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机织物联合组织
第五章、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联合组织(22)
3. 作图方法:
• 选择基础组织和固结组织:
– 基础组织一般选用4/4纬重平、6/6纬重平等; – 固结组织一般采用平纹、1/2或2/1或2/2斜纹等;
• •
确定两种组织的纬纱排列比(1:1、2:2); 计算Rj、Rw:
– Rj=基础组织Rjj; – Rw=基础组织Rjw×(固结组织Rgw与排列比的最小 公倍数);
构作举例:
三根成束透孔组织:
– – – 穿综:成束经纱穿一筘(3入筘)。
•
– – –
四根成束透孔组织:
变化平纹+经(纬)重平联合; Rj=Rw=8(4/4重平); 4入筘;
联合组织(20)
5.
• • • •
构作方法总结:
确定其组织循环纱线数。(2n) 在意匠纸上画出组织图的范围。 在组织图的左下角填绘基础组 织。 按照底片翻转的关系画出其余 的组织点。
联合组织(1)
第四章、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Combined Weaves
定义: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原组织或变化 组织),按各种不同的方法联合而成的新组织。 分类(外观效应):
条格组织; 绉组织; 透孔组织; 蜂巢组织; 凸条组织; 网目组织; 平纹地小提花组织。
联合组织(2)
联合组织(4)
• 组织循环纱线数的计算:
– Rj:并列的各条基础组织的经纱数之和;
每一纵条纹的经纱数确定:
经纱密度×条纹宽度,初步确定经纱数; 修正经纱数:为基础组织循环经纱数与穿筘数 的整数倍; 确定经纱数:考虑条纹的界限分明,构作组织 图时调整组织点间的配合关系。
– Rw:各基础组织Rjw的最小公倍数。
确定组织循环的大小:取决于格子大小。 将组织分为四个部分,先按基础组织在左下 角添绘组织点,按“底片翻转法”完成其余 三部分。 B A
织物的组织分析

四、实验步骤
③ 纱缨的分组:在布边先拆除若干根一个系统的纱线, 使织物的另一系统的纱线露出10mm的纱缨,然后将纱 缨的纱线每8根分成一组,并将1、3、5…奇数组和2、 4、6…偶数组的纱缨分别剪成两种不同的长度。这样 当被拆除的纱线置于纱缨时,就可清晰地看出织物经 纬纱的交织规律。 ④ 用挑针把纱线轻轻拨开,找出它与另一系统纱线交 织的规律,画出其意匠图。
四、实验步骤
3、分析织物组织
方法一:直接观察法 此方法用来分析单层的、密度不大的、纱线特数较大的厚 织物和较简单的小花纹组织织物。 步骤:将织物平放,将照布镜置于其上,观察织物的组织, 记录纱线交织的规律,并画出组织图。分析时可多画几根 镜纬纱的交织情况,以便正确地找出织物地完全组织。
以原组织为基础加以变化,如改变组织点的浮长、飞数、 斜纹线的方向等而获得。有平纹变化组织、斜纹变化组织、 缎纹变化组织。主要有重平组织、山形斜纹组织、加强缎 纹组织等。
(3)联合组织: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原组织或变化组织)按各种不 同的方式联合而成。可以是两种组织简单的和并(如条格 组织),可以是两种组织织线的交互排列(如透孔组织); 或者在某一组织上按另一组织的规律增加或减少组织点 (加绉组织等)。
斜纹组织是织物表面有明显的斜向纹路。由于斜纹组织中 不交错的经纱或纬纱比较容易靠拢,增大了织物的密度和 厚度。
缎纹组织是每间隔四根或四根以上的纱线才发生一次经纬 纱的交错,且这些交错点是单独的、互不连续的均匀分布 在一个组织循环中,并在整个组织循环中始终保持不变。
一、基本知识
(2)变化组织:
一、基本知识
2.针织物及其组织
就是用织针将纱弯曲成圈,并将这些圈串起来而形成的织 物。根据编织的方法和工艺不同分为经编针织物和纬编针 织物。按组织分为: (1)原组织:
常见的机织物组织课件

斜纹组织的织造原理
要点一
总结词
斜纹组织的织造原理主要是通过控制织机的织造参数,如 梭子投射角度、经纬纱张力等,来减少经纬纱的交织次数 。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织造斜纹组织时,需要调整织机的织造参数。其中,梭 子投射角度是关键参数之一,它决定了梭子在垂直方向上 的位置,进而影响经纬纱的交织程度。通过调整梭子投射 角度,可以使得经纬纱在交织过程中形成斜向的纹路。此 外,经纬纱张力也是影响斜纹组织的重要因素,适当的张 力可以使得经纬纱更好地贴合在一起,形成更加清晰的斜 纹效果。
性。
双层组织的织造原理
总结词
双层组织的织造原理包括两个独立的织口和交织点, 通过控制两个织口的运动和交织点的位置来实现双层 组织的织造。
详细描述
在织造双层组织时,需要设置两个独立的织口,分别 控制上下两层纱线的交织。同时,需要精确控制两个 织口的运动和交织点的位置,以确保上下两层纱线能物组织的分类
根据交织规律
可分为简单组织、复杂组织和联合组织。
根据纱线在组织中的交织形态
可分为平纹组织、斜纹组织和缎纹组织。
织物组织的功能与特点
功能
织物组织决定了机织物的外观、质地 、性能和用途。
特点
