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旅游活动的主体..
(完整word版)旅游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6483)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1、Q :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A: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不仅在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在主观上也难有自愿外出旅机。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根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2、Q :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A: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展产品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一发展,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产品生产和需求情况,需要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也因此而产生。
所愿外出旅行实际上远非消闲和度假的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或经商的需要而促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3、Q :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A:①旅游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直②商务旅行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宗教旅行;③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4、Q :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A:①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导致工人实高;②培育了一个巨大的商务旅行市场;③极大地加速了城市乡之间的人员流动量;④推动了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距离的旅行成为可能。
5、Q :为什么人们将Thomas Cook 尊称为旅游业A :a 第一次团体火车旅游(1841 年参加禁酒游行集会b 第一次商业性团体消遣旅游( 1845 年从莱斯特到利c 第一次包价出国游(1845 年到巴黎参观博览会)d 最早的旅行支票e 第一次环球旅游(1872 年)Thomas Cook 创办旅行社的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6、Q :试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A :(1)原因:①从需求方面看: a 战后世界人口迅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c 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普遍加快;f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教育事业。
②从供给方面看: a 廉价团体包价旅游产品的提供; b 政府施.(2)意义: ①通过认识这些因素,并结合回顾此前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发展的客观因素,可使我们清楚地发现和了解这些活动的兴衰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联系;②通过些因素的变化方向和发展速度,人们便可据以判断和预知旅游的发展.第二章旅游活动的概念名词解释:旅游: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前往异国他乡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活动: 一个人到其 (生活和工作的) 惯常环境之外的某地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1--2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二)国际游客、国际旅游者和国际一日 游游客 1.国际游客(我国称之为入境游客) ——包括国际旅游者和国际一日游游客。 2.国际旅游者(我国称之为入境旅游者) ——入境旅游者不仅包括外国人,还有华 侨、港澳台同胞。 3.国际一日游游客(我国称之为入境一日 游游客)
(三)国内游客、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 游游客 1.国内游客 ——包括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 2.国内旅游者(过夜游客) ——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 国内游客 3.国内一日游游客 ——居民离开惯常地10千米以上,出游时 间超过6小时,不足24小时。
第一章
旅游活动与旅游业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 主体和客体
一旅游活动的主体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 因而也是旅行社赖以经营的市场。 目前世界各国对国际旅游者 的定义界定基本一致,但是对于 国内旅游者的界定标准却不尽相 同。
(一)旅行者、游客、旅游者和一日游 游客 1.旅行者: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点进 行旅行的人。包括游客和非游客。 2.游客:包括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 3.旅游者:游客的一部分。 4.一日游游客主要是指那些不在访问地 或访问或住宿设施中过夜的游客。
二、旅游活动的客体 (一)旅游资源及其功能
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是对游客具有吸引力。 其功能是指它对人类社会所具有的效用和价值。
(二)旅游资源分类
1.从旅游资源的内容属性分类 ①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 生物景观类和天象气候类 ②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 旅游商品类和人文活动类 ③社会旅游资源——经济建设成就、科技发展成 就、社会发展成就、居民生活方式、居民好客态 度。
2.从旅游资源再生性分类
①可再生性旅游资源 ②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
lvy

第二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一、填空题1、要成为一个旅游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2、旅游活动的开展,首先需要有意愿并能够进行这项活动的群体,即旅游活动的主体();其次必须有可供开展旅游活动的对象,即旅游活动的客体();第三要有联系主客体的组织和条件,即旅游活动的媒介()。
3、旅游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
4、()是指以欣赏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要活动内容的旅游者。
5、()旅游者是最常见、最普遍的,因此,观光成了旅游的代名词。
6、以度假休闲为活动内容的旅游者是()旅游者;通过参加一些有益于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旅游活动的旅游者是()旅游者。
7、闲暇时间一般包括()、()、()、()。
8、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即()、()、()、尊重需要、()。
9、旅游动机可以分为:()、()、人际方面的动机、()。
10、()是满足旅游者旅游愿望的客观存在物,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11、在英文中,旅游资源又称为()。
1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
