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的立体几何知识归纳+典型例题+方法总结

合集下载

立体几何知识点与例题讲解、题型、方法技巧(理科)

立体几何知识点与例题讲解、题型、方法技巧(理科)

啊没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讲解一、知识点<一>常用结论1.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 2.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3.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4.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5.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6.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 7.夹角公式 :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cos 〈a ,b 〉.8.异面直线所成角:cos |cos ,|a b θ==21||||||a b a b x ⋅=⋅+(其中θ(090θ<≤)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a b 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 9.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sin||||AB marc AB m β⋅=(m 为平面α的法向量).10、空间四点A 、B 、C 、P 共面OC z OB y OA x OP ++=⇔,且 x + y + z = 1 11.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cos||||m n arc m n θ⋅=或cos ||||m narc m n π⋅-(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12.三余弦定理: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 ⊥AC ,垂足为C ,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 13.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A B d =||AB AB AB =⋅221()x x =-+14.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CD n d n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15.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AB n d n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经过面α的一条斜线,A α∈). 16.三个向量和的平方公式:2222()222a b c a b c a b b c c a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a b a b b c b c c a c a =+++⋅+⋅+⋅17. 长度为l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23l l l 、、,夹角分别为123θθθ、、,则有2222123l l l l =++222123cos cos cos 1θθθ⇔++=222123sin sin sin 2θθθ⇔++=.(立体几何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18. 面积射影定理 'cos S S θ=.(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S 、'S ,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θ).19. 球的组合体(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 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3) 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 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6a ,外接球的半径为6a . 20. 求点到面的距离的常规方法是什么?(直接法、体积法)21. 求多面体体积的常规方法是什么?(割补法、等积变换法) 〈二〉温馨提示:1.直线的倾斜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等时它们各自的取值范围? ①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依次.② 直线的倾斜角、到的角、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三〉解题思路:1、平行垂直的证明主要利用线面关系的转化:线∥线线∥面面∥面判定线⊥线线⊥面面⊥面性质线∥线线⊥面面∥面←→−←→−−→−−←→−←→−←−−−←→−←→− 线面平行的判定: a b b a a ∥,面,∥面⊂⊄⇒αααabα线面平行的性质:αααβαβ∥面,面,∥⊂=⇒ b a b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P A A O P O ⊥面,为在内射影,面,则αααa ⊂a OA a PO a PO a AO⊥⊥;⊥⊥⇒⇒αaPO线面垂直:a b a c b c b c O a ⊥,⊥,,,⊥⊂=⇒ααaO α b c面面垂直:a a ⊥面,面⊥αββα⊂⇒ 面⊥面,,,⊥⊥αβαβαβ =⊂⇒l l aaaα alβa b a b⊥面,⊥面∥αα⇒ 面⊥,面⊥∥αβαβa a ⇒ a bα2、三类角的定义及求法(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θ≤90°(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0°≤θ≤90°θαα=时,∥或0b ob ⊂()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30180αβθθ--<≤l o o(三垂线定理法:A ∈α作或证AB ⊥β于B ,作BO ⊥棱于O ,连AO ,则AO ⊥棱l ,∴∠AOB 为所求。

立体几何大题方法和技巧讲解

立体几何大题方法和技巧讲解

立体几何大题方法与技巧讲解空间向量问题基础知识:线面平行: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2.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3.平行平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的直线都平行于另一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4.平行平面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5.性质: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线面垂直: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3.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4.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证明方法:如何证明线面平行常用方法①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线面位置落差大时(平移法)② 构造平行四边形, 线面位置相当时 ③ 通过面面平行,证明线面平行 ● 如何证明线面垂直 1) 题目中给出的垂直条件2) 特殊的图形(菱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等) 3) 勾股定理证明垂直(偶尔利用相似证明垂直) 4) 通过面面垂直证明线面垂直 ● 空间向量建系问题① 找出和底面垂直的直线 ② 找出底面相垂直的直线 ③ 建立直角坐标系 ● 三个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90,0(00 两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2121cos l l l l ⋅=θ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90,0[0, 直线的方向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nl nl ⋅==φθcos sin平面和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180,0[00, 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2121cos n n n n⋅=φθ1l 2l θl nθ1n 2n如果面面所成的角为锐角,则2121cos cos n n n n ⋅==φθ,如果面面所成的角为钝角,则2121cos cos n n n n ⋅=-=φθ是否存在一点问题线段BD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直线//CE 平面AFM 即证:线CE 和法向量垂直 判断线段BE 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平面CDQ ⊥平面BEF 即证:两个面的法向量垂直证明 直线FG (不在平面BCD 里面)与平面BCD 相交. 即证:线和面的法向量不垂直例子1.(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平面ADEF ⊥平面ABCD .四边形ADEF 为正方形,四边形ABCD 为梯形,且//AD BC ,90BAD ∠=︒,1AB AD ==,3BC =.(Ⅰ)求证:AF CD ⊥;(Ⅱ)求直线BF 与平面CDE 所成角的正弦值;(Ⅲ)线段BD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直线//CE 平面AFM ? 若存在,求BMBD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本小题满分14分)解:(Ⅰ)证明:因为ADEF 为正方形,所以AF AD ⊥.又因为平面ADEF ⊥平面ABCD , 且平面ADEF平面ABCD AD =,所以AF ⊥平面ABCD .所以AF CD ⊥.………………4分EDCBA F(Ⅱ)由(Ⅰ)可知,AF ⊥平面ABCD ,所以AF AD ⊥,AF AB ⊥. 因为90BAD ∠=︒,所以,,AB AD AF 两两垂直.分别以,,AB AD AF 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因为1AB AD ==,3BC =,所以(0,0,0),(1,0,0),(1,3,0),(0,1,0),(0,1,1),(0,0,1)A B C D E F , 所以(1,0,1),(1,2,0),(0,0,1)BF DC DE =-==. 设平面CDE 的一个法向量为(,,)x y z =n ,则0,0.DC DE ⎧⋅=⎪⎨⋅=⎪⎩n n 即20,0. x y z +=⎧⎨=⎩令2x =,则1y =-, 所以(2,1,0)=-n .设直线BF 与平面CDE 所成角为θ, 则|2(1)|10sin |cos ,|552BF θ⨯-=〈〉==⨯n .……………….9分 (Ⅲ)设( (01])BMBDλλ=∈,, 设()111,,M x y z ,则()1111,,(1,1,0)x y z λ-=-, 所以1111,,0x y z λλ=-==,所以()1,,0M λλ-, 所以()1,,0AM λλ=-.设平面AFM 的一个法向量为000(,,)x y z =m ,则0,0.AM AF ⎧⋅=⎪⎨⋅=⎪⎩m m因为()0,0,1AF =,所以000(1)0,0. x y z λλ-+=⎧⎨=⎩令0x λ=,则01y λ=-,所以(,1,0)λλ=-m .在线段BD 上存在点M ,使得//CE 平面AFM 等价于存在[0,1]λ∈,使得0CE ⋅=m .z D y DxDEDCB A FM因为()1,2,1CE =--,由0CE ⋅=m , 所以2(1)0λλ---=, 解得2[0,1]3λ=∈, 所以线段BD 上存在点M ,使得//CE 平面AFM ,且23BM BD =.……………….14分2 .主要是C 点的坐标怎么表示(一是画出底面的平面图找出相应关系,二是利用向量平行BA CD 21=) (本小题14分)如图,四边形ABCD 和三角形ADE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 ∥CD ,AB BC ⊥,60DAB ∠=,4AB AD ==,AE DE ⊥,AE DE =,平面ABE 与平面CDE 交于EF . (Ⅰ)求证:CDEF ;(Ⅱ)若EF CD =,求二面角--A BC F 余弦值;(Ⅲ)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AM EM ⊥?若存在,求BM 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7)(共14分)解:(Ⅰ)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 因为AB ⊂平面ABE ,CD ⊄平面ABE , 所以CD ∥平面ABE .因为CD ⊂平面CDE ,且平面ABE平面CDE EF =,所以CD ∥EF . ........4分(Ⅱ)如图,取AD 的中点N ,连接BN ,EN .在等腰△ADE 中,.EN AN ⊥因为平面ADE ⊥平面ABCD ,交线为AD ,又EN AD ⊥,所以EN ⊥平面ABCD .所以.EN BN ⊥ 由题意易得.AN BN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N xyz -,则(0,0,0),N (2,0,0)A ,(0,23,0)B ,(3,0)C -, (2,0,0)D -,(0,0,2)E .因为EF CD =,所以(3,2)F -.设平面BCF 的法向量为(,,)x y z =,n (1,3,2),(3,3,0),BF BC =--=-- 则0,0,BF BC ⎧⋅=⎪⎨⋅=⎪⎩n n 即320,330.x y z x y ⎧--+=⎪⎨-=⎪⎩ 令3y =1,1x z =-=.于是(3,1)=-n .又平面ABCD 的法向量为(0,0,2)NE =,所以5cos ,5NE NE NE⋅〈〉==n n n 由题知二面角--A BC F 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A BC F 的余弦值为5分 (Ⅲ)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M ,使AM EM ⊥,理由如下:若AM EM ⊥,则0EM AM ⋅=.因为点M 为线段BC 上的动点,设(01),CM tCB t =≤≤,(,,0)M u v .则(3,3,0)(3,3,0)u v t +-=, 解得(33,3+3,0)M t t -.所以(33,33,2)EM t t =-+-,(35,33,0)AM t t =-+. 所以(33,33,2)(35,33,0)=0EM AM t t t t ⋅=-+-⋅-+. 整理得22330t t -+=,此方程无实根.所以线段BC 上不存在点M ,使AM EM ⊥. ............................14分3.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梯形ADEF 与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AF DE ,DE AD ⊥,AD BE ⊥,112AF AD DE ===,2AB =.(Ⅰ)求证://BF 平面CDE ; (Ⅱ)求二面角B EF D --的余弦值;(Ⅲ)判断线段BE 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平面CDQ ⊥平面BEF ?若存在,求出BQBE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本小题满分14分)解:(Ⅰ)由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知//AB CD ,又因为AB ⊄平面CDE ,CD ⊂平面CDE ,所以//AB 平面CDE . ……………… 2分DABCEF同理//AF 平面CDE , 又因为ABAF A =,所以平面//ABF 平面CDE . ……………… 3分又因为BF ⊂平面ABF ,所以//BF 平面CDE . ……………… 4分(Ⅱ)连接BD ,因为平面ADEF ⊥平面ABCD ,平面ADEF 平面ABCD AD =,DE AD ⊥,所以DE ⊥平面ABCD . 则DE DB ⊥. 又因为DE AD ⊥,AD BE ⊥,DEBE E =,所以AD ⊥平面BDE ,则AD BD ⊥.故,,DA DB DE 两两垂直,所以以,,DA DB DE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和z 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6分则(0,0,0)D ,(1,0,0)A ,(0,1,0)B ,(1,1,0)C -,(0,0,2)E ,(1,0,1)F , 所以(0,1,2)BE =-,(1,0,1)EF =-,(0,1,0)=n 为平面DEF 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BEF 的一个法向量为(,,)x y z =m ,由0BE ⋅=m ,0EF ⋅=m ,得20,0,y z x z -+=⎧⎨-=⎩令1z =,得(1,2,1)=m . ………………8分所以6cos ,||||3⋅<>==m n m n m n .如图可得二面角B EF D --为锐角,D A B CEyxzF所以二面角B EF D --6.………………10分(Ⅲ)结论:线段BE 上存在点Q ,使得平面CDQ ⊥平面BEF . ………………11分证明如下:设(0,,2)([0,1])BQ BE λλλλ==-∈,所以(0,1,2)DQ DB BQ λλ=+=-.设平面CDQ 的法向量为(,,)a b c =u ,又因为(1,1,0)DC =-,所以0DQ ⋅=u ,0DC ⋅=u ,即(1)20,0,b c a b λλ-+=⎧⎨-+=⎩………………12分若平面CDQ ⊥平面BEF ,则0⋅=m u ,即20a b c ++=, (13)分解得1[0,1]7λ=∈.所以线段BE 上存在点Q ,使得平面CDQ ⊥平面BEF ,且此时17BQ BE =. …… 14分4(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2AC BC AC BC CC ⊥===,点,,D E F 分别为棱11111,,AC B C BB 的中点. (Ⅱ)求证:1AC ∥平面DEF (Ⅱ)求证:平面1ACB ⊥平面DEF ;(Ⅲ)在线段1AA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直线DP 与平面1ACB 所成的角为300?如果存在,求出线段AP 的长;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4.(共14分)解:(Ⅰ)方法一:连结1BC因为,D E 分别为11A C ,11B C 中点, 所以11//DE A B 又因为11//AB A B ,所以//DE AB因为,E F 分别为11B C ,1B B 中点,所以1//EF BC 又因为DEEF E =DE ⊂平面DEF ,EF ⊂平面DEF AB ⊂平面1ABC ,1BC ⊂平面1ABC所以平面1ABC 平面DEF又1AC ⊂平面1ABC ,所以1AC 平面DEF方法二:取1AA 中点为G ,连结FG 由11AA BB 且11AA BB =又点F 为1BB 中点,所以11FG A B又因为,D E 分别为11A C ,11B C 中点,所以11DE A B所以DEFG所以,,,D E F G 共面于平面DEF 因为D ,G 分别为111,AC AA 中点, 所以1AC DG1AC ⊄平面DEFDG ⊂平面DEF所以1AC 平面DEF方法三: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CC ⊥平面ABC 又因为AC BC ⊥以C 为原点,分别以1,,CA CB CC 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由题意得1(2,0,0),(0,0,2),(1,0,2)A C D ,(0,1,2),(0,2,1)E F .所以(1,1,0)DE =-,(0,1,1)EF =-设平面DEF 的法向量为111(,,)x y z =n ,则00DE EF ⎧⋅=⎪⎨⋅=⎪⎩n n ,即111100x y y z -+=⎧⎨-=⎩ 令11x =,得111,1y z ==于是(1,1,1)=n 又因为1(2,0,2)AC =-所以12020AC ⋅=-++=n 又因为1AC ⊄平面DEF ,所以1AC 平面DEF(Ⅱ)方法一:在直棱柱111ABC A B C -中,1CC ⊥平面ABC因为AC ⊂ABC ,所以1CC AC ⊥ 又因为AC BC ⊥,且1CC BC C =所以AC ⊥平面11BB C C EF ⊂平面11BB C C ,所以AC EF ⊥又1BC CC =,四边形11BB C C 为正方形所以11BC B C ⊥ 又1BC EF ,所以1B C EF ⊥又AC EF ⊥,且1AC B C C =所以EF ⊥平面1ACB又EF ⊂平面DEF所以平面1ACB ⊥平面DEF方法二:设平面1ACB 的法向量为222(,,)x y z =m ,1(2,0,0),(0,2,2)CA CB == 100CA CB ⎧⋅=⎪⎨⋅=⎪⎩m m ,即22220220x y z =⎧⎨+=⎩ 令21y =,得220,1x z ==-于是(0,1,1)=-m (1,1,1)(0,1,1)0⋅=⋅-=n m即⊥n m ,所以平面1ACB ⊥平面DEF (Ⅲ)设直线DP 与平面1ACB 所成角为θ,则30θ=︒设1(01)AP AA λλ=≤≤,则(0,0,2)AP λ=(1,0,22)DP λ=-所以1cos sin302DP DP θ⋅===︒=m m 解得12λ=或32λ=(舍) 所以点P 存在,即1AA 的中点,1AP =5.(本小题满分14分)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底面ABC 是正三角形,侧棱1AA ⊥底面ABC . D ,E 分别是边BC ,AC的中点,线段1BC 与1B C 交于点G ,且4AB =,1BB =(Ⅰ) 求证://EG 平面1AB D ;(Ⅱ) 求证:1BC ⊥平面1AB D ;(Ⅲ) 求二面角1A B C B --的余弦值.5.(本小题满分14分)(I)因为E 为AC 中点,G 为1B C 中点.所以1//EG AB . 又因为EG ⊄平面1AB D ,1AB ⊂平面1AB D ,所以//EG 平面1AB D . ………….4分(Ⅱ) 取11B C 的中点1D ,连接1DD .显然DA ,DC ,1DD 两两互相垂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 则(0,0,0)D,A ,(0,2,0)B -,1(0,B -,1C, E ,(0,2,0)C .所以1(0,DB =-,(2DA =,1BC =.又因为12300400BC DA ⋅=+⨯+⨯=,1100(2)40BC DB ⋅=⨯+-⨯+=,所以111,BC DA BC DB ⊥⊥.又因为1DA DB D =,所以1BC ⊥平面1AB D . ………….9分 (Ⅲ)显然平面1B CB 的一个法向量为1(1,0,0)=n .设平面1AB C 的一个法向量为2(,,)x y z =n ,又(AC =-,1(0,4,B C =-, 由2210,0,AC BC ⎧⋅=⎪⎨⋅=⎪⎩n n 得20,40.y y⎧-+=⎪⎨-=⎪⎩设1x =,则y=,z =,则2=n.1B所以121212cos,⋅<>===n nn nn n设二面角1A B C B--的平面角为θ,由图可知此二面角为锐二面角,所以cos10θ=. ………….14分。

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和例题

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和例题

P.F. Productions
例3、已知不共点的三条直线两两相交, 求证:这三条直线共面。
l2
A
l3
C

l1
B
P.F. Productions
例4、已知: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都相交, 求证:这三条直线共面。
A l a

B
b
证明直线共面的常用方法:
1、①先由这些直线中的某些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②然后证明其他直线都在这个平面上。
平行直线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
按公共点个数分
无 公 共 点
平行直线 异面直线
P.F. Productions
2、异面直线的画法
b a α β b b β a
a α α
说明: 画异面直线时 , 为了体现它们不共面的特点。 常借助一个或两个平面来衬托.
P.F. Productions
P.F. Productions
14.2(3)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P.F. Productions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对于异面直线a和b,在空间任取一点P,过P分别作 a 和b的平行线 a′和b′,我们把 a′与b′所成的锐角(或 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
b a′ a P P b′ a′
5
4、立体几何的主要思想方法
①类比法:
要善于与平面几何做比较,认识其相同点,发现 其不同点,这种思想方法称之为类比思想。 ②转化法: 把空间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去解决, 这是学习立体几何的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③展开法:
将可展的空间图形展开为平面图形,来处理问题 的思想方法称为展开思想。
记作: l P

