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

合集下载

满族人的生理特征

满族人的生理特征

满族人的生理特征满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群体,他们具有独特的生理特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满族人的生理特征,包括他们的外貌、身体特征和健康状况。

首先,满族人的外貌特征是非常显著的。

一般来说,满族人的面部轮廓比较立体,鼻梁较高,眼睛稍微微斜,眉毛稀疏而浓密。

这些外貌特征是满族人与其他民族的明显区别之一。

此外,满族人的头发一般比较黑且直,卷曲的情况较少。

在体型上,满族人一般较高大,体态匀称,肌肉发达。

这些外观特征使得满族人在人群中更易于被识别出来。

除了外貌特征,满族人的身体特征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据研究发现,满族人的体温一般比较高,身体略微微暖。

这可能与他们生活在寒冷地区有关,需要更多的热量来维持身体的温暖。

此外,满族人的呼吸系统发育较好,肺活量较大,这可能与他们生活在较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有关。

另外,在遗传方面,满族人普遍具有黑色素较多的特点,皮肤较为白皙,不易晒黑。

这也是满族人在外貌上更具有光滑细腻的皮肤的原因之一。

此外,满族人的饮食习惯也会对其身体特征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满族人偏爱食用肉类和鱼类,这使得他们的体质偏向阳刚,肌肉发达。

此外,满族人一般喜欢饮食热量较高的食物,如肉类、油脂等,这也会对其体形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健康方面,满族人的生理特征也值得关注。

满族人一般具有较好的体魄和抗病能力。

由于生活在寒冷的北方地区,满族人的身体适应能力较强,对抵抗寒冷有一定的优势。

此外,满族人的免疫系统也相对较好,较少患有传染性疾病。

总的来说,满族人的生理特征是与其生活环境、遗传以及饮食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相关的。

通过深入研究满族人的生理特征,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民族群体,也有助于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关注满族人的生理特征,为保护和传承满族文化做出更多的贡献。

满族风俗特点

满族风俗特点

满族风俗特点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满族风俗特点体现了他们的传统观念、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下面将详细解释满族风俗的特点,并进行中心扩展描述。

一、满族的婚姻习俗满族婚姻习俗是满族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族人民崇尚男尊女卑的观念,婚姻通常是由父母或长辈安排。

在满族传统婚礼中,有许多独特的仪式和习俗。

例如,新娘要在新房门口接纳新郎的父母,并向他们敬茶。

新郎要向新娘的父母行三鞠躬礼,表示尊敬和感激。

婚礼期间,还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和祈福仪式,以祈求新婚夫妇的幸福和顺利。

满族婚姻习俗凝结了满族人民对家庭和婚姻的尊重和重视,体现了他们传统的家族观念和家庭价值观。

二、满族的服饰特点满族的传统服饰是满族风俗的重要方面。

满族男子的传统服饰包括蓝底长袍、长衫、高帽等,而女子的传统服饰则是以旗袍为主。

满族女子的旗袍通常是带有丰富的刺绣和图案,色彩鲜艳。

满族人民非常重视传统服饰的传承和保护,他们认为传统服饰是满族文化的象征和瑰宝。

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和婚礼等场合,满族人民仍然会穿着传统服饰,展示他们的民族特色和自豪感。

三、满族的节日习俗满族的节日习俗是满族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族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在这些节日中,满族人民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祈福和娱乐活动。

例如,在清明节,满族人民会扫墓祭祖,烧纸、献花、祭拜先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在中秋节,满族人民会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舞龙舞狮等,共同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满族的节日习俗反映了满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也是他们团结互助、共同享受生活的方式。

四、满族的饮食习俗满族的饮食习俗也是满族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族人民以主食为主,主要有大米、玉米、小米等。

满族的传统菜肴有很多,如锅包肉、酸菜白肉、烤全猪等。

满族人民喜欢吃鱼、肉、蔬菜等,他们注重食物的口味和营养搭配。

在满族人民的饮食习俗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礼仪和规矩,如用筷子叉菜、尊长者先用饭等。

满族传统文化介绍

满族传统文化介绍

满族传统文化介绍
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

以下是一些满族传统文化的介绍:
1.服饰文化:满族传统服饰非常独特,男子常常穿着长袍、短衫、百褶裤等,头戴鸭舌帽、披着貂皮斗篷;女子则穿着锦衣、锦裙、长袍等,头戴花环、花帽或蝴蝶披风。

2.食品文化:满族以猎食为主,喜欢吃猪肉、牛肉、羊肉、鸡肉等肉类食品,同时还有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如制作伊犁烤肉、铁板烧鱼等。

3.藏龙卧虎文化:满族历史上有不少优秀的将领和政治家,如徐栾、岳飞等,因此被认为是藏龙卧虎之地。

4.住房文化:满族传统的住宅是“三合院”,由前院、中院和后院组成,前院一般是门面,中院是供人活动的空间,后院是私人空间。

5.艺术文化:满族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如民间戏曲“满剧”、舞蹈“旗袍舞”、乐器“二胡”等。

