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小学科学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小学科学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小学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我们需要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

一、观察法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小学科学教育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在课堂上,可以让孩子们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从种子的萌发到幼苗的成长,再到开花结果;观察动物的行为习性,比如蚂蚁如何搬运食物、鸟儿如何筑巢等。

还可以观察天气的变化,如月相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为了提高观察的效果,教师要指导孩子们明确观察的目的和重点,教给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如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等。

同时,要鼓励孩子们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培养他们的记录和总结能力。

二、实验法实验是验证科学理论和探究科学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适当开展实验活动,能够让孩子们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例如,在学习“浮力”的知识时,可以让孩子们进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

准备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木块、铁块、塑料球等,让孩子们将这些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指导孩子们正确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此外,还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一些简单的对比实验,如“种子发芽实验”,设置不同的条件,如温度、水分、光照等,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情况,从而了解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三、讲授法尽管小学科学强调实践和探究,但讲授法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教师通过清晰、生动的讲解,能够向孩子们传授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在讲授时,要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的例子,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

比如,在讲解“太阳系”的知识时,可以用比喻的方法,把太阳比作一个巨大的火球,把行星比作围绕着火球旋转的小球,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太阳系的模型。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2章 科学思维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2章  科学思维

第二节 比较与分类
二、 分类的方法
1. 分类的定义
分类是通过比较建立集合的方法。它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 等级层次的系统。
(1) 分类方法也是一种从具有同一性的事物间寻找差异,或从具有差异性的 事物间寻找同一的方法。
(2) 这个“类”,可以是从具有差异性的事物中寻找其同一性而建立起来的 更小的集合。
一、 分析的方法
2. 分析的类型
(5) 系统分析。它既是一种动态分析,把研究对象看成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系 统;又是一种多层次的分析,把研究对象看成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任 何教育现象,都是一个系统,都可以分解为两个以上的要素,而且要素和要素 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又互相以特定的方式关联着,从而具有特定的功能与运 动规律。
③所以,在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中,信息论是基础。从科学方法角度 看,从信息方法到控制方法和系统方法,战略意义逐渐增强,而战术意义逐 渐减弱。
第四节 信息、控制与系统
一、 信息方法
1. 信息方法的概念
(1) 信息的概念。信息通常是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
狭义的信息被定义为“两次不定性之差”。 广义的信息被定义为“我们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我们的调节为外界所了解时而 与外界交换来的东西”。
第三节 归纳、演绎与类比
五种因果联系归纳法: (1) 求同法。 在不同场合下考察相同的对象,如果这些不同场合里只有一个共 同的条件,那么这个条件就是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公式是:
第三节 归纳、演绎与类比
五种因果联系归纳法: (2) 求异法。 如果某种现象在第一个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不出现,且这两个 场合中只有某一个条件不同,那么,这个条件就是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公式是:
第一节 分析与综合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探究式教学法探讨与研究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探究式教学法探讨与研究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探究式教学法探讨与研究在当今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已成为重要目标。

小学科学教育作为启蒙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阶段,其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至关重要。

探究式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地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

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相比,探究式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以学生为中心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教师则扮演着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

2、问题导向学习始于问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围绕一个或多个问题展开思考和实践,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

3、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4、合作学习探究活动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发现科学的奥秘,从而激发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一系列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探究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取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合作精神、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2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12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12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小学教育领域中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探索的过程。

为了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研究者需要具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本文将从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分析探讨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教育教学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是进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研究者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知识,包括小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评估与测量等学科知识。

只有通过系统学习和积累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者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小学教育领域中的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研究者还要熟悉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法规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比如,熟悉国家课程改革相关文件,了解小学教育的政策方向和发展趋势,将有助于研究者在科学研究中把握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提高研究的实际效果。

二、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进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核心与关键,研究者需要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1. 问题意识与问题提出能力:研究者需要具备敏锐的问题意识,通过对小学教育现实问题的观察和分析,提出可研究的问题。

问题的提出应该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能够针对实际情况,推动小学教育的发展。

2. 研究设计与实施能力:研究者需要具备合理的研究设计和科学的实施能力。

在设计研究方案时,应考虑到研究目的、对象、方法等各方面的要素,保证研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实施研究时,需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准确的操作和数据收集,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 数据分析与结果解释能力:研究者需要具备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的能力。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研究者可以从中发现问题的本质,得出科学结论,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合理解释,为小学教育的改进提供有力的依据。