13、()是旅游资源的核心,也是衡量某一事物或现象是否称为旅游资源的首要指标。
14、旅游资源的评价必须遵循全面系统、尊重事实的原则,兼顾三大效益,即()、()、()。
15、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是()。
16、按照经营业务范围,我国将旅行社分为()和()两类。
17、()是依托服务设施向旅游者提供住宿、餐饮、购物和娱乐等项服务的企业。
18、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购买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事物称为()。
19、旅游业是连接()和()的重要纽带。
20、旅游资源的保护应采取()、()、()的方针。
二、名词解释1 、旅游者2 、旅游需要3 、旅游动机动4 、旅游动机的激发5 、旅游行为6、旅游资源7、旅游资源的密度8、旅游资源的容量9、旅游点10、旅游区11、旅游路线12、旅游业三、不定项选择题1.目前我国的国际旅游客源主要由___构成。
旅游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旅游活动和旅游学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既为旅游吸引物,包括了食住行游四个基本要素和购娱两个非基本旅游要素)、旅游媒介体(是指帮助旅游者完成其旅游经历和体验,为其在旅游过程中提供各种便利服务的旅游业及相关产业)。
2、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综合性。
3、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差别:是否跨越国界、消费水平不同、逗留时间不同、便利程度不同、经济作用不同、发展时序不同.4、古代旅行:(1)远古时代的人类迁徙(具有求生性的特点)(2)原始社会晚期的旅行活动(是为了进行物品交换性质的易货贸易以及了解其他地区的市场需求情况,是自发产生的以一种经济活动为目的的旅行活动)(3)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外出易货贸易的需要而展开的一种经济性活动)(4)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商贸旅行、士人漫游(李白杜甫)、宗教旅行(玄奘鉴真)、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李时珍)、公务旅行(张骞郑和、帝王巡游(泰山封禅))。
近代旅游活动的发展特点:消遣性旅行在规模上超过传统的商贸旅行、有组织的旅游活动不断壮大、国际旅游活动持续发展.近代旅游活动发展的原因: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交通技术革新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旅游业的诞生和发展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恢复的原因: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世界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带薪休假制度的实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5、旅游学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6、旅游学的学科体系:旅游学形成的学科基础有:经济、管理、地理、心理、社会、生态、美学、统计。
旅游学的体系结构:旅游活动模块、旅游产业模块、旅游管理模块.7、旅游活动:表现为一种短期性的生活方式,又表现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
8、旅游: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原因,暂时离开自己的惯常生活环境或工作环境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旅行,及在旅游目的地的逗留活动。
李天元《旅游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旅游活动【圣才出品】

第二章旅游活动2.1复习笔记一、旅游活动的概念1.混淆词语辨析(1)观光源于《易经》中的“观国之光”,是观看(参观)、考察一国的礼乐文物和风土民情。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观光”一词所强调的是“参观外国或外地的景物”。
也就是说,观光一词所强调的是“游”,而没有注重对“旅”的反映。
“观光”只是消遣旅游活动中的一种,既不能囊括所有各种消遣性质的旅游活动,更无法涵盖包括差旅性访问在内的全部现代旅游活动。
(2)旅行在现代汉语中,“旅行”一词泛指一切不同地点间的空间转移过程。
在作为一般用语的意义上,“旅行”一词的含义所指往往宽于“旅游”。
就旅游活动而言,所涉及内容之广泛,包括行、游、住、食、购、娱等诸多方面。
其中的“行”即是指旅行。
在这个意义上,旅行作为旅游活动构成的内容之一,其含义所指显然又窄于旅游。
2.关于对“旅游”的定义在英语中,“旅游”一词的对应表达是“tourism”。
最初,关于“旅游”的定义有如下几种表述:(1)对旅游学所研究的“旅游现象”所作的界定①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旅行和逗留活动的开展不会导致(在到访地区)长期定居,并且无涉于任何(在该地谋生性的)赚钱活动”(艾斯特(AIEST)定义,1942)。
②旅游是“在吸引和接待旅游者和其他游客过程中,由于旅游者、旅游企业、东道地政府和东道地社会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McIntosh and Goeldner, 1984)。
(2)对“旅游活动”所作的界定①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他乡的旅行和在该地停留期间的各种活动”(Burkart and Medlik,1974)。
②旅游(Tourism)“是人们出于日常上班工作之外的任何原因,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前往其他某一或某些地方的旅行和(在该地逗留的)活动”(《(美国)国家旅游政策研究报告》)。
(3)对“旅游业”所作的界定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惯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暂时前往目的地的旅行和在该地停留期间所从事的活动,以及(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设立的各种设施”(Cooper, Fletcher,Gilbert,and Wanhill,1993)。
旅游学第二章

一.填空题1.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媒介是旅游业。
2.关于旅游的艾斯特定义所针对的只是消遣性旅游,而没有把商务旅游纳入进去。
这是该定义的不足之处。
3.旅游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通过个人行为表现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
4.旅游作为一种人类在基本生存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的活动,具有消费属性、休闲属性、社交属性、审美属性。
5.从时间维度上说,旅游消费是一种“间歇性消费”;从行为方式上说,旅游消费是一种“井喷式消费”,在短短的旅游期间集中消费额度大,无理性消费成分较多。
6.在对本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人(次)数统计方面,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是由本国在这些出境旅游者回国时,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
7.旅游活动的六要素是食、住、行、游、娱、购。
8.按组织形式,旅游活动分为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9.按游客的流向,国际旅游可分为出境游和入境游两类。
10.根据旅程的长短,国际旅游可分为跨国旅游、和三种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1.“旅游”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南朝梁诗人沈约的以下哪首诗C。
A.《六艺诗》B.《鸳鸯赋》C.《悲哉行》D.《衍波词》2.国际上普遍引用和广泛传播的旅游定义是B。
