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义务教育中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开始逐渐的重视起来,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课程当中的基本课程之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是根据其特殊语言特点及学科性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将学生的创新潜能及创新欲望激发出来。
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适应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的根本需求。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在语文创新教学中,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是基础前提条件,倘若学生不能成为知识的主人,就谈不上创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决策者,教师的最大作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起指导和辅导的帮助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出来,把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能够很好对的知识进行接纳和吸收,进而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与主动的去探索、去求知,进而在知识的探索中,产生创新知识的欲望。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而为之服务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质疑能力就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会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是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的直接体现。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产生质疑,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本身标新立异的意识和能力,还能够将自身的创新能力很好的激发出来。
在进行《狐假虎威》一文的课堂教学时,传统的教学引导是最终让学生得出“狐狸是一种狡猾的动物,它仰仗别人的势力来吓唬人,进行欺骗,我们不应该像狐狸一样,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的结论,课程就算圆满结束了。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
当前如何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的当务之急。
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播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一、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要运用好小学语文教材描写了大量创新性的“物”。
这些“物”,有世界最古老的拱桥“赵州桥”,有巧夺天工的“马踏飞燕”,有令世人惊叹的“万里长城”,有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有适应社会和自然变化的各类“新型玻璃”,有现代化办公用具“电脑管家”,等等。
古今中外人们在实践中发明创造的各种物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反映。
这是人类创造的结晶,也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最有说服力的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歌颂了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人”。
如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音乐家贝多芬,药物学家李时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毕升,地动仪的发明人张衡,以及我国现代的伟大科学家李四光、茅以升、童弟周等。
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并非都是天才,他们是凭着勤奋的工作、科学态度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这些人的创造品质,必将在学生的灵魂深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含蕴着丰富的创造因素。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学语文教材是一座创造的宝库。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它只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创新教育的条件,而不能代替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一座创造的宝库,它可以用来发展人的创造力,也可以用来堵塞人的创造力;运用之功,全在教师我们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教育意识,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凭借教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充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今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在于创造,而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其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不意味着要提出一种取代日常教学的措施,而是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把这种创造性教学的精神渗透在日常教学的一切环节中。
有的教师认为创新只应针对少数优生而言,其实这是认识上的差异。
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儿童均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但是如果不去开发,那它永远只是一种潜在的力量,甚至有时会被扼杀,也会自行消失。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1.培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
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由此产生无限的热情。
因此,应把学生的兴趣作为正在形成的某种智力与能力的契机来培养。
一个人如果对事物毫无兴趣,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更不可能获得创造性思维成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取直观、形象的方法,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刻舟求剑》时,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用硬纸剪一只月牙形的“船”和一把“剑”,船上的剑顺船舷掉进江里,船继续前进,剑却在原地不动,学生观后,很快明白了那个人捞不到宝剑的原因,加深了对“刻舟求剑”的含义的理解,思维马上活跃起来。
我抓住这个契机接着问:“你有没有办法帮那个人找到宝剑?”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同学们激烈地争论着、分析着,尽管有的答案非常幼稚可笑,但毕竟已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在更高的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思维。
2.创设氛围,保护学生的创造性要改变阻滞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主动、活泼、民主、和谐、主动探索、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进入无拘无束的状态,使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自在地呼吸,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破坏纪律和放任自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小学阶段的特殊性, 使得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是教师的时代使命。
江泽民曾经就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重要性, 阐明了我们当前教学中应当着重培养什么素质的核心问题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其中重要的组成成分。
不少文学大儒都提倡创新精神的培养, 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有思维能力、有创造能力的人。
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语文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点燃学生内心思维的火花。
一、转变传统教育思想过去, 我们在教育方面, 我们过多地重视知识教育, 将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海绵, 却忽视了创新精神对学生的重要性。
学校出于应试教育的目的, 一味追求学习成绩的教育。
在课堂上, 努力灌输课本知识, 强调课文内容的重要性。
从而使得学生在“死读书, 读死书”的圈子里恶性循环。
这样的具有大弊端的教育, 往往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压制, 压抑, 甚至磨灭。
然而, 我们都知道最后能够成才的不一定是那些常常一百分的好学生, 更多的是那些喜欢独立思考, 有自己独特思想, 具有创新能力, 综合能力强的学生, 这一现象就已经向我们表明了传统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实战的效果有待提高。
其实, 我们要知道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书本知识, 更应该注重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但让学生明白是什么, 知道为什么, 更应该使得他们知道如何去做。
学习就像考驾驶证, 学生才是那个上路开车的人, 而教师应当做好一个教练的事情, 做学生思维独立, 实践主动, 创新能力提高的引导者。
二、改进教学方案, 培养学生想象力教学过程不是剧本的演出, 教师不应当充当课堂上的主角, 学生成为教学的配角。
而是应该有个思维共享的动态过程。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精神是教师的重要责任。
