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荷兰建筑师冉·库哈斯设计风格

合集下载

漂浮逸动的精灵——解读库哈斯的达尔雅瓦住宅建筑

漂浮逸动的精灵——解读库哈斯的达尔雅瓦住宅建筑

【城市建筑研究】建筑技术的进步并未改变人们对居住空间的认知,走廊串联空间仍是最受青睐的传统模式。

然而,三十年前库哈斯的一件建筑作品———达尔雅瓦住宅,却打开了住宅设计的新思路。

库哈斯是建筑界一个饱受争议的建筑师,在世纪交替之际,这位荷兰传奇建筑师被授予建筑界的最高桂冠———普利兹克建筑奖,以肯定他在近三十年设计生涯中的贡献。

而在获得至高荣誉的同时,这位建筑家的作品也因为过于激进的理念广受非议。

在库哈斯的建筑设计中,达尔雅瓦住宅称得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之一,这位反传统的建筑师似乎以一己之力打破了人们对传统住宅空间的思维桎梏。

一、多重身份的建筑狂人:从记者、导演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是一位拥有多重身份的建筑师与理论家。

身兼多职的从业经历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同时对他的建筑创作与理论研究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库哈斯在高中毕业时选择了记者作为第一职业,这是青年库哈斯树立自己世界观的初步实践。

通过记者的身份库哈斯接触到了例如建筑师柯布西耶等欧洲炙手可热的人物,这些人或多或少对库哈斯的世界观产生了影响。

青年时代的库哈斯对电影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工作之余,库哈斯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了业余的电影社团。

在社团中,库哈斯和他的组员们一致认为电影的制作应是一项集体的工作,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这样的工作方式与日后库哈斯所倡导的取消建筑师作为形式缔造者的角色以及提倡团队精神和集体合作之间也有着相似之处。

[1]1968年,因为发表了一系列题为“性在荷兰”的纪实报道,库哈斯受到了部分读者的强烈抨击,于是他一怒之下决定放弃记者和导演的工作,前往伦敦学习建筑,同时也将电影带进了他的建筑世界。

漂浮逸动的精灵———解读库哈斯的达尔雅瓦住宅建筑殷杨子剑摘要:文章从形式生成和空间营造方面对达尔雅瓦住宅进行解读,旨在探讨建筑空间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库哈斯建筑哲学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在达尔雅瓦住宅中均有所体现,通过对整体的分割、契合、错位、叠合、重组使结构消隐于空间、融合于形式,为当代住宅的空间生成与形式表达提供了新的可能。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莱姆·库哈斯(Rem Koolhaas),作为当代建筑界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创作理念闻名于世。

他是一位荷兰建筑师、教育家、城市规划师和作家,以其大胆的设计和对现代建筑的重新定义而著称。

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不仅得到了建筑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而且对后来的建筑师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

首先,库哈斯提倡“反常规”和“意外性”作为建筑创作的核心理念。

传统的建筑往往强调对“规则”的遵守,但库哈斯却坚持打破这种限制,提出了一种更为自由和开放的建筑形式。

他试图通过设计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和功能来引起观众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他的作品中常常使用非传统的材料和结构,创造出独特的建筑表达。

这种反常规的设计思想使得库哈斯的建筑作品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其次,库哈斯强调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他认为建筑不仅仅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城市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部分。

因此,他试图通过设计建筑群体、城市规划和公共空间来创造一个更加人性化的城市环境。

他关注城市的社会和文化变革,追求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城市的各种元素。

他所提倡的理念是,建筑应当与城市密切联系,在整体上为城市环境做出贡献。

第三,库哈斯强调建筑的功能和使用。

他认为建筑是为人们服务的,建筑设计应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

库哈斯把人的活动和行为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注重人与建筑之间的互动关系。

他的作品中常常充满了灵活的使用空间和多功能的设计。

他试图为不同人群提供适宜的空间,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也鼓励人们去发掘建筑的潜力和可能性。

最后,库哈斯强调建筑表达和意义的重要性。

他认为建筑应该是有意义的,并且能够与人们产生共鸣和联系。

库哈斯试图通过建筑表达自己的理念和观点,传递一种独特的文化和哲学。

他的作品中常常包含丰富的象征意义和隐喻,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他希望人们通过建筑的观赏和体验,能够对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库哈斯

库哈斯

这堂课来谈谈瑞姆·库哈斯,我们将从他的生平开始,因为他的生平经历攸关他的建筑至深。

无庸置疑的,他的童年及青少年时期对他的事业影响极大。

库哈斯于1944年于於鹿特丹,他在十岁以前,一直住在亚洲的荷兰殖民地,直到青少年时回到荷兰,开始研读新闻采访,并对电影产生兴趣。

他写过几部剧本,发现若要叙述整个二十世纪后半的世界,在表达和呈现上,新的技术是必要的。

那种向来在静态架构下展现建筑的方式不再是合理的,建筑师有责任去探索新的管道,而电影可能是最符合当下时代及文化氛围的媒材。

库哈斯对电影的兴趣不只是随性任意的,他将电影及其手法,视为可以直接运用于建筑专业的工具。

在他从事建筑工作前曾受过文学和电影的训练,并进而激发他对都市的热忱,或许,是由于城市带给他的惊奇,促使他在60年代未来到伦敦的[建筑联盟]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念书。

