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优)获奖教案 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透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透镜一组、老花镜、近视镜、激光演示器、手电筒、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3分钟)教师口述故事:森林火灾之迷一天,有几个“文明人”,他们带着吃的、喝的,来到一片美丽的森林游玩,傍晚时分,他们带着眷恋与满意,“轻装”回家了。
第二天,太阳出来后不久,这片美丽的森林便被一场大火烧毁了.人们都在纳闷,是什么原因引起火灾?后来有关部门现场勘查发现,是由于一个装有大半瓶水的瓶子惹的祸,它“借着”阳光“点燃”了旁边的纸团-----导言:学习了今天的物理课,同学们了解其中的奥妙,知道是怎样引起的火灾了。
板书并揭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课件出示,指名学生朗读。
三、探究学习与交流1 认识凸透镜、凹透镜(8分钟)(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要求同学们观察桌子上的一组透镜。
认真观察,小组同学讨论,解决自学提纲的问题。
观察桌子上的透镜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
学生研究学习后,选择一组代表汇报学习结果,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补充汇报。
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加分。
通过大家的观察、讨论和概括,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
教师小结: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把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板书: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2)观察近视眼镜、远视眼镜以及老花镜,认识它们是什么透镜?学生观察,抢答。
教师及时加分。
(3)小练习:观察下图,说说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学生抢答:图中甲是凸透镜,图中是凹透镜的是乙图。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一节透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透镜,会用“摸”、“看”、“照”、“望”等方法对透镜进行分类。
(2)通过透镜(组)对光的作用的实验探究,理解凸透镜对光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发散作用的本质。
(3)知道科学描述透镜的几个概念: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4 )能运用光的折射分析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将透镜分类的活动,培养学生识别不同事物的异同点的能力,让学生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通过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观察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3)通过透镜对光的作用的理论分析,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知道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通过分析生活中的透镜,提升学生用科学解释自然现象的素养。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乐于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态度。
(4)通过学习光的折射等方面知识在实际光学器材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
教材分析与重难点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透镜的分类及相关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透镜是眼镜、照相机等光学仪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上一节光的折射定律的具体应用,也是下面章节对光在传播过程中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的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教学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教学难点:1.探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探究经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折射规律。
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求知欲。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放大镜、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利用透镜工作的光学仪器有一定了解,很多学生们都拥有带有拍照功能的智能手机。
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做过太阳光通过放大镜烧蚂蚁或点燃火柴的实验,组装过简易的伽利略望远镜。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会用光线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对实像和虚像有一定的理解,知道光路的可逆性;有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探究平面镜成像、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光的折射等光学实验的基础。
《透镜》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5)
5.1透镜●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1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
2难点:让学生掌握测量透镜焦距的办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一批旅行家乘船在海上漫游,不巧,在海上遇到了狂风,把船吹到了一座孤岛旁,旅行家门只好下船来到岛上。
当时正是冬天,岛上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旅行家门准备生火取暖,烧火煮饭。
意外的问题来了,火柴被海水浸湿了,打火机也丢了。
怎么办?正在这时,一个叫克劳尼的物理学博士想到了一个办法。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办法吗?其实这个办法早在我国西汉《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二新课教学(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1 什么是透镜?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2 凸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3 什么是焦点和焦距?怎么找到凸透镜的焦点并测量它的焦距?(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与讨论。
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1透镜:能透光的镜片,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一)观察放大镜和近视眼镜片的形状。
找出它们的不同。
摸:为避免镜面磨损或弄脏,请先用柔软的面巾纸把透镜包起来,再用手摸——发现,放大镜中间厚边缘薄,近视眼镜片中间薄边缘厚。
看:通过透镜去观察远处和近处物体。
通过放大镜看近处的物体,能成正立的放大的像,看远处的物体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
通过近视眼镜片看到的物体都是正立缩小的。
(二)结论: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三)效果检测:判断下列各图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四)凸透镜和凹透镜怎么画(至少由一个球面组成)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CC'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A B C D E F(五)光心: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补充:当u>f时,物距u逐步减小时, 像距将逐步__增_大___, 像大小将逐步___变_大__.
