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学课件】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

【大学课件】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

详细描述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种子萌发、营养生 长、生殖生长等阶段。这些阶段受到基因表 达、激素调节、环境信号等多种因素的调控 ,以确保植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完 成生命周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植物生理学主要研究植物如何获取养 分、水分,如何进行光合作用、呼吸 作用等生命活动,以及植物激素等对 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从描述性阶段到实验性阶段,再到系统性的理论阶段,目前正朝着跨学科的方向发展。
详细描述
早期的植物生理学主要停留在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描述性阶段,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通过实验手 段研究植物生理学的各种问题,形成了实验性阶段,而现代植物生理学则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分 子生物学、生态学等。
调节机制
植物体内存在多种调节机制,以维持矿质元素的平衡与利用。
05 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的概念与意义
概念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在光 的作用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 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的过程。
意义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 础,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和 繁荣的基石。
光合作用的机理与过程
要点二
过程
呼吸作用的过程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三 个阶段。糖酵解阶段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植物细胞将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还原氢;三羧酸循环阶段是呼吸作 用的关键阶段,植物细胞将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 碳和水;氧化磷酸化阶段则是植物细胞将氧化过程中释放 的能量转化为ATP的过程。
06 植物生长与发育生理
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细胞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 并释放氧气。

【大学课件】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

【大学课件】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

【大学课件】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章节一:引言1.1 课程介绍1.2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1.3 植物生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4 教学目标和方法章节二:植物细胞生理2.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2 植物细胞的渗透调节2.3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2.4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过程章节三:植物的光合作用3.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3.2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制3.3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3.4 光合作用的生物化学反应章节四:植物的呼吸作用4.1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4.2 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机制4.3 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4.4 呼吸作用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应用章节五:植物的水分代谢5.1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配5.2 植物的吸水和失水过程5.3 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5.4 植物的水分调节机制【大学课件】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章节六:植物的矿物质营养6.1 植物所需主要矿物质元素6.2 矿物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6.3 矿物质元素过剩或不足对植物的影响6.4 植物营养诊断和施肥技术章节七:植物的生长发育7.1 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7.2 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7.3 植物的器官发育7.4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章节八:植物的生殖生理8.1 植物的生殖方式8.2 花的结构和发育8.3 授粉和受精过程8.4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与发育章节九:植物的逆境生理9.1 逆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9.2 植物的抗旱性9.3 植物的抗盐性9.4 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章节十: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10.1 基本实验操作和技术10.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测定10.3 植物水分代谢的测定10.4 植物矿物质营养的测定【大学课件】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章节十一:植物的碳同化作用11.1 碳同化作用的基本过程11.2 C3和C4植物的碳同化作用机制11.3 碳同化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11.4 碳同化作用的环境调节因素章节十二:植物的氮代谢12.1 植物氮代谢的基本过程12.2 氨基酸的合成与分解12.3 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12.4 植物氮素的利用效率和调控章节十三:植物的激素生理13.1 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功能13.2 植物激素的合成、运输和作用机制13.3 植物激素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13.4 植物激素在逆境响应中的作用章节十四:植物的生态系统生理14.1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4.2 植物生态生理的研究方法14.3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14.4 植物生态生理在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章节十五:总结与展望15.1 植物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进展15.2 植物生理学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15.3 植物生理学在农业和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前景15.4 对学生学习植物生理学的建议和指导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植物细胞生理中的渗透调节、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00绪论(植物生理学) ppt课件

00绪论(植物生理学) ppt课件
植物生理学
主讲: 白音 石海英
2020/5/11
植物主要生命活动:
一、物质产生和光能利用
水分代谢——水分的吸收和散失; 矿质营养——矿质的吸收、同化和利用; 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光能→化学能。
二、物质和能量的转变
呼吸作用——有机物分解、能量释放; 有机物的代谢、运输。
三、生长和发育
细胞信号转导;植物生长物质;光形态建成;植物的生长生理、生殖生理;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植物的抗性生理
植物激素类物质的研究和应用 使植物的生长发育进入“化控时代 ” 光合与光能利用研究---实现了“ 绿色革命”
培育矮化型植株品种(超高产育种) 优化株型结构(超密型栽培)
2020/5/11
种苗生理和生殖生理及其与环境的 关系研究---促成了作物栽培的“白 色革命”
(设施栽培、反季节栽培等)
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促进了名、优、新、稀、特花卉、果 树、林木等新品种无性快速繁殖、脱 毒或其特殊成分的生产
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程
起步晚、发展缓慢 钱崇澍(1883-1965):《钡、锶及铈对水绵的特殊作用
》论文
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李继侗、罗宗洛、汤佩松
2020/5/11
3 植物生理学的展望
3.1 探究层次越来越宽广
2020/5/11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趋势
植物生理学正朝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
微观——把植物整体的各种生理活动,物质、能量、信
与植物分子生物学的渗透 与植物形态解剖学的渗透 与植物化学的渗透 等等、、、、、、
2020/5/11
3 植物生理学的展望
3.3 理论联系实际
虽是基础学科,但其任务是指导生产实践
2020/5/11

