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的修辞分析

合集下载

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

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其次,比喻可以用于描写场景和环境。通过将场景与自然景象、其他地方进行比较,可以 更加生动地展现出场景的特点和氛围。例如,"夜晚的街道就像一条沉睡的长龙,寂静而 神秘。"这个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夜晚街道的寂静和神秘感
此外,比喻还可以用于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情感。通过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与具体的事物进 行比较,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出所要传达的信息。例如,"他的歌声如同清晨的阳光,温 暖而明媚。"这个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这个人歌声的美好和温暖感
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在使用比喻修辞手法时,需要注意比喻的准 确性和贴切性。比喻的事物应该与被比喻的 事物有相似之处,才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和 想象。同时,比喻的运用应该自然、流畅,
不要过于生硬或牵强附会 总之,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文学作品中具 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生动、 形象地表达出所要传达的信息,增强文本的
比喻修辞手法 的运用
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目录
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表达出更加生动、 形象的效果。在文学作品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强文本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首先,比喻可以用于描写人物形象。通过将人物与动物、植物或物品进行比较,可以更加 生动地展现人物的外貌、性格和情感。例如,"他像一只狡猾的狐狸,总是能够巧妙地避 开危险。"这个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这个人机智、狡猾的特点
感染力和可读性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XXபைடு நூலகம்X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 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

修辞手法比喻的运用与效果分析

修辞手法比喻的运用与效果分析

修辞手法比喻的运用与效果分析比喻作为修辞手法之一,在文学创作、修辞讲解以及日常交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事物进行比较,比喻可以突出某种特性,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形象性。

本文将分析比喻的运用与效果,并从字面比喻、隐喻和拟人等不同的比喻形式入手进行探讨。

一、字面比喻字面比喻是指直接以相似的形象描绘被比喻事物,通常使用“像”、“如同”等词语进行修辞。

例如:“他的笑声像春天的和煦阳光,温暖了整个房间。

”这句话通过将笑声与阳光进行比较,使得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笑声的温暖和明亮。

字面比喻的效果在于突出被比喻事物的特性,使得表达更加具体传神。

通过描绘形象而活泼的比喻,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增强对文章的共鸣和感受。

二、隐喻隐喻是指通过暗示和间接比较,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

它常常运用抽象的概念或非具体的对象来比喻具体形象,使得比喻更加深入人心,具有更高的修辞效果。

例如:“她的眼睛是一汪清泉,深邃而纯净。

”这句话通过将眼睛比喻为清泉,传达出女主人公深邃而纯净的内心世界。

隐喻的效果在于凸显文章的深意和含蓄性。

通过巧妙的比喻,作者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增强读者对文章的解读和思考。

三、拟人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或抽象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增强表达的形象感和情感力度。

通过拟人,事物变得具有情感和主观能动性,更有说服力。

例如:“大地张开了它的怀抱,迎接着初春的花朵。

”这句话通过赋予大地拥抱和迎接的动作,使得读者感受到春天的喜悦和生机。

拟人的效果在于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冲击。

通过将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读者能够更好地与作品产生情感共振。

综上所述,比喻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形式,具有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

通过字面比喻的直观形象、隐喻的深意暗示以及拟人的情感表达,作者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然而,在使用比喻时,也需要注意适度和恰当性,避免过度使用或不当运用,以保证修辞效果的最大化。

通过对比喻的运用与效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修辞手法比喻的力量和魅力。

比喻手法的赏析角度和方法

比喻手法的赏析角度和方法

比喻手法的赏析角度和方法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来传达出更深层次的含义和理解。

赏析比喻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介绍几种赏析比喻手法的角度和方法。

1. 比较对象与被比较对象之间的相似之处比喻手法常常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表达某种共同点。

在赏析比喻手法时,我们可以注意比较对象与被比较对象之间的相似之处。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比喻所要传达的含义。

例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用"月亮如玉"来形容一个美丽的女人,这时我们可以赏析出月亮和女人的共同之处,比如光彩照人、清明、神秘等特性。

2. 理解比喻所隐含的象征意义比喻手法常常通过将一个具体的事物用另一个抽象的事物来代替,以达到象征的目的。

在赏析比喻手法时,我们可以尝试理解比喻所隐含的象征意义。

例如,在政治演讲中,领导者可能用"团结的火炬"来比喻人民的力量,这时我们可以赏析出火炬象征希望和团结的意义。

3. 分析比喻所创造的意象和情感比喻手法常常通过创造生动的意象和激发情感来吸引读者的注意。

在赏析比喻手法时,我们可以分析比喻所创造的意象和情感。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比喻的效果和作者的意图。

