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合集下载

浅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浅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浅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浅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纲要》提出,教师应该培养幼儿对知识主动探究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技能。

同时,应该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让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心理学家XXX曾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

”幼儿是自然
的探究者,从出生开始就在不断地探究周围的世界,建构自己的知识。

幼儿的科学探究,是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经验、体验活动的乐趣,从而满足自己内在成长的需要。

让孩子看看、听听、玩玩、想想、做做的活动中,变成他们活跃思维,学会思考,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幼儿需要活动,对科学活动尤其感兴趣,乐于在科学活动中研究和探究。

幼儿科学教育强调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发
现、学会发展,这是现代科学教育的基本观点。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唤起孩子的兴趣,不能简单地教孩子怎么做,而应多让孩子自己思考怎么做,以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沉与浮”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把几盆水放在室内地板上各个地方,让孩子自由地把各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探索、操作,发现哪些是沉,哪些是浮。

然后,发给每个幼儿一块橡皮泥,让他们试试怎样使橡皮泥稳稳当当地浮在水面上。

幼儿在反复的“玩”中,学会了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借助木头、小石碗、塑料袋使它浮起来。

孩子们个个找到了不同的方法,由于提供了丰富的操作原材料,充分让幼儿去探索、发现,从而获得经验,有了收获。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1)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1)

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内容摘要: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个值得倡导的方式。

“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在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体现新的价值的取向。

关键词:激发兴趣亲身经历合作探究情感渗透小学科学是一门新的综合学科,它是引导学生探索自然,了解自然的一把钥匙,是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强调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传统教育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探索和体会。

一、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强调:“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兴趣。

”孩子从小就有一种好奇心,而科学正是起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这种好奇。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品质。

要使孩子学好科学课,我们的起点就是立足于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强的儿童对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为了促进儿童好奇心的发展。

教师要创设能引起学生观察和探索的情境。

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找到答案。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花、果实和种子》这一课。

由于我所教学的学生生活在农村,知道了许多会开花的植物。

所以我创设了以下教学情景。

课堂上我提出了同样是南瓜花,有的结了瓜,有的却不结瓜。

桔子、桃子、玉米、苹果、油菜等植物开了花却有不结果或少结果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对这一问题很感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对学生的回答不给予答复、肯定。

继而出示了油菜花让学生用显微镜去观察,区分出雄蕊和雌蕊的不同之处。

及时总结出雄蕊——花丝和花药。

雌蕊——子房、花柱和柱头。

接着让学生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涪陵象元小学钟世超【摘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亲密的伙伴,如何在科学课上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探究,体验快乐呢? 我们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应该注重探究活动的效益。

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

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培养科学探究主动自主激发兴趣【正文】: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但是,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是有价值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

为此,我就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一、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能力小学三年级学生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

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

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的,如: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猜一猜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

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利用科学小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利用科学小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利用科学小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一、实验设计科学小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设计科学小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实验的目的应该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实验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学生们对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材料和现象有直接的感受,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实验设计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实验中要发挥主动性,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进行观察、记录、探究和总结。

4. 实验的设计要简单清晰、操作安全。

实验内容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不要太复杂,过于复杂的实验容易让学生望而却步,丧失对学科的兴趣。

二、实施过程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 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确保实验的成功进行。

包括准备好实验器材、材料等,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2. 在实验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简要的实验背景知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3.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鼓励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并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4.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作一定的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从中得到一些新的知识和经验。

三、效果评价科学小实验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观察、记录和总结,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质询、讨论和互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科学小实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对科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实验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

科学小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教师要善于利用科学小实验,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和能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实验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浅谈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

浅谈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
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主题或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激发幼儿的 探究兴趣。
鼓励幼儿提问和猜想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猜想答案,培养幼儿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思维。
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为幼儿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望。
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
01
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记录观察结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
研究结论二
通过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可 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望,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
研究结论三
家长和教师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参与和 支持对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具 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展望
研究展望一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年 龄段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特 点,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育策
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 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 力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和 总结,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促进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 造力
鼓励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浅谈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的有效策略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9
目录
• 引言 •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 • 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幼儿期 是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最强烈的时期,因此,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其未来的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爱因斯坦把科学定义为:“一种探求意义的经历。

