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与存在问题研究(1)

合集下载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国家,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60%左右,城市化进程表明了中国现代化的实质内容,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城市发展不平衡随着中国城市发展的加速和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也导致了一些人口的流失。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中小城市的发展支持,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尽力弥补这些城市之间的差距。

二、土地资源紧张土地资源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发展需要大量土地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纷纷被开发和利用,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建立土地资源的保护制度,加大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需要增加先进技术的使用,从而保护土地资源。

三、城市交通瓶颈城市交通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城市化进程加速使得城市交通问题愈发突出。

城市人口增多,各种交通工具增加,同时道路条件未能跟上,交通问题更加严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减少城市交通问题的发生,通过协调规划,合理规划交通设施,利用现代化交通技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四、环境污染问题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也加深了城市环境污染的愁人之处。

城市发展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废气、废水、垃圾等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增加环保技术装备,建立环保财政扶持体系,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普及率,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环保事业中,从而建设一个更加宜居的城市。

五、城市居民素质问题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人口也随之增多,如何提升城市居民的素质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良好的城市社会文明和公共道德素质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它关系到城市的稳定和和谐。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现状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复杂过程。

改革开放近30年来。

中国城市化发展极为迅速,城镇人口比重已由1978年的18.6%提升到2005年的43.3%,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50%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但是,我国城市化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据世界发展报告统计资料,2000年,全世界城市化水平已达47%,中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一般都在50%以上,高收入国家为79%。

我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水平相差甚远。

二、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1,全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差距过大我国城市分布相对集中在东部地带,东中西三大地带呈现明显的梯度差异,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从城市数量看,2000年全国667个城市中,东、中、西部分别为300个、247个和120个,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4.98%、37.03%和17.99%。

与此同时,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比中、西部地区明显要快。

尤其是在沿海地区的珠三角、宁沪杭、京津唐等大城市群区域,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集聚了中国大量的财富、劳动力与高新技术,使沿海许多城市经济繁荣,市场活跃,生活水平提高,环境逐步改善,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中部地区正处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西部地区仍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2、生态环境恶化,资源问题严重城市中聚集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及人口,但由于工业的粗放型发展和人口的高度聚集,污染物的排放量激增,造成了大气污染、垃圾满城、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噪音不绝和光磁污染等各种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城市的生态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从水资源来看,随着城市大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大量增加,加之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了江河表面水的丰盈,超量和无度的开采又造成地下水的枯竭。

同时。

禁而不止的工业污染和污水的超标排放,致使江河湖泊和水源地以及地下水水质遭受严重污染,使得我国66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面临水资源问题,200多个城市水资源严重不足,有的城市被迫限量供水。

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与问题分析

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与问题分析

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与问题分析中国是世界上城市化进程发展最迅猛的国家之一,城市化已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一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口流动、城乡经济差距的缩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成果。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与问题进行分析,希冀了解其中的原因及其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但是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发展的速度才显著加快。

国家政策鼓励人口流动,通过农村改革、城市扩张、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迅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这背后的推动力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互促进效应,城市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然而,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城市化进程不平衡,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相对于内陆地区和中小城市更快地发展,这导致了地理和经济的不平衡。

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差距逐渐扩大。

其次,城市膨胀带来的环境压力也是一个严峻问题。

大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空气和水污染,土地资源短缺,垃圾处理问题等。

这些环境问题对人民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第三,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

包括农民工的社会福利和权益问题,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以及治安问题等。

造成城市化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是资源的不平衡分配。

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一些地区的发展优势较大,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投入,而其他地区则相对滞后。

另一方面是政府政策的指导和执行不力。

城市化进程需要统一规划和有效的政策执行,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过度追求GDP增长和城市规模扩张,而忽视了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维护。

此外,城市化过程中缺乏长远规划和科学引导,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得不到充分保证。

面对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充分利用土地和资源。

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

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

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城市化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城市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主要探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一、城市化进程的不平衡性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出现了明显的地域不平衡性。

