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室外排水规范最新规范标准

室外排水规范最新规范标准

室外排水规范最新规范标准室外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从建筑物、道路等区域排出,以防止内涝和环境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室外排水规范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以下是室外排水规范的最新标准概述:1. 排水系统设计原则:- 室外排水系统应根据地形、气候、水文地质条件和城市发展规划进行合理设计。

- 应采用雨污分流制,以减少污水处理厂的负荷并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2. 排水管道材料:- 排水管道应选用耐腐蚀、耐磨损、不易堵塞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管、塑料管等。

- 管道连接应保证密封性,防止渗漏。

3. 排水管道尺寸:- 管道直径应根据设计流量、流速和地形条件确定,以确保排水畅通。

- 应避免管道过小导致排水不畅,或过大造成资源浪费。

4. 排水管道坡度:- 管道应有足够的坡度以保证水流速度,防止沉积物积累。

- 坡度设计应考虑地形和土壤类型,以适应不同的排水需求。

5. 检查井和雨水口设置:- 检查井应设置在管道的转折点、管道交汇处和需要维护的位置。

- 雨水口应均匀分布在道路两侧,以收集地表径流。

6. 排水系统的维护:- 定期对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管道畅通无阻。

- 对于易堵塞的区域,应增加检查频率。

7. 环境保护措施:- 室外排水系统设计应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如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 应采取措施减少排水过程中的噪音和异味。

8. 智能化管理:- 鼓励采用智能监测和控制系统,提高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 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排水系统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9. 法规和标准遵循:- 室外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营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 应定期更新规范,以适应技术进步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变化。

10. 公众参与和教育:- 加强公众对室外排水系统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公众参与度。

- 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排水系统的使用效率。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是指在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中,合理设计和安装排水设备,以有效避免降雨水或其他排水对建筑物和其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和污染。

下面是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一些重要原则和要求:
1. 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排水的规定和要求,如《建筑排水设计规范》等。

2. 室外排水系统应考虑当地的降雨情况,合理确定排水能力和设计雨量,确保系统在重大降雨事件时能够正常工作。

3. 室外排水系统应合理布置排水设备,确保排水路径通畅,避免积水或倒灌现象发生。

4. 室外排水系统应根据地形和地势,采取相应的排水工程措施,如设置排水沟、排水坑等,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出。

5. 室外排水系统应选择合适的排水材料和设备,如使用耐腐蚀性能好、耐久性强的材料,安装适当的防腐蚀、防结垢等设备。

6. 室外排水系统的管道布置应合理,避免过长、过多的弯道,减少压力损失和阻力,确保排水顺畅。

7. 室外排水系统应设置适当的检查井、排气阀等设备,方便系统的检修、维护和排气。

8. 室外排水系统应采取防止漏水和防止地下水渗入的措施,确保地下室、地下管道等区域的干燥和安全。

9. 室外排水系统应注重环保,避免将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等自然水体,应通过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10. 室外排水系统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综上所述,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和卫生,并确保排水系统的可靠性和长期使用价值。

只有按照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行,才能有效避免一些排水问题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 4 池中应设立式桨叶分离机。
• 6.4.7 沉砂池除砂宜采用机械方法,并经 砂水分离后贮存或外运。采用人工排砂时, 排砂管直径不应小于200mm。排砂管应考虑 防堵塞措施。
6.5 沉 淀 池
• 6.5.1 沉淀池的设计数据宜按表6.5.1的规 定取值。斜板(管)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 数 据 宜 按 本 规 范 第 6.5.14 条 的 规 定 取 值 。 合建式完全混合生物反应池沉淀区的表面 水力负荷数据宜按本规范第6.6.16条的规 定取值。
• 5 管渠应按合流设计流量计算。
• 6.2.6 各处理构筑物的个(格)数不应少 于2个(格),并应按并联设计。
• 6.2.8 污水厂应设置对处理后出水消毒的 设施。
• 6.3.2 格栅栅条间隙宽度,应符合下列要 求:
• 1 粗格栅:采用机械清除时宜为16~25mm, 采用人工清除时宜为25~40mm。特殊情况 下,最大间隙可为100mm。
• 2 细格栅:采用宜为1.5~10mm。
• 3 水泵前,应根据水泵要求确定。
• 6.3.3 污水过栅流速宜采用0.6~1.0m/s。 除转鼓式格栅除污机外,机械清除格栅的 安装角度宜为60°~90°。人工清除格栅 的安装角度宜为30°~60°。
• 6.3.4 格栅除污机,底部前端距井壁尺寸, 钢丝绳牵引除污机或移动悬吊葫芦抓斗式 除污机应大于1.5m;链动刮板除污机或回 转式固液分离机应大于1.0m。
污水处理
• 6.1.1 污水厂位置的选择 • 2 便于处理后出水回用和安全排放。 • 3 便于污泥集中处理和处置。 • 4 在城镇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 6 少拆迁,少占地,根据环境评价要求,
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 8 厂区地形不应受洪涝灾害影响,防洪标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GB50014-2006 房屋建筑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一、总则1、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建筑室外排水设计以及排水管网预留。

