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什么特殊节日

合集下载

四川兴文的苗族花山节的活动.docx

四川兴文的苗族花山节的活动.docx

四川兴文的苗族花山节的活动四川兴文的苗族花山节的活动介绍: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

在四川的兴文县,有着独特的苗族文化传统。

苗族花山节作为苗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体验和观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花山节的活动以及它对当地社区和文化的重要意义。

活动背景:苗族花山节是苗族人民在每年农历五月拥挤的时候举行的传统节日。

据传说,花山节起源于苗族的一个传说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苗族先民们发现了一座山上长满了奇特的花朵,这些花朵十分美丽,芬芳四溢。

为了庆祝这个发现,苗族人民决定每年都举办花山节,以纪念这个奇迹的发生。

活动特色:苗族花山节活动丰富多彩,包括传统的民俗表演、舞蹈、音乐、体育竞技和美食展示等。

节日期间,整个兴文县都充满了独特的气氛和活力。

首先,苗族花山节的核心活动是花山舞。

花山舞是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它的特点是舞者将头上顶着装饰华丽的花篮,身着传统苗族服饰跳舞。

舞者们优美的动作和充满活力的音乐,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其次,花山节上还举行了传统的相互竞赛活动,如拔河、踢毽子、斗牛等。

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也展现了苗族人民团结友爱的精神。

另外,苗族花山节还有丰富多样的美食展示。

在节日期间,各种传统苗族美食被摆放出来,游客可以品尝到独特的苗族特色美食,如酸姜饭、酸汤鱼等。

这些美食不仅具有独特的味道,也反映出苗族饮食文化的丰富性。

意义与影响:苗族花山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着不仅是苗族历史和传统的延续,还是苗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象征。

首先,花山节有助于传承和弘扬苗族的文化传统。

通过举办花山节活动,年轻一代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传统苗族文化,增强对苗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其次,花山节对于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每年的花山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苗族文化,推动了旅游业的繁荣,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花山节活动促进了社区的团结与交流。

四川的节日风俗

四川的节日风俗

四川的节日风俗
春节:四川的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前十天左右,也就
是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小年”。

这天,人
们除了吃饺子外,还要吃各种年糕。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
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这段顺口溜说的是:从二十三到二十九这一段时间内人们要做的
事情。

人们用这些方式来表达对新年的向往和憧憬。

春节也是一
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开始到正
月初八(或初九)结束,前后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二月二日:俗称“龙抬头”。

在四川地区是指农历二月初二
的时候要把龙抬出来玩,所以也叫“龙抬头节”。

这一天还要杀
猪宰羊,还要有庆祝活动。

三月三:三月三也叫“花朝节”,传说这是纪念嫦娥的。

三月三又称“女儿节”、“花朝节”等。

清明节:清明节又名“寒食节”,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处在
冬至和夏至之间,这天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节。

—— 1 —1 —。

2024年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讲话稿

2024年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讲话稿

2024年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讲话稿2024年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讲话稿1大家好!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谢谢大家!2024年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讲话稿2大家好!因为自己是壮族,所以也知道一些壮族的风俗。

壮族主食以大米、玉米为主。

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

每逢节庆,喜欢做五色饭。

五色饭是用红兰草、三月花、密蒙花、枫叶等可食用的植物,制出不同的颜色水汁浸染糯米,蒸出黑、红、黄、紫、白五色饭,这种五色饭,色、香、味俱佳。

吃五色饭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

婚俗:婚前恋爱自由,其方式有对歌、抛绣球、打木槽、赶歌圩等。

丧葬:一般行土葬,部分地区有“拣骨重葬”的习俗,即人死葬若干年后将遗骨拣出,放入瓦瓮内密封再葬。

四川春节高高挂红灯笼

四川春节高高挂红灯笼

四川春节高高挂红灯笼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中国的新年。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红灯笼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四川作为中国著名的省份之一,其春节庆祝活动也不例外。

一、红灯笼的意义红灯笼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寓意着吉祥、团圆和祈福。

在春节期间,传统上会将红灯笼挂在门前、窗户、树上等地方,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红灯笼的明亮光芒象征着希望和祝福,也代表了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四川春节红灯笼的特色四川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其春节红灯笼的制作和装饰都有着独特的特色。

首先,四川红灯笼的制作工艺精湛,采用传统的手工艺技巧,经过多道工序制成精美的红灯笼。

其次,四川红灯笼的设计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中国纹样,也有具有四川特色的图案和元素,如四川民间文化形象、四川大熊猫等。

此外,四川红灯笼的色彩鲜艳,用红色、黄色等暖色调表达喜庆和热烈的节日氛围。

三、四川春节红灯笼的文化内涵四川春节红灯笼既有传统的象征意义,也蕴含着地方的文化内涵。

在四川民间文化中,红灯笼被视为驱邪辟邪的护身符,人们相信红灯笼可以驱赶灾难和厄运,带来好运和吉祥。

此外,四川红灯笼上的图案和元素多与四川本土文化相关,如川剧脸谱、传统建筑、美食等,展现了四川人民的骄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四、四川春节红灯笼的传承四川春节红灯笼的传承是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进行的。