不同的织物组织具有不同的交织规律 和形态,从而产生不同的外观和性能 特点。
02
平纹组织
平纹组织的定义与特点
03
斜纹组织
斜纹组织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斜纹组织是一种机织物组织,其特点是经纬纱交织次数减少,形成明显的倾斜纹路。
详细描述
斜纹组织是由经纬纱交织而成,但与平纹组织不同,其交织次数较少,使得经纬纱之间的摩擦力减小 ,织物更加柔软、舒适。斜纹组织的纹路呈明显的倾斜状,与平纹组织的交叉纹路不同,给人以动态 、活泼的感觉。
织物结构学课件——5.0 重组织

构
一般采用:1:1 2:1 2:2等
学 例如:表里经纱特数、密度相同,可采用1:1的 排列
若为增加织物的重量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里经采用粗号纱,采 用2:1
若表里经的特数相同,又要增加织物的重量,采用 2:2。
织 4)组织循环纱线数的确定:
首先确定基础条件:
物
表经:里经=m:n
结
表面组织循环纱线数=Rm
构 反面组织循环纱线数=Rn 则:经二重组织循环纱线数的确定如下:
织 5.2纬二重组织
物 5.2.1定义及其用途 结 定义:由两个系统的纬纱(表纬、里纬)与一个系统的
经纱交织而成。使得纬纱在织物中呈重叠状态配置。
构 用途;制织厚呢绒、厚衬绒、毛毯、棉毯、滤尘布。 学 5.2.2设计原则
1)基础组织的选择:表面及反面组织为纬面组织,里 组织为经面组织。
2)表里组织点的配置原则: 表纬的纬组织点必需将里纬的纬组织点遮盖住,即 里纬的纬组织点必需配置在相邻的两表纬浮长线之 间。
组织图。
织
11
234
物
结
Ⅰ ⅡⅢⅣ
构
学 4
4 3 2 1
1234
ⅠⅡⅢⅣ
3 2 1 Ⅰ1
织 Ⅱ、异面经二重组织的作图 1)首先确定基础组织及经纱排列比
物 表组织Rm=
2 方平
2
Rn=
3 1
破斜纹
结
m:n=2:1
构 2)利用底片法求出里组织 学 3)Rj与Rw的确定
根据公式求得Rj=12 Rw=4
织
5.2.5经二重组织与纬二重组织的比较:
1)组织结构方面:
物
经二重组织具有两个系统的经纱,在织物内形成了经
第五章_机织物联合组织之蜂巢与小提花组织

联合组织类织物
平纹地小提花织物局部放大
联合组织类织物
)
平纹地小提花织物(2)
联合组织类织物
平纹地小提花织物(3)
第七节 小提花组织
1. 小提花组织的基本特征
小提花组织是利用多臂机织造,在织物表面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织物 组织的变化,而形成各种小花纹的组织。
2. 小提花组织的分类
(1)平纹地小提花组织 (2)斜纹地小提花组织 (3)缎纹地小提花组织
第七节 小提花组织
3. 小提花组织的设计要点
(1)先在意匠纸上勾画出花样轮廓,然后填绘组织点 (2)综页数不能超过织机的最大容量 (3)起花部分的浮长线不要太长,经纱浮长以不超过3个组织点为宜,最 多可用5个组织点,纬浮长线可稍为长一些; (4)起花部分的经纱与平纹的交织次数,不要相差太大,否则,将增加 工艺上的麻烦; (5)每次开口的提综数应尽量均匀;可以采用省综法设计,用较少的综 页制织出花型较大、变化较多的花纹。 (6)因起花部分只起点缀作用,不是织物的主体,所以织物的密度, 一般与基础组织织物基本相同。
联合组织类织物
蜂巢组织织物(1)
蜂巢组织织织织物(2)
联合组织类织物
蜂巢组织织物局部放大
联合组织类织物
蜂巢组织织物(3)
第五章 机织物联合组织
JIZHIWU LIANHE ZUZHI
第七节 小提花组织
南通职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联合组织类织物
平纹地小提花组织织物(1)
4. 变化蜂巢组织设计
(2)山形变化蜂巢组织
将单个组织点菱形斜纹变成顶点相对且相隔一纬的上下两个山形斜纹,然 后在左右两侧填绘组织点。
4. 变化蜂巢组织设计
(3)复杂变化蜂巢组织 在单个组织点菱形斜纹的左斜线下方,隔一个纬组织点再作一条平行的左 斜纹线。然后再左右两侧对角区域内各成一个菱形区域。其经纬最长浮长等于 (R/2-1)。填绘时,经组织点与双斜纹线相连,而与单斜纹线相隔一个纬组织 点。
第五章 联合组织

4. 旋转法
选用一个组织为基础,使其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组合 构成绉组织。
5. 省综设计法 (1)确定采用的综片数, 一般综片数为4~8片。 (2)确定组织循环图的范围。 (3)确定每片综的提升规律,
即画出纹板图。
(4)画穿综图和组织图。首先 把经纱循环数分成若干组, 每一组的经纱数等于综片数。
联合组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两种组织的简
单并合,也可能是两种组织纱线的交互排列,或者在 某一组织上按另一组织的规律增加或减少组织点等等。 • 按照各种不同的联合方法,可获得多种不同的联合组 织。常见的联合组织有条格组织、绉组织、透孔组织、 蜂巢组织、凸条组织、网目组织、小提花组织等。
第一节
一、纵条纹组织
与工艺上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4、纵条纹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
