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态学考点
1、城市生态位:城市生态位是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例如水、食物、能源、土地、交通等)和生态关系(例如生产力水平、环境容量、生活质量、与外部系统的关系等)的集合。
2、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
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结合,另一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时间性。
包括资源承载力,技术承载力,污染承载力。
3、生态系统的组成:生命成分(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无生命成分(太原辐射能、无机物质、有机物质)。
4、生态系统最初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太阳光照到地面上,产生两种能量形式:一种是热能,另一种是光化学能。(P27)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络在系统内的传递和消散过程。它始于生产者的初级能量固定和转化,至于还原者功能的完成。流动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6、氮最大的储存库是岩石圈,最大的交换库是土壤中腐殖质。磷从岩石圈中释放出来,最终又沉积在大海中并转变为新的岩石。
7、物质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移动量成为流通率。
周转率=流通率/库中营养质量周转时间=1/周转率
8、生态因子影响着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影响着群落的特征。
生态因子作用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阶段性、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作用方式:拮抗作用,协同、增强和叠加作用,净化作用
9、克拉玛依、大庆、东营、锦州等为石油工业占主导的城市。
伊春、牡丹江等为森林和木材加工占主导的城市。(P58)
10、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是指城市生态系统能够利用城市内外系统提供的物质和能量等资源,生产出产品的能力。包括生物生产和非生物生产。
生物生产包括初级生产(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和次级生产,非生物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满足人类精神生活的文艺产品及相关服务)。
11、天然气和电力消费及一次能源用于发电的比例是反映城市能源供应现代化水平的两个指标。这是因为天然气热值高、污染少并且成本低,早已经成为城市燃气现代化的主导方向。
12、城市生态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人口的发展代替或限制了其他生物的发展。
13、城市人口数量的基本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人口年龄结构模式: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14、中国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最多,珞巴族人最少,回族人分布最广。
胡焕庸线:1935年划分的我国人口密度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线”,现为“黑河-腾冲线”。
人口大迁移:清朝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民国时期闯关东,山东河北河南人民移向东北。
15、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16、城市流动人口的优缺点:大量的流动人口造成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加剧城市能源、水资源和副食品供应短缺,环境恶化,甚至犯罪率增加,传染病流行等城市社会环境问题。但是流动人口对城市繁荣、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劳动力等有积极作用。
17、中国长期实施的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政策,产生的不良影响。(论述题)P100 (1)延缓了人口城市化进程,造成了人1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归纳出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关系。按照他所计算的比例,当一个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 美元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应为43.9%。中国一些发达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早已超过钱纳里当时计算的300 美元的水平,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却未能达到按照钱纳里所计算的应达到的城市化水平。
(2) 割裂了人口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与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必然联系,影响了城市集聚效益的充分发挥。就一般规律而言,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同一过程。工业化的过程首先表现为人口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由于具有集中的优势,在提供工业生产所必需的交通、通信、信息、人才、技术条件方面具有农村无法替代的作用,因而产生出巨大的聚集效益。因此,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相应要求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迁移。但中国长期实施限制人口迁移政策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得人口在由农业向非农业转移的同时,不能完全实现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农民只能“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只能在农村就地实现人口(劳动力) 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这种做法虽然可以在一定时期减轻城市人口的压力,但违背了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割裂了人口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同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必然联系,影响了工业规模经济及城市集聚效益的充分发挥。(3) 妨碍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造成一方面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岗位空缺。培育和完整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实现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有效途径。但长期以来,由于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对城市劳动力统包工、统分配或优先分配的就业制度的影响,致使城镇劳动力的择业期望值过高,造成就业难与脏、苦、累、险岗位招工难并存。
18、中过城市人口迁居基本原因。(P104)
迁居者本身的因素:迁居者的需求,迁居者的文化心理。
外界的影响:社区环境的影响,城市规划与建设,经济发展与住宅建设,人口政策,土地制度。
19、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促使人口迁居逐渐活跃起来,表现在:
第一地价成为制约各种用地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地价机制的作用下,各种功能的用地,根据其付租能力,重新调整在城市里的位置,住宅被从中心区挤到外围;
第二、土地有偿使用为城市基础设施资金的良性循环提供了条件,而基础设施的改善十分有利于人口的郊迁;
第三,房地产业的发展是以房屋和土地(使用权)作为基础,土地有偿使用,为房地产业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20、城市建设用地的工程地质类型。
黄土、冲沟、喀斯特现象、滑坍。(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21、城市大气污染:(P116-P119)
1930年比利时发生马斯河事件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氟化物,数十人死亡。
空气污染源分点源(工业污染源)和面源(取暖锅炉、炊事炉灶)。……
22、城市大气分布示意图。(P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