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隔振技术与阻尼减
8-隔振与阻尼技术
隔振技术
传振系数
通过隔振装置传 递到基础上的力
传递力 T 激振力
作用于振动系统 的激振力
隔振元件
隔振器
弹性支撑元件,是专门设计制造的具有单个形状的, 使用时可作为机械零件来装配安装的器件。 金属弹簧减振器、橡胶减振器
隔振垫
具有一定弹性的软材料 软木、毛毡、橡胶垫、海棉、玻璃纤维
管道弹性接管 设备进出口,防止振动从管道传递的必要措施
隔振技术
振源
传播途径 接收器
振动能量常以两种形式传播而产生噪声 空气声 由振动的机器直接向空气辐射 固体声 通过承载机器的基础,向地层或建筑物结构传递
隔振技术
隔振(固体声及空气声) 是将振源(即声源)与基础或其他物体的 近于刚性联接改成弹性联接,以防止或 减弱 积极隔振(也称主动隔振)
将隔振器设在振源与基础之问,阻断从振源传 到基础的振动。 消极隔振(也称被动隔振) 在操作工人与振器之间,操作工人与振动的地 板之间,精密机器或仪表与它们的基础之间设 置隔振器,阻断从振器械、楼板(基础)传到人 的振动,精密机器或仪表上的振动。
环境噪声控制技术
概述 吸声与室内声场 隔声技术
消声技术
隔振与阻尼减震技术
隔振与阻尼减震技术
声音是由声源振动而产生,故物体的振 动也会产生噪声。 当振动的频率在20Hz一2kHz的声频范围 内时,振动源同时也是噪声源。 振动的干扰对人体、建筑物、设备带来 直接的危害。
隔振与阻尼减震技术
振动对人的影响 全身振动: 人直接位于振动物体上时所收的振动。 局部振动 手持振动物体时引起的人体局部振动。 人感觉到的振动按频率分 低频(<30赫兹) 中频(30~100赫兹) 高频(>100赫兹)
8.阻尼与隔振
9.隔振技术与阻尼减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振动的传播及危害,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理解隔振原理,隔振的力传递率,隔振元件,具备隔振设计及应用的能力。
课程内容:振动的传播及危害,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隔振原理,隔振的力传递率,隔振元件,隔振设计及应用,阻尼减振原理,阻尼材料,阻尼减振结构。
振动的危害及其控制的基本方法。
环境振动,机械振动,隔振的力传递率,隔振效率。
固体声隔绝,隔振技术,阻尼减振。
9.1振动概述一、振动的来源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来源可分为自然振源和人工振源两大类:自然振源如地震、海浪和风等;人工振源如运转的各种动力设备、运行的交通工具、电声系统中的扬声器、人工爆破等。
凡是运转的机器设备,如锻压冲压机械、电机、风机、空压机、内然机等等,由于机械部件之间力的传递,总是产生一定的振动。
这些振动的能量一部分由振动的机器直接向空中辐射,称之为空气声,另一部分能量则通过承载机器的基础向地层或建筑物结构传递,这种通过固体传导的声叫做固体声。
振源的振动除了向周围空间辐射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称“空气声”)外,还通过与其相连的固体结构传播声波,简称“固体声”。
固体声在传播的过程中又会通过固体表面的振动向周围空气辐射噪声,特别是当引起物体共振时,会辐射很强的噪声。
固体声的隔绝与空气声隔绝在技术上是完全不同的。
二、振动的影响及危害振动不仅能激发噪声,而且还能通过固体直接作用于人体,振动也是危害身体健康,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居民生活的环境物理因素。
同时,振动会影响精密仪器正常工作,强烈的振动有损于机器结构和建筑物结构。
振动特别是l一100Hz的低频振动,直接对人有影响,长期暴露于强振动环境中,人的机体将受到损害,振动产生的噪声会干扰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振动也会影响设备特别是精密仪器的正常工作,有时甚至破坏设备和建筑结构。
在振动环境中劳动和工作的人不但身心健康受到损害,而且由于振动使他们的视觉受到干扰,手的动作受妨碍和精力难以集中,造成操作速度下降、生产效率降低,并且可能出现质量事故。
8.阻尼与隔振
9.隔振技术与阻尼减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振动的传播及危害,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理解隔振原理,隔振的力传递率,隔振元件,具备隔振设计及应用的能力。
