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卖炭翁 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卖炭翁》的背景、作者、诗歌内容、主题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诗歌,体会其中的情感与哲理。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朗读节奏、篇章结构、生僻字词和诗句深层含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卖炭翁》相关的问题,如“诗中的卖炭翁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劳动者有何相似之处?”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卖炭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唐诗的艺术魅力,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2.增强审美鉴赏能力:分析诗歌的形象、情感、主题,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3.提升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人的创作意图,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歌朗读、赏析,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力,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歌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自己的诗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卖炭翁》中的社会现实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学设计
-人物形象:分析卖炭翁勤劳、朴实、坚韧的形象,如何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普遍品质。
b.教学难点举例
-意境与情感:诗句“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中,学生需要理解夜雪和炭车辗冰辙不仅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还蕴含了卖炭翁艰苦的生活状态和诗人的同情。
-古代文化背景:解释“南山”不仅是具体的地理位置,还可能代表着一种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这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怀。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勤劳、善良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卖炭翁》的阅读、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结合教材内容,深入挖掘课文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卖炭翁》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朗读并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卖炭翁的形象;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卖炭翁的生活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学会运用比较阅读法,分析课文与其他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深入分析卖炭翁形象,探讨其现实意义,并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将这种精神传承到现代生活中。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卖炭翁》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分析和社会背景。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文学的魅力。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024年卖炭翁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4年卖炭翁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4年卖炭翁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卖炭翁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卖炭翁》,详细内容为全文解析。

具体包括:文章背景介绍、字词解释、段落大意、修辞手法分析、中心思想解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卖炭翁》一课的字词、句式,理解文章内容;2. 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 通过学习《卖炭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生活,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全文的理解与分析,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难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中心思想的提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卖炭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进而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教师适时纠正字音、解释字词。

3. 讲解课文:分析文章背景,逐段讲解,讲解修辞手法,分析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重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总分总2. 修辞手法:对比、排比、设问、对偶等3. 中心思想:关注社会底层人民,传递关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3)谈谈你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说明。

2. 答案:(1)文章通过讲述卖炭翁的故事,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关爱;(2)修辞手法:对比、排比、设问、对偶等;(3)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改进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关于社会底层人民的文章,观看相关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了解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结构安排;6. 作业设计的题目设置及答案解析;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卖炭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卖炭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卖炭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商贾的生活及其细节;2.熟练掌握相关词汇及语句表达;3.理解文本中的感情和思想,并学习写作技巧;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5.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而获得启示和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词语、语句;2.能够理解文中的感情、思想,推测角色的心理;3.分析文中角色的形象、行为和语言,认识角色性格、心理特点;4.写作小技巧及写作要素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让学生回忆自己近期的见闻或感悟,或者点一首适合场合的诗歌或古文。

2.以这个引子跟学生探讨文学对生活的启示和反作用力。

2.讲解文本(30分钟)1.阅读《卖炭翁》。

2.逐句分析文本,学习新词及语句结构,理解文本含义,推测角色心理。

3.通过家长、社区老人等资源了解古代商贾的生活细节,学习古人的道德与处事哲学。

3.阐释意义(20分钟)1.分析文中人物形象,认识角色性格、心理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感情与思想,学习各种写作技巧和手法。

3.让学生就文中的经典语汇,如“积微成著”等,写一篇简短小作文。

4.练习运用(25分钟)1.学生根据文中的启示,写一篇题目为“我的家庭故事”的作文。

2.学生将作文朗读出来,让同学评价其完成度和触动性。

5.课堂小结(5分钟)1.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简单概括今天所掌握的知识点。

2.再次强调文学对于生活的启示和反作用力,激发学生思考。

四、作业1.课后阅读《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描写,理解她的哀思。

2.仿写《卖炭翁》情节,写一个自己所遇到的经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卖炭翁》这篇古文的讲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又提高了一个档次,不仅理解了这篇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情境的富有性,还感悟到其中蕴含的道理和价值,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生活情趣。

