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郑振铎

合集下载

郑振铎

郑振铎

芙蓉鸟事件
一、案发现场情况: 1、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
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2、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
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二、犯罪嫌疑人:
丑猫
三、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
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 又很瘦,烧脱了好几 块毛之后,样子更难 看了。
不活泼 忧郁 懒惰
若有若 无,大 家不喜 欢,不 大注意 它。
被我 打伤 致死
更难过 得多。 永不养 猫。
精读探究
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 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 可怕的事情? (读第 17-29段)。
“芙蓉鸟事件”
郑振铎
郑 振 铎
作者名片
郑振铎:笔名西谛,福
建省长乐人,现代作家、翻译 家、文史家。曾创办我国最早
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 主编《小说月报》。解放后历 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文
化部副部长。本文选自《郑振 铎文集》。
字词学习
郑振铎( duó ) 诅骂( zǔ ) 屋脊( jǐ ) 怅然(chànɡ) 蜷伏(quán ) 虐待( nüè ) 惩戒(chénɡ) 妄下断语( wànɡ ) 怂恿( sǒnɡ yǒnɡ )
从隔壁 要来的
第二次: 小黄猫
(3—14)
从舅家 要来的
第三次: 丑猫
(15—34)
遭人遗 弃,拾 来的。
外貌
性情
在家 中的 地位
结局
对我 的
影响
花白的毛,很活 泼,如带着泥土 的白雪球似的。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字西谛,笔.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字西谛,笔.

鄭振鐸(1898-1958),現代作家,文學史家。

字西諦,筆名寶芬,郭源新。

原籍福建長樂人,生於浙江永嘉縣。

是中國現代的文學史家,對古代民間文學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成就很大。

重要作品有《文學大綱》、《中國通俗文學史》、《山中雜記》等。

本篇選自《鄭振鐸選集》。

印度卡瑪拉姊妹高超的藝術表演使觀眾度過了一個美妙的黃昏。

作者將她們的舞蹈寫得栩栩如生,歷歷在目。

本文描述了作者觀看印度卡瑪拉姊妹歌舞表演後如癡如醉的感受,讚頌了卡瑪拉姊妹精湛的表演藝術,說明印度這個偉大的民族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遺產,是一個世界上最優秀藝術的源泉。

輕歌妙舞送黃昏──觀印度卡瑪拉姊妹的表演後作鄭振鐸假如有甚麼好書使你讀了一次之後,還想再讀兩次三次的話,有甚麼風光明媚的山畔水涯,使你到過一次之後,還想再去兩次三次的話,那末,那些好書或那些風景區的確是值得人們吟味1和留戀的了,也就是古語所云:「好書不厭百回讀」之意。

我看了印度婆羅多2舞蹈家卡瑪拉姊妹的表演就有這個感覺。

我看了一次,又看了一次,但餘味無窮,還想再看三次,四次,以至更多次,如果有可能的話。

那些場極高超的藝術的表演,是那末簡樸,又是那末豐富多彩。

舞台上著不得一丁點兒背景、或道具甚麼的,幾千隻眼睛只集中在一位或兩位的舞蹈者的身上,隨著她或她們的一舉手,一投足,一揚眉,一轉眼的疾如脫兔、宛若游龍的細膩之至,卻又是變化無端的動作而移轉著,只恐怕疏忽了一個身段,漏掉了一個手勢,她們的舞姿,是那末柔媚3,卻又是那末剛勁;柔若無骨,剛如利劍。

也許只有一句話可以描述她們:「百煉鋼化為繞指柔4。

」不經過「百煉」,怎能如此地頸肩柔轉,臂指圓融5呢。

卡瑪拉女士的臉上表情是無窮無盡的,一會兒歡歡喜喜,一瞬之間,又一變而為痛楚淒涼,又一變而為憤怒填胸,你簡直有點趕不上她的變化。

她的象牙色的十指,會表演出各式各樣的姿態。

在印度舞蹈藝術裏手勢的表演本來佔很重要的地位。

舞蹈家的十指尖尖,是會說出無窮盡的話語,無窮盡的情意來的。

郑振铎简介及主要作品

郑振铎简介及主要作品

郑振铎简介及主要作品
一、简介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8日),字西谛,笔名有郭源新、落雪、ct、西谛等,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

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收藏家、训诂家,景星学社社员。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