立体几何解答题常考总结

立体几何解答题常考总结

立体几何解答题常考总结1、用综合法求空间角的基本数学思想主要是转化与化归,即把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进而转化为三角形的内角,然后通过解三角形求得.求解的一般步骤为:(1)作图:作出空间角的平面角.(2)证明:证明所给图形是符合题设要求的.(3)计算:在证明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结果.简称:一作、二证、三算.2、用定义作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是“平移转化法”,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3、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常见方法(1)作角法:作出斜线、垂线、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组成的直角三角形,根据条件求出斜线与射影所成的角即为所求.(2)等积法:公式θ=si n h l,其中θ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h 是垂线段的长,是斜线段的长,其中求出垂线段的长(即斜线上的点到面的距离)既是关键又是难点,为此可构造三棱锥,利用等体积法来求垂线段的长.(3)证垂法:通过证明线面垂直得到线面角为90°.4、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常有三种方法(1)棱上一点双垂线法:在棱上任取一点,过这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2)面上一点三垂线法:自二面角的一个面上一点向另一面引垂线,再由垂足向棱作垂线得到棱上的点(即垂足),斜足与面上一点连线和斜足与垂足连线所夹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3)空间一点垂面法:自空间一点作与棱垂直的平面,截二面角得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核心考点一:非常规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规律方法】关键找出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典型例题】例1.(2022·陕西安康·统考一模)如图,已知AB 为圆锥SO 底面的直径,点C 在圆锥底面的圆周上,2BS AB ==,6BAC π∠=,BE 平分SBA ∠,D 是SC 上一点,且平面DBE ⊥平面SAB.(1)求证:SA BD ⊥;(2)求二面角E BD C --的正弦值.【解析】(1)证明:因为2SA SB AB ===,且BE 平分SBA ∠,所以BE SA ⊥,又因为平面DBE ⊥平面SAB ,且平面DBE 平面SAB BE =,SA ⊂平面SAB ,所以SA ⊥平面BDE ,又因为BD ⊂平面BDE ,所以SA BD ⊥.(2)取 AB 的中点M ,连接OM ,则,,OM OS OA 两两垂直,以O 为坐标原点,OM 为x 轴,OA 为y 轴,OS 为z 轴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O ,(0,1,0)A ,(0,1,0)B -,1,022C ⎛⎫- ⎪ ⎪⎝⎭,S ,由(1)知SA ⊥平面BDE,所以(0,AS =- 是平面BDE 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BDC 的法向量(,,)m x y z = ,因为BS =,12CS ⎛= ⎝ ,则0,10,2m BS y m CS y ⎧⋅=+=⎪⎨⋅=-++=⎪⎩取z =,则m =- ,因此cos ,||||m AS m AS m AS ⋅〈〉===⋅ ,所以二面角E BD C --的正弦值为105.例2.(2022·安徽·校联考二模)如图,将长方形11OAAO (及其内部)绕1OO 旋转一周形成圆柱,其中11,2OA O O ==,劣弧11A B 的长为,6AB π为圆O 的直径.(1)在弧AB 上是否存在点C (1,C B 在平面11OAAO 的同侧),使1BC AB ⊥,若存在,确定其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求平面11A O B 与平面11B O B 夹角的余弦值.【解析】(1)存在,当1B C 为圆柱1OO 的母线,1BC AB ⊥.连接1,,BC AC B C ,因为1B C 为圆柱1OO 的母线,所以1B C ⊥平面ABC ,又因为BC ⊂平面ABC ,所以1B C BC ⊥.因为AB 为圆O 的直径,所以BC AC ⊥.11,,BC AC B C BC AC B C C ⊥⊥⋂=,所以BC ⊥平面1AB C ,因为1AB ⊂平面1AB C ,所以1BC AB ⊥.(2)以O 为原点,1,OA OO 分别为,y z 轴,垂直于,y z 轴直线为x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110,1,2,0,0,2,0,1,0A O B -,因为11A B 的长为6π,所以()1111113,,,2,0,1,2622A O B B O B π∠⎛⎫==-- ⎪ ⎪⎝⎭,1113,,022O B ⎛⎫= ⎪ ⎪⎝⎭设平面11O B B 的法向量(),,m x y z = ,20,130,2y z x --=⎧⎪⎨=⎪⎩令3x =-,解得33,2y z ==,所以33,m ⎛=- ⎝⎭.因为x 轴垂直平面11A O B ,所以设平面11A O B 的法向量()1,0,0n =r .所以3251cos ,173934m n ==-++ .所以平面11A O B 与平面11B O B 夹角的余弦值为25117.例3.(2022·山东东营·胜利一中校考模拟预测)如图,,AB CD 分别是圆台上、下底面的直径,且AB CD ,点E 是下底面圆周上一点,2AB =14(1)证明:不存在点E 使平面AEC ⊥平面ADE ;(2)若4DE CE ==,求二面角D AE B --的余泫值.【解析】(1)假设存在这样的点E 使平面AEC ⊥平面ADE ,CD 是底面直径,故EC DE ⊥,作DH AE ⊥,垂足为H ,由于平面AEC ⊥平面ADE ,平面AEC I 平面ADE AE =,DH ⊂平面ADE ,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DH ⊥平面AEC ,又EC ⊂平面AEC ,故DH EC ⊥,又DH DE D Ç=,,DH DE Ì平面ADE ,故EC ⊥平面ADE ,故EC AE ⊥,同理可证ED AE ⊥,又,,DE CE E DE CE ⋂=⊂平面CDE 于是⊥AE 平面ECD ,又圆台上下底面圆心连线垂直于底面,但显然上下底的圆心连线不和AE 平行,于是假设矛盾,故不存在点E 使平面AEC ⊥平面ADE.(2)过B 作BF CD ⊥,垂足为F ,下以F 为原点,,FB FD 为,x z 轴,过F 垂直于BD 且落在底面的射线为y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列出各点坐标D A EB (AE =,(DE =- ,设平面ADE 的法向量(,,)n x y z = ,00n AE n AF ⎧⋅=⎨⋅=⎩可得00⎧+-=⎪⎨-+=⎪⎩,不妨取n =;(AE =,(AB =- ,设平面ABE 的法向量(,,)m a b c = ,00m AE m AB ⎧⋅=⎨⋅=⎩可得00⎧+=⎪⎨-=⎪⎩,不妨取2)m = .于是法向量,m n的夹角为cos ,55m n m n m n⋅=== .由图所示二面角的大小是钝角,故二面角大小的余弦值是.例4.(2022·河北·统考模拟预测)如图,在圆台1OO 中,上底面圆1O 的半径为2,下底面圆O 的半径为4,过1OO 的平面截圆台得截面为11ABB A ,M 是弧AB 的中点,MN 为母线,2cos 4NMB ∠=.(1)证明:1AB ⊥平面1A OM ;(2)求二面角M NB A --的正弦值.【解析】(1)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OO 1的长度为t ,则04,0A -(,),040B (,,),()10,2,B t ,400M (,,),()2,0,N t ,()0,0,0O ,(2,0,),(4,4,0)MN t MB =-=-由题知cos,MN MB==,解得t=∴1(0,6,AB=,1(4,0,0),(0,OM OA==-,1046000AB OM⋅=⨯+⨯+=,∴1AB OM⊥1100620AB OA⋅=⨯+⨯-+=(),∴11AB OA⊥又∵1OM OA O⋂=,OM,OA1在平面1A OM内所以1AB⊥平面1A OM;(2)设平面MBN的法向量为1111(,,)n x y z=,平面ABN的法向量为2222(,,)n x y z=,则111111(4)40{(2)0n MB x yn MN x⋅=-+=⋅=-+=,∴1n=222212220800{240n AB x y zn AN x y⋅=⨯++⨯=⋅=++=,∴21)n=-设二面角M NB A--为锐二面角θ,∴12cos cos,n nθ=∴sinθ=故二面角M NB A--的正弦值为427.核心考点二: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规律方法】与空间向量有关的探究性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探究线面的位置关系;另一类是探究线面角或二面角满足特定要求时的存在性问题.处理原则: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引入参数(有些是题中已给出),设出关键点的坐标,然后探究这样的点是否存在,或参数是否满足要求,从而作出判断.【典型例题】例5.(2022·上海虹口·统考一模)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中,底面ABC是以AC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侧面11AAC C为菱形,点1A在底面上的投影为AC的中点D,且2AB=.(1)求证:1BD CC ⊥;(2)求点C 到侧面11AA B B 的距离;(3)在线段11A B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直线DE 与侧面11AA B B 6请求出1A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证明:由点1A 在底面ABC 上的投影为AC 的中点D ,知1A D ⊥平面ABC ,又BD ⊂平面ABC ,故1A D BD ⊥,因ABC 是以AC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故AC BD ⊥,而1A D ,AC ⊂平面11ACC A ,1A D AC D ⋂=,故BD ⊥平面11ACC A ,由1CC ⊂平面11ACC A ,得1BD CC ⊥.(2)由点1A D AC ⊥,D 为AC 的中点,侧面11AAC C 为菱形,知11A C A A AC ==,由ABC 是以AC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2AB =,可得2DB DA DC ===16DA =,由(1)知直线DB ,DC ,1DA 两两垂直,故以点D 为坐标原点,直线DB ,DC ,1DA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D ,(0,2,0)A -,(2,0,0)B ,2,0)C ,16)A ,)AB=,(1AA=,设平面11AA B B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1n ABn AA⎧⋅=+=⎪⎨⋅=+=⎪⎩,取1z=,得n=,又(0,AC=,故点C到平面11AA B B的距离为:AC ndn⋅====(3)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E,并111[0,1])A E AB ABλλλλ=⋅=⋅=⋅∈,则11DE DA A Eλ=+=+⋅=,于是,由直线DE与侧面11AA B B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7,cos,DE nDE nDE n⋅=<〉==⋅=214λ=.又[0,1]λ∈,故12λ=.因此存在满足条件的点E,且1112A E AB==.例6.(2022春·山东·高三山东省实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中,1ABCV为等边三角形,四边形11AA B B为菱形,AC BC⊥,4AC=,3BC=.(1)求证:11AB AC⊥;(2)线段1CC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平面1AB E 与平面ABC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14?若存在,求出点E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连接1A B 与1AB 相交于点F ,连接CF ,如图所示:四边形11AA B B 为菱形,∴F 为1AB 的中点,有1BF AB ⊥,1ABC V 为等边三角形,有1CF AB ⊥,,BF CF ⊂平面BFC ,BF CF F ⋂=,∴1AB ⊥平面BFC ,BC ⊂平面BFC ,∴1AB BC ⊥,四边形11AA B B 为菱形,∴11AB BA ⊥,1,BA BC ⊂平面1A BC ,1BA BC B ⋂=,1AB ⊥平面1A BC ,1AC ⊂平面1ABC ,∴11AB AC ⊥(2),O G 分别为,AC AB 的中点,连接1,B O OG ,由(1)可知1AB BC ⊥,又AC BC ⊥,1,AB AC ⊂平面1AB C ,1AB AC A = ,BC ⊥平面1AB C ,//OG BC ,OG ⊥平面1AB C ,1ABC V 为等边三角形,1B O AC ⊥,以O 为原点,OG ,OC ,1OB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2,0)A -,(0,2,0)C ,(3,2,0)B ,1(0,0,23)B ,由11AB A B = ,11BC B C = ,∴1(3,4,23)A --,1(3,0,23)C -,设()101CE CC λλ=≤≤ ,则1OE OC CC λ-= ,有(()()13,2,230,2,03,22,23OE CC OC λλλλλ=+=--+=-- ,∴()3,22,3E λλλ--,()3,42,23AE λλλ=-- ,(10,2,3AB = ,设平面1AB E 的一个法向量(),,n x y z = ,则有()1342230230AE n x y z AB n y z λλλ⎧⋅=-+-+=⎪⎨⋅=+=⎪⎩ ,令3z =,则=3y -,44x λλ-=,即44,3n λλ-⎛=- ⎝ ,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1OB 的方向上的单位向量()0,0,1m = ,若平面1AB E 与平面ABC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14,则有231cos ,44493n m n m n m λλ⋅===⋅-⎛⎫++ ⎪⎝⎭ ,24436λλ-⎛⎫= ⎪⎝⎭,由01λ≤≤,∴446λλ-=-,解得2=5λ.所以,点E 存在,125CE CC =.例7.(2022春·黑龙江绥化·高三海伦市第一中学校考期中)如图1,在矩形ABCD 中,AB =2,BC =1,E 是DC 的中点,将DAE 沿AE 折起,使得点D 到达点P 的位置,且PB =PC ,如图2所示.F 是棱PB 上的一点.(1)若F是棱PB的中点,求证://CF平面PAE;(2)是否存在点F,使得二面角F AE C--的余弦值为41717若存在,则求出PFFB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如下图,在AB上取中点Q,链接CQ、FQ.由题意知,1 //2CE AB=,所以四边形AQC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E CQ.又因为F Q、分别为PB AB、中点,所以//FQ PA,且FQ CQ Q=,FQ CQ、在平面FQC内,则平面FQC平行于平面PAE,而CF CFQ⊂,则//CF PAE(2)如下图,以B为原点,BA为x轴正向,BC为y轴正方向,垂直平面ABCE于B的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图可知,()()()()0,0,02,0,00,1,01,1,0B AC E、、、,设1,,2P a b⎛⎫⎪⎝⎭,BF xBP=,则1,,2F ax x bx⎛⎫⎪⎝⎭,()1,1,0AE∴=-,()11,0,02,,2EC AF ax x bx⎛⎫=-=-⎪⎝⎭、∴设平面FAE 的法向量为()1111,,n x y z = ,则1100n AE n AF ⎧⋅=⎪⎨⋅=⎪⎩ ,令1,x bx =解得111,22y bx z a x ⎛⎫==-+ ⎪⎝⎭,即11,,22n bx bx a x ⎛⎫⎛⎫=-+ ⎪ ⎪⎝⎭⎝⎭ ,平面AEC 的法向量设为()2222,,n x y z = ,则2200n AE n EC ⎧⋅=⎪⎨⋅=⎪⎩ ,令21z =,得220,0x y ==,即()20,0,1n = .121212122cos ,a x n n n n n n ⎛⎫-+ ⎪⋅∴= ()()21112,,1,,210224AP EP a b a b a a b ⎛⎫⎛⎫⋅=---=---+= ⎪⎪⎝⎭⎝⎭ ,则22734b a a =-+-,又PA PE = ,即()()2222112144a b a b -++=-++,得32a =,代入上式,解得22b =,将32a =、22b =代入①式,解得13x =.2PF FB ∴=,故存在点F .例8.(2022·广东韶关·统考一模)已知矩形ABCD 中,4AB =,2BC =,E 是CD 的中点,如图所示,沿BE 将BCE翻折至BFE △,使得平面BFE ⊥平面ABCD .(1)证明:BF AE ⊥;(2)若(01)DP DB λλ=<< 是否存在λ,使得PF 与平面DEF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63?若存在,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依题意ABCD 矩形,4AB =,2BC=,E 是CD 中点,所以AE BE ==又4AB =,所以,222AE BE AB +=,AE BE ⊥,因为平面BEF ⊥平面ABCD ,平面BEF I 平面ABCD BE =,所以⊥AE 平面BEF ,又BF ⊂平面BEF ,所以AE BF ⊥.(2)以C 为原点,CD 所在直线为x 轴,CB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C ,()4,0,0D ,()0,2,0B ,()2,0,0E ,设N 是BE 的中点,因为FE FB =,所以FN BE ⊥,又平面BEF ⊥平面ABCD ,平面BEF I 平面ABCD BE =,所以FN ⊥平面ABCD,(F ,假设存在满足题意的λ,则由(01)DP DB λλ=<< .可得,(43,12PF DB DF λλλ=-+=-- .设平面DE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r ,则2030n DE x n DF x y ⎧⋅=-=⎪⎨⋅=-++=⎪⎩,令y =,可得0x =,1z =-,即()1n =- ,设PF 与平面DEF 所成的角为θ,所以sin cos ,||||PF n PF n PF n θ⋅====解得34λ=(1λ=舍去),综上,存在34λ=,使得PF 与平面ADE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3.。

立体几何大题15种题型全归纳

立体几何大题15种题型全归纳

【题型一】 平行1:四边形法证线面平行【典例分析】如图,在正方体中,E ,F 分别是,CD 的中点.(1)求证:平面;(2)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1)在正方体中,取中点G ,连接FG ,,如图,而F 是CD 的中点,则,,又E 是的中点,则,, 因此,,,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而平面,平面,平面.【经验总结】基本规律1.利用平移法做出平行四边形2.利用中位线做出平行四边形【变式演练】1.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PC ⊥底面ABCD ,,,,E 是PB 的中点.(1)求证:平面PAD ;(2)若,求三棱锥P -ACE 的体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取PA 的中点F ,连接EF ,DF ,利用平行四边形证明,再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证;(2)根据等体积法知,即可由棱锥体积公式求解.(1)取PA 的中点F ,连接EF ,DF ,∵点E ,F 分别为PB ,PA 的中点,1111ABCD A B C D -1AA //EF 11A CD 1ED 1A C 1111ABCD A B C D -1CD 1GA 1//FG DD 112FG DD =1AA 11//A E DD 1112A E DD =1//A E FG 1A E FG =1FGA E 1//EF GA EF ⊄11A CD 1GA ⊂11A CD //EF 11A CD AB AD ⊥//AB CD 222AB AD CD ===//CE 2PC =13//EC DF P ACE E ACP V V --=∴,,∴四边形EFDC 是平行四边形,∴,又∵平面PAD ,平面PAD ,∴平面PAD ;2.如图,在四棱锥中,面,,且,,,,为的中点.(1)求证:平面;(2)求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3)在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直线与平面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3)存在, (1)证明:取CP 中点F ,连接NF 、BF ,因为F ,N 分为PC ,PD 的中点,则,且, 又,且,,所以四边形NABF 是平行四边形, ,又面PBC ,面PBC 。

立体几何高考知识点及解题方法

立体几何高考知识点及解题方法

立体几何高考知识点及解题方法(一)方法总结1.位置关系:(1).两条异面直线相互垂直证明方法:○1证明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为90º;○2证明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量相互垂直。

(2).直线和平面相互平行证明方法:○1证明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相互平行;○2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和这个平面内的一个向量相互平行;○3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和这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垂直。

(3).直线和平面垂直证明方法:○1证明直线和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2证明直线的方向量与这个平面内不共线的两个向量都垂直;○3证明直线的方向量与这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平行。

(4).平面和平面相互垂直证明方法:○1证明这两个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º;○2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另外○3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垂直。

2.求距离:求距离的重点在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和两个平面的距离可以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也可以转化成另外一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1).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求法:利用公式|||·|n n AB d=(其中A 、B 分别为两条异面直线上的一点,n 为这两条异面直线的法向量)(2).点到平面的距离求法:○1“一找二证三求”,三步都必须要清楚地写出来。

○2等体积法。

○3向量法,利用公式|||·|n n AB d =(其中A 为已知点,B 为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点,n 这个平面的法向量)3.求角(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求法:○1先通过其中一条直线或者两条直线的平移,找出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然后通过解三角形去求得;○2通过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量所成的角来求得,但是注意到异面直线所成角得范围是]2,0(π,向量所成的角范围是],0[π,如果求出的是钝角,要注意转化成相应的锐角。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求法:○1“一找二证三求”,三步都必须要清楚地写出来。

○2向量法,先求直线的方向量于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α,那么所要求的角为απ-2或2πα-。

初中数学立体几何题解题方法归纳

初中数学立体几何题解题方法归纳

初中数学立体几何题解题方法归纳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空间中的点、线、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初中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需要掌握解决立体几何题的方法。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中常见的立体几何题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平面图形的展开与还原平面图形的展开与还原是解决立体几何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具体来说,当给出一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形时,我们可以通过将展开图形还原成立体图形来解决问题。

例如,当给出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形时,我们可以根据展开图形的边长以及折叠方式来还原出长方体的形状。

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立体图形,如正方体、棱柱等。

二、计算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表面积和体积是解决立体几何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对于给定的立体图形,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来得到一些相关信息,如图形的特征、大小等。

对于常见的立体图形,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是已知的。

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积的2倍加上底面周长乘以高,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

而对于其他立体图形,我们可以根据其特点来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三、利用空间几何关系在解决立体几何题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利用空间几何关系来推导解答。

根据空间几何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角度关系等,来推导出一些结论。

举个例子,当给定一个立方体的棱长时,通过观察可知,立方体的对角线可以分成两段等长的线段。

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关系来推导出立方体的对角线的长度。

四、利用相似性质在解决立体几何题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相似性质来推导解答。

具体而言,当给定两个图形,如果它们的形状相似,那么它们的一些性质也会相似。

例如,当给定两个相似棱锥时,它们的相似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它们的体积比。

进一步,我们可以利用这个体积比来解决其他与这两个棱锥相关的问题。

五、切割与拼接切割与拼接是一种常用的解决立体几何题的方法。

当遇到复杂的图形时,我们可以通过切割和拼接来简化问题,从而更容易解决。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与例题讲解-题型方法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与例题讲解-题型方法

立体几何知识点例题讲解一、知识点 <一>常用结论1.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 2.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 3.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 4.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5.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6.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7.夹角公式 :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cos 〈a ,b 〉=112233222222123123a b a b a b a a ab b b++++++.8.异面直线所成角:cos |cos ,|a b θ=r r=121212222222111222||||||||x x y y z z a b a b x y z x y z ++⋅=⋅++⋅++r rr r(其中θ(090θ<≤o o)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a b r r 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 b,的方向向量)9.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sin ||||AB marc AB m β⋅=(m 为平面α的法向量). 10、空间四点A 、B 、C 、P 共面OC z OB y OA x OP ++=⇔,且 x + y + z = 1 11.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cos ||||m n arc m n θ⋅= 或cos ||||m narc m n π⋅-(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12.三余弦定理: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 ⊥AC ,垂足为C ,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13.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A B d =||AB AB AB =⋅ 222212121()()()x x y y z z =-+-+-. 14.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CD n d n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15.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AB n d n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经过面α的一条斜线,A α∈).16.三个向量和的平方公式:2222()222a b c a b c a b b c c a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a b a b b c b c c a c a =+++⋅+⋅+⋅ 17. 长度为l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23l l l 、、,夹角分别为123θθθ、、,则有2222123l l l l =++222123cos cos cos 1θθθ⇔++=222123sin sin sin 2θθθ⇔++=. (立体几何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18. 面积射影定理 'cos S S θ=.(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S 、'S ,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θ).19. 球的组合体(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 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3) 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 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612a ,外接球的半径为64a . 20. 求点到面的距离的常规方法是什么?(直接法、体积法) 21. 求多面体体积的常规方法是什么?(割补法、等积变换法) 〈二〉温馨提示:1.在用反三角函数表示直线的倾斜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等时,你是否注意到它们各自的取值范围及义?①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依次.② 直线的倾斜角、到的角、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③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函数的取值范围分别是.〈三〉解题思路:1、平行垂直的证明主要利用线面关系的转化:线∥线线∥面面∥面判定线⊥线线⊥面面⊥面性质线∥线线⊥面面∥面←→−←→−−→−−←→−←→−←−−−←→−←→−线面平行的判定: a b b a a ∥,面,∥面⊂⊄⇒αααabα线面平行的性质:αααβαβ∥面,面,∥⊂=⇒ b a b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P A A O P O ⊥面,为在内射影,面,则αααa ⊂a OA a PO a PO a AO⊥⊥;⊥⊥⇒⇒αaPO线面垂直:a b a c b c b c O a ⊥,⊥,,,⊥⊂=⇒ααaO α b c面面垂直:a a ⊥面,面⊥αββα⊂⇒ 面⊥面,,,⊥⊥αβαβαβ=⊂⇒l l aaaα alβa b a b ⊥面,⊥面∥αα⇒面⊥,面⊥∥αβαβa a ⇒ a bα2、三类角的定义及求法(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θ≤90°(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0°≤θ≤90°θαα=时,∥或0bo b⊂()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3018αβθθ--<≤l o o(三垂线定理法:A∈α作或证AB⊥β于B,作BO⊥棱于O,连AO,则AO⊥棱l,∴∠AOB为所求。

高中立体几何最佳解题方法及考题详细解答

高中立体几何最佳解题方法及考题详细解答

高中立体几何最佳解题方法总结一、线线平行的证明方法1、利用平行四边形;2、利用三角形或梯形的中位线;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与这个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4、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5、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6、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直线平行。

7、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二、线面平行的证明方法1、定义法: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

2、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就和这个平面平行。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3、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4、反证法。

三、面面平行的证明方法1、定义法: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

2、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3、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4、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四、线线垂直的证明方法1、勾股定理;2、等腰三角形;3、菱形对角线;4、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5、点在线上的射影;6、如果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都垂直。