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与关注。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教案设计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教案设计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授课设计设计【教材剖析】本课为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的最后一课,课题为《唐诗二首》,选了《草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两首诗,这一节课重视学习《卖炭翁》。

这一单元所选的课文其主题为“神往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计状态”,因此,本课学习应当引导学生感觉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领悟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这首诗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有限的一首古体诗——新乐府诗,又是一首叙事诗,在写作中,运用了比很多的人物描述,并且采用了比较的写作手法。

在授课中,教师要重视引导,让学生去读去比较,从而初步认识新乐府诗的特点。

还要让学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去思虑、去交流、去动笔改写,在这一过程中更深入地研究文本,学习诗歌的写作技巧。

【学情剖析】部编教材加大了古诗文学习的量,因此,立刻结束初二学习的孩子们已经有了必然的诗歌积累。

白居易的诗素来以“浅直”著称,关于初中生而言,字面难度其实不大,学生借助工具书,均能自己读懂内容。

但也应当注意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诗歌学习单纯理解为就是要背,忽略了对作品的深入地思虑、剖析与品味,更不会将诗歌学习与自己的写作联系在一起,这种理解是有偏误的,背诵可是诗歌学习的一部分,这些经历了岁月的浸礼,传诵千古的优秀诗作,其学习价值远不但于朗诵。

因此,要以朗诵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学习这首诗。

【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授课充分表现了新的授课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感觉和体验,创立能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议论、交流、显现,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使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

鉴于以上所剖析的教材特点及学生状况,我将本课的授课目的设计为:【授课目的】感觉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领悟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认识新乐府诗的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优质课 教学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优质课 教学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一个卖炭翁的艰辛生活。

这首诗通过卖炭翁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诗中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于唐代的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社会背景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内容,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卖炭翁》。

2.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诗中的形象和情感。

3.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文的理解:诗中的形象和情感的表达,以及诗人的创作意图。

2.社会背景的联系:联系唐代的社会背景,理解诗的社会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诗文的内容、形象、情感进行讲解,对社会背景进行介绍。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3.鉴赏法: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文、注释、背景介绍等。

2.准备相关的讨论材料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唐代的社会背景,引出《卖炭翁》这首诗。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诗文,让学生自读,然后对诗文进行讲解,解释诗中的难词难句,解析诗的意象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教师指导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6.小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进行诗文的朗读和背诵,并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第24课《卖炭翁》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卖炭翁》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卖炭翁》导学案一、了解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能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探究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2、赏读诗歌,能够品味诗中人物的精彩描写,理解卖炭翁的形象。

3、能够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二、发布学习任务本节课将以“模拟法庭”的形式开展,由全班同学一起审理一桩来自千年前的案件:“一个摆摊小贩的血泪控诉”。

本次案件的角色有原告,被告,法官,根据学习任务,大家自主选择角色,自主发表看法。

三、课前预习任务1、请自由朗读诗歌,为下面的生字词标上拼音。

鬓()裳()辗()辙()敕()叱()将()系()2、结合文下注释和工具书,解释以下加点字词的意思。

(1)伐薪.烧炭南山中薪.:_______________ (2)两鬓苍苍..:_____________..十指黑苍苍(3)卖炭得钱何所营.营.:_______________ (4)心忧炭贱.愿天寒贱.:_______________(5)晓驾炭车辗冰辙晓.:_______________ (6)翩翩..:_____________..两骑来是谁翩翩(7)手把文书口称敕.敕.:_______________ (8)回车叱.牛牵向北叱.:_______________ (9)宫使驱将惜.不得惜.:_______________ (10)系向牛头充炭直.直.: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自己的话翻译整首诗的意思。