[建筑联盟]在当时完全受[建筑电讯] (Archigram)影响,[建筑电讯]对建筑抱持着行动与技术两者至先的观点,并且刻意忽略形式。

库哈斯随后从伦敦去美国,在康乃尔大学教书,这所学校当时以奥斯维德·马西亚斯·安格斯(Oswald Mathias Ungers)及柯林·罗(Colin Rowe),两位个性极端相反的学者为首。

安格斯与罗两人的竞争,亦使得康乃尔建筑学院成为70年代最具活力且吸引人的建筑交流中心之一。

库哈斯很快成为安格斯的信徒,并投入于解析都市形式(urban form)中。

恐怕也是罗始终强调历史的重要性,这一观点才使库哈斯靠向了安格斯。

当年在康乃尔大学的人,或许可以告诉我们确切发生的情形。

安格斯在当时被视为沿袭了现代主义,他完成了几个对60年代来说十分重要的作品。

1968年学潮爆发,促使库哈斯移居美国。

他到康乃尔教授都市设计理论课程,与趋势派(Tendenza)建筑的原则相距不远,他运用类型的概念,但没有抛弃他最早期作品中出现的现代主义的训练。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建筑分析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建筑分析
建筑的底层对建筑做了一些退让,形成了一定的虚空。 使行人的视线更加的开阔。并反射行人行走的动作,增加 趣味性。同时反射周围林立的高层,天空的景象,使建筑 消融于环境中。
பைடு நூலகம் 设计理念:
? 该图书馆从当地社会、文化以及街区环境的角度出发,在人文意义 上对当代图书馆在城市中的定位予以阐释。他认为图书馆已经从一 个单一的节约空间转化为了人们社会活动的空间,担当一个传播文 化的角色,使不同年龄、背景的人都可以在其中进行交流,而借阅 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事件可以在这个空间发生 。
? 各个功能体块之间主要以楼梯和自动扶梯相连。 不同的人流被分送到相应的体块内, 可以最快速的完成自己借书的过程。
? 整个建筑虽然规模宏大, 但流线清晰合理,使用高效。
? 一个大空间中, 放入
几个实体, 而实体之 间的虚空间作为公 共空间的节点, 既可 以串成一个整体, 本 身又是有特征的个体, 对应着特定的功能和 空间氛围, 既舒展流畅, 又不失跳跃性。
? 空间的矛盾性
? 库哈斯的理论之所以令人费解,有人称之为理论与建 筑设计时间的“巨大断层”,还由于库哈斯的理论存 在着固有的矛盾。包括:理论的侧重点与普遍性之间 的矛盾----- 缺乏普遍性的矛盾;理论与建筑作品之 间缺乏逻辑可重复性的矛盾 ---- 缺乏必然性的矛盾。
场地分析:
位于西雅图第四、第五大街之间的一块带斜坡的基地上, 由南至北逐渐升高,高差约10米。周围设有广场、停车场。 周围高层林立。怎样与周边已有或古或今的建筑形成一定 的呼应成为了库哈斯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建筑属于城市
? 从微观上讲,他要求建筑应对每种社会新问题做出回应 , 以保持一种先进性 。从宏观来讲,他的结论就是建筑学 的“末世论”,他在普利茨奖授奖仪式上发表讲话中说 道:“我们仍沉浸在沙浆的死海中。如果我们不能将我 们自身从“永恒”中解放出来,转而思考更急迫,更当 下的新问题,建筑学不会持续到 2050年。”这种末世论 不是灭亡论,而是指传统建筑学理论的解体与消亡。

荷兰著名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

荷兰著名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

荷兰著名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雷姆·库哈斯,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幼年在印度尼西亚度过,后移居阿姆斯特丹,早年曾从事剧本创作并当过记者,1968至1972年他转行学建筑,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建筑学院--建筑协会学院,之后又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

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就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

1972年,哈库斯研究奖学金使他得以在和工作了美国生活很长一段时间。

1975年,库哈斯与其合作者在伦敦共同创建了OMA事务所,后来OMA的总部迁往鹿特丹。

目前,库哈斯是OMA的首席设计师,也是哈弗大学设计研究所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授。

其著作《错乱的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被认为是研究纽约文化和建筑的经典著作;其城市论《小、中、大、特大》(《SMLXL》)被建筑系学生称为建筑圣经。

库哈斯于2000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普利兹克奖。

库哈斯参与的项目包括法国里尔市总体规划、美国洛杉矶环球影城总部规划等。

其建筑作品也遍及世界各地,主要有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荷兰猪德国大使馆、法国图书馆、拉维莱特公园、波尔多住宅及葡萄牙波尔图音乐厅。

并曾获得多种奖项,其中包括全球建筑界的最高奖—普特茨克奖。

他的建筑思想虽然没有一个明显的完整体系,但在他看似复杂多变的建筑思想中,贯穿着一种文化的理念。

他始终坚持建筑不是一种单纯的形式艺术,建筑必须要体现哟中历史的文化感,其立足与现代都市文化的开放性建筑思想,对当代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职业生涯中,他常以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叛逆者的形象出现。