植物生理学课件-PPT课件

植物生理学课件-PPT课件

产生与发展
农政全书
齐民要术
陈旉农书
Hale Waihona Puke 王祯农书农政全书齐民要术
陈旉农书
王祯农书
农政全书
齐民要术
陈旉农书
王祯农书
产生与发展
●植物生理学诞生的三大标志:
▲J.von.Liebig(1840):创立矿质营养学说 ▲J.von.Sachs(1882) :撰写《植物生理学讲义》 ▲W.Pfeffer(1904):出版三卷本《植物生理学》巨著
研究内容
●生长发育生理
▲植物营养生长 ▲植物生殖生长 ▲植物衰老与脱落生理
研究内容
●逆境生理(stress Physiology)
▲抗旱机理 ▲抗涝机理 ▲抗寒机理 ▲抗热机理 ▲抗盐机理 ▲植物与生态环境保护
三、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植物生理学的奠基 ●植物生理学的诞生与成长 ●植物生理学的迅速发展
任务与展望
(二)植物生理学展望
(1)植物分子生理学(从生物大分子到复杂生命活动) (2)信号传递(实现生命整体性的重要环节) (3)代谢及其调节(生命活动的物质与能量基础) (4)植物环境生理(生命的协同进化与适应
五、学习植物生理学的方法
★充分认识本课程的重要性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习 ★理论联系实际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产生与发展
●植物生理学的奠基
▲Van Helmont(1577-1644):柳树生长实验 ▲J.Woodward(1699) :发现植物对矿质营养的需求 ▲Priestley(1776):发现植物可以改善空气 ▲Ingenhousz(1779) :发现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 ▲T.de.Saussure(1767-1845):植物在光下利用CO2进行光合 ▲voisier(18世纪80年代):发现呼吸作用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课件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课件
止吸水),一般为正值,但质壁分离时为0,剧烈蒸腾 时为负。 • 6.膨压:细胞吸水膨胀而对细胞壁产生的压力。 • 7.渗透势:又叫溶质势,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 降低的部分(水的自由能降低),一般为负值。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五)细胞间的水分移动
• 水势差异决定水流方向和速度
渗透势=-1.4Mpa 渗透势=-1.2Mpa 压力势=+0.8Mpa 压力势=+0.4Mpa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古代关于植物生理学方面的论述
1.水分代谢
2.矿质营养
3.光合作用
4.呼吸储藏
5.植物生长物质
6.生长发育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研究开始时期(16-17世纪) 2.奠基与成长时期(18-19世纪) 3.飞跃发展时期(20世纪) (三)我国植物生理发展情况 • 起步晚,发展慢。 • 我国植物生理学起业人:钱崇澍(shu ) • 我国植物生理学奠基人:李继侗、罗宗洛、汤佩松 • 现在一些有影响的研究人员: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四)近年来植物生理学发展的特点 1.研究层次越来越广 2.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3.理论联系实际 4.研究手段现代化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三、植物生理学发展展望
• 研究重点:能量转变 • 研究焦点:膜的结构和功能 • 我国植生研究的主要任务: • 1.深入基础理论研究(有所为,有所不为) • 2.大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一、细胞的渗透性吸水
• 植物的吸水方式 (一)自由能和水势 • 自由能 • 化学势 • 水势《植物生理学》PT课件(二)渗透作用