4. 学术研究与团队合作能力:研究者应具备良好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参与学术会议、期刊发表等方式,研究者可以与同行交流学术观点,促进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育方法[五篇示例]

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育方法[五篇示例]

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育方法[五篇示例]1. 实践为主的研究方法小学科学实验教育应以实践为主,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2. 合作研究的方式小学科学实验教育可以采用合作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实验。

通过合作研究,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课题进行研究,然后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3. 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小学科学实验教育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通过给学生一个实际问题或情境,让他们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激发他们的研究动机和探索欲望。

例如,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如“为什么太阳能可以发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太阳能的特点,从而引发他们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4. 多元素素材的运用小学科学实验教育可以运用多种元素素材,如图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通过多元素素材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科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例如,可以使用实物模型来演示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的力学知识。

5.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小学科学实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控制变量的过程,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生态实验,观察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以上是五种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育方法的示例,通过实践为主的研究方法、合作研究的方式、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多元素素材的运用和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可以提高小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的心得体会(9篇)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的心得体会(9篇)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的心得体会(9篇)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的心得体会(精选9篇)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的心得体会篇1小学科学课程是要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的,适应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教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面向全体学生。

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因此在科学教学工作过程中,我坚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现在就把本学期的教学具体情况总结如下:1、明确课程理念、目标、任务,充分掌握教材的特点,从而做出与教材相符,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教学设计。

例如三年级科学教材的内容主要是生命科学方面的内容,是适应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我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米饭出发,引发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这些都是贴近生活的内容。

因此,教学设计便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

比如第一单元中“大树的观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了解科学观察的意义的内容。

因此,设计教案时,就尽可能地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为重点,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为难点,同时重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等意识的培养。

2、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活动。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较强烈,因此,在教学中都尽量放手他们主动参与科学的学习探究。

例如,三年级上册的教材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结合,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让他们更容易地进行科学的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

这样也比教师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促进学生的科学能力的提高。

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方案,并通过户外的观察记录自己的发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他们分享观察和实验的快乐,也提高彼此观察、实验的能力。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7章 观察方法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7章  观察方法

第三节 课堂观察工具的类型
一、 编码体系
编码体系通常指将某类特定的教学现象或教学行为进行分类,给分类后的 现象或行为赋予编码(即用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等符号进行标识)的一种观 察工具。
最著名的编码体系为弗兰德斯互动分类体系,它聚焦的教学行为是师生的 言语互动行为。
第三节 课堂观察工具的类型
第三节 课堂观察工具的类型
第一节 观察与课堂观察
三、 课堂观察的分类
3. 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与非结构观察
③准结构观察介于结构观察与非结构观察之间,既关注课堂观察的规范性, 又兼顾课堂观察的灵活度。一般来说,准结构观察会依据事先计划运用观察工具 进行观察,但是工具的结构化程度不高,仅列出观察范围或者观察的大类,或者 对记录方法不作硬性规定,观察者可以在观察现场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记录方法。
第四节 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
一、 寻找观察点
寻找观察点的途径: 第一,从研究兴趣出发寻找观察点。 第二,从自身的困惑出发寻找观察点,将自己感兴趣却又无法清晰解释的教 学现象或教学行为作为观察核心,在设计与实施观察的过程解决自己的困惑。 第三,可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寻找有价值的观察点,作为自身研究课堂教学 的起点。
思考与练习
1.课堂观察报告案例呈示了《提问技巧观察量表》,该量表属于哪一 类课堂观察工具?为什么? 2.仔细阅读图7.3——课堂观察点,选择其中的一个课堂观察点,与同 学一起设计一张课堂观察量表。 3.课堂观察报告由哪几部分组成?要写好课堂观察报告应当注意什么?
课堂观察是观察者在明确目的的指引下,凭借自身感官以及相关的辅助工具 (如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进 行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日常观察相比,课堂观察有着明确的研究目的。课堂观察在课堂上实施, 一定是为了研究某种特定的教育现象。目的性是课堂观察的基本特性,也是有效 实施课堂观察的基点。

小学数学教学论第十二章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第十二章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教案

第十二章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目标】1. 认识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2. 理解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选题的原则;3.掌握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规范。

