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人称谓
称呼
由于满族语言与汉族不同,称呼也与汉族不同;满族对父亲曰“阿玛”,母亲曰“额娘”,大伯曰“昂邦阿玛”,叔叔曰“昌克赤”。
子曰“济”,女曰“义而汉济”,夫曰“畏根”,妻日“义而汉”,娣曰“格格”,妹曰“嫩”。
祖母曰“太太”,祖父曰“达达”。
岳父曰“阿母哥”,岳母曰“额母哥”。
满族称爷不是祖父的意思,而是对男性的尊称。
满族称奶奶,不是祖母的意思,而是对女性的尊称,因此,“旗人男称爷,女称奶,乃极尊贵之名称”。
满洲贵族称男仆人为阿哈,称女仆妇为妈妈或嬷嬷。
高祖——达玛法高祖母——达妈妈曾祖——翁库玛法曾祖母——乌库妈妈祖父——玛法祖母——太太父亲——阿玛母亲——额娘公公——阿玛哈婆婆——额莫克伯父——阿牟其伯母——阿牟叔叔——额其克婶母——窝克丈夫——爱根妻子——萨里甘二妻——福七黑兄——阿珲,阿哥嫂——阿沙弟——兜妻弟——那雅子——追媳妇——尾伦孙子——窝莫罗外祖父——郭罗玛法外祖母——郭罗妈妈岳父——阿布哈岳母——额布喝姑——姑爸爸姨母——安布姨夫——安布玛舅舅——那克出舅母——额克出姐姐——额云,格格姐夫——额附妹妹——嫩女儿——沙里甘追女婿——霍其珲外甥——依诺朋友——姑出好友——色音姑出女友——诺库亲家——撒顿娘家——摊搀清朝皇室成员的称呼皇室是皇帝的家族,是宗室的一部分。
清朝是满洲贵族的政权,皇室成员称呼有些与历代相同,例如帝王之妻称皇后或后,帝王母亲称皇太后等。
但由于使用满语和其他原因,有些称呼用词与历代有些不同,罗列如下:皇阿玛:皇父皇贵太妃:对皇帝之祖遗留下的妃嫔的称呼。
皇太妃:对皇帝之父遗留下的妃嫔的称呼。
阿哥:对皇子的称呼。
固伦公主:满语中固伦是国的意思。
固伦公主用以称呼皇帝的女儿和硕公主:满语中和硕是一方的意思。
和硕公主为妃嫔生的女儿和皇后抚养的宗女。
县主:对郡王女儿的称呼。
郡君:对贝勒女儿的称呼.县君:对贝子女儿的称呼。
乡君:对镇国公、辅国公女儿的称呼。
格格:对亲王到入八分辅国公的女儿的满语称呼。
满族介绍
镶蓝、白、镶白”八旗人。 春节时,每个旗的人都分别在 门上挂上自己的旗。这些挂旗 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 一年的吉祥开端。
满族三大怪
一、大姑娘叼烟袋, 二、窗户纸糊在外, 三、养活孩子吊起来
大姑娘叼烟袋
过去满族人过着 逐水草 而居 的游牧渔猎生活, 不但艰辛而且经常会遇 见蛇蝎蚊虫。吸旱烟不 仅可以驱蚊逐虫,还能 防止被毒蛇咬伤,据说 就连最毒的蛇也怕烟袋 油子,因此吸烟不仅仅 是一种消遣和嗜好,还 能起到防身保安全的作 用。久而久之,代代相 传,形成了满族人爱抽 烟的习俗。
人口: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满族总人口为 1068.23万人,其中:男性554.78万人, 女性513.45万人;目前人口数在逐步增加, 平均年增长率0.79%。
在满族人口中,城镇人口有376.54万人,占总人口的35.25%; 乡村人口691.69万人,占总人口的64.75%。
语言文字
满文是由契丹字和汉字演变而来,目前,除一些语言学者和黑龙江 省部分村落的满族老人之外,满族人通用汉语。 满洲贵族所自创的满文是根据蒙古文字母略加修改而成的,在新疆 的锡伯族人还在使用锡伯文,并有定期出版的锡伯文报纸。
制作人:
/10/29
.