2、本规范规定了室外排水安装与设置要求,排水管道布置、连接方式、净水、疏水结构尺寸以及排水系统监测、保养与管理等。

二、排水管道布置1、室外排水管道应布置在地面以下,其高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

2、施工现场应对地埋设的管道铺设进行定期巡检,以确保其位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防止事故发生。

3、室外排水管道布置应符合走向规律,尽量采用一直角管段,合理布置管道的连接段。

三、连接方法1、室外排水管道连接应采用封闭卡箍、压紧结合方法,尽量采用法兰接头。

2、排水管件及附件应与排水管道相匹配,安装和固定牢固,经接管端面处理清洁,接管埋灌灰浆应稠密、均匀,接管竿当满足使用要求。

3、室外排水管网与回路系统应以螺纹连接或焊接连接,非焊接连接部位应进行负压密封。

四、净水、疏水结构尺寸(1)配水管道的规格,应准确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支撑方式下,洗衣区、重装区和重装拐点起始,排水钢管不得or小于DN150,玻璃钢管不得or小于DN125。

(2)排水接头应采用封闭螺纹卡箍接口,有无拉胀装置可根据需要考虑采用,其规格应大于及等于排水管的外径。

(3)净水管应考虑来水口、下水口、厕洞、洗衣区结构尺寸及护坡要求,注意吊管的材料、规格设计。

(1)排水管的供水口,一般选用DN300以上的橡胶复合管。

(2)排水管的底部应考虑空行要求,通风孔,备用管检查、清洗及疏水结构尺寸要求。

由于排水管网连接要按照垂直或水平布置,不得有竖立曲管或竖立管路改变形式的设置,以免膨胀后出现破裂和渗漏。

五、排水系统监测、保养与管理1、室外排水系统监测应通过定期巡检及管道压力监测两部份组成,定期巡检应根据设计文件设计要求进行,压力监测应选取3处左右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并及时维护、更换传感器和监测仪表等,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12号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了局部修订,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局部修订的条文,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该规范中相应条文的规定同时废止。

现予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7年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主编部门:上海市建设委员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1987年12月1日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12号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87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了局部修订,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局部修订的条文,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该规范中相应条文的规定同时废止。

现予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7年12月5日关于发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通知计标〔1987〕666号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关于印发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五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规范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由上海市建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TJ14/74(试行)已修订完毕,并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修订后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一日起施行。

原《室外排水设计规范》TJ14/74(试行)自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一日起废除。

本规范由上海市建委管理,具体解释工作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我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国家计划委员会一九八七年四月二十八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81)建设字第546号通知,由上海市建设委员会负责主编,具体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会同设计、大专院校等有关单位,对《室外排水设计规范》TJ14/74(试行)修订而成。

原规范自一九七四年试行以来,规范管理组按统一计划,组织全国有关单位开展科研协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必要的科学试验研究工作。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一、引言室外排水设计标准旨在确保户外环境的排水系统安全、高效地运行,减少自然灾害和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室外排水设计的标准要求和规范,以帮助读者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二、设计原则1.合理布局:室外排水系统的排水管线应能满足排水需求,并在总体布局上合理分配各个部分,以确保排水的均匀和有效。

2.适当倾斜:室外排水管道应具有足够的坡度,使水流能够迅速而顺畅地流向排水口,防止积水和泥沙堆积。

3.高质量材料:优质、耐久、防腐蚀的材料应被使用在室外排水系统的建设中,以延长使用寿命并降低维护成本。

4.合理尺寸:管道的直径和截面积应根据排水量来确定,以确保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排水量不会超过管道的承载能力。

