小,在两极, 重力加速度较大。

GM GMmmv 28.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动的环绕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g'=r 2、 r2r、GMGMm mv 2v =r、 r 2r22= m ω R = m ( 2π /T ) R当 r 增大, v 变小;当 r =R ,为第一宇宙速度 v 1=应用: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知道宇宙速度的概念GMr = gRgR2=GM9. 平抛运动特点:①水平方向 ______________ ②竖直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合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应用:闪光照⑤建立空间关系即两个矢量三角形的分解:速度分解、位移分解相 位y2v 0S ,求g TTv tx v 0 t v x v 0y1 g t2 v yg t2Sv 02 t 2 1 g 2 t 4 v tv 02 g 2 t 24tg gttggt2v 0v 0tg 1 tg2⑥在任何两个时刻的速度变化量为△ v =g △ t ,△ p = mgtx⑦v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x 轴上的 2处,在电场中也有应用10. 从倾角为 α 的斜面上 A 点以速度 v0 平抛的小球,落到了斜面上的 B 点,求: SAB1gt 2 和水平射程 s =v 0t,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几何关系。

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集锦

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集锦

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集锦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一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Vt=Vo+at2.位移s=Vot+at2/2=V平t=Vt/2t3.有用推论Vt2-Vo2=2as4.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6.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全]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全]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全]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一、基本物理量与单位1、时间的基本单位:秒 (s)2、角度的基本单位:弧度 (rad)3、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 (kg)4、长度的基本单位:米 (m)5、力的基本单位:牛 (N)6、速度的基本单位:米/秒 (m/s)7、加速度的基本单位:米/秒2 (m/s2)8、能量的基本单位:焦耳 (J)二、机械运动1、定向性运动: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2、匀速运动:速度恒定3、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恒定4、斜率:平行面上多段线段间连线斜率,反应其变化规律5、直线运动:以一定的加速度沿直线运动,可用速度-时间曲线反映6、平抛运动: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基础上,加入的一个水平的初速度,该运动有水平、垂直二向分解和全变分解3、弹力学1、弹力系数:氢键弹力比例因子,反应弹力和电场的大小(弹力/电场)2、弹力结构:系由一定的氢键构成的具有特殊结构的物质3、弹力力学:利用氢键弹力的物理学研究方法4、四、光学1、折射率:物质的折射率,反映不同物质的介质传播特性2、光的衍射:当遇到障碍物时发生的扩散,根据扩散程度可以得到自然光线的衍射图3、光的反射:当遇到面时反射,依据反射角定义4、光的折射:当遇到折射物体时,定义了折射角5、各种屈光度:透光物体经过物体而受到屈光度衍射而发生变形,定义了屈光力五、电学1、导体:可以电流透过的物质2、电压:导体的电势差,反应导体的电能3、电流:导体的电流,反应导体的质量4、电阻:导体的电阻,反应电路的特性5、电容:二极电容、三极电容,反应电路的时变特性6、变压器:用于变更电势大小的装置,定义了原电势和标准电势六、热学1、温度:热能量的大小,可以反映热力学状态2、温度分布:某物体内部温度的分布,反应热学演化规律3、温度差:物体内外温度的差别,反应物体温度的变化4、温度系数:物体内温度的变化系数,反应物体温度变化的快慢5、绝对温标:传导率和导电率的绝对温标,是测量温度的基准7、熵:热能状态的总数,是热学特征参数七、声学1、声压:声波在实体内的压强2、声压波:声波在实体内的压强变化3、音质:以调制的压强、频率和波谱的强度反映的声音的质量4、听阈:指声音的最小能量,可以感受到声音5、参考频率:一定频率的振动数取得的平均差别,常用于声的描述八、特殊相对论1、时空序列:物体在时空间中的变化及其表示法2、时空延伸:物体本身的时空拓展,表示方法与一般物理公式相同3、时空场:物体在时空中受到的变化4、伽马射线:时空变化的中心,具有强大的能量传播能力5、费米子:由于物体受到强大时空场而发生的改变,在实物中费米子比子得到认识6、特殊相对论:将特殊相对论与一般相对论结合,描述物体在时空的变化。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大全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大全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大全1. 动力学动力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它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

