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技术与阻尼减振
8-隔振与阻尼技术
隔振技术
传振系数
通过隔振装置传 递到基础上的力
传递力 T 激振力
作用于振动系统 的激振力
隔振元件
隔振器
弹性支撑元件,是专门设计制造的具有单个形状的, 使用时可作为机械零件来装配安装的器件。 金属弹簧减振器、橡胶减振器
隔振垫
具有一定弹性的软材料 软木、毛毡、橡胶垫、海棉、玻璃纤维
管道弹性接管 设备进出口,防止振动从管道传递的必要措施
隔振技术
振源
传播途径 接收器
振动能量常以两种形式传播而产生噪声 空气声 由振动的机器直接向空气辐射 固体声 通过承载机器的基础,向地层或建筑物结构传递
隔振技术
隔振(固体声及空气声) 是将振源(即声源)与基础或其他物体的 近于刚性联接改成弹性联接,以防止或 减弱 积极隔振(也称主动隔振)
将隔振器设在振源与基础之问,阻断从振源传 到基础的振动。 消极隔振(也称被动隔振) 在操作工人与振器之间,操作工人与振动的地 板之间,精密机器或仪表与它们的基础之间设 置隔振器,阻断从振器械、楼板(基础)传到人 的振动,精密机器或仪表上的振动。
环境噪声控制技术
概述 吸声与室内声场 隔声技术
消声技术
隔振与阻尼减震技术
隔振与阻尼减震技术
声音是由声源振动而产生,故物体的振 动也会产生噪声。 当振动的频率在20Hz一2kHz的声频范围 内时,振动源同时也是噪声源。 振动的干扰对人体、建筑物、设备带来 直接的危害。
隔振与阻尼减震技术
振动对人的影响 全身振动: 人直接位于振动物体上时所收的振动。 局部振动 手持振动物体时引起的人体局部振动。 人感觉到的振动按频率分 低频(<30赫兹) 中频(30~100赫兹) 高频(>100赫兹)
机械设计基础减振和隔振技术应用
机械设计基础减振和隔振技术应用机械设计中的减振和隔振技术应用对于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减振和隔振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机械系统中的振动和噪声,保护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机械设计基础减振和隔振技术的应用,并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一些案例。
一、减振技术的应用1. 传统减振技术传统的减振技术主要包括加装减振垫、减振器等。
减振垫可以降低机械设备的振动传递,减少振动对设备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减振器则可以通过调节其自身的刚度和阻尼来吸收振动能量,有效地减少振动幅值。
这些传统减振技术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汽车悬挂系统中的减振器、建筑物中的减振垫等。
2. 主动减振技术主动减振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减振方法。
主动减振技术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机械系统的振动情况,并通过控制系统对机械系统进行主动调节,实现减振效果。
主动减振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可以在不同工况下实时调节,适用于复杂的机械系统。
例如飞机的主动减振系统可以实时调节机翼的振动,提高飞行的平稳性和控制性能。
二、隔振技术的应用1. 弹性隔振技术弹性隔振技术是一种常见的隔振方法,通过加装弹簧和缓冲材料等在机械系统中引入弹性元件,可以有效隔离外界的振动干扰。
弹性隔振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物、机车车辆、工业设备等领域。
例如高层建筑中的减震器可以通过弹性材料隔离地震产生的振动,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2. 液体隔振技术液体隔振技术是一种利用液体的流体特性来实现隔振效果的方法。
在机械系统中加装液体隔振器可以吸收振动能量,减少振动传递。
液体隔振技术具有较好的隔振效果和稳定性,在船舶、风力发电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船舶中的液体隔振器可以有效降低引擎振动对船体的影响,提高航行的平稳性。
三、减振和隔振技术应用案例1. 汽车减振系统汽车减振系统是应用减振和隔振技术的典型案例之一。
汽车减振系统通过减振器等装置来减少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振动,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隔振技术对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提升效果分析
隔振技术对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提升效果分析随着现代城市发展的速度不断提升,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成为了当下的重要课题。
在地震频繁的地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不仅关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来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隔振技术作为一种可行的选项,已经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隔振技术。
