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学科学课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和发展科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这个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传递科学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时期。

本文笔者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要通过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使得学生愿意并且乐于探索。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愿意参与探究活动。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工具,例如教学案例、故事、动画、实验、讨论等等。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学生能够自由地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尽可能地做到多元化的思考方式。

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和发现,通过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削弱压力感。

二、鼓励自主探究鼓励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核心。

要想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动物群体中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动物进行翻阅相关的资料并做报告。

这些自主选择的习惯慢慢会让学生养成探索未知的习惯。

决定权的转换让教学变成了自主的事情,学生们也会有更强烈的主动性,动起手来,去实践自己的想法,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三、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

学生要想自主地探究,就需要有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一个良性的学习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素材、工具和设备,达到一个贴近学生需求的最佳学习环境。

另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技术等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科学探究中。

在学习环境中,还需要加强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例如网络、电子白板、PPT等等。

例如,在探究物体的密度时,可以用电子白板展示一个物品的密度和特性,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知识去尝试解决难题。

利用科学小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利用科学小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利用科学小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一、实验设计科学小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设计科学小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实验的目的应该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实验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学生们对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材料和现象有直接的感受,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实验设计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实验中要发挥主动性,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进行观察、记录、探究和总结。

4. 实验的设计要简单清晰、操作安全。

实验内容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不要太复杂,过于复杂的实验容易让学生望而却步,丧失对学科的兴趣。

二、实施过程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 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确保实验的成功进行。

包括准备好实验器材、材料等,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2. 在实验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简要的实验背景知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3.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鼓励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并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4.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作一定的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从中得到一些新的知识和经验。

三、效果评价科学小实验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观察、记录和总结,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质询、讨论和互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科学小实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对科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实验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

科学小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教师要善于利用科学小实验,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和能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实验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小学生的科学实验与探索能力培养

小学生的科学实验与探索能力培养

小学生的科学实验与探索能力培养科学实验与探索能力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践和探索,小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小学生的科学实验与探索能力培养。

一、理论上的科学实验与探索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原理和方法。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从简单到复杂: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经验,选择适合他们的实验。

初级阶段,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观察物体的性质、探究物体的重量和体积等。

随着学生的年级升级,可以逐渐增加实验的难度和复杂度。

2. 强调实践性:科学实验教学要注重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步骤和原理。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培养他们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3. 体验探索的过程: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要强调探索的过程和思维方式。

学生需要提出问题、构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结果和总结结论。

通过实践探索,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科学态度:科学实验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科学思维,善于提问和质疑。

同时,学生还需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安全意识,正确对待实验结果和失败。

二、实践中的科学实验与探索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与探索能力,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实践方法:1. 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学校应该建设一个安全、精致的科学实验室,配备实验仪器和设备。

定期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培养观察和记录能力: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应该培养观察的习惯,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相关的数据和结果。

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习运用图表和图像进行数据表达和分析。

3. 创设情境和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的方式开展科学实验活动。

通过情境和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兴趣。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途径与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探究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还能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培养探究兴趣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首先需要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故事和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他们自由探究的空间。

通过开展科学俱乐部、科学展览和科学作品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实践性学习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过程中,实践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利用实验课程、实地考察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观察现象。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以提出问题、进行观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通过实践性学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系统化教学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系统性。

科学知识是有机构建的,教师需要将知识点进行串联,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清晰的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思考和科学推理。

四、合作学习科学探究常常需要团队合作,因此合作学习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活动、小组探究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科学实验和项目。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分享资源和经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学习、分享和解决问题。

五、评价方法创新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过程中,评价方法的创新也十分重要。

传统的考试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记忆和应付能力,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学是科学知识的重要起点,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对于未来学习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借助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观察和实验是科学学习的两个核心环节,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或观察,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假设,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和验证。

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饮料的融化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营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究和发现。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老师可以设置一个小小的植物园,让学生亲自负责植物的种植、管理和观察,引导他们自主探究植物的生长规律。

在学习地理的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地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研究欲望。

三、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物理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鼓励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习化学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从而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和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实验探究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科学实践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一、提供丰富的实验资源学校和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实验资源,包括实验器材、材料和技术支持。

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地理解科学知识,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能够培养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分析结果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是培养实验探究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案例,让学生参与其中或者进行一些小型科学探究项目,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就感。