Rj=各纵条纹中的经纱数之和。
每一纵条纹的经纱数,随条纹的宽度、经纱密度、所采用
的组织以及与相邻组织的配合而定,同时要考虑每筘穿入 数和条纹界限分明问题。 Rw=各纵条纹所用的基础组织循环纬纱数的最小公倍数。
举例:
各条纹交界处的相邻两根经纱上组织点配置成经纬浮 点相反,使界线分明。 例1:3/3右斜纹+3/3左斜纹
条格组织及其应用
纵条纹组织的设计要点:
1、各条纹交界处的相邻两根经纱上组织点的配置最好是
经纬浮点相反,以使界线分明。
2、如果各条纹交界处相邻两根经纱不能配成经纬浮点相 反,那么为使条纹分界清晰,可镶嵌一根另一组织或另一 颜色的纱线。 3、各条纹组织的经纬纱交错次数不宜相差过大。如果必
须将织缩差异较大的两种组织并列配置时,那么应在设计
例5:采用一个织轴织造,斜纹部分的经密比平纹部分大。
织物的联合组织

b)、增加经纱根数的例子:
如:2 斜纹和 5 经面缎纹
2
2
无论怎样调整经纱的 根数其分界线处两根 相邻的经纱也不会成 底片关系,故增加两 根经纱。
其组织为:2 经重平 2
c)、也可在分界线处增加一根色纱,也可获得较
好的外观效应。
3)设计纵条纹组织织物时,必须注意所选用的各 条纹的经纱的交织次数不要差异太大,否则将造成 经缩的显著不一样。如果经纱缩率差异太大,则 要采用双经轴织造,就必然会增加织造的困难。
织物的联合组织
什么是联合组织?
联合组织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原组织或变 化组织,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联合而成的组织, 在织物表面呈现几何图形或小花纹等外观效应。 联合组织的分类: 1、条格组织; 2、绉组织; 3、透孔组织; 4、蜂巢组织; 5、凸条组织; 6、网目组织; 7、小提花组织。
4.1条格组织
(俗称呢组织,如:女线呢、女式呢、绉纹 呢等) 4.2.1织物的特点:
手感柔软、厚实、弹性好、光泽柔和。 绉类织物起绉的方法:
(1)利用组织起绉; (2)利用织造时不同的经纱张力起绉; (3)利用不同收缩性能的经、纬纱线,或不同 捻向的强捻纱相间排列起绉;
(4)利用化学处理使织物表面起绉等。
4.2.2利用组织产生绉效应的原因: 由于在该类织物组织中利用了各种不同长度Rj=6×2=1 Nhomakorabea RW=6
6 5 4 3 2 1
1 2 3 45 6 ⅠⅡⅢⅣⅤⅥ
3.调整同一组织的纱线次序构成绉组织
采用此方法构成绉组织时,可按一定规律或任意变
纬面缎纹组织为例:
五 四 三 二 一
12 345
从纬向观察
五 四
第五章——精选推荐

第五章机织物重组织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经纱与一组纬纱交织,或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纬纱与一组经纱交织而成二重或二重以上的经重叠或纬重叠组织称重组织(backed weaves)。
重组织根据经、纬纱配置组数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重经组织,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经纱与一组纬纱交织而成的经纱重叠组织,称经二重组织或经多重组织;另一类为重纬组织,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纬纱与一组经纱交织而成的纬纱重叠组织,称纬二重组织或纬多重组织。
用此种组织形成的织物称重织物。
重组织由于具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经(或纬)纱在织物中呈重叠状配置,故具有下列特点:(1)可制作双面织物。
包括正反两面具有相同组织、相同色彩的同面织物以及不同组织或不同色彩的异面织物。
在平素织物中应用较多,如双面缎等。
(2)可制作表面具有不同色彩或不同原料所形成的色彩丰富、层次多变的经起花或纬起花纹织物。
在提花织物中应用较多,如彩色挂屏、像景等织物,都是利用重组织的结构来制织的。
(3)由于经纱或纬纱重叠组数的增加,不但能美化织物的外观,而且能增加织物的重量、厚度、坚牢度以及保暖性,因此更能适合多方面的要求。
第一节重经组织重经组织(warp-backed weaves)一般多用来制织厚重织物,如高级精梳毛织物。
但在丝织物中,应用重经组织多数是为了在不采用多梭箱的情况下,使织物呈现不同原料、不同组织、不同色彩的多层次的复杂花纹,以增进织物的美观。
重经组织根据选用经纱组数的不同,可分为经二重组织、经三重组织及经多重组织。
但经三重及经多重组织由于受到织造条件的限制而应用不广。
一、重经组织的构成原理构成重经组织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经纱如何才能相互重叠,使一组经纱显现在织物表面,而另一组经纱能较好地隐藏在背面,其构成原理如下。
1. 组织图中里经经浮点的两旁或一旁,一定要有表经经浮点;必须避免里组织的单个经浮点与表组织的单个纬浮点并列在一起,形成平纹状交织。