46
满族的饮食习惯
满族人喜吃大米、小米、面食等等。同时也喜欢吃甜食、酸 菜、猪油,过节时吃“艾吉格饽”(即饺子)等。还保留了 饽饽、酸汤子、萨其玛、火锅等有民族特色的食品。
满族的副食品中以猪肉为主,兼吃牛肉和野生动物,其它牲畜 一般是活不杀、死不吃。 忌吃狗肉
白 肉 血 肠
糕萨 ?其 蛋玛 条︵ 糕金 ︶丝
满语来源于古代女真语, 康、乾盛世,满族上层社会书法家以群体规模登上文坛。后经辛亥 革命、新中国建立至今,满族书法作为中国多民族大家庭文化 的一部分,长盛不衰。
满族历史简介 满族族称是怎样由来的
满族历史简介满族族称是怎样由来的>“满族”(汉语拼音Mǎnzú、英文Manchu、罗马注音Manju)先世的历史源远流长,有考古实据的历史就有6800年以上。
1972年中国考古队在毗邻俄罗斯的兴凯湖地区考古发现了6800多年前的满族传统服饰、骨雕鹰头“海东青”、马鹿角雕制的图腾“鱼神”、夹砂陶器等文物。
满族,亦称满洲族,是生活在满洲的通古斯民族,古代以渔猎生活为主。
汉代至三国,满族先世肃慎人又称挹娄人。
南北朝时,称勿吉人。
勿吉,为女真语“窝集”之音转,乃是“森林”之意。
隋唐时期,满洲族先世又称靺鞨,散布在以吉林为中心的为粟末靺鞨,散布在以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地区的为黑水靺鞨。
公元669年—926年,粟末靺鞨建立渤海国。
公元926年,渤海国被契丹所灭。
至宋辽时期称女真,辽朝将女真分为两部,开原(今辽宁开原)以南称“熟女真”,开原以北称“生女真”。
12世纪初,生女真的完颜部崛起,其首领阿骨打统一女真一些部落后,于1115年称帝,国号大金,定都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
12世纪中国北方蒙古族兴起,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元朝,统一了中国。
女真人从此置于元朝统治之下。
元亡明兴,女真人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
努尔哈赤的祖先就属建州女真。
据《清太祖实录》记载:“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残杀,甚至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
各部纷争,仇杀无止。
因此,统一女真各部不仅仅是女真社会经济发展强烈要求,更是女真民族发展的强烈要求。
在这种形势下,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开始了民族统一大业,并吸收大量汉族,蒙古族,组成了满族共同体,完成了从部落到国家的建设。
通古斯--满语族是发源于贝加尔湖附近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共同体,现在属于这个语族的包括满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及生活在俄罗斯境内的奥罗奇人、那乃人(都是赫哲人,即原女真人的一支)、乌底盖人、乌尔奇人、雅库特人(都是原女真人)等。
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北部,南起北纬40度,北至北冰洋,西至叶尼塞河,东迄太平洋。
满语里家庭主要成员的称谓
满语里家庭主要成员的称谓:
mafa /玛法/ 祖父、祖辈、老翁,
yeme /幺嬷/ 祖母、老太太,
ama /阿玛/ 父亲,
eme /厄莫/ 母亲(同 eniYe /厄涅/)这个词就是你说的“额娘”,“额”字应该念成去声,也就是第四声,且重音就在这个字,“娘”念成轻声(就像“阿玛”,重音在“阿”字上,念第四声,“玛”念轻声一样),
ahuun /阿浑/ 哥哥、兄长,
deo /窦/ 弟弟,
eyun /厄云/ 姐姐,
non /暖/ 妹妹,
axa /阿沙/ 嫂子,
高祖——达玛法高祖母——达妈妈
曾祖——翁库玛法曾祖母——乌库妈妈
公公——阿玛哈婆婆——额莫克
伯父——阿牟其伯母——阿牟
叔叔——额其克婶母——窝克
丈夫——爱根妻子——萨里甘二妻——福七黑
兄——阿珲,阿哥嫂——阿沙
弟——兜妻弟——那雅
子——追媳妇——尾伦
孙子——窝莫罗
外祖父——郭罗玛法外祖母——郭罗妈妈
岳父——阿布哈岳母——额布喝
姑——姑爸爸
姨母——安布姨夫——安布玛
舅舅——那克出舅母——额克出
姐姐——额云,格格姐夫——额附
妹妹——嫩
女儿——沙里甘追女婿——霍其珲
外甥——依诺
朋友——姑出好友——色音姑出女友——诺库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满语里家庭主要成员的称谓
满语里家庭主要成员的
称谓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满语里家庭主要成员的称谓:
mafa/玛法/祖父、祖辈、老翁,
yeme/幺嬷/祖母、老太太,
ama/阿玛/父亲,
eme/厄莫/母亲(同eniYe/厄涅/)这个词就是你说的“额娘”,“额”字应该念成去声,也就是第四声,且重音就在这个字,“娘”念成轻声(就像“阿玛”,重音在“阿”字上,念第四声,“玛”念轻声一样),
ahuun/阿浑/哥哥、兄长,
deo/窦/弟弟,
eyun/厄云/姐姐,
non/暖/妹妹,
axa/阿沙/嫂子,
高祖——达玛法高祖母——达妈妈
曾祖——翁库玛法曾祖母——乌库妈妈