一些大城市的发展迅猛,而一些中小城市则相对滞后。

在大城市,人口密集、工业企业众多,经济发展快速,而在中小城市,人口稀少,职业选择难度大,导致了经济发展所需用地成本高,员工薪资水平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让中小城市得到合理的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不同的发展政策,调整地域经济发展的布局。

同时,鼓励企业和资源投资在中小城市,增加当地的经济活力。

二、对城市资源、环境的压力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人口及产业进入城市,增加了城市资源的需求和对环境的压力。

尤其是城市交通、水资源、污染物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连续推进城市化,我们必须寻找不同的适应办法。

首先,政府应该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加强城市环境监管,进行环保意识的普及教育,建设合理的城市绿化系统,解决垃圾分类处理。

其次,革新城市交通体系,推进城市交通的智能化,推广公共交通,引导市民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三、农村人口流失问题城市化进程推动了许多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造成城市人口过度膨胀,而农村地区此时有可能造成匮乏和人离场的现象,不具备维持稳定运转的能力,民生保障不足。

虽然城市有着高福利、高薪酬和各种高档设施,但在城市里面也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压力、隔阂和矛盾。

为了缓解农村人口的流失问题,政府部门可以在农村地区建立学校、医院和公共设施等,以增加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的福利。

同时,着力壮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农村,增加农业发展机会,促进城市与农村地区的融合。

四、城市建设标准和围墙现象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带来了一些习惯、标准和政策固有的问题。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平台下,有些城市建设标准偏低、环境卫生差、部分城市的围墙现象越来越严重,整个城市形象受到了严重的侵犯。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们涌入城市,城市化进程亦在不断发展。

然而,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今天我们将探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问题和对策。

一、城市化带来的问题1.城市环境污染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工业生产和交通出行对空气、水源等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污染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2.人口问题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下水道、垃圾管理等基础设施跟不上发展,城市拥挤程度加剧,影响了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3.城乡差距拉大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交流,但也加剧了城乡差距,农村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落后,使得农民难以享受到城市的优越条件。

4.房价问题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居民对房地产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房价不断攀升,使得普通居民难以在城市内购买房屋。

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问题的对策1.把生态与城市化结合起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环保,控制污染和碳排放,推进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建立绿色低碳的城市管理模式。

2.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覆盖面和质量,完善城市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保证城市运转的顺畅。

3.加强社区建设注重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改变单纯的规划、建设形式。

激发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达到共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4.处理好城乡关系建立健全的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两个交易平台机制:一个是农民工的流动与就业机制,另一个是两地货物的交流与配送机制。

5.处理好房地产问题完善房地产市场正常秩序,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提高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速度,发展租赁市场,使普通居民能够在城市里安居乐业。

总之,针对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解决。

政府需要制定更好的政策,推进城市发展;市民需要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共建和谐社会。

只有这样,城市化进程才能真正成为美好生活的体现,让城市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

中国城市化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中国城市化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中国城市化的现状与问题研究【中国城市化的现状与问题研究】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环节,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城市化发展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对中国城市化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探讨。

【现状分析】中国的城市化率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阶段,2019年城市化率达到了60.6%。

然而,国内城市化进程并不平衡,比如东部地区的城市化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这导致一些资源和土地集中在少数城市,其他城市则相对落后。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城市化的人口规模越来越大,导致城市负担越来越重;城市化过程中的产业转移以及对农村及其人口的影响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问题分析】一、人口增长与城市承载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城市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城市承载能力受到挑战。

例如,首都北京在近年来的城市扩张中,面临着难以承受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城市面积的增加,还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跟进速度和规模不足。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城市管理面临的问题越来越严峻。

二、城市化过程中的资源分配问题城市化过程中,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成为了一大难题,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为了追求增长,许多城市常常利用没有管理的土地和资源,甚至是少数群体的公共福利,损害了城市的公共利益,严重影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化与农村人口转移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已成为趋势。