”他还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是科学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也是新课程下小学科学教学改革中新的亮点。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和体会:一、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实验尤其对实验探索过程的理解,重视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同样是实验课,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及其教学效果是不同的——传统实验课,实验前演示一遍实验,反复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注意自己的操作,强调纪律;实验后不允许随便交谈,走动,教师作讲评。

探究实验课:实验前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实验欲望;实验时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同学间可以讨论、交流;实验后让学生自己评价和小结,并要求学生查找该实验的补充资料。

新课程下的探究实验过程应体现学生主动意识,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动手实验,还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设计实验,使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发展成更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

如在《蜗牛》的教学中,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提了一些观察的要求,然后花了三天时间,带领同学们在学校操场和花园的草丛中捉蜗牛,带到教室饲养,观察蜗牛的自然生存状态,从而准确全面地了解了蜗牛。

二、让科学探究内容紧贴学生的生活生活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也必须回归生活。

同学们能运用自己探究获取的知识去认识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科学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展现。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课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

”回归儿童的生活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从生活中进行体验,从体验中促进理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科学实验是启迪儿童科学思维、培养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小学教育中,缺乏对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这使得小学生在学科学时缺乏兴趣和好奇心。

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成为了小学科学教育的核心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一、教学内容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应该贴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利用各种材料来进行科学实验。

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的生活或者身体感受,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

例如,体验水的变化,可以进行不同温度下的冰与水的实验;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可以进行气体的实验。

同时,老师还应该鼓励孩子自主探究,开展自己感兴趣的实验。

另外,科学实验教学内容应该有一定的阶段性。

一年级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洗净树叶的实验或者简单实验室用具的识别。

二年级可以进行更加具体的实验,如热胀冷缩实验或者吹气球实验。

三年级可以进行一些需要测量、计算和判断的实验,如测量温度的实验或者判断物体的密度。

四年级可以进行一些观察和实验室操作综合使用的实验,如颜色反应实验或者制作糖果实验。

五年级可以寓教于乐的进行一些化学实验,如漏斗分离实验或者制作泡沫实验。

六年级可以进行自主探究和科学创新实验,如制作风筝或者制作太阳能车。

二、教学方法在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参与方式,提高小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参与度。

首先,老师应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

这可以让小组内的孩子们相互合作、交流,利用各自的优点来共同完成实验,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其次,老师应该在学生实验前,提供一些知识的背景说明、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

这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还可以让他们对实验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最后,老师应该让小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

这可以让孩子们主动思考和寻找答案,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小学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进行科学课堂教学是每位科学教师关注的问题。

以下是我对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些策略的浅谈。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场所,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展示实验和观察结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实践操作和观察能力的训练。

科学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让他们通过实践来获得科学知识。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并且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敏感性。

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在是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科学教学也不能忽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图片、视频等辅助工具,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获得科学知识,并且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实时的信息检索和查阅。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科学是一门探索未知的学科,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科学推理和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科学课堂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和观察实验。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科学学习的效果。

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加强实践操作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知识文库 第1期82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李德仓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很多学生越来越注重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而开设小学科学课程,就是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当前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上,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探究,甚至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没有融入探究的氛围中,也没有探究的兴趣。

基于此,本文将专就小学科学教学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深入探讨。

一、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很多小学科学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倾向于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课本知识强制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也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无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素质教育背景下,倡导学生主体到位发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成为了主体,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有效发挥,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个人能力,让其主动进行思考,并努力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促进自我提升。

比如说,教师在上到《沉与浮》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将同一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中,观察物体的沉浮程度,这样学生就会内心中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再如,当讲到《动物的生命周期》时,可以给学生播放养蚕的短视频,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养蚕的过程中去,通过亲身探究了解蚕生长状态。