例如,在描述自然景色时,作者可能用"山如黛眉"来形容山的形状,这时我们可以赏析出黛眉所描绘的柔美和山的形态相似之处。

综上所述,赏析比喻手法可以从比较相似之处、理解象征意义以及分析意象和情感等角度进行。

通过对比喻手法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丰富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比喻的修辞手法讲解(含示例)

比喻的修辞手法讲解(含示例)

比喻的修辞手法讲解(含示例)定义比喻,就是说两个程度不同的事物彼此相似,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

结构隐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要比较的事物或场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象征词)。

分类根据隐喻结构三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

⑴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⑵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王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⑶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⑷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朵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5)回喻:又名互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

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例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天上的街市》)例2:那时候,矿洞里发出可怕的响声,像打雷一样,不,比打雷还可怕。

(《煤的对话》)(这是一种迂回曲折的比喻,它在提出喻体"打雷"之后,再否定喻体,最后又提出喻体。

经过肯定、否定、再否定,加强了比喻的鲜明性。

)例3:老师用温柔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久久不放。

比喻与隐喻分析

比喻与隐喻分析

比喻与隐喻分析比喻和隐喻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它们通过对事物之间的相似或隐含关系进行类比,以增强言语的艺术性和表达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比喻和隐喻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它们的用法、特点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一、比喻的定义及用法比喻是一种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揭示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

比喻主要通过共有的特征或属性来建立联系,使得读者可以更加形象地理解和感知所描述的对象。

比喻可以用于各种文体和文体,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

比喻的用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直接比喻:通过使用"如"、"像"等连词,将两个事物直接进行比较,明确地表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

例如,"他的眼睛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明亮"。

2. 隐喻比喻:通过隐含的方式进行比较,不明确地点明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隐喻比喻常常使用一种物体或现象来暗示另一种物体或现象。

例如,"她的笑容如春风般温暖",其中的"春风"隐喻了她的笑容给人以温暖和愉悦的感觉。

3. 过度比喻:将两个事物进行相似性的夸张和扩大,以强调某一种特点或情感的强烈程度。

例如,"他非常固执,简直像一只倔强的牛"。

二、隐喻的定义及用法隐喻是一种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或表达方式,通过暗示和联想来传达更深刻的含义。

隐喻经常使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代指另外一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思考和体验更多的思想和情感。

隐喻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名称隐喻:通过使用具有象征或隐含意义的词语,将一种物体或概念用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代替,以传递更加抽象的意义。

例如,"她是我的明灯,引领我走向成功的道路",其中的"明灯"隐喻了她的智慧和指引的作用。

2. 动作隐喻:通过使用一种事物的动作或运动来暗示另一种行为或情感。

修辞——比喻解析

修辞——比喻解析

1、打比方。

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明的事物。

(用于说明文)《汉书·师丹传》:“天下一统,而称引亡秦以为比喻,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正末云]小将军,你和他廝杀呵,有个比喻。

[ 刘无敌云]将何比喻?[正末唱]你恰便似病羊儿逢着大虫。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二:“你的比喻不对!男人是不能够拿花来比的。

”2、修辞学上的辞格之一。

即以甲事物来比拟乙事物。

它在形式上,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

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比喻可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和借喻三类。

[1]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2基本含义编辑结构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喻意;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共同处和相似处)。

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

有的辞书又将其构成增释到四个成份,即:本体、喻体、喻词和喻解。

基本以3部分为主。

作用1、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

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2、进行说明或讲道理时,不叫“比喻”,而叫“打比方”。

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

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使用比喻手法时要注意:⒈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⒉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另外,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

区别比拟是喻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是保留喻体的特征,让它直接加在本体上。

比喻句加赏析

比喻句加赏析

比喻句加赏析
比喻句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对比来传达一种意思。

它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通过将其与具体的物体或情境联系起来。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比喻句及其赏析:
1.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明亮。

这个比喻句将笑容与阳光进行了对比。

阳光给人带来温暖和愉悦,因此说某人的笑容如阳光一般明亮,是形容他的笑容充满了温暖和快乐。

2. 她的眼睛如湖水般清澈。

这个比喻句将眼睛与湖水进行了对比。

湖水通常清澈见底,因此说某人的眼睛如湖水般清澈,是形容她的眼神清澈明亮,透露出一种纯真和清新的感觉。

3. 这个城市是一座繁忙的蜂巢。

这个比喻句将城市与蜂巢进行了对比。

蜂巢是由蜜蜂努力建造的繁忙场所,因此说某个城市是一座繁忙的蜂巢,是形容这个城市充满了活力和忙碌的氛围。

4. 他的声音像丝绸一般柔和。

这个比喻句将声音与丝绸进行了对比。

丝绸质地柔软光滑,因此说某人的声音像丝绸一般柔和,是形容他的声音悦耳温柔。

通过比喻句,作者能够通过对物体、情境或概念的对比来传达更深层的意义。

这种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想象空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比喻修辞手法讲解PPT

