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却也带来了许多不良现象,其中也包括了中学生网络道德方面的问题。

下面,就对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1.随意发布个人信息。

许多中学生对于自己的隐私控制不够,因为他们太过年轻,对在线世界的后果认识不足,从而经常设置不当的隐私级别,随意发布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学校、生日、电话号码以及家庭住址等等。

这种行为非常危险,可能引发诈骗、网恋、猥亵等问题。

2.在网络上不尊重他人。

中学生在网络上的某些行为,例如在论坛上恶意攻击、在聊天群中侮辱他人等行为都属于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这些行为违反社交习惯,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恶化,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网络暴力。

3.未经授权地获取他人资料。

许多中学生在线上觉得披露身份是非常安全的,所以他们会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他人的个人资料,例如破解他人的密码、非法获取他人的手机号码等等。

这种行为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权,甚至可能涉及到法律问题。

4.传播不良信息。

中学生从网络上获取的信息可能存在不良的内容,例如暴力、色情、恐怖等等,未经思考地又将这些信息传播出去,导致不良的社会心态。

二、对策1.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家长和学校应当共同加强对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教育,让他们了解网络上存在的危险性和不良行为的后果,让他们认识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的重要性,避免不当行为导致自己及他人的安全受到威胁。

2.建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在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时,学校还应该从思想观念入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健康的网络生活习惯。

特别是在学校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时,不只要侧重于知识点的讲解,更要挖掘学生在网络世界中产生的心理和情感,从而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网络生存观。

3.加强监管。

家长和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监管,监督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对于发现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加以制止。

学生违法的行为要及早通知警方及学校,防止不良行为继续发生。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网络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广泛应用,也出现了一些导致青少年道德失范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并提出前期和后期的对策,以减少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发生率。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教育问题。

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塑造青少年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但是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家长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教育,因此孩子在网络上泛滥而不知所措。

二、社会环境问题。

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义导致人们的物质欲望无限膨胀,青少年也因此误入了追求虚荣的怪圈,到了网络上就更加随心所欲。

当父母工作累惯了回到家里时,为了孩子早点睡觉就会给他们带来电脑、手机等多媒体设备,整夜沉迷于其中。

三、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和便利性。

网络上的资源非常丰富,从简单的文字、图片、音视频到更加复杂的应用程序和网络游戏,随处可见。

因此,青少年不难接触到涉及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

虽然有网络过滤工具,但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因此,对于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我们需要在前期和后期分别制定不同的对策。

前期,应该增加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投入。

父母应该尽可能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引导孩子走向阳光、积极的道路。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培训家庭教育技能等途径加强家庭教育的力度。

另外,学校也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与家长的交流,对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强化网络道德观念培养。

在社会环境方面,我们应该从源头上进行限制,不断提高法律法规、审查机制的完善度,从而减少网络上不良信息的传播。

后期,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惩罚机制。

对于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应该坚持“以案释法”,对其进行法律和纪律惩戒。

此外,我们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疏导机制,在遏制其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同时,加强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和关怀。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了青少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此青少年在网络上的道德失范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这些道德失范行为包括网络欺凌、侵犯他人隐私、传播不良信息等,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稳定。

为此,我们有必要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青少年健康、阳光的网络成长。

一、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1.网络欺凌:青少年通过网络平台对他人进行侮辱、恐吓、威胁等行为,导致受害者心理受伤和自尊受辱。

2.侵犯他人隐私:在网络上散播他人的隐私信息,包括个人照片、个人资料等,影响他人的生活和工作。

3.不良信息传播:青少年在网络上传播淫秽、暴力、恐怖等不良信息,对其他用户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伤害。

4.网络依赖: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以上这些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对青少年本人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需要引起重视。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家庭教育不足:部分家庭对孩子的网络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教育,导致孩子不懂得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2.社会道德风气不良: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网络行为,这些行为对青少年产生了“示范效应”,使他们模仿并传播这些不良行为。

3.网络监管不力:一些网络平台对用户的行为监管不够严格,使得一些不良行为者得以肆意妄为。

4.青少年心理问题:一部分青少年本身存在心理问题,通过网络行为来获得应有的关注和满足感。

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严重化,需要找到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针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来加以解决:2.弘扬社会正能量:社会要加强正能量的传播,引导青少年积极向上,远离网络不良信息和行为。

3.加强网络监管:网络公司和平台要加强对用户行为的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的诚信体系,惩罚不良行为者,保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4.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青少年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透露个人隐私信息,不随意传播不良信息,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平台。

然而,网络使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中学生的影响。

网络道德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知识盗用、网络暴力、沉迷游戏等。

此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学生网络道德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对策。