从而让学生具备不断认识并且不断实践的素养,因此,只有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才能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二、加强实验教学,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提升科学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对于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小学科学来讲,其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让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进而掌握自然规律,并对生活常识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科学实验能够让学生获得相关信息,也是学生主动探究的重要方式。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活动方案科学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科学实践中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成为有能力面对未来挑战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本文将提出一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活动内容1. 科学观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讨论其中的规律和原因。

例如,安排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下不同条件下植物的表现,并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2. 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

例如,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探究酵母在不同温度下生长的情况,以及不同因素对酵母生长的影响。

3.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数据的分析方法,帮助他们有效地表达实验结果。

通过让学生分析和比较实验数据,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4. 问题解决提供一系列科学问题给学生,并引导他们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如何减少水的沉浸时间来保护纸张;或者让学生设计一个能够制造干净水的过滤器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环节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科学问题或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通过展示一段关于深海生物的视频,并让学生围绕深海生物的特点进行讨论。

2. 活动实施根据活动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的实践活动。

老师可以在活动中给予指导和帮助,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进行科学探究。

3. 总结归纳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体会,并引导他们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活动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听取学生的报告以及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评价。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一片广阔天地。

而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科学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

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他们理解、认识、探索、发现,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增长能力。

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到科学知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所以,我就如何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谈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探究作为一种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它的教学过程也是从科学研究的方法借鉴而来的。

科学家的研究是从发现问题开始,探究性学习也是从指导学生发现探究的问题开始。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从教材和学生特点出发,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不断造成学生的“认识冲突——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知识。

因此,教师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想办法创设一个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可以创设知识关联性情境,温故而知新;可以创设相关的实物性情境,睹物而生疑;可以创设神奇的现象性情境,好奇而探究;可以创设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性情境,以教师的核心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总之,无论怎样创设情境,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该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欲望为目的,既要简捷实用,更要效果明显,最好的情境,应该是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能引出学生心中疑问的情境,为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探究问题做准备。

例如在教学《热空气》时,你们见过上升的气球吗?它是什么气球?接着教师出示一只气球,向学生提出问题,这只气球能升入高空中吗?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认为可以,有的说不能高升。

这时教师就要指出这只气球里面装的不是氢气,所以不能上升,你能有什么办法使它上升呢?当学生顿生疑念时,通过用酒精灯给气球上方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实验,气球便升起,再次要求学生思考气球为什么升起来了?恰当的问题情境,推动学生去观察、思考,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随之萌发,从而自觉参与学习,主动探究问题。

浅谈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浅谈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浅谈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自主探究也是学科素养中的一部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设计合适的探究课题设计合适的探究课题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第一步。

在设计课题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出发,通过激活学生身体、感官、心理等多个方面,引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我们可以以学生平时感兴趣或希望尝试的科学现象或问题为出发点,让学生围绕这些主题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问题、假设和实验方案,并最终得出结论。

在探究课题的设计中,我们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向深入和细致。

有些科学现象可能很简单,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断观察、测量和验证,深入探究其中的规律和原理,从而逐渐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和思考能力。

二、提供充分的资源和支持提供充分的资源和支持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另一个关键。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提供科学工具、实验设备、课程材料、多媒体资料等多种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问题。

同时,我们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例如讲解实验步骤、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等。

在提供资源和支持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让学生逐渐独立完成探究任务。

例如,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或观察,逐步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和实验技能,然后再让他们尝试自己提出问题和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实验和分析数据,最终得出结论。

三、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一环。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交流与合作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尤其是在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小组间的合作可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分析准确性。

此外,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增加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也有利于形成课堂氛围。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自主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进行学习,通过探索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够提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浅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课堂布置、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教学氛围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实验台、观察区等实践操作的场所,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实践探究;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科学实验器材、图表、实物等丰富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师还可以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勇于质疑,让他们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价值。

其次,教师应该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设问、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比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需要光合作用?”“太阳光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等等。

通过这样的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实践和思维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再次,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机会和空间。

自主探究需要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践和探索。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实验操作、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究。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生活习性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观察、记录、比较不同动物的习性,鼓励他们在小组合作中主动探索和发现。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浅谈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浅谈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陈志云本文就目前科学探究教学中所存在盲目和急于求成的问题,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究教学的实际操作、学生原有的探究能力三方面分析、论证了在探究教学中把握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必要性、重要性。