我的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理解诗歌大意和主要内容后,请同学们化身为法官,完成下列《模拟法庭卷宗》。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案
2.教学难点
(1)对古代社会背景的理解,尤其是对唐代宫市制度的认识。
难点解析:通过课文注释、课外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唐代宫市制度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2)对古诗表现手法的把握,尤其是对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难点解析: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举例说明,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学会运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这个案例展示了诗人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对卖炭翁的同情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比、夸张这两个重点修辞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诗句和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表达手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卖炭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辛勤努力却得不到应有回报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卖炭翁》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卖炭翁》是一首描绘社会现实的诗歌,它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展现了卖炭翁的艰辛生活和社会的不公。
(2)学习古诗的表现手法,如对比、夸张、拟人等,体会其艺术效果。
举例:分析“一车炭,千余斤”与“宫使驱将惜不得”之间的对比,以及“黄衣使者白衫儿”中的拟人手法。
(3)掌握词语和句式,如“心忧炭贱愿天寒”、“手把文书口称敕”等,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举例:解释“心忧炭贱愿天寒”中的“心忧”和“愿”,以及“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手把”和“口称”。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卖炭翁》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卖炭翁》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卖炭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 .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味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感受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 .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 .体味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鼎盛的时期,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有力地促进唐代文学的繁荣,而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主流,更是大放异彩,可以说,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不仅诗歌的艺术风格、流派多样化,而且艺术形式也很完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乐府诗《卖炭翁》。

乐府诗主张诗歌应“文章合时而著,歌诗合事而作”,那《卖炭翁》又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2、检查预习薪(xīn) 鬓(bìn) 碾(niǎn) 翩(piān)叱(chì) 骑(jì) 系(jì)三、朗读课文(1)抽一学生朗读,正音。

(2)教师朗读四、思量《卖炭翁》一文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时、地、人、事、结果)五、理解文意、句意圈画关键字词,学生分组研讨文章的词义句意。

关键词、重点句、抽学生翻译句子,师生导拨。

六、卖炭翁形象分析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写出买炭翁的生存状态,劳动艰辛、年岁已高。

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写出卖炭翁孤苦无助,急于通过卖炭获取生活资料,“可怜”两字表现出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动作描写:“伐薪烧炭”“哓驾炭车碾冰辙”写出卖炭翁劳动的艰辛和卖炭的不易卖炭翁形象:劳动艰辛、生活困苦、年岁已高七、句子分析文章多处使用了对照,即有卖炭翁自身的对照,又有卖炭翁与公使的对照,请从文章中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1) “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对照,写出宫失掠夺的残酷。

(2)“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照,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

第24课《卖炭翁》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卖炭翁》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举例:通过讨论“卖炭翁”这个角色,让学生思考如何关心和尊重身边的劳动者,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
(4)实践与创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学生可能会感到难以入手,需要教师给予具体的指导和鼓励。
-举例: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以身边的人为例,写一篇关于劳动者的作文,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举例: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把握诗句的抑扬顿挫,感受诗人的感慨。
(2)词语解析: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如“炭”、“焰”、“灼”等,并理解其在诗中的含义。
-举例:解释“炭”在诗中指烧制木炭的劳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
(3)艺术特色分析:学习《卖炭翁》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拟人等,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核心素养:
1.语言构建与运用:通过学习《卖炭翁》,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朗读、理解和鉴赏能力,掌握重点字词,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同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尊重劳动者、热爱劳动的情感态度。
首先,关于诗歌朗读的教学,我发现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部分学生对于节奏和韵律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这可能是因为我对他们的引导不够到位,或者是课堂练习时间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指导学生,多给予他们一些练习和展示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其次,在词语解析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仍有一定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我考虑在课堂上增加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字词。此外,课后也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在诗歌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2.教学难点
(1)诗歌背景与文化理解: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了解唐代社会背景及诗人白居易的生平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是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
突破方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多元化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唐代社会风貌,为深入理解诗歌打下基础。
(2)艺术手法与赏析能力: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这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突破方法:以《卖炭翁》为例,对比其他唐诗,分析诗中运用的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3)情感表达与审美体验:学生可能在理解诗歌情感表达方面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突破方法:结合诗句,引导学生从诗人的视角体会卖炭翁的艰辛,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爱,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唐诗三首-卖炭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辛勤劳动却得不到应有回报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卖炭翁》的奥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卖炭翁》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现代社会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等。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集体朗读。通过朗读体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对《卖炭翁》的理解和感悟。