改变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更应该付出具体行动,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的心理取向。
小学阶段是人才成长的启蒙时期,创新意识必须从这时开始孕育,对学生而言,主要是启迪、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愿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通过语言描述、提问、绘画、多媒体等方法,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我在教学《鸟岛》这篇课文是创设了如下情境,多媒体播放鸟岛的景象;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一嘴美丽的小岛上鸣声啁啾,热闹非凡,各种各样的鸟儿有的迎风翱翔,有的在湖面上追逐嬉戏,还有的在专心筑窝,同学们看到如此美丽的画面,一下子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我乘机问道:你们想了解这个地方吗?随着一声:想,同学们以自己打开书津津有味的读起了课文,并随着读从识记了字、词,品读了词名,从中体验情感,这样我通过美丽的画面和饱含美丽的语言引入情境,激发了学生对鸟岛的向往和对课文学习、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带着愉快和强烈的求知心境把要学的只是自己去发现和创出来,实现了“再创造”。
二、鼓励质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质疑是开启创新大门的金钥匙,是探求知识的开始,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是孕育未知世界的摇篮。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学生强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注意保护,并以学生的质疑为突破口,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
如:我在教学词语“艰苦卓绝”是,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问:“老师,‘艰苦卓绝’中‘艰苦’的‘艰’还可以写成‘坚持’的‘坚’。
当时,我被该生提出的问题怔住了,无法马上回答。
但我对他的质疑给予了肯定和鼓励,答应老师查了资料再告诉他。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敢于站起来向老师质疑,其实是他“灵感”和“智慧火花”的一现,我们教师一定要善于捕捉这具有创新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探求精神,并要注意保护,创新能力就能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创造让学生创新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呼唤主体觉醒,强调自主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
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
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
1.创设问题空间,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驱使学生深入认识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积极探索科学知识内在奥秘的原动力,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机。
所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条件。
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许多种方法和途径,从课堂教学环节来看,教师创设问题空间,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重要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当学生具备一定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能力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和教材内容特点设置特定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许多课文和作文都可采用类似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学生主动解答完成和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对于学生作出的各种回答必须肯定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积极探索和主动解惑的意图、愿望和动机,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环节和关键。
2.开启求异思维,促进创新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异想天开”是未来发展的先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现实。
语文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展开争论,不能满足一个答案,教会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求得多种结论或答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后,引导学生想“:乌鸦的办法好吗?你能想出其他办法让乌鸦也能喝到水吗?”有的学生说“:找来一根空心草的秆子,伸入瓶子,就像我喝可口可乐一样。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进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想象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时代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而创新型人材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具个性、极富情感、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
语文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从某种意义上讲,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气候和土壤。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如果学生喜欢某个老师,他们就会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就会认真地学好这门课程,在遇到困难时也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在教学中要把爱心、微笑和信任带入课堂,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谁最棒?”“谁最聪明?”“谁能把老师问倒了”“你真了不起”“你真勇敢”“你的创意太好了”“老师很佩服你”……来鼓励学生,把-声声赞扬送入儿童的耳际,流入幼童的心田;把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错了可以重答,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完整的可以补充,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清楚的问题可以质疑,对老师的教学可以提意见。
有了这样民主的气氛,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敢说敢想,这样往往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萌发出创造的新芽。
二、引导学生在主动质疑问难中发展创造性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会有思考,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智力发展的高级表现形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国际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树立学生观,激发学生创新动机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只是课堂的听众与看客,并没有真正地参与教学,而只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结论型知识的容器。
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知识的形成性,这种过于重视教师的作用,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被完全排斥在主动学习的大门之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一纸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学生才能萌发创新意识,增强创新动机。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倾向,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帮助者,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营造乐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需要内部的创新动机,同时又需要外部的情感刺激。
教学氛围就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刺激。
学生的学习并不是孤立地展开的,而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与教学氛围中展开,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也容易受到教学氛围的影响。
教学氛围轻松愉悦,就会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愉悦的心理氛围,学生就会感到身心放松,对学习产生一种积极的向往与主动求知的认知倾向,从而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不能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创造之工作。
”时代的发展也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能力。
在这几年语文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提问,敢于想象;在课堂上教师创造性地活用教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时代气息,才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开放学生的思维,才能满足信息时代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创新不忘基础,在打好基础中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扎扎实实地打好学生的各种基础,为学生持续发展和创新服务。