这是构成重组织最基本的一条原理。
第五章联合组织及其织物5-2绉组织

第五章 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5-2 绉组织
4、每页综的提升规律,即纹板图 前面已确定出不同沉浮规律的经纱根数,纹板图即为这些经纱的沉浮规律。
5、画穿综图 按照图法绘穿综图。沉浮规律不同的第一组经纱按顺穿法穿综,其它几组经 纱照图穿。
皱纹呢组织上机图
第五章联合组织及其织物5§5-2 绉组织
第五章 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5-2 绉组织
(二)嵌线法(移绘法):以一种组织的纱线移绘到另一种组织纱线间 构成的。将两种组织的纱线按一定排列比(通常是1:1)相间排 列而成绉组织。
12
ⅠⅡ Ⅲ
确定组织循环:
1 Ⅰ2 Ⅱ 1 Ⅲ 2 Ⅰ1 Ⅱ 2 Ⅲ
§5-2 绉组织
(五)省综设计法: 省综设计就是利用较少的综,设计出组织循环很大的绉组织。得到起 皱效果很好的织物表面,其设计方法及作图原则如下: 1、定所需的综页数 综页数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为4~8页。 2、确定每次提综的综页数
一般每次开口提2~4页综,即从 4~8页中,每次开口提一半综。 如每次提4页综中的2页,经过组 合,有6种提综方案,即不同沉 浮规律的经纱有4根,不同沉浮 规律的纬纱有6根; 同理,如每次提6页综中的3页, 经过组合,有20种提综方案,即 不同沉浮规律的经纱有6根,不 同沉浮规律的纬纱有20根。
第五章 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5-2 绉组织
在确定提综方案时应注意:
(1)每根经纱上的连续经(或纬)组织点不要太多,一般以不超过两个组织 点为佳;
(2)每根经纱的交织次数应尽量一致;
(3)每根经纱上的经组织点数与纬组织点数尽量
3、确定组织循环图的范围 一般组织循环经纱数最好是综页数的整数倍,组织循环纬纱数最好是 不同沉浮规律纬纱数的整倍数,且不要与组织循环经纱数相差太多, 通过调整不同沉浮规律的经、纬纱的排列顺序而得。如图
第五章 机织物联合组织之透孔ppt课件

编辑版pppt
4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设计一种透孔组织,要求R=14. 请画出一款平纹+透孔的花式透孔织物上机图。
编辑版pppt
5
联合组织类织物 透孔组织织物
完全纱线数等于6的透孔组织
编辑版pppt
6
联合组织类织物
联合组织类织物 透孔组织织物
完全纱线数等于8的透孔组织
13
透孔组织织物 花式透孔(3)局部放大
编辑版pppt
14
第五章 机织物联合组织
JIZHIWU LIANHE ZUZHI
第三节 透孔组织
南通职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编辑版pppt
1
1. 基本知识点
第三节 透孔组织
透孔布,花式透孔提花织物
明显的“孔”洞
织物表面均匀 分布着小孔。
设计思路
织物中使一部分纱线分别向两侧靠拢, 则这二部分纱线之间就形成一定的间隙, 若此间隙处由组织点固定,则这此处将 形成永久性的孔洞,我们称之为透孔。
编辑版pppt
2
第三节 透孔组织
2. 透孔组织的绘制方法
确定组织循环
划分完全组织
等份经纬为奇
翻转组织图
确定完全组织的 大小。透孔组织 的完全经、纬纱 数相等,即:
Rj = Rw, 通常6.10.14 也 有取8的;
将绘制好的完全 组织划分成四个 相等田字形
要求每一等份的 经纬纱数为奇 数,先在左下角 的区域内填平 纹,再将其中偶 数根经纬纱全部 改成经(纬)组 织点。
编辑版pppt
8
8枚透孔组织织物 局部放大
编辑版pppt
9
联合组织类织物 透孔组织织物 花式透孔组织(1)
织物组织结构WovenFabricStructures

32
• 绘制方法:
– 确定Rj、Rw,作框架;
– 在第一根纬纱上按分式所示的交织规律填绘 组织点;
– 在第二根纬纱上填绘相反的组织点。
• 上机:
– 穿综:顺穿法或照图穿法;
– 穿筘:2~4入/筘。将纬重平同一纵凸条的经 纱穿入同一筘齿,使筘痕产生在相邻两凸条 间,以增加凸条外观。
17
第三章、三原组织及其织物
一.原组织
1. 原组织的特征(构成条件):
• 组织点飞数是常数。 • 在一个组织循环内,每根经纱或纬纱与另一系统的纱
线仅交织一次,即每根经纱或纬纱上,只有一个经 (纬)组织点,其他均为纬(经)组织点,也就是说: Rj=Rw。
2. 分类:
• 平纹(Plain weaves)、斜纹(Twill weaves)、 缎纹(Satin(Sateen) weaves)
•。 • 飞数是矢量。 • 飞数常值得规律组织,变值得花式组织。
5
四. 织物上机图
• 上机图是表示上机织造工艺条件的图解。 • 上机图的组成:
➢ 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纹板图四个部分排列成一定的 位置而组成。
6
1. 组织图:常用方格图表示
• Rj:纵向格子数等于完全经纱数Rj • Rw:横向格子数等于完全纬纱数Rw
12
– 分区穿法