然而,农村人口转移给城市带来的问题仍然需要考虑。

例如,穆迪公司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将导致土地和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此外,农村人口转移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来保护农村经济和农村居民的利益,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的影响。

【未来展望】解决城市化中的问题并非易事,未来需要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与存在问题研究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与存在问题研究
①本 节内容数据来源 :新 中国 5 《 5年统计 资料汇编》 相关各年《 、 中国统计年鉴》 《 、中国城 市统计 年鉴》 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 。 、
4 8
井卷 1
农 村开放的政策 , 积极 吸收农 民进入城市和工厂 矿 区就业 , 而 出现 了一批 新 的工矿城市 , 从 推动 了我 国的城镇化进程 。 9 7 到15 年末 , 国城市发展到 16 我 7

中国城 市 化 发 展 现状 及 特 征
中 国城市化 进程 经历 了 以下几个 阶段④ : ( ) 市化起 步 阶段 ( 9 9 1 5 年 ) 1城 1 4 年一 9 7 。
建 国以来 , 经过 几十 年 的发展 , 国的城 市社 我 会经 济建设 发 生 了翻天覆 地 的变化 ,呈 现 出城市
城市 工业 发展项 目的确立 以及 当时 推行 的城市 对
基金 项 目 : 家社 会 科 学基 金 重 大 项 目“ 国 区域 协 调 发 展 的 目标 选 择 、 实现 路 径 与 动 态评 价 研 究 ” 项 目编 号 : (
O &ZD0 1 。 7 1 )
作者简介 : 陈秀山(94 )男, 京人 , 国经 济地 理 研 究会 会 长 , 国 区域 科 学学 会 常 务理 事 兼 区域 经 济 学教 学 1 一, 北 5 全 中 专 业委 员会 主任 , 教授 , 经济 学博 士 , 士生导师 , 博 主要从 事区域经济理论及 其应 用、 区域 经济发展与规 划等研 究。
发 展 不协 调 , 民 的 利益 没有 得 到 根 本 保 障 , 地 城 市化 大于 人 口城 市化 等 问题 。最 后提 出中 国 未 来城 市 化 发 农 土
展 的政 策选 择 。 关 键 词 :城 市 化 ; 业化 ; 元 结 构 ; 府 主 导 工 二 政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这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本文将从城市化的定义、背景、特征和挑战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化的定义与背景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转移,并在城市中定居下来的过程。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始于改革开放,这一关键时期使许多人从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转向城市的现代生活方式。

这个过程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促使了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征1. 快速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特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2%增加到2019年的60.6%。

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显示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

2. 重大规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人口国家。

因此,中国的城市化规模非常庞大,涉及到数以亿计的人口。

3. 区域差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而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

这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有关。

三、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挑战尽管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许多挑战。

1. 人口问题: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许多城市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压力。

城市人口的增加给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等方面带来了巨大挑战。

2. 城市规划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的规划不完善也是一个挑战。

一些城市规划过度依赖于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而忽视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社会公平等因素。

3. 社会问题: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社会不平等、贫富差距扩大、失业问题等。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四、促进城市发展的措施为了有效促进城市发展,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量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公园和水电等,以提高城市的交通、环境和生活质量。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与存在问题研究(1)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与存在问题研究(1)

收稿日期:2009-11-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选择、实现路径与动态评价研究”(项目编号:07&ZD011)。

作者简介:陈秀山(1954-),男,北京人,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区域经济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理论及其应用、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等研究。

“城市化”,我国的通常提法是“城镇化”,与国际通用的城市化同义。

所谓城市化主要是指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和生产、生活方式集约程度的提高(包括了乡村向城市方向提高和城乡两方面自身品质的提高)。

[1](P6)建国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社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城市化也伴随着取得了很大进步,城市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且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中国自有的特色。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也暴露出许多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受到学界的重视,研究其表现和成因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措施,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及特征建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城市社会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发展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城市群发展迅速等特征。