课程内容:振动的传播及危害,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隔振原理,隔振的力传递率,隔振元件,隔振设计及应用,阻尼减振原理,阻尼材料,阻尼减振结构。
振动的危害及其控制的基本方法。
环境振动,机械振动,隔振的力传递率,隔振效率。
固体声隔绝,隔振技术,阻尼减振。
9.1振动概述一、振动的来源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来源可分为自然振源和人工振源两大类:自然振源如地震、海浪和风等;人工振源如运转的各种动力设备、运行的交通工具、电声系统中的扬声器、人工爆破等。
凡是运转的机器设备,如锻压冲压机械、电机、风机、空压机、内然机等等,由于机械部件之间力的传递,总是产生一定的振动。
这些振动的能量一部分由振动的机器直接向空中辐射,称之为空气声,另一部分能量则通过承载机器的基础向地层或建筑物结构传递,这种通过固体传导的声叫做固体声。
振源的振动除了向周围空间辐射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称“空气声”)外,还通过与其相连的固体结构传播声波,简称“固体声”。
固体声在传播的过程中又会通过固体表面的振动向周围空气辐射噪声,特别是当引起物体共振时,会辐射很强的噪声。
固体声的隔绝与空气声隔绝在技术上是完全不同的。
二、振动的影响及危害振动不仅能激发噪声,而且还能通过固体直接作用于人体,振动也是危害身体健康,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居民生活的环境物理因素。
同时,振动会影响精密仪器正常工作,强烈的振动有损于机器结构和建筑物结构。
振动特别是l一100Hz的低频振动,直接对人有影响,长期暴露于强振动环境中,人的机体将受到损害,振动产生的噪声会干扰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振动也会影响设备特别是精密仪器的正常工作,有时甚至破坏设备和建筑结构。
在振动环境中劳动和工作的人不但身心健康受到损害,而且由于振动使他们的视觉受到干扰,手的动作受妨碍和精力难以集中,造成操作速度下降、生产效率降低,并且可能出现质量事故。
阻尼减震和隔振的原理区别
阻尼减震和隔振的原理区别阻尼减震和隔振是两种常见的减震控制方法,它们在原理和应用场景上有一定的区别。
阻尼减震是一种通过增加系统的阻尼来减小振动幅度的方法。
在实际系统中,振动往往是由于系统存在不稳定的共振频率或共振模态引起的,而阻尼可以通过吸收系统的振动能量来减小振幅,并且降低系统共振的危害性。
阻尼减震的原理可以通过振动系统的阻尼比以及阻尼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来解释。
阻尼比是描述阻尼效应强弱的比值,即阻尼力和系统的临界阻尼力之比。
当阻尼比小于1时,系统处于过阻尼状态,振动幅度较小且趋于稳定;当阻尼比等于1时,系统处于临界阻尼状态,振动幅度最小但需要的时间最长;而当阻尼比大于1时,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振动幅度大且持续时间较短。
因此,合理选择适当的阻尼比可以有效控制系统的振动幅度。
在阻尼减震中,常用的减震器有阻尼器、液体阻尼器、摩擦减震器等。
阻尼器中通常用高频阻尼器来吸收系统高频范围内的振动能量,而低频阻尼器则用来分散和吸收系统低频范围内的振动能量。
液体阻尼器通过液体的粘滞阻力和离心力来消耗振动所带来的能量,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提供较好的阻尼效果。
摩擦减震器则是通过材料之间的摩擦力来吸收振动能量,其实现简单且成本较低。
隔振是一种通过隔离系统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来减小振动幅度的方法。
在实际工程中,许多设备受到地震、机械冲击或交通振动等外部振动的干扰,而隔振技术可以将这些外部振动隔离,从而保护设备的正常工作。
隔振的原理可以通过系统的共振频率以及隔振材料的固有频率来解释。
在隔振中,系统具有的共振频率是关键。
当外部振动频率接近系统的共振频率时,系统振幅会大幅度增大,从而产生共振现象。
而隔振系统则会添加隔振垫、弹簧、隔振支座等隔振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较低的固有频率,即其自身的共振频率较高。
通过合理设计隔振系统的刚度和阻尼等参数,可以使得系统的共振频率远离外部振动频率,从而减小振动幅度。
在隔振中,常见的隔振材料有弹簧、橡胶隔振垫、隔振支座等。
