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烟楼梯间和合同前室同时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问题

合集下载

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加压送风计算案例

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加压送风计算案例
风速取7m/s则每个风口的截面积 选300x400mm规格的风口
实际速度 符合
防烟楼梯间采用自垂百叶送风口,平时常开,火灾时均开启
管道采用土建混凝土风道,风道尺寸为:950×600=0.57m²,风速v=15m/s.校核混凝土风道的风速:
风管实际风速 符合
同理每隔2层设置一个送风口,共设置15个(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错的
(《民用暖通技术措施p71》20层及20层以上,每隔3层设置一个,20层以下每隔2层设置一个
2)合用前室加压送风口的截面积。
层层设置正压送风口,共需要设置30个风口
送风口风速取7m/s时,火灾时开启3个风口,则风口的截面积为
,选择600x600mm规格风口
实际速度 符合
合用前室采用常闭型正压送风口,平时常闭,火灾时开启着火层和着火层上下两层
机械加压送风计算案例
(1)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前室不送风情况。
例:某商务大厦办公防烟楼梯间13层、高48.1 ,每层楼梯间1个双扇门 。楼梯间送风口均为敞开风口;前室也是1个双扇门1.6mx2m
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
1)着火层疏散门开启时为保证门洞处风速所需的送风量 确定:
开启门的截面积 ;
门洞断面风速取 ;
门洞断面风速取 ;
常开风口,开启门的数量 ;(高度大于24 )
取门缝宽度为0.004 ,每层疏散门的有效漏风面积
;
门开启时的压力差取 ;
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因此设计风量不应小于
合用前室机械加压送风量计算:
当楼梯间至合用前室的门和合用前室至走道的门同时开启时,机械加压送风量为:
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因此设计风量不应小于

高层建筑前室和楼梯间加压送风防超压设计的一种新思路

高层建筑前室和楼梯间加压送风防超压设计的一种新思路
图21采 用 余 压 阀 控 制 楼梯 间及 前 室正 压值
制加 压 送风 正压 值
图2 2采 用 旁 通 阀控 建 筑 物 各 层 前 室 及
4 小 结
本 文重 点 介绍 的定 风量 消 防加 压 送 风 专用 风 机 专利 有 望 解决 消 防 排 烟
安装费用增多 , 同时设备故障概率也相应增加。
间的压 强 恒定 为设 计值 。 构 形式 已经 申请实用 新型专利 。在遵守 《 高层 民用建 筑设计 防火规 范 参 考 文献 : 1 】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共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复 习教材( 第二版 ) G B 5 0 0 4 5 — 9 5 》 ( 2 0 0 5 版) 相关条文的前提下 , 定风量消防加压送风专用风机可 【 2 0 0 6 采用相对简易的办法准确控制送人楼梯 间或前室( 合用前室 ) 风量 , 从源头避 中国建筑 工 业 出版 社 , 免楼 梯 间或前 室 ( 合 用前 室 ) 出现 超压 状况 的可 能性 。 【 2 1 建 筑防排 烟及 暖 通 空调 防 火设 计 ( 0 7 K1 0 3 — 1 ) . 中 国标 准 建筑设 计 研 究 院 出
1 前 言
当 高层 建 筑 防烟前 室 或 楼 梯 间按 现行 防火 规 范要 求 无法 满 足 自然 排 烟
计师的控制设计环节, 并且具有安装方便 、 控制简单可靠 、 费用较少等诸多优点。
条件时 , 应设置加压送风系统保证前室与楼梯间火灾时室内为正压。加压送 风机 额 定风 量按 规范 选取 或 者计 算得 出 , 风 压按 照最 不 利 点( 最远 点 ) 风 口送 风要求设计。以防烟前室的控制方式为例 : 火灾时着火楼层及其上下层前室 的三个电动送风口在火灾控制中心作用下开启。当着火楼层靠近风机时, 管 道 沿程 阻力 损失 较小 , 风量 将 沿风 机性 能 曲线增 加 】 。如不 采 取 防超 压 措旋 , 部分 距 离送 风 机 较近 的前 室 ( 合用 前 室 ) 有可 能 出 现送 风 量 太大 引 起 室 内空 气压力超过规范允许值 , 情节严重时可能导致楼梯间或者前室( 合用前室) 的 防 火 门打开 困难 、 影 响人员 逃 生 。

防排烟系统几个容易疏忽的问题与解析

防排烟系统几个容易疏忽的问题与解析

防排烟系统几个容易疏忽的问题与解析问题1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设置错误,没有按避难段设置。

认为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只需要满足高度不超过100m即可,不需要按避难段设置。

正确做法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应该和防烟楼梯间对应,按避难段设置。

解析防烟楼梯间前室设置加压送风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防烟楼梯间,《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 第3.3.1条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

参考《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 2017 第5.1.3条,“火灾时应开启着火层及其相邻上下层前室的常闭送风口”的规定,假设避难层火灾时,对于向上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应该开启避难层及相邻避难层上两层的加压送风口,对于向下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应该开启避难层及相邻避难层下两层的加压送风口。

