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族,原称满洲族,之前亦称为满民、满人等,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

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

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岫岩、凤城、新宾、青龙、丰宁等满族自治县,还有若干个满族乡。

2000年统计的满族人口数为1,068万。

一、民族概况
满族(满文:拉丁转写:Manju),旧称满洲族,之前亦称为满民、满人、旗人等,满族旧称女真,后改名满洲族。

目前满族人口超过一千万(据2000年统计满族人口为1,068万),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福州、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

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

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伊通、岫岩、新宾、青龙、丰宁、宽城、清原满族自治县及滦平、隆化等民族县,和若干个满族乡。

清代以来,由于满汉长期杂居,满族与汉族差异逐渐缩小。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满族属阿尔泰语系。

二、宗教
满族人信仰佛教和萨满教。

满族人的家中供奉着佛各匣、祖宗板、祖宗架、木条等。

在满族人家中院里,迎着大门立着一根六尺高神等,竿顶是风磨铜顶,包一块红布,竿的根部故有三块石头,俗称“神石”,传说,这些是为祭祀努尔哈赤的。

满族人以鸦为“神”,把它供为“神鸟、圣鸦”。

祭祀时要把杀下的猪锁骨挂在神竿上让乌鸦吃,以示祭祀乌鸦。

满族人原始信仰敬狗,不杀狗,不吃狗肉,到满族家中做客,不能把狗皮帽子放在西坑上,因为满族人多用西炕供奉祖先,有北炕为夫。

三、语言
目前,除一些语言学者和东北地区部分村落的满族老人之外,满族人通用汉语。

满洲贵族所自创的满文是根据蒙古文字母略加修改而成的,在新疆的锡伯族人还在使用锡伯文,并有定期出版的锡伯文报纸,目前也有观点认为锡伯文就是满文(祖先为融入华夏汉民族的鲜卑族)的一个变体,目前,在故宫研究满文档案的人大多数是锡伯族人。

另外,满族姓氏已经融入汉姓,如“爱新觉罗”改为“金”;“叶赫那拉”改为“叶”、“那”“钱”等。

满语来源于古代女真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是典型的黏着语。

目前全国逾千万满族人基本不会说满语。

不过,近些年来通过互联网,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年轻满族人开始学习满语,并且正在逐步扩大范围和影响,同时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三家子满族村,也建立了全国第一所满语学校(政府建立)、哈尔滨阿城区的公办学校了组建了满文中专,黑龙江大学也建立了满文专业等。

哈尔滨工程大学也成立了满通古斯语言研究会。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满族文化交流协会。

四、建筑
影壁:满族传统住宅的一部分。

亦称影壁墙。

其式多为一字型。

高约5尺,宽6尺,厚1尺有余。

一般为石、砖结构(亦有土墙外镶砖者),以石为基,用大青砖砌壁身,壁顶多呈马鞍型瓦顶。

满族宅院:满族传统的住宅型式。

乡间宅屋多为草顶土墙,房顶茅厚尺许,居室多为敞间,颇似口袋,故俗称口袋房。

室内北、西、南三面环炕,俗称万字炕,橱箱被褥之类俱靠西北墙安放。

窗户多为南、西向,用高丽纸外糊,藉以御雪雨。

住房多为3间,中室开门,并设有厨灶,门皆外闭,以防野兽撞入。

山墙两侧外一米处设有满洲烟囱。

多无院墙及东西厢房,仅以木栅或秫秸围之,并饲以猪羊牛狗。

万字炕:满族传统居室中之火炕。

满族传统居室为口袋房,一般为3间,中间开门,俗称外
屋,两侧为里屋卧室。

卧室内西南北三面皆有炕相连,如“匚”形。

炕用砖、坯制成,炕内有烟道与外屋炉灶及室外烟囱相连。

南炕为一家之长者居住,晚辈多居北炕。

满族以西为上,故西炕多摆置祭器,因西墙上供有佛爷匣子(祖宗匣),故俗称佛爷炕。

各炕边沿均有木制炕沿,炕上多铺以红毡、芦席等。

迄今在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屯满族乡、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还有保存。

五、饮食
满族饮食品种繁多,风味独特。

满族烹调以烧、烤见长,擅用生酱(大酱)。

蔬菜随季节不同而变化,杂以野菜(蔷蒿、蒙菜等)及菌类。

满族先人好渔猎,祭祀时除用家禽、家畜肉外,还有鹿廉、漳、抱、雁、鱼等。

尤喜食猪肉。

猪肉多用白水煮,谓之“白煮肉”。

设大宴时多用烤全羊。

满人忌吃狗肉。

不戴狗皮帽子,凡是用狗皮做的东西都是禁止使用的。

据说狗救过满族始祖的命,所以满族人对狗有特殊的感情。

满族人过去以玉米、稗子、高粱米、小米、养麦为主食,现在以小麦、大米为主食。

满族人一日三餐,习惯早晚吃干饭或稀饭,晌午吃用黄米或高梁等做成的饼、糕、馒头、饽饽、水团子之类。

做干饭多用小米、高粱、玉米。

副食有各种蔬菜。

逢节庆日,满族人都吃饺子,阴历除夕年饭必吃手扒肉。

满式糕点独具风味。

如“萨其玛”就是至今仍受人们欢迎的糕点之一。

六、服饰
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

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

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女子喜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

