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区满族的来源

合集下载

满族历史渊源和风俗习惯

满族历史渊源和风俗习惯

【满族历史渊源和风俗习惯】公元17世纪初,女真出了一个有名的人物叫努尔哈赤。

他用了30年的时间,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

在统一过程中,他把女真各部先后编成了八支队伍,每支队伍分别用八面不同颜色的旗帜作标志,合称“八旗”。

努尔哈赤指定他的儿子和侄子来分统八旗,实行全民皆兵。

八旗既是军事组织,又是生产组织和政治组织。

正是凭着这支劲旅,努尔哈赤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打败了明朝十多万军队的围剿。

后来,满族政权又陆续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公元1644年,八旗铁骑入关,占领北京,席卷大江南北,建立起疆域空前辽阔的清帝国。

这是满族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

满族人民有着维护诅国统一,抵御外来侵略的光荣历史。

在鸦片战争中,驻守在浙江乍浦观音山天尊庙里的八旗兵,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276名满族官兵,几乎全部战死在阵地上。

守卫镇江的八旗兵,面对十倍于我的敌军和洋枪洋炮,浴血奋战,寸土不让,表现了中华儿女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也出现了许多满族的英雄和烈士。

著名的抗日英雄、抗日联军二师师长陈翰章,杰出的军事指挥员、八路军一二O师政治委员关向应,就是他们的优秀代表。

我国满族有982.1万多人。

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的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有一半以上的满族居住在白山黑水间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其余散居在河北、内蒙古、北京等地。

此外,在西安、成都、昆明等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有满族居住。

在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满族也涌现了许多著名的人物。

清朝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个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学者。

他主持编修的《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皇舆全览图》等书,都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到了近代,满族中有造诣的文学家。

艺术家也很多。

被旨为“语言大师”的著名作家老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关肃霜,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等,都是满族中的杰出人物。

【习俗】满族人孝敬长辈,注要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

辽宁城市的满语

辽宁城市的满语

辽宁城市的满语
辽宁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其中有着丰富的满族文化。

满语,作为满族的传统语言,是辽宁省满族人民的重要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辽宁城市的满语,展示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首先,辽宁省内有许多城市保留着满语的痕迹,如沈阳、大连、铁岭等。

这些城市曾是满族的聚居地,因此满语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使用。

满语作为一种与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拥有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体系。

在辽宁城市中,满语常常能够在一些传统场合或者民间活动中听到,例如满族传统婚礼、节日庆典等。

其次,满语不仅仅是满族人民的交流工具,更是满族文化的载体。

满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历史和传统知识,通过满语的使用,满族人民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遗产。

例如,在一些满语歌曲和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满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敬、对祖先的敬意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这些都是满语所独有的文化特点。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影响,满语在辽宁城市逐渐面临着挑战和衰退的局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流的增加,汉语作为主要语言在辽宁城市中流行起来,而满语的使用则逐渐减少。

这对于满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辽宁省政府和各级机构积极推动满语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开展相关的研究和教育活动,希望能够使满语在辽宁城市重新焕发生机。

总之,辽宁城市的满语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满族人民的历史、传统和精神。

虽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满语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满语在辽宁城市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满族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东北满族八大姓的演变及现在他们的姓氏

东北满族八大姓的演变及现在他们的姓氏

东北满族⼋⼤姓的演变及现在他们的姓⽒东北满族⼋⼤姓的演变及现在他们的姓⽒东北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现今仍是满族⼈民集居的地⽅。

在辽东诸多的满族姓⽒中,满族集居地⼈民通常将佟、关、马、索、赫、富、那、郎⼋个满族姓⽒,推崇为陈满洲著姓,同时⼜将其俗称谓“满洲⼋⼤姓”。

然⽽,现今俗称谓⼋⼤姓的清族著姓姓⽒,是⾃清代中期以后⾯冠⽤和改⽤的汉字姓。

⽽历史上,他们是⼥真⼈的直系后裔,是早期进⼊辽东地区的满族先世。

满族的姓⽒在历史长河中,演变频繁。

“满洲虽始有定性,后皆指名为姓”。

1辽东的满族⼋⼤姓⽒在近代冠、改汉字姓中,亦是如此如此。

《养吉斋丛录》记有“凡公私⽂牍,称名不举姓,⼈皆以其名之第⼀字称之,著姓然。

其命名或⽤满语,或⽤汉⽂.⽤汉⽂.准⽤⼆字,不准⽤三字,以其与满语混也。

”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清代中后期的满族各⽒族在冠⽤汉字姓与改⽤汉字姓过程中,出现了极不规范的趋势。

这种趋势的出现,连封建清王朝的最⾼统治者乾隆皇帝也易到震惊,不得不下达如下谕旨“⼋旗满洲、蒙古有姓⽒,乃历年既久,多有弃置本姓沿汉习者。

即如⽜呼纽⽒,或变称为郎姓,即使指上⼀字为称,亦当⽈⽜,岂可直呼为郎,同于汉姓乎?姓⽒者,乃满洲之根本,所关甚为紧要。

今若不整伤,因循之久,必将各本姓遗忘不复有知者。

”2然⽽,统治阶级的震惊与整饬,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任何束缚满族各姓⽒冠汉字姓与改汉字姓的作⽤,甚⾄在皇室宗族内部,不规范的冠以汉字姓的事例也在出现。

清太祖努尔哈⾚胞弟舒尔哈齐的后裔,满姓为爱新觉罗⽒,但在这⼀时期,有⼀族⽀竟取汉字溥字为姓,⼀直沿⽤⾄今。

在这种不规范的冠⽤汉字姓与改⽤汉字姓的民族⽂化融合中辽东满洲⼋⼤姓也在上述前提下,分别由原来的满洲姓⽒分别冠⽤和改⽤了汉宇姓,姓⽒为佟、关、马、索、赫、富、那、郎沿⽤⾄今。

佟姓宗族佛满洲佟姓⽒族成员遍布辽东每⼀区域,近代和现代地名佟佳江,佟佳、佟甲、佟家等诸多村堡名,都是他们⽣活过地⽅。

佟姓或童姓、仝姓,同为满族⼀姓,是为同⾳异字,皆源出佟佳。

大连地区满族的来源

大连地区满族的来源

大连地区满族的来源大连地区满族的来源可分为四种类型:一、坐地户的后裔坐地户就是清代以前就住在这个地区的渤海、辽金等国的后裔,他们都先后被编入八旗,主要是八旗满洲之中。

由于东北是他们的故乡,史书上对他们的居留情况都很少记载。

只有渤海后裔的迁来辽南,史书是有记载的。

第一次是辽太祖国天显元年(926年)正月,辽国攻下渤海西北边疆的重镇扶余府(其故址在今四平市或农安县),即迁其民的一部分到今复州、金州一带在今复州镇(复州古城地置)地置“扶州”以居其民,旋改为“迁民县”。

第二次是天显二年辽灭渤海国,当时渤海国人口总十余万户,由渤海太子大光显率二万多户投奔新罗,旋归于王氏高丽,得赐姓王,附宗籍;辽取渤海国的名宗望族数千户来辽南,置于今盖县地方,后又迁之于迁民县,置曷苏馆女真国大王府以统治之。

第三次是辽圣宗统和二十八年(1010年)辽征王氏高丽,克开京(今三八线上的开城),俘得前投高丽的渤海国人众,置于今盖县与复州古城之间,置归州刺史(治所在今熊岳城西南归州满族乡)以统治之。

辽兴宗时(1031年~1054年)于迁民县置复州怀德军,始有“复州”之名,沿用至今。

金朝亦置曷苏馆领有今大连地区。

然由于年湮代远,渤海后裔已很少能自知其为渤海遗民矣。

在笔者抽访的大连满族万余人次中,只有瓦房店市三台满族乡三台村的赵氏(西林觉罗)尚能记忆其祖先是渤海遗民,是从岫岩城南十三公里许的杨家乡杨家村迁来三台的,现在他们宗族仍多住在杨家村故地。

二、八旗满洲的后裔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金州就地编成的576名丁的八旗满洲的后裔仍多分布于金州以北地区。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又从**开回一批佛满洲到盛京,在盛京就地编成一批旗兵分驻于“内城十五、路九、边门十六”合计四十处。