这就要求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传统的课前预习我们总是停留在熟读课文,学习生字上,跳不出教材这一狭窄的空间,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都由老师来操作或在课内共同完成,然而在教学中面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们提出的各种“始料不及”的问题,常常有“应接不暇”或“无言以对”之感,使教学双方都陷入被动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如何让他们具有“超前动作”?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许多学生在课前已经会背这首古诗了。
古诗中的生字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了。
所以我告诉学生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作,虽然创作的年代已遥远,但同学们可以各显神通,利用多种途径走近它,了解它。
如: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气吞山河的诗?你知道庐山是一座怎样的山吗?你能找一首熟悉又喜爱的曲子配乐朗诵这首诗吗?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别具一格的预习作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自觉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他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通过对相关儿童读物及图片的浏览,到学校图书馆查找资料,在网上寻找资料,从多个角度搜集了诗人的生平简介,诗作的创作背景……,这样缩短了学生与诗人的心理距离,产生了认同感,为深入学习此诗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搜集处理资料的过程中,把古诗读了再读,既轻松理解了全诗,又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真是一举两得。
在小学语文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在小学语文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创新是我们今天常谈的话题,也是我们在今天社会立足的重要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十分的重要和必须,本文就此对小学语文中队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浅谈。
关键词:创新小学语文培养创新能力一、营造创新气氛小学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有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因此,教师应以创造者的身份进入设置的课前情景中去,为学生创设营造良好的敢想善思的创造性学习气氛。
如教学《草原》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对草原的描写“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轻轻流入天际。
”创作一幅图画。
学生边读课文边蘸绿色颜料作画,课堂气氛活跃。
他们通过颜色的“涂抹”,体会到小丘线条的“柔美”;通过色彩的浓淡,“渲染”了草原的“翠色欲流”。
在此基础上,教师以生动的教学语言形象地描述了草原的美景,小丘的线条是那样的柔美,特别是羊群在小丘下的活动,真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学生完全陶醉于草原的美丽之中,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素材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善于拓宽教材,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自己发现并独立解决问题。
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把他们引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的大舞台。
变传统的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陈旧的教育形式为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语文教材中内容既有巧夺天工的构思,又传承着人类的聪明与机智。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细节,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机会,为他们创造思维的情境。
首先要推敲课题,启发思维;其次要借题发挥,拓宽思维。
要启发学生去分析、思考、理解、感悟,甚至能找出文章的不足,还能举一反三,引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语文教材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通过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利用阅读激发学生思维。
在教学探求中,开发他们的智力,激励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
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
结合笔者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就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浅薄经验简而谈之,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对学校的教育来说,创新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教育实验也是如火如荼。
然而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创新教育的实践更多的是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这种状况,虽然促进了创新教育的发展,但是,对于创新教育来说,其实际的教育教学效果则十分有限,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创新教育不只是个体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更重要的是教育教学的体制问题,建立创新教育体制才能从根本上全面形成创新教育的实践,从而才能最大效率地提高创新教育的效果。
因此,建立创新教育体制已迫在眉睫,创新教育体制的建立应当注意既要从宏观上把握,又要从微观上把握,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体制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一、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内涵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学生的创新主要是指学生个体化的创新。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例,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主动性,这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的内涵,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和积累语言文字,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它的核心是让学生能独立自主地、主动地学习实践,表现出有别于他人的各种能力。
明确了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内涵,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把以创新教育为重点、为核心的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教学要有创新,教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要有创新,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 在教学中引入创新意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以教材为纲,惟权威是命,惟标准是遵,使课堂教学变为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的教学。
学生的学习以模仿、操练和获得标准答案为目的,课堂教学沉闷、枯燥、单调,教和学都是为了考试,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机械化。
因此,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让学习成为学生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教学过程成为“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再是获得结果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多义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所面对的是不知道结果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感触创新,形成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放飞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既强调语文的基础知识,又延伸学生的生活知识。
2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首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对创新的“趣”。
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主体对阅读要有兴趣,兴趣产生了,自然会有阅读的激情,以激情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导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精彩的导语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教材特点等,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这样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带着学习兴趣进入求知探索过程。
其次,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奇”。
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目标激励、语言情感激励等,以“情”制胜。
通过启发性语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使学生因问题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趣,积极地去探究、创新。