因此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应该和防烟楼梯间对应,按避难段设置。

这样做才符合逻辑。

问题2对于加压送风系统的取风口与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口间距,规范只要求同侧大于20m,竖向6m;常见设计中仅错开朝向但间距较近,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解析(1)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面上。

当确有困难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且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出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

(2)为消防安全考虑,消防进风口与排烟口水平距离无法满足时,排烟口在上,进风口在下,高低位错开布置。

问题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 -2017第4.5.1条,“除地上建筑的走道或建筑面积小于500m2的房间外,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应设置补风系统”应如何理解?地下100㎡的房间设置排烟系统,是否要设补风?解析此条文断句应从“的”开始,即应理解为“除地上建筑的走道、除地上建筑的建筑面积小于500㎡的房间外,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应设置补风系统”。

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

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

2013年7月总第217期陕西建筑23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李延平 李 斌(陕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 710048 西安)摘 要:本文针对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进行防排烟时,设计者针对经常会采用和争论的系统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的设计系统形式及解决方案,供设计者进行参考。

关键词: 防烟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防排烟方式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排烟方式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针对目前在防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其风口设置、经常会采用的系统形式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最合理的系统形式及设计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供设计者进行参考。

对于建筑高度不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其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优先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当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不能满足《高规》8.2.2的开窗面积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防烟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部位的设置详见《高规》8.3.1的条文解释第二条表17。

1.针对目前层数不超过32层的高层建筑,当防烟楼梯间不能满足自然排烟条件,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加压送风系统及其风口设置常见的几种情况进行分析探讨:1.1对于无地下室的防烟楼梯间,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仅设置一套系统,其风量及风压需满足《高规》8.3.2的要求。

1.2对于有地下室的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地上、地下分为两个防火分区。

其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分三种情况进行分析:第一,地上、地下分别采用一套加压送风系统,地下部分设置一个自垂百叶风口,地上部分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自垂百叶风口,每一套加压送风系统均应满足《高规》风量及风压的要求。

第二,地上、地下合用一套加压送风系统,地下部分设置一个自垂百叶风口,地上部分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自垂百叶风口,其加压系统风道及其风机风量均需按地上、地下两个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量之和进行计算。

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和合用前室的防烟设计

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和合用前室的防烟设计

防 烟 楼 梯 间 及 前 室 和 合 用 前 室 的 防 烟 设 计
武 小媛 高 强 武 晓飞
( 晋中市建筑 勘察设计 院, 山西 晋 中 0 3 0 6 0 0)

要: 对建筑 内防烟楼梯 问、 消防 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防烟系统设计 中遇 到的一些 问题进行 了论述 , 依据相 关规范 , 提 出 了对应
火灾现场人员逃生难 , 救援人员救灾难的两难现象 。
时应开启着火层及其上层共计 2层 的加压送风 风, 发生火灾 时 , 应 开启着 火层 近些年来 , 随着高层建 筑设 计 的高速发 展 , 高 层建 筑 的防火 的地下楼层 , 及其上层共计 2层的加压送风风 口。 设计 已成为建筑 设计 中不可 缺失 的一项 重要 内容 。在 建筑 设计
因此进行风量计算 时 , 地上 、 地下楼层 部分应分 ̄ J l l t - t 算( 地上 中, 不仅需要 妥善考虑 防火 方面 的种种 问题 , 而且 必须 慎重 研究 >2 0层 时 应 注 意 ) , 现以地上 、 地 下 共 用 楼 梯 间 的加 压 送 风 系 和 处 理 防排 烟 问题 , 一 旦发 生火 灾 , 逃 生 通 道 内必 须 阻 止 烟 气 进 楼 层 t 统设计 为例做出相应说明解释 : 入, 使 得建 筑中的人员 能沿 着安 全通道顺 利 的 向安 全地 带疏 散。 高层建筑 中在防烟 楼梯 间及其 相应前 室设 置加压 送风 系统 的 目 由于《 高层 民用建筑设计 防火 规范》 6 . 2 . 8条 规定 , 在 层 地
地 下 2个 , 系统 全 开 时 : 其 前室 、 消防电梯 间前室 或合用 前室 应设 防烟设 施。《 高层 民用 风 口 9个 ,
建 筑设计 防火规范》 8 . 3 . 1 . 2中规定 , 采用 自然排烟措施 的防烟楼 梯间, 其不具备 自然 排烟条件 的前 室应 设防烟设 施。

浅析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正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量计算

浅析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正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量计算

浅析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正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量计算我国人口数量急剧增多,为了缓解人们的住房压力,高层民用建筑工程数量急剧增多,同时伴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高层民用建筑的质量也有所保证,相应的安全设施保障体系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我国还出台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用以保障高层民用建筑的安全。