A.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B.艾斯特定义C.英国学者对旅游的定义D.美国学者对的定义3. C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在目的地的定居和就业。
A.旅游者B.短程游览者C.旅游D.游客4.下列活动中哪一项是旅游活动D。
A. 三峡大移民B. 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C. 学生异地读书D. 外国高层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5.国内与国际旅游的根本区别在于D。
A.消费程度B.逗留时间C.经济作用D.是否跨越国界6.中国大陆公民前往港、澳、台地区旅行属于B。
A.国内旅游业务B.出境旅游业务C.入境旅游业务D.边境旅游业务7.C我国国内旅游的人数为11.02亿人次,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
旅 游 经 济 学

《旅游经济学》复习题试卷代码:7801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旅游活动2、旅游经济活动3、旅游经济学二、填充题1、旅游经济学是、长期发展的结果。
2、贯穿旅游经济活动始终的一对主要矛盾是与。
3、联结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纽带是。
4、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代理商是。
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旅游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旅游已成为的旅游。
6、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联结主体与客体的桥梁与媒介。
7、旅游活动的反映的关系既包括旅游者同、的关系,又包括之间的关系。
三、选择题1、以下属于旅游者出游的必要条件是…………………………………………()A、社会因素B、经济因素C、身体因素D、时间因素2、旅游经济活动的实现,作为旅游经营者方面的条件是……………………()A、旅游资源B、世界政治因素C、旅游设施与服务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四、简答题1、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旅游活动、旅游经济活动、旅游者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3、旅游经济活动的实现条件?第二章旅游业一、名词解释1、恩格尔系数2、旅游业结构3、旅游业行业结构4、旅行社二、填充题1、旅游业的六大要素是。
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旅游业实现了从“”到“”的转变。
3、旅游业是既具有又具有的服务性行业。
4、21世纪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捧着礼物正向地球村走来,这礼物就是。
5、国际研究资料表明,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就会产生需求,在达到小康水平之后,就会产生需求,在达到富裕程度后就会产生需求。
6、旅游是生活和生活的结合,是人类的天地,是各个感官的全面感受。
7、所谓是指各地区旅游业占整个旅游业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8、饭店组织中,有两种部门,即部门和部门。
三、选择题1、现代旅游业崛起于……………………………………………………………()A、18世纪工业革命B、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2、1978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在世界上的排名是……………………………… ()A、52位B、41位C、38位D、25位3、一般,旅游部门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A、2.8元B、3.6元C、4.3元D、5.2元4、一般,旅游部门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多少就业机会()A、3个B、4个C、5个D、6个5、旅游业最根本的性质和动力是………………………………………………()A、政治性B、娱乐性C、文化性D、经济性6、旅游者出游的基本动因是……………………………………………………()A、政治性B、和平目的C、文化性D、经济性7、恩格尔系数在40%-50%之间为…………………………………………… ()A、小康B、富裕C、温饱D、饥寒8、一般,一个产业达到国内生产总值多少时,即为支柱产业………………()A、10%B、8%C、6%D、5%9、国际旅行社的注册资金不得少于……………………………………………()A、200万元B、180万元C、150万元D、100万元10、太平洋地区旅游协会的缩写为……………………………………………()A、CTAB、ETCC、LATAD、PATA四、简答题1、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主要有哪些?2、旅游业有哪些主要特点?3、我国旅游行业结构现状如何?如何优化之?第三章旅游产品一、名词解释1、旅游产品2、旅游资源二、填充题1、生产旅游产品的旅游业被公认为行业,即“”,是“风景出口业”。
第二章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旅游活动的构者、迁徙者各自的含义 3、旅游活动的客体
1、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
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
2、旅游者、旅行者、迁徙者各自的含义
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出自愉悦的目的而前往异地并在该地做 短暂停留的人。 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出自愉悦的目的而前往异地并在该地停留 24小时以上、一年以下的人。
旅行者:出自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而前往异地并在该地做短暂 停留不超过12个月的人。 迁徙者:计划至少在一年内不返回原居住地的移民或准移民。 凡在目的地就业、任职、长期避难、执行勤务、读书或定居超过 一年以上的人。
3、旅游活动的客体 (1)旅游资源的定义
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 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希腊地中海风情
巴哈马群岛是西印度群岛 的三个群岛之一,位于佛罗 里达海峡口外的北大西洋上。 这个群岛由700多个海岛和 2400多个岛礁组成。
风光地貌
动植物资源
天然疗养条件
历史文物古迹
民族文化及有关场所
大型体育和文化盛事
(3)旅游资源的特点 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不可移动性、易损性、 可创新性、
根据旅游资源可否再生的程度:可再生性旅游资源和不可再 生性旅游资源
根据旅游资源目前的使用状态:现实的旅游资源和潜在的旅 游资源
◆
根据1997年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的分类:自然 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旅游服务型旅游资源
◆
根据管理级别分类:世界级旅游资源、省级旅游资源、市 (县)级旅游资源
◆
气候条件
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 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 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 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 瞩目的“深圳速度”。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范畴?为什么?答:有关史料显示,原始社会早期,人类却是有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生活的迁移活动,但我们必须看到,首先,所有这些迁移活动都是迫于自然因素或某些人为因素的威胁而发生,因而具有被迫性的特点;其次,所有这些迁移活动的发生都是出于谋求生存需要,因而具有求生性的特点。
对此我们不难理解,这类迫于生存需要而远走他乡的迁移活动,充其量属于逃荒、避难或移民活动,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