知识盗用是中学生网络道德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方便,中学生在研究论文和写作业时经常搜索互联网上已经存在的资料,往往会直接复制粘贴,甚至不加修改地提交到老师。

这样的做法违反了学术道德,也剥夺了学生真正学习的机会。

应对策略:教育中学生正确处理网络资料。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

教育学生不仅要正确处理和引用他们发现的资料,还应该学会将反映自己思想和知识的言语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第二,老师应该以开放式问题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通过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构建自己的思想框架,并且为自己的思考和创造提供一些素材。

第三,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外读书和夏令营等文化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开发学生的全面思维,提高他们的书写和思考技巧。

网络暴力是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另一个突出表现。

网络暴力指的是人们在互联网上发表带有攻击性和恶毒性言论的行为。

中学生在互联网上经常遭受攻击和欺凌,并且常常参与到网络暴力的团体行为中。

在受害者受到伤害时,中学生往往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被攻击者甚至可能遭受到严重的精神和身体伤害。

应对策略:培养中学生的网络责任感和公民道德。

首先,学校应该对中学生进行宣传,明确告诉学生网络暴力错误行为的严重后果。

学生应有义务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地区和国家的形象。

其次,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为学生提供一个诚实守礼、公正公平的学习和交流环境。

最后,学校应该建立网络备忘录和道德监督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和监督,减少网络暴力行为。

中学生沉迷游戏问题也是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另一个大问题。

中学生沉迷游戏不仅失去了学习的机会,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中学生们逐渐成为了网络世界的一部分。

他们在网络中获取信息、交流互动,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网络道德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中学生们的成长,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有必要对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学生在网络上存在着较多的隐私泄露问题。

他们在社交平台、论坛、博客等地方公开了个人的隐私信息,比如家庭住址、学校信息、联系方式等。

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给中学生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中学生在网络上存在着过度沉迷游戏、违规下载、传播不良信息等问题。

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了学习和身心健康;违规下载盗版软件、音乐、电影等,侵犯了知识产权;传播淫秽、暴力、迷信等不良信息,损害了社会风气。

中学生在网络上存在着缺乏网络素养和安全意识的问题。

他们缺乏正确的网络使用知识,容易受到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侵害;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容易在网上留下个人隐私信息,甚至遭受网络侵犯和攻击。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加以解决。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共同合作,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不泄露个人隐私,不沉迷游戏,不传播不良信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机制,对网络上存在的不良信息和违规行为进行监管和处罚。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限制他们上网的时间和内容,保护他们的健康成长。

加强技术手段和辅助工具的应用。

可以通过安装网络过滤软件、设置家长监控、加强实名注册等方式,对中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监控和引导,避免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接触。

增强家庭教育的力量。

家长应当加强对孩子的网络监督和教育,引导他们健康合理地使用网络,做到网络与现实的良好结合,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存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共同努力来解决。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学生是网络时代的新生代,他们生活在一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世界中。

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网络欺凌、色情信息浏览、侵犯他人隐私等行为层出不穷。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到中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来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

一、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1. 网络欺凌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中学生在网络上畅游的时间越来越长,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人在网络上进行欺凌行为。

他们在网络上发布侮辱性语言、威胁信息,直接影响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而受害者往往由于网络欺凌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导致自杀事件的发生。

2. 色情信息浏览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学生在网上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容易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色情信息。

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群体中,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较强,往往对色情信息产生浓厚的兴趣,导致他们在未成年的情况下接触和沉迷色情信息,无形中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3. 侵犯他人隐私问题在网络上,中学生可能会觉得“隐匿”的身份和自由的言论权给了他们侵犯他人隐私的权力。

他们可能会不经过他人同意就发布他人的隐私信息,包括照片、聊天记录等,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甚至导致不可挽回的结果。

二、对策1. 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中学生是未成年人,对于网络的认知和了解有限,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培养和灌输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

身为成年人的我们应当示范尊重他人,诚实守信,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以身作则,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网络世界。

2. 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到网络世界中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家长也应增强对孩子网络行为的监督和引导,尽量避免他们接触不健康的网络内容,教育他们正确看待网络信息。

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9年文档

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9年文档

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中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学生依靠网络这个媒介获得知识、信息。

网络在给中学生学习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中学生在网络中的失范行为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一、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1.道德价值观念出现偏差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是非分辨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对外部事物很敏感,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对中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此外,东西方多元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在网络中相互交融和碰撞,导致有些青少年对传统的道德价值观置之不顾,去模仿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拜金主义的生活方式和腐朽的思想文化。