其“十五城”为盛京、兴京、辽阳、开原、熊岳、复州、金州、岫岩、凤凰城、牛庄、锦州、广宁、义州、抚顺、铁岭等,分设城守尉、协领、防守尉等统辖之。

雍正年间(1721年~1735年)将熊岳、锦州两处原设城守尉的,改设副都统,又扩大了旗兵的编制。

满洲风情领略东北的满族文化

满洲风情领略东北的满族文化

满洲风情领略东北的满族文化满洲风情:领略东北的满族文化东北地区一直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源地之一,而满族文化作为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带您领略满族文化的独特风情,从满族的历史起源、建筑特色、民俗习惯和传统艺术等方面展开。

一、满族的历史起源满族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

根据史书记载,满族最早出现在公元10世纪左右,是女真族的子孙。

在元朝时期,满族统治者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王朝,筚路蓝缕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满族文化。

二、满洲建筑的独特魅力满洲建筑是满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富丽堂皇的装饰而闻名于世。

满洲建筑的典型代表是位于沈阳的古建筑“沈阳故宫”。

这座宏伟的宫殿由清朝皇帝康熙在17世纪初建造,凝聚了满族建筑的精髓,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瑰宝之一。

其特点是整体布局庞大而宏伟,建筑造型雄伟而高大,充满了浓厚的满洲文化气息。

三、满族的民俗习惯满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群体,他们积极继承和发扬着独特的满族民俗习惯。

满族喜欢舞龙舞狮,这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寓意着吉祥和团结。

满族的服饰也是其民俗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男子常常穿着长褂和马褂,女子则喜欢穿着色彩斑斓的旗袍。

此外,满族还有丰富多样的婚嫁习俗和饮食文化,如“开瓮捧喜”、宴请亲朋好友等,这些习俗都展现了满族人民热情豪爽的一面。

四、满族传统艺术的魅力满族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而闻名于世。

著名的满族传统音乐有“操胡曲”和“锣鼓大景舞”,这些音乐作品充满了东北风情,有着独特的旋律和节奏。

满族的传统绘画也是其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他们常常用特殊的绘画技法描绘山水、人物和花鸟等主题,作品色彩鲜艳而富有生活气息。

满族的传统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优美的舞曲而备受赞誉,如“广场舞”和“满族舞”。

总结满族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独特的文化瑰宝。

从满族的历史起源、建筑特色、民俗习惯到传统艺术,满族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情和丰富的内涵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满族的历史由来及其渊源

满族的历史由来及其渊源

满族的历史由来及其渊源满族简介满族全称满洲族,因为以红缨为传统帽饰,故有红缨满洲之称,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一个支系,为中国的第四大族群,仅次于壮族和回族的第三大少数民族。

满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以散居为主,其中居住在辽宁的人口最多。

满洲族的始祖是肃慎,属于古代通古斯族。

满族由来满洲本来是满珠,源自梵文对于满洲的称呼译音,两个字都读平声。

清朝开国之初,每年西藏来的文书上款都写“曼珠师利大皇帝”,“曼珠”是美妙吉祥的意思。

也写作“曼殊室利大教王”,曼殊室利即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师傅毗卢遮那的师傅。

殊、珠发音相同,室、师是同一个音。

当时建国号的用意即本于此。

后来汉字书写记作满洲,因为洲的意思近于地名,指当时满洲人所居住的地方。

实际上满洲是部落名称而不是地名。

满洲部落的.姓是爱新觉罗。

满语称“金”为爱新,觉罗即汉语中“姓”的意思。

爱新觉罗即姓金的意思。

与金国原来是同一个族。

在金国末年,有一个叫布库里雍顺的人,相传是仙女佛库伦食朱果而生,长大后平定三姓之乱,众奉为贝勒,居长白山东俄漠惠之一带俄朵里城(宁古塔西南三百余里),成为后来满洲人的始祖。

又过了数代,传到孟特穆,在明朝永乐十年(1412年)十月,他向明朝皇帝进贡,皇帝封他为建州左卫都督。

孟特穆的长子充善生了三个儿子。

充善最小儿子名叫锡宝齐篇古,锡宝齐篇古的儿子叫福满。

福满有六个儿子,四儿子叫觉安昌,他继承了祖宗的事业,住在赫图阿拉。

福满的另外五个儿子,各自建筑城堡,分布在赫图阿拉周围,近者相距四五里,远的相距二十来里,总称为宁古塔六贝勒(满语称“六”为“宁古”,称“个”为“塔”,贝勒意为大官、高官,女真用以称各部强有力的酋长)。

觉安昌的四儿子名叫塔克世,塔克世的儿子就是努尔哈赤。

朝鲜文献多记作“老乙可赤”。

学术界认为其意为“猪皮”,也有人认为这个名字源于回鹘语,“努尔”即光明,“哈赤”即圣裔。

163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将国号改为“清”。

满族

满族

满族的各种习俗也很多,最有 意思的是“满族三大怪” 窗户纸糊窗外、 大姑娘叼烟袋、 养孩子吊起来。
服 饰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 头顶后部留发梳辫留于脑后,戴圆顶帽, 下穿套裤。妇女则喜欢穿直筒旗袍,梳 京头或“盘髻儿”,戴儿环,腰间挂手 帕,天足,着花鞋。但现今的“旗袍” 并非历史上满族女子的服装, 而是吸 收了西方服装裁减方法的时装,和过去 满族女子的服装大不相同。
爱新觉罗· 载淳:清穆宗同治皇帝
爱新觉罗· 载湉:清德宗光绪皇帝
满族男女都喜爱在腰间或衣服的大襟上挂佩饰。 男子有火镰、耳勺、牙签、眼镜盒、扇带。女子 有香囊、荷包等。大多用绸缎缝制,花色品种繁 多,制作精美。入关以后,满族旗袍已在中国妇 女中通用。满族人的服饰主要是一种襟式长袍, 因满族人皆为旗人,所以这种长袍称为旗袍。满 族男女皆喜穿旗袍。 此外,满族妇女喜穿木质高底鞋,称为“旗 鞋",亦称“马蹄底鞋”,但是现在,这种鞋已不 多见。
人口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满族总人口为1068.23万 人,其中:男性554.78万人,女性513.45万人;性别比为 108.05。与10年前的'四普'相比,满族人口增加了83.55万 人,增长率为8.48%,平均年增长率0.79%。 在满族人口中,城镇人口有376.54万人,占总人口的 35.25%;乡村人口691.69万人,占总人口的64.75%。与 10年前相比,满族城镇人口比率提高了7.15个百分点。 满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 主要集中聚居在辽宁省,共有101.84万人,占满族总人口 的9.5%。另外,满族人口在10万以上的地区还有北京、 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
满族的饮食习惯与东北地区的动植物资 源及民族宗教信仰有着直接关系。在以 狩猎和采集为主要衣食来源的时期,他 们的饮食以兽、禽肉及山林里的干鲜果 为主。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后,虽然改 为以粮食为主食、以肉菜等为副食的饮 食结构,但在很多方面依然保持着某些 狩猎民族的传统特征。 面食是满族人喜吃的传统主食,过去统 称为“饽饽”。大多是用黄米面为主料, 包以小豆馅蒸制而成。在城镇里,还有 一些满族风味的点心,北京称为“满洲 饽饽”。