总的来说,满族传统文化充满独特性和魅力,深受人们喜爱和传承。

2024年满族节日风俗习惯

2024年满族节日风俗习惯
15、颁金节:农历十月十三日
公元 1635 年农历十月十三日,清太宗皇太极在沈阳发布一道谕旨,就是用满洲这个新族名代替诸申(女真)的旧族名,所以,人们便将这一天视为满族族称的诞生日。而颁金一词是满语音译,为诞生、出生之意。满族人愿意接受它是因为这两个汉字有吉祥尊贵之意。因此约定俗成,各地满族同胞就都称这一盛大节日为颁金节。
17、腊八节:十二月初八
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18、小年:农历二十三
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Leabharlann 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满族特有的节日习俗
一、添仓节
农历正月二十五日,是日煮一盆粘高梁米饭上插用高粱秸扎的马或犁丈放入粮仓内,后来简化为用高梁秸扎成的犁丈直接插在粮仓上,以祈丰年。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重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忌讳: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9、药香节:五月初五
新宾满族农家,有许多人将五月初五称为药香节。妇女们唠起家常都说:五月节天不亮采来的草药可灵了。还有的说这天露水就好像灵丹妙药,若是用这天早晨的露水洗眼睛,保你一年眼睛明亮,真是圣水一般。五月节采的艾蒿荫干后,用来灸艾子(针灸学),肚子里有食水都能灸化了,风寒腿秋天用艾蒿灸,七天就能治得不大离儿。还有的说这天刨的八股牛(药学名白藓皮)药劲大,治病效果好。五月节这天人们都起大早,到河里去洗眼睛、洗脸。满族农家妇女起得最早,她们先到小河里洗脸、梳头,还用铜盆端回水给公婆洗脸。

满族文化解读

满族文化解读

满族文化解读
满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建立者。

满族文化深受其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一、节日庆典
满族的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那达慕”大会,这是一个集体育竞技、文艺表演、商品交易于一体的盛会。

满族还会庆祝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但在庆祝方式上保留了一些满族特色。

例如,春节期间,满族人会进行祭祖、贴对联、放鞭炮等活动,同时还会跳满族舞蹈、演唱满族歌曲。

二、民间传说
满族的民间传说融合了满族的历史和神话故事,如《 满洲源流考》中记载的关于满族起源的传说,以及关于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传奇故事。

这些传说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蕴含着满族人民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三、生活习俗
满族的生活习俗深受其地理环境和民族历史的影响。

例如,满族的传统民居多为土木结构的“口袋房”,既适应了东北的气候特点,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满族的主食以面食和稻米为主,喜欢吃腌制和烧烤的食物,如酸菜、猪肉炖粉条等。

在服饰方面,满族的传统服装以袍褂为主,男女皆可穿着,颜色鲜艳,上面绣有精美的图案。

四、宗教信仰
满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萨满教,这是一种古老的宗教信仰,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神和祖先神。

满族人的宗教活动通常由萨满主持,包括祭祀、占卜、治病等。

此外,满族地区也有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影响,尤其是在清朝时期,皇室贵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

总的来说,满族文化是一种多元、丰富的文化体系,既有独特性,也有包容性。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满族文化,同时也要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满族介绍

满族介绍
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镶红、黄、镶黄、蓝、
镶蓝、白、镶白”八旗人。 春节时,每个旗的人都分别在 门上挂上自己的旗。这些挂旗 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 一年的吉祥开端。
满族三大怪
一、大姑娘叼烟袋, 二、窗户纸糊在外, 三、养活孩子吊起来
大姑娘叼烟袋
过去满族人过着 逐水草 而居 的游牧渔猎生活, 不但艰辛而且经常会遇 见蛇蝎蚊虫。吸旱烟不 仅可以驱蚊逐虫,还能 防止被毒蛇咬伤,据说 就连最毒的蛇也怕烟袋 油子,因此吸烟不仅仅 是一种消遣和嗜好,还 能起到防身保安全的作 用。久而久之,代代相 传,形成了满族人爱抽 烟的习俗。
人口: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满族总人口为 1068.23万人,其中:男性554.78万人, 女性513.45万人;目前人口数在逐步增加, 平均年增长率0.79%。
在满族人口中,城镇人口有376.54万人,占总人口的35.25%; 乡村人口691.69万人,占总人口的64.75%。
语言文字
满文是由契丹字和汉字演变而来,目前,除一些语言学者和黑龙江 省部分村落的满族老人之外,满族人通用汉语。 满洲贵族所自创的满文是根据蒙古文字母略加修改而成的,在新疆 的锡伯族人还在使用锡伯文,并有定期出版的锡伯文报纸。
制作人:
/10/29
.
46
满族的饮食习惯
满族人喜吃大米、小米、面食等等。同时也喜欢吃甜食、酸 菜、猪油,过节时吃“艾吉格饽”(即饺子)等。还保留了 饽饽、酸汤子、萨其玛、火锅等有民族特色的食品。
满族的副食品中以猪肉为主,兼吃牛肉和野生动物,其它牲畜 一般是活不杀、死不吃。 忌吃狗肉
白 肉 血 肠
糕萨 ?其 蛋玛 条︵ 糕金 ︶丝
满语来源于古代女真语, 康、乾盛世,满族上层社会书法家以群体规模登上文坛。后经辛亥 革命、新中国建立至今,满族书法作为中国多民族大家庭文化 的一部分,长盛不衰。

满族生活风俗

满族生活风俗

《满族生活风俗》一、服饰风俗满族的服饰那可真是独具特色,就像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他们的旗袍,剪裁合身,能把人的身材衬托得婀娜多姿。

