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文化专题(课件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请描述岱庙坊的建筑特点?
遥参亭与岱庙之间是岱庙坊,又名玲珑坊,建于清代康熙十一年即公元1672年,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牌坊,高低错落,通体浮雕,造型雄伟,精工细琢,为清代石雕建筑的珍品。

坊顶是歇山式仿木结构,螭吻凌空,斗拱层叠,檐角飞翘,脊兽欲驰。

正脊之中竖立着宝瓶,两侧有四大金刚拽引加固。

中柱小额枋上透雕着二龙戏珠,龙门枋上浮雕着丹凤朝阳。

坊下奠立方形石座,座上均竖立双柱,柱下侧是滚墩石,石上前后有立雕蹲狮两对:雄者戏耍绣球,雌者嬉闹幼狮,姿态各异,生动可爱。

坊的梁、柱、额板及滚墩石上分别雕有铺首衔环、丹凤朝阳、二龙戏珠及群鹤闹莲、天马行空、神牛角斗、麒麟送宝等30多幅栩栩如生的祥兽瑞禽图。

图案设计采用对称手法,构图和雕刻技术变化多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坊的内柱阴阳面均有刻联。

南面是当年的创建者山东提督布政使施天裔撰书:“峻极于天,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

”意思是高峻的泰山与天齐,它辅助天地化生万物;主宰宇宙的泰山神,显赫的威灵镇慑东方。

北面是山东巡抚兵部右侍郎赵祥星题联并书:“为众岳之统宗,万国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掺群灵之总摄,九州待命荡荡乎功孰与京。

”大意是:泰山为五岳之宗,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来瞻仰它的雄伟气概,它那化生万物的德泽恩惠谁能超过呢?泰山之神把持操纵着群神仙界,天下都听从其命,它那保佑苍生的功劳广大远博,谁能与之相比?双联精辟地概括了泰山的神威。

墓为泰山花岗岩石砌成,傍山临水,庄严雄伟,苍松萦绕,翠柏环抱。

墓壁正上方横镌郭沫若手笔:"冯玉祥先生之墓"七个金色大字。

骨灰盒在墓壁中央的洞穴内,外嵌冯先生侧面铜浮雕头像以封穴。

黑色头像衬以白色花岗石底,周以黑色花岗石镶边,庄重朴素。

头像下又嵌黑色磨光花岗石方碣,上刻冯先生于1940年5月30日隶书自题诗《我》:"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爱阔。

只求为民,只求为国,奋斗不懈,守诚守拙。

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

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
2.参观冯玉祥将军墓,其墓地设计有何含义?并请简要叙述冯玉祥将军在泰山的活动?
墓阶四层,共66级。

四层标志着他一生走过的四个阶段,第一层20级,象征从出生到弱冠从军;第二层14级,代表从青年到成年;第三层是14级,标志着由一个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民主战士,第四层18级,记述着他坚持抗日,反对分裂,为祖国的民主与和平而奋斗不懈的战斗生涯。