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一些个人感兴趣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当学会提出问题、构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分析和解释结果、总结和评价等科学思维的基本环节。

这些科学思维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实验现象和科学原理的理解。

四、注重实验安全教育实验安全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前提条件。

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应当向学生宣传实验安全知识,告知他们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应对措施。

同时,学校和教师应配备相关安全设备和急救药品,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五、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报告学生进行实验后,可以要求他们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总结和归纳,有助于学生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整理。

通过写实验报告,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实验数据记录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推动实验教学改革学校和教师应当积极推动实验教学改革,注重实验探究的真实性和应用性。

实验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摘要:小学科学的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想教育,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成熟与培养阶段。

小学科学的教育能够使学生们学会尊重事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同时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够使得孩子们在生活中也能够运用探究能力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本文则是围绕小学老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措施进行探究与讨论。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课程引言:开展小学科学课堂教育,科学实验教学是重中之重。

加之新课改的基本概念推行之后,科学探究实验教学也日益引起了各地小学领导的重视。

小学科学探究实验课程的学习中,树立联系的观点,能够帮助学生丰富词汇的储备,同时加强对逻辑和因果关系的理解,不仅有利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能够多问为什么,而不是一味的接受老师所给出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事物的本相。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意义1、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中去,能够激励老师对于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以往的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对于小学科学的小学内容容易流于形式化,流于表面化,仅仅只是对课本上仅有的内容进行讲解,虽然多数情况会配有相应的多媒体视频或者图片教学,但是多数也仅仅只是将课本内的内容强加给学生后,并不注重学生的反馈和自我思考。

而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小学科学教学中去,能够让老师过多的关注学生自己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的避免教学内容的刻板化,升华教学目标,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考能力科学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第一步。

但由于小学生还处于心智和思想发展成熟的阶段,直接向他们教化科学思维能力的概念与意识,会导致学生们出现难以接受,无法理解的状况,而处于7~12岁之间的中小学生正是培养科学思考能力的的重要阶段,通而过科学研究的方式,在小学科学的实践教学课程中,加之老师的指导,能够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科学的思考能力,在学习中不断的将科学思考能力运用到极致,从而使得科学探究能力有效的提高。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知识文库 第1期82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李德仓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很多学生越来越注重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而开设小学科学课程,就是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当前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上,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探究,甚至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没有融入探究的氛围中,也没有探究的兴趣。

基于此,本文将专就小学科学教学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深入探讨。

一、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很多小学科学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倾向于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课本知识强制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也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无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素质教育背景下,倡导学生主体到位发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成为了主体,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有效发挥,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个人能力,让其主动进行思考,并努力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促进自我提升。

比如说,教师在上到《沉与浮》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将同一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中,观察物体的沉浮程度,这样学生就会内心中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再如,当讲到《动物的生命周期》时,可以给学生播放养蚕的短视频,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养蚕的过程中去,通过亲身探究了解蚕生长状态。

从而让学生具备不断认识并且不断实践的素养,因此,只有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才能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二、加强实验教学,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提升科学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对于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小学科学来讲,其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让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进而掌握自然规律,并对生活常识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科学实验能够让学生获得相关信息,也是学生主动探究的重要方式。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一、引言自主探究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理论支持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我学习、自我探究和自我解决问题为主要形式,根据自身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探究问题,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独立运用的过程。

自主探究能力包含主动学习、问题解决、创新思维、合作与交流等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设置任务、提供相关的材料和方法,鼓励学生观察、实验、总结、表达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课前准备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课前需要进行充分准备。

首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连贯的教学脉络。

其次,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器材、图书、PPT等教学资源,以便学生在实验和研究中能够充分利用。

最后,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的探究任务,使学生在探究中能够得到发展。

四、学前导入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分享有关主题的猜测、经验和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思考。

例如,在讲述关于“植物的生长”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自己的猜测和问题。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逐步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五、探究活动教师应以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方式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实验设备和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培养他们观察、提问、探索和总结的能力。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积极参与,理解和掌握实验方法和流程,通过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发现规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学生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尝试各种探究方法,通过比较、验证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一、引言科学课程在小学阶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是指学生自主地通过实践和实验,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搭建合适的课堂环境首先,在科学课堂中,必须搭建一个合适的课堂环境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首先,课堂要有良好的互动氛围,学生要有发言的机会和权利,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科学工具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这些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