– 应用场合:织物组织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组 织,或用不同性质的经纱织造时。
– 综分为前后两个区,综页数目由织物组织而定。
13
– 间断穿法:
• 穿完一个分穿综循环后,再穿另一个。 • 图例:由两种组织并合成的格子花纹。第一种组织按经纱运动
规律穿若干个循环以后,又按另一种穿综规律穿综,每一种穿 综规律成为一个穿综区,每个区中有各自的穿综循环,称为分 穿综循环p。因此总穿综循环可依下式计算: r=mp1+np2+qp3+……, m、n、q为各区分穿综循环的数目。
纺织概论测试题

纺织概论测试题一、概念解释(1)纺织纤维(2)捻度(3)机织物(4)织物组织(5)组织点(6)配棉(7)绢纺(8)组织循环(9)机织物联合组织(10)复合纤维二、填空(1)——、——、——、——构成纺织纤维的特性。
(2)麻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是——,此外还有——、——脂肪及——灰分和——。
(3)羊毛的初步加工包括羊毛的——、——、——、——、——等工序。
(4)纺织纤维分为——和——。
(5)纺纱的整个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合并,牵伸,——。
(6)织前准备包括——,整经,浆纱——。
(7)制造过程中的五大运动是——,引纬——,——,卷曲。
(8)三原组织包括——,——,——。
(9)新型纤维有——,——,——等。
(10)常用的纤维代号:棉——,丝——,毛——。
三、判断(1)纺织纤维中的棉,羊毛,大豆纤维,苎麻均属于天然纤维。
()(2)四类织物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机织物和编织物。
()(3)五大纺纱系统分为棉纺,麻纺,毛纺,绢纺和化纺纱系统。
()(4)精梳纺纱系统:开清棉—梳棉—精梳—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
()(5)斜纹组织用分式的表示方法中,分子与分母之和等于组织循环纱线数。
()(6)喷气引纬属于积极引纬方式。
()(7)片梭因为属于消极引纬方式。
()(8)打纬的主要作用是用钢筘打紧纬纱,控制织物的经密和幅宽。
()(9)络筒的作用是加长纱线,去除杂质。
()(10)剑杆引纬有极强的纬纱选色功能,所以幅宽优于片梭。
()(11)织物内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或彼此浮沉的的规律称为织物组织。
()(12)开口的目的是将整幅织物的经纱分为上下两层,形成梭口,便于引纬。
()(13)直接纬纱的工艺流程简单,可降低成本,但产品质量稍差。
()(14)络筒的作用是接长纱线和清除纱线上的疵点和杂质。
()(15)经停片是织机经停装置中的感知件,织机上大部分经纱都要穿过经停片。
()(16)锦纶为新型化学纤维。
()(17)络筒是织前准备的最后一道工序。
第五章复杂组织ppt课件(全)

重经组织
• (3)表里经纱排列比,根据织物质量及 使用目的来定。一般常用的排列比为1:1或 2:1。当表里经纱线密度与密度相同时,可 采用1:1的排列比,若仅仅为了增加织物厚 度与质量,则可采用原料较差、线密度较 高的里经纱线,此时可采用2:1的排列比。
• (4)经二重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的确 定:当表里里经的排列比为m:n,表组织 的组织循环纱线数为Rm,里组织的组织 循环纱线数为Rn时,则经二重组织的组织 循环纱线数Rj可按下式计算:
(三)表里交换重经组织
• (4)计算组织循环数 • 每条纹样纬纱数=每条纹样长(cm)×
成品纬密(根/ cm) • Rj=各条纹样经纱数之和 • 每条纹样经纱数=每条纹样宽(cm)×
成品经密(根/ cm) • Rw=各条纹样纬纱数之和 • (5)绘制组织图 按纹样要求,在各相
应的区内填入所选定的组织。
重经组织
• 1.经起花织物的设计要点 • a、地组织的选择 • 经起花织物的地组织应根据织物品种来选择。总的要求
是地布平整,并能烘托花型,使花纹突出,清晰。 • 用平纹作地组织可使地布平整,花型边缘整齐、清晰,
适用于各种经起花织物,特别适用于轻薄类织物。 • 斜纹地具有柔软、厚实的特点,多用于绒布类织物。 • 缎纹地常用在缎条、缎格织物上,再加适量经起花作点
2
2
•
= 6与4的最小公 倍 4= 数 24
2 2
• 经二重组织的组织循环纬纱数(Rw)等于表里组 织的组织循环纬纱数的最小公倍数。
重经组织
•
2、经二重组织的绘制
• 在绘制复杂组织时,不可能同时绘出织物表里两
系统纱线的交织情况,因此假设表里经纱位于同一 平面上。
• (1)确定里组织:为了使织物的正面和反面不露
6第五章服装用机织物资料

纯棉卡其
涤棉卡其
22
(二)棉型织物的主要品种
2、斜纹类棉布
(2)华达呢(gabardine) 华达呢经密比纬密高(低于卡其) 仅用2/2斜纹组织
23
(二)棉型织物的主要品种
2、斜纹类棉布
(3)哔叽(serge) 哔叽是斜纹组织中结构较松软的一种组织 经纬纱密度比华达呢小 斜纹纹路比哔叽宽 哔叽可分为纱哔叽、半线哔叽、纱哔叽三种
凸起部分构成的菱形粒纹。 各种府绸织物均有布面洁净平整,质地细致,粒