(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建国后,我国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城市个数由建国前的132个增加到2008年的655个,城市化水平由1949年的7.3%提高到2008年的45.68%,见图1。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79-2008各年图1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率中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1)城市化起步阶段(1949年-1957年)。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仅有城市132个,城市市区人口3949万人,城市市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7.3%。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主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正确制定和顺利实现,多项重大城市工业发展项目的确立以及当时推行的城市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与存在问题研究陈秀山,王洋(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72)摘要:建国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阐述我国城镇化基本特征和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阐述我国城镇化基本特征和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城镇化基本特征和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1、我国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我国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成为城镇居民,或者原有城镇居民改变职业,成为非农业居民的过程。

我国城镇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规模巨大。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城镇化规模巨大。

我国的城镇人口规模已经超过7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50%。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镇化体系之一。

(2)速度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规模迅速增长。

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城镇化进程更是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从1987年至1996年,城镇化率从26.4﹪上升到了30.6﹪。

(3)不平衡性。

我国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差异很大。

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

这与我国工业化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一致的。

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存在差距。

(4)产业劳动力构成比例变化快。

在城镇化过程中,从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力逐渐减少,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逐渐增多,我国就业结构不断改善,城镇化能够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

2、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随着城镇化的快速进程,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建设严重滞后。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市建设严重滞后,城市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卫生、交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投资显著不足,城市公用事业设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显现,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2)城市经济结构单一。

我国城市经济结构大多以重工业为主,城市经济产业结构偏重,缺乏多元化发展。

这种单一产业结构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3)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高。

虽然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但是在城市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生活条件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城市基本设施和文化生活配套不够,城市社会日益紧张。

(4)农村人口进城社会适应不足。

由于农村人口进城社会适应不足,城市的治安、文化、教育等方面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正在日益加速。

但在城市化的背后,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人口、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探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人口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增长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给城市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城市化也吸引着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资源供给不足、社会和谐难以维持。

对策:人口规划为了解决人口问题,政府应该制定完善的人口规划,逐步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

这包括从教育、医疗等方面引导人口向三四线城市等中小城市转移,限制大城市的人口数量增长,并且通过建设城市群等手段,分散和减缓城市人口的膨胀。

环境问题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城市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建设城市所产生的工业废气、垃圾、废水等都会导致环境污染,进而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对策:生态城市建设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政府应该推进生态城市建设,通过节能减排、建立废弃物资源化和生态系统修复等手段,优化城市生态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同时也需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打击生产企业的非法排污行为。

社会问题城市化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城市的人口流动性较强,使得人际交往的距离加大,社会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

城市化还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危机。

大城市的人口聚集也导致了治安问题的存在。

对策:社会和谐建设政府应该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社会和谐建设,鼓励社会团体、社会企业等积极参与,加强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增加社会各阶层的互动与联络,增进人民之间的感情与信任。

同时也应该制定和完善社会福利政策,保障民生,减轻社会贫富差距。

经济问题城市化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经济问题。

首先是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昂成本,使得城市房价居高不下。

社会发展:解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与问题

社会发展:解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与问题

社会发展:解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与问题
引言
中国城市化进程是近几十年来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转型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进行解析,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1. 城市化在中国的历史演变
•古代时期的城市形态和功能
•近代以来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政策与实践
2. 当前中国城市化的现状
•城市人口比例和规模快速增长
•城镇发展不均衡现象明显
•农民工问题和户籍制度困扰
二、中国城市化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1. 经济效应
•城市作为经济增长引擎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创新能力提升
2. 社会问题
•资源环境压力与生态破坏
•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社会不平等与城乡差距拉大
•城市化与文化传统冲突
3. 政策挑战
•城市规划和城市管治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平衡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
三、应对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策略与建议
1. 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对标国际经验,优化城市规划和管理
•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2. 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覆盖范围
•解决户籍制度造成的不平等问题
3. 加强政策协同和整合
•增强政策的整体性,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避免资源过度集中
结论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适当的政策调整和务实措施,可以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并促进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更加公平和高质量的城市化。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一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流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城市化进程的现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60%,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比如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