这些网络中的糟粕信息容易使思想尚未成熟的中学生道德感弱化,在道德价值观念方面出现偏差,造成混乱。

2.不良信息污染导致中学生道德行为失范由于网络道德规范尚未制度化、规范化,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青少年的网络行为无法进入一个可以预期的秩序化轨道。

青少年的人格尚未定型,没有稳定的价值观和自制力,很容易受网上不健康内容、行为方式的暗示,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在网络这个缺乏约束力的虚拟社会中,青少年很难做到“慎独”和“自律”,他们往往容易丧失内心信念与道德感,无法实现道德主体的自我监督与自我约束。

3.网络道德的隐匿性导致未成年人网络道德情感淡漠网络生活中的虚拟交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逐渐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生活中,这种间接的人机交往,慢慢就会把中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隔离出来,导致人际关系疏远,社会性情感淡化。

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孤僻、情感冷漠、人格异化等心理障碍,造成个人情感的淡漠与封闭。

这对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极为不利。

4.网络环境导致违法和犯罪现象增多对缺乏分析辨别能力的中学生来说,在自由、开放的虚拟网络中摆脱了现实社会的道德和法律约束,他们盲目追求所谓的自由平等,过于强调自我为中心,出现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使用网络的机会逐渐增多。

但与此同时,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也日益严重。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不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更有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一、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形式1.网络谩骂通过网络平台谩骂别人是一种常见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青少年在网络上不会感受到身体的束缚,觉得可以大声喊出自己的情感,但这种行为往往会引发矛盾和冲突。

2.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平台上通过言语或行为对别人进行攻击、恐吓或威胁的行为。

青少年在网络上进行网络暴力的原因可能是出自于个人情感、攀比心理等。

3.抄袭剽窃抄袭剽窃是指在网络上拿别人的作品或思想当做自己的,然后进行发布或引用。

青少年抄袭剽窃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获取好成绩或者获取更多点赞、关注等。

4.色情和暴力信息的查看和传播青少年在网络上查看和传播色情和暴力信息是一种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这种行为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甚至威胁到别人的人身安全。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环境的质量会影响青少年的道德品质。

如果家长没有对青少年进行足够的道德教育,那么青少年在网络上的行为也难以得到有效的规范。

2.社会影响不良社会影响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现在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有些内容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影响,如色情、暴力等。

1.加强教育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尤其是对网络道德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分析。

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提高青少年的网络文化素养。

2.加强监督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监督和管理。

对青少年的网络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控制风险发生。

3.建立严格的制度通过建立严格的制度,对青少年的网络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规范青少年的网络行为。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对策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对策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网络对广大青少年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受到社会关注。

网络道德失范主要表现为:一是多发性言论,青少年一旦进入虚拟网络,往往不恪守常识、自我节制,不顾有序秩序,大方发表意见;另一方面,缺乏新颖性,缺乏创新性,重复同样的语言,不挑剔和审查自己的言论。

二是负面性信息过多,重口味、低俗色情信息大量存在,会通过一定方式流入年轻人的视野之中,这会引发他们对社会不健全的价值观。

三是擅自获取家长帐号,有些青少年擅自使用家长帐号,而家长帐号里可能包含重要的用户信息,对银行账户或者额外的财务账户敏感信息,如果在恶意安装木马等一系列手段的影响下,信息被非法收集,很可能会受到相关经济损失。

面对这一情况,应做好以下工作,以促进青少年网络道德形成,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首先,要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意识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能自觉遵守各种文明礼仪和社会秩序,构建一个良好的虚拟世界;其次,家长要及时跟踪孩子的网络行为,制定适当的网络规则,遏制孩子不良的网络行为;再者,国家应加快网络安全的立法建设和技术开发,强化网络管理,净化互联网环境;最后,应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的惩戒力度,比如进行侵权行为等,以此增强执法和防护意识,促进网络文明建设。

综上所述,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只有在家长、学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将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落到实处,才能建立起清晰的网络道德规范,有效维护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文明环境,实现全民网络道德和社会共识。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中学生开始接触和使用网络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日益突出,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中学生在网络上存在着隐私泄露的问题。

他们可能会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泄露个人信息,如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这样一来,他们的安全受到了威胁。

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醒他们保护个人隐私,不要将个人信息随意泄露给陌生人。

中学生在网络上存在着网络暴力的问题。

有些学生在网络上进行网络欺凌,对同学进行辱骂、恶搞等行为,导致被欺负学生心理受到极大伤害。

对于这个问题,学校应建立起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网络欺凌行为的监管和制裁,同时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提倡友爱、和谐的网络环境。