【精品】环境噪声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指导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指导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环境声学的基础理论,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环境噪声测试的基本知识及技能,为从事环境噪声污染治理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应着重立足于:1、掌握声学的基础知识。
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声波的产生、描述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声波的基本类型、声波的叠加、声波的反射、透射和衍射等。
噪声污染控制所针对的三个环节:声源、传播途径和受主都和声波的特性密切相关。
只有在掌握声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展开对噪声污染控制原理及技术的教学。
2、掌握环境噪声测试、监测及控制的基本方法。
包括环境噪声测量中常用的一些仪器设备和相关方法,各种噪声的监测方法,噪声控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以及实际工程中常用的几种控制方法.明确各种方法的特点和使用环境。
3、掌握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能运用各种方法,采用系统分析法从区域整体出发,进行环境噪声污染综合治理,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此外,还应了解我国目前的环境噪声法规和环境噪声标准。
三、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鉴于本课程的理论性与实际应用性联系甚密的特点及其内容体系的不断更新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1、注重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环境噪声控制基本原理及方法的教学;2、除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外,适当介绍当前国内外的一些新技术;3、应多用教学案例与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增加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兴趣。
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所有教学环节,应使学生:1、掌握声学的基础知识。
包括:声波的产生、描述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声波的基本类型、声波的叠加、声波的反射、透射和衍射等。
2、掌握环境噪声测试、监测及控制的基本方法。
包括环境噪声测量中常用的一些仪器设备和相关方法,各种噪声的监测方法,噪声控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以及实际工程中常用的几种控制方法.明确各种方法的特点和使用环境。
《隔振与阻尼完整》课件
通过设备反馈控制的方式来进一步减少干扰。比如,主动隔振系统、半主动隔振系统等。
无源隔振系统
通过减振材料的使用,实现设备的隔离效果。比如,弹性元件隔振系统、气浮隔振系统等。
平台隔振系统的设计要点
• 评估地震和风力荷载等外部力对建筑物的影响。 • 准确评估建筑物的质量和刚度。 • 选择合适的隔振支座,考虑制造材料的耐久性和可修复性。 • 考虑隔振系统的维护成本,保证整体经济性和实用性。
阻尼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1
单自由度阻尼
用于单自由度振动系统,将振动目标的反作用力通过阻尼器转化成负阻尼力。比 如:吸振器、缓冲器等。
2
多自由度阻尼
多自由度振动系统,阻பைடு நூலகம்器对电脑、桥梁、船舶等结构进行阻尼消除它们的振动。 比如:流体阻尼器、塑性形变阻尼器等。
工厂生产设备
隔离生产设备以避免噪音和振动 造成的损坏和生产效率下降。
隔振的应用领域
1
建筑
隔离地震和自然灾害产生的外力。
2
运输设施
隔离扰动以保证乘客的舒适性和旅行环境的安静。
3
科学研究
隔离实验环境的微小振动以保证实验精度。
4
能源设备
隔离能源设备的振动噪音以提高运行效率并延长设备寿命。
隔振系统的原理和构成
什么是阻尼?