纹饱满,光泽莹润柔和,手感柔软滑糯等特征。 府绸是棉布中的一个主要品种。主要用作衬衫、
夏令衣衫及日常衣裤。
17
纯棉印花府绸
18
(二)棉型织物的主要品种
1、平纹类棉布 (3)泡泡纱(crimp fabric) 浓碱收缩而成;松紧轴织成;机械轧出三
4、织物的平方米克重
表示织物重量的指标,单位:g/cm2 外商习惯用“姆米”来衡量 1姆米=4.3056 g/cm2
5、织物的体积重量 g/cm3
用来衡量织物的毛型感
6
第三节 机织物组织及产品
一、 织物组织及其表示方法
1、织物组织 织物中的经纬纱相互交织的规律和形式称为织物
组织
2、组织点 织物组织图中,经纬纱交织之处称为组织点 经组织点 纬组织点
卡其、华达呢、哔叽的比较
24
(二)棉型织物的主要品种
3、色织布类
特点:由染色纱织造而成 与漂染、印花花布相比,立体感强、染色
牢度好 主要品种有劳动布(牛仔布)、牛津布、
青年布等
25
纯棉牛津布
纯棉牛仔布
26
(二)棉型织物的主要品种
第五章 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第五章 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5-1 条格组织
(三)设计方格组织的注意事项: 1、 四等分组织的交界处必须界限分明 2 、采用正、反面组织配置方格组织时,处于对角位置的部分,不
仅组织相同且起始点也应相同,这样才能使织物外观整齐美观,如 图5-4(1)(2 );否则,会破坏组织的连续性,影响织物外观。 如图5-4(3)所示
第五章 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5-1 条格组织
(二)作图:
பைடு நூலகம்
由同一组织的正反面沿纵、横两个方
向并列配置而成的基本方格组织的绘 作方法如下。如图5-4(1)。
(1) 选择某种经面组织(或纬面组 织)作为基础组织; (2) 确定组织循环,并将完全组织 划分成田字形的四等分; (3) 将基础组织填入完全组织的左 下角; (4) 按“底片翻转法”逐一填绘其 他 三部分。
第五章 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5-1 条格组织
三、 方格组织
(一)方格组织构成 利用经面组织和纬面组织两种组织沿经向和纬向成格形间跳配置而成。其特点是处
于对角位置的两部分配置相同组织。常采用同一组织的正
反面配置而成。
方格组织的格子可呈正方形(将完全组织划分成田字形的四等分), 也可成长方
形(划分的四部分不相等),格子大小可相等也可不等。
二、横条纹组织 横条纹组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沿纵向上下配置,形成横向条纹效应 的组织,称为横条纹组织。
构成原则与纵条纹相似。 Rj = 各横条纹组织经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 Rw = 各横条纬纱数之和 横条纹组织穿综时采用顺穿法。 横条纹组织应用较少,丝织物中的四维呢(1/1平纹+1/3破斜纹)是横条纹 组织。
第五章联合组织第六节网目组织

第五章 联合组织
第六节 网目组织
三、网目组织的上机图
网目组织上机时采用照图 穿法。为了使网目经更好地 浮现于织物表面,两网目经 之间至少要间隔5根地经;穿 筘时应将网目经与其两侧的 地经穿入同一筘齿中;网目
经可采用较粗的纱线。
第五章 联合组织
第六节 网目组织
四、变化网目组织 根据欲得到的曲折浮纹的 图案,可设计出各种形 状、不同浮线长度的浮 纹。如图2-66(1)为一 顺方向曲折的网目组织, 图2-66(2)为长短经网
3、确定网目经与牵引纬的位置,一般两根网目经与两根牵 引纬之间应分别隔开五根以上的奇数纱线,若选用偶数 序号的经纱为网目经,那么要选择奇数序号的纬纱为牵 引纬。
4、在网目经上增加经组织点,除牵引纬外,其它均为经组 织点,形成经浮长线;同时在牵引纬上除去部分经组织 点,形成纬浮长线
第五章 联合组织
作图举例: 第六节 网目组织
目组织。
第五章 联合组织第六节 网源自组织一、织物网目外观的形成原理 由网目经纱曲折而成的组织为经网目组织, 由网目纬纱曲折而形成的组织为纬网目组织。
第五章 联合组织
第六节 网目组织
二、单网目组织的作图方法(以经网目为例)
1、选择地组织:一般为平纹
2、根据织物外观要求,确定织物循环大小。一般两根网目 经与两根牵引纬之间应分别隔开五根以上的奇数纱线, 使得网目效果明显。所以组织循环经纬纱数一般为≥12 的偶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配置特征: 固结组织:简单组织起固结浮长线的作 用,并形成织物的正面 。 基础组织:利用其浮长线使固结组织拱起。 其浮线长度决定着凸条的宽度 。
凸条效应的形成
凸条效应的形成
二、基本凸条组织的绘制方法:
选定基础组织和固结组织。 确定完全组织的大小。 填绘组织图。
加入平纹的凸条组织
联合组织类织物
蓝条配色花纹织物 局
部放大
联合组织类织物
配色花纹织物(2)
红、白两色纵、横条纹
联合组织类织物
红白条纹织物 局部放
大
联合组织类织物
配色花纹织物(3)
毛粗纺花呢,犬牙形花纹.