比喻修辞手法讲解PPT

借喻 不出


出现 我抬头看见妈妈的耳旁又多了一些
银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带“像”字不是比喻的句子
1、作比较。例:他长得像他爸爸。
2、表示猜测。例: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
3、表示想象。例: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 一下子成了一名宇航员。
4、表示举例。例:东北有许多特产,像木 耳、猴头、人参。
比喻的类型
1、明喻 2、暗喻 3、借喻 4、博喻
比喻的类型
类别 本体
比喻词
喻体Leabharlann 例句明喻 暗喻出现 像、好像、仿 出现 佛、如、好比、 似、似的、 如同、犹如、 宛如
出现 是,变为, 出现 变成,成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荷叶上的水珠如同一颗珍珠。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绿毯。
比喻修辞手法的解析
什么是比喻句?
•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不同事物 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种 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的特点。
也就是将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 物。
• 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
分析
•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 喻体:作比的事物 • 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例如:草原像绿色的丝绒。 草原是本体,绿色的丝绒是喻体, “像”是比喻词。
5、表示说明。例: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 个主人。
怎样判断比喻句?
•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 同类的事物,而且二 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妹妹快活得像 一只小鸟 。
练习
• 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 1、学校门口的大树像一个卫兵守卫着
我们。 • 2、爸爸好像有什么心事似的。 • 3、我好像听见了他的声音。 • 4、小婴儿有着丝绒般的皮肤。

比喻修辞手法的详解

比喻修辞手法的详解

借喻
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 1、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 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毛泽东《反对党 八股》)。
3、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 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作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 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做比喻词。 这三部分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都同时出现。
飞机下白茫茫的浮云,好像草原上的羊群。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比喻的分类
比喻句的分类: 根据比喻的本体、比喻词、喻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化, 比喻一般分为三种:
1、明喻; 2、暗喻; 3、借喻;
明喻
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 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 、“如”等
比喻修辞手法
比喻的定义、作用
比喻: 就是打比方,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 明另一事物的方法。
比喻的作用: 运用比喻这一方法,可以在描绘一事物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 有感染力。 山谷里的风很大,仿佛一个天然风箱,呼呼作响。
比喻句的组成
比喻句的组成: 一般情况下,比喻包括三部分: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
例如: 1、共产党像太阳。 2、父爱如山。 3、春雨贵如油。 4、粟裕将军爱兵如子。 5、妈妈的爱就好像冬日温柔的阳光。
暗喻
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 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 1、弟弟成了泥人。 2、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 3、你是雾海里的航标灯。 4、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墨山水。
4、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 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高尔基《海燕》)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比喻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一种,它通过描述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来进一步阐释或强调某个观点或概念。

比喻的表达效果可以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体现,从文学到政治、科技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一、比喻的定义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把一个事物与另一个具有相似性的事物进行比较来表达某个观点或概念,达到让人对所要表达的内容更深刻理解的目的。

二、比喻的表达效果
1.让描述更生动形象
比喻可以让描述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让人们更容易理解。

通过把抽象的事物与具体的事物建立联系,比喻可以让所描述的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化。

例如,把平凡的家庭比喻成被遗忘的角落,可以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个家庭的孤独与无助。

2.引起共鸣
比喻可以让读者对某些事物有更深刻的共鸣。

当我们把某个普遍的感受用比喻的方式表达出来时,读者更容易接受并且能够产生共鸣,理解别人的感受。

例如,将一个人颓废的心情比喻成深渊的黑暗,可以让受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个人内心的痛苦。

3.增强描述的反转效果
比喻可以使得某些描述产生反转效果。

通过把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进行比较,可以把原来某个事物的特点进行削弱或突出,产生反转效果。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大海般的爱”来形容一个人的深情,这样做可以突出这个人爱的深度和广度,让人印象更为深刻。

三、小结
通过对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比喻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对于文学、政治、科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比喻可以通过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引起共鸣,以及增强描述的反转效果,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所要表达的意思。

比喻的修辞手法详解 → 比喻在修辞中的应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详解 → 比喻在修辞中的应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详解→ 比喻在修辞中的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详解1. 比喻的定义和作用比喻是修辞手法中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它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具体的事物进行比较,以求达到表达或传递深层含义的目的。

比喻可以使文本更具形象感和感染力,增强读者的理解和共鸣。

2. 比喻的应用2.1 恰当的比喻恰当的比喻是指使用与所要表达的事物或概念相关联的比喻,使得比喻关系更加贴切、形象。

例如,用“火红的夕阳”来形容爱情的热烈,这样的比喻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并产生共鸣。