所以看过库哈斯著作的人都会觉得他的书像他的作品一样充满了新奇、眩目的味道;而且,不断的充斥着跳跃与不知所云。

或许正是这种理念才是他的建筑能够屹立于世界的舞台上。

如由他主持的即将新建中央电视台大厦的设计。

他的这种建筑思想来源于在对城市的认识的过程中,库哈斯的思考路径不是顺着建筑学的既定理论框架进行思考。

波尔多住宅——案例分析

波尔多住宅——案例分析
名家小住宅分析
MAISON À BORDEAUX
波尔多住宅
BY OMA FRANCE, BORDEAUX, 1998
目录
➢ ---------------------------------1.建筑师简介 ➢ ---------------------------------2.建筑背景 ➢ ---------------------------------3.建筑地域特征 ➢ ---------------------------------4.建筑平立剖面及其实景
库哈斯重要建筑作品
➢ 法国图书馆(1981年) ➢ 拉斯莱特公园(1982年) ➢ 荷兰驻德国大使馆(1997年) ➢ 纽约现代美术馆加建(1997年) ➢ 波尔多住宅(1998年) ➢ 西雅图图书馆(1999年) ➢ 中央电视台新楼(2002年) ➢ 广州歌剧院(2002年)
2020/5/3
2020/5/3
2020/5/3
•5.建筑空间与结构设计分析
2020/5/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各层功能区及垂直方向的联系
图 ➢ ---------------------------------5.建筑空间与结构设计分
析 ➢ ---------------------------------6.建筑特色设计分析 ➢ ---------------------------------7.公共性与私密性 ➢ ---------------------------------8.总结
第一点部分关键词可以进行些推测,业主可能是几代的富足家庭,生活在一个古老而美 丽的房子中,在几代下来,业主一定对波尔多这个城市充满了亲近感,那种家的归属感 。
2、prison

cctv大楼简介

cctv大楼简介
15
• 2.2 相应结构与施工对策
• (1)大刚度外筒体系 ) • 针对倾斜与高位大体量悬臂结构特征,概念及结构分析表 针对倾斜与高位大体量悬臂结构特征, 结构需要不同于一般工程的抗侧力体系。 明,结构需要不同于一般工程的抗侧力体系。主楼的两个 塔楼倾斜而在顶部连接并相互支承。 塔楼倾斜而在顶部连接并相互支承。主体结构以带斜撑的 巨型外筒提供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外筒由水平边梁、 巨型外筒提供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外筒由水平边梁、柱及 斜撑组成,如图所示。外筒柱与边梁规则布置。 斜撑组成,如图所示。外筒柱与边梁规则布置。外筒柱根 据其受力状态、所处立面及高度不同分别采用钢柱、 据其受力状态、所处立面及高度不同分别采用钢柱、钢骨 混凝土柱。斜撑立面布置依据其力学特性,在高应力区域 混凝土柱。斜撑立面布置依据其力学特性, 支撑布置较密,而低应力区域则较稀疏。 支撑布置较密,而低应力区域则较稀疏。外筒边梁隔层布 边梁与斜撑每隔一层交于一点, 置,边梁与斜撑每隔一层交于一点,因而楼面结构分为刚 性层和非刚性层。非刚性层楼面没有外筒外梁, 性层和非刚性层。非刚性层楼面没有外筒外梁,当外筒斜 撑遇到非刚性层楼板时开洞通过而不与之连接, 撑遇到非刚性层楼板时开洞通过而不与之连接,从而保证 斜撑以承受轴向力为主。 斜撑以承受轴向力为主。
10
• CCTV新台址主楼由两座塔楼、裙房及基座组成, 新台址主楼由两座塔楼、裙房及基座组成, 新台址主楼由两座塔楼 地下三层,地上总建筑面积400,000m2。结构形 地下三层,地上总建筑面积 。 体由底边边长为160m、高度为 体由底边边长为 、高度为760m的正四角锥 的正四角锥 通过几何切割而成(如图所示)。塔楼1及塔楼 )。塔楼 及塔楼2 通过几何切割而成(如图所示)。塔楼 及塔楼 平面均为矩形,边长分别为43m×58m以及 平面均为矩形,边长分别为 × 以及 43m×50m。两座塔楼均呈双向 °倾斜,分别为 × 。两座塔楼均呈双向6°倾斜, 51层和 层。在37层(塔楼 为30层)以上部分 层和44层 层和 层 塔楼2为 层 用14层高的 形悬臂结构连为一体。结构屋面最 层高的L形悬臂结构连为一体。 层高的 形悬臂结构连为一体 大高度234m。塔楼 悬臂长度 悬臂长度67m,塔楼 悬臂 大高度 。塔楼1悬臂长度 ,塔楼2悬臂 长底为75m。裙房平面亦为 型,9层,与塔楼、 长底为 。裙房平面亦为L型 层 与塔楼、 悬臂结构形成一个空间闭合的环状结构。 悬臂结构形成一个空间闭合的环状结构。

解读荷兰建筑师冉·库哈斯的设计风格

解读荷兰建筑师冉·库哈斯的设计风格

解读荷兰建筑师冉·库哈斯的设计风格解读荷兰建筑师冉·库哈斯的设计风格作者:佚名时间:2008-7-7浏览量:冉·库哈斯,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早年曾从事剧本创作并当过记者。

1968-1972年转行学建筑,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建筑学院ArchitectureAssociation。

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就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

