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制图综合

合集下载

第四章地图编制

第四章地图编制

2.制图区域地理概况
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海峡自北起有渤海海峡、 台湾海峡、巴士海峡、琼州海峡;中国近海有渤海(是中国内 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等5大海区;与中 国隔海相望的邻国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 亚和印度尼西亚。 中国辽阔的海域上分布着5000多个岛屿,总面积约8万平 方千米。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约3.57万平方千米;海南岛次之, 面积约3.35万平方千米。这两个岛各为中国的一个省。崇明岛位 居第三,面积为1083平方千米。此外如长山群岛、庙岛群岛、舟 山群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列岛以及南海中的东沙群岛、西沙群 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都是中国的重要岛屿。这些岛屿及 其所属各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编制中应正确表 5 示出这些岛屿。
(4)符号、色彩和注记设计 要求
要设计一个《全图》地图符号系统,满足全数字地图制图需
要。 《全图》上地图符号的色彩根据制图对象大的分类,分别采 用不同的色系表示。本挂图色彩设计除了要尽量符合人们的习惯, 合理的反映制图对象的分类系统外,还要考虑到符号色彩与彩色 地貌晕渲的色彩搭配问题,使符号既要能够较为容易的从晕渲背 景中区分出来,又要与背景协调一致。 本挂图采用DEM用软件自动生成彩色地貌晕渲来表示制图区域 的地貌形态。该软件生成地貌晕渲的基本原理就是分层设色配合 地貌晕渲来表达地貌。分层设色采用越高越亮原则。海洋晕渲则 采用蓝色系色彩。
第四章 地图编制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系
1
第四章 地图编制
§4.2普通地图编制案例 §4.3专题地图编制案例 §4.4电子地图设计与制作案例 §4.5地图集编制案例
2
§4.2普通地图编制案例

机械制图第4章组合体

机械制图第4章组合体

2、同一形体尺寸,应尽量注在同一视图中 3、回转体的直径尺寸最好注在非圆的视图中 4、避免在虚线上标注尺寸 5、与两个视图有关的尺寸,尽可能标注在两个视图之间
4.4 轴测投影图
4.4.1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4.4.2正等测图的画法 4.4.3斜二测图的画法
4.4.1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1.轴测图的形成
本章结束
谢谢观看/欢迎下载
BY FAITH I MEAN A VISION OF GOOD ONE CHERISHES AND THE ENTHUSIASM THAT PUSHES ONE TO SEEK ITS FULFILLMENT REGARDLESS OF OBSTACLES. BY FAITH I BY FAITH
4.3.1基本形体的尺寸标注
1.平面立体的尺寸注法
2.回转体的尺寸注法
3.切割和相贯立体的尺寸注法
4.3.2 组合体尺寸标注
视图中标注尺寸的基本要求: 1) 正确 2) 完整 3) 清晰 4) 合理
一、组合体的尺寸分析
1. 尺寸基准
标注尺寸的起点称为尺寸 基准。组合体中的各基本形体 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都需 用定位尺寸确定其位置,并使 所注尺寸与基准有所联系,这 就需要组合体在长、宽、高三 个方向上都有尺寸基准。
4.5.1读图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4.5.2形体分析法 4.5.3线面分析法
4.5.1读图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1.线条的含义 2.线框的含义
3.抓住特征,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
综合反映形状特征、位置特征的视图,确定物体的结构
4.5.2形体分析法
4.5.3线面分析法
从“线和面”的角度出发分析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 法,称为线面分析法

第4章 制图综合

第4章 制图综合

一、河流的制图综合
我国地图上河流选取标准
河流选取标准通常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范围值。 是为了适应不同的河系类型或不同密度区域间的平稳过 渡而采取的措施。
一、河流的制图综合
(一) 河流的选取
2.河流的选取规律
—— 河网密度大的地区,小河流多,即便是规定用较低的选取 标准,其舍去的条数和密度系数仍然较大。河网密度小的地区 ,舍去的比较少;
2.等高线的协调
删除一条谷底或者合并两个小山脊时,应从整个斜坡破灭考虑 ,将表示谷底的一组等高线全部删除,使同一斜坡上的等 高线保持协调。
二、等高线的制图综合
(二) 等高线的形状化简
3.等高线的移位
!! 等高线轻易不移位 !! 迫不得已移位时,需控制移位的量
二、等高线的制图综合
(三) 山谷的选取
—— 保持各不同密度区间的密度对比关系;
—— 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河流舍弃愈来愈多,实地密度 不断减小,图上密度却不断增大。
一、河流的制图综合
(一) 河流的选取
3.河流的选取顺序
从主到次,从整体到局部: 通常应先选取主流及小河系的主要 河源,然后以每个小河系为单位从较大的支流逐渐向较短的支 流,根据确定的选取标准对其逐渐加密、平衡,实现上述选取 规律。
在简化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格局特征。
等级合并
等级合并方法是在聚类分群后,以一个新点代替原分群。
夸张
局部夸大:为了显示和强调事物平面图形的特征,
突出事物的基本特征,将本来按比例应 删除的小弯曲夸大表示出来。
夸张
位移:为保持地图上各要素相互关系的正确对比,当
主要的要素占据了准确的位置以后,相邻位置 的要素不得不局部位移。
nF = nA √MA / MF