同时,课堂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灵活调整课堂内容和安排,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其次,在科学课堂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和探究者。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实验来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在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事物的特征和规律。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观察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动物的行为等等。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手段,实验能够帮助学生验证观察到的现象,发现科学的规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科学的魅力。

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小学阶段,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探究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世界的好奇心。

那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一、营造积极的探究氛围一个积极、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础。

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和观点,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勇于尝试。

当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或批评。

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生长”这一单元时,有学生提出可以在不同的土壤中种植相同的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教师可以及时表扬这位学生的创新想法,并引导其他同学一起参与这个实验。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比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然后突然关掉,问学生:“为什么音乐停止了?声音是如何传播的?”这样的情境会让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激发他们想要探究声音传播奥秘的兴趣。

二、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探究材料的选择和提供直接影响着学生探究活动的效果。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和准备丰富多样、具有代表性的探究材料。

例如,在学习“电路”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等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电路,探究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在学习“物体的沉浮”时,可以准备不同材质、形状、大小的物体,如木块、铁块、塑料球等,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这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探究材料的结构性和层次性。

材料的结构性是指材料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材料的层次性则是指材料的难度和复杂度应该逐步递增,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浅谈小学科学课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科学课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科学课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小学科学课对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尤为关键。

科学课程不仅仅是一堂传授知识的课程,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课程。

因此,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有效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成为了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和教师应提供具有探究性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科学实验室中,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学生亲手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推理和验证结果。

此外,教师应倡导自由、自主和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团队合作来共同完成任务。

只有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探究能力。

其次,小学科学课教师应运用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假设,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

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供指导,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的实践活动,如科学调查、实地考察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此外,科学课程中的实验训练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小学科学课中,实验通常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方式。

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和探索自然现象,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运用科学思维和方法,实施实验操作,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判断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实验课程,提供相关的实验材料和设备,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及时评价和反馈结果。

通过实验训练,学生不仅能够培养探究能力,还能够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场所。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们可以从课前准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等方面着手。

首先,要在课前准备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累问题。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料或实物,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有趣的科学实验视频或展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比如,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并回答问题。

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其次,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也至关重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方式。

在引入新课时,可以先提出一些与学生经验相关的问题,激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然后,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或讲述故事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原理或概念。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或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的参与也是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环节。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环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提供必要的实验指导和安全保障。

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整班讨论,促使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科学项目,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能力。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实践操作。

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持续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高的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并发现科学的奥秘。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收集一些小型的科学材料或器具,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测。

小学科学精品课件: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精品课件: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年修订版)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 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 主动探究。
学生主动探究的基础是学生知道怎样去探究, 并且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在收集信息、整理资料、作出 预测、解释现象、解决问题中要运用的思 维技能和操作技能。
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明晰探究能力 加强指导 注重交流
一、明晰探究能力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年修订版)指出:科学探究由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 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 要素组成。
探究能力
二、加强指导
观察能力 测量能力 分类能力 推理能力 预测能力 实验能力 假设能力 分析能力
推荐手机安装仪器
天文3D+;形色;花伴侣;水平仪;海拔 高度测量仪;分贝仪;指南针;天气;速 度测试;秒表;晴雨表;
量筒的使用方法
量取液体时应在室温下进行。
读数时,视线应与液凹液面最低点水平相切。
量取已知体积的液体,应选择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
否则会造成误差过大。如量取15mL的液体,应选用容量为
第二种:将放大镜放置在一个固定的位置 上,再将需要观察的物体放置在放大镜下 (靠近放大镜),然后沿着肉眼与放大镜 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移动物体,直至 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
万能表的使用方法
万能表为磁电式整流系仪器,共有17个档基本量程,可用于测量 直流电流,直流电压,交流电压,电阻等。
1、 用前注意指针是否在零位上,如不在零位可调节零位调节
笔接在电路的"+"级,黑笔接在"-"级,不可接反。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自主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进行学习,通过探索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够提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浅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课堂布置、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教学氛围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实验台、观察区等实践操作的场所,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实践探究;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科学实验器材、图表、实物等丰富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师还可以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勇于质疑,让他们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价值。

其次,教师应该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设问、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比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需要光合作用?”“太阳光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等等。

通过这样的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实践和思维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再次,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机会和空间。