中学生在网络上经常沉迷于游戏、社交媒体等虚拟世界中,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社交和学习。

他们可能把大量时间花在虚拟世界中,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身体健康问题等。

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建立起家校合作的机制,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引导。

学校应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社团,吸引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减少对虚拟世界的依赖。

中学生在网络上可能会沉迷于不良信息的浏览和传播,如不健康的色情、暴力等内容。

这些不良信息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应加强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使他们能够辨别和抵制不良信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应建立起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打击网络违法行为。

家长应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关心他们的网络生活,指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

学校应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和行为。

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政府、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建立起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才能有效解决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学生们在网络上的活动越来越频繁。

网络世界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尤其是中学生群体。

由于对网络世界的认识有限,中学生在网络上容易受到各种负面信息的影响,同时也容易在网络上展现出一些不够成熟的行为。

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脱节在网络世界中,中学生往往更容易表现出另一面的自己,他们可能在虚拟世界中塑造出与现实中完全不同的形象和性格。

这种脱节导致中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与现实中的行为存在差异,可能会对其人格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 对他人言行的不尊重在网络世界中,中学生可能会因为匿名和不受实际监管而表现出对他人的言行不尊重。

他们可能会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人身攻击、恶意谣言、传播不实信息等行为,严重损害他人的名誉和尊严。

3. 不良信息的获取与传播中学生在网络上容易接触到各种不良信息,例如色情、暴力、恐怖等,这会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中学生也可能会因为不懂得辨别信息的真实性而盲目传播不实信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 不当的网络使用习惯中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可能会产生不当的使用习惯,比如沉迷于网络游戏、频繁使用社交平台、长时间盯着屏幕等,这会对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1. 提高网络素养和自我监管能力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课程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式,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网络世界,明确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提高自我监管能力。

2. 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学校应当通过课程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教导他们在网络上要尊重他人、遵守法律、抵制不良信息,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3. 加强家长监护和引导家长应当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监护和引导,了解孩子在网络上的行为和活动,指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同时也要给予关爱和支持,避免孩子沉迷于网络世界。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包括:沉迷网络、隐私泄露、网络欺凌、侵权盗版、盗取他人账号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教授学生网络道德知识和技能。

家长可以与孩子定期进行谈话,告诉他们网络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建立网络监管机制。

学校和家庭可以建立网络监管机制,监控中学生上网行为。

学校可以安装网络过滤软件,屏蔽不良信息和网站,引导学生浏览健康、有益的在线内容。

家长可以设置家庭网络,限制孩子上网的时间和内容。

还需要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网络使用规则,不传播不良信息、不进行网络攻击行为。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中学生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保护自己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他们应该警惕网络诈骗、钓鱼网站等网络安全风险,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不明文件。

学校可以开展相关活动,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对网络安全的警惕性。

第四,加强道德建设。

社会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的引导和监督,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网络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学校可以设立网络道德奖励机制,表彰在网络上守法、守纪、遵守道德的学生。

也要建立网络违法行为的惩罚机制,打击网络犯罪行为,维护网络社会的公平、公正、正常秩序。

中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监管,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道德建设,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中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中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中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原因及应对措施一、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分类网络道德是现实道德延伸,对规范网络行为起着规则性作用。

而网络道德失范作为越轨行为,是网络应用者沉溺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控,出现违背道德规范,甚至利用网络特殊技术违法乱纪行为。

从失范行为后果来划分,中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网络言论失当。

网络论坛、聊天室、及时通讯工具等极大拓展了中学生交往空间。

然而,由于网络空间匿名性与身体缺场特性,中学生在网络交往等活动中,当涉及偏好争论时,容易发生言论失当行为,表现为言语攻击甚至谩骂。

国外有研究表明,网络空间反社会行为较易转为线下行为偏差,人们需要对青少年网络言论失当行为加强教育。

(二)网络沉迷。

网络自身信息海量与链接不确定性,为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打开潘多拉宝盒。

然而,这种海量信息业时常使涉世未深孩子忘记上网目标,容易诱导上网者出现“神迷”(fl。

W)现象。

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一些自制力较弱中学生迷恋上网络,沉迷于网吧不能自拔,网络游戏、上网聊天或浏览不良信息,严重扰乱了学习生活。