我有个满族朋友,她穿上传统的旗袍参加活动,哇,那简直美极了!她就像从画里走出来的古典美人。

满族的服饰还很注重细节,领口、袖口的花纹都绣得特别精致,就像在衣服上绣满了故事。

而且他们的帽子也很有讲究,有的帽子上还会装饰各种漂亮的羽毛和宝石。

你想想,这走在街上,得多吸引人的目光啊!你有没有穿过满族的服饰呢?要是有机会,一定要试试,感受一下那种独特的魅力。

二、饮食风俗满族的美食那叫一个丰富多样,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流口水。

他们特别喜欢吃饽饽,各种各样的饽饽,有甜的、咸的,形状也各不相同,就像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宝贝。

我去一个满族朋友家做客的时候,他妈妈做了一大桌子的饽饽,有萨其马、驴打滚儿,那味道,简直绝了!吃一口,甜在嘴里,美在心里。

满族还喜欢吃火锅,尤其是冬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那感觉,别提多温暖了。

他们的火锅和我们平时吃的不太一样,锅底通常会有一些特别的调料,煮出来的肉特别香。

你是不是也觉得美食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呢?有机会一定要尝尝满族的美食哦!三、居住风俗满族的传统居住方式也很有特点,他们的房屋一般都是坐北朝南,这样能充分采光,让屋子里暖洋洋的。

房子的布局也很合理,有正房、厢房。

我参观过一个满族的古村落,那里的房子保存得特别好。

正房一般是长辈住的,显得庄重又威严。

厢房则是晚辈住的,布置得很温馨。

院子里还会种上一些花草树木,春天的时候,花开满院,香气扑鼻,就像一个美丽的小花园。

满族的房屋建筑还很注重保暖,冬天的时候,屋里也不会觉得冷。

你喜欢什么样的居住环境呢?是不是也觉得一个舒适的家很重要呢?四、礼仪风俗满族的礼仪那是相当讲究,处处都体现着对人的尊重。

见面的时候,他们会行请安礼,男士打千,女士则行蹲安礼,动作优雅又大方。

我有一次参加满族的婚礼,那场面可真是热闹。

满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满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满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满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满族人勤劳朴实,热情好客。

他们的传统文化和风俗有哪些呢?下面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饮食习俗
满族人喜欢吃“三白”,即:白菜、白萝卜和黄瓜。

民间谚语说:“百菜不如白菜,白菜白吃不长肉。

”满族人喜欢吃炖菜,如炖大鹅、炖鱼、炖排骨、炖肉等,这些菜肴都是用鸡、鸭、鱼等食材制作而成的,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满族人还喜欢吃酸辣食品。