常见的动力学内容包括力的作用、牛顿三定律、加速度等。

2.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研究物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

高考物理中的力学内容主要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牛顿运动定律等。

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力情况和力的平衡条件。

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以及运动中的力学规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定律,它描述了物体受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热学热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热现象和热力学规律的学科。

高考物理中的热学内容主要包括温度、热量、热传导、热力学等。

了解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对于理解能量转化和传递是非常重要的。

4.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产生、传播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光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高考物理的必考内容之一。

光学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了解光学的基本原理和现象对理解光的特性和应用非常有帮助。

5. 电学电学是研究电现象和电路的学科。

电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应用价值。

高考物理中的电学内容主要包括电荷、电场、电流、电路等。

了解电学的基本原理和定律对于理解电路的组成和运行非常重要。

6. 声学声学是研究声波产生、传播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声学在音乐、语言、声波测量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

高考物理中的声学内容主要包括声波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

了解声学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声波的特性和应用非常重要。

7. 原子物理原子物理是研究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反应的学科。

原子物理在核能、辐射防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

高考物理中的原子物理内容主要包括原子结构、放射性衰变、核反应等。

了解原子物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对于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非常重要。

总结:高考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了解并掌握物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点对于解答高考物理题目非常重要。

动力学、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声学和原子物理是高考物理中的必考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原理。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力学部分:1. 质点运动: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2.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

3. 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两个质点之间的引力大小和方向。

4. 动量与冲量: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冲量的定义和冲量定理。

5.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分解力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6. 平抛运动与斜抛运动:平抛运动的特点和公式,斜抛运动的特点和公式。

二、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热量的概念和传递方式。

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气体的熵增原理)。

3. 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推导,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4. 内能与焓: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焓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光的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之间的关系,反射定律。

2. 光的折射: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的折射定律,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

3. 光的干涉与衍射: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实验现象和解释,干涉和衍射的条件。

4. 透镜和成像:薄透镜的构造和性质,透镜的焦距和成像公式。

5. 光的色散:光的色彩和光的色散现象,色散的原因和应用。

四、电磁部分:1. 电场与电势:电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电流与电阻: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欧姆定律。

3. 磁场与电磁感应:磁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关系,电磁感应定律。

4. 电磁波: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方式,电磁波的特点和分类。

5. 电路中的能量:电场能和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路中的电能和功率。

五、原子物理部分:1.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基本粒子的分类和特点。

2.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元素的性质和衰变过程,半衰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核反应:核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方程式,裂变和聚变的区别和特点。

新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

新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

新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1.力学知识点:-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物体在运动或者即将运动时,与接触面之间存在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弹力:弹簧和橡皮筋等弹性物体在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

-动能和势能:物体具有运动能力的能量称为动能,而物体在力场中具有潜在能量时被称为势能。

-转动:刚体围绕一些轴线旋转的运动,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来描述。

2.热学知识点:-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粒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而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

-热传导:热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热辐射:物体通过发射和吸收辐射能量来传递热量。

-热力学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

3.电磁学知识点:-电荷和电场:带电物体具有正负电荷,电场是电荷产生的力场。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量,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电容和电路:电容是电容器存储电荷的能力,电路是连接电子元件的电气网络。

-磁场和电磁感应:磁场是磁荷产生的力场,电磁感应是磁场和电荷运动相互作用产生的现象。

4.光学知识点:-光的传播:光以波动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光可以被反射、折射和散射。

-光的成像:通过透镜或反射镜等光学元件,将光聚焦形成清晰的图像。

-颜色和光的干涉:颜色是光的频率和波长的表现,光的干涉使光波叠加形成明暗条纹。

5.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知识点:-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包含了质子和中子,电子在核外以能级的形式分布。

