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二--理想照亮现实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讲义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韩愈》讲稿(一)《考试进行时》画外音:在唐宋文坛,有这样八位独具特色的文学家,他们用笔墨名传千古,他们的人生跌宕传奇,他们所取得的古文成就对中国文坛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这就是为后世文人高山仰止的“唐宋八大家”。
那么,是谁首先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合称为“唐宋八大家”的,这八个人入选“唐宋八大家”的理由到底会是什么呢?从今天开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老师,开唐宋文坛,精彩解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集韩愈之考试进行时,敬请关注。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坛领袖,但是他在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竟然连续三次名落孙山,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志在必得的他在连遭打击之后,又会做出怎样的惊人之举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精彩解读唐宋八大家之韩愈――考试进行时,敬请关注。
康震:朋友们,以往我们说起学习唐宋诗词,都会想到谁呢?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但如果我们说,要学习唐宋散文,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唐宋八大家”。
那么这儿有两个很简单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唐宋八大家都是哪八个人。
我们今儿来复习一下功课,是吧,唐代的有韩愈、柳宗元,宋代的呢有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这父子三人,最后啊,再加一个曾巩,这八大家。
第二个问题也很简单,就是为什么是这八个人结合到一起,叫他“八大家”,谁给他们最早的时候组合在一起的。
为什么是他们八个人,这里头为什么没有李白,没有李商隐,――刚才说的,没有辛弃疾呢?我们说啊,最早,把这八大家结合到一起的,是明代有一个文人叫茅坤,他编了一本书,叫《唐宋八大家文钞》,从他这儿开始,“唐宋八大家”就作为一个固定的词组,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
可是有一样,这个茅坤当时编唐宋八大家的时候,他的目的是什么。
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当时学习写作古文的人提供个样板,也就是说在他看来,这八个人他们的古文、他们的散文写得是最棒的,是当时的榜样。
所以,他选了八大家。
但是问题是我们大家就会问在当代社会,我们使用文言文、使用古文的这种几率都非常低了,我们现在讲这个八大家、学习八大家,目的在哪儿呢?我们不但要学习他们的文章,我们还要透过这文章学他们的人格、学他们的思想、学他们的道德、学他们的境界。
韩愈简介资料
韩愈简介资料韩愈简介资料韩愈简介资料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韩愈简介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韩愈简介资料一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人,人称“韩昌黎”。
韩愈,19岁开始参加进士考试,“三试不中”,直到25岁才考中进士,后在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中又连遭失败,仕途坎坷。
多经反覆,直到35岁才当上京官“四门博士”,后升迁为监察御史,又因为为民请命,得罪当政的京兆尹李实,很快被贬为阳山县令。
唐德宗死后,韩愈重受提拨,先后当上国子博士和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向皇帝上书反对迎拜“佛骨”的《论佛骨表》,得罪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在潮州,他先后作《祭鳄鱼文》释放奴隶,深得百姓爱戴。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韩愈被召回作国子祭酒,后转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享年57岁,追赠礼部尚书。
韩愈简介资料二韩愈的作品非常丰富,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韩愈的散文涉及方面很广,有“扶树教道”宣传儒家思想的作品,如《原道》《原姓》《原毁》;有寓意深刻的杂说,如《龙说》《马说》;有刺社会之弊的议论和表状,如《讳辩》《论佛骨表》;有谈“求师之道”的,如《师说》;有感情激荡真挚动人的祭文墓志铭,如《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等。
韩愈的诗作也取得很大成就。
他不拘泥于李杜,而是有所革新与创造,形成了一个新的流派。
韩愈三进国子监做博士,一度担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进和提携人才的文章,不失为一位有创造性见解的教育家。
韩愈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
柳宗元曾赞叹说:“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招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愈以是得狂名。
”韩愈在教育方面的论文主要的有《师说》《进学解》和《杂说四马说》等等。
在这些文章中,他强调了求师的重要性,指出“人非生而知之”;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命题,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他还提出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至理名言,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马,指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唐宋八大家”系列专题1:韩愈 百代文宗韩愈经典诗句(建议收藏)
“唐宋八大家”系列专题1:韩愈百代文宗韩愈的12首经典诗句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韩愈年少孤苦,不坠青云之志;他才华横溢,却四进考场才得金榜题名;他倡导古文运动,却被群起攻之;他直言进谏,却被贬谪他方。
韩愈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世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今天,就让我们用诗词走进韩愈的硬核人生。
1.《祭十二郎文》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译文】唉,我自幼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好靠哥嫂抚养。
哥哥在中年时死在南方,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安葬。