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四川红灯笼制作技艺被许多家庭和手工艺工坊传承保留。

一些具有制作技能的老师傅会将这门手艺教授给年轻的学徒,传承至今。

同时,四川的文化机构和社区也举办各种活动,以促进红灯笼文化的传统与发展。

五、结语四川春节高高挂红灯笼是一幅独特的文化画卷。

红灯笼不仅仅是一种节日装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的红灯笼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承的历史,为春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喜庆气氛。

在未来,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文化,让红灯笼持续闪耀四川的春节。

以上就是关于四川春节高高挂红灯笼的文章,希望能够满足您的要求。

四川省节日活动1

四川省节日活动1

四川省节庆活动 附录:都江堰市龙池冰雪节12月01日--03月30日龙池冰雪节始于1995年来,是都江堰市的重要大型旅游活动之一。

龙池冰雪节从每年的十二月开始,到次年三月结束,历时三个月,其间跨越了圣诞节、元旦、春节、元宵和"三八"妇女节,为久居南国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冬季休闲度假、赏雪、滑雪的绝好去处。

龙池冰雪节期间开展的冰雪项目主要有:冰雕、雪雕、越野滑雪、自由滑雪、高坡雪橇、滑雪、马拉雪橇、冰雪摄影等,同时有组织地进行打雪仗、堆雪人、雪地拔河、雪地赛跑、冰球射门等游客能广泛参与的冰雪运动。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 04月04日--05日序号时间 地点 节庆名称 01元旦 四川都江堰市龙池 龙池冰雪节 0201月01日-15日 四川宜宾兴文县 兴文苗族花山节 03农历2月15日 四川成都 成都花会 0403月01日-02日 四川广汉市 广汉保保节 0503月27日-31日 四川省雅安市 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 0604月4日-5日 四川都江堰市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 074月1日-5月15日 四川彭州市 天彭牡丹会 0806月14日-18日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四姑娘山“朝山会” 0906月1日-7月31日 金沙旅游节 10 农历6月10日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黄龙庙会 11 08月04日-08日 四川乐山市四川国际峨眉武术节 12 09月16日-18日 四川成都中国金马马术文化旅游节 13 10月01日-03日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祭山会 1410月中旬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 米亚罗红叶节每年清明时节,都江堰市便迎来了从公元978年开始的一年一度的清明放水节大型旅游活动,以纪念率众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成都平原的李冰父子。

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距今已有2260年历史了,它灌溉了川西平原这片肥沃的土地,养育了千千万万川西人,真的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饮水不忘挖井人,为了纪念李冰父子的千秋功德,而以放水节的形式纪念他们。

四川泸州的民间文化

四川泸州的民间文化

四川泸州的民间文化1、踩山节踩山节是苗家人的传统节日,现泸州南面山区的叙永、古蔺县苗族聚居区每年春节期间年举办。

据史书记载,从苗族祖先蚩尤起便开始流传,最初是姑娘小伙笙歌定情、交换信物的好日子,而今演变为苗家人交流情感的一次盛会。

踩山节这天,男女老少身着本民族的节日盛装,十分耀眼,姑娘和小伙子跳起了欢快的芦笙舞。

鞭炮声齐鸣,芦笙悠悠,男女老少在悠扬的芦笙音乐中,跳起蹬脚舞,耍狮灯等,一派欢腾的景象。

吹芦笙者有的边徜吹边舞,有的对吹对舞,或边跳边吹,或作半蹲状吹跳,姿势丰富多样。

舞蹈结束之后,老年人在一起喝酒拉家常,谈农活,青年男女一群一对地向树林中或山坡上走去,或对歌,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到晚上,山上燃着篝火,人们围在篝火旁喝酒谈天,通宵达旦。

在踩山活动中,男女青年通过交往,产生感情的,回去禀报父母后,结成终生伴侣。

踩山节具有浓郁的苗族民族特色,又兼有商贸、旅游价值的民族文化节日,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开放及地域经济的发展。

2、泸州雨坛彩龙泸州雨坛彩龙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

历史悠久,原为古代设坛耍龙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习俗,雨坛由此得名。

雨坛舞龙盛行于明末清初,龙头彩绘精美,其形额高嘴短,双目凸出能动,下颌开合自如。

雨坛彩龙的表演重在一个“活字。

表演时,舞龙者“动于中而形于外,“心有性情,手显神色,人与龙的情感融为一体,使观赏者不仅从中领略到巨龙夺宝的恢宏气象,而且可以感受到中国龙鲜活灵动的生命情态及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

鉴于此,“雨坛彩龙获得“东方活龙的美誉。

雨坛彩龙表演中造型精彩,套路丰富,在连贯变化的太极图形中相继呈现“龙出洞、“龙夺宝、“龙拖宝“龙抱蛋、“龙擦痒、“龙叹气、“龙脱宝、“龙脱衣、“龙翻滚、“龙砌塔、“龙背剑、“太子骑龙、“黄龙滚等数十个动作。

整个表演以热烈且川味浓郁的锣鼓吹打乐伴奏,音乐紧密配合龙的表现情绪和动作速度,既有旋律的可听性,又增强了龙舞场面的恢弘气势。

据考证,古蔺花灯是中国花灯的发源地,古蔺地处云贵川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在花灯方面,既有三省的共性,也有自己的个性,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泼水节四川