在防火规范中,防排烟系统占据了重要地位。

正压送风是防排烟系统中防烟的一种。

本文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简单介绍。

在正压送风系统中,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正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量计算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主要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送风量的计算思路,对加压送风进行了计算分析。

国家标准规定的送风量的计算思路是分别按照断面流速法和正压值计算方法计算送风量,然后取最大值为送风量的计算结果。

标签正压送风;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送风量计算;防火近年来,随着我国高层民用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关高层民用建筑的安全设施,如防火设施等也备受人们关注,高层建筑的防排烟系统也愈来愈多的被人们认识、被人们重视,正压送风系统正是防排烟系统中的防烟系统的一种,在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得到了广泛应用。

1、正压送风及其应用原理以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国家标准在高层建筑建设中,防烟楼梯间和竖向管井(例如管道井、电梯井等)内必须装置防排烟系统,否则,发生火灾时,竖向管井以及防烟楼梯间将会成为火势蔓延的帮凶。

当高层建筑不慎发生火灾时,人员逃生的途径主要为:离开起火地点到走廊,通过走廊进入楼梯间前室,然后进入疏散楼梯,走向室外。

这一途径中涉及的几个安全位置(例如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电梯前室以及合用前室等)都应该装置防排烟系统。

而正压送风是防排烟系统中防烟的一种。

正压是指高层建筑内的某一区域的压强大于标准大气压强或建筑内其他区域(主要指发生火灾的区域)的压强,正压送风的应用原理是依据空气流动的方向是由压强大的地方流向压强小的地方。

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加压送风计算案例

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加压送风计算案例

楼梯间及合⽤前室加压送风计算案例机械加压送风计算案例(1)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前室不送风情况。

例:某商务⼤厦办公防烟楼梯间13层、⾼48.1m ,每层楼梯间1个双扇门 2.0m 1.6m ?。

楼梯间送风⼝均为敞开风⼝;前室也是1个双扇门1.6mx2m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21j L L L +=1)着⽕层疏散门开启时为保证门洞处风速所需的送风量1L 确定:1k 1VN A L =开启门的截⾯积()2k m3.22.01.6=?=A ; 门洞断⾯风速取m/s 0.1=V ;常开风⼝,开启门的数量31=N ; (⾼度⼤于24m ) ()s m VN A L K 31160.9312.3=??==2)对于楼梯间,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下,其他门缝漏风总量2L 确定; 21225.1827.0N P A L n=取门缝宽度为0.004m ,每层疏散门的有效漏风⾯积 ()m A 30368.0004.0)26.132(=??+?=;门开启时的压⼒差取a P P 12=?;漏风门的数量103132=-=N ; ()m L 321232.11025.1120368.0827.0≈= 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 ()m 39312m 92.1032.16.93321j ==+=+=L L L设计风量不应⼩于计算风量的1.2倍,因此设计风量不应⼩于()h m 47174.41.2393123=?(2)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合⽤前室机械加压送风情况例:某商务⼤厦办公防烟楼梯间16层、⾼48m ,每层楼梯间⾄合⽤前室的门为双扇 2.0m 1.6m ?,楼梯间的送风⼝均为常开风⼝;合⽤前室⾄⾛道的门为双扇 2.0m 1.6m ?,合⽤前室的送风⼝为常闭风⼝,⽕灾时开启着⽕层合⽤前室的送风风⼝。

⽕灾时楼梯间压⼒为a 50P ,合⽤前室为a 20P 。

21j L L L +=着⽕层疏散门开启时为保证门洞处风速所需的送风量1L 确定:1k 1VN A L =开启门的截⾯积()2k m3.22.01.6=?=A ; 门洞断⾯风速取m/s 7.0=V ;常开风⼝,开启门的数量31=N ; (⾼度⼤于24m ) ()s VN A L K 311m 6.7230.721.6===21225.1827.0N P A L n =取门缝宽度为0.004m ,每层疏散门的有效漏风⾯积 ()m A 30368.0004.0)26.132(=??+?=;门开启时的压⼒差取a P P 6=?; ()()s m L 31221.13125.160.0043221.6827.0=+??= ()h m 28548m 7.9321.16.723321j ==+=+=L L L设计风量不应⼩于计算风量的1.2倍,因此设计风量不应⼩于()h m 34257.61.2285483=?合⽤前室机械加压送风量计算: 31s L L L +=()s VN A L K 311m 6.7230.721.6===()m N A L F 33397.0139.0083.0083.0=??==当楼梯间⾄合⽤前室的门和合⽤前室⾄⾛道的门同时开启时,机械加压送风量为: ()h m 27684s m 7.690.976.723331s==+=+=L L L设计风量不应⼩于计算风量的1.2倍,因此设计风量不应⼩于()h m 33220.81.2276843=?(3)某商务⼤厦办公防烟楼梯间和合⽤前室分别加压,楼30层、⾼90m ,楼梯间送风量30000m 3/h,合⽤前室送风量26000m 3/h,送风⼝风速7m/s,,管道采⽤⼟建混凝⼟风道,风道尺⼨为:950×600mm ,计算防烟楼梯间和合⽤前室的送风⼝截⾯积,风道⾯积,防烟楼梯间和合⽤前室送风⼝选型,以及在⽕灾时的开启情况风⼝规格200x200,300x300,300x400,400x400,500x500,600x6001)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采⽤⾃垂百叶送风⼝每隔3层设⼀个风⼝,共设置10个风⼝(1,4,7,10,13,16,19,22,25,28)不好的每隔3层设⼀个风⼝,共设置10个风⼝(2,5,8,11,14,17,20,23,26,29),地下室层层设置加压送风⼝较好风速取7m/s 则每个风⼝的截⾯积2119.0107360030000m F =??=选300x400mm 规格的风⼝实际速度s m s m F Q v /79.6104.03.03600300003600'?==?=符合防烟楼梯间采⽤⾃垂百叶送风⼝,平时常开,⽕灾时均开启管道采⽤⼟建混凝⼟风道,风道尺⼨为:950×600=0.57m 2,风速v=15m/s.校核混凝⼟风道的风速:风管实际风速s m s m F Q v /156.1457.03600300003600'?=?=?=符合同理每隔2层设置⼀个送风⼝,共设置15个(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错的(《民⽤暖通技术措施p71》20层及20层以上,每隔3层设置⼀个,20层以下每隔2层设置⼀个2) 合⽤前室加压送风⼝的截⾯积。