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零丁,一天也没有分开过。
我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
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
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
嫂子曾经抚摸着你指着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点评】十二郎是指韩愈的侄子韩老成,十二郎与韩愈两人自幼相守,由长嫂郑氏抚养成人,共历患难,因此感情特别深厚。
令韩愈想不到的是,十二郎竟先己而死,于是对家族、亲情的悲痛回忆,和自己与十二郎聚少离多的遗恨,便一下子涌上笔端。
2.《赠族侄》我年十八九,壮气起胸中。
作书献云阙,辞家逐秋蓬。
【译文】诗人十八九岁,心存青云之志,勤奋读书,四处漂泊,对自己的才学与前途充满信心。
【点评】这是韩愈讲述自己的求学处事经历劝慰宗族儿侄勤奋刻苦,自力更生。
3.《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025届高考作文人物素材——韩愈
高考作文专题
1.走近人物,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
学
2.把握人物的基本情况
习
目
3.深入了解人物的生平经历
标 4.总结人物的相关关键词
5.背诵和记忆相关人物素材
人物简介
•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 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 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称“郡 望昌黎(今辽宁义县)”,世称“韩 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 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 治家 、教育家。
• 他在百越蛮荒之地栽下了重教育、重读书的种子,潮州的好学崇 文之风兴起并且延绵千年至今。
作文素材
• 诚实取信 • 韩愈生活在一个骚乱和腐败的时代,各种道德和人性的败坏和腐化
都比较普遍。但是他却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始终以正义、 诚信和责任心作为指点行动的准则。 • 他言必信、行必果。他从未被金钱、权利或者名利所蒙蔽,他一生 都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品德。他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出了巨 大的贡献,并在诸多思想争鸣和政治斗争中始终保持独立思考和冷 静分析的态度。他的思想和行动、他的正直和诚信,一直是我们 学习和崇敬的榜样。
• 韩愈一生,积极求官,努力为文。据他自己说,求官不仅是为衣 食,也是为了行道,为文也不仅是好古人之辞,而是为了明道。 韩愈为人所行之道,及其为文所明之道,都可从他一生实践得到 证明。
人物成绩
经典名句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 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 •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 凡法始立必有病。 •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 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为潮州刺史。唐穆 宗即位后被召入朝,拜国子祭酒。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 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享年五十七岁。获赠 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 加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的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韩愈的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韩愈(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韩愈主张“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使他们成为有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他认为,教育应当从小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能够对社会和国家有所贡献。
韩愈还强调教育的实用性。
他认为,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进行,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他还主张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发挥作用。
韩愈还重视教师的作用。
他认为,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应当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丰富的知识。
他认为,教师应当是学生的榜样,要能够唤醒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潜能。
在现代教育中,韩愈的教育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他的“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提醒我们,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他的强调实用性的观点提醒我们,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进行,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他对教师重要性的强调也提醒我们,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应当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丰富的知识,并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
总之,韩愈的教育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
他的观点对现代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研究和总结韩愈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发展教育是非常有益的。
韩愈列传
韩愈一、考试进行时从茅坤开始,唐宋八大家定名。
在他看来,这八人散文写得好,作为时人学习的榜样。
我们今天学习的目的在哪呢?我们还要学习人格道德境界。
八人的诗词加起来有九千首,散文有一万二千多。
全唐文,我们所知道的文章也不过两万多,全唐诗现在知道的也不过五万余首。
而他们最长寿的苏洵,他们的创作是惊人的。
他们中有三人欧阳王安石苏辙,前后担任过宰相,翰林学士三品有苏轼等,四人做过中书舍人,六人是进士,六人做过地方行政首长。
这些经历是古代官员行政经历的缩影。