公公——阿玛哈婆婆——额莫克
伯父——阿牟其伯母——阿牟
叔叔——额其克婶母——窝克
丈夫——爱根妻子——萨里甘二妻——福七黑兄——阿珲,阿哥嫂——阿沙
弟——兜妻弟——那雅
子——追媳妇——尾伦
孙子——窝莫罗
外祖父——郭罗玛法外祖母——郭罗妈妈
岳父——阿布哈岳母——额布喝
姑——姑爸爸
姨母——安布姨夫——安布玛
舅舅——那克出舅母——额克出
姐姐——额云,格格姐夫——额附
妹妹——嫩
女儿——沙里甘追女婿——霍其珲
外甥——依诺
朋友——姑出好友——色音姑出女友——诺库。
汉语中使用的满语词汇
汉语中使用的满语词汇
一、阿玛(ā mǎ),名词。
1. 含义。
- 满语中“阿玛”的意思是父亲。
在清朝时期,满族家庭中对父亲的称呼就是“阿玛”,这个词汇逐渐融入到汉语词汇体系中,在一些反映清朝历史文化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或者满族聚居地区的文化传承中经常被使用。
二、额娘(é niáng),名词。
1. 含义。
- 满语里“额娘”是指母亲。
和“阿玛”一样,在满族文化中是对母亲的传统称呼,随着满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这个词也被汉语吸收,成为一个具有满族文化特色的表示母亲的词汇,在很多关于清朝宫廷生活等的文艺作品中频繁出现。
三、格格(gé ge),名词。
1. 含义。
- 在满语里,“格格”最初是对满族皇族女儿的一种称呼,类似于汉族中公主等称呼。
不过在清朝,“格格”的使用范围和等级规定比较复杂。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汉语中也泛指满族的年轻女子或者小姐,在一些文学创作、民俗文化描写中经常出现。
四、贝勒(bèi lè),名词。
1. 含义。
- 满语“贝勒”原是满族贵族的一种称号。
在清朝的贵族等级体系中,贝勒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阶层,拥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财富。
在汉语语境中,“贝勒”这个词被
用来指代清朝满族的这一贵族阶层或者有类似地位的人,在历史研究、历史小说等内容中经常出现。
满族由来(56个民族之满族)
满族由来满族的起源、满族八旗和满族姓氏与家谱一、满族的起源满族原称为“满洲”。
清太宗皇太极于公元1635年11月22日,农历十月十三日(后金天聪c ōn ɡ九年十月庚ɡēn ɡ寅y ín),公布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命令,其中说道:“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w ū喇l ǎ、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zh ū申sh ēn 。
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y ì,实与我国无涉。
我国建号‘满洲’,统诸绵远,相传奕y ì世。
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
”自此以后,“满洲”作为民族称谓被正式统一使用。
现在每年农历十月十三日全国满族同胞都在纪念民族再生,此为“颁b ān金节”。
皇太极之所以选用“满洲”这一称谓,主要原因还是有一个关于满洲始祖的传说:很久以前,位于长白山之东的彼b ǐ布b ù勒l è霍hu ò里l ǐ湖,天降三位仙女前来沐浴。
浴毕上岸,飞来一只神鹊,嘴衔一个红果,置于最小的三仙女佛f ó库k ù伦l ún衣上,不慎被三仙女吞下,即感而成孕,生子名布库里雍顺。
生而能言,倏sh ū而长成。
布库k ù里l ǐ雍y ōn ɡ顺sh ùn沿河流而下,见有三姓人争斗,遂曰:我乃天女佛库伦所生,天降我定汝等之乱。
三姓人息争,共奉布库里雍顺为主,即为满洲始祖。
如此天命神受的传说,对当时女真人来是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但传说不是历史。
实际满族的形成是经历过漫长的岁月的。
满族的先人,在舜sh ùn 、禹y ǔ时代就与中原有了交往。
还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先秦时期的肃s ù慎sh èn 人,有时也被称为挹y ì娄l óu。
他们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和现东北、俄罗斯沿海一带, 到了隋唐时期,肃慎和挹娄的后人被称为勿吉和靺鞨(Mohe ),有数十部,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广阔地区。
满族人的称谓
满族人的称谓满族人用来表述亲属之间关系的称谓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对男性成员长辈的称谓:爷爷称萨格答玛法,大爷爷称阿姆巴爷爷,小爷爷称费安古爷爷,大姑奶奶称阿姆巴姑奶奶,小姑奶奶称费安古姑奶奶,父亲称阿玛,伯父称塔答,叔叔称额齐克,堂叔称扎勒黑额齐克,堂伯称扎勒黑塔答,堂姑称扎勒黑姑姑,大堂伯称扎勒黑阿姆子,大姑姑称阿姆巴姑姑。
对平辈的称谓:哥哥称阿哥,姐姐称格格,妹妹称奴恩,堂弟称扎勒黑突,堂兄称扎勒黑阿;哥,堂妹称扎勒黑奴思,堂姊称扎勒黑格格。