振动力学
在力学系统中,通过消耗振动的 机械能来阻止振动并达到减少结 构振动的目的。
车辆和机械设备
建筑结构
在车辆和机器设备上通过减少振 动和震动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并且使乘客和司机得到更加舒适 的行驶感受。
在高层建筑中,通过在结构上引 入合适的减震支撑以减弱来自地 震波的影响和提高建筑安全。
减震材料
振动的隔离与阻尼减振
振动是造成工程结构损坏及寿命降低的原因,同时,振动将导致机器和仪器仪表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精度的降低。
控制振动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隔振。
从振动控制的角度研究隔振,不涉及结构强度的计算,它只是研究如何降低振动本身。
这里所介绍的隔振方法,就是将振源与基础或连接结构的近刚性连接改成弹性连接,以防止或减弱振动能量的传递,最终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
隔振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减少振源振动传至周围环境;二是减少环境振动对物体或设备的影响。
原理是在设备和底座之间安装适当的隔振器,组成隔振系统,以减少或隔离振动的传递。
有两类隔振,一是隔离机械设备通过支座传至地基的振动,以减少动力的传递,称为主动隔振;另一种是防止地基的振动通过支座传至需保护的精密设备或仪表仪器,以减小运动的传递,称为被动隔振。
在一般隔振设计中,常常用振动传递比T 和隔振率η来评价隔振效果。
主动隔振传递比等于物体传递到底座的振动与物体振动之比,被动隔振传递比等于底座传递到物体的振动与底座的振动之比,两个方向的传递比相等。
隔振效率: η=(1- T ) ·100%传递比T : ]u D )u -/[(1u D (1T 222222++=)式中D 为阻尼比,0f u f =为激振频率和共振频率的比。
只有传递比小于1才有隔振效果。
因此T<1的区域称为隔振区。
隔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作为振动源的机械设备采取隔振措施,防止振动源产生的振动向外传播,称为积极隔振或主动隔振;另一类是对怕受振动干扰的设备采取隔振措施,以减弱或消除外来振动对这一设备带来的不利影响,称为消极隔振或被动隔振。
对于薄板类结构振动及其辐射噪声,如管道、机械外壳、车船体和飞机外壳等,在其结构表面涂贴阻尼材料也能达到明显的减振降噪效果,我们称这种振动控制方式为阻尼减振。
隔振,就是在振动源与地基、地基与需要防振的机器设备之间,安装具有一定弹性的装置,使得振动源与地基之间或设备与地基之间的近刚性连接成为弹性连接,以隔离或减少振动能量的传递,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
噪声学-复习整理
噪声学-复习整理环境噪声控制⼯程第⼀章:绪论⼀、环境噪声标准分为以下三种: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业企业⼚界标准GB12348-90;3.⼯业企业⼚区各类场所噪声限制(噪声卫⽣标准)GBJ87-85。
掌握1和2的功能区分类等,如下:第⼆章:声波的物理基础⼀、频谱频谱图:把某⼀信号中所包含的频率成分,按其幅值或相位作为频率的函数作出的分布图,称作该信号的频谱图。
分:1.离散谱:2.连续谱3.复合谱(见书11)⼆、频程把某⼀范围的频率划分成若⼲⼩的频率段,每⼀段以它的中⼼频率为代表,然后求出声信号在各频率段的中⼼频率上的幅值,作为⼀种频谱,将这样分出来的频率段叫频程。
在划分频程时,使每⼀个频率段的下限频率与上限频率的⽐值为确定的常数。
掌握概念:倍频程和1/3倍频程(见书11)三、声强级、声压级、声功率级定义声强级:⼀个声⾳的声强级L I是该声⾳的声强与基准声强之⽐的常⽤对数乘以10,以分贝计,即: 基准声强I0在空⽓中为10-12W/m2,它是1000Hz声⾳的可听阈声强。
声压级:某声压p与基准声压p0之⽐的常⽤对数乘以20称为该乘以的声压级,以分贝计,即: 基准声压p0在空⽓中为2×10-5Pa。
声功率级:某声功率W与基准声功率W0之⽐的常⽤对数乘以10称为该乘以的声功率级,以分贝计,即:基准声压p0在空⽓中为10-12W。
四、声压级的叠加(计算)有n个不同的噪声源互不相⼲,其中第i个噪声源在某测点处测得的声压级为Lpi,当n个噪声源同时发声,在该点处产⽣的总声压级为:注意:2个⼤⼩相等的噪声叠加后,总声压级⽐原来单独时⾼3(dB)五、声波的反射和透射反射系数r p:反射声压幅值与⼊射声压幅值之⽐。
r p⼤,则吸声差,r值⼩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
声压透射系数t p:透射声压幅值与⼊射声压幅值之⽐。
t p⼤,则隔声差,t p值⼩的材料称为隔声材料。
六、声传播中的距离衰减(计算)点源:计算从距离r1传播到距离r2时,声强级或声压级衰减量△L,则有:连续线声源:当传播距离从r0⾄r2时,声压级或声强级的衰减量为:第三章:噪声基本评价量⼀、响度级以1KHz纯⾳为基准声⾳,任何声⾳如果听起来和某个1KHz纯⾳⼀样响,那么这个1KHz纯⾳声压级的分贝值就是该声⾳的响度级,单位phon。
隔振与阻尼完整-精选
测量结果与评价
⑹测量结果各测点的VLZ10值如下: 表9-3 测量结果表
测点编号 A B C D E F
VLz
60.0 58.0 56. 61.6 58.6 63.
