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七种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42d1c6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4.png)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初中数学课堂导入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着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参与度,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下面是一些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供教师参考。
1. 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一种通过构建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之主动探究问题的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呈现一个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在教学解方程时,可以给学生讲述一则寻找古宝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获得的线索解开谜题。
2. 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
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提问:“如何计算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3. 知识预测法知识预测法是一种通过激发学生的前置知识,引导他们探索新知识的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即将学习的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激活他们已有的知识,并预测新知识的内容。
在教学概率时,可以提问:“你们对概率有什么了解?你们知道怎样计算概率吗?”4. 知识引导法知识引导法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的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触发学生的回忆,引导他们联想已学的知识,建立新知识的框架。
在教学整式的加减法时,可以先提醒学生回忆一下正数和负数的加减法原则,并引导他们联想到整式的加减法与正数和负数的加减法的相似之处。
5. 游戏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是一种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的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平方根时,可以设计一个猜数字的游戏,让学生通过猜测数字的平方根来找到正确答案。
不同的导入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组合和运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水平和课程内容选择适合的导入方法。
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供必要的提示和指导,并及时反馈学生的回答。
初中数学新课引入的巧妙方法例谈
![初中数学新课引入的巧妙方法例谈](https://img.taocdn.com/s3/m/85b59e6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d.png)
初中数学新课引入的巧妙方法例谈
1. 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
解决,从而引入新的数学知识。
在学习方程式时,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比如
一个车辆从A地点到B地点,经过了多长时间,这种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入
方程式的概念。
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入,学生会觉得数学是实用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从
而更加认真地学习和理解新的数学知识。
2. 游戏引入法
游戏引入法是一种轻松有趣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来引入新的数学知识。
在学习几何的变换时,可以设计一个棋盘游戏,让学生通过控制棋子做旋转、平移和
对称的操作,从而引入几何变换的概念。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新
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故事引入法
故事引入法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通过编写一个生动的故事,来引入新的数学
知识。
在学习平方根时,可以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到平方根的概念,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
故事引入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和记忆新的数学知识。
以上几种方法都是巧妙的方法,可以帮助引入初中数学新课。
通过问题导入法、游戏
引入法和故事引入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提
高学习效果,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希望老师们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为学生
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f592cd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4.png)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
初中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在上数学课之前,教师需要运用巧妙的导入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树立起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和技巧。
1. 游戏导入法:通过数学游戏的形式引入课堂,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可以用数学拼图、数学解谜等游戏来展示课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通过游戏中的探索和思考来引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2. 预习导入法: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一些问题或者习题,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思考、预习,并将解题思路或者答案带到课堂上来。
通过讨论这些问题或者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3. 视频导入法:在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一段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数学视频或者动画,用来导入课堂。
视频中的内容可以是数学的实际应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或者数学的趣味故事,通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帮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4. 图片导入法: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图片,通过展示这些图片,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
可以用一张数学谜题、一张数学图形或者一张数学公式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入课堂的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5. 故事导入法:以一个故事、一个例子或者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概念和方法。
教师可以讲述一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故事,或者给学生讲述一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数学历史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49e97f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6.png)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数学是中学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备考各类高考、升学考试的重点学科。
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导入课堂的方法和技巧也至关重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吧!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一种生动直观的导入方式,它可以引入一个与数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再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以上下楼梯为例,可以先引入一个情境:小明每天都要上下楼梯去上学,他发现一天上下楼梯的步数相同,问题是小明一共上了几级楼梯?这种情境导入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掘问题,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导入法知识导入法是一种以知识点为导向的导入方式,通过提出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新的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以先回顾一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再引入如何求两点之间的距离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
三、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一种常用的导入方式,它可以通过提出具体问题或案例,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容积计算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一个长方体水箱的长为12m,宽为6m,高为5m,水箱里还有100吨水,问还能装多少吨水?这种问题导入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应用知识点。