对下一辈的称谓:儿子称哈哈子,女儿称萨尔干子,侄子称扎勒黑珠伊,侄女称扎勒黑萨尔干子。
对下两辈的称谓:孙子称奥莫洛珠伊,孙女称奥莫洛萨尔于子,堂孙称扎勒黑奥莫洛珠伊,堂孙女称扎勒黑奥莫洛萨尔干子。
对女性成员长辈的称谓:祖母称奶奶(与汉语相同),伯祖母称阿姆巴奶奶,叔祖母称费安古奶奶,母亲称额娘,伯母称阿姆巴娘,叔母称乌合莫。
对平辈的称谓:嫂子称阿嫂,弟妹称乌合合,堂嫂称扎勒黑阿嫂,堂弟妹称扎勒黑乌合合。
对下一辈的称谓:女儿称萨尔干子,儿媳妇称乌伦,侄子媳妇称扎勒黑乌伦。
对下两辈的称谓:孙子媳妇称奥莫洛乌伦,侄孙子媳妇称扎勒黑奥莫洛乌伦。
对外亲氏族(生在本氏族的女子嫁出去的氏族)的男性成员长辈的称谓:外祖父称爷爷(与汉语相同),大姑爷爷称阿姆巴姑玛法,岳父称阿玛,大姑父称阿姆巴姑爷。
对平辈的称谓:姐夫称额附,姊夫称莫押,表姐夫称额思昆子额附,表妹夫称额思昆子莫押。
对下一辈的称谓:女婿称霍作宏,侄女婿称扎勒黑霍作宏,堂侄女婿称扎勒黑额思昆子霍作宏。
对下两辈的称谓:孙子女婿称科罗奥莫洛霍作宏,侄孙子女婿称扎勒黑科罗奥莫洛霍作宏。
女性对丈夫的氏族长辈的称谓:爷爷称爷爷·玛法阿姆哈,奶奶称奶奶·玛玛阿姆合,公公称玛法阿姆哈,婆婆称玛玛阿姆合,伯父称塔答玛法阿姆哈,伯母称阿姆巴娘玛玛额姆合,叔叔称额齐客玛法阿姆哈,叔母称乌合莫玛玛额姆合。
对平辈的称谓:丈夫称额依根,大伯子称扎勒黑阿哥阿姆哈,大伯嫂称扎勒黑阿嫂,大姑子称扎勒黑阿姆巴普尔呼,小叔子称扎勒黑额舍,弟妹称扎勒黑乌浑,小姑子称扎勒黑普尔呼。
满族的称谓与礼仪
满族的称谓与礼仪旗人间的称谓,因人而异。
多是以名上第一字为姓。
如某人名祥某,若是一般平民百姓,则称祥子;若是商号老板等稍有头脸的话,则称祥爷,若是当个一般的小官则称祥老爷,官至知府,同知一流的则称样大老爷;官至道台以上的则称祥大人;若是官至极品,当个宰相、大学士、军机大臣什么的,则称为祥中堂了。
官员间的称谓也各有所循,同知,州县等官见了上司自称卑职,知府对上司自称卑府,道台对上司自称职道,藩臬对上司自称司里。
上司对下属不能呼名字,称之曰“老兄”,自称兄弟,但下公事时,在札示渝贴上,则称之曰“该府该县”,但口头上则呼之曰“某大哥”。
其他如大臣对皇帝的称呼,大臣间的相互称呼,对太监的称呼,对宫女的称呼等,还有许多分别。
满族是一个重礼仪、讲文明的民族。
清代有“八旗人家重礼法”之说。
对长辈有呼必礼,父母斥责不还口。
长幼有序,尊卑分明。
对老人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
晚辈每隔3天,要给长辈请安。
隔5天见着长辈就得打千。
“出必告,返必面”。
所以人们常说“满族人规矩大”,这种说法不算为过。
“尊老敬上”是满族人礼仪的中心内容。
平日,同居的晚辈人要“晨昏定省”,就是每天早、晚都要给老人请安;与长辈同行,要随从其后;进出门时,要先行几步为长辈开门,并请长辈先行;长辈说话,非得允许,不得插言。
“满洲见人以曲躬为礼,别久见则相抱。
近以抱不雅驯,相见与别执手,年长垂手引见,少者仰手迎焉。
平时则立掌平执,相抱者少矣(杨宾:《柳边纪略》)”。
一、满族日常礼节满族日常礼节是请安和打千。
请安为小礼,就是垂手站立,鞠躬问安。
打千就是请大安,单腿下跪,同时口中问安,这种礼节介于作揖和下跪之间。
女子打千之礼,就是头微低,双手相交贴于左侧小腹前,膝下蹲,同时唱诺:“请某某安”。
抱腰大礼是满族中最亲密的大礼,常用于至亲的人久别重逢、重要宾客前来或重要的外交场合,这种礼节不分男女,都可施行,以表示亲昵。
其形式是,右手抱腰,左手抚背,并互相贴面。
满语里家庭主要成员的称谓
满语里家庭主要成员的
称谓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满语里家庭主要成员的称谓:
mafa/玛法/祖父、祖辈、老翁,
yeme/幺嬷/祖母、老太太,
ama/阿玛/父亲,
eme/厄莫/母亲(同eniYe/厄涅/)这个词就是你说的“额娘”,“额”字应该念成去声,也就是第四声,且重音就在这个字,“娘”念成轻声(就像“阿玛”,重音在“阿”字上,念第四声,“玛”念轻声一样),
ahuun/阿浑/哥哥、兄长,
deo/窦/弟弟,
eyun/厄云/姐姐,
non/暖/妹妹,
axa/阿沙/嫂子,
高祖——达玛法高祖母——达妈妈
曾祖——翁库玛法曾祖母——乌库妈妈
公公——阿玛哈婆婆——额莫克
伯父——阿牟其伯母——阿牟
叔叔——额其克婶母——窝克
丈夫——爱根妻子——萨里甘二妻——福七黑兄——阿珲,阿哥嫂——阿沙
弟——兜妻弟——那雅
子——追媳妇——尾伦
孙子——窝莫罗
外祖父——郭罗玛法外祖母——郭罗妈妈
岳父——阿布哈岳母——额布喝
姑——姑爸爸
姨母——安布姨夫——安布玛
舅舅——那克出舅母——额克出
姐姐——额云,格格姐夫——额附
妹妹——嫩
女儿——沙里甘追女婿——霍其珲
外甥——依诺
朋友——姑出好友——色音姑出女友——诺库。
满语里家庭主要成员的称谓
满语里家庭主要成员的称
谓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满语里家庭主要成员的称谓:
mafa /玛法/ 祖父、祖辈、老翁,
yeme /幺嬷/ 祖母、老太太,
ama /阿玛/ 父亲,
eme /厄莫/ 母亲(同 eniYe /厄涅/)这个词就是你说的“额娘”,“额”字应该念成去声,也就是第四声,且重音就在这个字,“娘”念成轻声(就像“阿玛”,重音在“阿”字上,念第四声,“玛”念轻声一样),
ahuun /阿浑/ 哥哥、兄长,
deo /窦/ 弟弟,
eyun /厄云/ 姐姐,
non /暖/ 妹妹,