地图学 第四章 地图概括

地图学 第四章 地图概括

第四章地图概括
1、地图概括即制图综合,是地图构成的重要法则之一。

地图概括是对地理信息从感知到理性认识的抽象过程。

它解决了将空间信息庞杂多维的客观世界,清晰地表现在有限的二维图面上,实现由地理数据向抽象、概括的形象-符号模型的转变。

2、地图概括的实质,是在制图过程中对地图数据和图解形式经过科学化处理,使其能表现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基本的、典型的面貌和主要特点。

3、根据对地图概括性质分析,可知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有:地图的用途与主题、地图的比例尺、制图区域的特征、制图数据质量以及制图图解限制等。

4.手工概括与自动概括(P126)
5、地图概括的内容和方法(P127)
1)选取:选取和分类是不可分的,它的目的是使复杂无序的地图信息,通过聚类和分群使之有序化,正确的内容选取方法应该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进行。

2)简化:简化就是显示空间数据的重要特征,删除不重要的细部
3)夸张:在地图制图实践中,由于地图用途、区域特征、地物特点等原因,在符号化过程中往往要突破比例尺限制,采取不依比例的表示方法,这就是所谓的夸张。

夸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不依比例尺的放大和移位。

4)符号化:地图数据的符号化,其实质就是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是地图概括的最终结果的体现。

空间数据经过选取(分类)、简化、夸张等概括方法处理之后,通过制定的图形记号,使其转化为视觉可见的形象—符号模型。

制图综合

制图综合

2、制图综合引起的误差包括: ① 描绘误差(数字化跟踪时产生的误差) 依赖于作业员的技术素养和认真程度。 ② 移位误差 a、当符号发生争位矛盾时的移位 b、为了强调某种特征而产生的移位 ③ 由形状概括引起的误差 a、长度变化 b、方向变化 c、轮廓形状概括的基本规律 1、舍去小于规定尺寸的弯曲,夸大特征弯曲, 保持图形的基本特征。 2、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的 弯曲个数的对比。 3、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 4、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 5、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
五、制图综合对地图精度的影响 1、地图上的图形是有误差的,误差的来源: ① 资料图的误差; ② 展绘地图数学基础的误差(使用的仪器和 制图工艺); ③ 转绘地图内容的误差; ④ 制图综合产生的误差; ⑤ 地图复制造成的误差(印刷工艺)。
一、选取——选取分为类别选取和级别选取 选取——选取分为类别选取和级别选取 类别选取受地图用途的约制, 类别选取受地图用途的约制 , 是地图内容设计 的任务; 级别选取:用资格法和定额法拟定出确定的选 取标准。 取标准。 1、 资格法 资格法是按照一定的数量或质量标志作为选取的 标准。 标准。 优点:资格法标准明确,简单易行, 优点:资格法标准明确,简单易行,在编图生产中 得到广泛的应用。 得到广泛的应用。 缺点:①一个标志常常不能全面衡量出物体的重要 程度;
二、概括 1、 形状概括
形状概括就是去掉复杂轮廓形状中的某 些不重要的碎部,保留或适当夸大其重要特征, 些不重要的碎部,保留或适当夸大其重要特征, 使制图对象的轮廓更明晰。 使制图对象的轮廓更明晰。 制图物体的形状概括通过删除、合并、 制图物体的形状概括通过删除、合并、夸 大来实现。 大来实现。
①删除:制图物体图形中的某些碎部,在比例 尺缩小后无法清晰表示时应予以删除。

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汇总

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汇总

地图编制 —— 制图综合
THANKS
谢 谢 聆 听
主讲人:边志华 郑州测绘学校
影响制图综合的因素:地图的用途 比例尺 制图区域

地图编制 —— 制图综合

地图用途
地图内容是有限的,它不可能满足社会上所有用图单 位的要求,只能满足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需要。所以地 图用途决定了我们对地面物体主次的评价、地图内容的选 择和表达,并影响着综合的方向(着重强调的方面)和程
度(详细)。
如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小河、小淡水湖、水井等十分重要, 必须详细表示;在水网发达的江南地区,很大河流也要舍 去,水井根本不需表示,河流、湖泊的选取指标、综合程 度也都不一样。
地图编制 —— 制图综合
综上所述:制图综合的本质“表示主要的、舍去次要 的”。在制图综合中运用处理地图内容的原则和方法, 都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要认真分析研究,根 据具体条件作具体分析,正确区分主、次,然后才用 实施正确的综合,恰当的掌握综合的方向和尺度。
出版用中国政区图 教学用中国政区图 地图编制 —— 制图综合