7、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三垂线定理)8、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9、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条直线,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条直线。

五、线面垂直的证明方法:1、定义法: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直线都垂直;2、点在面内的射影;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和这个平面垂直。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4、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空间立体几何高考知识点总结及经典题目

空间立体几何高考知识点总结及经典题目

空间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1. 空间几何体的类型(1)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如棱柱、棱锥、棱台。

(2)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了封闭几何体。

如圆柱、圆锥、圆台。

2.一些特殊的空间几何体直棱柱:侧棱垂直底面的棱柱。

正棱柱:底面多边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且所有侧棱相等的棱锥。

正四面体:所有棱都相等的四棱锥。

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公式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各个面面积之和圆柱的表面积 :222S rl r ππ=+ 圆锥的表面积:2S rl r ππ=+圆台的表面积:22S rl r Rl R ππππ=+++ 球的表面积:24S R π=4.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公式 柱体的体积 :VS h =⨯底 锥体的体积 :13V S h =⨯底台体的体积 : 1)3V S S h =+⨯下上( 球体的体积:343V R π= 5.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边向右边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右边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

即正视图和俯视图一样长,侧视图和俯视图一样宽,侧视图和正视图一样高。

6 .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

(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在平面内。

(3)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

7. 空间中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判断(1)线线平行的判断:①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②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③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④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立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及例题

立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及例题

立体几何初步一、柱、锥、台、球的图形(1)棱柱: (2)棱锥 (3)棱台: (4)圆柱:(5)圆锥: (6)圆台: (7)球体: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注: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三、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 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 平行且长度不变;②原来与y 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 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四、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 为底面周长,h 为高,h ’为斜高,l 为母线)(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 = ; S =五、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 】ch S =直棱柱侧面积rh S π2=圆柱侧'21ch S =正棱锥侧面积rl S π=圆锥侧面积')(2121h c c S +=正棱台侧面积l R r S π)(+=圆台侧面积()l r r S +=π2圆柱表()l r r S +=π圆锥表()22R Rl rl r S +++=π圆台表V Sh =柱2V Sh r h π==圆柱13V Sh =锥h r V 231π=圆锥'1()3V S S h =+台'2211()()33V S S h r rR R h π=+=++圆台球343R π球面24R π,,,A l B l A B l ααα∈∈∈∈⇒⊂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

立体几何解答题最全归纳总结(解析版)

立体几何解答题最全归纳总结(解析版)