66级象征着一生渡过了66个春秋。

著名爱国将军冯玉祥因与蒋介石政见不一,屡遭排斥,上世纪30年代曾两度隐居泰山达三年之久。

在此期间,他办了许多有益于当地贫民百姓的好事,为人称道。

半个多世纪前,经周恩来提议,冯玉祥先生的骨灰安葬于泰山。

建造大众桥:
1933年8月,冯玉祥离开张家口,前往泰山南麓的五贤祠居住——这是他第二次隐居于泰山了。

他常去五贤祠西约三里多远的小王庄学校,有时看学生活动,有时在学校开辟的“核桃园”、“蔬菜园”里剪枝除草。

有一天,他从五贤祠去学校途中,经过从百丈崖流下来的一道小河的时候,踏着流水里的石块涉水,稍一不慎,滑倒在河里。

流水虽然不深,却也湿透了全身衣服,冯将军的膝盖也被碰伤。

他当时对跟随他的人说:“路过此地,我们空身人尚且滑倒,那些挑柴过河肩负着百多斤重的担子的人,又怎么办呢?一定要在这里修一座桥。

”于是,冯玉祥派人去济南请来工程技术人员制定方案,就近取用泰山石料,请工匠凿石,立即施工。

两个多月后,桥建成了,冯玉祥将军亲笔题名“大众桥”,以取方便大众之意。

195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为爱国将军冯玉祥在泰山修建纪念墓园。

几位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利用这座石桥作为墓道。

这不但使“大众桥”增色,而且也多了一层更为深远的意义。

兴办山区小学:
冯玉祥因出身贫寒,自幼读书甚少,深感没有文化、缺乏知识的苦痛。

为贫苦百姓的子弟办学,是他的一大心愿,他非常钦佩武训行乞办义学的精神。

1933年8月,冯玉祥第二次隐居
泰山后,经过一番努力,在绵延30里的泰山郊区办起了15处武训小学,总校设在泰山南麓的小王庄。

学校由冯将军出资,免费供给贫苦百姓的子女上学,对个别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还给予“煎饼费”补助。

学校统一发给校服,笔墨纸张、课本教材也全部由学校负担。

教学内容以宣传抗日爱国为主,教育学生要自立、自爱、精忠报国。

为让学生获得谋生手段,冯玉祥将军根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建议,在学校实行“半工半读”。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武训小学的大部分师生牢记冯玉祥将军的教诲,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斗争中。

救济贫民百姓:
冯玉祥是位穷家子弟,他的一生时刻不忘劳苦大众。

1932年春,冯玉祥因与蒋介石政见不一,以养病为由隐居泰山,住在普照寺内。

其间,他常深入到群众中访贫问苦,谁家老人、小孩生病,他都前往家中探望,如有困难,立即解囊相助。

这年初冬,他看到普照寺附近的贫民百姓衣服褴褛,难以御寒,便出资为他们每人缝制了新棉衣一套。

事后,泰山贫民们在百丈崖下“馍馍石”上,刻了“冯玉祥是贫民的慈母”字样,以作纪念。

1933年8月冯玉祥将军第二次隐居泰山。

当时他的经济来源主要靠旧交资助,但他仍积极设法参加公益事业,为贫民百姓做好事。

1933年岁末,寒冬腊月,大雪封门,冯玉祥派人给五贤祠附近的数十户贫苦群众各家送去两袋面粉、20斤猪肉、百余斤白菜。

时隔不久,1934年除夕,他又给生活最困难的25户人家各送去一袋面粉、五斤猪肉、两盒茶食。

设在泰安城里的孤贫院,常得到冯将军的钱款捐助。

1935年中秋节这天,他还给孤贫院四百多人送去月饼。

1935年7月13日,黄河在山东境内决口,鲁西10多县受灾,灾民多达200万人以上。

冯玉祥派人去调查了解后,立刻置办枣馍,半斤一个,每日按1200斤赠之,连续供应数日,而7月31日一天,冯玉祥就为难民送去了3000斤枣馍。

另外,他还于8月25日派人往济南为灾民定制棉衣2000件。

长眠泰山:
在泰山南麓五贤祠东一里多路的山坡,有一片幽静的树林,冯玉祥非常喜爱这个地方。

1933年8月冯玉祥第二次隐居泰山后,他商得普照寺和尚的同意,决定在这里辟山凿石,为辛亥革命滦州起义诸先烈建筑祠宇,以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

工程施工后,冯玉祥将军亲自督工监造,并从曹州购来梅花百余株,植于祠前,题名“梅花岗”。

1948年9月1日,冯玉祥将军从美国考察回国途中,搭乘的“胜利号”客轮在黑海突然起火,他不幸遇难。

为了纪念这位爱国将军,建国后中共中央决定将冯玉祥的骨灰安葬在他生前最喜爱的名山——泰山上。

1953年10月15日,举行了隆重的冯玉祥将军骨灰安放仪式,由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主持。

毛泽东主席、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都送了亲笔挽联。

墓壁上方有冯玉祥的挚友郭沫若书写的“冯玉祥先生之墓”七个金色大字,中间镶嵌着他的侧面浮雕头像,下面刻有冯玉祥在1940年5月24日写的自题诗《我》:“市民生,市民治,不讲美,不讲阔。

只求为民,只求为国。

奋斗不懈,守诚守拙。

此志不移,誓死抗倭。

尽心尽力,我写我说。

咬紧牙关,我就是我。

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3.请回答:为什么近代以碧霞元君为代表的女神信仰在泰山信仰中占据主导地位?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娘娘,近代民间信仰极盛,尤其在北方地区,遍及各地的娘娘庙大都为碧霞元君祠,其实不唯北方,南方的天妃、顺懿夫人也有碧霞元君之称。