泼水节四川

泼水节四川
《泼水节:四川的狂欢之夜》
在四川省,有一项传统的节日叫做泼水节。

这个节日是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二或十三日举行,是四川地区最具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日之一。

泼水节起源于四川地区的彝族和纳西族,是他们庆祝新年的一种方式,后来逐渐成为整个四川人民的盛大节日。

泼水节的庆祝活动非常丰富多彩,人们热情洋溢地欢迎这一节日的到来。

在泼水节的日子里,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手持鲜花和香炉,沿着村庄的街道游行祈福。

他们用洁净的水泼向对方身上,象征祝愿对方来年吉祥如意。

在庆典之后,人们会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舞蹈,边跳边唱着传统的歌谣,尽情地庆祝新年的到来。

而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地区的泼水节还有一个独特的传统,称之为“抓周”。

这是一种彝族和纳西族的传统游戏,意味着孩子们即将步入成年。

在这个节日上,孩子们将被包裹成一个个精美的“礼物”装扮并饰以鲜花,然后由长辈逐一“抓住”,象征着
他们的成长和未来。

泼水节是四川省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节日之一,这一天的到来总能带来无尽的欢乐和喜悦。

它不仅体现出了四川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珍爱和传承,也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泼水节,是四川的狂欢之夜,也是人们心中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成都的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成都的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成都的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成都的端午节有许多传统习俗。

首先,端午节有悬挂陈艾、菖蒲的习俗。

据《成都市志民俗方言志》记载,端午节时老成都人家家大门都要悬挂上陈艾、菖蒲,还要用晾干后的菖蒲或艾叶熬水洗澡,避免蚊虫叮咬和皮肤疮毒。

其次,成都还有制作香包的习俗。

《成都市志民俗方言志》还记载孩子们佩戴用棉布、丝线缝制的香包以避毒虫、瘟疫。

香包内装雄黄、苍术、丁香、细辛、白芷等中药。

此外,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喝雄黄酒,并在小孩子额头点几滴雄黄酒,寓意避邪驱毒。

此外,端午节期间还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成都地区的粽子口味独特,以藤椒鲜肉粽等为代表,别有一番风味。

在赛龙舟方面,成都各地区都有自己的龙舟队,会在端午节期间举行龙舟竞渡活动,十分热闹。

总之,成都的端午节习俗丰富多彩,既体现了成都地区的独特文化,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当地人。

四川春节的传统祝福与吉祥语

四川春节的传统祝福与吉祥语

四川春节的传统祝福与吉祥语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四川地区人民最为重视的节日。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通过祝福和吉祥语来迎接新年的到来,传递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祝福。

下面将为您介绍四川春节的传统祝福与吉祥语,让我们一同感受四川人民的热情和喜庆。

一、传统祝福1. 恭祝新年吉祥,万事如意。

这是四川春节最常见的祝福之一。

人们希望新的一年中,万事顺利、幸福安康。

2. 五福临门,平安幸福。

五福分别代表寿、禄、财、康、福,寓意着生活富足、安康吉祥。

3. 财源广进,步步高升。

这是四川人民常用的祝福语,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而来,事业蒸蒸日上。

4. 吉星高照,万事如意。

这是四川人最喜欢的祝福语之一,希望新的一年里,人们的生活顺遂、平安、幸福。

5. 大吉大利,年年有余。

这是四川人们经常用来祝福对方获得好运、财富的话语,寓意着每一年都能富裕过好日子。

二、吉祥语1. 年年有余这是四川春节常用的吉祥语之一,寓意着岁岁平安、年年有余。

2. 步步高升这是四川人民非常喜欢的吉祥语,寓意着事业蒸蒸日上、每一步都更加成功。

3. 平步青云这是四川人们常用的吉祥语之一,寓意着能够在职业生涯中逐渐得到提拔、升迁。

4. 发财致富这是四川人民最常用的吉祥语之一,寓意着希望在新的一年中能够取得财富的积累。

5. 团圆美满这是四川人们非常看重的吉祥语,寓意着希望家庭成员都能团结一心,幸福美满。

通过传统的祝福和吉祥语,四川人民向彼此表达对于美好未来的期许和祝福,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喜庆之情。

无论是祝福还是吉祥语,都蕴含着对于幸福、成功和平安的渴望,体现了四川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总结起来,四川春节的传统祝福与吉祥语充满了热情和喜庆,寓意着对于美好未来的期盼与祝福。

这些传统的祝福语和吉祥语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将喜庆和祝福融入到节日的氛围中,使人们更加期待和充满希望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让我们在四川春节的祝福与吉祥语中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传递温情与快乐,在家人的团聚和亲友的相聚中,共享节日的喜悦和温馨。

关于四川的传统节日

关于四川的传统节日

关于四川的传统节日成都灯会正月十五成都灯会是在元宵赏灯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

南宋诗人陆游在《丁酉上元》诗中描述成都灯会盛况是“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从1962年起成都恢复春节灯会,会期一个月。