1
8
⑺结果评价:九莲小区六个测点的垂直Z振级
均低于GB10070-88“居民文教区”昼间70dB、
夜间67dB的标准值。
第二节 隔振
到隔振作用,且 f f 0 值越大,隔振效果越明 显,工程中一般取为2.5~4.5。过大的阻尼比的 Tf值不如阻尼小的Tf降低值大,工程中一般选 用0.02~0.1。
2、Tf 与f/f0及阻尼比ξ关系分析
3、隔振降噪的估算
⑴隔振处理降低的力的振动级差
Lf 20lgFFf020lgT1f
水泥地板、砖石结构、金属板材等是隔绝空气 声的良好材料,但对固体声却有很少衰减。
隔振的措施
3、隔振的措施
隔振是将振源与基础或其他物体的近于刚性连接改为弹 性连接,防止或减弱振动能量的传播。实际上振动不可 能绝对隔绝,所以通常称隔振或减振。
⑴积极隔振 降低振源馈入支撑结构的振动能量 ⑵消极隔振 减少来自支撑结构或外界环境的振动传入。
73.6 20
客
下行
65.4
⑹评价量及评价结果
20
VzL VzLi 206.91dB i1
测量结果评价量低于GB10070-88“ 铁路干线侧”80dB标准值。
环境振动测量
实例二 居民住宅区环境振动监测 ⑴测量范围:杭州市西湖区九莲小区 ⑵测量时间:1990年11月2日 ⑶测点设备:在九莲小区东,西、南、北,中各
第九章 隔振与阻尼
学习指南
第一节 特性与评价
《隔振与阻尼》课件
新方法的探索
主动控制技术
主动控制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振动控制方法, 通过向结构施加反向振动来抵消原始振动。 这种方法在隔振和阻尼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未来有望在精密仪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 到广泛应用。
混合控制技术
混合控制技术是将被动控制技术和主动控制 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充分 发挥两种控制技术的优点,提高隔振和阻尼 的效果。未来,混合控制技术有望成为隔振 和阻尼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效果评价
隔振效果的评价主要关注 振动传递率,而阻尼效果 的评价则关注能量耗散率 。
04
隔振技术案例分析
案例一:弹簧隔振器
总结词
弹簧隔振器是一种常见的隔振器类型,具有较好的隔振效果和稳定性。
详细描述
弹簧隔振器通常由弹簧和阻尼器组成,通过弹簧的弹性变形来吸收振动能量,并由阻尼器将振 动能量转化为热能释放。这种隔振器适用于各种设备和设施的减振,尤其适用于低频振动和重 负载的情况。
02 阻尼技术的原理
阻尼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将振动能量转化为其他形 式的能量,如热能、电能等,从而减小或消除振 动。
03 阻尼技术的分类
阻尼技术可以分为被动阻尼、主动阻尼和半主动 阻尼三种类型。
阻尼技术的分类
被动阻尼
被动阻尼是通过使用阻尼材料或结构来吸收和消耗振动能 量的方法。常见的被动阻尼材料包括橡胶、聚合物等。
THANKS
感谢观看
06
趋势
新材料的应用
高阻尼材料
随着科技的进步,高阻尼材料在隔振和阻尼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材料能够吸收 更多的振动能量,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其性能,如形状记忆合金和压电材料等。这些材料 在隔振和阻尼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未来有望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机械设计中的减振与隔振技术
机械设计中的减振与隔振技术机械设计中的减振与隔振技术在现代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减振与隔振技术的目的是降低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的振动,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设备出现故障和损坏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减振与隔振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
一、减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减振技术主要通过改变机械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以降低系统的共振频率和减小振幅,从而降低震动噪声和振动带来的不良影响。