宁是满族的发祥地

宁是满族的发祥地

摘要:辽宁是满族‎的发祥地,在全国满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辽宁满族有‎着极为突出‎的作用和地‎位,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满族‎传统体育是‎其中的一部‎分.挖掘、艇理、研究辽宁满‎族传统体育‎这一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并将其传承‎与弘扬,是民族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对增进民‎族团结,促进辽宁满‎族地区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辽宁满族;传统体育;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码‎:A辽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共有51个‎少数民族(2000年‎),其中满族人‎口为538‎.53万,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占全国满族人‎口的5O%以上.辽宁是满族‎的发祥地,在全国满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辽宁满族有‎着极为突出‎的作用和地‎位,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源源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满族9‎O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新宾‎、岫岩、凤城、恒仁、本溪、清源、宽甸满族自‎治县以及大‎连地区11‎个满族乡(镇);锦州地区7‎4个满族乡‎(镇)等.这些地区主‎要是山丘陵地带‎和大小凌河‎流域,满族同胞从‎古至今,祖祖辈辈将‎这里视为自‎己民族的故‎乡.特殊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造就了多姿‎多彩、风格迥异的‎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狩猎、珍珠球、赛威呼、双飞燕、雪地走、跳骆驼、骑射、举重等.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寓健身性、娱乐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体育项目‎,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挖掘、整理、研究辽宁满‎族传统体育‎这一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并将其传承‎与弘扬,是我们民族‎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对增进民‎族团结,促进辽宁满‎族地区的经‎济更进一步‎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现状分析辽宁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竞技体‎育运动,是从2O世‎纪8O年代‎初期开始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落实,广大的满族‎同胞和许多有‎识之士,对满族文化‎进行了挖掘‎,整理了一批‎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有‎关资料,并推广到满‎族聚居地区‎,受到了满族群众的‎积极响应,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辽宁率先在‎全国对满族‎传统体育进‎了可行性研‎究,并有组织地‎进行培训和比赛,很快使辽宁‎满族看到了‎自己民族的‎珍珠球、狩猎、赛威呼、雪地走、双燕飞、跳骆驼等传‎统体育项目‎,深受满族同胞的喜爱‎.在清朝和民‎国以及建国‎初期,辽宁满族的‎体育活动基‎本上分为3‎大类:(1)军事类.表现的形式‎有:①跳马、跳骆驼.是清代八旗‎军事切I练‎的一种手段‎,主要是锻炼‎士兵与敌人‎短兵相接时‎,从奔跑的马‎或骆驼其侧‎或后面跃上‎敌骑擒拿敌‎人的技术,以提高士兵‎的体质和战‎斗力.今天已将跳‎骆驼演变成‎一种锻炼技‎巧和胆量的‎传统体育项‎目.即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或多队‎,以相等的距‎离排开,前面所有的‎人屈背弯腰‎,双手扶膝,最后一名先‎起跑依次跳‎过后,接做好骆驼‎姿势,依次循环进行,先到达终点‎为胜.②骑马、射箭.骑马射箭本‎是满族狩猎‎生产的本领‎,顺治元年(1644)正式满族人‎关征战频繁‎之时,为了训练士‎兵们精骑善‎射的技能,在清朝初期‎辽宁凤城建‎有箭亭,现称西箭亭‎,就是当年八‎旗子弟骑马‎射箭的地方,主要是适应‎军事上的需‎要.骑射不仅能‎射定位靶,还要能射移‎动目标.为了训练骑‎射移动目标‎的本领,士兵们就采‎用拉弓射兔的‎办法,将左冲右突‎的野兔击毙‎是高手.八旗在征新‎兵时,也要考试马‎术和射箭,骑射均佳者‎可重用,带兵打仗.骑射是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在军事建设‎中有过特殊‎的作用和地‎位,立过汗马战‎绩.③举重、摔跤.举重是拉弓‎射箭增强臂力的主‎要锻炼手段‎,因而受到格‎外的重视.八旗军队为‎了提高士兵‎的战斗力,举石担、耍石锁是E‎l常训练功‎课,.摔跤是八旗军队‎作为军事体‎育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培养士‎兵机智、勇猛、顽强、果断的精神‎和空手擒拿‎敌人的军事‎技巧.这项举重活‎动至今仍然‎流传于民间‎,在岫岩、凤城等地仍‎能看到青年‎小伙子们在‎田间地头相‎互比赛举石‎头或抛远,展示着勇气和‎力量.④滑冰.滑冰是世居‎辽宁省的满‎族人民很早‎就喜爱的一‎项运动,起初只是民‎间的一种冰‎戏活动,用兽骨绑在鞋底下‎滑冰,后演变成用‎一根直铁条‎嵌在鞋底下‎进行滑冰,也就是最早‎的冰刀.清朝八旗子‎弟对此非常‎熟练,并列为收稿日期:2007—08—11作者简介:栾桂芝(1957一‎)女,辽宁大连人‎,大连民族学‎院教授.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第4期栾桂芝等:辽宁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现状‎与对策527军事训练项‎目之一,以此提高滑‎冰技术和速‎度,争取作战时‎间.乾隆皇帝在‎《冰戏赋序》里把这项运‎动称为“国俗”,俗称跑冰鞋,可见当时滑‎冰运动的普‎及程度.(2)生产生活类‎.表现的形式‎有:①采珍珠.满语称“尼楚赫”.起源于满族‎渔猎时代,是满族先人‎们在捕捞鱼‎虾和采集珍‎珠之余进行‎的一种游戏‎.这种活动方‎式是双方人‎数相等,各有一人手‎持一网兜,为接“珍珠人”,另有一人手‎持蚌壳进行‎阻挡,其他人争先‎把兽皮做成‎的口袋掷向‎接“珍珠”人,接到多一方‎为胜.②狩猎.满语为“阿巴兰比”.狩猎曾是满‎族氏族生活‎中的大事,它不仅仅是‎人与野兽之‎间搏斗,而且也是人‎与人之间的‎配合.所以,严密的组织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保障,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选‎好狩猎头领‎,在统一的指‎挥下进行围‎猎.今天的狩猎‎比赛就是从过去围猎‎中所获猎物‎与族邻共享‎的美德中演‎变而来的,这项运动现‎已成为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竞技项‎目之一.③木马、爬犁.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冰雪封路,木马、爬犁就成为‎当时满族的‎传统交通工‎具.木马,满语称“恰尔奇克”,俗称滑雪板‎,是狩猎者翻‎山越岭追杀‎猎物最便利‎的雪上交通‎工具.清朝初期,木马多用木‎棍制作,后来逐渐改‎为金属制造,轻巧结实,并形成当今‎的“雪撬”,最终走向世‎界,成为当今盛‎行的滑雪运‎动项目之一‎.爬犁,满语称“法喇”.有马爬犁、狗爬犁、人爬犁都是‎满族先人们‎当时最为迅‎速、快捷,飞驰于冰天‎雪地拉人载‎物的交通工‎具.爬犁是用两‎根丈余长的‎硬杂木杆,前端用火煨‎成弓形,高高翘起.杆上架一副‎车架子,靠两根杂木‎杆在冰雪地‎上滑行.这些项目在‎近年沈阳的‎冰雪节上都能‎见到,是最受游客‎欢迎的活动‎项目之一.(3)游戏类.表现的形式‎有:①踢形头.亦称“蹴鞠之戏”,是清朝几代‎皇帝都注重‎的对抗性比‎赛活动之一‎.据《满洲老档秘‎录》记载,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曾在沈阳‎城南浑河冰上‎举行盛大的‎“踢形头”活动,所踢的球是‎内装棉软,外用兽皮缝‎成的.比赛分为两‎队,可在冰上踢‎,也可在陆地‎上踢.冰上比赛是‎双方谁把球‎踢过对方人‎墙并且穿过‎3道线谁得‎分.陆地比赛是‎双方以将球‎踢进对方“营房”的寨门得分.两种方法都‎是以得分多‎者为胜.今天的足球‎运动就是由‎蹴鞠活动演‎变并发展而‎来的.②赛威呼、雪地走、双飞燕、踩高跷、打冰嘎、老鹰抓小鸡‎、跳绳、跳房格、踢毽子等,这些活动形‎式主要流传‎于民间,以消遣娱乐‎为主.今天这些项‎目仍在辽宁满族地区‎流传,已成为他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1.1 竞技类比赛的项目‎有:(1)珍珠球.今天的珍珠‎球比赛,正是从过去‎采珍珠的玩‎法发展和演‎变而来的,1988年‎正式定名为‎珍珠球,已成为我国‎少数民族的‎一种现代竞‎技运动项目‎,深受满族同‎袍的喜爱.这项运动是‎集篮球与手‎球特点于一‎体的运动,比赛规则不断‎完善,并在辽宁省‎满族地区得‎到了推广.丹东市的凤‎城满族自治‎县是第一个‎组建珍珠球‎队,在辽宁省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进行了表演‎,得到省民委‎、体委的高度‎重视,并多次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珍珠球‎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推动了‎辽宁省其他‎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2)狩猎.是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这项运动的‎最大特点是运动‎员身着民族‎服装,每人身背一‎个柳条篓,并各持一个‎球(象征猎物).比赛开始后‎,双方争相把‎球放入对方‎篓内,同时极力保‎护自己,不让对方将‎球放入自己‎篓内.在规定时问‎内,以放入筐内‎球数少的一‎方为胜.这项运动表‎现运动员机‎灵、果断地将猎‎物多分给他‎人,少留给自己‎的高尚美德‎.(3)雪地走.是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女子竞赛项‎目.这项运动是‎由清代宫廷妇女‎在降雪后,在雪地里行‎走,看谁速度快‎还不湿鞋演‎变而来的.比赛时运动‎员身穿旗袍‎,头戴旗顶,脚穿木制高‎底花盆式寸子‎鞋急行,要求运动员‎既要掌握身‎体平衡和竞‎走技能,叉要有一定‎的速度.先到达终点‎者为胜.1.2 娱乐类表现的形式‎有:(1)适合青少年‎活动的项目‎有赛威呼、跳骆驼、踩高跷、拉杠子、举石旦、双燕飞等.(2)适合少年儿‎童活动的项目‎有老鹰抓小‎鸡、滑冰车、踢毽子、跳皮筋、抢高山、打冰嘎、跑马城等.(3)适合老年和‎妇女活动的‎项目有掌上‎旋球、嘎拉哈、棋类游戏等‎.上述满族传‎统体育项目‎至今仍然流‎传辽宁省民‎间,深受满族同‎胞和其他民‎族人们的喜‎爱.这些娱乐性体育‎活动都紧密‎地联系着满‎族人民的生‎活,反映了本民‎族特征,即矫健、耐劳、活泼、质朴、淳真、充满了无穷‎的乐趣.例如,踩高跷就是‎把表演性、娱乐性、艺术性融为‎一体,通过独特的‎形式、强烈的动感‎、美丽的姿态‎、色彩缤纷的‎民族服饰,不仅让人们‎领略浓郁的‎民族风情,而且还给人‎们带来强烈‎的震撼和美‎的享受.这项活动今‎天仍在辽宁‎省满族地区‎盛行,是春节、庆典等喜庆‎活动中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再如,棋类游戏、掌旋球、嘎拉哈这些‎项目一般不‎太适合于在‎大厅广众面前表演,而突出的是‎自娱、自乐、其根本目的‎在于消遣、放松,并获得积极‎性休息,陶冶情操,以健康、高尚、文明、科学的方式度过余‎暇时间.所以,保护和发展‎满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人‎们的一种需‎求,也是必然趋‎势,理应代代传‎承.2 发展对策满族是一个‎强悍勤劳的‎民族,文化底蕴高‎,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人口多,统治过全中‎国大江南北‎,孕育许多体‎育项目,人们自幼喜‎骑学射,体壮身健,从军卒到皇‎帝都提倡“弩强善射”.做为民族体‎育工作者,应为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发展‎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尽一‎份义务,将其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记住这一历‎史文化遗产‎.2.1 发展精品传‎统项目精品则是在‎体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在处理‎“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矛盾之时意‎识到的问题‎.纯粹的现代‎体育项目会使民族‎体育文化所‎失太多,纯粹的传统‎体育又易使‎体育整体发‎展裹足不前‎.人们希望在‎既保持民族‎传统体育精‎华又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528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O卷能让体育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情形下‎,试图使民族‎体育文化沿‎着一条“精品艺术”的大道往前‎走.例如,满族的珍珠‎球是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一‎个代表,参赛人数多‎(每队7人),比赛场面活‎泼激烈,锻炼价值高‎,人们便于学‎习、比赛和推动‎,在辽宁省满族‎地区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因此,可做为满族‎传统体育的‎精品项目向‎全社会推广‎,让国人了解‎.特别是辽宁‎地区的大、中学校体育‎,应将珍珠球‎这项运动进‎入体育课堂‎,使其传播的‎更快,更好.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大力‎宣传,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竞‎赛活动,这对继承、保护和发扬‎满族珍珠球‎这项运动都‎将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使其成为中‎华民族体育的精品项‎目,走出国门,推向世界.2.2 发展民问活‎动空间这里的民间‎是指城市与‎乡村的广大‎领域,在城市包含‎操作各种职‎业的市民,在农村包含‎以农为主,亦农、亦工、亦商的农民都是‎新民间的构‎成部分.做为人类文‎化重要部分‎的民间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它伴随着人‎类体育活动的出‎现而适时产‎生的,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受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以及民‎间各种因素‎的影响,显示了它独‎具的特征.就辽宁满族‎传统体育项‎目而言,它产生于民‎问,流传于民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民间久盛‎不衰,其主要原因‎是具有“就地取材,简单易行,文明健康,贴近生活”的特点和优‎点,深受不同层‎面,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的喜欢.生活在城市‎里的体力劳‎动者、普通职业为‎主的蓝领阶‎层、知识型为主‎的白领和专‎门知识群体‎的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余‎暇时间,都可采用以‎个人、家庭和周邻‎在街道、公园等地互‎相自发组织‎一些简单易‎行的满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如踢踢毽子、跳跳绳、扭扭秧歌、打打陀螺、下下棋、拉个杠子、扳扳手腕等‎,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运动,既锻炼了身‎心又促进了‎人们相互的交‎流,结识了朋友‎和增加了友‎谊,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生活在辽宁‎满族地区乡‎村的人们渴‎望各种娱乐‎活动,其运动形式‎主要以简单‎易行的体育‎项目为主,在这些地区‎至今人们还保留‎着田间地头‎三五成群的‎小伙子们展‎现自己的力‎气,进行举石旦‎、摔抱跤等活‎动.特别是在农‎闲时节、有纪念的节日和丰收‎的季节里,这里的民众‎会自发地组‎织文娱体育‎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其中包括跳‎彩带舞、腰鼓舞、走高跷舞等‎,队伍走门串‎户,热闹非凡,其乐融融.这只是满族‎传统体育在‎民间体育项‎目中的几项‎,还有些代表‎性的体育项‎目,如蹴球、赛威呼、双燕飞、跳骆驼等已‎在全国广泛‎流传.建议随着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问体育活‎动的空间和‎场所还应进‎一步地完善,给人们创造‎一个开展活‎动的良好空‎间和环境,使这些起之‎于民问的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必须用‎之于民间,让其不断地传承和发‎扬下去.参考。