1972年,Harkness研究奖学金使他得以在美国生活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

1972至1979年间,他曾在当时建筑界很知名的Ungers事务所以及PeterEiserman的纽约城市规划/建筑研究室工作过,同时也在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

1975年,库哈斯与其合作者共同创建了omA事务所,试图通过理论及实践,探讨当今文化环境下现代建筑发展的新思路。

冉·库哈斯的许多研究,包括建筑作品都令人不解甚至迷惑,但不能不说他是当今最富有浪漫及乌托邦色彩的建筑师,是建筑师中的艺术家。

他之所以引起许多青年学生或建筑师莫名的崇拜,无疑与他旗帜鲜明地维护现代主义精神,具有无限创造激情有很大的关系。

早在1978年,库哈斯就将关于”纽约”这个城市的研究,纳入《癫疯的纽约--曼哈斯的宣言》一书中。

在这本书里,他设计了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如:囚禁中的城市、斯芬克斯旅店、福利宫殿大厦、游泳池的故事。

他想证明,即使是建筑上最不重要的细节,它所展现的永久性和大都会不断变更的不稳定性也是互不相容的。

在这场冲突中,大都会无疑是胜利者。

在这个事实不断渗透的现实中,建筑被降格至一件玩物的位置上,它不过是历史和记忆幻影的装饰载体。

在曼哈顿,这个冲突用一种聪明的方法解决了:一座变化发展的建筑都应具备纪念性的氛围和内在操作的不稳定性这样的双重关系。

它的室内是不同计划和活动的动态组合,不断改变,但又独立于建筑外表。

曼哈顿的”天才”之处在于建筑外表和其内部表现之间的简单分裂,它保留了建筑外部形象的完整性,这才是曼哈顿真正的迷人之处。

建筑师:雷姆·库哈斯人物简介

建筑师:雷姆·库哈斯人物简介

• 大学期间:积极参与建筑设计竞 赛,展现出卓越的设计才能 • 毕业设计:以**“城市扩张”**为 主题,探讨了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
1978年与荷兰建筑师 艾利亚·贝尔塔·弗米尔 (Elia Bergamo)共
同创立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OMA)
• 初创时期:以**“荷兰风格派”**
雷姆·库哈斯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启示与影响
强调建筑与城 市的共生,关 注城市的发展、 环境和人文等 多方面因素
01
• 通过**“高密度、高透 明”**的设计手法,实现建筑 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倡导解构主义, 强调建筑结构 的多样性和不
确定性
02
• 通过**“拆解、重组”**的 设计手法,展现建筑的多维度 和开放性
03 “新古典主义”
• 受到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等艺术风格的影响,强调建筑的 美学和历史价值 • 通过**“古典元素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实现建筑的 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雷姆·库哈斯的设计风格特点
高强度、高透明
• 通过**“开放式、多层次”**的空 间设计,实现建筑的高强度和高透明 • 强调建筑与城市的紧密联系,展现 现代建筑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 初创时期:以**“荷兰风格派”**
为设计理念,注重功能与美学的结

• 发展阶段:逐渐形成独特的
**“库哈斯风格”**,成为当代建筑
界的领军人物
雷姆·库哈斯的重要建筑作品与荣誉
• 1985年设计的荷兰鹿特丹鹿特丹中央火车站 • 项目背景:作为鹿特丹市的地标性建筑,需要在城市中心地带实现交通、商业和文化等多重功能 • 设计特点:采用**“高强度、高透明”**的设计理念,展现了现代建筑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 荣誉:获得荷兰国家建筑奖

建筑大师分析-库哈斯

建筑大师分析-库哈斯

主要作品简介 • 伊利诺理工学院学生活动中心
库哈斯将跨越伊利诺理工学院学生 活动中心的捷运围上一个椭圆形的 隧道,这样的处理手法着实打破了 一般建筑体验的范畴。 伊利诺理工学院学生活动中心是一 座9300平方公尺的单层建筑,使用 机能包括:会议中心、娱乐中心等。 库哈斯以「路径」的概念打造学生 活动中心,在他眼里学生活动中心 是学生来回校园间的一个歇脚处。 在那儿可以坐下来读书、躲雨等。 库哈斯以连续的缓坡相互交错穿越 来突显学生活动中心的「路径」功 能,而把部分功能的地板下沉。此 外,室内还有许多大型的平面设计, 如密斯——创办人头像,以及放大 的符号人等构成的墙面,更增添了 活动中心的特殊性与趣味性。
——达尔雅瓦别墅
总结
2、库哈斯对材料的运用似乎是不讲究的堆砌。
金属 混凝土 玻璃 钢
——达尔雅瓦别墅
总结
3、结构方式的多样性。达尔雅瓦建立的则是断裂的、多元的空间结构,空 间的使用方法和空间感受具有相当的可变性。
方柱 角柱
斜柱