三、排水系统设计要求1.雨水排水系统:(1)汇水区划分:根据场地地形和建筑物布局,将整个场地划分为相应的汇水区,每个汇水区都需要有相应的排水设施。

(2)排水管线布置:根据汇水区的位置、大小和地形等因素,合理布置排水管线,使之在整个系统中协调工作。

(3)排水设施设置:在每个汇水区的合适位置设置排水口、检查井和雨水收集装置,以进行雨水的收集和排放。

2.污水排水系统:(1)管道选择:根据污水排放量和排放速度,选择适当的管道材料,如PVC管、铸铁管等,确保排水系统的稳定和可靠。

(2)排水口设置:在污水产生的区域设置相应的排水口,以便及时排放污水,避免积水产生。

(3)处理设备设置:根据场地的需求,合理设置下水道、沉砂池等处理设备,以净化污水,防止污染环境。

3.地面水排水系统:(1)排水网布置:根据地表的坡度和排水需求,合理布置地面水排水网,以确保地表水能够迅速排放。

(2)沟槽宽度和深度:根据地面水的流量和流速,确定沟槽的宽度和深度,以容纳和引导水流。

(3)过滤设备设置:在地面水排水网入口处设置过滤设备,以防止杂物和泥沙进入管道系统,造成堵塞和损坏。

四、排水系统维护要求1.定期检查:对室外排水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包括检查管道的密封性、倾斜程度和漏水情况,以及排水口和检查井的畅通性。

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一、引言室外给排水系统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排除建筑物内部产生的废水和雨水,保证室内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设计一个合理有效的室外给排水系统,能够确保排水通畅、防止水涝、防止污水回流,对于建筑物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室外给排水设计的一些规范和要求。

二、设计原则1.合理布局:室外给排水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布局,确保排水管道的疏通和维修方便。

2.通畅排水:室外给排水系统应保证排水管道的坡度适宜,确保废水和雨水能够顺利排出,防止积水和排水不畅。

3.防止回流:室外给排水系统应设置适当的阀门和排气装置,防止污水回流到建筑物内部,确保室内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4.合理尺寸:室外给排水系统的管道尺寸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使用人数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排水和污水处理的效果。

三、设计要求1. 废水排水设计要求1.废水管道宜采用PVC管道,具有耐腐蚀性能,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和冲击。

2.废水管道的坡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为1%~3%之间,以确保废水能够顺利排出。

3.废水管道的分支、汇合和转弯处应采用弯头或三通,避免废水的反流和积水。

4.废水管道应预留清洗口,方便管道清洗和维修。

2. 雨水排水设计要求1.雨水管道宜采用铸铁管道或UPVC管道,具有耐腐蚀性和耐压性能。

2.雨水管道的坡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为0.5%~1%之间,以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出。

3.雨水管道的分支、汇合和转弯处应采用弯头或三通,避免积水和排水不畅。

4.雨水管道应预留检查井,方便检查和疏通管道。

3. 排水口设计要求1.排水口宜采用不锈钢材质,具有耐腐蚀性和耐压性能。

2.排水口的数量和布局应根据建筑物的面积和使用情况进行合理配置,以确保排水的均匀和畅通。

3.排水口的尺寸应根据排水量进行合理选择,以满足建筑物的排水需求。

4.排水口应设置防虫装置,防止小动物进入管道,避免堵塞和积水。

4. 管道维护要求1.室外给排水系统的管道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管道的畅通和顺利排水。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是为了控制外部建筑物排水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保证排水系统能够有效排除地表及屋顶雨水,保障水文区的安全稳定。

一、排水系统的整体布置
1、室外排水系统应包括雨水管道、雨水池及其附属设备,用于排除雨水及设备间及混合水;
2、室外排水管道应采用无毒、耐腐蚀、防磨性好的材料,且管道走向应符合设计规定;
3、室外排水池的数量、位置、衔接尺寸应遵守有关规定;
4、室外排水池的容积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风压及地表高度计算得出;
二、排水管道的设计
1.雨水管道的材料应选择良好的无毒、耐腐蚀、耐磨性较好的新型塑料材料;
2.雨水管道的尺寸应根据雨水量及行程设计;
3.雨水管道的衔接处应满足结构和热膨胀设计要求;
4.阳台及露台等易淋湿的部位,应设置排水管道;
1.排水池的位置应当设南北,偏西北,阳光池应选定在阳台、房顶等大面积位置处;
2.排水池应设置大两个,一个腐蚀池及自来水补水池;
3.排水池容积应根据雨水量、管道高度、行程、面积来计算;
4.排水池应设置衔接及清洗分水器以保证其安全;。

室外排水规范

室外排水规范

室外排水规范1. 引言室外排水是指将建筑物、道路、广场等室外区域产生的雨水或污水排放到污水管网或其它合适的处置系统中,以保持室外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室外排水规范旨在规范室外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持久使用。