辽宁省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辽宁省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辽宁省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辽宁省是满族的主要生活区域,因此拥有丰富的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戏曲、音乐、织锦、建筑、风俗等多个方面,这些文化传统不仅是满族人独特的文化标识,也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辽宁省开始重视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开发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一、满族戏曲满族戏曲起源于明朝,是一种盛行于东北地区的戏曲形式。

它以武打动作为主体,旋律独具特色,表演方式情节丰富,颇具强烈的地方特色。

目前,辽宁省内有多个著名的满族戏曲剧种,如锦州皮影戏、凌海满族皮影戏、大石桥锦剧等。

这些戏曲剧种不仅是满族人娱乐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满族戏曲旅游线路建议:锦州皮影戏观看、了解满族文化、品尝满族特色食物。

二、满族音乐满族音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族音乐包括唢呐乐、民间音乐、大锣鼓等多个表演形式。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唢呐乐。

唢呐乐是满族人在婚礼、葬礼、节日等场合中必不可少的表演形式,具有浓郁的满族特色和民俗文化特点。

满族音乐旅游线路建议:观赏唢呐乐表演、了解唢呐制作和演奏技巧、参与民间音乐表演。

三、满族织锦满族织锦是满族独特的传统手工艺,是满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之一。

满族织锦以颜色鲜艳、花纹精美、图案瑰丽而著称于世。

辽宁省辽阳市、朝阳市、凌海市等地都有着悠久的织锦文化历史。

现代社会,满族织锦已经成为非常有价值的手工艺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欣赏。

满族织锦旅游线路建议:了解织锦的历史和民间传说、观看满族织锦的制作过程、亲手体验织锦手工艺。

四、满族建筑满族建筑是满族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其特点在于它的建筑形式、装饰风格、雕刻花纹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满族的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建筑多层、屋檐飞扬,有着特殊的地方民族建筑风格。

现今,满族传统建筑已经较为罕见,但保护这种建筑风格仍然意义重大。

满族八大姓氏的历史起源究竟是什么

满族八大姓氏的历史起源究竟是什么

辽东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现今仍是满族人民集居的地方。

在辽东诸多的满族姓氏中,满族集居地人民通常将佟、关、马、索、赫、富、那、郎八个满族姓氏,推崇为陈满洲著姓,同时又将其俗称谓“满洲八大姓”。

然而,现今俗称谓八大姓的满族著姓姓氏,是自清代中期以后而冠用和改用的汉字姓。

而历史上,他们是女真人的直系后裔,是早期进入辽东地区的满族先世。

佟姓宗族。

佛满洲佟姓氏族成员遍布辽东每一区域。

近代和现代地名佟佳江,佟佳、佟甲、佟家等诸多村堡名,都是他们生活过的地方。

佟姓或童姓、仝姓,同为满族一姓,是为同音异字,皆源出佟佳。

佟佳清初为姓氏佟佳氏。

仝与佟、童是汉字中的同音异字,又同为夹谷姓而演变为朝鲜史料中所载的夹温姓氏。

这一姓氏历史上,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先世应用过,史料亦有记载,如“依兰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童凡察、童叫场、佟塔失、佟努尔哈赤”等。