酸菜和酸辣椒是满族人最喜欢的食品。

他们还喜欢吃满族风味小吃——牛舌,这是一种用牛舌做的菜肴。

服饰
满族人特别喜欢穿长袍马褂,上身穿棉衣棉裤,下身穿长裤。

男女都戴瓜皮小帽,年轻女子用青布做头巾,包头。

满族妇女还喜欢穿对襟褂子和马褂,下着短裙。

丧葬习俗
满族人认为人死后灵魂还存在于人间,所以要举行隆重的丧葬仪式。

丧葬仪式主要有:开棺、下葬、上坟烧纸等。

—— 1 —1 —。

满族人的生理特征

满族人的生理特征

1.头型:满族人的头型分为长头型和圆头型两种。

吉林以南的满族人多为长头
型,而黑龙江以及远东地区(俄罗斯的通古斯族群)的满族人则多为圆头型,即宽面,颞叶(眼睛两侧)部位发达。

2.鼻子:满族人的鼻梁挺直,从眉弓到鼻梁骨(山根部位)连贯,没有明显的
塌陷。

鼻尖并不像白人那么高,所以从侧面观看的话,鼻梁的侧轮廓不会有太大的倾斜角度。

3.眼睛:大多数的满族人眼睛颜色偏黄或褐色,还有更加珍贵的灰色的眼睛,
即瞳孔的颜色偏蓝灰色,在夜晚用灯光照耀会更加明显。

现今在部分锡伯族人中能发现此种特征。

4.上眼皮内眦现象:满族人中存在上眼皮内眦现象。

5.颧骨结构明显:满族人的颧骨结构明显。

6.少数满族人头发或者胡须的颜色发黄:少数满族人头发或者胡须的颜色发黄。

满族风俗

满族风俗

有白日祭和夜晚祭两种。白日祭一般在祭祖之后。其程序是:将祭祖时所杀的猪分解成12件,连同内脏一起 到锅里煮,锅里不放任何调料。锅里所煮的肉,在上供之前都不许吃。
供品摆设整齐后,先请主祭人在前跪读祭文,参加祭祀的人仍要按辈分依次跪听,然后主祭人率众人行叩首 礼。夜晚祭神,一般分为两步。
首先要从祖宗匣子中按先后次序请出七位祖先,放在祖架上,再请出两位摆设在祖匣盖上,每位设净水一盅, 黄米一碟,将香碗、祭台放在桌上,然后燃起香和白蜡。
传统民俗
新媳妇新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饭。长辈在吃饭时,媳妇在旁伺候,否则,就视为不敬不孝。 大爷伯父辈不得同侄儿媳妇开玩笑。侄儿媳妇不许在大爷面前露胳膊露腿。过去满族妇女旗装长至盖脚背,袖长 至手背后,与今日之短袖旗袍大相径庭。
满族有敬老尊上的风尚。青年人见了长者要垂手站立并要和颜悦色地回答长者的问话。有人冲父母状况,子 女必须起立回答。对老人,三天请小安,五天请大安。
孩子满月后正式起名,5岁前举行一次家祭,俗称“跳喜神”,一般只用一天,不杀猪羊,只杀鸡做糕,祭祀 祖先,感谢神龙送子.在族中公祭时,要举行“换锁”仪式。每个新生孩子每人领取锁带佩带一副,并拜柳求福.祭 毕,再将锁袋装入子孙袋内保存起来。
孩子第一次去姥姥家无疑是件大事。当姑奶奶带着可爱的外孙回娘家,姥姥一家不胜欢喜,待之如贵宾。这时, 年轻母亲把孩子的脑袋往房柱上轻轻一撞,表示孩子不仅能在姥姥家住得服(惯),而且将来肯定能长得健康壮实。
沐浴过程中,如婴儿放声大哭,则视为大吉大利,这叫“响盆。”
孩子出生后第七天开始上悠车。
悠车也叫摇车,用桦树皮做成,长约1.3米,宽0.7米有作,两端呈半圆形,如同小船。后世的悠车多用椴木 薄板做成,边沿漆以红色,绘制花纹,书写有吉利话,十分美观。

满族人风俗习惯

满族人风俗习惯

满族人风俗习惯1. 满族人概述满族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以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族群总人口超过1000万。

满族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括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

2. 衣着满族人的传统服饰主要是锦缎长衫和小褂配裙裤,常用的颜色有红色、绿色、黄色等。

锦缎长衫是满族束腰衫的一种,外面穿长衫,里面穿西式衬衫,下穿短裤,女性外穿对襟褂子裙或折叠襟裙。

满族男子盛装主要是马褂、马褂裤、高筒靴、轮口帽等,而女子盛装则是马褂、裙裤、绣鞋等。

对于男女来说,都非常重视头部物品的装束和饰品,比如花翎子、宝珠子等。

3. 生活习惯3.1 常见食品满族人的主食是大米、小米、玉米等谷物,蔬菜和肉类也是经常食用的食品。

满族人尤其喜欢吃肉类,常见的肉类有牛肉、羊肉、猪肉、鸡肉等,各类各样的肉制品也非常流行,比如漏肉、腊肉、腿肉等等。

在饮品方面,满族人比较喜欢喝酒,尤其是大麦、高粱等酒精含量较高的酒类。

白酒、黑啤酒等也是很常见的饮品。

同时,米酒、苕水等传统饮品也非常受欢迎。

3.2 礼仪满族人礼仪非常讲究,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规矩。

比如在与长辈交流时,要尽可能地避免直呼姓名,而应该称之为叔叔、爷爷、祖宗等尊称。

在传统节日或重要的场合,满族人会穿上盛装,并进行脸谱表演,还会进行吉祥的祈福仪式。

3.3 家庭结构与婚姻满族人的家庭多数都是以夫妻为核心,夫妻双方皆享有平等地位并共同育儿、撑起家庭。

传统时期,满族人的婚姻不强调门当户对,但结婚仪式非常隆重,比如要设宴招待客人,男方要送媒人到女方家中送礼物,女方要送女儿红,再由媒人牵着狗来到男方家,父母会向子女祝福,其举止规矩,庄重隆重。

4. 传统民俗文化4.1 脸谱表演满族人喜欢通过脸谱表演来庆祝各种节日活动,如春节、中秋节等等。

脸谱分为白、黑、红、黄四种颜色,并用细碎的胡麻和面粉粘贴在脸上,代表着不同的人物、角色。

4.2 鬃牛舞鬃牛舞是满族人跳舞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歌曲咏叹着荣誉、爱情、团结、忠诚等主题,讲述着满族人的历史和文化。

满族由来(56个民族之满族)

满族由来(56个民族之满族)

满族由来满族的起源、满族八旗和满族姓氏与家谱一、满族的起源满族原称为“满洲”。

清太宗皇太极于公元1635年11月22日,农历十月十三日(后金天聪c ōn ɡ九年十月庚ɡēn ɡ寅y ín),公布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命令,其中说道:“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w ū喇l ǎ、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zh ū申sh ēn 。

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y ì,实与我国无涉。

我国建号‘满洲’,统诸绵远,相传奕y ì世。

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

”自此以后,“满洲”作为民族称谓被正式统一使用。

现在每年农历十月十三日全国满族同胞都在纪念民族再生,此为“颁b ān金节”。

皇太极之所以选用“满洲”这一称谓,主要原因还是有一个关于满洲始祖的传说:很久以前,位于长白山之东的彼b ǐ布b ù勒l è霍hu ò里l ǐ湖,天降三位仙女前来沐浴。

浴毕上岸,飞来一只神鹊,嘴衔一个红果,置于最小的三仙女佛f ó库k ù伦l ún衣上,不慎被三仙女吞下,即感而成孕,生子名布库里雍顺。

生而能言,倏sh ū而长成。

布库k ù里l ǐ雍y ōn ɡ顺sh ùn沿河流而下,见有三姓人争斗,遂曰:我乃天女佛库伦所生,天降我定汝等之乱。

三姓人息争,共奉布库里雍顺为主,即为满洲始祖。

如此天命神受的传说,对当时女真人来是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但传说不是历史。

实际满族的形成是经历过漫长的岁月的。

满族的先人,在舜sh ùn 、禹y ǔ时代就与中原有了交往。

还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先秦时期的肃s ù慎sh èn 人,有时也被称为挹y ì娄l óu。

