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简史论文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结课论文专业:应用化学年级:2 0 1 1姓名:关旭学号:1110014112指导老师:刘娜2013年12月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结课论文2011级应用化学一班关旭1110014112 中国的小说源远流长。
“小说”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篇》。
我国小说的萌芽,可溯至上古劳动人民的口头传说与远古神话。
这部分遗产主要记载和保存在《山海经》《穆天子传》等书中。
先秦两汉时期,“小说”一直不能登上大雅之堂,根本算不上一种文学体裁。
到了魏晋以后,别具风格的所谓“志怪”、“志人”小说的大量产生,使我国的早期小说出现了一个较为繁盛的时期,如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都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但这时的小说,因为是“志”,即搜集记录下来的,还算不上创作,所以人们把它同历史归于一类。
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是唐代以后的事。
唐代经济文化发达,文人思想比较活跃,于是产生了依照传说创作而成的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随之兴起的是话本。
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
明代出现了章回小说。
如《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还出现了由文人模拟“话本”体制写成的作品“拟话本”。
冯梦龙编撰的《三言》中,不少作品就属拟话本小说。
这以后再发展,便有了文人独立的创作。
这一时期出现的长篇小说《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清代的《红楼梦》发扬了这个传统,使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这学期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课程以接近尾声,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对《三国演义》的感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耳畔就仿佛响起古典剧《三国演义》中杨洪基那深沉而雄浑的音调,令人神往,令人神思。
心底平静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涟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样随着歌声穿越千年时光,去追溯令人向往的历史……而这,都缘自《三国演义》——心中永远的经典。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
西南大学《中国古代小说赏析》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物理学师范年级: 2011级学号: ****************名:***指导老师:**2012年 12月21日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 (3)摘要: (3)关键字: (3)正文 (3)词语来源 (3)先秦两汉 (3)魏晋南北朝 (4)后汉至唐 (4)唐代 (5)宋代 (7)明清时期 (8)后记 (9)参考文献: (9)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李生宝222011315231231摘要:中国古代小说,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
在发展初期,是被人们不屑的,然而经过漫漫历史长河的洗涤,慢慢的由萌芽发展到了成熟,无数文人留下了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欣赏。
关键字:先秦神话志人志怪唐传奇宋元的“话本” 章回体正文词语来源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篇》中: ”饰小说以干县令, 其於大达矣! ”这里的“小说”,是指于社会人生无涉的琐屑言谈,与后来的小说概念相去极远。
西汉时的“小说”,形式上与先秦小说稍有差异,内容有所变化,开始涉及社会人生。
东汉时,刘歆在《七略》中首辟“小说家”一类。
随后,班固《汉书•艺文志》据此著录各家人物和其著作,指出“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这里的小说是指卑微琐屑的言谈, 属於贬义词。
而在现代汉语中,小说一词指的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当今社会中的名著也已经很大程度上被小说一词等同。
下面我就简单的叙述一下小说是怎样由一个简单的表贬义的词语,发展到现在影响人们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先秦两汉虽前有神话,一般我们认为先奏两汉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我国先秦至两汉尚未有近似现代小说的文学创作。
我们知道,先秦文史哲不分家,汉代仍不脱这一习惯,因此,先秦两汉出现的神话传奇、寓言故事、传闻轶事以及史传文学,当然不能看成为小说,但它们又在内容和形式上为后世小说创作做了准备,特别是《史记》,对我国的小说创作影响最大。
古代小说研究报告论文
古代小说研究报告论文古代小说研究报告论文古代小说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文学积淀。
本篇报告论文将围绕古代小说的流派、创作特点和文化价值展开研究。
首先,古代小说可以分为四大流派:神仙小说、历史小说、传奇小说和志怪小说。
神仙小说以神仙、仙侠和仙人为主要角色,其中代表作品如《西游记》。
历史小说则以历史事件、人物为素材,通过小说形式还原历史,如《红楼梦》。
传奇小说则讲述了古代女性的命运和爱情故事,如《牡丹亭》。
志怪小说则以神怪、妖魔为题材,如《聊斋志异》。
每一派小说都有其独特的创作特点和文化价值。
其次,古代小说创作特点丰富多样。
在叙事方式上,古代小说采用多线叙事,巧妙地运用时空交错,使得故事更加曲折有致。
在人物刻画上,古代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鲜明,且具有鲜明的社会角色,如贾宝玉、西门庆等。
在语言运用上,古代小说以散文为主,但也不乏韵文的运用,例如《红楼梦》中的词曲片段。
在描写方法上,古代小说富有意境和韵味,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为读者呈现出一个个丰富多彩的细节和意象。
这些创作特点使得古代小说成为一种富有魅力的艺术形式。
