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烟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测试记录(36)

合集下载

防烟加压送风系统正压测试一至二

防烟加压送风系统正压测试一至二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
空施-06 8 月 9 ~ 1000 日8 时 0 分至 2011 年 8 月 9 日 12 时 0 30 ~ 32 分(共 4
℃/相对湿 70 ~ 85 % 度: 5 层, □电梯(或楼梯)前室/ □楼梯间 □其他部位: 幢 / (本系统共负 5 层防烟加压送风) 加压送风系统 担 kPa /气温: 规范(或设计)要 □电梯(或楼梯)前室: 求的正压值(Pa) 700 / □楼梯 间: / □其他部 位: 500×1000 0.5
大气压力9501000303270防排烟加压送风系统本系统共负担层防烟加压送风54000700名称型号自动05名称型号70053000防烟加压送风系统正压测试记录一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碧桂园凤凰酒店所属子分部系统工程名称分项子系统工程名称防排烟系统系统调试相关的施工部位施工执行的技术标准含企业的工艺规程工法等名称及编号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与检测调试验收相关的设计文件图产品技术文件图的名称及编号空施06测试时间
陈明 黎江华
h) %
500×1000 0.5 □其他部位:
53000
论)等的说明(可附示
,使用风速仪测试系






专业工长(施工员)签名 专业承包安装单 位检查评定结果 合格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签名):
检查测试负责人签名

月 日
监理(建设) 单位验收结论
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名):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签名):

月 日
注:1.本《记录》每张只能填写一个防烟加压送风系统的测试记录。 2.本《记录》(一)~(二)配套使用。

防烟、排烟系统风量测试记录

防烟、排烟系统风量测试记录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原始记录
校核人:检测人:记录人:
填写说明:
1、每道风管系统应单独测试,按每台风机进行填写测试和记录;
2、检测部位可以填写设备编号、现场具体土建轴线或风机房编号;
3、设计风量为竣工图中的设计风量,不是风机铭牌上的风量;
4、附图中应简单画出防排烟系统风管平面布置草图、风口编号及风口风速测试点分布图,同时在风口测点分布图上必
须标注风向;
5、需复试的话应将两次检测的原始记录同时存入档案;
6、应有现场风口测试的影像资料。

注:
一、查看图纸部分:
检测部位、风机型号、电机功率大小、防护区的长、宽、高数据、设计风量等参数都必须查看图纸或现场实测。

二、现场检测部分:
1、风系统性质可以说明风口风速的最大值,送风口≤7m/s,排烟口≤10m/s;
2、风口尺寸可以确定风口风速测试点的点数是否符合要求;
3、通过各风口风速测试点的风速可以推断测试数据有没有造假;
4、平均风速为各风口风速的算术平均值;
5、单风口风量Qi=3600*Vp*S;
以上五条可以反映检测人员的理论知识、检测能力、检测是否规范等。

三、综合分析、判断部分:
1、通过各单个风口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偏差可以判定各风口是否平衡;(GB50243-2002第11.3.2条)。

2、通过总风量调试结果与设计风量的偏差可以判定总风量是否满足要求(GB50243-2002第11.2.3条)。

3、总风量必须大于防护区的换气量。

4、防烟系统总风量大于排烟系统总风量的50%
以上四条的综合判定,可以反映检测公司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系统功能的有效性。

防烟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测试记录

防烟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测试记录

防烟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测试记录
送风量测试记录: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地点:xxxx建筑物xxx层xx区xx房间
测试人员:xxx
1.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1)对送风风机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2)清理送风风机的进风口,确保畅通;
(3)检查送风管道的连接是否紧密;
(4)准备好测量仪器,包括风速计、温湿度计等。

2.测试过程:
(1)设置测试点:根据建筑物平面图,在需要测试的房间内选择一个
位置作为测试点;
(2)测量环境条件:在测试点处使用温湿度计测量室内温度和湿度,
并记录下来;
(3)测量风速:将风速计放置在测试点处,接通送风系统,记录下来
风速计的读数;
(4)重复测试:在不同时间段重复上述测量步骤,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3.测试结果:
测试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时间,室内温度(℃),室内湿度(%),风速(m/s
-----------,--------------,-------------,-----------
9:00,25,40,2.
9:30,26,42,2.
10:00,26,41,2.
...,...,...,..
4.结果分析:
基于以上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系统的平均送风量为2.5m/s,并在测试过程中稳定维持在该数值范围内。