圆柱
——央视大楼
央视大楼 大楼新旧址 大楼位于CBD 大楼西面是北京故宫
我们的思考
从功能上讲 按库哈斯的说法是“一个所谓的‘环’企图联系各个部门,创造所谓集体精神的 期望。但伊东丰雄一个水平扩展的直径300米的大圆盘,足以以一层的的面积涵盖几块 功能,增加了员工互相交往沟通的可能性。因为水平体系的交往机会和粘合性远远大 于垂直体系,并有极大的自由度,具备了扩充与变更的弹性,比起库哈斯的“环”要 更加合理得多。牺牲功能和结构为代价以达到某种形式的目的。 从技术上讲 这座建筑存在很大难度。建筑外形就像是一只被扭曲的正方形油炸圈;两座竖立 的塔楼向内倾斜,倾角很大;塔楼之间被横向的结构连接起来,总体形成一个闭合的 环。这样一种回旋式结构在建筑界还没有现成的施工规范可循。 从造价上讲 现在这幢大楼的造价已经翻了一番,从原来的50亿上升到100亿。但现在还未完工, 由于外露的结构需要长期维护,所以除去造价,之后每年的维护费用也让人难以想象。 从文化上讲 这是一座标新立异的建筑,前无古人,没有继承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是对建筑 界的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备受争议。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导语:莱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荷兰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作家,1995年获得普利兹克奖,以其独特而大胆的建筑创作理念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其创作理念的主要特点,以及其对当代建筑发展的影响。

一、莱姆·库哈斯的建筑观念莱姆·库哈斯的建筑观念非常前卫和反传统。

他认为建筑应当呼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而不仅仅是规范化、重复性的产物。

首先,库哈斯强调建筑作为社会和文化活动的媒介。

他认为建筑应该超越其单一的功能性,成为创新和变革的力量。

建筑应当反映出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积极引领社会进步。

其次,库哈斯关注城市和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他强调城市是一种“机会的机器”,应当为不同的人群提供各种机会和活动空间。

他倡导开放性和多样性的城市规划,使城市成为一个适应性强、包容性广泛的空间。

最后,库哈斯强调建筑与技术的结合。

他认为当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创新的建筑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建筑师应当充分把握科技的优势,实验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建筑形式和空间体验。

二、莱姆·库哈斯的建筑作品1. 集成性和剧场效果库哈斯的建筑作品常常带有剧场效果,力求给予人们不同寻常的体验。

例如北京CCTV总部大楼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卷曲的外观成为北京的城市地标,并赋予城市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象征意义。

2. 可变性和适应性库哈斯关注建筑的可变性和适应性。

他提出“杆状城市”理念,认为城市可以像竹子一样生长和变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

此外,他还提出了“滑动建筑”的概念,即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应当是动态而非静态的。

3. 融入当地文化和环境库哈斯的作品不同地方不同,并力求与当地文化和环境融为一体。

例如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库哈斯设计的卡塔尔国家图书馆融入了穆斯林建筑元素,并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图书馆成为城市文化的中心。

三、莱姆·库哈斯的影响1. 建筑历史的更新库哈斯的建筑观念对建筑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推动了建筑创作的更新和创新。

库哈斯作品介绍(西雅图图书馆

库哈斯作品介绍(西雅图图书馆

四、作品分析——西雅图中央图书馆
瑞姆•库哈斯
REM KOOLHAAS’S ARCHITECTURE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是美 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系统的 旗舰馆。它位于市中心,是 一幢由11层(56米高)的玻 璃和钢铁组成的建筑。这个 34000平方米的公共图书馆 能容纳约145万书籍和其他 资料,造价约为1.6555亿美 元,头一年的使用率超过 200万人。其中重要的是该 图书馆需要存储大量的音像 资料,,它充分体现了现代 社会发达的数字,媒体的影 响。个性独特和突出的外观, 构成若干分立“浮动平台”, 就像置身在一个大的蜘蛛网。
瑞姆•库哈斯 二、主要建筑理论与手法
REM KOOLHAAS’S ARCHITECTURE
1 .对建筑概念的反思。据库哈斯的解释,其建筑创作都遵循着从新的抽象概念 到形式创作的方式。这或许是库哈斯城市研究的衍生品。 a .人的活动方式--------来自社会的影响; b .建筑创作方式的变革。 2.新奇的荷兰式的形式。这一点给予他的惊人的创造力有关,又与他受过的训 练、感受的文化传统有关。毋庸多论。 3.建筑手法上,库哈斯早期受荷兰风格派的影响,对穿插的墙面很感兴趣。而 后又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爱用体块的组合,并积极利用建筑的必然元素(常 为楼梯),创造出有时髦的感染力的空间。在室内喜用超现实主义的画作对墙 面进行装饰。在大体块的处理,雷姆·库哈斯作品上,常用玻璃幕墙,并且在竖 直方向上,墙面常为倾斜一定角度或折现状的。 4.反文脉——可以看见,库哈斯完全沉浸在现代化的海洋中,根本没有对昨日 的丝毫流恋。它的理论是前进、再前进,对新事物始终保持者不熄的热情、不 衰的兴趣;他想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端。这也是正是他建筑创作的基础之一。
瑞姆•库哈斯
REM KOOLHAAS’S ARCHITECTURE

库哈斯作品

库哈斯作品

02
库哈斯建筑设计理念与风格
库哈斯建筑设计理念的内涵
01
库哈斯主张“建筑是城市的器官”
• 认为建筑应该与城市环境紧密相连
• 建筑应该为城市提供功能和服务
02
库哈斯强调“没有固定的风格”
• 认为建筑师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 反对固守传统和风格
03
库哈斯倡导“批判性思维”
• 认为建筑师应该具有批判性思维,对现实社会进行反思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
• 2001年至2006年设计
• 位于北京,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总部
• 库哈斯采用了象征性的建筑语言,展现了现代建筑的张力
巴塞罗那公寓
• 1989年至1993年设计
• 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是库哈斯的代表作之一
• 采用不规则形状,展现了现代建筑的创新与多样性
库哈斯在建筑界的地位与影响
技术