立体几何解答题最全归纳总结【题型归纳目录】题型一:非常规空间几何体为载体题型二:立体几何存在性问题题型三:立体几何折叠问题题型四:立体几何作图问题题型五:立体几何建系繁琐问题题型六:两角相等(构造全等)的立体几何问题题型七:利用传统方法找几何关系建系题型八:空间中的点不好求题型九:创新定义【典例例题】题型一:非常规空间几何体为载体例1.如图,P 为圆锥的顶点,O 为圆锥底面的圆心,圆锥的底面直径AB =4,母线PH =22,M 是PB 的中点,四边形OBCH 为正方形.(1)设平面POH ∩平面PBC =l ,证明:l ∥BC ;(2)设D 为OH 的中点,N 是线段CD 上的一个点,当MN 与平面PAB所成角最大时,求MN 的长.【解析】(1)因为四边形OBCH 为正方形,∴BC ∥OH ,∵BC ⊄平面POH ,OH ⊂平面POH ,∴BC ∥平面POH .∵BC ⊂平面PBC ,平面POH ∩平面PBC =l ,∴l ∥BC .(2)∵圆锥的母线长为22,AB =4,∴OB =2,OP =2,以O 为原点,OP 所在的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P 0,0,2 ,B 0,2,0 ,D 1,0,0 C 2,2,0 ,M 0,1,1 ,设DN =λDC =λ,2λ,0 0≤λ≤1 ,ON =OD +DN =1+λ,2λ,0 ,MN =ON -OM =1+λ,2λ-1,-1 ,OD =1,0,0 为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设MN 与平面PAB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1+λ,2λ-1,-1 ⋅1,0,0 1+λ 2+2λ-1 2+1 =1+λ5λ2-2λ+3,令1+λ=t ∈1,2 ,则sin θ=t 5t 2-12t +10=15-12t +101t 2=1101t -35 2+75所以当1t =35时,即λ=23时,sin θ最大,亦θ最大,此时MN =53,13,-1 ,所以MN =MN =53 2+13 2+-1 2=353.例2.如图所示,圆锥的底面半径为4,侧面积为162π,线段AB 为圆锥底面⊙O 的直径,C 在线段AB 上,且BC =3CA ,点D 是以BC 为直径的圆上一动点;(1)当CD =CO 时,证明:平面PAD ⊥平面POD(2)当三棱锥P -BCD 的体积最大时,求二面角B -PD -A 的余弦值.【解析】(1)∵PO 垂直于圆锥的底面,∴PO ⊥AD ,当CD =CO 时,CD =OC =AC ,∴AD ⊥OD ,又OD ∩PO =O ,∴AD ⊥平面POD ,又AD ⊂平面PAD ,∴平面PAD ⊥平面POD ;(2)由题可知OA =OB =4,4π⋅PB =162π,∴PB =42,∴PO =4,当三棱锥P -BCD 的体积最大时,△DBC 的面积最大,此时D 为BC的中点,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A (0,-4,0),B (0,4,0),P (0,0,4),D 3,1,0 ,∴BP =0,-4,4 ,PD =3,1,-4 ,AP =(0,4,4),设平面PAD 的法向量为n 1 =(a ,b ,c ),则n 1 ⋅AP =0n 1 ⋅PD =0 ,即4b +4c =03a +b -4c =0,令a =5,则b =-3,c =3,∴n 1 =(5,-3,3),设平面PBD 的法向量n 2 =x ,y ,z ,则n 2 ⋅BP =0n 2 ⋅PD =0 ,即-4y +4z =03x +y -4z =0,令x =1,则y =1,z =1,∴n 2 =1,1,1 ,则cos n 1 ,n 2 =n 1 ⋅n 2 n 1 n 2 =5-3+33×52+-3 2+32=5129129,∴二面角B -PD -A 的余弦值为-5129129.例3.如图,圆锥PO 的母线长为6,△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平面PAC ⊥平面PBC .BC =23,∠ABC =60°.(1)证明:PA ⊥PC ;(2)设点Q 满足OQ =λOP ,其中λ∈0,1 ,且二面角O -QB -C 的大小为60°,求λ的值.【解析】(1)∵PA =PB =PC =6,BC =23,PB 2+PC 2=BC 2,∴PB ⊥PC∵平面PAC ⊥平面PBC 且平面PAC ∩平面PBC =PC ,PB ⊂平面PBC ,PB ⊥PC ,∴PB ⊥平面PAC ,又PA ⊂平面PAC ,∴PB ⊥PA ,∴AB =PA 2+PB 2=23,∴∠ABC =60°,∴△ABC 是正三角形,AC =23,∵PA 2+PC 2=AC 2∴PA ⊥PC ;(2)在平面ABC 内作OM ⊥OB 交BC 于M ,以O 为坐标原点,OM ,OB ,O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如图所示:易知OB =OC =2,OP =PB 2-OB 2=2,所以B 2,0,0 ,P 0,0,2 ,C -1,3,0 ,Q 0,0,2λ ,QB =2,0,-2λ ,BC =-3,3,0 ,设平面OBC 的法向量n 1 =x ,y ,z ,依题意n 1 ⋅QB =0n 1 ⋅CB =0 ,即2x -2λz =0-3x +3y =0 ,不妨令y =3λ,得n 1 =λ,3λ,2 ,易知平面OQB 的法向量n 2 =0,1,0 ,由λ∈0,1 可知cos n 1 ,n 2 =n 1 ⋅n 2 n 1 ⋅n 2=cos60°,即3λλ2+(3λ)2+2 2=12,解得λ=12例4.如图,D 为圆锥的顶点,O 为圆锥底面的圆心,AB 为底面直径,C 为底面圆周上一点,DA =AC =BC =2,四边形DOAE 为矩形,点F 在BC 上,且DF ⎳平面EAC .(1)请判断点F 的位置并说明理由;(2)平面DFO 将多面体DBCAE 分成两部分,求体积较大部分几何体的体积.【解析】(1)点F 是BC 的中点,取BC 的中点F ,连接OF ,DF ,因为O 为AB 的中点,所以OF ⎳AC ,又AC ⊂平面AEC ,OF ⊄平面AEC ,所以OF ⎳平面AEC ,由四边形DOAE 为矩形,所以DO ⎳AE ,又AE ⊂平面AEC ,OD ⊄平面AEC ,所以OD ⎳平面AEC ,因为DO ∩OF =O ,DO ,OF ⊂平面DOF ,所以平面DOF ⎳平面AEC ,因为DF ⊂平面DOF ,所以DF ⎳平面AEC ,(2)由(1)知点F 是BC 的中点,因为DA =AC =BC =2,所以AB =AC 2+BC 2=22,所以OA =OC =OB =2,且OC ⊥AB ,所以OD =AD 2-OA 2=2,所以三棱锥D -BOF 的体积V D -BOF =13S △BOF ⋅DO =13×12×2×22×2=26;又三棱锥D -BOC 的体积V D -BOC =13S △BOC ⋅DO =13×12×2×2×2=23,所以四棱锥C -DOAE 的体积V C -DOAE =13S DOAE ×2=13×2 2×2=223,所以几何体DBCAE 的体积V DBCAE =V D -BCO +V C -DOAE =2,所以体积较大部分几何体的体积为V DBCAE -V D -BOF =2-26=526;例5.如图,在直角△POA 中,PO ⊥OA ,PO =2OA ,将△POA 绕边PO 旋转到△POB 的位置,使∠AOB =90°,得到圆锥的一部分,点C 为AB 的中点.(1)求证:PC ⊥AB ;(2)设直线PC 与平面PAB 所成的角为φ,求sin φ.【解析】(1)证明:由题意知:PO ⊥OA ,PO ⊥OB ,OA ∩OC =0∴PO ⊥平面AOB ,又∵AB ⊂平面AOB ,所以PO ⊥AB .又点C 为AB 的中点,所以OC ⊥AB ,PO ∩OC =0,所以AB ⊥平面POC ,又∵PC ⊂平面POC ,所以PC ⊥AB .(2)以O 为原点,OA ,OB ,OP 的方向分别作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OA =2,则A 2,0,0 ,B 0,2,0 ,P 0,0,4 ,C 2,2,0 ,所以AB =-2,2,0 ,AP =-2,0,4 ,PC =2,2,-4 .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 =a ,b ,c ,则n ⋅AB =-2a +2b =0,n ⋅AP =-2a +4c =0, 取c =1,则a =b =2可得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2,1 ,所以sin φ=cos n ,PC =n ⋅PC n PC =42-465=210-5 15.例6.如图,四边形ABCD 为圆柱O 1O 2的轴截面,EF 是该圆柱的一条母线,EF =2EA ,G 是AD 的中点.(1)证明:AF ⊥平面EBG ;(2)若BE =3EA ,求二面角E -BG -A 的正弦值.【解析】(1)由已知EF ⊥平面ABE ,BE ⊂平面ABE ,所以EF ⊥BE ,因为AB 是圆O 1的直径,所以AE ⊥BE ,因为AE ∩FE =E ,所以BE ⊥平面AFE ,AF ⊂平面AFE ,故BE ⊥AF ,因为EF =2EA =2AG ,所以EA =2AG ,易知:Rt △AEG ∼Rt △EFA ,所以∠GEA +∠EAF =90°,从而AF ⊥EG ,又BE ∩EG =E ,所以AF ⊥平面EBG .(2)以E 为坐标原点,EA 为x 轴正方向,EA 为单位向量,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E -xyz ,则AB =2,BE =3,EF =2,从而A 1,0,0 ,B 0,3,0 ,D 1,0,2 ,F 0,0,2 ,AB =-1,3,0 ,AD =0,0,2 ,设n =x ,y ,z 位平面BGA 的法向量,则{n ⋅AB =0n ⋅AD =0⇒{-x +3y =02z =0⇒{x =3y =1z =0,所以n =3,1,0 ,由(1)知:平面BEG 的法向量为AF =-1,0,2 ,因为cos n ,AF =n ⋅AF n ⋅AF=-12,所以二面角E -BG -A 的正弦值为32.例7.例7.如图,几何体是圆柱的一部分,它是由矩形ABCD (及其内部)以AB 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120°得到的,G 是DF的中点.(1)设P 是CE 上的一点,且AP ⊥BE ,求证BP ⊥BE ;(2)当AB =3,AD =2时,求二面角E -AG -C 的大小.【解析】(1)因为AP ⊥BE ,AB ⊥BE ,AB ,AP ⊂平面ABP ,AB ∩AP =A ,所以BE ⊥平面ABP ,又BP ⊂平面ABP ,所以BP ⊥BE .(2)以B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BE ,BP ,BA 所在的直线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得A (0,0,3),E (2,0,0),G (1,3,3),C (-1,3,0),故AE =(2,0,-3),AG =(1,3,0),CG =(2,0,3).设m =x 1,y 1,z 1 是平面AEG 的一个法向量,由m ·AE =0m ·AG =0 可得2x 1-3z 1=0,x 1+3y 1=0.取z 1=2,可得平面AEG 的一个法向量m =(3,-3,2).设n =x 2,y 2,z 2 是平面ACG 的一个法向量,由n ·AG =0n ·CG =0,可得x 2+3y 2=0,2x 2+3z 2=0. 取z 2=-2,可得平面ACG 的一个法向量n =(3,-3,-2).所以cos ‹m ,n ›=m ⋅n |m |⋅|n |=12, 因为<m ,n >∈[0,π],故所求的角为60°.例8.如图,四边形ABCD 是一个半圆柱的轴截面,E ,F 分别是弧DC ,AB 上的一点,EF ∥AD ,点H 为线段AD 的中点,且AB =AD =4,∠FAB =30°,点G 为线段CE 上一动点.(1)试确定点G 的位置,使DG ⎳平面CFH ,并给予证明;(2)求二面角C -HF -E 的大小.【解析】(1)当点G 为CE 的中点时,DG ∥平面CFH .证明:取CF 得中点M ,连接HM ,MG .∵G ,M 分别为CE 与CF 的中点,∴GM ∥EF ,且GM =12EF =12AD ,又H 为AD 的中点,且AD ∥EF ,AD =EF ,∴GM ∥DH ,GM =DH .四边形GMHD 是平行四边形,∴HM ∥DG又HM ⊂平面CFH ,DG ⊄平面CFH∴DG ∥平面CFH(2)由题意知,AB 是半圆柱底面圆的一条直径,∴AF ⊥BF .∴AF =AB cos30°=23,BF =AB sin30°=2.由EF ∥AD ,AD ⊥底面ABF ,得EF ⊥底面ABF .∴EF ⊥AF ,EF ⊥BF .以点F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F (0,0,0),B (0,2,0),C (0,2,4),H (23,0,2)FH =(23,0,2),FC =(0,2,4)设平面CFH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所以n ⋅FH =23x +2z =0n ⋅FC =2y +4z =0则令z =1则y =-2,x =-33即n =-33,-2,1由BF ⊥AF ,BF ⊥FE ,AF ∩FE =F .得BF ⊥平面EFH ∴平面EFH 的一个法向量为FB =(0,2,0)设二面角C -HF -E 所成的角为θ∈0,π2则cos θ=∣cos ‹n ,FB ›=|n ⋅FB ||n ||FB |=0×-33 +(-2)×2+1×02×13+4+1=32 ∴二面角C -HF -E 所成的角为π6.例9.坐落于武汉市江汉区的汉口东正教堂是中国南方唯一的拜占庭式建筑,象征着中西文化的有机融合.拜占庭建筑创造了将穹顶支承于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呼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主体部分由一圆柱与其上方一半球所构成,如图所示.其中O 是下底面圆心,A ,B ,C 是⊙O 上三点,A 1,B 1,C 1是上底面对应的三点.且A ,O ,C 共线,AC ⊥OB ,C 1E =EC ,B 1F =13FB ,AE 与O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6565.(1)若E 到平面A 1BC 的距离为233,求⊙O 的半径.(2)在(1)的条件下,已知P 为半球面上的动点,且AP =210,求P 点轨迹在球面上围成的面积.【解析】(1)如图,取BB 1,CE 上的点N ,M .连接OM ,OF ,FM .过N 作NH ⊥A 1B 于H ,则OM ∥AE ,由题意知cos ∠FOM =36565,设⊙O 的半径为r ,AA 1=h ,由勾股定理知OF =r 2+916h 2,OM =r 2+116h 2,FM =2r 2+14h 2,由余弦定理知cos ∠FOM =OF 2+OM 2-FM 22×OF ×OM.代入解得h =2r ,因为EN ∥BC ,EN ⊄面A 1BC ,所以EN ∥面A 1BC ,故N 到面A 1BC 的距离是233,因为BC ⊥AB ,BC ⊥AA 1,AA 1∩AB =A ,所以BC ⊥面A 1AB ,BC ⊥NH ,因为NH ⊥BC ,NH ⊥A 1B ,A 1B ∩BC =B ,所以NH ⊥面A 1BC ,NH =233,而sin ∠A 1BB 1=NH BN =A 1B 1A 1B ,即233×h 2=2r 2r 2+h 2,解得r =2,h =4,即⊙O 的半径为2.(2)设上底面圆心为O 1,则O 1P =2,O 1O 2与O 1P 的夹角为θ,所以|AP |=|AO 1 +O 1P |=20+4+85cos θ=210,解得cos θ=255,过P 作PO 2⊥AO 1于O 2,则O 2P =O 1P ⋅sin θ=255,所以点P 的轨迹是以O 2为圆心,以255为半径的圆,因此可作出几何体被面AOA 1所截得到的截面,如图所示.设弧A 1C 1旋转一周所得到的曲面面积为S 1,弧PP 得到的为S 2,则S 2S 1=1-cos θS 1=12×4πr2 ,因此S 2=2πr 2(1-cos θ)=8π1-255 .因此P 点轨迹在球面上围成的面积为8π1-255.例10.如图,ABCD 为圆柱OO 的轴截面,EF 是圆柱上异于AD ,BC 的母线.(1)证明:BE ⊥平面DEF ;(2)若AB =BC =6,当三棱锥B -DEF 的体积最大时,求二面角B -DF -E 的正弦值.【解析】(1)证明:如图,连接AE ,由题意知AB 为⊙O 的直径,所以AE ⊥BE .因为AD ,EF 是圆柱的母线,所以AD ∥EF 且AD =EF ,所以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E ⎳DF ,所以BE ⊥DF .因为EF 是圆柱的母线,所以EF ⊥平面ABE ,又因为BE ⊂平面ABE ,所以EF ⊥BE .又因为DF ∩EF =F ,DF 、EF ⊂平面DEF ,所以BE ⊥平面DEF .(2)由(1)知BE 是三棱锥B -DEF 底面DEF 上的高,由(1)知EF ⊥AE ,AE ∥DF ,所以EF ⊥DF ,即底面三角形DEF 是直角三角形.设DF =AE =x ,BE =y ,则在Rt △ABE 中有:x 2+y 2=6,所以V B -DEF =13S △DEF ⋅BE =13⋅12x ⋅6⋅y =66xy ≤66⋅x 2+y 22=62,当且仅当x =y =3时等号成立,即点E ,F 分别是AB ,CD的中点时,三棱锥B -DEF 的体积最大,(另等积转化法:V B -DEF =V D -BEF =V D -BCF =V B -CDF =13S △CDF⋅BC 易得当F 与CD 距离最远时取到最大值,此时E 、F 分别为AB 、CD 中点)下面求二面角B -DF -E 的正弦值:法一:由(1)得BE ⊥平面DEF ,因为DF ⊂平面DEF ,所以BE ⊥DF .又因为EF ⊥DF ,EF ∩BE =E ,所以DF ⊥平面BEF .因为BF ⊂平面BEF ,所以BF ⊥DF ,所以∠BFE 是二面角B -DF -E 的平面角,由(1)知△BEF 为直角三角形,则BF =(3)2+(6)2=3.故sin ∠BFE =BE BF=33,所以二面角B -DF -E 的正弦值为33.法二:由(1)知EA ,EB ,EF 两两相互垂直,如图,以点E 为原点,EA ,EB ,EF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E -xyz ,则B (0,3,0),D (3,0,6),E (0,0,0),F (0,0,6).由(1)知BE ⊥平面DEF ,故平面DEF 的法向量可取为EB =(0,3,0).设平面BD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DF =(-3,0,0),BF =(0,-3,6),得n ⋅DF =0n ⋅BF =0 ,即-3x =0-3y +6z =0,即x =0y =2z ,取z =1,得n =(0,2,1).设二面角B -DF -E 的平面角为θ,|cos θ|=∣cos n ,EB =|n ⋅EB ||n |⋅|EB |=2×33×3=63,所以二面角B -DF -E 的正弦值为33例11.如图,O 1,O 分别是圆台上、下底的圆心,AB 为圆O 的直径,以OB 为直径在底面内作圆E ,C 为圆O 的直径AB 所对弧的中点,连接BC 交圆E 于点D ,AA 1,BB 1,CC 1为圆台的母线,AB =2A 1B 1=8.(1)证明;C 1D ⎳平面OBB 1O 1;(2)若二面角C 1-BC -O 为π3,求O 1D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1)连接DE ,O1E ,C 为圆O 的直径AB 所对弧的中点,所以△BO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OBD =45°,又D 在圆E 上,故△BE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DE ⎳OC 且DE =12OC ,又CC 1是母线且O 1C 1=12OC ,则O 1C 1⎳OC ,故DE ⎳O 1C 1且DE =O 1C 1,则DEO 1C 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O 1⎳DC 1,而EO 1⊂面OBB 1O 1,DC 1⊄面OBB 1O 1,故C 1D ⎳平面OBB 1O 1.(2)由题设及(1)知:O 1O 、OB 、OC 两两垂直,构建如下图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过C 1作C 1F ⎳O 1O ,则F 为OC 的中点,再过F 作FG ⎳OD ,连接C 1G ,由O 1O ⊥圆O ,即C 1F ⊥圆O ,BC ⊂圆O ,则C 1F ⊥BC ,又OD⊥BC ,则FG ⊥BC ,故二面角C 1-BC -O 的平面角为∠FGC 1=π3,而FG =12OD =24OB =2,所以O 1O =C 1F =FG tan π3=6.则A (0,-4,0),D (2,2,0),C 1(2,0,6),O 1(0,0,6),所以AD =(2,6,0),C 1D =(0,2,-6),O 1D =(2,2,-6),若m =(x ,y ,z )为面AC 1D 的一个法向量,则m ⋅AD =2x +6y =0m ⋅C 1D =2y -6z =0,令y =6,则m =(-36,6,2),|cos <m ,O 1D >|=6614×8=32128,故O 1D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的正弦值32128.例12.某市在滨海文化中心有滨海科技馆,其建筑有鲜明的后工业风格,如图所示,截取其中一部分抽象出长方体和圆台组合,如图所示,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4,AD =AA 1=2,圆台下底圆心O 为AB 的中点,直径为2,圆与直线AB 交于E ,F ,圆台上底的圆心O 1在A 1B 1上,直径为1.(1)求A 1C 与平面A 1ED 所成角的正弦值;(2)圆台上底圆周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FP ⊥AC 1,若存在,求点P 到直线A 1B 1的距离,若不存在则说明理由.【解析】(1)(1)由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可知,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DD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 12,0,2 ,C 0,4,0 ,E 2,1,0 ,D 0,0,0 .所以A 1C =(-2,4,-2),DA 1 =(2,0,2),DE =(2,1,0).设平面A 1ED 的一个法向量为n=(x ,y ,z ),则有n .DA=0n .DE =0 ,即2x +2z =02x +y =0 ,令x =1,则y =-2,z =-1,故n=(1,-2,-1),所以|cos <A 1C ,n >|=|AC ⋅n||AC ||n |=|-2-8+2|4+16+4⋅1+4+1=23,故A 1C 与平面A 1E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3;(2)由(1)可知,A 2,0,0 ,C 10,4,2 ,所以AC 1=(-2,4,2),假设存在这样的点P ,设P x ,y ,2 ,由题意可知(x -2)2+(y -2)2=14,所以FP =(x -2,y -3,2),因为FP ⊥AC 1,则有FP ⋅AC 1 =-2(x -2)+4(y-3)+4=0,所以x =2y -2,又(x -2)2+(y -2)2=14,所以5y 2-20y +794=0,解得x =2-55y =2-510(舍),x =2+55y =2+510,所以当P 2+55,2+510,2 时,FP ⊥AC 1,此时点P 到直线A 1B 1的距离为55.题型二:立体几何存在性问题例13.如图,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PA =1,AB =1,AC =2,∠BAC =60°.(1)求三棱锥A -PBC 的体积;(2)在线段PC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BM ⊥AC ?若存在,求MCP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因为AB =1,AC =2,∠BAC =60°,所以S △ABC =12⋅AB ⋅AC ⋅sin60°=32.由PA ⊥平面ABC 知:PA 是三棱锥P -ABC 的高,又PA =1,所以三棱锥A -PBC 的体积V A -PBC =V P -ABC =13⋅S △ABC ⋅PA =36.(2)在线段PC 上存在一点M ,使得BM ⊥AC ,此时MCPM =3.如图,在平面PAC 内,过M 作MN ⎳PA 交AC 于N,连接BN ,BM .由PA ⊥平面ABC ,AC ⊂平面ABC ,故PA ⊥AC ,所以MN ⊥AC .由MN ⎳PA 知:AN NC =PM MC=13,则AN =12,在△ABN 中,BN 2=AB 2+AN 2-2AB ⋅AN cos ∠BAC =12+12 2-2×1×12×12=34,所以AN 2+BN 2=AB 2,即AC ⊥BN .由于BN ∩MN =N 且BN ,MN ⊂面MB N ,故AC ⊥平面MB N .又BM ⊂平面MB N ,所以AC ⊥BM .例14.已知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且AD =2AB ,△PAD 是正三角形,CD ⊥平面PAD ,E 、F 、G 、O 分别是PC 、PD 、BC 、AD 的中点.(1)求平面EFG 与平面A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2)线段PA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直线GM 与平面EFG 所成角的大小为π6,若存在,求出PMPA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1)因为△PAD 是正三角形,O 为AD 的中点,所以,PO ⊥AD ,因为CD ⊥平面PAD ,PO ⊂平面PAD ,∴PO ⊥CD ,∵AD ∩CD =D ,∴PO ⊥平面ABCD ,因为AD ⎳BC 且AD =BC ,O 、G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所以,AO ⎳BG 且AO =BG ,所以,四边形ABGO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OG ⎳AB ,∵AB ⊥AD ,则OG ⊥AD ,以点O 为坐标原点,OA 、OG 、O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2,则AD =4,A 2,0,0 、G 0,2,0 、D -2,0,0 、C -2,2,0 、P 0,0,23 、E -1,1,3 、F -1,0,3 ,EF=0,-1,0 ,EG =1,1,-3 ,设平面EFG 的法向量为n=x ,y ,z ,则n ⋅EF=-y =0n ⋅EG=x +y -3z =0 ,取x =3,可得n =3,0,1 ,易知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m=0,0,1 ,所以,cos <m ,n >=m ⋅nm ⋅n=12,因此,平面EFG 与平面A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π3.(2)假设线段PA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直线GM 与平面EFG 所成角的大小为π6,设PM=λPA =λ2,0,-23 =2λ,0,-23λ ,其中0≤λ≤1,GM =GP +PM=0,-2,23 +2λ,0,-23λ =2λ,-2,23-23λ ,由题意可得cos <n ,GM > =n ⋅GM n ⋅GM =2324λ2+4+121-λ 2=12,整理可得4λ2-6λ+1=0,因为0≤λ≤1,解得λ=3-54.因此,在线段PA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直线GM 与平面EFG 所成角的大小为π6,且PM PA=3-54.例15.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 =90°,A 1B ⊥AC 1,AC =AA 1=4,BC =2.(1)求证:平面A 1ACC 1⊥平面ABC ;(2)若∠A 1AC =60°,在线段AC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二面角B -A 1P -C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34若存在,确定点P 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1)由AC =AA 1知:四边形AA 1C 1C 为菱形.连接A 1C ,则A 1C ⊥AC 1,又A 1B ⊥AC 1且A 1C ∩A 1B =A 1,∴AC 1⊥平面A 1CB ,BC ⊂平面A 1CB ,则AC 1⊥BC ;又∠ACB =90°,即BC ⊥AC ,而AC ∩AC 1=A ,∴BC ⊥平面A 1ACC 1,而BC ⊂平面ABC ,∴平面A 1ACC 1⊥平面ABC .(2)以C 为坐标原点,射线CA 、CB 为x 、y 轴的正向,平面A 1ACC 1上过C 且垂直于AC 的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C =AA 1=4,BC =2,∠A 1AC =60°,∴C 0,0,0 ,B 0,2,0 ,A 4,0,0 ,A 12,0,23 .设在线段AC 上存在一点P ,满足AP =λAC0≤λ≤1 ,使二面角B -A 1P -C 的余弦值为34,则AP =-4λ,0,0 ,所以BP =BA +AP=4,-2,0 +-4λ,0,0 =4-4λ,-2,0 ,A 1P =A 1A +AP=2-4λ,0,-23 .设平面BA 1P 的一个法向量为m=x 1,y 1,z 1 ,由m ⋅BP=4-4λ x 1-2y 1=0m ⋅A 1P =2-4λ x 1-23z 1=0,取x 1=1,得m=1,2-2λ,1-2λ3;平面A 1PC 的一个法向量为n=0,1,0 .由cos m ,n =m ⋅n m ⋅n =2-2λ 1+2-2λ 2+1-2λ23×1=34,解得λ=43或λ=34.因为0≤λ≤1,则λ=34.故在线段AC 上存在一点P ,满足AP =34AC ,使二面角B -A 1P -C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34.例16.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AD ⎳BC ,AD ⊥CD ,且AD =CD ,BC =2CD ,PA =2AD .(1)证明:AB ⊥PC ;(2)在线段PD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二面角M -AC -D 的余弦值为1717,若存在,求BM 与PC 所成角的余弦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证明:连接AC ,设AD =CD =1,因为AD ⊥CD ,则AC =AD 2+CD 2=2,且△AC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因为AD ⎳BC ,则∠ACB =∠CAD =45∘,因为BC =2CD =2,由余弦定理可得AB 2=AC 2+BC 2-2AC ⋅BC cos45∘=2,所以,AC 2+AB 2=BC 2,则AB ⊥AC ,∵PA ⊥平面ABCD ,AB ⊂平面ABCD ,∴AB ⊥PA ,∵PA ∩AC =A ,∴AB ⊥平面PAC ,∵PC ⊂平面PAC ,∴AB ⊥PC .(2)因为PA ⊥平面ABCD ,AB ⊥AC ,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AC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D =CD =1,则A 0,0,0 、B 2,0,0 、C 0,2,0 、D -22,22,0 、P 0,0,2 ,设PM =λPD =-22λ,22λ,-2λ ,其中0≤λ≤1,则AM =AP +PM=-22λ,22λ,2-2λ ,AC =0,2,0 ,设平面ACM 的法向量为m=x ,y ,z ,则m ⋅AC=2y =0m ⋅AM =-22λx +22y +2-2λ z =0,取x =2-2λ,可得m =2-2λ,0,λ ,易知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0,0,1 ,由题意可得cos <m ,n > =m ⋅n m ⋅n =λ41-λ 2+λ2=1717,因为0≤λ≤1,解得λ=13,此时,AM =-26,26,223 ,BM =BA +AM =-726,26,223 ,PC =0,2,-2 ,所以,cos <BM ,PC >=BM ⋅PCBM ⋅PC =-1333×2=-3322,因此,在线段PD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二面角M -AC -D 的余弦值为1717,且BM 与P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22.例17.如图,△ABC 是边长为6的正三角形,点E ,F ,N 分别在边AB ,AC ,BC 上,且AE =AF =BN =4,M 为BC 边的中点,AM 交EF 于点O ,沿EF 将三角形AEF 折到DEF 的位置,使DM =15.(1)证明:平面DEF ⊥平面BEFC ;(2)试探究在线段DM 上是否存在点P ,使二面角P -EN -B 的大小为60°?若存在,求出DPP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在△DOM 中,易得DO =23,OM =3,DM =15,由DM 2=DO 2+OM 2,得DO ⊥OM ,又∵AE =AF =4,AB =AC =6,∴EF ⎳BC ,又M 为BC 中点,∴AM ⊥BC ,∴DO ⊥EF ,因为EF ∩OM =O ,EF ,OM ⊂平面EBCF ,∴DO ⊥平面EBCF ,又DO ⊂平面DEF ,所以平面DEF ⊥平面BEFC ;(2)由(1)DO ⊥平面EBCF ,以O 为原点,以OE ,OM ,OD为x ,y ,z 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D (0,0,23),M (0,3,0),E (2,0,0),N (-1,3,0)∴DM =(0,3,-23),ED =(-2,0,23),由(1)得平面ENB 的法向量为n=(0,0,1),设平面ENP 的法向量为m=(x ,y ,z ),DP =λDM (0≤λ≤1),所以DP =(0,3λ,-23λ),所以EP =ED +DP =(-2,3λ,23-23λ).由题得,所以EN =(-3,3,0),所以m ⋅EN=-3x +3y =0m ⋅EP =-2x +3λy +(23-23λ)z =0,所以m =1,3,2-3λ23-23λ,因为二面角P -EN -B 的大小为60°,所以12=2-3λ23-23λ1+3+2-3λ23-23λ2,解之得λ=2(舍去)或λ=67.此时DP =67DM ,所以DP PM=6.例18.图1是直角梯形ABCD ,AB ⎳CD ,∠D =90∘,AB =2,DC =3,AD =3,CE =2ED,以BE 为折痕将△BCE 折起,使点C 到达C 1的位置,且AC 1=6,如图2.(1)求证:平面BC 1E ⊥平面ABED ;(2)在棱DC 1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C 1到平面PBE 的距离为62?若存在,求出二面角P -BE -A 的大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1)在图1中取CE 中点F ,连接BF ,AE ,∵CE =2ED ,CD =3,AB =2,∴CF =1,EF =1,∵DF =AB =2,DF ⎳AB ,∠D =90∘,∴四边形ABFD 为矩形,∴BF ⊥CD ,∴BE =BC =3+1=2,又CE =2,∴△BCE 为等边三角形;又AE =3+1=2,∴△ABE 为等边三角形;在图2中,取BE 中点G ,连接AG ,C 1G ,∵△C 1BE ,△ABE 为等边三角形,∴C 1G ⊥BE ,AG ⊥BE ,∴C 1G =AG =3,又AC 1=6,∴AG 2+C 1G 2=AC 21,∴C 1G ⊥AG ,又AG ∩BE =G ,AG ,BE ⊂平面ABED ,∴C 1G ⊥平面ABED ,∵C 1G ⊂平面BC 1E ,∴平面BC 1E ⊥平面ABED .(2)以G 为坐标原点,GA ,GB ,GC 1正方向为x ,y ,z 轴,可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0,1,0 ,E 0,-1,0 ,A 3,0,0 ,C 10,0,3 ,D 32,-32,0,∴DC 1 =-32,32,3 ,EB =0,2,0 ,EC 1 =0,1,3 ,设棱DC 1上存在点P x ,y ,z 且DP=λDC 1 0≤λ≤1 满足题意,即x -32=-32λy +32=32λz =3λ,解得:x =32-32λy =32λ-32z =3λ,即P 32-32λ,32λ-32,3λ,则EP =32-32λ,32λ+12,3λ ,设平面PBE 的法向量n=a ,b ,c ,则EP ⋅n =32-32λ a +32λ+12 b +3λc =0EB ⋅n =2b =0,令a =2,则b =0c =1-λλ,∴n =2,0,1-λλ,∴C 1到平面PBE 的距离为d =EC 1 ⋅nn=3-3λλ4+1-λλ2=62,解得:λ=13,∴n=2,0,2 ,又平面ABE 的一个法向量m=0,0,1 ,∴cos <m ,n >=m ⋅nm ⋅n=222=22,又二面角P -BE -A 为锐二面角,∴二面角P -BE -A 的大小为π4.例19.如图所示,在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侧棱A 1A ⊥底面ABCD ,AB ⊥AC ,AB =1,AC =AA 1=2,AD =CD =5,E 为棱AA 1上的点,且AE =12.(1)求证:BE ⊥平面ACB 1;(2)求二面角D 1-AC -B 1的余弦值;(3)在棱A 1B 1上是否存在点F ,使得直线DF ∥平面ACB 1?若存在,求A 1F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A 1A ⊥底面ABCD ,AC ⊂平面ABCD ∴A 1A ⊥AC又AB ⊥AC ,A 1A ∩AB =A ,AA 1,AB ⊂平面ABB 1A 1,∴AC ⊥平面ABB 1A 1∵BE ⊂平面ABB 1A 1,∴AC ⊥BE ∵AE AB =12=ABBB 1,∠EAB =∠ABB 1=90∘,∴∠ABE =∠AB 1B∵∠BAB 1+∠AB 1B =90∘,∴∠BAB 1+∠ABE =90∘,∴BE ⊥AB 1,又AC ∩AB 1=A ,AC ,AB 1⊂平面ACB 1,∴BE ⊥平面ACB 1(2)如图,以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依题意可得A (0,0,0),B (0,1,0),C (2,0,0),D (1,-2,0),D1(1,-2,2),E 0,0,12,由(1)知,EB =0,1,-12为平面ACB 1的一个法向量.设n=x ,y ,z 为平面ACD 1的一个法向量.因为AD 1 =(1,-2,2),AC =(2,0,0),所以n ⋅AD 1=0n ⋅AC =0 ,即:x -2y +2z =02x =0 ,不妨设z =1,可得n=(0,1,1).因此cos n ,EB =n ⋅EB n ⋅EB =1010由图可知二面角D 1-AC -B 1为锐角,所以二面角D 1-AC -B 1的余弦值为1010.(3)假设存在满足题意的点F ,设A 1F =a (a >0),则由(2)得F (0,a ,2),DF=(-1,a +2,2).由题意可知DF ⋅EB=a +2-1=0,解得a =-1(舍去),即直线DF 的方向向量与平面ACB 1的法向量不可能垂直.所以,在棱A 1B 1上不存在点F ,使得直线DF ∥平面ACB 1.例20.如图,在五面体ABCDE 中,已知AC ⊥BD ,AC ⊥BC ,ED ⎳AC ,且AC =BC =2ED =2,DC =DB =3.(1)求证:平面ABE ⊥与平面ABC ;(2)线段BC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得平面AEF 与平面ABE 夹角余弦值的绝对值等于54343,若存在,求BFBC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1)证明:∵AC ⊥BD ,AC ⊥BC ,BC ∩BD =B ,∴AC ⊥平面BCD ,∵AC ⊂平面ABC ,∴平面ABC ⊥平面BCD ,取BC 的中点O ,AB 的中点H ,连接OD 、OH 、EH ,∵BD =CD ,∴DO ⊥BC ,又DO ⊂平面BCD ,平面ABC ⊥平面BCD ,平面BCD ∩平面ABC =BC ,∴DO ⊥平面ABC ,又OH ⎳AC ,OH =12AC ,DE ⎳AC ,DE =12AC ,所以,OH ⎳DE 且OH =DE ,∴四边形OHED 为平行四边形,∴EH ⎳OD ,∵DO ⊥面ABC ,则EH ⊥平面ABC ,又∵EH ⊂面ABE ,所以,平面ABE ⊥平面ABC .(2)因为AC ⊥BC ,OH ⎳AC ,则OH ⊥BC ,因为OD ⊥平面ABC ,以点O 为坐标原点,OH 、OB 、O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2,-1,0 、B 0,1,0 、C 0,-1,0 、E 1,0,2 、H 1,0,0 ,HE=0,0,2 ,AB =-2,2,0 ,设平面ABE 的法向量为m=x 1,y 1,z 1 ,则m ⋅HE=2z 1=0m ⋅AB=-2x 1+2y 1=0 ,取x 1=1,可得m=1,1,0 ,设在线段BC 上存在点F 0,t ,0 -1≤t ≤1 ,使得平面AEF 与平面ABE 夹角的余弦值等于54343,设平面AEF 的法向量为n=x 2,y 2,z 2 ,AF =-2,t +1,0 ,AE =-1,1,2 ,由n ⋅AF=-2x 2+t +1 y 2=0n ⋅AE =-x 2+y 2+2z 2=0 ,取x 2=2t +1 ,可得n =2t +1 ,22,t -1 ,由题意可得cos <m ,n> =m ⋅n m ⋅n =2t +32⋅3t 2+2t +11=54343,整理可得2t 2-13t -7=0,解得:t =-12或t =7(舍),∴F 0,-12,0 ,则BF =32,∴BF BC =34,综上所述:在线段BC 上存在点F ,满足BF BC=34,使得平面AEF 与平面ABE 夹角的余弦值等于54343.题型三:立体几何折叠问题例21.如图1,在边上为4的菱形ABCD 中,∠DAB =60°,点M ,N 分别是边BC ,CD 的中点,AC ∩BD =O 1,AC ∩MN =G .沿MN 将△CMN 翻折到△PMN 的位置,连接PA ,PB ,PD ,得到如图2所示的五棱锥P -ABMND .(1)在翻折过程中是否总有平面PBD ⊥平面PAG ?证明你的结论;(2)当四棱锥P -MNDB 体积最大时,求直线PB 和平面MNDB 所成角的正弦值;(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PA 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得二面角Q -MN -P 余弦值的绝对值为1010若存在,试确定点Q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在翻折过程中总有平面PBD ⊥平面PAG ,证明如下:∵点M ,N 分别是边CD ,CB 的中点,又∠DAB =60°,∴BD ∥MN ,且△PMN 是等边三角形,∵G 是MN 的中点,∴MN ⊥PG ,∵菱形ABCD 的对角线互相垂直,∴BD ⊥AC ,∴MN ⊥AC ,∵AC ∩PG =G ,AC ⊂平面PAG ,PG ⊂平面PAG ,∴MN ⊥平面PAG ,∴BD ⊥平面PAG ,∵BD ⊂平面PBD ,∴平面PBD ⊥平面PAG .(2)由题意知,四边形MNDB 为等腰梯形,且DB =4,MN =2,O 1G =3,所以等腰梯形MNDB 的面积S =2+4 ×32=33,要使得四棱锥P -MNDB 体积最大,只要点P 到平面MNDB 的距离最大即可,∴当PG ⊥平面MNDB 时,点P 到平面MNDB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3,此时四棱锥P -MNDB 体积的最大值为V =13×33×3=3,直线PB 和平面MNDB 所成角的为∠PBG ,连接BG ,在直角三角形△PBG 中,PG =3,BG =7,由勾股定理得:PB =PG 2+BG 2=10.sin ∠PBG =PGPB=310=3010.(3)假设符合题意的点Q 存在.以G 为坐标原点,GA ,GM ,G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33,0,0 ,M 0,1,0 ,N 0,-1,0 ,P 0,0,3 ,由(2)知,AG ⊥PG ,又AG ⊥MN ,且MN ∩PG =G ,MN ⊂平面PMN ,PG ⊂平面PMN ,AG ⊥平面PMN ,故平面PMN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0,0 ,设AQ =λAP(0≤λ≤1),∵AP=-33,0,3 ,AQ=-33λ,0,3λ ,故331-λ ,0,3λ ,∴NM=0,2,0 ,QM =33λ-1 ,1,-3λ ,平面QMN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x 2,y 2,z 2 ,则n 2 ⋅NM =0,n 2 ⋅QM=0,即2y 2=0,33λ-1 x 2+y 2-3λz 2=0,令z 2=1,所以y 2=0,x 2=λ3λ-1n 2 =13λ-1 ,0,1=13λ-1λ,0,3λ-1 ,则平面QMN 的一个法向量n=λ,0,3λ-1 ,设二面角Q -MN -P 的平面角为θ,则cos θ =n ⋅n 1 n n 1 =λλ2+9λ-1 2=1010,解得:λ=12,故符合题意的点Q 存在且Q 为线段PA 的中点.例22.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PAD 中,∠A =90°,AD =8,AB =3,B 、C 分别是PA 、PD 上的点,且AD ⎳BC ,M 、N 分别为BP 、CD 的中点,现将△BCP 沿BC 折起,得到四棱锥P -ABCD ,连接MN .(1)证明:MN ⎳平面PAD ;(2)在翻折的过程中,当PA =4时,求二面角B -PC -D 的余弦值.【解析】(1)在四棱锥P -ABCD 中,取AB 的中点E ,连接EM ,EN .因为M ,N 分别为BP ,CD 的中点,AD ⎳BC ,所以ME ⎳PA ,EN ⎳AD ,又PA ⊂平面PAD ,ME ⊄平面PAD ,所以ME ⎳平面PAD ,同理可得,EN ⎳平面PAD ,又ME ∩EN =E ,ME ,EN ⊂平面MNE ,所以平面MNE ⎳平面PAD ,因为MN ⊂MNC 平面MNE ,所以MN ⎳平面PAD .(2)因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PAD 中,∠A =90°,AD ⎳BC ,所以BC ⊥PA ,在四棱锥P -ABCD 中,BC ⊥PB ,BC ⊥AB ,因为AD ⎳BC ,则AD ⊥PB ,AD ⊥AB ,又PB ∩AB =B ,PB ,AB ⊂平面PAB ,所以AD ⊥平面PAB ,又PA ⊂平面PAB ,所以PA ⊥AD ,因为AD =8,AB =3,PA =4,AD ⎳BC ,则PB =5,BC =5,所以AB 2+PA 2=PB 2,故PA ⊥AB ,所以以点A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AB ,AD ,AP 所在方向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如图所示,A (0,0,0),B (3,0,0),C (3,5,0),P 0,0,4 ,D 0,8,0 ,所以PB =(3,0,-4),PC =(3,5,-4),PD =(0,8,-4),设m =(x 1,y 1,z 1)为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则m ⋅PB =0m ⋅PC =0,即3x 1-4z 1=03x 1+5y 1-4z 1=0 ,令x 1=4,则y 1=0,z 1=2,m =(4,0,3),设n =(x 2,y 2,z 2)为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则m ⋅PD =0m ⋅PC =0 ,即8y 2-4z 2=03x 2+5y 2-4z 2=0,令y 2=1,则x 2=1,z 2=2,n =(1,1,2),设二面角B -PC -D 所成角为α,则cos α=-cos m ,n =-m ⋅n m ⋅n =-4×1+0×1+2×3 42+02+32×12+12+22=-105×6=-63.因为二面角B -PC -D 的余弦值为-63.例23.如图1,在平面四边形PDCB 中,PD ∥BC ,BA ⊥PD ,PA =AB =BC =2,AD =1.将△PAB 沿BA 翻折到△SAB 的位置,使得平面SAB ⊥平面ABCD ,如图2所示.(1)设平面SDC 与平面SAB 的交线为l ,求证:BC ⊥l ;(2)点Q 在线段SC 上(点Q 不与端点重合),平面QBD 与平面BCD 夹角的余弦值为66,求线段BQ 的长.【解析】(1)依题意,AD ⊥AB ,因为PD ∥BC ,所以BC ⊥AB ,由于平面SAB ⊥平面ABCD ,且交线为AB ,BC ⊂平面ABCD ,所以BC ⊥平面SAB ,因为l 是平面SDC 与平面SAB 的交线,所以l ⊂平面SAB ,故BC ⊥l .(2)由上可知,AD ⊥平面SAB ,所以AD ⊥SA ,由题意可知SA ⊥AB ,AD ⊥AB ,以点A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AD ,AB ,AS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 ,B 0,2,0 ,C 2,2,0 ,D 1,0,0 ,S 0,0,2 ,BD =1,-2,0 ,SC =2,2,-2 ,设SQ =λSC 0<λ<1 ,则Q 2λ,2λ,2-2λ ,BQ =2λ,2λ-2,2-2λ ,设n =x ,y ,z 是平面QBD 的一个法向量,则n ⋅BD =x -2y =0n ⋅BQ =2λx +2λ-1 y +21-λ z =0,令x =2,可得n =2,1,1-3λ1-λ由于m =0,0,1 是平面CBD 的一个法向量,依题意,二面角Q -BD -C 的余弦值为66,所以cos m ,n =m ⋅n m ⋅n =1-3λ1-λ 1×4+1+1-3λ1-λ2=66,解得λ=12∈0,1 ,此时BQ =1,-1,1 ,BQ =3,即线段BQ 的长为3.例24.如图,在平面五边形PABCD 中,△PAD 为正三角形,AD ∥BC ,∠DAB =90°且AD =AB =2BC =2.将△PAD 沿AD 翻折成如图所示的四棱锥P -ABCD ,使得PC =7.F ,Q 分别为AB ,CE 的中点.(1)求证:FQ ∥平面PAD ;(2)若DE PE=12,求平面EFC 与平面PAD 夹角的余弦值.【解析】(1)(1)证明:取DC 的中点M ,连接MF ,MQ .则MQPD ,MFDA .因为MQ ⊄面PAD ,ME ⊄面PAD ,所以,MQ ∥面PAD ,MF ∥面PAD ,因为MQ ∩ME =M ,所以,面MQF 面PAD ,因为FQ ⊂面MQF ,所以FQ ∥面PAD .(2)(2)取AD 的中点O ,连接OP ,OC ,因为△PAD 为正三角形,AD =2,所以OP ⊥AD 且OP =3,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DAB =90°,AB =2BC =2,所以,OC ⊥AD 且OC =2,又因为PC =7,所以在△POC 中,OP 2+OC 2=PC 2,即OP ⊥OC ,所以,以O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D ,OC ,OP 的方向为x ,y ,z 轴的正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 1,0,0,C 0,2,0 ,F -1,1,0 ,P 0,0,3 ,DP =-1,0,3 .因为DE PE=12,即DE =13DP =-13,0,33 ,λ>0,所以,E 23,0,33,所以EC =-23,2,-33 ,EF =-53,1,-33.设n =x 1,y 1,z 1 为平面EFC 的一个法向量,则n ⋅EC =0n ⋅EF =0 ,即-23x 1+2y 1-33z 1=0-53x 1+y 1-33z 1=0,取n =3,-3,-83 .又平面PAD 的一个法向量m =0,1,0 ,设平面EFC 与平面PAD 夹角为α,cos α=n ⋅m n ⋅m =39+9+192=21070.例2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3,AD =2,∠A =60°,E ,F 分别为线段AB ,CD 上的点,且BE =2AE ,DF =FC ,现将△ADE 沿DE 翻折至△A 1DE 的位置,连接A 1B ,A 1C .(1)若点G 为线段A 1B 上一点,且A 1G =3GB ,求证:FG ⎳平面A 1DE ;(2)当三棱锥C -A 1DE 的体积达到最大时,求二面角B -A 1C -D 的正弦值.【解析】(1)在A 1E 上取一点M ,使A 1M =3ME ,连接DM ,MG ,因为A 1G =3GB ,EB =2AE ,所以MG ∥EB ,MG =34EB =34×23AB =12AB ,因为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CD ,AB ∥CD ,F 为CD 的中点,所以DF =12CD =12AB ,所以DF =MG ,DF ∥MG ,所以四边形DMGF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FG ∥DM ,因为FG ⊄平面A 1DE ,DM ⊂平面A 1DE ,所以FG ∥平面A 1DE ,(2)当平面A 1DE ⊥平面DEC 时,三棱锥C -A 1DE 的体积最大,△ADE 中,∠A =60°,AD =2,AE =1,则DE 2=AD 2+AE 2-2AD ⋅AE cos A =4+1-2×2×1×12=3,所以DE 2+AE 2=AD 2,所以∠AED =90°,所以A 1E ⊥DE ,因为平面A 1DE ⊥平面DEC ,平面A 1DE ∩平面DEC =DE ,所以A 1E ⊥平面DEC ,因为BE ⊂平面DEC ,所以A 1E ⊥BE ,所以A 1E ,BE ,DE 两两垂直,所以以E 为原点,EB ,ED ,EA 1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D (0,3,0),A 1(0,0,1),B (2,0,0),C (3,3,0),所以DC =(3,0,0),DA 1 =(0,-3,1),BC =(1,3,0),CA 1 =(-3,-3,1),设平面A 1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DA 1 =-3y +z =0n ⋅CA 1 =-3x -3y +z =0,令y =1,则n =(0,1,3),设平面A 1BC 的法向量为m =(a ,b ,c ),则m ⋅BC =a +3b =0m ⋅CA 1 =-3a -3b +c =0,令b =1,则m =(-3,1,-23),所以cos m ,n =m ⋅n m n=1-62×4=-58,所以二面角B -A 1C -D 的正弦值为1--58 2=398例26.如图1,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四边形ABEF 是等腰梯形,AB =BE =12EF ,现将正方形ABCD 沿AB 翻折,使CD 与C D 重合,得到如图2所示的几何体,其中D E =4.(1)证明:AF ⊥平面AD E ;(2)求二面角D -AE -C 的余弦值.【解析】(1)证明:易得AD =AF =2,EF =D E =4,所以AE =23,则AD 2+AE 2=D E 2=EF 2,∴AD ⊥AE ,AE ⊥AF .又AD ⊥AB ,且AB ∩AE =A ,AB ,AE ⊂平面ABEF ,∴AD ⊥平面ABEF .∵AF ⊂平面ABEF ,∴AF ⊥AD .∵AE ∩AD =A ,AE ⊂平面AD E ,AD ⊂平面AD E ,∴AF ⊥平面AD E .(2)由(1)知AD ⊥平面ABEF ,则以A 为坐标原点,AB ,AD 所在直线分别为y ,z 轴,平面ABEF 内过点A 且垂直于AB 的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 ,E 3,3,0 ,F 3,-1,0 ,C 0,2,2 ,∴AF =3,-1,0 ,AE =3,3,0 ,AC =00,2,2 .设平面AEC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则m ⋅AE =0m ⋅AC =0 ,得3x +3y =0,2y +2z =0,令x =3,则m =3,-1,1 .由(1)知,平面AED 的一个法向量为AF =3,-1,0 .∴cos AF ,m =AF ⋅m AF m=255.易知二面角D -AE -C 为锐二面角,∴二面角D -AE -C 的余弦值为255.例27.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BC =2,AD =4,现将△ABC 所在平面沿对角线AC 翻折,使点B 翻折至点E ,且成直二面角E -AC -D .(1)证明:平面EDC ⊥平面EAC ;(2)若直线DE 与平面EA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2,求二面角D -EA -C 的余弦值.【解析】(1)证明:取AD 中点M ,连接CM ,由题意可得AM =2,AM 平行且等于BC ,∴四边形ABCM 为平行四边形,∵AM =MD =CM =2,∴△ACD 为直角三角形,即AC ⊥CD ,∵直二面角E -AC -D ,CD ⊂平面ACD ,∴平面EAC ⊥平面ACD ,平面EAC ∩平面ACD =AC ,∴CD ⊥平面EAC ,CD ⊂平面ECD ,∴平面ECD ⊥平面EAC .(2)由(1)可得DC ⊥平面EAC ,∴∠DEC 为直线DE 与平面EAC 所成角,∴cos ∠DEC =12,∴∠DEC =60°.在Rt △ECD 中,∵CE =2,∴CD =23,ED =4,在Rt △ACD 中,AC =2,∴△ABC 、△AEC 为等边三角形,以AC 中点O 为坐标原点,以OC ,OM ,OE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1,0,0),C (1,0,0),E (0,0,3),D (1,23,0),平面EAC 为xOz 平面,则其法向量为v =(0,1,0),在平面AED 内,设其法向量为u =(x ,y ,z ),AD =(2,23,0),AE =(1,0,3),则AD ⋅u =0AE ⋅u =0 ,即2x +23y =0x +3z =0,令x =3,则y =-1,z =-1,∴u =(3,-1,-1),设二面角D -EA -C 的平面角为θ,∴cos ‹u ,v ›=u ⋅v |u ||v |=-55,由图可知二面角D -EA -C 为锐角,∴cos θ=55.例28.如图1,在△ABC 中,∠ACB =90°,DE 是△ABC 的中位线,沿DE 将△ADE 进行翻折,使得△ACE 是等边三角形(如图2),记AB 的中点为F .(1)证明:DF ⊥平面ABC .(2)若AE =2,二面角D -AC -E 为π6,求直线AB 与平面ACD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1)如图,取AC 中点G ,连接FG 和EG ,由已知得DE ∥BC ,且DE =12BC .因为F ,G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所以FG ∥BC ,且FG =12BC 所以DE ∥FG ,且DE =FG .所以四边形DEG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G ∥DF .因为翻折的BC ⊥AC ,易知DE ⊥AC .所以翻折后DE ⊥EA ,DE ⊥EC .又因为EA ∩EC =E ,EA ,EC ⊂平面AEC ,所以DE ⊥平面AEC .因为DE ∥BC ,所以BC ⊥平面AEC .因为EG ⊂平面AEC ,所以EG ⊥BC .因为△ACE 是等边三角形,点G 是AC 中点,所以EG ⊥AC又因为AC ∩BC =C ,AC ,BC ⊂平面ABC .所以EG ⊥平面ABC .。