从上可知,今日建州女真人的后裔,冠用汉字姓的佟、童及仝姓,均是出自金代的女真夹谷姓氏。

关姓宗族。

满族关氏是由清前女真姓氏瓜尔佳氏而改用汉字姓演变的一个姓氏。

满语kor,汉译为“馆”,“阁”之意,亦可译为:“住所”之意。

瓜尔佳氏氏族,是清初辽东地区人口众多历史地位十分显赫的一个氏族。

宗族改用汉字姓关姓,是于清代中期以后改用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马姓宗族。

满族马姓在辽东地区分为汉军旗人和满洲旗人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

由于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冠汉字姓相同,又同居住生活在辽东地区,所以极容易产生源流上的混淆。

汉军旗人马姓,是指清代中前期投归、降俘和其他原因而加入满族民族共同体的原汉族马姓氏族。

他们在加人满族民族共同体编入汉军八旗后,也和满洲八旗各氏族一样,撰修族谱,并在族谱撰修过程中,将其马氏姓氏之中加一“佳”字,形成马佳氏,使世人难以区别谁是女真人后裔,谁是中原汉族人的后裔。

索姓宗族。

满族索氏是于清代后期而冠用的汉字姓。

此前,宗族的满族姓氏为索绰罗氏。

《索绰罗氏谱书》记载,其氏族“原居长白山一带,在康熙年间分迁至辽东岫岩、兴京一带”。

满族由来(56个民族之满族)

满族由来(56个民族之满族)

满族由来满族的起源、满族八旗和满族姓氏与家谱一、满族的起源满族原称为“满洲”。

清太宗皇太极于公元1635年11月22日,农历十月十三日(后金天聪c ōn ɡ九年十月庚ɡēn ɡ寅y ín),公布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命令,其中说道:“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w ū喇l ǎ、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zh ū申sh ēn 。

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y ì,实与我国无涉。

我国建号‘满洲’,统诸绵远,相传奕y ì世。

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

”自此以后,“满洲”作为民族称谓被正式统一使用。

现在每年农历十月十三日全国满族同胞都在纪念民族再生,此为“颁b ān金节”。

皇太极之所以选用“满洲”这一称谓,主要原因还是有一个关于满洲始祖的传说:很久以前,位于长白山之东的彼b ǐ布b ù勒l è霍hu ò里l ǐ湖,天降三位仙女前来沐浴。

浴毕上岸,飞来一只神鹊,嘴衔一个红果,置于最小的三仙女佛f ó库k ù伦l ún衣上,不慎被三仙女吞下,即感而成孕,生子名布库里雍顺。

生而能言,倏sh ū而长成。

布库k ù里l ǐ雍y ōn ɡ顺sh ùn沿河流而下,见有三姓人争斗,遂曰:我乃天女佛库伦所生,天降我定汝等之乱。

三姓人息争,共奉布库里雍顺为主,即为满洲始祖。

如此天命神受的传说,对当时女真人来是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但传说不是历史。

实际满族的形成是经历过漫长的岁月的。

满族的先人,在舜sh ùn 、禹y ǔ时代就与中原有了交往。

还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先秦时期的肃s ù慎sh èn 人,有时也被称为挹y ì娄l óu。

他们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和现东北、俄罗斯沿海一带, 到了隋唐时期,肃慎和挹娄的后人被称为勿吉和靺鞨(Mohe ),有数十部,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广阔地区。

东北古老的民族——“满族”源流述

东北古老的民族——“满族”源流述

。 ,
且 满语谓 森 林为 窝 集
“ ”
,



因 此 史 家 们认 为
“ ”
勿 吉 即 由 窝集 转 音而 来
。 ,
的 确 到 元 时 的 一 些 文 献 里 还 有 林中 百 姓
“ ”
。 , .
以及清
.
时 的 树 中人 的 说 法
隋 唐 二 代 转 称 鞋蝎 则 因 窝 集 读 音 之 变
: “
. ,
,
水 鞋 辐 属 于 契 丹 契 丹 人 称 他 们 为女 真 女 真 之 名 从 此 见 之 于 史 书 并 逐 渐 代 替 了鞋 期 的 称 号 这 一 发 展 变 化 的 过 程 可 见 《金 史 》
, , , ,
鞋 鞍 本 号 勿 吉 勿 占 占肃 慎 地 也 元 魏 又源 其 黑水 时 勿 吉 有 七 部 … … 隋称 鞋鞍 唐 初 有 黑 水 鞋 蝎 粟 末 鞋 蝎 … … 鞋揭 居 肃慎 地 … … 五 代 时 契 丹 取 渤 海地 而 黑水 鞋 朝 附 属 于 契 丹 其 在 南籍 契 丹 号 熟 女 直 ( 真 ) 其 在 北 者 不
, , ,

为何 称握娄 ? 同样 有据 可考
; “

,
( 满 洲 源 流 考 在 考证 绝 娄 时
. ,
到 辽 金 元 抱娄 县 明 之 聪 路 城 伊鲁 站时 说
今满 洲 语 谓 脚穴 之 穴 为 叶 噜 与伊 鲁音 相 近 可 知 当 时
,
命 名 之 义 而 音 转 传 讹 历 代遂 有 至 异
,
肃慎所
在 据 《 山海
:


》 载
,

大连地区满族的来源

大连地区满族的来源

大连地区满族的来源大连地区满族的来源可分为四种类型:一、坐地户的后裔坐地户就是清代以前就住在这个地区的渤海、辽金等国的后裔,他们都先后被编入八旗,主要是八旗满洲之中。

由于东北是他们的故乡,史书上对他们的居留情况都很少记载。

只有渤海后裔的迁来辽南,史书是有记载的。

第一次是辽太祖国天显元年(926年)正月,辽国攻下渤海西北边疆的重镇扶余府(其故址在今四平市或农安县),即迁其民的一部分到今复州、金州一带在今复州镇(复州古城地置)地置“扶州”以居其民,旋改为“迁民县”。

第二次是天显二年辽灭渤海国,当时渤海国人口总十余万户,由渤海太子大光显率二万多户投奔新罗,旋归于王氏高丽,得赐姓王,附宗籍;辽取渤海国的名宗望族数千户来辽南,置于今盖县地方,后又迁之于迁民县,置曷苏馆女真国大王府以统治之。

第三次是辽圣宗统和二十八年(10年)辽征王氏高丽,克开京(今三八线上的开城),俘得前投高丽的渤海国人众,置于今盖县与复州古城之间,置归州刺史(治所在今熊岳城西南归州满族乡)以统治之。

辽兴宗时(1031年~1054年)于迁民县置复州怀德军,始有“复州”之名,沿用至今。

金朝亦置曷苏馆领有今大连地区。

然由于年湮代远,渤海后裔已很少能自知其为渤海遗民矣。

在笔者抽访的大连满族万余人次中,只有瓦房店市三台满族乡三台村的赵氏(西林觉罗)尚能记忆其祖先是渤海遗民,是从岫岩城南十三公里许的杨家乡杨家村迁来三台的,现在他们宗族仍多住在杨家村故地。

二、八旗xx的后裔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金州就地编成的576名丁的八旗满洲的后裔仍多分布于金州以北地区。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又从**开回一批佛满洲到盛京,在盛京就地编成一批旗兵分驻于“内城十五、路九、边门十六”合计四十处。

其“十五城”为盛京、兴京、辽阳、开原、熊岳、复州、金州、岫岩、凤凰城、牛庄、锦州、广宁、义州、抚顺、铁岭等,分设城守尉、协领、防守尉等统辖之。

雍正年间(1721年~1735年)将熊岳、锦州两处原设城守尉的,改设副都统,又扩大了旗兵的编制。

大连满族的过去和现在

大连满族的过去和现在

大连满族的过去和现在李清军满族的称谓来源于“满洲”一词,“满洲”是满语Manjiu的音译,是指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父、祖以来的直属部落的所在地——佛(旧)阿拉城(今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附近,也称建州老营)。