• 将现代建筑元素融入历
史建筑中
• 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和
谐共存
库哈斯的商业建筑设计: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简介
库哈斯的设计理念
库哈斯的建筑作品
• 位于中国北京
• 采用了象征性的建筑语言
• 大楼采用了不规则形状
• 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总部
• 展现了现代建筑的张力与活力
• 采用了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
库哈斯的应对策略
• 如何在追求创新的同时,满足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 强调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 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地域性和文化特色
• 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环境
• 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降低成本
库哈斯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库哈斯将继续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艾瓦别墅案例分析

艾瓦别墅案例分析

【材质】
竹帘
青色波形板 玻璃落地窗
红色波形板 石墙
设计评价
有人说库哈斯旳建筑冷酷,也有旳人说他旳作品除了有“容纳”功能外, 还强调了运动空间,或许存在分歧是好旳,阐明他旳建筑具有多元旳建 筑体验。
旋转楼梯
室内坡道
支柱用木橱包围,具有隔墙及
壁橱旳双重功能,木橱不封闭, 保存南北方向旳通透性。
细部空间
立面分析
建筑旳主体沿着建地上方轴线发展,将上方楼层旳卧室划成两组,与主体建筑呈垂 直。这么做是为了要保存视觉关系,控制既有建筑之间复杂旳调和性。区域旳划分虽然 严格,每一种区域旳设计却极为自由。从狭长区块旳宽处走过,就像是以蒙太奇手法来 组织空间一样,犹如看到电影中串连起来旳景象。区域划分也开始应用在需要较大弹性 旳建筑计划上,尤其是还在设计阶段旳时候。
1.邻近房屋均为19世纪旳老屋 2.以埃菲尔铁塔为远景,和它对齐旳
还有一种水池。 3.占地空间狭窄呈条状 4.整个别墅建立在斜坡之上
艾瓦别墅整体建筑在一种坡面上
平面分析
平面图上,并不能一眼发 觉艾瓦别墅,为了处理好 与周围旳老房子旳关系, 艾瓦别墅旳两个体块—— 主人旳女儿旳卧室,采用 了与周围房屋屋顶相近旳 颜色,而且体块旳走向与 周围建筑旳流线排布相一 致,这么就不会有强烈旳 违和感。
基地内部布局:整个建筑在一种小丘上, 坡度高度变化明显。所以首先库哈斯沿 着坡面方向将整个基地分为3个部分。
与周围房屋布局一致,艾瓦别墅在基地 中旳位置略微接近公路,所以房屋后方 与主入口旳那一长带形成了基地内旳绿 化带,与周围旳绿化带连成了一种巧妙 地十字形。
为了到达空间视线上旳连续性, 库哈斯将建筑旳两个卧室沿建筑流线 方向延展开来,与开始旳长条带相交, 形成了一种大大旳Z字造型,与基地两 边旳建筑相联络。城市与自然旳相互 渗透,家旳私密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 旳相互渗透。

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人物气其作品

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人物气其作品

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人物气其作品解构主义建筑是一种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建筑风格,其核心理念是反对传统建筑设计的规则和秩序,强调建筑设计的无序、动态和多元。

以下是一些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1.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扎哈·哈迪德是解构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设计风格充满了流动性和动态感,具有很强的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

她的作品包括广州大剧院、南京青奥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

2.库哈斯(Rem Koolhaas)库哈斯是荷兰建筑师和建筑评论家,也是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设计风格充满了颠覆和创新,强调建筑设计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他的作品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址、荷兰国家博物馆、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等。

3.埃森曼(Peter Eisenman)埃森曼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也是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设计风格强调建筑结构的无序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空间和形式的多元性。

他的作品包括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公共艺术博物馆、美国费城唐人街保护与发展规划等。

4.格里芬(Michael Graves)格里芬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他的设计风格充满了幽默感和卡通色彩,也具有很强的解构主义特征。

他的作品包括波特兰市政厅、迪士尼总部大楼、美国驻德国大使馆等。

5.哈林(Eduardo Kamin)哈林是阿根廷建筑师和设计师,他的设计风格充满了颠覆和创新的元素,以及很强的文化和历史意识。

他的作品包括阿根廷国家大剧院、智利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巴西圣保罗国际机场等。

总的来说,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了一种反对传统设计理念的创新思潮,其作品强调无序、动态、多元和开放性。

这些代表人物的设计思想和作品对后来的建筑设计和建筑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挖掘与变换——看R·库哈斯与他的两个建筑设计作品

挖掘与变换——看R·库哈斯与他的两个建筑设计作品

挖掘与变换——看R·库哈斯与他的两个建筑设计作品来源: 作者:林源时间:2005-1-10 12:58:57 浏览:183摘要: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获得了2000年度的普利茨凯奖。

作为著名的OMA的创立者之一和核心人物,他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建筑作品,涵盖了人类活动的诸多领域。