然而,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城市资源的紧张和环境的恶化。

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住房供应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其次,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农民工问题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等也日益突出。

此外,城市化进程还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逐渐增多。

二、城市发展的挑战城市发展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中国的城市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存在问题。

一些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扩张过快,导致城市空间的浪费和城市功能的不完善。

其次,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一些城市建设质量不高,城市管理不善,城市环境和市容市貌等方面存在问题。

此外,城市发展还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挑战。

三、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推动城市功能的优化和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

其次,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和城市管理水平。

此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同时,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中国城市化进程现状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进程现状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进程现状与对策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展迅速,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膨胀。

然而,城市化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中国城市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城市化进程的现状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

1.人口迁移速度加快随着经济发展的推进,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流动。

大量农民工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工作,为城市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2.城市规模膨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小城镇逐渐发展成为中等或大型城市,城市规模迅速膨胀。

特别是一些发达的沿海城市,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城市群,如珠三角、长三角。

3.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城市化速度快,但同时也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

一些城市的交通拥堵严重,水电供应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二、城市化进程面临的问题中国城市化进程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1.产业结构问题城市化过程中,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一些地方重工业发展过快,环境污染严重,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2.城市空间布局问题中国城市化过程呈现出“点”和“线”并重的特点。

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繁荣发展,但一些中小城市仍然面临发展困难,城乡差距拉大。

3.社会保障问题城市化进程加大了社会保障的压力。

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面临着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困难。

城市社保体系仍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

三、城市化进程的对策为了应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推进产业升级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2.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要加强中小城市的发展,推动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通过发展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提高中小城市的吸引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教育和医疗保障水平。

城市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一)

城市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一)

城市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一)摘要: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产生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有力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正确认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正视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立足现实寻找可行的对策,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

关键词:城市化;就业;资源利用;政府职能一、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1.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城镇人口不断增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呈现先慢后快的特征。

1949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仅为10.6%,1978年增长到17.92%,近30年只提高7.3%,发展速度很慢。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增长到2000的36.09%,22年增加了18.17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由2000年的36.09%增长到2004年的41.8%,2005年达到43%,年均增长1.4%。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数量由1978的17245万人增长到2005年底的56212万人,城市总数由193个增加到668个。

2.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大。

城市化水平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我国东部地区的城市数量、城市化水平及增长速度均高于中西部地区。

截至2001年,全国城市总数为662个,其中,东部地区293个,占44.26%,中部地区247个,占37.31%,西部地区122个,占18.43%。

从省际之间看,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上海市,达到88.3%,北京、天津的城镇化水平超过70%,最低的西藏仅为18.9%。

地区间城镇化发展速度也不同,1990—2000年十年间,上海、江苏、福建的增长幅度都超过了20个百分点,浙江、广东、海南、重庆的增长幅度在15~20个百分点之间。

而中西部地区的增长不足10%。

3.城镇化水平低。

我国的户籍制度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低。

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和速度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主要特点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

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得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得以加速。

同时,中国的农村人口持续增长,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迫切需要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

这些因素促使城市化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二、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1. 高速度:中国的城市化速度之快在世界范围内是前所未有的。

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镇化率迅速提高。

2. 规模巨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化所涉及的规模庞大。

大中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加快,新兴的城市也不断涌现。

3. 区域差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同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相对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人口转移和城市发展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4. 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转型。

传统农业和重工业的比重逐渐减少,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三、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城市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城市化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其次,城市化带动了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加,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动力。

再次,城市化加快了城市综合配套能力的提升,促进了科技创新和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城市化对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城市化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

其次,城市化使得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水平大幅提升,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如户籍制度的不公平、城市贫困等需要得到解决。

五、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给中国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我国城市化进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

我国城市化进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

我国城市化进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作者:————————————————————————————————日期:我国城市化进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姓名:黄子钊学号:L01314005专业:13级行政管理我国城市化进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城镇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 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之一。