第24课《卖炭翁》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卖炭翁》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在本次教学中,我也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他们能够在讨论、分享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较为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针对这一现象,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提升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古人的社会生活及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对课文《卖炭翁》的学习,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力。
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文化精髓。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解读文本,形成独立见解。
-举例:分析课文中“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等句子,理解卖炭翁勤劳、艰辛的生活状态。
(2)重点词汇、成语的学习与掌握: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并能正确运用。
-举例:学习“炽热”、“勤劳”等词汇,并能运用到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
(3)特殊句式的掌握:使学生学会识别并运用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对偶、排比等。
第24课《卖炭翁》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第24课《卖炭翁》教案,选自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本节课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课文《卖炭翁》的阅读与理解;分析卖炭翁的形象特点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成语及句式;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卖炭翁》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古代诗词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成语的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比、举例等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部编本初二下《卖炭翁》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本初二下《卖炭翁》优秀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卖炭翁》经过刻画卖炭翁这一人物形象,表达卖炭翁的凄惨遭受,揭穿了“宫市”打劫的实质,反应了中唐此后统治阶层直接盘剥、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感人民的深切怜悯。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依据说明读懂浅显文言文,而白居易的作品又是特别理解晓畅的,所以教授本课时,应当想方想法除去时代隔阂,让学生自主研究卖炭翁这一人物形象以及他遭受的成因,感觉诗人伤时感事的情怀。

【学情剖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小说以及写人记事的散文,关于归纳情节和剖析人物形象方法比较熟习,所以本课就当调换学生踊跃性经过人物形象的自主剖析和事件的自主归纳认识中唐此后的社会情况,关于事件的成因发布自己的见解,而且指引学生进行有关课外阅读,认识民生疾苦。

【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认识卖炭翁形象及其遭受。

2、经过理解作者写法,理解作者对劳累大众寄托的深切怜悯。

过程与方法:1、经过朗读和自读,引诱学生议论、怀疑,进而自主研究卖炭翁人物形象及其遭受。

2、用问题指引学生深入思虑卖炭翁凄惨遭受的社会成因。

3、采纳拓展阅读等方法使学生动脑着手,合作研究,认识唐朝劳感人民生计情况。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作者对以卖炭翁为代表的社会基层劳感人民的深切怜悯。

2、认可唐朝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存在的价值,学习他们胸襟天下、心系苍生的广博情怀。

【教课要点】明确卖炭翁难过、凄惨、无奈。

【教课难点】深入挖掘造成卖炭翁凄惨命运的社会成因,及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气愤。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一、穿越大唐——朗读入境学习诗歌离不开朗读,请同学们先读两遍课文,第一遍,请你读准字音,第二遍,请你尽可能读出感情,能够是作者的感情,也能够是文中卖炭翁的感情。

二、就地采访——揭秘卖炭翁1、(情境设置):由于你有感情的朗读,你穿越到了大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2 年)腊月二十七,你此刻的身份是《长安日报》的一名记者。