生于768年,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位于唐宋八大家之首。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世有伯乐”,这些是韩愈的名句。
韩愈的影响力比柳宗元大,长期活动于长安与洛阳。
柳宗元被贬时间长。
而且,苏轼对他有评价:“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文章从东汉六百多年的时间里都赶不上他的,文章独树一帜,是文章大家。
道,举起复兴儒学的仁义之旗,用孔孟来治国。
溺,指的是沉沦。
忠臣,他为表明自己的看法,劝谏皇帝不惜直言犯上。
勇夺三军之帅,指的是什么?当时有节度使想谋反,他一介书生单刀赴会,让藩镇臣服,立下大功。
这种评价全面。
三岁时父母双亡,后来由嫂子抚养。
三次科考却名落孙山,第四次才榜上有名。
科举难考,录取人少。
宋代三百年录了进士四万人左右。
唐代不到三百年录取不过四千多人。
三四十到十来个,太难了。
录取人少,有人艰苦地考,四次考上算不错了。
唐代文人像黄滔考了二十三年。
刘得仁考了三十多年,到死也没考中。
曾有一年录了五个老人,两人过了七十,三个过了六十。
这是五老榜。
一生中最好的时光都错在了科举道路上。
所以,韩愈尝到了科举对人才的折磨。
适应考试还能坚持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才华,太难了。
他为什么考中了呢?这一年千人参考,录了二十三个。
主考官是陆贽。
这是大政治家。
唐德宗时的优秀政治家。
务实雷厉风行。
他善于写骈文,但他更倾向于散文。
而这时主要看的是骈文。
这次风格碰上了,得到了陆的赏识。
韩愈创作的名句
韩愈创作的名句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三十条关于韩愈创作的名句及运用例子: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这话说得多么在理呀!就像我们追求梦想的道路,难道不就像攀登山峰,只有勤奋才能找到向上的路径?学习的海洋无边无际,不刻苦努力怎么能行?好比你想要成为优秀的画家,不天天练习,能画出惊艳的作品吗?2.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勤奋能让事业精进,贪玩只会荒废呀!这不就像运动员,勤奋训练才能出好成绩,整天玩乐能行吗?思考能成就行动,随意而为只能毁掉一切。
想想那些创业成功的人,哪个不是深思熟虑,而不是随随便便做决定的?3.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这景色描绘得多妙啊!难道不像初恋时那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吗?远远看着美好,走近却又难以捉摸。
就像我们渴望的某个目标,远远看着充满希望,靠近了却发现还有距离。
4.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有些人就是这样不自知,妄想以小博大,难道不可笑吗?这就好比一只小蚂蚁想撼动参天大树,简直是痴人说梦!5.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李白和杜甫的文章那叫一个厉害,光芒万丈啊!这不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永远闪耀着,让后人敬仰。
咱们写文章要是能有他们一半的水平,那该多好!6.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老师不就是干这个的嘛!就像黑暗中的明灯,为我们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
难道你能想象没有老师指引的学习之路会有多迷茫?7.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这世界就是这样,先有能识马的伯乐,才有展现才能的千里马。
有才能的人不少,可发现他们的伯乐却不多。
这不就像那些怀才不遇的人,空有一身本事,却找不到赏识的人,多可惜呀!8.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 万物只要不公平就会发声,人不也一样吗?当受到不公正待遇时,难道能默默忍受?就像被压迫的百姓,总会起来反抗。
9.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学习之道不分贵贱老少,哪里有真理,哪里就有老师。
韩愈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韩愈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摘要: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一直广为后人所传颂。
本文从教学方面,以及《马说》、《师说》等一系列作品中论述韩愈关于对教师问题的见解和他关于教育与教学的思想,并阐明了它们对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盂县)人,人称昌黎先生,著作有《韩昌黎集》。
他的教育思想和作品一直为后人所传颂和发扬,对我国当今的教育也是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很好的现实意义。
一、韩愈教学方面的思想对现代教育启示努力勤学的启示。
他说:“读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并把自己的经验概括为“业精于勤荒于嬉”。
在当今的社会许多人浮躁,许多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靠着父辈就可以谋得好职业或轻松获得巨额财富,如果此种人只是游手好闲,最终他得到的那些不会巩固。
随着网络的发达,有些中学生,整日沉迷于虚拟的网络;有些大学生在经过了高考的压抑后来到大学,整日逃课,学无所成。
“书山有路勤为径”,每个有些作为的人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勤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厚积才能薄发。
匡衡凿壁偷光,莎士比亚终生手不释卷,古今中外这些勤学的例子数不胜数。
一个人的成功,先天的智力因素固然是要有,然而后天的努力更是必不可少的。
每个有些作为的人无不是勤勤恳恳,坚持不懈,勤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厚积才能薄发。
《师说》论述了韩愈关于对教师问题的见解和他关于教育与教学的思想。
他提出了教师即应该忠于理想、传播真理,又要学有专长、认真授业。
他暗示了教师既要起主导作用,又要重视教学相长、能者为师,尊师重道。
教师的基本任务,“传道”、“授业”、“解惑”。
在今天,教师首先要教授学生最基本的科学知识,解答学生在学习道和业的过程中所提到的疑难问题。
其次,还要教授学生动手能力,劳动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教师的标准方面,在提倡“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教师本身的素养要求更是严格了,尤其是师德建设,教师首先就要有很高的道德素养,要有“道”,只有这样才具备了为人师的最基本要求,其次还要有很好的专业方面的知识,要对自己要讲授的专业知识很熟练,能够及时掌握专业方面的研究动向,才能够介绍给学生并带领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即要有“业”方面的修养;。