-辐射和放射性衰变:核反应中会发生放射性衰变,产生α、β和γ射线。

-核能和核反应:核能是原子核内部的结合能,核反应包括裂变和聚变。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高考是每个中学生都要面对的重要考试,其中物理科目作为理科的一部分,占据着相当的比重。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物理科目,以下是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的归纳。

一、力学部分1.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2. 力的合成与分解3.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4. 牛顿运动定律5. 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6.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7. 圆周运动8. 耗散功与机械能守恒二、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2. 热传导3. 热膨胀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分子动理论5.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6. 热机效率三、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与折射定律2. 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3. 球面镜与透镜的成像4. 像的位置与放大率5. 光的干涉和衍射6. 光的偏振四、电学部分1. 电荷与电场2. 导体与电场3. 电场的叠加4. 静电能与电势5. 电容与电容器6. 直流电路与欧姆定律7. 简单交流电路8. 电磁感应9. 麦克斯韦方程与电磁波五、现代物理部分1. 光电效应2. 单色光的光电效应3. 合金因为差异相对于纯石墨导电性会发生什么变化4. 库仑定律5.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核裂变6. 半导体和PN结的特性以上是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的归纳,每个知识点都是高考物理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对于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

此外,理解物理问题的本质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也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不仅可以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还能够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物理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也是备考的重要内容。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

2. 清晰地画图,标明已知量和所求量。

3. 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4. 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过程的精确性。

5. 点评答案,检查解题思路的合理性和计算的准确性。

高考物理知识点汇总(全面)

高考物理知识点汇总(全面)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 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考物理知识点目录

高考物理知识点目录

高考物理知识点目录第一章:力学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与量纲2. 物体的运动与参考系3. 速度、加速度与位移4. 牛顿运动定律5. 四大运动方程6. 弹力与滑动摩擦力7. 动能与动能定理8. 功与功率9. 动量定理与冲量10. 垂直上抛运动11. 简谐振动12. 重力与重力加速度13. 开普勒定律14. 圆周运动15. 万有引力定律1. 温度与热量2. 热平衡与热传递3. 热膨胀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5. 理想气体的内能6. 热力学第一定律7. 热力学第二定律8. 熵与熵增加原理第三章:光学1. 光的反射与折射2. 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速度3. 球面镜与成像4. 特殊光学器件与成像5. 光的干涉与衍射6. 红外线与紫外线7. 光的波粒二象性1. 电荷与电场2. 静电场与电势差3. 电场中的静电力与电场强度4. 电容与电容器5. 环境电场6. 电流与电阻7. 欧姆定律与串并联电路8. 磁场与磁感应强度9. 安培力与洛伦兹力10. 电磁感应与法拉第定律11. 电磁感应与能量转化12. 电磁波与电磁谱第五章:近代物理1. 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关系式2. 元素的放射性衰变与半衰期3. 同位素与原子核4. 激光与半导体激光器5. 粒子物理学与基本粒子通过以上的知识点目录,你可以快速了解高考物理的主要内容。

希望你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物理的学习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记得多做一些例题和习题,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祝你考试顺利!。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高考必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高考必备)

重点中学高考资源整理高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全部知识点共82页)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总复习知识网络一览表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四、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注:(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 173〕.六、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7.非弹性碰撞Δp=0;00(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4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见第二册P47〕/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47〕.九、气体的性质1.气体的状态参量: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注:(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十、电场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 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 q:检验电荷的电量(C)}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注:(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十一、恒定电流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电流关系I总=I1=I2=I3 I并=I1+I2+I3+电压关系U总=U1+U2+U3+ U总=U1=U2=U3功率分配P总=P1+P2+P3+ P总=P1+P2+P3+10.欧姆表测电阻(1)电路组成(2)测量原理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11.伏安法测电阻电流表内接法:电流表外接法: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示数:I=IR+IVRx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真Rx的测量值=U/I=UR/(IR+IV)=RV Rx/(RV+R)>RA [或Rx>(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x分享高中物理知识点大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运动学:
质点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加速度、速度-时间关系、位移-时间关系等。