联合组织类织物
配色花纹织物(4)
毛粗纺花呢
基本概念
配色模纹:利用不同颜色的经纬纱线与织 物组织相配合而构成的花形图案。 色经排列顺序 色纬排列顺序 色经循环 色纬循环
(一)纵条纹组织的绘制要点:
3.在设计纵条纹组织时,必须注意:各种组织的交 错数不要差异过大,否则造成经缩的显著不同, 而使织物表面松紧不一致。如遇这种情况,解决 方法有二: (1)双织轴织造 上机复杂,受设备限制,应尽 量避免。 (2)单织轴织造 调整密度,交错少的经密大,交错多的经密小。 经纱预伸长,交错少的给予大张力预伸长;交 错多的给予较小的张力。以此均衡经纱的需要量。
二、小提花组织的设计要点
5、每次开口的提综数应尽量均匀;可以采 用省综法设计,用较少的综页制织出花型 较大、变化较多的花纹。 6、因起花部分只起点缀作用,不是织物的 主体,所以织物的密度,一般与基础组织 织物基本相同。
三、小提花组织举例
平纹地小提花举例
小提花组织举例
平纹地小提花举例
小提花组织举例
二、配色模纹举例
例1
例2
配色模纹举例
例1CAD显示效果图
例2CAD显示效果图
三、配色模纹的设计
1.构思花型图案 2.确定色经色纬的排列 3.根据配色花纹和色纱排列循环作出组织 图 分析配色花纹图中每个组织点的性质并确 定组织图
蜂巢组织:
一、蜂巢效应的形成原理
二、蜂巢组织的绘制方法
(一)简单蜂巢组织 1 例:以 4 斜纹为基础组织
(二)几种变化蜂巢组织:
变化蜂巢组织
变化蜂巢组织
三、应用与上机:
上机:顺穿法或照图穿法。 应用:织制餐巾、围巾、床毯等。用作服 装和装饰织物时,设计成变化蜂巢组织。
应用:
提花蜂巢
二、网目组织的绘制方法
1.确定地组织 2.配置网目经与纬浮长线 3.确定完全组织的大小 4. 填绘组织图
三、网目组织的变化、应用与上机
为了突出网目组织经、纬纱的曲折效应: 1、 在牵引纬纱附近取消一部分交织点; 2、 采用较粗的网目经纱; 3、 数根网目经纱并用; 4、 用与地部不同颜色的网目经纱; 5 、 在网目经纱部分每筘齿穿入数大于或等于5 , 造成局部高经密以突出网目经纱。 网目组织织物的上机采用照图穿法。 网目组织常与其它组织联合用于制织服装织物。
(一)纵条纹组织的绘制要点:
4.纵条纹的组织循环经纱数,是各纵条中经纱数之 和。而每一纵条纹中的经纱数,随条纹的宽度、 经纱密度及所采用的组织而定。确定条纹经纱数 时首先以每一纵条纹的经纱密度乘以每一纵条纹 的宽度,初步得出每一纵条纹的经纱数,然后再 加以修正。最后确定每一纵条纹的经纱数,这时 应一起考虑条纹界限分明。 纵条纹组织的组织循环纬纱数,是各纵条纹 所采用的组织循环纬纱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绉组织的构作要点
1、织物表面的经纬组织点,不能有明显的 斜纹、条子或其它规律出现。 2、在一个组织循环内,每根经纱与纬纱的 交织次数应尽量一致,相差不要过大,以 使每根经纱的缩率趋于一致。 3、在组织图上,经(或纬)浮线不宜过长不 应有大群相同的组织点 ( 经或纬组织点 ) 集 中在一起,以免影响起绉效果。
(二)绘作方格组织的注意事项
四个等分组织,在它们相互交界处必须界 线分明。 应防止四个等分组织的共同交界处(即完整 组织的中央)出现平纹组织点 。 采用正、反面组织配置方格组织时,处于 对角位置的部分,不仅组织相同,而且它 们的起始点也应相同。
基础组织的正确起点
(三)方格组织的应用与上机
第五章 机织物联合组织
本章主要内容:
条格组织 绉组织 透孔组织 蜂巢组织 凸条组织 网目组织 小提花组织 色纱与组织的配合
第一节
条格组织
主要知识点:
纵条纹组织
方格组织
联合组织类织物
纵条纹组织织物
纵条纹组织由两种组织左右并列而成(1)
联合组织类织物
缎条府绸
纵条纹组织织物(2)
斜纹地小提花举例
小提花组织举例
缎纹地小提花举例
四、应用与上机
应用:棉型织物中,多用于色织府绸、细 纺等纺丝绸产品。丝织中可以用小提花组 织来“以素代花”。 上机:采用照图穿法或间断穿法
上机举例
上机举例
第八节
色纱与组织的配合
联合组织类织物 配色花纹织物(1)
蓝色纵横条纹具有我国民族风格
绉组织织物