常用的减振技术包括引入阻尼材料、采用减振器和改变机械系统的自然频率等方法。
1.1 引入阻尼材料引入阻尼材料是减振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机械系统的关键位置引入具有强大阻尼效果的材料,可以有效地吸收振动能量,减小振动幅值。
常见的阻尼材料包括橡胶、聚合物和金属材料等。
1.2 采用减振器减振器是减振技术中的一种常见设备。
减振器可以根据振动源的特性进行设计,通过改变其自身的振动特性,将振动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损耗,从而降低振动幅值。
常见的减振器包括液压减振器、弹簧减振器和压电减振器等。
1.3 改变机械系统的自然频率改变机械系统的自然频率是减振技术中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改变机械系统的结构参数,如质量、刚度和阻尼等,可以改变机械系统的自然频率,从而改变振动的特性。
常见的方法包括增加或减小质量、调整结构的刚度和采用合适的阻尼措施等。
二、隔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隔振技术主要通过隔离振动源和被隔振系统之间的传递路径,减少振动的传递和扩散,以达到减低振动幅值的目的。
常用的隔振技术包括弹簧隔振、吸振材料隔振和惰性质量隔振等方法。
2.1 弹簧隔振弹簧隔振是一种常见的隔振技术。
通过在振动源和被隔振系统之间加入弹簧,可以减少振动的传递路径,从而实现隔振效果。
弹簧隔振器常应用于精密仪器、机械设备和汽车等领域。
2.2 吸振材料隔振吸振材料隔振是一种常用的隔振技术。
吸振材料可以吸收振动能量,减小振动的传递和扩散。
常见的吸振材料包括橡胶、泡沫塑料和聚合物等。
隔振原理于隔振设计及应用-阻尼减振与阻尼材料以及工程实例
4. 选择合适的隔振器
确定好系统固有频率之后,即可根据隔振系统重量与所需压缩量计算隔振器 的数量和刚度,以此选择合适的隔振器装置。 一般来说,为达到隔振目的,隔振材料或隔振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1)弹性性能优良,刚度低; (2)承载力大,强度高,阻尼适当; (3)耐久性好,性能稳定,不因外界温度、湿度等条件变化而引起性能发生 较大变化。 (4)抗酸、碱、油的侵蚀能力强; (5)取材容易; (6)加工制作和维修、更换方便。
R0 -系统临界阻尼, R0 2 Km ;
, 0 0 -系统振动固有频率(角速度) A、B-与振动系统初始条件有关的常数。
K ; m
2. 固有频率
上式解式中的固有频率 0 是振动系统的一个重要参量,它是指振动刚体离开 平衡位置后自由振动的频率,每个振动系统在每个自由度上都有一个固有振
动频率。振动系统固有频率与振动刚体质量和弹簧刚度有关,单自由度自由 振动的固有频率为:
第七章
第一节
隔振与阻尼减振
隔振原理
一、 振动的基本概念 1. 单自由度振动
自由振动是振动系统在无外 力作用下的振动形式。 单自由度振动模型是最简 单也是电子学用的振动模型,为了研究方便,把振动系统集成简化成 3 个参 量进行研究:振动系统由质量块 m、无质量的理想弹簧 K 和无质量的阻尼 C 组成,位于完全刚性的基础之上,质量块只能在垂直方向上运动,其模型如 图所示。
图5
设备振动模型
隔振器的效果一般用隔振传递比 T 来量化。 当质量块受迫振动时,通过弹簧传递到基础的作用力与迫使质量块振动 的驱动力的比值称为传递比 T。
传递比是表征隔振器隔振效果的物理量,传递比越小,则减振效果越好。 对于单自由度振动,且振动驱动力为简谐力,则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当f/f0>21/2时,即干扰力频率大于隔振系统的 固有频率的21/2 倍,即CD段的T小于1,隔振系 统才真正起隔振作用。
当考虑体系有阻尼情况时,即在体系中安装阻 尼器,如橡皮垫等,则体系的传振系数为:
T
1 f
1 4 f0
2
2 2
4
f
f0
2
2
f
f0
其中:f为干扰力频率,f0为系统的固有频率。 对上式的讨论: (1)当f/f0<1时,即干扰力的频率小于隔振系统 的固有频率,在书中图10-7中的AB段的T=1, 说明干扰力全部通过隔振装臵,即隔振系统不 起作用。
(2)当f/f0=1时,即干扰力的频率等于或接近隔 振系统的固有频率,即BC段的T大于1,说明隔 振系统不但不起隔振作用,反而放大了振动的 干扰,甚至产生共振现象。
综合上述两种讨论,可知:
1)欲得到好的隔振效果,必须设计较低的f0,并 且只有当f/f0>21/2,才能获得好的隔振效果;
2)如果干扰频率f比较低,或者因其他原因,只 能做到f/f0<21/2时,此时可采取增加阻尼来限制 干扰力的放大作用。
实际应用举例:
1. 拖拉机空负荷时要比有负荷时振动大,是何原因?