《植物生理学》课件

《植物生理学》课件

CHAPTER 02
植物的水分生理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运
根部吸水
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水分,主要依赖于 根压和蒸腾拉力。
水分运输
水分在植物体内通过木质部导管进行 长距离运输,受到压力和扩散作用的 影响。
植物的水分平衡与调节
水分平衡
植物通过叶片蒸腾作用释放水分,保持体内水分平衡,调节 温度和盐分平衡。
水分调节机制
发。
细胞分素
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 化,延缓植物衰老。
脱落酸
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 调节植物休眠和种子成
熟。
植物生长与发育的过程
01
02
03
04
种子萌发
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吸收水分 和氧气,突破种皮发芽。
营养生长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同时不断扩展根、茎、叶等
器官。
生殖生长
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花芽 ,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 总结词:阐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
• 详细描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内两个重要的代谢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氧气和还原态的氢是呼吸作用所需的,而呼吸作用过程 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能量也是光合作用所需的。此外,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酶的活性也受到彼此的影响。在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的速率高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植物积累有机物;在 光照不足时,光合作用的速率降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对较高,植物消耗有机物。因此,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对于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合成蛋白质和其他重要有机物的主要元素,主要通过 根系吸收铵态氮和硝态氮。

参与能量代谢和遗传信息的传递,主要以磷酸根的形 式被吸收。

【大学课件】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

【大学课件】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

一、课程介绍1.1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1.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1.3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1.4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植物生理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植物细胞生理2.1.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1.2 植物细胞膜的生理功能2.1.3 植物细胞呼吸2.1.4 植物细胞光合作用2.2 植物生长发育2.2.1 种子生理2.2.2 植物生长激素2.2.3 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2.2.4 植物器官的发育三、教学方法3.1 讲授:系统地讲授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2 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3.3 讨论:组织学生就植物生理学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要求4.1 知识要求: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4.2 能力要求:具备分析和解决植物生理学问题的能力。

4.3 素质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5.1 植物细胞生理(2周)5.2 植物生长发育(3周)六、植物矿物质营养6.1 植物营养元素的功能与需求6.2 植物吸收矿物质的机制6.3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与分配6.4 主要植物矿物营养障碍及其诊断七、植物水分生理7.1 植物细胞的水分关系7.2 植物的水分吸收与运输7.3 植物的抗旱性与水分利用效率7.4 水分胁迫对植物生理的影响八、植物光合作用8.1 光合作用的过程与调控8.2 植物光合产物的积累与运输8.3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8.4 光合作用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九、植物呼吸作用9.1 植物细胞呼吸的类型与过程9.2 植物呼吸作用与生长发育的关系9.3 环境因素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9.4 植物呼吸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十、植物生长激素10.1 植物生长激素的种类与作用10.2 植物生长激素的合成与运输10.3 植物生长激素的信号转导10.4 植物生长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十一、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11.1 植物生长发育的激素调控11.2 植物生长发育的遗传调控11.3 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1.4 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十二、植物生殖生理12.1 花的结构与发育12.2 授粉与受精12.3 种子形成与萌发12.4 植物繁殖策略及其生态适应性十三、植物逆境生理13.1 植物对非生物逆境的响应13.2 植物对生物逆境的防御机制13.3 植物逆境生理与农业生产的关系13.4 植物逆境生理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十四、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与方法14.1 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技能14.2 光学显微镜技术与细胞观察14.3 色谱技术与植物代谢组分析14.4 生物传感器技术与植物生理参数监测十五、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5.1 植物生理学在作物栽培中的应用15.2 植物生理学在植物育种中的作用15.3 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5.4 植物生理学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介绍重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难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二、教学内容重点:植物细胞生理的基本理论、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过程难点:植物细胞膜的生理功能、植物激素的合成与运输三、教学方法重点:讲授、实验、讨论的教学方式难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教学进度的有效管理四、教学要求重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难点: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五、教学进度安排重点:章节内容的合理安排难点: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六、植物矿物质营养重点:植物营养元素的功能与需求难点: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与分配、植物矿物营养障碍的诊断七、植物水分生理重点:植物的水分吸收与运输难点:植物的抗旱性与水分利用效率、水分胁迫对植物生理的影响八、植物光合作用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与调控难点: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与运输、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九、植物呼吸作用重点:植物细胞呼吸的类型与过程难点:环境因素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植物呼吸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十、植物生长激素重点:植物生长激素的种类与作用难点:植物生长激素的信号转导、植物生长激素的合成与运输十一、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重点:植物生长发育的激素调控和遗传调控难点: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十二、植物生殖生理重点:花的结构与发育、种子形成与萌发难点:授粉与受精的机制、植物繁殖策略的研究十三、植物逆境生理重点:植物对非生物逆境和生物逆境的响应难点:植物逆境生理的分子机制、植物逆境生理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十四、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与方法重点:实验基本技能、光学显微镜技术难点:色谱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十五、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重点:植物生理学在作物栽培和育种中的应用难点: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这些重点和难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和帮助学生理解的。