城镇化不仅有利于解决好“三农”问题,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快速推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当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如下:改革规划管理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形成促进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环境等。

关键词:城市化,问题,对策分析城镇化主要是指伴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和分工细化而产生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化及城市经济和社会水平也在持续上升。

然而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1、城镇化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城镇发展体系逐渐走向成熟。

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发展为代表的、城市区域空间为主体发展的新格局日益显现, 一些区域具有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 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城市化水平, 形成了城市发展相对集中的城市群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比中、西部地区明显要快。

尤其是在沿海地区的珠三角、宁沪杭、京津唐等大城市群区域。

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集聚了中国大量的财富、劳动力与高新技术,使沿海许多城市经济繁荣,市场活跃,生活水平提高,环境逐步改善。

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中部地区正处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

西部地区仍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中国城市化进程[精选]

中国城市化进程[精选]

农业对城镇化 市场贡献(农民需求:生产投入与生活消费品)
的贡献
要素贡献(农业资源的向外转移)
外汇贡献(农产品换取进口设备所需外汇) 赋税方式(农民赋税)
农业对城镇 化 提供剩余 的方式
价格方式(不利的贸易条件—工农产品剪刀差) 储蓄方式(存款;政府、企业债券的认购)
财产剥夺方式(凭借政治力量)
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
农业的 内部推力
剩余劳动力的增长(土地的有效承载能力) 城乡差距的拉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对农业投入的减少
非农产业的 外部拉力
城乡差距的拉大(劳动力流向非农产业和城镇) 较好的职业工作条件、文化生活条件、社会环境
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
3 、动力机制之三:农业剩余贡献 产品贡献(生存的基本需要;工业的原材料)
4、大城市过度集聚,小城镇发展无序 大市过度集聚—城市病(集聚效应、扩散效应) 小城镇缺乏合理的规划—无序自发状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
力的主要途径)
三、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
1 、动力机制之一: 农村工业化推进 (乡镇企业)
乡镇 企业 的 发展
打破“农村搞农业、城市搞工业”的观念 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 加速了资本、技术、信息等经济要素集中
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措施 城市化水平最终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为什么城市
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我国经济发展 已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预计未来15年中国将进入加速城市 化阶段。利用灰色模型预测,到2010年可达到42%—4 5%。考虑到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较为复杂,因此,对 我国城市化水平发展前景的预测只能给出粗略的估计。
提高大城市的内涵质量,健全经济功能,强化管理水平,解决 问题(集聚过度、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流动人口);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城市化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

一、住房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逐渐增加,房价也随之上涨,普通工薪阶层买不起房子已成为现实。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增加低价房和租赁型住房等等。

同时,对于在城市中拥有多套房产或出租乱收费的人进行限制和管理。

二、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基础设施的供应滞后,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难以跟上城市化的步伐。

面对这一问题,政府应优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更多的道路、桥梁和公共设施,全力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三、移民和就业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很多人持续地从农村流入城市,但他们却面临着种种问题。

由于文化差异、教育和技能缺乏等多种原因,这些流动人口在城市中融入难度大,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因此,政府应积极采取对策,鼓励和支持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的工作队伍,为流动人口提供教育和培训项目,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并逐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四、资源和环境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各地资源调配矛盾日益突出。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环境,保护公共资源,防止恶性竞争并保持生态平衡。

五、城市规划和建设问题城市化前所未有地占有农田和自然环境,需要合理的规划和建设。

政府应当颁布、实施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城市化进程变得平稳和有序,达到利国利民的目的。

总之,城市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但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才能够保证城市化的可持续性。

政府和民众应共同努力,共同实现城市化的发展,同时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和宜居。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第一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我国走向经济大国的必经之路,不仅加大了城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农村地域发展,平衡了城乡发展的节奏,拉动了国内消费,也带动了城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但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例如城市人口拥挤、交通问题、住房紧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公共安全管理问题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健康化、有序化、科学化。