第17页
1、照相机: 倒立、 缩小、 实像。
被照物体位于镜头(凸透镜) 二倍焦点以外(u>2f )
照相机内胶卷, 相称于光屏,用来承接实像
第18页
2、投影仪
物体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 2f>u>)f
第25页
(过凸透镜光心)
F
oF
(平行于主光轴)
F
F
o
(延长线过凹透镜虚焦点)
F
oF
(过凹透镜光心)
第11页
鉴定凸透镜和凹透镜办法: 1、用手摸,中间厚边沿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沿
厚是凹透镜; 2、正对太阳光,假如在地面出现一个亮点则是凸
透镜,没有则是凹透镜 3、用光屏检测,能在光屏上呈像是凸透镜,不
能在光屏上呈像是凹透镜。
第12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性质
(u) 正倒 大小 虚实 像距(v)
u>2f 倒立 缩小 实 f<v<2f
u=2f 倒立 等大 实 v=2f
2f>u>f 倒立 放大 实 v>2f
u=f 不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虚 v>u
第13页
2F F
F 2F
第14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分界点,物体焦
点以外成实像,焦点以内成虚像。 (2)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和缩小像分界点 ,
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像,在二倍 焦距以内成放大像。 (3)实像在透镜两侧倒立,虚像在透镜同侧 正立。 (4)u>v, 像是缩小,u<v,像是放大。
.《透镜》word 省优获奖教案
比热容【学习要求】1、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3、会根据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4、会根据吸放热公式进行有关热量的计算。
【例题选讲】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B、吸收热量多的物体比热一定大C、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长高的温度例2、把质量为500克,温度为40°C的铝块加热到100°C,铝块吸收了多少热量?如果这些热量用来给水加热,能使多少20°C的水升高到40°C?例3、利用太阳能将2000千克的水从15°C加热到50°C,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的烟煤?(烟煤的燃烧值为2.9×107焦/千克)例4、质量不同,初温相等的大、小两个铁块,吸收了相等热量后将它们接触,则大、小铁块之间有没有热传递,为什么?例5、在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现象.而沿海地区是“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这表明水对气温有显著影响,是因为( ).A.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阳能 B.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C.水在蒸发时有致冷作用 D.水的对流性能好思路点拨:沙漠地区缺水且多沙石,沙石的比热容较小,夜间沙石散热较多,温度降低较快,因而早晨气温较低;午间在阳光的照射下,沙石吸热后温度升高较快使得气温迅速升高,于是出现昼夜气温差别较大的现象.而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较大,海洋与沙漠地区在同样散热的情况下,海洋的温度降低不多,夜间气温不太低,白天气温也不会升得过快,所以,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不大.选项B正确.例6、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5-4中a图线所示。
图15-4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A.a B.b C.c D.d【课上检测题】一. 填空题:1.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水的比热是J(kg·℃)其物理意义是。
3.5奇妙的透镜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Thinking
透明玻璃瓶内有一细棉 线,细线下端有一个泡沫塑料 小球,请你设计一个试验,在不 打开瓶盖情况下,使瓶内 棉线断掉。
第30页
学到了什么?
一、透镜分类: 凸透镜和凹透镜 二、概念:
1、主 光 轴 ---经过两个球面球心直线叫做透镜主光轴。 2、光 心(O) ---主光轴上特殊点,经过它光线传输方向
第25页
讨论
郊游时候,为何不能把剩 有液体玻璃瓶扔在树林里?
第26页
在北极进行探索工作人 员丢失了火种,请你为在冰 天雪地中工作探险人员想想 方法取得火种,替他们处理 后顾之忧。
第27页
用冰取火示意图
第28页
你知道是谁惹得祸吗?