【重、难点】理解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选题的原则;掌握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规范。

【教学和学习建议】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方式,教师介绍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选题的原则。

结合经典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案例,展示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规范。

教师主讲;课前收集资料,学生课上研讨及分享。

【具体教学内容】第一节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一、有利于探索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规律需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探索研究,总结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规律性,提出解决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问题的有效措施。

通过教育研究分析小学数学教育现状,认识小学数学教育规律,解决教育争议问题!对于教育部门制定科学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学研究,重视教学研究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了解小学数学思维的一些观点,明确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各有什么特点,分析各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案例,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数学教学规律。

认识某种教材是否方便于教,是否有利于学……这些都要通过教学实验才能够有所发现。

只有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才能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三、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质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是实践性很强的研究工作,只有积极参加实践研究,才能掌握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真谛。

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研究的实践,就能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研究的方法,逐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和科研的能力。

第二节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选题的原则一、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要面向教育实践的需要选择的研究主题要面向小学数学教育实践的需要,面向小学数学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研究者需从事对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是重要切题的、能引起自身及他人的兴趣、可行且合乎实际、对社会有意义、有所贡献的研究。

小学科学教育的最新教育模式研究

小学科学教育的最新教育模式研究

小学科学教育的最新教育模式研究引言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小学科学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科学教育的最新教育模式,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

一、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和发现来构建知识,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探究式学习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只是简单地讲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而探究式学习则可以让学生亲自种植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并通过实验探究光照、水分和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实践和发现,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技巧。

二、跨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跨学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和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学习天气变化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只是讲解天气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而跨学科教学则可以将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天气图、分析气象数据和进行实验等方式,探究天气变化与地理环境、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跨学科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只是通过图片和文字来介绍不同的生物种类。

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则可以通过多媒体、虚拟实验和在线资源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探究小学教育科研的方法和技巧

探究小学教育科研的方法和技巧

探究小学教育科研的方法和技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教育科研更是教育事业的核心。

小学教育科研是指针对小学教育问题所开展的实证研究,对小学的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挖掘,以期达到优化教育质量的目的。

但是,要进行科研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本文将从小学教育科研的方法和技巧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小学教育科研。

一、小学教育科研的方法1. 文献调研法文献调研法是小学教育科研的一种常见方法,是通过检索文献和网络资料,收集有关教育问题的资料,以了解已有研究成果,掌握前人的经验,并寻找突破口,累积工作经验的方法。

在文献调研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处理好信息的来源,避免网上资料的伪造和误传;(2)挑选优质的文献和网络资料,不断学习借鉴;(3)注意对文献和网络资料的整理和归纳,提高工作效率。

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对受调查者的调查,了解他们的看法和意见,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方法。

在小学教育科研中,问卷调查法经常被运用,其优点在于只需少量人力和物力成本,可以较快、较全面地获得数据。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设计问题要准确明确,避免模糊不清;(2)受调查者群体的样本要真实地代表所研究的对象;(3)对调查数据要进行分析和解读,提出相应的结论。

3. 实地调研法实地调研法是指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了解教育问题的具体情况,是一种非常直接和必要的调研方法。

在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中,应该尽可能多地走进校园,走近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情况,找到科研研究的切入点和实践问题。

在进行实地调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制定调研计划和明确目标,让实地调研与科研目的一致;(2)采用多种方式和角度观察,不仅要侧重于表面现象,也要了解深层次问题;(3)对实地调研所得到的数据和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小学教育科研的技巧1. 掌握科学方法和技巧科学方法是科研工作的核心,它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法则,是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总结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总结

小教科研概述:科学研究的含义: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

包含三层意思:科研的目的在于探索规律,发现食物的真相与本质,以便预见并改造事实;科研依靠的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科研是一种探索性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科学研究的特征:客观性——研究对象来自客观世界,研究过程的客观性,研究结果的客观性;系统性——内容、方法、结果的系统性;创造性——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内容、方法、思维的创造性(科学研究的实质是创造,这是它与其它研究活动的主要区别)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是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小学教育领域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

它以小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应用发展研究,即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行为,为学习的改革发展提供基础与价值预设。