他们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和现东北、俄罗斯沿海一带, 到了隋唐时期,肃慎和挹娄的后人被称为勿吉和靺鞨(Mohe ),有数十部,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广阔地区。

满族介绍_精品文档

满族介绍_精品文档

满族介绍满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

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满族人口约为10.6 million,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省,同时也有一部分满族人口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市。

满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

最初,满族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东北地区和蒙古国的地区,是游牧民族,并与中国其他民族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和往来。

然而,在公元9世纪中期,满族开始形成一个国家,即后来的金朝。

金朝是中国历史上五个朝代之一,也是唯一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满族的文化和传统深受其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满族的传统服饰是传统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的服饰以华丽的颜色和纹饰为特征,通常由丝绸、缎子和金线制成。

男士穿长袍和马褂,女士则穿旗袍和长袍。

满族传统服饰的设计和样式反映了满族人民的尊重和崇拜。

满族的语言也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族语属于通古斯语系,与汉语和其他东北亚地区的一些语言有些相似之处。

满语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拥有丰富多样的语法和词汇。

满族人民通过满语来传承和交流他们的文化和历史。

满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他们文化的重要方面。

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清明节,满族人民会在这一天前往祖先的坟墓祭拜和扫墓,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此外,满族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农历新年、端午节和中秋节等等。

这些节日通常都有特定的庆祝活动,如祭奠祖先、放鞭炮、吃传统美食等等。

满族人民的传统艺术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族传统音乐和舞蹈丰富多样,表达了满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满族传统音乐主要以弦乐和管乐为主,以及一些特殊的乐器如锣、鼓等等。

满族人还擅长舞蹈,他们的舞蹈动作优美独特,充满了力量和节奏感。

除了传统文化,满族人民还有自己的特色美食。

满族美食丰富多样,以肉类和谷物为主要食材,如炖猪头肉、炒猪肝、鱼片汤等等。

满族美食往往具有浓郁的味道,独特的烹饪技巧和丰富的调料是满族菜肴的特色之一。

满族人和汉族人区别

满族人和汉族人区别

满族人和汉族人区别
满族人和汉族人主要的区别在民族、肤色体型、性格和意识上、五官、姓氏、语言、服装方面都各不相同
1.民族不同:满族人的民族是满,汉族人的民族是汉
2.肤色体型不同:满族人皮肤白,身高及块头比汉族人大。

3.性格意识不同:满族人性格倔强,在世界观、价值观及为人处世上与汉族人都不一样。

4.五官不同:满族人眼裂较小,发色较浅。

5.姓氏不同:满族人的姓氏会比较长,汉族人的姓氏多为一个字或两个字,长度比较短。

6.语言不同:汉族人的语言是汉语,满族人的语言属于满-通古斯语系。

7.服装不同:满族的经典服饰是旗袍。

汉族有自己悠久华美的服饰,即汉服。

满族风俗简介

满族风俗简介

满族风俗简介
满族的传统节日,最有特色的是“祭天”和“祭祖”。

在每年的冬至前后,满族人都要举行祭天、祭祖的仪式。

满族人对“天”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认为“天”是万物之主,主宰着大自然及人的命运。

满族人认为“天”是万物之神,是主宰人间万事万物的最高主宰。

届时,全家老小都要去祖先坟上祭奠,还要用“祭肉”供奉祖先。

祭祖完毕后,全家人还要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祭天宴”。

满族人都喜欢听满族唱戏,在东北各地有很多民间戏班。

每逢过年过节或婚嫁喜庆之日,他们便会走家串户唱几出大戏,以表达他们对新年和喜庆的热烈情感。

满族人很喜欢喝酒,喝酒前要先敬神祭祖。

有的地方也称为“祭天酒”或“祭祖酒”。

在祭祀活动中,他们喜欢用粮食酿出各种不同味道的美酒来祭祀祖先。

满族人也喜欢吃饺子、面条等食品。

满族人习惯于在春节期间吃饺子、年糕和面条。

每逢过节、喜庆之日,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蒸馒头、炒鸡蛋等食品。

—— 1 —1 —。

满族注意事项

满族注意事项

满族注意事项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作为满族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保持民族传统和文化的传承,以下是一些关于满族注意事项的介绍。

1. 尊重长辈:满族文化非常注重尊重长辈的传统。

我们应该尊重老人、父母和长辈的意见和决定。

在家庭和社会中,我们要遵守尊重长辈的原则,尽孝敬的义务,关心长辈的生活和健康。

2. 传统习俗:满族有许多传统习俗和节日,如冬至、清明、端午节等。

在这些节日中,我们要积极参与和传承传统习俗,如吃饺子、扫墓、划龙舟等。

这些习俗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保持我们的独特文化传统。

3. 爱护环境:作为满族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我们应该崇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减少用塑料袋等。

4. 保持家风:家风是满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注重家庭教育,尊重长辈,传承家族文化和价值观念,弘扬家风,让后代子孙能够知晓和传承满族优秀传统。