(三)网络知识侵权。

网络日益成为中学生获取知识第二课堂,在丰富学生知识体系中发挥正能量。

然而,学生们在完成作业时,也容易采用从网上复制粘贴等手段拼凑作业,或者通过网络百科互联等渠道有偿获得答案,从而对诚信品质以及学习质量构挑战。

相对高学历网络知识侵权,中学生网络知识侵权问题容易被淡化,但是这会损害青少年学习热情、方法与成效。

(四)网络黑客。

网络黑客在国外网络文化中,最早代表着团队共享、开源合作、网络正义。

然而,随着网络优先于计算机得到迅猛发展,黑客文化褒义定义逐渐蜕变。

如今,电脑黑客行为更多被界定为一种利用计算机网络知识,攻击与破坏电脑网站,侵犯他人隐私一种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中学生由于涉世未深,对网络黑客认识容易存在偏差,一些学生对其表示出崇拜心理,甚至将能传播木马病毒或盗取他人账号作为荣耀。

二、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原因分类中学生这一特殊未成年群体,由于自身社会化不完全,面对同样不成熟网络社会,较易迷失于网络空间,出现较多网络道德行为失范行为。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存在不可忽视。

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也随之而来。

本文将从网络欺凌、违法犯罪、不良信息获取等方面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网络欺凌是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一大亮点。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许多中学生在网络上经常遭受恶意言论和虚假信息的攻击。

这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对策之一是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教育中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学校应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中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管。

违法犯罪行为是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中学生可能通过网络进行欺诈、侵犯他人隐私、泄露他人个人信息等不法行为。

对此,除了加强传统道德教育外,还应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法律的约束力,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法律宣传与教育,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中学生网络获取不良信息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有些中学生可能通过网络接触到不适宜或不正确的信息,如低俗内容、违禁品交易等。

对策之一是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教育中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并筛选合适的学习资料。

与家庭和学校密切合作,建立网络使用监管机制,限制中学生的浏览范围,确保他们接触正面健康的信息。

中学生网络沉迷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有些中学生可能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或其他虚拟世界中,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对策之一是加强家庭教育,引导中学生自觉控制网络使用时间,并鼓励参与户外活动和社交互动。

学校也应与家长合作,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使用管理,限制他们的游戏时间。

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网络欺凌、违法犯罪、不良信息获取和网络沉迷等。

对策应综合运用网络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网络素养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手段来加以解决。

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我们才能有效提升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中学生道德文明在网络下迷失及对策论文

中学生道德文明在网络下迷失及对策论文

中学生道德文明在网络下的迷失及对策当今世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他们的道德教育更不容忽视。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中学生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严重的道德文明问题,使他们在琳琅满目和鱼目混珠的信息面前,受到了很多的负面影响,不知不觉地失去了对道德文明的约束能力。

一、中学生道德文明在网络下的迷失1. 言行随意,道德尽失。

网络虚拟世界里言行随心所欲,有无须承担责任和免遭惩罚的特点,使他们在网络中言行随意放纵,没有任何约束和限制,如聊天时说脏话,或使用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盗取别人的账号;私自偷看或使用别人的电子邮件;经常接触与色情、暴力有关的内容;利用网络欺骗、诈骗;将病毒、或其他恶意程序代码植入计算机等等。

中学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极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再加上网上暴力、色情、欺诈等的影响,使得迷恋网络的中学生道德素质日渐下降,道德观念逐步淡化。

这些正是中学生道德文明在网络环境中迷失的重要表现。

2. 网上“交友”,泛滥成灾。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情感沟通手段——网上聊天、交友以及新的娱乐方式,给中学生的道德文明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现代的中学生都比较早熟,学校里不允许早恋,但在网络世界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很多中学生都希望在虚幻的空间里寻到浪漫情感。

也有些学生是因为对网络世界的好奇,带着尝试的想法去试探着朦胧的情感,故而跟着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无论何种动机,既违反了学校纪律,更影响了中学生的思想健康及正常的学习。

3. 人生取向,严重迷失。

由于中学时代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生认知受外界的影响很大,网络中信息的泛滥和无限制的使用以及中学生盲目的接受,打破了正常的认知进程,使他们在浩瀚的网络海洋中迷失自我,无法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因而,有些学生选择在网络中寻找另类的快感,希望通过网络放松自己,故无法约束自己,沉迷于网络,严重影响着他们身心的正常发展及学业成绩。

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

浅谈初中生网络道德失范成因及对策摘要:当今世界,网络正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介入到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

对中学生来说,上网已不只是一种时尚,更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部分。

但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来,行为失范现象频频出现,严重影响着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正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冲击着人们的生活,网络所产生的新环境,使得好奇心强的年轻一代更容易成为网络时代的忠实拥护者。

开放的网络,使得无数诱惑涌到孩子面前,初中生在社会认知方面存在的幼稚以及任性,使他们极易受网络间思想污染、色情污染、暴力污染的影响。

网络上中学生道德感弱化现象也值得人们重视。

中学生网络道德感弱化主要是因为网络的高度隐蔽性。

每个人在网络上的存在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的,以符号形式出现的,人与人的交往也表现为符号与符号的互动。