2. 设计要求2.1 排水系统布置•室外排水系统的布置应考虑降雨量、降雨频率以及排水的需求。

•排水系统应合理布置,确保排水畅通,避免积水和漫水现象的发生。

•为了方便清洁和维护,排水井和管道宜设置在易于检查和维修的地方。

2.2 排水管材料选择•室外排水系统的管材材质应符合国家标准,能够抵御大气环境中的腐蚀。

•常用的排水管材料包括PVC管、钢管、铸铁管等,根据具体使用环境和需求选择合适材料。

2.3 排水管直径和坡度•排水管道的直径和坡度应根据设计流量和管道长度来确定。

•确保排水管道能够迅速而有效地将水排出,避免积水和倒流的情况。

2.4 排水口设置•室外排水系统应设置合适数量和位置的排水口,确保周围地面不积水。

•排水口应具备防止异物进入的功能,防止堵塞。

3. 施工要求3.1 排水管道安装•排水管道应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管道连接应密封牢固,确保不漏水。

•水平安装时应保持一定的坡度,确保水能够自由流动。

3.2 排水井和检查井安装•排水井和检查井应在合适的位置和距离设置,并与排水管道相连接。

•确保井盖能够承受预计的荷载,避免发生井盖移位或坍塌的情况。

3.3 排水口安装•排水口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置,确保位置合理、数量适当。

•排水口的防堵设计要满足防止异物进入但允许水流顺畅排出的要求。

4. 维护管理4.1 定期清理•室外排水系统应定期清理,清除排水管道中的污物和杂物,保持畅通。

•排水井、检查井和排水口也应定期清理,防止阻塞或漏水。

4.2 检查排水系统•定期检查排水系统的完整性,确保管道密封良好,井盖无松动或破损。

•如发现问题,及时修复,避免进一步损坏和影响排水效果。

4.3 防冻措施•在寒冷地区,要采取相应的防冻措施,以防止冰冻导致排水管道破裂或堵塞。

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1.设施位置选择:在设计排水系统时,需要考虑到室外设施的布局和位置。

应该将排水设施放置在易于维护和使用的位置,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因素,如地形、气候、土壤类型等。

2.雨水排放:在室外排水系统中,雨水排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应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降雨量来确定排水系统的设计容量。

同时,还应考虑到降雨期间的最大流量和积水情况,以确保排水设计足够有效。

3.排水管道:室外排水管道应采用耐候性好、耐腐蚀性强的材料,如塑料或铸铁。

排水管道应按照标准规定的坡度进行铺设,以确保水流能够顺利流动。

排水管道的连接和密封应该牢固可靠,以防止漏水和渗漏。

4.排水井:排水系统中常常需要设置排水井或检查井。

排水井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范和要求。

井盖应能够承受所需的荷载,以确保安全使用。

排水井的尺寸和深度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以便实现有效排水和维护。

5.排水系统维护:为了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清洁。

排水系统的排水口和排水管道应定期清理,以清除积聚的污垢和杂物。

如果发现管道漏水或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同时,还需定期检查排水系统的运行状况,以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6.安全措施:在进行室外给排水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排水系统对环境和人们的安全性的影响。

排水系统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设置护栏或警示标志,以防止人们因走入排水区域而发生意外。

总结起来,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旨在确保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和持久。

设计人员在进行室外给排水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到周围环境因素、排水容量、管道材料和排水井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安全措施也是设计中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以保护人们的安全。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一、前言室外排水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安全、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是指针对室外排水系统的设计、建造、维护和管理等环节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目的是确保室外排水系统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运行。

二、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室外排水系统的设计应首先考虑安全性,确保排水系统在各种自然灾害和紧急情况下能正常运行,防止水灾和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

2. 效率原则:室外排水系统的设计应追求高效率和能耗低,减少泄漏和损失,提高排水能力,保证排水系统在高水位和降雨峰值时的正常运行。

3. 可持续性原则:室外排水系统的设计应考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减少排水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综合利益原则:室外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利益,兼顾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居民的需求。

三、设计要求1. 排水系统规划:室外排水系统的规划应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及规模确定,包括污水排水、雨水排水及其他废水排水等。

2. 设计准则:室外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相关国家和地方规范标准,包括管道设计、泵站设计、调蓄设施设计等。

3. 泵站设计:室外排水系统中的泵站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布置,并考虑到维护保养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4. 排水管道设计:室外排水管道的设计应满足排水流量和压力的要求,采用合适的材料和规格,确保排水畅通和耐久性。

5. 排水设备和设施:室外排水系统中的排水设备和设施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如排水口、检查井、雨水收集设备等。