四、对比导入法对比导入法是一种将两个有着共性但又有所不同的概念进行对比的导入方式。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矩形时,可以通过把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让学生掌握两者的共性和区别,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五、新闻导入法新闻导入法是一种将具体新闻或事例引入教学中的导入方式,通过实践考察能让学生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和价值。
例如,在教学统计学中,可以引入一则统计报道,如近期金融市场行情的变化等,让学生在理解这些统计数据的同时,懂得如何应用统计学知识来进行分析和解读。
总之,对于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导入,我们既要注重方法的多样化,又要注意针对学生兴趣点进行策略性导入。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导入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6242326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1f.png)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导入一、直接导入法直接导入法就是在课堂开始时,直接把教学重点以问题的形式抛给同学,引起同学的注意。
这种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方法可以应用到一些比较简单的,与之前的知识毫无联系的基础知识教学中。
这种形式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地引导同学的思维方向。
同学始终能够有正确的思路,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最终同学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
例如,在教学"正方形的性质'时,我开门见山地告诉同学:"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正方形的性质。
'同学在小学时曾接触过正方形,在初中教学中,要求同学对正方形有更深入的熟悉。
当我告诉同学讲解的是正方形时,同学能够目标明确地听课。
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二、设疑导入法初中同学都有好玩的天性,在课间的活动时间,大部分同学都会活跃地打闹。
在这种状况下,假设想在课堂教学上尽快让同学把注意力从课间的游戏中转移到课堂上来,就必须要我们教师运用有效的课堂导入了。
在这种状况下,设疑导入法就可以有效地把同学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设疑导入,不仅可以有效地集中同学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使同学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思索。
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必须要依据教学内容做深入的研究,尽量地与实际生活相关,这样才干吸引同学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垂径定理'时,我看到同学都还处在课间的兴奋状态,就聊天式地问:"大家知道我国著名的石拱桥赵州桥吗?谁能有方法计算出它的主桥拱半径呢?'通过这样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同学就会产生学习的愿望,急切地想要解答问题。
课堂学习气氛被这样一个简单的提问调动了起来。
然后,我再开展垂径定理的讲解就水到渠成了。
课堂教学效率显然得到了提升。
三、设置悬念导入初中生除了好动外还有很强的好奇心。
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假设能设置恰当的悬念,就会激发同学的好奇心,引导同学开展学习。
巧妙地设置悬念是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手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新课导入的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新课导入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ae7a71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2.png)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新课导入的方法初中数学课堂的新课导入是教师引入新知识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本文将以数学教学为背景,探讨几种常见的新课导入方法及其优劣势,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一、直观引入法直观引入法是利用具体的事物或情境来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新知识的内涵。
例如,在教学整数的概念时,可以设置一个游戏,让学生通过加减运算、移动等方式体验正数和负数的特点。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
但是,直观引入法在引入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问题引入法问题引入法是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求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概念时,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列式、解方程等方法求解比例。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但是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情境引入法情境引入法是通过创设一个具有情境特色的场景来引入新知识,使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和应用知识。
例如,在教学面积的概念时,可以引入一个房屋装修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计算不同房间的面积来理解面积的概念。
这种方法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在设计情境时需要注意情境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四、归纳引入法归纳引入法是通过给出一系列具体实例或观察一些现象,让学生从中总结出新知识的规律。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特征时,可以通过观察不同几何图形的性质,让学生归纳出各自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综上所述,不同的新课导入方法各有优劣势,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
此外,为了提高新课导入的效果,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设置情境引入的任务性和探究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初中数学 教学导入
![初中数学 教学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ecc29b5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1.png)
初中数学教学导入初中数学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学生日后学习数理化等科学学科的基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导入是教师在开始一堂课之前,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接下来的知识点打下基础。
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提问、讲故事、展示实物等方式进行。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导入方式。
一、提问导入法提问是导入的常用方式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系列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例如,在讲解平行线的性质时,可以问学生:“你们平时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线?”学生可以回答:“公路上的双黄线”、“铁轨上的平行轨道”等。
通过这样的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二、讲故事导入法讲故事是一种生动有趣的导入方式,通过讲述一个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加法时,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来引导学生理解。
故事内容可以是这样的:“小明和小红一起做蛋糕,小明拿来了1/2块蛋糕,小红拿来了1/4块蛋糕,他们一起做了多少块蛋糕?”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加法。
三、展示实物导入法展示实物是一种直观的导入方式,通过展示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讲解体积时,可以拿来一个立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测量,并引导他们思考相关问题,如:“这个立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如果把它切割成小块,每一块的体积是多少?”通过观察实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积的概念。
导入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同时,导入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清晰性,避免给学生带来歧义或错误信息。
简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
![简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ee35ed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9.png)
简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课堂教学做铺垫。
下面简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
一、情境引入法
情境引入法是指通过渲染一个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下一课的内容。
例如,当老师要教学生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可以先通过一个生动的场景来引入,如要切割一块草坪,需要知道草坪的面积才能计算需要采购的材料。
二、绕路法
绕路法是指通过巧妙的引导,将学生带入下一课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
例如,如果要教学生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黄纸片领导法”,这是一个历史事件,黄纸片的形状就是三角形。
三、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指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并从中引出下一课的内容。
例如,当老师要教学生如何扩大或缩小图形时,可以问学生:“如果把小猫咪的画像放大两倍,它的眼睛会变成什么样子?”