又结合探究教学的实践经验,从学生的心理、能力的发展角度阐述了探究教学中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具体实施,实现学生从怕探究到愿探究、会探究、想探究的深刻转变。

探究教学循序渐进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新课程的理念是要突出科学探究,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教学指学生用以获得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

这确实是一种令人振奋的教学新理念,但在当前普遍开展的科学探究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许多教师急于求成,对探究式教学既重视又盲目,为了探究而探究的教学表面繁荣,却不能落到实处。

造成学生比传统教育更大的分化,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把握以人为本的思想,循序渐进地培养初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值得在教学中进行思考与实践。

一、为什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1.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看,探究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对儿童进行的实验,把儿童思维的发展分成几个阶段:感觉运动智力期、表象智力期、形式运算期。

初中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期,此时,他们生理上的变化很大,具有抽象思考的能力,可以利用假设,也能解决复杂的口头问题与逻辑问题,表现得像大人一样。

但每个学生的思维发展存在差异。

首先,思维的过程是逐渐的,不是一蹴而就,与思维阶段相应的各种能力也是经过数年的逐步培养形成的。

其次,每个人之间的发展速度也不相同,这取决于儿童已有什么样的实际经验和社会经验。

人们普遍认为,整天摆弄各种各样的东西,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儿童成长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会影响儿童思维的发展。

儿童通过自己的观察和长者的教导,逐步掌握社会的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这很容易使他们根据这样形成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浅谈学生探究能力培养

浅谈学生探究能力培养
6评估。 .
学生讨论 :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操作 中有没有什么失误?测量 结果是不是可靠?
7交流 。 .
此探究环节由于课堂时 间限制 ,可让学生课后完成 ,把这次实验探究记录
互相交流 ,征求意见和建议 ,既要改正 自己的错误与不足 ,又要为 自己的正确 观点和做法解释 ,把交流 的情况简要记下来。 三 、教学心得。
师 :针对此现 象 ,同学们能不能提 出一个相关的问题?
生1 :发光亮的灯泡比发光暗的灯泡 中的电流大吗?
生2 :靠近 电源正极 的小灯泡 中的电流大吗?
生3 :两个灯泡 中的电流相 同吗?
教师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都给予 了鼓励 ,旨在 培养学生有疑则问、善 于 质疑的科学态度。
本元件如小灯泡 、开关 、导线 、电池盒 、滑动变阻器及定值 电阻等 ,再到电磁 学实验仪器如小磁针 、永磁体 、铁屑 、继 电器 、发电一 电动两用机等 ,学具盒 中嵌有电路连接线路板 ,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面对这 么多的实验器材 ,学 生首先 面临的是 一个实验器材选 择的问题 。这就要求 学生对实验 目的非 常明 确 ,针对所探究的问题合理地选择实验器材。
46
培养学生实事求 是的科学学习态度 。现在 ,学生人人都能动手做实验 ,可以独
立地进行实验探究 ,培养 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和实
践空 间。 5分析和归纳。 .
在学生利用学具进行实验操作 ,获取实验数据之后 ,教师应 引导学生对实 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 ,得 出实验结论 。 师 :同学们认真分析 实验数据 ,能得 出什 么结论? 生1 :发光 亮的灯泡跟发光暗的灯泡 中的电流一样大。