满族是我国东北的古老民族,在大连市的少数民族人口中,满族数量最多,同时大连在满族的发展历史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满族的前身建州女真人东北历史上的三个古老族系,一是肃慎族系: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赫哲、鄂温克、鄂伦春等族,分布在东北地区的东北部,即长白山及其以北地区,以渔猎为主,兼事农业,饲养猪、马,穴居,土葬,木椁,信奉巫术。

二是濊貊(音hui mo)族系:濊貊、沃沮、索离、夫余、豆莫娄、高句丽等族,分布在松辽平原、松嫩平原、鸭绿江流域。

三是东胡族系:东胡、乌桓、鲜卑、柔然、契丹、奚、蒙古、达斡尔、锡伯等族,分布在东北的西部,南至燕山以北,北达大兴安岭北段。

满族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周朝的典籍上称为肃慎,汉代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为勿吉,隋唐时叫靺鞨,五代以后被称为女真,满族与赫哲、鄂温克、鄂伦春等族同属于肃慎族系。

女真人金朝南侵后,迁入中原的大部分女真人基本上都已经汉化,在金亡朝灭以后全部融入汉族之中,留居在东北的女真人都是他们中比较落后的部分,当时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

明朝时女真分为三大部:一是建州女真,原留居在古代渤海国率宾府建州地区(今绥芬河南岸东宁县城东大城子);二是海西女真,因其主要活动区域为在海西江(松花江)上游以西一带,因而得名;野人女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流域,向东直达日本海的广大地区。

建州部是由元朝的胡里改、斡朵怜两个军民万户府发展而来的。

元朝末年,女真族南下,其中止一支胡里改部落于故渤海国建州之地,明朝在此设立建州卫,以其首领阿哈为指挥使,并赐名李思成。

另一支斡朵怜部落在首领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带领下南下到图们江谷地。

永乐八年(1410年),明朝封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指挥使。

满族的发源地是哪里?有什么历史渊源?

满族的发源地是哪里?有什么历史渊源?

满族的发源地是哪里?有什么历史渊源?做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满族,其民族史漫长而丰富,满族也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汉民族亦步亦趋、与汉人如影相随的民族。

虽然“满族”这一称呼出现的比较晚,但它的前身却源远流长,刻尽历史沧桑。

满族人的发源地准确的说,关于满族的发源地有中西两种观点:中国考古学家认为是长白山与黑龙江之间,故称为白山黑水;而部分外国历史学家则认为是黑龙江下游,现属俄罗斯远东省份的森林山地。

前者较后者笼统,而两者又都没有超出白山黑水的范畴。

满族人祖先的发展历程满族人的祖先叫做靺鞨,是一个原始的渔猎部落。

靺鞨在先秦的时候称为“肃慎”,刘汉至曹魏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自称“勿吉”。

隋唐之前,勿吉化分为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黑水、白山七大部落。

隋朝时正式更名“靺鞨”。

唐帝国的光芒点亮了世界,也吸引了深山老林人的目光,一部分靺鞨人成为了唐朝忠实的学徒。

其实,最终只有粟末靺鞨与黑水靺鞨人从落后封闭走向开化,跨出森林,来到平原,接受文明的洗礼。

然而,粟末靺鞨与黑水靺鞨的崛起,却先后经历了200余年的时间差。

唐高宗时期,大将李勣灭高句丽,内迁20万民众,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

之后,臣服高句丽的白山靺鞨归顺唐朝;伯咄部与安车骨部化整为零,鸟兽散尽;粟末靺鞨则迁剧营州(今辽宁朝阳市);黑水靺鞨继续在北部丛林中摸索和挣扎。

(粟末靺鞨)渤海国——东亚文明记忆中的海东盛国,满族人祖先辉煌的第一章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表示归顺唐朝,并送次子大武艺入唐充当人质,玄宗皇帝赐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随后,一个名叫渤海的国家在白山黑水间冉冉升起,其光芒也在东北亚闪耀了整整200年。

渤海国在大仁秀时期(817~830)达到鼎盛,成为闻名于世的“海东盛国”。

公元926年,渤海国被契丹征服,并沦为其附庸。

此后,渤海国大量王室成员迁徙到朝鲜半岛,成为高句丽及新罗国民的一部分。

黑水靺鞨的崛起,离满族人魂牵梦萦的大金出于对粟末靺鞨的羡慕,那个在北部丛林中摸爬滚打的黑水靺鞨蠢蠢欲动。

东北地区与满族文化的历史渊源

东北地区与满族文化的历史渊源

东北地区与满族文化的历史渊源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逐渐发现历史文化中的各种渊源,其中东北地区与满族文化的渊源尤为深厚,这也为我们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东北地区与满族文化的历史渊源。

一、东北地区的地理背景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五个地区之一。

这个地区的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居民。

作为一个辽阔的地区,东北地区的气候和地形具有很大的差异,其中包括森林、草原和沙漠等。

这种多样性的环境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满族的起源满族是东北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也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

正式的满族名称为满洲国,这个国家的建立要追溯到十二世纪。

满族的祖先是女真族,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真族逐渐演变成了满族,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和文化。

三、满族文化的特点满族文化是一种多元化的文化,包括了许多不同的元素。

这些元素来自于满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满族的传统饮食文化。

满族饮食以草原上的鲜肉为主,同时也具有很多特色小吃,如锅巴牛肉、酿鱼、醉鸡等。

此外,满族还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文化习惯,如威武儒雅的服饰、沙画、铜器等,这些都是满族文化中独特的一面。

四、东北农耕文化的源头尽管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农耕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具有完整农业文化系统的东北种植文化还是被认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据考证,东北农耕文化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达到了高度的发展。

此外,东北地区还是中国小麦的原产地之一,也是中国的稻作区。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东北地区的米饭和面食如此美味。

五、东北地区对整个中国的影响东北地区一直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在东北地区的高度文化交融中,形成了许多传统文化元素。

例如,满族文化、东北民歌、满洲文化等都是中国文化历程中的特色表现。

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东北地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连地名的由来介绍大连竟是源自满语?

大连地名的由来介绍大连竟是源自满语?

大连地名的由来介绍大连竟是源自满语?大连位于辽东半岛的南端,和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大连四季都比较适合旅游,夏天可以避暑,冬天又能滑雪、泡温泉,景色同样怡人。

不过这次我们要来为大家讲讲,“大连”这座城市的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

其实关于大连名字的由来存在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说,大连是根据“达里尼”音译过来的,因为大连曾沦为俄国的租借地,直到1981年大连的名字才被正式确立。

更详细的介绍,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大连,别称滨城,是辽东半岛南端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在军事上与山东半岛的威海互为犄角。

也正因为如此,从近代以来,这里就一直是各方博弈的焦点。

如今褪去昔日弥漫的硝烟,这座人口近六百万的美丽都市以其山清水秀与碧海蓝天享誉中外。

然而关于大连这个名称的由来却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地形派”、“俄语派”和“满语派”三种。

首先我们说说“地形派”,在这类人的说法里,大连湾口外有个三山岛,其中两个岛由沙岗相连。

从空中俯视,酷似“褡裢”,故而这里最初被称为“褡裢湾”。

褡裢是一种中间开口,两端装东西的口袋,以搭在肩膀上最为常见。

这种东西在今天已经看不到了,但在明清时期却是极为常见的生活用品。

明万历年间传教士绘制的辽南地图中将此地标注为“DALIAN”,显然是根据“褡裢”音译而来。

而“俄语派”的说法来源于沙俄对旅大地区的强行租借。

甲午战争之后,清廷被迫割地赔款,本来辽东半岛已是日本囊中之物,但沙俄对此地同样垂涎已久,于是联合法国、德国干涉还辽。

日本尽管对此异常恼怒,但大战之后力求恢复元气,因而顺势向满清勒索三千万两白银用作“赎辽”。

而俄国则以功臣身份向清廷提出租借旅顺大连,后来直接将这一地区整合为“关东州”。

在俄国进驻之前,大连只是一个小渔村,当地人称之为“青泥洼”,而野心勃勃的俄罗斯沙皇又怎会满足于一个小小的渔村呢?后来,尼古拉二世亲自下令在此处建市建港,并以“达里尼”作为城市的新名字。