抛体运动:平抛、斜抛等运动的分解与合成。

动力学: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及其应用。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功能关系:功、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电磁学:
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等。

恒定电流: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电阻、电功率等。

磁场:磁场强度、磁通量、安培力、洛伦兹力等。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等。

光学:
几何光学: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干涉、衍射、偏振等。

量子光学: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波粒二象性等。

热力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功、热量等概念及其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卡诺循环等。

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
原子结构:玻尔模型、能级跃迁等。

量子力学基础:波函数、不确定性原理等。

以上仅为部分高考物理知识点,具体还需结合考纲和
教材进行复习。

同时,多做题、多思考、多总结也是提高物理成绩的关键。

祝您高考顺利!。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和公式汇总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和公式汇总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和公式汇总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公式总结一、速度公式:v=v=sts总t总v——速度(m/s)v——平均速度(m/s)s——路程(m)t——时间(s)二、密度公式:ρ=mvρ——密度(kg/m3)m——质量(kg)v——体积(m3)三、重力公式:G=mgG——重力(N)m——质量(kg)g——常数(9.8N/kg)四、压强公式:1、P=FP——压强(Pa)F——压力(N)S——受力面积(m2)2、P=ρgP——压强(Pa)ρ——密度(kg/m3)h——深度(m)五、液压公式:F1F2=S1S2F1—作用在小活塞上的力(N)S1——小活塞的横截面积(m2)F2——作用在大活塞上的力(N)S2——大活塞的横截面积(m2)高考物理知识点(一)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1.做功: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内能改变了多少用做功的数值来量度,外力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内能减少。

2.热传递:它是物体间内能转移的过程,内能改变了多少用传递的热量的数值来量度,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有温度差。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1.内容:物体内能的增量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和物体吸收的热量Q的总和。

2.符号法则: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正值,物体对外界做功,W取负值,吸收热(三)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种表述:(1)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2)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有方向性。

(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实质是:与热现象的自发的宏观过程,总是朝着分子热运动状态无序性增加的方向进行的。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集第一章: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两个基本概念:参照系和质点•运动的描述方法:位移、速度和加速度2. 速度和加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3.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中的速度和加速度•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4. 相对运动•相对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相对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第二章:力学与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惯性的概念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物体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动量守恒定律4. 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计算公式第三章:能量与功率1. 能量•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机械能守恒定律2. 功和功率•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能量转化和能量损失•动能转化和动能损失•势能转化和势能损失第四章:机械振动与波动1. 机械振动•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动力学方程和简谐振动2. 机械波•波的基本概念•波的分类:横波和纵波•波的传播速度和波长的关系3. 声波•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的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色4. 光的波动性•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第五章:电学与电路1. 电荷和电场•电荷的基本特性•电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电流和电阻•电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3. 电路和电路图•电路的基本要素:电源、导体、开关和负载•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4. 电磁感应•磁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法拉第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第六章:光学与光学仪器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光的全反射和光导纤维2. 透镜和光学仪器•透镜的种类和特性•透镜的成像规律•光学仪器的原理和应用第七章:原子物理与核物理1. 原子和原子核•原子的结构和组成•原子核的结构和组成2. 放射性物质和核能•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核能的概念和应用3. 原子核的稳定性•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放射性衰变4. 核反应和核能•核反应的概念和分类•核能的释放和利用以上是高考物理的知识点总结大全集,希望对同学们备考高考物理有所帮助。

高三物理知识点大全全套

高三物理知识点大全全套

高三物理知识点大全全套第一章:运动的基本概念一、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改变。

物体的位置可以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矢量来表示。

在一维运动中,可以使用物体在坐标轴上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来描述运动的规律。

二、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以相等的速度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呈线性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计算公式为:速度v = Δx/Δt位移Δx = v × Δt其中,v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间隔。