最后,古代小说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古代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娱乐和阅读的方式,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比如《红楼梦》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写,展示了封建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弊端;《西游记》则通过对佛教和道教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
古代小说还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人物形象,传承和塑造了民间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古代小说是一种富有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的艺术形式。
对古代小说的研究既可以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又可以欣赏其艺术之美。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古代小说在今天仍然具有丰富的研究和阅读价值。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浅析古代文学论文写作古代文学论文一、研究者的阅读能力与层次:t1、阅读能力:t 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首先要过的是文字关。
因为古代文学作品都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只有多方面掌握古代语言的文字、声韵、语法等知识,能够自如地阅读古文,才能真正读懂作品内容。
以广为流传的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为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如果不明白其中的“城阙”“三秦”“五津”“宦游”“比邻”“歧路”“儿女”等字词的意思,是无法理解这首诗表现的内容的。
阅读能力还包括对作品内涵的领会能力。
譬如有时须了解等等,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要有相应的对策:如果针对考研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外找一些相关的历年考研试题,鉴赏作品同时,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来,使部分想考研的同学复习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偏重点。
还可以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为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书,以便学生接触到更多经典的研究著作,对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面对部分未来要教中学的同学,因为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传统的模式存在问题,如何胜任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及如何适应并改变中学的教学,在教学中也可渗透并涉猎到相关的内容。
还有很多同学毕业要从事其他的工作,如文化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办公室治理文员、秘书工作,那教学时鉴赏作品的思维训练及领会精神内涵的层面训练、讲解作品中与当代社会人际交往的层面都对其走上工作岗位有一定的潜移默化的帮助。
《老残游记》这部小说教学目的的现代性,除了以上所言,体现的更多的是审美体验和现实意义。
ZG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对策的构建任重而道远,不断的在教学中反思、总结经验,并回馈到教学当中,使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需要全体教育者以科学合理的现代性教育观念为指导,以完善丰富的现代教学方法和内容为依托,运用到实际授课当中,使这门课程真正从传统走向现代。
中国古代小说(优秀范文5篇)
中国古代小说(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中国古代小说第十一讲中国古代小说一、什么是“小说”?现代汉语中,用来称呼一种文学体裁的名称——“小说”,与古汉语中的“小说”——小道杂说,丛残小语的含义不同。
现代汉语的“小说”指一种以虚构性叙事为主要特征的文体形态,从形制规格上来分,可以分为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以人物、情节、环境为主要特征。
这是近代以来文艺界对西方观念引进的一个结果,同时,也与中国传统文艺样式的发展形成有一定关联。
中国古代的“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庄子·外物》篇中有“夫揭竿累,趣灌读,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之说。
鲁迅认为此“小说”为琐屑之言。
方正耀认为是小道理。
荀子《荀子·正名》篇中有“故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
”后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将其列为诸子之末,“右二十五部,合一百五十五卷。
小说者街说巷语之说也。
”可惜其所收书目均已佚失。
《隋书·经籍志》中也有“小说”类,但不收晋以前作品(除《燕丹子》外),所录篇目呈现二个特点。
其一,未录张扬神鬼的故事和史事考订拾遗之类的作品。
其二,所列作品的内容明显不同,大致可分四类:一是笑话故事,如《笑林》、《笑苑》等;二是杂说应对的作品,如《杂对语》、《要用语对》等,三是志人风貌的作品,如《世说》、《琼林》等;四是艺术器物介绍的作品,如《古今艺术》、《器准图》等。
此后,“小说”与各种无法归类的杂著一起并,直到清代。
纪晓岚在撰写《四库全书》时,将小说列入《子部十·杂家类三·杂说之属》子部中的十四类之十二位:与一儒家、二兵家、三法家、四农家、五医家、六天文算法类、七术数类、八艺术类、九谱录类、十杂家类、十一类书类等并列,十二小说家类(《西京杂记》始,《续博物志》止,其中又分杂事之属,异闻之属,琐记之属,)、十三释家类、十四道家类等。
论中国小说古代发展史
论中国小说古代发展史经过很长时间的孕育,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小说粗具规模。
这一时期的小说就其内容,大体可分为“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两类。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宗教迷信思想盛行,神鬼小故事不断产生,谈鬼神怪异的“志怪小说”也就大量出现,保存到现在的有三十余种,其中干宝的《搜神记》成就最高,是这类小说的代表。
处于小说发展初期的“志怪小说”一般还只是粗陈梗概,目的在于证明上天和幽冥境界的存在和感灵,但也有粗具短篇小说规模的作品,如《搜神记》中的《干将莫邪》就以短小的篇幅记录了一个惊险曲折的故事。
魏晋南北朝时,品评人物之风盛行,因此记录人物轶闻琐事的“轶事小说”便兴盛起来,比较完整地保存到现在的是《世说新语》。