一天,大雨过后小狗贝贝趴在自 己窝里干草上。狗窝上方是用薄塑 料搭起来,以此来遮雨.此时塑料上 面已积了一层水,天晴了,阳光透过 积水照在狗身上,暖洋洋舒适极了, 突然,贝贝尾巴着起了火,疼得它 上窜下跳……
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光心。
3、焦 点( F) ---平行于主光轴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
上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4、焦 距( f ) ---焦点到光心距离叫焦距。
三、透镜对光线作用:
1、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第31页
第32页
第13页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第14页
F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
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
做焦点F,凸透镜有两个
实焦点
o
焦点到光心距离叫做焦距f
f
第15页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第16页
发散光线反向延长线 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 焦点F,凹透镜有两个 虚焦点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一节透镜教学环节1.透镜分类透镜分类:2.主光轴、光心老师通过课件以及课本60页介绍主光轴和光心两个概念。
二、探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有亮点.生甲]“亮点”亮说明确凸透镜和凹透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他们分析的特别好,咱们为他们鼓掌!现在,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了什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这些现象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不同的作用.但是由于我们观察不到光的传播路径,所以为了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来设计两个实验.做法一: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让光源正对照过去,移动光屏,有亮点.再换凹透镜重做,将怎么移动光屏都没亮点.[生甲]用凹透镜无论如何移动,都得不到很小、很亮的光斑.[生乙]亮点是光会聚的.[生丙]凹透镜不能使光会聚.[生丁]凸透镜能使太阳光会聚.[生戊]凹透镜不能使太阳光会聚.★师生共同活动:教师演示透镜对光的作用,学生观察,并将看到的实验现象在图上画出来。
学生观察,分别总结出凸引起学生思维冲突,从而达到用实验进行探究的欲望指导学生进行分工与合作,培养了学生的与他人合作的能教学板书课时作业透镜透镜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会聚光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发散光主光轴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光心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f ocas),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f ocallength).用“f”字母表示.板书设计一、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1.透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2.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课在定位上还是比较准确的,为专业课服务,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一切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透镜》教案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折射光线往什么方向偏折?问:如果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焦点,那么折射凹透镜的特殊光线、虚焦点二、分析凹透镜光路图,老师并在黑板上做演示实验: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的光路情况。
器材:凹透镜、2支激光笔问:1、平行于主轴的上下两条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是什么样子的?往什么方向偏折?2、凹透镜有没有向凸透镜一样的焦点?引导:凹透镜的虚交点。
直接讲凹透镜两个各有一个虚焦点带过。
学生回答后可演示不同方向进入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情况。
学生做出手势引导回答:往远离主轴方向偏折回答:没有回答: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巩固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和明白发散作用的含义了解凹透镜的虚焦点解决凹透镜的特殊光线联系生活问:透镜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现场有哪些物体用到透镜呢?除了现场,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有用到透镜呢?播放PPT图片。
学生回答:眼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摄像机等等。
了解透镜的应用,为下节做铺垫。
学以致用模仿《是真的吗》节目,1、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可以点燃纸张?2、放在窗台的鱼缸能把窗帘点燃?问:是不是真的?以及解释。
观看并思考回答: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鱼缸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能用凸透镜对光的作用解释。
虚焦点板书设计一、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1.透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2.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教学反思1. 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高效的参与物理课堂。
因此物理老师应当利用生活中及课本中的实验,来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用一组平行光线经过透镜会发生不同情况的偏折,将光的折射和透镜的基本知识串联起来。
大致模式为:创设情境—演示实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反馈练习。
2.课堂的起点:从体验出发.当我们用耳朵听,我们能记忆10%;当我们用眼睛看,我们能记忆30%;当我们亲身经历后,我们能记忆80%。
《透镜》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透镜》的教学设计1一、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使用说明用15分钟阅读课本90-92页并完成问题导学,AB层全部完成,C层完成探究部分,分层达标。
三、预习指导1.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是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及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等名词概念。
2.问题导学:依据启发性问题的引导,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课前预习:(5分钟)1.透镜通常可以分为____和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叫凸透镜,它的符号是。
3.________________叫凹透镜,它的符号是。
4.生活中常见的眼镜的镜片就是透镜。
请你辨别:患有近视眼的.学生配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透镜;而患有老花眼的老年人配戴老花镜片是______透镜。
5.凸透镜对光线有___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____透镜。
6.凹透镜对光线有__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___透镜。