1932年,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

1949年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

1958年10月18日,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享年60岁。

二、主要作品
1、专著
《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基本建设及古文物保护工作》、《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版画史图录》
2、小说
《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佝偻集》、《欧行日记》、
《困学集》、《短剑集》、《海燕》、《民族文话》、《蛰居散记》、
译著
3、《沙宁》、《血痕》、《灰色马》、《飞鸟集》、《新月集》、《印度寓言》。

猫_郑振铎_

猫_郑振铎_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 我”和家人对这几 只猫的态度怎样? 2、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我”的心情有些 什么变化?
第一、二次养猫:
来历 外 貌 性 情 在家 对我 中的 结局 的 影响 地位
花白的毛,很活 第一次: 从隔壁 泼,如带着泥土 花白猫 要来的 的白雪球似的。
(1—2)
很活泼
宠 物 病死 一缕 酸辛 怅然 被一个 愤恨 过路人 诅咒 捉去了 路人
图片欣赏:
猫 郑振铎(duó)
26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
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新文化 运动的倡导者之一。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 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 事不幸遇难。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海燕》 《山中杂记》等。
识字词: sè lí ng chéng bǔ 红绫 污涩 惩 戒 捉 捕 lǚ chàng sì hào 消 耗 一 缕 怅 然 似乎 sǒngyǒng quán zhǔ zhá 蜷 伏 叮 嘱 挣扎 怂 恿 zǔ yì wàng 诅骂 编译所 妄下断语
我的歧视、误解、冤枉、追打,漠视,造成猫的死亡。 知错就改 同情弱者 严于自省 勇于自责
主题探讨
1、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那只可怜 猫的事件,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重 要的是要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 私心,要宽容仁爱,要同情弱小。
2、对于那只可怜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 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 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 免不幸。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那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夺人所爱 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 乐此,我家永不养猫: 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 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弱小生命。

郑振铎猫课件

郑振铎猫课件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的 借物抒情,曲折的表达了同情、怜 爱弱小者思想感情。在组织材料上, 前后连贯、首尾呼应,结构上严谨、 条理清晰,情节生动。
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积累字词
• 相称(chèn) 红绫(lίng)一缕(lǚ)
• 娱(yú)乐 污涩(sè) 怂恿( sŎng yŎng ) • 蜷(quán)伏 惩戒(chéng jiè )怅然chàng) • • 妄下断言( chàng )诅骂(zǔ)
解释下列词语: •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 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 蜷伏:弯着身体卧倒 • 悲楚:悲伤 • 惩戒:惩罚 • 妄下断语:胡乱下结论
• 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 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 深感内疚与自责。 深感内疚与自责。 • 越是内疚和自责, 越是内疚和自责, • 痛苦的感情也就 • 越强烈。 越强烈。
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 第一只猫: 快乐 → 酸辛 第一只猫: ↓ • 第二只猫: 愉悦 → 怅然 第二只猫: ↓ • 第三只猫: 厌恶 → 愤怒→自责 第三只猫: 愤怒→
2、对于那只可怜猫,我想说…… 、对于那只可怜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 生活的不幸, 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 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 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 免不幸。
自我展示
• 针对以上的启示,请你自拟一则格言。
例: 1、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未来。 、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未来。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这几只猫 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 我 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 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郑振铎

郑振铎

一、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第一部分:⒈-⒉: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⒊-⒕:写第二只活泼可爱的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⒖-34:写第三只猫的死亡让我难过自责。

二、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 17-29段)。

答: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假如: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我”将怎样想?怎样做?第二只猫是宠物,如果它咬死芙蓉鸟,当然也觉心疼,但会把责任归咎于张婶不小心,至于猫呢,还会觉得它越来越能了。

品味语句1、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跑、翻滚。

与白雪球照应。

更显活泼。

2、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花费时间之长,可以看出猫的可爱。

3、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动词传神轻捷活泼4、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抓捕什么似的。

富有情趣可爱活泼5、有一次,居然捉到了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声了。

本领之大令人意外6、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地位低下7、我很愤怒,叫到:“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一口咬定语气强烈8、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否定反问语气更强9、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2017年春季学期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燕子作者简介素材