它是初创时期的“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编撰人是刘义庆。
《世说新语》大部分篇幅描写士族阶层的“名士风度”,还有一些记载了晋司马氏的暴政、豪门士族的享乐生活,此外还有称颂好人好事的内容。
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性格,记言叙事巧妙结合,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是《世说新语》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世说新语》是中国笔记小说的雏形,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的许多故事被后代作家常做为创作素材加以利用。
到了唐代,中国小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虽然题材上仍离不开搜神索逸,但较之魏晋南北朝小说,情节更曲折完整,人物性格更鲜明,文辞更华艳,结构更阔大。
唐代称小说为传奇。
唐人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成熟。
因为它已超出了记录传闻逸事的范畴,而成为文人有意识的创作。
唐人传奇大体可分为三类内容:神怪故事。
这是直接继承笔记小说的神仙怪异小说,著名作品有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
这两部作品讽刺了热中功名富贵的封建士子。
恋爱故事。
这一部分是唐代传奇小说中最有价值的作品。
如《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任氏传》、《柳毅传》等都是有名的作品。
它们大都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谴责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并且塑造了一系列争取婚姻幸福的妇女形象。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论文 中国小说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小说发展史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软件工程年级:2011级姓名:赵孟远学号:222011321062070时间:2012年5月小说的发展史是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一样,都是一个漫长而又铭刻着人类发展烙印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说史也是历史。
鲁迅先生在其平生唯一的理论性著作《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小说的发展作了较为详细地论述。
在这里我沿用了一些他对小说发展的文学现象的定义,大体阐述一下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小说,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小说一向受到封建正经统文人的鄙视。
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古代小说,是在封建正统文人“每訾其卑下”的歧视眼光下发展繁荣起来的。
具体起于何时,源于何书?我们似不可拘泥于一时一书,因为小说在叙写技法上,虽不似戏剧那样要求各种文学艺术的高度融合,但较之诗歌、散文要求却更多更高,非一时所能形成,更非一书所能标志,只宜概而言之。
但小说起源于神话和传说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把先奏两汉看作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实际上是基于我们并不认为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产生符合小说文体基本条件的小说作品。
就实际情形而论,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为小说文体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呈露出了中国小说童年时期便已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别的端倪。
不过中国古代早期的小说与历史传记难以截然分开来,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事实。
“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
”这句话准确论述了神话的由来。
人们歌颂,粉饰自己创造的“神灵”,将其完美化,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庇佑。
同时对自身所不能理解的现象给出适合自身生存状况的合理的解释。
如女娲补天,共工颛顼的故事都是这个时期的神话,大体就是把人神化。
“迨神话演进,则为中枢者渐近于人性,凡所叙述,今谓之传说。
”有了人性的神,再为其加上故事就成了传说。
古代文学历史论文3600字_古代文学历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古代文学历史论文3600字_古代文学历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古代文学历史论文3600字(一):宋玉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历史贡献论文摘要战国后期著名的文学家宋玉当生在屈原之后,出身贫寒,在仕途发展上一直不顺利,但他在文学创作领域硕果累累,在古代文坛的地位十分重要,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难以磨灭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战国时期;宋玉;文学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辞赋作家,后世常将他与屈原并称为“屈宋”,宋玉在赋体文学上的成就可谓是空前绝后,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
近代因种种原因,宋玉的人品为人受质疑,事实上,宋玉常常通过自己的作品向君主劝百讽一、托物讽谏,希望可以达到政治清明,长治久安的目的。
此外,宋玉还首创了悲秋的文学主题,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对女性大胆描写的作家,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文坛风流,仕途落寞宋玉,约生活在公元前298年—前222年左右,又名子渊,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辞赋作家,其艺术成就极高,与同时期杰出楚辞作家屈原齐名,被后世并称为“屈宋”。
尽管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相当的地位,但关于宋玉的文献记载极少,无论是生卒年月,还是仕途履历,都莫衷一是。