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长足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养。
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创新精神。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
为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一、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
因此,现代教育中老师要唤起学生自信。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才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树立自信。
在许多伟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使下,才使他们不断努力,获得最终成功的。
那么教师怎样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呢?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在学生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他们才会投入、才会自信。
老师的语言要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总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他,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另外,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提供以下问题: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让学生充分述说自己读文的感受,有多少说多少。
教师则要大力表扬、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个个跃跃欲试,充满自信地发表意见。
二、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好奇心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
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
导入布疑则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
所以在学习新课时,就应在导入这一环节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新课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创新能力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每位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造民主氛围,激发创新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一般独立性和判断能力都很强,具有强烈的鲜明个性(热情、勤勉、好奇、好胜),另外还具有良好的自信心、自制力和恒心。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宽松的环境中迸发出来。
如我在教学中提倡六可以: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可以补充,没好的想法可以再想,不同意的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对老师的想法可以提意见,这样学生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享有自由的权利,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认为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能给学生一个说明理由和明白道理的机会,这样学生就能在纠正自身错误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已的思维能力。
二、鼓励质疑问难,勇于创新创新意识源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心理表现。
有了创新意识,才能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勇气。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
如教学《曹冲称象》一文,我启发学生:你们能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变一变?因为搬运石头又费时又费力,你们能帮助曹冲出个更好的主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水代替石头;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泥土代替石头;有的学生还认为用岸上的人称象,因为人听从指挥,既省时又省力,这些同学的想法多富有创意。
尽管曹冲的想法在当时就是创新,但我们还应鼓励学生敢于向先进经验挑战,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创新中发展、完善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非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本人去思考。
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论文
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语文学科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奠基工程,培养民族创新人才,语文教学责无旁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大力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表现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新与活。
新,要求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立的见解;活,要求在理解、表达时,在思考问题时,思路要宽,不局限在某一方面,思维不应是线性的,而是发散的、放射性的,做到在广阔的背景下,沿着多条路径思考。
爱因斯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
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多阅读充满想象的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展开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
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和谐教学氛围,铺垫学生创新的土壤语文教学应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要有幽默、有笑声、有争议、有讨论。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善于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地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教师要以情激情,以情启智,以情动人,摒弃“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呵护,倾心于师,信从于师,“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教学中把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突出主体作用,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千奇百怪的疑问,教师不得压抑、挖苦和讽刺,实事求是地解答或组织讨论,对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避免简单的指责和训斥,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
打破师言堂的教学格局,避免牵着学生鼻子走,师生之间要共同讨论,达到配合默契,心灵相通的教学境界,用“谁愿试一试?”,“你能解答吗?”等商量的口若悬河吻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学习,促进学生敢学、愿学、乐学的最佳状态的形成,营造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应该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的翅膀,可以不受限制,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地思想,同时,注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设想及幻想。
从而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的翅膀,可以不受限制,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地思想,同时,注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设想及幻想。
从而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我们不妨移植到语文教学上。
根据学科特点和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探索其实施途径和方法。
本文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些经验与认识。
一、激发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创新意识强的学生总是能够从超出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新勇气。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学生,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强烈的创新意识直接转化为创新动机,成为直接激励和推动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它对学生的创新行为起着导向、激发和催化作用。
创新动机来自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由人们内部需要而引发的动机,如由于学生认识到创新活动的意义或对之产生兴趣而积极参与创新性的活动。
外在动机则是来自外部的肯定和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它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
抓住语文教材中许多介绍名人名家成功的故事,如童第周、爱迪生、李时珍、詹天佑的故事,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并通过学习上的成功,强化他们在学习中勇于创新的动机。
二、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新的能力语言和思维是相互联系的,思维是认识的工具,语言是思维的体现,语言和思维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是统一的。