2.2 比喻的美化作用比喻可以通过将某种美好事物与所描述的事物进行比较,来起到美化的作用。

例如,“她像一朵盛开的花朵”这样的比喻可以使人们对她的形象产生美好的联想,增强形象的艺术性。

2.3 比喻的夸张作用比喻有时也可以通过夸张手法达到表达的目的。

通过对事物的描述进行夸张,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例如,“他是个心如蛇蝎的恶人”这样的比喻可以强调一个人的邪恶本质。

2.4 比喻的隐喻作用比喻还可以通过隐喻手法来传递一层深层的含义。

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读者可以从比喻之中寻找隐含的意义,增加文章的哲理性和深度。

例如,“时间是一把杀猪刀”中的比喻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无可挽回的特点。

3. 比喻的注意事项3.1 避免过于生硬的比喻比喻应该使用得当,避免过于生硬和牵强。

过于生硬的比喻容易引起读者的困惑和不适,降低文章的可读性和理解性。

3.2 不可过度使用比喻比喻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应该掌握使用的度。

过度使用比喻会导致文章过于夸张和造作,失去真实感和可信度。

4. 结论比喻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的效果。

在运用比喻时,我们需要注意比喻的恰当性、美化、夸张和隐喻作用,同时还要避免过于生硬和过度使用比喻。

只有合理运用比喻,才能使文章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和修辞效果。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解析 → 比喻修辞手法的详细分析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解析 → 比喻修辞手法的详细分析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解析→ 比喻修辞手法的详细分析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解析比喻修辞手法的详细分析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于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通过建立隐含的关系来传达意义和增强表达的效果。

在文学和修辞中,比喻是一种常见且有力的表达方式。

下面将对比喻修辞手法进行详细分析。

1. 比喻的定义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某种意义和理解。

它使读者能够通过将已知的事物与未知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作者的意图。

2. 比喻的作用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增强表达效果: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比喻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和具体,从而增强表达的效果。

- 传达意义和理解:通过比喻,作者可以传达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作者的意图。

- 创造意象和氛围:比喻可以创造出独特的意象和氛围,使读者更深地融入文学作品的情境和情感中。

3. 比喻的种类比喻可以分为直接比喻和隐喻两种。

- 直接比喻:直接比喻是明确地使用一个事物来比较另一个事物,强调相似之处。

例如,"他是一匹奔腾的野马"。

- 隐喻:隐喻是通过暗示和间接的方式来进行比较,要求读者根据上下文和意义进行理解。

例如,"他的心是一片荒芜的沙漠"。

4. 比喻的运用技巧为了更好地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以下是几个技巧和注意事项:- 选择恰当的事物进行比较,使比喻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感。

- 提示或暗示比喻中的隐含意义,让读者能够解读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 避免过度使用比喻,以免疏于使用其他修辞手法,导致文学作品单调和重复。

- 通过比喻来创造出独特的意象和氛围,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结论比喻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和富有表达力。

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比喻可以传达作者的意图和理解。

因此,在撰写文学作品时,合理运用比喻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以上是对比喻修辞手法的详细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比喻修辞手法PPT

比喻修辞手法PPT

THANKS
感谢观看
05
比喻修辞手法的实例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比喻修辞手法实例分析
总结词
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
详细描述
文学作品中的比喻修辞手法,能够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具 象化,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意图。例如,在 鲁迅的《狂人日记》中,他将封建礼教比作“吃人”的猛 兽,形象生动地揭示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本质。
总结词
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
比喻的特点
形象性
比喻通过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能够引发 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对比性
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 比较,突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似之 处,从而强调了所要表达的事物 或情境的特点。
隐喻性
比喻有时并不直接说明喻体和本 体的相似之处,而是通过暗示或 隐喻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解释抽象概念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经常使用比喻来解释一些抽 象的概念或理论,使其更加易于理解。
加强语言表达
通过比喻,人们可以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 情感,使语言更加有力、有感染力。
调节气氛
在社交场合中,比喻的运用有助于调节气氛,缓 解尴尬局面,增加交流的趣味性。
04
比喻修辞手法的注意事项
比喻的作用
增强语言表现力
比喻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
突出事物特点
比喻能够突出所要表达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使读者 更加深刻地理解其内涵。
表达情感和意图
比喻能够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使读者更加 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02
比喻的类型
明喻
总结词
直接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用 比喻词连接。

比喻的修辞作用和运用原则

比喻的修辞作用和运用原则

比喻的修辞作用和运用原则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事物之间的共性联系进行比较,来揭示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在文学、艺术、语言等领域中,比喻的作用不可忽视。

本文将重点探讨比喻的修辞作用和运用原则。

一、比喻的修辞作用1.丰富形象比喻是表达抽象概念和感觉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把含义难以言喻的事物用形象化、生动化、近似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吴承恩在《西游记》中用“芸芸众生”来形容人间繁华,生命的无限可能和复杂性,画面凝聚了万物共生、错综复杂的意象,富有诗意和哲理性。