关于宋玉较早的史料记载,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虽不过寥寥数语,但因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因此这段简略的记述,也成为后人评价宋玉的主要依据[1]35。
西汉韩婴所著《韩诗外传》中记载了宋玉因其友而见襄王,襄王待之无以异,乃让其友;而西汉经学家刘向在其编撰的《新序》一书中,也认为宋玉因其友以见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见察;东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习凿齿在其所撰写的人物志《襄阳耆旧记》中记载宋玉“始事屈原,原旣放逐,求事楚友景差。
景差惧其胜己,言之於王,王以为小臣”。
虽然宋玉的生平已不可以考,但从上面为数不多的记述中,仍然可以看出宋玉出身低微,虽然儒雅风流,长于词赋、通晓音律,却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充其量只能说是楚襄王身边一个没有什么实权的文学侍臣。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课程论文
分别从《三国演 西游记》 中任选一回,在认真细读的基础上,各写一篇读后感。 梦》中任选一回,在认真细读的基础上,各写一篇读后感。 内容包括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对人物、情节的评论; (内容包括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对人物、情节的评论;由 原文引发的人生感悟等) 原文引发的人生感悟等) 要求: – 紧扣所选回目,完整地分析原文内容。 紧扣所选回目,完整地分析原文内容。 – 有自己的见解,写出真实的阅读感受。 有自己的见解,写出真实的阅读感受。 – 主题鲜明,语言流畅。 主题鲜明,语言流畅。 – 每篇不少于400字。总共不少于1600字。 每篇不少于400 400字 总共不少于1600 1600字 – 用A4纸打印。 A4纸打印。
封面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课程论文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四大古典名著细读
成绩: 成绩: 姓名: 姓名: 学号: 学号: 班级: 班级:
正文 《三国演义》第#回细读 三国演义》 水浒传》 《水浒传》第 # 回细读 西游记》 《西游记》第 # 回细读 水浒传》 《水浒传》第 # 回细读
古代小说研究
古代小说研究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文化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古代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古代小说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文化体系,并为维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第一部分:古代小说概述先来看古代小说的起源和发展。
古代小说是中国文学中的一种常见形式,约始于汉代,盛于唐宋、元明两代,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流派。
古代小说可以根据其具体题材分为杂言和志怪小说两大类,也可根据其作者身份分为官话小说和民间小说。
官话小说系指由名士、文人所写的小说,掌握着文化命脉,承载着官方意识形态。
民间小说则是广大人民创作或传播的小说,既反映了民间生活现实,也体现了民间智慧与审美。
第二部分:古代小说的价值其次,我们来看看古代小说的实际价值,以及对我们当代的启示。
首先,古代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小说中呈现出我国哲学、伦理、艺术等方面的精髓,对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理解历史变迁有很大的裨益。
其次,古代小说以其生动、多彩的语言描绘了我国古代社会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状态,反映出了我国古代社会的世态民情,对我们了解历史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风情人物、习俗风情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古代小说对于我们计划做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和阅读古代小说,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华文化精髓,也可以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人,让中华文化更好地维系发展下去。
结语:本文对古代小说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阐述了其实际价值和对当代的启示。
相信我们在今后的学术、文化领域中,将更加重视对古代小说的研究和传承,保护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谈谈我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古代篇)
谈谈我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古代篇)前段时间一时兴起,想了解我国小说的发展历史,于是搜到了鲁迅先生所著的《中国小说史略》,如获至宝。
该书脉络清晰,讲解详实,读完对鲁迅先生之才更添仰慕。
同时也了解到,《中国小说史略》是中文系学生的必读书目,可见该书地位之高。
玄派虽然主讲网文,但网文与传统文学并不是完全割裂的,网文发展至今,很多东西也都来自传统文学。
今日借此机会,对该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一番梳理,算是我的个人分享和读书笔记,有什么不足之处也请大家指正补充。
《中国小说史略》一共二十八篇,书后附有《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是鲁迅先生1924年7月在西安讲学时的讲稿。
史略从远古神话讲到清朝小说,非常系统而又全面的讲述了各个朝代的小说发展特征。
下面是我的个人总结。
1.小说的来源与定义鲁迅在书中开篇,列举了史学家对于小说的一些著录及论述。
“小说”一词,最早来自《庄子》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意思是小说靠修饰琐屑浅薄的言论以求高名美誉,与那些玄妙的大道理相比差得远了。
东汉桓谭《新论》:「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小说家」列为十家之后,其下的定义为:「小说家者流,盖出於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之所造也。
」才稍与今日小说的意义相近。
明朝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从》把小说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