真丝绉组织织物(2)
真丝绉组织织物(2) 局部放大
联合组织类织物
“树皮绉”绉组织织物(1)
联合组织类织物
树皮绉(1)之局部放大
联合组织类织物
“树皮绉”绉组织织物(2)
联合组织类织物
“树皮绉”织物(2)局部放大
联合组织类织物
“树皮绉”绉组织织物(3)
联合组织类织物
“树皮绉”绉组织织物(3)局部放大
正反四枚破斜纹织物
方格组织织物(2)
二、方格组织:
方格组织:由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的正反 面组织既沿纵向又沿横向并列,在织物表 面呈现方格效应的一类组织 。 举例: 1、组织图 2、实物
(一)基本方格组织的绘制方法
1、选择某种经(或纬)面组织作为基础组织; 2 、确定完全组织大小,并将完整组织划 分成田字形的四等分; 3 、将基础组织填入完整组织的左下角部 分; 4 、按“底片翻转法”逐一填绘其他三部 分组织。
应用:
人造丝麦浪纺
第五节 凸条组织
联合组织类织物 凸条组织织物 由平纹固结组织形成的纵向彩色凸条十分醒目
凸条组织
联合组织类织物
凸条组织织物局部放
大
联合组织类织物
凸条组织织物
反面,可清楚看到由纬重平基础组织形成的纬长浮线
联合组织类织物
凸条组织织物
反面局部放大
一、组织配置的特征与绘制方法
(一)增点法:以原组织或变化组织为基础, 然后按另一种组织的规律增加组织点。
二、绉组织的绘作方法
(二)以一种组织纱线移绘到另一种组织纱 线间构成绉组织
二、绉组织的绘作方法
(三)调整同一种组织的纱线次序构成绉组 织
二、绉组织的绘作方法
(四)旋转法
二、绉组织的绘作方法
(五)省综设计法: 1、选定综页数 2、设计穿综图 3、设计纹板图 4、用编排好的穿综图和纹板图作绉组织 图。
(二)纵条纹组织的应用和上机
纵条纹组织在棉、毛、丝织物中应用较广 泛。 制织时,可采用间断穿法或照图穿法。
条纹组织的应用与上机:
缎条府绸缎
条纹组织的应用与上机:
2、人字麻纱上机图
条纹组织的应用与上机:
四维呢
联合组织类织物
正反缎纹织物
方格组织织物(1)
正反缎纹织物
局部放大
联合组织类织物
第三节
透孔组织
联合组织类织物
透孔组织织物
完全纱线数等于6的透孔组织
联合组织类织物
6枚透孔组织织物 局部放大
联合组织类织物
透孔组织织物
完全纱线数等于8的透孔组织
8枚透孔组织织物 局部放大
联合组织类织物
透孔组织织物
花式透孔组织(1)
联合组织类织物
透孔组织织物
花式透孔组织(2)
透孔组织织物 花式透孔(2)局部放大
联合组织类织物
花色透孔组织织物(3)
透孔组织织物
花式透孔(3)局部放大
透孔组织
一、透孔形成的原理
透孔组织的绘制方法:
1 、确定完全组织的大小:透孔组织的完全经、 纬纱数相等,即Rj=Rw,通常6、10、14,也有取8 的; 2、将完全组织划分成田字形的四等分; 3 、每一等分的经、纬纱数为奇数。先在左下角 的区域内填以平纹组织点,再将其中偶数根经、 纬纱全部改成纬(经)组织点; 4 、按“底片翻转法”填绘其他三部分的组织点。
缎条府绸局部放大
联合组织类织物
毛花呢
纵条纹组织织物(3)
联合组织类织物
服饰用织物
纵条纹组织织物(4)
联合组织类织物
毛条花呢
纵条纹组织织物 (5)
一、纵条纹组织
纵条纹组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左右 并列而构成的组织。 举例: 1、组织图 2、实物
(一)纵条纹组织的绘制要点:
1.纵条纹组织在两条纹分界处,要求界限分 明。因此,在确定纵条纹组织时,在分界 处的两根经纱的组织点应尽量配置成“底 片翻转法”的关系,即经、纬组织点相反。 2.若所选组织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可在交界 处添加一根另一组织的纱线或另一颜色的 纱线。
二、透孔组织的绘制方法
三、透孔组织的应用与上机
应用:棉、麻、丝等轻薄型织物应用较多。 上机:
三、透孔组织的应用与上机
第四节
蜂巢组织
联合组织类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