地图比例尺
当地图用途明确以后,地图比例尺对制图综合程度的 影响就会起主导作用,它影响着地图内容表示详细性、制 图物体的准确性及对制图物体重要性的评价。
地图比例尺影响着制图物体在地图上表示的准确性、 影响着各要素相互关系的处理以及制图物体重要性的 评价 。
地图编制 —— 制图综合

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不同制图区域, 其地面要素的组成、地理分布(分布密度、分布特点)及 其相互关系都是不同的。编图时经过综合后的地图必须真 实地反映出该区的地理特征。因此地物的重要程度、制图 综合的原则、方法、程度等都要受到制图区域地理特征的 制约。

第四章: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

General Map Compilation © Ying Song Department of Map Science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 Wuhan University, Wuhan, China
14
General Map Compilation © Ying Song Department of Map Science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 Wuhan University, Wuhan, China
22
选取基本规律(密度曲线图) 选取基本规律(密度曲线图)
原始密度曲线
新图密度曲线
23
4、在保持各密度区之间具有最小的辨认系数的前提下,保持 在保持各密度区之间具有最小的辨认系数的前提下, 各地区之间的密度对比关系。 各地区之间的密度对比关系。
24
四、形状概括的基本规律
1、舍去小于规定尺寸的弯曲,夸大特征弯曲,保持图形的基 舍去小于规定尺寸的弯曲,夸大特征弯曲, 本特征。 本特征。
7
四、制图综合的基本原则
制图综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制图综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表示主要的、舍去次要的。 表示主要的、舍去次要的。 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制图物体的主要与次 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 要是由其本身的质与量以及所处的地位所决定的。 要是由其本身的质与量以及所处的地位所决定的。 制图综合的工作, 制图综合的工作,就是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 认识论,认识制图物体和现象的规律性, 认识论,认识制图物体和现象的规律性,将它们区分为 主要的和次要的。 主要的和次要的。
第四章
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

建筑工程制图课件 第四章 组合体的投影

建筑工程制图课件 第四章 组合体的投影

对位置的方向作为正立面图方向。
建筑形体的画图步骤举例
(3)布置视图,画底稿。画底稿的次序是:先画出各投影
的基准线;然后从主要形体入手,按各自之间的相互位置及
“先主后次、先大后小、先整体后细部。
建筑形体的画图步骤举例
(4)加深。底稿完成后,检查各部分的投影是否完整,各投
影之间是否符合投影规律。在校核无误后,擦去多余图线,按
尺寸标注
尺寸是施工的重要依据,尺寸标注的要求是:准确、完
整、清晰。
准确:是指投影图上标注的尺寸应符合制图国家标准中关 于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 完整:是指这些尺寸标注可以唯一地确定形体的形状、大 小及各部分的相互位置; 清晰:是指标注的所有尺寸在投影图中的位置明显、整齐、 有条理并符合施工的要求。 为此,在标注尺寸时,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形体上应
看图步骤一——形体分析法
1.看视图抓特征分线框 看视图 —— 以正面图为主,配合其它 视图,进行初步的投影分析和空间分析。
抓特征 —— 找出反映物体特征较多的 视图,在较短的时间里,对物体有个大 概的了解。
2.对投影
对投影 —— 利用“三等”关系,找出 每一基本形体的三个投影,想象出它们的 形状。
线面分析法
用线面分析法读图,首先要知道线和线框在投影图中 的含义。 2)投影图中的线框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图框表示面
图线表示线
(曲面投影的 转向轮廓线) 图线表示线
(曲面)
能表示一个平面,也
可能表示一个曲面, 还可能表示一个孔。
图框表示面
(平面) 曲线表示曲面
(两个面的交线) 直线表示平面 (投影有积聚 性的平面)
标注方法。如球体、圆柱、圆锥。