灯会期间,公园内有民间曲艺、杂技、杂耍表演;有各种地方风味小吃;还有铸糖人的担子,卖风车的草把子,每届灯会游人都在百万人次以上。

成都花会每年一月成都花会始于唐、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花会的地址就在成都西门外的青羊宫,传说道教始祖李老君的生日是农历的二月十五日,故唐代以来,民间在此举办一年一度的庙会。

又因成都的二月正是天气晴和、春意宜人、百花盛开的季节,故又传二月十五日是百花的生日,因此,每年二月又在这里举办花会。

届时,成都附近的国营、集体花圃及广大花农,都将各自辛勤培育的名贵花卉、家栽盆花、盆景等运到青羊宫,搭棚撑帐,摆摊设点,进行展销。

新津龙舟会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南方人民的传统习俗之一。

成都虽在长江以北,但也是水乡之地,所以赛龙舟的历史也很久远。

直到本世纪60年代,成都的赛龙舟活动还在望江公园边的锦江河段进行。

但70年代以后,市区的河道已不适宜再举办龙舟竞渡。

因此成都新津县的南河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将龙舟盛会越办越红火。

龙舟会除龙舟竟渡等传统节目,还增加了龙舟造型表演,彩船夜游。

天彭牡丹会清明前后位于成都北部的彭州市,古称天彭,是四川的牡丹花培育基地。

历史上它曾与河南洛阳、山东曹州、安徽毫县一起并称为我国四大牡丹生产基地。

诗人陆游曾说:“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

说明彭州种植牡丹在唐宋时期已颇负盛名。

唐宋以来,当地人都有在牡丹花盛开时节聚会赏花的习俗,并把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日定为勘花节。

为发扬这一民俗传统,彭州市定于每年清明节前后举办一年一度的牡丹盛会。

牡丹会期间,除展销名贵牡丹花卉,游丹景山,还举办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土特产品展销等。

四川春节绣球挂饰增添喜庆氛围

四川春节绣球挂饰增添喜庆氛围

四川春节绣球挂饰增添喜庆氛围四川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有盛大喜庆氛围的节日之一。

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的门前或者室内悬挂一些装饰物来增添节日的氛围。

其中,绣球挂饰成为了一个备受欢迎和重要的装饰物,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喜庆和好运。

绣球挂饰是一种以绣球为主题的装饰物,在春节期间十分常见。

绣球是一种颇具中国传统特色的装饰球体,由细线或者彩绸编织而成,在球体表面还可以绣上各种吉祥的图案或者文字。

绣球挂饰一般由丝绸、羽毛、纸花等各式材料制成,造型各异、色彩绚丽。

它们通过不同的形状、颜色和材质,将节日的氛围和美感融入其中。

四川的春节习俗寓意着吉祥和幸福,因此绣球挂饰的选择也很有讲究。

红色作为中国传统的吉祥色彩,常常被大家选用。

在四川的春节装饰中,红色绣球挂饰是最常见且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选择。

此外,人们还喜欢用双喜、春联等装饰物点缀在绣球挂饰上,以增添节日的喜气和吉祥。

绣球挂饰不仅仅在家庭中广泛应用,也出现在商业场所和公共区域。

在四川的大街小巷,商铺和餐馆门前常常悬挂着一串串鲜艳的绣球。

这些色彩斑斓的绣球挂饰不仅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还为每一个经过的人增添了节日的氛围和快乐的心情。

绣球挂饰的悬挂和摆放也有一定的讲究。

在门前悬挂绣球挂饰,寓意着福禄吉祥,也可以带来好运气。

一些人还喜欢将绣球挂饰放在春联的两侧或者门口的灯笼上,以起到更好的装饰效果。

而在室内,绣球挂饰常常悬挂在客厅、餐厅或者卧室的合适位置,增添喜庆的气氛。

绣球挂饰不仅仅是装饰,它们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统的绣球挂饰制作工艺十分独特,需要手工细致的编织和绣绘。

它们也代表着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华和魅力,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

绣球挂饰的流行和普及,不仅是因为它们能够增添喜庆氛围,更是因为人们对于过年的期望和祝愿。

在喧闹的城市中,绣球挂饰给人们带来了一份宁静和温暖,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感受到节日的温馨和快乐。

综上所述,四川春节绣球挂饰在节日装饰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单元作文写四川的冬至

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单元作文写四川的冬至

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单元作文写四川的冬至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单元作文:四川的冬至】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四川的冬至节日。

冬至是一年中最阳短暗长的一天,也被称为"小年"。

在四川,冬至是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和美食。

第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吃饺子是四川冬至最普遍的习俗了。

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包上几百个小小的馅饼,有猪肉馅、蔬菜馅、甚至鱼馅的都有。