隔振技术是一种通过设置隔振装置将建筑物与地震运动分离的方法。
隔振装置通常采用弹簧和阻尼器等材料,能够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从而减小结构的震动。
隔振技术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改变结构的共振周期,降低地震能量对建筑物的影响,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隔振技术对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提升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隔振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小建筑结构的震动幅度。
地震通常会引起建筑物剧烈的振动,给建筑结构及内部设施带来巨大的破坏。
而采用隔振技术后,隔振装置能够吸收部分地震能量,从而降低建筑物的震动幅度。
研究表明,隔振系统能够将建筑结构的振动幅度降低30%-70%以上,大大减轻了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提高了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其次,隔振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动力响应。
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共振现象,产生巨大的动力响应,给建筑物带来巨大的破坏风险。
而隔振技术的应用能够改变建筑物的振动周期,使其发生共振的可能性降低,从而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动力响应。
这使得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更加稳定,大大提高了抗震能力。
第三,隔振技术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结构的损伤。
隔振装置能够吸收地震能量,减小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冲击力,从而有效降低了建筑物的损伤风险。
相比传统的抗震设计手段,隔振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降低修复和维护成本,提高了抗震性能的可持续性。
此外,隔振技术还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功能性能。
隔振装置能够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减小建筑物的振动和噪声,提供更加舒适和安全的使用环境。
隔振与阻尼的关系
隔振与阻尼的关系隔振是利用振动元件间阻抗的不匹配,以降低振动传播的措施。
隔振技术常应用在振动源附近,把振动能量限制在振源上,不向外界扩散,以免激发其他构件的振动;也应用在需要保护的物体附近,把需要低振动的物体同振动环境隔开,避免物体受振动的影响。
采取隔振措施主要是设计合适的隔振器。
隔振的原理是把物体和隔振器(主要是弹簧)系统的固有频率设计得比激发频率低得多(至少低3倍);但对高频振动要注意把隔振器的特性阻抗设计得与连结构件的特性阻抗有很大变化(至少差3倍)。
为此,隔振器如用钢丝弹簧,还要垫上橡皮、毛毡等作的垫子。
在隔振器的设计中,还应该考虑阻尼的作用。
对启动过程中变速的机械,设计隔振器时应加阻尼措施,以免经过共振频率时振动过大。
阻尼是通过粘滞效应或摩擦作用把振动能量转换成热能而耗散的措施。
阻尼能抑制振动物体产生共振和降低振动物体在共振频率区的振幅,具体措施就是提高构件的阻尼或在构件上铺设阻尼材料和阻尼结构。
如近年来研制成的减振合金材料,具有很大的内阻尼和足够大的刚性,可用于制造低噪声的机械产品。
另外,在振动源上安装动力吸振器,对某些振动源也是有效的降低振动措施。
对冲击性振动,吸振措施也能有效地降低冲击激发引起的振动响应。
电子吸振器是另一种类型的吸振设备。
它的吸振原理与上述隔振、阻尼不同,它是利用电子设备产生一个与原来振动振幅相等、相位相反的振动,来抵销原来振动以达到降低振动的目的(见有源降噪)。
隔振和阻尼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隔振设备和阻尼设备的功能是差不多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选型的时候,一定要挑选合理的平衡点。
阻尼的作用1 / 2单纯从隔振观点来说,阻尼的增加会降低隔振效果,但是在机器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外界的激励,除简谐型外还可能包含一些不规则的冲击,由于冲击会引起设备较大振幅的自由振动,增加阻尼的目的就是能使自由振动很快消失,尤其是当隔振对象在起动及停车而经过共振区时,阻尼就显得更加重要。
第五章-隔振技术-第六章-阻尼技术
6.1.2 阻尼的产生机理 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讲,阻尼的产生机理就 是将广义振动的能量转换成可以损耗的能量,
从而抑制振动、冲击、噪声。 1 .工程材料的内阻尼 材料阻尼的机理是:宏观上连续的金属材