【设计】楼梯间及电梯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系统设计

【设计】楼梯间及电梯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系统设计

【关键字】设计楼梯间及电梯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系统设计一、设计依据2. 压差法计算公式:0.827f P 1/b *3600*1.25其中:P----门窗两侧的压差值,取25~50Pa;b----指数,对于门缝较大漏风面积取2,窗缝取1.6;0.827—计算常数;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f---门、窗缝隙的计算漏风总面积,m2。

3. 风速法计算公式:L=nFv (1+b)/a*3600其中:F---每个门的开启面积,m2v---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取0.6~1.0m/s;a---背压系数,根据加压间密封程度取0.6~1.0;b---漏风附加率,取0.1~0.2;n---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当建筑物为20层以下时取2,当建筑物为20层及其以上时取3。

2、计算结果1.CT1~3楼,31层,前室外窗自然排烟,剪刀楼梯间900×2000单扇门。

参加压送风控制风量表20~32层取值为35000~40000m3/h,一扇单门乘以0.75,则风量范围应为26250~30000m3/h间。

剪刀楼梯间合用一个风道,风量按两座楼梯计算,风量为28000×2=56000 (m3/h),风道竖井风速取14.5m/s,送风竖井截面尺寸应为:1.1M2。

2. CT4~CT6楼,31层,前室900×2000单扇门两扇,1100×2000电梯门两扇。

楼梯间利用外窗自然排烟。

参加压送风控制风量表,20~32层取值为28000~32000m3/h,当有两个或以上出入口时其风量应乘以1.50~1.75系数,两扇单门乘以1.60,则风量范围应为44800~51200m3/h。

取加压送风量50000m3/h,风道竖井风速取14.5m/s,送风竖井截面尺寸应为:1.0M2。

3.RT1楼(OPT1),15层,合用前室1200*2000一樘双扇门,1200×2000电梯门一扇。

楼梯间利用外窗自然排烟。

关于高层住宅地下室前室与楼梯间加压送风的探讨

关于高层住宅地下室前室与楼梯间加压送风的探讨

关于高层住宅地下室前室与楼梯间加压送风的探讨由于高层住宅群的高速发展,住宅群都配有地下车库,作为地下车库与单体住宅的连接通道的地下室合用前室、地下室消防电梯前室的防排烟问题,成为地下室火宅时消防疏散的重要通道,笔者将结合相关知识,定性定量的阐述地下室消防前室及地下室合用前室是否需要设置消防加压送风,当需要加压送风时,加压送风量宜为多少。

标签:地下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安全疏散通道;加压送风量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层民用建筑在全国各地出现,并配套设有地下室及地下车库。

地下车库与高层住宅通过地下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相连接,地下室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作为地下室火宅发生时的安全疏散通道,消防上对其有严格的要求!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层民用建筑在全国各地出现。

现在的城镇建设楼盘大多以住宅群的方式出现,一般的住宅建筑面积都在十几万到几十万平米不等,均采用多层与高层住宅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由于建筑密集,人员居住密集度增加;当代居民各家各户一般都有私家车,地上的空置地已无法满足居民的停车要求,所以一般的住宅群都设置有地下车库及相关的设备用房。

地下车库与住宅通过地下室疏散通道相连接。

地下车库作为停放车辆的场所,车辆多以汽油、燃气为动力;所以地下车库属于容易引起火宅的场所。

另外,一旦着火其产生的浓烟不易排出去(地下室自然通风效果差),故地下车库需要设置消防排烟设施,平时根据地下室情况(半地下室且面积小于2000m2,有均匀可开启的高窗,满足单量车开窗面积要求,采用自然通风。