服装喜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

有的将旗袍面上绣成一组图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花边。

脚着白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

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

喜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各种装饰品.满族男女都喜爱在腰间或衣服的大襟上挂佩饰。

男子有火镰、耳勺、牙签、眼镜盒、扇带。

女子有香囊、荷包等。

大多用绸缎缝制,花色品种繁多,制作精美。

入关以后,满族旗袍已在中国妇女中通用。

另外,坎肩、马褂、大拉翅、马蹄底鞋也是其特色服饰。

七、丧葬
满族的丧葬以土葬、火葬为主。

但不准许在西炕和北炕死人;因为门是活人出入的地方。

因此,死人入棺后,只能从窗子抬出;人死后,在院子西边立一杆子,高一丈五尺左右,上挂布幡,幡长九尺,用红布和黑布做成。

出殡时,亲友要抢幡上的布,给自己孩子做衣服,认可避邪,不做噩梦等。

丧葬仪式是,死者临终前穿寿衣,多为长袍、马褂,为单数。

死后报丧,停灵一般在7日之内。

在屋内停灵,用木板做成灵床,头西脚东。

入殓时棺内放金银等物。

出殡时多选阴历单日。

满族烧纸是将纸叠成口袋状,俗称烧口袋。

八、礼仪禁忌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要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

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

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
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满族的进餐习俗和饮食礼仪很多。

如祭祀用过的神糕、神肉,路人可以分享,但一般不能带去,吃完后不允许擦嘴;家中人就餐,长辈不动筷,晚辈人绝不动筷;过年杀年猪时,有把亲友、邻里请来同吃白肉血肠的习惯。

满族还忌讳婴儿头未睡成扁形,特别是女孩,如果枕骨部位没有睡扁,会被视为“丑姑娘”。

八、工艺与特色
满族刺绣
满族妇女传统的民间手工工艺之一。

清代满族刺绣除继承明代以前的平金、平绣、戳纱、铺绒等传统技法外,还创造了堆绫、打子、穿珠、补绣等刺绣技艺。

刺绣的技法主要是错针、乱针、网针、锁丝、纳丝、盘金、平金、铺绒、刮绒、挑花等。

绣品主要为日常用物,如旗袍的镶边、枕头花、幔帐、鞋花、童帽花、荷包花、坐垫等。

由于刺绣在满族家庭中普及,绣品逐渐成为必备的家庭陈设品及姑娘的嫁妆。

刺绣多以山水、花卉、动物、果品为素材,纹样主要为福禄、禧寿、富贵、八宝、吉祥等,反映了满族妇女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及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满族刺绣工艺尤为称著。

九、文化艺术
文化,满族对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清圣祖玄烨主持编纂的《音韵阐微》、《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皇舆全览图》等书,均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早期满文著作,除《满文老档》、《满洲实录》和图理琛的《异域录》等,还有大量学习满文必备之书,如《清文启蒙》、《清文典要》以至《清文鉴》等等。

《清文鉴》经多次增订,编纂成5种不同民族文字的满文辞书——《御制五体清文鉴》,对满、汉、蒙、藏、维吾尔等各民族相互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一种重要参考资料。

译书也很普遍,主要汉文名著,大多有满文译本。

除官书不计外,民间说部如《三国演义》、《西厢记》、《金瓶梅》、《聊斋志异》等都有满文译本。

其中以扎克丹译的《聊斋志异》译文最好,文字水平很高。

同时,涌现出一批满族文学家。

早期著名的词家纳兰性德著的《侧帽集》和《饮水集》,清新婉约,生动自然,足与当时词坛上负有盛名的汉人朱彝尊和陈维崧媲美合称“三大家”。

乾隆中期,曹雪芹著的《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艺术推到空前高峰,成为世界文学名著之一。

满族人,老舍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还是杰出的曲艺家。

满族文化非常发达。

大量的神话、传说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是萨满教的精神核心及概括性展示。

既有口耳相传的,又有经文记载的。

按内容,满族神话可分为:①起源神话。

包括人类起源、万物起源、文化事物起源等。

②宇宙关系神话。

在萨满族神话中,宇宙是一个喧嚣的多层的立体世界,即所谓“登天云,九九层,层层都住几铺神”,每层天中都有人和动、植物、有恶魔和善神,各层间互通。

③灵魂神话。

满族神话的特点,是动、植物神话、祖先神话,自然神话共融一处,并有图腾崇拜的遗迹。

十、节日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

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

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满族:挂旗过年满族分“红、镶红、黄、镶黄、蓝、镶蓝、白、镶白”八旗人。

春节时,每个旗的人都分别在门上挂上自己的旗。

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十二、代表景点与简介
抚顺是清王朝的发祥地。

抚顺处处充满了神异的色彩,世界文化遗产、清朝关外三陵之首—
—永陵,依然伫立在兴京城神奇的启运山下。

当年努尔哈赤登基称汗的后金第一都——赫图阿拉城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觉尔察城、御路古榆、启运神树无不向人昭示着那段神奇的历史,引起游人无尽的遐思。

抚顺时时洋溢着浓郁的满乡风情,被誉为“中华满族第一乡”的新宾县内,中华满族风情园中那唯一的满族历史文化长廊、满族博物馆、满族老街、满族农庄,满族美食让您亲身感受风情万种的满族民俗,深刻了解满族文化和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