上网的人都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快乐原则”支配着个人愿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压束和低约束的状态下得到宣泄,中学生网上道德感的弱化直接影响网络的建设,也波及中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

一、当前中学生存在的行为失范现象中学生行为失范是当前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集中表现。

所谓行为失范,是指其行为背离了当前社会规范的要求和社会条文、规则等,且有悖于现实的社会价值观念、社会关系标准和社会生活方式的行为取向。

当前中学生的行为失范主要表现为:1、价值观念上:质疑传统的真诚、守信、责任等现实社会价值观念,盲目崇拜技术,漠视道德规范。

2、社会关系上: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困难,迷恋网络虚拟情境中理想化的自我,和现实生活隔绝。

如喜欢和陌生人交往,甚至只爱陌生人。

3、生活方式上:追求玩游戏、聊天、看影视文学节目等娱乐休闲的生活方式,部分学生甚至开始沉溺于这些生活方式,影响正常的学习、人际交往。

二、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原因分析1、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垃圾信息泛滥,各种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身心,造成中学生价值观的混乱。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网络时代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道德问题,其中包括中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学生在网络上存在的道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网络欺凌。

网络欺凌是指利用网络平台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辱骂、威胁等行为,这种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甚至导致了一些严重的暴力事件。

2. 假冒身份。

中学生年龄较小,有时会自行注册其他人的账户,以达到一些不良的目的。

例如,在游戏中攻击他人、恶意评论,甚至发布不实信息。

3. 抄袭和诈骗。

网络上许多信息可以随意获取,许多中学生对此缺乏必要的界定。

他们往往没有对网络上的资料进行核实,把网络上的资料直接拿来当作自己的作业,这种行为与诈骗非常相似。

4. 不良信息获取。

网络上存在着大量不良信息,例如暴力、色情、恐怖等,这些信息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

中学生在浏览网站时,往往没有据理力争的能力,很容易被这些不良信息所影响。

1.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学校,教师应该通过教育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好品行、言行举止等。

同时,亲人也应该从家庭教育入手,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正确的道德观念教育。

2. 教育中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

中学生应该学习如何判断网络上的信息是否正确。

这种能力不仅可以避免中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还可以帮助他们发现错误信息并且避免被诈骗。

3. 鼓励互相尊重和宽容。

在学校和家庭中,应该鼓励中学生互相尊重和宽容。

同时,中学生也应该尊重其他网络用户的隐私,不泄漏自己的个人信息,特别是关键私人信息。

4. 建立网络安全意识。

中学生需要了解网络安全意识和如何保护自己的计算机和个人信息。

家庭和学校可以为这个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帮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

5. 提供举报机制。

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举报机制,方便中学生举报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总之,网络道德问题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话题。

浅谈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其对策

浅谈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其对策

浅谈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其对策摘要: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极大的影响着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交往方式,使当代中学生们尽情地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产生了许多值得人们关注的伦理问题。

本文着重探讨了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方法对策;德育工作20世纪以来,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文化交流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现代计算机信息与网络技术智能化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作为网络主体中学生,其网络行为直接影响着网络发展状况和自身的全面发展。

研究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对规范中学生网络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入手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一、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在日益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里,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网络道德问题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大量存在并不容忽视。

归结起来可有:1、忽视甚至抛弃传统道德的约束传统道德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但在网络社会中,由于网络的特殊性和中学生自身的一些原因,出现了中学生在网络上忽视甚至抛弃传统道德、沉溺在无序的网络世界中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对自己采取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不自重自爱;任意发泄自己的情绪,轻易地接受黄色等不健康的文化,对自己的成长不负责任。

2、法律意识淡薄,逃避和忽视法律责任法律是一个国家用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及秩序的手段,通过宪法和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越轨行为具有重大功效。

当前,在网络社会中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

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更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日益丰富多样的内容,青少年在网络上面临着很多道德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成长,更对社会和家庭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促使青少年健康、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

一、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1.网络信息泛滥: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庞大,海量的信息给青少年带来了更广阔的知识学习渠道,但也带来了信息过剩和混乱,使得青少年不知道该相信何种信息,造成迷茫和困惑。

2.网络依赖成瘾:一些青少年对网络沉迷成瘾,长时间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导致学习和生活的消极影响,甚至对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3.网络言语暴力:网络上随处可见的言语暴力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威胁,让他们从小失去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流和健康的社交模式。