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详情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详情在线播放和下载地址: [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在线观看和下载 ],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01)考试进行时 ,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02)理想照亮现实 ,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03)敢问路在何方 ,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04)沙场初点兵 ,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05)敢向皇帝说不 ,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06)一介书生单刀赴会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01)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 ,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02)朋友一生一起走 ,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03)世家子弟的难言之隐 ,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04)破解一道无解之题 ,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05)动物开口会说话 ,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06)小人物大道理 ,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07)与大自然对话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1)人见人爱苏东坡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2) 自古英才出少年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3)忧国不谋身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4) 浪漫的实干家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5)十年生死两茫茫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6)苏门六君子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7)海内存知己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8)布衣之交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9)黄州惠州儋州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0)豪放词里天地宽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1)也无风雨也无晴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2)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3)响彻千古天籁音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4)写在文学边上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5)书画真性情solve the inspection, partial arrangement many, the effect is not good enough. On the basis of a comprehensive clean-up inspection on the project, can be firmly combined with, there is no legal and policy basis resolutely revoked, unauthorized resolutely stop, only keep safe production units of the annual target assessment responsibility target assessment 2 inspection work, strict standards and financial rewards,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6) 笑对人生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7)舌尖上的东坡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8) 兹游奇绝冠平生 ,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01)二十七始发愤 ,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02)五十一方九品 , 唐宋八大家之苏辙(01)冰山下的火焰 ,唐宋八大家之苏辙(02)各有各的好 , 欧阳修(01)醉翁之意在哪里, 欧阳修(02)偏向虎山行, 欧阳修(03)他动了谁的奶酪, 欧阳修(04)提前开始的决战, 欧阳修(05)清醒的醉翁, 欧阳修(06)费力反而不讨好, 欧阳修(07)忠臣反被忠臣害, 欧阳修(08)科举文章怎么写, 欧阳修(09)后浪如何推前浪, 欧阳修(10)力断皇帝家务事, 欧阳修(11)花甲之年惹绯闻, 欧阳修(12)《卖油翁》的境界, 欧阳修(13)六一居士的六个“一” , 欧阳修(14)退而未休名千古,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01)这个宰相不寻常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02)不做京官为哪般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03)给力的基层一把手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04)中看不中用的京官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05)百年帝国烂摊子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06)挑兵挑将费精神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07)北宋百年第一札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08)讲课也能惹出祸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09)小女子掀起大波澜solve the inspection, partial arrangement many, the effect is not good enough. On the basis of a comprehensive clean-up inspection on theproject, can be firmly combined with, there is no legal and policy basis resolutely revoked, unauthorized resolutely stop, only keep safe production units of the annual target assessment responsibility target assessment 2 inspection work, strict standards and financial