四、知识串连法
知识串连法是指将前一课的内容与下一课的主题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连贯性,并能够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点。
例如,上一课讲了长方形的面积,下一课要讲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之处,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a5e330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11.png)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引入新知识的部分,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一、直观法导入直观法导入是利用图形、实物等直观的事物引入新知识。
在学习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关系时,可以使用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两根直线的方向和交叉情况,从而引发学生对平行线和垂直线概念的思考。
二、教材导入法教材导入法是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介绍和提问引入新知识。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教材,然后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已学知识,进而引入新知识。
在学习平方根的概念时,可以通过提问“你们还记得什么是平方吗?”,引导学生回顾平方的概念,然后介绍平方根的定义。
三、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引入新知识。
教师可以提问一个和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建立问题意识,从而引入新知识。
在学习整数加减法时,可以提问“小明手里有3个苹果,他从他手里拿掉了5个苹果,这样会剩余多少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于负数的思考。
四、经验导入法经验导入法是通过借助学生的实际经验引入新知识。
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些与新知识相关的实际经验,并帮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和问题,进而引入新知识。
在学习面积和体积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他们在生活中用到过面积和体积的场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面积和体积。
五、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新知识。
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和新知识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分式时,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故事,如“小明和小红一起做蛋糕,他们需要1/2杯的糖,但是只剩下1/4杯了,他们该怎么办?”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分式的概念和运算。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可以多样化,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通过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动,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51486c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5.png)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是学生进入数学知识世界的第一步,好的导入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生活化导入法生活化导入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把数学抽象的公式、知识与生活实际情境相结合,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例如,若要讲解“锥体”,可以先介绍舞台设计中常见的“喇叭形”灯架或音响支架,使学生对锥体有了直观的印象,再引导学生思考“喇叭形”灯架或音响支架为何会设计成锥体形。
二、分层导入法分层导入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先解决基本概念的理解,再逐步扩展到更高的知识层次。
例如,在解析几何中,要讲解“直线”、“平面”这两个基本概念,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线段、直线、射线等的概念,从而迁移到解析几何中“直线”、“平面”的概念。
三、引例导入法引例导入法通过举例说明理解概念的重要性,给学生提供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例如,在讲解“函数”的时候,可以引用图书馆借书的例子来解释函数,即每本书代表一个自变量,每个读者借的书数量代表函数。
通过这个例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函数这一概念。
四、历史导入法历史导入法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增加学生对数学的敬畏之心。
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介绍古代中国数学家张丘建的《海岛算经》,以及勾股定理的发现历程。
五、探究导入法探究导入法是一种启发性教学法,即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例如,在讲解概率时,可以设计一个探究问题,比如探究掷硬币的正反面概率,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正确的答案。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有很多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让学生在生动、趣味、易懂的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有趣的课堂导入方法
![初中数学有趣的课堂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6c1fda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e.png)
初中数学有趣的课堂导入方法数学作为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会显得枯燥乏味。
然而,一个好的导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数学课堂的有趣导入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一、谜题导入法1. 数学谜题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谜题,让学生在纸上解答。
例如,让学生猜测一个数学规律的答案,或者给出几个数列并让学生猜测下一个数字是多少。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求解问题的兴趣。
2. 数学问题挑战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分小组或者个别进行,然后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思路和结果。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游戏导入法1. 数学卡片游戏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数学卡片,上面写着不同的数学题目或问题。
每个学生可以从卡片堆中选择一张,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问题。
这种游戏形式既能增加课堂互动,又能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2. 数学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扮演角色,并根据不同的情景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扮演数学家和商家的角色,通过进行数学运算来模拟实际的经济交易。
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情景应用能力。
三、实例导入法1. 数学实例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实例探究的方式来导入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几个平行线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通过实际的例子,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2. 数学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测量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校园中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比较和总结。
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又增加了对数学应用的兴趣。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堂的有趣导入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7a5e4b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4.png)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教学导入是一个帮助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中,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下面我列举了几种常用的方法供参考:
1. 引发学生兴趣:通过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
例如,可以提出一个数学谜题或者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结合的数学问题。
2. 讲述故事:通过讲述一个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新知识。
例如,可以通过一个有关数学家发现的故事来介绍一个数学公式或定理。