4.网络侵犯隐私:青少年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容易在互联网上泄露个人隐私,也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二、对策研究1. 教育引导: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提高信息辨别能力,健康地获取所需信息。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增强青少年的网络防范意识,防止个人隐私泄露。

2. 管理监管:家庭和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上网行为的管理和监督,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使用网络,并且严格禁止访问不良信息。

家长和老师要和青少年保持沟通,了解他们在网络上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

3. 规范引导:公共机构和网络平台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监管,规范网络言语暴力,打击网络诈骗行为,排查不良信息,尽量净化网络环境,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上网环境。

4. 科技防护: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推广安全上网软件,加强网络身份认证系统,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防止青少年成为网络攻击的对象。

5. 培养能力: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自我调控能力,增强他们对网络的自控意识,提高抵抗网络成瘾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其对策新疆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陈婷20世纪以来,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文化交流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现代计算机信息与网络技术智能化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作为网络主体中学生,其网络行为直接影响着网络发展状况和自身的全面发展。

研究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对规范中学生网络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入手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一、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

在日益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里,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网络道德问题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大量存在并不容忽视。

归结起来可有:1.忽视甚至抛弃传统道德的约束。

传统道德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但在网络社会中,由于网络的特殊性和中学生自身的一些原因,出现了中学生在网络上忽视甚至抛弃传统道德、沉溺在无序的网络世界中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对自己采取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不自重自爱;任意发泄自己的情绪,轻易地接受黄色等不健康的文化,对自己的成长不负责任。

2.法律意识淡薄,逃避和忽视法律责任。

法律是一个国家用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及秩序的手段,通过宪法和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越轨行为具有重大功效。

当前,在网络社会中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

虽然我国正在大力提倡素质,但注重升学率的传统教育模式仍然在现实的教育中占支配地位,导致中学生整体法律知识水平不高。

加之,在网络社会中,由于没有现实社会里那样有形可感的边界和障碍,于是凭着好奇心自由驰骋,有时出现越轨行为也不知道。

这就是没有边界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不高的表现。

另一方面,中学生在网络行为中表现出法制观念淡薄。

部分中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合法性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和控制,不知道自己行为的边界,做了制造电脑病毒、破坏他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之事,还洋洋得意,自以为了不起,到处宣扬和炫耀自己的“才华”、“本事”。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也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3.网络行为的过度、过分自由。

网络本身所固有的特征,比如,虚拟性、数字化、开放性、自由性等,使得信息在网络中能够自由的传播,人们在网络上可以无所顾及的做任何在现实生活中不敢甚至不能做的事,人们的网络行为高度自由。

在这当中,谁都没有绝对发言权,但同时,谁又都有发言权。

中学生一旦进入“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的高度自由的虚拟网络社会中,就极容易在网络中迷失自我。

一方面,这严重影响了中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使得他们难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中学生的这种网络行为客观上造成了某些道德行为失去了规范的约束,导致中学生道德意识淡薄、道德责任感弱化、缺少自信心、逃脱社会责任,这严重腐蚀了社会风气。

4.道德冷漠现象的产生和人际关系的疏远。

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的社会交往关系被人与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人与人的交往表现为符号与符号的互动。

这种人机对话形式的交往去除了互动双方的诸多社会属性,与现实社会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带有…去社会化‟的特征。

这种去社会化的特征必然导致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疏远和道德冷漠现象的产生。

如精神麻木、失去现实感和丧失有效的道德判断力等,这也就是所谓的…因特网综合症‟。

二、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宏观环境的影响,又有微观因素的制约;既有客观因素的制肘,又有主观因素的狭隘。

综合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伦理道德环境的变化诱发了中学生网络行为的失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求促使网络社会的产生与形成。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伦理道德环境,在现实社会之外又缔造了一个完全没有地域限制的虚拟社会。

在这种虚拟网络社会中,青年中学生会遇到现实生活中遇不到的人,其中甚至不乏从事非法活动的人,但其身份却无法辨别;形形色色、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的信息和思想充斥其间并通过这些人可以轻而易举地传播给青年中学生。

在这里,传统观念受到了网络世界的很大冲击,一些长期以来被多数人接受的道德准则被网络打破了,而新的道德准则还没有确立。

在这样的伦理道德环境下,中学生群体出现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将不可避免。

此外,网络社会的“他律道德”弱化。

当人们处于现实社会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规范中,现实的规范则对个体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然而在网络空间,个体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与现实社会的直接对话,道德行为的规范仅仅表现为行为者本身的“道德感”,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互联网缺少必要的规范和监督,人们又难以形成这种受制于外部规范的“他律道德”,这必然导致中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产生。