第四章 制图综合

第四章 制图综合
11
四、制图综合的方法步骤
• 1.分类

• •
2.简化
3.夸张 4.符号化
12
• 1.分类
—— 空间数据的排序、分级或分群 定性特征的概括:
依据地物属性、制图需要及 图解限度所进行的重新分类。
分级:
空间信息进行数量统计时, 数据划分为数学定义的级别。
中国土地资源图的分类系统
13
• 2.简化
显示空间信息的重要特征,删弃次要的细部 比例尺概括: 依据比例尺变化而设定取舍标准。 目的概括: 依据制图目的、区域特征的空间信息选取。
34
3、合并 就是合并同类地物的细小碎部。当图形 的细小弯曲或图形间距小到不能清晰显示 时就采用合并的方法来概括地图图形。 4、分割 当采用合并法有损制图对象的图形特征 时(如排列、方向、大小对比等),为保 持图形的主要特征,可采用分割方法将图 形重新组合。它是以牺牲局部图形的真实 性来换取主要特征的保持。
30
(2)定额法 定额法是以地图适宜的负载量为基础, 确定单位面积内地图内容的选取指标(总 量或密度)。目的是解决选多少要素的问 题。通常按照从重要到一般,从大到小的 顺序进行选取,不能超过规定数量指标。
31
2、地图内容选取的顺序
(1)从主要到次要 (2)从高级到低级 (3)从大到小 (4)从全局到局部
38
第三节
制图综合自动化
一、计算机制图综合的发展轨迹
计算机制图综合是伴随着机助制图的发展而发 展的。最早可追溯到Perkal(1966)和Tobler(1966 )的工作。早期的工作多是基于单纯线状符号概括的 程序和算法设计,如线形简化(删减细节)算法设计 、线形平滑(柔缓尖硬折角)程序设计等。 20世纪70—80年代随着卫星遥感图像处理技术 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处理技术的发展,大大丰富 了计算机制图综合的方法。象图像增强技术通过改变 图像的频谱、结构,或对已分类专题图像进行简化、 归并处理,或通过再取样和改变像元大小等来实现制 图综合。 39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第04章 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第04章 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

第四章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引言本章的注意任务是运用土壤分类理论和野外调查技术,认识调查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特性,找出它们的分布规律,确定相应的分类系统。

在此基础上,应用所学的野外测绘技术和制图原理,通过完成调查地区的各种制图任务,熟悉并掌握各类土壤草图和有关基础图件的测制过程及其编图技术,为调查地区的土壤利用改良规划等提供科学资料。

第一节几种主要土壤分类体系简述引言土壤分类与土壤制图是紧密相连的两个学科分支,一方面土壤分类是土壤野外制图的基础,一幅土壤图本身就是该区土壤分类单元的平面分布规律的体现;另一方面,土壤野外制图也是发展土壤分类的基础。

因此,在土壤调查中对土壤分类给予较高重视。

土壤是由无数个体(单个土体)组成的复杂的群体系统,土壤个体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土壤分类就是选择土壤的某些性质作为区分标准,按照它们反映出来的特性及彼此之间的相似和分异性,将土壤群体中的个体进行分类或归类,归纳整理出一个系统,使其能够比较客观地揭示土壤发生发展的规律性。

然而,由于各学派土壤科学工作者对土壤认识的观点不同,虽然是对同一个土壤客体,但归纳综合的原则、方法、方案也就不同。

目前还没有世界统一的土壤分类系统。

当前国际上土壤分类主要有:俄罗斯的土壤发生学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FAO/UNESCO)、以及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和由这一组织发展为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其中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影响越来越大。

无论是哪一种土壤分类制度,共同的识别方法程序都是通过野外景观记载分析,对单个土体剖面形态描述,室内比土评土,再经过样品化验等程序来完成的。

一、美国土壤诊断分类体系1951年,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以G.D.史密斯为首的土壤科学家着手建立新的定量化的土壤分类系统。

这个分类系统经过一系列的草案,在广泛征求国际同行意见,反复试用修改后,于1975年正式出版了《土壤系统分类》(Soil Taxonomy)一书。

工程制图第4章基本体的三视图.ppt

工程制图第4章基本体的三视图.ppt

1′ 2′
y 1“
2″
⑴过点的V面投影1’作水平投 射线,投射线与W面相应棱线 投影的交点即为投影1”;根 据“宽一致”的投影规律, 在W面投影中量取1”的Y坐标 值,然后在H面相应棱线的投 影上直接量取Y,得H面投影1。
2
y
1
⑵过点的V面投影2’分别作水 平投射线和垂直投射线,水 平投射线与W面相应棱线投影 的交点即为投影2”,垂直投 射线与H面相应棱线投影的交 点即为投影2。
拉伸前
拉伸后
(三)创建旋转实体
1. 功能 2. 调用
菜单:绘图(D)→实体(I)→旋转(R) 命令行:REVOLVE 工具栏:
按给定角度旋转实体
㈣ 创建组合实体
“实体编辑”子菜单 “实体编辑”工具栏
并集实例
差集实例
交运算前 并集、差集综合实例
交运算后 交集实例
实体的布尔运算
㈤ 用剖切的方法绘制实体