饺子代表着"聚会团圆"的含义,所以全家人在一起包、吃饺子非常有意义。

尤其是我最爱吃外婆包的猪肉馅饺子了,每次都吃不够!吃完了馅饼,就要喝一碗热腾腾的冬至汤了。

冬至汤是四川人在腊月二十三到二十五这几天煮的一种特殊汤水。

里面可以放糯米、红豆、花生、芝麻等各种食材,香喷喷的很好喝。

大人们说,喝冬至汤能祈求来年丰收、平安。

我最喜欢喝有红豆和花生的那种冬至汤,特别香甜可口。

吃过汤后,大人们就会发冬至糖了。

冬至糖也叫"年糖",是用麦芽糖、白糖和各种坚果做的一种年饼。

冬至糖有很多种类,比如草仔糖、桃仔糖、花生糖等等,每一种都好吃极了。

大人们会把冬至糖分给亲朋好友,也会给小朋友们发一些,寓意来年吃到更多的好东西。

我最爱吃外婆做的花生冬至糖,酥香可口,入口即化。

除了吃的,冬至那天我们还有几个有趣的习俗。

例如,我们会把红薯叶插在门框上,寓意家里来年"年年有余"。

还有晚上,全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听长辈们讲冬至的传说和来历。

冬至之夜,街上的灯笼也会特别多,到处都是欢乐祥和的氛围。

最后,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冬至那天四川特色的几道菜吧!冬菜是冬天最常见的蔬菜,所以我们会有一道名叫"冬菜扣肉"的家常菜。

冬菜清脆爽口,肉香浓郁,两者搭配起来味道鲜美极了。

还有一道很有名的菜叫"水盆节节高",里面有鸡腿、香肠、年糕等食材,据说能让人增高哦!而且一定不能忘了四川名菜"夫妻肺片",那肥而不腻的口感简直了。

四川成都文化传统节日

四川成都文化传统节日

四川成都文化传统节日
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在这座城市里,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成都庙会和成都草莓音乐节。

成都庙会是成都市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是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成都庙会都会在青羊宫举行。

这个传统庙会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

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传统民俗表演,品尝到各种地道的成都小吃,还可以购买到各种手工艺品和特色纪念品。

成都庙会不仅是一场盛大的民俗活动,更是一次对成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成都文化传统节日就是成都草莓音乐节。

这个音乐节每年都会在成都市郊的草莓园举行,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加。

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表演,品尝到新鲜的草莓和各种美食,还可以参与各种有趣的户外活动。

成都草莓音乐节不仅是一场音乐盛宴,更是一次对成都市郊农业文化和现代音乐文化的结合。

成都的传统节日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更让人们领略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这些传统节日的举办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让这座城市的文化传统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希望未来成都的传统节日能够继续举办,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和喜爱这座城市的文化传统。

四川春节风俗过年会川剧表演

四川春节风俗过年会川剧表演

四川春节风俗过年会川剧表演四川春节风俗与川剧表演在中国,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欢庆新年的时刻。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春节风俗,而四川的春节风俗以其独特的川剧表演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四川春节的传统风俗习惯以及川剧表演在这个重要时刻扮演的角色。

四川的春节有自己独特的习俗,为了迎接新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和庆祝活动。

在家庭中,家人们会整理房屋,彻底清扫,以除旧迎新。

大扫除的同时,他们也会装饰房屋,贴上红色的对联、窗花和春联,以表示幸福和吉祥。

此外,家人会在新的一年里开展合家欢。

盛大的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全家人聚在一起,分享美食和话语。

人们还会燃放烟花爆竹,以象征驱走邪恶的力量和迎接祥和的氛围。

除了家庭庆祝,四川春节期间还有一项备受关注的活动,那就是川剧表演。

川剧作为四川地区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民俗。

春节期间,戏曲表演被视为迎接新年的重要仪式。

各种川剧节目包括变脸、细腻的花脸和特色的唱腔将在戏曲院和社区内上演。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中最著名和独特的特点之一。

演员们通过迅速换脸来展示角色的不同情绪和性格。

他们使用丰富多彩的面具,迅速转换面部表情,让观众为之惊叹。

这种技巧需要演员们长期的训练和技巧的运用,以确保变脸的精准和流畅。

另一个精彩的川剧表演特点是花脸。

花脸是川剧表演中角色的妆容。

每个角色都有特定的颜色和花纹,以突显角色的性格和地位。

花脸的设计精美且独特,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通过细腻的化妆和角色的塑造,演员们能够更好地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故事。

此外,川剧的唱腔也吸引了许多观众的关注。

它采用了独特的声腔,既有高亢激越的音调,也有细腻悠扬的旋律。

唱腔以其独特的音调和辛辣的演唱方式,能够传达出戏曲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川剧表演在春节期间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表达的方式。

它不仅给观众带来欢乐,还能让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四川民俗文化范文

四川民俗文化范文

四川民俗文化范文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省份。

四川民俗文化独特而多样,包括了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间技艺等多个方面。

在接下来的1200字以上的篇幅里,我将为您介绍四川的民俗文化。

首先要介绍的是四川的传统节日。

四川人民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四川人民最喜欢的节日,它包括了除夕、初一到初十五等多个日子。

在除夕晚上,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比如贴对联、守岁、放鞭炮等。

初一的时候,人们会拜年、走亲访友,吃团圆饭,观看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

初二到初十五,人们会进行各种民俗活动,比如逛庙会、舞狮子、打牌、踩高跷等等。

春节期间,四川各地都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但都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希望。

除了春节,四川还有其他很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比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其中,清明节是传统的祭祖节日,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端午节则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展示他们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这些节日都是四川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节日,深受人们喜爱。