2017年春季学期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燕子作者简介素材

郑振铎郑振铎(1898/12/19—1958/10/18)祖籍福建长乐。

生于浙江永嘉(今温州)。

笔名西谛、郭源新等。

1917年考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

五四运动爆发时,作为学生代表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

1919年11月参与创办《新社会》周刊,提倡社会改造。

1921年与沈雁冰、叶绍钧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主编《文学旬刊》,主编出版了《文学研究会丛书》。

1922年创刊并主编了中国第一个儿童文学刊物《儿童世界》周刊。

1923年接替茅盾主编《小说月报》。

四一二政变后,被迫远走欧洲。

1928年底回国,在商务印书馆工作。

1931年赴北平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这期间参加主编了《文学》月刊和《文学季刊》。

1935年代参加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1936年中国文艺家协会成立,被选为理事。

抗日战争后,参与发起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

上海“孤岛”时期,抢救和搜集民族的珍贵古籍,保持了自己的气节。

抗战胜利后,他是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上海分会负责人。

1945年主编《民主》周刊。

后又与李健吾主编《民主》周刊》。

后又与李健吾主编《文艺复兴》月刊。

1949年后先后任文物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

1958年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殉他是现代文坛上一位重要的文艺理论家。

五四时期,在《文学旬刊》、《小说月报》上发表大量的文艺评论文章。

提倡“血的文学、泪的文学”,反对“‘雍容尔雅’,‘吟风啸月’的冷血的产品”。

他也是一位重要的文学史家、文献学家。

他的《俄国文学史略》、《文学大纲》、《中国俗文学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史料丰富、眼界开阔,富有开创性,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他的《中国版画史图录》、《玄览堂丛书》、《中国古代版画史略》、《古本戏曲丛刊》等,为我国民间文学、小说戏曲的资料收集、整理做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

他在小说、散文的创作和翻译国外文学方面也有成就。

郑振铎的翻译观在翻译理论方面,郑振铎的贡献主要是他在二十年代的翻译理论建树和一生对翻译的提倡建议之功。

浙教版语文四上《鸬鹚——郑振铎》作者简介

浙教版语文四上《鸬鹚——郑振铎》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文献学家、艺术史家、考古学家。

笔名有西谛、C.T.、郭源新等。

郑振铎祖籍福建长乐,1898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永嘉(今温州)。

1917年夏,靠亲友的帮助到北京进铁路管理学校求学,课余读了不少西方社会学著作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思想上、文学上都受到启蒙教育。

不久结识瞿秋白、耿济之、许地山等人;五四运动爆发时,他们各自成为所在学校的学生代表,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运动。

1919年11月,他们一起创办了《新社会》旬刊,提倡社会改造。

1919年12月,《新中国》月刊发表了他翻译的列宁的《俄罗斯之政党》。

1920年夏,他和耿济之共同翻译了《国际歌》歌词。

1920年11月,郑振铎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1921年春,他毕业后到上海工作。

不久担任《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编辑,又由沈雁冰介绍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同年5月10日,他主编的文学研究会机关报《文学旬刊》创刊,为初期新文学运动中有影响的刊物。

同时开始主编出版《文学研究会丛书》,还参与创刊了《戏剧》月刊、《诗》月刊等。

1922年1月,他主编中国第一个儿童文学刊物《儿童世界》周刊,并写作了许多作品,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事业起了开山作用。

1923年1月,他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

在此期间,他在《文学旬刊》、《小说月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文学评论,与封建旧文学作了坚决的斗争,并批评了新文学阵营中一些人“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成为当时与沈雁冰齐名的文学研究会的重要理论批评家。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郑振铎与叶绍钧、胡愈之等创办《公理日报》,揭露和抨击帝国主义暴行。

同年,他参加发起“中国济难会”,并与郭沫若、沈雁冰、胡愈之等人签名发表《人权保障宣言》。

这一时期,他撰写的主要学术著作有《俄国文学史略》、《太(泰)戈尔传》、《文学大纲》等。

《俄国文学史略》(1924)是中国这方面第一本专著,对介绍俄国文学(包括苏联文学)起过积极作用。

七年级上册语文17课猫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17课猫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17课猫笔记一、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 - 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二、文章结构。

1. 第一只猫。

- 来历:从隔壁要来的。

- 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 性情: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 结局:病死。

