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基础和综合
公共科目和艺术基础综合
公共科目和艺术基础综合
公共科目和艺术基础综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别如下:
1. 公共科目:通常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或机构中普遍开设的科目,它们通常是各个专业都需要学习的基础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这些科目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 艺术基础综合:这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它通常包括对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对于艺术创作和批评方法的掌握。
通过学习艺术基础综合,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念、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相关的专业书籍或咨询相关人士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艺术硕士考研艺术综合《艺术学基础知识》
艺术硕士考研艺术综合《艺术学基础知识》在艺术硕士考研中,艺术综合科目《艺术学基础知识》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艺术学基础知识是艺术学研究的基础,它涵盖了广泛而深入的领域,包括艺术理论、艺术史以及艺术与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就艺术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考试内容以及备考建议展开论述。
一、艺术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艺术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艺术硕士考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艺术学基础知识是艺术研究的基石,它有助于考生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批评和分析,提高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
其次,艺术学基础知识能够拓宽考生的艺术视野,了解不同艺术领域的发展和演变,并从多个层面审视艺术现象。
再次,艺术学基础知识对于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有积极作用,因为它能够为考生提供专业的知识支持,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创作出符合艺术规律和风格的作品。
二、考试内容考生在备考《艺术学基础知识》时,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 艺术理论:包括艺术创作理论、艺术鉴赏理论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个时期的艺术理论,包括古代艺术理论、现代艺术理论等,并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理论对艺术实践的影响。
2. 艺术史:涵盖了世界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艺术发展史。
考生需要熟悉各个时期的艺术流派、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了解艺术发展的脉络和趋势。
3. 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社会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考生需要了解艺术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艺术的塑造。
同时,还需要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的热点问题和趋势,如数字艺术、媒体艺术等。
三、备考建议备考《艺术学基础知识》时,考生可以参考以下建议:1. 宏观把握:从整体上把握艺术学基础知识的体系结构,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逻辑,形成全局观。
2. 阅读经典文献:通过阅读艺术理论的经典文献,如《艺术的艺术》、《艺术创造的本质》等,提高对艺术理论的理解和把握。
3. 多角度比较: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共性和差异性,培养对艺术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
论走向综合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
握 。但 是并 没有 达到 预期 的 目的 ,多 少年 来 ,我 国教 育培 养 的人 才 中 ,艺术 类专 业人 才在 基 础教 育阶 段并 没 有取 得较 好 的效 果 , 向,塑造 未来社 会所 需 要的全 面发 展 的人才 。 其他 人才 的艺术 素养 方面 也 十分 不容 乐观 ,艺术 教育 成 了真 正的 在艺 术价 值 方面 让 学生 感受 美 、欣 赏美 和创 造美 。基 础 教育 升 学应试 的牺牲 品 。在 当今 的社 会所 需要 的 是综 合型 人才 ,而从 阶段 艺 术课 程重 视学 生 在艺 术学 习 中感 受美 、欣 赏美 和创 造 美的
新 的 艺 术课 程 的价 值 ?这 些 问题 的探 索直 接 与 新 课 程 中 艺术 教 育的 实 育 课程 改 革 的原 则 “ 先立 后破 ”。在现 在 的条 件 下,不 能 一切都 验 效果有 关,直接与新课程 能不能推广普及有关 ,因此研 究这些 问题 推 翻 ,要 一步 一步 的 用新课 程 取代 旧课 程 ,通 过试 验和 推广 ,吸 无疑将 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 实践价值 。 取 可取 的经 验 ,来慢慢 的达 到综 合 。
关键 词 :教 育改革 ;艺术教 育改革 ;艺术教 育发 展 ;艺术教 育
分科 综合 新 课 程