“达里尼”是一个俄语词,意为“遥远”,从此这个名字在辽东半岛上使用了将近十年。

满族

满族

一、概况满族人口总数为1068.2万人(2000年),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居第二位。

满族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聚居于东北三省及河北省的满族,主要从事农业,这些地区盛产大豆、高粱、玉米、烟草、苹果和柞蚕等农产品和经济作物。

山区特产人参、蘑菇、木耳等,也是满族人民的副业生产。

东北三省的沈阳、鞍山、大连、抚顺、长春、哈尔滨等城市中的满族主要从事工商活动。

散居于全国各地的满族,主要是工人,知识分子也较多。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满族文字创立于16世纪末。

宋、金时代,女真人曾有过自己的文字,早期女真文字是从汉字脱胎出来的表词——音节文字,但久已失传。

16世纪末,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各部后,以蒙古字母拼写满语读音,形成一种新的文字,称为“老满文”。

皇太极时期又在借用的蒙文字母上加圈点,用来区分语音,称为有圈点满文或“新满文”。

满文作为一种官方文字,在清代长期使用,一度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文字,留下了大量档案资料,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瑰宝。

清中期以后,满语逐渐被放弃,满族基本上使用汉语北方方言,只有旗人内部和旗籍官员,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仍然必须使用满语。

到20世纪80年代,除了东北个别边远地区和新疆的锡伯族少数老人尚能使用满语外,满语已经消失了。

但是,作为曾经广泛使用的语言,满语在许多地方的汉语方言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今天东北各地和北京等地的汉语中,还保留有大量的满语语音和词汇。

留居于全国各地的驻防旗人后裔,多操掺杂着当地语音的北方方言,形成一个个的“方言岛”。

(摘自《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中国少数民族》卷)二、历史沿革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

满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

桂云花满族乡景点

桂云花满族乡景点

桂云花满族乡景点桂云花满族乡,位于大连市北部,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地方。

这个乡镇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龙潭、白鹭洲、马兰峪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桂云花满族乡的旅游景点,以及它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一、龙潭龙潭是桂云花满族乡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也是大连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个美丽的湖泊位于桂云花山区的核心地带,占地面积约50亩。

龙潭的水源来自山间的地下水,水质清澈,四季流淌不息。

这里的景色秀美,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森林和青翠的远山,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据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有一条巨龙栖息在此。

为了保护周边的村庄和农田,人们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龙王庙,供奉着龙王。

每逢干旱季节,村民们就会来到这里祈求龙王降下雨水,确保庄稼的收成。

因此,这个地方也被称为“龙潭”。

二、白鹭洲白鹭洲是桂云花满族乡的一处自然湿地公园,位于龙潭的下游。

这里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水域,也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在白鹭洲的岸边,你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白鹭在水中觅食,或者在树枝上休憩。

这里还有大片的芦苇荡和荷花塘,每年夏季荷花盛开的时候,整个湿地公园都弥漫着清新的花香。

白鹭洲的名字源于这里常见的白鹭鸟。

这种美丽的鸟类在湿地上空翩翩起舞,为这里增添了许多生趣。

此外,白鹭洲还有许多其他的鸟类,如天鹅、鸳鸯、喜鹊等。

每年春秋两季,是观鸟的好时节。

届时,许多摄影爱好者和鸟类研究者会来到这里,欣赏并记录这些美丽鸟儿的生态习性。

三、马兰峪马兰峪是桂云花满族乡的一个古老村庄,位于桂云花山区的南麓。

这个村庄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马兰峪原是一个满族聚居的村落,如今虽然已经不再是以往的满族风格,但仍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文化元素。

这里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街道整洁宽敞,充满了浓厚的乡村气息。

马兰峪最为独特之处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如古井、古树、传统民居等。

这些古老的建筑和景观见证了马兰峪的历史变迁,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地区满族的来源大连地区满族的来源可分为四种类型:一、坐地户的后裔坐地户就是清代以前就住在这个地区的渤海、辽金等国的后裔,他们都先后被编入八旗,主要是八旗满洲之中。

由于东北是他们的故乡,史书上对他们的居留情况都很少记载。

只有渤海后裔的迁来辽南,史书是有记载的。

第一次是辽太祖国天显元年(926年)正月,辽国攻下渤海西北边疆的重镇扶余府(其故址在今四平市或农安县),即迁其民的一部分到今复州、金州一带在今复州镇(复州古城地置)地置“扶州”以居其民,旋改为“迁民县”。

第二次是天显二年辽灭渤海国,当时渤海国人口总十余万户,由渤海太子大光显率二万多户投奔新罗,旋归于王氏高丽,得赐姓王,附宗籍;辽取渤海国的名宗望族数千户来辽南,置于今盖县地方,后又迁之于迁民县,置曷苏馆女真国大王府以统治之。

第三次是辽圣宗统和二十八年(1010年)辽征王氏高丽,克开京(今三八线上的开城),俘得前投高丽的渤海国人众,置于今盖县与复州古城之间,置归州刺史(治所在今熊岳城西南归州满族乡)以统治之。

辽兴宗时(1031年~1054年)于迁民县置复州怀德军,始有“复州”之名,沿用至今。

金朝亦置曷苏馆领有今大连地区。

然由于年湮代远,渤海后裔已很少能自知其为渤海遗民矣。

在笔者抽访的大连满族万余人次中,只有瓦房店市三台满族乡三台村的赵氏(西林觉罗)尚能记忆其祖先是渤海遗民,是从岫岩城南十三公里许的杨家乡杨家村迁来三台的,现在他们宗族仍多住在杨家村故地。

二、八旗满洲的后裔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金州就地编成的576名丁的八旗满洲的后裔仍多分布于金州以北地区。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又从**开回一批佛满洲到盛京,在盛京就地编成一批旗兵分驻于“内城十五、路九、边门十六”合计四十处。

其“十五城”为盛京、兴京、辽阳、开原、熊岳、复州、金州、岫岩、凤凰城、牛庄、锦州、广宁、义州、抚顺、铁岭等,分设城守尉、协领、防守尉等统辖之。

雍正年间(1721年~1735年)将熊岳、锦州两处原设城守尉的,改设副都统,又扩大了旗兵的编制。

其中复州(今瓦房店市)、金州皆属今大连市。

今大连所属的庄河县是从岫岩分出来的。

熊岳今虽不在大连市境内,但大连地区的满族人不少是从熊岳城迁来的。

乾隆二十九年又从凤凰城拨来九十名满洲兵。

大连地区古今政区的变化很大,所以无法统计今大连地区满人来此的时间和人数户数等。

据笔者采访调查所得,康熙年间迁来大连地区的满旗兵,多系“随龙入关”又“随龙出关”分来此地的,如瓦房店市胜利乡药庙下村的满族老人赵昌智,自称满姓伊尔根觉罗,祖籍长白山八道沟人,于顺治初年“随龙入关”,于康熙二十六年又“随龙出关”到盛京,又分来复州西蓝旗驻防的。

道光年间因西蓝旗土薄年荒,乃大部移往双城堡(今双城县)。

赵昌智家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因河患迁来药庙下村的。

又如瓦房店市老虎屯满族镇三家子村郭家,满姓郭路氏。

自云祖居长白山六道沟,属镶黄旗满洲付力户佐领下,于顺治初年“随龙入关”到**住于草帽胡同。

于乾隆年间拨来复州,后分居各地。

其始祖黑达色官骁骑校,二世祖白起官协领。

他家藏有乾隆十六年诰封广宁(今北镇)佐领白起及其妻佟氏的圣旨原件。

该圣旨长三公尺,宽三十一公分,用五彩龙纹图案的绫子书写装裱而成。

又如瓦房店市三台满族乡西蓝旗村的满族苍家,满姓萨**拉氏,自云长白山二道沟人,于顺治初年“随龙入关”,分驻于**草帽胡同及固安大王庄。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其四世祖金太“随龙出关”拨来复州西蓝旗驻防,占地落户,繁衍至今。

金太的四世孙常平曾任开原防御。

他家保存有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诰封常平本身及其妻室、诰封常平之父母等两道圣旨原件。