axa /阿沙/ 嫂子,
高祖——达玛法高祖母——达妈妈
曾祖——翁库玛法曾祖母——乌库妈妈
公公——阿玛哈婆婆——额莫克
伯父——阿牟其伯母——阿牟
叔叔——额其克婶母——窝克
丈夫——爱根妻子——萨里甘二妻——福七黑兄——阿珲,阿哥嫂——阿沙
弟——兜妻弟——那雅
子——追媳妇——尾伦
孙子——窝莫罗
外祖父——郭罗玛法外祖母——郭罗妈妈
岳父——阿布哈岳母——额布喝
姑——姑爸爸
姨母——安布姨夫——安布玛
舅舅——那克出舅母——额克出
姐姐——额云,格格姐夫——额附
妹妹——嫩
女儿——沙里甘追女婿——霍其珲
外甥——依诺
朋友——姑出好友——色音姑出女友——诺库。
满语里家庭主要成员的称谓
满语里家庭主要成员的称谓:??
mafa?/玛法/?祖父、祖辈、老翁,??
yeme?/幺嬷/?祖母、老太太,??
ama?/阿玛/?父亲,??
eme?/厄莫/?母亲(同?eniYe?/厄涅/)这个词就是你说的“额娘”,“额”字应该念成去声,也就是第四声,且重音就在这个字,“娘”念成轻声(就像“阿玛”,重音在“阿”字上,念第四声,“玛”念轻声一样),??
ahuun?/阿浑/?哥哥、兄长,??
deo?/窦/?弟弟,??
eyun?/厄云/?姐姐,??
non?/暖/?妹妹,??
axa?/阿沙/?嫂子,??
高祖——达玛法?高祖母——达妈妈??
曾祖——翁库玛法?曾祖母——乌库妈妈??
公公——阿玛哈?婆婆——额莫克??
伯父——阿牟其?伯母——阿牟??
叔叔——额其克?婶母——窝克??
丈夫——爱根?妻子——萨里甘?二妻——福七黑??
兄——阿珲,阿哥?嫂——阿沙??
弟——兜?妻弟——那雅??
子——追?媳妇——尾伦??
孙子——窝莫罗??
外祖父——郭罗玛法?外祖母——郭罗妈妈??
岳父——阿布哈?岳母——额布喝??
姑——姑爸爸??
姨母——安布?姨夫——安布玛??
舅舅——那克出?舅母——额克出??
姐姐——额云,?格格?姐夫——额附??
妹妹——嫩??
女儿——沙里甘追?女婿——霍其珲??
外甥——依诺??
朋友——姑出?好友——色音姑出?女友——诺库。
满人称谓
满人称谓1.清代满族称谓满族称呼与汉族称呼不同,称父亲为阿玛,母亲为额娘,儿子叫阿哥,女儿叫格格。
仆人称男主人为老爷,称小主人叫小爷。
儿子叫母亲除额娘外,俗称奶奶。
而妈妈则是仆妇之称。
旗人间的称谓,因人而异。
多是以名上第一字为姓。
如某人名祥某,若是一般平民百姓,则称祥子;若是商号老板等稍有头脸的话,则称祥爷,若是当个一般的小官则称祥老爷,官至知府,同知一流的则称样大老爷;官至道台以上的则称祥大人;若是官至极品,当个宰相、大学士、军机大臣什么的,则称为祥中堂了。
官员间的称谓也各有所循,同知,州县等官见了上司自称卑职,知府对上司自称卑府,道台对上司自称职道,藩臬对上司自称司里。
上司对下属不能呼名字,称之曰“老兄”,自称兄弟,但下公事时,在札示渝贴上,则称之曰“该府该县”,但口头上则呼之曰“某大哥”。
其他如大臣对皇帝的称呼,大臣间的相互称呼,对太监的称呼,对宫女的称呼等,还有许多分别,不再详述。
“就说这最简单的‘跪’吧”———说到这儿,老人竟起身,颤颤巍巍地做了个标准的跪姿:“跪的同时还要行三叩九拜之礼,第一二叩时右手抬起,手一定要碰到‘二把头’(清宫里女子的标准发型),第三叩时才能直起腰。
老看到电视剧里演的宫女叩头时还拿个手绢,简直是笑话!在当时,这样的做法是极不尊重人的,谁敢这样?”为什么如今大多数满族人以及诸多了解满族的人都亲切地称呼满族为“满洲族”为什么如今大多数满族人以及诸多了解满族的人都亲切地称呼满族为“满洲族”呢?很多不明白的人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中国的哪个民族呢?实际上,“满洲族”就是满族在正规标准的称呼。
在清朝,满族叫“满洲”,而“满洲”在清朝这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域的双重称谓。
今天也一样。
西元1635年,清朝开国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改后金帝国的民族“女真”名称为“满洲”。
从此开创了一个更新的女真后裔民族——满洲族。
满洲族在清朝是处于统治民族地位,民国以后被迫逐渐废用“满洲族”族称,改称“满族”。
满语里家庭主要成员的称谓
满语里家庭主要成员的称谓:
mafa /玛法/ 祖父、祖辈、老翁,
yeme /幺嬷/ 祖母、老太太,
ama /阿玛/ 父亲,
eme /厄莫/ 母亲同 eniYe /厄涅/这个词就是你说的“额娘”,“额”字应该念成去声,也就是第四声,且重音就在这个字,“娘”念成轻声就像“阿玛”,重音在“阿”字上,念第四声,“玛”念轻声一样,
ahuun /阿浑/ 哥哥、兄长,
deo /窦/ 弟弟,
eyun /厄云/ 姐姐,
non /暖/ 妹妹,
axa /阿沙/ 嫂子,
高祖——达玛法高祖母——达妈妈
曾祖——翁库玛法曾祖母——乌库妈妈
公公——阿玛哈婆婆——额莫克
伯父——阿牟其伯母——阿牟
叔叔——额其克婶母——窝克
丈夫——爱根妻子——萨里甘二妻——福七黑
兄——阿珲,阿哥嫂——阿沙
弟——兜妻弟——那雅
子——追媳妇——尾伦
孙子——窝莫罗
外祖父——郭罗玛法外祖母——郭罗妈妈
岳父——阿布哈岳母——额布喝
姑——姑爸爸
姨母——安布姨夫——安布玛
舅舅——那克出舅母——额克出
姐姐——额云, 格格姐夫——额附
妹妹——嫩
女儿——沙里甘追女婿——霍其珲
外甥——依诺
朋友——姑出好友——色音姑出女友——诺库。
清朝对满族人及其后代的称呼