3. 视频或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个与新课内容相关的视频或使用多媒体展示,以图表、图片或动画等形式直观地呈现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前给他们一些直观的概念。
4. 经验分享: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经验,借此引出新课的主要概念。
例如,在教学线性方程时,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了哪些线性方程。
5. 问题引导:通过提出一系列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新课的核心概念。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年级水平、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确保导入的内容与新课内容有机联系,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此外,导入新课的方法也需要考虑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尽可能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导入环节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9161e0d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5.png)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环节,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一些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和技巧。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通过构建一个生动的情境,使学生进入学习的主题和背景中。
可以通过提问、展示实物、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可以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名建筑师,要设计一种面积尽量大的平行四边形,如何设计?这样就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二、引用实例法引用实例法是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入课堂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可以引用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例子,例如在讲解比例时,可以让学生算一算自己最近一周的早餐所花费的钱与早餐种类的比例是多少,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提问导入法提问导入法是通过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也可以是封闭性的,测试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讲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时,可以引出问题:如果一个线段被划分成两个相等的线段,这两个线段的特点有哪些?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思考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和性质。
四、游戏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入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趣味的数学游戏,如数学拼图、数学迷宫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解密一个谜题来引入课堂内容。
故事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也可以是一个数学故事,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在讲解概率时,可以讲述一个关于掷骰子的故事,让学生思考骰子的投掷结果与概率的关系。
六、图像导入法图像导入法是通过展示一个有趣或者引人注目的图像,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33603d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2.png)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一、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式。
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设计问题导入时,可以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或是与学生之前学习过的知识有一定联系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容易投入到问题的解决当中。
在问题导入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通过思考、讨论来逐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当要导入一个关于图形的课题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通过给定一个点和一条线段,画出一条垂直于这条线段并且过给定点的线?”这个问题既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垂直线和线段的概念,又能够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思考,在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加深对垂线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二、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利用一个有趣的情境来引入数学问题的导入方式。
通过设置一个生动、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验等形式,进而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
情境导入法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情境中动手操作,增加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在浓厚的情景氛围中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数学知识。
以初中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例,可以通过设置一个场景,让学生在平面上走迷宫,通过坐标的确定来解决问题,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坐标的概念和用法。
三、实例导入法实例导入法是通过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导入学习内容的一种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变得具体和形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使用实例导入法时,教师可以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实例,或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案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实例中的规律和特点,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引入一节关于代数方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应用,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方程的含义。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d8f701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d.png)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1. 启发性问题导入法启发性问题导入法是在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问学生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动脑筋去解决,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使他们在动脑思考中渐渐进入数学学习状态。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在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下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2. 图像导入法图像导入法是利用图形、图片或实物等物体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图形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和猜测,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和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实例导入法实例导入法是通过实例或案例的引入来导入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和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实例导入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4. 故事情境导入法故事情境导入法是通过讲故事或编排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教师可以编排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