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送风量没有明显影响。

5.结论:
经过测试,防烟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量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在测试过程中稳定可靠。

此次测试结果将作为防烟加压送风系统的性能评估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提供建筑物防火安全的保障。

消防加压送风系统测试记录(最新版)

消防加压送风系统测试记录(最新版)

监理(建设)单位
字栏Leabharlann 专业技术负责人施工单位 专业质量员
专业工长
广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编制
窗,关闭空调系统。所用仪器采用AVM-01型测速仪和DP1000-EB型数字压力计。
门规格 (m)
门洞风速测试(m/s)
1
2
3
4
5
风量
前室间 楼梯间
余压
余压
平均
6
7
8
9 10
(Pa) (Pa)
2.0*1.5*0.1 0.8 0.9 0.8 1 1.1 0.93 26000
25
50
5
0.8 1
1
/
/

消防加压送风系统测试记录
工程名称: 工程1
编号: 00-00-C5-001
施工单位
子分部(系统) 工程名称
送风系统
安装单位
xxx
项目负责人
xxx
系统名称
送风系统SF-5
测试日期
年月日
测试说明 测试楼层
首层
测风速时,关闭楼梯间与前室内的所有开门与开窗,关闭空调系统,仅开启模拟火灾及 其上下一层通向前室与楼梯间的防火门;测余压时,关闭楼梯间与前室内的所有开门与开

消防加压送风系统测试记录

消防加压送风系统测试记录

消防加压送风系统测试记录1.测试概述本次测试旨在验证消防加压送风系统在实际应急情况下的工作性能和稳定性。

测试内容包括系统的启动、运行、应急情况下的性能表现等。

2.测试环境测试地点:XX市消防局大楼测试时间:2024年12月1日上午9点至12点测试设备:消防加压送风系统主机、排烟系统、控制面板等3.测试步骤及结果3.1系统启动测试3.1.1手动启动在控制面板上设置系统为手动启动模式,并按下启动按钮。

观察系统的启动情况和声音,记录启动时间和启动过程中的任何异常情况。

结果:系统成功启动,启动时间为10秒,无异常情况。

3.1.2自动启动在控制面板上设置系统为自动启动模式,并模拟火警信号。

观察系统的启动情况和响应速度,记录启动时间和启动过程中的任何异常情况。

结果:系统成功自动启动,启动时间为5秒,响应速度较快,无异常情况。

3.2运行测试3.2.1压力运行测试调整系统的送风压力为标准模式,记录运行的压力值和系统工作声音。

结果:系统运行正常,工作压力为2.5MPa,工作声音低于60分贝,无异常情况。

3.2.2温度运行测试设置系统送风温度为40摄氏度,观察系统的送风温度和送风速度。

结果:系统送风温度达到设定温度,送风速度满足需求,无异常情况。

3.2.3性能稳定性测试在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对系统进行连续运行1小时的测试,观察系统的性能变化和温度表现。

结果:系统性能稳定,无明显变化,送风温度保持在设定值,无异常情况。

3.3应急情况测试3.3.1烟雾应急情况测试在系统运行状态下,向测试区域内注入烟雾,观察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排烟效果。

结果:系统迅速响应,启动排烟系统,烟雾迅速被排除,无异常情况。

3.3.2火焰应急情况测试点燃模拟火焰源,观察系统的响应速度和供氧效果。

结果:系统迅速响应,启动送风系统,火焰得到有效供氧,火势得到控制,无异常情况。

4.测试结论5.测试建议5.1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5.2在系统安装前,应进行全面的设计和评估,确保系统在各类应急情况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防排烟系统检测记录