四、探究过程(24分钟)1.活动: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书上的文字(透镜距离书本较近)得到:通过____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通过____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缩小的。
2.活动:一束平行光(如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一束平行光(如太阳光)通过凹透镜,将会发生什么现象?我们看到: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
所以:凸透镜又叫____________透镜,凹透镜又叫____________透镜。
《透镜》的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过程和方法: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和谐。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透镜》教学设计-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②认识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③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学习研究问题的常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现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③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教学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教学难点焦距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透镜》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学习内容。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照相机、幻灯机、眼睛、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透镜是照相机、幻灯机等光学仪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是本章的中心内容。
本节“透镜”,介绍了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等知识,这些知识既是有关透镜的基础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的必要准备。
因此,本节内容既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之一,又是继续学习的基础。
从本节的编排看,课本首先从生活实例中分析归纳出透镜的相关知识,接着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最后再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进一步加以解释。
这种方法突出了光的折射主线,环环紧扣;体现了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以及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三、教学用具:激光灯(自制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多媒体设备一套四、教学过程:㈠创设情景,设疑导入同学们,老师这里呢有几个小问题,想同学们一起帮忙解决一下。
假如老师想查看一些文献,可是文献上都是肉眼看不清的小字,这时候我们可以借用什么来辅助阅读呢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看不清黑板,这时候是不是需要佩戴。
医院化验室的医生,用什么来观察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呢科学家们是利用什么来观察和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的呢刚刚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透镜》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一、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1.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教学反思
1. 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高效的参与物理课堂。
因此物理老师应当利用生活中及课本中的实验,来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用一组平行光线经过透镜会发生不同情况的偏折,将光的折射和透镜的基本知识串联起来。
大致模式为:创设情境—演示实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反馈练习。
2.课堂的起点:从体验出发.当我们用耳朵听,我们能记忆10%;当我
们用眼睛看,我们能记忆30%;当我们亲身经历后,我们能记忆80%。
只有学习者进行了体验,学习才能发生,教师才能给予学生真正的引导和帮助。
本节课中学生“触摸透镜”“验证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等素材,让学生在动态体验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
3.STS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科学、技术、社会”三者息息相关,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在物理教学中更要关注STS理念的渗透。
本节课的设计中,引入“透镜”,分析“为什么森林里不能乱扔矿泉水瓶”等素材,让学生通过生活了解物理,通过应用物理知识来保护自然,使科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回馈于社会。
透镜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2)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3)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4)知道如何利用凸透镜产生平行光.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各种透镜,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通过对如何利用凸透镜产生平行光的讨论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冰透镜对准阳光取火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教育,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努力学习.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介绍了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薄透镜、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等知识,这些知识既是有关透镜的基本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的准备.教材对主光轴、光心讲得很简单,仅使学生认识就行了.本节重点是讲述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对凹透镜也讲得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关于凹透镜的虚焦点,可略讲.教法建议本节教法应以实验法为主,辅以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法.应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教学设计示例一、难点分析1.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取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外,还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来进行分析.当一条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光进入玻璃以后又从玻璃射入空气中,发生第二次折射,这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两次折射的折射光线都由玻璃三棱镜(透镜)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镜厚的部分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透镜对光会起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可以用上述方法来进行分析.2.