清朝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小说分为三派,一为叙述杂事,二为记录异闻,三为缀辑琐语。
总得来说,中国的小说历来不为文人所重视,不登大雅之堂。
2.神话与传说远古时期的原始人,看到天地万物变化万千,那些现象超出了当时的人力,人们就只好自创一些说法来解释它,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神话”。
神话不仅是宗教的来源,还是美术与文章的来源。
随着神话的演进,其主要内容渐渐接近人性,这些说法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传说”。
传说所述,或神性之人,或古英雄,这些人的才能神勇往往是凡人所不及的,是天命所授。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论文
暨南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以文喻史,以旨达志学院:人文学院专业:中文(编辑与出版)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学生姓名:方磊学号:指导教师:罗立群2016 年 6 月 20 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以文喻史,以旨达志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的小说,通过描述或刻画故事情节和环境,以人物为中心展开叙述,进而来反应社会现象和作者或写作者的心中所感。
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小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而那时还只是一个简答的幼雏时期,历经朝代的变迁,更迭,和人类思想的进步,婴儿时期的小说体裁也在逐步完善并愈发成熟。
而在我看来,小说与其它文学体裁的基本不同之处分别体现在,首先,它的语言较诗歌,散文来讲,更加平实,普通,浅显易懂,但是较话剧而言,又更加普通容易接受。
另外,小说与诗歌相比较起来,描述的更加具体,而且一定会有核心事件,同时,它描述的东西也更加全面,完整,而与形散意不散的散文相比,小说又更加充实,完全。
总之一句话,小说这样的文学体裁极其大众化,可接受化。
不需要过多的文学功底或文化素养,适合社会各阶人群去阅读,同时,还会给人以发人深思的思考。
本学期,我们这门课重点学习了古代不同阶段,不同朝代,各个时期所具备代表性的小说。
在从先秦时期的小说开始读起,到明清甚至是近代小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说的发展过程,实则也是历史的推移脚步,不同时期的文章,它的语言特点,描写手法,往往会折射出同时期的社会的风气,人们的心理感受,而其中作者所期待的所希望读者读到的情感,往往也折射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基层人民的生活情况。
这次,我打算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小说的发展过程,来研究小说的发展所折射的历史变迁过程。
一. 秦汉时期—小说问世华夏文明起源于夏商周时期,传说黄帝战胜蚩尤后建立了夏朝,中华大地首次出现了文字——甲骨文。
有文字寓意着文明的产生,文明实际上就是指人类有自己的独立的区别于动物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论文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个唐代大历年间,出身陇西名门的李益,进士擢第后赴长安参加吏部铨选。
在媒人鲍十一娘的撮合下,与沦为倡妓的霍王庶出小女小玉相见。
宴饮欢爱之后,二人结下海誓山盟并同居。
两年后,李益以拔萃登科,受郑县主簿之职,并在赴任前向霍小玉定下归期。
但此时李益之母已替李益与表妹卢氏定下门第婚约。
由于家贫,李益不得不远赴江淮,寻亲访友,筹集聘财,结果大愆回期,孤负盟约。
惭耻忍割之下,李益断绝音信,欲使霍小玉放弃盼望之念。
而霍小玉却想望不移,屡访音信而不得,结果羸卧空闺,怀忧抱恨,悒怏成疾。
一年后,李益入长安休假,在春日赏牡丹之时,被一黄衫豪士智诱至霍小玉宅。
二人重逢后,霍小玉怒斥李益的负心之举,发下咒怨,长恸号哭,饮恨而终。
自此以后,霍小玉怨魂频扰李益,致使李益心怀疑恶而夫妻离异。
后李益三娶皆不谐。
《霍小玉传》为唐传奇写士子倡女爱情悲剧的最杰出者。
明胡应麟《庄岳委谈》卷下云:“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
《霍小玉传》尤为精采动人,故传诵弗衰。
”这篇小说首先将霍小玉的美丽聪慧和对爱情的渴望渲染得恰到好处,然后反复刻画霍小玉的钟情重义、明智大度,特别是以浓墨重笔描绘她对爱情的无限忠贞和因此而作出的以生命为代价的牺牲,从而使霍小玉的典型形象渐次凸显在读者面前。
与此同时,小说又以侧笔从多角度加以刻画,通过对风流之士,豪侠之伦言行的描写,从正面侧面塑造女主人公,把来自各方面的光束聚焦在霍小玉身上,激起读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作者蒋防对霍小玉的深切同情和对李益的谴责,反映了他比较进步的妇女观。
与《莺莺传》、《李娃传》等相比,《霍小玉传》的区别格外明显。
在唐代文学中,能够有如此尊重女性人格与感情,如此严厉批判男子而毫不曲宥的作品,实属难得。
当然,有评论家认为蒋防将导致霍小玉悲剧的原因全部归咎于李益优柔寡义的性格,而对迫使小玉沦为倡女,造成她被随意抛弃而根本无从保护自己的社会原因,揭露得似嫌不足,但事实上,小说对社会背景并非没有触及。
《古代中国小说研究》课程论文之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课程论文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四大名著”赏析《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读后感《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先生有几句自我评价:‚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其作为开首臻词,在贯穿于全书之中,奠定全书感情基调的同时。
也暗示了作者将借以对人物的刻画和对全书的情节的描写,来表达一种自我价值的取向和阐释由其独特审视视角所折射出社会内涵。
文字意韵深长,令读者回味无穷。
而本四十回中作为全书的一子部分,透过‚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的标题,我们隐约的可以看到御苑圣地——大观园里的那些人、那些事,和那背后的故事。
,人们用‚刘姥姥进大观园‛形容从物质条件差的地方到物质条件好的地方时的表现和感受。
作者写刘姥姥进贾府后出了不少洋相,但目的未必是要丑化地,正像作者十五回写贾宝玉在庄农家中摆弄纺车未必是丑化宝玉一样。
作者这样写正好使刘姥姥和宝玉形成对比,只不过庄农家二丫头待人厚道、诚恳,没有凤姐、鸳鸯那种假富讥贫的刻薄和缺德罢了。
大观园是贾府为了迎接元妃(贾政的大女儿贾元春)回贾府省亲(探亲)而大兴土木耗费巨资建造的一座宏伟的园林式建筑,用以迎接贾府至高荣耀的回归刘姥姥在《红楼梦》中出场次数不算多,前八十回两次,后四十回一次,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姥姥是贾府的一个远房亲戚。
她曾先后三次进出荣国府,第一次是因为家里生活困难进荣国府向凤姐讨要银钱以度日,第二次是在一个丰收年后向贾府送去些土产品作为远房亲戚的心意,第三回是贾府遭难没落后进贾府接走凤姐的遗孤巧姐回乡下避难。