关键词:城市化问题对策一、城市化概述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都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社会才能有更大的创新和进步。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可谓“追梦改革万里春,农民潮涌作工人。

荒滩野岭高楼起,立体网联城市群。

”但是,正在进行中的城市化也给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

因此,单纯、刻意、过激地进行城市化,并不适宜中国的国情及稳健发展的需要。

当务之急是将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总结出来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正确认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李善同指出:在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时,应当优先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整体竞争力。

2.有助于缩小区域差距、优先区域布局。

3.有利于资源节约与利用。

4.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

李研究员提出的标准将对我们找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提供坐标,指明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11-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选择、实现路径与动态评价研究”(项目编号:07&ZD011)。

作者简介:陈秀山(1954-),男,北京人,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区域经济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理论及其应用、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等研究。

“城市化”,我国的通常提法是“城镇化”,与国际通用的城市化同义。

所谓城市化主要是指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和生产、生活方式集约程度的提高(包括了乡村向城市方向提高和城乡两方面自身品质的提高)。

[1](P6)建国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社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城市化也伴随着取得了很大进步,城市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且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中国自有的特色。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也暴露出许多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受到学界的重视,研究其表现和成因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措施,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及特征建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城市社会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发展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城市群发展迅速等特征。

(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建国后,我国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城市个数由建国前的132个增加到2008年的655个,城市化水平由1949年的7.3%提高到2008年的45.68%,见图1。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79-2008各年图1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率中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1)城市化起步阶段(1949年-1957年)。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仅有城市132个,城市市区人口3949万人,城市市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7.3%。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主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正确制定和顺利实现,多项重大城市工业发展项目的确立以及当时推行的城市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与存在问题研究陈秀山,王洋(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72)摘要:建国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文章从发展阶段、城市发展布局和结构、城市群发展等方面描述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特征,结合工业化、二元经济结构、农民和土地、政府作用等方面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根本保障,土地城市化大于人口城市化等问题。

最后提出中国未来城市化发展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城市化;工业化;二元结构;政府主导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4-8107.2010.01.009①本节内容数据来源:《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相关各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

文章编号:1674-8107(2010)01-0047-07第31卷第1期2010年1月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Vol.31No.1Jan.2010第31卷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农村开放的政策,积极吸收农民进入城市和工厂矿区就业,从而出现了一批新的工矿城市,推动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到1957年末,我国城市发展到176个,比1949年增长33.3%,平均每年增长10%;城市市区人口增加到7077.27万人,比1949年增长79.2%,平均每年增长19.9%。

城市市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提高到10.9%,比1949年增加3.3个百分点。

(2)城市化波动较大阶段(1958年-1965年)。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城市的发展同国民经济的巨大波动一样,也呈现由扩大到紧缩的变化,出现了超高速城市化和逆城市化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

伴随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我国城市数量由1957年176个增加到1961年的208个,增长18.2%;城市人口由7077.27万人增加到10132.47万人,增长43.2%;城市市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由10.9%提高到15.4%。

1962年开始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又被迫撤销了一大批城市,到1965年,全国拥有城市168个,与1961年相比,减少40个,下降20%。

其主要原因,一是将“一五”时期以来设置的市恢复到县的建制;二是将一部分地级市降为县级市,停缓建大批建设项目,动员2500万左右职工回农村,城市市区人口由1961年的10132.47万人下降到8857.62万人,下降12.6%;城市市区人口的比重由15.4%下降至12.2%。

(3)城市化停滞发展阶段(1966年-1978年)。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我国国民经济长期徘徊不前,政治上大批城市官员、职工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加之国际局势日益恶化、“要准备打仗和三线建设”思想的提出,使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撤离城市,转向了偏远山区投入到“三线建设”,相应的城市发展也十分缓慢,城市化进程受阻。

1966年到1978年12年间,全国仅增加城市26个,平均每年只增加2个,1978年城镇人口(居住在城镇地区半年及以上的人口)为17245万人,城市化率(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17.92%。