2、人类最初的旅游活动需要是如何产生的?人类最初的旅行外出远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目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接触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正如世界旅游组织在其有关研究报告中曾经指出的那样,“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⑴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⑵商贸旅行在旅游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⑶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极其附庸阶层。
4、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⑴生活环境的变化产业革命的成功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从而使很多人的生活地点转移到工业城市。
城市生活和城市环境带来的身心压力,促使人们产生了适时回归自然地追求。
生活地点的变化对产业革命之后的旅游活动的规模扩大是一重要的刺激因素。
⑵工作性质的变化农业劳动开始为枯燥、重复的单一性机器大工业劳动所取代。
工作性质的这一变化势必会促使劳动者强烈要求休假,以获得喘息和休整的机会。
⑶阶级关系的变化使得经济上有条件外出旅游消遣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
⑷蒸汽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使得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5、铁路运输的出现为何会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答:(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广6、为什么人们普遍将托马斯库克视为旅游业的先驱?答:⑴公众性:这次活动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这些人为参加这次活动而聚合在一起,活动结束后便四散而去,彼此不再有任何的联系。
最新中职旅游概论题库:旅游活动的要素和体系构成01

《旅游概论》题库第二章旅游活动的要素和体系构成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旅游的主体是()。
A、旅游者B、旅游资源C、旅游业D、旅游动机标准答案:A 解题分析:旅游活动基本要素和构成难易系数:易2、旅游的客体是()。
A、旅游者B、旅游资源C、旅游业D、旅游动机标准答案:B 解题分析:旅游活动基本要素和构成难易系数:易3、旅游的媒介是()。
A、旅游者B、旅游资源C、旅游业D、旅游动机标准答案:C 解题分析:旅游活动基本要素和构成难易系数:易4、(),即,到一个国家作短期访问至少逗留24 小时的游客。
A、旅游者B、一日游客C、团体游业D、散客旅游标准答案:A 解题分析:旅游者难易系数:易5、(),即,到一个国家作短期访问,停留时间不超过24 小时的游客。
A、旅游者B、一日游客C、团体游业D、散客旅游标准答案:B 解题分析:旅游者难易系数:易6、海外游客:(国际旅游者)离开其长住国(或长住地区)到我国大陆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个月,并且在我国大陆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A、9B、10C、11D、12标准答案:D 解题分析:旅游者难易系数:易7、到一个非长住国作短暂访问,逗留不足24小时的游客,成为()。
A、过夜旅游者B、国内旅游者C、游客D、短程旅游者标准答案:D 解题分析:旅游者难易系数:易8、到一个非长住国作短暂访问,逗留至少24小时的游客,成为()。
A、过夜旅游者B、国内旅游者C、游客D、短程旅游者9、()是指离开长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访问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A、过夜旅游者B、国内旅游者C、游客D、短程旅游者标准答案:B 解题分析:旅游者难易系数:易10、()游资源是指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所构成的、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游活动的天然景观,具有明显的天赋性质,即是天然形成的。
A、自然旅游B、人文旅游C、潜在旅游D、现实旅游标准答案:A 解题分析:旅游资源难易系数:中11、下列不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A、梁启超故居B、孙中山故居C、陈白沙寺D、丹霞山标准答案:D 解题分析:旅游资源难易系数:中12、下列不属于地貌旅游资源的是()A、梁启超故居B、清远漂流C、恩平温泉D、丹霞山标准答案:A 解题分析:旅游资源难易系数:中13、可再生旅游资源主要是指()。
3.专升本考试-《旅游学概论》各章节问题及重难点

3.专升本考试-《旅游学概论》各章节问题及重难点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为什么?答:不属于。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不具备能借以开展旅游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的特点,说明他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谈不上是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2、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答:为了实现产品交换,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方的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情况,需要前往其他地区减缓产品或货物,对外旅行的需要由此而产生。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答:①在一个社会中,旅行活动的发展与该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②旅行活动的类型虽然有新的发展和扩大,但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活动类型始终都是商贸旅行③虽然这一时期也存在消遣性的旅游活动,而且其规模和类型也时有扩大,但参加者多限于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5、铁路运输的出现何以会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答:①费用低②速度快③运力大④通达范围广6、为什么人们普遍将托马斯·库克视为旅游业的先驱?答:①1841年,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从赖斯特市至拉夫堡市参加禁酒大会活动②1845年,商业性的尝试,组织团体性消遣旅游,从莱斯特至利物浦,历时一周③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前往巴黎参观世界博览会的团体旅游活动④托马斯·库克还创造性的推出了一种代金券。
⑤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首例环球旅游团7、试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旅游活动迅速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认识这些原因有何实际意义?答:一、推理因素:①世界人口的增加②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③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④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出现⑤城市化进程的加快⑥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二、拉力因素:①很多旅游目的地的政府在发展旅游业和便利旅游者来访方面所持的积极态度和所推出的鼓励性政策②很多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接待设施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投入③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的推出与推广8、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演进情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分析香城浪子第一章:旅游业概述●旅游是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旅游的基础条件是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进步。