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凸透镜以后会变得收拢些,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聚于一点.以S点发出的光是发散光束,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仍是发散的,并不能会聚,凸透镜在这里的作用只是减弱了它的发散程度.凹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凹透镜以后会更散开一些,但是散开不一定不能会聚,从左侧来的两束光由于凹透镜的作用没有在S点会聚,而是在S′会聚,它减弱了入射光的会聚程度.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当判断透镜对光束是起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时(或者根据给定的光束判断透镜的种类),一定不能仅仅依据折射光是否能会聚于一点来判断透镜的作用或种类,而应当对折射光束与入射光束进行比较,再依据前边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学生活动设计1.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了解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2)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是光的折射的深入,是初中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汇点,是历年中考的高频考点。
(2)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发散作用。
难点: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
三、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光学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
本节课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在演示实验和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四、教学器材透镜一组、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瓶口上部)、蚊香、火柴、激光灯、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引入新课生: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不同的镜子呢?生:放大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
师:放大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与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有什么不同呢?生甲:形状不同生乙:对光的作用不同。
……教师演示:将光照分别射到平面镜和放大镜、近视眼镜上,观察现象。
师生总结:平面镜——会发射光;放大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会透光。
会透光的镜子叫透镜。
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透镜的知识。
板书课题:3.1 透镜由生活中的镜子引入,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透镜》的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透镜》的教学设计4摘要本文在研究光的折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归纳和总结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锻炼学生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与技巧,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与别人交流合作、反思评估的意识。
关键词: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二物理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突破这个难点,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学情分析1、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多、易混淆,如:焦距、物距和像距,实像和虚像,放大和缩小。
规律多,在不同的物距条件下所成像的性质不同。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学生分析数据归纳规律的能力不强。
而理解并熟练掌握该规律必须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凸透镜在学生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如放大镜、照相机和幻灯机的镜头等。
学生最熟悉的莫过于放大镜了,而他们又往往认为,放大镜只起“放大”作用。
对于“成像”,学生是不明白的,或者说是模糊的。
(二)课程目标1、通过实验总结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在实验中进一步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含义。
3、通过经理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有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
(三)教学策略新学习的物理概念、规律将进入学生的物理认知结构,引起认知结构的扩展、更新或重建。
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顺序使认知结构的发生改变的方式也不同。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进行支架式教学。
1、重视小孔成像规律,了解实像,倒立的概念在空的易拉罐的底部中央,用钉子敲个小孔,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作一个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的景物。
让学生观察小孔到物体距离不同时像的特点,最终归纳出像的特点和物距、像距的关系。
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建立描述像特点的概念:如实像、放大和缩小、倒立等,认识到像不总是缩小。
凸透镜与凹透镜教案
凸透镜与凹透镜教案教案标题:探究凸透镜与凹透镜一、教学目标:1.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基本构造。
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线传播规律。
3. 能够应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简单的光学实验。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凸透镜、凹透镜、光源、屏幕、尺子等。
2. 教学材料:教学PPT、教科书、实验指导书等。
3. 实验安全措施:确保光线不直射眼睛,谨慎使用光源。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关于光的基本知识,如光的传播方式、光线的折射等内容。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吗?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结合教学PPT,详细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形状和构造特点。
2. 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线传播规律,包括凸透镜的光线会聚、凹透镜的光线发散等。
步骤三:实验探究(25分钟)1. 将凸透镜放在光源的前方,将屏幕放在凸透镜的后方。
2. 观察屏幕上的光斑,引导学生发现光线经凸透镜后的走向。
3. 切换到凹透镜实验,重复以上步骤,观察屏幕上的光斑,引导学生发现光线经凹透镜后的走向。
4. 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厚度、直径等特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构造和性质。
步骤四:知识总结(10分钟)1. 回顾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线传播规律。
2. 引导学生探讨凸透镜和凹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步骤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加深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理解。