”2.深化主题比喻是一种深化主题的手段,可以通过对主题的景象、形象、内涵进行比喻,从而使主题更为生动形象化,让读者对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红楼梦》中,作者用“宝钗破镜重圆”比喻宝钗与贾母的相互理解、信任,宝钗借贾母破镜的时刻,重点表达她心灵深处对老人的理解和善意,同时也进一步深化小说中“识时务者为俊杰”,“鸳鸯交叉胸口记”等主题的表达。

”3.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比喻作为一种语言的装饰,常常能够表现出作者对某种情感或现象的奇妙感悟,以及对人生经验的深刻领悟,同时也是作者与读者沟通的桥梁,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作品的亲和力。

例如:“海子的诗《母亲》中,把母亲比喻成大地、泉水、太阳,表达出了诗人对母爱的敬重和感激,同时将这种感情融入诗歌之中,表现出诗歌的丰富内涵。

”二、比喻的运用原则1.选取恰当的比喻对象比喻要选取恰当的比喻对象,通常是与被比喻对象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的,如相同的形状、颜色、特点等。

同时也要考虑比喻对象的广泛接受度和受众的文化背景。

2.考虑比喻程度和比喻的原则比喻应该有度,不可过度,否则容易破坏语言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同时,也要遵守比喻的原则,如相似性、差异性、清晰性、新颖性等,从而使比喻更加生动。

3.注重联系性以达到表现效果比喻是通过联系的方式来表现事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因此在运用比喻时,应注重联系性,突出相似和差异性,从而达到表现的效果。

分析比喻修辞及其表达作用

分析比喻修辞及其表达作用

比喻修辞及其表达作用
什么是比喻?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朱自清《春》)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朱自清《春》)
读到这样的句子,你一定会想:写得太生动了,给人的印象真鲜明!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是因为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像前面这类比喻,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和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之间用“像”“好像”“仿佛”“如同”“……似的”等比喻词连接,是明喻。

还有一种是暗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用“是”“就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语,或者用破折号来连接。

例如:
(1)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流沙河《理想》) (2)在此刻,长街静穆,万民伫立/一颗。

修辞手法解析比喻

修辞手法解析比喻

修辞手法解析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中最为常见和广泛运用的一种手法,它通过运用类比的方式,利用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以此来强调被比喻对象的特征或者形象,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生动性。

本文将从比喻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在修辞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比喻的定义及特点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运用类比的方式,将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联系,以此来揭示被比喻对象的特点或者形象。

比喻不同于直接陈述,它常常采用隐喻的方式,通过暗示或者间接表达来进行意义的传递。

比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隐喻性:比喻使用隐喻的方式,通过暗示或者暗含来进行意义的表达,增加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2. 感染力:通过比喻的描写,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加了情感的张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3. 增强可读性:比喻在文章中的使用,可以使得叙述更加活泼有趣,吸引读者的眼球,提升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比喻的分类比喻可以根据被比喻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比喻分类包括以下几种:1. 形象比喻:形象比喻是指通过对事物外在形象的比拟,来揭示被比喻对象的特征。

例如,“他像太阳一样温暖”中的比喻对象为太阳,通过太阳的温暖形象来形容他的性格特点。

2. 情感比喻:情感比喻是指通过对情感状态的比拟,来揭示被比喻对象的情感特征。

例如,“他的心情像晴空一样明朗”中的比喻对象为晴空,通过晴空明朗的情感状态来形容他的心情。

3. 动作比喻:动作比喻是指通过对事物行为的比拟,来揭示被比喻对象的行为方式或者特点。

例如,“他像猎人一样瞄准目标”中的比喻对象为猎人,通过猎人瞄准目标的行为来形容他的行动方式。

4. 自然比喻:自然比喻是指通过对自然界的事物或者现象进行比拟,来揭示被比喻对象的特征或者形象。

例如,“她的笑容如同春风一样温柔”中的比喻对象为春风,通过春风温柔的特征来形容她的笑容。

三、比喻在修辞中的应用比喻是修辞手法中最为常见和广泛运用的一种手法,在各类文学作品以及日常语言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例子 → 比喻修辞手法的实例分析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例子 → 比喻修辞手法的实例分析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例子→ 比喻修辞手法
的实例分析
比喻修辞手法的实例分析
比喻修辞手法是一种强大的表达工具,它通过将一个事物比喻
为另一个事物来传达信息。

以下是一些比喻修辞手法的实例分析。

1. "时间如流水"
这个比喻将时间比喻为流水,通过这个形象的比喻,表达了时
间的流逝不可逆转的特点。

这个比喻通过对时间和流水的联想联系,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时间的概念。

2. "他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这个比喻将一个人比喻为狡猾的狐狸,用来形容这个人的狡黠
和聪明。