●游客----------旅游活动的主体。
旅游吸引物----------旅游活动的客体。
旅游服务及其设施-----------旅游活动的媒介。
●游客的基本条件:旅游动机、可自由支配收入、空闲时间。
●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天象和气候景观类。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人文活动类。
●旅游业三大支柱:旅行社业、交通客运业、饭店住宿业。
●旅游业对目的地经济的作用:A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B拓宽货币回笼渠道,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C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D带动相关经济部门或行业的发展。
E增加政府税收。
F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旅游业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作用:A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B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世界和平。
C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D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E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
●旅游业态:旅游业以产品创新为竞争内容,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组织方式和经营形态。
●红色旅游: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A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B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C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生态旅游: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国内旅游的主要特点:规模庞大、短程旅游比重大、散客比例高、出行方式多样、人均消费水平低。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简述1.长江流域父系公社代表:山东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河南龙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导游基础知识》是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旅游专业(旅游管理方向)一门基础理论课,也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为省开课。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导游基础知识》认真总结了我国导游工作的经验,紧密联系导游工作实际,融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导游基础知识, 如旅游和旅游业的知识,中国历史、中国各民旅的民俗风情,中国宗教、风物特产、园林建筑、旅游地理及其他相关知识,并能利用该知识为旅游事业服务或出谋献策,为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三、相关衔接课程《导游基础知识》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其先学课程有《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概论》,后续课程有《旅游饭店管理概论》、《导游业务与技巧》等。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和教学安排一、学时和学分本课程教学时间为18周,共计72学时,4个学分。
二、学时比例安排本教材共十二章,建议学时(含课内、课外学时)比例安排如下:三、教学媒体与参考文献1、主教材本课程主教材是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的《导游基础知识》(第4版),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6月版。
主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
2、参考文献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司编,《中国风物特产》,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 版;钟惠文、罗兹柏主编,《中国旅游地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完颜绍元编,《中国风俗之谜》,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鄢志武主编,《旅游资源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
四、教学环节1、面授与自学面授辅导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环节,所占比重较大,但本课程的学习还要依靠学生一定时间的自学。
2、作业在学习过程中,作业是必不可少的,用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各种理论和观点。
省校已经布置四次记分作业,汇编成形成册。
3、实验实训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因此建议任课教师最好能结合课程教学进度和周边旅游资源, 自行组织两次实验实训,并根据学生上交的实验实训报告质量酌情定分。
[整理]旅游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整理]旅游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45153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f.png)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和发展1.古代旅行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A、生产力水品低下,生活物资匮乏,人类被迫迁移B、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力的提高,生产资料的相互交换产生旅行C、社会财富的集中,使得有部分人可以外出游玩2.简要叙述一下世界古代旅行的发展概况。
答:A、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27 年至公元476 年》B、中世纪黑暗时期《公元500 -1400 年》C、7.8世纪阿拉伯帝国旅行家苏莱曼D、11世纪起的十字军东征,促成欧洲基督徒从事非军事行为的旅行商业或朝圣E、依斯兰教的兴起促发了亚太地区的朝圣旅游(如印尼到麦加)F、13世纪(1271-1295)的马可波罗G、15世纪中叶地中海贸易受阻西欧国家另寻出路促成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H、16 世纪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3.简述近代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答:A、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使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B、产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C、产业革命带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使旅行活动更为便捷4.简述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发展。