【大学课件】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

【大学课件】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

一、课程介绍1.1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1.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1.3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1.4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及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2.1 植物细胞的生理功能2.1.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2.1.2 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2.1.3 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与信号传递2.2 植物生长发育2.2.1 种子发育与萌发2.2.2 植物个体发育的过程及调控2.2.3 植物器官的生长与发育2.3 植物营养代谢2.3.1 植物吸收营养的方式与调控2.3.2 植物营养物质的储存与运输2.3.3 植物营养代谢的生物化学途径三、教学方法3.1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演示、小组讨论3.3 课堂互动:提问、回答、小组讨论3.4 作业与考核:课后作业、实验报告、期末考试四、教学进度安排4.1 植物细胞的生理功能(2课时)4.2 植物生长发育(3课时)4.3 植物营养代谢(2课时)五、实验内容5.1 植物细胞的生理功能实验5.1.1 植物细胞的显微观察5.1.2 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实验5.1.3 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实验5.2 植物生长发育实验5.2.1 种子萌发实验5.2.2 植物生长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5.2.3 植物器官的生长测量实验5.3 植物营养代谢实验5.3.1 植物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运输实验5.3.2 植物营养代谢的生物化学实验5.3.3 植物营养状况的鉴定实验六、植物生长物质6.1 植物生长物质的类型与作用6.1.1 激素类生长物质6.1.2 非激素类生长物质6.1.3 生长物质的作用机制6.2 植物生长物质的应用6.2.1 植物生长调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6.2.2 植物生长物质在园艺生产中的应用6.2.3 植物生长物质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七、植物适应性与逆境生理7.1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7.1.1 植物对光照的适应性7.1.2 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7.1.3 植物对水分的适应性7.2 植物的逆境生理7.2.1 植物对干旱的响应与适应7.2.2 植物对盐胁迫的响应与适应7.2.3 植物对病虫害的响应与适应八、植物生殖生理8.1 植物的生殖方式8.1.1 有性生殖8.1.2 无性生殖8.1.3 植物的生殖器官8.2 植物的生殖过程8.2.1 开花与传粉8.2.2 受精与种子形成8.2.3 果实形成与成熟九、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与方法9.1 实验设计与实施9.1.1 实验设计的原则与方法9.1.2 实验实施的步骤与技巧9.2 数据采集与分析9.2.1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记录9.2.2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图表绘制9.3 现代实验技术在植物生理学中的应用9.3.1 色谱技术在植物生理学中的应用9.3.2 光谱技术在植物生理学中的应用9.3.3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生理学中的应用十、植物生理学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0.1 植物生理学在农业中的应用10.1.1 植物生理学在作物栽培中的应用10.1.2 植物生理学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10.1.3 植物生理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10.2 植物生理学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10.2.1 植物生理学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10.2.2 植物生理学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10.2.3 植物生理学在植物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10.3 植物生理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10.3.1 植物生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0.3.2 植物生理学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10.3.3 植物生理学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介绍难点解析:如何根据先修课程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植物生理学的学习。

植物生理学教案课件

植物生理学教案课件
5.潘瑞炽,王小菁,李娘辉.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6版.
6.王忠.植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与答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
7.张继澍.植物生理学学习指导与题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
植物生理学上,水势的概念是“每偏摩尔体积的水的化学势差”,即体系中水的化学势与处于等温、等压条件下纯水的化学势之差,再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
二、含水体系的水势组分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若将溶质(S)、衬质(m)、压力(P)、重力(g)等诸因素可视为独立变量,则这些因素对体系水势的贡献可分别称为溶质势(ψs)、衬质势(ψm)、压力势(ψp)、重力势(ψg)等。当这些水势能单独对体系水势产生影响时,则体系的水势就等于各水势之和:ψw=ψs+ψm+ψp+ψg。
二、个人反思
参考
文献
1.王忠.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3月第2版.
2.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12年7月第7版.
3.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3版.
4.蒋德安,朱诚,杨玲.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第2版.
第三节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一、根系吸水的部位
根系吸收水分最活跃的部位是根毛区。
二、根系吸水的途径
水分在根内的径向运转有质外体和共质体两条途径。
三、根系吸水的机理
根系吸水可分为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通常被动吸水是主要的。
四、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
凡是影响根压形成和影响蒸腾速率的内外条件,都影响根的吸水。
重难点
的分析
重点: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气孔蒸腾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作物需水规律和合理灌溉。