6. 雨水管理:室外排水系统中的雨水管理应包括雨水收集、蓄存、利用和排放等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管理,实现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7. 检修与维护:室外排水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检修和维护的便利性,合理设置检查井和维修通道,以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8. 管理和监测:室外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包括相应的管理和监测措施,通过远程监控和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解决排水问题。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正式版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正式版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Code for design of outdoor wastewater engineering2006-01-18 发布 2006-06-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409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14-2006,自2006年6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1.0.6、4.1.4、4.3.3、4.4.6、4.6.1、4.10.3、4.13.2、5.1.3、5.1.9、5.1.11、6.1.8、6.1.18、6.1.19、6.1.23、6.3.9、6.8.22、6.11.4、6.11.8(4)、6.11.13、6.12.3、7.1.3、7.3.8、7.3.9、7.3.11、7.3.1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及《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1997年第12号)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六年一月十八日前言本规范系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关于印发“二OO二~二OO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102号,由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管,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对原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进行全面修订。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有:增加水资源利用(包括再生水回用和雨水收集利用)、术语和符号、非开挖技术和敷设双管、防沉降、截流井、再生水管道和饮用水管道交叉、除臭、生物脱氮除磷、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曝气生物滤池、污水深度处理和回用、污泥处置、检测和控制的内容;调整综合径流系数、生活污水中每人每日的污染物产量、检查井在直线管段的间距、土地处理等内容;补充塑料管的粗糙系数、水泵节能、氧化沟的内容;删除双层沉淀池。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城市建筑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居民正常生活和城市环境的卫生与健康而制定的。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排水系统规范1. 设计应满足受纳水体水质要求,排水设施应满足受纳水体污染控制要求。

2. 各种雨水、废水、污水的排放、收集、处理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

3. 重要建筑物的基础排水系统应采用双排制,以确保排水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排水系统应保证通畅性,降低堵塞的风险,通风系统应保证排气畅通,确保排气效果。

5. 排水系统应合理布置,利用自然坡度和地形条件,降低排水管道和排水坑的深度,避免排水的积水现象。

二、排水设备规范1. 排气阀、检修井、排水井、渐变井等排水设备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计,确保设备的排水效果和排气效果。

2. 排水设备应采用耐腐蚀、耐磨损、防水渗透的材料进行制造,确保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排水效果。

3. 排水管道应选用耐酸、耐碱、耐温、耐压的材料,确保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排水设备的布置应符合排水安全、牢固、美观的要求,避免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造成影响。

三、排水设计规范1. 室外排水设计应根据地形、雨水特征和建筑物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布置和设计。

2. 雨水和废水的收集、储存、输送和处理系统应考虑到建筑物的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的用途等因素。

3. 排水设计应符合城市排水标准要求,合理布置雨水口、污水口、检修井等排水设施,以方便维修和清洁。

4. 排水设计应合理利用地形地势和建筑物结构,以减少排水管道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成本。

四、维护与管理规范1. 整个排水系统应实行定期检查、维护和管理,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 排水设备和管道应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免造成设备损坏和系统故障。

3. 排水系统管理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排水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知识,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和效果。

4. 城市排水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排水系统的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居民正常生活和城市环境的卫生与健康。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城市建设中室外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提出的一系列设计要求和标准。

它包括了排水管道的布置、管道材料的选用、施工工艺的要求等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主要要求。

首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对排水管道的布置提出了要求。

根据实际情况,排水管道应尽量沿建筑物外墙或街道中心线布置,避免交叉。

同时,排水管道的坡度要合理,保证排水速度,防止水流不畅。

在布置排水管道时,要考虑到排水设备的位置和数量,以便排水设备能够顺利连接到排水管道上。

其次,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对排水管道的材料选用提出了要求。

排水管道应选用具有耐腐蚀性、耐压性和耐磨性的材料,如塑料管道、铸铁管道等。

同时,排水管道的连接部分应牢固可靠,不得有渗漏现象。

对于特殊环境下的排水管道,如在腐蚀性介质中运行的管道,应选用耐腐蚀的特殊材料进行制造。

再次,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对施工工艺提出了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排水管道的使用情况和地形地貌特点,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

对于地下排水管道,应先进行基坑开挖和管道敷设,然后进行管道连接和固定,最后进行地面的修复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管道的坡度和连接部分的牢固性,避免后期出现问题。

最后,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还对室外排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提出了要求。

室外排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应定期进行,包括检查管道的状况、清理管道内的杂物和堵塞物、修复管道的损坏等工作。

同时,还要对排水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对于排水系统的管理,应建立相应的档案和记录,便于日后的维护和管理。

总之,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城市建设中室外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提出的一系列设计要求和标准。

这些要求和标准涉及到排水管道的布置、管道材料的选用、施工工艺的要求等方面,对于室外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才能确保室外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提供良好的排水环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室外排水是城市建设和市政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决定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严重影响城市的环境卫生和安全状态。

因此,排水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认可的排水设计规范,以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减少溢流带来的污染和危险。

一、排水系统的基本设计原则1、室外排水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排水规范,确保排水系统的设计质量。