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新的能力,就是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篇【篇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创新能力是一种必备的社会能力,直接关系着个人的长远发展。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内容,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既是个人发展的需求,也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语文是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正是因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教学的定位也一直在变化,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已经有了一些显著的提高。
但根据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教师缺乏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没有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加上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比较差;二,没有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大多数时候都是按照教材内容、自身经验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学习兴趣较低;三,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不足,面对教学的改革,不仅缺乏创新的意识,也缺乏教学创新的能力,尤其是在现代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手段的应用方面,造成教学的实效性不足。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小学生是国家与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承载着整个国家发展的希望。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的培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是一个国家发展潜力衡量的重要标杆。
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来说,小学是他们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如果教师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意识、能力的发展,对今后的个人发展与生活品质,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而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不仅占据大量的教育时间,在语文阅读教学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的翅膀,可以不受限制,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地思想,同时,注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设想及幻想,从而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新潜能”。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的翅膀,可以不受限制,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地思想,同时,注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设想及幻想,从而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些经验与认识。
一、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驱动学生的创新动机激发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创新意识强的学生总是能够从超出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新勇气。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学生,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强烈的创新意识直接转化为创新动机,成为直接激励和推动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它对学生的创新行为起着导向、激发和催化作用。
创新动机来自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由人们内部需要而引发的动机,如由于学生认识到创新活动的意义或对之产生兴趣而积极参与创新性的活动。
外在动机则是来自外部的肯定和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它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
抓住语文教材中许多介绍名人名家成功的故事,如童第周、爱迪生、李时珍、詹天佑的故事,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并通过学习上的成功,强化他们在学习中勇于创新的动机。
二、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是相互联系的,思维是认识的工具,语言是思维的体现,语言和思维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是统一的。
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新的能力,就是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创新是教学的根本目标,是现代人才所必备的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创新热情;交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联系实际,培养创新;启发创造想象,自主创新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从课堂教学做起;要从教学中的点滴做起,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启发学生用多种思维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根据学科性质、语言特点,凭借教材和其他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开掘学生创新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学实践活动。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此种转变是为了让学生打破书本的局限,突破经验的禁锢,不做知识的奴隶,不做教师驱赶下的绵羊,着力培养自己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
一、创新情境、激发兴趣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儿童求知欲的不竭源泉,是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切入点,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受年龄所限,他们自制力差,有意注意的时间短,便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凭借情趣浓厚的语言,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对学生观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邮票齿孔的故事》一课,随着优美的音乐进入小酒馆,多媒体课件中展示出一幅不带孔的邮票,然后给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小孔,自然而然地映入儿童的视野,然后让学生动手做,此时,学生由观察到动手,表述水到渠成。
会对这篇课文由很深的理解,在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地位,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于参与者和服务者的角色,把一切教的活动落实到“学”的活动中,使学生敢说、爱说、会说,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亚欧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对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特别是求异的冲动和观点等要热情鼓励,切忌对学生不成熟不完整的答案讽刺挖苦。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在推动科学技术日益飞速发达的今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笔者在多年教学过程中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已然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我在教学中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教学难题,那就是如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地实施到到每一节小学语文教学课中,且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笔者总结了一些体会,与同行分享。
一、在导入新课时培养创新古语有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课题是教材资源之一,经常利用课题让学生发现问题,便于他们弄清题目与课文的内在联系,帮助阅读理解和作文构思,最终形成相应的学习方法,养成善于思维的好习惯。
同时,还可以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充分利用课题资源鼓励学生质疑,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田忌赛马》时,先让学生读题目,再让他们谈读后产生的疑问。
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田忌是个什么人?他和谁赛马?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赛马?他为什么要赛马?他是怎样赛马的?赛马的结果怎样?读这篇课文我们会得到什么收获?教师把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学习的需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探究得十分主动。
这充分证明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习语文的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强。