植物生理学专题PPT课件

植物生理学专题PPT课件

③ 基因产物不明,但知道基因突变后的表型,可用转 座子标签法分离基因。
×
显性纯合子 隐性纯合子
隐性 突变子探针
杂合子 显性表型
杂合子 突变表型
带转座子 DNA片段
亚克隆探针
完整目的基因
④ 利用RFLP图谱,找出与所要克隆基因紧密连 锁的分子标记,用染色体步行法找到所要克隆的基因。
遗传物质单元,在染色体上占据特定位置、具有某种 特定遗传功能的 DNA 序列。
编码一个完整mRNA的一段DNA序列。
基因可分为:
① 结构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包括编码酶和结构 蛋白的基因;
② 调节基因:编码作用于结构基因的阻遏蛋白或激活 蛋白的基因;
③ 没有翻译产物的基因:RNA基因,转录成为 tRNA和 rRNA基因;
某种生物全部基因的克隆总体——基因组克隆与基因组的构建cDNA
文 库 的 构 建构建基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直接从基因组中分 离目的中“钓出”目的基因。
利用“探针”分子钓取目的基因
两条来源不同的具有一定同源性(即具有碱基互补 关系)的DNA单链分子或DNA单链与RNA分子经退火形 成双链DNA分子或DNA-RNA异质双链分子的过程称为 核酸分子杂交。
拟南芥mtDNA 376kb ,人mtDNA为,前者比后者 RNA基因多1个,蛋白质基因27:13。
在同一细胞 中可有不同长度的mtDNA。
mtDNA有分子内、分子间重组,也可与核、叶绿休 基因组DNA重组。因此mtDNA的重排、序列加倍、与外 源DNA整合的几率很高,由此产生新的嵌合基因。细胞 质雄性不育就是由于新的嵌合基因导致的。
植物细胞内的三类基因组存在着广泛的相互作用。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蛋白多数由核基因组编码: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 C)几个重要事件: 几个重要事件:
1)J.Priestley 在1771年发现光合作用; 年发现光合作用; 年发现光合作用 2)J.von Sachs于1882年编写《植物生理学讲 年编写《 于 年编写 义》; 3)W.Pfeffer于1904年编写出版《植物生理学》; 年编写出版《 于 年编写出版 植物生理学》; 4)我国植物生理学奠基人(李继侗、 罗宗洛、汤 我国植物生理学奠基人(李继侗、 罗宗洛、
幼苗生长→细胞分裂和增大 膜和壁的变化 激素及受体、 幼苗生长 细胞分裂和增大→膜和壁的变化 激素及受体、酶等 细胞分裂和增大 膜和壁的变化→激素及受体 (植物体 植物体) 植物体 (细胞 细胞) 细胞 (亚细胞 亚细胞) 亚细胞 (分子 分子) 分子
3 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农业生产实践孕育了植物生理学,而植 农业生产实践孕育了植物生理学, 物生理学又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植物生理 物生理学又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学的每一个重大成果都使得农业技术产生 重大变革。 重大变革。
植物生理学
主讲 李志刚 Email: lizhigangnn@
本课件根据曾广文、蒋德安主编《 本课件根据曾广文、蒋德安主编《植 物生理学》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物生理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制作。 制作。
绪论
教学目标
了解植物生理学的概念、 发展简史及其与农业生产的
关系
1 植物生理学的概念
2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及趋势
2.1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A)古代植物生理学知识
• 《汜胜之书》中记载施肥可分基肥、种肥、追肥。“美 汜胜之书》中记载施肥可分基肥、种肥、追肥。 田之法绿豆为上” “曝使极燥”,“粪水溲种”,“七 田之法绿豆为上” 曝使极燥” 粪水溲种”,“七 九闷麦” 九闷麦”。 • 西欧、古罗马使用人和动物的排泄物、石灰、石膏和灰 西欧、古罗马使用人和动物的排泄物、石灰、 分作肥料。 分作肥料。