自主探究需要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践和探索。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实验操作、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究。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生活习性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观察、记录、比较不同动物的习性,鼓励他们在小组合作中主动探索和发现。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三年级科学探究课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小学三年级科学探究课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小学三年级科学探究课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科学探究是小学阶段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和探究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小学三年级科学探究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课程在小学三年级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指学生对于周围事物进行观察、感知和辨别的能力。

在课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植物、动物等等,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植物观察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花朵颜色及形状等,从而培养他们对植物的观察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科学探究课程还重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提问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只有学生们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好奇心并提出问题,才能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

在课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去寻找答案。

例如,当学生们观察了一只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后,老师可以问学生们:“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毛毛虫会变成蝴蝶?”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课程在小学三年级的教学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设计,对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的能力。

在课程中,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例如,在学习水的凝固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们设计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凝固状况,从而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课程在小学三年级的教学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科学探究往往需要学生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和探究活动。

在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们不仅能够培养合作精神,还能够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总结起来,小学三年级的科学探究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的发展。

小学科学教学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实验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实验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实验探究能力科学教学在小学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在本文中,将对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总结一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实验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科学教学的重要性科学教学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科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的个体。

通过科学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了解到科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1. 提供真实的科学体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科学实验中,提供真实的科学体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通过组织实验课、科学展览、科学讲座等方式来实现。

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观察现象、进行推理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的核心是学会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例如,给学生一个科学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和查找答案,并通过实验验证。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学会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技巧。

3. 运用多媒体教具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使用电子教学板、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具进行教学,展示图表、动画等形式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科学的记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方法1. 设计简单的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例如,通过设计饱和溶液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溶液的变化;通过设计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让学生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实验操作技巧,还能够培养科学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2. 鼓励学生自主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实验。

探究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培养方法

探究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培养方法

探究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培养方法科学实验在小学生的科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然而,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往往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

本文将探究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培养方法,以提供教师和家长一些参考。

一、兴趣导入法激发小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是培养科学实验能力的重要前提。

教师可以运用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和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但非常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从而让他们逐渐对科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探索实践法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培养和提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和观察,从而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预测结果、设计实验步骤、进行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等等,让他们全方位地参与到实验中,并通过实践积累经验。

三、团队合作法科学实验往往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科学实验中,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既可以互相交流,还可以相互帮助。

通过团队合作的实验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和团队意识。

四、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培养科学实验能力的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体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

例如,在物体的密度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相同体积的物体为何有些比较轻,有些比较重”的问题,并通过设计实验来解答。

通过这种问题导向的方式,学生既能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又能培养科学实验的能力。

五、跨学科整合法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培养也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整合来实现。

教师可以将科学实验与数学、语文、美术等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

例如,在进行生长实验时,可以引导学生测量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高度,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和绘制图表,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写实验报告,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运用学生的前概念和自身的示范作用及制定与设计实验计划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是提出科学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以证据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

一、巧妙运用学生的前概念,教师促进探究的开展在执教《磁铁有磁性》一课中,由于很多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都玩过磁铁,所以对磁铁并不陌生。

课程标准中写道:学生在进入科学课堂时,头脑不是一张白纸。

因而使用了谈话的形式:说到磁铁,同学们都知道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呀?那你认为磁铁到底可以吸引什么样的物体?学生大部分都能说出铁,有的同学说金属,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他们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们经常说课堂是学生的,要以学生为主体。

接下来,用了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学生的前概念。

教师紧接着问:那这个实验如何来做?又把探究的问题抛给学生,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科学实验的能力,他们能够说出自己想如何去实验的方法。

学生交流后,教师争取学生的意见,达成一致的课堂效果是最有效的。

师:现在同学们预测下,磁铁可以吸引哪些物体?不能吸引哪些物体?小组讨论把你们的想法记录在记录表(一)预测上。

教师巡视,观察到同学们做完之后,让同学们说想法。

大胆的猜测是科学课堂上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学生自己猜测,小组合作交流,最终确定自己的猜测。

在这个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探究都到了预想的效果。

而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只是起到了一个促进作用,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在上面的探究活动中,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促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

二、教师示范作用辅助科学探究的开展随着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提倡和渗透,学生学习主导作用越来越被我们重视,而教师的教学主导却被忽视了。

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小学科学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象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

它与科学家所经历的科学活动极其相似,都要经历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订研究计划、通过观察实验制作、查阅资料、搜集证据、进行解释、得出结论、并用语言文字交流等。