(研究内容以应用和发展为主)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征:具有科研的三个特征外,还具有独有的特征:①伦理性: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对儿童的教育,不允许证伪;研究方法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不搞超越规律的活动;研究内容必须具有教育意义②复杂性:是对人的教育,效果滞后;无终点;发挥研究人员的主动性,控制无关变量是难点③实践性:(是小教科研区别于其他科研的显著特点)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应用研究④全员性:全员参加的活动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在小学教育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是采用科学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运用严格而规范的程序和准则进行研究的具体方法。

特征:客观性、可检性、有效性小教科研的类型:研究目的角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研究方式角度——横向研究纵向研究;研究方法角度——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研究对象角度——个案研究团体研究;研究者角度——个人研究集体研究研究手段角度——常规研究现代化手段研究小教科研的历史回顾:我国严格意义上的小教科研在20世纪年代才出现,初期研究内容限于教材和教法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创立者,是他教育思想核心,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11章 行动研究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11章  行动研究

第二节 行动研究的实施
一、 计划
1. 产生关于研究的初步想法 2. 对产生的初步想法做一些调查 3. 结合初步想法与调查结果,描述即将展开的行动 4. 制订计划 5. 对上述过程进行反思
第二节 行动研究的实施
二、 实施
实施即根据行动研究的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行动研究。 在正式实施之前,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需要获得关于行动及其背景、条件、 效果等方面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行动的价值与意义,为行动做好思想上 的准备。 随后,按照计划分步实施行动,保证行动之间的连续性。 在实施过程中,参与人员还需克服来自外部的干扰与阻力。
第二节 行动研究的实施
三、 观察
在执行研究计划,实施行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必须同时进行观察,收集 研究所需的资料,以检验行动的效果,反思行动的过程与形成行动研究的成果。
在实施观察前,研究者必须对观察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以及观察的时 间、地点、工具等做出缜密的思考,并且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以确保观察的 顺利进行。
第三节 行动研究的方式
二、 教学故事
2. 教学故事的撰写
(3)润色加工文字。由课堂实录到教学故事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需要 我们对课堂实录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即对实录的内容进行编辑和加工, 以更好地突出主题,增强教学故事的可读性。
第三节 行动研究的方式
三、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对教学现象与教学行为的反思,它是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监控、体验自己与他人的教学过程,质疑、批判与再构教育 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过程。教学反思作为行动研究的一种方式,对于教师专 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 行动研究的方式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日志
(2)基于自我的表达。研究日志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作,记录“我”的 经历、“我”的行动、“我”的思考与“我”的感悟。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方法研究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和探索科学原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如何设计和组织实验教学,是一项需要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的任务。

一、实验教学的意义和目标实验教学是一种以实验活动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直接的实践操作,使学生对科学现象和原理有更清晰的认识。

实验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实验教学的核心环节。

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介绍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等内容。

然后,将学生组织起来,亲自进行实践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中的讨论和总结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总结。

学生可以就实验现象、结果和原理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进一步探索。

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和扩展实验中所学到的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在实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的不足会限制实验教学的开展。

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加大实验设备和材料的投入,并加强与企业和社会资源的对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其次,实验教学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学校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此外,实验教学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知识。

学校可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实验教学能力。

总之,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科学原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实验教学的发展。

(完整版)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及其方法复习整理资料

(完整版)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及其方法复习整理资料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及其方法第一章:小教科研概述第一节:一、简述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价值:1、探索小学教育规律2、丰富小学教育理论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践价值1、推动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2、提高小学教育质量3、提高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第二节一、科学研究的内涵和特征1、内涵:科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

二、特征:①客观性:(一)研究对象客观(二)研究过程客观(三)研究结果客观(体现在可检验性和应用性)②系统性:表现在研究的内容的系统性、研究的方法的系统性,研究的结果的系统性③创造性(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表现在研究问题的新颖性,研究内容的突破性,研究方法的创造性(小结:科学研究的实质是创造,这是它与其它研究活动的主要区别,缺乏创造性的研究活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与特征1、内涵: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小学教育领域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

2、特征:除了有科学研究的客观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特点,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伦理性(目的:完善教育不证伪,内容:有教育意义,方法:符合身心规律)②复杂性(对其的认识:1、对人的教育,效果滞后2、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3、人的主动性4、控制无关变量是难点)③实践性:(从实践中来(提炼与形成),到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应用)④全员性 (育师,育生)⑤⑥三、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内涵及其特征1、内涵;:是指在小学教育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是采用科学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运用严格而规范的程序和准则进行研究的具体方法。