《植物生理学绪论》课件

《植物生理学绪论》课件

植物的节水灌溉
植物生理学在节水灌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通过研究植物的 水分吸收、运输和利用等生理过程,可以制定合理的灌溉制 度,实现节水灌溉。
例如,通过监测土壤湿度和植物水分状况,可以确定最佳的 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水分浪费和过度灌溉对植物造成伤害 。
植物的抗逆栽培
植物生理学在抗逆栽培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研究植 物的抗旱、抗寒、抗盐等生理过程,可以采取相应的管理 措施,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植物生理学绪论》 ppt课件
目录
•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 植物的基本生理活动 •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 植物的抗逆性 • 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01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与重要 性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
植物生理学定义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 的科学,主要探究植物对环境条件的 反应机制以及植物体内物质代谢和能 量转化的过程。
水分代谢
总结词
水分代谢涉及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排泄等过程,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水分代谢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水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物质 ,它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运输等过程。水分代谢的正常进行对于维 持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观察法、比较法、模拟法 等。
植物生长发育、物质代谢、能量转化 、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过程。
植物生理学的重要性
农业生产的需要
植物生理学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 支持,指导作物栽培、育种和施 肥等农业技术措施,提高作物产
量和品质。
生态平衡的维护
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的 相互作用,有助于理解植物对环境 的适应机制,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 供科学依据。

【大学课件】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

【大学课件】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

一、课程介绍1.1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1.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1.3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1.4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内在规律,为后续课程学习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2.1 植物细胞生理2.1.1 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2.1.2 渗透作用与植物细胞吸水、失水2.1.3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渗透调节2.2 植物光合作用2.2.1 光合作用的发现和发展2.2.2 光合作用的过程与机制2.2.3 光合作用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2.3 植物呼吸作用2.3.1 呼吸作用的类型与过程2.3.2 呼吸作用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2.3.3 呼吸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2 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验证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植物生理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40%。

4.2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操作、实验结果与分析等,占总评的30%。

4.3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案例分析等,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植物生理学》5.2 辅助教材:《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5.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期刊、学术论文、在线课程等。

5.4 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

六、植物生长激素6.1 生长素的发现与发展6.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6.3 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应用七、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7.1 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7.2 植物激素在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7.3 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八、植物生殖生理8.1 植物开花与结果8.2 植物受精与种子形成8.3 植物繁殖方式及其生理机制九、植物逆境生理9.1 植物对干旱、盐害的适应性9.2 植物抗病、抗虫的生理机制9.3 植物逆境生理的研究方法与应用十、植物生理学实验10.1 植物生长激素的提取与鉴定10.2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测定10.3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实验10.4 植物逆境生理的实验研究十一、植物营养生理11.1 植物营养元素的种类与作用11.2 植物营养胁迫与适应机制11.3 植物营养生长的调控策略十二、植物生物技术12.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2.2 植物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植物12.3 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十三、植物生理学在农业中的应用13.1 植物生理学在作物栽培中的应用13.2 植物生理学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13.3 植物生理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十四、植物生理学研究方法14.1 植物生理学实验设计原则14.2 植物生理学常用实验技术14.3 植物生理学研究的现代技术手段十五、课程总结与展望15.1 植物生理学课程回顾15.2 植物生理学领域的研究动态15.3 植物生理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植物生理学”这一主题展开,涵盖了课程介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植物生长激素、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植物生殖生理、植物逆境生理、植物生理学实验、植物营养生理、植物生物技术、植物生理学在农业中的应用、植物生理学研究方法以及课程总结与展望等十五个章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Y
• 水势梯度:当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如果一端细胞的 水势高,另一端的水势低,顺次下降就形成一个水势
梯度。水分从水势高的地方流向水势低的地方。植物
器官水分流动就遵循这一规律。
二、细胞的吸涨作用
• 吸涨作用(imbibition):亲水胶体吸水 膨胀的现象。
• 大分子物质的亲水性强弱: 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
2001