没有科学探究的过程就不可能有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皮亚杰指出:“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由学生自己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

这就表明儿童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几点体会。

1.联系生活实际,选择恰当的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科学课是以学习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型课程。

它不是空洞说教,而是让学生在学学做做、玩玩乐乐中,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向学生宣传科技知识,带领学生搜集科技信息,使学生对科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上科学课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不能马虎对待,为今后学好科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所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为重要。

要开展探究,首先是要有主题。

要形成主题就得从问题开始,问题可以是学生直接提出,也可以是老师引导形成。

但最关键的还应该是让学生感兴趣的。

只有这样,才可能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探究活动,而且学生较高认知水平的提问能刺激学生进行较高水平的思维活动。

所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对科学实践活动是不可缺少的。

对于问题的来源,主要从三个方面获取:一是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形成主题。

如在学习了《观察月亮》以后,教师在小结时,启发道:通过一个月的连续观察,我们除了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外,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或问题呢?这时,学生纷纷发言了,“月亮每天升起的时间相同吗?”“月亮每天升起的地方一样吗?”“月亮每天是在同一个地方落下的吗?”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感兴趣又完全能通过他们自己的研究解决的,于是我在班上成立了一个以“月亮运动”为主题的研究活动小组,学生兴趣很高,全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双河二小杨琳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皮亚杰指出:“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由学生自己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

这就表明儿童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小学科学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象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

它与科学家所经历的科学活动极其相似,都要经历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订研究计划、通过观察实验制作、查阅资料、搜集证据、进行解释、得出结论、并用语言文字交流等。

没有科学探究的过程就不可能有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几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的最好老师。

科学课,是以学习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型课程。

它不是空洞说教,而是让学生在学学做做、玩玩乐乐中,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向学生宣传科技知识,带领学生搜集科技信息,使学生对科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上科学课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不能马虎对待,为今后学好科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所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为重要。

例如教学《声音的产生》,首先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然后老师播放课件:无声的大自然。

我们刚才看到的画面仿佛缺了点什么?谁能告诉大家有什么美中不足之处吗?然后再将课件
画面添上声音,学生兴趣十足。

觉得有了声音,这个世界真美好。

这样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创设探究氛围,鼓励学生敢于作出假设,进行验证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

”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

因此我就在以下两个方面多下了功夫:一是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二是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

对他们所提的问题,我本着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出发,允许出错,从不嘲笑、挖苦、讽刺。

如《声音的产生》,师:关于声音你最想了解什么?学生就有可能提声音是怎么产生的?那你们觉得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请大家猜想一下。

生说出自己的假设如拍打、敲击、摩擦、碰撞、拨动、振动等。

师:能讲出你们的理由吗?生:像鼓,我一敲就有声音。

师:你认为声音是敲打产生的,不敲打可以产生声音吗?生:能。

师:那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生:声音是碰撞产生的。

师:不碰撞可以产生声音吗?师:你说说看为什么不能产生声音?生:弹像皮筋时橡皮筋没有碰撞,但是产生了声音。

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看来我们只猜还不行,要用实验去证明。

师:我敲击的是鼓,为什么豆子在跳动?生:因为鼓面在振动。

反面验证:你能让一个物体发声,但不振动吗?讨论一下。

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实验验证。

汇报实验结果: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

根据刚才正反两方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声音的产生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利用科学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习科学必须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
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能培养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因此,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究知识,获取新知识,是提高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比如我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物体振动的情况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不同”我就让学生做这样一个探究性实验:三个相同的玻璃杯装着多少不一的水,用筷子敲击杯子的边缘,发出声音最高的是哪个杯子?在这个实验中你发现哪些关于发声现象的科学规律?课后,学生研究兴趣高昂,认真地参与实验,探索出物体发声高低的规律。

有些学生还根据这一规律,制作可以弹奏乐曲呢,并于第二节课上演奏动听的乐曲。

所以这样的教学内容就突破了课堂时空对于学生发展的限制,而着眼于对整个大自然的探索,提倡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关注自己的发展。

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了知识。

并在活动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并在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想法。

使他们在学习中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我通过尝试探究式教学,体验了从被动的传授者到主动的研究者,在教学中注重用研究和改革的观念开展教学。

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我认为,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科学概念和方法形成更明晰、更深刻的认识,对我来说,是教育实践的创新和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