“我”的感受是“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2. 第二只猫。

- 来历:从舅舅家要来的。

- 外形:浑身黄色,比第一只猫更有趣、更活泼。

- 性情:会爬树、捉鼠,更加活泼可爱,还会乱跑、爬树、扑蝴蝶等。

- 结局:被路人捉去。

“我”的感受是“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3. 第三只猫。

- 来历:在冬天的早晨,张妈在门口拾到的。

- 外形: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

- 性情:不活泼,天生忧郁,懒惰。

- 事件:芙蓉鸟事件使“我”误会它咬死了鸟,遭到“我”的毒打,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我”的感受是“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三、主题思想。

1. 对弱小者的同情。

- 通过描写三只猫的不同遭遇,尤其是第三只猫被冤屈致死的故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

第三只猫在家庭中本就处于弱势地位,它不漂亮、不活泼,容易被人忽视,而当芙蓉鸟被“咬死”时,“我”没有深入调查就认定是它所为,对它进行毒打,最终导致它的死亡。

这反映出弱小者在面对误解和不公时的无力。

2. 自我反省精神。

- 文章也体现了“我”的自我反省精神。

“我”在第三只猫死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认识到不能仅凭主观臆断就对事物下结论。

这种自我反省在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提醒人们在对待他人或事物时要保持客观、公正,避免因偏见和冲动而造成伤害。

四、写作特色。

1. 描写生动。

- 外貌描写。

- 如描写第一只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猫课文七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猫课文七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猫课文七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1、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

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编有《中国版画史图录》《中国古本戏曲丛刊》等。

2、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猫》是郑振铎早期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品,适逢五四运动时期提倡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他认为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

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了新思想、新观念,表达了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3、概括主题。

本文主要写了“我”家先后养的三只猫的故事,表现了“我”因冤枉棒打第三只猫的伤心与自责,同时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决不可主观臆断。

此外,作者身上还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严于律己、勇于剖析自己的可贵精神。

4、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
1、2段):第一次养猫的情景。

第二部分(3—14段):第二次养猫的情景。

第三部分(15—34段):第三次养猫的情景。

5、结构梳理。

猫:第一只猫——“可爱小猫因病亡,难过辛酸首次养”;第二只猫——“活泼有趣却亡失,怅然愤恨永不养”;第三只猫——“平白无故蒙冤死,自责内疚永不养”。

主题:同情弱小,善待生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17课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17课知识点梳理

第16课《猫》一、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故事背景《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

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影响。

三、理解词义1.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2.忧郁:忧伤愁闷。

3.毫无生意: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

4.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5.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6.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7.若有若无:好像有,也好像没有。

8.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9.畏罪潜逃:犯罪后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②段):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③一⑭段):写第二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格和丟失。

第三部分(第15-34段):写第三只猫被“我”冤枉并打伤,最后死“我”痛悔不已。

五、问题归纳1.“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在内容上交代了“我”家养的猫的结局,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起着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第一只猫的特点的?本题可运用内容归纳概括三步法进行分析。

从毛色、形态、性情和动作等方面来写。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形象地写出了第一只猫的毛色和形态;“很活泼”的性情和“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扑抢“红带”或“绳子”的动作,都写出了猫的活泼的特点。

3.“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这句话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本题可运用作者情感分析法进行分析。

郑振铎猫课件

郑振铎猫课件

自我展示
• 针对以上的启示,请你自拟一则格言。
例: 1、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未来。
2、冲动是深不见底的旋涡,一不小心便会陷下去。 3、让别人喜欢自己,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 4、自尊与知耻是成长之树最好的养料,有了它们, 成长之树便会开出自信之花。 5、只要给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你就能到达应 到达的地方。而这对飞翔的翅膀,一个叫 坚持,一个叫努力。有了这对翅膀,你 就能自由飞翔。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 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 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 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 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 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 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 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 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 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 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整体感知: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这几只猫的外形、 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 猫的态度怎样? 2、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它们的亡失或屈 死,“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来历
外形
花白
性情
态度
结局
死亡
感情变化
第一 只猫
从隔 壁要 来
很活泼 喜欢
难过酸辛
第二 只猫
舅 舅 送 的
黄色
更有趣 更活泼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 猫,很有趣,正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礼拜天, 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回来。立刻引起了三妹的 注意,又被这只黄色的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 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 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 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 都要“小猫呢?小猫呢?”的查问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一回,方 才寻到。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 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午饭,它总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 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他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 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把它捉了下来,又 极快地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 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音了。

郑振铎(18981958),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笔名西谛.