2、特征:客观性、可检性、有效性第三节一、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会判断)1、按研究的目的来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2、按研究的方法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3、按研究的方法来分为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4、按研究的对象来分为个案研究和团体研究5、按研究者来分为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6、按研究手段来分为常规研究和现代化手段研究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要求(记标题)1、继承与创新的关系2、理论与实践的关系3、研究与发展的关系4、个人与团体的关系5、单一与综合的关系第二章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基本过程第一节课题选择一、选题的意义(记标题)1、选题是教育研究的起点2、影响着研究的方向与水平3、制约着研究方法与成果形式二、选题的要求1、价值性2、现实性3、新颖性4、可行性三、选题的途径1、从研究者的角度出发选题2.通过阅读文献资料选题 3 .在教育实践中选择课题四、课题的表述(要求灵活)(一)课题表述的形式:叙述式、问题式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关系研究。

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式学习案例研究

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式学习案例研究

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式学习案例研究科学课堂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问题,促进他们的学科学习。

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分析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式学习。

一、案例一:植物的生长条件在小学科学课上,教师通过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研究植物的生长条件。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植物的生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学生在组内自主讨论,提出了土壤、水分和阳光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接着,学生们利用小盆栽,在不同的环境中培育植物。

他们实验了在光照较强的和光照较弱的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以及在不同的浇水量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实验,学生们发现阳光、水分和土壤确实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这个案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植物生长的认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案例二:能量传递与食物链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能量传递与食物链的概念和原理。

教师首先呈现一个食物链的图示,让学生分组探究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

学生们在小组中研究食物链,观察其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他们通过观察并记录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捕食和被捕食关系,理解能量是如何在食物链中传递的。

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们深刻理解了食物链的概念和能量传递的原理。

他们还发现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环节受到影响会影响整个食物链的平衡。

三、案例三:物体的浮力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可以通过探究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物体的浮力。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一个物体能否在水中浮起?为什么?然后,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实验。

学生们在小组中讨论,提出物体的形状和密度可能影响物体在水中的浮力。

然后,他们设计了几个实验,通过观察不同形状和密度的物体在水中的表现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法、实验研究法等。

观察法:观察法是进行常用的一种方法。

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观察法的一般步骤是:(1)事先做好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对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的步骤、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用的仪器等;(2)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观察过程中,一般要严格按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观察时要选择最适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并及时作记录;(3)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调查法:调查法是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的方法。

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访问、开调查会、发问卷、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

调查法常同观察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

调查法的步骤是:(1)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和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及各种必要的安排;(2)按计划进行调查,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3)整理材料,研究情况,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报告。