在当时很难想像这样一座代表贾府至高荣耀的园子会和一个当时最普通最低等毫无社会地位的农村主妇联系一起而作者却在对本回的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里,对刘姥姥这个人物描写的篇幅最为生动。
试想一个王公贵族家庭里的最具权威人物在代表了贾府至高荣耀的大观园里邀请一个地位极其卑微的乡下人,看起来是多么不协调的一个场景,然而作者这看似不协调的一笔却又有着极深的用意。
中国古代小说的成长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的成长历程中国古代小说拥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成长过程。
从《红楼梦》到《西游记》,从《水浒传》到《三国演义》,这些经典作品无论是在情节、人物塑造还是艺术表达方面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古代小说的起源、发展,以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等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小说的成长历程。
一、古代小说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当时的小说称为"话本"。
这些"话本"是以口头传承为主,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点滴和人们的日常故事。
而直到南北朝时期,小说开始以文字形式传播,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
在唐代,小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在作家萧红的努力下,《红楼梦》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巅峰之作。
二、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与分类中国古代小说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中包括精细的描写、丰富的情节、生动的对话、多样的人物形象等。
根据题材和写作风格的不同,中国古代小说可以分为社会派小说、仙侠小说、历史小说、言情小说等多种类型。
每一种类型的小说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丰富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文化内涵。
三、中国古代小说对文学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古代小说通过描述社会生活和人物命运,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心理状态,为后世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同时,古代小说也对中国文学的创作技巧和艺术表达方式产生了影响,并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四、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作品中国古代小说中有许多经典之作,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等。
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情节、丰富的人物描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享誉世界。
《红楼梦》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则通过对大唐西域取经的故事讲述了一场惊险的历险之旅;《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分别以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水泊梁山和三国时期为背景,展现了英雄豪杰的群像与忍辱负重的斗争。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论文
由婴宁人物形象浅析《聊斋志异》曾经有人说过“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国文言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项璀璨桂冠上的明珠。
《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卓然独立……”具体谁说的暂时还考证不出来,但是对于这样的评价,确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婴宁敢说敢笑天真烂漫,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一扫封建闺阁女子形象。
笑声塑性格,鲜花配美人。
小说开头“笑容可掬,拈梅花一枝”、“ 遗花地上,笑语自去”点出了婴宁的“爱花、爱笑”的两个性格特征。
首先,婴宁的笑千姿百态、不拘礼节。
为了突出婴宁的独特个性,作品极少雷同地写出她千姿百态的笑:含笑、隐笑、嗤笑、复笑、狂笑、大笑、憨笑、浓笑、忍笑……这种种笑声,时时处处都有:郊游时、会客时、拜见婆婆时、捉弄西邻之子时、走路时站着时、坐着时、下树时……这种笑声可解忧——“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可去苦——“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可博人爱——“邻女少妇,争承迎之”;可增其媚——“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
这笑声由远及进,极有层次地描写,使人觉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将出来会见王子服时“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到门口时“嗤嗤笑不已”、进门后“犹掩其口,笑不可遏”、被老媪斥责后“忍笑而立”、当王子服问“妹子年几何矣?” 后,婴宁再也忍不住“复笑,不可仰视”。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每一个故事,都隐喻着深沉的含义。
婴宁,其父是人,其母是狐,这种身份的交代,其实也就注定了婴宁的笑声必定不会陪伴我们从故事的开场到结尾。
在山中生活的婴宁,嬉笑于“乱石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的世外桃源之地,无尘世浊俗所累,她的笑声如铃般宛转,她的性情,如泉水般清澈,因此才有故事中最经典的那段问答。
王生拿出上元节游园时婴宁遗落地下的那枝早已枯了的梅花给她看,婴宁接过来,问:“花已枯萎,你留着它做什么?”“这是上元节那天妹妹所丢下的,所以存着。
论中国古代小说之发展历程