关 于 教 育 改 革 来 说 莫过 于 素 质 教 育 和 应 试 教 育 。 改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基础 教育 在全 面 发展 ,取 得辉 煌 成就 的 同时 ,还 存在 着 一些 问题 。由于 目前 我 国基础 教育 总体 水 平还 不 高 ,课 程 不能 完全适 应 时代 发展 的需 要 ,而导 致 “ 应试 教 育 ”愈演 愈烈 。在 2 O 世 纪8 年代 后期 及整 个9 年 代 ,我 国对基 础 教育 领域 中普 遍 存在 O 0 的 “ 试教 育 ”进行 批判 与 反 思 ,并 对基 础 教育 领域 中如 何 实施 应 素 质教 育 的 问题 进行 了实验 与创 新 。2世 纪 初期 ,世 纪之 交 ,在 l 总结教 育 改革 的成 功经 验和 分析 我 国社会 和 经济 发展 需求 的基 础 上 ,从 素质 教育 理念 的提 出到新 一轮 基础 教 育课 程 改革 的实 施 , 拉 开 了我 国教 育改 革 的新的一 幕 。 为 了真 正落 实和 贯彻 素质 教 育 的基本 理 念 ,国家 于2 0 年推 01
多媒体艺术画面基础综合知识
一、平面(píngmiàn)构成的要素1、平面(píngmiàn)构成是设计的基础,是指在二维平面将自然界中的复杂图案解构(jiěɡòu)为点、线、面这三种最基本的构成元素,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
2、在构成(gòuchéng)中点、线、面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形象。
由于(yóuyú)点、线、面的多种不同的形态结合和作用,就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形象。
3、点是构成变化。
面积越小,点的感觉越强,越大则面的特性增强。
4、点的特点面积细小,在画面中能吸引视线,形成视觉中心两个点或多个点会产生来回移动的感觉,具有视觉运动感具有自由、躁动、活泼的视觉特点4、点的构成方式:等点构成、差点构成、网点图形5、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具有位置、方向与和长度的一种几何体。
线更强调方向与外形。
线有长短、宽度和面积。
随着线的宽度的增加就会使人感觉到面的感觉6、线的分类及特性:直线:水平线,垂直线,交叉线,发射线,斜线。
直线具有男性的特征,它有力度、相对稳定,明快、简洁、力量、通畅、有速度感和紧张感水平线的特性:安定、左右延续、平静、稳重、广阔、无限。
垂直线的特性:下落、上升的强烈运动力。
斜线的特性:倾斜、不安定、动势。
发射线的特性:围绕圆心,由内向外逐渐迸发出强烈的冲击力曲线:弧线,抛物线,旋涡线,波浪线,自由曲线、虚线锯齿线。
曲线则具有女性化的特点,具有柔软、优雅的感觉。
丰满、感性、轻快、优雅、流动、柔和、跳跃、节奏感强。
6、面是线移动的轨迹。
点的密集或者扩大,线的聚集和闭合都会生出面。
面是构成各种可视形态的最最基本的形。
在平面构成中,面具有长度、宽度和形状。
它在轮廓线的闭合内,给人以明确、突出的感觉。
7、面的分类及特性:几何形的面:如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图形、五角形、矩形等。
艺术基础知识
艺术基础知识第一节艺术的本质和起源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关于艺术起源的六种观点艺术本质第二节艺术的主要门类艺术类型的划分主要艺术门类第三节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层次艺术作品的意境和风格艺术流派与思潮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第四节艺术创作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创作的方法艺术创作的心理机制和思维方式第五节艺术接受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艺术鉴赏艺术的社会功能第六节美术的主要理论与观点美术的概念及特点美术的性质美术的价值美术的主要类别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第一节艺术的本质和起源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影子说”,“艺术是影子的影子”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中国古典文学“文以载道说”。
(2)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的天才创造物,是“自由的艺术”,自由为艺术的精髓,这点上与游戏相通。
尼采《悲剧的诞生》,将日神精神的“梦”和酒神精神的“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3)模仿说和再现说:艺术是对社会现实的模仿与再现,其真实性甚至可以高于生活。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艺术魔法的不仅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更有内在本质与规律;车尼尔雪夫斯基:“没事生活”。
认为艺术完全是现实生活的客观再现。
(4)情感表现说:艺术是用外在的材料表达艺术家的内心的情感。
代表人物:列夫托尔斯泰,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的起源。
(5)实践论: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
艺术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并改进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式,并且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特殊的规律与独立的价值。
(艺术不是一种赏玩之物,而是一种生活的必须。
它的存在形式在本质上不是为装饰消遣)关于艺术起源的六种观点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及其代表性人物: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表现说、艺术起源多元决定论。
综合知识艺术学类基础综合
马克思从艺术的起源以及主客体的关系上做了深刻的分析,阐明了艺术生产的三个主要 内容:主客观统一、艺术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艺术系统的完整性。