答:中国近代旅游主要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段时期。
在这一时期的旅游活动人数进一步增加,范围更加广泛,中国旅游业也开始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
1923年8月15日,著名爱国资本家陈光甫先生在上海创立了第一家由中国人自行投资创办的旅行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后改名中国旅行社)。
5.世界现代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A、战后国际政治局势的相对稳定,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战后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C、生产效率的提高,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D、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空距离。
E、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激发了人们的旅游动机F、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G、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H、政府的扶持和鼓励,使旅游业的发展有了坚强的后盾。
旅游活动的性质与特征

旅游学概论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旅游活动的媒介——旅游业
旅游业把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和
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联系在一起,
使旅游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旅游学概论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一、旅游活动“六要素”说
(一)食
(二)住
(三)行
(四)游 (五)购 (六)娱
旅游学概论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旅游学概论
海南皇冠假日滨海温泉酒店
旅游学概论
中国十大度假胜地
• 3广东中山温泉宾馆
中山温泉,位于广东省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 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旅遊区佔地2.2平 方公里,依青山枕碧流,面向田园阡陌,常年花 红草翠,四季风景如画。整个旅遊区以岭南园林
旅游学概论
购
• 购物品
旅游学概论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娱
娱,即旅游娱乐,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
所欣赏和参与的文娱活动,它是旅游活动中
的休闲内容。
旅游学概论
娱
• 娱乐活动
旅游学概论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划分
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划分标准
地理范围、目的、组织形式、计价方式、 旅行方式、活动内容
旅游学概论
• 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比较
①从消费程度方面看 ②从逗留时间方面看 ③从便利程度方面看 ④从经济作用方面看 ⑤国内旅游需求的发展一般先于国际旅游需求
旅游学概论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划分
三、按活动内容划分的旅游活动类型
(一)观光旅游
观光旅游是一种以参观、欣赏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为主要目 的和以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为游览内容的旅游消费活动。 1、停留时间短 2、重访率低 3、受季节性影响大 4、内容广泛 5、适应性强 6、需求简单 7、经济效益低
旅游学概论_第二章__认识旅游活动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界定
一、旅游与旅游活动
关于“艾斯特”(AIEST)定义——旅游
旅游
旅游活动 (旅游者的活动)
由旅游活动引起的 各种现象和关系 如旅游影响、旅游产业等
旅游者旅行、 游览的全过程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界定
一、旅游与旅游活动
关于“艾斯特”(AIEST)定义——旅游
旅游是由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诸多现象及关系 的总和。他们不会形成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谋生 性的)赚钱活动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第三节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地理集中性
1. 基于全球范围的观察
世界各地区国际旅游接待量份额
欧洲 美洲 东亚太 非洲 中东 南亚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3.自助旅游 人们不经过旅行社,完全由自己安排旅游行程,按个人 意愿进行活动的旅游形式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分类依据 按计价方式分类:包价、非包价 1.包价旅游:旅行社以一定价格向市场推销的成批量组 合的旅行路线产品。 (1)全包价:包括一次旅游活动的全部旅游服务。 (2)小包价:只包括其中主要的几项服务。
第三节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地理集中性
2. 基于全国范围的观察
2011年各省、自治区、直辖理集中性
2. 基于全国范围的观察
2011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入境旅游接待量
位于前五名的 广东 上海 江苏 北京 浙江
第三节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地理集中性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
旅游活动练习题-

26、现代旅游产生的标志( )
A、火车的出现 B、飞机的出现 C、汽车的出现 D.喷气推进 技术在民航中的应用
27、中国旅游业的工作从政治接待到经济性经营的转折点是()
A、新中国成立
B、改革开放
C、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 D.80年代中期
大家好
6
28.中国旅游业发展采取的模式( )
A.先国内, 后国际
16.旅游人数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指标。
17、旅游收入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指标。
18、 ________和来访旅游人次两个指标相结合可以全面 准确地反映来访旅游活动的实际需求规模。
19、 所谓国际旅游支出是反映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计
算),一个国家居民出国旅游期间在国外购买________
6.艾斯特定义指出旅游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引起各种 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其中所谓的各种关系美国著名的 旅游学教授麦金托什给的解释包括________
7、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包括________
8、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测量指标中的入境游客人数是指
给定时期内入境来访的国际游客人数,包括过夜的旅
游者和________.