其它情况设计机械通风)确定是否设置机械通风。

当地下车库发生火宅时,有人员在地下车库,人员须通过地下室疏散通道逃离火源发生地。

地下室前室及楼梯间作为疏散的必经通道,是否需要设置消防设施;困扰了很多暖通设计人员。

很多设计人员认为当地下室仅为一层时,设置加压送风设施太浪费,想当然的不考虑消防措施。

建筑楼梯间及前室的防排烟问题-规范总结

建筑楼梯间及前室的防排烟问题-规范总结

建筑楼梯间及前室的防排烟问题1、如果建筑物是超过50米的公共建筑或超过100米的居住建筑的话,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不论能否自然排烟,均应分别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2、除第1种情况外,如果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均有外窗且满足排烟面积的话,就不用设置机械正压送风系统;如果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均不能自然排烟的话,只对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前室不用送风;如果前室自然排烟,防烟楼梯间不能的话,也只是对防烟楼梯间送风即可;如果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前室不能的话,对前室加压送风,防烟楼梯间不必加压送风。

(百度知道)(可参高规8.3 机械防烟的条文说明,如下文)需要说明的几点:1.关于消防电梯井是否设置防烟设施的问题。

这个问题也是当前国内外有关专家正在研究的课题,至今尚无定论。

据有关资料介绍,利用消防电梯井作为加压送风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和经济意义,现在正在研究之中。

国外也有实例。

由于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尚未开展系统的研究,因尚无足够的资料,所以本条不规定对消防电梯井采用机械加压送风。

另一方面,考虑到防、排烟技术的发展和需要,在有技术条件和足够技术资料的情况下,允许采用对消防电梯井设置加压送风,但前室或合用前室不送风,这也是有利于防、排烟技术在今后得到进一步发展。

2.关于“对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进行加压送风时,其前室可不送风”的讨论。

经调查,目前国内对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进行加压送风的做法有以下三种:(1)只对防烟楼梯间进行加压送风,其前室不送风;(2)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分别设置两个独立的加压送风系统,进行加压送风;(3)对防烟楼梯间设置一套加压送风系统的同时,又从该加压送风系统伸出一支管分别对各层前室进行加压送风。

本条规定对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进行加压送风时,其前室可不送风理由是:(1)从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后的排泄途径来分析,防烟楼梯间与其前室除中间隔开一道门外,其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的风量只能通过前室与走廊的门排泄,因此对排烟楼梯间加压送风的同时,也可以说对其前室进行间接的加压送风。

谈前室加压送风的计算

谈前室加压送风的计算

浅谈楼梯间及前室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摘要:本文以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加压送风量的计算公式为出发点,分析了加压送风的影响因素并对某些存在分歧的公式参数做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关键词:正压送风风口形式安全开门工况风量计算公式对于某一高层建筑,当某一部位发生火灾时,应迅速采取有效的防、排烟措施,对火灾区域实行排烟控制,使火灾产生的烟气和热量能迅速排除,对非火灾部位及疏散通道应迅速采取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措施,使该部位空气压力为相对正压以阻止烟气的进入。

高层建筑的人员疏散流程,是从第一安全地带(走廊),到第二安全地带(前室及合用前室),到第三安全地带(防烟楼梯间),最后到室外的过程。

所以,要对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设置独立的防排烟设施。

防排烟方式分为自然排烟、机械排烟、机械加压送风等方式。

这一点,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

其中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3.2条规定: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或按表8.3.2-1至表8.3.2-4的规定确定。

当计算值和本表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

此条规定,并没有明确其送风量的计算方法。

资料表明,对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统计起来约有20多种,至今尚无统一。

其主要原因是影响正压送风量的因素较多且复杂,且各种公式在计算送风量时的出发点都不一样,选用不同的公式,计算结果也就不一样,甚至差别较大。

一、公式的选取目前在《高规》中给出了使用较普遍的两种计算方法:(1)按保持疏散通道需要有一定正压值(俗称压差法)公式:L=0.827·A·△P1/b·1.25·3600式中L—加压送风量(m3/h)△P—门窗两侧的压差值,根据加压部位取25-50Pab—指数,对于门缝及较大漏风面积取2,对于窗缝取1.60.827—计算常数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A—门窗缝隙的计算漏风总面积, m2(2)按开启着火层疏散通道时要相对保持该洞门处的风速(又称流速法)公式:L=3600·n·F·v·(1+b)/a式中L—加压送风量(m3/h)F—每个门的开启面积, m2v—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 取0.7-1.2m/sa—背压系数,根据加压间密封程度取0.6-1.0b—漏风附加率,取0.1-0.2n—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