二、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技巧1. 导入方式多样化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导入时,可以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方式,如启发性问题导入、图像导入、实例导入和故事情境导入等,使导入方式多样化,从而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 导入环节设计合理在进行数学课堂导入时,教师应该合理设计导入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和导入材料,让导入环节简洁明了,更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接受和理解导入的内容。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ca0f3c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5.png)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一、图表法导入图表法导入是通过图片、表格、图表等方式讲解和展现数学的概念和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表进行思考和理解。
例如,当老师要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且用尺子、量角器等工具测算其周长,再将周长写在黑板上,直观地展现出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并引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
二、游戏法导入游戏法导入是通过游戏方式将数学知识点嵌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达到学习效果。
例如,当老师要讲解整数加减法时,可以进行一个“抢答游戏”,将题目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手举卡片进行抢答,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三、故事法导入故事法导入是通过讲述或展示一个有趣或引人入胜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当老师要讲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时,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建筑师如何设计房屋的故事,其中涉及到平行线和垂直线的使用,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这些概念。
四、引用法导入引用法导入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诗词歌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用途和意义。
例如,当老师要讲解面积和体积的概念时,可以引用《红楼梦》中的名言“水滴石穿”的说法,让学生明白面积和体积是物体的重要属性。
五、猜谜法导入猜谜法导入是通过出谜语或让学生猜想某个答案,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和交流。
例如,当老师要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时,可以出一个谜语:“身材矮小,相貌相同,手脚长短一样的人,他们是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猜出答案是相似三角形。
最后,要注意课堂导入要简洁精炼,切忌喋喋不休,让学生迷失在话语中;导入要紧密和主题有关,做到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希望以上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655544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f.png)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导入是授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引领学生进入新课程的关键步骤。
针对初中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导入呢?下面分享一些方法和技巧供大家参考。
方法一:引发兴趣,激发好奇心通过引发兴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达到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图形面积时,可以提出问题:“正方形面积为16㎡,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米呢?”这样的问题不仅让学生兴趣倍增,还能激发学生深入思考,轻松学习。
2、图表展示通过图表展示来引发学生兴趣,例如展示某项统计数据和图表,让学生从图表数据中寻找规律,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其好奇心。
3、生动形象的故事启发学生兴趣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可以讲述人们在建筑、航海、军事等方面利用三角形进行测量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好奇心。
方法二:前置知识复习数学是一门建立在前提知识基础上的学科,对于复杂的数学问题,如果没有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很难理解和呈现。
在每节数学课的开始,可以进行前置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回忆和巩固基础知识,以这种方式梳理前提知识,不仅有利于深入探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方法三:巧妙转换,有效导入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与更复杂、更深入的数学知识衔接起来,可以使学生更通俗易懂的理解新知识。
例如,在解某个题目前,可以先让学生确认问题的时间、空间、方位等基本信息,让学生从容解决问题。
此外,通过对已有知识的适当调整,引入新知识点也是一种较好的导入方式。
方法四:展开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精选一些简单而具有启示性的题目,同时通过慢慢让学生一步步探究和加深理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逐渐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从而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总之,有效的数学导入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也能让学生理解更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和内容,并且为接下来的授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5b0427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c.png)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一个好的导入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内容上,同时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下面是一些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 惊人现象导入:通过呈现一个与平常生活经验相悖的数学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一个袋子里有3只红球和5只蓝球,现从袋子中摸取一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是多少?这个问题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惊讶并产生质疑,从而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2. 图片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与数学相关的图片来引导学生思考。
展示一个数学谜题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幅图是用什么数学概念或原理来描述的,再引导学生合作猜测并讨论答案。
3. 引用经典问题:引用一些著名的、有趣的数学问题,如著名的数学悖论、数学难题等,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画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6cm,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往往会引发许多学生思维的纠结,以及对数学概念的深入思考。
4. 数学历史导入:通过介绍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历史事件或数学家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讲述费马大定理的故事,或者阐述勾股定理的历史渊源,以及其应用等。
5. 视频导入:放映一段与数学相关的视频片段,如数学奇迹的发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片段来引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并进一步进行探索和学习。
6. 情境导入:通过设置一个与学生经验相联系的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商店的老板,要计算某个商品的折扣价,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以及如何选择折扣。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哪种导入方法,都要让学生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中。
导入要求问题简洁明了,不过多引入复杂概念,以免使学生产生困惑。
最重要的是,在导入过程中要充分鼓励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引导他们通过解决问题来发现数学的美妙和乐趣。
初中数学有趣的课堂导入方法
![初中数学有趣的课堂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9553e3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2.png)
初中数学有趣的课堂导入方法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常常显得枯燥和难以理解。
然而,如果能够通过有趣的课堂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那么数学课堂将会变得生动有趣。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趣的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旨在帮助教师们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故事引入法故事引入法是一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通过告诉一个有趣的故事,将数学问题融入其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例如,在引入平方根的概念时,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建筑工程的故事,通过计算建筑物的高度和斜率,引出平方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这样的引入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数学的抽象概念。