历史法:历史法强调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广泛搜集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历史文献资料,鉴别和整理史料,分析比较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12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12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与应用
(2)访谈调查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有目的的交谈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运用严格设计的访谈问卷和访谈提纲或实际访谈时是否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可分为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 访谈和半结构性访谈;根据某一问题对同一访谈对象进行访谈的时间或次数,可分为一次性访谈和重复性访谈;根据访谈者一 次访谈对象的多少,可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访谈调查法的实施过程:①选择访谈对象;②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③正式访谈. 访谈调查法的优点:较为灵活能深入了解被访者的心理感受,可观察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容易进行深入调査. 访谈调查法的缺点:时间和精力代价比较高昂,访谈结果不易量化等. 教育调查法的一般步骤 (1)确定调查课题;(2)选择调查对象;(3)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査工具;(4)制定调查计划;(5)实施调查;(6)整理、 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4.教育调查法的优缺点(1)教育调查法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深入了解教育现状,发现问题,弄清事实,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 政策、教育规划以及为教育改革提供事实依据.(2)教育调查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调查往往只是表面的,难以确定其因果关 系;②调查的成功在往取决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更多地受制于研究对象;③调查的可靠性有一定限制,调查者的主观倾向 态度都有可能影响被调查者,使调查的客观性降低.
教育知识与应用
5.教育实验法的优缺点 (1)优点:①能确立因果关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研究结果客观、准确、可靠;③能对变量进行控制,提高研究的信度; ④能为理论的构建提供佐证和说明;⑤能将实验变量和其他变量的影响分离开来;严密的逻辑性是其他研究方法难以比拟的.(2) 缺点:①应用范围有限,有些问题难以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②可能会有人为造作的痕迹,实验的结果不一定就是现实的结果, 缺乏生态效应等 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的概念 行动研究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冋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实际问題作为硏究的主题, 进行系统的硏究,以解决实际冋题的一种硏究方法. 2.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为教育行动面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由教育行动者研究“其中,“为教育行动而研究” 指出了教育研究的目的,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在教育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 究的方式,行动研究以行动过程与研究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由教育行动者研究”指出了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 工作者,主要是教师. 3.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计划:这一阶段要完成的任务是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制订计划. 行动:行动指计划的实施,它是行动研究的核心步骤 观察: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影响因素以及行动者的特点进行全面考察. 反思:在反思过程中,要对自已的实践和行动做批判性思考,以提高思考的质量. 4.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缺点(1)优点:①灵活,能适时做出反馈与调整;②能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③对解决实际问题 有效.(2)缺点:①研究过程松散、随意,缺乏系统性,影响研究的可靠性;②研究样本受具体情境的限制,缺少控制,影响研究 的代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参考文献•1、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19).•2、王铁军 .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2).•3、杨小微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4、袁桂林、熊梅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M].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5、李秉德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6、郭春彦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7、温忠麟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主要内容•第一编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第二编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第三编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四编教育科研成果的分析与表述•第一编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界说•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教育科学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的过程。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一)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二)教育科学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三)教育科学研究能够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主要途径•三、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一)教育价值研究与教育事实研究•(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一)直觉观察时期(古希腊时期——16世纪)•(二)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三)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20世纪50年代)•(四)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二、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现状及问题•(一)我国教育研究的特征•1、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2、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3、教育与科学技术发展的脱节•4、思维方式整体直观、整齐划一•(二)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现状•1、教育科学研究主体不断扩大•2、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展•3、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更切合实际需求•4、研究视角和方法多元化•(三)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1、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多元化、跨学科研究方法没有得到应有重视•2、定性与定量综合研究不够•3、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然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科学的实证性研究有待加强•4、不善于吸收和利用其他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三、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一)教育科学研究的自然化、生态化•(二)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1、教育研究方式出现多类型化趋势•2、研究工具使用的多样化•3、教育科学研究中重视多变量设计•(三)教育科学研究的跨文化趋势•(四)教育科学研究的现代化•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也称价值中立性原则,要求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排除因研究者自身价值观、好恶、愿望等各种主观因素所致偏差的影响,力求了解事实真相。

•二、创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是指教育研究应当具有高度的创造性。

无论是研究课题,还是研究的视角、采用的方法、得到的结论,都应当是新颖的、前人未曾获得的新发现。

具体包括:•(1)选题要新颖,富有创意。

•(2)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应具有创新性,不同于前人。

•(3)研究的结论应是前人未曾获得的新发现。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育研究应当从客观现实及其实际需要出发,在客观现象的复杂联系中,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得出符合实际的规律性认识,以此作为相关领域实践活动的指南,并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检验、修正、完善已有的认识。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在确定研究选题时要注意选题的现实生活基础;• 2.注意研究对象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揭示问题的本质;• 3.要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四、伦理原则•伦理原则是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必须尊重研究对象依法享有的一切权利;必须承担保护研究对象的责任,使其权益免受研究活动的侵害;必须保证研究结果被合法、正当地加以利用。

3•(一)评估研究的伦理可接受性• 1.研究设计的各方面是否对研究对象的权益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伤害。

• 2.这些损害对研究对象的身心健康与生活幸福的不利影响可能达到何种程度,能否在短时间内予以消除。

• 3.研究目的与研究结果的用途是否只限于增进人类幸福,而非反对某个人、某些人。

• 4.在研究设计中,是否已经为保护研究对象采取了特别的措施。

•(二)充分认识并尊重研究对象的权利• 1.尊重研究对象的研究意愿。

即研究对象有权决定自己是否参加某些研究。

• 2.研究对象有随意退出研究的自由。

• 3.知情权。

即研究对象有权了解研究目的、方法、研究结果之用途等各项有关情况。

• 4.研究对象有权拒绝对某些或全部问题做出回答。

• 5.尊重隐私权。

研究对象有权决定于其个人有关的资料可否以某种形式公布。

• 6.年龄不满18周岁的研究对象,上述权利由其监护人代理,需征得研究对象及其监护人的同意。

•(三)研究者承担对研究对象负责的义务• 1.研究者在实施研究之前,应先对研究对象说明其在研究过程中享有的各项权利,并在实施过程中为研究对象实现各项权利提供方便。