楼梯间及电梯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系统设计

楼梯间及电梯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系统设计

楼梯间及电梯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系统设计一、设计依据其中:P----门窗两侧的压差值,取25~50Pa;b----指数,对于门缝较大漏风面积取2,窗缝取1.6;0.827—计算常数;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f---门、窗缝隙的计算漏风总面积,m2。

3. 风速法计算公式:L=nFv (1+b)/a*3600其中:F---每个门的开启面积,m2v---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取0.6~1.0m/s;a---背压系数,根据加压间密封程度取0.6~1.0;b---漏风附加率,取0.1~0.2;n---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当建筑物为20层以下时取2,当建筑物为20层及其以上时取3。

二、计算结果1.CT1~3楼,31层,前室外窗自然排烟,剪刀楼梯间900×2000单扇门。

参加压送风控制风量表20~32层取值为35000~40000m3/h,一扇单门乘以0.75,则风量范围应为26250~30000m3/h间。

剪刀楼梯间合用一个风道,风量按两座楼梯计算,风量为28000×2=56000 (m3/h),风道竖井风速取14.5m/s,送风竖井截面尺寸应为:1.1M2。

2. CT4~CT6楼,31层,前室900×2000单扇门两扇,1100×2000电梯门两扇。

楼梯间利用外窗自然排烟。

参加压送风控制风量表,20~32层取值为28000~32000m3/h,当有两个或以上出入口时其风量应乘以1.50~1.75系数,两扇单门乘以1.60,则风量范围应为44800~51200m3/h。

取加压送风量50000m3/h,风道竖井风速取14.5m/s,送风竖井截面尺寸应为:1.0M2。

3.RT1楼(OPT1),15层,合用前室1200*2000一樘双扇门,1200×2000电梯门一扇。

楼梯间利用外窗自然排烟。

参加压送风控制风量表,20层以下取值为22000~27000m3/h,则最小为44800 m3/h。

超级实用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系统设计

超级实用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系统设计

楼梯间及电梯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系统设计一、设计依据2. 压差法计算公式:0.827f P 1/b *3600*1.25其中:P----门窗两侧的压差值,取25~50Pa ;b----指数,对于门缝较大漏风面积取2,窗缝取1.6; 0.827—计算常数;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f---门、窗缝隙的计算漏风总面积,m 2。

3. 风速法计算公式: L=nFv (1+b)/a*3600其中: F---每个门的开启面积,m 2 v---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取0.6~1.0m/s;a---背压系数,根据加压间密封程度取0.6~1.0; b---漏风附加率,取0.1~0.2;n---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当建筑物为20层以下时取2,当建筑物为20层及其以上时取3。

二、计算结果1.CT1~3楼,31层,前室外窗自然排烟,剪刀楼梯间900×2000单扇门。

参加压送风控制风量表20~32层取值为35000~40000m3/h ,一扇单门乘以0.75,则风量范围应为26250~30000m3/h 间。

剪刀楼梯间合用一个风道,风量按两座楼梯计算,风量为28000×2=56000 (m3/h),风道竖井风速取14.5m/s , 送风竖井截面尺寸应为:1.1M 2。

2. CT4~CT6楼,31层,前室900×2000单扇门两扇,1100×2000电梯门两扇。

楼梯间利用外窗自然排烟。

参加压送风控制风量表,20~32层取值为28000~32000m3/h,当有两个或以上出入口时其风量应乘以1.50~1.75系数,两扇单门乘以1.60,则风量范围应为44800~51200m3/h。

取加压送风量50000m3/h,风道竖井风速取14.5m/s,送风竖井截面尺寸应为:1.0M2。

3.RT1楼(OPT1),15层,合用前室1200*2000一樘双扇门,1200×2000电梯门一扇。

浅谈建筑防排烟系统在企业培训设计和施工中的常见缺陷

浅谈建筑防排烟系统在企业培训设计和施工中的常见缺陷

这种做法,未充分注意建筑专业在共用楼梯间设计中首层与地下室出入口处的微妙变化,忽视了那道防火墙和防火门的存在。如果没有那道防火墙、防火门,地下室与地上层防烟楼梯间设计成一个加压送风系统,不存在任何问题,而有了那道防火墙、防火门(不论地下着火还是地上着火,此门均应处于关闭状态),再设计成一个加压送风系统就产生了问题:当地下层着火时,所有送风口均开启送风,绝大部分风量均送至地上层防烟楼梯间,地下层防烟楼梯间仅1~2个风口送风,送风量严重不足,远达不到《高规》和《人防规》要求的25000m3/h(前室不送风)或16000m3/h(楼梯间与前室分别送风);当地上层着火时,所有送风口均开启送风,由于地下层防烟楼梯间所设1~2个风口亦开启送风,故地上层防烟楼梯间送风量亦显不足,也难以符合《高规》规定的送风量;当地下层与地上层同时着火时,所有送风口开启送风,地下层仅1~2个风口送风,送风量严重不足,地上层少了1~2个风口的送风量,送风量也显不足,上下均达不到规范规定的风量要求。
4.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地下地上共用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
目前常见的做法是,地上地下仍设计为一个加压送风系统:总加压送风量仍按一个防烟楼梯间计算,加压送风机仍选用一台,置于屋顶或地下室,加压送风竖风道仍为一条,一通到底,加压送风口仍采用大小相同的自垂百叶风口,每2~3层设一个(地下层1~2个风口),各风口送风量均相等。
2.防烟楼梯间与防烟前室共用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有缺漏
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当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非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均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分别设置了正压送风。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第8.3.1.1条规定: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可以利用楼梯间送风的余压达到规范要求,无需再设置正压送风,从而满足经济合理要求。但实际的工程中,许多设计人员或施工人员,都忘了在楼梯与前室之间设计、安装一个余压阀,导致实际上楼梯间的风压无法进入前室,造成楼梯间的风压太大,影响到疏散,而前室只靠楼梯防火门的缝隙漏风,风压又不足的事实。