论中国古代小说之发展历程引言:作为四大文学体裁的小说,在今天已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网络小说,奇幻小说等等的兴起,给小说带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然而随着新派小说的兴起,古典小说却逐渐被人们遗忘,而中国小说之发展历程,需要更多人们去关注,这其中有古典小说的辉煌和癫疯,甚至不逊于今天被新一代极度吹捧的小说。
俗话说,政治不需要复兴,文学需要复兴,所以才有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对欧洲带来的震撼,才有了唐代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复古运动,还有清朝的唐宋派等。
对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大家下了苦功夫,其中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无疑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鲁迅先生以严谨的笔墨写出了中国古代小说曲折的发展趋势,本文也参考引用了鲁迅先生的很多观点,再加入自己一些独到的见解,希望以此来展现另一个方面的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摘要: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它经历了先秦两汉时的萌芽期,跨过了魏晋南北朝时的童年期,走过了唐五代时期的成熟期,以及宋时候的发展转折期,最后,迎来了明清时期的巅峰期,小说在此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同时,由文言短篇逐渐发展为文言、白话、短篇长篇多元化发展的局面。
关键字:古典小说发展多元化小说,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相比于散文诗歌戏剧,小说拥有最多的读者,它没有诗歌的高雅,没有散文的韵味,没有戏剧的复杂,然而它却以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爱。
究其原因,实在是与小说的本质和特短大有关系。
“小说”一词来源于《庄子》,庄子本意是春秋战国时候诸子百家林立,为了让世人甚或君王相信自己的言论主张,大多在说辞中利用神话寓言等故事来增强感染力,这种带有故事性的说理被庄子认为不可取,小说即小道理之意,事实上,这是小说的本意和本源。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中国古代小说论文
《红楼梦》在当今网络中的传播方式--中国古代小说被誉为经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自产生之后就被人们利用各种形式加以传播。
随着我国网络和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红楼梦》的传播形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从古至今,《红楼梦》在其传播过程中,先后运用了手工抄写、印刷(包括古代木活字印刷、雕版印刷、近代石印术、现代铅活字印刷、电脑冷排印刷)、电子、网络等技术手段。
可以说,传播方式的不断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红楼梦》的传播效果。
一、首先要讲的便是《红楼梦》在网络中的电视大众传播形式。
我把它们大致归为三类:(一)影视传播形式电影和电视的相继诞生和高度普及化影响了整个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使人类拥有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和视觉形式,而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的诞生不仅使得《红楼梦》也使包括在内的一大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得以更立体更鲜明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为这些文学名著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影视传播具有鲜活、易懂的特征,它跳出了文字符号的束缚,不需要以文字为中介.将小说中的形象用立体、直观的视听造型呈现在银幕上,通过声音和画面,直接把形象诉诸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
通过观看《红楼梦》的影视作品使其更容易被更广泛的大众理解和接受。
现在电视剧能吸引人们收看的原因,一是剧情,二是演员。
借助于演员们的形象魅力、表演技巧和“明星效应”,更有利于扩大《红楼梦》的传播。
(二)网络电视娱乐节目形式北京电视台主办的“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不仅仅通过家中的电视机,也通过网络电视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红楼梦中人”选秀的消息一播出,在网络上立即引来热烈响应。
赢得了潮水一般的大众参与,选秀组委会不仅要求各赛区坚持专业化原则,从角色感觉、演技水平、学识素养等方面严格要求,选拔人才。
同时还请来红学专家,对学术界存在的一些争论和疑问进行勘正。
整个选秀的过程通过网络电视直播的方式播出,显得透明而具有可看性。
“红楼梦中人”,一方面以大众化、娱乐化的选秀节目形式表现,另一方面又以传播民族文化为契机,把已经给人们造成“泛滥粗俗”形象的选秀节目变成有文化、有品位的节目。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论文
安阳师院人文管理学院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论文从《三国演义》看中国古代小说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在中国,小说的发展史是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一样,都是一个漫长而又铭刻着人类发展烙印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说史也是历史。
鲁迅先生在其平生唯一的理论性著作《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小说的发展作了较为详细地论述。
小说起源于神话和传说,历经发展逐渐形成以先秦的寓言,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说,唐传奇,宋元的“话本”,明初的“拟话本”,明清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为主体的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构架。
在中国三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先后涌现出很多流芳后世的名作,下面就以《三国演义》为例,探讨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特点。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章回体的长篇历史小说,其思想成就与艺术价值都是不容低估的。