• 2.在确定研究对象后,应根据研究对象的身心特点,判断其在研究中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进而采取防范措施,甚至取消针对该对象的研究。

• 3.在研究进行中,研究者应当监控研究对象的状态,并在必要时调整研究进程,采取保护措施,甚至终止研究。

• 4.如果研究目的等有关信息在研究前不便于告知研究对象,则在研究收集素材完毕后,研究者应当向其解释,澄清误解。

• 5.在研究结束后,研究者应当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研究对象是否在研究过程中受过某种伤害,如感到不安、焦躁或疲劳。

• 6.对于研究对象因研究活动而受到的任何形式的不良影响,研究者必须负责采取措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予以消除。

•7.对研究对象的个人资料保密,只公布研究群体的总体资料。

•第四节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一、准备阶段•1、选择课题•2、研究设计•二、实施阶段•1、搜集资料•2、整理与分析资料•三、结束阶段•1、撰写研究报告•2、总结和评价•作业:•1、本章讨论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教育科学研究意义的认识。

•2、简述教育科学研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3、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第二编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第二章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选定•第一节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一、教育科研课题选择的意义•科研课题,即研究的题目,是依据研究目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而确立的研究问题。

•(一)选题决定研究的方向•(二)选题决定研究的价值•(三)选题决定研究活动能否得到支持•(四)选题有利于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二、选题的基本要求•(一)问题有研究价值选题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内容上是前人未触及或探讨不深入的;• 2.课题中不同问题的组织框架与线索是新颖的,即研究的角度不同于前人;• 3.课题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

•(二)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教育研究选题在内容上必须基于一定的事实,这是选题的实践基础。

同时,选题必须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依据,这是选题的理论基础。

•(三)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具体明确原则)•科研课题的表述要注意以下几点。

• 1.科研课题不宜用肯定的语句表述• 2.科研课题应是个有确定涵义的具体问题• 3.科研课题的表述要完整• 4.科研课题表述时要用语严谨•(四)问题要有可行性(可行性原则)•1、客观条件•2、主观条件•3、时机问题•第二节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一、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在社会变革与发展中会出现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教育公平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高考移民问题、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等,是当前整个社会必须面对和研究,而不能回避的问题,需要更大教育研究工作中能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

•二、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学科的不断深化发展,特别是交叉学科的不断产生,会出现诸多值得研究的新领域。

•三、研究者自选的课题•1、来源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2、来源于实践•3、来源于前人发现和提出但尚未解决的问题•4、来源于对前人学术观点的反思•第三节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一、课题价值论证•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三、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5•四、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五、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1 、研究者自身条件与合作者的条件(主观条件)。

• 2 、研究者可利用的物质及社会资源(客观条件)。

•作业:•1、假设你是研究者,请按“价值性、科学性、创新性、具体明确、可行性”的要求评价下列课题。

哪些课题适合你来研究?为什么?•(1)低年级小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心理分析。

•(2)优生与后进生学习方法比较研究。

•(3)小学生环保教育教材与课程设置研究。

•(4)废品工艺品制作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

•(5)音乐氛围的创设对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

•(6)电脑与作文教学。

•(7)叶圣陶阅读教学理论研究。

•(8)研究性学习与教育的未来。

•2、实验小学的王老师听到一些家长反映,现在学校给学生“减负”,孩子放学回家后家庭作业很少或者没有,因而孩子放学回家就玩,甚至玩到很晚才回家,家长一时也不知道怎么要求孩子。

王老师想,课外和校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阵地,如果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和校外活动,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王老师决心开展小学生的课外和校外活动的研究。

请你帮王老师明确表述要研究的问题,尝试草拟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

•第三章文献资料检索•第一节文献资料检索概述•一、教育科学文献的基本概念•文献,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著录总则》),即以载体形式传递知识。

口耳相传、实物传递则是非载体形式。

•教育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

•二、文献资料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一)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二)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三)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社会科学和理工科各项研究活动的时间比例•第二节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一、教育文献的等级•(一)一次文献•一次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时间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