“艺术生产” 理论对于揭示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特 点, 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的 理论依据。
在贝尔看来,审美的情感不同于生活中的情感,只是一种纯形式的情感,人们在审美时, 不需要生活的观念和激情,只需要对形式、色彩感和三度空间的知识,审美是超然于生活之 上的。基于这种认识,贝尔否定叙述性的艺术品,认为这类作品只具有心理、历史方面的价 值,不能从审美上感动人。他尤其称赞原始艺术,认为原始艺术通常不带有叙述性质,看不 到精确的再现,只能看到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之有意味,是因为形式后面隐藏着物自体和终 极实在本身。艺术家的创作目的,就是把握这个“终极实在”,人们不能靠理智和情感来把 握这个“实在”,只能在纯形式的直觉中,才能把握它。贝尔的假说对西方现代派艺术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的艺术本质观
(一)艺术是满足人类需要的精神生产
人类社会生活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大组成部分。为满足这两种生 活所分别进行的生产活动,称作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
(1)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2)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的精神文明。其中, 为了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诞生了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生产,它的成果构成了人 类 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物”罢了。这样一来,“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 的工具而已。显然,这种“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中传考研综合考试 艺术学基础知识
为了便于考艺术类专业同学复习,我们按照综合考试【艺术学】的考试大纲要求,专门整理了中外艺术基本知识,方便大家记忆。
首先是西方音乐史的部分。
一。
古代与中世纪西方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罗马。
最发达的是他的音乐理论,那个时代的音乐比较简单,主要是单声部形态.公元5世纪到14世纪,西方音乐进入中世纪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基督教宗教礼拜音乐,有格利高里圣咏、赞美诗等.12世纪左右,复调音乐开始传播,记谱法、唱名法以及调式体系也逐渐成熟。
二.文艺复兴时期(15--16世纪)起点:英国和欧洲大陆偏北地区这个时期音乐的主要风格样式是声乐复调,主要是无伴奏的多声部歌唱。
16世纪是文艺复兴的音乐成就最高时期,除了宗教音乐外,世俗音乐也得到很好的发展,16世纪法国尚松和意大利牧歌就是这种音乐的典范。
晚期文艺复兴音乐的中心逐渐转向意大利,罗马乐拍的帕勒斯特里那的无伴奏声乐浮雕将文艺复兴宗教音乐推向顶峰.三。
巴洛克时期(1600—-1750年)特点:1.这个时期,复调音乐达到巅峰,代表新趋势的主调音乐正在新起。
巴洛克音乐是以一些大型声乐题材的登场拉开序幕的,歌剧、清唱剧、康塔塔这些完全不同于文艺复兴的声乐体裁是巴洛克风格的标志.2。
器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歌剧产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第一部歌剧:《奥菲欧》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巴洛克晚期,音乐逐渐从意大利向德奥转移。
重要人物:德国作曲家J。
S巴赫和亨德尔巴洛克时期著名作曲家及作品:J。
S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将各种风格的曲子都创作到极高的水平.除歌剧外,他涉及到几乎所有的音乐领域:管风琴、古钢琴、奏鸣曲、协奏曲,以及声乐的康塔塔、受难乐等。
作品:《布兰登堡协奏曲》《马太受难乐》《b小调弥撒》等亨德尔(1685—1759)德国作曲家前期创作主要是歌剧,共46部,后期转向清唱剧创作,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作品:《弥赛亚》(清唱剧)四。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下半叶)古典时期最重要的成果是交响曲、奏鸣曲、室内乐等.在声乐上也有建树,莫扎特的歌剧和海顿的清唱剧是古典主义声乐的最成功作品.古典时代的音乐一般比较客观、含蓄、节制而有分寸,因而得到广泛的赞誉。
综合文化基础知识
综合文化基础知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历史的瑰宝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拥有丰富的文化基础知识,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提升个人素养,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增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文将从综合的角度,介绍一些关于艺术、历史、哲学和文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艺术基础知识1.绘画艺术:绘画是一种通过线条、色彩和构图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了解绘画的基本元素和技法,如明暗、画面构图和色彩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绘画作品。
2.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声音的组合和节奏的编排传达情感和思想。
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如音阶、节拍和乐器分类等,可以提升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水平。