5. 学习满族语言:满语是满族的母语,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使用满族语言。

学习满语不仅可以加深对满族文化的了解,也有助于满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6. 结婚习俗:满族有独特的婚姻习俗,如纳彩礼、盖新房等。

在结婚时,我们应当遵循传统习俗,尊重和维护满族婚姻习俗的传承。

7. 传统服饰:满族有独特的传统服饰,如汉服、袍裙等。

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持满族传统服饰的传承,适时穿着传统服饰,展示满族独特的魅力。

8. 保护遗产:满族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戏曲、音乐和舞蹈等。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保护和传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后代子孙了解和感受满族文化之美。

9. 参与民族活动:满族有许多的传统节日和活动,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和组织这些活动,加强满族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10. 保持身体健康:满族人的身体健康对于传承满族文化和发展满族民族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注重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身体素质,为发展满族民族事业做出贡献。

满族人的规矩

满族人的规矩

满族人的规矩满族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满族人的规矩是指他们在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

下面是关于满族人规矩的一些相关内容。

1. 尊老爱幼:满族人非常尊重年长者,尊老爱幼是他们的传统美德。

他们尊重自己的祖辈和长辈,会尽力照顾和照顾他们的需要。

对幼儿也给予特殊的关注和照料,关心他们的成长和教育。

2. 爱国尚武:满族人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尚武传统。

历史上,满族人常被视为勇敢的战士,他们在保卫国家、保护家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爱国主义意识是满族人的重要特点和价值观。

3. 重视家庭组织:满族人非常重视家庭组织,家庭是他们生活的核心。

他们注重家庭的和睦和谐,培养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家庭成员之间会互相帮助、支持和关心。

4. 尊重婚姻制度和家族观念:满族人重视婚姻制度和家族观念。

他们非常尊重婚姻关系,把婚姻看作是家庭的基石。

满族人通常会选择与同族人结婚,婚姻通常是由父母或长辈安排的,旨在维护家族的利益和传承。

5. 服饰文化:满族人有着丰富多样的服饰文化。

男性通常穿着长袍、马裤和靴子,而女性则喜欢穿着长衣、裙子和手绣鞋。

满族的传统服饰鲜艳多彩,独特而美丽。

6. 重视礼仪和社交:满族人非常重视礼仪和社交,对待客人非常热情和尊重。

他们在社交场合表现出的礼貌和热情让人印象深刻。

满族人在婚礼、葬礼等重要场合也有独特的礼仪和仪式。

7. 尊堂崇祖:满族人对祖先和家族的敬畏是非常深刻的。

他们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祖先的保佑和祝福。

满族人会定期去扫墓,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尊重。

8. 乐器和舞蹈:满族人有丰富的音乐和舞蹈传统。

满族的传统音乐常常使用以德母(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和马头琴(一种弦乐器)为主要乐器。

在某些重要节日和庆典活动中,满族人会表演自己独特的舞蹈,展示他们的艺术和文化才华。

以上是关于满族人规矩的一些相关内容。

这些规矩反映了满族人的价值观和传统文化。

满族人通过遵循这些规矩,不仅维护了自己的社会秩序和和谐,还传承和发扬了自己的文化传统。

满族的民风民俗

满族的民风民俗

满族的民风民俗满族是中国的一支民族,分布在中国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满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他们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习俗。

本文将介绍满族的一些典型民风民俗,包括传统节日、婚礼习俗、传统服饰、饮食文化等。

一、传统节日1. 清明节:满族人在清明节期间会祭扫祖先墓地,烧纸、供品,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敬意。

此外,还有踏青、赏花等活动,用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2. 端午节:满族人在端午节会包粽子、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每年端午节,满族人会欢聚一堂,品尝美食、参与民间传统竞技活动,弘扬民族传统。

3. 重阳节:满族人在重阳节会登高、饮菊花酒、佩花杏叶,以求健康长寿和祈福。

此外,也会载歌载舞,展示传统技艺。

二、婚礼习俗满族的婚礼习俗独具特色,以下为一些典型的习俗:1. 婚庆活动:满族人通常会邀请亲友参与婚礼庆典,举办盛大的婚礼宴会。

2. 婚车队伍:新郎的家族会派遣庞大的车队接新娘,车队由一辆鸣锣开道的花轿引领。

3. 迎亲仪式:新娘到达新郎的家时,新郎会放鞭炮、敬茶,以示欢迎。

4. 喜宴:新婚夫妇会主持一场盛大的喜宴,邀请亲友分享他们的幸福。

三、传统服饰满族的传统服饰以马褂、袍子、长裙为主,色彩鲜艳、图案独特。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满族传统服饰:1. 女士服饰:传统的满族女士服饰通常包括上衣、裙子和披肩。

上衣常为交领长袖的短装,裙子则为长裙,常用鲜艳的红色为主色调。

2. 男士服饰:满族男士常穿马褂,马褂通常是长袖、立领的,可使用丝绸等材料。

四、饮食文化满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满族食品:1. 豆瓣酱炒兔肉:满族传统美食之一,以酱香味浓,肉质鲜嫩而闻名。

2. 锅包肉:锅包肉是满族的传统名菜,以糖醋味道独特,口感酥脆为特点。

3. 包子:满族包子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特色小吃,口感软糯,馅料种类丰富。

总结:满族的民风民俗丰富多彩,反映着他们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通过了解满族的传统节日、婚礼习俗、传统服饰和饮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民族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族,原称满洲族,之前亦称为满民、满人等,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