特别是作为历史小说,达到象《三国演义》这样既高度地忠实于历史真实,又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司各特的历史小说也还不能与之相比。
当我国出现了象《三国演义》这样结构完整严谨、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辉煌巨著的时代,世界上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长篇小说。
与《红楼梦》一样,《三国演义》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珍品。
我国的小说遗产是很丰富的,但保留下来并产生较大影响的也就只有《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这么几部,这说明它们是通过了人民与历史的检验的。
在我国文学史上,也许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够象《三国演义》那样长时期地吸引着如此众多的读者,几百年来它一直为我们整个民族所宝爱。
它对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于促进我们民族性格的形成,推动民族精神的高扬,都起着不容忽视的巨大作用。
其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山西太原人。
作者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所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的经验,写成了《三国志演义》或叫《三国志通俗演义》。
我们今天叫的《三国演义》是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的评点修改本《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共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公元184年)写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统一(公元280年)止,共97年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西游记》——追求神圣与留恋世俗
《西游记》是一部我们很熟悉的作品,不管是从文字上,还是从视屏画面上,我们都曾感受过。
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同时又对一个时代,一定社会生活有了反映。
作为一个21世纪的人来说,去感受这种古老神奇文化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促使我们有着更多的梦想与追求。
《西游记》所包含的一层重要思想内涵是对神圣事业坚忍不拔的追求精神。
在明清时许多评点家将本书归之于或儒家或道或佛等教义的宣扬,当然是近于胶柱鼓瑟,如果把书中所写的取经事业视为一种文学的象征,即对于一项神圣事业的成功,除了需克服种种外在的艰难险阻,更重要的是坚定自我的意志。
而心性修炼正是封建社会后期儒释道三家所共同重视的核心,因而心性修炼也就成为贯穿取经全过程的重要线索。
从心性修炼的角度来看,从孙悟空的大闹天空到辅佐唐僧取经便是一个合乎情理的必然转换。
往正面意义上说,取经需要超凡的勇力与坚定的信念,则大闹天宫正是勇力的充分展现。
往负面意义上说,大闹天宫又可以被视为野性的表现与生命力无目的的宣泄。
向往自由是值得肯定的,但自由不是撒野,它应该为实现更高的理想而受到一定的限制。
西天取经可以说正是对理想信念百折不饶的追求,它所显示的乃是生命成熟的境界,并寻找到了生命的真正归宿。
观音菩萨戴在孙悟空头上的那个紧箍,可以有种
种不同的解释,但我觉得那是对于野性的限制,是收束放纵之心的理性控制,有了它便可以“心猿归正”,由一个翻天倒海的野神转化为追求功果的真神。
孙悟空的从撒野到终成正果,既是演述取经故事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一个人完整的生命历程。
正是在此一层面上,《西游记》拥有了一种追求终极关怀的宗教神圣感。
《西游记》所包含的另一层面的思想是对世俗生活的关注,尽管书中蕴含着对神圣事业的追求精神,但它毕竟不是哲学讲义而是具有审美功能的长篇小说。
作者采用喜剧的笔调来表现其旨意,可以看出牵涉了作者的另一旨趣,即对世俗生活的倾心。
如果仅仅为展现孙悟空的英雄出身及勇力,他没有必要用好多的笔墨来写其大闹天宫。
他用生花妙笔写悟空的寻龙王索兵器、赴阴曹消生死,闹天宫争帝位,是何等的令人开心又令人振奋,那里边分明寄托着作者对于自由的向往与对生命活力宣泄的渴望。
尽管后来悟空皈依佛门而保唐僧西天取经,却并未收敛活波的个性,他除了逢人便炫耀自己大闹天宫的英雄经历外,对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太上老君、观音菩萨等神圣依然没有任何虔诚的表现,顽皮撒泼依然是其性情。
除却头上多了一道紧箍之外,他依然充满了野性和灵性。
作者对八戒的态度更为微妙。
他对这位猪长老的俗情难断当然是持揶揄之态的,但同时也在这个人物身上写出了人类的食色之欲是如何地难以去除。
贪图口福与垂涎女色是八戒的顽症,在取经途中他为此经历过菩萨的考验,也常常因此而
上妖魔的圈套,可尽管吃尽了苦头,他却始终没有太大的改观。
取经事业是神圣的,同时又是枯燥沉闷的。
唐僧是圣洁的,但又是迂腐而缺乏情趣的。
世俗生活是平庸的,同时又是充满诱惑力的。
可以说深陷俗欲是沉沦,可八戒却自甘于沉沦。
即使他主观上不甘于沉沦,可骨子里的情欲还是一不留神便透露出来。
直到取经成功时,八戒还是被封了个净坛使者,依然离不开那令他心醉的口福之乐。
然而沙和尚虽然没有太大的作为,但他一直是取经途中的忠诚卫士,任劳任怨,没有半句怨言,或许这就是当时这个社会中典型的无欲无求,甘做平庸的代表,追求自由的化身。
西天取经的理想追求与世俗层面的野性凡情形成了对立共构的两极,并产生了相互引发的艺术张力。
西天取经的理想追求象征着人生的神圣境界,人们必须经过艰苦的意志磨练与坚忍不拔的不懈努力才能达到这理想的境界,从此一角度,作者本应限制悟空的野性并批评八戒陷入情欲而不能自拔的凡庸世。
但野性俗情又是与生俱来的基本人生追求,它构成了人生的情趣与魅力。
却批评了宗教生活的沉闷寡味与诸般神圣的迂执刻板、不通情理。
这种矛盾的现象其实体现了当时社会文人的心态,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与开放活跃的思想领域已经鼓动起他们追求放任自由生活的情趣、从而形成了他们有别于前期士人的滑稽放荡,无拘无束的个性。
但儒者得身份又使他们保持着固有的认真执着,从而没有失去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渴望。
《西游记》这部作品的风格,使他超越了具体的道德判断而走向审美的境界,取得了较为纯粹的审美品格。
同时它显示出自明代中叶以来,文人们的心灵已经从原来的拘谨封闭转向开放活跃。
因为幽默诙谐需要具备开放的心灵与自我优越感,不是只凭读经书崇圣贤便能做到的,对神魔的爱好突破了“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儒家传统,游戏人生的态度显示出张扬个性与追求自我适意的价值新选择。
《西游记》一部名著,反映了许多,对于我们如今大学生来说,我们可以学习的也很多,我想:只要确定好自己的明确目标,然后用坚忍不拔的毅力去追求,踏踏实实,不懈奋斗,为我们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就能创造出我们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