问题 的结论 ,这样做的 目的在 于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的能力 ,

浅谈在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浅谈在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热爱劳动 ,仔细观察和认真实验 的习惯。 总之 ,在科学课 的教学中 ,让学生进人实验 ,亲自实践 ,主
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位科学家说 过:学 习任何 知识的最佳途径是 自己去发现 ,
因为这种发现 , 解最深 ,也最 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 理
和联系。因此在科 学教学 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放手让学生自 己去探究,如在教 学 《 磁铁游戏》~课时 ,我把事先准备的磁铁 和各种材料如 :铁钉、铜 片、木片、塑料、石子 、玻璃、纸片等 提供给学生 ,让他们怎么玩都行 ,来探究磁铁 的性质。 “ 玩”后 得出实验结果 :磁铁能吸铁并能隔着物体也能 吸铁 ,磁铁两端磁 性最强 ,吸的铁最多,中间最弱 ,基本不吸铁 ,两块磁铁的两端 有时相互吸,有时不吸等 。在 “ 玩”中获取了科学知识。
这样学生在解决 问题时 , 调动 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 培养 了 他们的创造 力。
三 、开展 多形式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探究
习惯
科学课 的有些实验在课堂 中不能完成 , 它与学生的实际生 但
活密切相 关,并且没有危险,这样要求学生用一些简单的器材 。
理解和运用的。让学生积极 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活动 中去 ,可以激 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探 究能力 那如何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下面浅谈我的一些看法 :
刨新教 行 89
注意 把学生 解决实际问 题过程中 的~些具 体做法加以适当的归纳
和提升 ,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a 参考 文献 : 【] 1 叶尧城 、向鹤梅・数学课 程标: 隹教师读 本[ ] 武 : z:华 中师范大学出 社・20 6 02 (] 2 孔企平 、胡松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 l 果程致革[ ] H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出版社.20 . 0 26 [] 3 朱慕菊等-走进孝课 程[ ] 北京 :北京师范 赶学 出 让 I 亍 M 2 0. 023

浅谈实验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浅谈实验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酸 还是次氯酸 ? ”这 样 设 疑 直 入 主
题 ,激 发 学 生 的 思 维使 他 们 产 生 探
究 的欲 望 。 二 、利 用 实 验探 究功 能 ,培 养
科学 探 究 能 力
例1 :在 教 学 碱 溶 液 与 非 金 属 氧 化 物 的反 应 时 ,先 让学 生 回忆 并 写 出 澄 清石 灰 水 与 二 氧化 碳 反 应 的
如 在 化 学反 应 与 能 量 的 变 化教 学 中补 充 “ 神 舟七 号 ”飞 船使 用 的 神奇 燃料 ( 肼 ) 的 知 识 介 绍 ,在 蛋 白质 的 性质 学 习 中简 单介 绍 “ 毒
奶 粉 ” 里 的 三 聚氰 胺 ,在 油脂 的性
干燥 后称 其 质 量 是 否 变化 ;3 . 将 铝 片再 投 到稀 硫 酸 中 观察 是 否 有 氢 气 产 生 等等 . . 学 生 选 择将 铝 片再 投 到 稀硫 酸 的方 法 进 行 实 验 ,结 果 无 氢 气 产 生 ,从 而 得 出铝 与 浓硫 酸 发 生 了化 学 反应 的结 论 。 接着 学 生 又 会
在 化 学 教 学 中 ,如 何 选 好 实 验 ,用 好 实 验 ,做 好 实 验 ,充 分发 挥 实 验 的探 究 功 能 ,培 养 学 生 的科 学 探 究 能 力 ,是值 得 我 们 化 学 教育 工 作 者 研 究 的课 题 。

认 识 ,更强 化 了对 实 验 室要 用 大 理 石 或 石 灰 石 与稀 盐 酸 反 应 而不 能 与 浓 盐 酸 反应 的原 因的 认 识 ,真 正做 到 了学 习知 识 融会 贯通 、举 一反 三 。 三 、联 系生 产 、 生 活 实 际 ,拓
是 否有 铜 析 出 ;2 . 将 铝 片取 出洗 净

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是培养幼儿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儿期教育的关键任务之一。

通过科学探究,幼儿可以培养观察、实验、推理和创新等能力,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并提供一些实践方法。

1. 提供丰富的科学资源和环境在幼儿园或家庭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科学资源和环境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基础。

这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等领域的实物模型、图书、实验工具等。

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摸索和实验等方式来感知和探索科学规律。

2. 培养观察和描述能力观察是科学探究的起点,通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究科学现象。

教师或家长可以指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从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描述,培养他们准确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 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幼儿喜欢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和猜测。

教师或家长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例如:观察水的沸腾过程、探究物体的浮沉原理等,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从中发现科学规律。