料会在微观上因应力或交变应力的作用产生 分子或晶界之间的位错运动、塑性滑移等,
产生阻尼。在低应力状况下由金属的微观运
动产生的阻尼耗能,称为金属滞弹性。
当金属材料在周期性的应力和应变作用
下,加载线 和卸载线 在一次周期的应力循 环中,构成了应力 - 应变的封闭回线 ABCDA ,阻尼耗能的值正比于封闭回线的面 积。
粘弹性材料属于高分子聚合物,从微观结构上
看,这种材料的分子与分子之间依靠化学键或物 理键相互连接,构成三维分子网。高分子聚合物 的分子之间很容易产生相对运动,分子内部的化 学单元也能自由旋转,因此,受到外力时,曲折 状的分子链会产生拉伸、扭曲等变形;分子之间 的链段会产生相对滑移、扭转。当外力除去后, 变形的分子链要恢复原位,分子之间的相对运动 会部分复原,释放外力所做的功,这就是粘弹材 料的弹性;但分子链段间的滑移、扭转不能全复 原,产生了永久性变形,这就是粘弹材料的粘性, 这一部分功转变为热能并耗散,这就是粘弹材料 产生阻尼的原因。
系统频率。如果系统干扰频率 比较低,系
统设计时很难达到 的要求,则必须通
过增大隔振系统阻尼的方法以抑制系统的振
动响应。
5.2 隔振设计与隔振器 在隔振设计中,通常把 100Hz 以上的干 扰振动称作高频振动, 6-100Hz 的振动定义 为中频振动, 6Hz 以下的振动为低频振动。 常用的绝大多数工业机械设备所产生的 基频振动都属于中频振动,部分工业机械设
8.阻尼与隔振
9.隔振技术与阻尼减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振动的传播及危害,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理解隔振原理,隔振的力传递率,隔振元件,具备隔振设计及应用的能力。
课程内容:振动的传播及危害,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隔振原理,隔振的力传递率,隔振元件,隔振设计及应用,阻尼减振原理,阻尼材料,阻尼减振结构。
振动的危害及其控制的基本方法。
环境振动,机械振动,隔振的力传递率,隔振效率。
固体声隔绝,隔振技术,阻尼减振。
9.1振动概述一、振动的来源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来源可分为自然振源和人工振源两大类:自然振源如地震、海浪和风等;人工振源如运转的各种动力设备、运行的交通工具、电声系统中的扬声器、人工爆破等。
凡是运转的机器设备,如锻压冲压机械、电机、风机、空压机、内然机等等,由于机械部件之间力的传递,总是产生一定的振动。
这些振动的能量一部分由振动的机器直接向空中辐射,称之为空气声,另一部分能量则通过承载机器的基础向地层或建筑物结构传递,这种通过固体传导的声叫做固体声。
振源的振动除了向周围空间辐射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称“空气声”)外,还通过与其相连的固体结构传播声波,简称“固体声”。
固体声在传播的过程中又会通过固体表面的振动向周围空气辐射噪声,特别是当引起物体共振时,会辐射很强的噪声。
固体声的隔绝与空气声隔绝在技术上是完全不同的。
二、振动的影响及危害振动不仅能激发噪声,而且还能通过固体直接作用于人体,振动也是危害身体健康,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居民生活的环境物理因素。
同时,振动会影响精密仪器正常工作,强烈的振动有损于机器结构和建筑物结构。
振动特别是l一100Hz的低频振动,直接对人有影响,长期暴露于强振动环境中,人的机体将受到损害,振动产生的噪声会干扰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振动也会影响设备特别是精密仪器的正常工作,有时甚至破坏设备和建筑结构。
在振动环境中劳动和工作的人不但身心健康受到损害,而且由于振动使他们的视觉受到干扰,手的动作受妨碍和精力难以集中,造成操作速度下降、生产效率降低,并且可能出现质量事故。
工程结构的阻尼和隔振设计
未来研究方向探讨
智能化阻尼和隔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未来可研究如何将智能算法应用 于阻尼和隔振设计中,实现自适应调节和优化控制。
新型阻尼材料和隔振技术
02 03
隔震支座
隔震支座是一种特殊的阻尼装置,用于隔离地震波向上部结构的传播。 它允许建筑物在地震时相对于地面发生水平位移,从而减小地震力对上 部结构的影响。
耗能支撑
耗能支撑是一种具有滞回特性的支撑构件,能够在地震中通过塑性变形 消耗能量,减轻主体结构的损伤。
桥梁结构中的隔振设计
隔震沟
在桥梁结构中,隔震沟被用于隔离地震波向桥墩的传播。通过在桥墩周围设置隔震沟,可 以减小地震力对桥墩的作用,保护桥梁免受地震破坏。
阻尼材料
用于吸收和消耗振动能量,减少振动的幅度和持续时 间。常用的阻尼材料有橡胶、沥青等。
辅助结构
用于固定隔振元件和阻尼材料,保证整个隔振系统的 稳定性和可靠性。
隔振效果评价指标
传递率
表示隔振系统对振动传递的阻隔 程度,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 进行衡量。传递率越低,隔振效 果越好。
固有频率
指隔振系统自身固有的振动频率 。当外界振动频率接近固有频率 时,隔振系统容易发生共振,导 致隔振效果降低。
粘弹性阻尼材料
兼具粘性和弹性,能耗散振动能量,适用于各 种复杂结构的阻尼设计。
复合阻尼材料
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实现宽频带、高效能的阻尼效果,满足特殊工程需求。
智能控制技术在隔振系统中应用
主动隔振技术
采用作动器对结构施加反向振动,抵消外部激励 引起的振动,实现高精度隔振。
阻尼减震和隔振的原理区别