清朝对满族人及其后代的称呼清朝的满族人和他们的后代,这个话题可真有意思,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些家伙是怎么被称呼的。
满族人嘛,咱们都知道,他们可是清朝的开国元老,真是不得了的角色。
清朝刚建立的时候,满族人就是那个最显赫的群体。
想想看,那时候的满族人就像现在的明星一样,走到哪儿都是人群里的焦点,哎呀,那真是相当风光啊。
你要知道,清朝对满族人的称呼可多了去了。
最常用的当然是“满洲”,这词儿一听就感觉特别有历史感,像是从古老的书本里飘出来的一样。
再说了,满洲人听起来就有那么点儿神秘感,不是吗?可这还没完,清朝的皇帝们对自己的族人有特别的宠爱,满族的官员、贵族们,那可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
他们不光是“满洲”,还被称为“旗人”。
哎呀,这个“旗人”可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当的,这得有身份、有地位。
旗人就像是皇家的小特权阶级,走到哪里都有面子,简直就是人群中的VIP。
再往后说,满族人的后代有时候被称为“汉人”,这个听起来可有点意思了,明明是满族的血统,结果却被归类为汉人。
其实这背后也有不少故事。
清朝时期,满族人和汉族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很多满族人为了适应大环境,也开始讲汉话、穿汉服,渐渐地就融入到汉文化中了。
这种融合啊,听起来可真是复杂,但也让满族的后代有了不同的身份认同,像是家里有个“混血”宝宝一样,既有满族的血统,又有汉族的文化。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满族的名字,特别是“爱新觉罗”这个姓。
你要知道,爱新觉罗在满族中可是个了不得的名字,光听名字就能感觉到威风八面。
满族的王公贵族几乎都是这个姓,真是气派得很!想当年,皇帝一声号令,那可是风云变色的节奏,整个朝廷里的人都得乖乖听话。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姓氏也给他们的后代带来了不少压力,毕竟,家里有个皇帝的血脉,得有点本事才行啊。
咱们再来聊聊这些满族后代的生活。
他们有些人后来走向了商界、政界,甚至成为了文化名人,真是个个都是人才。
像是那些能说会道的商人们,手握财富,嘴上也没个闲着的,常常把满族的文化和习俗带到生意场上。
满族对父母的称呼
满族对父母的称呼
阿玛:父亲
额娘:母亲
爷爷:祖父
奶奶:祖母
在满族家庭中,孩子称呼父母时,通常使用“阿玛”和“额娘”这两个称呼。
在宫廷中,也有一些特殊的称呼,例如“皇父”或“皇阿玛”表示皇帝的父亲,以及“皇母”或“皇额娘”表示皇帝的母亲。
此外,满族还有一些其他的家庭成员称呼方式,例如:
哥哥:兄长
嫂子:兄嫂
姐姐:姐姐
姐夫:姐夫
弟弟:弟弟
弟妹:弟媳
妹妹:妹妹
妹夫:妹夫
在满族的宫廷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例如“太上皇”表示皇帝的父亲,以及“太后”表示皇帝的母亲。
这些称谓通常用于正式场合和官方文书,而在日常生活中,满族人仍使用上述的称呼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满族的称呼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对于具体的称呼方式,还需要根据历史时期和地区进行具体分析。
同时,在了解满族的称呼方式时,也需要注意与满族文化的其他方面相结合,以便更好地理解满族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满族对父母的称呼
满族对父母的称呼在满族传统文化中,对父母的称呼有着独特的方式和含义。
满族人民对父亲称为“爸爸”或“父亲”,对母亲则称为“妈妈”或“母亲”。
这些称呼虽然简单明了,但蕴含着浓厚的家庭情感和敬意。
对父亲的称呼中,“爸爸”是最常用的称呼方式之一。
这个称呼简洁而亲切,让人觉得亲近且温暖。
每当我叫爸爸的时候,他总是用宽厚的笑容回应,让我感受到他对我的深深爱意。
无论我遇到什么困难或挫折,爸爸总是在我身边,给予我鼓励和支持。
另外一个常用的称呼是“父亲”,这个称呼给人一种庄重而尊敬的感觉。
当我用这个称呼称呼爸爸时,我感受到了他的智慧和成熟。
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为我们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也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楷模。
对母亲的称呼中,“妈妈”是最常用的称呼方式之一。
这个称呼温暖而亲切,让人感到宽慰和依靠。
每当我叫妈妈的时候,她总是用温柔的笑容回应,让我感受到她对我的无尽关爱。
妈妈是我们的港湾,她默默地为我们付出,用她的爱心和耐心来呵护我们。
另外一个常用的称呼是“母亲”,这个称呼给人一种庄重而尊敬的感觉。
当我用这个称呼称呼妈妈时,我感受到了她的坚强和无私。
母亲是家庭的支柱,她默默地承担着家务和照顾我们的责任,她的辛勤劳动和付出让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无论是“爸爸”还是“父亲”,“妈妈”还是“母亲”,这些称呼都承载着满族人民对父母的深深敬意和感恩之情。