防排烟系统检测记录
正常( )故障( )
9
正常( )故障( )
正常( )故障( )
正常( )故障( )
10
正常( )故障( )
正常( )故障( )
正常( )故障( )
11
正常( )故障( )
正常( )故障( )
正常( )故障( )
12
正常( )故障( )
正常( )故障( )
正常( )故障( )
13
正常( )故障( )
正常( )故障( )
正常( )故障( )
14
正常( )故障( )
正常( )故障( )
正常( )故障( )
15
正常( )故障( )
正常( )故障( )
正常( )故障( )
16
正常( )故障( )
正常( )故障( )
正常( )故障( )
17
正常( )故障( )
正常( )故障( )
正常( )故障( )
18
正常( )故障( )
防排烟系统检测记录
项目名称
外观检查
排烟机
送风机
排烟阀
送风阀
防火阀
管道
功能检查
序号
设备
名称
机械启动/停动
控制中心手动启动
自动联动
安装位置
1
正常( )故障( )
正常( )故障( )
正常( )故障( )
2
正常( )故障( )
正常( )故障( )正来自( )故障( )3正常( )故障( )
正常( )故障( )
正常( )故障( )
正常( )故障( )
备注:
检测人
日期
XXX消防工程安装有限公司XXX分公司技术服务部 第 页 共 页注:在设备名称栏内填写1-排烟机、2-送风机、3-新风机、4-排烟阀、5-送风阀、6-防火阀。

加压送风系统风速及余压调试记录

加压送风系统风速及余压调试记录

加压送风系统风速及余压调试记录一、引言加压送风系统在建筑物火灾自动防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运行,对风速及余压进行调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加压送风系统风速及余压调试的过程、结果及注意事项。

二、加压送风系统概述1.系统原理加压送风系统通过风机将新鲜空气送入建筑物内,使火灾发生时烟雾及时排出,为人员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系统主要由风机、风道、送风口、排烟口等组成。

2.系统组成(1)风机:为系统提供动力,驱动空气流动。

(2)风道:连接风机和送风口,输送空气。

(3)送风口:将风送入建筑物内。

(4)排烟口:在火灾时排出烟雾。

三、风速及余压调试目的1.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性通过调试,确保风机在各种工况下稳定运行,为系统提供持续、稳定的风量。

2.提高系统效率优化风速及余压参数,提高系统排烟效果,缩短疏散时间。

3.确保安全性防止火灾时烟雾侵入疏散通道,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四、调试过程及方法1.风速调试(1)调整风量:根据建筑物特性,合理设定风机的风量。

(2)检测风速:通过风速仪测量送风口的风速,确保符合规范要求。

(3)调整风机转速:根据实测风速,调整风机转速,使风速达标。

2.余压调试(1)测量系统压力:通过压力表测量系统各部位的压力。

(2)调整阀门开度:根据系统压力分布,合理调整阀门开度,平衡压力。

(3)平衡系统压力:通过调整阀门,使系统压力达到设计要求。

五、调试结果及分析1.风速达标分析:根据实测数据,分析风速达标的原因,如风机选型、送风口布置等。

2.余压达标分析:分析系统压力平衡的原因,如阀门调整、管道设计等。

3.系统运行稳定性分析:评估系统在火灾发生时的运行稳定性,提出优化建议。

六、注意事项1.安全操作:在调试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安全。

2.定期维护: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维修,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3.监测系统运行参数:实时监测系统运行参数,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七、结论通过对加压送风系统风速及余压的调试,保证了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运行,为人员疏散提供安全保障。

【工程常用表格】防烟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测试记录(2)