阻尼减震和隔振的原理区别阻尼减震和隔振是两种常见的减震控制方法,它们在原理和应用场景上有一定的区别。
阻尼减震是一种通过增加系统的阻尼来减小振动幅度的方法。
在实际系统中,振动往往是由于系统存在不稳定的共振频率或共振模态引起的,而阻尼可以通过吸收系统的振动能量来减小振幅,并且降低系统共振的危害性。
阻尼减震的原理可以通过振动系统的阻尼比以及阻尼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来解释。
阻尼比是描述阻尼效应强弱的比值,即阻尼力和系统的临界阻尼力之比。
当阻尼比小于1时,系统处于过阻尼状态,振动幅度较小且趋于稳定;当阻尼比等于1时,系统处于临界阻尼状态,振动幅度最小但需要的时间最长;而当阻尼比大于1时,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振动幅度大且持续时间较短。
因此,合理选择适当的阻尼比可以有效控制系统的振动幅度。
在阻尼减震中,常用的减震器有阻尼器、液体阻尼器、摩擦减震器等。
阻尼器中通常用高频阻尼器来吸收系统高频范围内的振动能量,而低频阻尼器则用来分散和吸收系统低频范围内的振动能量。
液体阻尼器通过液体的粘滞阻力和离心力来消耗振动所带来的能量,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提供较好的阻尼效果。
摩擦减震器则是通过材料之间的摩擦力来吸收振动能量,其实现简单且成本较低。
隔振是一种通过隔离系统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来减小振动幅度的方法。
在实际工程中,许多设备受到地震、机械冲击或交通振动等外部振动的干扰,而隔振技术可以将这些外部振动隔离,从而保护设备的正常工作。
隔振的原理可以通过系统的共振频率以及隔振材料的固有频率来解释。
在隔振中,系统具有的共振频率是关键。
当外部振动频率接近系统的共振频率时,系统振幅会大幅度增大,从而产生共振现象。
而隔振系统则会添加隔振垫、弹簧、隔振支座等隔振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较低的固有频率,即其自身的共振频率较高。
通过合理设计隔振系统的刚度和阻尼等参数,可以使得系统的共振频率远离外部振动频率,从而减小振动幅度。
在隔振中,常见的隔振材料有弹簧、橡胶隔振垫、隔振支座等。
隔振、阻尼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高,政府相关部门对于锻压行业的工业项目都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中振动和噪声是项目环评的重要内容;并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我国环保法规的完善,一些锻压企业因为没有重视振动问题或为节省隔振方面投入,因振动引起的纠纷案例也在迅速增加,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推动了隔振技术的快速发展。
,
隔振就是将振源与基础或连接结构的近刚性连接改成弹性连接,以隔绝或减弱振动能量的传递,最终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而阻尼在振动衰减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致归纳如下几点:
1、提升锻压设备系统的动力学性能;降低结构动应力,减小锻压设备自身的工作振动,提高制造精度及设备寿命,改善元件动态工作条件,降低噪声,改善工作环境。
2、提高基础与支承的可靠性,显著减少基础承载的动载,改善基础工作条件、延长基础使用寿命;确保对锻压设备的支承稳固、工作中不偏移。
3、改善锻压设备的安装方式,减少锻压设备安装和调平、维护的工作量,减少停机时间,提高锻压设备的生产能力。
4、保护周围精密仪器以及建筑设施,减少基础振动从而减少对外部的影响。
机械设计中的减振与隔振技术研究
机械设计中的减振与隔振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机械设备运转时产生的振动噪声,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减振与隔振技术。
本文将对机械设计中的减振与隔振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与讨论。
一、减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机械设计中,减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降低机械设备振动的幅度和频率,以改善工作环境和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
减振技术主要包括主动减振和被动减振两种方式。
1. 主动减振技术主动减振技术是一种通过控制系统主动干涉振动的方法。
它主要基于信号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利用控制算法和执行器对振动进行实时控制。
常见的主动减振技术包括主动质量调谐技术和主动电磁悬挂技术。
主动质量调谐技术通过将控制装置放置在振动系统中,实时感知振动频率,并利用负反馈控制原理产生相反的振动来实现振动的主动衰减。
主动电磁悬挂技术则是利用电磁力的控制,对机械设备进行悬挂与平衡,从而实现减振效果。
2. 被动减振技术被动减振技术是一种利用被动元件对机械设备振动进行减振的方法。
常见的被动减振技术包括弹簧减振器、液压减振器和压缩空气减振器等。
这些被动减振器会根据机械设备产生的振动作用力,反作用力来实现振动的消除或者减小,从而达到减振的效果。