除了传统节日,四川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

四川的民间艺术包括了川剧、变脸、灯谜、川陕秧歌、毛锥灯等等。

其中,川剧是四川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戏曲,它的表演形式独特,并且有着独特的脸谱和唱腔。

变脸是四川著名的变脸艺术,表演者可以在短短几秒钟内迅速变换脸谱的颜色和表情,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川陕秧歌是四川和陕西地区的传统舞蹈,舞姿热情奔放,寓意着丰收和欢乐。

毛锥灯则是四川传统的灯笼艺术,灯笼上绘制了各种吉祥图案,如福字、鱼、蝴蝶等等。

这些民间艺术表演不仅丰富了四川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了四川旅游的一大特色。

另外,四川还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技艺。

四川蜀绣是世界上著名的刺绣技艺之一,以精细、缜密、丰富的刺绣图案而闻名。

四川节日风俗介绍作文400字

四川节日风俗介绍作文400字

四川节日风俗介绍作文400字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rich and diverse culture, and 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aspects of Chinese culture is the many festivals and traditions that are celebrated throughout the year.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文化的国家,其中最有趣的部分之一就是全年庆祝的众多节日和传统。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s in Sichuan province is the Spring Festival, also known as Chinese New Year. This festival is celebrated with great enthusiasm and is a time for families to come together and enjoy each other's company.在四川省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就是春节,也被称为中国新年。

这个节日被热情洋溢地庆祝,是家人聚在一起享受彼此陪伴的时间。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people in Sichuan observe a variety of customs and tradition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ustoms is the practice of pasting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on doors, which are believed to bring good luck and drive away evil spirits.在春节期间,四川人民遵循各种各样的风俗和传统。

四川蛴蟆节家乡的习俗作文

四川蛴蟆节家乡的习俗作文

四川蛴蟆节家乡的习俗作文在我的家乡四川,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节日,叫蛴蟆节。

这个节日啊,可不像春节、中秋节那样广为人知,但对于我们本地人来说,那可是一年中相当重要的日子。

蛴蟆节通常在农历正月十四这一天。

每到这个时候,整个乡村都弥漫着一种独特的热闹氛围。

要说起这蛴蟆节的由来,那可有着不少的说法。

有人说,是为了送走瘟神,祈求来年健康平安;也有人说,是为了纪念祖先,传承古老的文化。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节日都承载着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记得小时候,一进入正月,我就开始盼着蛴蟆节的到来。

到了正月十四这天,全家老小都会早早地起床,开始为晚上的活动做准备。

大人们忙着准备制作蛴蟆灯的材料,我们小孩子则在一旁兴奋地跑来跑去,时不时地搭把手,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制作蛴蟆灯可是个技术活。

大人们会先用竹子或者高粱杆扎成一个圆滚滚的框架,然后再用白纸或者彩纸把框架糊起来,做成一个像灯笼一样的形状。

这纸啊,可不能随便糊,得糊得严实,不能有缝隙,要不然里面的蜡烛一烧,风一吹,纸就破了。

接下来,就是在蛴蟆灯的底部插上一根小木棍,方便我们拿在手里。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在蛴蟆灯的正面,用彩笔或者颜料画上大大的眼睛、鼻子和嘴巴,让它看起来就像一只活灵活现的蛴蟆。

我还记得有一年,我非要自己动手画蛴蟆灯的脸。

结果画得歪歪扭扭的,眼睛一大一小,嘴巴还画到了鼻子上面。

全家人看到我的“杰作”,都笑得前仰后合。

我当时还不服气,觉得自己画得挺好的。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自己还真是天真可爱。

等到夜幕降临,家家户户就会点上蜡烛,一家人拿着蛴蟆灯,浩浩荡荡地向村外走去。

一路上,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灯光,远远望去,就像一条长长的火龙在蜿蜒前行。

大家一边走,一边唱着那首古老的歌谣:“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歌声此起彼伏,在寂静的乡村夜晚显得格外响亮。

到了河边,那场面更是壮观。

人们把手中的蛴蟆灯小心翼翼地放在河边,然后点燃,看着它们顺着河水漂流而下,带着我们的祝福和希望渐渐远去。

四川的传统节日风俗作文

四川的传统节日风俗作文

四川风俗作文600字篇1新年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成都的城乡。

这天是成都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

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新年来临。

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

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

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

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

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

这是成都“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

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

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

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

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

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

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

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四川风俗作文600字篇2我记忆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过新年了。

按照四川的风俗习惯,过新年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准备了。

腊月里人们要挂长长的香肠,鲜鲜的腊肉,真诱人呀!除夕夜的前几天,咱们都要和父亲母亲去超市购物,那超市里别提有多热闹啦!年货等商品看得人眼花缭乱,到处张灯结彩,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四川有什么特殊节日篇一:老成都传统节日习俗成都的传统节日习俗成都春节习俗成都年是伴着童谣唱来的“小子小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淅淅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面粉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街上扭。

童谣中的种种为过年做的准备,加上春节到来后持续到十五的游乐、庆祝:新年撞钟、烧子时香、大庙会、游喜神方、人日游草堂、耍狮子、舞龙灯、元宵观灯,再加上爱玩的成都人“过厚脸皮年”的正月十六游百病,这才构成了一个欢欢喜喜、圆圆满满的成都年。