【工程常用表格】防烟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测试记录(2)
防烟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测试记录(二)
(按“压差法”测试计算加压送风量专页)
GD3010270-2
1.按保持疏散通道需有一定正压值的方法(即压差法)计算加压送风量公式: l=0.827A× ×3600 (l≮l,即为符合要求)
式中:l—规范或设计规定的送风量(/h,详见下表);l—加压送风量(/h);0.827—漏风系数;A —总有效漏风面积(㎡),A=∑×W(或∑×W),∑—与本系统相关的防烟疏散门或电梯 门周边总长度(m),W—与本系统相关的防烟疏散门缝平均宽度(m),W—与本系统相关的电梯 门缝平均宽度(m);n—指数(一般取n=2);1.25—不严密附加系数;3600—时间换算系数(1h= 3600S);△P—被防烟疏散门或电梯门分隔的两区域的压力差(Pa) 2.国标关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的防火规范中规定的加压送风量l值按下表所列 系统负担 送风部位 的楼层数 送风量 (/h) 25000~ 30000 送风部位(防烟 楼梯间及其合用 前室分别送风) 防烟楼梯间 送风量 (/h) 16000~20000 消防 电梯 间前 室 送风 部位 送风量 (/h) 15000~ 20000 送风量 (/h) 22000~ 27000
防烟楼梯 合用前室 13000~16000 送 间(前室 风 防烟楼梯间 20000~25000 不送风) 35000~ 22000~ 28000~ 量 20~32层 40000 27000 32000 合用前室 18000~22000 计 算 公 注:(1)上表中的送风量按开启2.00×1.60(m)的双扇门确定。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乘以0.75计算;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风量应乘以(1.50~1.75)计算。通过门洞断面的风速V宜为: 式 0.7~1.2m/s(不宜小于0.7m/s)。 、 参 (2)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的加压送风量应由设计计算或按上 数 表的规定确定。当设计计算的送风量与上表所列的值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 的 (3)送风量的上、下限值选取应根据楼层数、风道材料、防火门漏风量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 测 (4)超过32层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其防烟加压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试 (5)封闭避难层(间)的防烟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间)净面积每㎡不小于30/h计算。 、 选 取 3.相关参数测试选取/计算结果(见下表所列) 及 规范 门分隔两区域的压力 防烟疏散门 电梯门 计 (或 差△P 计算送 算 设计) 指数 总有效漏 总有效漏 高压区 低压区 △P= 风量l 门周边总 门缝平均 门周边总 门缝平 规 n 风面积A 气压 风面积A 气压 P(/h) 长 ∑ 宽度W 长∑ 均宽度 定送风 =∑× P P =∑× P (m) (m) (m) W(m) 量 W(㎡) (Pa) (Pa) W(㎡) (Pa) l(

防烟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测试记录按“压差法”测试计算加压送风量专页

防烟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测试记录按“压差法”测试计算加压送风量专页
防烟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测试记录按“压差法”测试计算加压送 风量专页
1.按保持疏散通道需有一定正压值的方法(即压差法)计算加压送风量公式: (l1≥l,即为符合要求)
A-总有效漏风面积(㎡),A=ΣL×W3(或ΣL×W4)ΣL-与本系统相关的防烟疏散门或电梯 门周边总长度(m),W3一与本系统相关的防烟疏散门缝平均宽度(m),W4一与本系统相关的 电梯门缝平均宽度(m);n-指数(一般取2);1.25-不严密附加系数;3600-时间换算系数(1h=
22000~ 27000
28000~ 32000
计 注:(1)上表中的送风量按开启2.00×1.60(m)的双扇门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风量应乘以(1.50~1.75)计算。通过门洞断面的风速V宜为:
公 0.7~1.2m/s(不宜小于0.7m/s)。
防烟楼梯间
合用前室
防烟楼梯间
合用前室
送风量l
16000~ 1230000000~ 201060000~ 0 1285000000~
22000
送风 部位
消防 电梯 间前

送风量
l 防烟楼梯
间采用自 15000 然排烟,
~ 前室或合 20000 用前室不 22000 具自然排
~ 烟条件时 27000
送风量l
3600S);△P-被防烟疏散门或电梯门分隔的两区域的压力差(Pa)
2.建筑设计防火相关的标准规范中规定的加压送风量l(按下表所列)
系统负 担的楼 层数
送风部 位
送风量l
<20层 防烟楼 梯
25000~ 30000
送 风
20~32 层
间(前室 不送风)
35000~ 40000

送风部位(防烟 楼梯间及其合用 前室分别送风)

70防烟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测试记录

70防烟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测试记录
防烟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测试记录(三)
(按“流速法”测试计算加压送风量专页)
1.按开启起火楼层疏散通道时相对保持门洞处风速的方法(即流速法)计算加压送风量公式:
门洞断面平均风速 ( m/s,至少取5个测点风速的算术平均值 );∑F —同时开启的门断面面积之和(㎡),∑F=F×n , F—每樘开启门的断面面积(㎡),n—同时开启的门数量( 樘,本系统负担楼层数<20层时,取n=2; ≥20层时,取n=3)
量 计 算 公
注:(1)上表中的送风量按开启2.00×1.60(m)的双扇门确定。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乘以0.75计算;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风量应乘以(1.50~1.75)计算。通过门洞断面的风速V宜为: 0.7~1.2m/s(不宜小于0.7m/s)。
式 、
(2)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的加压送风量应由设计计算或按上表 的规定确定。当设计计算的送风量与上表所列的值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
防烟楼梯间 合用前室
防烟楼梯间 合用前室
16000~20000 13000~16000 20000~25000 18000~22000
消防 电梯 间前