2.青年中学生自身的特点又决定了他们抵御网络糟粕的能力较差。

中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他们的思维、情感处于变化发展之中;他们在各方面的心里特点上充满矛盾,处于极不稳定的变化中;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而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信息又极大地丰富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

但是由于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这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中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必然导致中学生在网络上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社会责任,丧失道德规范。

此外,在青年中学生伦理道德倾向尚未定型的时候,他们还容易将虚拟的东西当成真实的存在,对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标准产生排斥心理。

青年中学生自身的这些特点无疑增加了青年中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难度。

3.传统道德教育方式在网络社会中存在巨大缺陷。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

通过这种信息优势,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然而,在网络时代,教育者信息优势部分丧失。

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的查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而教育者有时候却面临信息劣势的困境。

部分教育工作者不会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的应试教育理念,必然导致高分低能、高学历、低道德的现状的产生。

我们说传统道德教育方式在网络世界中存在巨大缺陷,并不是说传统道德教育方式不再起作用,而是说原有的我讲你听、做报告等灌输式的方式方法,在网络时代的效果将是有限的,必须创新适应网络社会特征的方式方法。

三、重建中学生网络道德的对策和建议。

互联网被称为“争夺眼球的战争”,网络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处理得当,会全面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处理不当,则对当代中学生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所以,如何吸引中学生的“眼球”,满足他们的需求,大力提倡健康的网络文化与网络道德,是当前每个德育工作者应钻研的时代课题。

为此,笔者将从以下几点对重建中学生网络道德的对策和建议进行探讨。

1.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从源头阻止不健康信息流入网络社会。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自身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由于受到技术发展程度的限制,网络的安全水平还远不够高,所以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是网络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许多网络道德问题中,由于网络的防御机制存在问题,使网络安全系统受到威胁。

比如,网络黑客对网络安全的挑战。

如果网络自身的安全建设能够得到健全与完善,就可以有效阻止“有害数据”的入侵,也可以避免一些网络失范行为的产生。

所以,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是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而网络安全技术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建设。

其中网络法制建设就是网络软件建设,即从软环境方面去加以规范和引导。

那么,对于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则属于网络硬件建设的范畴。

2.加强网络立法和执法监督工作,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网络的健康发展。

由于在网络空间中,人们常常并不知道网络行为背后的行为者,社会舆论就很难发挥它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作用。

因此,法治在网络空间比在现实空间更加重要。

当前,我国在网络的立法和执法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国家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以便在惩治犯罪时有法可依,从制度上保证网络的健康发展。

同时,国家还必须建立专门的机构对人们的网络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建立一支思想好、业务精的“网上警察”队伍,对一些不健康、对社会危害大的信息进行堵截、删除,并查找制造这些信息的人,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

当然,对人们的网络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的机构和工作人员,不能滥用自己的权力,除非必要,否则不能侵犯人们的隐私权和通信自由权。

3.整治和优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改变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正确引导和教育中学生健康上网。

校园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性、互动性的文化。

在当今信息社会,它对学生的影响普遍而又深刻。

因此,必须将其纳入校园文化的整体范围之内加以优化。

一方面,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利用网络的吸引效应。

围绕中学生这个年轻群体,针对他们身心特点开展一系列健康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努力将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到科技创新中去,在科技创新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增强辨别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参加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让学生以管理者的身份来对待网络问题。

亲身的参与不仅能够强化中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和道德观念,而且还能提高网络的自我教育功能。

此外,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流媒介,可以对学校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产生显著的影响。

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网络道德教育都有独特的优势。

传统的道德教育是一种说教式的灌输,内容枯燥,过于抽象,学生很难内化。

而网络可以利用其自身的图文和语音功能,使道德教育变得生动形象,容易理解。

并且学生也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来讨论一些道德问题,发表自己的道德见解,从而达到提高中学生网民的道德认知能力,减少网络不道德行为的目的。

4.培养中学生网民自主道德意识。

中学生网民的道德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网络行为。

那么,对中学生网民的自主道德意识的培养就成为最有决定性的部分。

从本质上讲,理想的道德是一种自律行为,是人们内心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要求,是一种…道德感‟的培养。

因此,网络自主道德意识的培养主要是中学生网民道德责任感的培养。

由于网络环境的自由、开放,以及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必然导致中学生网民在网络社会中遇到前所未有的道德认知冲突。

但是,当一个人具有了强烈的道德修养愿望,并具有了自我修养的能力时,道德认知冲突能够增强中学生网民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可见,加强中学生网民自主道德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总之,网络的迅速发展给社会造成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网络对中学生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