3.舞蹈基础知识: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姿势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了解舞蹈的基本功、舞蹈类型和基本舞步,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舞蹈表演。
二、历史基础知识1.世界历史概览:了解世界历史的大致脉络,比如古代文明的兴衰、现代国家的形成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当今世界格局。
2.中国历史要点: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了解中国历史的一些重要时期和事件,如夏商周的兴衰、秦汉的统一和明清的王朝更替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的发展脉络。
3.世界文明互动: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给人类文化带来了独特的发展。
了解世界各大文明的互动,如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丝绸之路的贸易和文化传播等,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三、哲学基础知识1.哲学思想流派: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类及其认识的基本问题的研究,了解不同哲学流派的代表性思想,如柏拉图的理念论、康德的启蒙思想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等,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人生和社会的意义。
2.伦理学基本原则:伦理学研究人类行为和道德规范,了解一些基本的伦理学原则,如道德相对主义、功利主义和伦理形式主义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地分析和判断伦理问题。
四、文学基础知识1.文学流派和经典作品:文学是言语艺术的一种,通过语言的表达来表现情感和思想。
论走向综合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
论走向综合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摘要: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这次改革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课程正在由分科课程向综合课程发展时,艺术类课程全部将实行综合课。
如何理解艺术类课程由分科向综合的发展?如何认识新艺术课程与传统艺术课程的关系?如何理解新的艺术课程的价值?这些问题的探索直接与新课程中艺术教育的实验效果有关,直接与新课程能不能推广普及有关,因此研究这些问题无疑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艺术教育分科综合新课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全面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课程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及整个90年代,我国对基础教育领域中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进行批判与反思,并对基础教育领域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进行了实验与创新,而且,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是同时进行的,这就从根本上区分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两种不同的教育发展之路。
世纪之交,在总结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分析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从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拉开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新的一幕。
为了真正落实和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国家于2001年推行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在新课程改革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课程由原来的分科课程日益向综合课程全面过渡。
一、原因:分科与综合的选择传统的艺术类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主要是指音乐课程与美术课程,在学校的设置中,也是以音乐课与美术课的教学为标志的,重点在传授这两门艺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它和我国长期以来的基础教育中的双基论是一致的,着重强调的是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与掌握。
但是这种艺术教育的成绩却是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多少年来,我国教育培养的人才中,艺术类专业人才在基础教育阶段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他人才的艺术素养方面也十分不容乐观,艺术教育成了真正的升学应试的牺牲品。
艺术设计主要学什么
艺术设计主要学什么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技能。
艺术设计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艺术基础。
艺术基础是艺术设计学习的基础,包括色彩学、构图学、素描、绘画技法、人体结构学等。
通过学习艺术基础,能够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美术基本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其次是设计理论。
艺术设计要求有一定的美学理论基础,要能够理解设计的原理和规则。