大家好
13
9、由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提出的旅游定义 又习称为________定义。
10、根据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 时居留而引起的________ ,这些人不会导致 ________ ,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11、关于旅游的艾斯特定义所针对的只是消遣性旅 游,而没有把________纳入进去。这是该定义的不 足之处。
1、试析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之间的差别。 2、为什么说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 3、试论述现代旅游活动的主要特点及其相关影响。(现代旅游的
第二章 认识旅游活动

(二)出境旅游人数
样调查法
(三)国内旅游人数(通常指国内游客人数)
一是指国内旅游者 二是指人数国内游客人数
• 国内旅游人数统计
抽样调查法
二、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
(一)旅游收入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旅游 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因接待来访的国内外游客, 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 (p73)
第二章
认识旅游活动
• 本章通过对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根 本特征、基本概念的探讨,初步了解 旅游活动最根本的问题。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界定
• “旅游”与“旅游活动”混为一谈
一、关于“旅游”的众多定义
区分常为人们所引用的7种定义(P43-44)
“旅游”定义
“旅游活动”
旅游业或旅游经营者的活动
tourism activities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旅游活动的类型 1、划分标准
• • • • •
地理范围 旅行距离 出游目的和归属 组织形式 计价方式
• • • •
年龄 费用 行为方式 活动内容
2、世界旅游组织的划分 • 根据不同类别旅游活动的开展所包含的 经济意义 国际旅游 入境旅游 出境旅游 境内旅游 国内旅游
国民旅游
1、国内旅游收入 • 统计方法:抽样调查法
2、国际旅游收入 ☆不包括航空公司的国际间客运业务收入
(二)旅游支出(国际旅游支出) •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 家的居民出境旅游期间在境外购买商品和 服务的消费开支总额。(也不包括国际间 往返交通的消费开支)
(三)国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支出的统计方法
“旅游活动”定义
tourism
旅游者的人的活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停留时间
下列情形不属于游客范畴:
如果一个人在目的地的连续停留时间超过了 12 个月,则不再被看作是来访游客,而视同为该 地的居民; 如果一个人在某地停留虽然不足12个月,但其 决定将该地作为自己的定居地而不复离去者; 如果一个人在某地的连续停留时间虽然不足 12 个月,但打算在12个月之内返回该地定居者。
3.获取报酬
报酬:指工资、薪金之类的收入,但不包 括获自于到访地区的旅行津贴或者少量的补 足费。 界定游客的再一标准是,其旅行的主要目的 不是为了从事从到访地区获取报酬的活动, 或者不是为了作为追求报酬者的随从人员而 外出。
四.我国对来华入境旅游者的统计口径
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统称为(来华)海外 游客. 1.海外游客定义:来我国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 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 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2.按照停留时间差别,海外游客分为: (1)海外旅游者: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停留至少 一夜的海外游客(过夜游客)。
概念界定:
1.惯常环境(usual environment)
在界定“惯常环境”时,应考虑两个纬度: (1)第一个维度是旅行活动发生的频率。也就 是说凡属一个人基于日常性事务而经常前往的地方, 即使该地距离其居住的地方比较远,通常都可认为 是其惯常环境的组成部分。 (2)第二个维度是距离。也就是说,凡是距离 一个人的居住点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并非经常 去这一地点,通常都可认为处于其惯常环境的范围 之内。 WTO提出将160公里用作界定“惯常环境”的临 界标准
(2)海外一日游游客:未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 而是当日往返的海外游客(不过夜游客) 我国旅游统计中有八种入境来访人员中不属于海外游客
五.关于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组织或国家 WTO 国内旅游者界定 指任何因消遣、度假、体育、商务、公务、会议、疗养、 学习和宗教等目的而离开其常住地,在居住国境内进行24 小时以上、一年之内的旅行的人。分为国内“旅游者”和 国内一日游游客 以距离为界定标准:指那些到离开其居住地边界至少50英 里(80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旅行的人。 以距离为界定标准:各部门或组织对国内旅游者采用的距 离标准各异。 以逗留时间为界定标准:指那些基于日常上下班以外的任 何原因,离开其居住地点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的人。 指基于消遣、健康、会议、商务或修学目的,离开其通常 居住点,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不足4个月的人。
问题:如何辨认旅游者?