第二章:力的基本概念一、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力的特点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方面,力的单位是牛顿(N)。

二、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大类。

接触力是指物体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没有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第三章:力的作用一、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被分解成多个力的过程。

通过合成与分解可以方便地计算力的合力和分力。

二、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规定了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三、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 = m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质量,a表示加速度。

四、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一个物体施加的力都会有一个力的反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说明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第四章:能量与功一、能量的基本概念能量是物体产生变化或实现作用的能力。

能量可以分为动能、势能等不同形式,单位是焦耳(J)。

二、功的概念功是指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可以用来改变物体的位置、速度等运动状态。

功的大小等于力乘以位移,并且功的单位也是焦耳(J)。

第五章:电磁感应与交流电一、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是指当导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在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现象。

高中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一、力学1. 运动学-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

-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速度-时间公式、位移-速度公式。

- 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

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 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外力之和为零。

- 动量守恒的应用:碰撞问题。

4. 能量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条件。

- 能量转化和守恒:能量守恒在各种物理现象中的应用。

5.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公式:引力与质量、距离的关系。

- 天体运动:行星运动、卫星运动。

6. 刚体的转动- 转动惯量:刚体转动的惯性量度。

- 角动量守恒:刚体转动中的守恒定律。

7. 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振幅、周期、频率。

- 波动:波长、频率、波速。

#### 二、热学1. 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现象中的应用。

-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概念和熵增原理。

2. 气体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 实际气体与范德瓦尔斯方程。

3. 热传递- 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 热传导定律:傅里叶定律。

4. 相变-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相变过程及热力学性质。

5. 热机与制冷机- 卡诺循环:理想热机的效率。

- 制冷机原理:制冷循环。

#### 三、电磁学1. 静电学- 库仑定律: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 电场: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

2. 电流与电阻-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 电路:串联、并联、混联。

3. 电容器与电感器- 电容:电容器的储能特性。

- 电感:电感器的储能特性。

4. 磁场- 安培定律:电流产生磁场。

- 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5.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高考物理是许多学生非常关注的科目之一,它的考试分数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大学录取结果。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物理,本文将对高考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并着重介绍其中的重点内容,以供参考。

1. 力学部分1.1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法则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分解:当一个力沿斜面方向作用于物体时,可将该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

1.3 动能、功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能:物体的动能由其质量和速度共同决定,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功:力对物体作用产生移动的效果,功的大小等于力乘以物体的位移。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无摩擦、无空气阻力以及外力不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是守恒的。

2. 热学部分2.1 温度、热量和热平衡。

温度:反映物体热量高低的物理量,单位为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

热量:物体之间热交换的能量,能够使物体的温度发生改变。

热平衡:两个物体之间没有净热量交换,温度相等。

2.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气体压强,V为气体体积,n为气体物质的物质量,R为普适气体常量,T为气体的绝对温度。

2.3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功等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系统的内能增加等于系统的吸热减去对外做功。

热功等式:热量转化为功的过程中,热机的效率等于功对热量的比值。

3. 电磁学部分3.1 简谐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物理系统围绕平衡位置以一定频率前后振动的运动。

波动:能量以波的形式在空间中传播的物理现象。

3.2 电场与电势。

电场:带电粒子周围的电力作用空间分布,与带电粒子的电荷量和距离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 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 -F2|≤F≤F1+F2.(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4.速度和速率(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5.加速度(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6.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7.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2)特点:a=恒量(3)★公式: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s=vt+21at2速度位移公式:vt 2-v2=2as 平均速度V=20tvv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8.重要结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ΔS=S n+l –S n =aT 2 =恒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9.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3)公式:10.运动图像(1)位移图像(s-t 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2)速度图像(v-t 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202t t v v v v +==三、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 =ma,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3)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4)牛顿第二定律F合 =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4.★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叠加.5.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的物体和在惯性系中.6.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F N =mg+ma.(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当a=g时F N =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①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②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③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6、处理连接题问题----通常是用整体法求加速度,用隔离法求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