在满族文化中,家庭是至高无上的,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他们为我们付出了一切。
因此,我们对父母的称呼既是一种礼貌和尊重,更是对他们无尽的爱和感激之情的表达。
在满族传统文化中,对父母的称呼是家庭中的一种纽带和情感的象征。
无论是“爸爸”还是“父亲”,“妈妈”还是“母亲”,这些称呼都代表着我们对父母的深深感激和尊敬。
正是有了父母的关爱和教导,我们才能茁壮成长,走向成功的人生之路。
让我们用满族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称呼方式,把父母的爱与感激之情传递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深深感恩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人称谓
1.清代满族称谓
满族称呼与汉族称呼不同,称父亲为阿玛,母亲为额娘,儿子叫阿哥,女儿叫格格。
仆人称男主人为老爷,称小主人叫小爷。
儿子叫母亲除额娘外,俗称奶奶。
而妈妈则是仆妇之称。
旗人间的称谓,因人而异。
多是以名上第一字为姓。
如某人名祥某,若是一般平民百姓,则称祥子;若是商号老板等稍有头脸的话,则称祥爷,若是当个一般的小官则称祥老爷,官至知府,同知一流的则称样大老爷;官至道台以上的则称祥大人;若是官至极品,当个宰相、大学士、军机大臣什么的,则称为祥中堂了。
官员间的称谓也各有所循,同知,州县等官见了上司自称卑职,知府对上司自称卑府,道台对上司自称职道,藩臬对上司自称司里。
上司对下属不能呼名字,称之曰“老兄”,自称兄弟,但下公事时,在札示渝贴上,则称之曰“该府该县”,但口头上则呼之曰“某大哥”。
其他如大臣对皇帝的称呼,大臣间的相互称呼,对太监的称呼,对宫女的称呼等,还有许多分别,不再详述。
“就说这最简单的‘跪’吧”———说到这儿,老人竟起身,颤颤巍巍地做了个标准的跪姿:“跪的同时还要行三叩九拜之礼,第一二叩时右手抬起,手一定要碰到‘二把头’(清宫里女子的标准发型),第三叩时才能直起腰。
老看到电视剧里演的宫女叩头时还拿个手绢,简直是笑话!在当时,这样的做法是极不尊重人的,谁敢这样?”
为什么如今大多数满族人以及诸多了解满族的人都亲切地称呼满族为“满洲族”
为什么如今大多数满族人以及诸多了解满族的人都亲切地称呼满族为“满洲族”呢?很多不明白的人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中国的哪个民族呢?实际上,“满洲族”就是满族在正规标准的称呼。
在清朝,满族叫“满洲”,而“满洲”在清朝这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域的双重称谓。
今天也一样。
西元1635年,清朝开国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改后金帝国的民族“女真”名称为“满洲”。
从此开创了一个更新的女真后裔民族——满洲族。
满洲族在清朝是处于统治民族地位,民国以后被迫逐渐废用“满洲族”族称,改称“满族”。
满洲,本来是女真各部尚未统一之前的一个部族名称,在今天的辽宁新宾赫图阿拉城一带。
这里原来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出生地;新宾的旧称就叫“觉罗”。
后来,努尔哈赤把建州女真、
海西女真、东海女真相继统一,结束了女真社会的长期分裂、割据和XXXXX的局面,在东北地区建立起了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强大的后金帝国,这个地方就被称
作“满洲”。
明王朝在这一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多次暗示后金明王朝的正朔地位以及满洲后金国的属国地位。
可惜,满洲的曰益强大已经对南明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最终,满洲土地上的后金王朝还是成长为了北自蒙古、南至朝鲜、西自辽边、东跨东海,完全和明王朝相对峙的强大帝国。
满洲在清朝时期,包括了今天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西西伯利亚地区、库页岛以及中国东北、内蒙古东部的全部地区。
在英文中的表达是“Mandchooria(Manchuria)”。
当时,满洲被称作大清帝国的龙兴之地,是祥瑞的黑土地,是满洲族的故乡。
后来,清朝结束。
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曰本侵华关东军的唆使下,在长春当上了满洲国的傀儡——康德皇帝。
满洲这片黑土地在曰本人的践踏下又是生灵涂炭了。
直到1945年,曰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满洲的土地才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成为后来中国幅员辽阔的一片真正的黑色沃土;成为满洲族人民追忆白山黑水民族历史的永恒故乡。
从肃慎直到满洲,上下若干年。
长白山之颠和松花江尽头记载了一个又一个满洲民族悠久的动人故事,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满洲民族奋斗的悲歌和凯奏。
但满族好比离离原上草,四海哈哈珠子,永远都将奔流着祖先遗留的优秀民族血液里——自强不息!
