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应急能力评价体系是检验城市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所拥有的人力、组织、机构、手段和资源等应急因素的完备性、协调性以及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依据。

对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应急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为我国应急能力评价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1 绪论
政府应急能力一般是指政府日常对突发事件的预防能力和灾害发生时处置灾害的能力。

应急能力主要体现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四大环节中的综合处置能力。

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非常规性和复杂性,建设先进的管理管理体系,应急管理能力不一定提高[1]。

所以,对应急管理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能够查找出应急管理工作中的比较完善和需要改进的内容,通过对应急管理能力中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映射出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优势和欠缺之处,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指明方向。

同时把应急管理能力纳入政府工作考核体系,有利于人民政府从宏观上了解当地应急管理工作的发展水平,优化配置资源,为相关部门的监督和问责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其他应急管理机构的合作与对话创造机会,有效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2 指标选取的原则
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设,要具有独立性、客观性、规范性和经济性[2]。

2.1 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是指同一类别中的各项指标之间应该相对独立,说明不同问题或问题的不同方面,彼此之间不存在交叉重复,但各项指标之间应有一定的关联,都应围绕一个问题或问题的一个方面。

综合应急能力指标体系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因此在指标选取的时候要尽可能涵盖应急管理能力相关的所有内容组成的6个二级指标。

2.2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又称真实性,是指体系指标是客观存在的,即指标的选取应当以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能够如实地反映应急管理能力的现状,保证评估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3 规范性原则
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使用正确的层次结构,不仅可使评价体系清晰明了,易于理解,而且可以规范操作流程,降低评估成本,保障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

2.4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要求在设置评估指标体系时,要从实际出发,防止事无巨细,指标过于繁杂,评估成本过高。

超出现实的承受能力,应该选择最经济的资料来源渠道与成本最低的资料搜集方式,降低评估成本,提高评估效益。

3 国外应急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3.1 美国
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与国家应急管理协会于1997年6月共同提出了一套州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评估系统。

评估系统包括13个应急管理职能,每个应急管理职能各自有其评估指标。

其主要应急管理职能为:法律及权责单位、危险识别与风险评估、灾险减缓、资源管理和后勤保障、计划方针、指挥、控制与协调、通讯与预警、执行与程序、应急指挥中心设施、教育训练、演练、评估与改进措施、危机沟通、公众教育和新闻、和资金保障、行政和计划管理。

3.2 日本
日本于2002年在相关研讨会上指出,地方公共团体应客观的评估自己的防灾与危机管理体制,参考其结果,制定方针,进而评估地区的防灾与危机管理对应能力。

日本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估项目主要包括:危机的掌握与评估、灾害情况的假设、减轻灾害情况对策、整顿体制、情报联络体系(组织内与组织外)、器材与储备粮食的管理、活动计划(应变时、善后时、重建时)、居民间的情报流通、教育与训练以及活动水平的维持与提升等。

3.3 加拿大
加政府制定了加拿大应急管理框架。

该框架确定了应急管理的四大支柱及其相关内容,即预防和减灾、准备、应对和恢复,在管理能力评价上(以安大略省为例),安大略省2003年的全面应急计划中拟定从预防和减灾、应对、和恢复方面对应急管理能力进行评估。

在减灾阶段进行应急反应能力评价,评价项目包括:社区备灾水平、预警系统的有效性、社区预期伤亡和损失的反应能力;在应对阶段评估灾害对安全、卫生、经济、环境、社会、人道主义、法律和政治产生的影响;在恢复阶段进行损害评估,包括公共评估(对公共财产和基础设施的损害)和个体评估(对个人、家庭、农业和私营部门的影响或损害)[3]。

4 国内应急能力评估研究现状
不同于国外应急管理能力,我国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才开始产生关于城市抗灾、承灾能力的综合评价研究。

经过数年的摸索,广东模式、上饶模式、泰安模式等代表不同城市发展类型、社会经济结构的城市应急管理指标体系构建已经浮出水面,成为公认的“最佳实践”,扮演着引领政策实验与指导政策学习的重要典范。

4.1 广东模式
广东省将应急管理工作考核指标划分为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参照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制定,分别为应急准备、应急处理、善后处理和社会评价,共四个,考核重点在应急管理的准备和处理,二级指标16个和三级指标42个。

(1)应急准备主要包括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应急预案及演练、应急值守、监测预警、应急保障、宣教培训等。

(2)应急处置主要包括响应速度、指挥协调、信息公开、处置效果等。

(3)善后处理主要包括调查评估、恢复重建、事后评估等。

(4)社会评价主要包括社会公众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改
进度评价等。

4.2 上饶模式
上饶市将应急管理工作考核指标划分为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为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应急值守、应急培训宣传、开拓创新能力四项,二级指标共11项。

(1)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包括标准化建设的覆盖面、标准化建设的保障、基层示范精品打造、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2)应急培训包括应急知识宣传、应急管理培训和应急演练。

(3)开拓创新包括总结交流与理论研究、应急体系规划、政府应急平台建设。

4.3 泰安模式
泰安市将应急管理工作考核指标划分为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为值班工作、应急管理和其他,共三项;二级指标共11项。

(1)值班工作包括机构建设、政务值班、硬件设施、预警制度、信息报告。

(2)应急管理包括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处置、预案编制演练管理、应急宣教、应急培训和应急平台。

(3)其他包括奖励分数和扣减分数。

5 对我国应急能力指标体系建设的启示
通过研究国内外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幅员辽阔,各城市所处区位不同,自然环境、灾害因子、诱发因素、灾害处理能力不同等因素,建议应急能力指标评价体系可从结果性指标、过程性指标和其他重要事项与创新三方面建设,避免指标缺项、冗余等问题。

(1)结果性指标是指突发事件与应急表现。

(2)过程性指标包括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处置救援、善后恢复。

(3)其他重要事项与创新包括大型活动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钱刚毅,佘廉,纪丰伟.政府的应急执行力研究一个概念性分析框架[j].管理世界,2010,(7):169-170.
[2]郭太生.重点单位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0,(3):80-88.
[3]the illinois local capabilities assessment for readiness[r].illinois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