2、室外排水系统的设计应考虑灾害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并且要考虑设计效果中有可能形成水力涡旋的情况。

3、室外排水系统的设计要考虑排水管道的材料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要求,要考虑安装系统的维护费用。

4、室外排水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城市的拓展规划,以便满足未来可能发生的拓展和重大工程所需要的排水要求。

5、室外排水系统的设计应考虑污染物排放的控制,防止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污染。

二、排水系统的设计要点1、排水系统的尺寸:室外排水系统的管道尺寸必须按照《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规范》,按照设计供水量和水压计算,以确保系统设计的可行性。

2、排水系统的水头:室外排水系统的水头必须达到设计要求,以保证水流的正常流动,并防止污水的反流。

3、排水系统的材料:室外排水系统的管道材料必须选择耐腐蚀、耐磨、耐高温、耐冻融等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材料。

4、排水系统的施工:室外排水系统的施工应按照《排水工程施工规范》执行,以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三、室外排水系统的检测和维护1、室外排水系统的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全面的检测,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室外排水系统的检测要求:要进行水压测试和结构性能试验,以确保管道的正常运转,溢流沟的水压及涨水能力等。

3、室外排水系统的维护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系统进行保养和检修,确保系统正常运行,避免污水反流带来的污染和风险。

综上所述,室外排水设计必须遵循《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规范》,施工必须按照《排水工程施工规范》执行,并且要完成全面的检测,以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减少排水带来的污染和危险。

室外给排水设计标准(全)

室外给排水设计标准(全)

室外给排水设计标准(全)一、设计原则1. 安全性:室外给排水设计应确保供水安全、可靠,防止水质污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2. 合理性:根据地形、地貌、水源及用水需求,合理规划给排水系统,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3. 经济性: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

4. 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水资源保护、节水减排等因素,实现给排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5. 规范性: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确保设计质量。

二、给水设计标准1. 给水水源:选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地下水或再生水作为给水水源。

2. 给水系统:分为生活给水、生产给水、消防给水等系统,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3. 给水方式:采用重力给水、压力给水或混合给水方式,确保供水稳定。

4. 给水管道:管道材质、规格及敷设方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供水安全。

5. 给水设备:选用高效、节能、环保的给水设备,降低运行成本。

三、排水设计标准1. 排水体制:分为分流制和合流制,应根据地区实际情况选择排水体制。

2. 排水系统:包括生活污水、生产废水、雨水等排水系统,应合理规划布局。

3. 排水管道:管道材质、规格及敷设方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排水畅通。

4. 雨水收集与利用:充分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5. 污水处理与排放:污水处理设施应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确保排放水质达标。

四、配套设施设计标准1. 水表:安装位置应便于查表、检修,水表精度应符合国家规定。

2. 阀门:选用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阀门,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3. 检查井:设置间距合理,便于检修和维护。

4. 泵房:布局合理,设备选型符合实际需求,确保泵房安全、高效运行。

5. 防洪设施:根据地区防洪标准,设置相应的防洪设施,确保排水系统安全。

五、节水与节能设计标准1. 节水措施: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合理设计用水定额,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降低水耗。

2. 节能措施:优化给水系统设计,减少泵站扬程,选用高效节能水泵,降低能耗。

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是指在建筑物外部进行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时,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以下是关于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
1. 设计原则:室外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2. 排水布局:室外给排水系统的布局应合理,确保排水管道的倾斜角度适当,避免造成积水和堵塞。

排水管道的连接应牢固,采用合适的材料和工艺。

3. 雨水排放:室外给排水系统中的雨水排放应符合城市规划和环保要求,避免对周边环境和地表水造成污染。

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系统进行处理和再利用。

4. 废水处理:室外给排水系统中的废水处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要求,确保排放的废水达到环保标准。

可以采用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等方法进行废水处理。

5. 排水设备:室外给排水系统中的排水设备(如下水道井、排水泵站等)应符合相关标准,具有耐久性和可靠性。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定期进行,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6. 防水措施:室外给排水系统中的防水措施应符合建筑设计防水要求,确保排水管道和设备与建筑物之间的连接处不会发生
渗漏和漏水。

7. 安全性考虑:室外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注重人员和环境的安全,排水管道和设备的设置应避开人员活动区域,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8. 监测和维护:室外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对系统的监测和维护,设置合适的检查口和阀门,以便随时检查和维修系统中的故障。