这两道圣旨均长2.5公尺,宽33公分,仍是用五彩龙纹图案的绫子书写装裱而成。

“圣旨”都是满汉文对照书写,汉文由右向左移行书写,满文由左向右移行书写,玉玺加盖在正中间,也是满汉文各一份。

(发贴者注:三道圣旨原件照片和汉文原件省略)。

又如金州七顶山满族乡老虎山村的满族文氏,自言祖籍长白山四道沟人,顺治初年“从龙入关”,属正黄旗满洲舒勒佐领下。

其祖先花色于康熙十年(1671年)由**马家胡同拨来金州驻防的。

其家族一小部分住在老虎山村,其余分居各地。

又如七顶山满族朱家,满姓都拉欢氏,自言祖籍长白山三道沟人,属正黄旗满洲宁康佐领下,顺治初年“随龙入关”。

康熙七年(1668年)其始祖索弘与夫人文氏自**草帽胡同拨来金州驻防的。

其族人定居于大朱家村及小朱家村(都是朱家定居以后才有村名),也有分居别处的。

又如瓦房店市老虎屯满族镇虎头村满族吴德厚家,自言祖籍长白山三道沟人,属正蓝旗满洲数易佐领下。

顺治初年“随龙入关”,驻**穆字胡同,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又“随龙出关”拨来复州驻防的,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其族人一部分拨往双城堡,留复州的一支分布于今老虎屯满族镇各村。

还有未曾“随龙入关”,直接从长白山迁居辽南的。

如瓦房店市三台满族乡西蓝旗村的满族马家,自言祖籍长白山七道沟人,顺治年间直接从长白山老家拨来复州开荒的。

他们家族分别驻于驼山乡、马房身、西蓝旗、北海等地,至今已传十六世矣。

又如三台满族乡三台村(乡**所在地)百岁老人那永春(1985年)自言祖籍长白山头道沟人,顺治年间由长白山老家随军来复州,在康熙年间编入八旗的,他们家族分布在三台满族乡各村。

据《奉天通志》记载,复州最初的驻军是满洲兵635名、蒙古兵84名、汉军兵15名、巴尔虎兵55名。

都是八旗兵。

三、八旗汉军的后裔八旗汉军的后裔,是今天大连地区“满族人”的主要组成部分。

原因是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将金州南门以南半岛上的全部汉族居民,都编入旗籍。

即今老虎滩、青泥洼、小平岛、营城子一带编为“正黄旗汉军”;金州城西南毛营子、南关岭、大连湾、革镇堡、辛寨子一带编为“镶黄旗汉军”;今长城、龙头、水师营、旅顺街、双岛、老铁山一带编为“正白旗汉军”。

这些人都是明末清初,主要是顺治十年(1653年)由山东登、莱、青等府迁来的民户(汉人)。

今天这三旗汉军(俗称汉三旗)的后裔,已布满大连市直属市区及瓦房店市、新金县等地。

如金州区石河满族镇的王家,原属正黄旗汉军。

他家祖籍山东省,登州府,福山县古现村人氏。

明末,由山东原籍迁于辽东宁远(今兴城县)落户,后对迁至海青岛(在金州城南,今新港西北)居住。

大清定鼎燕京后,王家又从海青岛迁到金州城,于康熙二十六年编旗时王家投入正黄旗汉军。

后世他家宗支繁盛,世代簪缨。

今其族人主要分布于石河满族镇、革镇堡、金州镇北三里庄及七顶山满族乡的梅家村、瓦房店市的长店村等地。

单只石河满族镇,王家的人口就占全镇一万多满族人口的一半以上。

王家宗谱记载其源流颇详细。

其谱序云:吾王氏原籍山东登州府福山县古现村人氏。

当明末,迁来关东,先在宁远)落户,后来搬到海青岛居住。

至清朝定鼎后,始由海青岛徙于本城,康熙初,在满军八旗外增设汉军,是以我祖先投汉军正黄旗。

儿孙当差后,即有王连贵任汉军正黄旗佐领,于乾隆三十七年八月,在城北三里庄祖为其祖莹为其祖考永福公妣金太君、曾祖考有功公、曾祖妣唐太君立碑,以光祖德。

嗣有王连文孙王安邦、王安广兄弟俱任佐领之职,亦于该地产碑,纪念祖先。

我曾祖考玺公原任汉军正黄旗佐领、四品顶戴,同其胞弟廷瑶公(道光十四年甲辰高举人)共立龙头碑于祖莹。

此系不忘根本之谓欤,仅知梗概如此而欤矣,备作后人参考耳。

此谱序为石河满族镇居民王世捷所著,谱存王世捷家。

谱上始祖名王孝吾,原居福山县古现村者。

王永福为王孝吾第三世孙,王连贵为王孝吾第五世孙。

王安邦、王安广为王孝吾第七世孙,王廷玺为王孝吾第八世孙,王世捷王孝吾第十一世孙。

王氏谱书一厚册,其中载录数千人。

王氏祖莹碑文中叙其世代繁衍情况更详细,都是研究旗人——今“满族”源流的宝贵资料。

又如金州区七顶山满族乡大莲花泡村的满族周家,为正白旗汉军之裔,他家祖籍云南,后移至小云南(在山西),又由小云南移至山东登州府大水泊(今文登县治),又由大水泊迁来旅顺,于康熙五十三年被编入汉军正白旗,今其族人仍多居旅顺。

又如金州区七顶山满族乡大朱家村的满族夏家,为镶黄旗汉军之裔,他家祖籍山东省,后迁来金州城西南毛营子,康熙五十三年被编入镶黄旗汉军的,其中一支后迁来大朱家村。

此外庄河县桂云花满族乡有镶蓝旗汉军的后裔,主要分布于该乡二道岭、三道岭村。

如二道岭村书记曹希勇(1986年顷在任),祖籍山东省青州府安邱县(其祖莹碑上误作安秋)大曹家沟人。

曹希勇的前十六世祖曹邦远,约当明正德(1506年~1520年)年间自原籍迁来二道岭落户的,清初曹家依附于巴尔虎旗人,后在雍正四年(1726年)顷,被抽出编入镶蓝旗汉军的。

二道岭村居民多为满族曹氏。

桂云花满族乡居民异口同声称曹希勇家为“老满洲”。

概曹家是最早开发桂云花一带的旗户之一。

因此笔者先后两次拜访了曹希勇同志,他家宗谱及祖莹碑对其家史记载甚详。

桂云花满族乡的满族四大姓——曹、刘、唐、张都是汉军旗后裔。

刘、唐、张三姓祖籍都是山东省登州府莱阳县人氏。

里姓亦桂云花满族大姓属八旗满洲。

四、其他原因成为今满族的①巴尔虎蒙古人的后裔:巴尔虎蒙古人于康熙三十一年编入八旗满洲后,拨到今大连地区的有三佐领,分驻于复州、金州、岫岩三城。

在岫岩的巴尔虎人有两支驻于庄河县吴炉乡的巴尔虎营子和太平岭满族乡的土城子等地。

他们现在多数报满族,少数报蒙古族。

如七顶山满族乡大莲花泡村的满族车家,就是巴尔虎蒙古人的后裔,其始祖车三会是康熙三十一年拨来金州驻防的,由车家宗谱得知车三会是骁骑校。

又七顶山满族乡七顶山村的满族姓满的,也是巴尔虎旗的后裔,其祖莹有碑文为证。

巴尔虎旗的后裔,以完寇姓最多。

大连满族的冠姓,约占大连地区满族总人口的十四分之一。

大连满族以关、赵、寇、王为“四大姓”。

巴尔虎寇姓主要分布于庄河县的高岭满族乡的来宝沟、曲木房、老蚕场;太平岭满族乡的土城子;吴炉乡的巴尔虎营子;塔岭满族乡东瓜川;大营乡的四家子等地。

②旗人女儿的后裔:自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取消旗、民通婚的禁令后,民国以来旗、民通婚已成普遍现象。

由于几千年来男权思想的作崇。

旗人男性的子女当然还是旗人,今天都报满族。

旗人女性的子女呢? 今天也多报的满族,称为“随旗”,好象与父报满族的人有所差别似的。

③随旗的满族:这是指并非旗人的女儿的后裔,所谓“随旗”,是他们的父母都不是旗人,但他们的祖先都与旗人有长期密切的关系,从而加入旗籍的。

有的是其祖先从关内随旗人出关,或从关里逃荒到关外依附旗人为生,而成为旗人的佃户、农奴、世仆等。

因为长期依附于旗人,生活习惯均已“旗化”,所以今天也报了满族。

他们也自称“随旗”。

发贴者注:本文摘自“八旗源流”,大连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作者瀛云萍先生,著书时年近八旬,大连大学师范学院著名学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