例如: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有什么关系?什么情况下可以得到放大的影像?四、教学反馈:1. 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问题解答等进行及时的反馈。
2.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凸透镜凹透镜定义:定义:构造特点:构造特点:光线传播规律:光线传播规律:应用:应用: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详细的实验研究,探究不同形状的透镜产生的光线走向。
全国初中物理优质课一等奖《透镜》精品教案
课题 5.1 透镜教者时间学校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凸透镜、凹透镜;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初步领略透镜对光的神奇作用,激发求知欲。
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难点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具透镜等光学仪器,多媒体学法合作探究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法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透镜活动一:猜一猜活动二:分一分活动三:说一说活动四:摸一摸活动五:读一读活动六:探一探求真大课堂,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区分面镜和透镜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透镜引导学生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有效问题设计,指导阅读主光轴、光心指导学生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会聚、发散实验、思考动手发现透镜思考、分享动手、动脑,发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外形特点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作图分析、思考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强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透镜,自然导入新课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观察,将透镜分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加强合作意识,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透镜对光的作用活动七:识一识活动八:比一比活动九:想一想活动十:画一画活动十一:议一议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一步分析、总结指导学生实验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现象,提问、归纳总结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学法指导创设情境,用透镜对光的作用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焦点、焦距。
动手画图,找到凹透镜的虚焦点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思考,回答。
通过现象,体验光路可逆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作图思考、回答通过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动口解答,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素养体验折光能力、焦距和透镜薄厚的关系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迁移能力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巩固强化从物理走向生活领略透镜对光的神奇作用收获平台畅谈收获引导、概括分享感受,畅谈收获夯实所学知识,感受学科魅力巩固深化最强大脑出示习题,巩固知识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深化板书设计。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透镜》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一、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1.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在定位上还是比较准确的,为专业课服务,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一切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在设计上能充分的体现本课的教学重点,在难点的处理上作出了自己的设计,力图通过教学突破难点,让学生更好的接受。
⏹在上课的过程中充分的尊重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论对错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不打断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完整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力图让其他同学予以纠正,最好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在学术上产生争论的氛围,以使学生能够完全被课堂所吸引。
从而更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中,更高效率的
进行学习。
⏹不足:
⏹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未能在上课前充分预习,让学生用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方式回答问题,而不是课本上的原话来回答。
⏹在课堂上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未能充分形成争论的局面。
⏹改进措施:
⏹在上课的进程中注意时间的分配,把学生动手实验放到晚自习中,预留足够的时间。
⏹课前让学生充分的预习及思考,并查找问题。
⏹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
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一、课前知识准备
1.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利用太阳光怎样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二、名师解读点拨
知识点: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如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发现纸上有一亮点,这个点叫,表明凸透镜,换用凹透镜不能得到上述现象,并且透镜的正下方的纸比周围纸偏暗,表
明凹透镜.
【比较】
项目凸透镜凹透镜
外形中间厚、边缘薄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的作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焦点
平行主轴的光线经透
镜折射后实际光线会聚的
点(实焦点)
平行主轴的光线经透
镜折射,折射光线的反向
延长线会聚的点(虚焦点)光路图
掌握三条特殊光路: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对凹透镜来说,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虚焦点.②通过焦点的光线(对凹透镜而言,是指其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③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易淆点】透镜的“会聚”与“发散”作用
在下图中,两条折射光线相对于两条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相互靠近”了,这就是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的结果.这时的两条折射光线不是会聚而是发散的,可见会聚作用并不等于会聚!
同理,在上图中,两条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相互远离” 了,这就是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这时的两条折射光线不是发散而是会聚的,可见发散作用也不等于发散!