郑振铎(18981958),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笔名西谛.

鄭振鐸(1898─1958),現代著名作家,文學史家。

筆名西諦,郭源新,福建長樂人。

著有《取火者的逮捕》、《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俗文學史》等書。

石湖,是蘇州一座古老的園林遺蹟,原來是南宋詩人范成大的園林。

作者通過描寫兩次到石湖所見到的情景,展示了石湖的舊貌新顏,歌頌了建設和修葺石湖的人們。

石湖鄭振鐸前年從太湖的洞庭東山回蘇州,路過石湖。

坐的是一隻小火輪,一眨眼間,船由窄窄的小水口進入另一個湖。

那湖比太湖小得多,水上到處插著蟹籪1,圍著菱田。

同船的人告訴我:「這就是石湖。

」我高興地站起來,到船頭四下眺望,儘量欣賞石湖的勝景。

湖心有一個小島,上面還殘留著許多東倒西歪的太湖石2。

我想:「這大概是一座古老的園林的遺蹟吧?」是的,整個石湖原來就是一座的園林。

八百年前,這裏是南宋初期一位詩人范成大的園林,他的《四時田園雜興》就是在石湖寫的。

詩裏充溢著江南的田園情趣,我們讀它,像親身到了江南,看到湖光山色,看到一幅淳樸的耕織圖。

詩裏寫道: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農村裏是不會有閑人的,連孩子們也不例外。

垂成3穡事4苦艱難,忌雨嫌風更怯寒。

箋訴5天公休掠剩,半償私債半輸官6。

他住在湖上,愛那裏的風土,愛那裏的農民,同情農民被剝削的痛苦。

去年春天,我又到了洞庭東山。

這次是走陸路。

在一年的時間裏,當地農民已經把通往蘇州的公路修好了。

在前年,東山的一個合作社裏的人曾經告訴我:「我們要修汽車路,通到蘇州,要迎接拖拉機。

」果然,這條公路修好了,到東山不再需要走水路,更不需要一天兩天,從蘇州出發,只要一個多小時就到了。

我們就走這一條公路去石湖。

遠遠望見渺茫的湖水安靜地躺在那裏,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漸漸地走近了,湖山的勝處也漸漸地顯露出來。

有一座破舊的老屋,至少有三進深。

我們進去看,前廳還相當完整,後邊卻很破舊,通過屋頂可以看見青天,滿地是破磚碎瓦,牆壁也坍塌7了一半。

這就是范成大的祠堂,牆壁上還嵌8著《四時田園雜興》的石刻,但已經不是全部了。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猫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猫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猫一、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故事背景《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

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影响。

三、理解词义1.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2.忧郁:忧伤愁闷。

3.毫无生意: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

4.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5.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6.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7.若有若无:好像有,也好像没有。

8.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9.畏罪潜逃:犯罪后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②段):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③一?段):写第二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格和丟失。

第三部分(第15-34段):写第三只猫被“我”冤枉并打伤,最后死“我”痛悔不已。

猫的问题归纳1.“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在内容上交代了“我”家养的猫的结局,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起着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第一只猫的特点的?本题可运用内容归纳概括三步法进行分析。

从毛色、形态、性情和动作等方面来写。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形象地写出了第一只猫的毛色和形态;“很活泼”的性情和“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扑抢“红带”或“绳子”的动作,都写出了猫的活泼的特点。

3.“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这句话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本题可运用作者情感分析法进行分析。

荒芜了的花园背景资料

荒芜了的花园背景资料

荒芜了的花园背景资料一、作者简介1.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郑源新、落雪。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2.梁羽生谈郑振铎第一个因飞机失事而死的名作家是徐志摩,第二个是郑振铎。

谈徐志摩的甚多,我来谈谈郑振铎吧。

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日,他担任“中国文化团”团长,往阿富汗与阿联访问,飞机在苏联境内的卡纳什地区失事。

他的死是中国文化界的一大损失。

“五四”时期,对中国新文化运动发生极大影响的两个文学团体,一个是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组成的“创造社”;另一个就是郑振铎、沈雁冰(茅盾)、耿济之、叶绍钧等人组成的“文学研究会”。

前者着重在创作与文艺思潮的介绍,后者着重在文学名著的介绍、研究与古典文学的整理,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贡献,可说是各有千秋。