rewards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10)不能承受青苗之轻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11)从变法到变脸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12)十大罪状三不足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13)熙宁新法一二三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14)一张画击倒王相公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15)东山再起也枉然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16)冷面宰相的独特个性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17) 说不尽的王昭君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18) 翻案诗文第一家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19)拗相公与司马牛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20)不是冤家不聚头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21)可怜人间四月天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22)千秋功罪任评说 , 曾巩(01)非常七加一, 曾巩(02)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曾巩(03)身处乡野名比天高, 唐宋八大家大结局——跨越千年的真心英雄solve the inspection, partial arrangement many, the effect is not good enough. On the basis of a comprehensive clean-up inspection on the project, can be firmly combined with, there is no legal and policy basis resolutely revoked, unauthorized resolutely stop, only keep safe production units of the annual target assessment responsibility target assessment 2 inspection work, strict standards and financial rewards。
韩愈的一生给我们的启示
韩愈的一生给我们的启示
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首先,韩愈强调道德修养和人格独立。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坚持正义,不为权势所动摇。
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韩愈提倡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他反对盲目崇拜古人,主张根据时代的发展来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
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韩愈还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他主张普及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这种重视教育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总之,韩愈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他坚持道德修养和人格独立,勇于创新,重视教育,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学习韩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知识水平,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百家讲坛2010年节目播出目录详表
刘心武
2010年3月24日
《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14_《情榜》之谜
刘心武
2010年3月25日
《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15_八十回后回目之谜(上)
刘心武
2010年3月26日
《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16_八十回后回目之谜(中)
刘心武
2010年3月27日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17_好学生“坏”学生
鲍鹏山
2010年3月3日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18_圣人千古
鲍鹏山
2010年3月4日
水墨齐白石_01_木匠生涯
吕立新
2010年3月5日
水墨齐白石_02_贵人相助
吕立新
2010年3月6日
水墨齐白石_03_五出五归
吕立新
2010年3月7日
水墨齐白石_04_定居北京
吕立新
2010年3月8日
袁腾飞
2010年5月10日
永乐大帝01_永乐盛世
商传
2010年5月11日
永乐大帝02_生母之谜
商传
2010年5月12日
永乐大帝03_初封燕王
商传
2010年5月13日
永乐大帝04_风波四起
商传
2010年5月14日
永乐大帝05_奔丧奇遇
商传
2010年5月15日
永乐大帝06_牛刀小试
商传
2010年5月16日
袁腾飞
2010年5月4日
塞北三朝18_辽18:第一奸臣
袁腾飞
2010年5月5日
塞北三朝19_辽19:辽衰金兴
袁腾飞
2010年5月6日
塞北三朝20_辽20:宋金夹击
袁腾飞
韩愈进学解现实矛盾的例子
韩愈进学解现实矛盾的例子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提倡进学,即培养人才、发展教育的观点。
他认为,通过学习书本知识,可以使人们了解到历史的智慧,明白社会的道德标准,从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以下是韩愈进学解现实矛盾的例子:
1. 提倡官员读书:韩愈在《进学解》中提到,官员应该通过阅读书籍来学习历史智慧,了解古代贤人的治理方法,以解决现实中的政治问题。
他认为,通过读书可以培养人的才干和高尚品德,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2. 倡导儒家思想:韩愈秉持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责任。
他主张官员要以身作则,带头守法守仁,做到正直廉洁,以解决社会上存在的现实矛盾和不公平。
3. 倡导教育改革:韩愈主张加强教育,提倡普及教育,为更多的人提供学习的机会。
他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的才能和品德,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总体来说,韩愈进学解现实矛盾的例子包括提倡官员读书、倡导儒家思想和教育改革等。
他认为通过学习和培养人才,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观点对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韩愈传世名篇
韩愈传世名篇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以下是他的传世名篇:
1.《师说》:一篇关于教育问题的文章,主张“师者,所以传道、
授业、解惑也”,强调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德行和卓越的能力。
2.《进学解》:一篇关于考试制度和学习方法的文章,主张要注
重实际功利,避免虚浮空洞;同时也强调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
取不同的学习方法。
3.《骚客论》:一篇关于文人墨客的文章,主张文人应该有追求
真理、热爱人民的精神风貌,而不是纯粹的追求艺术的形式。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篇送别诗,表达了韩愈对好友杜牧
的不舍之情,并借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官场遭遇。
5.《帝京篇十首》:十首长诗组成的序列,描绘了唐朝都城长安
的繁华与壮美,是韩愈较为著名的诗作之一。
这些作品展现了韩愈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思想观点,对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韩愈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作品
韩愈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作品韩愈(AD768-824)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唐代文化大革命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崇尚古代先哲,主张“经世致用”,被后人誉为“经世致用之士”。
韩愈早年曾任秦州司门郎中、礼部郎中,后担任大理寺丞、左拾遗、右拾遗等职。
他多次对当政者直言不讳,反对贪污腐败、废弃法制和追求虚名等行为,但遭到了当时皇帝的压制,被罢免发配至边疆。
韩愈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诗、文、赋、论等多种文体,为唐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韩愈的代表作品。
1.《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议论文。
文章主要探讨了教育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认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文章语言简明流畅,思路清晰,深受教育界的好评。
2.《进学解》:是韩愈散文代表作之一,是一篇论文。
文章主要阐述了进学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等著名语言,成为中国教育思想的重要篇章。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韩愈代表性的诗作之一。
诗歌描述了杜少府离别时的情景,以及作者对杜少府的深情祝福。
诗歌具有激情奋发的气魄和深刻的含义,体现了韩愈的壮志豪情和为国家民族振兴的理想。
4.《异数》:是韩愈代表性的散文之一,是一篇议论文。
文章从自然现象中剖析社会现象,提出了“勇往直前,好学不倦”等著名言论,表达了韩愈崇尚真理、反对庸俗的精神。
5.《平原君臣》:是韩愈代表性的戏剧作品之一,又称《新平平原记》。
该剧描写了晋怀帝被废后,高皇后及宦官与忠臣平原郡公等之间的斗争,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戏剧效果。
总的来说,韩愈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品不仅体现了唐代文学的艺术成就,而且关注人民疾苦,反对势力之间互相勾心斗角的观念,蕴含了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理想主义。
唐代韩愈的《古今贤文·劝学篇》
1. 《古今贤文·劝学篇》是我国古代文学家韩愈在唐代时期所撰写的一篇名篇。
这篇文章以劝学为主题,深刻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目的。
从古至今,这篇文章一直被人们所传颂,被视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价值和意义的经典之作。
2. 韩愈在《古今贤文·劝学篇》中提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他告诫人们要勤奋专注,要善于思考,不随波逐流,在学习上要有恒心,不可懈怠。
这种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对人们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 从古代到现代,劝学的主题一直是永恒的话题。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被广泛强调,而劝学也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教育口号。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所体现的就是对持续学习的呼吁。
而《古今贤文·劝学篇》正是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如何进行学习的深刻思考和指导。
4.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的爆炸和知识的迅速更新,人们的学习需求也变得更加迫切。
而《古今贤文·劝学篇》所阐释的劝学理念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不仅鼓励人们勤奋钻研,更重要的是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学习,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向。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深入思考,更需要精益求精,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 对于我个人而言,《古今贤文·劝学篇》所传达的劝学理念也给予了我很多启发。
在我看来,劝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提升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
劝学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对待学习和知识的态度。
只有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学习的热情,才能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
6. 《古今贤文·劝学篇》向我们展示了学习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保持谦卑的态度,虚心向前辈学习。
它还强调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让我们明白了学习需要精益求精、深耕细作。
正是这些理念和思考,使得《古今贤文·劝学篇》成为了一篇经久不衰,永不过时的伟大作品。
韩愈进学解现实矛盾的例子(二)
韩愈进学解现实矛盾的例子(二)韩愈进学解现实矛盾的例子1. 韩愈的解难思路韩愈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他提出了很多解决社会现实矛盾的思路和方法。
其中,他进学解现实矛盾的思路被广泛认可和传颂。