综上所述,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对于确保室外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至关重要,设计师应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并密切关注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环保要求,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 采用颗粒滤料,增大比表面积,提高处理能力 ❖ 解决滤料堵塞问题 ❖ 提高处理效率,设备小型化、工业化
.
2.1.71 曝气生物滤池
曝气生物滤池的主要特点和工程应用
❖ 主要特点:
❖ 气、液、固三相对流接触,氧的转移率高,动力消耗低。 ❖ 具有截留悬浮物和脱落生物膜的净化功能,无需二沉池。 ❖ 采用3-5 mm的颗粒滤料(石英砂,陶粒,活性炭等),比表
❖ 通过时间上的推流排序,在同一反应器内完成活性 污泥处理过程;
❖ 工艺组成简单,无需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备,建设 费用和运行费用降低;
❖ 污泥的SVI值低,沉淀性能好,不易膨胀; ❖ 通过对运行方式的调节,可在同一反应器内实现除
磷脱氮; ❖ 应用电动阀门、液位计和PLC等自控仪表,可实现
工艺过程自动化控制。
1.0.6 规定工业废水接入城镇排水系统的 水质要求。必须符合现行的《污水综合 排放标准》(GB8978)、《污水排入 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等有 关标准。 (强制)
1.0.7 规定排水工程设计采用新技术应遵 循的主要原则
.
1.0.8 排水工程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 的主要原则
1.0.9 规定排水工程尚应执行的有关标准、 规范和规定。如:《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 放标准》(GB18918)和《工业企业噪声 控制设计规范》(GBJ87)等。
.
(2)好氧吸磷过程
污水进入好氧处理系统后,在有氧状态下,聚 磷菌将储存于体内的有机酸PHB氧化分解,并释 放大量能量供聚磷菌生长繁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 另一部分能量供聚磷菌主动吸收污水中的磷酸盐, 并以聚磷酸盐的形式富集于菌体内--好氧吸磷过 程(磷的过剩摄取)。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条文说明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是指为了保障城市的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缓解城市排水压力,防止洪涝灾害发生,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以下是《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的一些重要条文的说明。

1.设计原则室外排水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①降雨产流不得超过地面承受范围;②合理选择排水方式,确保排水系统在各种情况下良好运行,包括正常、暴雨和外界意外因素等;③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坚持生态优先、效益最大化、节约资源的原则;④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设计。

2.雨水收集和利用3.排水管道设计排水管道的设计应根据城市的规模、居民和商业建筑的用水量等因素来确定管道的直径。

同时,排水管道的坡度应符合工程要求,保证排水畅通。

管道的材料应选用能够防腐蚀、耐久、强度高的材料,确保管道的使用寿命。

4.设计洪水和内涝防治措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强调要对城市洪水和内涝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根据城市规模和气象条件,设计洪水容量,并合理规划排水系统,确保洪水期间的排水能力。

对于内涝问题,应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如设置雨水花坛、蓄水池等,确保城市排水系统的正常运作。

5.绿色排水设计绿色排水是指以自然地形和植被为基础,通过构建绿色空间,使雨水能够自然滞留和渗透进入地下水层,从而达到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的目的。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鼓励绿色排水的应用,如设置雨水花坛、绿化屋顶、湿地公园等。

这些绿色排水系统不仅可以减轻城市排水压力,还能美化城市环境,提高生态效益。

6.设计管理和安全措施室外排水设计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设计要求得以准确执行。

此外,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施工现场的防护设施、排水管道的防腐措施等,确保设计和施工的安全性。

总结起来,《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城市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洪涝防治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设计原则包括降雨产流不超范围、合理选择排水方式等。

其中重点强调了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排水管道设计、洪水和内涝防治措施、绿色排水设计以及设计管理和安全措施等方面的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outdoor wastewater engineering
1 总则
1.0.1 为使我国的排水工程设计贯彻科技发展观,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达到防治水污染,改善和保护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保障安全的要求,制订本规范。

3 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
3.2 雨水量
3.2.4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城镇类型、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按表3.2.4的规定取值,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口密集、内涝易发且经济条件较好的城镇,宜采用规定的上限;
2新建地区应按本规定执行,原有地区应结合地区改建、道路建设等更新排水系统,并按本规定执行;
3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不同的设计重现期。

表3.2.4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年)
注:1按表中所列重现期设计暴雨强度公式时,均采用年最大值法;
2雨水管渠应按重力流、满管流计算;
3超大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特大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大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中等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小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在50万以下的城市。

(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条文说明】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城镇类型、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原《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虽然将一般地区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调整为1年~3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设计标准仍偏低。

表3为我国目前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对比情况。

美国、日本等国在城镇内涝防治设施上投入较大,城镇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一般采用5年~10年。

美国各州还将排水干管系统的设计重现期规定为100年,排水系统的其他设施分别具有不同的设计重现期。

日本也将设计重现期不断提高,《日本下水道设计指南》(2009年版)中规定,排水系统设计重现期在10年内应提高到10年~15年。

所以本次修订提出按照地区性质和城镇类型,并结合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适当提高我国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并与发达国家标准基本一致。