通过将人和狐狸这两个事物联系在一起,文中传达了这个
人的某种特质或行为。

3. "她的笑容是阳光般灿烂"
这个比喻将一个人的笑容比喻为阳光,用来形容她的笑容明亮而温暖。

通过将笑容和阳光这两个事物进行比较,表达了笑容所带来的愉悦和温暖的感觉。

4. "他的声音如同细雨般轻柔"
这个比喻将一个人的声音比喻为细雨,用来形容他的声音柔和而温柔。

通过将声音和细雨这两个事物进行比较,强调了声音的柔和和舒适的特质。

以上是比喻修辞手法的一些实例分析,通过比喻,作家可以用简洁生动的形象来表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比喻修辞手法思路

比喻修辞手法思路

比喻修辞手法思路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于生动形象地描绘事物并加强表达的效果。

通过将待表达的对象与另一个具有共同特点的对象进行类比,以
达到更深入理解和感受的目的。

比喻是一座桥梁,能够将抽象的思想和感觉通过形象的图景和事
物联结起来。

它可以让读者或听者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图景,使抽象的
概念变得具体且易于理解。

比喻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人们心中的大门,使他们更容易
接受和理解所表达的内容。

它可以照亮复杂的概念和想法,为听众带
来启示和新的认知。

比喻就像是一颗种子,播撒在文本中,能够培育出读者心中的种
种情感。

它可以让读者在文本中寻找共鸣,并且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比喻的花朵在读者的心中盛开,带来美丽的思绪和情感的涌动。

比喻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们在其中看到事物的真实面貌。

它通过对比和类比的手法,使人能够清晰地认识和思考所表达的对象。

比喻的镜面将事物映照得更加鲜活,使人们更能够感知事物的本质和
内涵。

总之,比喻是一种生动有力的修辞手法,它能够为文字增色添彩,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通过比喻,我们可以将抽象的思想和感觉转
化为具象的形象,使读者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所表达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比喻结构的修辞分析一汉语比喻结构的成分分析目前的比喻分析已是一定程度上的结构分析。

第一,分析出了本体、喻体、喻词等结构成分;第二,根据喻词的性质以及本体、喻词出现与否等结构成分的情况将比喻分成明喻暗喻借喻结构类型;第三,联系题旨情景,从本体与喻体的相像关系来分析比喻的效应,即从成分之间的关系分析整个比喻结构的修辞关系与修辞效果。

但这种结构分析又只是一种残缺的结构分析,因为它分析的只是比喻的修辞结构,而没有兼顾其句法结构。

任何一个比喻,既是修辞结构,又同时是句法结构。

从它的结构成分、结构关系到结构类型都是这两者的统一。

遗憾的是,现在不少比喻分析没有做到这种统一。

对比喻中的某个词或词组,只是将其划为本体喻体或喻词等修辞成分、分析其修辞作用;根本不考虑它还充当了主语谓语或其他什么句法成分、具有何种句法作用。

这样,修辞学的分析方法就很难与其他学科的“对话”。

再说,它只从本体与喻体的相像关系去分析比喻的结构关系。

所谓相像关系是着眼于A事物与B事物或A词语与B事物的对应关系,而不是着眼于语言结构中A成分与B成分的搭配关系。

事物与事物的相像要取决认知经验、心理感觉等非语言因素,分析过程结构性不足,操作性亦不强,其结果千人千面,客观性不大。

比喻结构的修辞分析首先是结构成分的分析,包括基本成分的确定、成分的特性与功能分析。

汉语比喻在结构上有四大结构成分:本体、喻体、延伸词,可分别用字母A、B、C表示,另外还有一个成分:喻词,由“比喻词(像、如、好像……)+比况词(似的、一样……)”组成。

四大成分都齐全的一种最常见的比喻格式是“A像B似的,C”。

如; (1) 车辆像流水一般哗哗流淌。

 ̄ ̄ ̄ ̄ ̄ ̄ ̄ ̄ABC比喻结构具有如下特点:1修辞结构中的修辞成分必定是语言结构中的句法成分,比喻结构的基本成分都具有一定的句法特性,其对应情况是:本体和喻体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2比喻结构中的修辞成分都具有一定的语法性能,本体和喻体大多由名词性成分充当,有时也由动词性成分充当,延伸词的语法性能有两种:或形容属性,或陈述动态。

这些修辞成分同时又充当一定的句法成分,如上例中,“A”是主语,“像B一般,C”都是陈述A的,充当谓语;3喻词部分可由“比喻词+比况词”组成一个喻词框架,如“好像……似的”“如……一样”。

在许多情况下,可省去比况词不用,而单用比喻词,如上例可变为“车辆像流水哗哗流淌”;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省去比喻词不用,而单用比况词(如下文所述),但是,不能将比喻词与比况词全部省去不用。