二、隔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隔振技术是一种通过隔离机械设备振动传递的方法,将机械设备和外界环境隔离开,以减少振动的传递。
隔振技术在机械设计中主要应用于降低机械设备对周围环境的振动干扰和保护机械设备的稳定性。
1. 悬浮隔振技术悬浮隔振技术是一种通过将机械设备悬浮起来,使其与地面接触的接触点减少,从而减少振动传递的方法。
常见的悬浮隔振技术包括气浮隔振技术、磁浮隔振技术和活塞流体悬浮技术等。
这些技术利用气体或磁性力量使机械设备在一定高度悬浮,减少机械设备与地面的接触面,从而减少振动传递。
2. 隔振材料技术隔振材料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特殊的材料来减少振动传递的方法。
减振与隔振及方法
减振与隔振及方法减振和隔振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它们都是为了减少或者消除振动对系统或者设备的不利影响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下面我将具体介绍减振和隔振以及它们的方法。
减振是指减少或者降低振动的幅度和频率,使其接近或者达到系统或者设备的要求标准。
减振的目的是降低振动带来的噪声、能量损耗、疲劳和破坏等不良影响。
减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结构设计:通过改变系统或者设备的结构设计来减振,例如增加刚度、增大质量、改变支撑方式等。
这样可以提高系统或者设备的自然频率,从而减小振幅和能量传递。
2.使用减振器:减振器是一种专门设计的装置,用于降低系统或设备的振动。
常见的减振器有弹簧、阻尼器、减震器、液体阻尼器等。
减振器可以消耗能量、降低系统的振幅和频率,从而达到减振的效果。
3.增加阻尼:通过增加阻尼来减少振动的幅度和振动的能量,阻尼的增加可以通过材料的选择、阻尼装置的使用等实现。
4.控制激励源:通过控制振动激励源来减振,例如降低激励源的频率或者幅度、改变激励源的位置等。
隔振是指通过隔离振动源和被振动系统之间的能量传递路径,减少或消除振动对系统或设备的干扰。
隔振的目的是防止振动的传递,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减少结构震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隔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隔振材料:隔振材料是能够吸收、阻止和反射振动能量的材料。
常见的隔振材料有橡胶、泡沫塑料、聚氨酯等。
使用隔振材料可以减少振动的传递和传播。
2.使用隔振设备:隔振设备是一种专门设计的装置,用于隔离振动源和被振动系统之间的能量传递路径。
常见的隔振设备有减振床、隔振支座、隔振板等。
使用隔振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少振动的传递和干扰。
3.控制振动传递路径:通过改变振动传递路径来减少振动的传递和干扰,例如增加隔离层、改变支撑方式、增加缓冲层等。
4.隔离空气动力振动:对于空气动力振动,可以通过增加隔离层、使用吸振装置、改变结构设计等方法来进行隔离。
总之,减振和隔振都是为了减少振动对系统或设备的不利影响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隔振与阻尼完整》课件
通过设备反馈控制的方式来进一步减少干扰。比如,主动隔振系统、半主动隔振系统等。
无源隔振系统
通过减振材料的使用,实现设备的隔离效果。比如,弹性元件隔振系统、气浮隔振系统等。
平台隔振系统的设计要点
• 评估地震和风力荷载等外部力对建筑物的影响。 • 准确评估建筑物的质量和刚度。 • 选择合适的隔振支座,考虑制造材料的耐久性和可修复性。 • 考虑隔振系统的维护成本,保证整体经济性和实用性。
阻尼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1
单自由度阻尼
用于单自由度振动系统,将振动目标的反作用力通过阻尼器转化成负阻尼力。比 如:吸振器、缓冲器等。
2
多自由度阻尼
多自由度振动系统,阻பைடு நூலகம்器对电脑、桥梁、船舶等结构进行阻尼消除它们的振动。 比如:流体阻尼器、塑性形变阻尼器等。
工厂生产设备
隔离生产设备以避免噪音和振动 造成的损坏和生产效率下降。
隔振的应用领域
1
建筑
隔离地震和自然灾害产生的外力。
2
运输设施
隔离扰动以保证乘客的舒适性和旅行环境的安静。
3
科学研究
隔离实验环境的微小振动以保证实验精度。
4
能源设备
隔离能源设备的振动噪音以提高运行效率并延长设备寿命。
隔振系统的原理和构成
什么是阻尼?
振动力学
在力学系统中,通过消耗振动的 机械能来阻止振动并达到减少结 构振动的目的。
车辆和机械设备
建筑结构
在车辆和机器设备上通过减少振 动和震动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并且使乘客和司机得到更加舒适 的行驶感受。
在高层建筑中,通过在结构上引 入合适的减震支撑以减弱来自地 震波的影响和提高建筑安全。
减震材料
机械振动控制方法
机械振动控制方法机械振动是机械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外界激励或内部因素而产生的振动。
机械振动不仅会影响机械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寿命,还会引起噪声和振动对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控制机械振动是一项重要的技术任务。