本次修订中表3.2.4的城镇类型根据2014年11月20日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国发[2014]51号)进行调整,增加超大城市。

城镇类型划分为“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城区类型则分为“中心城区”、“非中心城区”、“中心城区的重要地区”和“中心城区的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

其中,中心城区重要地区主要指行政中心、交通枢纽、学校、医院和商业聚集区等。

根据我国目前城市发展现状,并参照国外相关标准,将“中心城区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等”单独列出。

以德国、美国为例,德国给
水废水和废弃物协会(ATV-DVWK)推荐的设计标准(ATV-A118)中规定:地下铁道/地下通道的设计重现期为5年~20年。

我国上海市虹桥商务区的规划中,将下沉式广场的设计重现期规定为50年。

由于中心城区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的汇水面积可以控制,且一般不能与城镇内涝防治系统相结合,因此采用的设计重现期应与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相协调。

表3 我国当前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对比
3.2.4B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城镇类型、积水影响程度和内河水位变化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应按表3.2.4B的规定取值,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口密集、内涝易发且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宜采用规定的上限;
2目前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分期达到标准;
3当地面积水不满足表3.2.4B的要求时,应采取渗透、调蓄、设置雨洪行泄通道和内河整治等措施;
4对超过内涝设计重现期的暴雨,应采取预警和应急等控制措施。

表3.2.4B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
注:1表中所列设计重现期适用于采用年最大值法确定的暴雨强度公式。

2超大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特大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大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中等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小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在50万以下的城市。

(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条文说明】城镇内涝防治的主要目的是将降雨期间的地面积水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鉴于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内涝防治的设计标准,本规范表3.2.4B列出了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和积水深度标准,,用以规范和指导内涝防治设施的设计。

本次修订根据2014年11月20日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国发[2014]51号)调整了表3.2.4B的城镇类型划分,增加了超大城市。

根据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校核地面积水排除能力时,应根据当地历史数据合理确定用于校核的降雨历时及该时段内的降雨量分布情况,有条件的地区宜采用数学模型计算。

如校核结果不符合要求,应调整设计,包括放大管径、增设渗透设施、建设调蓄段或调蓄池等。

执行表3.2.4B标准时,雨水管渠按压力流计算,即雨水管渠应处于超载状态。

表3.2.4B“地面积水设计标准”中的道路积水深度是指该车道路面标高最低处的积水深度。

当路面积水深度超过15cm时,车道可能因机动车熄火而完全中断,因此表3.2.4B规定每条道路至少应有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cm。

发达国家和我国部分城市已有类似的规定,如美国丹佛市规定:当降雨强度不超过10年一遇时,非主干道路(collector)中央的积水深度不应超过15cm,主干道路和高速公路的中央不应有积水;当降雨强度为100年一遇时,非主干道路中央的积水深度不应超过30cm,主干道路和高速公路中央不应有积水。

上海市关于市政道路积水的标准是:路边积水深度大于15cm(即与道路侧石齐平),或道路中心积水时间大于1h,积水范围超过50m2。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内涝防治系统包含雨水管渠、坡地、道路、河道和调蓄设施等所有雨水径流可能流经的地区。

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为100年或大于100年,英国为30年~100年,香港城市主干管为200年,郊区主排水渠为50年。

图1引自《日本下水道设计指南》(2001年版)中日本横滨市鹤见川地区的“不同设计重现期标准的综合应对措施”。

图1反映了该地区从单一的城市排水管道排水系统到包含雨水管渠、内河和流域调蓄等综合应对措施在内的内涝防治系统的发展历程。

当采用雨水调蓄设施中的排水管道调蓄应对措施时,该地区的设计重现期可达10年一遇,可排除50mm/h的降雨;当采用雨水调蓄设施和利用内河调
蓄应对措施时,设计重现期可进一步提高到40年一遇;在此基础上再利用流域调蓄时,可应对150年一遇的降雨。

图1不同设计重现期标准的综合应对措施(鹤见川地区)欧盟室外排水系统排放标准(BS EN 752: 2008)见表3A和表3B。

该标准中,“设计暴雨重现期(Design Storm Frequency)”与我国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相对应;“设计洪水重现期(Design Flooding Frequency)”与我国的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概念相近。

表3A欧盟推荐设计暴雨重现期(Design Storm Frequency)
表3B欧盟推荐设计洪水重现期(Design Flooding Frequency)
根据我国内涝防治整体现状,各地区应采取渗透、调蓄、设置行泄通道和内河整治等措施,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超过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的暴雨,保障城镇安全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