比喻结构成分的分析存在一个争议,即比喻结构的基本成分究是三个还是四个,也就是说延伸语是不是比喻的基本成分?许多学者持“三大成分说”,否认延伸语的存在,认为比喻的格式就是“A像B”,而不是“A像B,C”。

那么,孰是孰非呢?我们可用下列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1移位。

看看“像”后面有无可以前移的成分,结果发现例(1)可变为:例(1)ʹ“车辆哗哗流淌,像流水一般。

”这说明“像流水一般”和“哗哗流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成分,不是一个成分,另外,修辞学的一般观点也不能在例(1) 和例(1)ʹ两者上同时兼顾,因为按“三大成分说”,例(1)的本体是“车辆”,喻体是“流水哗哗流淌”;但同样按“三大成分说”,例(1) ʹ的本体是“车辆哗哗流淌”,喻体是“流水”。

同一比喻,两种分析,难圆其说。

2省略。

看看在“A像B一样,C”的比喻结构中可省去什么。

结果发现,“像B一样”和“C”两者之中可省去任何一个,如例(1)可省去“像流水一般”,也可省去“哗哗流淌”,成“车辆哗哗流淌”,或“车辆像流水一般”。

这说明它们是两个相对独立可分别单用的成分。

3分析。

例(1)中的“像”是一个后接宾语的谓语动词。

按“三大成分说”,这个宾语就是“流水一般哗哗流淌”。

这种切分显然不对。

“像”的宾语是比况词组“流水一般”。

“哗哗流淌”是和“像流水一般”相并列的另一个成分。

其实,修辞界早有不同意“三大成分说”的意见。

1984年,郑颐寿撰文认为“比喻必须具备四个要素:本体、喻体、相似点和比喻词。

”明确提出比喻要有个相似点。

这个相似点在语言结构上可以有表现,从而形成比喻的第四大成分。

郑的观点是一个突破。

但在此基础上还可作进一步的思考。

比喻结构的“三大成分说”与“四大成分说”的分歧实质上是从指称事物的角度还是从语言结构的角度研究比喻。

“三大成分说”考虑的是什么事物与什么事物在哪一点上相似,关注的焦点不是语言的结构,而是语言的指称。

这是一种偏离语言本位、忽视语言结构的做法。

在比喻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把比喻看成是一个语言结构,研究的重心不是客观世界中哪两个事物相像不相像,(其实,在脱离了人的世界中,任何两个事物都无所谓相像不相像)而是在一个语言结构中,哪两个语言单位通过“A像B,C”之类的格式,表达了一种什么意义;同样,也不应该以指称事物之间的关系而应该从比喻的结构本身来确定比喻结构的成分数量与性质。

从这一角度来看,延伸语不是喻体中的下位成分,而是比喻结构中的一个独立部分;其性质也不仅仅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像问题,而是对比喻结构的主语作进一步陈述的重要成分,具有特别的结构作用。

二比喻基本结构的句法分析比喻结构的句法分析要特别注重结构成分、句法关系与结构类型的相互影响。

以前的比喻分析特别强调“喻词”,比喻的分类往往取决于。

如“A像B”为明喻;“A是B”为暗喻;“A不像(不是)B”为反喻;“A比B更C”为强喻,“A像B,像Bʹ,像Bʺ……”为博喻,等等。

这种分析虽然也准确地揭示了比喻的一些内在特征,但它基本上着眼于“喻词”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相像关系,而不是句法关系。

从句法上讲,“A像B”与“A不像B”是同一类结构。

所以,比喻结构的分析应该从语言结构本身来揭示。

1成分的出现与比喻的类型 “A像B,C”的结构成分的缺损情况如何,会造成比喻结构的类型不同与相互转化。

比如,在不出现“像B一样”、只有“AC”的情况下,如果A与C语义搭配正常,就是一般的句子。

如: (2) 泪水像雨点似的顺着他那多皱的脸腮淌了下来。

(峻青)省去“像雨点似的”以后,就是一个一般的句子;如果A与C语义搭配超常,则是个比拟句了。

如: (3) 夜深了,/风还在街上/像个迷路的孩子一样/东奔西撞。

(芒克《城市》)如果省去“像个迷路的孩子一样”,剩下的“风还在街上东奔西撞“成了一个比拟句了。

实际上,比拟都可以看成是由比喻转化而来的。

另外,延伸语的有无也可决定整个比喻结构的类型。

有,就是一个由连谓词组充当谓语的比喻结构;无,则是一个述宾词组充当谓语的比喻结构。

如: (4) 冬天的风/像低沉的挽歌/讲述着一个英雄的传说。

述宾述宾连谓主谓如果省去延伸语,这个句子则为: (4)ʹ 冬天的风/像低沉的挽歌述宾主谓显然,我们不能认为“像低沉的挽歌”在有C时(例(4)中)是状语,在无C时(例(4)ʹ中)则是谓语。