做为北方民众意识中的一位女神,碧霞的地位是很高的,她的权力超越一般民间杂神之上,顾颉刚先生曾经说碧霞是北方一般香客心目中的女皇,这的确反映了旧中国的情况。

从此可以看出,碧霞元君信仰之盛,影响之大,历史之久远。

传说泰山娘娘为东岳大帝之女,此神司职为使妇女多子,并为保护儿童之神。

据《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解:送子娘娘原为泰山娘娘的称号之一,其女侍之一曾代之抱一婴儿,因此人乃以此称号与之,彼乃渐变为被人单独供奉之对象。

旧时妙峰山庙会也有丰富的求子祈子内容。

在北方最大的道观 - - 北京白云观内碧霞元君的神像与送子娘娘、催生娘娘摆在一起,在百姓的心目里,她是一位慈祥的妇女与儿童的保护神。

其实,碧霞元君的神职功能不只于此。

在《道藏》中有一部书直接冠以 " 碧霞之称 "
的经典,叫《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该经谓:碧霞行满十方,功周亿劫,位证天仙之号,统岳府之神兵,掌人间之善恶,寻声赴感,护国安民。

她有 " 统岳府神兵 " 之威,具 " 掌人间善恶 " 之明,有 " 护国庇民 " 之职,担 " 普济保生 " 之任,小至护民,大至护国,她全都管,她是一位无所不护佑的女神。

碧霞是北方民众意识中的一位女神。

碧霞这个名称不见于先秦古籍,亦不见于《列仙传》,但是关于她产生的传说却非常丰富。

其一,为汉代之民女。

据文翔凤《登泰山记》、王思任《登泰山记》载,碧霞元君系汉明帝时人,孙宁府奉符县石守道之女 ( 或称碧霞为石氏之妻 ) 。

据说她生而貌端,秉性聪慧,三岁解人伦,七岁闻道法,尝礼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引,入天空山 ( 泰山 ) 黄花洞习修炼,三年而丹成, " 无精发而光显 " 。

又有一说,汉代民女石玉叶,入泰山修道,凭灵泰岱。

又有为汉仁圣帝前的玉女说。

《蒿庵闲话》载: " 元君者,汉时仁圣帝前,有琢金童玉女,至五代,殿圮像仆,童泐尽,女沦于池 " ,据说宋真宗在泰山玉女池内洗手,见此石人浮出水面,封为 " 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 。

其二,碧霞为东岳大帝之女。

道教有《泰山宝卷》,备载泰山娘娘灵迹,以七言、十言为之,乃供道众讽诵唱赞之经文。

《山东通志 ·玉女祠》条及《稗史》均有其为东岳大帝之女的记载。

此说晋时已有之,最早见于张华《博物志》、晋干宝《搜神记》。

据载:太公望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见一妇人当道而哭,问其故,曰: " 我东岳泰山女,嫁为西海妇,欲东归,灌坛令当吾道。

令有德,吾不敢以暴风雨过也。

" 明日文王召太公归,已而果有骤雨疾风。

这就是著名的东海女嫁为西海妇。

其三,碧霞元君为黄帝之女。

《古今图书集成 ·神异典》卷 2 1 引明王之纲《玉女传》云: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

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

按《玉女考》、李谔《瑶池记》云,黄帝尝建岱岳观,遣女七,云冠羽衣,焚修以迓西昆真人。

其四,为石敢当之女。

民间传说碧霞为石敢当之三女,在砍柴时遇上一位老奶奶,言她命大福大造化大,徂徕山已被她压落三尺。

并说泰山需山主,玉皇大帝正在酝酿人选,并告知她争当泰山主的方法,她做了泰山的碧霞元君,那位老太太是观音变成的。

人们在探讨神〖〗信仰的起源时,常常推论哪种说法可信,哪种说法谬误,其实民俗信仰是人类社会群体固有的传承性的文化事象,它在历史长河中传承,在历史长河中发展演变,每一种说法的产生都有其政治的、思想的、经济的、文化的诸种因素,都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与文化氛围。

综合以上几种说法,碧霞元君为一位道教女神,无论是 " 玉女 " 还是 " 元君 " ,都是道教对女神仙的专称或尊称。

有关碧霞元君起源的说法虽有观音的形象出现,但是碧霞元君确乎为一位道教女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