二、在个性阅读中培养创新小学生的从众心理表现在阅读活动上就是人云亦云,不能或不敢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这显然不利于个性化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采取批注阅读的方式就不会出现上述现象。
以《麻雀》一文为例,教师让学生对“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中的“落”作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有讲速度的“来得快而猛”;有说态度的“真勇敢、坚定、果断”;有论感情的“一心只爱孩子”;有谈心理的“心急如焚”;有评用词的“简练、生动、形象”;有评议人物的“真是个奋不顾身的好妈妈”;有提读法的“‘落’字要读得重而快”……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了个性品质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全文如下:
【摘
要】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其中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
创新能力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以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使学生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把要学的知识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宗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
【关键词】创新;语文;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其中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
新求异的欲望等。
创新能力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以培
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使学生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把要学的知识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
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性人格,这就是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适应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是
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宗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
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
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的。
1 精心营造宽松氛围
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
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具有丰富反映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
习氛围。
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
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的
根本。
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
与教学的全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我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和平对待。
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
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
并且我经常给学生创造“钻空子”的机会,
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活动。
教师的引导要注意适时
和适度,而点拨则讲究巧妙性和启发性。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学生在赏析“落叶在林中飞舞”一句时,都认为“飞舞”用得好,但好在哪里,一时说不上来。
我见此情景,巧妙一点:叶子像什么飞舞?学
生马上联想到:蝴蝶,落叶像蝴蝶一样在林间飞舞;有的学生补充:像黄蝴蝶,像红蝴蝶;
有的学生则领悟到:啊!树叶活了!秋天的小兴安岭真美啊……又如《草地夜行》的最后一段,文字含蓄,余味无穷,是课文的重点、难点。
学生提出问题:课文开头写小战士饥饿
疲劳,走路只是一步一挨,后来他既没有休息,也没有吃东西,怎么会“迈开大步”向前
走呢?这个疑问的产生是由于对课文的前后联系缺乏连贯的思索。
我通过点拨,提醒学生
注意这种联系,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
学生通过思考,疑问便迎刃而解。
随后老师一语作结,使学生的认识更深一层,这样的点拨,真可谓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
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点拨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对
创新思维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堂课教师柔和的语调、期待的目光、亲切地抚摸、关
注地倾听、激励的语言好似一条条情感的纽带,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沟通更加顺畅;教
师的信任、鼓励、欣赏、赞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产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
“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精神环境之关键”。
事实
确实如此,我在课堂上巧用“微笑艺术”,使孩子们在宽松的气氛中,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新。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正确处理传授和感悟的关系、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过程和结果的关系,把学习
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理解、依靠自己的力量
来获取知识、体验创新的愉快。
为此,我采用下列方法进行了实验。
词句训练――寻点。
这里所说的点,是语言训练点,教师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寻点,
让学生从点中得到启示。
例如教学古诗《泊船瓜洲》,先让学生辨析“春风又绿江南岸”
中的“绿”字换成“到、吹、送、过”等字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让学生再试着找能体会
作者心理的字来锤炼,学生很快找到了“又”区别“到、来”,体会其内涵:一是诗人离
家已经很久了,应该回去看,承接了上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表示
“离家近,应该还”,引起了下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示“思家切不能还”。
这样的点既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领悟的深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章
分析――穿线。
这里的“线”就是能贯穿所有“点”的纲,可以是提纲或文眼,也可以是
行文的线索。
让学生在穿线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篇章结构和谋篇布局的了解。
在“动”
中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
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
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
如:学习“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
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
如:学习“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
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
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
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
还可以借助实验演示。
如识记灭字时,先用
火柴点燃一个纸团,然后用一小铁板向下一压,火就灭了。
这样通过动作实验演示,学生
兴趣盎然,不仅记住了生字的字形,而且了解了其义。
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
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
字旁的表意功能。
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
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教学《两小儿辨日》课文,有的同学提出“孔子不能决也”不符合
现实,难道孔子那样的思想家、大教育家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问题?在释疑的过程中,学生
终于明白:一是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还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回事;二是孔子的治学态度
是实事求是,不懂就是不懂。
对疑的讨论,使大家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了。
总之,要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人才观,要与时俱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
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光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不光要给
以黄金,更要授予点金术。
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才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创造性
人才。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