(4)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1979年-1991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同国民经济一样进入了生机旺盛的时期。

从20世纪80年代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陆续展开,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开发区的普遍建立以及乡镇企业的兴起,带动了城市化水平的高速发展。

城市经济辐射力增强,城市的中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多年来的城乡分割逐渐被打破。

1979年到1991年的12年间,全国共新增加城市286个,相当于前30年增加数的4.7倍,平均每年新增15个城市。

到1991年末,城镇人口增加到31203万人,比1978年增长80.9%,平均每年增长5.8%。

城市化率达到26.94%,比1978年提高9个百分点。

(5)城市化稳定发展阶段(1992年-2008年)。

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其地位和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认识和重视。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从此,揭开了我国城镇建设发展的新篇章。

到2008年底,全国城市总数达到655个,比1991年增加176个,增长36.7%,平均年增加11个。

城镇人口比1991年增加90.3%,平均每年增长5.6%。

城市化率提高到45.68%,比1991年提高19个百分点。

(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合理建国初期,大城市寥寥无几,1949年在132个城市中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仅有10个,占7.6%。

在1949-1978年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原有的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大中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多;另一方面在大中城市发展的同时,由于城乡的分隔,商品经济的萎缩,劳动密集的小型工业发展不足,新形成的小城市的数量却不多。

形成了城市结构头重脚轻的格局。

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不足,成为城市化进程的严重障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发展加快,小城镇数量迅速增长。

1978年全国仅有建制镇2173个,且以县城关镇和工矿镇为主。

2008年末全国共有建制镇19234个,比1978年增加17061个。

新建的建制镇大多由原乡建制发展而来,是分布广泛的乡村中心,并正在发展成为以农业服务、商贸旅游、工矿开发等多种产业为依托的、各具特色的新型小城镇。

与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相伴生的小城镇发展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体制,推动了我国城镇化发展。

2008年全国城镇人口达6.07亿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5.68%,比1978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

小城镇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48第1期(三)城市群发展迅速城市布局由单一中心向多元中心的转变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布局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些区域具有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形成了城市发展相对集中的城市群或都市圈。

除原有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厦泉漳闽南三角地带外,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也开始出露端倪。

由于都市圈、城市群在本质上打破行了行政区的束缚,在一个巨大的城乡交融的区域内实现经济社会的整合,极大地缩短了人们在空间上的距离,经济活动不再局限于某一地区之内。

跨地区的产业集团、金融网络和贸易集团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从组织结构上确保资本、技术、信息等更加畅通无阻地向全国流动、扩散,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在东部沿海地区密集的城市群,聚集的城市人口和经济总量就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核心。

2008年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都市圈地级及以上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包括市辖县)106242.6亿元,占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包括市辖县)的33%;其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53956亿元,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29745.6亿元,京津冀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22541亿元,分别占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包括市辖县)的16.7%、9.2%和7%。

2008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包括市辖县)分别为56566元、56000元和37494元。

①(四)二元结构下推进城市化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是在工业、农业部门二元结构以及区域经济二元结构的大环境下进行的。

[2](P32-35)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整个东部地区逐渐率先发展起来,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严重滞后,中部地区发展水平介于两者之间。

与这种二元经济结构相适应,各地城市化规模和速度也相差甚远。

我国相继出现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城市群三个城市带,每个地带中心城市的人口均逾千万,这些城市带发挥着经济、文化方面的积聚作用,城市(镇)数量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已接近西方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而在西部、中部地区,地域广大,城市数量和人口规模则相对小得多。

在这种区域二元结构中,农村人口转移速率也相差甚多,东部地区城市工业、服务业门类众多、增势强劲,高效的产出造成高工资率,城乡收入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加速城市化的发动机,吸附着农村人口大量、快速涌入城市。

而在中西部地区,城市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迟滞,尽管也存在城乡20%上升到45%以上,2007年全国建制镇建成区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5459人/平方公里,小城镇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