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酸雨现状及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酸雨现状及防治
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温州等8个城市酸雨频率为100.0%,近200城市出现酸雨,引发重点关注。

事实上,早在2006年,酸雨迁移到包括京津在内的华北地区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今年4月流传的“火山灰酸雨致癌”则引起了人们大规模的恐慌。

难道说,我们头上一直下的是酸雨?
我国酸雨现状:
我国是个燃煤大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5%。

1980年全国煤炭消耗量还不过6 亿吨,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到1995年已达12.8亿吨,15年间增加了一倍还多。

随着耗煤量的增加,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不断增长。

80年代,我国酸雨主要还只发生在以重庆、贵阳与柳州为代表的川、黔与两广地区,酸雨面积170万平方公里。

到90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100 多万平方公里。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水pH值低于4.0 ,酸雨频率高达90%,基本上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

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与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

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我国三大酸雨区分别为:
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目前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我国酸雨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

我国酸雨区面积扩大之快、降水酸化率之高,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目前我国长江以南的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已经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酸雨区已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0%。

如贵州是酸雨污染的重灾区,全区1/3的土地受到酸雨的危害。

省城贵阳出现酸雨的频率几乎为100%。

其他主要大城市的酸雨频率也在90%以上。

降水的pH约为3,有时甚至约为2。

我国著名的雾都重庆,雾也变成了酸雾,对建筑物与林木的危害极大。

四川与贵州的公共汽车站牌,几乎全都是锈迹斑斑,都是酸雨造成的。

重庆的嘉陵江大桥,在酸雨酸雾的进攻下腐蚀得特别快,以致保养与维修的速度比其他的大桥要快得多,否则就会被酸雨腐蚀完了。

我国酸雨的发展趋势:
我国酸雨的发生与发展与我国能源消费增长密切相关。

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我国的能源消耗将持续增长,其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的消耗也将不断增长。

由于我国煤的硫含量较高,在目
前的技术条件下SO2的去除率较低为30%~50%,这为致酸物质SO2排放量的增长提供了前提。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环境公报提供的SO2的年排放量,1997~1999年排放量呈下降趋势,而2004年呈上升趋势。

这是由于1998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环保总局的《酸雨控制区与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对两控区内的电力、煤炭这2个行业的SO2排放进行了严格控制,使SO2的排放量有了明显降低,1999年之后,经济发展,能源消耗的增长,导致SO2的排放量呈上升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数量也会大大增加,这使得致酸物质NOX的排放量也会持续增长。

根据预测,我国SO2的排放量到2020年前将持续增长,到2020年将达到3178万t。

由于NOX更难控制,其排放量增长速度将会更大,到2020年,可能会超过2000万t。

而根据中国酸雨的历史变化,随着酸雨前体物排放量的长期持续增长,降水不断进一步酸化。

因此可以预见,我国酸雨将会变得更加严重。

酸雨面积继续扩大,酸雨区将向西向北蔓延,降水酸性继续升高。

长江以南将出现更多的降水pH值<4的严重酸雨区,生态环境与物质材料将会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酸雨造成的危害:
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其污染是世界性的,而且日益扩大。

我国的酸雨危害亦非常严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我国目
前酸雨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30%。

长江下游地区每三次降雨中就有一次酸雨。

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与破坏。

(一)酸雨破坏水土环境,引起经济损失,它可以破坏大面积的森林与农作物。

因为酸雨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与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粒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植物难以生长。

其次酸雨伤害植物的新生芽叶,因为春天,大多数植物刚刚发芽,而这些嫩叶往往经受不住酸雨中的二氧化硫的冲洗,容易发生病虫害或干枯而死亡,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我国南方重酸区已出现一些严重的森林衰亡现象:重庆市郊地区50%的松树枯死;峨眉山金顶冷杉的死亡率达40%;浙江西天目山因酸雨的影响使大片的柳杉死亡;柳州市区与郊区的林木也出现较严重的酸雨危害。

(二)酸雨使土壤酸化,土质中的钙、镁等养分被酸溶解,导致土壤养分流失。

酸化的土壤抑制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的正常生态群落,使有机物的分解减缓,土壤贫瘠,病虫害猖獗。

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更不容忽视,酸雨淋洗植物表面,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间接伤害植物,促使森林衰亡。