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
1.定义:
• 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尤其是高 等绿色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 植物的生命活动: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 和呼吸作用等基本代谢基础上,表现出种子萌发、生 长、开花、结果等生长发育过程。
第二篇植物的物质生产和光能利用
• 代谢(metabolism):维持生命各种活动过程中的化学 变化总称。
• 同化作用(assimilation):植物从环境中吸收简单无 机物,经过各种化学变化形成各种复杂的有机物,综 合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同时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 存于有机物中的过程。
• 异化作用(catabolism):植物将体内复杂的有机物分 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将储存于其中的能量释放,供 生命活动的过程。
三、细胞的代谢性吸水
• 代谢性吸水(metabolic absorption of water): 利用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使水分经质 膜而进入细胞的过程。
证据:呼吸与吸水正相关
第三节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 1.植物的吸水器官:根系 • 2.根系的吸水部位:根尖 • 3.根尖的吸水区域:根毛区(图) • 4.根毛区为吸水的主要区域原因何在? (1)根毛多,吸收面积大; (2)细胞壁由果胶物质组成,亲水性强; (3)疏导组织发达。 • 5.其他区域: 细胞质浓厚,疏导组织不发达,对水阻力大。
(四)近年来植物生理学发展的特点 1.研究层次越来越广 2.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3.理论联系实际 4.研究手段现代化
三、植物生理学发展展望
• 研究重点:能量转变 • 研究焦点:膜的结构和功能 • 我国植生研究的主要任务: • 1.深入基础理论研究(有所为,有所不为) • 2.大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入清水或水势较高的溶液中,液泡变大,整个 原生质体慢慢恢复原来状态的过程。
•2.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 (1)外界环境水势低于细胞水势; (2)原生质层具有选择性; (3)细胞壁与细胞质的收缩能力不同。 •3.质壁分离说明以下问题: (1)原生质层具有半透膜的性质; (2)判断细胞的死活; (3)能测吸水
• 植物的吸水方式 (一)自由能和水势 • 自由能 • 化学势 • 水势
(二)渗透作用
• 渗透作用(osmosis):
• 渗透系统:
(三)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 1.概念: • 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
体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 质壁分离复原:把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
二、植物体内的水分存在状态
• 1.水分存在状态: • 束缚水(bound water) • 自由水(free water) • 2.形成不同水分存在状态的原因:(图1) • 3.两种水分存在状态与植物代谢的关系: • 4.原生质的两种存在状态 • 溶胶(sol): • 凝胶(gel): • 5.粘性(viscosity)
• 6.膨压:细胞吸水膨胀而对细胞壁产生的压力。 • 7.渗透势:又叫溶质势,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
降低的部分(水的自由能降低),一般为负值。
(五)细胞间的水分移动
• 水势差异决定水流方向和速度
渗透势=-1.4Mpa 渗透势=-1.2Mpa 压力势=+0.8Mpa 压力势=+0.4Mpa
水势=-0.6Mpa 水势=-0.8Mpa
(四)植物细胞的水势
• 1.典型植物细胞的水势:水势=衬质势+压力势+渗透势 • 2.形成液泡前植物细胞的水势:水势=衬质势 • 3.细胞吸水饱和时水势为0。 • 4.衬质势: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
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实质是增加吸水力),为负值。
• 5.压力势: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加的水势(它阻 止吸水),一般为正值,但质壁分离时为0,剧烈蒸腾 时为负。
2.植物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 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理,从而将这些成果应用于 一切利用植物生产的事业中。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古代关于植物生理学方面的论述 1.水分代谢 2.矿质营养 3.光合作用 4.呼吸储藏 5.植物生长物质 6.生长发育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研究开始时期(16-17世纪) 2.奠基与成长时期(18-19世纪) 3.飞跃发展时期(20世纪) (三)我国植物生理发展情况 • 起步晚,发展慢。 • 我国植物生理学起业人:钱崇澍(shu ) • 我国植物生理学奠基人:李继侗、罗宗洛、汤佩松 • 现在一些有影响的研究人员:
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 1.水分是构成原生质的主要成分 • 2.水分是代谢作用中的反应底物 • 3.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 4.水分能保持植株的固有姿态 • 5.水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
• (1)高比热利于体温稳定 • (2)高气化热避免高温伤害 • (3)具极性原生质交体稳定 • (4)表面张力大利于吸附和运输 • (5)透光性好利于光合。
• 植物代谢的特点:能把环境中简单的无机物直接合成 复杂的有机物。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概述
第一节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一、植物的含水量规律
• 1.不同植物含水量不同; • 2.同种植物生长环境不同,含水量也不同; • 3.同株植物不同器官和组织含水量也不相同; • 4.同一器官在不同生长期含水量不一样。
一、根系吸水动力
(一)根压(root pressure): • 根压: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主动吸水)。 • 证据:伤流、吐水 • 伤流(bleeding):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溢出液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