身高 体重 性别 年龄 着装 国度 宗教信仰
结论:只有在旅游活动中才能辨认旅游者。
旅游者技术性定义
一.国际联盟:“国际旅游者——离开定 居国到其他国家访问超过24小时的 人。” 包括:
(1)为了消遣、家庭事务或健康原因 而出国旅行的人。 (2)为出席国际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 出国旅行的人(包括科学、行政、外交、宗 教、体育等会议或公务)
(3)为公商业务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 (4)在海上巡游途中停靠某国,登岸访问的人员,即 使其停留时间不足24h的人)
不包括:
(1)到某国就业谋职的人,不管其是否订有合同; (2)到国外定居者(偷渡客、政治避难者); (3)到国外学习、寄宿在校的学生; (4)居住在边境地区、日常跨越国境到邻国工作的人; (5)临时过境但不作法律意义上停留的人,即使在境 内时间超过24h。
三.世界旅游组织(WTO)定义
游客:任何一个到其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旅 行,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且其旅行的主 要目的是消遣、商务、朝觐、健康等,而非通过 所从事的活动从被访问地获取报酬或移民的人 (赖昌星)。 旅游者(过夜者):在访问地停留1夜次以上 的游客(并非必须在收费住宿设施中过夜)。 一日游游客(same-day visitor): 不在访问 地过夜的游客。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主体
第一节 旅游者(国际)的概念与界定
概念性定义(conce光游览为目的的外来旅客。” “出于一种好奇心,为了得到愉快而进行旅 行的人。”(女儿节及其由来,武则天及其 传说,无字碑及电视) “旅游者就是离家外出到异国他乡旅行访问 的人”(国际旅游者)
武则天真容
武则天为什么要给自己立“无字碑”
自古以来,树碑是为了立传。可出人意料唐代女皇 武则天却为自己立了—块“无字碑”,给后人留下—个 难解之谜。位于陕西乾县的乾陵是唐代第三个皇帝高宗 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墓道上并列着武则天碑和唐高 宗碑。西面的一块碑文歌颂了唐高宗的文治武功,东面 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有学者认为,女皇立“无 字碑”是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德,因为她在位时政通人和, 国富民强,对外号称“大周帝国”。说明她的功绩不是 文字所能表达的。 有学者则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自知罪孽太 大,所以,明智的做法还是不写碑文为妙。还有人认为, 武则天立“无字碑”是个聪明的作法,功过是非让后人 去评说。但上述观点充其量只不过武则天立‘无字碑’ 至今谁也说不清楚。
二.罗马会议对游客(visitor)的定义
游客:旅游者(国际)+短程游览者 旅游者:到一个国家短期访问至少逗留24小 时的游客,其旅行目的可分为以下之一: (1)消遣(包括娱乐、度假、疗养、 保健、学习、宗教、体育活动) (2)工商业务、家务、公务出使、出 席会议。 短程游览者(一日游游客):到一个国家作 短暂访问,停留时间不足24h的游客(包括 海上巡游中的来访者)。
女儿节是广元的传统文化节日,而广元是唐代女 皇武则天的故乡。该节取自“正月二十三,女儿游河 湾”,以纪念武则天生日。唐时的利州为纪念在此诞 生的这位杰出的女性,当地民众便在杨氏感龙交而孕 生了武媚娘的“利州江潭”处之畔的乌龙山上修建了 一座祭庙“皇泽寺”,那碧波荡漾的江潭也被称为 “金轮感孕所”。 “女儿节”的前身是“妇女游河湾”活动,始于 五代后蜀年间。利州(即广元)百姓为纪念诞生于故 土、后来做了皇帝的武则天,在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 武则天生日这天,妇女们成群结伴,盛装出游。上至 则天坝,下至塔山湾、河湾场,红粉阵容铺天盖地。 对于一年到头劳碌不堪的妇女们来说,这一天可以不 出工,不烧饭,可以自由自在地玩,因而被视为妇女 的盛大节日。这一习俗沿袭于今,每年的九月一日, 这便是多姿多彩、引人神往的“广元女人节”。