八年级下册第24课《卖炭翁》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第24课《卖炭翁》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
-诗句意境体会: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背后的意境,如“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如何从字面上理解并体会其中的艰辛和无奈。
-社会现实反映:分析诗歌如何通过对卖炭翁的描绘,揭示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理解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诗歌鉴赏能力培养: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指导他们如何运用诗歌鉴赏方法,提高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劳动者的权益相关的实际问题。
2.诗歌朗读:为了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诗歌朗读活动。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的节奏和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卖炭翁》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卖炭翁辛勤劳作与不幸遭遇的诗歌。它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诗中对卖炭翁的具体描绘。通过分析诗句,了解诗人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情感和对劳动的尊重。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伐薪烧炭”与“宫使驱将惜不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代社会的类似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劳动者面临的困境。
4.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歌朗读、讨论等形式,锻炼口语交际和思维逻辑。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阅读中主动探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与感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卖炭翁》的韵律美和意境,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词语与诗句解析:掌握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如“伐薪”、“烧炭”、“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等,理解其深层含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卖炭翁》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卖炭翁》教案

24.3 卖炭翁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赏析这首古诗。

2.通过讨论,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3.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通过讨论,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2.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刈麦[ 唐 ]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三、背景介绍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

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

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

“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

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

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

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四、朗读课文,理解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停顿。

2.在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卖炭翁》教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卖炭翁》教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卖炭翁》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本文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位叫做卖炭翁的老人,因为他的智慧、勤劳和节俭,最终成功地把一件小小的买卖变成财富。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能够掌握本文的内容和要点,学会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勤劳和节俭的美德,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德。

二、教学重点
1. 能够掌握本文的内容和要点;
2. 能够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3. 能够体会到勤劳和节俭的美德。

三、教学难点
1. 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文章;
3. 能够体会到勤劳和节俭的美德。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教学活动的素材;
3. 教学反思记录表;
4. 学生作业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
热身活动
1. 老师播放一段关于勤劳节俭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让学生讨论勤劳和节俭的重要性,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3. 老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卖炭翁》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理解卖炭翁的艰辛生活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卖炭翁的生活,感受诗中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感受。
-在讲解古文句式时,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分析,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句中的省略句式,解释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在挖掘课文主题时,教师可以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教师应教授学生一些文言文阅读技巧,如关注特殊词句、利用上下文推测词义等,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卖炭翁》教案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常见文言文词语、句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
3.增强学生对古代社会生活的了解,提高历史人文素养,培养家国情怀。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从不同角度审视、解读文学作品,发表独立见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卖炭翁》,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2.词语解释: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词、难词,如“炭”、“寒”、“瘦”等。
3.句子翻译:对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翻译,理解句子含义,提高古文翻译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24.《卖炭翁》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24.《卖炭翁》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卖炭翁》导学案课题卖炭翁课时1设计者课型新授课使用者八年级学生目标导学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读懂文意。

2品味精彩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3深情诵读,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品味精彩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难点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和诗歌主题。

学习过程【设疑导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一位老人正牵着一头头系红纱的牛蹒跚走来。

听,他在说什么?听完老人的话,你们有什么疑问?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来走进他的故事,走进白居易的《卖炭翁》。

【初读诗歌,整体把握】1.学生自由朗读。

2.听示范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停连等。

3.学生范读,教师点评。

同时指导学生朗读。

4.全班齐读,教师再次点评。

【品读诗歌,分析人物形象】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概括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讨论,卖炭翁、宫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反复品读文中的相关诗句来进行分析。

卖炭翁宫使外貌动作心理人物形象对比结果3.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来引导学生掌握本文的艺术手法—对比【揭露黑暗本质,探究主旨】1.本文仅仅是宫使造成了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吗?(补充资料)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原型:2.何为宫市?宫市的本质?【普济世情怀,长夜微光照人心】1.走进作者,了解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2.展示诗句,解读担当3.前赴后继,家国情怀课后作业当卖炭翁走回终南山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这一切,诗人没有继续写下去,留给我们无数的想象空间。