s●
A
O1 ●s
在图示位置,俯视图为一圆。
另两个视图为等边三角形,三 角形的底边为圆锥底面的投影, 两腰分别为圆锥面不同方向的 两条轮廓素线的投影。
k(n)
●(n) k
n● s
k
如过何锥在顶圆作锥一面 条上素作线直。线?
★辅助直线法
圆的半径?
★辅助圆法
3.圆球
⑴ 圆球的形成
圆母线以它的直径为轴旋转而成。
B
s
k
k
n‫׳‬
﴾n﴿
b c a(c) b
c s n k
b
棱锥表 面取点 方法:
在棱线上的点: 利用棱线的投影求之。
利用棱面的积聚性投影求之; 在棱面上的点: 利用素线法求之;

制图综合的理论基础

制图综合的理论基础
添加注记
为了补充说明地图上的某些信息,可以添加必要的注记,以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图内容。
03
制图综合的步骤与流程
确定制图目的和要求
01
02
03
明确地图用途
了解地图将用于何种目的, 例如规划、研究、教育等, 以便选择适当的内容和表 示方法。
确定地图主题
根据用途,确定地图的主 题或重点,以便在选择要 素和表示方法时有所侧重。
地图符号设计
根据地图内容,选择合适 的符号表示各种地理要素, 如点、线、面等。
地图内容概括
根据地图用途和比例尺, 对地图内容进行概括和简 化,突出主要特征。
地图色彩与注记
合理运用色彩和注记,提 高地图的可读性和易读性。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数据整合与处理
将不同来源和格式的数据进行整 合与处理,满足地理信息系统对
确定地图内容与要素
1 2
收集数据
根据制图目的和主题,收集相关的地理数据。这 可以包括数字高程模型(DEM)、卫星图像、人 口统计数据等。
选择要素
根据需求,选择要包括在地图上的要素,例如行 政边界、水体、交通网络等。
3
确定要素的表示方法
根据要素的特点和制图目的,选择适当的符号、 颜色和样式来表示各个要素。
02
制图综合涉及地图上所有要素的 处理,包括点、线、面等各类要 素的取舍、移位、夸大、缩小、 变形等操作。
制图综合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制图综合的目的是在有限的地图空间上,以合理的表达方式展示地图主题和重 点信息,同时保持地图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意义
制图综合是地图制作的关键环节,它能够提高地图的质量和实用性,使地图更 好地服务于各种应用领域,如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

第四章 工程制图A 立体表面交线截交线

第四章 工程制图A 立体表面交线截交线
★求截交线
★完善圆柱轮廓
结果和立体图
3′(4′) 1′(2′)

4(2)


3(1)
4″ 2″


3″ 1″


4

2●
3

1 ●
测试题2:空心圆柱上部开有长方槽,若已
知其V、H投影,试求W投影。
测试题2:空心圆柱上部开有长方槽,若已
知其V、H投影,试求W投影。
一、平面与圆锥相交所得截交线形状
多个平面截切立体时, 确定截交线形状为矩形和圆弧。
要分别对各截平面进行 截交线的分析和作图。
2)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3)求截交线。
[例题4 ] 求圆柱截交线
1'2'
2"
3'4'
4"
24
1" 3"
解题步骤
1 分析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为直 线和部分圆,侧面投影为矩形 ;
2 求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Ⅰ、 Ⅱ、Ⅲ、Ⅳ;
1(2)
2" ●
● 1"
3(4)
2(4)
注意: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绘制
截交线。当平面体只有局
部被截切时,先假想为整
体被截切,求出截交线后
1(3)
再取局部。
测试题: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P
4(5)
2(3、6、7)
5 7
6 3
4 2
1(8)
8
7
5 6
3 4
1
2
8
1
7 8
54 63 2
1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第四章 制图综合