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

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岫岩、凤城、新宾、青龙、丰宁等满族自治县,还有若干个满族乡。

2000年统计的满族人口数为1,068万。

一、民族概况满族(满文:拉丁转写:Manju),旧称满洲族,之前亦称为满民、满人、旗人等,满族旧称女真,后改名满洲族。

目前满族人口超过一千万(据2000年统计满族人口为1,068万),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福州、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

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

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伊通、岫岩、新宾、青龙、丰宁、宽城、清原满族自治县及滦平、隆化等民族县,和若干个满族乡。

清代以来,由于满汉长期杂居,满族与汉族差异逐渐缩小。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满族属阿尔泰语系。

二、宗教满族人信仰佛教和萨满教。

满族人的家中供奉着佛各匣、祖宗板、祖宗架、木条等。

在满族人家中院里,迎着大门立着一根六尺高神等,竿顶是风磨铜顶,包一块红布,竿的根部故有三块石头,俗称“神石”,传说,这些是为祭祀努尔哈赤的。

满族人以鸦为“神”,把它供为“神鸟、圣鸦”。

祭祀时要把杀下的猪锁骨挂在神竿上让乌鸦吃,以示祭祀乌鸦。

满族人原始信仰敬狗,不杀狗,不吃狗肉,到满族家中做客,不能把狗皮帽子放在西坑上,因为满族人多用西炕供奉祖先,有北炕为夫。

三、语言目前,除一些语言学者和东北地区部分村落的满族老人之外,满族人通用汉语。

满洲贵族所自创的满文是根据蒙古文字母略加修改而成的,在新疆的锡伯族人还在使用锡伯文,并有定期出版的锡伯文报纸,目前也有观点认为锡伯文就是满文(祖先为融入华夏汉民族的鲜卑族)的一个变体,目前,在故宫研究满文档案的人大多数是锡伯族人。

另外,满族姓氏已经融入汉姓,如“爱新觉罗”改为“金”;“叶赫那拉”改为“叶”、“那”“钱”等。

满语来源于古代女真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是典型的黏着语。

目前全国逾千万满族人基本不会说满语。

不过,近些年来通过互联网,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年轻满族人开始学习满语,并且正在逐步扩大范围和影响,同时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三家子满族村,也建立了全国第一所满语学校(政府建立)、哈尔滨阿城区的公办学校了组建了满文中专,黑龙江大学也建立了满文专业等。

哈尔滨工程大学也成立了满通古斯语言研究会。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满族文化交流协会。

四、建筑影壁:满族传统住宅的一部分。

亦称影壁墙。

其式多为一字型。

高约5尺,宽6尺,厚1尺有余。

一般为石、砖结构(亦有土墙外镶砖者),以石为基,用大青砖砌壁身,壁顶多呈马鞍型瓦顶。

满族宅院:满族传统的住宅型式。

乡间宅屋多为草顶土墙,房顶茅厚尺许,居室多为敞间,颇似口袋,故俗称口袋房。

室内北、西、南三面环炕,俗称万字炕,橱箱被褥之类俱靠西北墙安放。

窗户多为南、西向,用高丽纸外糊,藉以御雪雨。

住房多为3间,中室开门,并设有厨灶,门皆外闭,以防野兽撞入。

山墙两侧外一米处设有满洲烟囱。

多无院墙及东西厢房,仅以木栅或秫秸围之,并饲以猪羊牛狗。

万字炕:满族传统居室中之火炕。

满族传统居室为口袋房,一般为3间,中间开门,俗称外屋,两侧为里屋卧室。

卧室内西南北三面皆有炕相连,如“匚”形。

炕用砖、坯制成,炕内有烟道与外屋炉灶及室外烟囱相连。

南炕为一家之长者居住,晚辈多居北炕。

满族以西为上,故西炕多摆置祭器,因西墙上供有佛爷匣子(祖宗匣),故俗称佛爷炕。

各炕边沿均有木制炕沿,炕上多铺以红毡、芦席等。

迄今在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屯满族乡、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还有保存。

五、饮食满族饮食品种繁多,风味独特。

满族烹调以烧、烤见长,擅用生酱(大酱)。

蔬菜随季节不同而变化,杂以野菜(蔷蒿、蒙菜等)及菌类。

满族先人好渔猎,祭祀时除用家禽、家畜肉外,还有鹿廉、漳、抱、雁、鱼等。

尤喜食猪肉。

猪肉多用白水煮,谓之“白煮肉”。

设大宴时多用烤全羊。

满人忌吃狗肉。

不戴狗皮帽子,凡是用狗皮做的东西都是禁止使用的。

据说狗救过满族始祖的命,所以满族人对狗有特殊的感情。

满族人过去以玉米、稗子、高粱米、小米、养麦为主食,现在以小麦、大米为主食。

满族人一日三餐,习惯早晚吃干饭或稀饭,晌午吃用黄米或高梁等做成的饼、糕、馒头、饽饽、水团子之类。

做干饭多用小米、高粱、玉米。

副食有各种蔬菜。

逢节庆日,满族人都吃饺子,阴历除夕年饭必吃手扒肉。

满式糕点独具风味。

如“萨其玛”就是至今仍受人们欢迎的糕点之一。

六、服饰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

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

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女子喜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