立体几何知识、方法、问题总结

立体几何知识、方法、问题总结

立体几何知识、方法、问题总结一、基本知识与方法:1、 位置和符号 ①空间两直线:平行、相交、异面;判定异面直线用定义或反证法②直线与平面: a ∥α、a ∩α=A (a ⊄α) 、a ⊂α ③平面与平面:α∥β、α∩β=a2、常用定理: 4个公理,3个推论①⇒线线平行:b a b a a ////⇒⎪⎭⎪⎬⎫=⋂⊂βαβα;b a b a ////⇒⎪⎭⎪⎬⎫=⋂=⋂γβγαβα;bc c a b a //////⇒⎭⎬⎫ ;b a b a //⇒⎭⎬⎫⊥⊥αα②⇒线面平行:ααα////a a b b a ⇒⎪⎭⎪⎬⎫⊄⊂;αββα////a a ⇒⎭⎬⎫⊂; ③⇒面面平行:βαββαα////,//,⇒⎪⎭⎪⎬⎫=⋂⊂⊂b a O b a b a ;βαβα//⇒⎭⎬⎫⊥⊥a a ;④⇒线线垂直:b a b a ⊥⇒⎭⎬⎫⊂⊥αα;直线b a ,所成角︒90;c b c a b a ⊥⇒⎭⎬⎫⊥// ⑤⇒线面垂直:ααα⊥⇒⎪⎭⎪⎬⎫⊥⊥=⋂⊂⊂l b l a l Ob a b a ,,;βαβαβα⊥⇒⎪⎭⎪⎬⎫⊥⊂=⋂⊥a l a a l ,;βαβα⊥⇒⎭⎬⎫⊥a a //;αα⊥⇒⎭⎬⎫⊥b a ba //⑥⇒面面垂直:二面角成︒90;βααβ⊥⇒⎭⎬⎫⊥⊂a a ;3、求空间角①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求法:(1)范围:(0,]2πθ∈; (2)求法:平移以及补形法、向量法。

如: (1)正四棱锥ABCD P -的所有棱长相等,E 是PC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BE与PA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等于____(答:33); (2)在正方体AC 1中,M 是侧棱DD 1的中点,O 是底面ABCD 的中心,P 是棱A 1B 1上的一点,则OP 与AM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___ _(答:90°); ②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范围[0,90] ;(2)斜线与平面中所有直线所成角中最小的角。

:APBCFED(3)求法:作垂线找射影或求点线距离 (向量法);如:(1)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已知AB=1,D 在棱BB 1上,BD=1,则AD 与平面AA 1C 1C 所成的角正弦值为______(答:46); (2)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AB 、C 1D 1的中点,则棱 A 1B 1 与截面A 1ECF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______(答:13);③ 二面角的平面角:(1)范围:[0,]π, (2)求法4、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间联系三棱锥中:侧棱长相等(侧棱与底面所成角相等)⇔顶点在底面射影为底面外心;侧棱两两垂直(两对对棱垂直)⇔顶点在底面射影为底面垂心;斜高相等(侧面与底面所成相等)⇔顶点在底面射影为底面内心;正三角形四心(内心、外心、垂心、重心)? 内切、外接圆半径? 正三棱锥与正四面体的关系5、平面图形翻折(展开):注意翻折(展开)后在同一平面图形中角度、长度不变; 如:如图甲,在直角梯形PBCD 中,//PB CD ,CD BC ⊥,2BC PB CD ==,A 是PB的中点. 现沿AD 把平面PAD 折起,使得PA AB ⊥(如图乙所示),E 、F 分别为BC 、AB 边的中点. (Ⅰ)求证:PA ⊥平面ABCD ; (Ⅱ)求证:平面PAE ⊥平面PDE ;(Ⅲ)在PA 上找一点G ,使得//FG 平面PDE .6、等积法⇒关键是要找到与面垂直的直线,即底面上的高如:如图, ABCD 为矩形,CF ⊥平面ABCD ,DE ⊥平面ABCD ,AB =4a ,BC = CF =2a , P 为AB 的中点.(1)求证:平面PCF ⊥平面PDE ;图甲图乙左视图主视图(2)求四面体PCEF的体积.7、三视图: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以两两互相垂直的光线去投影,在三个投影面上留下的影子即为三视图如:(1)如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为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1,那么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答:233+)(2)已知球O点面上四点A、B、C、D,DA⊥平面ABC,AB⊥BC,DA=AB=BC=3,则球O体积等于___________. (π29)注:三棱锥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一部分(2222cbaR++=)8、常用转化思想: ①构造四边形、三角形把问题化为平面问题②将空间图展开为平面图③割补法④等体积转化⑤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⑥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⑦有中点等特殊点线,用“中位线、重心”转化.二、基本问题与方法:1、三垂线定理注重推导过程。

经典高考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理科学生用)

经典高考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理科学生用)

高考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整体知识框架:一 、空间几何体 〔一〕 空间几何体的类型1 多面体:由假设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

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了封闭几何体。

其中,这条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二〕 几种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 、棱柱的结构特征1.1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1.2 棱柱的分类棱柱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性质:棱长都相等底面是正方形底面是矩形侧棱垂直于底面底面是平行四边形底面是四边形图1-1 棱柱Ⅰ、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且各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 Ⅱ、两底面是全等多边形且互相平行; Ⅲ、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和底面全等; 1.3 棱柱的面积和体积公式ch S =直棱柱侧〔c 是底周长,h 是高〕S 直棱柱外表 = c ·h+ 2S 底 V 棱柱 = S 底 ·h2 、棱锥的结构特征 2.1 棱锥的定义〔1〕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2〕正棱锥:如果有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投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2.2 正棱锥的结构特征Ⅰ、 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相似的正多边形,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它们面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的平方比;截得的棱锥的体积与原棱锥的体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的立方比; Ⅱ、 正棱锥的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正棱锥侧面积:1'2S ch =正棱椎〔c 为底周长,'h 为斜高〕 体积:13V Sh =棱椎〔S 为底面积,h 为高〕 正四面体:对于棱长为a 正四面体的问题可将它补成一个边长为a 22的正方体问题。