1.减振技术减振技术是通过减少振动源的振动强度或改变振动传递路径来减少振动的。
减振技术常用的方法有:(1)增加质量:在振动源或振动传递路径上增加质量,以增加系统的结构固有频率,从而降低振动的传递和放大程度。
(2)改变结构刚度:通过增加或减小结构的刚度,使结构的固有频率与激振频率相差较远,减小共振的影响。
(3)增加阻尼:通过在结构中引入阻尼材料或器件,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消耗,从而减小振动的振幅。
(4)隔离振动:在机械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加入隔振材料或器件,使机械系统与外界环境隔离,从而减小外界振动的传递。
2.隔振技术隔振技术是通过减少振动传递的路径和传递路径上的振动能量来降低振动的传递和放大程度。
常用的隔振技术有:(1)弹簧隔振:在机械系统的振动传递路径上加入弹簧器件,通过弹簧对振动能量进行隔离和吸收,从而减小振动的传递。
(2)减振材料隔振:在机械系统的振动传递路径上加入减振材料,如橡胶、弹性塑料等,使振动能量被吸收和消散,从而降低振动的传递。
(3)阻尼器隔振:在机械系统的振动传递路径上加入阻尼器,通过阻尼器的耗散作用将振动能量消耗掉,从而减小振动的传递。
3.主动控制技术主动控制技术是通过在机械系统中加入主动控制装置,利用传感器对振动进行监测和反馈,通过控制器对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通过执行器对振动系统进行控制,达到减振和稳定振动的目的。
主动控制技术可以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方式:(1)开环控制:开环控制是将控制信号直接作用于执行器,对机械系统进行控制,并不对振动进行监测和反馈。
开环控制通常适用于频率较高、振幅较小的振动控制。
(2)闭环控制:闭环控制是通过传感器对振动进行监测和反馈,控制器根据反馈信号对执行器进行控制,实时对振动进行调节和补偿。
工程噪声隔振与阻尼
5.1.3 隔振元件选择与设计
5.1.2 隔振元件
理论上讲,凡是具有弹性的材料均能作为隔振元件,但实 际工程应用上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例如能否大量供应, 性能是否稳定,使用寿命长短是否具有防水、防油、防火 性能等。
1. 隔振器
它是一种弹性支撑元件,是经专门设计制造的具有单个形 状的、使用时可作为机械零件来装配安装的器件。最常用 的隔振器可分为:弹簧隔振器,包括金属螺旋弹簧隔振器、 金属蝶形弹簧隔振器、不锈钢丝绳弹簧隔振器,金属丝网 隔振器,橡胶隔振器,橡胶复合隔振器以及空气弹簧隔振 器等。
缺点是对于一些阻尼系数较小的隔振器,容易发生共振, 则很可能损坏机械设备,使用时应精心设计,并在弹簧两 端加橡胶垫板或在钢丝上粘附橡胶以提高阻尼。其次,金 属弹簧的水平刚度较竖直刚度小,容易产生晃动,因而常 须附加一些阻尼材料。
5.1.2 隔振元件
5.1.2 隔振元件
(2)橡胶隔振器 适合于中小设备和仪器的隔振,适用频率 范围4~15Hz。橡胶隔振器不仅在轴向,而且在横向及回 转方向上均具有很好隔振性能。橡胶内部阻力比金属大得 多,高频振动隔离性能好,隔声效果也很好,阻力比为 0.05~0.23。
好 较好
极少应用
不方便 高
5.1.3 隔振元件选择与设计
1. 隔振元件的选择
(1)频率 f0/ f 1/ 2 (1/2.5~1/4.5)。固有频率f0≥20~30Hz, 用毛毡、软木、橡胶垫或较硬的隔振器; f0=2~10Hz,选 弹簧、橡胶或复合隔振器; f0=0.5~2Hz,选弹簧或空气弹 簧隔振器。
《隔振与阻尼》课件
新方法的探索
主动控制技术
主动控制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振动控制方法, 通过向结构施加反向振动来抵消原始振动。 这种方法在隔振和阻尼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未来有望在精密仪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 到广泛应用。
混合控制技术
混合控制技术是将被动控制技术和主动控制 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充分 发挥两种控制技术的优点,提高隔振和阻尼 的效果。未来,混合控制技术有望成为隔振 和阻尼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效果评价
隔振效果的评价主要关注 振动传递率,而阻尼效果 的评价则关注能量耗散率 。
04
隔振技术案例分析
案例一:弹簧隔振器
总结词
弹簧隔振器是一种常见的隔振器类型,具有较好的隔振效果和稳定性。
详细描述
弹簧隔振器通常由弹簧和阻尼器组成,通过弹簧的弹性变形来吸收振动能量,并由阻尼器将振 动能量转化为热能释放。这种隔振器适用于各种设备和设施的减振,尤其适用于低频振动和重 负载的情况。
02 阻尼技术的原理
阻尼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将振动能量转化为其他形 式的能量,如热能、电能等,从而减小或消除振 动。
03 阻尼技术的分类
阻尼技术可以分为被动阻尼、主动阻尼和半主动 阻尼三种类型。
阻尼技术的分类
被动阻尼
被动阻尼是通过使用阻尼材料或结构来吸收和消耗振动能 量的方法。常见的被动阻尼材料包括橡胶、聚合物等。
THANKS
感谢观看
06
趋势
新材料的应用
高阻尼材料