第四章 制图综合
目的:确定选择谁
➢ 资格法选取,标准明确,简单易行;
➢ 缺点:以一个指标作为衡量选取的条件,有 时不能全面衡量地物的重要程度;不易体现选 取后的地图容量,难以控制各地区图面载负量 的差别。因此,需要按区域情况规定出不同的 选取标准。
➢ 弥补方法:不同的区域确定不同的选取标准 或对选取标准规定一个临界标准。图面负载量 的控制需要以定额法作为补充配合使用。
二、 制图对象的概括
➢ 制图对象概括,系指根据地图比例尺、用途和要求, 确定地图内容各要素的分类分级原则,以及对地物的形 状、数量和质量特征所进行的化简。
➢ 地图内容各要素的分类分级原则是因图而异的,随 机性强,无固定模式,只能因图而定;现仅介绍对地物 形状、数量质量特征化简的基本方法。
(一) 地物形状概括
二、制图综合的目的
突出 抽象
类型特征 基本规律
清晰
传递信息
三、概况与取舍
概括:是对制图物体的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 的化简,通过去掉轮廓形状的碎部代之以总的形状 特征,缩减分类分级的数量,以减少制图物体间的 差别。
选取:是从大量的制图物体中选出较大的或较 重要的物体表示在地图上,而舍弃次要的物体。
图形碎部的删除与夸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合并与分割
✓ 当地图比例尺缩小后,某些图形及其间隔随之缩小 到难以区分时,可对同类要素的细部加以合并,以表 示出它的总体特征。
✓ 例如两块林地图形间隔很小,合并成一片林地;在 中小比例尺地图上概括城镇居民地平面图形,可舍去 次要街巷,合并街区,以反映该居民地的主要特征, 所以删除与合并是互相联系的。
(2) 定额法 系指按规定图上单位面积内应选取
表示地物的总数或密度,依选取的顺序进行选取, 以不超出总量指标为限的一种选取方法。

制图综合的概念和条件

制图综合的概念和条件
L=10 d=2
L=3 d=2 L=15 d=2 d=0.5--0.6 t=0.4
L=3 L=2
L=10
D=2--3


选取图上长10mm以上的河流,同 时考虑相邻平行河流之间的间隔 当其小于2mm时舍去。
选取图上长3mm以上的冲沟,并 保持最小间隔不小于2mm。
选取图上长15mm以上的干沟,并 保持最小间隔不小于2mm。
什么情况下需要位移? 那个地物位移?往哪个方向位移? 位移多少?
四、位移
2 位移的条件
毗邻地物之间没有必要的最小间隔但 又必须保持这种间距时
加粗线条,加宽符号时
在不破坏毗邻地物图形的情况下必须 放大地物本身的轮廓时
由于毗邻地物的移位不允许改变彼此 的相对位置时
四、位移
3 位移的大小
位移的大小以两符号间关系能够清晰表达且留有最 小间隙(0.2mm)较为适宜。
三、概括 3 概念转换法 1 物体归类法
2 等级合并法
3 概念转换法
4 图形等级转换法
三、概括
3 概念转换法
由一种目标的本来的质量概念转换为另一种目标的 质量概念。
三、概括 4 图形等级转换法 1 物体归类法
2 等合并法
3 概念转换法
4 图形等级转换法
三、概括
4 图形等级转换法
对于同类地物来说,地物质量的差别是通过与地物 质量相应的图形分级来体现的。图形等级转换是通过 轮廓图形和符号图形的转换来实现地物质量、数量特 征概括。
合并
分割
二、化简
1 形状化简的基本方法
夸大
为了显示和强调制图物体形状的某些特征 ,需要夸大表示一些按分界尺度应该删除 的碎部。
二、化简

综合制图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综合制图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
统一的地图数学 与地理基础—— 反映各专题内容 之间的联系,同 时也是保证地图 精度的重要条件。
3
共同的地图分类分级与 图例设计的原则——综 合制图要考虑统一的综 合性指标;图例是阅读 地图的钥匙,是内容的 具体限定。
综合制图的基本环节
1
选题内容与指标 的综合性、系统 性与完整性—— 即确定编制哪些 图幅、哪些内容、 哪些指标。才能 形成相互联系、 相互补充的有机 整体。
在一幅地图上同时表示多种要素和 现象,或是一种要素的多项指标