立体几何知识归纳+典型例题+方法总结

立体几何知识归纳+典型例题+方法总结

立体几何知识归纳+典型例题+方法总结一、知识归纳1.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1)证明点共线的问题,一般转化为证明这些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依据:由点在线上,线在面内,推出点在面内),这样可根据公理2证明这些点都在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直线上.(2)证明共点问题,一般是先证明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这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而这一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这第三条直线是这两个平面的交线.(3)证共面问题一般先根据一部分条件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证明其余的也在这个平面内,或者用同一法证明两平面重合.2. 空间直线(1)空间直线位置关系三种:相交、平行、异面. 相交直线:共面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共面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一平面内,无公共点(2)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如右图).(直线与直线所成角]90,0[︒︒∈θ)(向量与向量所成角])180,0[οο∈θ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3)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垂线段的长度.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况:相交(共面)垂直和异面垂直.[注]:21,l l 是异面直线,则过21,l l 外一点P ,过点P 且与21,l l 都平行平面有一个或没有,但与21,l l 距离相等的点在同一平面内. (1L 或2L 在这个做出的平面内不能叫1L 与2L 平行的平面)3. 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1)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在平面内.(2)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3)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4)直线与平面垂直是指直线与平面任何一条直线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 若PA⊥α,a ⊥AO ,得a ⊥PO (三垂线定理),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亦成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PO A a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如果平行线中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性质: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5)a.垂线段和斜线段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①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较长;②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射影较长;③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短.b.射影定理推论: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4. 平面平行与平面垂直(1)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2)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推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注]:一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3)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4两个平面垂直判定一: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则两个平面垂直.两个平面垂直判定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垂直于这个平面.(“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注:如果两个二面角的平面分别对应互相垂直,则两个二面角没有什么关系.(5)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推论: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平面,则它们交线垂直于第三平面.简证:如图,在平面内过O 作OA 、OB 分别垂直于21,l l ,因为ααββ⊥⊂⊥⊂OB PM OA PM ,,,则OB PM OA PM ⊥⊥,.所以结论成立 b.最小角定理的应用(∠PBN 为最小角) 简记为: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且又比交线夹角补角一半长,一定有4条.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又比交线夹角补角小,一定有2条.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又与交线夹角相等,一定有3条或者2条. 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小,又与交线夹角一半小,一定有1条或者没有.5. 棱柱. 棱锥(1)棱柱a.①直棱柱侧面积:Ch S =(C 为底面周长,h 是高)该公式是利用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矩形得出的.②斜棱住侧面积:l C S 1=(1C 是斜棱柱直截面周长,l 是斜棱柱的侧棱长)该公式是利用斜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平行四边形得出的.b.{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PαβθM A B O柱}⊃{正方体}.{直四棱柱}I {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c.棱柱具有的性质:①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所有的侧棱都相等;直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矩形.......;正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矩形...... ②棱柱的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全等..多边形.③过棱柱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d.平行六面体:定理一: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交于一点.............,并且在交点处互相平分. [注]:四棱柱的对角线不一定相交于一点.定理二: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的平方和.推论一:长方体一条对角线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为γβα,,,则 1cos cos cos 222=++γβα.推论二:长方体一条对角线与同一个顶点的三各侧面所成的角为γβα,,,则2cos cos cos 222=++γβα. (2)棱锥:棱锥是一个面为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注]:①一个三棱锥四个面可以都为直角三角形.②一个棱柱可以分成等体积的三个三棱锥;所以棱柱棱柱3V S h V ==. a.①正棱锥定义: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注]:i. 正四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形)ii. 正四面体是各棱相等,而正三棱锥是底面为正三角形,侧棱与底棱不一定相等iii. 正棱锥定义的推论:若一个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即侧棱相等);底面为正多边形. ②正棱锥的侧面积:'Ch 21S =(底面周长为C ,斜高为'h ) ③棱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的射影公式:αcos 底侧S S =(侧面与底面成的二面角为α) 附:以知c ⊥l ,b a =⋅αcos ,α为二面角b l a --.则l a S ⋅=211①,b l S ⋅=212②,b a =⋅αcos ③ ⇒①②③得αcos 底侧S S =.注:S 为任意多边形的面积(可分别求多个三角形面积和的方法). b.棱锥具有的性质:①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②正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正棱锥的高、侧棱、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c.特殊棱锥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位置:①棱锥的侧棱长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 ②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 ③棱锥的各侧面与底面所成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l abc多边形内心.④棱锥的顶点到底面各边距离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⑤三棱锥有两组对棱垂直,则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三角形垂心.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三角形的垂心.⑦每个四面体都有外接球,球心0是各条棱的中垂面的交点,此点到各顶点的距离等于球半径;⑧每个四面体都有内切球,球心I 是四面体各个二面角的平分面的交点,到各面的距离等于半径.(3)球:a.球的截面是一个圆面.①球的表面积公式:24R S π=.②球的体积公式:334R V π=. b.纬度、经度:①纬度:地球上一点P 的纬度是指经过P 点的球半径与赤道面所成的角的度数.②经度:地球上B A ,两点的经度差,是指分别经过这两点的经线与地轴所确定的二个半平面的二面角的度数,特别地,当经过点A 的经线是本初子午线时,这个二面角的度数就是B 点的经度.附:①圆柱体积:h r V 2π=(r 为半径,h 为高) ②圆锥体积:h r V 231π=(r 为半径,h 为高) ③锥体体积:Sh V 31=(S 为底面积,h 为高)(1). ①内切球:当四面体为正四面体时,设边长为a ,a h 36=,243a S =底,243a S =侧,得R a R a a a ⋅⋅+⋅=⋅2224331433643a a a R 46342334/42=⋅==⇒. 注:球内切于四面体:h S R S 313R S 31V 底底侧ACD B ⋅=⋅+⋅⋅⋅=-. ②外接球:球外接于正四面体,可如图建立关系式.6. 空间向量(1)a.共线向量:共线向量亦称平行向量,指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b.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0(≠a ,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具有唯一性),使b a λ=.c.共面向量:若向量a 使之平行于平面α或a 在α内,则a 与α的关系是平行,记作∥α.d.①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b a ,不共线,则向量与向量b a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对x 、y 使y x +=.②空间任一点...O .和不共线三点......A .、.B .、.C .,则)1(=++++=z y x OC z OB y OA x OP 是PABC 四点共面的充要条件. (简证:→+==++--=AC z AB y AP OC z OB y OA z y OP )1(P 、A 、B 、C 四点共面)注:①②是证明四点共面的常用方法.(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c b a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c z b y a x p ++=.推论:设O 、A 、B 、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 , 都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 z y x ++=(这里隐含x+y+z≠1). O BDO R注:设四面体ABCD 的三条棱,,,,d AD c AC b AB ===其中Q 是△BCD 的重心, 则向量)(31c b a AQ ++=用MQ AM AQ +=即证.对空间任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满足OP xOA yOB z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则四点P 、A 、B 、C 是共面⇔1x y z ++=(3)a.空间向量的坐标: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 轴是横轴(对应为横坐标),y 轴是纵轴(对应为纵坐标),z 轴是竖轴(对应为竖坐标). ①令=(a 1,a 2,a 3),),,(321b b b =,则),,(332211b a b a b a b a ±±±=+,))(,,(321R a a a a ∈=λλλλλ,332211b a b a b a b a ++=⋅ ,a ∥)(,,332211Rb a b a b a b ∈===⇔λλλλ332211b a b a b a ==⇔ 0332211=++⇔⊥b a b a b a .222321a a a ++==(向量模与向量之间的转化:a a =⇒•=空间两个向量的夹角公式232221232221332211||||,cos b b b a a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ρρρρρρ(a =123(,,)a a a ,b =123(,,)b b b ). ②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212212212)()()(z z y y x x d -+-+-=.b.法向量:若向量a 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α⊥a ,如果α⊥a 那么向量a 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c.向量的常用方法:①利用法向量求点到面的距离定理:如图,设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平面α的一条射线,其中α∈A ,则点B 到平面α||n . 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d =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r ,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③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sin ||||AB m AB m β⋅=u u u r u r u u u r u r (m u r 为平面α的法向量). ④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定理:设21,n n 分别是二面角βα--l 中平面βα,的法向量,则21,n n 所成的角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大小(21,n n 方向相同,则为补角,21,n 反方,则为其夹角).d.证直线和平面平行定理:已知直线⊄a 平面α,α∈∈D C a B A ,,,,且C 、D 、E 三点不共线,则a ∥α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μλ,使μλ+=.(常设μλ+=求解μλ,若μλ,存在即证毕,若μλ,不存在,则直线AB 与平面相交).AB二、经典例题考点一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1. 已知,,A B C 三点不共线,对平面外任一点,满足条件122555OP OA OB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试判断:点P 与,,A B C 是否一定共面?解析:要判断点P 与,,A B C 是否一定共面,即是要判断是否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AP xAB y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或对空间任一点O ,有OP OA x AB y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答案:由题意:522OP OA OB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2()2()OP OA OB OP OC OP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22AP PB P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即22PA PB P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所以,点P 与,,A B C 共面.点评:在用共面向量定理及其推论的充要条件进行向量共面判断的时候,首先要选择恰当的充要条件形式,然后对照形式将已知条件进行转化运算.2.如图,已知矩形ABCD 和矩形AD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点M ,N 分别在对角线BD ,AE 上,且13BM BD =,13AN AE =.求证://MN 平面CDE .解析:要证明//MN 平面CDE ,只要证明向量NM u u u u r 可以用平面CDE 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DE u u u r 和DC u u u r 线性表示. 答案:证明:如图,因为M 在BD 上,且13BM BD =, 所以111333MB DB DA A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同理1133AN AD DE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又CD BA A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所以MN MB BA AN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1111()()3333DA AB BA AD DE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2133BA DE =+u u u r u u u r 2133CD DE =+u u u r u u u r . 又CD uuu r 与DE u u u r 不共线,根据共面向量定理,可知MN u u u u r ,CD uuu r ,DE u u u r 共面.由于MN 不在平面CDE 内,所以//MN 平面CDE .点评:空间任意的两向量都是共面的.与空间的任两条直线不一定共面要区别开.考点二 证明空间线面平行与垂直3. 如图, 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3,BC =4,AA 1=4,点D 是AB 的中点, (I )求证:AC ⊥BC 1; (II )求证:AC 1//平面CDB 1;解析:(1)证明线线垂直方法有两类:一是通过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证明,二是通过线面垂直来证明线线垂直;(2)证明线面平行也有两类:一是通过线线平行得到线面平行,二是通过面面平行得到线面平行. 答案:解法一:(I )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底面三边长AC =3,BC =4AB =5,∴ AC ⊥BC ,且BC 1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为BC ,∴ AC ⊥BC 1; (II )设CB 1与C 1B 的交点为E ,连结DE ,∵ D 是AB 的中点,E 是BC 1的中点,∴ DE//AC 1,∵ DE ⊂平面C D B 1,AC 1⊄平面C D B 1,∴ AC 1//平面C D B 1;解法二:∵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底面三边长AC =3,BC =4,AB =5,∴AC 、BC 、C 1C 两两垂直,如图,以C 为坐标原点,直线CA 、CB 、C 1C 分别为x 轴、y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A (3,0,0),C 1(0,0,4),B (0,4,0),B 1(0,4,4),D (23,2,0) (1)∵AC =(-3,0,0),1BC =(0,-4,0),∴AC •1BC =0,∴AC ⊥BC 1. (2)设CB 1与C 1B 的交战为E ,则E (0,2,2).∵DE =(-23,0,2),1AC =(-3,0,4),∴121AC DE =,∴DE ∥AC 1.A B C A B C E x yz4. 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中,AB ⊥AD ,CD ⊥AD ,PA ⊥底面ABCD ,PA=AD=CD=2AB=2,M 为PC 的中点.(1)求证:BM ∥平面PAD ;(2)在侧面PAD 内找一点N ,使MN ⊥平面PBD ;(3)求直线PC 与平面PBD 所成角的正弦.解析:本小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二面角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答案:(1)ΘM 是PC 的中点,取PD 的中点E ,则 ME CD 21,又AB CD 21 ∴四边形ABME 为平行四边形∴BM ∥EA ,PAD BM 平面⊄,PAD EA 平面⊂∴BM ∥PAD 平面(2)以A 为原点,以AB 、AD 、A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0,0,1B ,()0,2,2C ,()0,2,0D ,()2,0,0P ,()1,1,1M ,()1,1,0E在平面PAD 内设()z y N ,,0,()1,1,1---=→--z y MN ,()2,0,1-=→--PB ,()0,2,1-=→--DB 由→--→--⊥PB MN ∴0221=+--=⋅→--→--z PB MN ∴21=z由→--→--⊥DB MN ∴0221=+--=⋅→--→--y DB MN ∴21=y∴⎪⎭⎫ ⎝⎛21,21,0N ∴N 是AE 的中点,此时BD MN P 平面⊥(3)设直线PC 与平面PBD 所成的角为θ()2,2,2-=→--PC ,⎪⎭⎫ ⎝⎛---=→--21,21,1MN ,设→--→--MN PC ,为α 3226322cos -=⋅-=⋅=→--→--→--→--MN PC MNPC α 32cos sin =-=αθ 故直线PC 与平面PBD 所成角的正弦为32解法二: (1)ΘM 是PC 的中点,取PD 的中点E ,则ME CD 21,又AB CD 21 ∴四边形ABME 为平行四边形∴BM ∥EA ,PAD BM 平面⊄PAD EA 平面⊂∴BM ∥PAD 平面(2)由(1)知ABME 为平行四边形ABCD PA 底面⊥∴AB PA ⊥,又AD AB ⊥∴PAD AB 平面⊥ 同理PAD CD 平面⊥,PAD 平面⊂AE∴A E A B ⊥ ∴AB ME 为矩形 CD ∥ME ,PD CD ⊥,又A E PD ⊥ ∴PD ⊥ME ∴ABME 平面⊥PD PBD PD 平面⊂∴ABME PBD 平面平面⊥ 作EB ⊥MF 故PBD 平面⊥MFMF 交AE 于N ,在矩形ABME 内,1==ME AB ,2=AE∴32=MF ,22=NE N 为AE 的中点 ∴当点N 为AE 的中点时,BD MN P 平面⊥(3)由(2)知MF 为点M 到平面PBD 的距离,MPF ∠为直线PC 与平面PBD 所成的角,设为θ,32sin ==MP MF θ ∴直线PC 与平面PB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32点评:(1)证明线面平行只需证明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即可;(2)求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只需在斜线上找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斜线和射影所成的角,即为所求角;(3)证明线面垂直只需证此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变可.这些从证法中都能十分明显地体现出来考点三 求空间图形中的角与距离根据定义找出或作出所求的角与距离,然后通过解三角形等方法求值,注意“作、证、算”的有机统一.解题时注意各种角的范围: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θ≤90°,其方法是平移法和补形法;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θ≤90°,其解法是作垂线、找射影;二面角0°≤θ≤180°,其方法是:①定义法;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③垂面法 另外也可借助空间向量求这三种角的大小.5.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D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且与底面垂直,底面ABCD 是60ADC ∠=o 的菱形,M 为PB 的中点.(Ⅰ)求PA 与底面ABCD 所成角的大小;(Ⅱ)求证:PA ⊥平面CDM ;(Ⅲ)求二面角D MC B --的余弦值.解析:求线面角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采用平 移法 求二面角的大小也可应用面积射影法,比较好的方法是向量法答案:(I)取DC 的中点O ,由ΔPDC 是正三角形,有PO ⊥DC . 又∵平面PDC ⊥底面ABCD ,∴PO ⊥平面ABCD 于O .连结OA ,则OA 是PA 在底面上的射影.∴∠PAO 就是PA 与底面所成角.∵∠ADC =60°,由已知ΔPCD 和ΔACD 是全等的正三角形,从而求得OA =OP =3∴∠PAO =45°.∴PA 与底面ABCD 可成角的大小为45°.(II)由底面ABCD 为菱形且∠ADC =60°,DC =2,DO =1,有OA ⊥DC .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3,0,0),(0,0,3),(0,1,0)A P D -, (3,2,0),(0,1,0)B C .由M 为PB 中点,∴33(1,M . ∴33((3,0,3),DM PA ==u u u u r u u u r (0,2,0)DC =u u u r . ∴333203)0PA DM ⋅=⨯-=u u u r u u u u r ,03200(3)0PA DC ⋅=⨯+⨯-=u u u r u u u r .∴PA ⊥DM ,PA ⊥DC . ∴PA ⊥平面DMC .(III)33(),(3,1,0)CM CB ==u u u u r u u u r .令平面BMC 的法向量(,,)n x y z =r , 则0n CM ⋅=u u u u r r ,从而x +z =0; ……①, 0n CB ⋅=u u u r r 30x y +=. ……②由①、②,取x =−1,则3,1y z =. ∴可取(3,1)n=-r . 由(II)知平面CDM 的法向量可取(3,0,3)PA =u u u r , ∴2310cos ,||||56n PA n PA n PA ⋅-<>=⋅u u u r r u u u r r u u u r r 10法二:(Ⅰ)方法同上(Ⅱ)取AP 的中点N ,连接MN ,由(Ⅰ)知,在菱形ABCD 中,由于60ADC ∠=o ,则AO CD ⊥,又PO CD ⊥,则CD APO ⊥平面,即CD PA ⊥,又在PAB ∆中,中位线//MN 12AB ,1//2CO AB ,则//MN CO , 则四边形OCMN 为Y ,所以//MC ON ,在APO ∆中,AO PO =,则ON AP ⊥,故AP MC ⊥而MC CD C =I ,则PA MCD ⊥平面(Ⅲ)由(Ⅱ)知MC PAB ⊥平面,则NMB ∠为二面角D MC B --的平面角, 在Rt PAB ∆中,易得PA=PB ===,cos AB PBA PB ∠===,cos cos()5NMB PBA π∠=-∠=-故,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及二面角的一般求法,综合性较强 用平移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利用三垂线定理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常用的方法.6. 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1,2,AD AA AB ===点E 在线段AB 上. (Ⅰ)求异面直线1D E 与1A D 所成的角;(Ⅱ)若二面角1D EC D --的大小为45︒,求点B 到平面1D EC 的距离.解析:本题涉及立体几何线面关系的有关知识, 本题实质上求角度和距离,在求此类问题中,要将这些量归结到三角形中,最好是直角三角形,这样有利1D A B CD E 1A 1B 1C于问题的解决,此外用向量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答案:解法一:(Ⅰ)连结1AD .由已知,11AA D D 是正方形,有11AD A D ⊥.∵AB ⊥平面11AA D D ,∴1AD 是1D E 在平面11AA D D 内的射影.根据三垂线定理,11AD D E ⊥得,则异面直线1D E 与1A D 所成的角为90︒. 作DF CE ⊥,垂足为F ,连结1D F ,则1CE D F ⊥所以1DFD ∠为二面角1D EC D --的平面角,145DFD ∠=︒.于是111,DF DD D F ==易得Rt Rt BCE CDF ∆≅∆,所以2CE CD ==,又1BC =,所以BE =. 设点B 到平面1D EC 的距离为h .∵1,B CED D BCE V V --=即1111113232CE D F h BE BC DD ⋅⋅⋅=⋅⋅⋅,∴11CE D F h BE BC DD ⋅⋅=⋅⋅,即=,∴4h =.故点B 到平面1D EC 解法二:分别以1,,DA DB DD 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Ⅰ)由1(1,0,1)A ,得1(1,0,1)DA =u u u u r设(1,,0)E a ,又1(0,0,1)D ,则1(1,,1)D E a =-u u u u r .∵111010DA D E ⋅=+-=u u u u r u u u u r ∴11DA D E ⊥u u u u r u u u u r则异面直线1D E 与1A D 所成的角为90︒.(Ⅱ)(0,0,1)=m 为面DEC 的法向量,设(,,)x y z =n 为面1CED 的法向量,则(,,)x y z =n|||cos ,|cos 45||||2⋅<>===︒=m n m n m n ∴222z x y =+. ①由(0,2,0)C ,得1(0,2,1)DC =-u u u u r ,则1D C ⊥u u u u r n ,即10DC ⋅=u u u u r n ∴20y z -= ② 由①、②,可取(3,1,2)=n 又(1,0,0)CB =u u u r ,所以点B 到平面1D EC 的距离||36422CB d ⋅===u u u r n |n |. 点评:立体几何的内容就是空间的判断、推理、证明、角度和距离、面积与体积的计算,这是立体几何的重点内容,本题实质上求角度和距离,在求此类问题中,尽量要将这些量归结于三角形中,最好是直角三角形,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单,此外用向量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不过建系一定要恰当,这样坐标才比较容易写出来.考点四 探索性问题7. 如图所示:边长为2的正方形ABFC 和高为2的直角梯形ADEF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且DE=2,ED//AF 且∠DAF =90°.(1)求BD 和面BEF 所成的角的余弦;(2)线段EF 上是否存在点P 使过P 、A 、C 三点的平面和直线DB 垂直,若存在,求EP 与PF 的比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1.先假设存在,再去推理,下结论: 2.运用推理证明计算得出结论,或先利用条件特例得出结论,然后再根据条件给出证明或计算. 答案:(1)因为AC 、AD 、AB 两两垂直,建立如图坐标系,则B (2,0,0),D (0,0,2),E (1,1,2),F (2,2,0), 则)0,2,0(),2,1,1(),0,0,2(=-==BF BE DB设平面BEF 的法向量x z y x n -=则),,,(0,02==++y z y ,则可取)0,1,2(=n ,∴向量)1,0,2(=n DB 和所成角的余弦为1010)2(21220222222=-++-+⋅. 即BD 和面BEF 所成的角的余弦1010. (2)假设线段EF 上存在点P 使过P 、A 、C 三点的平面和直线DB 垂直,不妨设EP 与PF 的比值为m ,则P 点坐标为),12,121,121(m m m m m +++++ 则向量=),12,121,121(m m m m m +++++,向量=CP ),12,11,121(mm m m ++-++ 所以21,012)2(12101212==+-++++++m m m m m m 所以. 点评:本题考查了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及其相关计算,本题采用探索式、开放式设问方式,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题提出了较高要求.8. 如图,在三棱锥V ABC -中,VC ABC ⊥底面,AC BC ⊥,D 是AB 的中点,且AC BC a ==,π02VDC θθ⎛⎫=<< ⎪⎝⎭∠.(I )求证:平面VAB ⊥平面VCD ;(II )试确定角θ的值,使得直线BC 与平面VAB 所成的角为π6. 解析:本例可利用综合法证明求解,也可用向量法求解.答案:解法1:(Ⅰ)AC BC a ==∵,ACB ∴△是等腰三角形,又D 是AB 的中点,CD AB ⊥∴,又VC ⊥底面ABC .VC AB ⊥∴.于是AB ⊥平面VCD .又AB ⊂平面VAB ,∴平面VAB ⊥平面VCD .(Ⅱ) 过点C 在平面VCD 内作CH VD ⊥于H ,则由(Ⅰ)知CD ⊥平面VAB . 连接BH ,于是CBH ∠就是直线BC 与平面VAB 所成的角. 依题意π6CBH ∠=,所以在CHD Rt △中,sin 2CH a θ=; 在BHC Rt △中,πsin 62a CH a ==,sin θ=∴. π02θ<<∵,π4θ=∴. 故当π4θ=时,直线BC 与平面VAB 所成的角为π6.解法2:(Ⅰ)以CA CB CV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00)(00)000tan 222a a C A a B a D V a θ⎛⎫⎛⎫⎪ ⎪ ⎪⎝⎭⎝⎭,,,,,,,,,,,,,,,于是,tan 222a a VD θ⎛⎫=- ⎪ ⎪⎝⎭u u u r ,,,022a a CD ⎛⎫= ⎪⎝⎭u u u r ,,,(0)AB a a =-u u u r ,,. 从而2211(0)0002222a a ABCD a a a a ⎛⎫=-=-++= ⎪⎝⎭u u u r u u u r ,,,,··,即AB CD ⊥.同理2211(0)tan 02222a a AB VD a a a a θ⎛⎫=-=-++ ⎪ ⎪⎝⎭u u u r u u u r ,,,,··即AB VD ⊥.又CD VD D =I ,AB ⊥∴平面VCD . 又AB ⊂平面VAB .∴平面VAB ⊥平面VCD .(Ⅱ)设平面VAB 的一个法向量为()x y z =,,n ,则由00AB VD ==u u u r,··nn .得0tan 0222ax ay a a x y θ-+=⎧⎪⎨+-=⎪⎩,.可取(11)θ=n ,又(00)BC a =-u u u r,,,于是πsin 62BC BC θ===u u u r u u u r n n ··,即sin 2θ=π02θ<<∵,π4θ∴=. 故交π4θ=时,直线BC 与平面VAB 所成的角为π6.解法3:(Ⅰ)以点D 为原点,以DC DB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000000222D A a B a C a ⎛⎫⎛⎫⎛⎫-- ⎪ ⎪ ⎪ ⎪ ⎪ ⎪⎝⎭⎝⎭⎝⎭,,,,,,,,,,,,0tan 22V a θ⎛⎫- ⎪ ⎪⎝⎭,,,于是0tan 22DV a a θ⎛⎫=- ⎪ ⎪⎝⎭u u u r ,,,002DC ⎛⎫=- ⎪ ⎪⎝⎭u u u r ,,,(00)AB =u u u r ,.从而(00)AB DC =u u u r u u u r ,·0002a ⎛⎫-= ⎪ ⎪⎝⎭,,·,即AB DC ⊥.同理(00)0tan 0AB DV θ⎛⎫== ⎪ ⎪⎝⎭u u u r u u u r ,,·,即AB DV ⊥. 又DC DV D =I , AB ⊥∴平面VCD . 又AB ⊂平面VAB , ∴平面VAB ⊥平面VCD .(Ⅱ)设平面VAB 的一个法向量为()x y z =,,n ,则由00AB DV ==u u u r u u u r ,··n n ,得2022tan 022ay ax az θ⎧=⎪⎨-+=⎪⎩,. 可取(tan 01)n θ=,,,又220BC a a ⎛⎫=-- ⎪ ⎪⎝⎭u u u r ,,, 于是22tan π22sin sin 61tan a BC BC a θθθ===+u u u r u u u r n n ···, 即πππsin 0224θθθ=<<,,∵∴=. 故角π4θ=时, 即直线BC 与平面VAB 所成角为π6.点评:证明两平面垂直一般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求线面角一是找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但运用更多的是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解考点五 折叠、展开问题9.已知正方形ABCD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将ADE V 沿DE 折起,如图所示,记二面角A DE C --的大小为(0)θθπ<<(I) 证明//BF 平面ADE ;(II)若ACD V 为正三角形,试判断点A 在平面BCDE 内的射影G 是否在直线EF 上,证明你的结论,并求角θ的余弦值分析:充分发挥空间想像能力,重点抓住不变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借助模型图形得出结论,并给出证明.解: (I)证明:EF 分别为正方形ABCD 得边AB 、CD 的中点,ADBCVxyAEB CF DG∴EB//FD,且EB=FD,∴四边形EBFD 为平行四边形∴BF//ED.,EF AED BF AED ⊂⊄Q 平面而平面,∴//BF 平面ADE(II)如右图,点A 在平面BCDE 内的射影G 在直线EF 上,过点A 作AG 垂直于平面BCDE,垂足为G,连结GC,GDQ ∆ACD 为正三角形,∴AC=AD. ∴CG=GD. Q G在CD 的垂直平分线上, ∴点A 在平面BCDE 内的射影G 在直线EF 上,过G 作GH 垂直于ED 于H,连结AH,则AH DE ⊥,所以AHD ∠为二面角A-DE-C 的平面角 即G AH θ∠=.设原正方体的边长为2a,连结AF,在折后图的∆AEF中,EF=2AE=2a,即∆AEF 为直角三角形, AG EF AE AF ⋅=⋅.2AG a ∴=在Rt ∆ADE 中, AH DE AE AD ⋅=⋅AH ∴=.GH ∴=,1cos 4GH AH θ== 点评:在平面图形翻折成空间图形的这类折叠问题中,一般来说,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元素相对位置和数量关系不变:位于两个不同平面内的元素,位置和数量关系要发生变化,翻折问题常用的添辅助线的方法是作棱的垂线.关键要抓不变的量.考点六 球体与多面体的组合问题10.设棱锥M-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且MA =MD ,MA ⊥AB ,如果ΔAMD 的面积为1,试求能够放入这个棱锥的最大球的半径.分析:关键是找出球心所在的三角形,求出内切圆半径. 解: ∵AB ⊥AD ,AB ⊥MA , ∴AB ⊥平面MAD ,由此,面MAD ⊥面AC.记E 是AD 的中点,从而ME ⊥AD. ∴ME ⊥平面AC ,ME ⊥EF.设球O 是与平面MAD 、平面AC 、平面MBC 都相切的球. 不妨设O ∈平面MEF ,于是O 是ΔMEF 的内心. 设球O 的半径为r ,则r =MFEM EF S MEF++△2设AD =EF =a,∵S ΔAMD =1. ∴ME =a 2.MF =22)2(aa +, r =22)2(22aa a a +++≤2222+=2-1. 当且仅当a =a2,即a =2时,等号成立.∴当AD =ME =2时,满足条件的球最大半径为2-1.点评:涉及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时一般过球心及多面体中的特殊点或线作截面,把空间问题化归为平面问题,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寻找几何体中元素间的关系.注意多边形内切圆半径与面积和周长间的关系;多面体内切球半径与体积和表面积间的关系. 三、方法总结1.位置关系:(1)两条异面直线相互垂直证明方法:○1证明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为90º;○2证明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量相互垂直.(2)直线和平面相互平行证明方法:○1证明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相互平行;○2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和这个平面内的一个向量相互平行;○3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和这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垂直.(3)直线和平面垂直证明方法:○1证明直线和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2证明直线的方向量与这个平面内不共线的两个向量都垂直;○3证明直线的方向量与这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平行.(4)平面和平面相互垂直证明方法:○1证明这两个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º;○2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另外一个平面;○3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垂直.2.求距离:求距离的重点在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和两个平面的距离可以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也可以转化成另外一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1)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解题方法总结)