随着科技的进步,高阻尼材料在隔振和阻尼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材料能够吸收 更多的振动能量,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其性能,如形状记忆合金和压电材料等。这些材料 在隔振和阻尼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未来有望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隔振技术和阻尼减振(27页)
⑵当考虑体象本與^情况时,即在体系中安装 阻 尼器,如橡皮垫等,则体系的传振系数为:
N 1 + 4^2(///0)2 1 1-(///0广 2+4^(///0)2'
其中: = 5/60>即系统阻尼系数与临界阻尼系 数之 比,临界阻尼系数5 0 = 4…屬
讨论传振系数丁与€的关系:
(1) 当时,即图中人8和8(: 段,也就是 系统不起隔 振作用甚至发生共振作用的范围,己越 大,则丁值越 小,表明增大阻尼对控制振动有斿 处;
(2) 当时,即图中00段,也时设计隔 振装置经常考虑 的范围,&越小,则!1值越小, 表明阻尼越小越好, 阻尼刈1隔振效果有不良的影 响。
振动强弱对人影响情况(总概括):
(1) 振动的“感觉阈” (2) 振动的“不舒适阈” (3) 振动的“疲劳阈” (4) 振动的“危险阈”和“极限阈”
1805349标准(局部振动标准): 规定了 8-1000Hz不同暴露时间的振动加速度 和振动 速度的允许值,用来评价手传振动暴露对人 损伤危 害。
五、阻尼减振
金属薄板受激发振动而产生噪声\金属薄 板 本身的阻尼很小, 因此声辐射效率很高。降 低 这种振动和噪声, 普遍采用在金属薄板构件 上 喷涂或粘贴一层高内阻尼材料, 如沥青、软 橡 胶、高分子材料。当金属薄板振动时, 由乎' 阻 尼作用, 、部分振动能量变为热能, 从而使 得 振动和噪声降低。
主要内容
一、 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和评价 二、 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 三、 隔振原理 四、 隔振设计与计算 五、 阻尼减振
隔振原理于隔振设计及应用-阻尼减振与阻尼材料以及工程实例
4. 选择合适的隔振器
确定好系统固有频率之后,即可根据隔振系统重量与所需压缩量计算隔振器 的数量和刚度,以此选择合适的隔振器装置。 一般来说,为达到隔振目的,隔振材料或隔振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1)弹性性能优良,刚度低; (2)承载力大,强度高,阻尼适当; (3)耐久性好,性能稳定,不因外界温度、湿度等条件变化而引起性能发生 较大变化。 (4)抗酸、碱、油的侵蚀能力强; (5)取材容易; (6)加工制作和维修、更换方便。
R0 -系统临界阻尼, R0 2 Km ;
, 0 0 -系统振动固有频率(角速度) A、B-与振动系统初始条件有关的常数。
K ; m
2. 固有频率
上式解式中的固有频率 0 是振动系统的一个重要参量,它是指振动刚体离开 平衡位置后自由振动的频率,每个振动系统在每个自由度上都有一个固有振
动频率。振动系统固有频率与振动刚体质量和弹簧刚度有关,单自由度自由 振动的固有频率为:
第七章
第一节
隔振与阻尼减振
隔振原理
一、 振动的基本概念 1. 单自由度振动
自由振动是振动系统在无外 力作用下的振动形式。 单自由度振动模型是最简 单也是电子学用的振动模型,为了研究方便,把振动系统集成简化成 3 个参 量进行研究:振动系统由质量块 m、无质量的理想弹簧 K 和无质量的阻尼 C 组成,位于完全刚性的基础之上,质量块只能在垂直方向上运动,其模型如 图所示。
图5
设备振动模型
隔振器的效果一般用隔振传递比 T 来量化。 当质量块受迫振动时,通过弹簧传递到基础的作用力与迫使质量块振动 的驱动力的比值称为传递比 T。
传递比是表征隔振器隔振效果的物理量,传递比越小,则减振效果越好。 对于单自由度振动,且振动驱动力为简谐力,则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橡胶减振器设计
① 确定橡胶材料的厚度d; d=x Ed /δ
②确定所需要的面积S S=P/ δ
X-最大静态压缩量 Ed –橡胶的动态弹性模量 δ-橡胶的允许负载,kg/cm2 P-机组重量,kg
五、阻尼减振
1、阻尼减振原理
金属薄板受激发振动而产生噪声,金属薄 板本身的阻尼很小,因此声辐射效率很高。降 低这种振动和噪声,普遍采用在金属薄板构件 上喷涂或粘贴一层高内阻尼材料,如沥青、软 橡胶、高分子材料。当金属薄板振动时,由于 阻尼作用,一部分振动能量变为热能,从而使 得振动和噪声降低。
综合上述两种讨论,可知:
1)欲得到好的隔振效果,必须设计较低的f0,并 且只有当f/f0>21/2,才能获得好的隔振效果;
2)如果干扰频率f比较低,或者因其他原因,只 能做到f/f0<21/2时,此时可采取增加阻尼来限制 干扰力的放大作用。
实际应用举例:
1. 拖拉机空负荷时要比有负荷时振动大,是何原因?
ISO2631标准(整体振动标准):
规定了人在振动作业环境(频率范围1-80Hz) 中的暴露基准(含垂直振动标准曲线和水平振动标 准曲线)。
我国的环境振动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GB1007188)
二、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
振动源
传递介质
1.螺旋弹簧减振器设计程序
① 确定机器设备的重量 W、激振力频率f、预 期的隔振效率 η、安装支点的数目 N;
② 根据相关图表(P212图10-8),由激振力频率 f 和按设计所要求的隔振效率 η查的螺旋弹簧的 静态压缩量 x;
③ 由下式确定选用弹簧的劲度K