可见判断透镜的“会聚”、“发散”作用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将原光线延长,将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和经透镜折射后光线的传播方向进行比较,若通过透镜后的光线相对于原方向向主轴偏折,即为会聚,向外偏折即为发散. 不能简单地认为折射光线交到一点就是对光起会聚作用,否则就是发散.实际上对透镜来说光线总是向厚的一边偏折射。
三、拓展整合创新
【例1】当小玲在观察阳光通过甲、乙两个眼镜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时,发现两个眼镜形成的光斑不同。
阳光通过眼镜甲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亮,而阳光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由此可以判断眼镜甲是透镜,眼镜乙是透镜。
解析:阳光通过眼镜甲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亮,说明眼镜甲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判断眼镜甲是凸透镜,阳光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说明眼镜乙对光有发散作用,眼镜乙是凹透镜透镜。
答案:凸凹【例2】如图是一束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A图应是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B图应是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D图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应变得发散.答案:C
变式题:如图表示分别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处射出透镜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它们通过透镜后的光路(P是与透镜距离等于2倍焦距的位置).
四、当堂检测反馈
1.下面是一些光学元件,根据其特点及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A.小孔B.平面镜C.凹面镜D.凸面镜E.凸透镜F.凹透镜
(1) 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元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 ;
(2) 对光没有会聚作用,也没有发散作用的元件有_______________ ;
(3) 有实焦点的元件有_______________ ;
(4) 有虚焦点的元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 ;
(5) 有两个焦点的元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只有一个焦点的元件有__________________ ;
(7) 没有焦点的元件有__________________ ;
(8) 利用光的反射现象的元件_______________ ;
(9) 利用光的折射现象的元件__________________ ;
(10)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元件____________________ 。
2.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的讨论,正确的是()
A.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会聚在焦点上
B.凸透镜能使会聚光线提前会聚
C.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成发散光线
D.凹透镜能使会聚光线延后会聚
3.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
A.仍然平行B.会聚C.发散D.无法确定
4.如图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第2课时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一、课前知识准备
1.海市蜃楼是如何形成的?
2. 水中的筷子为何向上弯曲?
二、名师解读点拨
知识点:用光的折射规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白色鹅卵石,若从A处用激光手电筒的激光束能照射到白色鹅卵石上,请画出从A处射出的激光束照射到白色鹅卵石上的光路图.
答案:如图所示
【注意】人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或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虚像位置均比实物高。
三、拓展整合创新
类型之一:用光的折射规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例1】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A.星星在运动
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
C.地球在自转
D.大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星星的运动、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和自转,都是在不断进行而没有停息的,若它们是导致我们看到星光闪烁不定的原因,则我们在任何夜晚都应该看到星光闪烁,而事实上我们在不少时候看到星光却并不闪烁,可见上述三者并非使星光闪烁的原因.
造成星光闪烁的真正原因是由于大气中密度分布不均匀的空气的流动,而星光通过这些气层时,折射光的方向会随之发生变化,而使我们感到星光在闪烁变化.变式题: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了而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位置(选填“甲”或“乙”).
类型之二:综合应用创新
【例2】现在,一些大厦都用许多大块的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膜墙”),这种外墙既能透射光线也能反射光线。
(1)如图所示三幅图中,哪幅图能真实反反映太阳光线通过玻璃膜墙进入室内的传播途径,答:______(填选项中的字母)
(2)小明同学路过某大厦楼前,从侧面往玻璃膜墙看去,发现该大厦前的
(2)旗杆在玻璃膜墙中的像有错位现象,如右上图所示。
他经过分析,认为产生这种错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上下两块之间镀膜玻璃不在同一竖直平面所造成的. 请你利用简易器材,运用模拟的方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它,要求写出这个实验所需器材和简述实验过程。
(3)玻璃膜墙会给人们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请举一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器材:两块平面镜、一支铅笔实验过程:将两块平面镜竖直错位放置,将铅笔跨放在两平面镜交界处,从侧面往平面镜看去,观察铅笔在镜内所成的像是否有错位现象(3)会造成光污染
四、当堂检测反馈
人站在岸上看到平静的水中,鱼在白云间游动,试解释这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