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解题方法总结)

数学必修(二)知识梳理与解题方法分析第一章《空间几何体》一、本章总知识结构二、各节内容分析1。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

本节知识结构1。

2空间几何体三视图和直观图1、本节知识结构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本节知识结构。

三、高考考点解析本部分内容在高考中主要考查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

多面体的体积(表面积)问题;2.点到平面的距离(多面体的一个顶点到多面体一个面的距离)问题—“等体积代换法".(一)多面体的体积(表面积)问题1.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菱形,∠DAB=60,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PO⊥平面ABCD,P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60.(1)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解】(1)在四棱锥P—ABCD中,由PO⊥平面ABCD,得∠PBO是P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PBO=60°。

在Rt△AOB中BO=ABsin30°=1,由PO⊥BO,于是,PO=BOtan60°=,而底面菱形的面积为2.∴四棱锥P—ABCD的体积V=×2×=2。

2.如图,长方体ABCD-中,E、P分别是BC、的中点,M、N分别是AE、的中点,(Ⅲ)求三棱锥P-DEN的体积。

【解】(Ⅲ)作,交于,由面得∴面∴在中,∴。

(二)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等体积代换法”.1 如图,四面体ABCD中,O、E分别是BD、BC的中点,(III)求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解】(III)设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为,∴在中,而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为2.如图,已知正三棱柱的侧棱长和底面边长为1,是底面边上的中点,是侧棱上的点,且。

(Ⅱ)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Ⅱ)过在面内作直线,为垂足。

又平面,所以AM。

于是H平面AMN,故即为到平面AMN的距离.在中,=.故点到平面AMN的距离为1.3如图,已知三棱锥的侧棱两两垂直,且OA=1,OB=OC=2,E是OC的中点。

立体几何题型及解题方法总结

立体几何题型及解题方法总结

立体几何题型及解题方法总结1. 立体几何题型啊,那可是个神奇的领域!有求各种立体图形体积的题型,就像求一个装满水的古怪形状瓶子能装多少水一样。

比如说正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就是边长的立方。

要是有个正方体边长是3厘米,那它的体积就是3×3×3 = 27立方厘米,简单吧!这类型的题就像是数糖果,一个一个数清楚就行。

2. 还有求立体图形表面积的题型呢。

这就好比给一个形状奇怪的礼物包装纸,得算出需要多少纸才能把它包起来。

像长方体,表面积就是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假如一个长方体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那表面积就是2×(4×3 + 4×2 + 3×2) = 52平方厘米。

哎呀,可别小瞧这表面积,有时候算错一点就像给礼物包了个破纸一样难看。

3. 立体几何里关于线面关系的题型也不少。

这就像在一个迷宫里找路,线和面的关系复杂得很。

比如说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就像在一个方方正正的房间里,一根直直的杆子和地面平行,只要杆子和地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就行。

像有个三棱柱,一条棱和底面的一条棱平行,那这条棱就和底面平行啦,是不是很有趣呢?4. 线面垂直的题型也很重要哦。

这就像是建房子时的柱子和地面的关系,必须垂直才稳当。

判断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就看这条直线是不是和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就像搭帐篷,中间那根杆子要和地面上交叉的两根绳子都垂直,帐篷才能稳稳地立起来。

比如一个正四棱锥,它的高就和底面垂直,因为高和底面两条相交的对角线都垂直呢。

5. 面面平行的题型有点像照镜子。

两个平面就像两面镜子,要想平行,得看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

就像有两个一样的盒子,一个盒子里面两条交叉的边和另一个盒子里面对应的两条交叉边平行,那这两个盒子的面就是平行的关系。

想象一下,如果两个平行的黑板,是不是很有画面感?6. 面面垂直的题型就像是打开的书页。

高中立体几何基础知识点全集(图文并茂)

高中立体几何基础知识点全集(图文并茂)

高中立体几何基础知识点全集(图文并茂)立体几何知识点整理 2. 线面平行:姓名: 方法一:用线线平行实现。

一、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1.线面平行lim lm⊂aI=a}⇒IBa符号表示:2.线面相交方法二:用面面平行实现。

α//βI⊂β⇒Iα符号表示:3.线在面内符号表示:方法三:用平面法向量实现。

若n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

⃗⃗且/ɑα.则111α. 3. 面面平行:二. 平行关系:方法一:用线线平行实现。

1. 线线平行:方法一:用线面平行实现。

lIIaI ⇒lIm方法二:用面面平行实现。

方法三:用线面垂直实现。

1//rm∥m'l. m=β且相交 ⇒α∥βl',m'cα且相交方法二:用线面平行实现。

1/1am//α ⇒α∥β 1. m ⊂β且相交)三.垂直关系:1.线面垂直:若/⊥α,m⊥α,则|∥m.方法四:用向量方法:若向量i 和向量 ⃗共线且1. m 不重合,则|//m 。

方法一:用线线垂直实现。

IA方法二:用面面垂直实现。

2.面面垂直:方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方法二:计算所成二面角为直角。

3. 线线重直:方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方法二:三重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方法三:用向量方法:若向量/和向量⃗的数量积为0,则/⊥m.三.夹角问题。

(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 范围: (0°,90°](2)求法:方法一:定义法。

步骤1:平移,使它们相交,找到夹角。

步骤2:解三角形求出角。

(常用到余弦定理)(计算结果可能是其补角)方法二:向量法。

转化为向量的夹角(二)线面角(1)定义:直线/ 上任取一点P(交点除外),作PO⊥α于O,连结AO,则AO为斜线PA 在面α内的射影,∠PAO(图中θ)为直线t与面α所成的角。