团圆,人情味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因为重亲情,重家庭,为了团团圆圆过大年,成都人早早地就开始了准备,比童谣里唱的“腊八”还要早。

过去的成都,每年立冬后,家家户户杀年猪、腌香肠、腊肉,不单农村到处肥猪悲声嘶叫,城里也常见到又白又胖的大肥猪被开膛破肚的情形。

成都学人郑光路的《成都旧事》中记载,过去的杀猪匠鬼板眼多,他两手紧按猪头,一副不能脱身之状,看热闹的小娃娃往往会把杀猪刀递给他,这时他会低声嘀咕:“猪大爷,不是我要杀你哈,是递刀的叫老子杀嘛”。

年猪杀好后,人们在烧柴灶的灶门上方,将鲜肉串绳从梁柱上悬垂下来,利用每次生火煮饭时伸出灶门的火舌和柴烟逐日熏制,直至色泽金黄,闻之甚香,火舌舔肉吱吱作响,令人馋涎欲滴。

贴春联也是成都人准备过年的一个重要环节。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进入腊月中旬,各家各户又开始推碾汤元粉,为大年初一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征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的红糖汤圆做准备。

团圆,正是人们做这么多准备所祈求的,正如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团年饭。

年有四个主题:团圆、吉祥、富裕、欢乐。

排第一位的就是团圆,在情感上,始终过着群体生活的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是人间的亲情与和谐,人情味,也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

幸福,花样百出的玩耍就在成都年吃过团年饭,成都人喜欢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到大慈寺撞新年钟、上子时香。

除夕夜,大慈寺僧人集聚大雄宝殿,举行盛大的新春祈福法会,子夜十二点整,随着数万市民倒计数的喊声,由大慈寺方丈大恩大法师亲自启响108响新年祈福钟。

传说新旧交替时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时间,洪钟大鸣撞响108下,意味着神秘的老阳之气从地气蕴郁的充盈之处唤醒,震彻弥漫整个城市。

与撞新年钟同时的,是上子时香,人们习惯于争相抢在新年的第一个时辰到庙里上第一炷香,以得到神的第一个眷顾。

大年初一,成都人开始“走人户”了,亲朋好友互相串门,人们互相设宴款待,好像要把一年的宴席都在这十几天吃完。

更多的花样在游玩上,初一开始,人们扶老携幼穿新衣走“游喜神方”,这是老成都人的一种民俗,已有近两百年历史。

在传统文化中,财神与喜神是连在一起的,所谓“喜神”,是指带给人们吉利、欢喜、智慧的神祗,“喜神方”,就是喜神所在之处。

人们游喜神方最喜欢去的是武侯祠,而武侯祠也是逛大庙会最热闹的地方。

庙会既是宗教仪式,又是集市,中国自古是农耕社会,民众平时很少往来,庙会自然也成了人们交流和物资交易的好机会,所以又称为“庙市”,这样的传统延续至今。

更关键的,大庙会是一个娱乐项目的嘉年华,变脸、吐火、滚灯、手影戏、木偶戏等川剧绝活,皮影、泥塑、糖人、糖画、剪纸各式民间绝活都能在庙会上看到,滚铁环,抽陀螺,坐鸡公车,拉提簧、响簧,这些土得掉渣儿的玩艺儿玩得小孩疯跑……往往几台戏同时演出,曲艺演唱、杂技魔术、跑马上刀山、拉洋片、耍猴玩蛇,应有尽有;商贾云集,三教九流纷至,百种小吃、赏百般武艺、玩百项游戏,民族、民俗、传统、现代、乡村、城市诸种文化形式复合于一体。

初七这天是人日,成都的人日有独特的风俗———要到草堂去和杜甫一起过;到了初八初九夜里,各寺庙、会馆、街坊点起“天灯”;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闹热。

十五过后,照理说年已过完,成都人却还有一个花样:正月十六“游百病”,登上城墙漫游,据说可使一年不生疾病。

他们把这一天叫做“过厚脸皮年”。

四川大部分地区过年,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要一起吃年饭,是做一大桌年饭,特别丰盛,但不吃水饺。

正月初一早上吃汤团。

腊肉、香肠等品类繁多、数量也多的腌腊品,一般是腊月27、28就煮好了的,要吃到过完年。

要放鞭炮,月朔至初三白天“走人户”(串门),一般是看望年长、辈份高的亲戚,要带上鸡、蛋、面粉做的细条状食品、酒、叶子烟(烟叶)等如许的礼物。

媳妇、姑爷回娘家,在农村比较远的还要住几天。

白天场(寺庙附近的集市)、茶馆很是热闹,有很多川剧、评书等演出,晚上(城市中)逛灯会。

四川客家春节习俗客家人的不断迁徙,使他们对故土更为留恋。

对家乡山水、习俗的怀念使他们紧紧地团结起来,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困苦,传统习俗成为联系客家人的坚强纽带。

在川籍客家人中,二、三百年来仍保持了客家的传统风俗习惯。

客家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

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

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客家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