“Y2K”私人住宅和波多音乐厅是库哈斯最近的两个作品,具有他在城市与建筑方面的成熟经验和鲜明的个人化的工作方式。

2000年5月,在耶路撒冷,第23届普利茨凯奖PritzkerPrize被授予了雷姆·库哈斯RemKoolhaas,这位在建筑界里活跃多年、一向被视为先锋式人物的荷兰人也因此而成为千禧年里最令人瞩目的建筑师。

雷姆·库哈斯1944年生于鹿特丹,在印度尼西亚度过童年时代。

他是作为报纸撰稿人和电影制作人开始其职业生涯的,直到1972年他从伦敦建筑学院London'sArchitecturalAs-sociation毕业才开始闯入建筑界。

毕业后他接受了哈克尼斯基金HarknessFellowship的资助到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University学习,然后成为纽约P·埃森曼的建筑与都市研究所InstituteforArchitectureandUrbanStud-ies的访问成员。

在纽约工作、研究的几年时间里,他对这座城市发生了强烈的兴趣。

1978年,他出版了多年里潜心钻研的成果——《狂谵的纽约——反曼哈顿宣言》DeliriousNewYork ARetroactiveManifestoforManhattan凭借此书,他以城市理论家的身份在业内崭露头角,并充分显示出作为一个出色作家所具备的潜质和才能。

1975年,库哈斯和E·赞克海里斯E·Zenghelis及画家Z·赞克海里斯Z·Zenghelis 、M·弗里赞道普M·Vriesendorp在伦敦创立了OMA TheOfficeforMetropoli-tanArchitecture,即“大都会建筑事务所”。

浅析库哈斯不同于其他建筑师的独特思维方式

浅析库哈斯不同于其他建筑师的独特思维方式

浅析库哈斯不同于其他建筑师的独特思维方式I. 库哈斯的生平简介A. 出生、成长背景B. 学习与工作经历C. 各阶段作品特点II. 库哈斯的独特思维方式A. 布局概念:最小单位、模块化设计B. 空间感知:空间流、空间序列、空间感官C. 形式表现:纯粹主义、工业设计、透视效果III. 库哈斯作品的风格特点A. 早期作品:功能主义、模块化设计B. 中期作品:透视效果、连续空间感C. 后期作品:建筑雕塑、半透明建筑IV. 库哈斯作品的影响与评价A. 对建筑界的影响B. 对都市规划的影响C. 整体评价及争议V. 库哈斯思想对当代建筑的启示A. 注重建筑空间流的概念B. 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形式表现的探索C. 实现“建筑雕塑化”的实践思路注:以上提纲仅供参考,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增删改。

库哈斯(Karl Friedrich Schinkel)是德国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他的建筑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风貌,深受建筑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喜爱和肯定。

他的独特思维方式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库哈斯于1925年在德国出生,在德国学习建筑并开始设计建筑作品。

在他的学习阶段,他接触到现代主义建筑的概念和思想,并深深地受到它的影响。

他的第一件建筑作品是在1951年设计的一户私人住宅,这个住宅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并且使布局更加紧密,体现出他独特的思考方式。

在往后的职业生涯中,他的风格特点越来越明显,几乎在每一件设计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在布局概念方面,库哈斯关注的是建筑的最小单位。

他倡导建筑创造的不是一个整体的空间,而是数个最小单位的组合。

他设计的建筑可以像积木一样随意组合,为不同的需求提供无限的方案。

在一些大型规划项目中,他常常采用简单的形式将一个空间划分成多个简单单元,以方便改变和维护。

在空间感知方面,库哈斯将空间视为一个具有完整性的流动体,将空间划分成为流,创造出连续的空间序列感以及空间感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荷兰建筑师冉·库哈斯设计风格
冉·库哈斯,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早年曾从事剧本创作并当过记者。

1968-1972年转行学建筑,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建筑学院Architecture Association。

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就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

1972年,Harkness研究奖学金使他得以在美国生活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

1972至1979年间,他曾在当时建筑界很知名的Ungers 事务所以及Peter Eiserman的纽约城市规划/建筑研究室工作过,同时也在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

1975年,库哈斯与其合作者共同创建了OMA事务所,试图通过理论及实践,探讨当今文化环境下现代建筑发展的新思路。

冉·库哈斯的许多研究,包括建筑作品都令人不解甚至迷惑,但不能不说他是当今最富有浪漫及乌托邦色彩的建筑师,是建筑师中的艺术家。

他之所以引起许多青年学生或建筑师莫名的崇拜,无疑与他旗帜鲜明地维护现代主义精神,具有无限创造激情有很大的关系。

早在1978年,库哈斯就将关于”纽约”这个城市的研究,纳入《癫疯的纽约--曼哈斯的宣言》一书中。

在这本书里,他设计了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如:囚禁中的城市(The City Of the Captive globe)、斯芬克斯旅店(Hotel Sphinx)、福利宫殿大厦(Welfare Palace Hotel)、游泳池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Pool)。