学习设计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设计思维,培养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再次是设计技术。
艺术设计学习还要掌握一些专业的设计软件和工具的使用,如Photoshop、Illustrator、CAD等。
学习设计
技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设计理念,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另外,艺术设计学习还包括学习艺术史和设计史。
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和研究过去的艺术和设计作品,为今后的创作提供灵感和借鉴。
最后,艺术设计学习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参加各种设计比赛、展览和实践活动,可以锻炼自己的设计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艺术基础、设计理论、
设计技术、艺术史和设计史,以及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在艺术设计领域的竞争力。
艺术综合基础知识
艺术综合基础知识一、介绍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许多不同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摄影等。
了解艺术综合基础知识对于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艺术的起源、流派和风格、艺术家以及艺术作品的分析等方面,介绍艺术综合基础知识。
二、艺术的起源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当时的人们通过壁画和雕塑等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也逐渐演变成多种形式。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雕塑和建筑成为了主要的艺术形式。
中世纪的欧洲,宗教艺术开始盛行,并融入了很多宗教元素。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呈现出了更多的个人表达和自由创作。
从此以后,艺术的发展就像一条不断延伸的河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
三、艺术流派和风格艺术流派是指在特定时期或特定地区出现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艺术流派通常与特定的理论观念和艺术实践方式相关联。
例如,印象派是19世纪末期在法国兴起的一种艺术流派,其着重描绘光线和色彩变化。
另一个例子是立体主义,它强调物体的多个视角和几何形状。
不同的艺术流派代表了不同的艺术思潮和创作方式。
艺术流派之下,又有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指在一个流派内部,艺术家所采用的特定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
例如,莫奈是印象派的一位知名画家,他运用快速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来表现自然景观。
梵高则是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充满了个人情感和夸张的表现形式。
不同的艺术风格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体验。
四、艺术家的作用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推动力。
他们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
艺术家可以是画家、音乐家、舞者或者演员,他们的创作过程通常需要深入的思考和广泛的观察。
艺术家还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影响社会和塑造社会文化。
同时,熟悉艺术家的背景和艺术思想也有助于理解和欣赏他们的作品。
例如,莫奈的作品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影响,而梵高受到日本版画和印度绘画的启发。
通过了解艺术家的背景和艺术风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们的作品。
艺术学基础知识
艺术学基础知识一.音乐第一章音乐概述(音乐的特性,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音乐,音乐的功能)1。
特性:①音乐解释: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
②声音艺术,声音材料的非语义性特征非描绘性艺术,通过时间展开音响构成的各种要素,激发和呼唤听者的情绪,意志,情感。
形式的艺术注重形式和结构2.发展进程中的音乐①原始时代:萌芽状态的音乐:实用大于审美起源:音乐具有混生性(音乐舞蹈诗歌美术)远古音乐形态:集体歌舞,长篇史诗,对歌,号子等。
②奴隶社会:音乐功能的变化(等级制度)乐器是王权和财富的象征功能:娱乐性功能,道德教化功能。
代表:《诗经》“国风”③封建时代:音乐类型和功能多样化音乐艺术成就:音乐各门类分工的细化; 专门从事音乐活动的音乐家和表演音乐的场所数量增加。
积极影响:音乐生活繁荣,音乐体裁和作品多样化。
特殊成果:宗教音乐的发展,寺庙和教堂成为宗教音乐中心。
音乐主要创造者:农民和手工业者④工业文明时代:背景:艺术创作的特征:生产力的发展;摆脱神权,尊重人道和个性解放。
创造者:市民阶级(表现手段,理论研究,记录与传播方式)特殊成果:20世纪音乐异化现象特征:以新技术和新实验为主(录音与电子技术),颠覆音乐创作基本规律和审美思维。
音乐表现可能性与音乐受众迷茫困惑的冲突影响:唱片业发展,音乐物化和工业化生产,推动音乐商品化.总结:音乐全球化和多元化3.音乐功能(认识,教育,审美,实用)①认识:音乐认识的过程:认识音响运动——认识民族特色,时代风格,体裁样式,情绪情感——音乐中的音型与现实事物音响特征相似,联想某种现象或生活场景。
(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认识功能增强)②教育:途径:乐曲表现的情感和情绪感染听众形式:无标题音乐:侧重形式美,通过音乐自身运动展示情感变化。