请同学们将你所联想的内容写出来,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教案
4.培养学生情感态度,通过感悟诗人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培养关爱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理解:《卖炭翁》全诗的阅读理解,尤其是对诗句内涵的把握,如“伐薪烧炭南山中”描绘的劳作场景,“卖炭得钱何所营”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修辞手法:识别并理解诗中运用的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如“炭热冰消”的比喻,以及整个诗歌的结构对偶。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卖炭翁》的基本内容、诗句理解和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劳动者形象和诗歌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尊重劳动者。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时,我发现学生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程度各有不同。有的同学能迅速把握诗中的意境,体会到劳动者的辛勤;而有的同学则对诗歌的深层含义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诗歌分析练习、角色扮演等,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并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唐诗二首-卖炭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辛勤工作的劳动者?”(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这首诗歌背后的深意。
-主题思想:深入探讨诗歌表达的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对社会不公的批评。
-诗人背景: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诗人为何创作此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卖炭翁》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卖炭翁》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卖炭翁》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卖炭老人和宫使的形象。

2.了解“宫市”的掠夺本质和中唐以来统治阶级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

3.感受白居易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学习准备】准备好课本、笔记本。

【学习方式和环节】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了解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为理解诗歌内容打好基础→朗读课文、熟悉内容→根据注释,理解文意→整体把握→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了解艺术手法→探究主旨→总结。

【作业设计】阅读《卖炭翁》,回答问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这首诗的情节围绕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依次是:卖炭翁()炭——卖炭翁()炭——卖炭翁()炭。

2.最能体现诗作主题的诗句是“,。

”3.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衣正单”和“人饥”呼应了“身上衣裳口中食”。

B 从“晓驾炭车”到“日已高”写出了运炭历时之久。

C“把”“称”“叱”“牵”等词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宫使如狼似虎的蛮横。

D“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的心如刀割、意欲抗争的心理。

【参考答案】1.烧运失2.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辗冰辙翩翩两骑口称敕
2、重点词语:
薪:柴辗:通“碾”,轧骑:骑马的人
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叱:吆喝直:通“值”,价格
(四)初读古诗。
(1)范读诗歌并指导学生自由读两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3)借助注释疏通诗意,小组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完成。
【悟读品味】:
1、诗歌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被宫使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掠夺一空
2、全诗围绕卖炭翁卖炭,写了哪几个层次的内容?
烧炭,运炭,卖炭(炭被掠夺)
3、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卖炭翁,宫使(黄衣使者白衫儿)
4、在诗中标划出描写人物的具体语句,并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可以是人物描写,可以是修辞方法,可以是词语运用……)谈谈你最欣赏哪句话?为什么?
卖炭翁学案


卖炭翁
课时
1
设计者
备课时间
月日
周节
课型
新授课
使用者
使用时间
月日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2、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卖炭翁和宫使两种人物形象
3、感受卖炭翁可怜的遭遇,体会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
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品析、积累诗句,把握诗歌内容,人物形象
难点
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2、简介写作背景,了解宫市: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
课堂小结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一诗节写卖炭翁老人的贫穷艰辛,后一诗节写宫使的公开掠夺,在对比中揭露了宫市个黑暗,在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悲苦——同情
对比
宫使——霸道——讽刺
诗中将卖炭翁的悲愤无助与宫使太监的骄横无礼对比,将伐薪烧炭的艰辛不易与宫使巧取豪夺对比,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残酷,以及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不幸。
【精读积累】:
1、背诵默写全诗
2、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用原文语句填空
1)勾画卖炭翁的肖像,表现烧炭生活艰辛、痛苦的诗句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2)揭示卖炭翁的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指导:
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来分析,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语
5、通过这两种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诗用卖炭翁艰难谋生但横遭掠夺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市”、封建统治阶级对百姓的残酷剥削,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
6、本诗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找出文中有哪几处对比?并谈谈它的作用是什么?


















(一)情境导入:
白居易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事”所做的诗歌——《卖炭翁》。
(二)预习先知:,
1、走近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现存诗3000多首,由《白氏长庆集》。
3)极言抢占卖炭时机、急切卖炭的诗句是: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4)描写宫使的嚣张气焰,直接掠夺的诗句是: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美读运用】:
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敕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请大家想象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