15000~ 20000
22000~ 27000
采用自然排 烟,前室或 合用前室不 具自然排烟
条件时
22000~ 27000
28000~ 32000
(m/s)
每樘门面 积 F(㎡)
同时 同时开门 开门 面积之和 数n 送
风量 l
对测试(计算)送风量评定结果:
0
0
备注(规范或设计规定值,以及其它相关的参数测试、选取、计算等说明):
2.国标关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的防火规范中规定的加压送风量l值按下表所列

94 防烟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测试记录(二)(按“压差法”测试计算加压送风量专页) GD3010270-2

94 防烟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测试记录(二)(按“压差法”测试计算加压送风量专页) GD3010270-2
防烟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测试记录(二)
(按“压差法”测试计算加压送风量专页)
GD3010270-2 0 1.按保持疏散通道需有一定正压值的方法(即压差法)计算加压送风量公式: 1
系统负 担 的楼层 <20层
送风部 位 防烟楼 梯 间(前 室 不送 风)
送 20~32 风 层 量 计 算 公 式 (2)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的加压送风量应由设计计算或按上 、 表的规定确定。当设计计算的送风量与上表所列的值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 参 (3)送风量的上、下限值选取应根据楼层数、风道材料、防火门漏风量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 数 (4)超过32层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其防烟加压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的 测 试 3.相关参数测试选取/计算结果(见下表所列) 、 选 防烟疏散门 电梯门 取 及 计 算
送风量 送风部位(防烟 送风量 送风 送风量 送风量 楼梯间及其合用 防烟楼梯 部位 前室分别送风) 间采用自 16000~20000 25000~ 防烟楼梯间 15000~ 然排烟, 22000~ 消防 前室或合 27000 30000 合用前室 13000~16000 电梯 20000 用前室不 间前 具自然排 20000~25000 35000~ 防烟楼梯间 22000~ 28000~ 室 烟条件时 40000 27000 32000 合用前室 18000~22000
对测试(计算)送风量评定结果:
0
0
备注(规范或设计规定值,以及其他相关的参数测试、选取、计算等说明):
计计算或按上

防烟加压送风系统正压测试记录2

防烟加压送风系统正压测试记录2
防烟加压送风系统正压测试记录
001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分部/子分部/分项 (系统/子系统) 施工依据文件名称及编号 质量验收依据文件名称及编号 检测日期:
与检测(调试)、验收相关的设 计文件(图)/产品技术文件 (图)的名称及编号
工程1 检验批编号 施工部位 最小/实际 抽样数量 新验收部位1
检测调试说明:
综合评价结论/备注 施工单位检测调试负责人 监理(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项目专业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负责人):
专业工长
专业质检员
施工班组长







测试计量器具(仪表、仪器)及其附属设备(器具)的名称/型号、规格/量程/分辨精度/出厂编号/制造 厂商/其他要素:
送 风 机 送 风 口
名称/型号、规格: 风压(Pa): 风量(标]: 名称/型号/规格(宽×高,mm): 型式/启闭控制方式: 安装部位[楼层(或标高)/平面坐标]: 系统名称/编号: 设计总送风量(m/h): 层~ 层(共 层)的: 防烟电梯前室/ 防烟 有效送风面积(m):
系 统 要 素
规 范 或 设 计 要 求
本系统供给
楼梯前室/ 防烟楼梯间/ 防烟避难层(间)/ 其他防烟部位: 的加压送风。 规范(或设计)要求防烟部位的正压值(Pa): 电梯前室: / 楼梯间: 其他防烟部位(详上列): / 防烟避难层(间): / 楼梯前室: / 。