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和合用前室的防烟设计

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和合用前室的防烟设计

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和合用前室的防烟设计武小媛;高强;武晓飞【摘要】对建筑内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防烟系统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论述,依据相关规范,提出了对应的处理方法,并对高层建筑中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设计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5(041)005【总页数】2页(P110-111)【关键词】防烟楼梯间;前室;压力值;风口形式;自然排烟【作者】武小媛;高强;武晓飞【作者单位】晋中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山西晋中030600;晋中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山西晋中030600;晋中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山西晋中03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34.27当今世界很多重特大火灾事故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主要是火灾现场中的浓烟与烈焰。

两者之间危害更大的还是浓烟。

浓烟给火灾现场受困人员向外逃生增添了很多艰难险阻,乌黑的浓烟使人视线不清,找不到逃生之路,呼吸困难,吸入浓烟还会中毒,甚至窒息死亡,逃不出火场。

另外,浓烟还给进入火场进行救援的人员增加障碍,使人看不见前进道路,行动延缓,搜救目标看不见,错过了很多救人的时间和机会。

有时甚至救人未成,反而被烟火所困,危及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

造成火灾现场人员逃生难,救援人员救灾难的两难现象。

近些年来,随着高层建筑设计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已成为建筑设计中不可缺失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建筑设计中,不仅需要妥善考虑防火方面的种种问题,而且必须慎重研究和处理防排烟问题,一旦发生火灾,逃生通道内必须阻止烟气进入,使得建筑中的人员能沿着安全通道顺利的向安全地带疏散。

高层建筑中在防烟楼梯间及其相应前室设置加压送风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建筑物着火时,阻挡烟气进入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降低建筑物本身由于热压差而产生的烟囱效应,从而减慢烟火垂直蔓延的速度,保持疏散通道安全无烟。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3.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9.1.2中规定,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防烟设施。

高层建筑加压送风防排烟设计的几个问题

高层建筑加压送风防排烟设计的几个问题

高层建筑加压送风防排烟设计的几个问题摘要:介绍了高层建筑加压送风防排烟的特点,讨论了加压送风压力和风量的设计计算方法,提出了泄压途径,送风和运行方式等设计要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加压送风防、排烟设计0 概述国内外火灾的调查资料表明,大型建筑物火灾中所发生的大量伤亡事故,首先是由于物质燃烧时所产生的烟气所致,而不是一般地由于火焰和热量直接烫伤人体所造成的。

因此,对于现代高层建筑,在消防方面,除了应有必要的烟火检测、报警讯号、自动喷淋等消防措施外,还必须设置控制和防止烟气蔓延的措施。

高层建筑每一个水平防火分区根据人员疏散流程,是从第一安全地带(走廊)第二安全地带(楼梯间前室)第三安全地带(疏散楼梯)室外的过程。

前室起着一个临时避难场所和堵截烟气的“桥头堡”的作用。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是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关键部位。

采取安全合理的防排烟措施,对于人员的安全疏散,消防人员的顺利展开工作,减少火灾伤亡事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加压送风防排烟方式是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以造成一定的压力差,防止烟气侵入这些疏散道。

机械加压送风防排烟方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的特点:1)防烟楼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保持一定正压,避免了烟气侵入这些区间,为火灾时的人员疏散和消防人员的扑灭提供了安全地带;2)由于采用了这种防烟方式时,走道或房间均设有排烟设施,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有利的气流分布形式,气流由正压前室流向非正压间,一方面减缓了火灾的蔓延扩大,另一方面,由于人流的疏散方向与烟气流动方向相反,减少了烟气对人的危害;3)防烟方式较为简单,投资较省,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因此,这种防烟方式有很快的发展,美国、加拿大、西欧等国家有近20年的经验,普遍认为是防止着火区烟气蔓延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我国也成为越来越被设计人员重视的一种防烟方式。

1、加压送风的压力分析1.1加压送风系统的压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楼梯间压力应高于前室压力,前室压力高于走廊或室内压力,这是考虑正压防烟系统的基本原理。