最后,如前所述,比喻词与比况词一般不可同时省去,但是,当C是“长、粗、大”之类的形容词,B又不超过三个音节时,却可同时省去比喻词与比况词,如:“手指长的鱼、胳膊 (17) 让阳光的瀑布/洗黑了我的皮肤(顾城) (18) 让太阳的枪弹/从远处楼顶的一块玻璃上/射进我的胸膛(李钢) (19) 岁月的皱纹又将闪出什么样的光辉(江河) (20) 历史的眼睛被强光剌痛(岛子)(21) 新生活的浓荫会在我们的心头洒下凉爽……(王怀让)后者如:(22) 在柜台前迸裂了希望的肥皂泡,赶走了入秋以来望着沉重的稻穗所感到的快乐。

(23) 摆好一排排贝壳的杯盏(北岛) (24) 射出一支快箭/穿透凝固的时间的厚壁(李钢) (25) 太阳是我的纤夫。

/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

(顾城) (26) 然而我又知道,/有一天你会比先前更雄伟、更美丽,重新矗立在心的旷野。

(姚振远) (27) 任淋漓的叮嘱将心的杯盏斟满(岛子) (28) 你(落日)解开山楂树/一支支/挽留的手臂/依次沉入夜的深渊(舒婷) (29) 清风撩起果树的衣裙。

(王绶青) (30) 山谷/快用雨的脚步去追逐风(北岛) (31) 血潮在芍药的脸颊上耕/哔哔剥剥地烧灼。

(骆耕野) (32) 在山上,我弯腰拾起/红莓果成熟的思想(李钢) (33) 曾经有过明亮的星星/在我心灵的窗户(周嘉堤) (34) 我沿着潮湿的田埂/把脚印小心翼翼地/种在田野的手臂上;让它长出豆子。

(傅天琳)上述例句中的“N1的N2”实际上寓含了两种不同的结构,例“希望的肥皂泡”与例“果树的衣裙”就是如此。

二者虽然在句法上都同属偏正结构外,还有共同点:1两者都具有语义结构上的超常规性。

按语言常规,“希望”与“肥皂泡”、“果树”与“衣裙”不能搭配,而例(22)(29)却作了非规约的成分搭配;在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什么“希望的肥皂泡”,果树也不会有什么衣裙,这两种语言表达式都具有非指称性。

2两者都具有话语结构上的分离性。

从字面信息传递来看,两者都是N2 、而不是N1能与整个语言表达式的直接成分合理搭配,如例(22) 是“肥皂泡”而不是“希望”“迸裂”了,例(29)是“衣裙”而不是“果树”被“撩起”,惟其如此,整句话才通。

但是,说话人欲传信息的真正着力点在N1而不在N2,例(22)真正“迸裂”的是“希望”,例(29)真正被“撩起”的也是与“果树”有关的事物。

两者的字面信息与欲传信息都呈现出分离性。

3两者都具有结构成分的变义性。

两者的N1都发生了特征性变义:例中,“希望”的所指没变,但增添了可“迸裂”的特征义,例(29)中,“果树”还是果树,所指没变,但增添了有“衣裙”的特征义;另一方面,两者的N2 都发生了指称性变义,例(22)的“肥皂泡”已不是指那种去污的肥皂泡了,例(29)的“衣裙”也不是指人穿的服装了。

但是,两者更各具特点:1在整个语言表达式意义与成分意义的对应关系上,两者有所不同。

例类语言表达式的指称义等于语言表达式中某一成分(N1)的指称义;而例类语言表达式的指称义不等于该语言表达式中任何一个成分的指称义。

如“希望的肥皂泡”的指称义就是“希望”的指称义;而“果树的衣裙”的指称义既不是“果树”更不是“衣裙”,而是指“树叶”。

2两者在句法上略有不同。

虽然同为偏正结构,但例类的N1与N2是同一的,“希望”就等于“肥皂泡”,N1是修饰性的;例类的N1与N2不是同一的,“果树”不等于“衣裙”,“果树”只是有“衣裙”,“衣裙”属于“果树”,N1是领属性的。

3两者在修辞上更是不同。

两者分属不同的修辞结构,是比喻结构的不同变形。

例22的N1“希望”是本体,N2“肥皂泡”是喻体,整个语言表达式“希望的肥皂泡”是一个暗喻;例29的本体“树叶”根本没出现,整个语言表达式“果树的衣裙”是一个借喻。

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判断一个句子中“N1的N2”的修辞结构究竟是暗喻还是借喻呢?现行的修辞分析方法显然不能完成这一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