(2)范围: [0°.90°]当θ=0°时, 1cα或1//α当θ=90°时, 1⊥α(3)求法:方法一:定义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全的立体几何知识归纳+典型例题+方法总结一、知识归纳1.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1)证明点共线的问题,一般转化为证明这些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依据:由点在线上,线在面内,推出点在面内),这样可根据公理2证明这些点都在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直线上.(2)证明共点问题,一般是先证明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这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而这一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这第三条直线是这两个平面的交线.(3)证共面问题一般先根据一部分条件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证明其余的也在这个平面内,或者用同一法证明两平面重合.2. 空间直线(1)空间直线位置关系三种:相交、平行、异面. 相交直线:共面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共面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一平面内,无公共点(2)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如右图).(直线与直线所成角]90,0[︒︒∈θ)(向量与向量所成角])180,0[οο∈θ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3)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垂线段的长度.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况:相交(共面)垂直和异面垂直.[注]:21,l l 是异面直线,则过21,l l 外一点P ,过点P 且与21,l l 都平行平面有一个或没有,但与21,l l 距离相等的点在同一平面内. (1L 或2L 在这个做出的平面内不能叫1L 与2L 平行的平面)3. 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1)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在平面内.(2)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3)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4)直线与平面垂直是指直线与平面任何一条直线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若PA ⊥α,a ⊥AO ,得a ⊥PO (三垂线定理),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亦成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如果平行线中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性质: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5)a.垂线段和斜线段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①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较长;②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射影较长;③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短.b.射影定理推论: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4. 平面平行与平面垂直POAa(1)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2)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推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注]:一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3)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4两个平面垂直判定一: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则两个平面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判定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垂直于这个平面.(“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注:如果两个二面角的平面分别对应互相垂直,则两个二面角没有什么关系. (5)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推论: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平面,则它们交线垂直于第三平面.简证:如图,在平面内过O 作OA 、OB 分别垂直于21,l l , 因为ααββ⊥⊂⊥⊂OB PM OA PM ,,,则OB PM OA PM ⊥⊥,.所以结论成立 b.最小角定理的应用(∠PBN 为最小角)简记为: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且又比交线夹角补角一半长,一定有4条. 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又比交线夹角补角小,一定有2条. 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又与交线夹角相等,一定有3条或者2条. 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小,又与交线夹角一半小,一定有1条或者没有. 5. 棱柱. 棱锥 (1)棱柱a.①直棱柱侧面积:Ch S =(C 为底面周长,h 是高)该公式是利用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矩形得出的.PαβθM AB O②斜棱住侧面积:l C S 1=(1C 是斜棱柱直截面周长,l 是斜棱柱的侧棱长)该公式是利用斜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平行四边形得出的.b.{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直四棱柱}I {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 c.棱柱具有的性质:①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所有的侧棱都相等;直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矩形..;正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矩形...... ②棱柱的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全等..多边形. ③过棱柱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d.平行六面体:定理一: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交于一点.............,并且在交点处互相平分. [注]:四棱柱的对角线不一定相交于一点.定理二: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的平方和. 推论一:长方体一条对角线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为γβα,,,则1cos cos cos 222=++γβα.推论二:长方体一条对角线与同一个顶点的三各侧面所成的角为γβα,,,则2cos cos cos 222=++γβα.(2)棱锥:棱锥是一个面为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注]:①一个三棱锥四个面可以都为直角三角形.②一个棱柱可以分成等体积的三个三棱锥;所以棱柱棱柱3V S h V ==. a.①正棱锥定义: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 [注]:i. 正四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形) ii. 正四面体是各棱相等,而正三棱锥是底面为正三角形,侧棱与底棱不一定相等 iii. 正棱锥定义的推论:若一个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即侧棱相等);底面为正多边形.②正棱锥的侧面积:'Ch 21S =(底面周长为C ,斜高为'h )③棱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的射影公式:αcos 底侧S S =(侧面与底面成的二面角为α)附:以知c ⊥l ,b a =⋅αcos ,α为二面角b l a --.则l a S ⋅=211①,b l S ⋅=212②,b a =⋅αcos ③ ⇒①②③得αcos 底侧S S =.注:S 为任意多边形的面积(可分别求多个三角形面积和的方法).b.棱锥具有的性质:①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②正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正棱锥的高、侧棱、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c.特殊棱锥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位置:①棱锥的侧棱长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②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③棱锥的各侧面与底面所成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 ④棱锥的顶点到底面各边距离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 ⑤三棱锥有两组对棱垂直,则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三角形垂心. 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三角形的垂心. ⑦每个四面体都有外接球,球心0是各条棱的中垂面的交点,此点到各顶点的距离等于球半径;⑧每个四面体都有内切球,球心I 是四面体各个二面角的平分面的交点,到各面的距离等于半径.(3)球:a.球的截面是一个圆面.labc①球的表面积公式:24R S π=.②球的体积公式:334R V π=.b.纬度、经度:①纬度:地球上一点P 的纬度是指经过P 点的球半径与赤道面所成的角的度数. ②经度:地球上B A ,两点的经度差,是指分别经过这两点的经线与地轴所确定的二个半平面的二面角的度数,特别地,当经过点A 的经线是本初子午线时,这个二面角的度数就是B 点的经度.附:①圆柱体积:h r V 2π=(r 为半径,h 为高)②圆锥体积:h r V 231π=(r 为半径,h 为高)③锥体体积:Sh V 31=(S 为底面积,h 为高)(1). ①内切球:当四面体为正四面体时,设边长为a ,a h 36=,243a S =底,243a S =侧,得R a R a a a ⋅⋅+⋅=⋅2224331433643a a a R 46342334/42=⋅==⇒. 注:球内切于四面体:h S R S 313R S 31V 底底侧ACD B ⋅=⋅+⋅⋅⋅=-.②外接球:球外接于正四面体,可如图建立关系式. 6. 空间向量(1)a.共线向量:共线向量亦称平行向量,指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b.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0(,≠b b a ,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具有唯一性),使λ=.c.共面向量:若向量使之平行于平面α或在α内,则与α的关系是平行,记作a ∥α.d.①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b a ,不共线,则向量P 与向量b a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对x 、y 使b y a x P +=.②空间任一点...O .和不共线三点......A .、.B .、.C .,则)1(=++++=z y x OC z OB y OA x OP 是PABC 四点共面的充要条件.OR(简证:→+==++--=AC z AB y AP OC z OB y OA z y OP )1(P 、A 、B 、C 四点共面) 注:①②是证明四点共面的常用方法.(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c b a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c z b y a x p ++=.推论:设O 、A 、B 、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 , 都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OC z OB y OA x OP ++=(这里隐含x+y+z≠1).注:设四面体ABCD 的三条棱,,,,d AD c AC b AB === 其中Q 是△BCD 的重心,则向量)(31c b a AQ ++=用MQ AM AQ +=即证.对空间任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满足OP xOA yOB z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则四点P 、A 、B 、C 是共面⇔1x y z ++=(3)a.空间向量的坐标: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 轴是横轴(对应为横坐标),y 轴是纵轴(对应为纵坐标),z 轴是竖轴(对应为竖坐标).①令a =(a 1,a 2,a 3),),,(321b b b =,则),,(332211b a b a b a b a ±±±=+,))(,,(321R a a a a ∈=λλλλλ,332211b a b a b a b a ++=⋅ ,a ∥)(,,332211Rb a b a b a b ∈===⇔λλλλ332211b a b a b a ==⇔0332211=++⇔⊥b a b a b a .222321a a a ++==(=⇒•=空间两个向量的夹角公式232221232221332211||||,cos b b b a a a b a b a b a b a ba b a ++⋅++++=⋅•>=<ρρρρρρ(a =123(,,)a a a ,b =123(,,)b b b ). ②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212212212)()()(z z y y x x d -+-+-=.OABCDb.法向量:若向量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α⊥,如果α⊥那么向量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c.向量的常用方法:①利用法向量求点到面的距离定理:如图,设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平面α的一条射线,其中α∈A ,则点B 到平面α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d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r,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③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sin ||||AB m AB m β⋅=u u u r u ru u u r u r (m ur 为平面α的法向量). ④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定理:设21,n 分别是二面角βα--l 中平面βα,的法向量,则21,n 所成的角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大小(21,n n 方向相同,则为补角,21,n n 反方,则为其夹角).d.证直线和平面平行定理:已知直线⊄a 平面α,α∈∈D C a B A ,,,,且C 、D 、E 三点不共线,则a ∥α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μλ,使μλ+=.(常设μλ+=求解μλ,若μλ,存在即证毕,若μλ,不存在,则直线AB 与平面相交).AB二、经典例题考点一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1. 已知,,A B C 三点不共线,对平面外任一点,满足条件122555OP OA OB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试判断:点P 与,,A B C 是否一定共面?解析:要判断点P 与,,A B C 是否一定共面,即是要判断是否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AP xAB y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或对空间任一点O ,有OP OA x AB y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答案:由题意:522OP OA OB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2()2()OP OA OB OP OC OP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22AP PB P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即22PA PB P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所以,点P 与,,A B C 共面.点评:在用共面向量定理及其推论的充要条件进行向量共面判断的时候,首先要选择恰当的充要条件形式,然后对照形式将已知条件进行转化运算.2.如图,已知矩形ABCD 和矩形AD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点M ,N 分别在对角线BD ,AE 上,且13BM BD =,13AN AE =.求证://MN 平面CDE .解析:要证明//MN 平面CDE ,只要证明向量NM u u u u r可以用平面CDE 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DE u u u r和DC u u u r 线性表示.答案:证明:如图,因为M 在BD 上,且13BM BD =,所以111333MB DB DA A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同理1133AN AD DE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又CD BA A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所以MN MB BA AN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1111()()3333DA AB BA AD DE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2133BA DE =+u uu r u u u r 2133CD DE =+u u u r u u u r . 又CD uuu r 与DE u u u r 不共线,根据共面向量定理,可知MN u u u u r ,CD uuu r ,DE u u u r共面.由于MN 不在平面CDE 内,所以//MN 平面CDE .点评:空间任意的两向量都是共面的.与空间的任两条直线不一定共面要区别开.考点二 证明空间线面平行与垂直3. 如图, 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3,BC =4,AA 1=4,点D 是AB 的中点, (I )求证:AC ⊥BC 1; (II )求证:AC 1//平面CDB 1;解析:(1)证明线线垂直方法有两类:一是通过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证明,二是通过线面垂直来证明线线垂直;(2)证明线面平行也有两类:一是通过线线平行得到线面平行,二是通过面面平行得到线面平行.答案:解法一:(I )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底面三边长AC =3,BC =4AB =5,∴ AC ⊥BC ,且BC 1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为BC ,∴ AC ⊥BC 1;(II )设CB 1与C 1B 的交点为E ,连结DE ,∵ D 是AB 的中点,E 是BC 1的中点, ∴ DE//AC 1,∵ DE ⊂平面C D B 1,AC 1⊄平面C D B 1, ∴ AC 1//平面C D B 1;解法二:∵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底面三边长AC =3,BC =4,AB =5,∴AC 、BC 、C 1C 两两垂直,如图,以C 为坐标原点,直线CA 、CB 、C 1C 分别为x 轴、y 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A (3,0,0),C 1(0,0,4),B (0,4,0),B 1(0,4,4),D (23,2,0)(1)∵AC =(-3,0,0),1BC =(0,-4,0),∴AC •1BC =0,∴AC ⊥BC 1. (2)设CB 1与C 1B 的交战为E ,则E (0,2,2).∵DE =(-23,0,2),1AC =(-3,0,4),∴121AC DE =,∴DE ∥AC 1.4. 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中,AB ⊥AD ,CD ⊥AD ,PA ⊥底面ABCD ,PA=AD=CD=2AB=2,M 为PC 的中点. (1)求证:BM ∥平面PAD ;(2)在侧面PAD 内找一点N ,使MN ⊥平面PBD ; (3)求直线PC 与平面PBD 所成角的正弦.解析:本小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A B CABC E xyz二面角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答案:(1)ΘM 是PC 的中点,取PD 的中点E ,则MECD 21,又AB CD 21∴四边形ABME 为平行四边形∴BM ∥EA ,PAD BM 平面⊄,PAD EA 平面⊂ ∴BM ∥PAD 平面(2)以A 为原点,以AB 、AD 、A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0,0,1B ,()0,2,2C ,()0,2,0D ,()2,0,0P ,()1,1,1M ,()1,1,0E在平面PAD 内设()z y N ,,0,()1,1,1---=→--z y MN ,()2,0,1-=→--PB ,()0,2,1-=→--DB 由→--→--⊥PB MN ∴0221=+--=⋅→--→--z PB MN ∴21=z 由→--→--⊥DB MN ∴0221=+--=⋅→--→--y DB MN ∴21=y∴⎪⎭⎫⎝⎛21,21,0N ∴N 是AE 的中点,此时BD MN P 平面⊥(3)设直线PC 与平面PBD 所成的角为θ()2,2,2-=→--PC ,⎪⎭⎫ ⎝⎛---=→--21,21,1MN ,设→--→--MN PC ,为α3226322cos -=⋅-=⋅=→--→--→--→--MNPC MNPC α 32cos sin =-=αθ故直线PC 与平面PBD 所成角的正弦为32解法二:(1)ΘM 是PC 的中点,取PD 的中点E ,则MECD 21,又AB CD 21∴四边形ABME 为平行四边形 ∴BM ∥EA ,PAD BM 平面⊄PAD EA 平面⊂ ∴BM ∥PAD 平面(2)由(1)知ABME 为平行四边形ABCD PA 底面⊥∴AB PA ⊥,又AD AB ⊥∴PAD AB 平面⊥ 同理PAD CD 平面⊥,PAD 平面⊂AE∴A E A B ⊥ ∴AB ME 为矩形 CD ∥ME ,PD CD ⊥,又A E PD ⊥ ∴PD ⊥ME ∴ABME 平面⊥PDPBD PD 平面⊂∴ABME PBD 平面平面⊥ 作EB ⊥MF 故PBD 平面⊥MFMF 交AE 于N ,在矩形ABME 内,1==ME AB ,2=AE∴32=MF ,22=NE N 为AE 的中点∴当点N 为AE 的中点时,BD MN P 平面⊥(3)由(2)知MF 为点M 到平面PBD 的距离,MPF ∠为直线PC 与平面PBD 所成的角,设为θ,32sin ==MP MF θ ∴直线PC 与平面PB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32点评:(1)证明线面平行只需证明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即可;(2)求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只需在斜线上找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斜线和射影所成的角,即为所求角;(3)证明线面垂直只需证此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变可.这些从证法中都能十分明显地体现出来考点三 求空间图形中的角与距离根据定义找出或作出所求的角与距离,然后通过解三角形等方法求值,注意“作、证、算”的有机统一.解题时注意各种角的范围: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θ≤90°,其方法是平移法和补形法;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θ≤90°,其解法是作垂线、找射影;二面角0°≤θ≤180°,其方法是:①定义法;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③垂面法 另外也可借助空间向量求这三种角的大小.5.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D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且与底面垂直,底面ABCD 是60ADC ∠=o 的菱形,M 为PB 的中点.(Ⅰ)求PA 与底面ABCD 所成角的大小; (Ⅱ)求证:PA ⊥平面CDM ; (Ⅲ)求二面角D MC B --的余弦值.解析:求线面角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采用平 移法 求二面角的大小也可应用面积射影法,比较好的方法是向量法答案:(I)取DC 的中点O ,由ΔPDC 是正三角形,有PO ⊥DC . 又∵平面PDC ⊥底面ABCD ,∴PO ⊥平面ABCD 于O .连结OA ,则OA 是PA 在底面上的射影.∴∠PAO 就是PA 与底面所成角. ∵∠ADC =60°,由已知ΔPCD 和ΔACD 是全等的正三角形,从而求得OA =OP 3 ∴∠PAO =45°.∴PA 与底面ABCD 可成角的大小为45°.(II)由底面ABCD 为菱形且∠ADC =60°,DC =2,DO =1,有OA ⊥DC .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3,0,0),(0,0,3),(0,1,0)A P D -, (3,2,0),(0,1,0)B C . 由M 为PB 中点,∴33(1,)M .∴33((3,0,3),DM PA ==u u u u ru u ur (0,2,0)DC =u u u r .∴333203)0PA DM ⋅=⨯-=u u u r u u u u r ,03200(3)0PA DC ⋅=⨯+⨯-=u u u r u u u r.∴PA ⊥DM ,PA ⊥DC . ∴PA ⊥平面DMC .(III)33(),(3,1,0)CM CB ==u u u u ru u ur .令平面BMC 的法向量(,,)n x y z =r,则0n CM ⋅=u u u u r r ,从而x +z =0; ……①, 0n CB ⋅=u u ur r 30x y +=. ……②由①、②,取x =−1,则3,1y z =. ∴可取(3,1)n =-r.由(II)知平面CDM 的法向量可取(3,0,3)PA =u u u r,∴cos ,||||n PA n PA n PA ⋅<>=u u u r r u uu r r u u u r r.法二:(Ⅰ)方法同上(Ⅱ)取AP 的中点N ,连接MN ,由(Ⅰ)知,在菱形ABCD 中,由于60ADC ∠=o , 则AO CD ⊥,又PO CD ⊥,则CD APO ⊥平面,即CD PA ⊥, 又在PAB ∆中,中位线//MN 12AB ,1//2CO AB ,则//MN CO , 则四边形OCMN 为Y ,所以//MC ON ,在APO ∆中,AO PO =, 则ON AP ⊥,故AP MC ⊥而MC CD C =I , 则PA MCD ⊥平面(Ⅲ)由(Ⅱ)知MC PAB ⊥平面,则NMB ∠为二面角D MC B --的平面角, 在Rt PAB ∆中,易得PA=PB ===cos AB PBA PB ∠===,cos cos()5NMB PBA π∠=-∠=-故,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及二面角的一般求法,综合性较强 用平移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利用三垂线定理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常用的方法.6. 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1,2,AD AA AB ===点E 在线段AB 上.(Ⅰ)求异面直线1D E 与1A D 所成的角; (Ⅱ)若二面角1D EC D --的大小为45︒,求点B 到平面1D EC 的距离.解析:本题涉及立体几何线面关系的有关知识, 本题实质上求角度和距离,在求此类问题中,要将这些量归结到三角形中,最好是直角三角形,这样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此外用1D ABCD E1A1B1C向量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答案:解法一:(Ⅰ)连结1AD .由已知,11AA D D 是正方形,有11AD A D ⊥.∵AB ⊥平面11AA D D ,∴1AD 是1D E 在平面11AA D D 内的射影.根据三垂线定理,11AD D E ⊥得,则异面直线1D E 与1A D 所成的角为90︒. 作DF CE ⊥,垂足为F ,连结1D F ,则1CE D F ⊥ 所以1DFD ∠为二面角1D EC D --的平面角,145DFD ∠=︒.于是111,DF DD D F ===易得Rt Rt BCE CDF ∆≅∆,所以2CE CD ==,又1BC =,所以BE =. 设点B 到平面1D EC 的距离为h .∵1,B CED D BCE V V --=即1111113232CE D F h BE BC DD ⋅⋅⋅=⋅⋅⋅,∴11CE D F h BE BC DD ⋅⋅=⋅⋅,即=,∴h =.故点B 到平面1D EC 的距离为4解法二:分别以1,,DA DB DD 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Ⅰ)由1(1,0,1)A ,得1(1,0,1)DA =u u u u r设(1,,0)E a ,又1(0,0,1)D ,则1(1,,1)D E a =-u u u u r. ∵111010DA D E ⋅=+-=u u u u r u u u u r ∴11DA D E ⊥u u u u r u u u u r则异面直线1D E 与1A D 所成的角为90︒.(Ⅱ)(0,0,1)=m 为面DEC 的法向量,设(,,)x y z =n 为面1CED 的法向量,则(,,)x y z =n|||cos ,|cos 45||||2⋅<>===︒=m n m n m n ∴222z x y =+. ①由(0,2,0)C ,得1(0,2,1)DC =-u u u u r ,则1D C ⊥u u u u r n ,即10DC ⋅=u u u u rn ∴20y z -= ② 由①、②,可取2)=n又(1,0,0)CB =u u u r,所以点B 到平面1D EC 的距离||36422CB d ⋅===u u u r n |n |. 点评:立体几何的内容就是空间的判断、推理、证明、角度和距离、面积与体积的计算,这是立体几何的重点内容,本题实质上求角度和距离,在求此类问题中,尽量要将这些量归结于三角形中,最好是直角三角形,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单,此外用向量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不过建系一定要恰当,这样坐标才比较容易写出来.考点四 探索性问题7. 如图所示:边长为2的正方形ABFC 和高为2的直角梯形ADEF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且DE=2,ED//AF 且∠DAF =90°. (1)求BD 和面BEF 所成的角的余弦;(2)线段EF 上是否存在点P 使过P 、A 、C 三点的平面和直线DB 垂直,若存在,求EP 与PF 的比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1.先假设存在,再去推理,下结论: 2.运用推理证明计算得出结论,或先利用条件特例得出结论,然后再根据条件给出证明或计算.答案:(1)因为AC 、AD 、AB 两两垂直,建立如图坐标系,则B (2,0,0),D (0,0,2),E (1,1,2),F (2,2,0), 则)0,2,0(),2,1,1(),0,0,2(=-== 设平面BEF 的法向量x z y x n -=则),,,(0,02==++y z y ,则可取)0,1,2(=n ,∴向量)1,0,2(=和所成角的余弦为1010)2(21220222222=-++-+⋅. 即BD 和面BEF 所成的角的余弦1010. (2)假设线段EF 上存在点P 使过P 、A 、C 三点的平面和直线DB 垂直,不妨设EP 与PF 的比值为m ,则P 点坐标为),12,121,121(mm m m m +++++ 则向量=),12,121,121(m m m m m +++++,向量=),12,11,121(mm m m ++-++所以21,012)2(12101212==+-++++++m m m m m m 所以.点评:本题考查了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及其相关计算,本题采用探索式、开放式设问方式,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题提出了较高要求.8. 如图,在三棱锥V ABC -中,VC ABC ⊥底面,AC BC ⊥,D 是AB 的中点,且AC BC a ==,π02VDC θθ⎛⎫=<< ⎪⎝⎭∠.(I )求证:平面VAB ⊥平面VCD ;(II )试确定角θ的值,使得直线BC 与平面VAB 所成的角为π6. 解析:本例可利用综合法证明求解,也可用向量法求解.答案:解法1:(Ⅰ)AC BC a ==∵,ACB ∴△是等腰三角形,又D 是AB 的中点,CD AB ⊥∴,又VC ⊥底面ABC .VC AB ⊥∴.于是AB ⊥平面VCD .又AB ⊂平面VAB ,∴平面VAB ⊥平面VCD .(Ⅱ) 过点C 在平面VCD 内作CH VD ⊥于H ,则由(Ⅰ)知CD ⊥平面VAB .VCDB连接BH ,于是CBH ∠就是直线BC 与平面VAB 所成的角. 依题意π6CBH ∠=,所以在CHD Rt △中,sin 2CH a θ=; 在BHC Rt △中,πsin 62a CH a ==,sin θ=∴. π02θ<<∵,π4θ=∴. 故当π4θ=时,直线BC 与平面VAB 所成的角为π6.解法2:(Ⅰ)以CA CB CV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00)(00)000tan 222a aC A a B aD V a θ⎛⎫⎛⎫⎪ ⎪ ⎪⎝⎭⎝⎭,,,,,,,,,,,,,,,于是,tan 22a a VD θ⎛⎫= ⎪ ⎪⎝⎭u u u r ,,,022a a CD ⎛⎫= ⎪⎝⎭u u u r ,,,(0)AB a a =-u u u r ,,. 从而2211(0)0002222a a ABCD a a a a ⎛⎫=-=-++= ⎪⎝⎭u u u r u u u r ,,,,··,即AB CD ⊥.同理2211(0)tan22222a a AB VD a a a a a θ⎛⎫=--=-+ ⎪ ⎪⎝⎭u u u r u u u r ,,,,··即AB VD ⊥.又CD VD D =I ,AB ⊥∴平面VCD . 又AB ⊂平面VAB .∴平面VAB ⊥平面VCD .(Ⅱ)设平面VAB 的一个法向量为()x y z =,,n ,则由00AB VD ==u u u r,··nn . 得0tan 0222ax ay a a x y θ-+=⎧⎪⎨+-=⎪⎩,. 可取)θ=n ,又(00)BC a =-u u u r,,, 于是πsin sin 62BC BC θ===u u u r u u u r n n ··, 即sin 2θ=π02θ<<∵,π4θ∴=. x故交π4θ=时,直线BC 与平面VAB 所成的角为π6.解法3:(Ⅰ)以点D 为原点,以DC DB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000000222D A a B a C a ⎛⎫⎛⎫⎛⎫-- ⎪ ⎪ ⎪ ⎪ ⎪ ⎪⎝⎭⎝⎭⎝⎭,,,,,,,,,,,,0tan 22V a a θ⎛⎫- ⎪ ⎪⎝⎭,,,于是0tan 22DV a θ⎛⎫=- ⎪ ⎪⎝⎭u u u r ,,,002DC a ⎛⎫=- ⎪ ⎪⎝⎭u u u r ,,,(00)AB =u u u r ,.从而(00)AB DC =u u u r u u u r ,·000⎛⎫= ⎪ ⎪⎝⎭,,·,即AB DC ⊥.同理(00)0tan 0AB DV θ⎛⎫== ⎪ ⎪⎝⎭u u u r u u u r ,,·,即AB DV ⊥. 又DC DV D =I , AB ⊥∴平面VCD . 又AB ⊂平面VAB , ∴平面VAB ⊥平面VCD . (Ⅱ)设平面VAB 的一个法向量为()x y z =,,n ,则由00AB DV ==u u u r u u u r ,··n n,得0tan 022az θ=⎨-+=⎪⎩,. 可取(tan 01)n θ=,,,又022BC a a ⎛⎫=-- ⎪ ⎪⎝⎭u u u r ,,,于是tan πsin 62BC BC θθ===u u u r u u u r n n ··, 即πππsin 0224θθθ=<<,,∵∴=. 故角π4θ=时, 即直线BC 与平面VAB 所成角为π6.点评:证明两平面垂直一般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求线面角一是找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但运用更多的是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解 考点五 折叠、展开问题9.已知正方形ABCD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将ADE V 沿DE 折起,如图所示,记二面角A DE C --的大小为(0)θθπ<<A(I) 证明//BF 平面ADE ;(II)若ACD V 为正三角形,试判断点A 在平面BCDE 内的射影G 是否在直线EF 上,证明你的结论,并求角θ的余弦值分析:充分发挥空间想像能力,重点抓住不变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借助模型图形得出结论,并给出证明.解: (I)证明:EF 分别为正方形ABCD 得边AB 、CD 的中点,∴EB//FD,且EB=FD,∴四边形EBFD 为平行四边形∴BF//ED.,EF AED BF AED ⊂⊄Q 平面而平面,∴//BF 平面ADE(II)如右图,点A 在平面BCDE 内的射影G 在直线EF 上,过点A 作AG 垂直于平面BCDE,垂足为G,连结GC,GDQ ∆ACD 为正三角形,∴AC=AD. ∴CG=GD.Q G 在CD 的垂直平分线上, ∴点A 在平面BCDE 内的射影G 在直线EF 上,过G 作GH 垂直于ED 于H,连结AH,则AH DE ⊥,所以AHD ∠为二面角A-DE-C 的平面角 即G AH θ∠=.设原正方体的边长为2a,连结AF,在折后图的∆AEF 中,AF=3a ,EF=2AE=2a,即∆AEF 为直角三角形, AG EF AE AF ⋅=⋅.32AG a ∴=在Rt ∆ADE 中, AH DE AE AD ⋅=⋅5AH a ∴=. 25GH ∴=,1cos 4GH AH θ== 点评:在平面图形翻折成空间图形的这类折叠问题中,一般来说,位于同一平面AEB CF DG内的几何元素相对位置和数量关系不变:位于两个不同平面内的元素,位置和数量关系要发生变化,翻折问题常用的添辅助线的方法是作棱的垂线.关键要抓不变的量.考点六 球体与多面体的组合问题10.设棱锥M-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且MA =MD ,MA ⊥AB ,如果ΔAMD 的面积为1,试求能够放入这个棱锥的最大球的半径.分析:关键是找出球心所在的三角形,求出内切圆半径.解: ∵AB ⊥AD ,AB ⊥MA ,∴AB ⊥平面MAD ,由此,面MAD ⊥面AC.记E 是AD 的中点,从而ME ⊥AD.∴ME ⊥平面AC ,ME ⊥EF.设球O 是与平面MAD 、平面AC 、平面MBC 都相切的球.不妨设O ∈平面MEF ,于是O 是ΔMEF 的内心.设球O 的半径为r ,则r =MF EM EF S MEF ++△2 设AD =EF =a,∵S ΔAMD =1.∴ME =a 2.MF =22)2(a a +,r =22)2(22a a a a +++≤2222+=2-1. 当且仅当a =a2,即a =2时,等号成立.∴当AD =ME =2时,满足条件的球最大半径为2-1.点评:涉及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时一般过球心及多面体中的特殊点或线作截面,把空间问题化归为平面问题,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寻找几何体中元素间的关系.注意多边形内切圆半径与面积和周长间的关系;多面体内切球半径与体积和表面积间的关系.三、方法总结1.位置关系:(1)两条异面直线相互垂直证明方法:○1证明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为90º;○2证明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量相互垂直.(2)直线和平面相互平行证明方法:○1证明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相互平行;○2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和这个平面内的一个向量相互平行;○3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和这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垂直.(3)直线和平面垂直证明方法:○1证明直线和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2证明直线的方向量与这个平面内不共线的两个向量都垂直;○3证明直线的方向量与这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平行.(4)平面和平面相互垂直证明方法:○1证明这两个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º;○2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另外一个平面;○3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垂直.2.求距离:求距离的重点在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和两个平面的距离可以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也可以转化成另外一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1)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求法:利用公式d (其中A、B分别为两条异面直线上的一点,n为这两条异面直线的法向量)(2)点到平面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