(三)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与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

当湖泊、河水的pH值降到5以下时,鱼、虾类的生长繁殖便受到严重影响,加之湖河底泥中有毒金属遇酸溶解,更加速了这些水生生物群的死亡。

受到最大危害的是那些缓冲能力很差的湖泊。

当有天然碱性缓冲剂存在时,酸雨中的酸性化合物(主要是硫酸、硝酸与少量有机酸)就会被中与。

然而,处于花岗岩(酸性)地层上的湖泊容易受到直接危害,因为雨水中的酸能溶解铝与锰这些金属离子。

这能引起植物与藻类生长量的减少,而且在某些湖泊中,还会引起鱼类种群的衰败或消失。

(四)加速建筑物与文物古迹的腐蚀与风化过程。

酸雨对建筑物与金属材料的腐损也非常严重,许多城市刚落成或装修一新的建筑物在一场酸雨过后,就失去了美丽的光泽,本来光亮如镜的大理石经酸雨的腐蚀而变得暗淡无光,甚至被层层剥落。

我国的乐山大佛、北京卢沟桥的石狮与附近石碑、五塔寺的金刚宝塔等均遭酸雨侵蚀而被严重破坏。

我国重庆市与南京市自然条件相似,但重庆是酸雨侵蚀比较严重的地区,电视塔及建筑机械的维修、路灯及电线的更换频率比南京快1.5倍。

嘉陵江大桥的钢梁每年锈蚀0.16毫米,如此下去用不了30年,就会因钢梁锈坏而发生危险。

(五)酸雨对人类本身健康的危害尤为突出。

酸雨影响人的身体健康,雨雾的酸性对眼、咽喉与皮肤的刺激,会引起结膜炎、咽喉炎、皮炎等病症。

我国酸雨防治:
1.大中城市建成区与规划建成区内,原则上不得新建、扩建燃煤电厂。

2.在东中部地区以及西部“两控区”内新建、改建与扩建燃煤电厂,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同步配套建设脱硫设施。

3.西部“两控区”以外的燃煤电厂,不符合国家排放标准、总量控制、环境容量等环保要求的,也要同步配套建设脱硫设施;符合环保要求的,可预留脱硫场地,分阶段建设脱硫设施。

4.《两控区酸雨与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确定的137个重点治理的燃煤电厂脱硫项目必须按期完成,目前尚未启动的项目必须限期实施。

5.2000年以后批准建设的新建、改建与扩建燃煤电厂(西部燃用低硫煤的坑口电站除外),应限期在2010年之前建设脱硫设施。

2000年前批准建设的燃煤机组,二氧化硫排放超过标准的,应限期建设脱硫设施。

6.抓紧制定燃煤电厂上网电价折价办法等鼓励脱硫的经济政策,建立电厂上网电价公平竞争机制。

7.燃煤电厂要在五年内全部安装烟气在线监测装置,促进电力结构调整与清洁电力发展。

国家将修订现行的二氧化硫排放标准,促进新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控制,推动现有电厂脱硫。

“十五”以来,全国酸雨与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2000年4月,再次修订了《中华人民共与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2年1月,颁布了《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2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两控区酸雨与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

2003年1月,国务院发布《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2003年12月,颁布了新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年1月14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其官方网站上,正式公布了与国家发改委共同制定的《国家酸雨与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

规划要求,到201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要比2005年减少10%,控制在2294.4万吨内,即相当于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硫排放要比2005年降低50%。

我的看法:
我国的酸雨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健全环境法规,控制工业污染源及汽车污染物的排放。

2.调整能源结构,改进燃烧技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
放。

3.加强大气污染的监制与科学研究。

4.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控制污染
物的排放。

5.发挥教育及舆论宣传的作用,普及相关知识,促进全民参
与。

总结:
从我国的酸雨分布来看,酸雨一是集中在经济高速发展地区,二是集中在经济欠发展地区。

前者的重要因素在于人类活动的交通运输与能源消耗,所以应该侧重于汽车尾气的处理,城市的合理交通规划,以及能源改造。

后者的重要因素在于人民急切渴望摆脱贫困,而采取环境换经济的做法,目前一昧的查禁与单调的宣传是无力的,能够真正的让这些地区的人民走上不但环保而且赚钱的致富之路才是根本解决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