4.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幼儿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关键。

教师或家长可以给予幼儿一些发散性的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决方案。

同时,也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来验证和改进自己的答案,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5.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科学探究不仅需要个体的能力,还需要团队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师或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分工合作,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共同探究并解决问题。

6. 开展科学游戏和活动科学游戏是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或家长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科学游戏和活动,例如:找寻宝藏、探索自然等,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并进行科学思考和实践。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教师或家长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幼儿勇于提出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一个学习新课标、研究新课程的热潮正在兴起。

“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研读和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究、摸索发现:要完全运用新课程理念教学,就必须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

在物理教学中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更是不可或缺。

第一部分: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物理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更是不可或缺。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根本连教学任务都难以顺利完成,更别说是运用新课程理念教学。

一、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明确观察的重要性要培养好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观察产生兴趣和明确观察的重要性。

青少年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兴趣的培养不仅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而且也能促进智能的发展以提高学习质量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对之深感兴趣,把兴趣转化为求知欲。

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唯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做到“提出问题——研究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这种心理特征,尽一切办法变好奇心为观察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

为了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的重要性,可以给学生讲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介绍自然界中的各种奇异现象,做有趣的科学实验等。

例如在学生刚接触实验课时,可以给学生介绍:从苹果落地的启示中,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水壶中的水蒸气不停地冲击水壶盖的观察中,瓦特发明了蒸气机等。

科学家们正是从这些最简单最微不足道的物理现象的观察中,作出了震撼世界的发明和创造的。

由此大大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更加明确观察的重要性。

二、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一)要实事求是。

观察力的生命在于真实,实事求是既是观察的基础又是观察的重要品质和方法,也是未来科学工作者的基本态度。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坚持实事求是地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地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甚至是一个数据、一个标点符号。

做到严格地把实验事实和自己对事实的解释区别开来。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仅是提高物理实验质量的要求,也是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二)要认真、细致、深入。

观察的认真、细致、深入是观察能力的重要品质之一,也是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和要求。

许多自然现象和实验中的物理现象,很多时候是稍纵即逝的,只有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随时捕捉住其本质,只有深入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变化和隐蔽的特征。

(三)要眼脑并用。

在实验观察中要提倡眼脑并用,即把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

观察是一种理性知识参与下的知觉,而且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发现新的问题促进进一步的观察和对观察材料的思维加工,辨别本质现象和非本质现象,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观察结果。

例如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同样是用凸透镜来成像,为何物距的变化会使到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正立、倒立,有放大、缩小,而且还有虚像、实像之分呢?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不能单凭观察就能顺利解决的,它更需要观察者联系观察到的现象动脑思考和列表归纳才能准确回答。

所以在观察之前就必须对学生提出:1、找出凸透镜的焦距。

2、把物体放在焦距以内(即物距在焦距以内),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3、把物体放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观察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4、把物体放在2 倍焦距以外,观察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5、分组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提示:可用列表法、分类法等)并举例说明。

三、指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要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单单产生兴趣和明确其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在教学中还必须指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和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标。

不然,学生虽然对观察很有兴趣和明确观察的重要性并能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但是对为何要观察?观察的目的是什么?观察的重点是什么……心中无底。

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更别说是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了。

(一)指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

在物理实验中要从物理现象中获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等方面的感性认识,必须有周密的观察计划,没有周密的观察计划,就没有科学的观察顺序,容易造成顾此失彼,观察不够全面,不得要领。

因此,要指引学生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确定好观察对象、拟订出常规观察项目和特殊观察项目,明确观察要点。

(二)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每一物理实验都有其明确的实验目标,明确的实验目标要求实验者必须有明确的观察目标和观察重点。

学生在开始实验时往往只凭一般的兴趣和爱好,在观察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观察目标不明确,分不清重点。

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有的以局部代替整体,有的错过一些稍纵即逝的重要现象。

对多种并存的现象不能抓住本质现象等。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

对一些关键性的重要的,以及不易观察的对象和项目进行重点观察。

四、教给学生科学的以观察方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观察兴趣,帮助学生制订观察计划以及明确观察目标外,教师还必须教给学生进行观察的具体方法。