防排烟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施工检查记录表

防排烟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施工检查记录表

防排烟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施工检查记录表1. 项目信息•项目名称:_________•项目地点:_________•施工单位:_________•检查人员:_________•检查日期:_________2. 检查内容2.1 防排烟系统施工检查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备注排烟风机及通风管道排烟口及防火阀门排烟法兰连接排烟口周边设施排烟系统电气连接排烟系统的开闭控制排烟系统的制动和排除故障2.2 空气调节系统施工检查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备注新风机及通风管道新风口及新风调节阀新风法兰连接新风系统电气连接新风系统的开闭控制冷却水系统冷却水法兰连接空气调节系统的测试3. 检查结果及处理意见3.1 防排烟系统施工检查•排烟风机及通风管道:_____________(检查结果),_____________(处理意见)•排烟口及防火阀门:_____________(检查结果),_____________(处理意见)•排烟法兰连接:_____________(检查结果),_____________(处理意见)•排烟口周边设施:_____________(检查结果),_____________(处理意见)•排烟系统电气连接:_____________(检查结果),_____________(处理意见)•排烟系统的开闭控制:_____________(检查结果),_____________(处理意见)•排烟系统的制动和排除故障:_____________(检查结果),_____________(处理意见)3.2 空气调节系统施工检查•新风机及通风管道:_____________(检查结果),_____________(处理意见)•新风口及新风调节阀:_____________(检查结果),_____________(处理意见)•新风法兰连接:_____________(检查结果),_____________(处理意见)•新风系统电气连接:_____________(检查结果),_____________(处理意见)•新风系统的开闭控制:_____________(检查结果),_____________(处理意见)•冷却水系统:_____________(检查结果),_____________(处理意见)•冷却水法兰连接:_____________(检查结果),_____________(处理意见)•空气调节系统的测试:_____________(检查结果),_____________(处理意见)4. 检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检查结论)5. 检查人员签名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烟疏散 宽(W)×高(H)(m): 门 电梯门 宽(W)×高(H)(m):
检测(调试)方法(含仪器、设备、装置等)、程序、过程工况和参数(指标)变化及结果(结论)等的说明(可附示图 或照片,可附页说明):
专业工长(施工员)签名 黄本岗 专业承包安装单 位检查评定结果 符合要求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签名): 监理(建设) 单位验收结论 同意验收
施工执行的技术标准(含企 业的工艺规程、工法等)名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 称及编号 与检测(调试)、验收相关 暖通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的 设计文件(图) /产品技术 测试时间 2017 年 9 月 28 1.04 日9 时0 分至 2017 年 9 月 28 日 12 时 35 ~ 38 ℃/相对湿度: 35 ~ 分(共 3 45 % h)
测试环境 大气压力: 1.03 ~ 本系统名 称:
kPa /气温: 层,
幢 负一层,负二层 加压送风系统
(本系统共负 担
1
层防烟加压送风)
本系统设计 规范(或设计)要 37350 1 0 / 0 总 求的正压值(Pa) / 送风量( 800*800 立式多叶送风口 型号 规格尺寸(宽×高,mm) (+250) 名称 加 有效送风面积(㎡) 压 型式/启闭控制方式 常闭,电动和手动控制 送 幢 号: 负一层,负二 层, , 风 安装 口 部位 座标位置: 每层电梯前室 加 压 送 风 机 名称 安装 部位 JS-52-WM-1 幢 号: 座标位置: , 型号 2 层/ 屋顶 ;门缝平均宽度W(m): 门缝平均宽度W(m): ;各层共计樘数: ;各层共计樘数: 风压(Pa) 809 风量(/h) 37350
防烟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测试记录(一)
GD3010270-1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所属子分部(系统)工程名 称 /分项(子系统)工程名称 相关的施工部位 (层、区、段、房、室) 总承包施工单位 专业承包安装单位 深圳市万科云城(三期)C区地下室 通风与空调 负一层、负二层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深圳市锦炬消防机电工程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项目负责人 李广益 项目负责人 黄东辉
检查测试负责人签名
张卫兵

月Hale Waihona Puke 日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名): 年 月 日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签 名): 注:1.本《记录》每张只能填写一个防烟加压送风系统的测试记录。 2.本《记录》(一)~(三)配套使用。可在“压差法”和“流速法”中选取其一,进行测试(计算)加压送风量 。 3.防烟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的测试和本《记录》的填写,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 —95,2005年版)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相关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