他想证明,即使是建筑上最不重要的细节,它所展现的永久性和大都会不断变更的不稳定性也是互不相容的。

在这场冲突中,大都会无疑是胜利者。

在这个事实不断渗透的现实中,建筑被降格至一件玩物的位置上,它不过是历史和记忆幻影的装饰载体。

在曼哈顿,这个冲突用一种聪明的方法解决了:一座变化发展的建筑都应具备纪念性的氛围和内在(表现)操作的不稳定性这样的双重关系。

它的室内是不同计划和活动的动态组合,不断改变,但又独立于建筑外表。

曼哈顿的”天才”之处在于建筑外表和其内部表现之间的简单分裂,它保留了建筑外部形象的完整性,这才是曼哈顿真正的迷人之处。

这个观点所展现的大都会”拥挤文化”(Culture of Congeston)不再是令人遗憾和不可原谅的,而是充满机会和所有潜在可能性的令人兴奋的文化现象。

这本书透视出冉·库哈斯乐观的现代主义精神,以及对当今一切文化现象宽容的接受。

它奠定了冉·库哈斯作业名尚未有一件建筑作品的梦想建筑师地位,也改变了我们这一代青年建筑师对城市、对建筑的传统理念,如果说二十年代的前辈建筑大师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所写的《走向新建筑》是本世纪初工业社会的建筑宣言,那么《癫疯的纽约》则是本世纪末消费社会的建筑与都市宣言,带来的是与前者同样的社会震撼力。

《癫疯的纽约》之后,库哈斯几乎花了二十年不停地建筑,努力实现或证实他早年在书中所提出的建筑理想和宣言,特别是外表与内在行为简单分裂论。

在外表上,库哈斯试图给人一种漫不经心的轻松的感觉,并没有对内部发生的一切有任何的暗示;而实际上,他却对其内部展示的”空”表现了极大的热情。

建筑与都市内的”空”并非”真空”,他要给你一切的可能性,调动你的激情,幻想”虚无”。

他要创造一种让你有无限欲望,要进去窥视的”空”,在建筑和大都会的空间里去创造一种拥挤的文化。

正如勒·柯布西埃、马塞尔·杜尚曾经给后人设下的无数令人迷幻的陷井一样,库哈斯这位天才建筑师也给我们这代人设下了迷人的圈套:
1. Villa Dall’Ava住宅(巴黎,1991完成)
毫无疑问,冉·库哈斯对希望生活在这座玻璃盒子里面的主人们产生了好奇心。

而所有的以上片段只是这种好奇心贯穿于整个漫长的建筑构造过程中的一种故事性的积累。

2. Grand Palais, Lille(法国,1996年第一阶段完成)
无修饰的木夹板、镀锌铁皮、未作表面处理的混凝土、裸露的荧光管,这一切均无娇造作之感。

库哈斯在自己的建筑作品里对于细节大样或多或少显得轻松自如,并愿意去使用这些很
便宜的材料,只是”淡淡”地流露出对建筑的关注,库哈斯自认是一个没有风格的建筑师,不像当今红透半天Richard Meier或Frank Gehry。

他认为没有风格并不是件坏事。

他对形体”视而不见”,只对”形体”内的拥挤现象有兴趣。

3. Parcde Lillette (巴黎,1982竞赛方案)
这是冉·库哈斯”没有物质的拥挤”论点的代表作。

在这里他只是简单地复制一个”自然”,用最少的,没有特色的建筑语言(或设备、或具体形式)加上不确定的计划去创造一片”布满社会工具的密集森林去横跨这块地形”。

1996年,冉·库哈斯更把这种低调处理建筑都市的风格与个性的观点,推向一个登峰造极的层次,这一年他提出了”普通城市”的观点。

他认为个性的坚持给当代的城市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束缚,与当今消费社会所制造的东西毫无关联。

这也是大量”普通城市”存在的思想根基。

只有现在,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

”存在便是合理”。

&nbsp
;这种近似颓废荒诞的观点,却掩饰不住他性格中严肃的一面。

从1996年1月至1997年1月,他在哈佛的研究课题转向全球经济发展最迅速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把深圳、东莞、广州、珠海、澳门和香港等地作为他的研究场所,采访了当地的规划师、建筑师、官员、教授、学者和学生,并重新把”新的都市条件”整理编成《珠江三角洲》的小册子展示于当年德国卡塞尔艺术文献展。

正如他的前辈建筑大师,多才多艺的勒·柯布西埃,所有影响当今建筑/都市发展的主题--社会、经济、文化、地理变迁等--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化的动态影响,才是真正令他感到兴奋的事情。

与前半个世纪提倡”国际风格”、”方盒子”,把自己的一套主观臆想无情的渗透到全世界的勒·柯布西埃不同,库哈斯认为虽然每一个建筑师都有机会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作品,但更应把自己的兴趣与每个国家的文化相互渗透,这样他的作品才可能有持续的生命力。

库哈斯自己便是这样的建筑师,人住在伦敦,事务所在鹿特丹,教书哈佛,而作品则散落在世界各地。

虽然全球化的趋势已成为当今建筑最重要的特色,毕竟像勒·柯布西埃大师们的英雄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提倡没有主流,没有个性的时代,冉·库哈斯清醒地意识到只有多元、矛盾和冲突的不确定性才是建筑在每一个时代的永恒主题,也是建筑得以不被历史淘汰的根本所在。

他本人一开始便是这种浪漫的实有主义者,更是具有实验精神的艺术家和时代观念的创造者。

(作者:霍英东基金有限公司南沙处建筑师)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