1、比较观察法。

比较就是在观察中区分客体,确定客体的异同,从而促进思维活动。

由于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现象之间总是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因此总有可比之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物理现象分析比较,要善于在相同事物和现象中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在不同事物和现象中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

如观察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中,可以比较两表的构造、最小刻度及实验操作的民同点。

2、顺序观察法。

即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要按顺序观察。

无论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前到后,从左到右……都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如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的观察顺序为:(1)先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再确定电源电压,电源电压应略高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2)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是否正常,指出它们的零刻线、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3)观察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和最大阻值。

(4)按要求连接电路前要观察开关是否断开,滑动变阻器是否在阻值最大处。

(5)电压表是否与小灯泡并联,所选量程是否合适。

(6)电流表是否串联在电路中,所选量程是否合适。

(7)实验开始时,闭合开关,调节滑动量程,重点观察电压表示数和观察电流表示数。

3、分步观察法。

对于一些复杂的物理现象,应按照所制定的观察计划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一步一步地仔细观察。

如研究阿基米德定律实验时,就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1)在弹簧下面挂上金属筒,筒下面吊上金属块,指出弹簧伸长后指针的位置,调整金属部分浸入水中,再逐步增加浸入体积。

(2)观察弹簧长度的变化和水溢出水的多少有何关系。

(3)将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让溢出杯中的水流入小杯中。

(4)将小杯里的水慢慢倒入小金属筒里,观察指针所指的位置。

4、整体观察法。

其观察程序为先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即先对整体有一个初步的、一般的、粗略的认识后再分出对象的各部分,对这部分细致地观察,从而对整体对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整体观察法强调学生综合运用眼、耳、手、鼻、舌等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不遗漏重要的“细节”;在观察对象的各个部分时注意跟对象整体联系,在整体观点指导下观察各个部分时重点观察主要部分,但又不放弃对次要部分的观察。

5、重点观察法。

即抓住事物本质的核心的关键部分或现象进行观察。

依椐观察的目的区别哪些是该观察的,哪些是不必观察的。

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图表模型时,引导学生观察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现象或部分,不受无关现象或部分的干扰。

如托里拆利实验,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竖直管中水银柱高出槽中水银面,管内管外水银面有一定的高度差。

则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大气压强的大小与水银柱的长度有关。

此时,应该进一步观察当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后管中的水银多了一些,水银柱的长度增加了,但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仍然不变。

这表明与玻璃管的直立或倾斜无关。

还有些同学可能认为大气压的大小与玻璃管的粗细有关,那就可以换用两支内径不同的装满水银的玻璃管重复上述实验,即会观察到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都是一样的。

这表明与管的内径大小无关。

可见这个现象的本质是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与大气压有关。

此实验表明:作用在管外水银面上的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6、归纳观察法。

归纳法是在获得许多个别事物的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事物的一般原理的方法,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

即从一个个的现象观察中先得出一个个结论后归纳出一般的规律。

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并指导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和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新课程理念去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并且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途径达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目的。

第二部分: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

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当今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人就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培养学“观察”能力——打好创新基础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思维着的知觉,是知觉的最高级形式。

演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重要途径。

教师做演示实验时,除交代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外,更重要的是提出观察的重点。

教师对每一项演示实验都应制定相应的程序和方法,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基础,预见到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缺陷,精心策划富有启发性的引导措施,变简单的实验“观看”过程为实验“观察”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第一部分已提过),打好创新的基础。

二、增加分组实验——增强创新体验传统的演示实验的教学是老师做,学生看。

但有不少的演示实验,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特别是后面的学生)是很难看得清的。

即使看得到,但出于缺少“参与”意识,往往调动不起积极性,发挥不了自身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及创新力就难以得到充分培养。

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将演示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独立地运用实验去探求知识或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从而自己总结得出结论的过程。

这样做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加强实验基本功的训练,而且还可以通过实验探求知识,获取知识。

对学生来说,按照思维发展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

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增加的就是学生的创新体验。

这种效果是单纯的演示实验所不能达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