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机械加压送风常见问题的探析

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机械加压送风常见问题的探析

随着我 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 高层建 筑 已从大 中城市 发展 到 中小城 市 、 县镇, 并 且朝着 大型化 、 高层 化 、 多功能化 的方 向发 展, 火灾 所带来的危害和严重后果 也越来越大 。而在大量 的火 灾实例统计数字 表 明 , 火 灾 中受烟 害直 接致死 的约 占 8 0 % 以 上, 在高层建 筑中 , 由于烟囱效应作用 的影 响, 火灾产生 的烟气 浓 度黑 、 温度 高 , 危 害性 比一 般建筑 更加严 重 。如何 使火 灾烟 气 控制在火灾发源地 而不 蔓延 扩散出去 , 如何 使火灾烟气迅速 地最 大限度地排除到安全 的地 方 , 如何在疏散 通道上保证实现 防烟安全 区, 这些 问题使防排烟工程设计 及施 工成为建筑 防火 设计施 工 中的一个重要 组成 部分 。本 文仅 就高层 建筑 防烟楼 梯 间及 前室机械加压送风 设计及 施工 中存在 的常见 问题进 行
探析 。
度, 以有 效的阻止烟气入侵 , 保证 人员安全疏散与避难。 为保证疏散通道不受 烟气的侵害使人员能够安全疏散 , 发
生火灾时 , 从 安全 角度出发 , 高层建筑 内可分为四个 安全区 : 第

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 间 ; 第 二类 安全 区为防烟楼 梯间前 室 、
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 避难层 ; 第三类安全 区为走道 ; 第 四类 安全区为房间 。依据上述原则 , 加压送风时应使防烟楼梯
Ab s t r a c t : Th i s p a p e r t h r o u g h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s mo k e s t a i r w e l l s a n d f r o n t oo r m me c h a n i c a l p r e s s u r i z e d a i r s u p p l y mo r e t h n a t h e r e q u i r e d p r e s s u r e v lu a e i t i s d i f i -

论述防排烟系统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论述防排烟系统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论述防排烟系统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型建筑、高层建筑淋漓满目,各种场所的装修档次也越来越高,大量的可燃装修增加了火灾荷载,为保证人员在发生火灾时能够顺利逃生,避免火灾烟气对疏散和灭火救援的影响,设置有效的防排烟设施显得异常重要。

如何使火灾烟气控制在火灾发源地而不蔓延扩散出去,如何使火灾烟气迅速地最大限度地排除到安全的地方,如何保证有效的防烟安全,这些问题使防排烟工程设计成为建筑防火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探讨了防排烟系统在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消防防排烟设计施工1、防排烟设施的分类防排烟设施分为防烟设施和排烟设施。

其中,防烟设施可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两种。

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可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等两种。

2、防排烟的原理和方式2.1.防烟方式。

(1)非燃化防烟。

所谓非燃化,指建筑材料和室内家具、装修材料等尽可能采用非燃材料或难燃材料制成,从而把火灾烟气的生成量降低到最小限度。

防烟的基本做法首先是非燃化,非燃化防烟是从根本上杜绝烟源的一种防烟方式。

(2)密闭防烟。

密闭防烟的基本原理是指对耐火性和密闭性都较好的房间,当发生火灾时,将着火房间封闭起来,杜绝新鲜空气流入,使之缺氧窒息而自行熄灭,从而达到防烟灭火的目的。

(3)阻碍防烟。

在烟气扩散流动的路线上,设置各种阻碍,以防止烟气继续扩散的方式,成为阻碍防烟方式。

阻碍防烟的措施很多,如对建筑物平面化分防烟分区,在各防火分区之间设置防火门等。

(4)机械防烟。

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对着火区以外的区域进行机械送风,使其保持一定的正压,以防止烟气侵入。

2.2.排烟方式。

(1)自然排烟。

利用火灾产生的热烟气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用,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成为自然排烟。

这种排烟方式实质上是热烟气和冷空气的对流运动,因此必须有冷空气的进口和热烟气的排出口。

防排烟设计规范

防排烟设计规范

防排烟设计规范(09年最新修订)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1.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4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1.3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2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3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4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5中庭;6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地上丙类仓库;7汽车库。

1.4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高压系统选用。

1.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1.6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

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防烟楼梯间和合同前室同时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问题

防烟楼梯间和合同前室同时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问题

防烟楼梯间和合同前室同时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问题
王芳;陆亚俊
【期刊名称】《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年(卷),期】1999(018)001
【摘要】分析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同时加压送风系统的空气流动规律,给出了较为具体的计算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加压送风量的计算公式,并有计算实例。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王芳;陆亚俊
【作者单位】哈尔滨建筑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76.56
【相关文献】
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正压送风系统的探讨
2.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正压送风系统区域烟气控制模型的建立
3.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加压送风系统设计探讨
4.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包括合用前室)两种加压防烟方案的可靠性探讨
5.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包括合用前室)只对着火层前室加压防烟的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