2. 解决人才匮乏的例子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提到了解决人才匮乏问题的方法。
他认为,让有才能的人通过进学而得到提拔,可以解决人才匮乏的困境。
这一思路在《进学解》中得到了详细的阐述和论证。
背景描述在唐代,由于科举考试制度的缺陷,很多有才能的人无法得到发挥才华的机会。
他们被社会现实矛盾所束缚,无法施展才智,造成了人才匮乏的局面。
韩愈的观点韩愈认为,要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应该实行进学制度,让有才能的人通过进学考试得到提拔的机会。
他在《进学解》中指出,“昔者中国贤士,远近著闻,不二其志,皆欲经知天下之理。
”核心思想韩愈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进学考试选拔人才,让有才能的人参与社会事务,以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
3. 解决社会不公平的例子韩愈还提出了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背景描述在唐代,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如贫富差距、地位差异等。
这些不公平现象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生活困难。
韩愈的观点韩愈认为,要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应该建立起一个公正的制度,以平衡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
他在《进学解》中指出,“若世人不闻过往之贤,闻今日之士而皆诟之,则过去之贤不为今日用,而今日之士不为过去效。
”核心思想韩愈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公正的制度,重视过去的贤人,并给予今日的士人机会,以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
总结韩愈进学解现实矛盾的例子中,他提出了解决人才匮乏和社会不公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进学选拔人才和建立公正制度,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思路和方法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
韩愈创新的诗句
韩愈创新的诗句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句中确实包含了一些表达创新思想的元素。
以下是一些韩愈的诗句,它们体现了创新的精神:
“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这句诗表达了对清谈和梦想的追求,暗示了韩愈对于新颖思想和观念的渴望。
需要注意的是,韩愈的诗作中直接以创新为主题的诗句可能并不多,但他的文学风格和思想观点在当时是颇具创新性的。
他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要有实际内容和思想深度,反对空洞浮华的文风。
这种文学观念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二--理想照亮现实韩愈二--理想照亮现实【画外音】在科举取仕淘汰率非常高的唐朝,自幼聪明勤奋的韩愈在考了三次之后,终于在二十五岁时考中进士。
但是根据唐朝的制度,中进士之后还需再考中博学宏词科,才能在中央做官。
信心满满的韩愈又是三试不中,败下阵来。
无奈之下,韩愈三次上书宰相,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拜访权贵,均被拒之门外。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有志青年面对现实所遭受的打击。
此时的韩愈已经二十九岁,作为韩家唯一的指望,他必须负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
在朝廷做官之门被关闭后,他又能去哪里呢?百家讲坛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韩愈第二集——理想照亮现实。
【康震】这条阳关道走不通,现在他都已经快三十岁了。
我们古人说“三十而立”,他现在呢,快三十岁了,还什么都没立起来。
阳关道走不通,倒是有一条所谓的“独木桥”可以走。
这条独木桥是什么呢?就是到地方的方镇的节度使里面去做幕僚。
大家都知道,在唐代由中央派驻到地方的节度使,这些节度使在方镇里面就是地方大员,统管地方的军政要务。
比方说吧,我们原来讲过的,杜甫有个好朋友叫严武,担任过剑南西川节度使。
这个“剑南西川节度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统管川西地区的军政要务。
所以在唐代啊,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如果你考中了科举但是没有通过吏部的考试,对这样的人才,还有一条出路,就是可以到地方的节度使方镇里面去当幕僚。
我们知道,在“安史之乱”以前,地方的节度使多由军人来担任,安禄山不就是一个节度使吗?到了“安史之乱”以后,有些节度使就是由文人来担任。
所以有很多科举考中进士的人没有通过吏部的考试,他们也愿意到这样的幕府里面去做幕僚。
韩愈接下来要走的路就是这条路。
可是大家要知道,这一条路是非常辛苦的一条路。
为什么呢?因为一般到幕府里面做幕僚的人,他要经过这么几个阶段,就是:首先考中进士;第二去做幕僚;第三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才有可能上调中央。
这跟考中那个吏部的考试之后直接到中央做官来讲,那就差了一大截儿啊。
韩愈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他这个进士科应举之后就先后在汴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在徐州这两个地方的节度使的方镇里边做幕僚,其主要的职责就是协助节度使处理一些日常的政务。
韩愈对这个工作很不满意。
为什么不满意啊?原因说起来也很简单:第一,这节度使幕府的生活是节奏非常的僵硬而死板,缺乏人性化。
韩愈刚到幕府来工作,幕府里边的小吏—一般的科员、办事员——就给他拿来了一份幕府里边的作息时间表。
特别神奇的一张表啊。
为什么呢?这个作息时间里头规定,从本年的九月到来年的二月之间,大清早来上班,晚上才能回家,中间不能休息。
这就好比说从早上六点钟或七点钟开始上班,一直上到晚上七点多、八点钟,然后你才能回去,中间不能回去。
这个规定让韩愈非常地惊讶,很难接受。
他就给当时的节度使张建封写了一封信。
这信里面这么说:“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
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
抑而行之,必发狂疾。
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
苟有以取之,虽不晨而如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韩愈《上张仆射书》)。
用今儿的大白话说啊,(就是)您这个规定我没法儿执行。
您要强行让我执行,我会发狂发疯的。
您当时让我来幕府里工作肯定是因为看中了我的某一项才能,绝不是看中了我这个人善于早上上班、半夜回家的。
而且如果我真的有各方面的才能的话,我这个才能也用不着大清早来上班、晚上才能回家才能实现啊。
是不是啊?不一定非得遵守这个作息时间表啊。
他给张建封提了个建议,他说您看这样行不行,咱们上午五点或七点钟上班,十一点钟下班,下午咱们嫩故不能五点或七点钟上班,九点钟下班,中午可以休息。
我给您提这么一个建议,把您那作息时间表啊改得人性化一些。
他给张剑封掰着指头讲道理说,您看,这个下级对上级和上级对下级都不能用一根尺子、一个标准来僵硬地衡量,是吧?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啊,对这么一个具体的人,你得量力而行,有的事情他能执行,有的事情您强行执行效果就不好。