此外,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和上川龙之分。

其中,尤以上川龙最有特色。

上川龙是清初江西刘氏移民带到川西的,由刘氏族人年年扎龙,年年舞龙,用于拜年冲喜,祈求风调雨顺。

上川龙巨大雄伟,由三五十人操作舞动,龙头重达三五十斤,耍龙技巧性强、路数多。

成都人元旦不吃饭,因为“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

刘阁等地于正月初七“人日”还要“过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团年饭。

成都人则于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

长寿县元旦于门外燃九支腊烛,称为“九品烛”,以敬天地。

蜀中春节习俗四川人过年爱观“灯”蜀中大地一片灯火盛景。

这边厢,以“异国风情”为主题的自贡灯会才发散出阵阵“洋味”;那边厢,传统的成都灯会第三十五次变幻着迷人的流光。

而在川中的简阳、川北的江油、川南的宜宾等地,三台风格迥异的新春灯会也次第亮灯。

羊年新春的蜀中大地,一片灯火盛景。

灯会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每逢过年过节时很多地方都有挂灯笼、办灯会的传统。

而对爱热闹、尚祥和的四川人来说,过年不可无“灯”,灯会成了川人过年不可少的“年货”。

因此之故,四川灯会历史悠久,水平高,被誉为“天下第一灯”、“中国灯会之首”。

尤其是成都灯会和自贡灯会,气势之磅礴、构思之奇巧、工艺之精湛、地方风情之浓郁,成了中国地方灯会之翘楚。

新春前夕,已有近千年历史的自贡灯会,“变脸”唱“洋戏”,以“异国风情”为主题,在蜀中最先亮起了花灯。

灯会上,希腊、罗马、埃及三大文明古国的经典故事片段和名胜,如特洛伊之战、埃及金字塔、天鹅湖等,通过中国传统彩灯艺术的形式,得到了精彩和形象的“阐释”。

灯会设置的罗宾汉、蜘蛛侠、史努比等三十个外国卡通人物、动物的搞笑项目,让人们频展笑颜。

除了浓浓的“洋味”,自贡灯会还首次引入北方的冰灯,将北方冰灯和南方彩灯在同一时空进行组合,引来无数看新鲜的人们。

在省会成都,今年新春灯会已是第三十五届。

于正月初一晚上正式开灯,璀璨绽放,流光溢彩,照耀着蓉城不眠的新春夜晚。

文化公园内,水面、山体、建筑、树木全都披上了漂亮的灯饰,观灯者如鲫;园外,去年才修葺一新的琴台故径,在夜晚演绎着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的爱情佳话,一样是灯火辉煌,人流如织。

“华灯入望众星高”。

在湖波荡漾、山色旖旎的简阳三岔湖首次举办的“水上灯会”,桨声伴灯别样美。

羊年正月初一,在连接了三岔湖的六个岛屿、三个半岛,水陆面积达两平方公里的水面上,灯会正式亮相。

其观灯路线长达六公里,视野之开阔为今年四川灯会之冠,另有两百多艘各类旅游船灯随时待命。

灯会上,目前国内独立灯组最高的《空中玫瑰》(八十米)让人仰首而视,叹为观止。

在诗仙李白故里的江油市太白公园,江油电力之光大型灯会正在上演。

该灯会由一百五十多名自贡扎灯师设计制作,规模和数量创江油历年灯会之最。

在川南宜宾的蜀南竹海,这个全国唯一一处以竹林景观为主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今年春节首次举办了大型灯会招徕游客。

蜀南竹海灯会突出竹海特色,几乎所有的花灯都是用竹子制成,别具一格,其中“竹编东方龙”、“摇竹娘”等大型灯组更是一绝。

万顷竹海在灯火的映衬下,别有一番韵味。

成都的元宵节习俗上元(元宵),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

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全国各地元宵节习俗不尽相同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元宵佳节虽然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但是在全国各地老百姓欢度元宵的习俗也不尽相同。

在我们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

”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馀皆为求子的习俗。

重庆开县有「对骂」的习俗。

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那其他地区又是怎样过元宵的呢?篇二:四川省节日活动1四川省节庆活动附录:都江堰市龙池冰雪节12月01日--03月30日龙池冰雪节始于1995年来,是都江堰市的重要大型旅游活动之一。

龙池冰雪节从每年的十二月开始,到次年三月结束,历时三个月,其间跨越了圣诞节、元旦、春节、元宵和"三八"妇女节,为久居南国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冬季休闲度假、赏雪、滑雪的绝好去处。

龙池冰雪节期间开展的冰雪项目主要有:冰雕、雪雕、越野滑雪、自由滑雪、高坡雪橇、滑雪、马拉雪橇、冰雪摄影等,同时有组织地进行打雪仗、堆雪人、雪地拔河、雪地赛跑、冰球射门等游客能广泛参与的冰雪运动。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04月04日--05日每年清明时节,都江堰市便迎来了从公元978年开始的一年一度的清明放水节大型旅游活动,以纪念率众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成都平原的李冰父子。

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距今已有2260年历史了,它灌溉了川西平原这片肥沃的土地,养育了千千万万川西人,真的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饮水不忘挖井人,为了纪念李冰父子的千秋功德,而以放水节的形式纪念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