“文学研究会”成立于一九二一年,得到商务印书馆的全力支持,说来和郑振铎颇有关系。

原来郑的妻子高君箴乃是当时商务元老高梦旦的女儿。

郑振铎留学英国回来,便因岳父的关系,进了商务当编辑。

不过郑振铎虽因岳父关系而进商务,却不能说他是“因人成事”,只能说是“相得益彰”。

商务的藏书对他提供了研究的便利,而他对商务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年以上的知识分子大概还会记得商务出版的两种杂志——《东方杂志》与《小说月报》。

这是中国在一九四九年解放前质量最高的两种杂志,作者都是第一流的名作家。

郑振铎便曾当过《小说月报》的编辑。

但《小说月报》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名重士林的,它初期是由鸳鸯蝴蝶派作家恽铁樵主编;一九二一年后,茅盾接编,全盘革新,始成为新文艺的阵地。

其后再由郑振铎接编,杂志有了更大的发展,这才是《小说月报》蜚声全国的黄金时代。

郑振铎那部著名的《文学大纲》就是先在《小说月报》上连载的。

不过,他虽然主编了当年最出名的文艺刊物,“盖棺定论”,与其说他是名作家,却毋宁说他是名编辑、名学人、名藏书家。

因为他在这三方面的贡献,实在要比他的创作大得多。

他写过一些短篇历史小说和取材自希腊神话的小说,给读者的印象似乎并不怎么深刻,但他所主编的刊物,却无一不是曾发生过重大影响的第一流刊物,除《小说月报》之外,如《儿童世界》可说是儿童文学的启蒙,叶圣陶著名的童话《稻草人》便是在《儿童世界》发表的。

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
这种通俗诗流行于民间,根深柢固。
敦煌石室的发现,使我们对唐代的通俗文学研究有 了极重要的收获。《叹五更》、《十二时》这样的俚曲, 还有《太子赞》、《董永行孝》等这样的长篇叙事歌曲。
《董永行孝》全本,藏于伦敦博物院,首尾为一篇, 内容并不高明。
董永的丧父母,将身卖于长者为奴。路遇一天女,要 嫁于他为妻,后来又加了董永儿子董仲觅母(池边取天女 紫衣,董仲见到娘),这是“鹅女郎型”故事。
第四类,讲唱文学。讲唱文学可以分为五类:①“变 文”②“诸宫调”③“宝卷”④“弹词”⑤“鼓词”
第五类,游戏文章。
(二) 古代歌谣
古代歌谣,主要是讲先秦到汉的歌谣。这一章主要是 从《诗经》和《楚辞》里的收录的民间歌谣进行论述。
在《诗经》三百篇里,自庙堂之歌以至里巷小民之歌, 无所不有。而里巷之作,占得成分更多。《诗经》中里巷 之歌里最多的就是恋爱歌谣和农民生活的歌谣。
1938年终由迁至长沙的商务印书馆推出其大著《中国俗 文学史》。此书“奠定了他的民间文学、俗文学理论体系, 也为民间文艺学阵容中的‘俗文学派’奠定了基础”,“代 表当时国内这方面研究的最高水平”。
1958年10月17日,郑振铎率领我国文化代表团出访阿联、 阿富汗等国,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曾出现众多流派,以郑振铎、赵 景深为代表的“俗文学派”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 末。此派先吸收西方人类学派民俗学之理论与方法,后抛 弃或修正西法,转而注重文学之比较考证与内容之社会分 析。《中国俗文学史》之出版,被认为是此一学派确立的 标志。
以《西厢记诸宫调》为例:
真所谓佳期难得,好事多磨。来的是谁?来的是谁? 张生觑,乃莺之婢红娘也。莺莺问所以。
【仙吕调】【赏花时】百媚莺莺正惊讶,道:“这妮 子慌忙则甚那?管是妈妈使来唦!”红娘低报:“教姐姐 睡来呵!”促莺同归。引调得张生没乱煞,把似当初休见 他,越添我闷愁加。非关今世,管宿世冤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振铎
一、生平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

生于浙江永嘉县,原籍福建长乐县。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1921年与沈雁冰等人组织文学研究会。

二、代表作:
他的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欧行日记》等。

三、突出成就: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1923 年后主编《小说月报》。

他编选的《宋人画选》等,在20世纪80年代数次荣获国际最美图书奖。

郑振铎毕生从事文学创作、文学研究和考古研究,致力于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