(潜移默化的教化)标题音乐: 教育目的性明确,政治,道德伦理教育明显教育功能具有间接性③美育:体现:身心愉悦,陶冶情操,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36艺术基础708艺术基础
336艺术基础708艺术基础一、336艺术基础的介绍1.1 336艺术基础是指在美术学院中所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艺术创作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1.2 在336艺术基础课程中,学生将学习素描、色彩、构图等基本艺术技能,以及了解艺术史、艺术理论等相关知识。
1.3 336艺术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艺术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艺术修养的关键。
二、708艺术基础的介绍2.1 708艺术基础是指在设计学院中所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2.2 在708艺术基础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三维造型、平面设计、视觉传达等基本设计技能,以及了解设计理论、设计史等相关知识。
2.3 708艺术基础课程是学习设计专业课程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设计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336艺术基础和708艺术基础的比较3.1 目的不同336艺术基础注重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强调艺术的表现和创造。
708艺术基础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强调设计的理念和实践。
3.2 内容有别336艺术基础主要涵盖素描、色彩、构图等基本绘画技能的训练,以及艺术史、艺术理论等相关知识的学习。
708艺术基础则主要包括三维造型、平面设计、视觉传达等基本设计技能的培养,以及设计理论、设计史等相关知识的了解。
3.3 对学生要求不同336艺术基础更注重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708艺术基础则更注重学生对设计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4 重点不同336艺术基础更重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表现和感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708艺术基础则更注重学生对设计作品的创新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设计感和审美品位。
四、336艺术基础和708艺术基础的共同点4.1 都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论是336艺术基础还是708艺术基础,都注重学生对基础理论和技能的掌握,为将来的艺术创作和设计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艺术基础
• 1.艺术起源于“模仿”。
•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 “模仿”。他说:“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 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黄莺等歌唱的 鸟学会了唱歌”。 • 亚里士多德: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 • 《管子》中讲到:音乐是模仿动物的声音而来 的,“宫商角徵羽”五音中, “凡听羽,如鸟 在林。凡听宫,如牛鸣窌中。凡听商,如离群 羊”等等。
• 物质生产劳动可以说是艺术起源 的根本原因,但是,艺术的产生 却不能简单地完全归结为劳动 • 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来看,生产 劳动显然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 ,但是,艺术起源又是一个十分 复杂的问题,他很可能是多因的 ,而并非单因的,是多元的,而 不是单一的。
二,艺术的分类
• 艺术分类的意义: 由于艺术分类的原则和角度不 同,在近现代艺术理论中出现 了多种分类的方法。通过揭示 各门艺术自身的独特性和发展 规律,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物 质媒介和艺术语言,从而更加 深入的认识和掌握各门艺术的 审美特征和美学实质,进一步 推动各门艺术的提高和发展。
分类
• 1.以存在方式为依据: • A 时间艺术: 音乐、文学等 • B 空间艺术: 绘画、雕塑等 • C 时空艺术: 戏剧、影视
• 2.以对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 • A 听觉艺术: 音乐 • B 视觉艺术: 绘画、雕塑等 • C 视听艺术: 戏剧、影视
• 3.以艺术作品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方式为依据: • A 再现艺术: 绘画、雕塑、小说等 • B 表现艺术: 音乐、舞蹈、建筑等 • C 再现性表现艺术: 戏剧、影视
中塑造的成功的人物形象。 广义上包括:典型人物、典型事 件、典型环境等。 17世纪以前,典型说主要停留于 类型说的范畴,强调形象的普遍 性和类型性;18世纪以来,典型 说开始注重艺术形象的个性。
2017中国传媒MFA真题《艺术基础》《艺术综合》
艺术基础
一、名词解释(9×5)1悲剧
2艺术起源之劳动说
3《文心雕龙》
4艺术风格
5主题
二、简答题(15×3)
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如何处理好精神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关系。
2艺术传播的特点。
3何谓"灵感"?
三、论述题(30×2)
1选择一个艺术批评标准体系结合具体作品进行阐述。
2谈谈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艺术综合
一、名词解释(9分×5)
1新秧歌运动与秧歌剧
2京韵大鼓
3戏剧冲突
4莎士比亚
5民间工艺
二、简答题(15分×3)
1网络直播发展迅速,但是低俗化倾向也十分严重,你认为网络直播中应该如何处理娱乐和审美的关系?