您宽松一点,人性化一点,这样办公室里头气氛会和谐。
要不你“潜伏”我、我“潜伏”你,最后这办公效率就会很低。
你可见,韩愈当时对这个死板的作息时间表是多么的反感。
他不适应这样的生活、讨厌这样的生活。
这是第一。
第二,在当时,大家要知道,一个科举进士,到方镇的幕府里边去做幕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事情。
比方说,这个方镇势力大,名气大,实力雄厚,节度使很爱惜人才,对这样的幕府,文人们都很喜欢去,有前途啊。
但另一方面,方镇的节度使也有选择,要有才华,确实有真才实学,确实进到幕府里头能够帮助他有效地开展工作。
所以一个文人进到节度使方镇幕府里边做幕僚,一方面看上去是上下级的关系,但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宾主的关系。
也就是说,你做幕僚的得尊重上级,而这个上级也要对下级以礼相待。
而韩愈就在跟张建封掰扯这道理。
掰扯什么道理呢?他认为呀,我跟你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关系。
何以见得?他就从这张小小的作息时间表说起,把这张作息时间表提高到了孔孟之道的高度。
他对张建封说:“孟子曰,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
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孟子公孙丑下》)。
这是孟子当时的话。
孟子当时说这么一个事:天下诸侯,他们的水平都差不多,互相做比较谁也不必谁高明多少。
原因在哪儿?这些个诸侯都喜欢用听自己话的人,不喜欢用那些能够教导这些诸侯的人。
就说白了,都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忠言,因为忠言逆耳嘛。
韩愈告诉张建封,现在情形可比孟子时代差远了。
到您这来讨生活的人,那都是为了利益。
到您这儿来做大事的人,那都是为了道义。
您把这事儿想清楚。
凡是为了利益的人,他是不可能忠君的。
凡是为了道义而来您这的人,他是会很忠君的。
他能忠君,不就也能忠诚于你吗?换句话说,您今天能不能听得进去我的建议那直接就牵扯到您是不是个忠君的人。
您要是听进去了,那您就是个为道义而忠君的人;您要是听不进去,那您可就危险了。
所以我们说,谈话和写文章,高度是顶顶重要的。
高度一树立起来,你不服都不行。
韩愈话锋一转,又接着说:如果我在您这个性受到压抑,又不敢说实话,这就比较麻烦了。
天下人会怎么说呢?——“执事之用韩愈,哀其穷,收之而已耳。
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
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
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韩愈《上张仆射书》)。
天下人会说,您要用我就是看我穷看我可怜,给我俩钱儿把我就收买了。
我呢,之所以到您这来,也是看着钱的面子。
要是这样的话,您一天之内给我赏赐千两黄金,一年之内给我升九次官,我会感激您,但您要跟天下人说,我张建封跟韩愈那是知己,我告诉您,连门儿都没有!这就是韩愈的态度。
你看这看上去是一件很小的事儿,但经过韩愈一说,还真是大事。
为什么事大事?不就是一张小小的作息时间表吗?从这里面能看出人才选拔的公正与否,是否重视人才的问题,人格是不是平等的问题,高官和小官之间怎样沟通的问题,你张建封是不是真正能够做大事的问题,甚至还提升到了是不是能够真正把那些忠君之士吸收到你幕府里来的问题。
我跟你说,这就是韩愈的水平。
韩愈之为韩愈的不同之处,在一个思想家看来,有小事件,但是没有小问题。
刚才我们说这是两点,韩愈对这个工作不喜欢就在这些方面。
还有第三点,就是这幕僚的工作品级很低:从九品。
工作很琐碎也很平庸,对韩愈这样极富于创造力的人来讲,呆在这个位置上非常憋屈。
第四点,在幕府里边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事实上韩愈先后在汴州和徐州做幕僚最后离开都是因为这两个地方发生了兵乱。
差一点祸及到了他的家人。
所以综合起来看,韩愈虽然最后迫于生计不得已进入幕府做幕僚工作,但是就他的个性、就他的抱负、就他的才华,他在这工作是很不满意,也非常不顺心的。
【画外音】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以韩愈这样的性格和行为,不论是他不满意节度使,还是节度使不满意他,韩愈都注定不会在藩镇呆太久。
离开之后的韩愈又陷入窘迫之中。
生活拮据,捉襟见肘,幸而经过多方求告,他得以上调回京,担任四门学博士。
那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回京之后的韩愈,他的人生境遇又有哪些改变呢?【康震】在当时的唐朝,中央的学校叫什么?叫国子监。
国子监中分了好几种等级,第一种是什么呢?是国子学,招收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弟;还有一个叫太学博士,太学主要是负责招收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再就是这四门学博士,四门学负责招收五品以下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还负责招收一些老百姓平民的子弟。
就说这个老师啊,如果说国子学博士是教授,太学博士是副教授,这四门学博士啊,也就是个讲师。
但不管怎么讲啊,这总算是调到中央的学校里去了,就像调到京师大学堂了,当了老师了,总比呆在那样一个让他非常的反感的、讨厌的、发牢骚的地方要好。
可是毕竟啊,这个地方还是穷。
我们知道在唐朝的时候这个国家办的学校并不富裕,老师都很穷酸。
那么就是说韩愈在做四门学博士的时候,他这个家族已经很大了,不仅有他自己的夫人、孩子,还有他的侄子的家,还有他自己的亲戚。
加在一起,大概有三十多口人。
我们都还记得,长安这个地方,物价是很高的。
靠他一个大学讲师的工资要养三十多口人,肯定是养得又不饱又不暖。
他自己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就很典型,叫《苦寒》,又苦又冷。
这诗是怎么写的呢:……肌肤生鳞甲,衣被如刀镰。
气寒鼻莫嗅,血冻指不拈。
浊醪沸入喉,口角如衔箝。
将持匕箸食,触指如排签。
侵炉不觉暖,炽炭屡已添。
探汤无所益,何况纩与缣。
……这诗是什么意思呢?是说啊,我们全家人太可怜了,皮肤全部都冻裂了,衣服是又冷又硬,冷风吹得人啊伤风感冒,鼻子不通。
手指头冻裂出血,僵硬得都打不了弯儿。
想要喝一口热酒暖暖身子,可是我的嘴都冻麻了,张不开。
筷子很冰凉,手指一碰上去就像碰到釺子上一样扎手,再靠近炉子也不觉得暖,想要把这个手脚放到热水里根本没用,全家人盖得都是非常薄的那种被子。
总而言之,我现在的生活,又冷,又饿,又饥,又寒,没有一点热乎气。
挣得少,家里人口多,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还不到三十岁的韩愈生活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这生活的压力都表现在什么上啊?他还不到三十岁,牙齿就掉得很厉害,他在给朋友的信里说到,说我最近是又疲倦又衰老,左边的第二颗牙齿已经开始掉落,视力下降,老眼昏花,离的很近都分辨不清楚颜色,对光线不敏感。
而且我的鬓角一半都已经白了。
头发都是一撮一撮的白。
你说现在二十岁不到三十的人,哪回这样啊,这肯定是得了大病了。
但是韩愈的病是明显的,他的病就是穷病,就是太穷。
这就是对韩愈来说生活的本质,一点都不浪漫,一点都不荡气回肠,甚至是非常地酸楚。
对于韩愈来说,工作和生活的本质肯定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他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怎么办呢?他一方面要顾着家,一方面又不能放弃理想。
一方面要低声下气地求人,一方面还要坚持自己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