服装喜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

有的将旗袍面上绣成一组图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花边。

脚着白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

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

喜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各种装饰品.满族男女都喜爱在腰间或衣服的大襟上挂佩饰。

男子有火镰、耳勺、牙签、眼镜盒、扇带。

女子有香囊、荷包等。

大多用绸缎缝制,花色品种繁多,制作精美。

入关以后,满族旗袍已在中国妇女中通用。

另外,坎肩、马褂、大拉翅、马蹄底鞋也是其特色服饰。

七、丧葬满族的丧葬以土葬、火葬为主。

但不准许在西炕和北炕死人;因为门是活人出入的地方。

因此,死人入棺后,只能从窗子抬出;人死后,在院子西边立一杆子,高一丈五尺左右,上挂布幡,幡长九尺,用红布和黑布做成。

出殡时,亲友要抢幡上的布,给自己孩子做衣服,认可避邪,不做噩梦等。

丧葬仪式是,死者临终前穿寿衣,多为长袍、马褂,为单数。

死后报丧,停灵一般在7日之内。

在屋内停灵,用木板做成灵床,头西脚东。

入殓时棺内放金银等物。

出殡时多选阴历单日。

满族烧纸是将纸叠成口袋状,俗称烧口袋。

八、礼仪禁忌满族人孝敬长辈,注要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

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

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满族的进餐习俗和饮食礼仪很多。

如祭祀用过的神糕、神肉,路人可以分享,但一般不能带去,吃完后不允许擦嘴;家中人就餐,长辈不动筷,晚辈人绝不动筷;过年杀年猪时,有把亲友、邻里请来同吃白肉血肠的习惯。

满族还忌讳婴儿头未睡成扁形,特别是女孩,如果枕骨部位没有睡扁,会被视为“丑姑娘”。

八、工艺与特色满族刺绣满族妇女传统的民间手工工艺之一。

清代满族刺绣除继承明代以前的平金、平绣、戳纱、铺绒等传统技法外,还创造了堆绫、打子、穿珠、补绣等刺绣技艺。

刺绣的技法主要是错针、乱针、网针、锁丝、纳丝、盘金、平金、铺绒、刮绒、挑花等。

绣品主要为日常用物,如旗袍的镶边、枕头花、幔帐、鞋花、童帽花、荷包花、坐垫等。

由于刺绣在满族家庭中普及,绣品逐渐成为必备的家庭陈设品及姑娘的嫁妆。

刺绣多以山水、花卉、动物、果品为素材,纹样主要为福禄、禧寿、富贵、八宝、吉祥等,反映了满族妇女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及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满族刺绣工艺尤为称著。

九、文化艺术文化,满族对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清圣祖玄烨主持编纂的《音韵阐微》、《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皇舆全览图》等书,均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早期满文著作,除《满文老档》、《满洲实录》和图理琛的《异域录》等,还有大量学习满文必备之书,如《清文启蒙》、《清文典要》以至《清文鉴》等等。

《清文鉴》经多次增订,编纂成5种不同民族文字的满文辞书——《御制五体清文鉴》,对满、汉、蒙、藏、维吾尔等各民族相互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一种重要参考资料。

译书也很普遍,主要汉文名著,大多有满文译本。

除官书不计外,民间说部如《三国演义》、《西厢记》、《金瓶梅》、《聊斋志异》等都有满文译本。

其中以扎克丹译的《聊斋志异》译文最好,文字水平很高。

同时,涌现出一批满族文学家。

早期著名的词家纳兰性德著的《侧帽集》和《饮水集》,清新婉约,生动自然,足与当时词坛上负有盛名的汉人朱彝尊和陈维崧媲美合称“三大家”。

乾隆中期,曹雪芹著的《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艺术推到空前高峰,成为世界文学名著之一。

满族人,老舍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还是杰出的曲艺家。

满族文化非常发达。

大量的神话、传说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是萨满教的精神核心及概括性展示。

既有口耳相传的,又有经文记载的。

按内容,满族神话可分为:①起源神话。

包括人类起源、万物起源、文化事物起源等。

②宇宙关系神话。

在萨满族神话中,宇宙是一个喧嚣的多层的立体世界,即所谓“登天云,九九层,层层都住几铺神”,每层天中都有人和动、植物、有恶魔和善神,各层间互通。

③灵魂神话。

满族神话的特点,是动、植物神话、祖先神话,自然神话共融一处,并有图腾崇拜的遗迹。

十、节日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

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

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满族:挂旗过年满族分“红、镶红、黄、镶黄、蓝、镶蓝、白、镶白”八旗人。

春节时,每个旗的人都分别在门上挂上自己的旗。

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十二、代表景点与简介抚顺是清王朝的发祥地。

抚顺处处充满了神异的色彩,世界文化遗产、清朝关外三陵之首——永陵,依然伫立在兴京城神奇的启运山下。

当年努尔哈赤登基称汗的后金第一都——赫图阿拉城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觉尔察城、御路古榆、启运神树无不向人昭示着那段神奇的历史,引起游人无尽的遐思。

抚顺时时洋溢着浓郁的满乡风情,被誉为“中华满族第一乡”的新宾县内,中华满族风情园中那唯一的满族历史文化长廊、满族博物馆、满族老街、满族农庄,满族美食让您亲身感受风情万种的满族民俗,深刻了解满族文化和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