2任选一个音乐类选秀节目,论述其艺术风格的形成。
3电影与音乐的关系
三、论述题(30分×2)
1当今艺术创作存在哪些问题?其中与艺术家的素质有何关系?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2当今电视综艺和电视剧以年轻受众为主进行传播,对"网生代"的年轻受众追求近乎白热化,谈谈你认为电视节目应该具有怎样的策略和手段进行宣传。
文职艺术基础综合
文职艺术基础综合
文职艺术基础综合包括了多个方面的要素,涉及到文学、艺术、文化、传媒等各个领域。
以下是文职艺术基础综合的几个重要方面:
1. 文学基础:包括文学知识、文学作品分析、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等。
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流派、风格和创作手法,能够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和意义。
2. 艺术基础:包括艺术史、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等。
了解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流派、主题和创作风格,能够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具备一定的艺术创作能力。
3. 文化基础:包括文化知识、文化交流和文化传媒等。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习俗和传统,具备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同时了解文化传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通过不同的媒体表达和传递文化信息。
4. 传媒基础:包括传媒知识、传媒行业和传媒工具等。
了解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了解传媒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具备一定的媒体素养,能够进行媒体创作和传播。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文职人员在工作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化和艺术的要素,拓宽思维视野,提升创新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跨领域合作和协作能力。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参考书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参考书
编辑:凯程艺术硕士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考研专业课为广播电视艺术基础和综合考试【艺术学】,据该校的研究生院公布,不指定官方参考书目。
但是,因为是全国统考每年的考试内容都是来自以下大家认可的几本书。
▶推荐复习参考书
广播电视艺术基础
1、张凤铸胡妙德关玲《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
2、徐舫州《电视节目类型学》
3、苗棣《电视艺术哲学》
4、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5、郭镇之、苏俊斌《当代广播电视学》
6、《现代传播》期刊
7、《中国电视》期刊
01-04电视艺术理论、电视策划、广播电视文艺、电视剧方向
胡智锋:《电视审美文化论》
胡智锋:《影视文化前沿》
胡智锋:《电视节目策划学》
陈默《电视文化学》《当代电视》
05艺术与技术方向
李兴国《摄影构图艺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书亮《影视摄影的艺术境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06录音艺术方向
林达悃《录音声学》中国电影出版社
伍建阳《艺术录音基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李伟《立体声拾音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王珏(译)《数字影像声音制作》人民邮电
综合考试【艺术学】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福建艺术综合分计算方法
福建艺术综合分计算方法
一、基础理论知识考查(占10%):包括音乐、舞蹈、美术、戏剧、书法等艺术学科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
二、创作能力考查(占30%):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能够按照要求进行创作,并且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艺术想法和风格。
三、表演能力考查(占30%):根据具体考试科目的要求,考察考生在演唱、舞蹈、表演等方面的能力。
四、综合应用能力考查(占30%):主要考查考生在实际应用中的综合能力,包括艺术表现能力、排练能力、表演技巧等。
在各科目中,根据考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情况,以及考试成绩的分布情况,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分。
对于每一项考试内容,评委会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并加权计算出总评分。
具体的计算方式如下:
综合分计算方法=基础理论知识考查得分×0.1+创作能力考查得分
×0.3+表演能力考查得分×0.3+综合应用能力考查得分×0.3基础理论知识考查得分=考生在基础理论知识考试中的得分×0.01
创作能力考查得分=考生在创作能力考试中的得分×0.01
表演能力考查得分=考生在表演能力考试中的得分×0.01
综合应用能力考查得分=考生在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的得分×0.01
考生最终的综合分为综合分计算方法得出的分数,分数越高表示综合素质和艺术水平越高。
总结起来,福建艺术综合分计算方法主要是根据考生在基础理论知识考查、创作能力考查、表演能力考查和综合应用能力考查中的得分,进行加权计算得出最终的综合分数。
这种评分方式能够较全面地评估考生在艺术领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媒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艺术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艺术综合》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各专业方向,其中包括播音与主持艺术、电视策划与创作、广播影视音乐应用、动漫创作、艺术管理、移动媒体视频节目创作、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文化市场等。
《艺术综合》是报考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所属各个专业方向的学科基础课,考试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艺术常识(主要以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二、艺术原理(主要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本考试的特点是基础性强,涵盖面广。