传递力 T 干扰力
系数越小,隔振元件传递的力越小,隔振 效果越好。
振动级:
1 L 20 lg T
如:当干扰力通过隔振系统后,其振幅降低到 原来的1/10时,即T=0.1,则干扰力的振动级降 低了20dB.
隔振效率:
1 T 100%
传振系数越小,隔振效率越高。
对于一个单向自由振动(不考虑体系阻尼), 则体系的固有频率为:
其中:X-振动的位移,m Xm-振幅,即最大的位移,m ω-角频率,等于2πf φ-相位
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位移的一阶导数与二阶导 数,即:
dx x m cos t dt
d 2x 2 2 xm sin t dt
常用来表征隔振效果的物理量-传振系数(力传递率) 定义:通过隔振元件传递过去的力与总的干扰力之 比,即:
第十章 隔振技术与阻尼减振
主要内容:
一、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和评价 二、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 三、隔振原理 四、隔振设计与计算
一、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和评价
振动可分为:稳态振动、冲击振动和无规则振动。
振动对人及环境的影响:
1)人能感觉到的振动频率范围在1-100Hz;
2)对人体反应最强烈的振动频率是与人体某些器 官固有频率相吻合的频率;
3)低于2Hz的次声波振动可能导致人的死亡;
4)影响和损害建筑物、精密仪器和设备。
振动强弱对人影响情况(总概括):
(1)振动的“感觉阈”
(2)振动的“不舒适阈”
(3)振动的“疲劳阈” (4)振动的“危险阈”和“极限阈”
ISO5349标准(局部振间的振动加速度 和振动速度的允许值,用来评价手传振动暴露对人 损伤危害。
答:由于空负荷质量小,则空负荷时固有频率要 比设计的固有频率f0大,所以f/f0的值比设 计值小,因此空负荷时传振系数比设计值大, 因此拖拉机空负荷时要比有负荷时振动大。
阻尼层
约束层
基板
2
其中:ξ=δ/δ0,即系统阻尼系数与临界阻尼系 数之比,临界阻尼系数δ0=4πmf0
讨论传振系数T与ξ的关系: (1)当f/f0<21/2时,即图中AB和BC段,也就是 系统不起隔振作用甚至发生共振作用的范围,ξ越 大,则T值越小,表明增大阻尼对控制振动有好 处;
(2)当f/f0>21/2时,即图中CD段,也时设计隔 振装臵经常考虑的范围, ξ越小,则T值越小, 表明阻尼越小越好,阻尼对隔振效果有不良的影 响。
接受者
1)减少振动源的扰动(减少非平衡力、改进工艺)
2)防止振动(改变外扰频率或系统振动频率)
3)采用隔振技术(控制振动传递,如防振沟、隔振器等)
三、隔振原理
评价振动的强弱,通常用位移、速度、加速 度三个量来表示,该三个量有内在的联系。 对于简谐振动来说,振动的位移为:
x xm sint
1 f0 2
k m
假设在这一振动系统上加一个垂直的干扰力F=F0sinωt, 在忽略阻尼的情况下,该振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为:
d 2x m 2 kx F sin t dt
其中,式中第一项为振动物质的惯性力,第二项为弹 簧弹性力,右边为周期性的干扰力。
结合传振系数的定义,可以得到无阻尼振动系 统的力传递系数: 1 T 2 f 1 f 0
ISO2631标准(整体振动标准):
规定了人在振动作业环境(频率范围1-80Hz) 中的暴露基准(含垂直振动标准曲线和水平振动标 准曲线)。
我国的环境振动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GB10071-88)
二、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
振动源
传递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