组合地图:点线面结合,直接表示关系密切的多种 要素和现象。如经济地图,利用点线面的表示方法 分别表示工业(点状)、交通运输(线状)、农业 (面状),并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合成地图:多种要素或多项指标合成 之后的结构。如环境评价地图、经济 区划图、土地类型图。
A
指导作用
综合制图的理论依据
研究自然综合体及各要素地带性与非地带性规律的具体 表现、区域特点及其形态结构、地理基本单元的图形特 征。对上述三个不同层次地图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并以 此作为分类、分级及轮廓界线统一协调的重要依据。
研究自然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综合体的形成与结构、 区域分异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制图范围内形成 不同区域特点的主导因素及其具体影响。
防灾减灾,全球变化与环境监测、治理,为资源、人口、环境、发
展的相互协调和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Part
综合制图的理论依据
综合制图的理论依据
出发点
A
研究自然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综合体的形成与结构、
区域分异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制图范围内形成 不同区域特点的主导因素及其具体影响。
综合制图的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主题决定要素的重要程度和选取,必 然影响制图综合。 同一种地理要素的选取也受地图主题的影 响。
3
地图的用途和主题的影响
地势图
地理图
4
• 2.地图比例尺 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制图综合数量特征的 主要因素,限定了制图区域幅面和要素总量 地图比例尺的变更,制约图上地物的质 量特征 要素质量特征的表示受幅面限制
32
3、地图内容选取的一般要求
(1)选取的地图内容能够反映出制图对象实 际分布的密度对比关系。 (2)选取的地图内容能反映制图对象的分布 特点。 (3)保留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图对象。
33
三、形状化简法
1、删除 即删去因比例尺缩小无法清晰表示的细 微弯曲或减少弯曲的数目,使曲线趋于平 滑并能反映制图对象的主体特征。 2、夸大 一些具有特征意义和定位意义的小弯曲 ,不但不能删除,必要时还要夸大表示 。
14
因比例尺变化产生的简化概括
15
• 3.夸张
—— 提高或强调符号的重要特征 编图目的影响内容详简 图例设计中的夸张 强调重要的地物,符合 审美和寓意的需要。
16
• 4.符号化
——将空间信息通过 分类、简化、夸张等方 法所获得的记号,根据 其基本特征,相对重要 性和相关位置制定成的 各种图形。
28
等 比 数 列 法 实 长短分级 > 14.8 11.4 ~ 14.8 6.8 ~ 8.8 … 4 ~ 5.2 1.9 2.3 3.8 … 7.2 2.9 4.3 … 7.5 5.1 … 8.1 6.3 … … …
29
以河流选取为例
选取间隔 分级 距离 1.5 ~ 2.3 2.3 ~ 3.4 3.4 ~ 5.1 5.1 ~ 7.6 …
遥感图像和地图资料
现势资料 各种专题编图资料
8
• 5.图解限制
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 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法。 影响符号最小尺寸设计的因素:
视觉分辨能力; 印刷与绘制技术;
地物和地理环境
9
三、制图综合的原则
1、符合地图用途的需要 每幅地图一般都有自己特定的用途,因此在进 行地图内容的选取时,一定要满足地图用途的需要 。地图用途不同,对选取的地理内容和图面的展现 形式要求也不一样。 2、保持地图清晰易读且内容完备 影响地图清晰性的因素主要是符号的大小、颜 色、图形的细碎程度和图面的载负量等。而制约地 图内容完备程度的因素则更多,象地图的用途、比 例尺、清晰性等都有较大影响。
符号尺寸改正系数
C
地物重要性改正系数 D
24
符号尺寸改正系 数C的三种情况
⑴ 符合方根规律,尺寸缩小: C1 = 1
•地物重要性改正系数 D的三种情况
⑴ 很重要:D1 =√MB / MA
⑵ 一 般 : D2 = 1 ⑶ 次 要 : D3 =√MA / MB
⑵ 不符方根规律,尺寸相同 :
线状 C2 =√MA / MB 面状 C3 =√(MA / MB )2 ⑶ 不符方根规律,尺寸不同 : 线状 C2 = ( SA / SB ) · MA / MB √ 面状 C3 = ( fA / fB ) · (MA / MB )2 √
制图综合是通过对制图区域内客观事物的取舍 和化简来实现的。 制图综合也可以简单地表述为:“根据地图的 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点对地图内容进行选择和 化简,概括和综合的过程”。 2
二 、影响制图综合的因素
• 1.地图的用途和主题
编图目的与任务不同,图上反映空间数据 的广度和深度亦不同,地图的用途是制图综合 的主导因素。
5
•比例尺影响地图概 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6
• 3.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区域的自然和经济条件,同样的地理事物在不 同地区具有不同意义,因而影响对区域的表达。
7
• 4.数据质量 制图综合是以空间数据为基础,数据的种类、 特点及质量直接影响制图综合的质量。 空间数据:包括图表、影像、统计数据和文字 资料。 四种表现形式: 天文、大地、GPS数据 —— 数字
26
NB = NA · (MA / MB )X √ NB = NA · SA / SB ) · (MA / MB )X ( √ NB = NA · fA / fB ) · (MA / MB )X (

x 的选取级,可设为 0, 1, 2, 3
河流选取指标
•河流条数 •指标
比例尺
•1:10万 → 1:25万 •X = 2
பைடு நூலகம்11
四、制图综合的方法步骤
• 1.分类