二、考试的内容
(一)艺术常识
1.概述
本部分内容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外艺术史及各种门类艺术的了解程度(以名家名作为核心),考试时主要以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等形式出现。
2.考试范围
●中外音乐发展史上著名作曲家、经典音乐作品、主要音乐流派与风格等。
●中外美术(包括书画、雕塑)发展史上著名艺术家、经典美术作品、主要
美术流派与风格等。
●中外戏剧(含戏曲)发展史上著名剧作家、著名演员、经典戏剧(戏曲)
作品、主要表演流派与风格等。
●中外电影(含动画片、纪录片)发展史上著名导演、著名演员、经典电影
作品、主要电影思潮、主要导演表演风格等。
●中外电视艺术发展上经典电视艺术(含电视剧、电视文艺)作品等。
●中外艺术理论与批评发展上著名学者、经典著作、知名学派与艺术思潮等。
3.参考教材
●王次炤主编:《艺术学基础知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全国艺术硕
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用书。
●王次炤主编《艺术学基础知识》中“艺术设计编(347-408页)”的内容
暂不列入考试范围。
以后酌情增加。
(二)艺术原理
1.概述
本部分内容主要考察考生对艺术基本理论中常见观点及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考试时主要以名词解释、问答题等形式出现(也会有选择与填空形式)。
2.考试范围
●艺术的构成
艺术活动的构成要素:艺术家(artist)-艺术品(work)-观赏者(audience)-宇宙(universe)(艾布拉姆斯:四要素)
艺术作品的构成层次:言(语言)-象(形象)-意(意蕴)
●艺术的本质、特征、功能
艺术的本质:审美的意识形态
艺术的特征: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
艺术的功能:审美娱乐、审美教育、审美认识
●艺术的分类
实用艺术,审美艺术
再现艺术,表现艺术
动态艺术,静态艺术
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综合艺术)
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文学艺术,综合艺术
●艺术家
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艺术家的修养与能力
●艺术思维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
●艺术的至境形态
艺术意象
艺术意境
艺术典型
●艺术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的内容:主题,题材、情节
艺术的形式:语言,结构、技巧
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艺术风格、流派、思潮
艺术风格
艺术流派
艺术思潮
●艺术的接受
艺术欣赏的效果:共鸣,净化,延留
艺术批评的作用
●艺术的起源
摹仿说
表现说
游戏说
巫术说
劳动说
●艺术的发展
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3.参考教材
●推荐教材(任选一本即可)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黄琳华:《艺术概论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孙美兰:《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推荐教材的使用方法
上边推荐四种教材(其实包括任何一本艺术概论教材),考生任选一本即可,基本都能涵盖以上考试范围。
如所选某一本教材中没有上述范
围内的某一点内容,可从任何其他的艺术概论教材中获取。
对于同一问题,不同教材内的说法不尽相同,任选其中一种说法或综
合各种说法均可。
三、基本题型
主要题型可能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
四、考试方式
闭卷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
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艺术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艺术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各专业方向,《艺术基础》是广播电视专业下属各个专业方向综合性、集合式的专业基础性质的考试科目,它是各个方向进行进一步专业学习的基础。
本专业各个方向都要求熟悉和了解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基础理论、基本创作规律、基础创作理论,要求了解专业热点现象和创作前沿动态。
二、考试内容
(一)广播电视发展脉络
1、中国广播自诞生以来应划分的阶段。
各个阶段的时代特征和标志性作品。
2、中国电视自诞生以来应划分的阶段。
各个阶段的时代特征和标志性作品。
3、你所了解和实践过的某一类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
如纪录片、电视剧、电
视晚会、动画片、广播剧、广播音乐等。
4、你所了解和实践过的某一种广播电视工作的发展历程。
如主持人、编导、摄像、
音乐编辑、制片人等。
(二)广播电视基本理论概念
1、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及其类型的划分标准
2、广播电视节目的形态及其构成形态的要素
3、广播电视节目的风格及其风格的形成
4、广播电视节目的特性及其特性的表现方式
5、结合作品,对以上概念进行分析
(三)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前沿动态
1、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生产、流通中的热点现象
2、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生产、流通中的最新趋势
3、对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生产、流通中热点现象和最新趋势的分析与研究
4、结合作品,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
(四)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
1、节目的创意与策划
2、节目的创作流程与创作环节
3、节目的创作手法
4、节目的创作规律
5、节目的意义与社会传播效果
6、节目的受众定位
7、节目的推广与商业价值的实现
8、节目的管理
9、结合作品,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分析
三、考试的基本题型
主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思考题
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
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
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参考书: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张凤铸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电视节目类型学》徐舫洲徐帆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