二、游戏化导入法游戏化导入法是一种将游戏和数学有机结合的导入方式。
通过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并潜移默化地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巧。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数学竞赛游戏,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解答一系列数学题目,通过竞争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三、实例引入法实例引入法是一种通过具体实例引入数学概念的方式。
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或例子,让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数学概念,从而引发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引入平行线的概念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道路交通图,让他们观察、探究并发现平行线的特点和性质。
四、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一种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导入方式。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动手解决,从而引出相关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例如,在引入百分比的概念时,可以提出一个关于打折购物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打折后的价格来理解和应用百分比的概念。
五、实物模型导入法实物模型导入法是一种通过使用实物模型或教学工具来引入数学概念和问题的导入方式。
通过观察和操作实物模型,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在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在引入几何图形的面积概念时,可以使用纸板剪裁成各种形状的图形,让学生通过比较面积大小来理解不同几何图形的特性和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七种方法
摘要:归纳出七种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导入方法
一、前言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就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的教与学上,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就需要精心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而如何设计精彩的课堂引入,正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急需共同探讨的问题。
下面说说我在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二、课堂导入的一般方法
1.直接导入法
就是“开门见山”直接说出所要讲述的课题,这样做,教学重点突出,能使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上来。
如在学习“有理数减法”时可这样引入“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有理数减法,那么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什么?它跟有理数加法有联系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
2.复习导入法
数学的知识系统性很强,很多的新知识都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
通过复习已学的知识,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这种引入法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便于学生了解到新内容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便于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的结构,例如:二次根式其实就是非负数的算数平方根,所以在教学二次根式时就可以从复习平方根及算数平方根来引人新课。
又如:因式分解就是整式乘法的逆运算,在进行因式分解的第一课时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几道整式乘法的运算,点评之后我及时地指出,把上述过程反过来,即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因式分解。
3.实际需要导入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感到生活中需要这方面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而与数学有关的实际问题有很多。
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时,教师可以提问:“我们每周一都举行升国旗仪式,如何测量国旗的
高度?”这样实例导入,有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需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4.实物导入
用展示物品的方法导入新课,学生摸得着看得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而且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教学“线段的比较大小”时,我就从学生中请一高一矮及身高一样的两个同学来比身高,由此引出两条线段大小的方法,这样的导入朴素自然,十分得体。
我教《幂的乘方》时,先出示一个正方体盒子,当边长为a时,体积怎样求?(a3),当边长为a2时,正方体的体积又是什么呢?(a2)3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又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幂的乘方,自然导入新课。
5.游戏导入
游戏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的协调能力.数学教学中如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游戏引人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数学(下)“游戏公平吗”时,我问:“同学们,你们在公共场合见过转盘之类的游戏?有谁参加过,谁能说说胜负情况和体会?”等学生发表完意见后,我及时提出:“这一节课我们做一个转盘游戏,没玩过的同学借此机会体验一下其中的奥秘。
”学生对这种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很快被调动起来,从而便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6.问题导入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
”课堂教学中,适当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疑虑困惑,积极思考。
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我设置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小壁虎的难题”:一只圆桶的下方有一只壁虎,上方有一只蚊子,壁虎要想尽快吃到蚊子,应该走哪条路径?此时,学生各抒己见,提出不同的路线方案,学习氛围变浓了。
经过讨论得出一致结论―: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
那常见的一些立体图形(如三棱柱、四棱锥、正方体……)的展开图是什么呢?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开始了新课的探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巧妙设疑,让数学课贴近生活,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7.类比导入
类比导入是通过比较两个或两类数学对象的共同属性来引入新课的方法。
如果已知的数学对象比较熟悉,新的数学对象通过与已知的数学对象类比,那么引入就比较自然。
例如,分式与分数在表达形式、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方面都非常相似,如果在教学分式时,引导学生将分式与分数进行类比,则关于分式的教学将会更加自然顺利。
又如,讲解不等式的解法时可用方程的解法类比,这样既能使学生抓住共同点,又能使学生认清不同点。
在讲“二次根式加减法时可用整
式加减类比.教师施展自己的才能挖掘教材中可作类比的内容来导入新课,必然会使学生从中学到运用类比的思维方法去猜测和发现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尝到由此带来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导入有法,导无定法”。
教师善“导”,学生方能“入”。
导入设计远远不止以上几种,但无论哪种导入都要重视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数学实际,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科学设计、灵活运用.无论是设计情境以刺激学生的动机,还是提出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目的都是启发引导,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导入要短小精悍,达到目的即进入正题,切忌拖拉,影响新课教授。
参考文献
[1] 刘志、梁立士.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3
[2] 张春莉、王小明.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 黄朝佳.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法探究[J].数学教学与研究.
[4] 王德军.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和谐课堂[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