由于满族语言与汉族不同,称呼也与汉族不同;满族对父亲曰“阿玛”,母亲曰“额娘”,大伯曰“昂邦阿玛”,叔叔曰“昌克赤”。
子曰“济”,女曰“义而汉济”,夫曰“畏根”,妻日“义而汉”,娣曰“格格”,妹曰“嫩”。
祖母曰“太太”,祖父曰“达达”。
岳父曰“阿母哥”,岳母曰“额母哥”。
满族称爷不是祖父的意思,而是对男性的尊称。
满族称奶奶,不是祖母的意思,而是对女性的尊称,因此,“旗人男称爷,女称奶,乃极尊贵之名称”。
满洲贵族称男仆人为阿哈,称女仆妇为妈妈或嬷嬷。
满族称谓与汉族不同,汉族以姓相称,满族人多以名上第一字相称。
如,此人名祥某,他若是贩夫、走卒则称祥子;他若是商店老板或稍稍有头脸的人物,则称祥爷;他若是官吏、州、县、承、典等,则称祥老爷;他若是知府,则称祥大老爷;他若是道台则称祥大人;他若是宰相、大学士、军机大臣则称祥中堂。
由此可见,满族在称谓中是有比较强的等级观念的。
姓氏,满语为“哈拉”。
清代满族的姓氏多达六百七十多种,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姓氏数中名列前茅。
满族及其先民的姓氏本来都是用本民族语称谓的,所以是多音节的,如勿吉的乙力支”、
“侯尼支”,靺鞨人的“突地稽”
等等。
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金代许多女真姓氏逐渐改成对应的汉姓,如完颜,汉姓王;乌吉伦,汉姓商;纥石烈,汉姓高;蒲察,汉姓李;孛术,汉姓鲁等等。
一些满族姓氏来源于古老的部族名称,如赫舍里、辉和、萨克达、尼玛哈、钮祜禄、纳喇等。
其中有些部族名称带有浓郁的图腾崇拜的意味,如“萨克达”为野猪,尼玛哈为鱼,钮祜禄为狼。
有些满族姓氏以居住地地名为姓,满文始创者达海“先世居觉尔察,以地为氏”。
名将雅希禅“先世居马佳,以地为氏”。
清朝入关后,绝大多数满族逐渐改为汉姓,仍有少数姓氏如“布尼”,仍是满语姓氏,而用汉语记音。
满族姓氏改汉姓大致有以下情况:有的译原姓氏之义,取其同义的汉字。
如哈斯呼,汉译为左,则取左为姓;阿克昌义为雷,取雷为姓等等。
有的是按原音译的谐音取汉字为姓,如瓜尔佳氏,取关字为姓;董鄂氏,取董字为姓;布尔察氏,取卜为姓;胡什哈里氏,以胡为姓,等等。
有的不是直接按满语谐音为汉字,而是取其字义后再谐汉字,如钮祜禄氏,其义为“狼”,谐音为“郎”。
有的以父祖名字的头一字为姓,如岫岩洪氏,“高祖名洪雅,乃姓洪氏”;辽宁爱新觉罗?海臣,其后人以海为姓;沈阳喜塔拉?文忠颜,其后人以文为姓,等等,故有“一辈一个姓”的说法,实际上改成汉姓后,就不再递变了。
有的满族姓氏改成汉姓后出现两个甚至三个汉姓,如吉林乌拉的瓜尔佳氏,改为汉姓为罗、关。
因其先人在赫叶穆定居时,与罗氏通婚,规定了隔一辈叫“罗、关”的族训,迄今如故。
费莫氏,为麻、马两姓;那木都鲁氏以那、南为姓;伊尔根觉罗,以佟、赵为姓,其改姓的原因已经不详了。
清初满族的大姓有:瓜尔佳氏、钮祜禄氏、舒穆禄氏、纳兰氏、董鄂氏、辉发氏、乌拉氏、伊尔根觉罗氏、马佳氏。
后来有“佟、关、马、李、齐、富、那、郎”八大姓之说。
在民间,还有“七关八赵”、“大郎、小郎”等说法。
在日常交往中,满族人习惯称名,不称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