K=W/ N x ④ 根据弹簧的劲度K,从生产平衡力、改进工艺) 2)防止共振(改变外扰频率或系统振动频率) 3)采用隔振技术(控制振动传递,如防振沟、隔振器等)
三、隔振原理
评价振动的强弱,通常用位移、速度、加速 度三个量来表示,该三个量有内在的联系。
对于简谐振动来说,振动的位移为:
xxmsi n t
其中:X-振动的位移,m Xm-振幅,即最大的位移,m ω-角频率,等于2πf φ-相位
五、阻尼减振
2、阻尼材料
⑴基料: 如沥青、橡胶、树脂等
⑵填料: 如膨胀珍珠岩粉、石棉绒、石墨、碳酸钙、
硅石等 ⑶溶剂: 如汽油、醋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
五、阻尼减振
3、阻尼减振措施
⑴自由阻尼结构: 将一定厚度的阻尼材料粘合或喷涂在金属 板的一面或两面形成阻尼层结构。 ⑵约束阻尼结构: 在基板和阻尼材料上再附加一层弹性模量 较高的起约束作用的金属板。 ⑶ 间隔自由阻尼结构:
器官固有频率相吻合的频率; 3)低于2Hz的次声波振动可能导致人的死亡; 4)影响和损害建筑物、精密仪器和设备。
振动强弱对人影响情况(总概括):
(1)振动的“感觉阈” (2)振动的“不舒适阈” (3)振动的“疲劳阈” (4)振动的“危险阈”和“极限阈”
ISO5349标准(局部振动标准):
规定了8-1000Hz不同暴露时间的振动加速度 和振动速度的允许值,用来评价手传振动暴露对人 损伤危害。
md2xkxFsint
dt2
其中,式中第一项为振动物质的惯性力,第二项为弹 簧弹性力,右边为周期性的干扰力。
结合传振系数的定义,可以得到无阻尼振动系
统的力传递系数:
1
T
2
1
f f0
其中:f为干扰力频率,f0为系统的固有频率。
对上式的讨论:
(1)当f/f0<<1时,即干扰力的频率远小于隔振 系统的固有频率,在书中图12-4中的AB段的 T≈1,说明干扰力全部通过隔振装置,即隔振 系统不起作用。
在自由阻尼结构的基层板和阻尼层之间增加一定厚 度的间隔层。
阻尼层
约束层
自由阻尼结构
基板
约束阻尼结构
中选择或是自行设计委托加工制造。
螺旋弹簧减振器设计及计算
①确定弹簧条直径 d
d=1.6√k W0 C / r C —弹簧圈直径D与弹簧条直径d比值,即D/d=4~10 K —系数,k=(4C+2)/(4C-3) W0 —一个弹簧上的载荷,N r—弹簧材料的容许扭应力,对纲弹簧,取4×104N/cm2
L 20lg 1 T
如:当干扰力通过隔振系统后,其振幅降低到 原来的1/10时,即T=0.1,则干扰力的振动级降 低了20dB.
隔振效率:
1T10 % 0
传振系数越小,隔振效率越高。
⑴ 对于一个单向自由振动(不考虑体系阻尼), 则体系的固有频率为:
f0
1
2
k m
假设在这一振动系统上加一个垂直的干扰力F=F0sinωt, 在忽略阻尼的情况下,该振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为:
T
142f f0 2
1f f0 2 242f f0 2
其中:ξ=δ/δ0,即系统阻尼系数与临界阻尼系数 之比,临界阻尼系数δ0=4πmf0
讨论传振系数T与ξ的关系:
(1)当f/f0<21/2时,即图中AB和BC段,也就 是系统不起隔振作用甚至发生共振作用的范围,ξ 越大,则T值越小,表明增大阻尼对控制振动有 好处; (2)当f/f0>21/2时,即图中CD段,也时设计隔 振装置经常考虑的范围, ξ越小,则T值越小,表 明阻尼越小越好,阻尼对隔振效果有不良的影响。
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位移的一阶导数与二阶导 数,即:
d dxtxmcost
d d22 xt2xmsin t
常用来表征隔振效果的物理量-传振系数(力传递率)
定义:通过隔振元件传递过去的力的幅值与总的干扰 力的幅值之比,即:
传递力 T 干扰力
系数越小,隔振元件传递的力越小,隔振 效果越好。
振动级:
(2)当f/f0=1时,即干扰力的频率等于或接近隔 振系统的固有频率,即BC段的T>1,说明隔振 系统不但不起隔振作用,反而放大了振动的干 扰,甚至产生共振现象。
(3)当f/f0>21/2时,即干扰力频率大于隔振系统 的固有频率的21/2 倍,即CD段的T<1,隔振 系统才真正起隔振作用。
⑵当考虑体系有阻尼情况时,即在体系中安装 阻尼器,如橡皮垫等,则体系的传振系数为:
答:由于空负荷质量小,则空负荷时固有频率要 比设计的固有频率f0大,所以f/f0的值比设计 值小,因此空负荷时传振系数比设计值大, 因此拖拉机空负荷时要比有负荷时振动大。
四、隔振设计与计算
隔振元件(隔振器或隔振材料): 1、钢弹簧(螺旋弹簧、板条弹簧) 2、橡胶 3、玻璃毛毡 4、软木 5、空气弹簧
②确定弹簧有效工作圈数n0
n0=G d4 /8K D3
螺旋弹簧减振器设计及计算
③ 确定弹簧的全部圈数n
n=n0+n’ 当n0<7时,n’=1.5; 当n0>7时, n’=2.5 ④计算未受载荷的弹簧高度H
H=n d+(n-1)d/4+x ⑤ 验算未受载荷的弹簧高度H与弹簧圈
直径D的比值是否满足H / D≤2
第十章 隔振技术与阻尼减振
主要内容:
一、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和评价 二、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 三、隔振原理 四、隔振设计与计算 五、阻尼减振
一、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和评价
振动可分为:稳态振动、冲击振动和无规则振动。 振动对人及环境的影响: 1)人能感觉到的振动频率范围在1-100Hz; 2)对人体反应最强烈的振动频率是与人体某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