• •
2.简化
3.夸张 4.符号化
12
• 1.分类
—— 空间数据的排序、分级或分群 定性特征的概括:
依据地物属性、制图需要及 图解限度所进行的重新分类。
分级:
空间信息进行数量统计时, 数据划分为数学定义的级别。
中国土地资源图的分类系统
13
• 2.简化
显示空间信息的重要特征,删弃次要的细部 比例尺概括: 依据比例尺变化而设定取舍标准。 目的概括: 依据制图目的、区域特征的空间信息选取。
25
开方根规律的一般公式:
• 开方根规律的基本特点: ⑴直观地显示了地图概括 时从重要到一般的选取 标准,是一个有序的选 取等级系统。 ⑵是线性方程,在地图比 例尺固定的条件下,地 物选取的比例一致。 ⑶未考虑到地理差异,特 别是制图地物分布的密 度变化。 ⑷选取级x的调整可适当弥 补地理差异的影响。
19
地图作品应当满足既清晰又详细的要求。为了达 到上述水平,还需要对地图的极限负载量和适宜负载 量进行研究。 极限负载量是指地图上可能达到的最高负载量, 超过它地图就不能够清晰易读。显然,极限负载量还 会受印刷水平、地图设色、人的视觉等多种因素的影 响。 适宜负载量是指适合于地图用途并能反映制图区 域特点的地图负载量,适宜负载量的大小,因图因地 而异。 极限负载量和适宜负载量可以是面积负载量,也 可以是数值负载量。研究负载量先从面积负载量入手 ,在此基础上确定出地图的适宜负载量,最后常采用 数值负载量的形式表示适宜负载量。 20
r
注记面积 p
南京市
字宽d
S = n (pr 2 + 3.5 d 2 )
r
居民点面积负载量:每100mm2 居民点面积的总和,如适 宜载负量为20mm2/100mm2
n=si/(pri2
+ 3.5 di2
此方法一般用于确定居民点选取数额
22
2、方根模式
德国地图学家特普费尔 (F.Topfer) 提出的 方案:
38
第三节
制图综合自动化
一、计算机制图综合的发展轨迹
计算机制图综合是伴随着机助制图的发展而发 展的。最早可追溯到Perkal(1966)和Tobler(1966 )的工作。早期的工作多是基于单纯线状符号概括的 程序和算法设计,如线形简化(删减细节)算法设计 、线形平滑(柔缓尖硬折角)程序设计等。 20世纪70—80年代随着卫星遥感图像处理技术 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处理技术的发展,大大丰富 了计算机制图综合的方法。象图像增强技术通过改变 图像的频谱、结构,或对已分类专题图像进行简化、 归并处理,或通过再取样和改变像元大小等来实现制 图综合。 39
37
2、质量特征的概括
质量特征是指描述制图对象的类别和性质。 质量差别是对制图对象进行分类的基础。 制图对象质量特征的显示,同样受到地图用 途和比例尺的限制。随着比例尺的缩小,制图对 象质量特征的表示趋向于简单和概略。这种简单 概略表示制图对象质量特征的方法,就称为质量 特征的概括。
质量概括的方法通常是用概括的分类代替详 细的分类,以整体的概念代替局部的概念,以减 少制图对象的质量差别。
•1:25万 → 1:50万 •X = 3
•NA
•NB
•59
•25 (24)
•25
•11(9)
27
3、等比数列模式
等比数列模式是以制图物体的大小和密度作为 取舍依据。识图时,人类辨认同一要素的等级差 别符合等比数列规律,因此,可以用等比数列作 为选取制图对象的数学模式。 研究制图对象的选取指标,首先要确定出哪 些制图对象应全部选取,哪些应全部舍掉,而介 于全选和全舍之间的那部分对象选取指标的确定 ,则是制图综合等比数列法研究的重心。 等比数列模式是按照制图对象的长度(大小 )和间隔的大小进行等比分级并构建成为一个二 维的关系表。
30
(2)定额法 定额法是以地图适宜的负载量为基础, 确定单位面积内地图内容的选取指标(总 量或密度)。目的是解决选多少要素的问 题。通常按照从重要到一般,从大到小的 顺序进行选取,不能超过规定数量指标。
31
2、地图内容选取的顺序
(1)从主要到次要 (2)从高级到低级 (3)从大到小 (4)从全局到局部
35
形状化简的基本要求: ①保持轮廓图形和弯曲形状的基本特征; ②保持弯曲转折点的相对精确性; ③保持不同地段弯曲程度的对比。
36
四、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的概括法
1、数量特征的概括 数量特征是指物体的长度、高度、宽 度、密度、深度、面积、体积等制图现象 的数量指标,是描述事物的量化信息。随 着比例尺的缩小,制图对象的数量信息趋 于简化和概略。这种简化描述制图对象数 量特征的方法,称为数量特征的概括。 数量特征概括常以扩大级差的方法来缩 减制图对象的分级的数量。
新编地图所应选取的地物数量与原始地图地物 数量之比符合原始地图与新编地图的比例尺分母 之比的平方根。
NB = NA √MA / MB
N 为图上地物数 M 为比例尺分母
A —— 原始图 B —— 新编图
23
开方根规律的扩展
• 以比例尺为主,地物选取还受其他多种因素的 影响, 公式扩展为:
NB = NA · · √MA / M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